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生物每章节重点知识点归纳.2doc
微生物学知识点总结
绪论1、微生物的分类2、甲类法定报告传染病:鼠疫,霍乱3、发展史巴斯德:巴氏消毒法,研制鸡霍乱、炭疽和狂犬病疫苗郭霍:郭霍法则弗莱明:青霉素汤飞凡:分离出沙眼衣原体细菌的形态与结构1、观察细菌的大小和形态,应选择适宜生长条件下的对数生长期细菌为宜。
2、细菌的基本结构3、细菌细胞壁缺陷型(L-型细菌)高渗环境中可生长典型菌落:油煎蛋样菌落可恢复为原菌4、细菌的特殊结构5、细菌芽胞并不直接引起疾病,只有在芽胞发芽成为繁殖体后,才能迅速大量繁殖而致病。
6、芽胞不包含质粒。
7、细菌的抵抗力比较:有芽胞,选芽胞;无芽胞,选金黄色葡萄球菌。
8、细菌的生长繁殖(1)个体的生长繁殖二分裂;代时:15~30分钟(2)群体的生长繁殖9、细菌合成代谢产物致病作用:热原质,毒素(外毒素和内毒素),侵袭性菌鉴别作用:色素,细菌素治疗作用:抗生素,维生素噬菌体1、噬菌体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病毒。
2、噬菌体具有病毒的基本特性:①个体微小,无细胞结构;②严格胞内寄生;③有严格的宿主特异性;④抗原性;⑤抵抗力3、噬菌体的化学组成:核酸,一种,DNA或RNA,遗传物质;蛋白质,保护核酸,识别宿主菌4、噬菌体分类①毒性噬菌体增殖过程:吸附、穿入、生物合成、成熟与释放。
吸附的原理:受体、配体特异性结合②温和噬菌体整合在细菌基因组上的噬菌体基因称为前噬菌体。
带有前噬菌体的细菌称为溶原性细菌。
三状态两周期:三状态,①游离的具有传染性的噬菌体颗粒;②宿主菌胞质内类似质粒的噬菌体核酸;③前噬菌体。
两周期:溶原性周期和溶菌性周期。
★毒性噬菌体只有溶菌性周期。
细胞的变异与遗传1、细菌基因组的组成:细菌染色体、质粒、整合在染色体中的噬菌体基因组、转座元件2、质粒的特征:①自我复制;②编码产物赋予细菌某些性状的特征;③可自行丢失与消除,非必需;④具有转移性;⑤相容性与不相容性3、细菌由野生型变为突变型,经过第二次突变恢复野生型的性状,称为回复突变;往往是表型回复突变,即第二次突变没有改变正向突变的序列,只是在其他位点发生突变,从而抑制了第一次突变的效应,称为抑制突变。
微生物重点 (2)
1、细菌:细菌是一类个体小、形体简单具有细胞壁,靠二分裂繁殖的单细胞原核微生物。
是食品论、工业发酵和酿造研究的对象,也是导致食品腐败的主要类群。
有:球菌、杆菌、螺旋菌。
2、荚膜:某些细菌分泌到细胞壁外的疏松透明的粘液状物质。
有三种类型:1、荚膜:较薄且与环境有明显边缘,2、粘液层:较厚且扩散至环境中,与环境无明显边缘。
3、菌胶团:许多细菌的荚膜物质集聚在一起形成的结构。
在含糖量较高的环境中产荚膜菌易形成荚膜,常给食品工业带来一定危害。
3、菌落:单个或少数细胞接种在固体培养基表面时将进行繁殖,由于固体培养基限制了细胞运动,繁殖的细胞将以母细胞为中心形成子细胞群体。
这种单个或少量细胞在固体培养基上形成肉眼可见的细胞群体叫菌落。
菌落形态:包括菌落大小、形状、边缘、隆起、光泽、质地、颜色、扩展性、透明度。
4、酵母菌:酵母菌形态为圆形,椭圆形,柠檬型或尖形,细胞大小为:(1~5)um×(5~30)um最大的可达100um。
酵母菌细胞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5、霉菌:不是真菌分类学名称,而是一类丝状真菌的统称,他是真菌中的一部分。
多种霉菌在生长过程中,可以产生大量的酶,用人工培养的方法通过发酵,提取来制备酶制剂,也可以直接利用培养液。
但霉菌也可以引起食品腐败变质或产生毒素危害人的健康和生命。
霉菌的细胞结构: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细胞核。
霉菌的菌落:比细菌和酵母菌的都要大常常是绒毛状絮状和蜘蛛网状等。
霉菌的菌落最初是浅色或白色,当菌落长出各种颜色的孢子后菌落便相应的呈现黄绿青黑橙等各色。
6、病毒:是一类比细菌小,能通过细菌过滤器,仅含一种类型核酸只能在细胞内生长繁殖的非细胞形态的微生物。
只能在活的寄主细胞内才能表现生命活动,具有生命特征。
病毒的繁殖过程:1、吸附2、侵入3、脱壳4、生物合成5、装配和释放。
7、微生物的营养:1、水分、2、碳源物质3、氮源物质4、无机元素5、生长因子。
微生物的营养类型:1光能自养型微生物2、化能自养型微生物,3、光能异养型微生物4、化能异养型微生物8、培养基:是人工配制而成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和积累代谢产物所需要的营养基质。
微生物学检验重点知识总结
绪论1.微生物的定义与特点;微生物的分类。
一、微生物的概念与特点1.微生物(microorganism)是一群个体微小,结构简单,肉眼不能直接看见,必须借助于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至数万倍才能观察到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2.微生物的特点个体微小,结构简单比表面积大,吸收多,转化快繁殖快,代谢强适应强,易变异种类多,分布广1.微生物类型根据微生物大小、结构和组成不同分为三类型2.病原微生物的定义病原微生物:是指能引起动物、植物或人类产生疾病的微生物。
3.医学微生物学的发展简史。
.微生物的发现与研究(1)列文虎克发明显微镜,最早观察到微生物;微生物学研究的创始人:巴斯德、科赫、李斯特第一章细菌的基本性状第一节细菌的形态与结构1.细菌细胞壁的结构和功能,肽聚糖结构及其化学组成;革兰阳性与革兰阴性细菌细胞壁的主要区别(一)细胞壁化学组成与结构,革兰染色共有组分:肽聚糖特殊组分:G+ 菌、G-菌不同革兰阳性菌细胞壁特殊组分:磷壁酸革兰阴性菌细胞壁特殊组分:外膜革兰阴性菌细胞壁肽聚糖:聚糖骨架、四肽侧链2.细胞壁的功能:(1)维持细菌固有形态和抵抗低渗作用。
(2)物质交换作用。
(3)屏障作用。
(4)免疫作用。
(5)致病作用。
(6)与细菌药物敏感性有关。
G+菌与G-菌细胞壁结构比较•细菌细胞膜的结构与真核细胞基本相同,由磷脂和多种蛋白质组成,但不含胆固醇。
•细菌细胞膜可形成一种特有的结构,称中介体。
2.细菌荚膜、鞭毛和菌毛的功能。
荚膜:功能:有抗吞噬和抵抗杀菌物质的杀菌作用,增强细菌的侵袭力,构成细菌致病力的重要因素之一。
②具有免疫原性。
③鉴别细菌和血清学分型鞭毛:功能:细菌的运动器官菌毛普通菌毛:具有黏附性,与细菌致病性有关。
性菌毛:与细菌的遗传变异相关3.芽胞结构特点、意义、与消毒灭菌的关系;细菌L型的形态特征、检验要点。
芽胞:某些细菌(主要为革兰阳性杆菌)在一定条件下,细胞质浓缩脱水而形成一个折光性很强,具有多层膜状结构、通透性很低的圆形或卵圆形的小体。
微生物学各章知识点总结
微生物学各章知识点总结第一章:微生物的概念和分类体系1. 微生物的概念微生物是指肉眼不可见的微小生物体,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原生动物等。
它们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对生态系统的循环和平衡起着重要作用。
2. 微生物的分类体系微生物按照生物学特征可以分为原核生物和真核生物两大类,其中原核生物包括细菌和蓝藻,真核生物包括真菌和原生动物。
此外,病毒是一种非细胞生物,通常被单独归类。
