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资料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
字里行间融入了作者强烈的感情
思考、讨论、探究、合作下列问题,理解本文在结构上的 艺术特色。 1、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明显感到,全文总共38节, 却没有一个完整的情节,这是一种什么手法?
这种手法实际上是散文化的写作方法,即 “形散神不散”或“形散神聚”的特点。作 者捕捉了鲁迅先生许多生活的细节,随意写 来,就象一些印象的片断回放,但这些印象 组合起来,突显出一个生活化、人情味十足 的鲁迅——即本文的“神”。
她有着与女词人李清照那样的生活 经历,并一直处在极端苦难与坎坷之 中,可谓是不幸中的更不幸者。然而 她却以柔弱多病的身躯面对整个世俗, 在民族的灾难中,经历了反叛、觉醒 和抗争的经历和一次次与命运的搏击。 这位自传型的、抒情型的女作家,一 直沿着反封建的思想道路前进,她用 自己那些具有独特风格的优美散文及 散文化的小说,丰富了我国现代文坛 的花苑成为中国新文学史上一位有风 格的杰出的女作家。
人物语言极富个性,言简意赅,准确地 表现了人物的内心世界和性格特点。
品味教材“思考与探究”第2题中的语言 (1)(第3节中)对先生充满无限的崇敬之情
(2)(第9节中)对先生充满爱怜、心疼的情感。
(3)(第14节)对先生充满喜爱之情。
(4)(第18节)对先生忘我工作既崇敬、又担忧的心情。 (5)(第39节)对鲁迅先生的去世充满无限的惋惜
节 事件 数
性格
手法
35
海婴的药瓶 “玩具”
爱孩子、坚强
间接、语 言、细节
36 病稍好转就会客 坚强、关心别人、 语言、细节 乐观、平和 描写 37 时刻伴随的小 画 38 最后的时刻 39 推崇个性解放、个 细节、语言 性自由 勤奋不息 细节、避讳
萧红眼中的鲁迅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 生活中的鲁迅 ①人之父的鲁迅 萧红眼中的鲁迅
我的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
——萧红
萧红眼中的鲁迅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 生活中的鲁迅 ①人之父的鲁迅 ②人之夫的鲁迅 ③人之友的鲁迅 萧红眼中的鲁迅
疼爱了解儿子的好父亲
尊重体贴的好丈夫 热情好客朋友众多的主人 温和宽厚风趣睿智的长者 要求严格教诲耐心的导师
萧红笔下的鲁迅是一个热情、幽默、 平和、睿智而又深刻的形象。 他对青年人热情关心爱护,平易近人 ,性格直率耿直,对萧红的衣着服饰直言 不讳;待客热情,笑声明朗,这与人们印 象中严肃的鲁迅形象不一样;鲁迅一家人 愉快相处其乐融融,对孩子充分尊重,体 现了鲁迅为人夫为人父的亲切平和的一面 。文中还写到了他带病坚持工作、不影响 他人的优秀品质,另外文中写鲁迅先生饶 有兴趣地讲鬼故事等细节,都体现了鲁迅 先生不为人知的另一面。
(《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698页,人民出版社1991年 6月出版。 )
鲁迅在中国的价 值,据我看要算是中 国的第一等圣人。孔 夫子是封建社会的圣 人,鲁迅则是现代中 国的圣人。 (《毛泽东文集》 第2卷第43页,人民 出版社1993年12月出 版。)
这 样 的 鲁 迅?
