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思1第一学时

合集下载

《秋思》优秀教案

《秋思》优秀教案

《秋思》优秀教案一、教案背景和目标《秋思》是中国古代文学中一首脍炙人口的诗歌作品,是为数不多的表达了秋天景色的诗作之一。

通过教授《秋思》这首优秀的散文诗,旨在帮助学生感受秋天的美丽与哀愁,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二、教学目标1.了解《秋思》的背景和意义。

2.学会诵读《秋思》。

3.理解诗中的意象和写作手法。

4.培养学生对于秋天美丽和凋零的感受和思考。

5.提升学生的审美情趣和文学鉴赏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播放一段关于秋天的视频,让学生感受秋天的美丽和变化。

随后,教师发出问题:你们对秋天有什么感受和想法?请说出你们的感受和想法。

2.学习《秋思》的背景和意义(15分钟)教师以讲解的方式介绍《秋思》的背景和意义。

教师可以介绍作者、作品创作的时代背景以及作品主要表达的主题内容。

同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秋天对于我们来说意味着什么?在秋天你们会感受到什么?3.诵读《秋思》(15分钟)教师带领学生轮流诵读《秋思》,并注重朗读的语言感染力和节奏感。

学生们在老师的指导下,模仿教师的语调和表情进行诵读,体验《秋思》中的情感和意境。

4.理解《秋思》中的意象和写作手法(20分钟)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秋思》中的意象和写作手法。

教师提问并引导学生回答:秋思中的秋叶、秋风、寒雨等意象有何含义?作者通过哪些修辞手法来表达对秋天的思念和忧伤?5.自由写作(25分钟)学生以《秋思》为题,自由发挥进行写作。

学生可以在课堂上临时写下自己对秋天的感受,也可以在家里写完后带到课堂上进行分享。

教师可以提供写作范例和写作指导,帮助学生进行优化和修正。

6.作品分享和点评(15分钟)学生在课堂上轮流分享自己的作品,并进行点评和讨论。

教师引导学生留意彼此作品所传达出的情感与意境,提醒学生文采的提升和创作技巧。

四、课堂总结(5分钟)教师对本课的教学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学生的收获和提醒学生在以后的学习中继续关注文学作品的学习和鉴赏。

《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

《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

《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作为一名无私奉献的老师,通常需要准备好一份教案,教案是教学活动的总的组织纲领和行动方案。

那么优秀的教案是什么样的呢?下面是白话文整理的《天净沙.秋思》教学设计【优秀4篇】,希望大家可以喜欢并分享出去。

《秋思》教案篇一教学目标:过程与方法:通过品味意象、知人论世以及比较阅读,提高鉴赏能力;情感态度价值观:在反复诵读中培养阅读兴趣,领会诗歌的意境美。

教学时间:1课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激情导入课前播放《秋思》歌曲。

中国是一个诗歌的国度,诗歌是我们民族最值得世代相传的瑰宝之一、在华夏子民三千年的吟唱中,我们听到了远古传来的关关雎鸠在水一方唱响,我们听到了那三百首唐诗和宋词的余韵至今传唱,我们听到了梧桐深院汉宫之秋的旋律荡漾耳畔。

这是中国的诗歌华夏的精华,这是闻名于古今中外的唐诗宋词元曲。

今天,就让我们一起来聆听元代著名散曲家马致远带给我们的一首小令《天净沙秋思》二、文本解读,学习新知(一)初读,诵秋词1、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出节奏。

2、教师对学生进行抽读检测。

3、让我们节奏分明的齐读一遍,一词一顿,一句三顿。

(二)美读,赏秋景1、听老师读,然后说说这首曲子带给我们什么感觉?凄婉、哀伤、悲凉2、要读出“凄婉、哀伤、悲凉”的感情需要用什么样的语调呢?引导学生用“舒缓、低沉”的语调来读出这种凝重、哀伤的感情3、读着读着,这秋的悲凉就渗透出来了,可是这全篇曲子中除标题并无一字为秋,无重庆市第四届中学语文中青年教师优质课大赛(初中组第四片区)一字为悲,我们又是从哪里读到的呢?谁来说说看?4、这样的景有什么特点?5、它容易勾起我们怎样的情?枯藤老树:没有生机、没有活力。

它营造出的冷落暗淡的气氛容易让我们的心变得忧郁,沉重。

6、还有哪些景物也给我们带来了类似的感受?昏鸦、古道、西风、瘦马、夕阳、小桥、流水、人家(共10种意象)7、引导学生闭上眼睛,用心去想象那波动我们心弦的十种意象。

秋思教案张籍诗眼

秋思教案张籍诗眼

秋思教案张籍《秋思》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能够理解并背诵张籍的《秋思》。

(2)了解唐代诗人张籍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3)分析并掌握《秋思》的意象、意境和艺术特色。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深入理解诗文内容。

(2)学会欣赏古典诗词,提升审美能力。

(3)培养学生的文学鉴赏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2)学会关爱他人,培养学生的同理心。

(3)引导学生关注自然,提升环保意识。

二、教学重点1. 《秋思》的诗意和艺术特色。

2. 诗人张籍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三、教学难点1. 诗中意象的分析与理解。

2. 古典诗词鉴赏方法的应用。

四、教学准备1. 教师讲义:《秋思》全文、诗人张籍的简介、相关文学鉴赏知识。

2. 教学多媒体设备:PPT、视频、音频等。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播放温婉的古典音乐,营造浓厚的课堂氛围。

(2)教师简要介绍诗人张籍的生平和创作背景。

2. 自主学习(1)学生自读《秋思》,理解诗文大意。

(2)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讨论诗文中的关键词语和句子。

3. 课堂讲解(1)教师详细讲解《秋思》的意象、意境和艺术特色。

(2)引导学生分析诗人的思想感情,理解诗人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4. 应用拓展(1)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实际,谈谈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2)学生分组进行诗歌创作,尝试运用《秋思》的艺术手法。

