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学
什么是美学
什么是美学一、美学学科的建立美学这门学科的名称是Astetik,是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在1750年首次提出来的,至今不过只有260年的历史,但是我们不能说在鲍姆嘉通之前没有美学,西方美学的历史是从鲍姆嘉通开始的,事实上,无论是西方美学还是中国美学思想都已经有了两千多年的历史,这个学科的名称和学科本身的历史是两个问题,应该加以区分。
很多学者都认为西方美学的历史是从柏拉图开始的,尽管在柏拉图之前,毕达哥拉斯这些人就已经开始讨论美学问题,但是柏拉图是第一个从哲学思辩的高度讨论美学问题的哲学家。
而中国美学思想也要追溯到老子美学、庄子美学、孔子美学。
二、美学研究的对象美学研究对象在西方美学史上有不同的看法,在我国美学界也有不同的看法,归纳起来主要有以下几种看法:1,美学的研究对象是“美”,就是“美”的规律,“美”的本质;2,美学研究的对象是艺术;3,美学研究的对象是美和艺术;4,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关系;5,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经验;6,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活动。
在以上六种看法中,前面五种看法都有不同程度的缺陷,把美学的研究对象设定为美,它的前提是存在一种外在于人的实体化的美,但是按照我们现在的看法,并不存在一种外在于人的实体化的美,美用王国维的讲法,是“呈于吾心而见诸外物的审美意象”,美只能存在于审美活动之中,所以把美的研究对象设定为美,在理论上并不妥当。
把美学研究对象设定为艺术,我这里说的艺术是宽泛的艺术,包括文学也在里头,一方面太窄,一方面又太宽,这个艺术创造和艺术欣赏活动是审美活动,但是审美活动不限于艺术活动,审美活动领域除了艺术美,还有自然美,社会美,现在很多科学家认为还有科学美和技术美等等,过去一般认为艺术美的领域最大,现在看起来自然美和社会美的领域也很大。
如果说艺术美无所不在,那么自然美和社会美也是无所不在,所以把美学研究的对象设定为艺术太窄了,另一方面艺术包含着许多层面,除了审美的层面,审美的层面我们认为是艺术的本体的层面,还有知识的层面,物质载体的层面,经济的层面,技术的层面等等,而美学只限于研究它的审美的层面,所以如果把美学对象设定为艺术又太宽,又失之过宽。
什么是美学
什么是美学【摘要】美学是一个涉及哲学、艺术和审美教育的领域,探讨着人类对美的认识和追求。
在哲学美学中,美学被视为对美的独特理解和解释,探讨着美的本质和价值。
艺术美学则着重于艺术作品与美的关系,研究着美的表达和呈现方式。
审美教育被认为是培养人们对美的感知和欣赏能力,对于个人修养和社会文化发展至关重要。
美学与社会文化相互影响,反映出美在不同文化中的变化和发展。
在当代社会,美学的研究和应用也在不断进步与完善,展现着其对人类的重要意义和作用。
通过对美学的思考与学习,我们能更好地理解美的价值和意义,以及美在人类社会中的地位和影响。
美学是一个广阔而深刻的领域,值得我们深入探讨和研究。
【关键词】美学、起源、研究对象、哲学美学、艺术美学、审美教育、社会文化、当代发展、人类意义、地位、思考、学习。
1. 引言1.1 什么是美学美学是研究美、审美及美的规律的学科,是哲学的一个分支。
它关注美的本质、美的产生条件、美的表现形式等问题。
美学贯穿于人类文化和生活的方方面面,与艺术、文学、建筑、音乐、舞蹈、电影等艺术形式息息相关。
美学不仅涉及对美的认知和评价,还包括对审美经验和审美情感的研究。
美学通过对人类审美活动的探讨,揭示了人类对美的追求和对美的认知方式,是人类文明发展过程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而对美学的研究和探讨,也为人类提供了更深刻的对美的理解和欣赏的途径。
美学的研究范围广泛,涉及哲学、艺术、心理学、教育学等多个领域,是一门综合性的学科。
通过美学研究,可以更好地理解美的本质和意义,提升个体的审美水平和审美能力。
1.2 美学的起源美学的起源可以追溯至古希腊时期,从古希腊哲学家对美的探讨开始,美学逐渐形成了独立的学科体系。
在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的哲学思想中,对于美的本质和作用进行了深入的分析和讨论。
柏拉图认为美是一种超越现实的理念,是一种绝对的存在,而亚里士多德则认为美是一种具体存在的物质形式。
随着古希腊文化的传播和演变,美学的研究逐渐传入罗马和其他欧洲国家,成为人类文化发展中重要的组成部分。
美学
美学原理部分考点一、美学研究的对象:在西方美学史和中国美学史上上,美学研究对象大致可以分为以下六类:(1)美学研究的对象是美(美的本质,美的规律);(2)美学研究的对象是艺术;(3)美学研究的对象是美和艺术;(4)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关系;(5)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经验;(6)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活动。
其实,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活动。
审美活动是人的一种精神—文化活动,它的核心是以审美意象为对象的人生体验。
二、美学的学科性质:美学的学科性质可以归纳为四点:(1)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
人文学科的研究对象是人的生活世界,是人的意象世界和价值世界;(2)美学是一门理论学科、哲学学科,那种用心理学美学来取代哲学美学的思潮对美学的学科发展是不利的;(3)美学是一门交叉学科,美学与艺术、心理学、语言学、人类学、神话学、社会学、民俗学、文化史、风俗史等诸多学科都有密切的关系;(4)美学是一门正在发展的学科,从国际范围看,至今还找不到一个成熟的、现代形态的美学体系。
