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春版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18狼word教案(9)
七年级语文下:《狼》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狼》教学设计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理解并掌握课文《狼》中的重要词汇和语言表达。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课文内容,培养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狼》,使学生了解并欣赏中国古典文学的魅力,培养对文学的热爱。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熟悉课文内容,理解课文的大意。
2.2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解释课文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
2.3 文学鉴赏讨论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语言风格,引导学生欣赏课文的文学价值。
第三章:教学步骤3.1 导入新课通过引入与狼有关的故事或图片,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入新课。
3.2 课文朗读让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使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
3.3 课文解析分析课文中的难点词汇和句子,解释课文中的隐喻和象征意义,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3.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课文中的人物形象、情节安排和语言风格,分享对课文的鉴赏心得。
第四章:教学评估通过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小组讨论的表现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来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五章:课后作业5.1 抄写课文让学生抄写课文,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记忆。
5.2 阅读延伸推荐学生阅读其他与狼有关的中国古典文学作品,培养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文学素养。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课文文本准备《狼》的课文文本,确保文本的准确性和可读性。
6.2 相关背景资料收集关于狼的生态、文化背景资料,为学生提供更深入的了解。
6.3 教学多媒体制作或寻找与《狼》相关的多媒体教学资源,如图片、视频等,以丰富教学手段。
第七章:教学方法7.1 讲授法教师通过讲解,解析课文内容,引导学生理解。
7.2 互动法鼓励学生提问、发表见解,教师回答并引导讨论。
7.3 情境教学法创设情境,如角色扮演,让学生体验课文中的情境。
第八章:教学评价8.1 课堂问答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掌握。
初中 狼 教案
初中狼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课文《狼》的基本内容,把握文章的结构和主旨。
(2)能够领会作者通过狼的形象所表达的寓意。
(3)能够运用课文中的词语和句式进行口语表达和写作。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的理解能力。
(2)通过分析狼的形象,培养学生独立思考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3)通过模仿课文的写作手法,提高学生的写作技巧。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的情感,增强民族自豪感。
(2)培养学生关爱自然、尊重生命的意识。
(3)引导学生正确面对困难和挑战,培养坚强的意志品质。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课文的整体理解和把握。
(2)狼的形象分析和寓意领会。
(3)课文中的重点词语和句式的运用。
2. 教学难点:(1)狼的形象所蕴含的深刻寓意。
(2)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简要介绍课文《狼》的作者及其背景。
(2)引发学生对狼的形象和寓意的思考,激发学习兴趣。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基本内容,感知狼的形象。
(2)学生结合课后注释,疏通文意,解决字词障碍。
3. 合作探讨(1)教师组织学生分组讨论,深入分析狼的形象和寓意。
(2)学生分享讨论成果,进行互动交流。
4. 课堂讲解(1)教师针对课文内容进行讲解,重点解析狼的形象所蕴含的深刻寓意。
(2)教师讲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写作技巧,引导学生进行模仿和创作。
5. 实践演练(1)学生模仿课文的写作手法,进行小练笔。
(2)学生分享自己的练笔成果,进行互动交流。
6. 总结反思(1)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学习收获。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感受和体会。
四、课后作业1. 熟读课文,巩固字词。
2. 分析狼的形象,思考寓意。
3. 模仿课文的写作手法,进行练笔。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把握程度。
2. 学生对狼的形象分析和寓意领会的深度。
七年级下册语文《狼》教学设计(精选10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狼》教学设计(精选10篇)七年级下册语文《狼》教学设计(精选10篇)七年级下册语文《狼》教学设计 1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①在学习过程中,掌握重点文言实词的含义;②理解文中所阐述的道理。
2、能力目标:训练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3、德育渗透:对本文主旨进行多角度的理解,让学生认识到对于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教学重难点:重点:①对重点实词进行重锤敲击;②学生在疏通文意的基础上,揣摩狼与屠户的心理。
难点:从不同的角度理解文章的主旨。
学生活动设计:①在梳理文章情节的基础上,讲故事有声有色的讲出来;②进行创造性表演;③理清文章结构,明确主旨。
教学步骤:一、导入新课同学们,我们来完成一个成语活动:积累“狼”的成语。
附:狼心狗肺,狼子野心,狼虫虎豹,狼狈为奸,引狼入室,狼吞虎咽,鬼哭狼嚎。