第二章:微生物的结构和形态1. 细菌的结构和形态细菌是单细胞微生物,其主要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胞质和遗传物质。
细菌的形态多样,包括球菌、杆菌和螺旋菌等。
2. 真菌的结构和形态真菌是多细胞或单细胞微生物,其主要结构包括菌丝、分生子、孢子和细胞壁等。
真菌的形态多样,包括酵母菌、霉菌和子囊菌等。
3. 病毒的结构和形态病毒是非细胞微生物,其主要结构包括蛋白质外壳、遗传物质和蛋白质套等。
病毒的形态多样,包括线状、球状和多棱体等。
第三章: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1. 细菌的生长和繁殖细菌的生长是指细胞的增加和分裂过程,主要包括营养摄取、分裂和排泄等。
细菌的繁殖有二分裂、分裂和梭孢子等方式。
2. 真菌的生长和繁殖真菌的生长是指菌丝的延伸和分支过程,主要包括分生子的产生和分裂等。
真菌的繁殖有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两种方式。
3. 病毒的生长和繁殖病毒的生长是指在寄主细胞内复制遗传物质和合成蛋白质,主要包括吸附、穿透和复制等。
病毒的繁殖有裸核和包膜两种方式。
第四章:微生物的代谢和营养1. 细菌的代谢和营养细菌的代谢包括异养和自养两种方式,同时也可根据在氧气的存在下进行厌氧和需氧代谢。
细菌的营养包括糖类、氨基酸和脂肪等多种。
2. 真菌的代谢和营养真菌的代谢包括异养和自养两种方式,同时也可根据生长温度进行低温菌和高温菌。
真菌的营养包括糖类、氨基酸和无机盐等多种。
3. 病毒的代谢和营养病毒是非细胞生物,因此没有自身代谢和营养循环,其复制和生长需要依赖寄主细胞的物质和能量。
微生物学考试重点归纳
绪论1.微生物:微生物是一切肉眼看不见或看不清的微小生物的总称。
个体微小,单细胞或个体结构简单的多细胞甚至无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总称。
通常要用光学显微镜和电子显微镜才能看清楚的生物,统称为微生物。
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霉菌、酵母菌等。
(但有些微生物是肉眼可以看见的,像属于真菌的蘑菇、灵芝等。
)分类:原核类:细菌(真菌类、古生菌)、放线菌、蓝细菌、支原体、立克次氏体、衣原体真核类:真菌(酵母菌、霉菌)原生动物、显微藻类非细胞类:病毒、亚病毒(类病毒、阮病毒、拟病毒)2.微生物的五大共性一、体积小,面积大二、吸收多,转化快,三、生长旺,繁殖快四、适应强,易变异,五、分布广,种类多,3.微生物的发展史巴斯德——微生物学奠基人(免疫学-预防接种,巴斯消毒法,雁颈瓶实验)科赫——细菌学奠基人(科赫法则,证实了疾病的病原学说)第一章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细菌定义:狭义的细菌是指一类细胞细而短,结构简单,细胞壁坚韧,多以二等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微生物。
广义的细菌则是指所有原核生物。
1. a细菌形态:球菌、杆菌(最常见)、螺旋菌b细菌细胞的构造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包括:细胞壁、细胞膜、细胞质、核区、间体、核糖体、气泡、质粒和储藏物。
特殊结构包括:鞭毛、菌毛、性菌毛、糖被(包括荚膜和粘液层)、芽孢和伴孢晶体等。
细胞壁概念:位于细胞最外的一层厚实、坚韧的外被,主要由肽聚糖构成。
具有固定细胞外形和保护细胞不受损伤等多种生理功能。
功能:1固定细胞外形和提高机械强度,使其免受渗透压等外力的损伤2为细胞生长、分裂、鞭毛运动所需;3阻止大分子有害物质(某些抗生素和水解酶)进入细胞4赋予细菌特定的抗原性以及对抗生素和噬菌体的敏感性缺壁细胞四类缺壁细胞a.L型细菌:指那些实验室或宿主体内通过自发突变而形成的遗传性稳定的细胞壁缺陷菌株。
L型细菌在固体平板上生长形成煎鸡蛋状小菌落b. 原生质体:用人为方法,在细菌生长培养基中加入抑制细胞壁合成的物质,如青霉素、丝裂霉素C,或用溶菌酶分解掉细菌的细胞壁而形成的仅有一层细胞膜包裹的圆球状渗透敏感细胞,一般由革兰氏阳性细菌形成c. 球状体:用溶菌酶、青霉素等处理革兰氏阴性细菌形成的去壁不完全的近球状体。
微生物学各章重点总结
微生物学各章重点总结第一章: 微生物学导论在该章节中,我们介绍了微生物学的基本概念和研究对象。
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科学,包括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微小有机体。
微生物在生物圈中扮演着重要角色,既有益又有害。
第二章: 微生物的形态和结构该章节主要讨论了微生物的形态和结构特征。
微生物可以具有多样的形态,如球形、杆状、螺旋形等。
不同的微生物在结构上也有所不同,如细胞壁、胞膜和细胞器等。
第三章: 微生物的分类与命名在本章中,我们了解了微生物的分类和命名体系。
微生物被分为原核微生物和真核微生物两大类,然后进一步细分为细菌、真菌、病毒和寄生虫等不同类群。
第四章: 微生物的生长与繁殖该章节讲述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过程。
微生物可以通过二分裂、芽生、放线菌分生孢子等方式进行繁殖。
生长和繁殖是微生物生命周期中重要的阶段。
第五章: 微生物的代谢和营养在此章节中,我们研究了微生物的代谢和营养需求。
微生物可以通过不同的代谢途径来获得能量和合成必需物质。
营养需求包括碳源、氮源、能量源等。
第六章: 微生物的遗传与变异在这一章中,我们了解了微生物的遗传和变异机制。
微生物通过遗传物质DNA的重组和突变来产生变异,从而适应环境变化。
第七章: 微生物与人类该章节主要探讨了微生物与人类的相互作用。
微生物可以对人体产生有益或有害的影响,如有助于消化、参与免疫反应,也可能引发感染和疾病。
第八章: 微生物与环境在本章中,我们介绍了微生物与环境的关系。
微生物在自然界中参与了循环过程,如物质循环和能量转化等,对环境的影响十分重要。
第九章: 微生物与工业在最后一章中,我们了解了微生物在工业中的应用。
微生物被广泛应用于食品工业、制药业、环境保护等领域,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以上为《微生物学各章重点总结》的概要,希望对您的学习有所帮助。
微生物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微生物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总论部分1.绪论(掌握)2.细菌的基本形态(掌握)和结构(熟练掌握)3.细菌的增殖与代谢(掌握)和人工培养(了解)4.噬菌体(了解)5.细菌的遗传变异(了解)、实际应用(掌握)6.消毒、灭菌、无菌、无菌操作(熟练掌握)物理及化学灭菌法(掌握)7.细菌的致病性和机体的抗免疫性(掌握)8.病毒概述(掌握)9.真菌概述(掌握)10.其他微生物(了解)11.免疫学基础(1)抗原、抗体的概念(熟练掌握);(2)特异性免疫与非特异性免疫(掌握);(3)变态反应的概念与分类(掌握);(4)疫苗及其他生物制品如干扰素(熟练)(5)免疫学诊断的基本概念(了解)一、绪论(掌握)1.病原生物与病原生物学①微生物:个体小,显微镜才能看到②微生物的种类特点举例非细胞型微生物无典型细胞结构,仅含RNA或DNA一种核酸,只能在活细胞中繁殖病毒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双链DNA和RNA组成,无核膜、核仁、有核糖体,无内质网、线粒体等细菌真核细胞型微生物有细胞核和各种细胞器,能在体外生长繁殖真菌③正常菌群:定居于人体表面和开放性腔道中。
