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贝多芬》导学案

合集下载

贝多芬导学案 学生版

贝多芬导学案 学生版

榆林市第十中学课堂六步教学导学提纲一、教师主导---提出问题【学前准备】一、人物传记及设题方式(接轨高考):1、传记是以写人为中心,通过人物的言行和典型事例来塑造人物形象的一种文学形式。

2、设题方式:⑴、文章从哪几个方面来介绍主人公?⑵、主人公具有哪些品质特征?⑶、理解句子的含意。

⑷、请问你怎样评价主人公?⑸、文章写作上有何特点?效果如何?二、学习方法点拨1、阅读全文,概括人物事迹。

2、概括人物品质特征。

3、思考人物品质给人的启迪。

4、个性化解读人物品质,并拓展延伸。

三、独白在传记中的作用1、富有真实感受;2、可以细腻地展现人物内心的感情(痛苦,彷徨和挣扎),从人物内心里流出的真情实感更能打动人;3、直接体现了传主(贝多芬)的精神二、学生探求---发现问题1.下列各句中,画线的词语使用恰当的一项是()A.在这次举行的“当代书法展上”,各种书体与风格的作品等量齐观,保证了展览的专业性与流派的代表性。

B.近年来,随着流域经济的快速发展,松花江污染问题也日渐严重,因此恢复松花江的生态功能间不容发。

C.在今年的“排队推动日”活动中,虽仍有凤毛麟角的几个“不自觉者”,但广大市民不论乘车还是购物都能自觉排队。

D.听说这家晚报和当地电信部门将联合举办高校招生大型电话咨询会,请有关专家答疑解惑,考生和家长都喜出望外。

2.下列句子中,没有语病的一项是()A.如果将平均主义推广到分配领域,否认人的差异而要求平均分享一切,只会扼杀人的积极性,不利于社会公平的真正实现,最终阻碍社会的发展。

B.韩国大邱世界田径锦标赛意外迭出。

博尔特因抢跑比赛资格被取消,而罗伯斯则在比赛中因干扰刘翔被剥夺到手的金牌。

C.今年大西洋飓风季的首个飓风“艾琳”(Irene)在美国东部时间27日早7时在北卡罗来纳州登陆,已导致110人死亡,至少超过二百万人撤离家园。

D.据称,各大商业银行限制信用卡在支付宝网上交易的主要目的是为了防止套现可能产生的呆坏账风险,为此商业银行出台了一系列新措施。

音乐巨人贝多芬导学案(完美版)

音乐巨人贝多芬导学案(完美版)

音乐巨人贝多芬一、基础知识与运用1.给划线的字注音重荷________深邃________踌躇________磐石________锁闭________为难________流氓________厌恶________模仿________头颅________喧嚣________惹人注目____2.成语填空零乱不( ) ( )不作声( )不透风不见( )日掌声( )动无可比( )3.根据课文内容填空一个身高五英尺左右的人,两肩极________(广阔/宽阔),仿佛要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及命运的担子,而他给人明显的印象就是他能________(担负/承担)得起。

二、变身体验,理解句子课堂上,我们已经分析了贝多芬的部分语言,请大家运用“变身体验”的阅读方法,再次详细分析以下句子。

1.“好,你们胆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

”2.“一个人到田野去,有时候我想,一株树也比一个人好……”3.“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

”4.请看一看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在那本大书里流着一条大河,那条大河就是从贝多芬身上流出来,并且加以引申开的。

三、阅读理解命运加在贝多芬身上的不幸是将他的灵魂锁闭在磐石一样密不通风的“耳聋”之中。

这犹如一座不见天日的囚室,牢牢地困住了他。

不过,“聋”虽然带来了无可比拟的不幸和烦忧,却也带来了与人世的喧嚣相隔绝的安静。

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

贝多芬留客人在他屋子里吃简便的晚餐。

在晚餐桌上说起他往昔的许多故事,包括他在童年时跟海顿和巴赫学习时的生活,包括他为了糊口指挥乡村音乐队的生活……请看一看罗曼·罗兰的《约翰·克利斯朵夫》,在那本大书里流着一条大河,那条大河就是从贝多芬身上流出来,并且加以引申开的。