鲁迅 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
பைடு நூலகம்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 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 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 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 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 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 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 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参照下面鲁迅先生的画像,结合你对鲁迅 的了解,刻画你心目中鲁迅的形象。(15分)
要求: 一、使用第二人称, 侧重肖像描写。 二、运用比喻、排比 两种修辞手法。 三、结构相对完整,语言简明、连贯、得体。 四、不少于200字。
高中语文人教版《中外传记选读 》教师用书:第2课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 含解析
第二课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一〉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一)早年求学年份经历1892年鲁迅就读于家乡绍兴寿镜吾开设的私塾——三味书屋1898年鲁迅进入金陵的新式学堂江南水师学堂,并改名周树人1899年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的矿路学堂,1901年毕业书,尤其是翻译的小说。
(二)留学日本1902年2月,鲁迅赴日深造,先入东京弘文学院学习日语,两年后进入仙台医学专科学校学习现代医学。
一年后,弃医从文,希望用文学改造中国人的“国民劣根性”。
在《藤野先生》一文中,他曾提及此事,称自己是因为受到一部电影中中国人围观日军杀害中国人情节的刺激而转学文学。
1905-1907年,鲁迅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
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
在日本留学期间,鲁迅先生初步形成了他的世界观和人生观。
(三)回国任教年份经历1909年鲁迅从日本归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北京女子高等师范学校等校授课1926年8月因支持北京学生爱国运动,为北洋军阀政府所通缉,南下到厦门大学任中文系主任1927年1月到当时的革命中心广州,在中山大学任教务主任1930年起先后参加中国自由运动大同盟、中国左翼作家联盟,反抗国民党政府的独裁统治和政治迫害1936年10月19日,鲁迅先生因肺结核病逝于上海,上海上万名民众自发举行公祭、送葬,葬于虹桥万国公墓。
他的灵柩上覆盖着一面旗帜,上面写着“民族魂”三个字。
1956年,鲁迅遗体移葬虹口公园,毛泽东为重建的鲁迅墓题字。
(五)文学成就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
深 刻 与 伟 大 的 另 一 面 是 平 和
鲁 迅 :
文学常识
鲁迅在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作笔名,发表 了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 _______。 他的著作 《狂人日记》 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 《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小说集:_________ ___________ _________; 《朝花夕拾》; 散文集:_____________
自题小像 灵台无计逃神矢, 风雨如磐暗故园。 寄意寒星荃不察, 我以我血荐轩辕。
自嘲 运交华盖欲何求, 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 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 管他冬夏与春秋。
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2、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3、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4、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 5、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6、无情未必真豪杰,怜子如何不丈夫。 7、度尽劫波兄弟在,相逢一笑泯恩仇。 8、岂有豪情似旧时,花开花落两由之。
拓展探究﹒1﹙资料四· 1﹚
拓展探究﹒2﹙资料四· 2﹚
用鲁迅先生著作名篇及所主编的刊名缀为一联来悼念他。 此联含义深刻,构思精巧,堪称嵌名联之绝唱。 上联高度赞扬鲁迅先生的成就;下联引鲁迅在遗嘱中 谆谆告诫他的儿子话语,表达了对鲁迅先生为人的赞许。 将鲁迅先生和孔子并举对比,含义深刻。上联谓孔子绝 后不空前。下联说鲁迅空前不绝后,鲁迅的思想如黑暗 中的灯塔,为众人接受传播,无数个“鲁迅”正在中华大 地崛起,突出了鲁迅的影响 。
本文的“传主”是鲁迅先生,却用很多笔墨写了 鲁迅的妻子许广平先生,这是为什么?
这是一种间接描写,或侧面描写。因为许 先生和鲁迅先生朝夕相处,对鲁迅的生活起 居十分了解,借许先生的口来介绍鲁迅先生, 既弥补了作者对先生了解的不足,又能真实 地再现先生的很多生活片断,令人信服。即 本文采用了直接(或正面)和间接(或侧面) 描写相结合的手法 。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
品读父与子
• 片段
我们眼中的鲁迅
他们眼中鲁迅
“好玩”
