微机原理与单片机接口技术格式.doc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1.系统总线是连接计算机CPU、内存、辅存、各种输入输出部件的一组物理信号线及相关的控制电路。
2.若操作数由指令中指定的寄存器给出,则采用的寻址方式是寄存器直接寻址。
3.总线性能的重要指标是总线宽带,它定义了为总线本身所能达到的最高传输速率。
4.CISC指令的特点是指令长度固定、指令种类少、寻址方式少。
5.半导体静态存储器SRAM的存储原理是依靠双稳态电路保存信息,不需要刷新。
6.异步串行通信的主要特点是通信双方不需要同步,没有专门的同步字。
7.计算机外部中断分为可屏蔽中断和不可屏蔽中断两类。
8.运算器完成的主要运算是算术运算和逻辑运算。
9.8251A工作在异步方式时最大波特率19.2Kbit/s;工作在同步方式时最大波特率64Kbit/s。
10.8255A的端口A有3种工作方式,端口B有2种工作方式。
11.同步串行通信规程规定,传送数据的基本单位是bit,其中最先传送的是同步字。
12.8259A对中断优先级的管理,可概括为完全嵌套方式,自动循环方式和特殊全嵌套方式。
13.子程序的属性可以分为near 或Far14.在中断驱动I/O方式中,当外设要和CPU交换数据时,它就通过硬件电路给CPU一个信号,这个信号叫做中断请求。
15.系统总线通常包含地址总线、数据总线和控制总线,其中地址总线的位数确定了总线的寻址能力。
16.Pentium系列微机主要采用南北桥结构和两个中心结构。
17.8259A内部主要有中断请求寄存器,中断屏蔽寄存器和中断服务寄存器。
18.DMA数据传送有2种方式:字节方式和数据块。
19.常用的主存到Cache的地址映像方式有直接映像、全相联映像和组相联映像。
20.奇偶校验法只能发现奇数个错,不能发现无错或偶数个错。
21.Cache存储器主要作用是解决协调主存和CPU的速度不匹配问题。
22.RISC指令系统中最大特点是长度固定,指令条数少,寻址种类少。
23.主机与I/O设备传送数据时,CPU的效率最低的是查询方式,较高的是中断方式。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实验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实验一、实验目的本实验旨在通过学习微机原理和接口技术,了解和掌握微机系统的基本原理和接口技术的应用,培养学生对微机系统的认识和实践操作能力。
二、实验内容1. 微型计算机系统设计与搭建2. 微机输入输出接口技术应用实验3. 微机总线技术应用实验4. 微机存储器技术应用实验5. 微型计算机中断和DMA技术应用实验三、实验原理1. 微型计算机系统设计与搭建微型计算机主要由中央处理器、存储器、输入输出设备和总线组成。
本实验通过选择适当的芯片、电路连接和控制程序设计,实现一个基本的微型计算机系统。
2. 微机输入输出接口技术应用实验输入输出是微型计算机的重要组成部分,通过实验学习各种输入输出接口的原理和使用方法,并进行实际应用。
3. 微机总线技术应用实验总线是微型计算机各个部件之间传送数据和控制信息的公共通信路径。
通过实验学习总线的分类、结构和时序要求,掌握总线的实际应用。
4. 微机存储器技术应用实验存储器是微型计算机中存储数据和程序的重要设备。
通过实验学习不同类型存储器的原理和应用,掌握存储器的选择和使用。
5. 微型计算机中断和DMA技术应用实验中断和直接存储器访问(DMA)是微型计算机连接外部设备的重要技术。
通过实验学习中断和DMA的工作原理,掌握中断和DMA的应用方法。
四、实验步骤1. 根据实验要求,设计并搭建微型计算机系统;2. 连接输入输出设备,并编写控制程序;3. 进行输入输出接口技术应用实验,如串行通信、并行通信等;4. 进行总线技术应用实验,如总线传输数据测试等;5. 进行存储器技术应用实验,如读写存储器数据等;6. 进行中断和DMA技术应用实验,如中断服务程序编写等;7. 完成相关实验报告并进行总结。
五、实验设备和材料1. 微型计算机实验箱、电源适配器;2. 8051单片机、存储器芯片、输入输出芯片,如74HC164等;3. LED数码管、LCD液晶显示器、键盘、计算器等输入输出设备;4. 可编程芯片编程器、逻辑分析仪等实验设备。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程标准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课程标准课程编号:课程名称: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Microcomputer Principle and Interface Technology)课程类型:专业基础课学时学分:64学时(4学分)一、课程概述(一)课程性质。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是计算机各本科专业教学中的一门重要专业基础课,在教学计划中占有重要地位和作用。