5. 课堂小结(2)学生展示自己的诗歌创作,分享创作心得。

6. 作业布置(1)背诵《秋思》。

(2)写一篇关于《秋思》的读后感。

7. 板书设计《秋思》意象:秋日、秋风、洛阳城、砧杵声意境:凄凉、孤寂、思乡艺术特色:白描手法、情感真挚、意境深远六、教学评估评估方式:1. 课堂问答:检查学生对《秋思》内容的理解和掌握情况。

2. 作业检查:评估学生的背诵情况和读后感写作水平。

3. 创作展示:评价学生的诗歌创作能力和对《秋思》艺术手法的运用。

《秋思》教案(精选12篇)

《秋思》教案(精选12篇)

《秋思》教案(精选12篇)《秋思》篇1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

师:同学们在宋代王安石眼中乡愁是那春风又吹绿的江南岸,在唐代李白眼中乡愁是那皎皎的明月,那在唐代张籍的眼中乡愁又是什么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张籍写的《秋思》(板书课题)。

请同学们翻开书22页。

二、初读古诗,读懂诗意。

师:自由朗读古诗,按照自己的速度和节奏读,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生:自由读诗。

师:我看同学们都会读了,现在老师想请一位同学起来读,谁愿意来当一个最勇敢的孩子。

生:读诗。

师:读得真不错,声音响亮。

还有谁也想来试一试。

生读。

真棒!老师听出他读出了古诗特有的节奏。

(出示古诗)(讲解字音)生再读。

师:很好。

来咱们全班一齐读《秋思》。

起。

师:这首诗同学们都读得字正腔圆了。

老师也想来读一读。

师:同学们,老师读得怎么样?(分析师生读法不同,再练读。

)师:老师读前四个字,你们读后三个字。

准备起。

现在老师想调换一下,你们读前四个字,老师读后半句,敢吗?好准备起。

师:真不错。

可单单会读还不够,还要理解诗意。

现在请同学们根据书中的插图、注释,也可以借助工具书理解这首古诗的意思,可以跟同桌交流交流。

生:研读诗意。

三、再读古诗,品悟诗情。

师:谁能告诉老师你读懂了什么?生:1.我读懂了词语的意思。

生:2.我知道这是诗的意思。

师:真厉害知道这么多。

生:3.我知道了作者是看见秋风刮起就想家了。

……师:哦,作者想家了。

那是什么引起他的思乡情呢?生:洛阳城里见秋风。

(点击课件出示诗句)师:可是秋风看得见吗?生:看不见。

师:那作者看见的是什么?生:是叶子飘落、草黄了、雁子往南飞……师:是呀,落叶要归根、雁子要南飞,作者也想家了。

那他看不见什么?生:父母、孩子、妻子……师:站在凄凉的秋风中,作者想——家。

因秋风而思家的,历史上还有个典故呢。

晋代张翰(点击课件出示诗句)说:“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多爵乎?遂命驾而归。

《秋思》教案

《秋思》教案

《秋思》教案秋思教案一、教学目标1.了解并掌握《秋思》这首诗的基本内容和情感表达。

2.培养学生对于诗歌的鉴赏能力,提高学生的情感表达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秋思》的寓意和情感表达。

2.培养学生的诗歌鉴赏能力。

三、教学内容和过程安排1.导入(5分钟)让学生回忆五年级上学期所学的中国古诗词,鼓励他们尽可能多地说出一些诗歌的名称。

2.新课呈现(15分钟)向学生介绍杜牧和他的作品《秋思》。

通过简要分享杜牧的生平和他在唐朝的地位,引起学生对于这首诗的兴趣。

3.阅读并分析诗歌(20分钟)让学生阅读《秋思》这首诗,并对其进行分析。

学生可以先自行阅读诗歌,然后向全班分享他们对于诗歌的理解和感受。

4.讨论与分享(15分钟)引导学生对于诗歌中所表达的情感和意境进行讨论。

鼓励他们用自己的话语描述诗歌中的景物和作者的情感。

5.诗歌朗读(10分钟)让学生用朗读的方式表达对《秋思》的理解和感受。

可以组织学生逐句朗读,体会诗歌的意境。

6.写作练习(20分钟)请学生根据对《秋思》的理解和感受,写一篇与秋天相关的作文。

鼓励学生运用自己学到的诗歌写作技巧,表达自己的思考和感受。

7.总结反思(5分钟)请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内容,回答以下问题:a.你对于《秋思》这首诗有什么更深的理解?b.你在这节课中学到了哪些诗歌鉴赏的技巧?c.下次你还愿意学习和欣赏古代诗歌吗?为什么?四、教学延伸1.邀请学生选择其他古代诗歌进行学习和鉴赏。

2.组织学生进行古诗朗诵比赛,展示他们对于诗歌的理解和表达能力。

五、教学评价方式1.观察学生对于课堂内容的参与和表达情况。

2.评价学生在写作练习中的表达能力和思考深度。

六、教学资源准备1.《秋思》的诗歌教材。

2.课堂展示用的多媒体设备。

七、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过程,学生们对于《秋思》这首古代诗歌有了更深的理解。

学生们通过思考和讨论,不仅理解了诗歌中的意境,还培养了他们的诗歌鉴赏能力和表达能力。

还可以对学生的反馈进行总结和分析,为今后的教学提供指导。

《天净沙·秋思》教案(精选14篇)

《天净沙·秋思》教案(精选14篇)

《天净沙·秋思》教案(精选14篇)《天净沙·秋思》篇1一、教学目标 1、能朗读、背诵《天净沙·秋思》 2、能了解元散曲中小令的特点3、能理解《天净沙·秋思》所描写的意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4、初步具有创造能力。

5、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热爱祖国的感情。

二、重点难点 1、朗读、背诵《天净沙·秋思》 2、理解《天净沙·秋思》所描写的意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3、训练想象、联想,培养创造思维三、教学设想 1、以朗读训练为重点,体会寓情于景的写法。

