鲁迅资料
鲁迅先生的资料简介

鲁迅先生的资料简介鲁迅(1881年9月25日- 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树人,字豫才,号灵风,中国近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被誉为“百年来中国最伟大的文学家之一”。
鲁迅生于浙江绍兴的一个知识分子家庭,早年深受传统文化熏陶。
他自幼聪颖,精通经史子集,早年就读于绍兴求是书院。
后来,他赴日本留学,先后就读于早稻田大学和东京帝国大学医学院。
在日本,他深刻感受到国家的危亡,思考中国社会的问题,并逐渐形成对文学的热爱和对封建社会的不满。
鲁迅的文学创作开始于20世纪初,他的代表作品之一是小说《狂人日记》,该作被视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开山之作。
通过“我”的视角,鲁迅生动地描绘了一位因社会不公而发狂的知识分子形象,揭示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腐败。
他的另一力作《阿Q正传》则以讽刺的手法揭示了中国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病。
除小说外,鲁迅还涉足散文、诗歌、翻译等领域。
他的散文以《呐喊》、《彷徨》、《野草》等集子为代表,揭示了对社会不公和人性丑恶的深刻认识。
鲁迅的诗歌以《红楼梦后感》、《临湖感怀》等为典范,表达了对祖国和人民的深沉感情。
鲁迅不仅在文学领域有着卓越的成就,他还是中国现代文学思想启蒙运动的领军人物之一,提倡文学要为社会进步而服务。
他的文学思想深刻影响了中国的文学发展,开创了现代文学的新局面。
鲁迅一生坎坷,面对国家的危难,他坚定支持反帝反封建的革命事业。
他积极投身文学、政治和社会活动,呼吁文艺家要有社会责任感。
他曾任北大文学院教授,是中国左翼文学团体“鲁迅艺术学会”的主要成员之一。
1936年,鲁迅因肺病辞世于上海。
他的离世是中国文学史上的一大损失。
鲁迅的文学成就和崇高品质使他成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巅峰人物,他的思想和作品仍然在当今社会产生深远的影响。
鲁迅先生的简介资料

鲁迅先生的简介资料鲁迅,字梦笔,号阿Q,浙江金华人,早年受中国现代最著名诗人顾嗣立、朱彝尊,及创立中国群众文学派的李大钊的影响。
鲁迅曾是北洋军官,主要文学作品有《狂人日记》、《阿Q正传》、《故事新编》、《祝福》等,被誉为“中国现代文学之父”。
他是中国先锋派文学的代表人物。
鲁迅的简历鲁迅,原名周树人,号梦笔,号画眉、小鹤,1881年9月25日出生于浙江金华,浙江温岭人。
鲁迅曾受中国现代最著名诗人顾嗣立、朱彝尊,及创立中国群众文学派的李大钊的影响;其子鲁滨逊受到他的父亲的影响而入伍,就读于北洋军校,担任过军官,1911年辞去军官职务,到美国深造,毕业后在上海创办《语丝》,参与创办《优知天下》,随即又创办《南早》等,并加入匪会的中央委员会,编辑《中华世界报》等,广泛参与共产党在中国的运动,后赴日本生活。
鲁迅一生著述鲁迅一生发表了大量的书籍、诗歌、文学和历史文章,其中有些自己创作,有些是编辑和收集,如《狂人日记》、《阿Q正传》、《故事新编》、《朝花夕拾》、《老残游记》及《祝福》等,有批判性的小说,有张择端的短篇小说,有英雄悲歌,有抒情漫话,有诗歌酝酿的散文,有四部史诗,有历史剧,有时间性的报告文章,更有自传体文学作品《野草》,等等。
外,鲁迅在文学上提出了“闹剧风格”,被称为“鲁迅风格”,称他的文学作品有“天赋的诗学家”“批判的艺术家”“唯美艺术的奠基者”“社会史的编制者”“东方晚清文化开拓者”等。
鲁迅对中国文学的影响鲁迅有着深远的影响,他的作品开拓了中国文学的新境界,是中国现代文学之父。
他的著作大多反映了晚清社会的政治和社会现实,尤其是批判的小说,劝谏清廷的文章,开创了中国现代文学的形式,其反映中国当时社会矛盾的抒情小说,深受读者和学者的赞誉,为中国文学界熠熠生辉。
此外,鲁迅把传统文学及自然神学和现代文学一道融入演说中,从而形成了“鲁迅风格”,其特色也受到了中国文学家们的赞誉。
鲁迅更是中国先锋派文学的代表人物,其创作和抒情文学影响了日后很多学者和文学家的创作方式,例如《插图小说》等。
鲁迅资料

时间就象海绵里的水一样,只要你愿挤,总还是有的。 时间就是性命。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 害命 节省时间,也就是使一个人的有限的使命更加有效,而也 即等于延长了人的生命读书要眼到、口到、心到、手到、脑 到是鲁迅参照朱熹的名言写的要竭力将可有可无的字、句、 段删去,毫不可惜。--鲁迅 。 时间,每天得到的都是24小时,可是一天的时间给勤勉的人 带来智慧与力量,给懒散的人只能留下一片悔恨。 --鲁 迅 伟大的成绩和辛勤劳动是成正比例的,有一分劳动就有一分 收获,日积月累,从少到多,奇迹就可以创造出来。——鲁 迅
出生日期:清光绪七年辛巳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 出生地:生于浙江绍兴府会稽县东昌坊口新台门周家,鲁迅 原名周树人,字豫山、豫亭、豫才。至三十八岁,使用鲁迅 为笔名。 祖父:周福清(1838~1904),原名周致福,字震生,又 字介孚,清同治十年(1871年)辛未科进士,翰林院庶吉 士,曾任江西金溪县知县,此时正在北京任内阁中书。后任 内阁中书。 父亲:周伯宜(1861~1896),字伯宜,曾改名文郁,秀 才,闲居在家。因肺结核而死。 母亲:鲁瑞(1858~1943)当地举人鲁希曾三女,思想颇 为开通,出身于绍兴平桥村一户官宦人家,没念过书,但以 自修得到能够看书的学力。 二弟:周作人(1885-1967),暮年译《希腊神话》 三弟:周建人(1888-1984),曾任浙江省省长,全国人 大常委会副委员长。
鲁迅的成功,有一个重要的秘诀,就是珍惜时间。鲁迅十 二岁在绍兴城读私塾的时候,父亲正患着重病,两个弟弟 年纪尚幼,鲁迅不仅经常上当铺,跑药店,还得帮助母亲 做家务;为免影响学业,他必须作好精确的时间安排。 此后,鲁迅几乎每天都在挤时间。他说过:「时间,就 像海绵里的水,只要你挤,总是有的。」鲁迅读书的兴趣 十分广泛,又喜欢写作,他对于民间艺术,特别是传说、 绘画,也深切爱好;正因为他广泛涉猎,多方面学习,所 以时间对他来说,实在非常重要。他一生多病,工作条件 和生活环境都不好,但他每天都要工作到深夜才肯罢休。 在鲁迅的眼中,时间就如同生命。「美国人说,时间就 是金钱。但我想时间就是性命。倘若无端的空耗别人的时 间,其实是无异于谋财害命的。」因此,鲁迅最讨厌那些 「成天东家跑跑,西家坐坐,说长道短」的人,在他忙于 工作的时候,如果有人来找他聊天或闲扯,即使是很要好 的朋友,他也会毫不客气地对人家说:「唉,你又来了, 就没有别的事好做吗?」
鲁迅先生生平背景