④条件致病菌或机会致病菌:正常情况下不致病,只是在抵抗力低下时才导致疾病。
⑤引起人类和动物发生疾病的微生物称为病原微生物。
有完整细胞核的微生物是A.立克次体B.放线菌C.细菌D.真菌E.衣原体『正确答案』D二、细菌的基本形态(掌握)和结构(熟练掌握)(一)细菌的基本形态球菌双球菌、链球菌和葡萄球菌等杆菌外形呈杆状螺形菌螺菌菌体有数个弯曲弧菌菌体只有一个弯曲,霍乱弧菌(二)细菌的基本结构及特殊结构1.细菌的基本结构结构特点及功能细胞壁主要组分为肽聚糖,其功能是维持细菌固有的外形,并保护细菌抵抗低渗环境,起到屏障作用细胞膜功能:渗透和运输作用;呼吸作用;生物合成;参与细菌分裂细胞质细菌新陈代谢的主要场所,胞质内含有核酸和多种酶系统,参与菌体内物质的合成代谢和分解代谢核质无核膜、核仁,双股环状DNA和RNA聚合而成,亦称为细菌染色体2.细菌的特殊结构荚膜抗吞噬作用、抗有害物质的损伤作用和黏附作用鞭毛是运动器,具有抗原性并与致病性有关菌毛普通菌毛可促使细菌黏附于宿主细胞表面而致病;性菌毛使噬菌体吸附于F+菌,并使后者获取致病物质芽胞抵抗力强,耐高温。
微生物学各章小结
微生物学各章小结第一章:绪论1、微生物:一类形体微小、单细胞或个体较为简单的多细胞,甚至无细胞结构的低等生物的统称。
2、微生物的几个基本特性:1体积小、面积大“微米”作为个体大小的度量单位,个体更小的病毒则以“纳米”为度量单位。
个体形态需要借助光学显微镜或电子显微镜观察。
肉眼可观察到微生物聚集的群体-菌落2微生物的种类多:原核生物:3500种;:病毒:4000种;真菌:9万种;原生动物和藻类:10万种;3在自然界中分布极为广泛4生长旺,繁殖快(单细胞藻类:3~6小时繁殖一代。
酵母:2~4小时繁殖一代。
细菌:0.5~1小时繁殖一代。
)5适应性强,易变异3、微生物学发展简史分几个阶段,其中代表人物是谁?主要做了什么贡献?(一)微生物的利用与发现时间:1676~1861 开创者:安东•列文虎克(Antony Leeuwenhoek )。
特点:自制单式显微镜观察细菌;微生物形态描述。
(二)微生物学及食品微生物学的建立19世纪中期,欧洲工业、农业规模化生产方式已经形成。
当时工农业生产发展中出现的葡萄酒发酵酸败、人畜传染病等与微生物相关的问题急需解决。
法国人巴斯德:彻底否定了“自生说”学说。
免疫学——预防接种。
证实发酵是由微生物引起的。
其他贡献:巴斯德消毒法等。
德国人柯赫:微生物学基本操作技术的贡献:a)细菌纯培养方法的建立。
b)设计了各种培养基,实现了在实验室内对各种微生物的培养。
c)蒸汽灭菌。
d)染色观察和显微摄影。
对病原细菌研究作出了突出贡献:a)具体证实了炭疽杆菌是炭疽病的病原菌;b)发现了肺结核病的病原菌;c)证明某种微生物是否为某种疾病病原体的基本原则——著名的柯赫原则。
(三)近代微生物学的发展微生物学研究工具的不断改进;微生物学和其他生物科学共同发展,互相促进。
4、日常生活中与食品生产、储藏、变质等有关的微生物问题。
P5第二章:微生物的形态、结构与功能1、细菌:是一类单细胞、细胞壁坚韧、以二等分裂方式繁殖和水生性较强的原核微生物。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要点重点总结
医学微生物学复习要点重点总结1.微生物的分类:微生物可分为细菌、真菌、原生动物和病毒。
细菌是单细胞的原核生物,具有不同形态和代谢特性。
真菌是多细胞的真核生物,可以是细菌性或真菌性感染的致病原。
原生动物是单细胞的真核生物,在人体内常引起原虫感染。
病毒是非细胞的微生物,必须寄生在宿主细胞内进行复制。
2.微生物的传播:微生物通过空气、食物、水、斑点、直接接触等途径传播。
常见的传播途径是飞沫传播,例如咳嗽和打喷嚏产生的飞沫中含有致病微生物。
3.微生物的致病性:微生物致病性取决于其毒力、感染剂量和宿主免疫力。
一些微生物通过产生毒素来引起疾病,例如破伤风杆菌产生的破伤风毒素会导致肌肉痉挛和神经系统紊乱。
4.微生物的诊断和检测:微生物感染的诊断是通过分离和鉴定微生物来确定的。
分离是从患者样本中获得纯培养物,鉴定包括形态学、生理学和免疫学特性的研究。
现代的分子生物学技术也被广泛应用于微生物的检测和鉴定。
5.典型微生物感染:常见的微生物感染包括细菌性感染、真菌感染和病毒感染。
其中,肺炎链球菌、结核杆菌和流感病毒是最常见的病原体之一6.抗菌药物的应用:抗菌药物是用于治疗微生物感染的药物。
常见的抗菌药物包括抗生素、抗真菌药物和抗病毒药物。
抗菌药物的选择取决于微生物的敏感性和临床症状。
7.抗菌耐药性问题:由于滥用和不当使用抗菌药物,微生物的抗药性不断增加。
抗菌耐药性是严重威胁公共卫生的问题,需要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并改善卫生条件以减少微生物传播。
8.预防和控制微生物感染:预防和控制微生物感染的措施包括手卫生、个人防护、环境卫生、免疫接种和合理使用抗菌药物等。
免疫接种是预防病毒感染的有效措施,例如水痘、麻疹和流感疫苗的接种。
9.全球公共卫生问题:微生物感染是全球公共卫生问题的重要组成部分。
例如,艾滋病毒感染、结核病和寨卡病毒感染等疾病对全球卫生产生了重大影响。
国际合作和卫生政策的制定对于预防和控制微生物感染至关重要。
总之,医学微生物学的复习要点主要包括微生物的分类、传播途径、致病性、诊断和检测方法、常见微生物感染、抗菌药物应用、抗菌耐药性问题、预防和控制微生物感染的措施,以及全球公共卫生问题。
《微生物学教程周德庆》各章复习重点
第一章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学习要点1.1. 细菌Bacteria一、细菌的形态和大小1. 基本形态(1)球菌(Coccus):球形或近球形,根据空间排列方式不同又分为单、双、链、四联、八叠、葡萄球菌。
不同的排列方式是由于细胞分裂方向及分裂后情况不同造成的。
(2)杆菌(Bacillus):杆状或圆柱形,径长比不同,短粗或细长。
是细菌中种类最多的。
(3)螺旋菌(Spirillum):是细胞呈弯曲杆状细菌的统称,一般分散存在。
根据其长度、螺旋数目和螺距等差别,分为弧菌Vibrio(菌体只有一个弯曲,形似C字)和螺旋菌(螺旋状,超过1圈)。
细菌的形态不是一成不变的,受环境条件影响(如温度、培养基浓度及组成、菌龄等)。
一般在幼龄和生长条件适宜时,形状正常、整齐。
而在老龄和不正常生长条件下会表现出畸形、衰颓形等异常形态。
畸形是由于理化因素刺激,阻碍细胞发育引起;衰颓形是由于培养时间长,细胞衰老,营养缺乏,或排泄物积累过多引起的。
2. 细菌大小细菌是单细胞的,大小在1μm左右,在显微镜下才能看到其形状。
可用显微测微尺测量细菌大小,不同细菌大小不同,一般球菌直径0.5-1μm;杆菌直径0.5-1μm ,长为直径1-几倍;螺旋菌直径0.3-1μm,长1-50μm。
细菌大小也不是一成不变的。
二、细菌细胞结构细菌是单细胞的微生物,其细胞结构分为基本结构和特殊结构。
基本结构是细胞不变部分或一般结构,如细胞壁、细胞膜、细胞核、核糖体等为全部细菌细胞所共有。
特殊结构是细胞可变部分或特殊结构,如鞭毛、纤毛、荚膜、芽孢、气泡等,只在部分细菌中发现。
(一)细菌细胞的基本结构1. 细胞壁(cell wall):位于细胞表面,较坚硬,略具弹性的结构。