2、通过合作学习与交流,形成良好的学风,学会学习。

3、训练想象、联想,培养创新意识和创造精神。

四、教学时间:一课时五、教学过程: 1、引入新课:(同学们:我们进中学以来初次学习古诗,很高兴能成为大家的朋友,聚集在这里,和大家一起共同学习古诗,请大家一起学习第三单元的第十五课《古诗十五首》。

从现在起,我们就是亲密的合作伙伴,愿我们合作愉快,合作成功!朋友们,有信心吗?)我们的课就要开始了,请先听一段音乐,放松放松。

(放第一框听音乐)听了这段音乐,有什么感受?这曲子是愉快的,还是悲伤的?(学生谈感受。

)引:你认为怎样的人可能有这样的心境?(失意的人,远离家乡的游子,如马致远)对!真聪明!说到马致远,就说到正题上去了。

今天,我们要学习马致远作的曲《天净沙·秋思》。

我们说说马致远,谁来?马致远(1250?一1321?):字千里,号东篱,大都(今北京市)人,元代戏曲作家、散曲家。

有“曲状元”之称。

他的散曲描写景物意境优美,语言凝炼,流畅自然。

(放第2框)师:我还知道,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

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的生活。

他也因之而郁郁不志,困窘潦倒一生。

于是在羁旅途中,写下了《天净沙·秋思》,它的体裁的“曲”。

下面说说“曲”这种文体:在中国古代文学长廊中,宋以前一直以诗最盛行,宋不仅继承了唐朝的诗而形成了宋诗独具的特点,而又有词的兴起。

《秋思》公开课教案和相关知识

《秋思》公开课教案和相关知识

《秋思》公开课教案和相关知识第一章:教案概述1.1 课程背景《秋思》是一首描绘秋天景象的诗歌,通过诗人对秋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对故乡和家人的思念之情。

本章将介绍如何使用《秋思》这首诗歌进行公开课的教学。

1.2 教学目标理解并背诵《秋思》这首诗歌。

分析并欣赏秋天景色描绘的艺术手法。

探讨诗人对故乡和家人的思念之情。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1.3 教学内容诗歌阅读与解析。

诗歌背诵与默写。

艺术手法分析。

情感表达与讨论。

第二章:诗歌阅读与解析2.1 诗歌朗读教师带领学生朗读《秋思》诗歌,感受诗歌的韵律和节奏。

学生自主朗读,注意诗歌中的重音和停顿。

2.2 诗歌解析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关键词语,如“秋”、“思”、“故乡”等。

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意象和形象,如“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等。

2.3 思考与讨论学生思考并回答:诗人为什么要选择这些词语和意象来描绘秋天?学生分组讨论,分享自己的理解和感受。

第三章:诗歌背诵与默写3.1 诗歌背诵教师引导学生逐句背诵《秋思》诗歌,注意语气和情感的表达。

学生自主练习背诵,教师给予指导和鼓励。

3.2 诗歌默写教师给出《秋思》的几个关键句子,学生进行默写练习。

学生自主默写,教师批改并进行反馈。

第四章:艺术手法分析4.1 描绘手法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描绘手法,如对比、象征等。

学生举例并解释诗歌中的描绘手法。

4.2 修辞手法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诗歌中的修辞手法,如拟人、比喻等。

学生举例并解释诗歌中的修辞手法。

第五章:情感表达与讨论5.1 情感理解教师引导学生关注诗歌中的情感表达,如思念、忧愁等。

学生分享自己对诗歌情感的理解和感受。

5.2 情感讨论学生分组讨论,探讨诗人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情感表达。

学生分享自己的经历和感受,与诗歌中的情感进行对比。

第六章:诗人背景与创作背景6.1 诗人介绍教师介绍《秋思》诗人的生平和创作风格。

学生了解诗人的背景,对诗歌的创作背景有更深入的理解。

《秋思》的优秀教案(精选5篇)

《秋思》的优秀教案(精选5篇)

《秋思》的优秀教案(精选5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案要怎么写呢?这次帅气的小编为您整理了5篇《秋思》的优秀教案,如果对您有一些参考与帮助,请分享给最好的朋友。

《秋思》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1、学习生词,能有感情地吟诵诗句。

2、通过借助注释、反复诵读、查阅资料等方法,感知诗句的大意,用自己的话讲述诗句的意思。

3、通过想象、移情体验、情境诵读,感悟诗人客居他乡,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意思,背诵诗句。

2、在想象、移情体验、情境诵读中,感悟诗人客居他乡,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教学难点:在想象、移情体验、情境诵读中,感悟诗人客居他乡,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之情。

课前准备:1、制作《秋思》的多媒体课件。

2、搜集拓展的古诗:《归信吟》、《天净沙秋思》、《秋风引》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诵读入境1、以学过的思乡诗句引出新课。

板题,读题。

2、理解课题。

二、初读诗句,读懂诗意1、初读古诗,读准字音。

生字洛、多音字重。

2、再读古诗,要求读顺。

3、三读古诗,要求读出诗的节奏。

4、引导学生回顾读懂诗意的方法,借助注释,读懂诗意。

三、展开想象,读通诗心(一)品析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1、抓住见秋风,通过移情体验,穿插诗人简介,理解诗人眼里的秋景。

2、抓住意万重,通过想象、移情体验、情境诵读,感悟诗人客居他乡,对家乡亲人那份沉甸甸的思念之情。

(二)品析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1、创设情境,感悟又开封这一行动细节。

2、从《归信吟》一诗中更深层次地体会又开封包含的深切思乡情。

四、整体感受,领悟诗情1、配乐读,读出诗人对家乡、对亲人的深切思念。

2、以王安石对张籍《秋思》的评价激发学生的情感。

3、创设情境,背诵诗句。

五、拓展延伸,丰富积累1、以《天净沙秋思》、《秋风引》丰富学生的积累,激发探究思乡诗句的兴趣。

《秋思》公开课教案和相关知识

《秋思》公开课教案和相关知识

《秋思》公开课教案和相关知识第一章:教案简介1.1 课程背景《秋思》是一首描绘秋天景象的诗歌,通过诗人对秋天景色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故乡和家人的思念之情。