陈丹青《笑谈大先生》: • “看来看去,还是鲁迅先生样子最好 看”。 • “非常不买账,又非常无所谓,非常酷, 又非常慈祥,看上去一脸的清苦、刚直、 坦然,骨子里却透着风流与俏皮。” • “鲁迅先生的模样非常配他,配他的文 学、脾气、命运、地位与名声。先生的 相貌不是‘长’出来的,而是他精神的 冰山,露在外面的那一角。”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 萧红
郁达夫《怀鲁迅》: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 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 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 望的奴隶之邦。”
毛泽东《新民主主义论》“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扩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 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伟大革命家。鲁 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媚骨。 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 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 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 最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 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推阅读
• 钱理群《鲁迅作品十五讲》 • 孔庆东《正说鲁迅》 • 陈丹青《笑谈大先生》
高中语文选修课之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 Word版含解析
第二课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我们今天纪念鲁迅先生,首先要认识鲁迅先生,要懂得他在中国革命史中所占的地位,我们纪念他,不仅因为他的文章写得好,是一个伟大的文学家,而且因为他是一个民族解放的急先锋,给革命以很大的助力,他并不是共产党组织中的一人,然而他的思想、行动、著作,都是马克思主义的,他是党外的布尔什维克,尤其在他的晚年,表现了更年轻的力量,他一贯地不屈不挠地与封建势力和帝国主义作坚决的斗争,在敌人压迫他、摧残他的恶劣的环境里,他忍受着,反抗着……鲁迅是从正在溃败的封建社会中出来的,但他会杀回马枪,朝着他所经历过来的腐败的社会进攻,朝着帝国主义的恶势力进攻,他用他那一支又泼辣,又幽默,又有力的笔,画出了黑暗势力的鬼脸,画出了丑恶的帝国主义的鬼脸,他简直是一个高等的画家,他近年来站在无产阶级与民族解放的立场,为真理与自由而斗争。
)(摘自《毛泽东文集》【课内挖掘】“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这是鲁迅的名言,更是鲁迅自身炽热的爱憎情感和为人处世的真实写照。
“横眉冷对”与“俯首甘为”这两种强烈对立的情感,在鲁迅的身上却紧密地结合在一起。
他热爱人民,“甘为孺子牛”;他憎恶敌人,“横眉冷对”。
鲁迅这种爱憎情感的出发点和最终归宿都是源于爱,源于对中华民族的爱。
鲁迅的一生是不断追求进步、追求真理的一生。
而这种爱憎的情感自始至终都贯穿在鲁迅的作品中,这就是鲁迅——爱憎分明的鲁迅。
鲁迅有着强烈的爱憎情感、民族忧患意识和自强意识,他把自己看作一个为祖国、为民族殉道的“人之子”,他的全部作品都是对“人”的关注。
他一方面含着热泪,鞭笞中华民族的劣根性;另一方面他又热情地讴歌中华民族的脊梁,提出重铸新型民族性的正面主张。
这也正是鲁迅留给我们的财富。
适用角度本素材可应用于“爱憎分明”“追求”“爱国”等话题作文中。
运用此素材时既可适当引用鲁迅作品中的经典名句,又可选取与其有关的典型事例,结合现实生活及自己的人生经历,巧妙地选取运用角度,要充分挖掘和利用课内素材。
鲁迅:伟大与深刻的另一面平和(杨)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 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 伟大的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 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 民地人民最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 战线上,代表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 冲锋陷阵的最正确、最勇敢、最坚决、最 忠实、最热忱的空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 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
再现鲁迅平和可亲的一面。
伟大与深刻的另一面
—— 平和
阅读课文
按照隔行分段的形式特点,全文 分为39节,标出段落后,读1—15节 从事件、性格和手法几方面梳理各段 的主要内容。
节
事件
性格 爽快、率真
手法 略、细节
1 明朗的笑声
2 轻捷的步伐
3 服饰审美观 4 真诚地待客 5 玩笑式招呼
萧红为我们再现的不仅仅是一个值
得敬偑的作家鲁迅,更是一位悉心培植
晚辈青年的宽厚慈祥的鲁迅,同时还是
一个有血有肉、形象丰满又很有人情味
的鲁迅。
合作探究
结合前面所读的内容,找
出能够体现鲁迅先生“平和”
的一面的具体内容。
第3节:很有兴致地谈论服饰和审美观点。 第13节:因开销大不用厨子,却不辞退老佣人。
归纳总结
“深刻与伟大”和“平和”
是如何统一在鲁迅身上的?
鲁迅的深刻与伟大,正如毛泽东给予 的高度评价,这是就对他文学、思想和革 命成就而言的,是就他对中华民族的伟大 贡献而言。这和生活中的鲁迅那种对亲人、 对同志、对青年的平易近人、慈祥、随和 的性格并不矛盾。无数事实证明,伟大的 人物在生活中往往是很平凡的,正是因为 他们平凡,和常人能更好地相融,才能了 解人的需要、理解人的心灵,才能对人类 进行深刻的思考,从而做出伟大的成就。
萧红(1911~1942) 原 名张乃莹,黑龙江呼兰县 人。1932 开始为报刊写稿。 1934 年到上海,在鲁 迅的关怀下,萧红成为 30 年代文坛上活跃的女作家。 她的代表作品《生死场》, 列入鲁迅主编的“奴隶丛 书”,鲁迅亲自校阅并写 了序言。
