心理健康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实施研究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心理健康教育在体育教学中的实施研究
[摘要] 通过对研究对象的结果分析表明,在体育教学中有目的的进行心理辅导,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同时,探讨出体育教学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提高的方法与措施。

[关键词] 体育教学心理健康教育
现代社会越来越重视学生心理健康水平,许多研究表明,学生心理健康状况不容乐观,这就需要我们应该高度重视学生心理健康问题,加强心理辅导。

在体育课中,有意识、系统地进行心理辅导可以有效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

1.研究对象与方法
1.1.研究对象:从郑州某高一学生班中随机抽取两个教学班作为研究对象,其中高一、一班男生51人做实验组,高一、二班男生50人为对照组。

1.2研究方法:
1.2.1. 文献资料法:查阅心理教育的文献资料,了解本领域国内外研究动态。

并与专家一起研究教学过程中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措施。

1.2.2心理问卷调查法:采用“学生心理健康问卷”,调查实验前后实验对象的心理健康状况。

在运用该调查问卷前,又对实验对象进行了信度检验,结果两次测试的相关系数为0.596(p﹤0.01**)说明该评价标准可以作为学生心理健康评定的依据。

1.2.3数理统计法:所得数据利用SPSS软件包进行统计与分析[1]。

1.2.4教学实验法:从郑州某高一年级中随机抽取的两个自然班作为研究对象,其初始水平相当(随机编班)实验班采用精心设计较为科学的体育教学方案,并将心理教学与辅导具体化,把心理健康教育渗透到体育活动中,充分运用体育手段,最大限度地提高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

对照班按体育教学大纲的要求。

由本校统一制定的教学内容,由同一位教师进行教学,教学时数、场地器材等外部条件均相同。

通过一年的教学实验对两班学生的心理健康水平进行统计、对比和分析,验证体育教学对提高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有效性。

1.2.5 实验过程的主要变量:
1.2.5.1明确体育课及课外活动的心理辅导目标
根据学生心理健康的评定标准,确定实验班体育课及课外体育活动的心理辅导目标。

1)克服自卑心理,提高自信心。

2)发展学生情绪稳定性,提高自我控制能力。

3)培养学生的人际交往能力,促进良好的人际关系发展。

4)提高学生的适应能力。

5)培养学生坚强的意志品质。

1.2.5.2改善体育课及课外体育活动的教学内容结构和指导方式,注重心理素质的培养。

首先,积极挖掘体育教材中思想因素,把思想教育渗透到体育活动中,采取生动活泼行之有效的方法,培养高尚的情操,其次,引导学生合理对待自己的需要,防止情绪波动过大使学生学会在各种挫折面前选择正确的方式去适应。

再次充分发挥体育活动的专业优势,增加交往力度。

用“重在参与”来引导学生形成良好合作关系,提高心理适应能力。

最后,注重快乐体育,提高学生心理素质,安排促进心理健康方面的有关运动处方
1.2.5.3有关体育课中,结合教学过程进行学生心理健康教育的方法与措施,应充分体现在教案中:
1.针对学生心理健康的五个标准,分单元的写出5—10个教案;
2.在每个单元的教案或每次课的教案之前,可写出本单元或本此刻的设计思想并阐述观点或依据;
3.在教案的课的任务一栏中写明本次课,明确的心理培养或心理辅导目标和任务;
4.在教法、练习法的要求中,写明相关的心理要求或对教师做法的要求;
5.每次活动完毕要详细地做活动记录和收集学生对体育课的心理感受方面的资料;
2. 研究结果
2.1两班学生心理健康问卷调查结果
2.1.1两班在实验前,除人际交往、学习适应(包括学习态度、学习技能、学习环境)外,在总分、自尊、情绪、意志品质等方面并不存在显著性差异。