本节课将通过学习《秋思》这首诗歌,使学生了解秋天的景色特点,感受诗人的思乡之情,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1.2 教学目标1. 能够正确地朗读和背诵《秋思》;2. 理解诗歌的内容,描绘出诗歌中的秋天景象;3. 分析诗人的情感表达,体会思乡之情;4. 培养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诗歌原文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

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2.2 生字词解析1)洛:洛阳,古代都城,位于河南省;2)阳:阳光,这里指洛阳;3)秋:秋天;4)风:秋风;5)欲:想要;6)作:写;7)家书:给家人的信;8)意:意思;9)万重:形容意思很多;10)复:又;11)恐:担心;12)匆匆:急促的样子;13)说:表达;14)尽:完;15)行人:送信的人;16)临发:即将出发;17)开封:打开封口。

2.3 诗歌翻译洛阳城里刮起了秋风,我想写封家书,表达我对家乡的思念之情。

但又担心信里的内容无法完全表达我的心意,送信的人即将出发,我又打开封口,查看信中的内容。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朗读法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3.2 讲解法教师对诗歌内容、生字词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

3.3 图片展示法教师展示秋天景色的图片,让学生结合图片和诗歌内容,更好地描绘出诗歌中的秋天景象。

3.4 小组讨论法学生分组讨论,分析诗人的情感表达,体会思乡之情。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思考秋天的特点,引出本节课的学习内容《秋思》。

4.2 朗读诗歌教师带领学生朗读诗歌,让学生感受诗歌的韵律和情感。

4.3 讲解诗歌内容教师对诗歌内容、生字词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诗歌的意义。

4.4 描绘秋天景象学生结合图片和诗歌内容,描绘出诗歌中的秋天景象。

秋思(张籍)优秀教案

秋思(张籍)优秀教案

秋思【教课目的】1.正确流畅、有感情地朗诵古诗,背诵古诗。

2.借助说明、插图理解古诗意思,频频朗诵,联系生活实质感悟,品尝诗中描述的境界,领会诗人表达的丰富感情,推测诗人的表达方式。

3.感觉古诗语言的韵律美、境界美,自主累积思乡的诗词。

【教课要点】借助说明、插图理解古诗意思,频频朗诵,联系生活实质感悟,品尝诗中描述的境界,体会诗人表达的丰富感情,推测诗人的表达方式。

【教课难点】领会诗人表达的丰富感情,推测诗人的表达方式。

【教课准备】1.教师准备:幻灯片。

2.学生准备:采集表现思想之情的古诗词,并多读几遍。

【课时安排】1课时【设计理念】“思乡”是一个永久的话题,思乡情是人类亘古不变的情素,悲秋又是古今文人共通的情怀。

见秋而生乡愁也就成了文人千古不变的题材,唐朝诗人张籍的《秋思》正是这类题材的一首古诗。

诗人因“见秋风”而“作家信”再“寄家信”,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乡情。

诗的字面意思,学生借助插图、工具书等能够理解,但是因为年纪和生活经历等原由,要真实走进诗人心里,真实领会那没法调解的思乡情却很难。

为了打破这一难点,本课设计主要采纳以下几个举措:一、以优美的语言创建情境,把学生带入萧瑟的秋景中,衬着情绪,为古诗的学习确立感情基调。

二、以诗解诗,以诗悟诗。

经过张继的一首《秋思》带动一组悲秋思乡的古诗学习,意在以意思境界邻近的古诗帮助学生对古诗的理解感悟,同时达到加大讲堂容量,提高教课效果,丰厚学生经典文化底蕴的目的。

三、以读促悟,以悟促读。

设计一个个情境,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在读中感悟,悟后读情,让思乡情在一次次朗诵中深入学生心中。

四、增补资料,协助理解。

增补一些写作的背景资料有益于帮助学生走进诗人的生活和心里世界,更好地领会古诗感情。

【教课过程】一、生活引入,见秋生情。

在我们国家有一个节日与月亮相关,是(中秋节),相同在唐朝有一个特别喜爱月亮的诗人,以前“举杯邀明月,对影成三人”,他也写过《静夜思》,睹一轮明月寄满怀思乡之情。

《秋思》的优秀教案(精选12篇)

《秋思》的优秀教案(精选12篇)

《秋思》的优秀教案《秋思》的优秀教案(精选12篇)作为一名为他人授业解惑的教育工作者,就不得不需要编写教案,借助教案可以提高教学质量,收到预期的教学效果。

教案要怎么写呢?以下是小编帮大家整理的《秋思》的优秀教案,希望能够帮助到大家。

《秋思》的优秀教案篇1教学目标:1、学习生词,能有感情地呤诵诗句。

2、通过多种途径,感知诗句的大意,并能讲述诗句的大意。

3、通过想像画面,感悟诗人的思乡之情。

教学重点:1、理解诗句的意思,并能有感情地呤诵诗句。

2、通过想像画面,感悟诗人对家乡、亲人深切思念的感情。

教学难点:3、通过想像画面,感悟诗人对家乡、亲人深切思念的感情。

课前准备:课文的教学插图,古诗的配乐,搜集拓展的思乡古诗。

教学课时:一课时。

教学设计:一、回顾导入。

1、我们以前学过哪些思乡的诗句?2、揭题,板书题目。

3、释题。

二、初读古诗,理解大意。

1、初读古诗,读准字音→反馈。

(特别是“重”。

)2、自由读古诗,把诗句读通顺→点名读、齐读以作反馈。

3、以自己喜欢的方式读,读出节奏→点名读以作反馈。

4、教师范读,学生读,强化知识。

5、引导学生回顾以往读懂古诗的方法,进行诗意的理解。

(小组合作学习,小组长汇报学习结果。

)三、展开想像,品读诗情。

四、整体感受,领悟诗情。

配乐读诗,边读边感受诗情。

五、拓展。

学生交流各自搜集的古诗,师作补充。

《秋思》的优秀教案篇2【教学目标】:1、有感情地诵读散曲。

2、通过字里行间,想象画面,即兴表达,体悟作者愁苦的情怀。

3、理解感悟诗人、作品创造的美的意境,并用自己的语言,写下对曲的理解,【教学难点】理解《天净沙·秋思》所描写的意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教学方法】诵读与小组合作讨论法相结合【教学课时】一课时【教学内容与教学步骤】一、导入有这样一首小令,凡是接触过一点古代文学的人,几乎都能够背诵。