鲁迅先生生平背景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字豫才。
他是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也是中国近现代思想界的重要人物。
教育背景鲁迅生于浙江绍兴的一个士族家庭。
他在家乡接受了传统的私塾教育,后来考入航贡学堂。
1902年,鲁迅考入了南京高等师范学堂,研究了西方文化和科学知识。
医学生涯1906年,鲁迅获得了医学学士学位,并在北京求学。
在他的医学生涯中,他对社会问题和民众生活产生了浓厚的兴趣。
他的医学背景以及对人民的关心,为他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重要素材。
文学创作鲁迅除了医学事业外,还投身于文学创作。
他以尖锐的观察力和强烈的批判精神,揭示了社会的黑暗和残酷。
他的作品如《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震撼了当时的文坛,对于中国文学的现代化起到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政治立场鲁迅一直关心着中国社会和民生问题,并积极参与政治活动。
他担任过一些重要机构的职务,如北京市体育局局长和杂志《新潮》的主编。
他的思想和行动对当时的社会运动和改革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影响和遗产鲁迅先生是20世纪中国文化领域最伟大的人物之一,他的影响深远。
他的思想和作品不仅在中国,也在国际上产生了广泛的影响。
他坚持追求真实、自由和人道主义的精神,对后世的文化发展产生了重要的启示和指导。
逝世1936年,鲁迅先生因病逝世,享年55岁。
他的离世引起了广泛的哀悼,人们纷纷表示对他的深深敬意和思念。
以上是关于鲁迅先生的生平背景的简要介绍。
他不仅是一位杰出的作家和思想家,也是一位具有深远影响力的文化人物。
有关鲁迅先生的资料

有关鲁迅先生的资料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树人,浙江宁波人,字梦笔,号阿Q,后改名鲁迅,是中国近现代文学史上著名的作家、散文家、诗人、新文化运动的领军人物及革命思想家。
鲁迅,中国近代重要的文学家,独特的文学思想家,人类思想文明史上伟大的精神改革家,在中国的文学史上标志着新思想的到来,并开创了中国近代文学的新时代。
鲁迅从小喜爱阅读,诵读儒家文献,看着古代小说,立志长大要研习古文,少年时就作诗,笔名“惠”,“清绝”,“阿Q”,改名“鲁迅”。
鲁迅曾就读于上海师范大学、日本东京帝国大学,但未获得学位。
1905年,他发表《古怪文学报》,发表许多有思想见解的散文、短篇小说,开始用文字剖析现实。
1918年,鲁迅先生出版了自己的第一本小说集《围炉夜话》,这部作品创造了新的写作题材和手法,它是思想文学的艺术实现,体现了鲁迅一向崇尚新的作文理论,是中国近现代文学的文学分水岭。
鲁迅的小说被世人称为“新月传”,它立足于社会现实,兼牵传统文学,把激进派正义理想和悲剧意识以及批判意识融汇研究新型现实主义小说,代表了中国文学新的形式和审美价值。
鲁迅的散文受到国内外的普遍欢迎和认可,他的话语久远延续,这是一种“缺乏偷听的民族思维”,它被整合在现代语言文学里,将隐含的“超现实诗性”藏于新的文学空间,它代表了当时小说的新方向。
鲁迅还注重政治参与、公众行动,1927年创办《新青年》杂志,后来又投身于中国共产党,敦促新民主主义和资产阶级民主共同促进中国民族独立和一体复兴,在新文化运动中领导和推动了改革与创新的进程。
鲁迅曾被《TIME》杂志评为亚洲20世纪百大人物之一,其小说、散文被广泛翻译成多种文字,在全球读者中广为流传,他的思想影响了几代中国文人,他创造了新时代的发展和改革,被誉为中国现代思想家。
今天,我们仍不曾忘记鲁迅先生这位伟大的思想家,更不会忘记他劝说改革、敦促进步,筑梦四海,为改革开放奠定了宝贵的思想基础;在正义和真理方面他也给了后人无尽的启示,使我们能够在有限的条件下探索最真实的人生和最宏大的梦想。
关于鲁迅的生平简介