(1)细胞壁的功能①保护细胞免受机械损伤和渗透压的破坏,维持细胞形状;②鞭毛运动支点;③正常细胞分裂必需;④一定的屏障作用;⑤噬菌体受体位点所在。
另外与细菌的抗原性、致病性有关。
(2)革兰氏染色Cristein Gram于1884年发明的一种细菌染色方法。
《医学微生物学》分章节重点归纳
《医学微生物学》分章节重点归纳《医学微生物学》分章节重点归纳细目定义与分类一、微生物的基本概念1.细菌的形态要点(1)微生物和医学微生物的定义(2)三大类微生物及其特点细菌的三种形态及测量单位(1)细菌基本结构的构成(2)肽聚糖的结构(3)革兰2.细菌的基本结构氏阳性菌和阴性菌细胞壁的结构和医学意义(4)细菌胞二、细菌的形态与结构质内与医学有关的重要结构与意义(1)荚膜及其与细菌致病性的关系(2)鞭毛及其与医3.细菌特殊结构学的关系(3)菌毛的定义、分类及其与医学的关系(4)芽孢及其与医学的关系4.细菌形态与结构的革兰氏染色的步骤、结果判定和医学意义检查法1.细菌生长繁殖的条(1)细菌生长繁殖的基本条件与方式(2)根据对氧需件求进行细菌分类三、细菌的生理2.细菌的分解和合成(1)细菌生化反应的原理代谢(2)由细菌产生并与医学有关的主要合成代谢产物3.细菌的人工培养(1)培养基的概念(2)细菌在液体和固体培养基中的生长现象(3)细菌人工培养在医学中的应用1.基本概念消毒、灭菌、无菌、抑菌和防腐的概念(1)热力灭菌法的种类及其应用(2)射线灭菌法的原四、消毒与灭菌2.物理灭菌法理和应用3.化学消毒灭菌法常用化学消毒剂的种类、浓度和应用1.噬菌体的生物学性噬菌体的概念、形态、化学组成及主要应用状五、噬菌体2.毒性噬菌体和温和(1)毒性噬菌体的概念噬菌体(2)温和噬菌体的概念及其与细菌遗传物质转移的关系医学教育网搜集整理1.细菌遗传与变异的细菌遗传物质的种类物质基础六、细菌的遗传与变异2.细菌遗传与变异的(1)转化、接合、转导、溶原性转换的概念(2)耐药机制质粒及其与耐药性的关系1.正常菌群与机会性(1)正常菌群、机会性致病菌、菌群失调、菌群失调症致病菌的概念(2)机会性致病菌的致病条件2.医院感染(1)医院感染的来源(2)医院感染的控制七、细菌的感染3.细菌的致病性(1)细菌的毒力(2)细菌内、外毒素的主要区别与免疫(1)固有免疫(非特异性免疫)的组成(2)吞噬细胞4.宿主的非特异性免吞噬作用的后果(3)胞外菌感染、胞内菌感染及外毒素疫力致病的免疫特点(1)细菌感染的来源(2)菌血症、毒血症、败血症、5.感染的发生与发展脓毒血症的概念1.细菌学诊断(1)标本的采集原则(2)检验程序八、细菌感染的检查方法与防治原则2.血清学诊断常用的血清学诊断方法1 单元3.人工主动免疫和人(1)适应性免疫(特异性免疫)的获得方式(2)人工工被动免疫免疫的概念和常用的免疫制剂(1)形态、染色和分类(2)致病物质的种类和所致疾1.葡萄球菌属病(3)致病性葡萄球菌的鉴别要点(1)形态、染色和分类(2)致病物质的种类和所致疾2.链球菌属九、病原性球菌病(3)链球菌溶血素和临床检测的关系3.肺炎链球菌(1)形态和染色(2)主要致病物质与所致疾病(1)生物学性状(2)主要致病物质和所致疾病(3)标4.脑膜炎奈瑟氏菌本采集和分离鉴定5.淋病奈瑟氏菌(1)形态、染色、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2)防治原则1.肠道杆菌的共同特(1)形态、染色和结构(2)生化反应的特点征十、肠道杆菌(1)致病性大肠埃希氏菌的种类(2)肠出血型大肠埃2.埃希氏菌属希氏菌的血清型及所致疾病(3)大肠埃希氏菌在卫生细菌学检查中的应用(1)种类、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2)标本采集、分离3.志贺氏菌属培养与鉴定十、肠道杆菌(1)主要致病菌种类、致病物质、所致疾病(2)肠热4.沙门氏菌属症的标本采集及分离鉴定(3)肥达氏试验和结果判断1.霍乱孤菌(1)生物学性状(2)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十一、孤菌属2.副溶血性弧菌所致疾病(1)破伤风梭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物质、所致疾病和1.厌氧芽孢梭菌防治原则(2)产气荚膜梭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物质、十二、厌氧性杆所致疾病、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3)肉毒梭菌形态、菌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2.无芽孢厌氧菌致病条件、感染特征及所致疾病种类十三、棒状杆菌(1)形态、染色、致病物质及所致疾病(2)微生物学白喉棒状杆菌属检查和防治原则(1)形态、染色、培养特性和抵抗力(2)结核分枝杆十四、分枝杆菌1.结核分枝杆菌菌感染的免疫特点(3)结核菌素试验的原理、结果判断属和应用(4)微生物学检查和防治原则2.麻风分枝杆菌形态、染色和致病性放线菌属和奴卡氏十五、放线菌属和奴卡主要致病性放线菌及其致病性菌属氏菌属十六、动物源性1.布鲁氏菌属形态、染色、种类和所致疾病2.耶尔森氏菌属鼠疫杆菌的形态、染色、致病物质和所致疾病细菌3.炭疽芽孢杆菌形态、染色、抵抗力、所致疾病和防治原则1.流感嗜血杆菌形态、染色、培养特性及所致疾病2.百日咳鲍特氏菌形态、染色、所致疾病和防治原则十七、其他细菌3.幽门螺杆菌形态、染色、培养特点及所致疾病4.军团菌传播途径及其所致疾病5.铜绿假单胞菌形态、染色、色素及所致疾病6.弯曲菌属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及其防治原则枝原体的概念、培养特性及其与细菌L型的区别十八、枝原体(支原体)1.生物学性状2.主要病原性枝原体(1)肺炎枝原体所致疾病(2)溶脲脲原体所致疾病1.生物学性状概念、形态、染色及其培养特性十九、立克次氏体2.主要病原性立克次普氏立克次氏体、斑疹伤寒立克次氏体、恙虫病立克次体氏体和伯氏考克斯氏体(Q热柯克斯体)的传染源、传播媒介和所致疾病1.生物学性状概念、形态、染色及培养特性二十、衣原体2.主要病原性衣原体(1)沙眼衣原体的亚种和所致疾病(2)肺炎衣原体所致疾病1.钩端螺旋体形态、染色、培养特性、所致疾病和防治原则二十一、螺旋体2.密螺旋体梅毒螺旋体的形态、染色、所致疾病及其防治原则3.疏螺旋体伯氏疏螺旋体的形态、染色及所致疾病1.概述真菌及其分类、形态与结构、培养特性及致病性(1)皮肤癣真菌常见的种类和致病性(2)白假丝酵母二十二、真菌2.主要病原性真菌菌(白念珠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和微生物学检查(3)新生(型)隐球菌的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和微生物学检查二十三、病毒的1.病毒的形态病毒体的概念和测量单位2.病毒的结构和化学(1)病毒的结构和对称性(2)病毒的化学组成与功能组成基本性状3.病毒的增殖病毒增殖的过程4.理化因素对病毒的(1)物理因素(2)化学因素影响二十四、病毒的1.病毒的传播方式水平传播和垂直传播2.病毒的感染类型慢性感染、潜伏感染和慢发病毒感染(1)病毒对宿主细胞的直接作用(2)病毒感染的免疫3.致病机制感染和免疫病理作用(1)抗病毒感染的免疫(2)干扰素的概念、抗病毒机4.病毒的感染与免疫制及应用(3)中和抗体的概念及作用机制1.