文人雅士更是由衷地喜爱,称之为“千古绝句”,奉为“秋思之祖”。

国学大师王国维盛赞它“纯属天籁”。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秋思》教案三篇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秋思》教案三篇

小学五年级上册语文《秋思》教案三篇篇一教学目的:1.以“读”为主线,读通读顺、读出节奏、读懂诗意、读出感情。

2.以“思”为主导,引导学生品味诗句意蕴,领会作者情感。

3.以“思乡”为主线,引导学生感受张籍的思乡情,古今诗人的思乡情。

4.通过主习题拓展,积攒诗句提升情感。

教学重难点:1.读出条理,读出感情。

2.以“思”为主导,品味诗句蕴藏着的情感。

教学流程规范:课前谈话师:听说同学们积攒了不少古诗,今天教师想来考考你们。

出示月夜图。

看着这轮明月,你想到了李白的什么诗?《静夜思》一轮明月勾起了李白浓浓的思乡愁绪。

这种抒发思乡之情的古诗称为“思乡诗”。

(板书:思乡)思乡诗是古诗中一个很重要的习题材,教师搜集了几组有关思乡的诗句,一起读一读。

(齐读)今天咱们来学习一首特别出名的思乡诗,是由唐朝诗人张籍写的一首七言绝句《秋思》。

请同学们看教师写下标题。

(板书:秋思)一、初读设疑,切入“思”情1.读诗习题。

师:请读诗习题。

(生读)师:读得很正确,满怀愁绪地读一读。

(再读)师:标题也能读出味道来。

2.书写指导。

师:诗人张籍的“籍”笔划较多,我们一起观察一下。

要把这个字写正确写漂亮,需要注意什么呢?(学生交流)师:这个字上下构造,书写时构造要紧凑,竹字头写扁些,下面要写得丰满。

让我们在田字格中写下最漂亮的“籍”字。

3.解诗习题。

字写分明是第一,写漂亮是一种水平。

我发现不少同学是水平很高了。

现在把笔放下,让我们将目光再次聚焦诗习题——秋思。

你们读懂标题了吗?(“思”是怀念家乡;“秋”是秋天或者秋景抑或是秋风。

)身在异乡的游子总是满怀怀念愁绪。

4.初读设疑。

同学们发现了,诗习题传递出一份浓浓的怀念情愫。

那张籍是如何在这首诗中埋下怀念的种子呢?请拿出课文,自由朗诵《秋思》。

注意,仔认真细地读上两遍。

读诗之前,教师有个温馨提示。

(课件出示)要求:吐字清晰,字音正确,读通句子。

(请一位学生读。

)明白要求了吗?好,自由读《秋思》,开始。

《秋思》教案

《秋思》教案

《秋思》教案(总3页) -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五年级上册古诗《秋思》教案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2:借助注释、插图理解古诗意思,反复朗读,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品味诗中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情感,揣摩诗人的表达方式。

教学重点:借助注释、插图理解古诗意思,反复朗读,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品味诗中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丰富情感,揣摩诗人的表达方式。

教学难点:体会诗人表达的丰富情感,揣摩诗人的表达方式。

教学准备:幻灯片。

课时设计:一课时。

教学过程:一:导入同学们,在讲新课之前,老师想问你们,我们以前有没有学习过关于思念家乡的古诗。

比如:床前明月光,疑似地上霜。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还有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今天我们来学习一首关于思念家乡的古诗《秋思》。

二:板书题目“秋思”二字。

先来看题目,同学们怎么理解“秋”和“思”这首诗的作者是谁板书“张籍”。

检查前置作业,谁来给介绍作者?生回答完,老师出示幻灯片(作者资料)。

三:出示幻灯片,一起了解这首诗的写作背景。

四:老师读古诗,要求学生认真听,注意老师朗读的语音语调,和多音字的读音。

出示幻灯片,学生自己朗读。

单独找同学读,师生评价是否读对了节奏和多音字。

大家一起读。

五:学习词句,知诗意。

1:读第一句诗,联系此时的季节,落叶会归根,大雁会南飞。

秋风勾起诗人的思乡之情,(板书秋风勾起思乡之情)。

想父母,想孩子,想妻子。

读第二句诗看看诗人想干什么(想给家人写封信)。

(板书信)前两句连起来怎么理解?找同学来说。

然后出示幻灯片一起看前两句的意思。

2:引导同学们展开想象,假如你就是张籍,你相对你的亲人说些什么?老师已经从你们说的内容里感受到了诗人浓浓的思乡之情了,把我们所有的话加起来够表达张籍的思念之情吗(不够),他有太多太多想要说的内容……,3:你们能把诗人的这种心情读出来吗?谁来读读。