三、不存在一种实体化的、外在于人的“美”:柳宗元提出得命题:美不自美,因人而彰。
美不能离开人的审美活动。
美是照亮,美是创造,美是生成。
对于柳宗元的命题我们可以从三个层面上来理解:(1)美不是天生自在的,美离不开观赏者,而任何观赏都带有创造性。
(2)美并不是对任何人而言都是一样的。
同意外物在不同的人面前显示为不同得气象,生成不同得意蕴。
(3)美带有历史性,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在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阶段,美一方面有共同性,另一方面又有差异性。
四、不存在一种实体化、纯粹主观的“美”:马祖道一提出得命题:心不自心,因色故有。
张璪提出的命题:外师造化,中得心愿。
“心”是照亮美的光源。
这个“心”不是实体性的,而是最空灵的,正是在这个空灵的“心”上,宇宙万化如其本然地得到显现和敞亮。
所以,宗白华说:“一切美的光是来自心灵的源泉:没有心灵的映射,是无所谓美的。
”又说:中国宋元山水画“是世界最心灵化的艺术,而同时是自然的本身”。
美学是什么,它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
美学是什么,它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美学作为一门研究美的学科,围绕着人们对于美的认识与追求展开了广泛而深刻的探索。
那么,美学究竟是什么?对于我们的生活究竟有何意义?下面将从几个方面一一介绍。
一、美学是什么?美学是一门研究美的学科,通过对于美的本质、属性、规律以及其在社会、文化、历史等方面的影响等进行系统化、深入的探讨和解析。
美学既包括了对于美的感知和体验,也包括了对于美的认识和理解。
美学的研究范围非常广泛,涵盖了美学哲学、审美学、艺术学、文化学等多个领域。
二、美学对我们的生活有什么意义?1. 丰富了我们的生活内涵美学不仅能够丰富我们的生活体验,让我们在日常生活中更加关注美的存在,也能够增强我们对于人生的思考和洞察。
通过美学的学习和实践,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掌握事物的深层次内涵。
2. 培养了我们的审美情趣美学的学习和实践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欣赏不同形式的艺术作品,培养我们的审美情趣。
同时,它也能够让我们更容易感知和领悟美的存在,提升我们对于美的敏感度和感知力。
3. 促进了我们的心灵升华美学在很大程度上涉及到了对于人的心灵状态的探讨,如通过艺术作品中所体现出的情感、意境等来引发观者的共鸣和思考。
美学的研究和实践能够帮助我们更好地探索和发现内在的美,从而促进我们的心智升华。
4. 推动了我们的文化进步美学在很大程度上反映了一个文化或社会的发展水平,它与文化、艺术深度相关,所以美学能够推动我们的文化进步,并有利于我们塑造和丰富自己的文化理念和传统。
综上所述,美学对于我们的生活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通过美学的研究,我们能够更加深入的了解和研究人类文化、艺术、心灵的方方面面,从而促进对于自我的发现和升华。
同时,美学也可以让我们更好地欣赏和理解世界上的美,丰富我们的生活体验。
美学
美学与哲学:
美学与哲学的关系最为密切。
A、美学的基本问题就是一个哲学思辨性质的问题。B、美学学科体系的构建也深受当时哲学的影响,其学科框架、理论范式以及思维方式都带有同时代的哲学印记。C 、西方现代美学与哲学的复杂关系也从另一个方面证明了美学与哲学难以分割的关系。
美论:是对美学“元范畴”的研究,即美是什么,美之为美的根据,以及人与世界审美关系的本质规定性和一般原理。
为什么学美学:
1. 美学问题与人类社会生活的各个方面紧密相联
2.美学是人类精神文明的较高级的形式之一
3.美学为我们批判继承和借鉴中外古今文艺提供强大的武器
4.提高认识美、发现美、创造美的能力
5.还要提高人的精神,促使人生审美化
美学:美学是研究审美关系的一门学科,它既包括审美客体即美的现象,又包括审美主体即主观的美感;既包括审美主体与审美客体之间的关系,也包括审美关系的物化形态——艺术。
《大希庇阿斯篇》意义何在?
它第一次提出了“美本身”的概念,将“美本身”与美的事物、美的特质区别开来。将“什么是美”与“什么是美的”区别开来。
古希腊和古罗马前期(奠基时期):
本体论阶段美学
A、毕达哥拉斯:美是和谐(黄金分割率);
B、苏格拉底:有用就美;
C、柏拉图:理式是事物美的根源;
(3)悲剧的结果应该是最悲惨的
(4)悲剧产生的快感只是哀怜和恐惧两种情绪净化后的那种特殊的快感。他说悲剧“激起哀怜和恐惧,从而导致这些情绪的净化”(《诗学》)
鲁迅的悲剧观
“悲剧是将有价值的东西的毁灭给人看。”
(3)、喜剧审美特征:
喜剧特征是寓庄于谐。
A、庄:是指喜剧的主题思想体现了深刻庄重严肃的社会内容,除作品内容真实地反映生活本质外,还指艺术家在创作中的严肃认真的态度。
美学
一.解释美学: 1.研究对象:(1)鲍姆嘉通认为,美学的对象就是研究美,就是认识感性认识的完善。
(2)黑格尔认为,美学对象就是研究美学的艺术,她强调艺术美。
(3)车尔尼雪夫斯基强调对现实美的研究,强调艺术对显示的美学关系一名词解释1、什么是美学:美学是一门人文学科,是一门关于人的审美价值的学科。
与社会的各个方面都有着各种各样的联系。
研究的是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这就是说,人与现实的审美关系的建立必定以人的审美价值论态度为前提,因此从根本上说,美学就是一门关于人的审美价值的学科。
2、崇高:崇高是美的一种范畴,又称壮美。
它主要指对象以其粗犷、博大的感性形态,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雄伟的气势,给人以心灵的震撼,进而受到强烈的鼓舞和激越,引起人们产生敬仰和赞叹和情怀,从而提升和扩大人的精神境界。
(有让人惊喜或惊奇的力量)3、优美:优美是一种美的范畴,又称秀美、纤丽美、阴柔美、典雅美等。