2.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 散文集:《朝花夕拾》 散文诗集:《野草》 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 《华盖集续编》《华盖集续编的续编 》 《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 》 《而已集》《花边文学》《伪自由书 》 《附集》《准风月谈》《集外集》 《且介亭杂文集》《且介亭杂文二集
作者介绍
抗战爆发后,上海沦陷,1940年萧红到了香港,作 品有《马伯乐》《呼兰河传》1942年病逝于香港九 龙。
她的作品乡土气息浓烈,叙事风格细腻深刻、委婉 动人。
• 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的萧红,是民国四 大才女(另为吕碧城、石评梅、张爱玲)中命运 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物,她有着 与女词人李清照那样的生活经历,并一直处在极 端苦难与坎坷之中,可谓是不幸中的更不幸者。 然而她却以柔弱多病的身躯面对整个世俗,在民 族的灾难中,经历了反叛、觉醒和抗争的经历和 一次次与命运的搏击。这位自传型的、抒情型的 女作家,一直沿着反封建的思想道路前进,用自 己那些具有独特风格的优美散文及散文化的小说, 丰富了我国现代文坛的花苑成为中国新文学史上 一位有风格的杰出的女作家。
鲁迅
萧 红
鲁 迅 深: 刻 与 伟 大 的 另 一 面 是 平 和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1881—1936),中国现 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 教育家,原名周树人,字豫才 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封建 家庭。1902年赴日本留学,弃 医从文。1909年回国。1918年5 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在 《新青年》上发表中国现代文 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 日记》。
鲁迅与许广平
十年携手共艰危,以沫相濡亦可哀。 聊借画图怡倦眼,此中甘苦两心知。
鲁迅与朱安
朱安,1878年6月生于浙江绍兴。祖上做过知 县一类的官。在这样的家庭环境中长大的朱安, 虽然识字不多,但懂得礼仪,性格温和,待人厚 道。鲁迅的母亲决定娶来给自己的大儿子鲁迅做 媳妇.这婚事是母亲安排的,他只能默默承受。结 婚后他很少向外人诉说自己的婚姻生活,仅对好 友许寿裳说过这么一句沉痛的话:“这是母亲给我 的一件礼物,我只能好好地供养它,爱情是我所 不知道的。 ”她性格和顺,与人相处并不困难,婆婆鲁瑞 对她十分喜爱。她的遗愿是葬在上海鲁迅墓旁, 这当然未能如愿;她的葬礼按许广平的意思举行, 下葬在北京她婆婆鲁瑞的墓旁,坟上没有任何标 记。 我好比是一只蜗牛,从墙底一点一点往上爬, 爬得虽慢,总有一天会爬到墙顶的。可是现在我 没有办法了,我没有力气爬了,我待他再好,也 是没用。看来我这一辈子只好服侍娘娘一个人了, 万一娘娘归了西天,从大先生一向的为人看,我 以后的生活他是会管的。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
整体把握
家庭生活
解释海婴为何亲近萧红 尝鱼丸 与保姆相处 房间布臵 家中各处 病中家事
交友会客 个性习惯
交友会客
• 让晚走的客人坐小汽 车并为其付钱 • 和萧红开玩笑 • 先生的特殊客人 • 看青年人的信 • 谈苏联纪念五一节的 红场,珂勒惠支的画 史沫特莱 • 谈电影,谈公园 • 盛待客人 • 陪客人至深夜 • 谈踢鬼 • 病中请客
个性习惯
• 笑声明朗走路轻捷 • 品评衣着 • 喜欢吃北方饭,包饺 子 • 外出装束 • 不随便放东西 • 不在意自己的手稿 • 吃茶的习惯 • 瞪摩登女郎 • 包书 • 带病工作 • 枕边的木刻
性格特点
家 庭 中
一个美满幸福 家庭的一家 之主 一个尊重体贴 妻子的好丈 夫 一个疼爱、了 解儿子的好 父亲
a.动态造型 语言细节 b.语言+动作 c. 心理细节描写 d. 场景细节描写 e.对比展示 f.肖像细节描写 g.运用反复
细节描写示例
a.动态造型:
鲁迅先生走路很轻捷,尤其使人记得清楚的,是他刚 抓起帽子来往头上一扣,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仿佛不顾 一切的走去。(第2节)
语言细节
“他说不新鲜,一定也有他的道理,不加以查看就抹 杀是不对的。”(第21节)
第(22)节 包书也要亲自动手 第(23)节 简陋的居住环境 第(24)节 书房就是卧室 (25\26)节 整个三层楼的寂静 第(27)节 鲁迅先生病了 (28) 病中鲁迅的休息态度 (29)病中鲁迅的待客之道 (30)先生体质大不如前 (31)妻子许先生的担当 (32)病中先生的饮食 (33)节 病情不断恶化 (34) 病中的困顿 (35) 海婴的药瓶“玩具” (36) 病稍好转就会客 (37) 时刻伴随的小画 (38)(39) 最后的时刻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剖析
周海婴,1929年9月生于上海, 鲁迅和许广平仅有的1个儿子,著 有《鲁迅与我七十年》等书。 1952至1960年在北京大学物理系学 习无线电专业。,1960年起在国家 广电总局工作。原国家广电总局副 部级干部,无线电专家。现任十一 届全国政协委员;另任上海鲁迅文 化发展中心理事长,中国鲁迅研究 会名誉会长,北京鲁迅纪念馆、绍 兴鲁迅纪念馆、厦门鲁迅纪念馆名 誉馆长,北京鲁迅中学、绍兴鲁迅 中学名誉校长,中国鲁迅研究室、 上海鲁迅纪念馆顾问,中国无线电 运动协会(CRSA)顾问等。
自嘲 运交华盖欲何求, 未敢翻身已碰头。 破帽遮颜过闹市, 漏船载酒泛中流。 横眉冷对千夫指, 俯首甘为孺子牛。 躲进小楼成一统, 管他冬夏与春秋。
许广平(1898-1968), 历任中央人民政府政务院 副秘书长,全国妇联副主 席,中国文联主席团成员, 第一至三届全国人大常委, 第二、三届全国政协常委。 中国民主促进会中央副主 席。笔名景宋,祖籍福建, 1898年2月12日生于广东 番禺一个败落的官僚家庭 里。
(4)(第18节)对先生忘我工作既崇里行间融入了作者强烈的感情
思考、讨论、探究、合作下列问题,理解本文在结构上的艺术特色。
1、从前面的学习中我们明显感到,全文总共39节, 却没有一个完整的情节,这是一种什么手法?
