七年级历史下学期课程纲要
七年级历史学科课程标准
七年级历史学科课程标准
1. 古代文明,学生可能会学习古代文明如古埃及、古希腊、古
罗马和中国古代的历史、文化和社会制度。
他们可能会了解这些文
明的政治组织、宗教信仰、科技发展和日常生活。
2. 中世纪历史,课程可能包括中世纪欧洲、亚洲和非洲的历史,学生可能会学习关于封建制度、十字军东征、黑死病等重要事件和
时期。
3. 世界探险与殖民化,学生可能会学习欧洲探险家的航海历史,探索者对世界地图的影响,以及欧洲殖民地对当地文化和社会的影响。
4. 文艺复兴与宗教改革,课程可能包括文艺复兴时期的艺术、
文学和科学发展,以及宗教改革对欧洲社会和政治的影响。
5. 世界历史事件,学生可能会学习一些重要的世界历史事件,
如法国大革命、美国独立战争、工业革命等,以及这些事件对世界
历史的影响。
除了这些主题外,七年级历史学科课程还可能包括历史思维能力的培养,如历史资料的分析和解释能力,历史事件的因果关系分析能力,以及历史事件对当今世界的影响等。
总的来说,七年级历史学科课程标准旨在帮助学生建立对世界历史的基本认识,培养其历史思维能力,以及理解历史事件对当今世界的影响。
学期课程纲要
(2018~2019学年度第二学期)
年级七年级学科历史
任课教师李明宏、廖俊、方静
学习习惯分析
学生知识能力
七年级学生,有一定的学习能力和基础知识,但有的学生对历史小学科置之不理,态度不端正,目的不明,缺乏主动性,综合分析能力有待提高。
教
学
目
的
任
务
1、强化落实新课程理念,突出学生的主体意识。
2、关注历史教学研究前沿动态,建立更加有效的历史教学模式。
3、实质性地开展课题研究,少一些形式,多一点具体的内容。
教重
点
难
材点
重点:重视学习结果,更要重视学习过程,使学生在学习基本知识和基本技能的过程中学会学习。
难点:注重情感、态度、价值观的培养;激发学生学数学用数学的兴趣;引导学生发现问题、探索猜想、分析论证
第18课、第19课
13
5.13-5.17
第20课、第21课
14
5.20-5.24
第22课、单元复习
15
5.27-5.31
期末复习一
17
6.10-6.14
期末复习二
18
6.17-6.21
(17-19日中考)
19
6.24-6.28
(24-26日期末考试,1日暑假开始)
20
个教
研专人题完 Nhomakorabea成
任
务
的
措
施
1、加强集体备课和教研活动,认真专研教材;
2、立足基础,精心设计练习,有针对性的解决学习中存在的不足;
3、及时检验当堂学习效果,以确保基础知识掌握牢固;
周次
起讫时间
教学内容及复习、检测、考试安排
1
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提纲
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提纲(一)“贞观之治”一、唐朝的建立时间:618年开国皇帝:唐高祖李渊都城:长安二、贞观之治1、注重总结历史经验教训,重视人民群众的力量;2、注重发展生产,减轻人民负担;3、崇尚节俭;4、任用贤才、虚心纳谏.唐太宗时期,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出现繁荣景象,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三、女皇帝武则天武则天是中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为什么历史上称武则天的统治为“政启开元,治宏贞观”?武则天当政期间,继续实行唐太宗发展农业生产、选拔贤才的政策,使唐朝社会经济进一步发展,国力不断增强.为开元盛世开辟了道路.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提纲(二)经济重心的南移一、南方农业的发展1、江南农业发展的表现:(1)农作物品种的引进(占城稻)(2)以水稻为主的粮食产量的大幅提高(“苏湖熟、天下足”)(3)茶叶、棉花等经济作物种植的推广(棉花:从两广、福建到长江流域)2、江南农业迅速发展的原因?(1)经济因素:大量中原人口的南迁,增加了南方的劳动力,带来了先进的技术和生产经验;(2)自然因素:宋代南北气候变冷,南方相对适宜农作物的生长;南方自然条件保持较好.(3)政治因素:南方战乱较少,为经济发展提供较为稳定的社会环境.二、南方手工业的兴旺1、丝织业水平的提高(蜀地丝织业“号为冠天下”)2、棉织业的兴起(海南岛发展到东南沿海)3、制瓷业的成就(哥窑的冰裂纹瓷器;瓷都:景德镇)4、造船业的发展(宋朝的造船业成当时世界首位;广州、泉州造船业发达)三、南方商业的繁荣1、南方商业都市的发展(商业都市:开封、杭州)杭州改为都城临安后,繁荣程度远远超过了北宋时的开封.2、海外贸易的发展(1)闻名世界的大商港:广州、泉州;(2)中国商船近至朝鲜、日本,远达阿拉伯半岛和非洲东海岸;(2)市舶司的设立(管理海外贸易的机构)3、货币制度的变化(四川出现世界上最早的纸币:交子)七年级下学期历史提纲(三)灿烂的宋元文化一、活字印刷术的发明、指南针和火药的应用1、活字印刷术的发明(1)隋唐时期,我国人民发明了雕版印刷术;(2)北宋时,毕升发明活字印刷术;(3)15世纪,欧洲出现活字印刷术,比中国晚约四百年.2、指南针的应用(1)战国时期,制成世界上最早的指南仪器——司南;(2)北宋,指南针开始用于航海事业;(3)南宋,指南针广泛用于航海事业;(4)指南针由阿拉伯人传到欧洲.3、火药的应用(1)唐朝中期,已有火药配方的记载,(2)唐朝末年,火药开始用于军事上,(3)宋元,火药武器广泛用于战争,(4)13、14世纪,火药及火药武器传入阿拉伯和欧洲.二、史学成就《资治通鉴》——“鉴于往事,有资于治道.”史学上的“两司马”史学家年代著作体例叙事范围司马迁西汉《史记》纪传体通史黄帝到汉武帝时期司马光北宋《资治通鉴》编年体通史战国到五代三、宋词宋词的代表人物:词人代表作品风格婉约派李清照风格委婉,感情真挚,善于运用口语,显得清新自然.豪放派苏轼《念奴娇·赤壁怀古》慷慨激昂,气势豪迈.辛弃疾4、元曲(1)由杂剧和散曲组成.(2)最优秀的剧作家:关汉卿,其代表作是《窦娥冤》.5、绘画(1)宋代绘画,突出表现在:山水画、花鸟画和风俗画的创作中.(2)李公麟,人称“宋画第一”.(3)张择端的《清明上河图》,描绘了北宋东京汴河沿岸的风光.(4)赵孟頫的画,人称“神品”6、书法宋四家:苏轼、黄庭坚、米芾、蔡襄.。
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提纲 详细汇总
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提纲详细汇总第一章人类文明的起源和发展1.1 人类起源和原始社会的特征和发展1.2 文明产生和发展的原因和特征1.3 世界文明史的发展和演变1.4 古代文明国家的特征和发展第二章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2.1 中国古代文明的起源和特征2.2 三皇五帝和夏、商、周时期的社会形态和政治制度2.3 春秋战国时期的分裂局面和各个国家的特点2.4 秦汉时期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变化第三章唐宋元明清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3.1 唐代的统一国家和文化繁荣3.2 宋代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变革3.3 元代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状况3.4 