2.1.2两班在实验后,人际交往、学习适应两方面存在非常显著性差异,在总分、自尊、情绪、意志品质等方面显著性差异。

2.2实验后两班学生身体素质的比较
通过一年的教学实验,对实验班和对照班的身体素质进行评定,为确保学生成绩考核的真实性,特邀请了主管教学的三位领导,组成学生成绩评定小组,经过测试结果如下:实验班学生的成绩优秀率为9.6℅,对照班为7.4℅;实验班学生的成绩良好率为68.4℅,对照班为56℅,显示实验班学生的优良率高于对照班。

3.讨论与分析
3.1在体育教学中安排心理辅导,能够促进学生心理健康水平的提高
学校体育通过体育教学、健康教育和运动竞赛等活动,来促使学生体质的增强,为学生身心全面发展奠定物质基础,保证学生在校期间身体健康成长,使他们精力充沛地学习与生活。

由于身体健康和心理健康的内在联系,体育教学在促进学生身体健康发展过程中必然会对学生的心理健康产生积极影响。

因此,在体育教学中注意心理教育方法的运用,加强心理引导,能调动学生参与体育运动的兴趣与积极性,并能有效地调节学生的情绪,使学生表现出积极向上、乐观进取的心理状态。

达到寓德于体。

其具体方法如下:
3.1.1通过克服运动中的障碍和战胜挫折,使学生具有坚强的意志品质
一节成功的体育课应该是在教师的引导下,让学生在进行身体练习的过程中既有经受挫折和失败的体验,又有最终冲破困难、摆脱失败获得胜利和快乐的情感体验。

我们在教学过程中始终以人为本,启发诱导学生认识意志品质的重要性,使学生在体育学习中遇到了挫折和困难,通过自己辛勤劳动与顽强拚搏,实现了本来难以实现的学习目标,从而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

对受挫折的学生,教师一定要把握住关心、爱护、鼓励和低起点、严要求、快节奏、勤纠正的原则,对他们微小的进步都要给与肯定和赞扬,充分利用学习成绩的反馈作用,去鼓励他们增强克服困难的信心。

要教育学生正确对待胜负得失,做到胜不骄,败不馁。

如在培养意志品质的教学中,我们选择了长跑内容。

首先,给学生讲情耐力培养的意义,尤其是在身体出现“第二次呼吸”时,一定要咬牙坚持跑下去,克服身体各种不适现象,直至极点现象消失。

其次,逐渐增加任务难度,加大运动负荷。

对于成绩较差的学生要鼓励他们多进行练习,成绩稍有提高就及时加以肯定,随着教学的逐步深入使学生积累较多的成功体验,从而激发和培养学生的坚韧精神。

从表1可以看出,实验后两班学生呈现非常显著差异P<0.01**。

这说明实验班意志品质的培养效果是显著的。

3.1.2通过不断体验进步和成功,增强学生的自尊和自信心[5]
3.1.2.1确定适宜的学习目标
适宜的学习目标具有导向、激励和评价的功能,有利于学生满怀信心地去努
力实现目标。

体育教师在教学中应做到针对学生的个别差异因材施教,制定不同层次的学习目标,让学生满怀信心地去努力实现。

教师应运用激励的策略和手段,营造一种愉快的心理氛围,让学生以一种愉快的心情进行学习。

第一步,分解好学习目标,帮助学生一步一步地去接近目标,并及时进行激励性教学评价;第二步,对于受挫学生来说,主要是帮助他们实现自我超越,只要他们有进步,就应给予及时的表扬和鼓励;第三步,使每一个学生都学有所得,学有所成,真正获得运动的乐趣和成功的体验。

在确定学生学习目标时应注意:只有符合学生需要的学习目标,才能激发学生克服困难的积极性,目标的制定必须符合学生的实际情况,必须区别对待。

3.1.2.2注重成功体育
成功体育,是面向全体学生,使所有的学生在不同的基础上得到提高。

成功体育为了使运动能力较差的学生获得成功体验,将适当地降低标准,为其创造成功的机会。

当看到其点滴进步时,应及时给予鼓励性评价,使其增强信心。

当其达到了预期目标体验了成功后,应提出新的目标。

对于成绩较突出的学生,则适当地进行一些挫折教育,让他们能正确对待挫折和失败。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