从古到今,关于狼的成语、小说、故事、传说很多,这节课我们来学习一篇狼的故事。
二、作家作品简介蒲松龄是清代著名的文学家,字留仙,山东省淄博市淄川蒲家庄人。
著有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聊斋”是他的书房,“志”是记的意思,“异”是指奇异的.事。
全书共491篇,多以鬼狐故事,反映当时社会生活,表露作者的思想。
三、古诗文教学,读字当头(一)、初读文章、跨越障碍①注音缀行甚远驰担持刀少时②词句理解其一犬坐于前一狼洞其中禽兽之变诈几何哉?③重锤敲击词语有很多的古汉语词,在今天现代汉语中仍有它的生命力,请找出下列实词仍在现代汉语中运用的成语。
示例:眈眈相向——(注视的样子)虎视眈眈训练:1、顾野有麦场2、前狼假寐3、一狼径去(二)、齐读课文,看图梳理情节,讲故事1、梳理情节A、本故事的主角是谁?b、讲了一个什麽故事?用一句话概括出来。
C、故事是怎样具体展开的?附:狼屠户2、讲故事、做点评3、揣摩心理活动文中最精彩的是哪一部分?(御狼、杀狼)一排站在屠户的角度揣测其心理变化;一排站在狼的角度揣测其心理变化;并做一下点评。
七年级语文下:《狼》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狼》教学设计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狼》的诗句。
能够分析并解释诗中的生词和短语。
能够理解并描述诗中的故事情节和人物形象。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朗读和默读的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通过小组讨论和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狼》,使学生对我国古代诗歌产生浓厚的兴趣。
培养学生对自然和生命的敬畏之情,增强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第二章:教学重点、难点2.1 教学重点:《狼》的诗句和故事情节的理解。
生词和短语的解释和运用。
2.2 教学难点:诗中的一些抽象和深奥的意象的理解。
对诗中的象征和隐喻的解读。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朗读和默读:通过朗读和默读的方式,使学生熟悉《狼》的诗句和故事情节。
3.2 小组讨论:通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对诗中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3.3 课堂讨论:通过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中的意象和象征,培养学生的分析和批判性思维能力。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通过介绍《狼》的背景和作者,引起学生对诗歌的兴趣。
4.2 朗读和默读:让学生朗读和默读《狼》,理解诗句和故事情节。
4.3 生词和短语的学习:引导学生解释和运用诗中的生词和短语。
4.4 小组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诗中的人物形象和故事情节,分享自己的理解。
4.5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诗中的意象和象征,进行课堂讨论。
第五章:教学评价5.1 课堂参与度:观察学生在课堂讨论中的表现,评估学生的合作和表达能力。
5.2 作业和测验:通过布置相关的作业和测验,评估学生对《狼》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5.3 课堂观察:观察学生在课堂中的学习态度和积极性,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第六章:教学资源6.1 教材:《狼》原文及相关注释。
6.2 多媒体课件:制作与《狼》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包括图片、音频和视频等资源,以丰富教学内容。
6.3 参考资料:提供一些关于《狼》的参考资料,如相关论文、解析等,供学生自主学习和深入研究。
七年级语文教案《狼》七下18
《狼》七下18《狼》【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熟读古文,积累文言词汇,正确理解、背诵、翻译课文。
2.了解蒲松龄及其《聊斋志异》。
3.揣摩动作描写和心理描写,领悟作者语言运用的精妙,体会狼与屠户的形象,把握文章主旨。
能力目标1.复述故事,理解故事的寓意及其现实意义,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学习本文语言简炼生动、在记事基础上发表议论的写法。
情感目标认识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象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让学生懂得用智慧同敌人做斗争。
【重点难点】1.积累文言词语,体会语言的精妙,培养学生阅读文言文的能力。
2.故事复述,多角度地阐释自己对古文的理解与感受。
【教学设想】1.疏通文义,但切忌烦琐的讲解,也不必字字句句求确解。
2.理解本文的主旨主要抓住两点:一是故事之“奇”,一是作者的议论。
3.教学时数:2课时【教学设计】一、激趣导入1.(呈现“狼”的图片)讲有关“狼”的故事:《小红帽》、《东郭先生与狼》等。
说说“狼”是怎样一种动物呢?与有关狼的成语:如狼似虎、引狼入室、豺狼当道、狼奔豕突、狼藉满地。
由此可以看出,狼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总不够光彩——反面的形象。
对于狼的本质的认识,也是经历了一段过程的,昔日东郭先生遇见了危难中的中山狼,不是险些被它吃掉吗?幸亏农夫的帮助,才转危为安。
今日屠夫又遇见了中山狼的“后代”,又会怎样呢?下面,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篇发生在屠户和狼之间的故事,相信它会给你带来独特的感受的。
2.蒲松龄,字留仙,又字剑臣,号柳泉居士,世称聊斋先生,清代杰出文学家。
他毕一生精力完成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8卷、491篇,约40余万字。
“聊斋”是蒲松龄的书房名,“志异”是记载奇闻异事的意思。
(《山市》)《聊斋志异》多数故事通过描写妖狐神鬼来反映现实的社会生活,或揭露官府黑暗,或批判科举弊端,或表达婚姻自由。
它语言简练,描写细腻,人物形象鲜明,故事生动,具有较高的艺术成就和现实意义。
长春版初中七年级下第十八课狼教材课程
缀行 从 并驱如故 大窘 顾 耽耽相向 弛担 持刀 少时 径去 目似瞑 意暇甚 方 假寐 黠 顷刻 诈 重点字词的用法:犬 、洞、意、遂、故、前 、敌
两个句子的读法。 ①而两狼|之并驱如故。 ②其一/犬坐于前
文言文翻译有“信、达、雅” 三个原则。“信”就是翻译准 确,合乎原文,“达”就是翻 译通畅,“雅”就是翻译得美, 要有文采。翻译方法不外乎: “对”、“换”、“留”、 “删”、“补”、“调”、 “变”七个字。
学生小组翻译,互相质疑。
根据课文内容回答下列问题 1.如果用“屠夫遇狼”概括第一段内容, 后三段的内容分别该怎样概括? 2.哪些词语表现屠夫害怕,对狼抱有幻想, 一再妥协退让? 3.前狼假寐的姿势、神态,目的分别是什 么? 4.哪一句表现了狼贪婪的本性? 5.课文主要使用了哪两种表达方式? 6.哪一句能概括文章的主题?