明朝的政治制度和海外贸易3.5 清朝的政治制度和社会经济变革第四章世界史上的重大事件和人物4.1 古代世界的重大事件和人物4.2 中世纪世界的重大事件和人物4.3 近代世界的重大事件和人物4.4 当代世界的重大事件和人物第五章中国现代史5.1 鸦片战争和近代中国的国际地位5.2 戊戌变法和新文化运动5.3 辛亥革命和中华民国的建立5.4 内战时期和国共两党的斗争5.5 新中国的成立和改革开放第六章世界两次大战和冷战时期6.1 第一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影响6.2 第二次世界大战的爆发和影响6.3 冷战的奠定和影响6.4 东西德统一和苏联解体第七章当代世界的政治和经济7.1 联合国的成立和国际关系的发展7.2 当代世界主要国家的国情和外交政策7.3 国际贸易的发展和国际金融体系的变革7.4 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问题第八章中国和世界的文化交流和文化传承8.1 中国的文化交流和外来文化的影响8.2 中国传统文化的特征和传承8.3 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和变革8.4 世界文化的多样性和交流第九章时事政治与社会生活9.1 时事政治与国家大事9.2 社会热点问题与民生议题9.3 文化、科技和环保等方面的新发展9.4 青少年的成长与个人生活以上是初中七年级下册历史提纲。
沪教版七年级下历史提纲
沪教版七年级下历史提纲任何学习都不是一朝一夕的事情,历史的学习也是如此。
你们是不是有很多想要说的呢?下面小编给大家分享一些沪教版七年级下历史提纲,希望能够帮助大家,欢迎阅读!沪教版七年级下历史提纲1、贞观之治(唐太宗李世民)p8措施:①吸取隋亡教训②轻徭薄赋③勤于政事④廉洁奉公⑤减轻农民赋税劳役⑥戒奢从简⑦合并州县⑧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房(房玄龄)谋杜(杜如晦)断”,谏臣魏征(镜子)“舟所以比人君,水所以比黎庶,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唐太宗吸取隋亡教训,重视人民的力量,搞好君与民的关系,统治者要执政为民。
贞观之治表现:政治清明、经济繁荣、国力强盛、人民安居乐业。
(此句话还可用于评价“文景之治”、“开元盛世”、“康乾盛世”)2、开元之治:(唐玄宗李隆基)p12措施:①任用熟悉吏治、富于改革的姚崇、宋璟等为宰相②重视地方吏治,中央优秀官吏下放地方,亲自考核县令政绩③戒奢从简3、科举制的创立p17(清朝1905年科举制废除)隋文帝——开始分科考试。
隋炀帝——正式设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
唐太宗——扩充国学规模,设状元。
武则天——设武举和殿试。
唐朝以进士、明经两科最重要唐玄宗——诗赋成为主要考试内容。
科举制的影响:①改善了用人制度,使有才识的读书人有机会进入各级政府任职。
②促进了教育事业的发展,士人用功读书的风气盛行③科举制促进了文学艺术的发展,进士科重视考诗赋,促进了唐诗的发展。
4、(隋炀帝)京杭大运河的开通P4开凿目的:为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605年开始。
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
A.永济渠B.通济渠C.邗沟D.江南河E.涿郡F.余杭G.洛阳京杭大运河沟通的水系:由北向南连接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京杭大运河开通的历史意义:成为我国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文化交流。
评价大运河的诗作:唐皮日休《汴河怀古》尽道隋亡为此河,至今千里赖通波。
若无水殿龙舟事,共禹论功不较多。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程纲要
《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课程纲要【课程名称】北师大版七年级历史下册【开发者】李玉波【授课人】七年级历史教师【课程类型】必修【教学对象】七年级学生【课时安排】36课时【课程性质】历史课程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义务教育阶段7年级的历史课程在基础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
坚持用唯物史观阐释历史的发展与变化,使学生认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爱国主义情感,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以普及历史常识为主,引领学生掌握基本的、重要的历史知识和技能,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与发展打下基础。
以人类优秀的历史文化陶冶学生的心灵,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历史,正确理解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人文素养。
注重人类历史不同领域发展的关联性,注重历史与现实的关系,使学生逐步学会综合运用所学知识和方法对历史和社会进行全面的认识。
【课程目标】依据《历史课程标准》(2011版)的相关要求,结合七年级历史教材的特点和学生的认知规律,确定本学期课程目标。
通过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教学,学生能够掌握中国古代历史的基本知识,初步掌握学习历史的基本方法和基本技能;对人类历史的延续与发展产生认知兴趣,感悟中华文明的历史价值和现实意义,养成爱国主义情感,初步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为成为拥有良好的综合素质的合格公民奠定基础。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知道隋朝的统一,了解科举取士制度的创建和大运河的开通;2、知道隋朝灭亡的原因。
3、知道唐太宗和“贞观之治”、唐玄宗和“开元盛世”,初步认识唐朝兴盛的原因。
4、以文成公主入藏、鉴真东渡、玄奘西行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民族和睦与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5、通过经济繁荣、开放的社会风气和唐诗的盛行,了解盛唐的社会气象。
第二单元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1、知道北宋的建立、辽、西夏与北宋的对峙局面;2、了解女真族的崛起,知道金灭辽及北宋;知道岳飞抗金的事迹和南宋偏安。
七年级历史新课程标准
七年级历史新课程标准七年级历史新课程标准:走进古老的世界1. 历史的奇妙之旅1.1 认识历史的意义大家好,今天我们要聊聊七年级的历史课程。
这门课,别看名字简单,其实蕴含了不少有趣的东西哦!首先,我们要明白,历史不仅仅是过去发生的事,更是一扇窗,让我们看看前人的生活、他们的智慧和错误。