贝多芬向他的客人叙述最后一次指挥音乐会的情形。

那次节目是《费黛里奥》。

当他站在台上按着节拍指挥时,听众的脸上都有一种奇怪的表情,可是谁也不忍告诉他。

《音乐巨人贝多芬》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整理

《音乐巨人贝多芬》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整理

《音乐巨人贝多芬》导学案 (人教版七年级下册)整理【学习目标】1、熟读课文,把握重点字词,初步感知课文内容。

2、学习课文运用外貌描写表现人物共性特征,通过语言描写展现人物内心世界的写法。

3、学习贝多芬与命运坚韧抗争的精神,培育顽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教学重点】学习运用肖像描写、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的方法。

【教学难点】品析人物形象,感受贝多芬的内心世界。

【课时支配】1课时【教学过程】【预习指导】一、自学导航(一)走近何为:原名何敬业,1922年生于浙江定海,当代作家。

著有《其次次考试》、《织锦集》、《临窗集》等散文集。

(二)贝多芬及其作品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vanBeethoven),生于1770年12月16日,逝世于1827年3月26日。

德国作曲家和音乐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

1770年12月16日,贝多芬诞生于德国波恩的贫困家庭。

在父亲的严格训练下,贝多芬显露出了音乐上的才华,但贝多芬经常遭到父亲的打骂。

贝多芬在5岁时患上中耳炎,8岁便开头登台演出。

10岁时才开头写第一部交响曲,从26岁开头便已感到听觉日渐衰弱,苦难变成了他的创作力气的源泉,他扼住了命运的喉咙。

他在苦痛中仍旧坚韧地创作《英雄交响曲》;在48--57岁年贝多芬在耳朵失聪、健康状况恶化,仍以巨人般的毅力创作了《第九交响曲》,总结了他光辉的、史诗般的一生并呈现了人类的美妙愿望。

53年贝多芬完成了最终一部巨作《第九交响曲》46岁的贝多芬听觉完全丢失,依旧坚持音乐创作。

晚年的贝多芬创作最终几首弦乐四重奏。

56岁贝多芬因患上重病未能完成。

(三)读文自主预习,小组展现(1)初读课文A、听课文录音,留意语言语气、感情。

B、组内推举同学进行朗读展现、朗读点评及赛读活动。

(2)圈点勾画生字词。

(从音、形、义三个方面着手,以课后读读写写以及课文内解释为主)这篇课文中我整理出如下重点字词:(3)再读课文,整体感知课文内容。

二、导入新课【预习检测】(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或依据拼音写汉字。

曲红梅《音乐巨人贝多芬》导学案定稿2

曲红梅《音乐巨人贝多芬》导学案定稿2

汤原县第一中学七年级语文下册《音乐巨人贝多芬》导学案学习目标:1.理清文章思路,从多角度分析贝多芬的性格特点。

2.引导学生学习运用外貌描写和语言描写来刻画人物的写法。

3、学习贝多芬与命运顽强抗争的精神,培养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学习重点:多角度的引导学生感知文意,探究贝多芬的人物形象;体会贝多芬不屈的抗争精神。

学习难点:揣摩文中贝多芬语言的含义。

(一)【预习导学】贝多芬(1770-1827)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有欧洲“乐圣”之称。

以《英雄》、《命运》《田园》、《合唱》等交响乐最为出名,小提琴、钢琴协奏曲成绩斐然。

被誉为世界音乐发展史上的一位巨匠,欧洲古典乐派的重要代表人物,开创欧洲浪漫主义乐派先河的著名作曲家。

作者简介:何为,原名何敬业,1922年生于浙江定海,历任报纸记者、刊物编辑和电影文学编辑,1937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

写过诗歌、小说和散文,1956年后主要从事散文的创作,著有《第二次考试》《织锦集》《临窗集》等散文集。

自学字词1、应掌握的加点字的读音。

磐.石()喧嚣.( ) 深邃.( ) 重荷.( )下颏()喃喃自语()踌躇()2、解词。

杂乱无章:惹人注目:踌躇:深邃:巴望:磐石:3、自读课文, 理清“客人”访问贝多芬的全过程,说说其间写了哪几件事。

女佣开门────参观贝多芬的工作室──贝多芬和“客人”共进晚餐──。

(二)【释疑点拨】本文层次清晰,是按照拜访的先后顺序,从三个角度表现贝多芬这一形象的。

请浏览全文,思考,然后具体说说是从哪三个角度表现的?1、女佣眼中的贝多芬:请你抓住文中词句,说说女佣眼中的贝多芬是怎样的?2、客人眼中的贝多芬: 精读6、7、8、9段,画出描写贝多芬穿着和外貌特征的语句,说说客人看到了一个怎样的贝多芬?(三)【合作探究】3、贝多芬眼中的贝多芬:从贝多芬的谈话来看看他如何看待自己?体会下列几句话的含义。