这种手法实际上是散文化的写作方法,即 “形散神不散”或“形散神聚”的特点。作 者捕捉了鲁迅先生许多生活的细节,随意写 来,就象一些印象的片断回放,但这些印象 组合起来,突显出一个生活化、人情味十足 的鲁迅——即本文的“神”。
萧 红
深 刻 与 伟 大 的 另 一 面 是 平 和
鲁 迅 :
敏感 孤独
深刻
冷峻
严肃
刻薄
………
鲁迅在中国的价值,据我看要算是中 国的第一等圣人。孔夫子是封建社会的圣 人,鲁迅则是现代中国的圣人。
鲁迅:伟大与深刻的另一面是平和
请看以下来自网络的几则信息:
有人这样说—— 没有伟大的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 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 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 希望的奴隶之邦。中国自有新文学运动
以来,谁最伟大?谁最能代表这个时 代?我将毫不踌躇地回答:是鲁迅。
有人这样说—— 不是“鲁迅大撤退”,而应该是鲁迅大普及! ——若问方法和途径,如郁达夫所说:读 《鲁迅全集》。
山东苍山一中 马鸿侠
犀利深刻
思想家
文学家 批判性
革命家
严肃冷峻
鲁 迅 :
萧 红
学习目标
1.学习捕捉生活细节来表现传主个性的手法。
2.通过阅读,能够全面认识鲁迅以及鲁迅 作品。
走进文本,寻找真实的鲁迅
1、阅读课文,谈谈生活中的鲁迅给你的印象, 请用文中的事例来说明。 (扣住生活化、人情味)
2.本文作者的感受极为细腻敏锐,捕捉了鲁迅 许多的生活细节,语言朴素优美,请选择你最 喜欢的一处,并说说为什么喜欢。
业
1.你知道鲁迅的哪些名言警句?请搜集整理, 做一个“鲁迅名言集锦”。 2.读材料:今年,关于鲁迅作品从中学教材里 “大撤退”的消息再一次引起热议。有人说早 该如此,也有不少人深情谈起鲁迅给予自己的感 动,说随着年龄的增长,更能体会鲁迅的深刻。有 关方面很快出来澄清说所谓“大撤退”其实是 误解,有所变化的只是数量、篇目与所在位置的 局部调整。结合本文内容,自选角度写一篇小 论文。参考角度:①还原真实的鲁迅②鲁迅
经典回味
不必说碧绿的菜畦,光滑的石井栏,高大的皂荚 树,紫红的桑椹;也不必说鸣蝉在树叶里长吟, 肥胖的黄蜂伏在菜花上,轻捷的叫天子(云雀) 忽然从草间直窜向云霄里去了。单是周围的短短 的泥墙根一带挂着一轮金黄的圆月,下面 是海边的沙地,都种着一望无际的碧绿的 西瓜,其间有一个十一二岁的少年,项带 银圈,手捏一柄钢叉,向一匹猹尽力的刺 去,那猹却将身一扭,反从他的胯下逃走 了。——《故乡》 • 我想:希望本是无所谓有,无所谓无的。 这正如地上的路;其实地上本没有路,走 的人多了,也便成了路。——《故乡》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
这是一种间接描写人物的手法。 因为许先生和鲁迅先生朝夕相处,对鲁迅 的生活起居十分了解,借许先生的口来介绍 鲁迅先生,既弥补了作者对先生了解的不足, 又能真实地再现先生的很多生活片断,令人 信服。即本文采用了直接(或正面)和间接 (或侧面)描写相结合的写作手法。
以本文事例为论据,可提炼出哪些论题或论点?
①伟大与平凡(论据: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 平和)
②惜时(论据1:本文描述鲁迅白天会客耽误了的时间
要在夜里补回来的事例;还有本文描述先生病重也不忘 工作的事例。论据2:鲁迅名言——“哪有什么天才,我 是把别人喝咖啡的时间用在了写作上。”“时间,就象 海绵里的水,只要愿意挤,总还是有的。”)
③说话应注意场合和分寸(论据:鲁迅先生不在容
谈谈鲁迅给你的最深印象(用一个词来概括)
萧 红
深 刻 与 伟 大 的 另 一 面 是 平 和
鲁 迅 :
执教者:吕平英
思考: 本文的题目是《鲁迅: 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 和》,那作者是从哪些角度 来表现鲁迅的“平和”?
《答客诮》
• • • • 无情未必真豪杰, 怜子如何不丈夫。 知否兴风狂啸者, 回眸时看小於菟。
本文采用的是散文化的写作手法, 最大的特点是“形散神不散”或“形散神 聚”。 作者捕捉了鲁迅先生许多生活的细节,随意 写来,全文总共39节,它们就像一些印象的 片断回放,但这些印象组合起来,突显出一 个生活化、人情味十足的鲁迅——即本文的 “神”。
2、本文的“传主”是鲁迅先生,却用很多笔墨写 了鲁迅的妻子许广平先生,这是为什么?