像古人留下的故事,就像是古老的宝藏,等着我们去发现和学习。
1.2 历史课程的目标在新的课程标准里,老师希望我们能更好地了解历史的基本知识,比如说,古代的生活、重大事件、还有那些了不起的人物。
更重要的是,老师希望我们能学会从这些故事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了解我们今天的生活是怎么一步步演变过来的。
2. 课程内容:从古到今2.1 古代文明在七年级,我们会从古代文明开始学起。
你知道吗?人类的历史就像是一部大戏,而古代文明就是开场白。
我们会学到古埃及、古希腊、古罗马这些文明,他们的文化、科技,甚至他们的日常生活都值得我们深入探讨。
你想象一下,穿越到几千年前,看到古埃及的金字塔,那场面真是太壮观了!2.2 中国历史的起步当然,中国的历史也是重点之一。
我们会从最早的夏、商、周朝讲起,了解那些古老的王朝如何影响了我们今天的生活。
从商朝的甲骨文到周朝的礼仪制度,这些都是我们学习的重点。
想象一下,那时候的人们是怎么写字的,怎么生活的,真是有趣极了!3. 学习的方式和方法3.1 互动式学习说到学习方式,这门历史课特别注重互动。
我们不仅仅是听课,还要动手做一些小项目,比如说制作历史人物的模型,或者做一些历史剧的小表演。
通过这些有趣的活动,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记住历史知识。
3.2 讨论与思考另外,讨论也是重要的一部分。
课上,大家可以踊跃发言,讨论古代的生活与现代有什么不同。
比如说,古人如何处理家庭和社会问题,今天的我们又是怎样的?这样的讨论能帮助我们更深入地理解历史,也能培养我们的思考能力。
4. 总结与展望总之,七年级的历史课程不仅仅是枯燥的知识灌输,更是一次激动人心的探险。
七年级下册 人教版历史1-8课复习提纲
七年级下册人教版历史1-8课复习提纲第1课:1、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取了政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杨坚就是隋文帝。
589年,隋灭掉南朝最后一个朝代陈,南北重归统一。
2、隋朝统一全国的条件及作用:北方民族大融合,江南经济的发展,人民渴望统一,顺应历史发展潮流。
隋朝的统一,有利于社会秩序的安定和南北经济文化的交流。
3、隋炀帝时开凿了一条贯通南北的大运河。
开凿的目的:是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王朝对全国的统治。
大运河以洛阳为中心,北达涿郡,南至余杭,四段:从涿郡到洛阳是永济渠,从洛阳到江都是通济渠、邗沟,从江都到余杭是江南河。
全长两千多公里,是古代世界最长的运河。
意义:它的开通,成为南北交通的大动脉,促进了南北经济的交流。
4、秦朝与隋朝的相似之处:(1)都是在长期分裂之后统一中国的封建王朝(2)都建立了一些开创性的政治制度并对后世产生深远影响。
如秦朝的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制,隋朝科举制。
(3)都有举世瞩目的伟大工程,如秦朝万里长城,隋朝大运河。
(4)都因大兴土木,实行暴政,导致大规模农民大起义,都是二世而亡。
(5)都为继起的封建王朝提供了教训。
西汉接受秦亡教训,实行休养生息政策;唐朝接受隋亡教训,调整统治政策,而出现繁荣局面。
第2课1、隋朝第二位皇帝隋炀帝实行暴政,最终导致隋末农民起义。
(隋朝:581~618年)2、618年,唐朝建立,建立者李渊,都城长安,李渊就是唐高祖。
3、“贞观之治”:唐太宗年号贞观,他在位期间,采取了许多巩固措施,使唐朝政治比较清明,经济发展较快,国力逐步强盛,历史上称当时的统治为“贞观之治”。
唐太宗采取的措施有:①非常注重吸取隋亡的教训;②重视农业生产,轻徭薄赋;③注意“戒奢从简”;④整顿吏治;⑤任用贤才和虚心纳谏。
4、“房谋杜断”指的是唐太宗时期重用的两为宰相:房玄龄、杜如晦。
而当时最著名的谏臣是魏征,唐太宗把他比喻为可以“知得失”的一面镜子。
5、武则天是我国历史上唯一的女皇帝。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学计划及进度表
七年级下册历史教学计划及进度表第一章秦汉帝国第一节秦朝的建立和统一教学目标- 了解中国历史上第一个大一统王朝——秦朝的形成和特点- 了解中国历史上的统一战争和秦朝的法制建设教学内容1. 秦国的背景和条件2. 秦朝的建立和发展3. 统一战争和统一标准4. 法家思想和法律建设教学重点1. 秦国的背景和条件2. 秦朝的建立和发展3. 法家思想和法律建设第二节汉朝的建立和发展教学目标- 了解汉朝的创建和发展- 了解汉朝的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成就教学内容1. 汉朝的创建和王莽之乱2. 汉武帝和昭君文化3. 南北朝和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教学重点1. 汉朝的创建和王莽之乱2. 汉武帝和昭君文化第二章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经济、文化第一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政治教学目标- 掌握这一时期政治制度和特点- 了解魏晋南北朝时期著名政治家和其思想教学内容1. 五和魏晋南北朝的形成2. 政治制度和特点3. 著名政治家和其思想教学重点1. 五和魏晋南北朝的形成2. 政治制度和特点第二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经济教学目标- 了解这一时期的经济状况和特点- 了解这一时期的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教学内容1. 经济状况和特点2. 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3. 西方传来的文化和艺术教学重点1. 经济状况和特点2. 农业、手工业和商业的发展第三节魏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教学目标- 了解这一时期的文化和艺术成就- 了解这一时期的著名文化家和他们的思想教学内容1. 文化和艺术成就2. 著名文化家和他们的思想教学重点1. 文化和艺术成就2. 著名文化家和他们的思想。
七年级历史课程纲要
七年级历史课程纲要一、课程简介历史课程是中学阶段的必修课程之一,旨在通过学习历史知识,培养学生的历史意识、国家意识和文化意识,提高学生的思维能力和综合素质。
七年级历史课程主要围绕中国古代历史展开,包括古代文明的形成、中国古代的政治、经济、社会和文化等方面内容。
二、课程目标1.了解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掌握古代文化的基本特点和重要成就;2.了解中国古代政治制度的演变过程,认识到政治制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3.了解中国古代经济的基本特点和发展状况,认识到经济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4.了解中国古代社会的组织结构和社会制度,认识到社会制度对社会发展的影响;5.了解中国古代文化的特点和影响,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三、课程内容1.第一单元:中华古代文明本单元主要介绍中国古代文明的发展历程,包括黄河流域的古代文明、中华民族的起源和迁徙、中国古代的文字和发明等内容。