关于鲁迅的生平简介关于鲁迅的生平简介相信大家大家对鲁迅这个伟大作家都是不陌生的,下面是小编给大家整理的关于鲁迅的生平简介,供大家阅读参考。
关于鲁迅的生平简介: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山,后改豫才,“他”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
著名文学家、思想家,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毛泽东曾评价:“他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他一生在文学创作、文学批评、思想研究、文学史研究、翻译、美术理论引进、基础科学介绍和古籍校勘与研究等多个领域具有重大贡献。
他对于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社会思想文化发展具有重大影响,蜚声世界文坛,尤其在韩国、日本思想文化领域有极其重要的地位和影响,被誉为“二十世纪东亚文化地图上占最大领土的作家”。
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和翻译家和新文学运动的奠基人。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出身于破落的封建家庭。
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
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学医,后从事文艺等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
1909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
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
1918年5月,首次用"他"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对人吃人的制度进行猛烈,地揭露和抨击,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的工作,站在反帝反封的新文化运动的最前列,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伟大旗手。
1918-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呐喊》、《坟》、《热风》、《彷徨》、《野草》、《朝花夕拾》、《华盖集》、《华盖集续编》等专集,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的民主主义的思想特色。
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
鲁迅资料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浙江绍兴人。
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
鲁迅以笔为武器,战斗了一生,被誉为“民族魂”。
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
1881年9月25日生于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今绍兴市)东昌坊口,祖籍河南省汝南县。
儿时享受着少爷般的生活,慢慢家基衰败变得贫困。
青年时代受达尔文进化论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1898年鲁迅从周樟寿更名为周树人。
1902年公费至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理想以自己的双手去治病救人,可有一次,在上课前放映的幻灯画片中,鲁迅看到一个中国人被日本军队捉住杀头,一群中国人却若无其事地站在旁边看热闹。
鲁迅受到极大的刺激。
这使他认识到,精神上的麻木比身体上的虚弱更加可怕。
要改变中华民族在世界上的悲剧命运,首要的是改变中国人的精神,而善于改变中国人的精神的,则首先是文学和艺术。
于是鲁迅弃医从文,离开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回到东京,翻译外国文学作品,筹办文学杂志,发表文章,从事文学活动,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
鲁迅先生一生写作600万字,其中著作500万字,辑校和书信100万字。
鲁迅在1918年5月,首次以“鲁迅”中国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他的著作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阿Q 正传》等皆收于《呐喊》中)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含《藤野先生》《从百草园到三味书屋》等)文学论著:《中国小说史略》散文诗集:《野草》(含《风筝》、《雪》等作品) 论文集:《门外文谈》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花边文学》《伪自由书》《附集》《准风月谈》《集外集》《且介亭杂文集》《且介亭杂文二集》《且介亭杂文末编》等19部和很多另外的杂文集。
二、周海婴的资料周海婴出生于1929年9月。
鲁迅先生的资料

鲁迅先生的资料鲁迅(1881.9.25—1936.10.19),原名周樟寿,字豫山、豫才;后改名为周树人。
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代表作: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白话小说《狂人日记》等。
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等,已成为家喻户晓的艺术形象小说《祝福》、《阿Q 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
北京、上海、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同时他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
鲁迅以笔代戈、奋笔疾书,战斗一生,被誉为“民族魂”。
毛泽东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是中华文化革命的主将。
“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是鲁迅先生一生的写照。
鲁迅于1881年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官僚地主的家庭里,但在他13岁那年,他的原来在京城做官的祖父因科举舞弊案入狱,此后他的父亲又长期患病,终至死亡,家境败落下来。
家庭的变故对少年鲁迅产生了深刻的影响。
他是家庭的长子,上有孤弱的母亲,下有幼弱的弟妹,他不得不同母亲一起承担起生活的重担。
天真活泼的童年生活结束了,他过早地体验到了人生的艰难和世情的冷暖。
他经常拿着医生为父亲开的药方到药店去取药,拿着东西到当铺去变卖。
在过去家境好的时候,周围人是用一种羡慕的眼光看待他这个小“公子哥儿”的,话语里包含着亲切,眼光里流露着温存。
但现在他家穷了下来,周围人的态度就都变了:话语是凉凉的,眼光是冷冷的,脸上带着鄙夷的神情。
周围人这种态度的变化,在鲁迅心灵中留下的印象太深刻了,对他心灵的打击也太大了,这使他感到在当时的中国,人与人之间缺少真诚的同情和爱心。
人们是用“势利眼”看人待物的:对有钱有势的人是一种态度,对无钱无势的人又是另一种态度。
多年之后,鲁迅还非常沉痛地说:“有谁从小康人家而坠入困顿的么,我以为在这途路中,大概可以看见世人的真面目。
鲁迅介绍资料大全1000字左右

鲁迅介绍资料大全1000字左右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是20世纪中国最杰出的文学家之一。
他的小说、散文、随笔、翻译及长篇小说都有深远的影响。
一、生平经历鲁迅出生在浙江绍兴的一个传统家庭里,从小便展现出对文学的浓厚兴趣。
他早年曾在南京求学,后赴日本留学,并在那里接触到了西方文化和文学。
在日本期间,鲁迅开始从事文学创作,并逐渐形成了自己独特的文学风格。
二、文学成就小说鲁迅的小说作品数量不多,但质量很高。
他的小说主题广泛,涉及社会、人性、文化等多个方面。
其中,《狂人日记》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开篇之作,通过一个疯子的视角,深刻揭示了封建社会的种种弊病。
散文鲁迅的散文作品数量较多,形式多样。
他的散文主题同样广泛,既有对社会的批判,也有对人生的思考。
他的散文语言简练明快,思想深邃,深受读者喜爱。
随笔鲁迅的随笔作品以思想敏锐、见解独到著称。
他的随笔主题多涉及文化、艺术、历史等方面,如《灯下漫笔》、《看镜有感》等。
他的随笔作品对于推动中国现代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翻译及长篇小说除了上述作品外,鲁迅还翻译了一些外国文学作品,并创作了一部长篇小说《呐喊》。
《呐喊》通过描绘一些社会底层人物的生活状态和命运,反映了当时社会的种种问题。
三、影响及评价鲁迅的文学作品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
他的作品深刻揭示了社会的弊病和人性的弱点,对于推动中国社会的进步和文化的发展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同时,他的作品也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对于后来的文学家和读者都有很大的启示和影响。
鲁迅不仅是一位杰出的文学家,还是一位思想家和文化名人。
他对于中国文化、历史、哲学等方面都有深入的研究和独到的见解。
他的思想和言论对于当时的文化界和知识分子都有很大的影响。
总的来说,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巨匠,他的文学作品和思想言论都具有深远的影响。
我们应该认真学习和研究他的作品和思想,以更好地理解中国现代文学和文化的发展历程。
鲁迅 资料

