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扬子晚报》教育新闻特点研究

合集下载

对常州地区《扬子晚报》读者市场的调查及评析

对常州地区《扬子晚报》读者市场的调查及评析

l5 l
点依次是信息量大 、 响力大 、 影 内容准确深刻 、 可
信, 选择率分别为7.% 、 .%、1 %、 3 66 2 8 1. 9 %。 2 4 . 关于读者对《 扬子晚报》 的综合评价 , 调查给 出了一道开放题。读 者的答案较 多, “ 息量 选 信 大” 的排在第一 , 3. %, 大众化” 1. % , 为 58 “ 为 96 “ 商业化” 综合性强” 和“ 排第三 , 89 为 .%。其他
身份种类有近 3 种之多 , 0 比较 明显地体现了《 扬
调查设计 了一道开放题 : 如您 出于工作或 假 生活上的需要 , 想在报纸上刊登广告 , 您会选择哪

子晚报》 大众报特征 , 可能也显示 了整个区域市 场受众的一般特征 。在统计上 , 我们把填写在政
府机关 、 企事业单位工作的读者归为一般工作者 ,

读者阅读 《 扬子 晚报》 的时间在半小 时左右 和1 小时左右 的居 多, 分别 占 4 .% 和 3. % , 42 96 在 2小时左右或 以上 的占 7 5 不到半小时 的 . %, 占 87 。 .%
( ) 二 读者 的主 要评 价

调查的统计 结果
( ) 一 读者 的一 般特征 被调查 的读者 分 布 于 社 会各 个 层 次 , 职 业 其
三各类媒体期待多赢90年代初江苏商报现代快报在南京报业市场刀刀见血的拼杀将地处南京的党报南京日报新华日报拖入了残酷的报业大战也使它们在坚持党报原则和发扬党报传统特色优势的基础上不断地向新闻规律回归向市场靠拢向生活向百姓向社会贴近终于在今天成就了在全国都可以算得上的一流党报
维普资讯
相 比《 广州 日报》 《 民晚报》 、新 等报纸 , 扬 子晚 《

人民日报、扬子晚报、南方周末报纸比较

人民日报、扬子晚报、南方周末报纸比较

从上面版面及各版内容可以看出三种不同类型的报纸差异。

《人民日报》每周一至周五16个版,周六、周日8个版。

《人民日报》以多视角,真实、准确、全面、及时地反映丰富多彩的社会、经济、文化生活。

要闻版、经济版、政治·法律·社会版、教育·科技·文化版、国际版、理论版、文艺版、体育版深受各界群众喜爱。

从本周的情况上看,固有的版面以外,“神七特刊”是特别添加的版面,也是本周的一大重点。

《扬子晚报》的版面很不固定,固定版面有头版、要闻、国内新闻、国际新闻、体育、南京新闻、广告版面等。

各版面占的份额每一期都有所不同,相比《人民日报》它的版面更灵活,信息量更大,内容更丰富。

《南方周末》新闻、文化、生活三大板块的办报格局,新闻以独家为主,时评以纵深见长,副刊则佳作迭现。

《南方周末》是周报,它不具有时效性;版面小,内容不丰富。

因此,它以一周重大新闻的深入报道为主。

以下是三家报纸的简介:《人民日报》是中国共产党中央委员会机关报,是当今中国最具权威性和影响力、发行量第二大的综合性报纸。

《人民日报》承担着每天向全国和世界传播与介绍中国共产党和中国政府的方针、政策及主张的重任,被认为是直接传达着党中央国务院声音的重要媒介,而倍受海内外读者喜爱及外国政府和机构的高度重视。

因此,《人民日报》既是广大干部群众了解中共中央精神的最主要媒体,也是世界了解和观察中国最新变化的重要窗口。

《人民日报》把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放在首位,坚持高品位、高格调,把专业性与综合性相结合,配合党的中心工作,取得了巨大的经济效益及不可估量的社会效益,为宣传党的路线方针政策,推进社会主义新闻理论创新,对弘扬祖国悠久历史和灿烂民族文化作出了不可磨灭的巨大贡献。

《扬子晚报》是中国发行量最大的晚报。

《扬子晚报》遵循“宣传政策、反映生活、倡导文明、传播知识”的办报宗旨,报社一切活动以办报为中心,以提高报纸质量为龙头,以报纸质量带动报纸发行量的上升,以扩大发行量带动广告收入的增长,不断探索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办报规律,逐步形成了信息密集、服务到位、导向正确、格调高雅、可读性强的特色和优势。

《扬子晚报》版面简介——媒力中国

《扬子晚报》版面简介——媒力中国

《扬子晚报》版面简介
A叠新闻(时政、社会新闻)2-16版共16版省版
(头版、权威发布新闻、扬子时评、扬子焦点、民生、社会生活、
中国热点·专稿·视野、国际博览·快报·纵深)
B叠新闻(网罗天下)2-16版共16版省版
(头版、连载、繁星、男左女右、人物故事、传奇解密、时尚)
A2叠新闻(文体财经18-21版),(体育新闻22-26版),
(壹财经27-32版)共16版省版
(文娱头版·搜星·视野·猛料·声色、体育纵横头版·综合·万象、壹财经头版·财富·证券·盘面·基金·数据)
A3叠新闻(南京城事·扬子生活圈)34-56版共24版市版(头版、南京·点采·民生·现场·拍案·健康·街区、美食·家居·楼市)。

2020年石狮市初中学业质量检查道德与法治试题_修改稿)(含答案)

2020年石狮市初中学业质量检查道德与法治试题_修改稿)(含答案)

2020年石狮市初中学业质量检查道德与法治试题(考试时间:90分钟;试卷满分:100分;考试形式:闭卷)第Ⅰ卷本卷共26小题,每小题2分,共52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党的十九届四中全会提出了坚持和完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的总体目标。

以下时间轴上对应的目标中?号处应填写的是……()A.完全B.全面C.基本D.相应2.2020年2月24日,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十六次会议表决通过了关于《全面禁止非法野生动物交易、革除滥食野生动物陋习、切实保障人民群众的决定》。