归纳总结:
狼很狡猾,可终于自取灭亡,这是为 什么?这个故事给了你哪些启示? ——人有狼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 对像狼一样阴险狡诈的恶势力;不能存 有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 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
拓展阅读 《狼》其三
一屠暮行,为狼所逼。道傍有夜耕所遗行室, 奔入伏焉。狼自苫中探爪入。屠急捉之,令不 可去。顾无计可以死之。惟有小刀不盈寸,遂 割破爪下皮,以吹豕之法吹之。极力吹移时, 觉狼不甚动,方缚以带。出视,则狼胀如牛, 股直流不能屈,口张不得合。遂负之以归。
狼止而前狼又至。骨已尽矣,而两浪 苫shãn
之并驱如故。屠大窘,恐前后受其敌。蔽bÌ
顾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 弛chÍ 丘。屠乃奔倚其下,弛担持刀。狼不
敢前,眈眈Leabharlann 向。眈dān少时,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 瞑mÍng
初中初一语文下册《狼》教案、教学设计
为了巩固本节课的学习成果,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特布置以下作业:
1.写作练习:请运用本节课所学的成语和典故,结合自己的生活经历,写一篇关于“勇敢面对困难”的作文。要求结构清晰,语言流畅,表达真情实感。
2.阅读理解:请阅读一篇与《狼》主题相关的文章,并完成以下任务:
a.摘抄文中的重点词汇和成语,并解释其含义。
b.概括文章的主要内容和观点。
c.写出自己对文章的理解和感悟。
3.家庭讨论:与家人分享《狼》这篇课文,讨论以下问题:
a.课文中的狼形象给你留下了什么印象?为什么?
b.从故事中,我们可以学到哪些应对困难的智慧?
c.请举例说明,在现实生活中,我们如何运用这些智慧解决问题?
4.研究性学习:选择一个与狼相关的主题,如“狼的生态习性”、“狼与人类的关系”等,进行深入研究。要求收集相关资料,整理成一份研究报告,并在课堂上与同学分享。
初中初一语文下册《狼》教案、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狼》这篇课文的基本内容,了解其文学背景,掌握重点词汇和句型,提高学生的语文基础知识水平。
2.培养学生准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的能力,提高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3.通过分析课文,让学生学会从人物形象、故事情节、语言表达等方面鉴赏文学作品,提高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在导入新课的环节,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他们进入本课的学习状态:
1.利用悬念:向学生提出问题:“你们听说过狼吗?狼在你们心中是什么样的动物?”通过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学习课文做好铺垫。
2.故事引入:讲述一个与狼有关的民间故事,引发学生对狼的兴趣,进而引出本课的主题。
《长春版七年级语文(下)第18课《狼》》
2.合作学习,共同解决疑难问题。 3. 各用一个精练的词语概括每段内容。
用一句话概括本文的故事内容:
叙述了屠夫智斗狼的故事。
一、说出下列红色字的意思
1、止有剩骨 一狼得骨止
“止”通“只” 停止
2、缀行甚远
3、一狼仍从 择其善者而从之
连接、紧跟
跟从 学习
异》,内容丰富多彩,故事多采自 民间传说和野史轶闻,将花妖狐魅 和幽冥世界的事物人格化、社会化, 充分表达了作者的爱憎感情和美好 的理想。《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 短篇小说集。郭沫若同志称赞这部 书: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刺贪刺 虐入骨三分 。
这个世界上的角色有很多种,我是作为一个 动物来到这个世界上的。在冥冥的安排之中,我 并没有选择我自身属性的权利,这就是所谓的天 注定。我生下来就注定会拥有足以切断猎物肌肉 与骨骼的牙齿,也注定会拥有足以在猎物的身上 留下致命伤口的爪子。这些与生俱来、无法更改 的东西是我的徽章,也是我在这个世界上生存、 奋斗的最原始资本。
郭沫若对蒲松龄及《聊斋志异》的评价:
写鬼写妖高人一等, 刺贪刺虐入木三分。
情景导入
同学们都知道,往日东郭先生遇见 了危难中的中山狼,由于他过分 “仁慈”,险些丧命,幸亏有农夫 的帮助,才转危为安。今日屠夫又 遇见了中山狼的“后代”,那么屠 夫是否从东郭先生身上汲取了教训, 或又重蹈旧辙?狼也许变善良了? 那么究竟如何,现在我们就来共同 学习《狼》这篇课文。
不同特点:前者:狡猾、贪婪、凶狠。 后者:充满母爱。
5.从文中找出点明故事主题的句子,并用现代汉语说说它的意思。 句子: ______禽__兽_之__变__诈__几__何_哉__?__止__增__笑_耳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长春版18狼教学设计
18 狼教学设计1教学目标1.了解本文曲折紧张的故事情节。
2.通过读赏悟感知故事的寓意及现实意义。
3.引导学生认识狼贪婪凶残狡猾的本性,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2学情分析学生初学文言文,文言基础薄弱,在重视文言词积累的同时,把文言文的语言学习融入到思想情境的感知中,一步一步地引导学生在学习实践中逐步掌握文言文阅读的基本方法。
3重点难点通过读赏悟感知故事的寓意及现实意义。
引导学生认识狼贪婪凶残狡猾的本性,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人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4教学过程活动1【导入】激趣导入导入:展示狼的图片,请问同学如果你遇见狼,你的反应如何?(畏惧、跑)但蒲松龄却在《狼》中这样评价:狼亦黠矣,禽兽之变诈几何哉,止增笑耳。
可见狼并没有那么可怕。
活动2【测试】温馨回顾1.作者2.聊斋志异3文言词语大考验缀行甚远紧跟并驱如故一起旧本来敌大窘困窘急迫顾野有麦场往旁边看弛担持刀卸下眈眈相向凝视的样子犬坐于前像狗似的屠暴起突然一狼洞其中打洞前狼假寐睡觉狼亦黠矣狡猾变诈几何哉做假欺骗止有剩骨只止增笑耳只意暇甚表情义将隧入以攻其后也想恐前后受其敌攻击盖以诱敌敌方活动3【讲授】教学目标幻灯展示,教师强调本节课教学目标。