鲁迅的挫折经历鲁迅(1881—1936)中国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原名周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人。
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官僚地主的家庭里。
青年时代受进化论思想影响。
1902年留学日本,原学医,后从事文艺工作,企图用以改变国民精神。
1909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
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
兼在北京大学、北京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
1925年积极支持女师大的学生运动。
1926年“三·一八”惨案,鲁迅愤而揭露中外杀人者镇压爱国学生的滔天罪行。
在参加三月25日女师大的追悼会后,4月1日写下了著名的《记念刘和珍君》一文。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散文诗集《野草》、散文集《朝花夕拾》等专集都被收录在各类教材中。
其中,1921年12月发表《阿Q正传》,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
鲁迅于1881年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官僚地主的家庭里在留学日本期间,鲁迅初步形成了他的世界观和人生观,但是,鲁迅的思想和感情不但为当时大多数的中国人所无法理解,就是在留日学生中也很难得到广泛的响应。
他翻译的外国小说只能卖出几十册,他筹办的文学杂志也因缺乏资金而未能出版。
家计的艰难使鲁迅不得不回国谋职。
1909年,他从日本归国,先后在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今杭州高级中学)和绍兴府中学堂任教员。
这个时期,是鲁迅思想极其苦闷的时期。
1911年的辛亥革命也曾使他感到一时的振奋,但接着是袁世凯称帝、张勋复辟等历史丑剧的不断上演,辛亥革命并没有改变中国沉滞落后的现实,社会的昏乱,民族的灾难,个人婚姻生活的不幸,都使鲁迅感到苦闷、压抑。
五四运动之后,他的压抑已久的思想感情像熔岩一样通过文学作品猛烈喷发出来。
一、鲁迅旧体诗1、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鲁迅·自嘲)2、寄意寒星荃不察,我以我血荐轩辕。
关于鲁迅的资料简单介绍300字

一、鲁迅生平1. 鲁迅,原名周樟寿,生于1881年。
出生在浙江绍兴,后来家族迁居横店。
2. 鲁迅曾经就读于日本的早稻田大学医学院,后毕业于京师大学医学院,获医学士学位。
3. 他曾在日本东京、我国上海等地从事过医务工作。
4. 1918年,鲁迅发表了《狂人日记》,标志着他文学创作的开始。
5. 1936年,因病辞世于上海。
二、鲁迅的著作1. 代表作品包括《狂人日记》、《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
2. 《呐喊》是他的短篇小说集,揭露了当时社会的黑暗和不公。
3. 《彷徨》收入他的杂文和游记,涉及政治、文化、人生等多个方面的思考。
4. 他的作品被翻译成多种语言,在国内外影响深远。
5. 鲁迅还有大量未发表的作品,如《狂人日记》的续篇《阿Q正传》、《阿Q外传》等。
三、鲁迅对我国文学的影响1. 鲁迅对我国文学的现代转型发展起到了重要作用。
2. 他对文学的创新和革新,开拓了我国文学的新领域,打破了旧有的文学模式。
3. 他的作品启发了许多后来的文学家,对我国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4. 鲁迅的文学思想被誉为“鲁迅现象”,成为我国文学史上的一种现象级的存在。
5. 他的思想和创作风格,为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借鉴和启示。
四、鲁迅的社会影响1. 鲁迅不仅在文学上有巨大影响,在社会上也是一位活跃的思想家和社会活动家。
2. 他曾多次发表言论,关注国家民族大事和社会状况。
3. 他的思想观点激励了一代又一代的人,特别是在抗日战争时期,他在抗日救亡运动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4. 他的社会观点和文学创作引起了许多社会议论和反响,成为我国社会的话题之一。
5. 他的形象在我国社会中具有崇高的地位,成为无数人学习和追随的对象。
五、鲁迅的国际影响1. 鲁迅是我国近代文学史上最有国际影响力的作家之一。
2. 他的作品被广泛翻译成多国语言,在海外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3. 他的作品和思想包括在国际文学和思想交流中,对海外文化产生了重要的影响。
4. 他的国际影响还体现在他对世界文学和思想发展的促进作用上,受到了国外文学家和思想家的高度评价。
鲁迅人物简介及作品

三一文库()〔鲁迅人物简介及作品〕鲁迅[1](1881.9.25~1936.10.19),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豫亭,浙江绍兴人,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
下面是小编为你带来的鲁迅人物简介及作品,欢迎阅读,谢谢。
一、鲁迅人物简介鲁迅[1](1881.9.25~1936.10.19),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字豫才、豫亭,浙江绍兴人,出身于封建官僚家庭。
笔名鲁迅(Lution)源于革命revolution。
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1904年初,入仙台医科专门学医,后从事文艺创作,希望以此改变国民被麻木的精神。
辛亥革命后,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的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奠定了新文学的基石,后与《阿Q正传》、《药》、《故乡》等小说名篇一同收入小说集《呐喊》。
毛泽东主席评价鲁迅为伟大的无产阶级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评论家、作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中华民族精神的发扬人。
二、鲁迅作品▲杂文鲁迅研究汉魏六朝思想文艺最有心得。
而且他所凭借的材料都是以前一般学人不甚注意的,例如小说、碑文、器铭等等。
尤其对于碑文,他所手抄的可以说是南北朝碑文的全部,比任何一家搜集的都丰富。
而且工作态度最为精审,《寰宇访碑录》和《续录》所收的他都用原拓本一一校勘过,改正许多差讹以外,还增出不少的材料。
因此在他的写作上,特别受有魏晋文章的影响。
鲁迅的文章,从庄子楚辞中来,但他是消化了诸子百家的文辞,并不为屈原庄周所拘束,所以他并不要青年们步他的后尘。
李长之在《鲁迅批判》一书中,对鲁迅的行文特征辨析道:“谁都知道鲁迅的杂感文有一种特殊的风格,他的文字,有他的一种特殊的方式。
倘若说出来,就是他的笔常是扩张又收缩的,仿佛放风筝,线松开了,却又猛地一提,仿佛放开水流,却又预先在下游来一个闸,一张一弛,使人的精神有一种快感。
鲁迅资料

鲁迅先生资料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周樟寿,字豫山、豫亭、豫才、秉臣。
笔名除鲁迅外,还有邓江、唐俟、邓当世、晓角等。
中国现代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和教育家。
作者鲁迅人称“文教思革”光绪七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生于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今绍兴市)东昌坊口。
祖籍河南省汝南县,小时享受着少爷般的生活,慢慢家基衰败变得贫困。
青年时代受达尔文进化论和托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
1898年鲁迅从周樟寿更名为周树人。
1902年去日本留学,原在仙台医学院学医,但是因为一部影片,深知仅仅医生是不能拯救人类,从此后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
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
期间曾回国奉母命结婚,夫人朱安。
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
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任教。
1918年以“鲁迅”为笔名,发表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年38岁。
在此之前,他是一名医学院学生,因战乱奋起改行为作家。
鲁迅生平是一个“爱书如命”的人。
1927年与许广平女士结合,生有一男名周海婴。
1936年10月19日因病逝世于上海。
著作收入《鲁迅全集》,作品及《鲁迅书信集》,并重印鲁迅编校的古籍多种。
1981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共十六卷).2005年出版了《鲁迅全集》(共十八卷)。
从发表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日记》时(1918年5月),始以“鲁迅”为笔名。
他的著作主要以小说、杂文为主。
代表作有:小说集《呐喊》《彷徨》《故事新编》等,散文集《朝花夕拾》(原名《旧事重提》),散文诗集《野草》,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华盖集续编》《南腔北调集》《三闲集》《二心集》《而已集》《且介亭杂文》等。
鲁迅的小说、散文、诗歌、杂文共数十篇(首)被选入中、小学语文课本等,已成为家喻户晓的艺术形象。
小说《祝福》、《阿Q正传》、《药》等先后被改编成电影。
北京、上海、广州、厦门等地先后建立了鲁迅博物馆、纪念馆等,同时他的作品被译成英、日、俄、西、法、德等50多种文字,在世界各地拥有广大的读者。
鲁迅先生背景