是指一种小巧、光滑、柔和的能引起人的愉悦的审美对象。
如小桥流水、风和日丽等。
2.美学思想美学思想人类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发展到一定历史阶段的产物,是对人类审美实践和艺术实践的哲学概括。
人类早期的美学思想散见于古代大量的文论、画论、书论、乐论及哲学、历史等著作中。
这些不具备系统的理论体系的美学思想往往凝聚、结晶为某些美学范畴和美学命题,是美学产生的基础,但还不是作为独立学科的美学。
P2.3、结合具体实例,论述‘丑的如此精美’的原因。
(丑的美学意义或审美价值)“丑得如此精美”是法国著名雕像家罗丹的助手葛赛尔说得,他欣赏了罗丹的雕像作品《老妓》(欧米哀尔)后发出了如此的赞叹。
欧米哀尔是一个非常美丽的妓女,以至于诗人维龙歌颂她,称之为‘美丽的欧米哀尔’,但罗丹却将之雕刻成一个年老色衰,干瘪丑陋的‘老妓’。
生活中的美,在罗丹的手中却又“丑的如此精美”,变成了艺术中的美,几个转折,说明生活丑与艺术美之间的曲折的关系。
1)丑是一种否定性价值,是艺术美的对应面,其外在组织形式零乱,违背自身发展规律,使人产生厌恶或反感心理。
美学
康德早已发现,在形而上学的天地里,你“可以说任何胡话而不用 担心谎言被揭穿”,因为一切都无法、也不需要被证明。在这样的 情形下,以注重实际的科学美学来取代空洞乏味的形而上美学,便 成为一种历史的必然,它标志着美学“现代”时期的到来。
人们发现无论对于美学还是对于科学,都有一种对于客观性的要求。 科学的客观性表现为其理论概括的普遍有效性,美学的客观性要求 则在于其所面对的审美体验具有一种“公有性”。 美学认同于自然科学的时候,美学的学科本性便在很大程度上被遮 蔽了。美学研究的对象是一个异常丰富的、充满鲜活灵性的生命现 象,对这个对象的把握既不应该是逻辑化、符号化的,也不应该是 纯客观的、明晰的、精确性的。 在美学研究在自己可能的条件下对自然科学方法的引进,一定意义 上可以推动美学研究向纵深方向发展,但同时,我们必须对其有效 性和适用范围保持足够的警惕,不能因自然科学在美学研究上的局 部成功而是美学研究自然科学化。
而一旦建立起解释的社会科学,社会科学的性质也就发生了根本的 变化,因为,“说明”和“解释”(理解)的差异一直被用于自然 科学和人文学科的区别。
狄尔泰有句名言:自然为我们所说明,心理(精神)生活为我们所 理解。另一位哲学家哈贝马斯更是将“科学说明”逐出了人文学科 的领地。当代解释学大师加达默尔认为“解释”不是要发现某种客 观意义,而是要创造意义。
3、美学学科的建立
一直到了十八世纪,由于当时哲学和自然科学的推动,美学发展才 进入了新的阶段。1750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的美学专著《埃斯 特惕卡》第一卷的出版,在美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马克思哲学的创立引起美学研究的革命性变化 首先,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产生为马克思主义美学提供科学的世界 观和方法论,为美学研究奠定坚实理论基础。 其次,马克思主义经典作家在创立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过程中,对 美学和艺术性问题也做过一系列重要原则性论述,提出了了“劳动 创造了美”、“美的规律”、“自然的人化”等重要论点,这对建 立马克思主义美学体系也有着指导作用。
美学知识点基础归纳总结
美学知识点基础归纳总结一、美学的概念美学是研究美的学科,它包括对美的本质、美的形式、美的原则、美的功能和美的发生变化过程及其规律等问题的探讨,是人们认识、欣赏和创造美的理论基础。
美学以美为对象,是关于美的科学。
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类对客观世界所进行的审美活动。
从广义上讲,美学研究人类对世界的整体审美情感、审美态度和审美行为;从狭义上讲,美学是研究美的本质、美的规律和美的条件的理论。
二、美的本质美的本质是指美的最一般、最根本的特征。
美的本质是美学的理论基础,是美学问题的出发点和根据,也是美学问题的核心和总纲。
美的本质是一种与情感和心境密切相关的精神境界,它包括多个方面的内容。
美的本质是个体心境领悟力的具体表现,它是审美客体在审美主体心灵活动中产生、发展和表现的结果。
美的本质是审美客体中的人情精神境界和审美主体心境中的内在需要与要求、主观期待与观念标准的统一。
美的本质即是人的审美情感、审美心境和审美品位的共性特征。
美的本质既是美学哲学的对象,又是审美教育的目标。
三、美的形式美的形式是指美以何种形式表现出来的问题。
美的形式具有多样性,主要包括:丰富多彩的审美特征、多姿多彩的审美形象、多种多样的审美结构、多样性的审美关系和多重性的审美要素。
美的形式是美学研究的基本内容之一,它表现在各种审美对象和审美活动中,例如美的文学形式、美的绘画形式、美的音乐形式、美的雕塑形式等。
审美形式在审美对象中表达着古代文明和现代文明的审美要求和审美需要,是文明进程的审美象征,体现出不同民族、不同历史时期、不同文化背景和不同审美趣味的审美追求。
四、美的原则美的原则是指美的产生和发展的一般规律。
美的原则包括:自然的美的原则、自然世界的美的原则、自然界的美的原则、人类审美的原则和审美活动的原则。
美的原则是审美理论和审美批评的基本依据,它具有客观性和主观性、普遍性和个别性。
美的原则是指具有普遍意义的普世原则,它成为审美理论和审美实践的基本规范。
美学是什么
美学是什么,或什么是美学,即美学的定义,是美学学科六大核心概念(美学、美、美感、艺术美、审美、美育)之一,但是美学的定义,却并不象什么是文学,什么是哲学,什么是新闻学等那么明确,有一个大家公认的定义。
(同学们可以在下面所提供的概念中作出自己的选择,或者根据自己的理解得出自己的结论)a、美学即是在审美关系中,全面研究美的本质,美感,美的形态,审美经验,艺术美和审美经验等的学科。
b、美学是一门突出地运用形象、具体和体验方式,通过具体审美活动(美、美感、和艺术)研究人的感性的活生生的整体形象的人文学科。