A:“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是什么意思?B:为什么贝多芬说:“一棵树也比一个人好”?C:“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岩内燃烧,拼命巴望挣扎出来。

《音乐巨人贝多芬》导学案7

《音乐巨人贝多芬》导学案7

《音乐巨人贝多芬》导学案7【学习目标】1.整体感知课文,学习课文中出色的外貌描写,体会从外貌描写中展示人物的生活遭遇、个性气质和精神风貌的写作方法。

2.分析人物形象,品味小说的语言,揣摩人物心理。

3.领会小说的思想内涵,体会文章的严肃气氛、爱国情感,激发学生对母语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学习重点难点】重点:理解小说主要人物形象的意义,领会小说的思想内涵。

难点:分析小说中人物的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及其作用。

【自主学习】(参考时间:15分钟)一、阅读课文,借助词典等工具书扫清字词障碍,了解课文内容。

二、阅读材料,了解作家作品。

1.作者简介:阿尔封斯;都德(AlphonseDaudet,1840年5月13日-1897年12月17日),法国写实派小说家。

都德生于法国南部普罗旺斯地区的尼姆,1858年他为了谋生开始文学创作。

1868年都德出版长篇小说《小东西》,1869年出版短篇故事集《磨坊书简》,受到很多读者欢迎。

1873年发表了《月曜故事集》,其中《最后一课》选取了法国把阿尔萨斯和洛林割让给德国历史背景下的最后一堂法语课,描写的令人感动。

1874年《小弗洛蒙特和大黎斯雷》让他成为当时最伟大的小说家之一,1897年12月17日都德去世,葬入拉雪兹公墓。

2.写作背景:《最后一课》写的是1870—1871年间普法战争后发生的事普法战争是法国皇帝拿破仑三世挑起的,他想通过战争扩大法国在欧洲大陆的势力,以巩固自己的统治但结果适得其反,法军大败,拿破仑三世被俘法国被迫赔款50亿法郎,割让法国北部的阿尔萨斯、洛林等地求和普鲁士接管这些地方以后,下令不准这些地方再学法语。

3.艺术鉴赏(1)它是具有幻想成分的虚构的故事;(2)它大都采用拟人化的象征手法;童话的情节紧凑,故事性强,而且富有浓厚的趣味性。

三、积累与运用1.下列书写有误的一组是()A.丑陋排挤抚摸迸溅B.拱背渴望糕饼翅膀C.讥笑火钳飕飕冰雹D.狂风嫉妒旋转娇傲2.下面读音有误的一项是:()A.木屐(jī)淹没(mò)铰链(jiǎo)沼泽(zhāo)B.弥漫(mí)泥泞(nìnɡ)骇人(hài)灯芯(xīn)C.弥漫(mí)泥泞(nìnɡ)骇人(hài)灯芯(xīn)D.佣人(yōnɡ)讪笑(shàn)绶带(shòu)挨啄(zhuó)3.下列各句中加点词语运用有误的是()A.由于连降暴雨,洪水来势汹汹。

第13课《音乐巨人贝多芬》导学案

第13课《音乐巨人贝多芬》导学案

课题 音乐巨人贝多芬 总课时 2课时 授课时间时间预设: 交流:10展示:5 展讲:20 巩固:5 小结:5课型 预习与展示课 主备人使用人学习目标 1.查字典,看注释,读准每个字的读音,掌握重点词语。