2.第二单元: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本单元主要介绍夏商周时期的政治制度演变过程,包括夏朝的建立、商朝的兴衰、周朝的分封制度等内容。
3.第三单元:古代社会的经济状况本单元主要介绍古代社会的经济状况,包括农业的发展、手工业的兴起、商业的发展等内容。
4.第四单元:古代社会的组织结构本单元主要介绍古代社会的组织结构,包括封建制度的形成、各级贵族的职责和地位、农民的生活和地位等内容。
5.第五单元:古代中国的文化传承本单元主要介绍古代中国的文化传承,包括儒家思想的兴起、诗经的创作、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等内容。
四、教学方法1.讲授法:通过教师的讲解,向学生传授历史知识和相关概念,帮助学生建立起系统的历史框架。
2.讨论法: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或全班讨论,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和合作精神。
3.实践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历史遗址、博物馆等,亲身体验历史文化,并开展相关实践活动,深化对历史的理解和认识。
五、教学评估1.通过课堂测验、作业和小组讨论等形式,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估。
中华书局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下册》介绍
中华书局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中国历史七年级上、下册》介绍一、课时安排依据课程标准,中国古代史在初中一年级开设,每周2个课时,共70个课时。
上、下册分别用一个学期,各有35个课时可供使用。
实际上,我们中华书局版上册只编写了19课,下册编写了21课,每课教学时间为1个课时,分别需要19个课时和21个课时。
其余课时由各地、各校教师灵活掌握,包括组织3个活动课、讲授乡土史教材或学校自己编写的教材等。
二、教科书内容安排及其与课程标准的关系中华版教科书根据课程标准,采用时间顺序和主题相结合的体系,也就是根据中国古代历史事件的发生、发展顺序,从古到今地讲述历史;同时根据每一时段的突出特征,按主题呈现的方式进行叙述。
中国是世界四大文明古国之一。
与其他文明古国最大的不同,在于中国古代文明源远流长、从未断绝。
自大禹建立夏朝以来,王朝体系清晰地勾勒了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脉络,同时在这个时间框架内,中国古代文明连续发展,这就是我们的一个基本国情。
由于初中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的发展线索了解不多,不易把握纵向脉络,因此,中华版教科书采取了以王朝的兴衰更替反映时间顺序的办法,来讲述历史事件。
同时,我国还是一个历史悠久的统一多民族国家。
围绕着国家的出现、中央集权的创立和巩固,在漫长的历史过程中,每个时段又表现出其鲜明的特征,这就是每个时段的主题。
这个主题,准确明了地概括这一时期人们的主要活动,为学生理解、掌握这一时期的重大历史事件提供了评判依据。
中华版教科书的编写指导思想、体例、结构等,在这一套教科书的介绍中,已有详细说明,本文恕不赘述。
以下仅就《中国历史》七年级上、下册内容安排及其与课程标准的对应与不对应情况作一简略说明。
中华版《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叙述的是从我国出现的最早人类到三国两晋南北朝的历史,计4个单元、19个正课和3个活动课,供七年级上学期使用;下册,叙述的是隋朝以后的中国古代历史,计3个单元、22个正课和4个活动课,供七年级下学期使用。
七年级历史下册第三单元课程纲要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第三单元《课程纲要》学校名称锡林浩特市油田学校课程类型必修课程设计教师杨冬梅适用年级七年级总课时8课时设计日期2017.03.23学生教材及其他资源背景分析1.指导思想:以新课标为指导,尊重学生的多样性发展,努力开拓学生的视野,促进学生历史发展的脉络,提升学生对历史知识的认知。
2.学生基本情况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好奇心强,教师教学中要注意课堂气氛的活跃,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从而使学生对内容产生兴趣,一开始就能抓住学生的求知心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就可以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3.教材分析:第三单元明清时期: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本单元讲述的是中国古代史的明(1368-1644年)和清(1840年鸦片战争前)的两个朝代的历史,这一时期,我国统一多民族国家得到巩固和发展,但又潜藏着危机。
专制主义中央集权达到了最高峰,显示出封建制度的衰落和统治基础的日益腐朽;明朝中期以后出现的资本主义萌芽在清朝继续向前发展;明清统治者重视加强对边疆的管理。
在对外关系中,外来侵略增多;闭关锁国政策使中国更加远离世界发展的潮流;文化专制登峰造极,反封建民主思想产生,总结性著作纷纷出现。
课程目标一、情感、态度、价值观1、通过对明清特务机构的设置、文字狱等加强君权措施的总结与分析,认识到专制集权体制在在维护国家统一方面虽然起到了一定的积极作用,但在镇压了人民、钳制了思想、影响了科技的发展,遏制了资本主义萌芽的发展、阻碍了社会变革成为社会发展与进步的严重阻碍。
二、能力1、通过对明清时期强化皇权措施的分析,认识封建制度的逐渐衰落,培养透过显现看本质的能力;2.通过绘制表格的方法了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与发展和取得文化成就,从而培养运用图表和表格归纳、概括历史知识的能力。
三、知识1、明朝初期强化皇权的措施;2.郑和下西洋、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册封达赖班禅、、设置驻藏大臣、评定大小和卓叛乱、闭关锁国政策;3.明长城和北京城、这一时期的科技著作和四大名著。
七年级历史下课程纲要
《七年级历史下册》课程纲要课程名称:《七年级历史下册》教学材料:人民教育出版社七年级下册授课时间:32课时左右授课教师:中原一中贾锦授课对象:七年级四个班课程目标: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1)知道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及其概况,认识大运河开凿的影响。
(2)知道“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能对唐太宗的历史作用作出初步评价。
(3)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能理解其主要影响。