…()A.经济利益B.生产生活C.合法权利D.生命健康安全3.对右框的时事进行归类,最适合的主题()A.“一国两制”的成功实践B.推动我国经济高质量发展C.促进东部地区的率先发展D.西部地区发展向纵深推进4.下列时事所体现的领域与其他不同的是………………………………………………()A.2019年我国正式发放5G 商用牌照,进入5G 商用元年B.2019年12月27日,长征五号遥三运载火箭发射成功C.2019年7月15日《国务院关于实施健康中国行动的意见》印发D.黄旭华和曾庆存两位院士获得2019年度国家最高科学技术奖5.下列新闻事件与新闻解读相匹配的是…………………………………………………()序号新闻事件新闻解读①第二届中国国际进口博览会成功举行我国经济发展主要依靠引进来②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③《新时代爱国主义教育实施纲要》把青少年作为爱国主义教育的重中之重④北京大兴国际机场正式投入运营标志我国已经迈进发达国家行列A.①③ B.①④ C.②③ D.②④6.小闽在课堂小组讨论中用俞伯牙与钟子期的“知音之交”、管仲与鲍叔牙的“管鲍之交”、陈重与雷义的“胶漆之交”等三个成语典故来印证…………………………………()A.友谊是一种心灵的相遇B.友谊都是一成不变的C.友谊就是一种等价交换D.友谊是不存在竞争的★2019年9月18日,黄河流域生态保护和高质量发展座谈会在郑州召开。

新课标2018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四新闻阅读专题能力训练六新闻阅读一

新课标2018届高三语文二轮复习专题四新闻阅读专题能力训练六新闻阅读一

专题能力训练六新闻阅读(一)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材料一《中国诗词大会》的热度还未散去,央视另一档自制文化类节目《朗读者》,又以浩大的声势占据了微信朋友圈、微博等社交媒体的页面。

在网络高度普及的今天,对于每一个离开了学生时代的人而言,“朗读”似乎是一个遥远而陌生的词语。

大小屏幕代替了书籍文本,键盘语音代替了信札驿马。

朗读被加上了一层梦幻的滤镜,覆盖上了文化和美的薄纱,提醒着我们思念回不去的过去。

这大概是《朗读者》对于观众产生原始魅力的原因之一。

事实上,《朗读者》用了“朗读”作为外壳,内核依然是分享嘉宾的故事、传递回忆和温情。

它更像一个精简的谈话节目,并且董卿掌握对话的节奏远胜于多数谈话节目的主持人,一颦一笑都显得真诚,也不会时不时就出神,或者生硬地切换话题。

也正是有了一段简短却恰到好处的交流,带动了观众的情绪,才使得接下来的朗读自然而然,真情流露。

《朗读者》的野心明显不在说故事和煽情,它更想传递的是价值观,是社会中日渐缺失的温情和责任感。

和多数更活泼的娱乐节目倾向于选择“放飞自我”的嘉宾不同,《朗读者》选的人、想讲述的故事,其实把“我”藏起来了一些,更多强调了“爱”和各种“责任”。

诗文的选择,可以反映《朗读者》高高树起的一面大旗——文学。

制片人董卿在接受采访时表示,“我想用朗读唤起大家对文学的温柔记忆”。

这句话让身处中文系的笔者深感悲哀,在当下,对于文学的温柔记忆居然是需要被唤醒的。

网络挤压了民众对于书籍的热情,文学,正在和我们渐行渐远。

然而文学本不仅是记忆,对于父母一辈而言,文学曾是一场流行。

和经历过扎实基础教育、上了十几年语文课的年轻一代不同,文学对父母一辈而言,可能是仰望,是梦想。

一本外国名著在当年可能会引发似如今苹果发售时的排队浪潮……对于他们而言,文学让他们在过去找到了“美”的感染力,找到了治愈伤痕的灵药。

《朗读者》很好地重述了一遍他们已经快忘却的“文学梦”,并将之化为了节目自身的魅力。

新闻评述(新闻评论)

新闻评述(新闻评论)

新闻评述1.新闻:商务印书馆上月出版的第六版《现代汉语词典》,因为收入“NBA”等239个以外文字母开头的词语,近日遭到100多位专家学者的联名“举报”,引发一场关于汉语使用、“纯洁汉语”的讨论。

这些学者认为,把英语词汇“纳入”汉语词典,导致汉英混用,对汉语纯洁造成了威胁。

评述:百余名学者的“举报信”可谓一石激起千层浪。

但据我了解:对于《现代汉语词典》此次收入大量“字母词”,民间的声音多为喝彩叫好。

理由十分简单:“CPI”、“GDP”、“DNA”、“WTO”等英文字母词由于简明易记、耳熟能详,早已为老百姓广泛接受,连主流媒体都在这么说嘛!此外,一些英文字母词如“MP3”“PM2.5”等等很难准确翻译,比方说这个“PM2.5”,如果硬要翻译,只能翻译成“每立方米空气中直径小于或等于2.5微米的颗粒物的含量”,多别扭啊!况且,异域文化元素真的如此威力无比?能够侵害汉语的安全吗?我觉得也不尽然:我们用的阿拉伯数字,就是“舶来品”,好象没见它影响到汉语的安全;我们用的“公历纪年”,也不是中国人的创造,不是也一样融进了中华文化的系统之中了吗?我们使用公历纪年,但是农历的端午、中秋、春节,咱不也还是热热闹闹地过吗?现在还都是法定假日了呢!而且,每个人每年还能过阳历、阴历两个生日,多棒啊!一种文化的生命力体现在哪里?我觉得一个重要方面就是它的包容力,它能够把异域文化中的一些元素“同化”成自己的东西,与本民族的文化融为一体,水乳交融。

当然,我也不认为可以毫无限制的收录外来词,咱只是觉得:当有些“外来词”象“倒插门”的女婿一样,已经成了咱自家的“姑爷”了,咱是不是也不必一辈子总拿人家当外人呢?2.新闻:从2006年开始,由王刚主持的电视鉴宝节目《天下收藏》在国内走红。

和其他同类节目关注藏品价值的高低不同,《天下收藏》因更专注辨别藏品真假并且设有“砸宝”环节而显得更加惊心和与众不同。

尽管也曾遇到各种各样的争议,但《天下收藏》节目一直在全国同类鉴宝节目中独领风骚。

《扬子晚报》教育新闻特点研究

《扬子晚报》教育新闻特点研究
求是 “ 一张好报 纸 , 就是一所好 学校”; 建立强 大的互动和监督体 系。 【 关键词 】《 扬子晚报 教 育新 闻 改版


《 子 晚 报 》 辑 方针 改版 定 位 扬 编
闻的主要受 众为江 苏省大 中小学生 及家 长、 教育工作者等。 图一所示 : 如
其他 5 %
取专家 、 大学 生 、 中学教师一起 写高考作
息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
太中 小掣生.
3% 0
1 题材从单 一到丰 富, 、 作者队伍呈现
多 元 化
图一
青年读者 的办报定位 。 办报定位 的突破带
动 了 改 版 的全 方 位 突 破 创 新 。 重 “ 向 着 面
改版以前 ,教育新 闻局限于开学 、 考
数据来 自于 2 1 年 8月份 的调查问 01
版 。 是 明 确 了 进 一 步 面 向城 市 、 向 中 二 面
文并评 比、以及 2 1 年邀请高考状元 和 0 1
作文满 分获得者 与在 场 的中小 学生进行
扬 予 晚报 教 育 新 闻读 者 分布 图
互动等 , 这些都充分发挥了记者的主观能 动性 。 根据研 究的需要 , 本研究 收集 的信
作 样本 , 文本分析 法进行研 究 。 育新 用 教
题策划 ,如过来人谈 高考做 了一 整版 、 选
图二
21  ̄ 1 朝 3 o# 1 1 7
时下 , 比如 遇 到 大学 校 园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是 否 允许 骑 车 问
来 , 片化 特点明显。 碎
近五年来 , 扬子晚报 》 不断实行改 《
革和创新 , 重新确定 编辑方针 。 一是教 育 新 闻由过 去 的较 为零碎分 散 的新 闻整合 成整 版的专题报道 , 开辟 了一些新 闻专栏 如 “ 扬子招 考飞信 ”、 成 长周 刊”、 大 “ “ 学城 ”, 以及 一系 列策 划 的教 育新 闻整