本课程的教学目的是使学生掌握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部件、逻辑功能、工作原理、设计方法和实现技术等的有关基础知识和技术,建立完整、清晰的计算机整机概念。
并使学生具备对计算机系统整机和部件进行分析和设计的能力。
《计算机组成原理》、《汇编语言》等课程是《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的先修课程。
(二)课程理念。
为适应当今科学与技术发展和培养高素质应用型人材的要求,《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作为一门学科基础课,将加强专业基础理论,拓宽专业口径,注重实践性环节,提高素质教育作为教学理念。
在教学设计方面,使学生对微机原理的基本1二、课程目标(一)总体目标初步掌握先进的微处理器芯片结构,熟悉当前主流计算机硬件系统的构成;掌握微机接口应用技术开发、设计方法,了解微型计算机实现技术及微机技术新的发展趋势。
(二)具体目标1. 了解《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这门学科的性质、地位和独立价值。
知道这门学科的研究范围、分析框架、研究方法、学科进展和未来方向。
2.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入设备和输出设备五大组成部件的有关基本概念和基本原理。
了解相应的有关新技术和方法。
3.理解微处理器、存储器,以及有关的输入设备和输出接口等各个部件的组成结构和基本功能。
4.通过完成可编程芯片硬件连线与芯片的初始化编程和应用程序的设计,掌握使用可编程接口芯片进行I/O接口设计的能力。
5.掌握内存储器芯片的选用和扩充能力。
三、内容标准第一单元微型计算机概述学习目标:使学生建立微型计算机结构模型初步了解微处理器的特点和应用场合。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在当今数字化时代,单片机已经成为嵌入式系统设计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本文将介绍单片机的工作原理以及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的接口技术。
单片机工作原理单片机是一种集成了处理器、存储器和输入输出设备等功能模块的微型计算机系统。
它通常由中央处理器(CPU)、存储器(RAM和ROM)、计时器(Timer)、串行通信接口(UART)和引脚(Port)组成。
单片机的工作原理可以简要描述为以下几个步骤:1.初始化:单片机在上电时会执行初始化程序,设置各种工作模式、配置寄存器等。
2.执行程序:单片机会根据存储器中存储的程序指令序列来执行相应的操作,包括算术逻辑运算、控制流程等。
3.输入输出操作:单片机通过输入输出接口与外部设备进行通信,如传感器、执行器等。
4.中断处理:单片机可以在特定条件下触发中断请求,暂停当前执行的程序,转而执行中断服务程序,处理相应的事件或信号。
单片机接口技术单片机与外部设备的通信主要依赖于接口技术,包括数字输入输出接口、模拟输入输出接口以及通信接口等。
数字输入输出接口数字输入输出接口用于与二进制设备进行通信,通过配置相应的引脚工作在输入或输出模式,实现信号的采集与输出。
常用的数字输入输出方式包括GPIO口、SPI接口、I2C接口等。
模拟输入输出接口模拟输入输出接口用于处理模拟信号,包括模拟输入端口和模拟输出端口。
模拟输入端口通过模数转换器将模拟信号转换为数字信号,模拟输出端口则通过数模转换器将数字信号转换为模拟信号。
通信接口通信接口是单片机与外部设备进行数据交换的重要手段,主要有串行通信接口(UART)、并行通信接口(Parallel)、CAN接口等。
通过这些通信接口,单片机可以实现与其他设备的数据交换与通信。