(4)知道武则天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
(5)了解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基本史实。
(6)通过学习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理解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7)以赵州桥的建造和雕版印刷、火药在隋唐时期的发展为例,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
(8)知道唐诗的繁盛及其代表人物与作品。
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1)知道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建立及其先后并立的情况。
会简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
藉此理解宋元时期民族融汇的进一步发展。
(2)通过学习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有关史实,知道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初步理解宋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
(3)初步了解宋代城乡社会生活的基本情况。
(4)以四大发明中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在宋元时期的发展为例,体会这一时期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
(5)知道《资治通鉴》这一重要史学成就。
(6)知道宋词、元曲的繁荣及其代表人物与作品。
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1)了解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初步认识强化专制统治造成的影响。
(2)知道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等主要史实,从中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
(3)知道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等史实,了解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理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最终形成与巩固。
(4)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客观评价郑和的功绩。
(5)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并能初步分析其历史影响。
部编教材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提纲
部编教材七年级下册历史知识提纲七年级历史下册知识提纲第一单元:隋唐时期----------繁荣与开放的时代第1课隋朝的统一与灭亡一、隋朝的统一1. 隋朝的建立:581年北周外戚杨坚夺权建立隋朝,定都长安。
2.隋朝的统一:(隋的特点:繁盛而短暂,与秦朝类似)589年隋文帝灭掉陈朝,统一全国,结束了长期分裂局面,顺应了历史发展的大趋势。
3.隋文帝的统治:-----“开皇之治”隋文帝发展经济,编订户籍,统一南北币制和度量衡制度;加强中央集权,提高行政效率。
社会经济迅速发展。
二、开通大运河(隋炀帝605年)1.目的:为了加强南北交通,巩固隋朝对全国的统治。
2.概况:隋炀帝下令从605年开始开凿,以洛阳为中心,北抵涿郡(今北京),南至余杭(今杭州),连接了海河、黄河、淮河、长江和钱塘江五大水系,由北至南依次为永济渠、通济渠、邗沟、江南河(注意地图)。
是我国古代最长的运河。
三、开创科举制度1.背景:魏晋南北朝时期,上层贵族垄断了官吏的选拔权,注重门第忽视才能。
2.萌芽:隋文帝建立起通过考试选拔人才的制度;3.创立:隋炀帝时候,设立进士科,科举制正式形成。
4.意义(影响):科举制的建立,加强了皇帝在选官和用人上的权力,扩大了官吏的选拔范围,使有才学的人能够由此参政,也推动了教育的发展。
直到清末(1905年)才废除,一直持续了1300多年。
四、隋朝的灭亡1.原因:隋炀帝好大喜功,不恤民力又纵情享乐,奢侈无度,建东都,开运河,筑长城,修驰道,三征辽东。
隋炀帝的残暴统治引发大规模的农民起义。
2.灭亡:618年隋炀帝在江都(今扬州)被部将杀害,隋朝灭亡。
知识拓展:1.隋朝的赵州桥是现存最古老石拱桥。
2.隋炀帝派人三赴流求(今台湾)第2课从“贞观之治”到“开元盛世”一、唐朝的建立:618年,李渊建立唐朝,定都长安,他就是唐高祖(开始铸造开元通宝)二、贞观之治:1.原因:(1)唐太宗李世民即位(年号贞观)后,吸取了隋朝速亡的历史教训(君舟民水的关系),勤于政事、虚心纳谏(魏征),广纳人才(房谋杜断----房玄龄、杜如晦)。
部编七年级历史说课标说教材
中国历史七年级下册说教材大家好,今天我说课的内容取自人教七年级历史下册教材,下面我将从说课标、说教材、说建议几个方面来进行解读。
说课标部分将从内容标准和课程目标两个方面来进行说明,说教材部分将从编写意图,教材的体例、内容结构来进行说明,说建议将从教学建议、评价建议、课程资源开发利用方面来进行说明。
一、说课标本学段的课程标准要求:掌握基本的历史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知识,掌握基本的历史技能,形成丰富的历史想象力和知识迁移能力;感知历史、积累历史、理解历史,注重探究式学习运用历史分析问题,理解热爱中华民族的优秀传统文化,形成健全的人格,健康的审美情趣。
本册课程标准要求:掌握中国古代基本的历史知识,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发展的基本线索,阅读普及性历史读物,识读历史图表,知道古代纪年方法,正确计算历史年代描述历史事件,了解学习历史知识的基本技能和方法,增强学习历史的兴趣激发民族自豪感树立民族自尊心。
本册内容标准,本册分为三个单元,第一个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要求学生了解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列举“贞观之治”的内容,主要评价唐太宗,知道武则天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了解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史实,以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为例,说明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