扬子晚报

扬子晚报

扬子晚报特色分析扬子晚报作为中国日发行量最大的报纸有什么过人之处呢?此处仅以2010年国庆节一周假期内扬子晚报发行内容作简要分析。

扬子晚报在江苏省内发行,主要可以分为以下几个板块,头版,要闻,江苏新闻中国新闻(约各占两版),国际新闻,体育新闻,文娱,财经板块,南京城事,B版开始分为网罗天下,大连载,扬子彩经,男左女右。

国庆节当天的封面头条是《免费游玄武湖五个门都能进》,封面图片用红字标出《南京36万人出城过节》,当天的A02版要闻除天安门夜景的图片了关注南京军民欢度国庆,更配以一张天安门夜景图,图八天片说明是:北京连续8天开启所有夜景照明。

另外用了将近三分之一的版面登出《中国的慈善不靠“巴比”来倡导》对国庆前后最热的新闻“巴比慈善晚宴”发表了评论性文章。

同时这一版也刊登除了一篇报道《一批新的法律法规今起开始实施》A03版关注楼市;A06。

A07分别是专题关注国庆长假游园出行;A08版直通世博;A09专题慈善晚宴;A10.11江苏新闻;A12,13中国新闻;A14-16国际新闻;A17-21体育新闻,A22-26文娱。

A27-32壹财经;A33-48南京城事,其中A44皖江城市带特别报道;第B01版:网罗天下;第B02版:大连载;第B03版:连载;第B04版:繁星·扬子彩经;第B08版:男左女右。

接下来2号到7号的头版头条分别是:2号,《免费游大考玄武湖》一张人头攒动的玄武湖图片占了整个版面。

3号,图片《癌症妈妈的成名之惑》头条《学生军训“老三套能否与时俱进”》;4号,《楼市或遭遇近年最冷黄金周》,图片《洗蟹粉又来了》(A03专题报道);5号,头条《南京楼市‘银市’果然惨淡开场》;6号,头条《返程高峰今天开始最快动车驰援沪宁线》配以图片;7号,头条:《40岁老总逛夫子庙不幸猝死》。

扬子晚报国庆一周内的头条除了3号的《癌症妈妈的成名之惑》与国庆节无太大关系,其他的六个头条都与国庆节应景。

而三号《癌症妈妈的成名之惑》的新闻正是国庆节间非常热的一条新闻,扬子晚报选择其作为三号的头条我认为非常明智。

扬子晚报基本情况简介

扬子晚报基本情况简介

《扬子晚报》简介《扬子晚报》是中国发行量最大的晚报。

《扬子晚报》创刊于1986年元旦,国内统一刊号:CN32——0055。

二十年来,《扬子晚报》遵循“宣传政策、反映生活、倡导文明、传播知识”的办报宗旨,报社一切活动以办报为中心,以提高报纸质量为龙头,以报纸质量带动报纸发行量的上升,以扩大发行量带动广告收入的增长,不断探索在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办报规律,逐步形成了信息密集、服务到位、导向正确、格调高雅、可读性强的特色和优势。

“扬子”报人坚持发扬“锐意进取、乐于奉献、团结拼搏、争创一流”的精神,从每一篇稿件、每一个版面和每一天报纸抓起,力求一天也不让读者失望。

目前,《扬子晚报》日发行总量为210万份,全面覆盖江苏13个地市和上海、安徽芜湖、马鞍山等地,是中国目前发行量最大的都市生活类报纸。

二十年来,《扬子晚报》版面由最初的4开4版增至4开16版、20版,并不定期加张免费附送,南京地区多至112版。

近年来,新增了一些专刊、专页,健康长寿、电脑时代、教育资讯、扬子楼市等都深受读者喜爱。

创刊以来,扬子晚报发行量每年都以5-8万份的速度上升,1995年日发行量突破百万份以后,每年仍在较大幅度的增长,到2002年9月26日,日发行量超过200万份。

广告营业额1999年已跻身全国报界前6名。

扬子晚报社在总编辑主持的编辑委员会领导下进行工作。

编辑部设有总编办公室、要闻部、经济部、科教卫部、读者服务部、文化部、体育部、江苏新闻部、南京新闻中心、国内新闻部、国际新闻部、房地产部等。

扬子晚报在江苏各地及全国主要城市都设有记者站、特约记者和信息站,新闻来源及时而广泛。

2006年6月,第59届世界报业大会发布了最新“世界日报发行量前100名名单”,扬子晚报雄居第23位,在中国入选的报纸中名列第三,是扬子晚报连续四次荣居世界发行百强前列。

在《中国500最具价值品牌》排行榜中,扬子晚报再次成为唯一入选的江苏报纸品牌,排名第174位,品牌价值是35.4亿元。

2004.7.16扬子晚报内容

2004.7.16扬子晚报内容

2004.7.16扬子晚报内容摘要:一、引言二、2004年7月16日扬子晚报的概述三、扬子晚报的发展历程四、扬子晚报的主要版面和内容五、扬子晚报的社会影响和价值六、结语正文:一、引言作为中国最具影响力的晚报之一,扬子晚报在2004年7月16日的报纸内容具有很高的研究价值。

本文将通过对该日版报纸的分析,为您呈现扬子晚报当年的风貌及其在我国新闻界的地位。

二、2004年7月16日扬子晚报的概述2004年7月16日的扬子晚报紧密围绕当时的社会热点展开报道,涵盖了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等多个领域。

报纸内容丰富,既有深度报道,也有民生关注,体现了扬子晚报作为一份综合性晚报的特点。

三、扬子晚报的发展历程扬子晚报创刊于1986年,是由江苏省委宣传部主管、新华日报社主办的晚报。

自创刊以来,扬子晚报始终坚持正确的舆论导向,紧密关注民生,传播先进文化,为读者提供丰富的精神食粮。

四、扬子晚报的主要版面和内容2004年7月16日的扬子晚报共分为要闻、政治、经济、文化、体育、社会、专刊等版面。

要闻版主要报道国内外重大新闻事件;政治版关注党和国家的重大决策及政治体制改革;经济版涵盖财经、产经、金融、投资等方面的信息;文化版涉及文学、艺术、教育、科技等领域;体育版关注国内外体育赛事及运动员动态;社会版主要关注民生、法治等方面的内容。