简洁的说,美学是通过具体审美活动研究人的感性的活生生的整体形象的人文学科。
(王一川《美学与美育》)c、美学的研究对象是审美活动中的客体、主体、以及主客体的辨证关系。
美学的基本内容包括美、美感、美的创造和美育。
在研究艺术时,也是从审美的角度,把艺术作为审美意识和审美对象的集中表现,以区别于艺术概论。
(杨辛《美学原理新编》)d、美学是关于人的(人性的)审美的高峰体验的人文学科。
人的、(人性的)、审美的都是一个意思,即正面的积极的有助于人性的提升。
即通过审美活动,研究人在现实生活中怎样获得更多的有助于人性提升的审美高峰体验的人文学科。
——德国哲学家,美学的提出者。
他在1750年发表了《美学》第一卷,首次使用“爱斯特惕克”来为美学命名,认为美学应是研究感性认识的完善,标志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从此确立。
鲍姆加通也通常被尊为美学之父。
“美是生活”是俄国19世纪美学家车尔尼雪夫斯基关于什么是美的著名论断,他指出,“任何事物,凡是我们在那里面看得见依照我们的理解应当如此的生活,那就是美的”;“任何东西,凡是显示出生活或使我们想起生活的,年就是美的”。
“人化自然”,是人类已经、正在、即将或者象征性的改造、认识、把握和活动的自然(包括内在自然、外在自然)。
自在自然向人化自然转化的基础是劳动实践,人化自然即人类劳动实践的文明成果。
什么是美学
什么是美学【摘要】美学是研究美的学科,旨在探讨美的本质和特征。
其起源可追溯至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的《诗学》,成为西方哲学的一个重要分支。
美学的研究内容包括审美感受、审美经验、审美标准等,其研究方法主要包括理论分析和实践观察。
美学与其他学科如哲学、心理学等有着紧密联系,同时在艺术领域中也有着广泛的应用。
美学的重要性在于提升人们的审美素养和情感体验,影响着人们的生活方式和社会文化发展。
未来,美学将继续深化与其他学科的交叉研究,为人类提供更深层次的审美体验和意义探讨。
美学对于人类的意义在于引导人们追求美好、反思人生意义,为人类精神世界的发展做出贡献。
【关键词】美学,定义,起源,研究内容,研究方法,学科关系,艺术,应用,影响,重要性,发展趋势,人类意义。
1. 引言1.1 美学的定义美学,是研究审美现象和艺术的学科,其定义涉及主观与客观、感性与理性的辩证关系。
美学关注对美的感知和欣赏,探究美的本质和规律。
在哲学领域中,美学被视为一种独立的学科,与伦理学、形而上学等有着明确的区别。
美学涵盖了广泛的范畴,包括美的概念、美的实践、美的表达和美的评价等方面。
通过对美学的研究,我们可以更深入地了解人类对美的追求和追寻,以及美在个体和社会生活中的作用和意义。
美学的定义通常包括主观和客观两个方面:主观美学强调个体对美的主观感受和体验,强调审美主体在审美活动中的作用和地位;客观美学则关注美的客观属性和规律,探究美的客观存在和客观规律。
美学的定义不断被拓展和深化,随着社会、文化和科技的发展,对美学的理解和认知也将不断进步和丰富。
美学的定义虽然有一定的主观性,但其研究的目标是寻找客观真理和规律,为人类对美的追求和欣赏提供理论依据和方法支持。
1.2 美学的起源美学的起源源于古希腊哲学家亚里士多德对美的思考。
在他的著作《诗学》中,亚里士多德首次提出了美学这个概念,他将美学定义为“研究表现形式,即艺术的学问”。
亚里士多德认为,美学是探讨艺术和美的规律和原则的学科,通过研究美学可以更好地理解和欣赏艺术作品。
什么是美学
什么是美学,我们如何理解艺术和美学美学是研究美的本质、美的规律、美的价值和美的感受等问题的学科,是哲学的一个分支。
美学研究的是美的概念、美的本质、美的规律、美的价值和美的感受等问题,以及艺术、文学、音乐、戏剧、电影、建筑、设计等各种艺术形式的美学特征和美学价值。
艺术和美学是密不可分的,艺术是美学的实践,是表现美的一种方式。
艺术是一种文化现象,是人类创造的一种虚拟的、以美为目标的、具有审美价值的符号系统。
艺术不仅具有表现力和创造力,而且具有感染力和启迪力。
艺术作品的价值在于它所表现的美的内涵,艺术作品的审美价值在于它所产生的美的感受和美的体验。
理解艺术和美学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入手:一、美学的基本概念美学的基本概念包括美、美感、审美、审美经验、审美判断等。
其中,美是美学研究的核心概念,也是一个复杂的概念。
美可以是客观的,可以是主观的,也可以是客观与主观相结合的。
美感是人类在感知美的时候所产生的感受,是一种主观的心理体验。
审美是指人们对美的感知、认识、评价和欣赏的过程,是一种主客合一的过程。
审美经验是指人们在感受、理解、思考、欣赏美的过程中所获得的经验和体验。
审美判断是指人们对美的价值和质量作出的判断,是美学研究的重要问题之一。
二、艺术的特征和功能艺术具有多种特征和功能,其中最重要的是表现、创造、感染和启迪。
艺术作品是艺术家表达情感、思想、精神和价值观念的一种方式,也是艺术家对现实的反映和批判。
艺术的创造力在于艺术家的想象力和创造力,通过艺术家的创造,艺术作品可以呈现出独特的艺术形式和美的内涵。
艺术作品具有感染力和启迪力,它们可以打动人们的心灵,引发人们的共鸣,启发人们的思考和感悟。
三、艺术的分类和表现形式艺术作品可以分为视觉艺术、音乐艺术、文学艺术、戏剧艺术、电影艺术、建筑艺术、设计艺术等多种不同的艺术形式。
不同的艺术形式有其各自的表现方式和表现手段。
例如,视觉艺术主要通过色彩、线条、构图等来表现美的形式和内涵,音乐艺术主要通过声音的组合和变化来表达情感和思想,文学艺术则通过文字的运用来描述人物、事件和情感。
美学
第一章绪论第一节美学是一门什么样的学科一、美学史上对美学研究的对象的几种代表性看法(一)有人说美学是研究美和美的规律的这样一门学科(二)美学是研究艺术的(此思想来源于德国古典美学的集大成者黑格尔)(三)美学是研究审美经验和审美心理的学科,(又分两个层次)1.人为美学是研究人自身的审美经验的,是将人的审美感受、感情、体验这些主观方面作为美学研究的对象(这个传统是从十七、十八世纪英国的经验派开始的)2.比审美经验更深一层,以审美心理活动为主要研究对象。
(四)美学的研究对象是人和现实之间的审美关系。