2.理清文章脉络,把握文章内容。

3.学习运用外貌和语言描写刻画人物的写法。

重点难点 1.理清文章脉络,学习外貌和语言描写刻画人物的写法。

2.了解贝多芬内心的痛苦,学习他对不幸命运的顽强抗争。

教师备课旁批 学生学习笔记学习过程知识点、易错点、关键点、分析问题思想方法等一、知识链接:1.名著导读:《名人传》的作者是法国作家罗曼•罗兰,《名人传》包括《贝多芬传》、《米开朗基罗传》和《托尔斯泰传》三部传记。

《贝多芬传》:贝多芬出生于贫寒的家庭,父亲是歌剧演员,性格粗鲁,爱酗酒,母亲是个女仆。

贝多芬本人相貌丑陋,童年和少年时代生活困苦,还经常受到父亲的打骂。

贝多芬十一岁加入戏院乐队,十三岁当大风琴手。

十七岁丧母,他独自一人承担着两个兄弟的教育的责任。

1792年11月贝多芬离开了故乡波恩,前往音乐之都维也纳。

不久,痛苦叩响了他的生命之门,从1796年开始,贝多芬的耳朵日夜作响,听觉越来越衰退。

起初,他独自一人守着这可怕的秘密。

1801年,他爱上了一位名叫朱丽埃塔的姑娘,但由于自己的残疾(此时他已耳聋)以及朱丽埃塔的自私、虚荣,两年后她嫁给了一个伯爵。

肉体与精神的双重折磨,都反映在他这一时期《幻想奏鸣曲》、《克勒策奏鸣曲》等作品中。

席卷欧洲的革命波及了维也纳,贝多芬的情绪开始高涨,这时的作品有《英雄交响曲》、《热情奏鸣曲》。

1806年5月贝多芬与布伦瑞克小姐订婚,爱情的美好产生了一系列伟大的作品。

不幸的是,爱情又一次把他遗弃了,未婚妻和另外的人结婚了。

不过这时贝多芬正处于创作的极盛时期,对一切都无所顾虑。

他受到了世人瞩目,与光荣接踵而来的是最悲惨的时期:经济困窘,亲朋好友一个个死亡离散,耳朵也已全聋,和人们的交流只能在纸上进行。

我要《贝多芬》导学案

我要《贝多芬》导学案

云南省泸水县第一中学七年级下册语文导学案课型:新授课课时:1课时课题:13《音乐巨人贝多芬》姓名:___班级:___【学习目标】1.阅读课文,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了解音乐巨人贝多芬。

2.学习通过外貌和语言描写展现人物精神世界的写作方法。

3.学习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培养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学习重点】理清文章的写作思路,把握文章内容;学习通过外貌和语言描写展现人物精神世界的写作方法。

【学习难点】揣摩语言,理解贝多芬对厄运的态度和感受。

【学法指导】1.结合资料链接,对贝多芬的事迹有个简要的了解。

2.熟读课文,标记勾画重点字词,记录疑难问题,规范书写,认真完成导学案。

3. 学习方法:自由朗读法、合作释疑法、质疑交流法。

资料链接1.作者简介:何为(1922~),原名何敬业,生于浙江定海,历任报纸记者、刊物编辑和电影文学编辑,1937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

写过诗歌、小说和散文,1956年后主要从事散文的创作,著有《第二次考试》《织锦集》《临窗集》等散文集。

其中《何为散文选集》获首届鲁迅文学奖散文奖。

2.贝多芬:路德维希•凡•贝多芬(Ludwig van Beethoven,(1770.12.17-1827.3.26),德国最伟大的音乐家、钢琴家,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也是最后一位,与海顿、莫扎特一起被后人称为“维也纳三杰”。

祖籍荷兰(亦说波兰),出身科隆选侯宫廷歌手世家。

他出生于德国波恩的平民家庭,自幼跟从父亲学音乐。

很早就显露了音乐才能,八岁开始登台演出。

1792年到维也纳深造,艺术上进步飞快。

贝多芬信仰共和,崇尚英雄,创作了有大量充满时代气息的优秀作品,如:交响曲《英雄》、《命运》;序曲《哀格蒙特》;钢琴奏鸣曲《悲怆》、《月光曲》、《暴风雨》、《热情》等等。

一生坎坷,没有建立家庭。

二十六岁时开始耳聋,晚年全聋,只能通过谈话册与人交谈。

但孤寂的生活并没有使他沉默和隐退,在一切进步思想都遭禁止的封建复辟年代里,依然坚守“自由、平等、博爱”的政治信念,通过言论和作品,为共和理想奋臂呐喊,反映了当时资产阶级反封建、争民主的革命热情,写下不朽名作《第九交响曲》。