五、扬子晚报的社会影响和价值扬子晚报以其广泛的覆盖面、丰富的内容、深入的报道和高度的社会责任感,赢得了读者的信任和喜爱。

在新闻传播、舆论引导、民生关注等方面发挥了重要作用,为推动我国新闻事业发展作出了积极贡献。

六、结语通过对2004年7月16日扬子晚报的内容分析,可以看出扬子晚报在当时的新闻传播领域具有举足轻重的地位。

00662新闻媒体经营与管理必考点整理汇总

00662新闻媒体经营与管理必考点整理汇总

1.中新社的前身是国际新闻社2.人民网正式上线的时间是1997年1月1日3.新闻媒体经营与管理的“双效”原则是坚持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统一,并以社会效益为最高的准则4.广播电视媒体实行的是双重领导制度5.首次提出“政治家办报”的国家领导人是毛泽东6.新闻产品有两个属性,其中,阶级性,人民性和党性属于政治属性7.我国新闻媒体中,事先形成“独立核算,盈余自用”的事业拨款和经营收入两种财源格局,走向市场化道路的是报社8.当前,中国新闻媒体体制改革与机制创新的核心是转企改制9.战略环境分析是新闻媒体战略制定的第一步,它涉及宏观环境分析,产业环境分析和内部条件分析10.新闻媒体战略分析时要考虑的技术环境包括硬技术和软技术两个方面,软技术有新思想,新方式,新手段11.新闻媒体的购买者有两类,一类是媒体受众,一类是广告客户12.新闻媒体经营战略选择的是SO战略13.1996年1月15日,国家新闻出版署成立的中国第一家报业集团是广州日报报业集团14.新闻媒体集团化的两个方向是纵向一体化和横向一体化15.多元化经营战略与新闻媒体集团化战略密切相关,当媒体横向并购时,多元化战略主要体现为市场细分16.中国媒体多元化经营的雏形是多种经营17.数字音频广播(DAB)始于20世纪60年代18.数字化对传统新闻媒体的影响广泛,从信息传播的角度看,包括的四个方面是,增加互动。

去中心化。

消除边界。

创造无限。

19.以互联网为代表的新兴媒体的本质特征是交互性。

20.对于数字化战略而言,当前最大的困境是内容短缺。

21.企业市场定位的三部曲,依次是市场细分。

目标市场选择。

市场定位。

22.新闻产品的二次销售是指新闻产品在广告市场的交易。

23.调查收视收听率常用的三种方法是电话调查法。

日记法。

仪器法。

24.运用焦点小组访谈法进行受众调查时,通常比较适宜的参加人数为8至12人25.从市场细分的阶段来看,媒体受众市场细分可以分为事前细分和事后细分。

《公共关系学》案例分析

《公共关系学》案例分析

《公共关系学》案例分析案例分析1:音乐起,摩擦生北京某大学校园旁,有一家服装厂,这家服装厂的生产车间与这所大学教学人员的住宅区隔墙相望。

有一段时间,这家工厂借鉴国外的先进经验,为消除工人在重复劳动中产生的疲劳感和单调感,每到上午9~10点之间,就在车间内播放各种流行音乐。

可是在这段时间内,正是大学的教学科研人员从事科学研究的“黄金时间”,他们需要一个安静的环境,使自己的大脑进入正常工作状态。

然而,从仅隔一墙的服装厂传来的“震耳欲聋”的流行音乐,却破坏了他们的工作环境,使他们无论如何也无法进入正常的思维状态。

这引起了大学里的教学和科研人员的不满和愤怒,他们多次找厂方交涉,但始终没有得到结果。

无奈,不得不采取行动,投书报纸,呼吁社会舆论的支持及政府的干预。

1.假如你是服装厂的公关部主任,请你进行公关策划,解决大学教学科研人员与服装生产厂的矛盾。

2.结合实际谈谈发展社区公共关系的意义。

案例分析:如果我是这家服装厂的公关部主任,那么我将采取如下措施:第一,立即停播音乐节目,防止事态的进一步扩大或恶化。

第二,邀请大学的教师、科研人员代表到工厂来举行座谈会,诚挚地向他们表示歉意,征求他们对工厂的意见,并与他们一起寻找解决问题的办法。

如果条件允许,请教师代表参观工厂,也使他们能够理解工厂在劳动时间播放音乐的原因。

第三,既然在工人劳动时播放音乐可以减少疲劳,属于提高劳动积极性的必要措施,那么,就在工厂的车间加装双层玻璃,或在工厂与学校之间建隔音墙,使音乐不会对学校的教师造成干扰。

第四,在事件解决之后,向有关媒体发布消息,宣布解决方案及问题解决后大学教师的反应,以便在整个社会上挽回因教师投诉造成的不良影响。

通过上述事件,我们可以看到社区公共关系的重要意义,主要表现为两点:1.社区关系直接影响着组织的生存环境。

社区公众指组织所在地的区域有关的对象,包括当地的管理部门、地方团体组织、左邻右舍的居民。

社区是一个组织赖以生存、发展的基本环境,是组织的根基。

公益项目应成为媒体融合流量入口——以《扬子晚报》的“阳光助学

公益项目应成为媒体融合流量入口——以《扬子晚报》的“阳光助学

第10卷第24期2019年12月新闻研究导刊Journal of N e w s ResearchV〇1.10N〇.24December 2019公益项目应成为媒体融合流量入口—以《扬子晚报》的“阳光助学行动”为例冯可(扬子晚报总编办,江苏南京210019)摘要:公益项目是精准扶贫工作的重要一步,尤其是媒体公益在公益项目推广中起着至关重要的 作用。

《扬子晚报》在公益项目推广中始终走在精准扶贫的前列,同时也在媒体宣传方面起着引领作用。

关键词:公益项目;媒体融合;《扬子晚报》;“阳光助学行动”中图分类号:G206 文献标志码:A文章编号:1674-8883 ( 2019 ) 24-0243-02一次成长报告会,132万人次在线收看,69万人 点赞。

一场助学金发放仪式,134万人次在线收看。

截至2019年,《扬子晚报》的“阳光助学行动”已经 持续17年,在报纸、微博、微信等各平台刊发新闻报道 500多篇,10000多名社会人士直接参与捐款助学,累计募集捐款2500多万元,资助5100多名家庭贫困的学 生进人大学……一连串的数字,体现出纸媒时代积累 的影响力,也可视为媒体融合时代的流量人口。