易引起别人尴尬的场合指出别人穿衣的不当。)
④勤俭节约
(论据:本文中所描写的鲁迅,已在上海乃至全国 成名,稿费收入也不薄,但本文中所见的鲁迅先生 却十分节俭——12节中“鲁迅先生不戴手套,不围 围巾,冬天穿着黑石蓝的棉布袍子…”的简朴穿着; 13节中“这菜简单到极点”;16节中“鲁迅先生随 时吸的是绿听子的便宜烟”;鲁迅对摩登女子的厌 恶。)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
• 鲁迅 , 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 人,字豫山、豫亭,后改名为 豫才。
• 他时常穿一件朴素的中式长衫, 头发像刷子一样直竖着,浓密 的胡须形成了一个隶书的“一” 字。“鲁迅”笔名的来历
• 理由是:(一)母亲姓鲁,(二) 周鲁是同姓之国,(三)取愚鲁 而迅速之意。”(《亡友鲁迅 印象记.笔名鲁迅》)这就是对 “鲁迅”这个笔名最权威的解 释。
”她性格和顺,与人相处并不困难,婆婆
鲁瑞对她十分喜爱。她的遗愿是葬在上海鲁迅 墓旁,这当然未能如愿;她的葬礼按许广平的 意思举行,下葬在北京她婆婆鲁瑞的墓旁,坟 上没有任何标记。 我好比是一只蜗牛,从墙底
一点一点往上爬,爬得虽慢,总有一天会爬到 墙顶的。可是现在我没有办法了,我没有力气 爬了,我待他再好,也是没用。看来我这一辈 子只好服侍娘娘一个人了,万一娘娘归了西天, 从大先生一向的为人看,我以后的生活他是会 管的。
• 12、做一件事,无论大小,倘无恒心,是很 不好的。
• 13、不在沉默中爆发,就在沉默中灭亡。
•
(记念刘和珍君)
• 14、谦以待人,虚以接物。
• 15、悲剧将人生的有价值的东西毁灭给人看, 喜剧将那无价值的撕破给人看。
• 16、我家门前有两棵树,一棵是枣树,另一 棵也是枣树。
•
(《秋夜》)
敏感
深刻 冷峻
• 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
(鲁迅.自嘲)
• 2、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 像)
(鲁迅.自题小
• 3、心事浩茫连广宇,于无声处听惊雷。
•
(鲁迅题)
• 4、血沃中原肥劲草,寒凝大地发春华。
•
(鲁迅.无题)
• 5、忍看朋辈成新鬼,怒向刀丛觅小诗。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ppt课件(31页)
1936年7月因病只身东渡日本疗养,1937 年初由日本归国,抗日战争时期,同去香港,在 贫病交迫中依然坚持文学创作,长篇小说 《呼兰河传》于1942出版。
1941年12月,日军占领香港,病重的萧红 无法离避,1942年病逝于香港。
本文节选自萧红长篇回忆性叙事散文《回 忆鲁迅先生》,作于鲁迅逝世三年后。 萧红是一位经常从记忆深处挖掘写作素材 的作家,而这篇文章变是她这类作品的代表作。 作者将自己与鲁迅交往过程中的所见所闻 所感剪裁提炼,组织成文。节选部分共分八个 生活片段叠加而成,自然空行成段。全文布局 自由随意,用女性独有的敏锐目光悉心观察, 捕捉到了鲁迅先生许多灵动传神的细节,以质 朴浅白清新隽永的语言,于细微之处写出了一 个真实的、充满人情味的活生生的鲁迅,彰显 了一代伟人鲁迅的思想和人格。
③人之友的鲁迅
生活中的鲁迅
萧红眼中的鲁迅
一个美满家庭的家长 一个和蔼宽厚的平易近 人的老人
④人之主的鲁迅 ⑤生活之主的鲁迅
潇洒、幽默、风趣、
思考:
1、文中描写了鲁迅的哪些 生活片段?