第二单元“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要求学生能够列举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史实,了解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了解宋代的社会生活,知道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并立,简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说明民族关系的发展。
第三单元“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要求学生了解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讲述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等史实。
列举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等史实,了解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
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分析其历史影响。
七年级历史课程内容安排
七年级历史课程内容安排作为历史课程的学生,你将学习许多有趣且具有挑战性的内容,描绘了世界历史中的各个时期和事件。
在七年级的历史课程中,你将探索人类历史的早期,从旧石器时代到文明的出现和扩散,以及文明中的政治、经济和文化影响。
下面是七年级历史课程的内容安排:第一章:人类的早期这一章主要介绍旧石器时代和新石器时代。
你将学习人类遇到的挑战,如寻找食物和保护自己。
你将了解到不同类型的旧石器工具和新石器工具对人类生存的影响,也将涵盖其他先前的科技进步,例如人类的语言和文化。
第二章:世界的文明时期这一章主要介绍农业文明的出现和扩散,然后引出了城市文明的成长和扩张。
你将学习埃及和中东地区的文明,比如古埃及和巴比伦,以及印度河谷、黄河文明的发展。
你将了解文明对人类发展的积极影响,例如专业分工、文化和科技的发展,以及贸易和工商业的建立。
第三章:文明的政治、宗教和社会这一章主要探讨文明中的政治影响、意识形态和结构,例如法律和政治结构、对天地神鬼的欲望和崇拜,以及对社会分工和阶级的影响。
在这一章中,你可以学习到古希腊和古罗马的政治和社会结构,以及民主和共和制度的开始。
第四章:基督教与伊斯兰教的传播这一章介绍了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历史和影响。
你将学习这两个宗教的出现,以及在欧洲、中东和北非的传播。
你将深入了解基督教和伊斯兰教的理论和信仰,以及它们在政治、文化和社会方面的影响。
第五章:黑暗时期和文艺复兴这一章主要介绍欧洲历史中的黑暗时期和文艺复兴时期。
你将学习中世纪贵族文化和封建制度的历史背景,以及文艺复兴对文化和知识创新的影响。
你将学习到伟大的文艺复兴人物,如达芬奇、米开朗琪罗、但丁等,以及他们的作品。
第六章:世界大航海时代这一章介绍了欧洲大航海时代的起源和影响。
你将学习欧洲的贪婪和冒险精神,以及其船只和导航技术的发展。
你还将学习到大航海时代在世界上政治、经济和文化方面带来的变化,以及欧洲与非洲、亚洲和美洲的交往。
总的来说,七年级的历史课程提供了一个有趣和有教育意义的学习体验。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初中历史课程标准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初中历史课标目录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二、基本理念三、课程标准的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一、知识与能力二、过程与方法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第三部分内容标准一、中国古代史二、中国近代史三、中国现代史四、世界古代史五、世界近代史六、世界现代史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材编写建议二、教学建议三、评价建议四、课程资源的开发与利用第一部分前言人类进入21世纪,经济全球化进程日益加快,世界范围内各种思想文化相互激荡,政治多极化趋势持续发展。
在这种国际形势背景下,如何保持和发扬中华民族文化的传统,激发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就成为历史教育不能回避的问题。
与此同时,人文社会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也对基础教育历史课程提出了新的任务。
新中国成立五十多年来,历史教育取得了令人瞩目的成就,但在诸多方面还存在着不能适应时代要求和国民素质教育的问题。
这次历史课程改革要以唯物史观和科学的教育理论为指导,通过精选历史课程内容,设计灵活多样的教学方式,激发学生学习历史的兴趣,转变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学习方式,拓展学生学习和探究历史问题的空间;培养学生正确的历史观,进而使学生学会辩证地观察、分析历史与现实问题,加深对祖国的热爱和对世界的了解,从历史中汲取智慧,养成现代公民应具备的人文素养,以应对新世纪的挑战。
一、课程性质历史(7~9年级)是义务教育阶段的必修课。
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学生获得历史基本知识和技能,初步了解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基本过程,逐步学会用历史唯物主义观点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增强爱国主义情感,继承和发扬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树立民族自尊心和自信心;初步形成正确的国际意识,理解和尊重其他国家和民族所创造的文明成果;学习和继承人类的传统美德,从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曲折历程中理解人生的价值和意义,逐渐形成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
二、基本理念历史课程应突出体现义务教育的普及性、基础性和发展性,应面向全体学生,为学生进入和适应社会打下基础,为学生进一步接受高一级学校教育打下基础。
初中历史新课程标准(部编版)
初中历史课程标准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制定第一部分前言一、课程性质二、课程基本理念三、课程设计思路第二部分课程目标第三部分课程内容一、中国古代史二、中国近代史三、中国现代史四、世界古代史五、世界近代史六、世界现代史第四部分实施建议一、教学建议二、评价建议三、教材编写建议四、课程开发与资源利用建议第一部分前言当今世界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化,当代中国正在发生广泛而深刻的变革。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是时代赋予中国人民的崇高使命。