二、对美学学科的研究对象的认识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现象,即处于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的现象或审美活动。
对美学研究对象的看法:就是体现着人与世界的审美关系的一切审美现象或审美活动。
审美现象或活动,它的前提就一定是人与现实世界发生了审美关系,如果离开了人,根本无所谓美不美。
自然景物在没有人以前无所谓美不美,它们一定是和人发生了审美的关系以后,才有了美的意义。
从逻辑上(而不是时间先后上)说,也就是先有了审美关系,才有了美和不美,也才有了进行审美的人。
所以审美现象是审美关系中的现象,同样是审美活动中的现象。
总之,审美现象,背后其实是人和现实展开即人的审美活动。
美学应当是研究人和世界之间的审美关系,研究体现审美关系的审美现象和审美活动的学科,这是美学研究的中心问题和主要对象。
问题:为什么说审美现象是审美关系中的现象和活动。
1.艺术中的审美现象现象——艺术美。
艺术本质上是一种审美活动,是审美活动最高级、最典型的形式,无论艺术创造或是艺术鉴赏,都是审美活动的不同方式。
艺术美是一种在审美活动中现实地生成的审美现象,而不是游离于人的审美活动,固定不便的美的现象。
(艺术并不是现成的审美对象,艺术的美只有在人的审美活动中,在人与人的审美关系中,才能成为现实的审美对象。
2.自然界的审美现象——自然美。
自然只有对人才有意义,没有人,自然是没有意义的,当然也不审美的意义。
美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1.美学:美学是一门关于人的审美价值的人文学科。
它要研究的是人类独有的审美活动和审美现象。
2.劳动说:关于审美起源问题的一种理论,马克思主义持这一观点。
具体而言,包含的观点有:社会实践创造了美,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
人的审美观念是与物质生活方式相适应,由物质生活方式决定的。
原始艺术活动是从原始劳动演化出来的,审美活动是为了表达劳动的喜悦,而且审美活动的内容主要就是劳动生活。
3.文化:广义指人类在社会历史实践中所创造的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总和。
狭义指社会的意识形态以及与之相适应的制度和组织机构。
作为意识形态的文化,是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的反映,又作用于一定社会的政治和经济。
随着民族的产生和发展,文化具有民族性。
每一种社会形态都有与其相适应的文化,每一种文化都随着社会物质生产的发展而发展。
社会物质生产发展的连续性,决定文化的发展也具有连续性和历史继承性。
4.艺术美:艺术美是指以艺术作品形态存在的审美对象,他是人类专门为了审美而创造的对象。
艺术美是审美的最高形态,具有非功利的性质,它的原型是神话传说和巫术仪式,在文明时代转换为艺术。
5.巫术说:认为艺术起源于原始民族的巫术活动的一种理论。
巫术活动所创造的艺术具有双重的意义,它既能够增加巫术效果的气氛、情绪与形象的逼真,又能够使这种摹仿的外观创造及情绪宣染将人们带入一种幻觉真实,从而导引出一种愉快的感觉,最终又使之转化为审美愉快,这是,这种源于巫术活动的形象与情绪就脱离了实用的、功利性的目的,获得了独立的意义,不再是巫术,而是艺术了。
但是,如果将巫术作为艺术发生的根本原因也是不妥的,一些学者的研究成果表明,并不是所有的原始艺术都与巫术有关。
6.崇高:审美范畴的一种。
在欧洲,最早提到崇高的是公元1世纪古罗马时代朗吉诺斯的《论崇高》,在西方美学史上第一个把崇高与美严格区别开来的,是英国的博克,后来,康德在《判断力批判》中对其做了全面分析。
崇高主要指对象以其粗犷、博大的感性姿态,劲健的物质力量和精神力量,雄伟的气势,给人以心灵的震撼,进而受到强烈的鼓舞和激越,引起人们产生敬仰和赞叹的情怀,从而提升和扩大人的精神境界。
什么是美学
400多年前的欧洲文艺复兴时期,巨人达.芬奇呕心沥血用了4年时间画成的《蒙那丽莎的微笑》曾使多少人为之倾倒,为之消魂,人们对她的临摹之多,复制之多,影印之多,用之插图插页,封面封底之多都史无前例。有的国家甚至将她印制在钞票上。一幅画,何以让世界如此的痴迷?一件艺术作品如此珍贵,真是一大奇迹。几百年来,不知有多少美术家,艺术家,批评家去探索这一微笑的意义,但至今未能找到圆满的答案。据说画时为了让她愉快,能自然流出动人的微笑,画家请来乐师,为她演奏她最喜爱的音乐,“凡音之起,皆由心而生。”黑格尔曾说过:“音乐是心情的艺术,它直接针对着心情。”可见音乐是主情的,是长于传情的,善于挑动人心弦的一种艺术。“曲终人不见,江上数峰青。”这种空灵之美的境界只能在虚实真幻隐露之间,只需略带笔意,要妙在笔外,才能真正空灵之焖的最高境界。可谓是用心良苦。据说画中人是画家的梦中情人,不然没有深沉的爱意,画家是画不出其中的情意蒙蒙。据说画中人也热烈的爱着画家,不然何以画中人能如此安详的在画家对面一坐就是整整4年。据说……。能有如此多的据说恰恰说明《蒙那丽莎的微笑》的成功。在她问世400年里,在人们的心里他始终是个活着的人,她具有的艺术美和艺术魅力高超而又永恒。
美主要是被欣赏到的,美就是活在某种欣赏里面的东西——鲍桑葵
美是生活,美是和谐,美是微笑,美是蒙娜丽莎的微笑。
简议刘勰修辞美学观
刘勰(约465——520)南朝梁人。曾官县令、步兵校尉、宫中通事舍人,颇有清名。然其名未以官显,却以文彰。一部《文心雕龙》奠定了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和文学批评史上不可或缺的地位。
在语汇修辞方面,刘勰提倡慎重遴选词语。
什么是美学
什么是美学什么是美学答:从专业的角度来讲,美学实则是哲学的分支学科,是研究人与世界审美关系的一门二级学科。
美学这个词是由希腊语演变过来的,直译过来的意思是对感官的感受,最开始美学并没有作为一种被研究的范畴出现,也并没有作为一个学科被承认。
直到德国哲学家在自己的著作中将美学作为一种独立的研究范畴提出来,第一次提出了审美的概念,之后美学才成为了一门独立的学科,这位哲学家认为所谓的美学就是研究感觉与情感规律的学科。