2、你印象最深刻的是哪一 个细节? (可以从内容和形式两方 面着手来谈)
灵动传神的细节,质朴浅白的语言
鲁迅先生 的笑声是明朗 的,是从心里 的欢喜,若有 人说了什么可 笑的话,鲁迅 先生笑得连烟 卷都拿不住了, 常常是笑得咳 嗽起来。 鲁迅先生走路很 轻捷,……他刚抓起 帽子拉往头上一扣, 同时左腿就伸出去了, 仿佛不顾一切的走去。
作者介绍
画 忆 萧 红
萧红故居
萧红(1911~1942),现代最优秀的女 作家之一,原名张乃莹,黑龙江呼兰县 人。她出生于地主家庭,中学时代喜爱 绘画和文学,因反抗包办婚姻离家出走, 1932年在哈尔滨与萧军相识,并开始为报 刊写稿。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学习资料
《鲁迅:深刻与伟大的另一面是平和》学习资料班级姓名一、补充资料(一)作者简介萧红(1911~1942),现代小说家,原名张乃莹,另有笔名悄吟、田娣。
被誉为“30年代的文学洛神”,是民国四大才女(另为吕碧城、石评梅、张爱玲)之一。
主要作品有《生死场》《呼兰河传》等。
本文原名《回忆鲁迅先生》,是一篇回忆录,萧红回忆的是上个世纪30年代在上海与鲁迅交往的往事。
当时,萧红得到了鲁迅的直接关怀和提携,与鲁迅先生有很深的交往。
(二)关于“回忆录”回忆录是记叙个人所经历的生活或所熟悉的历史事件的一种文体,和一般传记相比,回忆录中所叙述的事件往往是经过作者“过滤”的,不见得很连贯和完整,但常常带着的作者感情,显得更加生动、亲切。
二、整体把握在文中,作者围绕着鲁迅的“家庭生活”“交友会客”“个性习惯”等方面,选取了几十个生活细节,展现了三、课文研讨1.在萧红的笔下,鲁迅是一个平和的老者,请参考示例,选出触动你的细节,进行赏析。
示例:你不穿我才说的,你穿的时候,一说你该不穿了。
(P28)赏析:鲁迅不太注意他人的穿着,但并不缺乏审美观,那些美学的诊断足见他独到的眼光。
这简单一句的话,体现了鲁迅先生的人情练达,表现了他体谅他人、善解人意的心理世界。
提醒:请在课本上勾画触动你的细节,将赏析旁批在书上。
2.萧红是融入了真情来写这篇回忆录的,请品读下面的句子,写出句中所作者蕴含在其中的感情。
①这种眼光鲁迅先生在记范爱农先生的文字里曾自己述说过,而谁曾接触过这种眼光的人就会感到一个旷代的全智者的催逼。
答:②但他还是展读着每封由不同角落里投来的青年的信,眼睛不济时,便戴起眼镜来看,常常看到夜里很深的时光。
答:③鲁迅先生坐在那儿和一个乡下的安静老人一样。
答:④许先生说鸡鸣的时候,鲁迅先生还是坐着,街上的汽车嘟嘟地叫起来了,鲁迅先生还是坐着。
有时许先生醒了,看着玻璃窗白萨萨的了,灯光也不显得怎样亮了,鲁迅先生的背影不像夜里那样黑大。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3 简陋的居住环境 俭朴、勤劳、待人 环境、细节 真诚
节 事件 数
24 书房就是卧 室
性格
手法
勤俭节约、爱书如 环境、细节 命、惜时
25 整个三层楼的寂 喜静、勤奋工作 26 静
27 鲁迅先生病了 坦然面对疾病
对比烘托
对比、神情、 语言
28 病中鲁迅的休息 惜时、忘我工作 心理、细节 态度
29 病中鲁迅的待客 好客、平易近人、 语言、神情
他残酷地鞭打着人的灵魂,也反对任何形 式的忍从,他始终维护人的思想的独立性 和不妥协性。
主要作品
• 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 编》
• 散文集:《朝花夕拾》 • 散文诗集:《野草》 • 杂文集:16本 • 还有书信、日记和学术著作等
鲁迅重要文章的解读
• 《祥林嫂》 • 人性的残忍,“咀嚼人的灵魂” • 《药》 • 启蒙的结果是被启蒙的对象活活吃掉 • 《阿Q正传》 • “精神胜利法”“民族的劣根”,呼唤生命
精读课文内容并思考:
这篇回忆录中都提到了鲁迅的哪些事?表现出鲁迅怎 样的性格特点?运用了什么手法?
节 事件 数 1 2 3
4 5
性格
手法
节 事件 数 1 鲁迅的“笑”
2 鲁迅的步伐
3 品评衣着
4 夜谈和待人吃 饭
5 招呼来客
性格
手法
明朗、爽快、不掩饰 略写、细
真情
节描写
轻捷
略写、动 作、细节
善解人意、知识丰富 正侧面结 合、详写
之道
忘我工作
节 事件 数
性格
30 先生体质大不 一讲话就精神 如前
手法 神情、对比
31 妻子许先生的 工作如山、不得休 间接描写
担当
息
32 病中先生的饮 别人重视、自己不 环境、语言、
食
以为然
间接
33 病情不断恶化 仍不忘工作(问刊物)、神情、细节、
坚强
间接
34 病中的困顿 俭省、坚定
神情、间接、 环境、细节
她有着与女词人李清照那样的生活 经历,并一直处在极端苦难与坎坷之 中,可谓是不幸中的更不幸者。然而 她却以柔弱多病的身躯面对整个世俗, 在民族的灾难中,经历了反叛、觉醒 和抗争的经历和一次次与命运的搏击。 这位自传型的、抒情型的女作家,一 直沿着反封建的思想道路前进,她用 自己那些具有独特风格的优美散文及 散文化的小说,丰富了我国现代文坛 的花苑成为中国新文学史上一位有风 格的杰出的女作家。
节 事件 数
35 海婴的药瓶 “玩具”
性格 爱孩子、坚强
手法
间接、语 言、细节
36 病稍好转就会客 坚强、关心别人、 语言、细节
乐观、平和
描写
37 时刻伴随的小 推崇个性解放、个 细节、语言
画
性自由
38 最后的时刻 39
勤奋不息
细节、避讳
萧红眼中的鲁迅是一个怎样的形象呢?