贝多芬教案(精选5篇)

贝多芬教案(精选5篇)

贝多芬教案(精选5篇)第一篇:贝多芬教案《贝多芬:扼住命运的咽喉》教案【三维目标】1、知识与能力(1)梳理文章,了解贝多芬的生活经历。

(2)分析贝多芬的性格特征及其根源。

(3)培养学生筛选信息的能力。

(4)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能力,思考传主的生命价值。

2、过程与方法(1)运用对话式教学,让学生与传主、作者对话。

(2)让学生在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过程中获取知识。

(3)应用多媒体辅助教学。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感受贝多芬的精神魅力,从中获得有益的人生启示。

【教学重点】(1)分析贝多芬的性格特征及其根源。

(2)学习贝多芬面对苦难时的精神,从中汲取精神力量。

【教学难点】通过学习贝多芬面对生活的苦难所体现出的精神,从中汲取人生教益。

【课时安排】4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课前预习1.认真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并解决以下问题(1)贝多芬的家庭条件(2)贝多芬的教育情况(3)贝多芬的学音乐经历2.了解作者罗曼·罗兰及文体二、音乐导入:播放《命运交响曲》德国著名作曲家贝多芬的代表作《命运交响曲》,它作于1804-1808年,表现了贝多芬与不幸的命运顽强搏斗的精神,面对非同寻常的噩运,贝多芬发出了不屈的呼喊——这就是——“扼住命运的咽喉”。

三、文体及作者1、作者罗曼·罗兰罗曼·罗兰,法国作家、思想家,人道主义者,被认为是法国当代最重要的作家。

他出身一个中产家庭,从小身体虚弱,15岁时,随父母迁居巴黎,接受良好的教育。

1899年,罗曼·罗兰毕业于法国巴黎高等师范学校,并从事文艺创作。

罗曼罗兰极其擅长写人物传记,罗兰为让世人“呼吸英雄的气息”,连续写了几部名人传记:《贝多芬传》、《米开朗琪罗传》和《托尔斯泰传》。

同时发表了他的长篇小说杰作《约翰·克利斯朵夫》。

1915年,为了表彰“他的文学作品中的高尚理想和他在描绘各种不同类型人物所具有的同情和对真理的热爱”,罗兰被授予诺贝尔文学奖。

《贝多芬》导学案

《贝多芬》导学案
2.文体知识——传记的史述与议论
传记的史述必须以历史的真实性为基础,必须建立在传记作家对于传主生平的大量材料的搜集和整理的基础之上。当然,如何能够突出传主的个性和形象,重要的是依靠作家对材料的组织和选择。对传记的历史的认识,在研究者看来可以区分出三个层面:实证的观点、主体的观点和辩证的观点。实证的观点强调的是死的历史事实,主体的观点强调的是历史学家在研究过程中判断和过滤以后的史实,即历史的事实并不存在,都是历史学家创造出来的。即使历史学家拒绝承认主观的介入,但是不可能避免把“判断”“创造”“心灵”的因素融入到历史叙述的事实之中。辩证的观点认为实证主义的历史和主观主义的历史是很难区分开来的。这种观点承认历史事件的复杂性和差异性,把传记的历史叙述当成是历史研究对象的历史现实和历史学家对历史事实的解释糅为一体的产物。
我来答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三、美点赏析——肖像描写
6.本文成功塑造贝多芬这一人物形象,得益于使用了肖像描写的手法。请分析下面几处对传主肖像的描写,体会这些写法的技巧与特色,思考如何在肖像刻画中抓特征,突出人物特有的精神气质,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应怎样理解本文结尾“他用他的苦难来铸成欢乐”这句话?
我来答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音乐巨人贝多芬(导学案)

音乐巨人贝多芬(导学案)

13 音乐巨人贝多芬学生自由朗读课文,利用圈点勾画的方法,筛选关键信息,整体把握文意。

1.本文记叙的线索是什么?“客人”拜访贝多芬的经过。

2.“客人”是怎样访问贝多芬的?其间写了哪几件事?着重表现什么?“客人”来访——女佣开门——女佣介绍贝多芬的情况——参观贝多芬的工作室——贝多芬下楼并开始和“客人”谈话——贝多芬和“客人”共进晚餐——贝多芬回忆往事。