一、美学是什么美学有着悠久的历史,但是从古至今给美学下定义都是一件很不容易的事情,因为这是一个抽象的概念,但是作为一门需要研究的学科和理论,美学又必须有一个明确的定义,因此到底美学是什么成为了很多权威学着争论不休的课题,也因此诞生了很多著作,就目前来看,关于美学的定义大体上可以分为这五类:1、美学是关于美的学科。
2、美学是一种哲学的范畴。
3、美学是将审美作为经验论来研究的艺术学科。
4、美学是对美学词汇进行研究的语言分析学科。
5、美学是关于审美的价值学科。
对于美学的定义东西方学者都有不同的看法,但是学术界普遍认为,追求统一的定义对于美学来说是没有必要的,学术界需要根据历史的发展演变来研究美学作为一个独立的个体是如何被释义的。
二、对美学的诞生有重要影响的著作1、开启美学概念的哲学著作,柏拉图的《大希庇阿斯篇》。
2、开启了审美心理学理论的著作,夏夫兹伯利的《论特征》。
3、开启艺术哲学的巴托的《论美的艺术的界限与共性原理》。
4、对美学语言分析具有升官影响的维特根斯坦的《美学讲演录》。
三、美学研究的对象1、美学研究的对象就是美本身,对于这种观点的人群,美学讨论的主题永远是美的本身,而不是具体的某个事物。
2、美学研究的对象是艺术,持有这种观点的人认为美学是艺术的哲学,近代西方很多美术家都赞成这一观点。
3、美学研究的对象是审美的经验和心里,这种看法认为美学研究的本质还是人,通过对人的心理的研究来结实和研究审美的现象。
什么是美学
2、美学研究艺术
黑格尔:美学是“艺术哲学”,是 “美的艺术的哲学”。
德国古典美学的集大成者:黑格尔 黑格尔《美学》英文翻译为“美的艺术哲 学” 《philosophy of fine art》
3、美学研究美感、人的审美心理。 鲍姆嘉通:“美学的对象就是感性认 识的完善”,“美学是以美的方式去 思维的艺术 ,是美的艺术的理论。”
这个被誉为人类哲学界的哥白尼、一辈子只崇 尚头上的星空和心中的道德律的孤寡老头,这个 终生没离开过家乡小镇,却奇迹般地创造出古典 哲学大厦的哲学泰斗,同时从不暴露自己科学院 院士头衔的高尚的人,其仙逝时,哥尼斯堡全市 居民陷入巨大的悲恸中。人们连续16天自发前往 瞻仰这位不足1.6米的巨人、伟大哲学家的遗容。 直到现在,加里宁格勒的年轻人结婚时,也不忘 带上一束花放到康德的墓前。
三、美学的基本问题
(一)关于美的本质的认识 西方美学史上对于美的本质的探索
1.从观念意识上探索美的本质
(1)美是一种“绝对理念”
美是永恒的、无始无终的绝对理念(柏拉图) 美就是理念的感性显现(黑格尔)
理念世界
模仿
最真实 不真实 和真理隔了三层
现实世界
模仿
艺术世界
椅子
王家增:爷爷的椅子
(2)美是“人的一种意识”
白 陶 鬶 大 汶 口 文 化
·
鹳鱼石斧图彩陶缸· 仰韶文化
仰韶文化:人面鱼纹彩陶盆
器身为赭红陶 衣,器内壁和外壁 均绘有鱼纹。 但此处的鱼纹, 并不单纯是为了装 饰为了审美,而是 体现了半坡人对鱼 的崇拜之情,祈望 能像鱼一样具有超 强的繁殖能力,力 图达到一种巫术的 目的。
抽象图案:几何纹样与具象图案相 比是对生活形象的简化、抽象,通 常不以再现为主要目的,充分体现 了人的创造性和丰富的想像力,含 义模糊,装饰性更强,有图腾含义, 具有独立审美价值。
美学知识点总结
美学知识点总结一、美学的基本概念1. 美:美学研究的对象是美,但美的概念在不同的文化和历史背景中有不同的理解。
在西方哲学中,美通常被视为一种具有艺术性、和谐性和吸引力的特征,但也有多种不同的理解,如形式美、内在美、功能美等。
2. 美学:美学是对美进行研究和探讨的学科,涉及到美的本质、规律、价值等方面的内容,旨在理解美的本质和关于美的一切现象。
3. 艺术:艺术是美学的重要对象之一,是艺术家用自己的感知和想象创造的作品。
艺术有多种形式,包括绘画、音乐、舞蹈、戏剧、建筑等。
4. 知觉和情感:美学也涉及到人类的知觉和情感。
人们通过感知来领略美的存在,而情感则是人们对美的积极评价和热爱。
二、美学的发展历程美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时期。
在古希腊,苏格拉底、柏拉图和亚里士多德等哲学家对美的本质和价值都有所讨论。
随着西方哲学的发展,美学逐渐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
在东方,中国古代文人也有自己对于美的认识与探讨,如道家、儒家和佛家等。
在18世纪和19世纪,德国和英国成为美学研究的中心。
康德、黑格尔和尼采等德国哲学家对美学进行了深入的研究,提出了很多重要的美学理论和观点。
而英国的伯克、亨利·霍姆斯和乔治·亚代码等也做出了重要贡献。
现代美学继续发展,涌现了许多新的理论和概念,如后现代主义美学、女性美学、跨文化美学等,美学的研究内容也得到了不断的扩展。
三、美学的主要理论1. 审美理论:审美理论是美学的重要分支,研究人们对于美的认知和评价。
包括审美经验、审美情感、审美价值等内容。
2. 艺术哲学:艺术哲学是研究艺术的本质、功能和价值的理论。
包括艺术创作、艺术品的价值、艺术审美等内容。
3. 美学哲学:美学哲学是研究美的本质和规律的理论。
包括美的概念、美的属性、美的原则等内容。
4. 历史美学:历史美学是研究不同历史时期的美学理论和美学实践的理论。
这些理论和实践反映了不同文化和历史背景对于美的认知和表达方式。
5. 社会美学:社会美学是研究美在社会文化中的作用和影响的理论。
美学
美学美学是从人对现实的审美关系出发,以艺术作为主要对象,研究美、丑、崇高等审美范畴和人的审美意识,美感经验,以及美的创造、发展及其规律的科学。
美学是以对美的本质及其意义的研究为主题的学科。
美学是哲学的一个分支。
研究的主要对象是艺术,但不研究艺术中的具体表现问题,而是研究艺术中的哲学问题,因此被称为“美的艺术的哲学”。
美学的基本问题有美的本质、审美意识同审美对象的关系等。
美学的概念由于美学研究的方法是多元的,(既可以采取哲学思辩的方法,也可以借鉴当今其他相关学科的研究方法,比如经验描述和心理分析的方法、人类学和社会学的方法、语言学和文化学的方法等),因为美的对象,即自然美、艺术美、社会美等等,无论是主观,还是客观的研究,都是经过人的感性、理性作用之后的结果。
美学一词来源于希腊语aisthetikos。