天净沙秋思北师大版初一上册语文教案

天净沙秋思北师大版初一上册语文教案

天净沙秋思北师大版初一上册语文教案《天净沙·秋思》是元曲作家马致远创作的一首小令。

此曲以多种景物并复置,连结起来一幅秋郊夕照图,抒发不舍了一个飘零天涯的游子在秋天思念故乡、倦于漂泊的孤寂愁楚之情。

以下是整理的天净沙秋思北师大版初一上册语文教案,欢迎大家借鉴与参考!《天净沙·秋思》教案4 [越调]天净沙秋思(1课时)预习积累:1.查找元散曲文体知识。

2.了解作者马致远。

3.有表情、有节奏地朗读课文。

相关课程标准:1.能初步鉴赏文学作品,丰富自己的精神亚洲。

2.在通读课文的基础上,理清思路,理解分析主要包括内容,体味和推敲重要词句在语言环境中的意义和作用。

3.对令人难忘文学作品中感人的情境和形象,能说出自己的体验;品味作品中所口语富于表现力的语言。

教学目标:1.朗诵、默写《天净沙秋思》。

2.理解《天净沙秋思》隐喻所描写的意象和表达的思想感情。

评价任务:1.有表情、有节奏地朗诵课文。

2.用自己的语言,再现经典画面,生发凄凉与思念的意境。

教学过程:一、直接导入:这节课我们来欣赏一首元曲中的旅思名作[越调]《天净沙秋思》,作者马致远。

(师生共同书写题目、作者名字)师配乐范读1遍,生齐读2遍。

解题:越调,宫调名;天净沙,曲牌名;秋思sì,题目,即秋天的思绪。

学积累元曲文体知识:《语文助学》“预习积累”第2(1)题;“语言运用”(一)语文小词典第1题。

了解作者:号东篱,元代杂剧作家、散曲家,他与关汉卿、白朴、郑光祖并称为“元曲四大家”。

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施民族高压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基本上一生过着漂泊不定的生活,困窘潦倒一生。

他的散曲描写景物意境优美,语言凝练,流畅自然。

在羁旅途中,写下了《天净沙秋思》,堪称为旅思名作、秋思之祖。

生读1遍,抄写1遍,再读抄写的1遍。

二、整体感知:划分节奏,配乐朗读小令3遍:[越调]《天净沙秋思》马致远枯藤∣老树∣昏鸦,小桥∣流水∣人家,古道∣西风∣瘦马。

《秋思》教学设计_图文.doc

《秋思》教学设计_图文.doc

教案学科:语文年级:五年级备课人:课题:《秋思》课时数:1教材解读:《秋思》是小学语文五年级上册的古诗诵读。

是由唐代诗人张籍所写的一首思乡诗。

全诗围绕“家书”,因景叙事,因事而思,通过诗人的思想活动和行动细节,细腻地表达了诗人对家乡、亲人的深切思念。

“思乡”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思乡情是人类亘古不变的情愫,悲秋又是古今文人共通的情怀。

见秋而生乡愁也就成了文人千古不变的题材,唐朝诗人张籍的《秋思》正是这种题材的一首古诗。

诗人因“见秋风”而“作家书”再“寄家书”,表达了诗人浓浓的思乡情。

诗的字面意思,学生借助插图、工具书等能够理解,但是由于年龄和生活经历等原因,要真正走进诗人内心,真切体会那无法排解的思乡情却很难。

为了突破这一难点,本课设计主要采用以下几个措施:一、以优美的语言创设情境,把学生带入萧瑟的秋景中,渲染情绪,为古诗的学习奠定情感基调。

二、以诗解诗,以诗悟诗。

通过张继的一首《秋思》带动一组悲秋思乡的古诗学习,意在以意思意境相近的古诗帮助学生对古诗的理解感悟,同时达到加大课堂容量,提高教学效果,丰厚学生经典文化底蕴的目的。

三、以读促悟,以悟促读。

设计一个个情境,让学生入情入境地读,在读中感悟,悟后读情,让思乡情在一次次朗读中深入学生心中。

四、补充资料,辅助理解。

补充一些写作的背景资料有利于帮助学生走进诗人的生活和内心世界,更好地体会古诗情感。

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古诗,背诵古诗。

过程与方法:借助注释、插图理解古诗意思,反复朗读,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品味诗中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丰富情感,揣摩诗人的表达方式。

情感态度价值观:感受古诗语言的韵律美、意境美,自主积累思乡的诗1司。

教学重、难点重点:借助注释、插图理解古诗意思,反复朗读,联系生活实际感悟,品味诗中描绘的意境,体会诗人表达的丰富情感,揣摩诗人的表达方式。

难点:体会诗人表达的丰富情感,揣摩诗人的表达方式。

教学板块教师指导活动学生学习活动设计意图第一板块:质疑导学板书“秋”字生读;读着“秋”字,你眼前出现了什么画面,想到了什么?1、让学生初步感知,检查预习意图。

《天净沙 秋思》

《天净沙  秋思》

曲牌名
曲牌俗称“牌子”。元明以来南北曲、小曲、时调等各种曲 调名的泛称。各有专名,如【点绛唇】【挂枝儿】【转调货 郎儿】【叠落金钱】【银纽丝】等,总数达数千个。每一曲 牌都有一定的曲调、唱法,字数、句法、平仄等也都有基本 定式,可据以填写新曲词。曲牌多来自民间,一部分由词发展 而来,故曲牌名也有与词牌名相同的。
【注释】 1.枯藤:干枯的藤蔓 2.昏鸦:黄昏时将要回 巢的乌鸦。昏:黄昏, 傍晚
理解诗意
小桥下潺潺的流水 映出几户人家
小桥流水人家
理解诗意
古道西风瘦马
(我)骑着瘦马在 古老的驿道上迎着 秋风走去。
【注释】 1. 古道:已经废弃的古 老驿道。 2. 西风:寒冷,萧瑟的 秋风。
理解诗意
太阳就要从西边落下, (我这个)伤心肠断 的思乡人漂泊在天涯
创作背景
马致远年轻时热衷功名,但由于元统治者实行民族高压 政策,因而一直未能得志。他几乎一生都过着漂泊无定 的生活,也因之而郁郁不得志,困窘潦倒。于是在独自 漂泊的羁旅途中,他写下了这首小令《天净沙•秋思》。
初读诗歌 读准读顺
《天净沙·秋思》
马致远
kū téng lǎo shù hūn yā xiǎo qiáo liú shuǐ rén jiā
课后练习
1. 全曲中体现”思”字的是哪一句? 2.这首小令就是一幅绝妙的图画,这幅图画最 显著的表现手法是什么? 3.这首小令表达了怎样的思想感情? 4.根据这首诗展开想象,写一篇描述性的文字
古诗阅读 推荐
范仲淹——《渔家傲·塞下秋来风景异》 曹丕——《燕歌行·秋风萧瑟天气凉》 王维——《山居秋暝·空山新雨后》 张籍——《秋思·洛阳城里见秋风》 苏轼——《永遇乐·彭城夜宿燕子楼》 白居易——《琵琶行·浔阳江头夜送客》 晏几道——《鹧鸪天·醉拍春衫惜旧香》