培育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公民,是时代发展和社会前进的需求,也是青少年自身成长和全面发展的要求。
这对义务教育阶段历史课程的改革提出了新的要求。
历史教育对提高学生的人文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义务教育阶段的历史课程,是在唯物史观的指导下,弘扬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传承人类文明的优秀传统,使学生了解和认识人类社会的发展历程,更好地认识当代中国和当今世界。
学生通过历史课程的学习,初步学会从历史的角度观察和思考社会与人生,从历史中汲取智慧,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和价值观,提高综合素质,得到全面发展。
一、课程性质历史课程是人文社会科学中的一门基础课程,对学生的全面发展和终身发展有着重要的意义。
义务教育阶段7~9年级的历史课程在基础教育中占有重要的地位,主要具有以下特性:思想性坚持用唯物史观阐释历史的发展与变化,使学生认同中华民族的优秀文化传统,增强该国主义情感,坚定社会主义信念,拓展国际视野,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基础性根据学生的心理特征和认知水平,以普及历史常识为主,引领学生掌握基本的、重要的历史知识和技能,逐步形成正确的历史意识,为学生进一步学习与发展打下基础。
人文性以人类优秀的历史文化陶冶学生的心灵,帮助学生客观地认识历史,正确理解人与社会、人与自然的关系,提高人文素养,逐步形成正确的价值取向和积极向上的人生态度,适应社会发展的需要。
七年级历史课程纲要
七年级历史课程纲要一、引言本课程旨在帮助学生了解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培养其对历史的兴趣和尊重,提高其历史意识和素养。
通过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基本的历史知识,形成正确的历史观念,为其今后学习和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二、历史背景本课程将以中国古代历史为重点,包括以下几个时期:1. 夏商周时期(约公元前2070年-公元前771年):介绍这一时期的政治制度、经济发展和文化成就。
2. 秦汉时期(公元前221年-公元220年):介绍这一时期的政治制度、修建万里长城、开凿灵渠等历史事件,以及儒家文化的发展。
3. 三国到唐朝时期(214年-907年):介绍这一时期的三国鼎立、南北朝时期的文化繁荣和隋唐盛世。
4. 宋元明清时期(960年-1840年):介绍这一时期的经济、文化和政治变革。
三、课程目标1. 知识目标:学生能够掌握上述历史时期的基本史实、重要事件、人物和时间线。
2. 技能目标:学生能够运用历史材料,分析历史事件的原因、过程和影响,培养其历史意识和素养。
3. 态度目标:激发学生对历史的兴趣和尊重,培养其正确的历史观念和爱国精神。
四、授课策略本课程将采用以下授课策略:1. 案例分析:通过对历史事件的深入剖析,帮助学生掌握历史知识,提高其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2. 课堂讨论:鼓励学生参与课堂讨论,发表自己的观点和看法,促进其对历史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3. 文献回顾:引导学生阅读古代文献,培养其对古代文化的兴趣和理解。
五、评估方法本课程的评估将采用以下方法:1. 作业:定期布置作业,要求学生完成关于历史事件、人物和时间的简答题和小论文,以检查学生对课堂知识的掌握情况。
2. 测验:定期进行课堂测验,以了解学生对课堂知识的理解和应用情况。
3. 考试:学期末进行开卷考试,涵盖本学期所学全部内容,以评估学生对中国古代历史和文化的整体掌握情况。
六、课程资源本课程将需要以下资源:1. 教室:提供宽敞明亮的教室,以供学生听课、讨论和阅读。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
及教
材及
其他
资源
背景
分析
从学生方面看:通过半年的学习,学生已掌握了基本的历史学习技巧,具备初步的理解、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并养成了良好的学习习惯。部分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尚缺少主动与同学交流的习惯。本期重点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能力;提高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同时继续培养学生的学习习惯。
(1)教师当堂对学生学习状态进行点评,点评以鼓励为主。
(2)学生对一阶段学习状况进行自我评价,可以是自我评语或简要的自评报告。
(3)学习小组对本组成员的学习情况开展互评,形成简要的评价报告。
(4)在各项学习活动中临时组成的协作小组,在合作基础上展开相互评价。
(5)收集的有关资料,合作完成一次实践活动,撰写想象作文或历史小论文。
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1)了解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初步认识强化专制统治造成的影响。(2)知道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等主要史实,从中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3)知道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等史实,了解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理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最终形成与巩固。(4)概述郑和下西洋的史实,客观评价郑和的功绩。(5)简述“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并能初步分析其历史影响。(6)以北京故宫、长城为例,初步理解统一多民族封建帝国在建筑艺术中的反映。(7)知道《本草纲目》、《天工开物》,认识这一时期在科学技术发展方面总结性的特点。(8)知道明清小说的繁盛和“四大古典名著”。
尖山中心学校七年级历史下学期《课程纲要》
学校名称
尖山中心学校
课程类型
必修课程
设计教师
张利娟
适用年级
七年级
总课时
36课时
设计日期
2012.2.07
学生
及教
材及
其他
资源
背景
分析
七年级学生刚刚进入初中学习,首次接触到历史这门学科。一方面,学生对相关历史知识有简略了解,对历史知识和故事充满了渴求的兴趣。保护好学生的这些天性,对于学好本册教材具有十分重要的意义。
㈡学习方式
利用导学案,通过自主预习、小组交流、班级展示、运用操作等学习方式进行学习。
㈢实施对策
1、重视教学情景的创设,关注学生的生活经验,提供丰富的感性材料,加强学生的操作活动,结合生活实际帮助学生建立有关的历史概念。
2、加强导优辅差工作,让每个学生都得到发展。
4、精心设计教学过程,认真做好课前准备,努力提高课堂教学效率。及时进行课堂教学的总结反思。