病毒感染的检查方(1)标本的采集和送检(2)病毒分离培养方法(3)病法毒感染的血清学诊断方法二十五、病毒感染的检查方法和防治原则2.病毒感染的防治原人工主动免疫和被动免疫及其常用制剂则(1)人流感病毒及禽流感病毒生物学性状和变异医学1.正黏病毒教育网搜集整理(2)致病性和免疫性(1)麻疹病毒的致病性、免疫性和防治原则(2)腮腺2.副黏病毒二十六、呼吸道病毒炎病毒的致病性(1)冠状病毒生物学性状(2)SARS冠状病毒致病性及3.冠状病毒防治原则4.其他病毒(1)腺病毒的生物学性状和致病性(2)风疹病毒的致轮状病毒的形态、致病性(1)生物学性状(2)致病性与免疫性(3)微生物学检1.甲型肝炎病毒查和预防措施(1)生物学性状(2)致病性与免疫性(3)微生物学检2.乙型肝炎病毒查和预防措施二十八、肝炎病毒(1)生物学性状(2)致病性与免疫性(3)微生物学检3.丙型肝炎病毒查和预防原则4.丁型肝炎病毒生物学特点和致病性5.戊型肝炎病毒(1)生物学性状(2)致病性(3)微生物学检查1.流行性乙型脑炎病传播途径、致病性、免疫性和防治原则二十九、虫媒病毒毒2.登革病毒致病性形态、结构、培养特性、主要型别、流行环节、致病性三十、出血热病毒汉坦病毒及免疫性1.单纯疱疹病毒致病性2.水痘一带状疱疹病致病性三十一、疱疹病毒毒3.巨细胞病毒致病性4.EB病毒致病性三十二、逆转录病毒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形态、结构、复制和变异(2)传染源和传播途径、感染过程和致病机制(3)微生物学检查(4)防治原则1.狂犬病病毒生物学性状、致病性和防治原则三十三、其他病毒致病性2.人乳头瘤病毒三十四、亚病毒朊粒(1)生物学性状(2)致病性1.概述2.脊髓灰质炎病毒二十七、肠道病毒3.柯萨奇病毒和埃可病毒4.急性胃肠炎病毒病性和防治原则人类肠道病毒的种类和共性型别、致病性、免疫性和防治原则致病性扩展阅读:医学微生物学《分章节重点归纳》绪论、微生物的基本概念定义:广泛存在于自然界的形体微小、数(1)微生物和医学微生物的量繁多、肉眼看不见,需借助于光学显微定义:绝大多数微生物对镜或电子显微镜放大数百倍、上千倍才能人类和动植物是有益和必观察到的低等生物体。
《医学微生物学》重点内容总结
医学微生物学》重点内容总结细菌学总论1、微生物的六大特点:体积微小、结构简单、种类繁多、分布广泛、繁殖迅速、容易变异。
2、微生物的种类与分布:①非细胞型微生物最小,无典型的细胞结构,无产生能量的酶系统,只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核酸类型为DNA或RNA,两者不同时存在,病毒属之。
②原核细胞型微生物原始核呈dsDNA结构,无核膜、核仁,细胞器很不完善,只有核糖体,DNA和RNA同时存在,细菌、支原体、衣原体、立克次体、螺旋体、放线菌属之。
③真核细胞型微生物细胞核分化程度高,有核膜和核仁,细胞器完整,真菌属之。
3、细菌的细胞壁:①G+和G-细菌细胞壁的共有组分为肽聚糖,G+细菌的肽聚糖由聚糖骨架、四肽侧链和五肽交联桥三部分组成,G-细菌的肽聚糖由聚糖骨架和四肽侧链两部分组成。
②G+细菌细胞壁的特殊组分为磷壁酸。
③G-细菌细胞壁的特殊组分为外膜,外膜由脂蛋白、脂质双层和脂多糖三部分组成,脂多糖由脂质A、核心多糖、特异多糖三部分组成,即G-细菌的内毒素。
脂质A是内毒素的毒性和生物学活性的主要组分。
④细菌L型:细胞壁受损的细菌能够生长和分裂者叫细菌L型。
细菌L型的四大特点:高度多形性、高渗、对作用于细胞壁的抗生素不敏感、可恢复到有细胞壁的状态。
4、质粒:18页整个一段5、异染颗粒:胞质颗粒中有一种主要成分是RNA和多偏磷酸盐的颗粒,嗜碱性强,用亚甲蓝染色时着色较深呈紫色,叫异染颗粒或纡回体,常见于白喉棒状杆菌。
6、核质:细菌的遗传物质叫核质或拟核。
7、细菌的特殊结构:(掌握各自的概念及功能,一道10分的论述题)8、微生物学两大经典染色:(一道5分的简答题)①Gram染色:标本固定后,先用碱性染料结晶紫初染,再加碘液媒染,使之生成结晶紫-碘复合物,此时不同细菌均被染成深紫色。
然后用95%乙醇处理,有些细菌被脱色,有些不能。
最后用稀释复红或沙黄复染。
此法可将细菌分为两大类:不被乙醇脱色仍保留紫色者为G+细菌,被乙醇脱色后复染成红色者为G-细菌。
《医学微生物学》分章节重点归纳
《医学微生物学》分章节重点归纳医学微生物学是研究与医学相关的微生物的科学,主要涉及病原微生物、微生物病和微生物学方法等内容。
以下是对医学微生物学的分章节重点归纳。
第一章:概论本章主要介绍医学微生物学的概念、历史背景、研究方法以及与医学微生物学相关的其他学科的关系。
重点内容包括病原微生物与人类疾病的关系,微生物学方法的发展以及医学微生物学在临床实践中的应用。
第二章:原核微生物学本章主要介绍细菌和古菌两类原核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命周期、生理代谢以及病原性。
重点内容包括细菌的分类与鉴定、细菌的培养方法、细菌对人体的感染机制以及细菌引起的典型疾病。
第三章:真菌学本章主要介绍真菌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生理代谢以及病原性。
重点内容包括真菌感染的分类、真菌的培养方法、真菌引起的典型疾病以及抗真菌药物的应用。
第四章:病毒学本章主要介绍病毒的结构、生命周期以及病原性。
重点内容包括病毒的分类、病毒的培养方法、病毒感染的机制以及病毒引起的典型疾病。
此外,还包括病毒感染的免疫学和病毒疫苗的研制等内容。
第五章:寄生虫学本章主要介绍寄生虫的形态结构、生活方式、生活史以及病原性。
重点内容包括寄生虫的分类、寄生虫的诊断方法、寄生虫引起的典型疾病以及抗寄生虫药物的应用。
第六章:微生物感染的防控本章主要介绍微生物感染的传播途径、预防措施以及监测和控制方法。
重点内容包括医院感染的防控策略、个人防护用品的使用以及医院环境的消毒方法。
此外,还包括医学微生物学在流行病学研究中的应用以及抗生素的合理应用。
第七章:微生物学检验与诊断本章主要介绍微生物学检验与诊断的方法,包括病原微生物的分离与鉴定、感染性疾病的实验室诊断以及微生物耐药性检测。
重点内容包括细菌培养与鉴定的方法、快速诊断方法(如PCR技术和免疫学检测等)以及耐药性检测的方法。
第八章:免疫学与微生物感染本章主要介绍免疫系统的基本原理、免疫学方法以及免疫系统与微生物感染之间的相互作用。
微生物主要知识点
微生物主要知识点第一章原核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第一节细菌一、形态:细菌的形态及其简单,基本上只有球状、杆状和螺旋状三大类,仅少数为其他形状,如丝状、三角形、方形和圆盘形等。
二、细胞结构1、细胞壁组成(革兰氏阳性菌、革兰氏阴性菌)及革兰氏染色机理1)革兰氏阳性细菌的细胞壁:特点是厚度大和化学组分简单,一般含60%~95%肽聚糖和10%~30%磷壁酸。
2)革兰氏阴性细菌的细胞壁:肽聚糖、脂多糖及蛋白,特点是厚度较革兰氏阳性细菌薄,层次较多,成分较复杂,肽聚糖层很薄,故机械强度较阳性菌弱。