主要事件:“客人”参观贝多芬的工作室,贝多芬和“客人”会面,贝多芬回忆他最后一次指挥音乐会的情形。

着重表现贝多芬内心的痛苦和对不幸命运的顽强抗争。

【再读课文,梳理结构】划分文章各部分的段落,并归纳段意。

第一部分(1~5):从贝多芬生活见证人——女佣的角度,交代了贝多芬的基本生活状况和目前的精神状态。

第二部分(6~24):以一个初次拜访贝多芬的陌生人的视角,再现了贝多芬的形象。

第三部分(25~27):贝多芬袒露他的内心世界,表现了他独特的气质和坚强的个性。

【品味重点句子】研读课文,揣摩文中难句,理解贝多芬的内心世界。

1.我将永远听不见音乐,但是在我心里发出的回响,比任何乐器上演奏的都美。

音乐是心灵的颤动,是天籁之音,乐器奏出的是演奏者的心声。

美是【深入研读,探究方法】1.肖像描写,高超独特。

本文描写人物肖像时,不但从远到近、由上至下进行描写,秩序井然,而且以形传神,从对贝多芬的肖像描写中,表现出他的生活遭际、个性气质和特有的精神世界:他那“十分陈旧,甚至是不整洁的”衣饰,“拖在衣服后面的”“早已失效了”的助听器,“愁苦”的脸,蓬乱的头发,都印证着生活的窘迫和苦难的压力。

然而,与此同时,他那“仿佛要挑起整个生命的重荷及命运的担子”的宽阔双肩,“有力的大手”“有一种凝重不可逼视的光”的“深邃的眼睛”“紧闭的嘴”,都显示着他对于不幸遭遇不妥协、不屈服的抗争意志。

2.层次清晰,脉络分明。

按照访问的顺序,文章首先从贝多芬日常生活的见证人——女佣的角度,交代了贝多芬的基本生活状况和目前的精神状态。

《音乐巨人贝多芬》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音乐巨人贝多芬》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

《音乐巨人贝多芬》导学案(人教版七年级必修教案设计)教学目标:1、整体把握课文,理解课文的主旨,归纳出贝多芬的主要性格特征。

2、体会课文中出色的肖像描写,学习从肖像描写中展示人物生活遭遇、个性、气质和精神风貌的写法,3、揣摩文中有关语句,说出其深刻含义。

4、在《命运》交响曲的欣赏中提高学生对音乐美的感受能力,走进巨人,感受贝多芬与不幸命运抗争的心理历程。

重点:文中人物肖像描写及其作用。

难点:理解文中几个难句的含义课前准备:1、查字典,看注释,熟读课文,并查阅贝多芬的有关资料。

2、准备贝多芬的资料短片和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课时安排 2课时资料链接何为,笔名晓芒、夏奈蒂等,著有《第二次考试》成为当时中学语文正式教材,并被翻译成多国语言文字发行世界各地、《织锦集》、《临窗集》、《小树与大地》、《闽居纪程》等散文集多部,其中《何为散文选集》获首届鲁迅文学奖散文奖。