《扬子晚报》的“阳光助学行动”着力于精准扶 贫,从2003年起,每年募集社会捐款,为品学兼优、家庭 贫困的高考新生提供每人5000元助学金。

在走访采写 报道的过程中,《扬子晚报》记者深人践行“四力”,“朋友圈”不局限于报纸读者,还扩大到受助学生、爱 心人士、社会企业等。

在融媒时代,他们是黏度非常高 的用户,也是天然的内容生产者。

―、媒体公益促进新闻报道“黏泥土、带露珠、冒热气”媒体融合丰富了传播的形式和手段,也对内容生 产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而公益活动的亲和力属性,要 求融媒体记者深入基层,充分调动脚力、眼力、脑力、笔 力,让报道“黏泥土、带露珠、冒热气”。

(一)媒体公益要求记者开动脚力,向下扎根接地气《扬子晚报》的“阳光助学行动”小组是一个项目组,每年5月组建,持续至8月底。

扬子晚报2000年报纸内容

扬子晚报2000年报纸内容

扬子晚报2000年报纸内容摘要:1.2000 年扬子晚报的报纸内容概述2.报纸内容的特点和亮点3.报纸对于当时社会现象的反映正文:2000 年扬子晚报的报纸内容概述扬子晚报是中国江苏的一份主要报纸,自1992 年创刊以来,一直致力于为广大读者提供准确、及时、权威的新闻报道和信息服务。

2000 年的报纸内容,无论是从新闻报道还是从专题文章来看,都表现出了较高的水准和专业性。

报纸内容的特点和亮点2000 年的扬子晚报,报纸内容丰富多样,涵盖了政治、经济、社会、文化、科技等各个领域。

值得一提的是,当年的报纸在内容设置上出现了一些新的特点和亮点。

首先,报纸加大了对于国际新闻的报道力度。

在2000 年,扬子晚报的国际新闻版面明显增多,为读者提供了全球范围内的各类新闻事件和动态,帮助读者更好地了解世界。

其次,报纸对于国内社会现象的关注也更加全面和深入。

在2000 年,扬子晚报对于一些社会热点问题进行了追踪报道,如对于"中国加入WTO"这一重大事件,报纸从多个角度进行了分析和解读,帮助读者全面了解这一事件对于中国经济的影响。

再次,报纸在文化、科技等领域的报道也表现出了较高的水准。

2000 年,扬子晚报对于一些重要的文化、科技活动进行了及时报道,如对于当年的奥斯卡颁奖典礼、诺贝尔奖颁奖典礼等,报纸都进行了详细的报道和解读,让读者及时了解这些领域的最新动态。

报纸对于当时社会现象的反映2000 年的扬子晚报,其报纸内容不仅丰富多样,而且对于当时的社会现象有着较为准确的反映。

如报纸对于"中国加入WTO"这一重大事件的报道,不仅及时传达了这一事件的最新动态,而且从多个角度进行了分析和解读,反映了当时社会对于这一事件的关注和期待。

从《扬子晚报》的转型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

从《扬子晚报》的转型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

从《扬子晚报》的转型看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摘要在当今的媒体行业竞争中,新媒体的出现,成为人们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传统媒体的逐渐衰弱,似乎正在预示着新媒体终将会替代传统媒体,但是,根据传统媒体和新媒体的优劣势分析,以及广大受众对于媒体行业日益增长的新闻诉求,传统媒体与新媒体间的融合,成为当今媒体行业最为热点的话题之一。

本文主要从传统媒体《扬子晚报》的转型,根据传统媒体和新媒体间的优劣势入手,分析传统媒体与新媒体间存在的共赢关系进行分析,研究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可行性和必要性。

关键词:转型;传统媒体;新媒体;融合;共赢。

目录前言 (1)一、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特征 (3)1传统媒体的概述 (3)1.1传统媒体的概念及表现形式 (3)1.2传统媒体的优劣势 (4)2新媒体的概述 (5)2.1新媒体的概念及表现形式 (5)2.2新媒体的优劣势 (5)3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现行关系 (6)二、从传统媒体典范——《扬子晚报》的转型分析 (8)1扬子晚报的发展历程 (8)1.1《扬子晚报》前期发展“占领”发展要地 (8)1.2《扬子晚报》网站建设,积极创建新媒体 (9)1.3《扬子晚报》借助品牌效应扬传统媒体公信力之长 . 102分析《扬子晚报》转型成功的因素 (11)2.1融合媒介,优势互补 (11)2.2融合媒介,整合资源 (11)2.3融合媒介,机制一体 (12)3《扬子晚报》折射媒体新概念 (12)三、当今传统媒体与新媒体态势分析 (14)1借新媒体之力扬传统媒体之长 (14)2传统媒体靠拢新媒体新媒体依附传统媒体 (15)四、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 (16)1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重要性 (16)2传统媒体与新媒体融合的意义 (17)2.1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是新闻资源的整合 (17)2.2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是传播机制的整合 (17)2.3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是传播范围的整合 (18)2.4传统媒体与新媒体的融合是新闻受众的整合 (18)结语 (19)参考文献 (20)致谢 (21)前言媒介通过网络,数字报,云端储存等新媒体的传播方式,将新闻信息散布开来,人们通过这类新媒体掌握当下时事热点,而新媒体也逐渐被人们熟知和认可。

《扬子晚报》新闻评论的平民化

《扬子晚报》新闻评论的平民化

一、新闻评论平民化新闻评论是新闻传媒的灵魂与旗帜。

新闻评论是指传者借用大众传播工具或载体,对新近发生或发现的新闻事实、问题、现象直接表达自己意愿的一种有理性、有思想、有知识的论说形式。

①新闻评论本身的特性决定了它具有较强的深刻性和理论性。

它是一种需要思考的表达形式,表达了一种对事实的性质和价值判断。

而新闻评论最终是要为受众服务的,所以它应该改变传统的说教式面孔,走平民化路线,体现人文关怀。

所谓新闻评论“平民化”,就是指新闻评论能够“代民者言”,展示平民生活方式,关注百姓生活状态。

在新闻内容以及主题的选择上以平民的视角和百姓的立场关注社会中与大多数人利益密切相关、最具现实意义的问题加以评论。

在语言表达方面,采用平民能够理解的通俗易懂的形式,发表有针对性和引导性的评论。

新闻评论在内容和形式上走平民化路线可以使受众接受和喜欢新闻评论这一文体,增加新闻评论的可读性。

二、新闻评论平民化的成因首先,新闻评论的平民化形成与社会大环境息息相关。

媒体作为社会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理应顺应平民化潮流,更加关注民生。

平民化是社会民主政治进一步推进的产物,也是报纸应顺应市场经济要求的体现。

其次,新闻评论平民化是报业竞争的结果。

报业市场的激烈竞争迫使报纸由传者本位向受众本位转变,以人为本的理念使得报纸的服务性日趋明显。

第三,受众的需求促进了新闻评论平民化的发展。

“水能载舟,亦能覆舟”。

受众希望报纸能够走平民化路线,倡导公平正义,监督民主法治。

三、《扬子晚报》新闻评论的平民化特征《扬子晚报》以“提升公信力、引导力和影响力,办一张党和人民都满意的报纸”为己任,坚持走平民化路线,建立起了深受读者喜爱的品牌。