3)革兰氏染色的机制2、细胞膜组成3、质粒的特点4、芽孢的定义及其抗热机理5、鞭毛的定义及其物质组成6、糖被的物质组成三、培养特征:菌落的定义及特点第二节放线菌一、形态、菌丝分类二、繁殖方式:分生孢子第三节蓝细菌特化形态:异形胞(固氮)静息孢子(休眠体)第四节支原体、立克次氏体和衣原体第二章真核微生物的形态、构造和功能第一节真核微生物概述第二节酵母菌一、生态特征:高糖偏酸环境二、细胞结构:细胞壁组成、膜组成繁殖方式:芽殖为主第三节丝状真菌——霉菌一、定义及特点二、形态:营养菌丝的特化结构三、繁殖方式;孢子种类第四节产大型子实体的真菌——蕈菌第三章病毒和亚病毒因子第一节病毒一、定义、分类、形态二、结构组成;物质组成;衣壳的对称形式三、繁殖:1、烈性噬菌体的定义2、繁殖过程3、一步生长曲线的意义及特点4、温和噬菌体的定义以及存在形式5、溶源菌的定义6、干扰素的定义四、培养特征1.固体培养特征;嗜菌斑定义2.液体培养特征第二节亚病毒因子第三节病毒与实践第四章微生物的营养和培养基第一节微生物的6类营养要素一、充当六大营养要素的物质二、生长因子定义及其相关物质第二节微生物的营养类型一、各营养类型间的差异(碳源、氮源等)第三节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一、四种方式的异同点第四节培养基一、培养基的定义二、配置培养基的原则1、营养协调2、各种微生物对pH的要求3、pH调节方法三、理解培养基配方中各成分的作用四、培养基的分类1、按照外观状态(琼脂的用量)2、对培养成分的了解程度3、功能区分第五章微生物的新陈代谢第一节微生物的能量代谢一、生物氧化的功能二、化能异养型微生物的产能分类1、发酵的定义2、呼吸、无氧呼吸及发酵的异同点3、理解同型乳酸发酵、异型乳酸发酵、混合酸发酵的主要产物第二节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的联系第三节微生物独特合成代谢途径举例一、生物固氮1.固氮微生物的分类2.必要条件3.自生固氮菌及根瘤菌固氮酶的避氧机制二、肽聚糖的合成1.底物2.基本步骤3.青霉素的作用机制4.影响细胞壁合成的相关抗生素第四节微生物的代谢调节与发酵生产一、次生代谢的特点二、酶活性与酶合成的调节第六章微生物的生长及其控制第一节测定生长繁殖的方法一、血球计数板法、平板菌落法第二节微生物的生长规律一、典型生长曲线1.意义2.基本特征3.各时期微生物的生理特征4.影响因素第三节影响微生物生长的主要因素一、连续培养的类型1.根据对氧的要求不同微生物的分类2.溶氧对微生物的影响(好氧微生物、兼性厌氧微生物、厌氧微生物)第四节微生物培养法概论第五节有害微生物的控制一、灭菌、消毒的定义二、高温1.干热灭菌、巴氏消毒及高压蒸汽灭菌等的常用温度2.高压蒸汽灭菌的影响因素3.热死时间和热死温度的意义三、表面消毒剂1.石炭酸系数的意义2.掌握实验室及生活中常见消毒手段四、抗代谢药物1.定义2.磺胺的抑菌机制五、抗生素的定义第七章微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育种第一节遗传变异的物质基础一、变异的定义第二节基因突变和诱变育种一、突变及突变率的定义二、突变类型1.常见的突变类型2.营养缺陷型的定义三、诱发突变1.定义2.类型3.相关诱变剂四、自发突变的机制五、光复活的定义及作用机制六、诱变育种的基本原则1、艾姆氏实验的意义及原理2、理解八个基本原则七、营养缺陷型的筛选1、遗传型个体的分类2、培养基类型及在营养缺陷性菌株筛选过程中的应用3、筛选的基本步骤八、抗药性突变株的筛选方法第三节基因重组和杂交育种一、基因重组的定义二、转化、转导及接合的区分第四节基因工程第五节菌种的衰退、复壮和保藏第八章微生物的生态第一节微生物在自然界中的分布与菌种资源的开发一、附生微生物的定义及范围二、土壤微生物生态1.土壤生态条件对微生物的影响2.土壤中微生物的分布规律三、空气微生物生态:暂存场所四、资源微生物的筛选方法第二节微生物与生物环境间的关系一、互生、共生、寄生的定义和实例第三节微生物的地球化学作用第四节微生物与环境保护一、BOD5、COD的定义二、发光微生物的发光条件及应用第九章传染与免疫第一节传染第二节非特异性免疫第三节特异性免疫一、免疫应答的定义及阶段二、体液免疫、细胞免疫的特点三、免疫活性细胞的种类四、抗原1、定义2、分类3、物质基础五、抗体1、定义2、产生抗体的一般规律第四节免疫学方法及其应用一、免疫学反应的一般规律第五节生物制品及其应用第十章微生物的分类和鉴定第一节通用分类单元一、种的概念:具有相同的祖先、相同或相似的形态、生理特征,在特定的环境条件下具有相对的稳定性和一定范围内的变异性。
医学微生物各章知识点总结
医学微生物各章知识点总结一、病原微生物1.细菌细菌是病原微生物中最常见的一类,它们可以引起多种疾病,如肺炎、结核病、痢疾、伤寒、炭疽病等。
细菌的形态多样,有的是球形,有的是杆状,有的是螺旋形。
细菌的繁殖速度很快,有的细菌每20分钟就能繁殖一代。
细菌的临床诊断主要依靠细菌的培养和鉴定。
2.病毒病毒是一种不能单独存在的微生物,它们需要寄生在宿主细胞中才能生存和繁殖。
病毒可以引起各种不同的传染病,如流感、水痘、麻疹、艾滋病等。
病毒病的诊断主要依靠病毒抗体的检测以及病毒的培养和鉴定。
3.真菌真菌是一种寄生在人体表面和体内的微生物,它们可以引起各种真菌性感染病,如白癜风、念珠菌病、肉芽肿病等。
真菌病的诊断主要依靠真菌的培养和鉴定。
4.寄生虫寄生虫是一种能在人体内寄生的微生物,它们可以引起各种寄生虫病,如疟疾、血吸虫病、包虫病等。
寄生虫病的诊断主要依靠寄生虫的病原体检测。
二、病原微生物的传播途径1.飞沫传播飞沫传播是指病原微生物随着病人呼吸道分泌物喷射到空气中,再被别人吸入,传播给健康人。
这种传播途径主要是呼吸道传染病,如流感、麻疹等。
2.接触传播接触传播是指病原微生物通过皮肤接触传播给别人。
这种传播途径主要是皮肤传染病,如疱疹、生殖器疱疹、麻风等。
3.消化道传播消化道传播是指病原微生物通过口腔进入到消化道内传播给别人。
这种传播途径主要是肠道传染病,如肠炎、腹泻等。
4.血液传播血液传播是指病原微生物通过血液传播给别人。
这种传播途径主要是血液传染病,如乙型肝炎、艾滋病等。
5.垂直传播垂直传播是指病原微生物通过母婴传播给新生儿。
这种传播途径主要是母婴传染病,如梅毒、艾滋病等。
6.气溶胶传播气溶胶传播是指病原微生物通过空气悬浮粒子传播给别人。
这种传播途径主要是气溶胶传染病,如结核病、麻风等。
三、感染的机制1.侵入侵入是指病原微生物通过口鼻、视觉器官或肌肤等进入到人体内。
其途径有三种:呼吸道感染、肠道感染和皮肤感染。
《微生物学》主要知识点
引言概述:微生物学是研究微生物的形态、结构、生理、生化、遗传、生态及其与动植物及人类的关系等方面的科学。
微生物是一类极小的生物体,能在繁殖时产生大量后代,从而在自然界中广泛分布。
因其能够以各种形式存在,微生物与我们的日常生活密切相关,对我们的生物圈、食物产业、生态环境等都有着重要的影响。
本文将分为五个大点来详细阐述微生物学的主要知识点。
正文内容:一、微生物的分类与形态1. 原核生物的分类:细菌和蓝藻菌的特征和分类。
2. 真核生物的分类:真菌、原生动物和微小动物的特征和分类。
3. 病毒和噬菌体的特征及与细胞的关系。
4. 微生物的形态特征:细菌形态、真菌形态和病毒形态的描述和区别。
二、微生物的生理生化特性1. 微生物的生长要素:温度、湿度、氧气和营养物质的要素。
2. 微生物的代谢作用:厌氧代谢、光合作用、呼吸作用和发酵作用的过程和产物。
3. 微生物的酶:纤维素酶、淀粉酶、蛋白酶等微生物产生的酶及其应用。
4. 微生物的抗生素产生:抗生素的发现、产生机制及应用领域。
三、微生物与人类健康1. 微生物引起的传染病:细菌、病毒和真菌引起的常见传染病及其病因和防治措施。
2. 微生物感染的致病机制:微生物侵入机体、生长繁殖及毒素产生对人体的影响。
3. 微生物与免疫系统:微生物与人体的免疫系统的相互作用、免疫记忆和疫苗的作用原理。
4. 微生物与人体共生关系:微生物在人体中的正常居住及对人体健康的影响。
四、微生物在环境中的作用1. 微生物与生态系统:微生物的生物地理分布、微生物对生态系统循环的贡献。