活动4【活动】整体感知多情势的朗读文章后,教师幻灯播放视频动画,再展示五幅图片,引导学生概括故事情节。
然后师以思维导图的情势展示出来。
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学生兴趣很浓,师生互动很是融洽。
活动5【活动】赏析品味1、狼具有怎样的性情特点?找出文中语句。
贪婪凶恶,狡猾阴险。
语句同学读出。
2、面对狼的贪婪凶恶、狡猾阴险,屠户做了什么?动作:“投以骨”“复投之”----投骨避狼“ 顾”“奔”“倚”“驰”“持”---抢占地形,保卫自己,准备反击“暴起”“劈”“毙”----当机立断奋起杀狼“ 转视”“断”“毙”--------高度警惕,果断出击,大获全胜心理:俱------大窘-----恐------悟有勇有谋,敢于斗争善于斗争。
初中语文七年级下册《18狼》word教案 (9)
一八狼文本解读一、整体感知《狼》是蒲松龄《聊斋志异·狼三则》中的第二则。
《狼三则》讲述的都是狼在与人较量中失败的故事。
但第二则更突出了狼的贪婪狡猾的特点。
故事篇幅虽然不长,但情节曲折,引人入胜。
在人与狼的斗争中表现了人的机智,告诉我们即便是凶残的狼也没有什么可怕。
只要勇于斗争,善于斗争,最后一定会取得胜利。
《狼》是一篇古典小说,虽然篇幅短小,但小说仍然是一波三折,情节很吸引人。
故事的开端,为我们设置了“一屠晚归”的图景,“晚”字给故事蒙上了一层阴影。
独自一人回家的屠户,恐怕最担心的就是“狼来了”。
可是狼真的来了,而且是两个。
狡猾的狼先是远远地跟着,也许它们在揣测屠户的心理吧。
果然,屠户害怕了。
故事进一步发展,屠户采取了妥协退让的办法,先是将担中的“剩骨”投出去一个,结果是“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再妥协“复投之”,可是“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的贪婪可见一斑。
最后,当“骨已尽”时,狼们并没有发善心离开,而是“两狼之并驱如故”。
看来妥协是不能赢得它们的同情的,只能让贪婪的狼得寸进尺。
屠户不得不进入抵御状态,当他发现“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时,决定找一个安全的防御之所。
“奔”字突出了情况危急,屠户来不及多想,本能地“弛担持刀”面对两狼,但这已足以吓住了狼,狡猾的狼暂不敢上前,与之“眈眈相向”。
故事的高潮,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情况,一狼离开,一狼假寐。
好在屠户没有错过进攻的时机,“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此情此景读者也无不为屠户欢欣,可是事情并没有结束。
正要离开的屠户突然发现身后“一狼洞其中”,原来它企图“隧入以攻其后”。
到此屠户才明白,原来前面假寐的狼是“以诱敌”才如此,狡猾的狼竟然采用了分兵袭击的办法。
此处的描写将狼的狡猾表现得淋漓尽致。
作者高超的描写艺术不能不让我们钦佩,在人与狼的较量中,双方都在不断地变化着策略,狼是由远远地跟着,到采用分兵袭击之策。
屠户由妥协退让,到与狼对峙,到奋而杀狼。
《狼》教案
《狼》教案设计扶余县肖家二中马耀武一、教学内容长春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语文七年级下册第18课。
本文篇幅较短,内容并不难懂,字词句的解决要结合具体语言环境,从上下文意中去掌握字词的含义。
二、课前准备:1 .布置学生课外预习、收集蒲松龄和《聊斋志异》的有关资料,找到“狼三则”中的另两则。
2.老师搜集有关狼的文章:三、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接触文言文教学才不到一年的时间,因而不能简单地给学生灌输文言文中常见字词的意义和用法,只能在学生充分理解故事内容的基础上加以生动形象化的解说。
就七年级文言文课文的选材来讲,本册所选的都是一些具有很强的可读性,较易理解并掌握的故事性文章。
适合七年级学生思维的发展和能力的培养。
四、教学设想(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积累文言词语,理解词的不同含义和多种用法;疏通文意,了解故事内容。
(2)体会文笔简练、情节曲折的特点,领悟作者语言运用的精妙,体会狼与屠户的形象,把握文章主旨。
了解讽刺意义。
(3)学会多角度分析问题;关注社会,探究人与动物的关系。
【过程与方法】(1)在学习词句过程中,掌握文言词语积累的方法,学会自学文言文;(2)在分析内容过程中,学会从具体语句入手分析形象,从外在形象入手挖掘深意。
【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了解课文的讽刺意义,懂得要用智慧同像狼一样的恶势力进行斗争。
(二)教学重点及难点教学重点:1.把握古文朗读的方法,积累文言词语,体会语言的精妙。
2.通过对狼的神态、动作描写的分析,把握狼的狡猾、贪婪本质。
教学难点:挖掘狼的故事背后的意味,了解讽刺意义。
逐步培养学生对美好自然的关注。
(三)、教学过程【创设情境】同学们,在生活中,你是否见过真正的狼?狼在动物世界里到底扮演的是什么样的角色呢?师生共同交流有关狼的知识:如狼外婆、狼和小羊、以及有关狼字的成语等。
(可让学生自由回答,激发学生的热情),并得出结论:狼在其中扮演的角色总不够光彩——反面的形象。
七年级下册《狼》教学设计
七年级下册《狼》教学设计
«狼»教学设计
【教学目的】
1.熟读课文,积聚白话词语,了解蒲松龄及作品。
2.理清故事情节,看法屠户和狼的笼统。
3.学会英勇机智地与罪恶权利作妥协。
【教学重点】
1.积聚白话词汇。
2.看法屠户和狼的笼统。
【教学难点】领悟故事寓意及其理想意义。
【教学方法】朗诵法、品读法、协作探求法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预备】教员制造多媒体课件,先生自主预习【教学流程】
一、创设情境,走进故事
听〝狼嚎〞,竞猜关于狼的成语。
二、初读课文,感知故事
三读课文,初步感知:
一读,先生齐读,把故事读迟滞。
二读,教员示范,把故事读精彩。
三读,小组协作,把故事读明白。
三、品读课文,赏析故事
三次活动,分节赏析:
活动一、〝快速抢答〞
(赏析第1、2节,用原句回答,弄清〝缀〞的意思,及〝而两狼之并驱如故〞的停顿)
活动二、〝译文找错〞
(赏析第3节,掌握〝敌〞〝顾〞〝薪〞〝眈眈〞的意思)
活动三、〝看图找错〞
(赏析第4节,掌握〝暇〞〝首〞〝股〞等字的意思,同时认识屠户和狼的笼统)
四、悟读课文,评说故事
1.作者嘲讽的仅仅是恶狼吗?(交流作者及«聊斋志异»)
2.从这个故事中你取得怎样的启示?