从学习内容看:这一单元包括以下内容:繁盛一时的隋唐盛世的具体表现(贞观之治、开元盛世等),唐朝内部为加强中央集权的具体表现和外交政策,辉煌的隋唐文化。
课
程
目
标
内容标准:
1.描述出隋朝统一的过程和完成统一封建王朝建立的重大历史意义。
2.隋朝灭亡的典型历史事件和唐朝的建立基本信息。
3.科举制创制的原因和作用。
开展有效复习,在教师指导下自主归纳整理,培养复习意识,提高复习整理能力。
5、创造性的使用教材,对教材进行合理的整合重组,提高教学的效率。
6、重视历史学习兴趣的保护与培养,学习历史学科的正确方法和途径的引导与渗透。
7、教学要面向全体学生,重视提优补差;强化知识点落实和能力训练。
(一)学生历史学习过程的评价
(6)单元学习进行复习整理和小型检测,学生书写错题分析报告,检测结果计入学期总评。
(二)学生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评价
(1)卷面测试:按容易、较易、较难比例7:2:1,难度系数0.8的要求编制期中、期末质量检测卷,进行考查,基本知识正确率90%以上,思维性问题正确率80-70%,应用型问题正确率60%。能否正确表达历史事件的过程与内涵;能否把握解决历史问题的有效方法;能否结合现实生活和新情境解决历史问题。
2、经济重心的南移和民族关系的发展:
(1)知道辽、宋、西夏、金等政权的建立及其先后并立的情况。会简述成吉思汗统一蒙古和忽必烈建立元朝的史实。藉此理解宋元时期民族融汇的进一步发展。(2)通过学习宋代南方生产发展和商业繁荣的有关史实,知道中国古代经济重心的南移,初步理解宋代中国经济重心南移的原因。(3)初步了解宋代城乡社会生活的基本情况。(4)以四大发明中印刷术、火药、指南针在宋元时期的发展为例,体会这一时期中国古代科学技术的发展。(5)知道《资治通鉴》这一重要史学成就。(6)知道宋词、元曲的繁荣及其代表人物与作品。
6、注意将历史的课堂教学与学生的生活实际紧密结合,创设生活化课堂情境,将教学内容中的历史问题生活化。
7、注意课堂教学的开放性,有步骤地渗透历史思想方法,培养学生历史思维能力。
8、引导学生主动提出问题,重视培养问题意识。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创造性地使用教材,如可以结合当时学生们普遍关注的社会热点问题替换材料内容,以便学生更深刻地体会历史与实际生活的密切联系。教师还应加强指导,让学生初步学会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相关信息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
3、统一多民族国家的巩固和社会的危机:
(1)学习明清两朝加强专制统治的主要措施,通过明朝明朝废除宰相制度、设立特务机构,清朝设立军机处,明清八股取士等史实例证,初步认识强化封建专制统治对中国历史发展造成的影响。(2)讲述戚继光抗倭、郑成功收复台湾和雅克萨之战等重要历史事件的相关故事,从中感受中国人民反抗侵略的英勇斗争精神。(3)学习清朝设置驻藏大臣和平定大小和卓叛乱等史实,知道清朝加强对边疆地区管辖和维护国家统一的主要措施,理解统一多民族国家的最终形成与巩固。(4)观看影视资料,讲述郑和下西洋的故事,通过讨论初步客观评价郑和的功绩。(5)学习了解“闭关锁国”的主要表现,在讨论中初步分析其历史影响,深入思考中国封建社会末期面临的危机。(6)通过观看地图、建筑布局结构图,查阅相关网络、影视资料,初步了解北京故宫、明长城的修建和布局等情况,在讨论中思考认识这些建筑对于统一多民族封建帝国的意义。(7)观看图片、阅读有关《本草纲目》、《天工开物》的介绍性资料,认识明清时期在科学技术发展方面总结性的特点。(8)收集介绍“四大古典名著”相关资料,体会明清小说的繁盛及其特点。
另一方面,受自身年龄等因素制约,学生的思维理解能力、归纳综合能力、分析判断能力还有待进一步发展。虽经前一学期对历史学科的接触,历史学科基本知识和能力有所发展,但仍比较有限。在本册教材的学习中,引导学生把握学习历史学科的正确方法和途径,进而为后续的历史学习起到积极的推动作用,应当成为教学工作的一个主导方向。
(2)进行一次历史故事竞赛,对学生历史基本知识的把握情况和语言表达能力的发展情况进行考查。
(3)进行一次作业展评,对作业的错误率加以控制。
(4)学生自评和互评和教师、家长的评价相结合,给每位学生做出综合评定。评价方式应当多种多样,可用书面考试、口试、活动报告等方式。
(三)教师教学行为评价
上课前在各方面都作好充分准备。
4.唐朝对外关系的介绍。
5.隋唐时期科技文化成就。
课
程
内
容
课
程
实
施
实施内容
课时安排
繁盛一时的隋朝
1课时
“贞观之治”
1课时
“开元盛世”
1课时
科举制的创立
1课时
“和同为一家”
1课时
对外友好往来
1课时
辉煌的隋唐文化(一)、(二)
1课时
㈠教学方式
充分利用班班通资源,采用直观演示、启发讲解、师生互动交流、讲练结合等方式进行教学。
4、活动安排:开展适合七年级学生年龄特点、形式多样的活动,活动可以结合课堂教学,也可放在课外进行,在活动中发展学生的合作交流能力、语言表达能力、归纳综合能力、阅读理解能力、逻辑思辨能力等。
5、系统复习:在复习中,加深学生对一阶段所学知识的理解和掌握,推动学生对每个历史阶段形成比较完整的知识体系,对从隋唐到明清的中国历史发展脉络形成一个基本清晰的线索,培养学生获得历史学习的基本能力,掌握历史学习的基本方法。
以积极的方式向孩子陈述自己的意图,耐心指导有需要的孩子。
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扩大学生的视野,提高学生语言积累。
拔高个别成绩优秀学生,为成绩一般的学生补课,把成绩补上。
尖山中心学校七年级历史下学期第一单元《课程纲要》
学校名称
尖山中心学校
课程类型
必修课程
设计教师
张利娟
适用年级
七年级
总课时
7课时左右
设计日期
4、活动安排:
以课本短剧、故事会等形式,排演重大历史事件,表现重要历史人物,发展学生合作交流能力、语言表达能力。
收集朗诵古代诗词文学作品,感受古代灿烂文化,体会古代文化内涵。设计表格,归纳所学历史知识,提高归纳综合能力。
开展参观活动,通过实地考察、实物观赏,具体感受历史时代特征和社会生活风情。
组织想象作文,结合所学历史知识,感受描绘古代社会生活。
课
程
内
容
课
程
实
施有效ຫໍສະໝຸດ 性评价实施内容
课时安排
第一单元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10课时
第二单元 多元文化碰撞交融与社会经济高度发展
9课时
第三单元 明清帝国的繁盛与近代前夜的危机
9课时
期中、期末复习
8课时
实施对策:
1、繁荣与开放的社会:
(1)识读地图,阅读史料,实地参观,了解隋朝大运河的开凿及其概况,在感受中认识大运河开凿的影响,通过讨论初步评价隋炀帝的功过。(2)讲述历史故事,阅读相关史料,了解“贞观之治”的主要内容,结合相关措施对唐太宗的历史作用作出初步评价。(3)学习隋唐科举制度的主要内容,通过相关史实例证理解其主要影响。(4)观看相关影像资料,阅读有关诗歌史料,学习武则天和“开元盛世”的基本史实。(5)讲述文成公主入藏的故事,了解唐与吐蕃等民族交往的基本史实。(6)通过史料、实物,学习遣唐使、玄奘西行、鉴真东渡等史实,理解唐代中外文化交流的发展。(7)观看图片、影像资料,知道赵州桥的建造和雕版印刷、火药在隋唐时期的发展,体会中国古代劳动人民的智慧和创造力。(8)收集相关诗歌作品、人物故事,感受唐诗的韵味,了解代表人物与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