鲁迅先生背景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字豫山,号独树。
他是中国现代文学和思想的重要先驱者之一。
下面是鲁迅先生的背景信息。
早年生活
鲁迅出生于浙江绍兴的一个书香世家。
他的祖父是儒家思想的追随者,父亲是一个有文化修养的医生。
鲁迅从小受到严格的家教和良好的教育环境影响,培养了他深厚的学识和思辨能力。
留学经历
鲁迅曾经留学日本,就读于早稻田大学医学院。
在日本期间,他接触到了西方文化和现代思潮,对中国封建社会的腐败和落后有了更加深入的认识。
这段经历对鲁迅的思想触动极大,也为他后来的文学创作提供了重要的灵感。
文学事业
鲁迅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的巨擘,他的文学作品深入揭示了中国社会的黑暗面。
他以小说《狂人日记》、《阿Q正传》等作品,揭示了封建社会的虚伪和苦难,并呼吁人们要勇敢地面对现实。
思想影响
鲁迅的思想影响了一代又一代的中国人,他的文学作品被广泛传阅,激发了人们对社会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他的呼吁“以百姓之言,破朽决”,“以百姓之言,兴觉醒”,对当时的社会变革产生了重要的推动作用。
终年
鲁迅于1936年10月19日逝世,享年55岁。
他的去世给中国文学界带来了巨大的损失,但他的思想和作品将永远激励着人们追求真理和正义。
以上是对鲁迅先生背景的简要介绍,他的贡献将被永远铭记在中国文化史上。
鲁迅的资料

生活家庭
家庭成员
周介孚:鲁迅祖父(1838-1904),本名致福,后改名福清,字震生,号介孚,一号梅仙。翰 林出身,曾外放江西金溪县任知县,后因科场案入狱,使得周家开始走向衰落。周介孚“自由读书 的主张与实践”为鲁迅“在传统教育的封闭体系中打开了一个缺口”。 蒋氏:鲁迅祖母(1842-1910),周介孚后妻,周伯宜继母,她逝世时鲁迅亲自为她办理丧事, 她性幽默,常给鲁迅讲民间故事,给他以民间文化的启迪,同时她隐忍的性格也给鲁迅留下终生难 忘的印象。 周伯宜:鲁迅父亲(1861—1896),本名周凤仪,字伯宜。他思想开明,是洋务运动的同情 者。后为病魔所缠,他的病使鲁迅饱尝了生活的困顿艰辛。 鲁瑞:鲁迅母亲(1858—1943),她慈祥而刚毅,善良而果敢,思想比较开通,对鲁迅有极 大影响。 周作人:鲁迅二弟(1885—1967),原名周遐寿。现代著名散文家。 端姑:鲁迅妹妹,未满一岁即殇,约比周建人大一岁。 周建人:鲁迅三弟(1888—1984),原名周松寿,生物学家。 周椿寿:鲁迅四弟(1892—1898年),6岁时因发热发烧早逝。 朱安:鲁迅的合法妻子(1878—1947),浙江山阴丁家弄(今绍兴市丁向弄)人,1906年28 岁时与25岁的鲁迅完婚。她与鲁迅做了二十年的挂名夫妻却完全过着独身生活。鲁迅母亲的生活一 直是由她照顾。 许广平:鲁迅的爱人(1898—1968),广东番禺人,曾是鲁迅的学生,她照顾着鲁迅后半生 的生活。 周海婴:鲁迅和许广平的儿子(1929—2011),无线电专家。
生活家庭
兄弟不和
在鲁迅的个人生活中,有两件事对他的打击是沉重的。一个是他的婚姻生活,另 一个就是与弟弟周作人的失和。鲁迅和周作人一直不愿意向别人谈及此事从而也使得 这件事越发的扑朔迷离,成为了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最不可理解的事件。多年来,研究 界对此形成了“经济说”、“失敬说”、“家庭纠纷说”等三种观点。第一种说法 “经济说”认为是周作人妻子羽太信子花钱过于大手大脚,致使家中往往入不敷出, 最后使得兄弟产生罅隙。第二种说法,认为是鲁迅与信子有私情,导致周氏兄弟不和。 第三种说法,则认为是周家众人对信子的不满,导致兄弟关系的紧张。就否定“兄弟 失和”是由于两人思想上的分歧来说,这三个观点是一致的。但是除此之外,学界的 研究基本上没有多大进展,三种观点也无法真正说服读者。
趣味知识小报鲁迅先生的资料

趣味知识小报鲁迅先生的资料1、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原字豫山,后改豫才,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肄业)。
“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广泛的笔名,浙江绍兴人。
著名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民主战士,五四新文化运动的重要参与者,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
毛泽东曾评价:“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鲁迅决不是一个专事挑剔世界或者专事贬损他人的写手,也不是一个执意要以破坏和批判的方式发泄怨愤的刻薄者。
事实恰恰相反。
鲁迅是一个目的明确、标志清晰、开宗立旨的建设者。
他要建设的是什么?第一是人,第二是人国。
早在留学日本时期,年轻的鲁迅就执著地追究这样的问题:怎样才是最理想的人性?中国国民性中最缺乏的是什么?它的病根何在?他以巨大的热情十分勤勉地考察了古今中外的文化资源,努力从中寻找救人于倒悬、救国于水火的途径。
1907年,26岁的鲁迅用文言写出了《文化偏至论》、《人之历史》、《科学史教篇》、《摩罗诗力说》,较为全面地阐述了他的历史观、文化观、文学观、人性观。
可以说,鲁迅是目的与方法是同时找到的。
建设具有尊严意识、自由精神、独立人格的个人,是这位26岁的年轻思想家所设定并且日后终生信守的文化目标,走向这一目标的途径,就是冲破物质的束缚,突出精神的意义,表现个体生命的价值,抗拒以群体名义对个体价值的压抑和取消(“掊物质而张灵明,任个人而排众数”、“尊个性而张精神”——语见《文化偏至论》)。
具体方法是什么呢?鲁迅认为,需要一大批精神界战士,按照“掊物质而张灵明,任个人而排众数”、“尊个性而张精神”的基本意旨,破坏吃人的旧文化,建设立人的新文化。
精神界战士从哪里来?从那些具有精神觉醒的文化人士中产生。
鲁迅之所以弃医从文,就是企图做一个精神界战士,披荆斩棘、踏遍废墟、义无反顾地走向自己所设计的立人蓝图,实现立人理想。
鲁迅资料