五、拓展阅读,回味故事
1.比拟阅读:蒲松龄«狼三那么»另外两那么。
2.拓展阅读:毕淑敏«母狼的智慧»、姜戎的«狼图腾»
附:板书设计。
七年级语文下:《狼》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七年级语文下《狼》教学设计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与技能能够理解并背诵《狼》的诗句。
能够分析并解释文中的生词和难点。
能够理解并描述狼的生活习性和特点。
1.2 过程与方法通过阅读和讨论,提高学生对文学作品的鉴赏能力。
通过分析狼的行为,培养学生的观察和分析能力。
1.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狼》,培养学生的同情心和保护动物的意识。
引导学生正确看待狼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树立正确的自然观念。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背景介绍介绍作者和作品的背景,使学生了解《狼》的创作背景。
2.2 课文朗读与理解带领学生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表达。
让学生默读课文,回答与狼的生活习性和特点相关的问题。
2.3 生词和难点的解释解释文中的生词和难点,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第三章:教学过程3.1 课堂导入通过引入关于狼的图片或故事,激发学生的兴趣和好奇心。
3.2 课文朗读与讨论让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气、节奏和情感的表达。
引导学生讨论狼的行为和特点,鼓励他们提出问题和建议。
3.3 生词和难点的讲解针对学生提出的生词和难点,进行讲解和解释,帮助学生理解课文内容。
第四章:作业与评价4.1 作业让学生回家后背诵课文,并写一篇关于狼的生活习性和特点的短文。
4.2 评价在课堂上检查学生的背诵情况,对他们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
阅读学生的短文,对他们的写作能力和对狼的理解进行评价和指导。
第五章:教学延伸5.1 课堂讨论引导学生讨论狼在生态系统中的作用,探讨人与自然的关系。
5.2 课后活动组织学生参观动物园或进行户外观察,让他们亲身体验狼的生活环境。
第六章:教学策略6.1 互动式教学通过提问、讨论等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参与,促进师生互动。
6.2 情境教学利用图片、视频等资源,创设情境,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课文内容。
6.3 差异化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和水平,给予个性化的指导和支持,帮助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提升。
七年级语文下:《狼》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狼》教学设计教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正确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大意。
(2)掌握生字词,并能运用到实际情景中。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2)学会欣赏文学作品,培养阅读兴趣。
(3)学会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作者对狼的描绘,认识狼的形象。
(2)培养学生热爱祖国语言,传承中华文化的意识。
(3)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重点1. 课文内容的掌握,理解课文大意。
2. 生字词的认读与运用。
3. 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三、教学难点1. 理解课文中的深层含义。
2. 运用课文中的表达技巧。
3. 培养正确的价值观。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课文内容。
2. 利用案例分析法,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3. 采用小组合作讨论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简要介绍作者及作品背景。
(2)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引导学生进入课堂。
2. 自主学习:(1)让学生自主朗读课文,感知课文内容。
(2)学生自学生字词,组内交流分享。
3. 课堂讲解:(1)讲解生字词,确保学生掌握。
(2)分析课文内容,解读课文深层含义。