5.初步阅读课文,感知文章内容,把握作者刻画人物的方法。

贝多芬:课前热身自主学习组长签字:一、1.给下列加点的字注音。

门槛()深邃()下颏()磐石()喃喃()喧嚣()模仿()囚室()2.根据拼音写汉字。

tú____劳流máng___ 含xù____péng____勃gé____绝头lú_____ 踌chú___ 倒méi____3.解释句中加点的词语。

⑴在那里,最惹人注目的是两架对放的大钢琴。

惹人注目:⑵就算整理好了,两分钟内就会弄得凌乱不堪。

凌乱不堪:⑶衬着略带方形的下颏,整个描绘出坚忍无比的生的意志。

坚忍无比:二、朗读课文教学步骤:课堂展示大显身手第一课时一让学生欣赏贝多芬的《命运交响曲》录音,以此导入课文二让学生交流查阅到作者何为和贝多芬的有关资料。

三检查预习情况1正音2朗读课文四整体感知:(一)复述故事情节(二)理清文章思路(提示:课文写的是“客人”访问贝多芬的全过程,基本上是按时间顺序。

《音乐巨人贝多芬》导学案与答案

《音乐巨人贝多芬》导学案与答案

《音乐巨人贝多芬》导学案与答案《音乐巨人贝多芬》导学案与答案学习目标】1、通过阅读探究,了解贝多芬,体会伟大音乐家的人格魅力。

2、指导学生学习课文运用肖像描写展示人物的生活遭遇、个性气质和精神风貌的手法。

习贝多芬与命运顽强抗争的精神,培养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课前预习】1、贝多芬的生平和重要音乐作品。

路德维希·凡·贝多芬(1770—1827),德国作曲家、钢琴家、指挥家。

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

1820年两耳失聪,但仍坚持音乐创作。

他一生共创作了9部交响曲(以第三《英雄》、第五《命运》、第六《田园》、第九《合唱》最为著名),5部钢琴协奏曲,1部小提琴协奏曲,16部弦乐四重奏,10首小提琴鸣奏曲等。

这些作品对音乐发展有著深远影响,因此被称为乐圣。

2、掌握字词,扫清阅读障碍。

(1)、给下列多音字注音或根据拼音写汉字。

女佣(yōng) 佣(yòng)金重荷(hè) 荷(hé)花丧(sàng)失丧(sāng)乱深suì( ) chóu( )躇喧xiāo( ) níng( )重pán( )一个人。

【合作探究】一、本文层次清晰,是按照拜访的先后顺序,从三个角度表现贝多芬这一形象的。

请浏览全文,思考,然后具体说说是从哪三个角度表现的?(强调“具体”)(首先,从女佣——贝多芬日常生活见证人的角度,交代了贝多芬的基本生活状况和目前的精神状态;接着,以一个初次拜访贝多芬的陌生人的眼光,再现了贝多芬的形象;最后,作者让主人公自己开口袒露其内心世界。

以贝多芬对厄运的态度为中心,从外表逐步深入到贝多芬的内心世界,成功地表现出了贝多芬的独特气质和坚强个性。

)二、读课文,赏析下列句子。

1、“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是什么意思?(这是一个比喻。

贝多芬的意思是说,一般人都以为他很可怕,难以接近,而客人竟然来拜访他,为此他感到吃惊。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音乐巨人贝多芬
一、学习目标
1.理解文中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贝多芬的内心世界。

2.体会文中出色的外貌描写,学习从外貌描写中展示人物的生活遭遇、个性气质和精神风貌的写法。

3.学习贝多芬与命运抗争的顽强精神,培养坚强乐观的人生态度。

二、知识储备
1.作者简介
何为,原名何敬业,1922年生于浙江定海,历任报纸记者、刊物编辑和电影文学编辑,1937年开始发表文学作品。

写过诗歌、小说和散文,1956年后主要从事散文的创作,著有《第二次考试》《织锦集》《临窗集》等散文集。

何为的散文,善于抓住生活中的典型事件进行深入的开掘,同时,又注意人物和故事的生动性,有较精巧的构思和深远的意境,语言简洁优美。

2.贝多芬简介
贝多芬(1770-1827),德国作曲家、钢琴家。

维也纳古典乐派代表人物之一。

出身科隆选侯宫廷歌手世家。

自幼跟从父亲学音乐。

主要作品有交响曲九部(以第三《英雄》、第五《命运》、第六《田园》、第九《合唱》最为著名),歌剧《费黛里奥》,戏剧《哀格蒙特》《雅典的废墟》配乐,钢琴协奏曲五部,小提琴协奏曲一部,弦乐四重奏十六部,小提琴奏鸣曲十首和弥撒曲两部等。

三、自主学习
1、给加点字注音
深邃.踌躇.磐.石
纽扣.喧嚣.
2、词语填空
()人注目杂乱无()
零乱不()()不作声
()不通风不见()日
掌声()动()劳无益
3、记叙线索──“客人”拜访贝多芬的经过。