结语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是嵌入式系统设计的基础知识,通过深入了解单片机的工作原理和接口技术,可以更好地应用单片机进行系统设计与开发。
希望本文对读者有所帮助,谢谢!以上是关于单片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的简要介绍,希望能对读者有所启发。
单片机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丁向荣书
单片机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简介本文档是关于单片机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丁向荣教授所著的书籍的介绍。
这本书以其深入浅出的讲解方式,详细介绍了单片机微机原理及其与各种接口技术的关系与应用。
目录1.概述2.单片机基本概念与原理-2.1单片机简介-2.2单片机发展历程-2.3单片机的基本组成3.微机原理-3.1微机系统结构-3.2微机工作原理-3.3微机芯片4.接口技术基础-4.1接口技术概述-4.2串口通信-4.3并行通信-4.4US B接口5.单片机与外部器件的接口技术-5.1温度传感器与单片机的接口技术-5.2液晶显示屏与单片机的接口技术-5.3动态数码管与单片机的接口技术6.不同类型外部存储器的接口技术-6.1EP RO M与单片机的接口技术-6.2EE PR OM与单片机的接口技术-6.3FL AS H与单片机的接口技术7.实例分析8.总结与展望1.概述《单片机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是丁向荣教授撰写的一本关于单片机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的专业著作。
本书以通俗易懂的语言,深入浅出地讲解了单片机的工作原理、微机系统结构以及与外部器件的接口技术。
通过本书的学习,读者将全面了解单片机与各种外部设备的接口技术,以及在实际应用中的使用方法与技巧。
2.单片机基本概念与原理2.1单片机简介本章介绍了单片机的定义、分类以及在各个领域的应用。
探讨了单片机的特点和优势,为后续章节的学习奠定了基础。
2.2单片机发展历程本节以时间为线索,详细讲述了单片机的起源和发展历程,使读者对单片机的演进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
2.3单片机的基本组成本节介绍了单片机系统的基本组成,包括C PU、存储器、输入输出接口等。
并对每个组成部分进行了详细解读,帮助读者全面了解单片机的内部结构。
3.微机原理3.1微机系统结构本章详细探讨了微机系统的结构与组成,包括中央处理器、内存、外设等。
通过对微机系统结构的描述,帮助读者理解微机的工作原理及其与单片机的异同。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标准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标准《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标准课程编码:适用专业:电气自动化技术学时:56一、课程详述(一)课程性质和作用《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就是自动化类各专业学生掌控微型计算机展开工业掌控技能的一门必修课。
通过本课程自学,使学生介绍微型计算机的基本共同组成与工作原理,并使学生逐步掌控微型机从硬件共同组成至软件编程的基本知识,掌控微机共同组成原理和微机USB控制技术,为自学时程有关课程和专门从事专业技术工作奠定一定的基础,同时并使学生提升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课程基本理念1、注重素质教育,著重能力培育2、注重培养和激发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和自信心3、著重提供更多切合现场实际,能够充分反映新技术的课程资源。
4、改变传统教学方式,运用现代教学技术(三)课程标准设计思路及依据教学以“少而精”为原则,优选教学内容,尽量结合实际。
在教学过程中还要展开适度的实验,以增进对有关内容的掌控,同时引导学生自学、精心安排对自学内容的回答及探讨,调动学生自学的积极性和能动性。
在具体实施过程中,根据课程特点和学院自身条件,以本校专业教师的教学和学生实验居多,通过教学的合作和互动,保证学生达至既定的技能目标。