(3)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表达技巧。
4. 案例分析:(1)挑选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进行分析。
(2)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思考问题,提高批判性思维能力。
5. 小组合作:(1)分组讨论,让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观点。
(2)组内交流,共同完成合作任务。
6. 课堂小结:(2)强调重点,提醒注意事项。
7. 课后作业:(1)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
(2)根据课文内容,编写一篇小练笔。
8. 教学反思:六、教学评价1. 课堂表现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小组合作等方面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态。
2. 作业完成评价: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质量,包括熟读课文、巩固生字词和编写小练笔等方面。
七年级下册语文《狼》教案【③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狼》教案【③篇】。
篇二教学目标1。
学会本文典型的文言实词。
2。
锻炼学习搜集资料及总结能力。
3。
树立人的智慧战胜一切的思想。
教学重点:树立人的智慧战胜一切的思想是本课教学重点。
教学难点:学会本文典型文言实词是本课教学难点。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预习检查1。
七嘴八舌话作者。
2。
指名学生进行介绍。
3。
教师明确蒲松龄及其作品。
二、趣味导入播放有关狼的视频片段导入。
三、两三名学生复述课文故事情节,其他人对他们复述进行评价。
四、指名学生读课文,学生纠正错音、停顿。
五、投影出示,强化记忆下列文言实词。
窘 (jiǒng) 苫(shàn) 奔(bēn) 眈(dān) 暝(míng) 遂(suì) 尻(kāo) 寐(mai) 黠(xiá) 六、研读探究1。
文中有哪些语句能够表现狼的狡猾? 2。
文中有哪些语句能够表现屠户的智慧? 3。
你怎样认识这件事? 教师明确:1。
“一狼径去,其一犬坐于前,”“目似暝,意暇甚”“意将遂入以攻其后也”。
2。
“投以骨”、“复投之”、“奔倚其下”、“持刀”、“劈狼首”、“断其骨”。
3。
学生在小组内交流,代表发言。
比比看谁说的好。
(人的智慧战胜一切引导) 七、学生重读课文感受人的智慧战胜一切。
八、拓深学习1。
学生自读课文,试着背诵。
2。
投影出示,说出下列文言词语的含义。
止缀故窘苫暝遂尻寐黠3。
投影出示,说出下列文言词语的特殊用法。
其一犬一狼洞。
坐于前。
其中4。
再读课文,达到背诵。
八、作业设计展开想象和联想,将这篇文章改写成白话文。
篇三预习要求:①对照注释理解课文,读课文,理解语文的批注。
②从语言理解的角度,每人就“……写出了……”、“……表现了……”准备说一句话。
教学环节如下:一、教学铺垫(3分钟左右) 1。
导入。
2。
抢答(检查预习)——作者,体裁,形象,层次……二、读——读准字音。
(5分钟左右) 1。
同学们齐读课文,老师听音。
七年级下册语文《狼》教学设计精选2篇
七年级下册语文《狼》教学设计9教学目的:1、了解狼贪婪、凶残和狡诈的本性,懂得对待像狼一样的恶势力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取得胜利。
2、朗诵文言课文。
3、积累文言词汇。
4、理解古今异义、一词多义、词性活用等古汉语现象。
5、理解句意、文意。
教学重点:目标3、5。
教学难点:目标4。
预习指导:1、熟读课文,尽量背诵。
2、看注释,试翻译课文。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三分钟演讲,创设情境要求学生讲一则狼的故事。
教师讲解,狼可怕吗,表面上看,狼凶恶、狡诈,贪婪,但狼却没有人所具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人只要动脑筋就一定会战胜像狼一样的恶人,下面就看《狼》这篇课文是怎么描述的。
二、作家作品简介蒲松龄,字留仙,一字剑臣,号柳泉居士,清朝山东淄川人,著有短篇小说集《聊斋志异》。
据说,蒲松龄在创作《聊斋志异》时,文思枯竭,难以下笔。
他知道自己缺乏写作素材,便变卖家产,在路口摆下席子,煮绿豆汤、茶水供路人歇息、解渴。
他不收分文,只求路人讲一则故事。
之后,他把这些路人口述的故事,整理成篇,写成小说。
三、朗读课文1、检查学生预习朗读情况:抽查三个朗读,后学生评价2、教师作较高水平的`示范朗读。
3、学生们自由高声诵读一次。
4、抽查三个朗读,与刚才对比。
四、疏通字词句篇的意思1、教师投影下列问题学生合作解决:一词多义:止同“只”止有剩骨停止一狼得骨止意神情意暇甚想意将隧人以攻其后也敌攻击恐前后受其敌敌方盖以诱敌前前面恐前后受其敌向前狼不敢前。
2、讲解词性活用:洞:名词用为动词,打洞。
一狼洞其中。
隧:名词用作状语,从隧道。
意将隧入以攻其后也。
犬:名词用作状语,像狗一样。
其一犬坐于前。