《秋思》教案

《秋思》教案

《秋思》教案《秋思》教案1一、导入四大美女之一的西施曾在若耶溪浣纱,由此流传下来一个词牌——浣溪沙,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宋代词人晏殊的词——《浣溪沙》二、词人介绍晏殊(991-1055),北宋词人。

一生显贵,擅长小令,多表现诗酒生活和悠闲情致,语言婉丽。

欧阳修,范仲淹皆出于其门下。

是婉约词派代表人物。

三、朗读1、听范读、2、自由朗读。

四、整体感知1、自由散读,结合书下注释,初步理解内容大意。

参考:听一首新谱成的歌曲,饮一盅浓醇的好酒,在这样的美好生活中,却引起了对于往事的怀念,说是在去年的这个时节,同样的不热不冷的暮春天气,连眼前的亭台楼阁都是一样的,但过去的日子再也回不来了,就像那夕阳沉落之后,什么时间才能回来呢?想要找回去年的夕阳,根本是不可能的啊。

如今花儿凋零了,春天即将消逝,时光消逝令人无可奈何。

然而那翩翩飞来的燕子,却像是旧时相识的啊。

小园落英缤纷的花道上,孤单的一个人徘徊着,怀想那一切已经失去的美好时光。

2、词的上阕和下阕分别写了什么内容?明确;上阕:写景,着重抒写对不变景象中所包含的变化的感慨。

下阕:抒情,抒写消逝中的再现,及其中的变化,富有哲理,引起词人思考。

五、语句赏析小组合作研讨,从内容和情感两方面来赏析词句。

1、一曲新词酒一杯,去年天气旧亭台赏析:只身一人,新词“一曲”,清酒“一杯”,孤单冷寂,引起对往事的回忆。

新是唱新词,旧是喝酒唱词的环境——旧亭台,新词旧景对比,抒发了今是昨非的惆怅之情及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2、夕阳西下几时回?赏析:既写景,又是对心情的反映,抒发了诗人对年华将逝的感慨之情。

3、无可奈何花落去,似曾相识燕归来,赏析:“花落”是伤春,“似曾相识”是伤别,“去”是花落去,“来”是燕归来。

表达了作者对时光流逝的感伤,又有新的希望在其中。

这两句对仗工巧,意致缠绵,语辞流利,语调谐婉,为后世传诵的名句。

4、小园香径独徘徊。

赏析:结句写诗人感情的伤感惆怅、孤寂冷落。

《秋思》第一课时

《秋思》第一课时
二、
走进文本
呈现问题
1、回顾预习:
翻开课本22页,快速读课文再按照导学单上的内容回顾预习。
2、组内交流:按导学单的内容依次进行交流,生成组内问题,进行整理。
3、预设问题:
(1)“家书”是什么意思?假如你是张籍,你给家中写信,会写些什么?
(2)文中插图画的是哪句诗?
( 3)“开封”是什么意思?什么时候“开封”?为什么“又开封”(3)《秋思》表达了作者怎样的思想感情?
8、完成达标检测:
小学语文训练单
课题
5《秋思》
年级
五年
设计人
班级
姓名
日期
【同步训练】
填空
(1)洛阳里见秋风,()。复恐匆匆说不尽,()。
(2)《秋思》是()朝诗人()写的,“洛阳城里见秋风,欲作家书意万重。”的意思是()。
【达标训练】
1我来默写《秋思》。
2我来写故事:
把《秋思》改写成小故事。
3、我来说古诗大意。
4、我来抄写古诗。
5、我来背诵古诗。
6、我来默写古诗。
7、我的问题: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程序
时间
导学过程和学生活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秋思1第一学时教学活动活动1【导入】一、见秋生情,读题定调
1.读“秋”想画面
板书“秋”字生读;读着“秋”字,你眼前出现了什么画面,想到了什么?
2.古人眼中的秋天
在我们眼中,秋天带给我们的丰收的喜悦,但是在有一些古代文人的眼中,却似乎很少有这份喜悦,现在让我们透过古诗去看看古代文人眼中的秋天吧!
出示一串写秋的诗句: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碧云天,黄花地,西风紧,北雁南飞。

晓来谁染霜林醉,总是离人泪。

萧萧梧叶送寒声,江上秋风动客情。

(生读。


问:这些诗人眼中的秋天是怎样一幅景象?(生答)
萧瑟的秋风,枯败的草木,飘飞的落叶……构成的一幅秋景图给你怎样的感觉?
3.这萧条肃杀的秋景勾起一多少游子的思乡情怀啊!今天,我们来学习唐代诗人张籍的《秋思》,走进张籍的内心世界,去体会一个游子那颗思家念亲的心。

4.补充课题,引导读题,读出浓浓的、悠长的味道。

活动2【讲授】二、读通古诗,整体感知
1.自由朗读古诗,按照自己的速度和节奏读,注意要读准字音,读顺句子。

也可以多读几遍。

(学生自由读诗)
2.差不多了吗?现在老师想请一位同学起来读,谁愿意?(师生配合读)
指导读好多音字:重
为什么这个字读chóng,而不读zhòng呢,你是根据什么来判断的?(意思)
确实,老师把字典上的意思整理在ppt上,现在你能准确判断吗?
3.齐读前四(生)后三(师)分再反过来读
(师)题目、作者(生)全部
4.读出味道,读出感觉,读出情绪。