二、课程目标本课程的培养目标本课程著重自学和动手能力的培育,着重于培育学生对计算机USB的基本应用领域能力和基本技能。
课程教学主要以课堂讲授和实验检验居多,并配上一定的课堂教学项目,进一步增强学生的动手能力和培育学生勤于思考的习惯。
(一)知识性目标学生通过本课程的自学,掌控微型计算机系统的基本共同组成及各个部件功能;掌控微处理器的内部编程结构、工作模式、插槽信号和cpu在总线上的操作方式时序;掌控cpu与外设传输的三种信息的内容和传输方法、cpu与外设传输数据的四种方式;掌控以太网、循序通信的基本详述、基本原理及应用领域;掌控中断控制器、计数器/定时器和dma控制器的工作原理及编程与应用领域;掌控a/d和d/a切换原理,a/d和d/a在系统中的相连接,编程和应用领域。
(完整word版)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教案
第____1____次课操作数存放在某个内存中,指令中给出存储器地址。
例:MOV AX,[22A0H] (AX)≠ 22A0H注意:最明显的特点,存储器操作数肯定有[]。
二、寻址方式(研究如何寻找参加操作的数)1。
立即寻址指令中直接给出立即数。
例:MOV AX,1090H (AH)=10H (AL)=90H2。
寄存器寻址操作数在寄存器中,指令中给出寄存器名.注意:两操作数,每个都有自己的寻址方式。
例:MOV DS,AX 执行前AX=2345H执行后AX=DS=2345H3.直接寻址操作数在存储器中,指令中直接给出操作数地址。
(偏移地址)例:MOV AX,[22A0H] 实际地址 DS×10H+22A0H4。
寄存器间接寻址操作数在存储器中,通过寄存器得到存储单元地址。
例:MOV AX,[BX]; BX = 1000H DS×10H+1000H = 12ABHAX = 12ABH ≠ 1000H注意:(SI DS, DI DS/ES, BP SS, BX DS)5.变址寻址操作数在存储器中,存储单元地址通过变址寄存器加上一个16位的偏移量之和得到。
MOV 80H,AL (错)c 。
存储器之间不可传送,要借用中间寄存器MOV [22A0H],[BX] (错)可适用于寄存器之间,立即数到寄存器/存储器,寄存器到存储器。
d.CS ,IP 不能做目的操作数MOV CS,DX (错) MOV SP,BX;语法正确,注意堆栈结构e 。
本指令对标志位无影响2.堆栈操作指令(对栈空间的操作)关于栈在SP ,BP 处介绍过—-———---复习 1)入栈指令 PUSH格式:PUSH OPRD 16位单操作数 功能:将OPRD 入栈(SP 所指向的栈顶) a 。
栈结构从上到下是低地址到高地址,且栈顶不可用 b.每个单元都是8位,操作数为16位,所以占用两单元。
入栈操作进行两次.c 。
入栈时规则,低对低、高对高。
微机原理 单片机 第9章 80C51单片机的模拟量接口
一、0832内部结构及引脚信号 DAC0832是20引脚双列直插式芯片,内部结构和 引脚信号如图所示。
4、建立时间 • 建立时间是指输入的数字量发生满刻度变化时, 输出模拟信号达到满刻度值的±1/2LSB所需的时间。 是描述D/A转换速率的一个动态指标。 电流输出型DAC的建立时间短。电压输出型DAC的建 立时间主要决定于运算放大器的响应时间。根据建 立时间的长短,可以将DAC分成超高速(<1μS)、 高速(10~1μS)、中速(100~10μS)、低速 (≥100μS)几档。 应当注意,精度和分辨率具有一定的联系,但概 念不同。DAC的位数多时,分辨率会提高,对应于 影响精度的量化误差会减小。但其它误差(如温度 漂移、线性不良等)的影响仍会使DAC的精度变差。
二、DAC0832与80C51单片机的接口 1、单缓冲工作方式
此方式适用于只有一路模拟量输出,或有几路模 拟量输出但并不要求同步的系统。
P2.7
CS XFER DI0 DI7
DAC0832
80C51
P0 WR VSS
VCC ILE Rfb IOUT1 IOUT2
+5V 1kΩ 1MΩ
WR1 WR2 DGND
DAC0832内部结构及引脚
DI7~DI0 VREF
输入 锁存器 DAC 寄存器 D/A 转换器
IOUT2 IOUT1
ILE & CS & WR1
LE1 &
LE2 Rfb
AGND
精品课件-微型计算机原理及接口技术-第1章
微机原理及接口技术
本课程的内容 以8086/8088 CPU构成的微机系统为例,介绍微机系统的组
成、工作原理。 为实现特定的任务,如何对上述微机系统进行功能扩展。
2
为什么要学习这门课?