(请你自读课文,概括“客人”访问贝多芬的过程。

)女佣开门────参观贝多芬的工作室───贝多芬和“客人”共进晚餐─
─。

4、“客人”访问贝多芬的过程中,主要写了哪几件事?
四、合作交流
1、作者是怎样通过肖像描写来表现贝多芬的生活遭遇、个人气质的?
2、赏读课文,理解下列句子。

①“你们竟敢到兽穴里来抓老狮子的毛”是什么意思?
②为什么贝多芬说:“一棵树也比一个人好”?
③“你可能想到我——一座已倒落了的火山,头颅在熔浆内燃烧,拼命巴望挣脱出来。

”应如何理解?
④“他诚然孤独,可是有永恒为伴”,这里的“永恒”指什么?
⑤“听我心里的音乐!你不知道我心里感觉!
一个乐队只能演奏出我在一分钟里希望写出的
音乐,”这句话是什么意思?谈谈你的理解。

五、当堂检测
阅读下文,回答问题
贝多芬与《月光曲》
有一年秋天,贝多芬去各地旅行演出,来到莱茵河边的一个小镇。

一天夜晚,他在______ 的小路上散步,听到断断续续的钢琴声从一所茅屋里传出来,弹的正是他的曲子。

贝多芬走近茅屋,琴声忽然停住了,屋子里有人在谈话。

一个姑娘说:“这首曲子多难弹啊!我只听过别人弹过几遍,总是记不住该怎样弹;要是能听一听贝多芬自己是怎样弹的,那有多好啊!”一个男的说:“是啊,可是音乐会入场券太贵了,咱们又太穷。

”姑娘说:“哥哥,你别难过,我不过随便说说罢了。


贝多芬听到这里,就推开门。

轻轻地走进去。

茅屋里点着一支蜡烛,在微弱的烛光下,男的正在做皮鞋。

窗前有架旧钢琴,前面坐着一个十六七岁的姑娘,脸很清秀,可是眼睛瞎了。

皮鞋匠看见进来个陌生人,站起来问:“先生,您找谁?走错门了吧?”贝多芬说:“不,我是来弹一首曲子给这位姑娘听的。


姑娘连忙站起来让座。

贝多芬坐在钢琴前面,弹起盲姑娘刚才弹的那首曲子来。

(□甲)盲姑娘听得入了神,一曲弹完,她激动地说:“弹得多纯熟啊!感情多深啊!您,您就是贝多芬先生吧?”
贝多芬没有回答,他问盲姑娘:“您爱听吗?我再给你来一首吧。


一阵风把蜡烛吹灭了,月光照进窗子来,茅屋里的一切好像披上了银纱,显得格外_________。

贝多芬望了望站在他身旁的穷兄妹俩,借着月光,按起琴键来。

(□乙)
皮鞋匠静静地听着。

他好像面对着大海,月亮正从水天相接的地方升起来。

_________的海面上,霎时间洒遍了银光,月亮越升越高,穿过一缕一缕轻纱似的微云。

忽然,海面上刮起了大风,卷起了巨浪。

被月亮照得雪亮的浪花,一个连一个朝着岸边涌过来……(□丙)皮鞋匠看着妹妹,月光正照在她那恬静的脸上,照着她睁得大大的眼睛,她仿佛也看到了,看到了她从来没有看到过的景象,在月光照耀下的____________的大海。

(□丁)等他们苏醒过来,贝多芬早已离开了茅屋。

他飞奔回客店,花了一夜工夫,把刚才弹的曲子——《月光曲》记录了下来。

1.依次填入文中横线上的词语,最恰当的一组是()
A、幽静清幽波涛汹涌波光粼粼
B、清静幽静波光粼粼波涛汹涌
C、幽静清幽波光粼粼波涛汹涌
D、幽静清幽微波粼粼波涛汹涌
2.下面一句话是从文中抽出的,根据文意,它应当在文中的()
兄妹俩被美妙的琴声陶醉了。

A、□甲处
B、□乙处
C、□丙处
D、□丁处
3.这篇文章所写事情发生的时间是________,地点是________的小路上、茅房里、客店里,主要人物是____________________。

4.皮鞋匠从贝多芬弹奏的第二首曲子中感受到了什么?(不超过15个字)
5.贝多芬为什么弹奏完第二首曲子就飞奔回客店?(不超过24个字)
6.这篇文章的主要内容是什么?(不超过15个字)
六、学习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