最初的意义是“对感观的感受”。
由德国哲学家鲍姆嘉通首次使用的。
他的《美学》一书的出版标志了美学做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产生。
传统美学的任务,是研究艺术作品作为“美”的永恒的不变的标准。
德国理想主义的形而上学美学被认为是当时唯一标准的美学。
在此条件下,发展出两个分支:心理美学和美学。
美学(感性)的认知在很长的时间被认为是理性认知的对立面。
这个观点被现代的新观点所取代,即这个对立面是不存在的,理性的认知是必然通过感性的认识过程而被认识的。
即使尖锐的逻辑学也能同时成为很高的审美价值。
词语来源美学一词来源于希腊语aesthesis。
最初的意义是“对感观的感受”。
由德国哲学家亚历山大·戈特利布·鲍姆加登首次使用的。
他的《美学(Aesthetica)》一书的出版标志了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的产生。
直到19世纪,美学在传统古典艺术的概念中通常被定义为研究“美”(Schönheit)的学说。
现代哲学将美学定义为认识艺术,科学,设计和哲学中认知感觉的理论和哲学。
一个客体的美学价值并不是简单的被定义为“美”或者“丑”,而是去认识客体的类型和本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大希庇阿斯篇》把现实世界中美的事物、美的现象和“美本身”分开:“什么东西是美的”vs “美是什么”“我问的是美本身,这美本身,加到任何一件事物上面,就使事物成其为美,不管它是一块石头,一块木头,一个人,一个神,一个动物,还是一门学问。
”——对美的本质的探讨二.从柏拉图以来的几千年中,西方学术界一直延续着对美的本质的探讨和争论。
1. 从物的客观属性和特征方面来说明美的本质毕达哥拉斯学派:美是和谐“身体美确实存在于各部分之间的比例对称。
”“一切立体图形中最美的是球形,一切平面图形中最美的是圆形。
”亚里士多德的主要美学观点(1). 美产生于大小和秩序。
(秩序、明确和匀称)(2). 美产生于一定的尺度,不能不及,也不能过。
“一个美的事物--一个活东西或一个由某些部分组成之物--不论它的各部分应有一定的安排,而且它的体积也应有一定的大小;因为美要依靠体积与安排,一个非常小的活东西不能美;因为我们的观察处于不可感知的时间内,以致模糊不清;一个非常大的活东西,例如一个一千里长的活东西,也不能美,因为不能一览而尽,看不出它的整一性。
--亚里士多德《诗学》博克:美是物体的一些特征而引起的(小、光滑、各部分见出变化、不露棱角、娇弱以及颜色鲜明而不强烈等等)2. 从精神本体和主观心理方面来说明美的本质(1). 从客观的精神本体来说明美的本质。
柏拉图:美是理念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冯友兰先生在《三松堂自序》中转述的面包的笑话,对我们理解“理式”很有帮助。
黑格尔: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第一,感性和理性的统一。
艺术表现绝对精神的形式是直接的,它用的是感性事物的具体形象。
第二,内容与形式的统一。
但强调内容的决定作用。
第三,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客观的理念对人来说是主观的。
以哥特式建筑为例,说明美是一种精神的外化,即理念的感性显现。
黑格尔:艺术发展史☐象征型:东方艺术。
精神内容不是具体的而是抽象的。
物质溢出精神☐古典型:希腊雕刻。
内容和形式契合。
特点是静穆和悦。
☐浪漫型:近代基督教艺术。
精神溢出物质,主观性突出。
(2). 从观赏者主观心理方面来说明美的本质休谟:“美并不是事物本身里的一种性质。
它只存在于观赏者的心里,每一个人心见出一种不同的美。
”“如果你要在这圆上去找美,无论用感官还是用数学推理在这圆的一切属性上去找美,你都是白费气力。
”以上对美的本质的两类的看法的共同点是主客二分的思维模式:把主体和客体分成两个互相外在的东西,然后以客观的态度对对象(这对象也可能是主体)进行外在的描述性观测和研究。
20世纪西方美学思维模式的转变主客二分:“主体—客体”的认识↓天人合一:“人—世界”的体验代表人物:海德格尔,萨特思维模式的转变对美学研究意义:对美的本质的研究→对审美活动的研究三.20世纪五十年代我国美学界关于美本质的讨论☐讨论的中心问题:“美是什么” →“美是主观的,还是客观的” “美在物还是在心”大讨论中的四种不同观点(四派):“客观派”与“主观派”(一)蔡仪:美是客观的“美的本质就是事物的典型性,就是个别之中显现着种类的一般。
”(二)吕荧、高尔太:美是主观的吕荧:“美是物在人主观中的反映,是一种观念。
”高尔太:“美底本质,就是自然之人化。
”“在感觉过程中人化的对象是美的对象。
”高尔太:《论美》☐“对于那些远离家园的人们,杜鹃的啼血往往带有特别的魅力。
…一叫一回肠一断‟,…一闻一叹一沾衣‟。
因为这种悲哀的声音,带着浓厚的人的色调。
其所以带着浓厚的人的色调,是因为它通过主体的心理感受(例如移情,或者自由联想……)被人化了。
如果不被人化,它不会感动听者。
”☐“美与美感虽然体现在人物双方,但是不可能把它们割裂开来。
”☐“美和美感,实际上是一个东西。
”☐“超美感的美是不存在的。
”☐“美产生于美感,产生以后,就立刻溶解在美感之中,扩大和丰富了美(三)李泽厚: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李泽厚:蔡仪看到了美的客观性而忽视了美的社会性,朱光潜看到了美的社会性而忽略了美的客观性(四)朱光潜:美是主客观的统一☐美既不全在物,也不全在心,而在于心物的关系上。
☐“物”(“物甲”)vs “物的形象”(“物乙”)☐“物本身的模样是自然形态的东西。
物的形象是…美‟这一属性的本体,是艺术形态的东西。
”(《论美是客观与主观的统一》)☐“美是主客观的统一” →“美在意象”对五十年代美学大讨论的重新审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后期和九十年代以来,学术界对五十年代美学大讨论的重新审视:1,主客二分的认识论的思维模式2,照搬哲学领域的唯物论唯心论的斗争思路☐反思的结果:转向中国传统美学和西方现当代美学的沟通。