2. 微生物对环境的净化作用:水体和土壤中的微生物净化、油污的微生物降解。
3. 微生物在农业中的应用:微生物肥料的生产和应用、生物防治和生物修复。
4. 微生物在食品行业的应用:乳酸菌、酵母菌在食品加工中的应用和作用。
五、微生物技术和研究方法1. 微生物实验室基本操作:无菌技术、培养基制备和微生物培养方法。
2. 微生物的形态观察和鉴定方法:显微镜观察、染色技术和生物化学鉴定。
微生物生态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微生物生态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本文档旨在对微生物生态学的重点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以下是其中的一些重要内容:
1. 微生物生态学概述
- 微生物生态学的定义
- 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分布和生态功能
- 微生物与其他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2. 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
- 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多样性
- 微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和生态功能
- 微生物群落的稳定性和演替过程
3. 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 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 pH、氧气浓度等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 其他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态的影响
4. 微生物在环境修复中的应用
- 微生物在土壤修复中的应用
- 微生物在水体净化中的应用
- 微生物技术在环境修复中的前景和挑战
5.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 微生物与人体的共生关系
- 微生物与人类疾病的关联
- 微生物在医疗和健康保健中的应用
以上仅为微生物生态学的一部分重点知识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需更详细的了解,请参考相关文献和学术资料。
微生物学知识归纳
二、样品的制备
-----直接影响显微观察效果的好坏,根据所用显微镜使用的特点采用合适的制样方法,尽可能使被观察样品的生理结构白痴稳定,并通过各种手段提高其反差
2)理论依据:电子束通过电磁场时会产生复杂的螺旋式运动,但最终的结果是正如光线通过玻璃透镜时一样产生偏转、汇聚或发散,并同样可以聚集成像。
6、扫描电子显微镜:电子枪发出的电子束被磁透镜汇聚成极细的电子探针,在样品表面进行扫描,电子束扫到的地方激发样品表面发出二次电子,二次电子产生的多少与样品表面的立体形貌有关。用于观察样品的表面结构。成像有很强的立体感
③超薄切片技术:100nm一下厚度的超薄切片:取样→固定→脱水→浸透与包埋→切片→捞片→染色→观察
2)扫描电镜的样品制备:要求样品干燥(保持样品形状,临界点干燥效果最好),表面能够导电(观察前去除水分并对表面喷镀金属导电层)。
第三节显微镜下的微生物
一、细菌和古生菌
P29细菌的基本形态(真细菌,原核微生物)
注:尽可能多采用各种不同的手段进行保藏,以免因某种方法的失败而导致菌种的丧失
第二节显微镜和显微技术
除了放大外,决定显微观察效果的还有分辨率(能辨别两点之间最小距离的能力,最重要指标)和反差(样品区别于背景的程度)
一、种类及原理
P24显微镜的用途;透射电子显微镜通过电子波成像
1、普通光学显微镜(肉眼正常分辨能力一般为0.25mm左右,故光学显微镜的有效最高放大倍数只能达到1000~1500倍,使用油镜,即在100x物镜和载玻片之间滴加香柏油,可实现光学显微镜一般配置的最大放大倍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生物每章节重点知识点归纳.2doc微生物每章节重点知识点归纳绪论 1.理解并记忆微生物的定义、特点定义:是一类个体微小,结构简单,大多数为单细胞,少数为多细胞,甚至是没有细胞构造生物的总称。
特点:①个体小,比面值大②繁殖快,代谢强③易变异,抗性强④种类多,分布广 2.三个重要人物的贡献 3.掌握科赫法则原核微生物+和G-细胞壁的结构、组成、革兰氏染色的步骤和原理染色基本步骤:初染媒染脱色复染结果:紫色或蓝色——革兰氏阳性菌,G+菌红色——革兰氏阴性菌,G-菌。
原理:细菌用结晶紫染色后,再用碘液媒染可以提高染料的滞留性,当用乙醇对G+细菌脱色时于乙醇会使厚的肽聚糖层的孔隙收缩,因此在脱色过程中结晶紫/碘的复合物被滞留。
细菌为紫色。
相反G-肽聚糖层薄,有较大孔隙,乙醇处理使其细胞壁中脂质溶解进一步加大孔隙,所以复合物被抽提,经复染成红色。
2.细胞膜的结构与功能结构:主要成分是磷脂和蛋白质,还有糖类和微量金属离子。
功能:①选择性的控制细胞内外的营养物质和代谢产物运送;②是维持细胞内正常渗透压的结构屏障③是合成细胞壁和糖被成分的重要场所④膜上含有与能量代谢相关的酶系,是细胞的产能基地⑤是鞭毛基体的着生部位。
3.芽孢的定义、结构、特点、耐热机制定义:某些细菌在生长发育的后期或遇到不良环境时细胞质会浓缩形成一个椭圆形、壁厚、高度折光、含水量极低、抗逆性极强的休眠体。
结构:孢外壁:厚而致密,主要成分为蛋白质、脂类,通透性差,不易着色;芽孢衣:角蛋白组成,非常致密,对化学物质的抗性。
皮层:厚,主要含芽孢肽聚糖、DPA-Ca含量丰富。
核心:相当于浓缩的细胞。
含水量极低,含有DPA-Ca。
其它见笔记本 4.糖被根据有无固定形态和包裹在单细胞还是多细胞上,将糖被分为3类:荚膜:包裹单细胞,有定型,与细胞壁牢固结合,不易洗脱。
粘液层:包裹单细胞,无定型,与细胞壁松散结合,易洗脱。
菌胶团(zoogloea):包裹多细胞群体。
5.鞭毛功能:细菌的运动器官。
1 组成:基体,鞭毛钩,鞭毛丝。
第一章习题1、革兰氏阳性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_____和_____,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的主要成分为___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
2、肽聚糖单体的组成成分为____、___ _和____,肽聚糖中的糖苷键可被_____水解,而青霉素的作用机理是______。
3、革兰氏阴性菌细胞壁中特有的成分是_____,_____`______和_______3部分组成。
4、用人工方法除尽细胞壁的细菌称为________,为除尽细胞壁的细菌称为______,实验室发生缺壁突变的细菌叫作______,而_____则是在长期进化过程中形成的稳定的缺壁细菌。
5、细菌有4中不同的糖被形式,它们是______、______`_____和_。
6、真核细胞内存在着沉降系数为___S 的核糖体,___S和___S两个亚基组成,原核细胞内存在着沉降系数为___S 的核糖体,______S和____S两个亚基组成。