3、讲解通假字:止同“只”,只有。
止有剩骨。
4、学生自己试疏通课文,有不明白的提出来,由明白的学生或老师解决5、抽查四人分段译课文。
学生评价后教师纠正。
五、大意理解请学生谈谈初学课文对狼的本性的认识和屠户的胜利说明了什么问题。
六、练习背诵分段,抓住屠户与狼斗争的过程由事情发展的先后结合关键词的方法练习背诵,自己先背,教师再组织男女生分别背最后齐背。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八狼文本解读一、整体感知《狼》是蒲松龄《聊斋志异·狼三则》中的第二则。
《狼三则》讲述的都是狼在与人较量中失败的故事。
但第二则更突出了狼的贪婪狡猾的特点。
故事篇幅虽然不长,但情节曲折,引人入胜。
在人与狼的斗争中表现了人的机智,告诉我们即便是凶残的狼也没有什么可怕。
只要勇于斗争,善于斗争,最后一定会取得胜利。
《狼》是一篇古典小说,虽然篇幅短小,但小说仍然是一波三折,情节很吸引人。
故事的开端,为我们设置了“一屠晚归”的图景,“晚”字给故事蒙上了一层阴影。
独自一人回家的屠户,恐怕最担心的就是“狼来了”。
可是狼真的来了,而且是两个。
狡猾的狼先是远远地跟着,也许它们在揣测屠户的心理吧。
果然,屠户害怕了。
故事进一步发展,屠户采取了妥协退让的办法,先是将担中的“剩骨”投出去一个,结果是“一狼得骨止,一狼仍从”,再妥协“复投之”,可是“后狼止而前狼又至”,狼的贪婪可见一斑。
最后,当“骨已尽”时,狼们并没有发善心离开,而是“两狼之并驱如故”。
看来妥协是不能赢得它们的同情的,只能让贪婪的狼得寸进尺。
屠户不得不进入抵御状态,当他发现“野有麦场,场主积薪其中,苫蔽成丘”时,决定找一个安全的防御之所。
“奔”字突出了情况危急,屠户来不及多想,本能地“弛担持刀”面对两狼,但这已足以吓住了狼,狡猾的狼暂不敢上前,与之“眈眈相向”。
故事的高潮,出现了意想不到的情况,一狼离开,一狼假寐。
好在屠户没有错过进攻的时机,“屠暴起,以刀劈狼首,又数刀毙之”。
此情此景读者也无不为屠户欢欣,可是事情并没有结束。
正要离开的屠户突然发现身后“一狼洞其中”,原来它企图“隧入以攻其后”。
到此屠户才明白,原来前面假寐的狼是“以诱敌”才如此,狡猾的狼竟然采用了分兵袭击的办法。
此处的描写将狼的狡猾表现得淋漓尽致。
作者高超的描写艺术不能不让我们钦佩,在人与狼的较量中,双方都在不断地变化着策略,狼是由远远地跟着,到采用分兵袭击之策。
屠户由妥协退让,到与狼对峙,到奋而杀狼。
在这种斗争中,狼是表现了贪婪狡猾的特点,而人却由退让进而到了勇敢。
所以人与狼的较量最终以人的胜利而告终,这恐怕正是作者要告诫我们的,不要惧怕强大的敌人,只要敢于与之抗衡,胜利最终是我们的。
在勇敢智慧的人面前,再狡猾的豺狼也只能是失败。
全篇虽不到二百字,但语言生动,刻画人及狼的形象都栩栩如生,情节波澜起伏,堪称精短小说的典范。
二、问题探究1.课文最后一段在表现手法上与前面有何区别,它起什么作用?前面的故事是采用叙述的表达方式,而结尾段却是运用议论的表达方式,它的作用是点明全文主旨。
古代这类文体的写法总是在记叙的基础上发表议论,表明态度、观点。
2.课文写的狼是否有别的含义?作者所生活的年代不是可以随意表明自己观点的年代,作者以故事的形式,揭示了当时社会现实,有嘲讽的意味。
讽刺那些奸邪狡诈的人,最后必将失败。
3.在这个故事中,斗争的双方一方是屠户,另一方是狼,在双方矛盾斗争的过程中,他们分别处于什么位置?这个过程说明了什么?故事的结局给你怎样的启示?在整个斗争过程中,双方的位置在发生变化。
开始是狼占上风,对屠户紧追不舍,屠户是“惧”“大窘”。
后来屠户采取抵御之策,狼开始想办法对付他,前后夹击。
屠户抓紧时机,反击恶狼,转眼间两狼被击毙。
这个过程告诉我们一个道理,在对敌斗争中决不能软弱,恶的势力往往是你弱它就强。
故事的结局给我们的启示就是对恶的势力不能妥协退让,只能机智勇敢地面对。
勇于斗争,善于斗争。
思考与讨论一、《狼》的第一部分是叙事:屠户遇狼、惧狼、御狼、杀狼。
想想看,这部分运用了哪些描写方法,这些描写有哪些好处?设置此题意在考核学生对故事情节的把握,同时学习故事的描写方法,体会作者高超的描写艺术。
回答这道题,首先要抓住重点的词语、重点句子。
参考答案:这部分通过对狼的一连串动作的描述,生动刻画了狼的形象,揭示出狼的本性。
如“缀行甚远”“后狼止而前狼又至”“并驱如故”“眈眈相向”等动作充分表现了狼的贪婪和凶狠。
“犬坐”“假寐”“径去”写出狼的狡猾。
二、狼很狡猾,可终于自取灭亡,这个故事给了你哪些启示?设置此题意在引导学生对文章中心进行体会。
人与狼较量的过程中,人在发生不断的变化,从妥协退让到勇于斗争。
从没有信心到勇敢地战胜敌人。
参考答案:人有狼所没有的智慧、勇气和力量。
对待像狼一样阴险狡诈的恶势力,不能存有幻想、妥协退让,要敢于斗争,善于斗争,这样才能取得胜利。
教学建议一、这是蒲松龄《聊斋志异》中的一篇文言故事,要想了解蒲松龄写作的文风,应该在引导学生阅读《聊斋志异》的情况下,再学习本篇文章。
至少我们应该带领学生阅读几篇《聊斋志异》中的小故事。
二、文言文教学重在朗读,尤其是这篇文章故事性较强,可以引导学生分角色朗读,增强章的趣味性。
三、指导学生结合课下注释进行课文的串讲,然后引导学生用自己的话讲《狼》的故事。
四、借助几个问题整体感知课文:故事的情节发展是按照怎样的脉络进行的?能否用一些词语概括这些情节?屠户和狼在相互对峙中,他们的关系在发生着变化,是怎样变化的?由此给你怎样的启示?五、现在人们在对《狼》这一课的理解中增加了一个新的讨论,那就是狼该不该杀,尤其在今天狼日渐减少的情况下。