百科名片姓名:周树人(字豫才,原名周樟寿,1898年改为周树人)别名:原名周樟寿,字豫山、豫亭国籍:中国民族:汉族出生地:浙江省绍兴府会稽县出生日期:1881年9月25日(辛巳年)逝世日期:1936年10月19日职业:文学家、思想家、评论家、革命家毕业院校:南京路矿学堂,仙台医学专门学校主要成就:深刻影响“五四”后的中国文学代表作品:《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朝花夕拾》身高:161厘米血型:O人物简介鲁迅(20张)鲁迅[1],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和革命家。
清朝光绪七年辛巳年八月初三(1881年9月25日)出生于浙江绍兴府会稽县东昌坊口新台门周家,原名周树人,后来在南京求学时学名为“周樟寿”,字豫山、豫亭、豫才。
是中国现代小说的奠基人、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之一。
至三十八岁,使用鲁迅为笔名。
二弟周作人,三弟周建人,合称为“周氏三兄弟”。
鲁迅1902年考取留日官费生,赴日本进东京的弘文学院学习。
1904年初,入仙台医科专门学医,后弃医从文(详见《藤野先生》一文),回国从事文艺工作,希望用以改变国民精神。
1905—1907年,参加革命党人的活动,发表了《摩罗诗力说》《文化偏至论》等论文。
期间曾奉母命回国结婚,夫人朱安。
1909年,与其弟周作人一起合译《域外小说集》,介绍外国文学,同年回国,先后在杭州、绍兴等地担任教师。
[2]辛亥革命后,鲁迅曾任南京临时政府和北京政府教育部部员、佥事等职兼在北京大学、女子师范大学等校授课。
1918年5月,首次用“鲁迅”作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文小说《狂人日记》[3],奠定了新文学运动的基石。
五四运动前后,参加《新青年》杂志工作,成为“五四”新文化运动的主将。
1918年到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短篇小说集《呐喊》《彷徨》,杂文集《坟》《热风》《华盖集》《而已集》《二心集》,散文诗集《野草》,回忆性散文集《朝花夕拾》(又名《往事重提》)等专集。
其中,1921年12月发表中篇小说《阿Q正传》。
鲁迅简介简版

鲁迅简介鲁迅(1898年3月18日-1922年5月25日),字鲁直,笔名周海婴、周树人、洪应明、三船夫解语等,中国现代作家、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军事家。
中国近代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革命家。
在鲁迅先生所处的时代,中国社会经历了一段动荡混乱的时期。
由于当时人们大都受到封建主义统治时期所产生的一种思想——封建意识的影响而没有能力创造出新的文学作品来。
鲁迅先生在那个时代的中国处于这样一个动荡混乱的社会中,他也是中国文化传统、中国思想传统和中国文化传统的一位承前启后并且开创着一个新时代的伟人。
他以他非凡的才华和博大精深的思想影响了中国几千年的历史。
一、人物形象鲁迅先生是中国近代文学中一个具有深远影响的人物,他在中国文学史上占有重要的地位,也是一位具有民族精神的文学家。
从鲁迅先生对社会的批判到对人生的超越与思考,这一切都表现出他崇高独特的人格魅力,并且形成了以自己为代表意义的人物形象和思想体系。
鲁迅先生从自身经历中发现人之初性本善出发,“以本为源”,强调人必须有自觉性,这是一种思想自由和人格解放,也是鲁迅一生追求的目标和境界,从作品中所表现出的这种思想魅力上来看,鲁迅先生是对封建传统的一种否定和批判以及对于未来人生观念的认识。
在这些思想体系中鲁迅先生有着自我批判精神并在以后创作中逐渐向自我否定靠近:既要肯定自身的优点也要批判自身缺陷;既要反映出封建社会底层人民对美好生活、民主、自由、平等思想的追求;又要揭露封建社会统治者为满足个人私欲而采取的种种禁锢手段;还要以丰富且深刻的思想内涵来充实自己,从而实现人生态度上至理想境界上至道德境界上到社会责任感上均达到了高度一致。
鲁迅先生笔下那些鲜活人物形象,也正是因为他们对社会生活有着深刻而又独特而深厚的理解和认识,才构成了鲁迅独特的人生内涵和高尚人格魅力。
二、文学创作鲁迅的小说有很多,但大多数都是“杂文”,也就是短篇小说,或者是杂文。
他在创作中始终坚持了自己的思想主张,始终坚持了对“国民”这一概念的立场上去。
鲁迅先生的生平资料

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
树人,字豫才,浙江绍兴
人,中国现代伟大的文学
家、思想家、革命家、教
育家。
十七岁之前曾用名
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
并以笔名鲁迅闻名于世。
鲁迅先生青年时代曾受进
化论、尼采超人哲学和托
尔斯泰博爱思想的影响。
1904年初,入仙台医科专
门学校(今日本的东北大学)学医,后从事文艺创作,希望以此改变国民精神。
鲁迅先生一生写作共计有600万字,其中著作约500万字,辑校和书信约100万字。
作品包括杂文、短篇小说、诗歌、评论、散文、翻译作品等。
对“五四运动”以后的中国文学产生了
深刻而广泛的影响。
毛主席评价他是伟大的文学家、思想家、翻译家,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可谓知言。
他是对我们中国乃至世界都有很大的影响。
个人概况
中文名:鲁迅
外文名:Lu Xun
别名:周树人、周樟寿
国籍:中国
民族:汉族
出生地:浙江省绍兴府
会稽县
出生日期:1881年9月
25日(辛巳年)
逝世日期:1936年10
月19日
个人背景
职业:文学家、思想家、评论家、革命家
毕业院校:仙台医科专门学校(日本东北大学)
个人贡献
主要成就:深刻影响“五四”后的中国文学
代表作品:《呐喊》《彷徨》《故事新编》《朝花夕拾》《野草》其他信息
身高:161厘米
血型:O型。
鲁迅先生的资料