1、选题平民化新闻评论的选题指的是新闻评论要评说和论述的对象。

新闻评论的选题既要注重导向价值又要注重服务价值。

衡量服务价值大小的标准就是人民满不满意。

《扬子晚报》新闻评论的选题与百姓紧密相连,涉及市民生活的方方面面,并以推动问题的解决为目的。

扬子晚报受众定位和营销解析

扬子晚报受众定位和营销解析
永远造福人类。”
三个力量
在22年的办报历程中,扬子报人以高度的社会责任感, 不断构建、打造和丰富着这张报纸的品牌内涵,逐渐形成了 自己的核心竞争力。扬子的核心竞争力,就是“全面提升公 信力、引导力、影响力,办党和人民都满意的报纸”。而贯 穿于公信力、引导力、影响力这三个力量的动力之源,就是 “社会责任”。
2019/12/23
17
1
公信力
2
引导力
3
影响力
关于版面
二十多年来,《扬子晚报》版面由最初的4开4版 增至4开16版、20版、48版、64版,南京地区最多 时超过200版,其中的宝贝周刊、声色周刊、成长周 刊、生命周刊、电视周刊、环球博览、主妇时代、 风尚特刊、商界大观、教育资讯、扬子楼市以及家 居、美食、旅游、数码等专刊、周刊也深受读者喜 爱《扬子晚报》的版面不很固定,固定版面有头版 、要闻、国内新闻、国际新闻、体育、南京新闻、 广告版面等。各版面占的份额每一期都有所不同, 相比《人民日报》它的版面更灵活,信息量更大, 内容更丰富。
引导力引导力2公信力公信力1影响力影响力3关于版面二十多年来扬子晚报版面由最初的4开4版增至4开16版20版48版64版南京地区最多时超过200版其中的宝贝周刊声色周刊成长周刊生命周刊电视周刊环球博览主妇时代风尚特刊商界大观教育资讯风尚特刊商界大观教育资讯扬子楼市以及家居美食旅游数码等专刊周刊也深受读者喜爱扬子晚报的版面不很固定固定版面有头版要闻国内新闻国际新闻体育南京新闻广告版面等
特别事件
2019/12/23
5
定位
2019/12/23
7
2019/12/23
8
• 2398.1
• 1.4
平均月 平均拥 收入 有房产
• 0.7

扬子晚报2000年报纸内容

扬子晚报2000年报纸内容

扬子晚报2000年报纸内容【最新版】目录1.2000 年扬子晚报的报纸内容概述2.报纸的内容分类3.报纸的版面设计和排版特点4.报纸的影响力和传播价值正文2000 年扬子晚报的报纸内容概述扬子晚报是一份具有广泛影响力的日报,2000 年的报纸内容丰富多彩,涵盖了各个领域,满足了读者的阅读需求。

在这一年里,扬子晚报秉承着传播真实、全面信息的原则,为广大读者提供了大量的新闻资讯和知识性内容。

报纸的内容分类扬子晚报在 2000 年的报纸内容主要分为以下几个方面:1.新闻类:包括国内新闻、国际新闻、地方新闻等,让读者能够全面了解当天的重要事件。

2.社会类:包括社会新闻、法制新闻、体育新闻等,满足读者对社会各个层面的关注。

3.财经类:包括财经新闻、股市动态、经济分析等,帮助读者了解经济形势和投资方向。

4.文化类:包括文化新闻、艺术鉴赏、读书推荐等,丰富读者的文化生活。

5.生活类:包括生活资讯、健康养生、旅游攻略等,为读者提供实用的生活信息。

报纸的版面设计和排版特点2000 年的扬子晚报在版面设计和排版方面有着以下特点:1.版面设计简洁大方,易于阅读。

2.标题醒目,突出重点,让读者一目了然。

3.排版紧凑,内容丰富,既保证了阅读的连贯性,又增加了信息量。

4.插图和图片的使用恰到好处,增强了报纸的视觉效果。

报纸的影响力和传播价值2000 年的扬子晚报凭借其丰富的内容和良好的版面设计,在读者中具有较高的影响力。

同时,报纸还具有以下传播价值:1.品牌价值:扬子晚报作为一份有影响力的日报,具有较高的品牌知名度和美誉度。

2.广告价值:报纸的大量读者群体使其成为广告商的理想投放平台。

3.资讯价值:报纸全面、及时的新闻资讯和知识性内容,为读者提供了实用的信息。

污名化——精选推荐

污名化——精选推荐

污名化三千⾥东海西川污名化与贴标签:农民⼯群体的媒介形象关键词:农民⼯媒介形象污名化贴标签“馋嘴民⼯”污名化与贴标签:农民⼯群体的媒介形象1[1]摘要:通过对三份报纸报道样本的内容分析和对代表性报道的⽂本分析,研究发现,农民⼯的媒介形象中,负⾯形象确实占有相当⽐例,在个别事件的报道和⼀般化的对农民⼯形象的塑造中,都存在着对农民⼯污名化的倾向与操作,⼀定程度上应和甚⾄强化了城市社会中的污名化现实。

总体上来说,媒体的污名化包括四种类型,分别指向外貌和举⽌、⾏为、⼈格品质与道德⽔准、怪异特质等特征。

对“天价葡萄案”的个案分析发现,媒体污名化运作中的两个过程,⼀是在涉案民⼯的⾝上粘贴“馋嘴民⼯”的标签,⼆是将农民⼯群体视为⾼度同质化的原⼦化个体的组合,抹杀个体和群体之间的差异,将个体经验推向群体特征。

从新闻社会学的⾓度来看,媒体的污名化实践,除了某种程度的歧视之外,还与媒体从业⼈员的共识与想象、与媒体的市民⽴场、特别是与市民媒体采制社会新闻⽅⾯的“⼩报化”倾向有关。

⼀、污名化与标签理论:综合的理论视⾓著名社会学家埃利亚斯(Norbert Elias)在研究胡格诺教徒的时候,发现了⼀个值得注意的现象,即污名化(stigmatization)过程,即⼀个群体将⼈性的低劣强加在另⼀个群体之上并加以维持的过程。

1污名化反映了两个社会群体之间⼀种单向“命名”的权⼒关系,它体现为群体特性与另⼀群体加诸于该群体之上的刻板印象之间的⼀种特殊关系,这种特殊关系即具污名的⼀⽅(⾝负污名的属性)和不具污名的⼀⽅(对具污名⼀⽅有着刻板印象)之间的互动,⽽污名化就是这⼀互动关系不断发展以致最后成为凝固现实的过程。