7、芽孢的结构内至外分为____、___、___和___4层结构,其中____相当于浓缩的细胞,_____的DPA-Ca的含量最高。
8、目前所发现的产芽孢的菌全是G+菌,而有性菌毛的全是G-菌。
9、孢囊是固氮菌属特有的休眠构造,耐热不耐旱。
10、大多数的螺菌和弧菌都有鞭毛,近半数的杆菌有鞭毛,而球菌鲜有鞭毛。
11、大肠杆菌和金黄色葡萄球菌经革兰氏染色后呈现什么颜色?其原因是什么?2 12、试绘图表示芽孢的结构,并阐述芽孢耐热的机制。
真核生物酵母1.真核与原核细胞的比较细胞大小细胞核内膜系统细胞器核糖体细胞壁鞭毛真核细胞较大有核膜和核仁复杂有,高度分化,功能分区80S,结合在内质网上部分有部分有,正弦运动原核细胞较小无核膜和核仁,拟核基本无无,基本没有功能分区70S,散布在细胞质中有部分有,螺旋运动 2.酵母的细胞结构和菌落形态⑴酵母的定义:不是分类学上的术语,泛指不形成菌丝体的单细胞真菌。
⑵酵母的特点:①一般以单细胞状态存在;②多数出芽繁殖;③能发酵糖类产能;④细胞壁常含有甘露聚糖;⑤喜欢在含糖量高的偏酸环境。
⑶菌落与细菌相似:湿润粘稠,较透明,菌落周围较整齐,表面较光滑,易挑起,质地均一,多为乳白色,少数红色;但,菌落较大、较厚、较不透明,一般还会散发一股悦人酒香味。
⑷酵母的细胞结构:细胞壁:外层磷酸化甘露聚糖甘露聚糖中层蛋白质内层葡萄糖细胞膜:磷脂双分子层,含甾醇 3细胞质和内含物:各种细胞器、贮藏颗粒细胞核 3.酵母的繁殖方式和生活史芽殖:各属都存在无性繁殖方式裂殖:裂殖酵母产无性孢子:掷孢子、节孢子、厚壁孢子主要方式有性只进行无性繁殖的酵母菌称假酵母具有有性繁殖的酵母菌称真酵母假菌丝:某些酵母在无性繁殖过程中子细胞不与母细胞分离,连成丝状生活史:⑴定义:又称生活周期:指个体经过一系列生长、发育阶段而产生下一代的全部过程。
⑵类型:的个体是单倍体还是双倍体)单倍体型:双倍体型:单-双倍体型丝状真菌 1. 相关概念丝状真菌的营养体为丝状物,称之为菌丝许多菌丝交织在一起,称为菌丝体无隔菌丝:整个菌丝为长管状单细胞,细胞质内含有多个核。
如根霉、毛霉、犁头霉等低等真菌。
有隔菌丝:菌丝横隔膜分隔成多个细胞,每个细胞内含有1个或多个细胞核。
如子囊菌和担子菌等高等真菌。
大多数真菌菌丝均属此类。
2. 菌丝变态菌丝变态——假根和匍匐枝作用:吸收与营养支撑蔓延菌丝变态——吸器菌丝变态——附着胞菌丝变态——菌环和菌网2.繁殖⑴相关概念某些真菌的菌丝体生长到一定阶段,于适应一定的环境或抵御不良条件,会相互交织形成或疏松或紧密的密丝组织,形成特殊的组织体。
4 组织体构成:菌索菌核)子座⑵繁殖方式菌丝片段无性孢子孢囊孢子分生孢子厚垣孢子游动孢子繁殖方式孢子卵孢子接合孢子有性孢子子囊孢子担孢子⑶丝状真菌无性孢子特征孢子名称染色体倍内生或外生形成特征数厚垣孢子n 外生部分菌丝细胞变圆、原生圆形、柱形等总状毛霉质浓缩,周围生出厚壁而成节孢子n 外生菌丝断裂而成常成串短柱白地霉状曲霉、青霉孢子形态举例分生孢子n 外生分生孢子梗顶端细胞极多样特化而成的单个或成簇的孢子孢囊孢子n 内生形成于菌丝的特化结构近圆形——孢子囊内根霉、毛霉游动孢子n 内生有鞭毛能游动的孢囊孢圆、梨、肾形壶菌子等⑷丝状真菌有性孢子①接合孢子是菌丝生出的结构基本相似、形态相同或略有不同的两个配子囊接合而成。
②子囊:两性细胞接触以后形成的囊状结构,内生子囊孢子。
③担子菌所特有,外生于一个特殊的被称为担子的细胞上。
53.分类及其常见真菌种类壶菌门生境水生形态结构单细胞无性孢子游动孢子有性孢子卵孢子代表集壶菌接合菌门两栖或陆生无隔菌丝子囊菌门陆生担子菌门陆生有隔菌丝孢囊孢子接合孢子根霉、毛霉分生孢子子囊孢子酵母、虫草菌丝高度分化,无性繁殖不发担孢子用菌、毒蘑菇 4.根菌和毛菌的异同? 同属接合菌门,营养体为无隔多核的菌丝,无性孢子为孢囊孢子,有性孢子为接合孢子。
二者十分接近,但:? 形态上:根霉有假根和匍匐枝,毛霉无。
? 功能上:根霉以糖化作用为主,分解淀粉,是酿酒工业常用的糖化酶菌种;毛霉分解蛋白质的能力强,用于制用腐乳、豆豉等食品的重要菌种。
5.根霉曲霉毛霉青霉的作用? 曲霉:曲霉是酿酒业所用的糖化菌种,是与制酒关系最密切的一类菌。
菌种的好坏与出酒率和产品的质量关系密切。
白酒生产中常见的曲霉有:黑霉菌、黄曲霉、米曲霉、红曲霉。
? 根霉是小曲酒的糖化菌。
? 青霉:是白酒生产中的大敌。
属根霉特征结构无性孢子有性孢子接合孢子主要用途产淀粉酶、糖化酶,常见于馒头等淀粉类食品上假根和匍匐枝孢囊孢子毛霉无假根和匍匐孢囊孢子枝接合孢子产蛋白酶,常见于豆制品上。
生产豆豉、腐乳曲霉足细胞、分生分生孢子孢子头若有,为子囊蛋白酶和糖化酶的能力都很孢子强,制酱、酿酒、制醋的主要菌种青霉扫帚头,无足分生孢子细胞若有,为子囊产黄青霉是青霉素产生菌孢子 6 6.霉菌的菌落特征正如酵母菌的菌落与细菌菌落相似一样,霉菌菌落也与放线菌的菌落相似,但更大、较疏松:干燥、不透明;多呈绒毛状、絮状或网状等;呈红、黄、绿、青绿、青灰、黑、白、灰等多种颜色;通常正反两面颜色不一致,中央和边缘的颜色也不一致。
病毒 1. 定义:是一类没有细胞结构,活细胞内专性寄生的实体。
2. 特点:1)极为微小2)不具有细胞结构。
严格细胞内寄生,没有代谢酶系,不能进行独立的能量代谢和物质代谢,在寄主细胞外没有生命特征。
3)极为简单,蛋白质衣壳+核酸,可结晶。
4)核酸可以是双链DNA、单链DNA、单链RNA、双链RNA。
5)几乎可以感染所有的细胞型生物,具有宿主特异性。
3.病毒的结构:包膜:有的病毒有,包膜在释放过程中形成,宿主细胞膜或者核膜以及一些细胞器的膜。
蛋白质衣壳:包围着病毒核酸的蛋白质外壳,保护核酸。
组成衣壳的基本单位是壳粒,壳粒有规律地排列而形成衣壳。
核酸无包膜杆状:烟草花叶病毒等螺旋对称有包膜丝状:大肠杆菌的f1、fd、M13等卷曲状:正粘病毒等子弹状:狂犬病毒,水泡性口膜炎病毒等无包膜大型:腺病毒等小型:脊髓灰质炎病毒,φX174噬菌体等二十面体对称有包膜:疱疹病毒无包膜:大肠杆菌的T偶数噬菌体等有包膜:痘病毒 3. 病毒的增殖吸附——侵入——脱壳——合成——装配——释放 4.病毒的蛋白分类:①非结构蛋白:病毒基因组编码的,在病毒复制过程中产生并具有一定功能,但并不结合于毒粒中的蛋白质。
复合对称7 ②结构蛋白:一个形态成熟的有感染性的病毒颗粒所包含的蛋白质。
包括:壳体蛋白包膜蛋白存在于毒粒中的酶4.噬菌体⑴定义:侵染细菌的病毒称为噬菌体⑵一步生长曲线:用来测定噬菌体从吸附于受体细胞到成熟释放的时间间隔, 并用以估计每个被侵染的细胞释放出来的新的噬菌体数量的生长曲线,称为一步生长曲线。
? ? ? ? ? ? 习题病毒主要和两部分组成,二者统称为。
依据壳粒的排列,病毒的形态可分为有、、三种主要的类型,其中噬菌体一般为。
根据包含体形成的部位,可将昆虫病毒分为、和。
病毒的增殖过程包括、、、、、六步,有些病毒比如噬菌体在的同时完成。
动物病毒的侵入方式以和为主。
营养1.相关概念营养物质: 能够满足机体生长、繁殖和完成各种生理活动所需要的物质。
营养: 生物获得和利用营养物质的过程。
2.营养物质3.微生物的营养类型4.微生物对营养物质的吸收5.培养基⑴原则:目的明确营养协调理化适应经济节约灭菌处理⑵培养基分类8 第4章习题名词解释:生长因子、水的活度、氨基酸自养型微生物、加富培养基、鉴别培养基、选择培养基、被动运输、基团转位简答题:1、微生物生长所需的5大类营养物质是什么?各自的生理功能是什么?2、微生物的营养类型有哪几种?各自的特点是什么?3、请谈谈在选择、配制和使用培养基时应注意哪些方面的内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