鲁迅先生的资料一、简介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本名周树人,字豫才,曾用笔名芸隐、士隐等。
他是中国近现代作家、思想家、文化评论家,被誉为“现代文学之父”。
鲁迅的作品对中国文学和思想有着深远的影响,他的思想实践探索了中国现代化的道路,开辟了中国现代文学的新境界。
二、生平1.早年经历鲁迅出生在浙江绍兴一个贫寒的书香门第。
他从小接受良好的教育,精通中文、日文和英文。
1902年,他赴日本留学,先后就读于加拿大温哥华大学和东京医科大学。
在日本期间,他广泛接触西方文化,接受了马克思主义、自然科学等思想的熏陶。
2.文学生涯鲁迅的文学创作分为两个时期:白话文学时期和实事小说时期。
他以白话文为载体,试图革新文学语言和形式,致力于书写现实生活和社会问题。
代表作品有《狂人日记》、《阿Q 正传》等。
在实事小说时期,鲁迅以散文体撰写了大量杂文和评论文章,对时事和社会现象进行了深入观察和批判。
三、思想1.民主主义思想鲁迅是中国民主主义思想的重要代表之一。
他主张反对封建专制和民族压迫,倡导平等、自由、科学、民主的社会制度,呼吁人民的觉醒和革命。
2.文化批判鲁迅对中国传统文化进行了批判。
他认为传统文化对于现代社会的发展具有消极的影响,主张摒弃旧有的陈腐观念,追求新的人文精神。
3.人道主义思想鲁迅对人道主义思想有着深刻的关注和反思。
他通过小说和杂文表达了对社会底层人民苦难的同情和关怀,呼吁消除社会的不公和不平等,追求人类的共同幸福。
四、影响1.文学影响鲁迅的文学创作对中国现代文学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以白话文打破了古文的束缚,为现代汉语文学奠定了基础。
他的作品以其独特的艺术风格和对社会问题的深入观察而闻名,成为国内外文学研究的热点。
2.思想影响鲁迅的思想为中国现代化进程提供了有力的理论支持。
他的民主主义思想为中国革命和建设提供了指导,推动了社会变革和进步。
他的文化批判和人道主义思想也引起了人们对传统观念的反思和关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鲁迅资料:鲁迅(1881年9月25日-1936年10月19日),原名周樟寿,字豫才,后改名周树人,“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
浙江绍兴人。
中国现代文学的奠基人,中国现代学术的开创者,毛泽东曾评价他:“鲁迅是中国文化革命的主将,他不但是伟大的文学家,而且是伟大的思想家和伟大的革命家。
”鲁迅堪称现代中国的民族魂,他的精神深刻影响着他的读者、研究者,以至一代又一代的中国现代作家、现代知识分子。
他的文学创作为中国现代文学的发展奠定了深厚的基础,他的《中国小说史略》则开创了中国现代学术领域。
鲁迅同时又是20世纪世界文化巨人之一。
他创造了“内外两面,都和世界的时代思潮合流,而又并未梏亡中国的民族性”,并具有独特的个人风格的“现今想要参与世界上的事业的中国人”的文学。
他与同时期的世界杰出的思想家和文学家一样,在关注本民族的同时,也在关注着人类共同面临的问题,并做出了自己的独特贡献。
人物生平1881年(光绪七年)9月25日(夏历辛巳年八月初三),生于浙江绍兴城内东昌坊新台门周家。
幼名阿张,长根,长庚,学名周樟寿。
1892年,入三味书屋从寿镜吾读书,课余影描图画。
与章闰水建立友谊。
1893年,祖父周介孚因事下狱,父周伯宜又抱重病,家产中落,全家避难于乡下。
每每为父亲出入于质铺及药店,遭人冷眼。
[10]1896年,父亲去世。
家境益艰。
于本年开始写日记。
1898年,4月,入南京水师学堂,改名周树人。
12月,被本叔家催促参加县考,中榜后无心功名不再参加府考,继续前往南京求学。
第二年,转入江南陆师学堂附设路矿学堂,学开矿。
这期间接触了赫胥黎的《天演论》,对他以后的思想具有一定影响。
除读新书外,爱骑马运动,敢于和旗人子弟骑马竞赛。
1902年,1月,路矿学堂毕业。
3月,公费赴日本留学。
4月,入弘文学院日语速成班。
第二年,剪辫。
课余喜读哲学与文艺之书,尤注意于人性及国民性问题。
1904年,4月,于弘文学院结业。
6月,祖父介孚公卒,年六十八。
8月,入仙台医学专门学校肄业。
1906年,6月,被骗回国与朱安结婚。
6月,复赴日本。
7月,中止学医,从仙台回到东京,不再入学读书,专门从事文艺译著工作,此后几年通过不同方式学习了德语,俄语。
1908年,从章太炎先生炳麟学,为"光复会"会员,并与二弟作人译《域外小说集》,期间生活艰难,以校对书稿补贴生活。
1909年(宣统元年),《域外小说集》二册出版。
8月,归国,任杭州、浙江两级师范学堂生理学和化学教员兼任日本教员铃木珪寿的植物学翻译。
第二年,4月,祖母蒋太君卒。
8月,任绍兴中学堂教员兼监学。
1911年,写个人的第一篇小说文言小说《怀旧》。
1912年(民国元年),临时政府成立于南京,应教育总长蔡元培之邀,任教育部社会教育司第一科科长。
八月任命为教育部佥事。
从本年起至1917年,他大量抄古碑,辑录金石碑帖,校对古籍。
1917年,7月7日,因张勋复辟乱作,愤而离职,14日,乱平即返部。
是年搜集研究拓本。
1918年,1月,参加《新青年》改组,任编委。
5月,以鲁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用现代体式创作的白话短篇小说《狂人日记》,载在《新青年》第四卷第五号。