污名化呈现为⼀个动态的过程,它是将群体的偏向负⾯的特征刻板印象化,并由此掩盖其它特征,成为在本质意义上与群体特征的对应的“指称物”,在这个过程中,处于强势且不具污名的⼀⽅最常采⽤的⼀种策略,即“贴标签”。

标签理论(labelling theory)是⼀种视⾓(perspective),它不把异端⾏为看作特定社会⾏为的某种固有性质,⽽是将它视为社会解释的结果,通过这种解释那些⾏为才被贴上异端的“标签”。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整体大于部分之和”“格式塔”心理学认为,“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扬子晚报自去年下半年改版以来,成功地在多次重大新闻报道战役中运用项目组机制,其运用的直接效果就是“1,1,2”。

这样的项目组,与我们平常所说的部门内部合作有一个最明显的区别就是:跨部门,即时性。

一个主题产生后,编委会即指定一个总责任人成立项目组,总责任人跨部门组合人员,开始对项目整体策划。

整体策划中,在项目组内落实各分解子项的责任人,各责任人完成各子项后,再由总责任人负责,一直到版面进行整体组装,整体流程一贯到底,扁平高效。

一、读者对新闻的立体化需求催生项目组机制当今时代,新闻媒体可以通过电视、网络等新媒介在第一时间把新闻传递给受众,受众不仅可以第一时间获取新闻信息,甚至还可以目睹新闻现场,新闻学中的“5个W”中,报纸基本上对前4个W已无优势可言,要想取胜的重要或者是唯一的手段,就是把力量放在最后一个W即“WHY”上面,这就是深度。

5个W之外,还有一个“H”,即“HOW”―――怎样,这主要是指解释性报道了。

而无论怎样,无非都是一个取向:追求新闻的立体与深度。

新闻项目组,就是围绕一个主题项目,将各部门各类人员组合起来形成一个整体。

由项目组完成的新闻报道,是一个集合概念,是由相对独立的单篇报道组成的报道群,在强调微观真实的同时更注意宏观真实,它能够以不同视角、不同资料背景甚至不同观点的报道,客观全面地表现出新闻事件的真实面貌和意义,受众无论是从时间的纵向上或者是空间的横向上,都可以对新闻事件有一个立体的深刻的把握。

今年2月9日,无锡江阴市顾山镇幸福路发生了触目惊心的一幕:一位私营企业老板酒后驾车,撞坏了环卫工人吴萍娣的垃圾车后,竟因为自己车上有一道划痕而对吴萍娣破口大骂,吴萍娣再三道歉无果,最后只得当街向那个老板下跪,老板这才扬长而去。

2月11日,扬子晚报记者经过调查核实,报道了这一事件后,由各部门人员组成的项目组开始运作,从2月12日开始,在报纸上开设“富裕后更应学会做人”专栏,对“老板发威,环卫女工下跪”一事,进行连续5天的组合式连续报道,除了对事件本身的进程进行报道外,更运用言论、网站视频互动、专家访谈等多种报道手段,挖掘事件背后的深刻内函,在揭露和抨击社会丑恶现象的同时,更把丑恶现象化为培育人们精神素质的“教材”,自觉地用和谐的视角观察社会现象。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扬子晚报》教育新闻特点研究
作者:陆康洁艾萍
来源:《新闻世界》2011年第11期
【摘要】《扬子晚报》教育新闻作为《扬子晚报》重要板块之一,做出了自己的品牌与特点,一是题材从单一到丰富,作者队伍呈现多元化;二是文风清新自然;三是稿件配置、版面组合呈现体系化。

变化原因有四:组建强大的通讯员队伍;加强人才引进战略;办报追求是“一张好报纸,就是一所好学校”;建立强大的互动和监督体系。

【关键词】《扬子晚报》教育新闻改版
一、《扬子晚报》编辑方针改版定位
近五年来,《扬子晚报》不断实行改革和创新,重新确定编辑方针。

一是教育新闻由过去的较为零碎分散的新闻整合成整版的专题报道,开辟了一些新闻专栏如“扬子招考飞信”、“成长周刊”、“大学城”,以及一系列策划的教育新闻整版。

二是明确了进一步面向城市、面向中青年读者的办报定位。

办报定位的突破带动了改版的全方位突破创新。

着重“面向都市、面向中青年读者”,教育新闻的受众主体是大中小学生以及家长、老师和教育专家们,可以充分利用那些大学生记者、小学生记者等资源。

三是版面编排重点突出、信息饱满,富有现代气息。

改版后的《扬子晚报》主色调采用红蓝搭配,红色象征热情,蓝色象征客观公正的新闻报道,颜色对比明快,便于记忆;版面编排采用模块化的版式结构,以分5栏为主,6栏为辅,通过整合做大重点新闻,弱化和梳理次要新闻,以做大做好图片的手法,打造版面视觉中心,既增强视觉冲击力,又强弱有序,方便读者轻松阅读、快乐阅读。

教育新闻板块也开始采用较为清新自然的排版方式,以更好地符合学生、家长们的需求和喜好。

二、《扬子晚报》教育新闻特点分析
教育新闻已经由过去的豆腐块、无任何编排联系到现在占有独立和固定的版面,对某些重大事件和热点问题也进行连续的深度报道。

本文选取近五年来《扬子晚报》教育新闻的旺季和淡季各一个月作样本,用文本分析法进行研究。

教育新闻的主要受众为江苏省大中小学生及家长、教育工作者等。

如图一所示:
图一
数据来自于2011年8月份的调查问卷。

以订阅报纸并积极给《扬子晚报》教卫部门打来热线电话和写信件的群体作为主体进行身份统计,并对数据进行了分组,具体情况如图一。

主要是教育工作者、家长、大中小学生这些与教育新闻联系最紧密的受众,占到了95%的总数据量。

另外,还有5%的其他属于热心市民爆料。

经过统计,五年来,教育新闻在数量和篇幅上有了很大规模的增长。

2010年6月份连续30天都有一到三版的稿子,内容涉及到中高考出行提醒、估分、志愿填报、中高招咨询会等,同时还刊登了过来人经验指导等信息,已经形成了“扬子招考飞信”的专栏。

而与之相比较,2006年6月份的教育新闻版面很少,且夹杂在其他的江苏新闻一起,策划性较弱。

还出现了好几天没有任何教育新闻的情况,尚未形成体系。

从内容上看,2006年的教育新闻稿件还侧重于对事实的陈述,如报道中高考形势、高考试卷分析等一些内容,较为老套;而到2009年、2010年,开始有一些专题策划,如过来人谈高考做了一整版、选取专家、大学生、中学教师一起写高考作文并评比、以及2011年邀请高考状元和作文满分获得者与在场的中小学生进行互动等,这些都充分发挥了记者的主观能动性。