生活中的鲁迅 ①人之父的鲁迅 ②人之夫的鲁迅 ③人之友的鲁迅 ④人之主的鲁迅 ⑤生活之主的鲁迅
萧红,原名张乃莹,笔名悄吟、玲玲、 田娣。1911年出生于黑龙江省呼兰县一 个地主家庭。 1930年为了反抗父母包 办的婚姻离家出走。 1932年认识萧军 并与之结为志同道合的伴侣,1934年在 鲁迅的帮助下萧红和萧军来到上海。抗 战爆发后,上海沦陷,萧红到了香港, 1942年病逝于香港九龙。主要作品: 《生死场》、《马伯乐》、《呼兰河 传》、《小城三月》。被誉为“30年代 的文学洛神”的萧红,是民国四大才女 (另为吕碧城、石评梅、张爱玲)中命 运最为悲苦的女性,也是一位传奇性人
对比、细节 描写
环境烘托、 细节描写
节 事件 数
性格
手法
19 对“时髦”的厌 朴素、不张扬、爱 环境、衣着、
恶
憎分明
眼神描写
20 对鬼神的不相信 富有科学精神
动作、心理、 细节描写
21 品尝海婴的鱼丸 不轻易否定、有家 动作 语言包书也要亲自 对工作一丝不苟 对比、细节 动手
(《毛泽东选集》第2卷第698页,人民出版社 1991年6月出版。 )
鲁迅(1881—1936),20世纪中国伟大 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也是20世纪的文化巨 人之一,鲁迅堪称现代中国的“民族魂”, 文学不过是他传播思想的武器。
鲁迅的作品对人的精神创伤与病态进行无 止境的发掘,对中国人的“奴性”进行了 彻底的批判,是对现代中国人的灵魂的伟 大拷问 。
友善、慷慨大方、尊 详写、细
重妻子
节描写
爱开玩笑
略写、语 言及细节
节 事件 数
性格
手法
6 久雨偶晴的 和蔼可亲 造访
略写、语言 及细节
7 和海婴嬉 善解人意、童心依在 语言描写、
戏
对比
8 冯雪峰来访 好客、真心待友
场面描写、 语言描写
9 对青年来信 关心、宽容青年 的态度
语言和对比 描写
10 指导青年看 善用革命和科学精神 语言(直
鲁
深迅
刻:
与
伟
大
的
另
一
面
萧 红
是 平
和
鲁迅在中国的价值,据我看要算是中国 的第一等圣人。孔夫子是封建社会的圣人, 鲁迅则是现代中国的圣人。
(《毛泽东文集》第2卷第43页,人民出版社 1993年12月出版。)
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 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 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 的奴颜和媚骨,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 可宝贵的性格。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代表 全民族的大多数,向着敌人冲锋陷阵的最正 确、最勇敢、最坚决、最忠实、最热忱的空 前的民族英雄。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 新文化的方向。
的强者 • 《狂人日记》 • 吃人的文化,打破“瞒”和“骗” • 《社戏》 • 对纯正善良的人性的呼唤 • 《纪念刘和珍君》 • 对生命的人道主义关怀,对革命的反思
这是一篇“回忆录”,它是传记的另外 一种形式。顾名思义,回忆录主要就是回忆 的整理和记录,和一般传记相比,不见得很 连贯和完整,但作者常常带着某些感情来叙 述,对某些事件或者生活细节的呈现可能更 加生动、亲切。但凡回忆录有两种形式:一 种主要记录个人所经历的生活或熟悉的历史 事件,一种主要记述自己所交往过的他人的 事迹的。
11 电影
指导青年
引和间引)
节 事件 数
性格
12 不游公园却勤出门 热爱、指导青年
13 不请男佣却热情待 节俭、好客 客
14 不吝校样纸及坐车 礼让别人、宁亏 自己
15 喝茶和抽烟 16 17 昼陪客人夜加班
礼让别人、宁亏 自己(节俭
惜时、勤奋
18
手法
对比、语言 及细节描写 对比、细节 描写
语言、动作、 对比描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