1920年,在北京大学,北京高等师范学校讲授中国小说史,6月,读《共产党宣言》中文译本盛赞译者。
9月,发表小说《风波》。
1923年,8月,小说集《呐喊》出版;与弟弟周作人分居,迁至西四塔胡同61号居住,分居原因不明。
12月,作《娜拉走后怎样》演讲,兼任女师大,世界语学校教师;《中国小说史略》上册出版。
1924年,7月,赴西安讲《中国小说的历史变迁》。
8月返京。
11月,《语丝》周刊出版,鲁迅在首期发表《论雷峰塔的倒掉》,自此鲁迅成为《语丝》作家群的主将之一。
人物轶事作为中国现代文学史上贡献最大的作家,鲁迅逝世后被虚构了许多逸闻轶事,由于真假难辨,往往流传甚广无人知其真假。
这些讹传假闻中较为出名的有《鲁迅理发的故事》,据考证实为嫁接清代独逸窝退士编的《笑笑录》一书中的剃头故事。
另外《鲁迅丢棉裤》,《密友告密帮助鲁迅避难》等皆已考证为假。
另一则鲁迅反对某书局“不支付标点和空格稿费”的轶事真假仍未有定论。
关于真假考证的问题,详细资料可参看鲁迅研究专家所著论文。
刻字自勉鲁迅十三岁时,父亲长期患病,家里越来越穷,他经常到当铺卖掉家里值钱的东西,然后再在药店给父亲买药。
有一次,父亲病重,鲁迅一大早就去当铺和药店,回来时老师已经开始上课了。
老师看到他迟到了,就生气地说:“十几岁的学生,还睡懒觉,上课迟到。
下次再迟到就别来了。
”鲁迅听了,点点头,没有为自己作任何辩解,低着头默默回到自己的坐位上。
第二天,他早早来到学校,在书桌右上角用刀刻了一个“早”字,心里暗暗地许下诺言:以后一定要早起,不能再迟到了。
以后的日子里,父亲的病更重了,鲁迅更频繁地到当铺去卖东西,然后到药店去买药,家里很多活都落在了鲁迅的肩上。
他每天天不亮就早早起床,料理好家里的事情,然后再到当铺和药店,之后又急急忙忙地跑到私塾去上课。
虽然家里的负担很重,可是他再也没有迟到过。
白红小象林语堂曾在一篇文章中写鲁迅先生在中国的难能可贵,誉之为“白象”。
因为象多是灰色,遇到一只白的,就视为国家珍宝。
许广平在与鲁迅分居两地互通书信时也时常称他为“小白象”,鲁迅在与之信中偶尔也用以自称。
在儿子周海婴出生后,鲁迅用来送予儿子称其为“小红象”,可谓“白象红象一父子”,鲁迅在哄孩子高兴时也常常自作小调“小红,小象,小红象,小象,红红,小象红;小象,小红,小红象,小红,小象,小红红。
”丈夫怜子温情可见一斑。
不重手稿鲁迅对手稿的保存并不在意,常常乱丢手稿,有时还分发给来访的客人擦手,甚至当废品卖掉。
一次作家萧红在上海拉都路买油条吃,那张包油条的纸居然是一张鲁迅先生的翻译《死魂灵》的手稿纸!萧红写信告诉了鲁迅,鲁迅却不以为稀奇,最后她把这一见闻如实地告诉许广平,许广平为此狠狠地批评了鲁迅一顿。
人物评价正面评价毛泽东(无产阶级革命家):“鲁迅的骨头是最硬的,他没有丝毫的奴颜和媚骨。
这是殖民地半殖民地人民最宝贵的性格。
鲁迅是在文化战线上的民族英雄。
”“鲁迅的方向,就是中华民族新文化的方向。
”叶圣陶(现代著名教育家):“与其说鲁迅先生的精神不死,不如说鲁迅先生的精神正在发芽滋长,播散到大众的心里。
”郁达夫在鲁迅病逝后曾说,“一个不知道尊崇伟人的民族是可悲的民族”。
这是鲁迅同代人的卓越识见和深长叹憾。
郁达夫评价鲁迅,“没有伟大人物出现的民族,是世界上最可怜的生物之群;有了伟大的人物,而不知拥护、爱戴、崇仰的国家,是没有希望的奴隶之帮。
”法捷耶夫(Alexander Alexandrovich Fadeyev,苏联著名作家):“鲁迅是真正的中国作家,正因为如此,他才给全世界文学贡献了很多民族形式的,不可模仿的作品。
他的语言是民间形式的。
他的讽刺和幽默虽然具有人类共同的性格,但也带有不可模仿的民族特点。
”他又评价鲁迅为“中国的高尔基。
”郭沫若中年时评价:“鲁迅是革命的思想家,是划时代的文艺作家,是实事求是的历史学家,是以身作则的教育家,是渴望人类解放的国际主义者。
”负面评价郭沫若年轻时评价:“他是资本主义以前的一个封建余孽。
资本主义对于社会主义是反革命,封建余孽对于社会主义是二重的反革命。
鲁迅是二重性的反革命的人物。
······他是一个不得志的Faseist(法西斯蒂)!”成仿吾(无产阶级革命家):“我们中国人有一种通病,小说流行的时候,便什么文字都叫小说,这是很容易使人误会的事情。
作者是万人崇仰的,他对于一般青年的影响是很大的,像这样鱼目混珠,我是对于他特别不满意的。
”蒋梦麟(现代著名教育家):“我所知道他的早年作品,如《狂人日记》、《阿Q正传》都只为了好玩,舞文弄墨,对旧礼教和社会现状挖苦讽刺一番,以逞一己之快。
”王蒙(共和国前任文化部长,当代著名作家):“我们的作家都像鲁迅一样就太好了么?完全不见得。
文坛上有一个鲁迅那是非常伟大的事。
如果有五十个鲁迅呢?我的天!”王朔(当代著名作家):“当时我很容易崇拜谁,《艳阳天》我觉得写的非常好,但是我从来没有觉得鲁迅的小说写的好,他的小说写的过于沉闷。
鲁迅那种二三十年代正处于发轫期尚未完全脱离文言文影响的白话文字也有些疙疙瘩瘩,读起来总有些含混。
”苏雪林(现代著名作家):“鲁迅的心理完全病态,人格的卑污,尤出人意外,简直连起码的…人‟的资格还够不着。
但他的党羽和左派文人竟将他夸张成为空前绝后的圣人,好象孔子、释迦、基督都比他不上。
青年信以为真,读其书而慕其人,受他的病态心理的陶冶,卑污人格的感化,个个都变成鲁迅,那还了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