根据研究的需要,本研究收集的信息包括以下三个方面:
1、题材从单一到丰富,作者队伍呈现多元化
改版以前,教育新闻局限于开学、考试、毕业等内容,以及一些政策性的解读,读上去较为生硬,改版以后随着版面的增加以及大批扬子小记者、扬子大学生记者的参与,版面内多了很多校园里的趣事,互动性与趣味性大大提高,如图二所示。

数据来自于《扬子晚报》2010年6月份教育新闻题材分析。

2010年6月份的《扬子晚报》教育新闻的题材主要涉及了中高考、校园趣事、校园风云人物、公务员考试、大学生就业以及一些政策解读和其他。

报纸更多地还是承担传播信息的功能,题材较为严肃。

改版以后,更加注重对题材的深度性的挖掘。

教育新闻的作者队伍从原有的几个教育记者拓展成为以几名老记者为核心、校园记者“冲锋陷阵报题目”的格局,这与当下宣传的全民记者的理念是统一的。

时下,比如遇到大学校园是否允许骑车问题,《扬子晚报》就充分调动大学生记者,对各个学校进行调查,写成了两版《南京理工大紫金学院禁止学生骑自行车引质疑》的调查稿,调查院校包括南审、南航、南财、南工院、南大、南师、东大。

也正因为这样的一支队伍的存在,更容易进行深度调查。

2、文风清新自然
改版之前的文章多是说教语气,较为生硬,很难与受众之间产生心理上的共鸣,很多读者都是粗粗读过而不愿意细细精读。

而自从改版以后,自然风、清新风吹过教育新闻,无论是语言还是结构,教育新闻本身都已经摆脱了过去僵硬的阐述方式。

例如2010年高校迎新阶段推出的专刊《“另类新生生存手册”——南京大学城独门秘笈》、《高考满分作文捧红小吃店投资人称可能成立品牌》、《热闹BBS:大学新生提前网上报到雷人问题问倒学长学姐》等,把原有的高考满分作文、新生报到等一般的题材写出了特别的味道和新意。

既适合大学生的口味,也符合其他各个年龄段人的喜好,可谓是老少皆宜。

3、稿件配置、版面组合呈现体系化
教育新闻的报道,媒体往往集中于开学、入学、考试、毕业等时期,且教育新闻都是与其他社会新闻混杂在一起,让人觉得特色不够,很难与其他社会新闻区分开来,碎片化特点明显。

而改版以后,在省会南京,《扬子晚报》经常有一百多版的情况,《扬子晚报》也相继成立了成长周刊、宝贝周刊、生命周刊、主妇周刊等,每天都会有一到两个特色周刊上线,将受众细分,更加容易命中读者。

成长周刊又分为扬子小记者、小学生作文、中学生作文、封面中学生人物、大学城等,周刊的出现,很好地将大学生、中学生、小学生的教育新闻整合,更加整合化和体系化,也更好地有利于专题性策划和报道。

记者更容易从大教育理念出发,不仅仅局限于事物本身,还关注事件所能带来的经济、文化和社会影响。

三、教育新闻特点变化的原因
1、组建了强大的通讯员队伍
除了在周边各市设立记者站外,还积极发展通讯员队伍,例如常州记者站还召开了通讯员代表大会。

在竞争日益激烈的今天,通讯员的数量与质量,也是个报社竞争的重要方面。

如何让通讯员为报社多写稿写好稿呢?一是报社本身要有强大的公信力,形成品牌,就像磁场一样把愿意写稿或者积极爆料的热心市民拢聚起来;二是要提供较丰厚的稿酬,《扬子晚报》的报料费应该说是略高于同城同等报纸,通过这个来吸引人,当然这个方面还得继续加强。

另外,《扬子晚报》教卫部自2009年开始,先后通过报名、笔试、面试的过程,在江苏省内选拔了几十名扬子晚报大学生记者,负责南京以及周边城市的高校新闻的采写。

几乎是同时,教卫部还向南京城内中小学招收了几十名的小记者,负责中小学新闻线索的提供与采写。

这些都密切了与学校的联系,真正做到把新闻的采写放回到原有的土壤。

2、加强人才引进战略
《扬子晚报》每年都会奔赴北京等地选拔新人才,为报社不断地补充新鲜的血液。

用人原则也相对而言不拘一格,不一定要名校、学历高,很多有能力的二流学校的学子也得以成功留任。

这样的人才选拔方式相对较为公平,也有利于报社的长期发展。

同时,《扬子晚报》也积
极地为新人提供机会和平台,鼓励他们撰写最新鲜最有趣的“潮文”。

每天坚持评报制度,将意见积极反聩给原作者,实现了良性的循环。

3、办报追求为“一张好报纸,就是一所好学校”
“一张好报纸,就是一所好学校”是《扬子晚报》的追求目标。

它力求为广大读者提供365天的贴心服务,让读者每天都满意。

《扬子晚报》的特点,概括地说就是信息密集、服务到位、导向正确、格调高雅、可读性强。

《扬子晚报》通过公信力、引导力、影响力等品牌效应来扩大影响。

在中高考阶段,《扬子晚报》教卫部还打造了一支明星招考团,《扬子晚报》记者张琳、蔡蕴琦、王璟等,通过自己的知名度来扩大教育新闻的影响力,她们旗下的“扬子招考飞信”也逐步被打造成明星栏目,和报社的其他诸如《丹丹说天气》等一样,属于教卫部的品牌之一。

《扬子晚报》对特别困难的学生进行了报道,开辟了利群阳光助学活动的专栏,每年都有100名考上大学的贫困学子获得学费资助。

他们的报道既在贫困生和热心赞助者之间搭起桥梁,更为贫困大学生们介绍各种助学渠道,能体现一种人文关怀。

4、强大的互动与监督体系
《扬子晚报》的监督分为内部监督和外部监督体系,内部监督主要是新闻考评机构——考评办公室,该办公室直属总编辑领导,考评办主任由有丰富一线采编经验的资深编辑担任,考评办成员每天上班的第一件事就是阅读同城各家报纸。

外部监督体系主要是靠96096与外部发生互动,接受群众爆料与监督,几乎每天都会有热心读者致电,对于某个新闻标题、某个不恰当用词之类的问题进行批评指点。

参考文献
①刘守华,《三个力量撑起勇担责任的扬子品牌》,《新闻战线》,2008(9)
②何灿容,《当前教育新闻报道中人文关怀缺失现象分析》,《邵阳学院院报》,2008年10月
(作者:陆康洁,扬州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2008级学生;艾萍,扬州大学新闻与传媒学院讲师)
责编:周蕾。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