可以带领学生进行讨论。
相关资料一、关于作者蒲松龄出生在一个破落的书香家庭,父亲原是读书人,由于家境困难,不得不弃儒经商,到他时家境更为贫困。
蒲松龄自幼勤学、聪敏,19岁时初应童子试,连获县、府、道三个第一,名震一时。
但此后屡试不第,直到71岁时,才援例成为贡生,4年后便死了。
一生中,除31~32岁时,到宝应和高邮做过一年多的幕宾外,都在家乡设馆教书。
穷愁潦倒的一生,使他对劳动人民的生活有一定的接触和了解,对社会的黑暗、官场的腐败、科举制度的腐朽有较深的认识和体会。
这为他创作不朽的文学名著《聊斋志异》奠定了生活和思想基础。
《聊斋志异》是蒲松龄的代表作,在他40岁左右已基本完成,此后不断有所增补和修改。
“聊斋”是他的书屋名称,“志”是记述的意思,“异”指奇异的故事。
全书有短篇小说491篇,题材非常广泛,内容极其丰富。
多数作品通过谈狐说鬼的手法,对当时社会的腐败、黑暗进行了有力批判,在一定程度上揭露了社会矛盾,表达了人民的愿望。
但其中也夹杂着一些封建伦理观念和因果报应的宿命论思想。
《聊斋志异》的艺术成就很高。
它成功地塑造了众多艺术典型,人物形象鲜明生动,故事情节曲折离奇,结构布局严谨巧妙,文笔简练,描写细腻,堪称中国古典短篇小说的高峰。
二、《聊斋志异》介绍《聊斋志异》是一部文言短篇小说集,共有短篇小说491篇。
其内容大致有四部分:一、怀着对现实社会的愤懑情绪,揭露、嘲讽贪官污吏、恶霸豪绅贪婪狠毒的嘴脸,笔锋刺向封建政治制度。
这类作品以《促织》《席方平》《商三官》《向杲》等篇最有代表性。
二、蒲松龄对腐朽的科举制度有切身的体会,通过《司文郎》《考弊司》《书痴》等篇,作者无情地揭开了科举制度的黑幕,勾画出考官们昏庸贪婪的面目,剖析了科举制度对知识分子灵魂的禁锢与腐蚀,谴责了考场中营私舞弊的风气。
三、对人间坚贞、纯洁的爱情及为了这种爱情而努力抗争的底层妇女、穷书生予以衷心的赞美。
有代表性的篇章有《鸦头》《细侯》等。
《聊斋志异》中还有相当多狐鬼精灵与人的恋爱故事,颇具浪漫情调。
在这些故事里,塑造了很多容貌美丽、心灵纯洁的女性形象,如红玉、婴宁、香玉、青凤、娇娜、莲香等。
四、有些短篇是阐释伦理道德的寓意故事,具有教育意义,如《画皮》《劳山道士》等。
《聊斋志异》是一部积极浪漫主义作品。
它的浪漫主义精神,主要表现在对正面理想人物的塑造上,特别是表现在由花妖狐魅变来的女性形象上。
另外,也表现在对浪漫主义手法的运用上。
作者善于运用梦境和上天入地、虚无变幻的大量虚构情节,冲破现实的束缚,表现自己的理想,解决现实中无法解决的矛盾。
三、《聊斋志异》自序披萝带荔,三闾氏感而为骚;牛鬼蛇神,长爪郎吟而成癖。
自鸣天籁,不择好音,有由然矣。
松落落秋萤之火,魑魅争光;逐逐野马之尘,魍魉见笑。
才非干宝,雅爱搜神;情类黄州,喜人谈鬼。
闻则命笔,遂以成篇。
久之,四方同人,又以邮筒相寄,因而物以好聚,所积益夥。
甚者:人非化外,事或奇于断发之乡;睫在眼前,怪有过于飞头之国。
遄飞逸兴,狂固难辞;永托旷怀,痴且不讳。
展如之人,得勿向我胡卢耶?然五父衢头,或涉滥听;而三生石上,颇悟前因。
放纵之言,有未可概以人废者。
松悬弧时,先大人梦一病瘠瞿昙,偏袒入室,药膏如钱,圆粘乳际。
寤而松生,果符墨志。
且也:少羸多病,长命不犹。
门庭之凄寂,则冷淡如僧;笔墨之耕耘,则萧条似钵。
每搔头自念:勿亦面壁人果吾前身耶?盖有漏根因,未结人天之果;而随风荡堕,竟成藩溷之花。
茫茫六道,何可谓无其理哉!独是子夜荧荧,灯昏欲蕊;萧斋瑟瑟,案冷疑冰。
集腋为裘,妄续幽冥之录;浮白载笔,仅成孤愤之书;寄托如此,亦足悲矣!嗟乎!惊霜寒雀,抱树无温;吊月秋虫,偎栏自热。
知我者,其在青林黑塞间乎!康熙己未春日,柳泉自题四、《聊斋志异》在中国小说史上的地位一《聊斋志异》曾被认为是文言小说之集大成者。
单从作者所使用的语言和某些表现手法来看,这个评价有一定的道理。
但是,如果从中国古代小说发展的纵横面来看,这个评价就不够全面了。
因此还需要作进一步的深说。
中国古代小说有两个发展系统。
一个系统属文言,起自六朝的志怪而盛于唐的传奇;一个系统属白话,起于由唐宋时的说话而形成的话本,进而发展到大部头的长篇章回小说。
文是文,白是白,界限分明。
当然,也有个别例外,如以文言写章回小说者。
但是,这两个系统之间并不是井水不犯河水,而是在不同的历史条件下互相影响,互相竞赛,甚至有斗争。
从这个角度来考察,《聊斋志异》的出现,就不单纯的是文言小说自然地顺利地直线地发展的结果。
鲁迅曾经说过,《聊斋志异》是“用传奇法,而以志怪”。
细按原意,当是指用传奇的表现手法,来表现志怪式的题材或内容,也就是接受了它之前的这种文言小说的优点,所以鲁迅把它列入了“拟晋唐小说”,正确地指出了它的渊源。
蒲松龄自己也承认是“才非干宝,雅爱搜神;情类黄州,喜人谈鬼”,是自觉地有意识地来继承这一小说传统的,是踏着前人开辟的创作道路前进的。
然而,从当时的情况讲,这条路已经是歧路了。
他以自己毕生的主要精力,又把歧路引直成宽平的大道,树下了历史的纪念碑。
《聊斋志异》是清初17世纪的作品,上距干宝的《搜神记》已千年以上,距唐传奇的兴盛也近千年。
对于文言小说的发展来说,《聊斋志异》的出现,实在是“文起千年之衰”,其功不在“文起八代之衰”以下。
按照鲁迅的说法,中国古代严格意义的小说从唐代才开始出现,“乃在是时则始有意为小说”。
以前的志怪书不仅是“粗陈梗概”,“非有意为小说”,而且“以为幽冥虽殊途,而人鬼乃皆实有,故其叙述异事,与记载人间常事,自视更无诚妄之别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