(指名读古诗,评价是否读出了节奏和韵律。

再齐读。


5.古诗的语言具有高度的概括性,和我们现在说的白话有所不同,请同学们借助注释、插图理解古诗意思,把这首古诗翻译成白话?(指名说说意思,师相机引导)
活动3【讲授】三、品读古诗,感悟诗情
1、品味秋韵,感秋愁
是什么让张籍产生了思乡的情怀?(见秋风)
秋风是见得着的吗?那么诗人见到了什么?(漫天飞舞的落叶、瑟瑟摇摆的枯木、风吹落叶遍地翻滚……)洛阳城里,落叶在秋风中漫天飞舞,打着旋儿,零落遍地;路边的败草在风中瑟瑟摇摆;天上大雁南归而去。

张籍呀张籍,站在凉意渐浓的秋风中,你的心中涌起的是怎样的思绪呀?(指名说说)
读写结合,悟深意
(1)领悟“欲作家书意万重”
因秋风而思家的,历史上还有个典故呢。

晋代张翰(点击课件出示诗句)说:“因见秋风起,乃思吴中菰菜、莼羹、鲈鱼脍,曰:人生贵得适志,何能羁宦数千里,以要多爵乎?遂命驾而归。

”(《晋书张翰传》)张翰是张籍的同乡,他宁愿弃官而回家。

而张籍呢?他的家在哪?在洛阳吗?有谁知道张籍?
补充张籍资料。

(课件出示)
师:十年哪,那瑟瑟的秋风绞碎了诗人思乡的心,诗人难以回乡,愁肠百转,他纵有千言万语又该如何倾述呢?(写家书)
师:可这是一封怎样的家书呀?你能从诗中找出句子吗?(欲作家书意万重。


(板书:意万重)(课件出示诗句)
师:意万重是什么意思?你能跟它换个词吗?
是呀,十年了,那是多少个日日夜夜呀?年迈的父母、翘首遥望的妻子、幼小的孩子,家中的一切一切,张籍只能把这深深的思念化在信中,那他会在信中说些什么呢?同学们拿起笔来,把张籍想说的话写下来吧!(课件出示小练笔)
师:我看同学们都写得差不多了,来哪个小张籍愿意把你的思念读给大家听。

(师生互动交流,生读完写句再读诗。


师:把我们所有的话加起来张籍觉得够吗?(不够)
是呀,纵有千言万语也表达不了诗人的心,这真是——(欲作家书意万重)
这也想说那也想问,想说的话太多太多,这就是——欲作家书意万重。

心中的牵挂太多太多,千言万语,千头万绪竟不知从何说起,这真是——欲作家书意万重。

一封家书承载了游子几多思念几多牵挂,这实在是——欲作家书意万重。

(2)领悟“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师:信写好了,我们来看看张籍寄信的画面。

(课件出示诗句)
同学们,张籍寄信时,他心情如何?你能从诗中找出这个字吗?
“恐”是什么意思?他在担心什么?
师:可临行为什么又开封?“开封”是什么意思?“又开封”呢?
(“开封”就是把封好的信拆开。

“又开封”就是把信合上又打开,又合上又打开……)师:诗人把信打开几次?(一次,两次,三次……)
师:第一次张籍把信打开,为何呀?——生:复恐匆匆说不尽
第二次张籍把信打开,为何呀?——生:复恐匆匆说不尽
张籍呀张籍,你已经看了一遍又一遍,为何呀?——生: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是呀,这悠悠的思乡愁,切切的游子情全靠这家书一封来传递,难怪诗人会——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那悠悠的思乡愁,切切的游子情,怎是一封家书所能道尽的呀!难怪诗人会——复恐匆匆说不尽,行人临发又开封。

(3)回读,深化情感。

是呀,小小的一封家书怎能承载一个游子浓浓的乡愁呢!请读《秋思》
师:信带走了,可带走的仅仅是信吗?那他还带走了什么?(带走了作者的心……)
师:张籍此刻的心情他的朋友孟郊也深深懂得,他曾写下
出示诗句: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书去魂亦去,兀然空一身。

——《归信吟》
(生读诗。


师:魂去也,空一身哪!现在陪伴张籍的只有——洛阳城里的秋风。

于是一首千古绝唱就在张籍脑中诞生,这就是《秋思》(音乐响起)生读诗;
信走心也走,就像此刻的张籍身在洛阳,心在故乡。

这是一份刻骨铭心的思念呀!请读《秋思》。

秋风乍起,思乡涌起,写不完的思念,说不尽的乡愁,再读《秋思》
活动4【讲授】四、拓展升华
1.同学们这思乡怀亲又何止张籍和孟郊而已。

思乡是一个永恒的话题,是人类共同的情怀。

自古以来有多少游子抒发过对家乡的深深思念。

那时候交通不便,信息不通,离乡的人们只好把满腔的思念化作文字写进诗里。

(课件出示)师生配合读:
举头望明月,低头思故乡。

——唐·李白
独在异乡为异客,每逢佳节倍思亲。

——唐·王维
悠悠天宇旷,切切故乡情。

------唐.张九龄
浮云终日行,游子久不至。

-------唐.杜甫
落叶他乡树,寒灯独夜人。

--------唐.马戴
明月有情应识我,年年相见在他乡。

------清.袁枚
2.这思乡怀亲从唐至清源源流传,他流呀流,流进当代台湾诗人余光中的心中,请看课件出示:余光中《乡愁》)(音乐响起)。

师:同学们,张籍的乡愁是思念家中的亲人,那余光中的乡愁又是什么呢?
(比较乡愁,提升爱国情怀)
活动5【讲授】五、总结
师:同学们家乡的山水总让游子们魂牵梦绕,家乡的亲人更让游子们牵肠挂肚。

也许今天你们还不能完全领会,但是孩子们你们终将长大,闯荡天涯,那时候你们一定会懂得这种无法割舍的牵挂。

因为家是我们永远的向往。

《秋思》道尽了天下所有游子们的心,让我们再一次吟咏这首传世之作吧!
活动6【作业】六、布置作业
1.有感情地朗读古诗并背诵它古诗。

2.继续积累其他表达思乡情怀的诗句,体会诗中蕴含的情感。

3.发挥想象,把《秋思》改写成一个小故事。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