四.对柳宗元“美不自美,因人而彰”的解读(一)美不是天生自在的,美离不开观赏者,而任何观赏都带有创造性。
(人的创造性)(二)美并不是对任何人都是一样的。
同一外物在不同人面前显示为不同的景象,具有不同的意蕴。
(人的特殊性)(三)美带有历史性。
在不同的历史时代,在不同的民族,在不同的阶级,美一方面有共同性,另一方面又有差异性。
(人的历史性)五.距离说(名词解释)距离说的提出:瑞士心理学家和美学家----布洛距离是指事物和人的实际利害关系之间的分离。
六.移情作用的定义和特征移情作用的定义用简单的话说,它就是人在观察外界事物时,设身处在事物的境地,把原来没有生命的东西看成有生命的东西,仿佛它也有感觉、思想、情感、意志和活动,同时,人自己也受到对事物的这种错觉的影响,多少和事物发生同情和共鸣。
审美的移情作用的特征:1、审美的对象不是对象的实体,而是对象的形象。
2、审美的主体不是实用的自我,而是观照的自我。
3、主体和对象的关系不是对立的关系,而是统一的关系。
七.格式塔同形同构说的观点(1)自然物的运动、形状、色彩是支配它们或创造它们的力的作用的结果。
(2)人内在的感情活动也受到力的支配如果外物中展示的力的式样和人的心理中展示的力的式样相类似,即外部事物运动和形状同人的心理同形同构,那么外物能引起人相应的感情活动。
外物本身就能表现人的感情。
八.审美趣味☐审美趣味是一个人的审美偏爱、审美标准、审美理想的总和。
☐审美趣味是个人所处的社会文化环境的产物,是在个体身上体现出来的,因而带有个人色彩。
它不仅决定着一个人的审美指向,而且深刻地影响着每个人每一次审美体验中意象世界的生成。
审美格调一个人在各个方面的审美趣味,作为一个整体,就形成一种审美格调,或称为审美品味。
格调或品味是一个人的审美趣味的整体表现。
审美格调或审美品味是一个人审美趣味的整体表现,同样是社会文化环境的产物。
审美风尚:是一个社会在一定时期中流行的审美趣味九.自然美美学史上的几种看法:☐自然美在于自然物本身的属性;☐自然美是心灵美的反映;☐自然美在于“自然的人化”;☐自然美在于人和自然相契合而产生的审美意象。
自然的人化:指人通过生产劳动的时间,改造了自然界(包括人自身),于是自然界成了人化的自然。
人在人化的自然中看到了人类改造世界的本质力量。
狭义的“自然的人化”:“通过劳动、技术去改造自然事物”,广义的“自然的人化”:“整个社会发展到一定阶段,人和自然的关系发生了根本改变”。
自然美是什么?自然美是“呈于吾心”而见于自然物、自然风景的审美意象。
☐宗白华:“主观的生命情调与客观的自然景象交融互渗,成就一个鸢飞鱼跃,活泼玲珑,渊然而深的灵境”。
☐石涛:“山川与予神遇而迹化”致用内涵:人类从实用的、功利的观点看待自然的一种审美观。
比德内涵:以自然景物的某些特征来比附、象征人的道德情操的自然审美观。
畅神内涵:指自然景物本身的美可以使欣赏者心旷神怡,精神为之一畅的审美观。
兰亭集序赏析❑王羲之:(321-379年,或303-361年)字逸少,号澹斋,原籍琅琊临沂,后迁居山阴,东晋伟大的书法家,被后人尊为书圣。
❑雅俗:东晋时在每年阴历三月三日,人们必须去河边玩一玩以消除不祥,称“修褉”。
❑永和九年的三月三日,王羲之和一些文人,共四十一位,到兰亭的河边修褉。
大家一面喝酒,一面作诗。
王羲之兴之所致,挥就千古名作《兰亭集序》。
❑永和九年,岁在癸丑,暮春之初,会于会稽山阴之兰亭,修禊事也。
群贤毕至,少长咸集。
此地有崇山峻岭,茂林修竹;又有清流激湍,映带左右,引以为流觞曲水,列坐其次。
虽无丝竹管弦之盛,一觞一咏,亦足以畅叙幽情。
是日也,天朗气清,惠风和畅,仰观宇宙之大,俯察品类之盛,所以游目骋怀,足以极视听之娱,信可乐也。
夫人之相与,俯仰一世,或取诸怀抱,晤言一室之内;或因寄所托,放浪形骸之外。
虽取舍万殊,静躁不同,当其欣于所遇,暂得于己,快然自足,不知老之将至。
及其所之既倦,情随事迁,感慨系之矣。
向之所欣,俯仰之间,已为陈迹,犹不能不以之兴怀。
况修短随化,终期于尽。
“王羲之的《兰亭》诗:…仰视碧天际,俯瞰渌水滨。
寥阒无涯观,寓目理自陈。
大哉造化工,万殊莫不均。
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
‟真能代表晋人这纯净的胸襟和深厚的感觉所启示的宇宙观。
…群籁虽参差,适我无非新‟两句尤能写出晋人以新鲜活泼自由自在的心灵领悟这世界,使触着的一切显露新的灵魂、新的生命。
”——宗白华“畅神”说,强调山水画创作是画家借助自然形象抒写意境的一个过程,使中国画“以形写神”的理论,又前进了一步。
力求将“万趣”与神志融合达到物我一体的境界。
“澄怀”—审美主体,在自然美的欣赏中审美主体应该具有澄清、空明的胸怀,无杂念。
同于康德所说的审美不涉利害。
“味象”—审美客体,指既要欣赏山水的形象,又要体味它们的灵趣。
自然美欣赏的两个基本问题第一,怎样做到“澄怀”?第二,怎样做到“味象”?(一)亲近自然“鸟兽禽鱼自来亲人”(二)两种契合1、人和宇宙生命的契合山以水为血脉,以草木为毛发,以云烟为神采。
故山得水而活,得草木而华,得云烟而秀媚。
------ 郭熙《林泉高致》2、自然现象和人的情调的契合“春山烟云连绵,人欣欣;夏山嘉木繁阴,人坦坦;秋山明净摇落,人肃肃;冬山昏霾翳塞,人寂寂。
”“澄怀”是审美欣赏的前提,要做到“味象”,主体还必须具有一定的能力。
十.人物的品藻内涵:对人的风采、风姿和风韵的审美评价。
☐美学上的人物品藻发生在魏晋时代。
人的觉醒,文的自觉从《人物志》到《世说新语》汉代人物品藻特点:政治学的人物品藻《人物志》魏晋人物品藻特点:美学的人物品藻《世说新语》十一.晋人之美(要求有例子)1.晋人的美:追慕光明鲜洁、晶莹发亮的形象。
王羲之称杜弘治为“神仙中人”: “面如凝脂,眼如点漆。
”-----《容止》裴令公目王安丰:“眼烂烂如岩下电。
”-----《容止》《世说新语》为6卷,36篇。
分德行、语言、政事、文学、方正、雅量、识鉴、赏誉、品藻等36门。
记载东汉后期到晋宋间一些名士的言行与轶事。
《世说新语》手的白皙〈容止〉:王夷甫容貌整丽,妙于谈玄,恒捉白玉柄麈尾(拂尘),与手都无分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