通过本课程的学习,希望同学们能够 1. 了解一种具体的计算机(微机) 2. 初步掌握(或了解)以下技能: 根据工程需要,选择合适的微处理器(或单片机),通过增加适 当的外围芯片,构成应用系统,使它们能够按照设计意图稳定、 可靠地工作(包括硬件和软件两方面)。
13
Altair 8800 Computer with 8 inch floppy disk system
This is an original copy of 8K BASIC on paper tape for the MITS Altair 8800 cwormiptutteenr.byThBeilBlASGIaCteisn,tePrapurletAelrlewna,sand14
皓龙6200是全球首款16核x86处理器。
24
1.2 微处理器概述 二、计算机的两个发展方向
1. 高速度、功能强的巨型机和大型机 军事、尖端科学
2. 价格低廉的超小型机和微型机 开拓应用领域、占领更大市场
25
IBM Blue Gene
26
BlueGene/L 27
28
西安电子科技大学 计算机学院
48
1.2 微型计算机的组成 1.2.2 微型计算机的工作过程
【例】Y=10+20,结果送266单元 MOV AL,10 ADD AL,20 MOV [266],AL HLT
49
1.2 微型计算机的组成 1.2.2 微型计算机的工作过程
微机原理与单片机接口技术(第2版)李精华 第8章 微处理器控制系统的接口扩展
8.1.2 编址技术
所谓编址,就是通过51单片机地址总线,使片外扩展的存 储器和I/O口中的每个存储单元或元器件,在51单片机的寻址 范围内均有独立的地址,以便51单片机使用该地址能唯一地选 中该单元。51单片机对外部扩展的存储器和I/O设备进行编址 的方法有两种:线选法和译码法。 1、线选法
所谓线选法,就是直接选定单片机的某根空闲地址线作为 存储芯片的片选信号。 2、译码法
由P0口作为地址线低8位,P2口作为地址线高8位,构 成16位地址,寻址范围为64KB。由于P0口分时复用为 地址总线和数据总线,除提供低8位地址之外,又要 作为数据口,地址和数据分时控制输出。为避免地址 和数据的冲突,低8位地址必须用锁存器锁存。也就 是在P0口外加一个锁存器,当ALE为下降沿时,将低8 位地址锁存。
位(LSB)所对应的输入模拟电压的变化量。分辨率定义 为转换器的满刻度电压(基准电压)VFSR与2n的比值,即
分辨率= VFSR 式中,n为A/D转2换n器输出的二进制位数,n越大,分
辨率越高。分辨率取决于A/D转换器的位数,所以习惯上 用输出的二进制位数或BCD码位数表示。
8.2 A/D转换器与D/A转换器简介
2.A/D转换器的主要技术指标 • (2)量化误差:模拟量是连续的,而数字量是断续
的,当A/D转换器的位数固定后,数字量不能把模拟 量所有的值都精确地表示出来,这种由A/D转换器有 限分辨率所造成的真实值与转换值之间的误差称为量 化误差。一般量化误差为数字量的最低有效位所表示 的模拟量,理想的量化误差容限是±1/2LSB。
三、教学难点
I2C总线接口的程序设计。
四、教学方式
8.1 单片机的外部并行总线
8.1.1 并行总线结构 51单片机具有外部并行总线,分为地址总线(AB)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1. 微机系统的硬件由哪几部分组成?答:三部分:微型计算机(微处理器,存储器,I/0接口,系统总线),外围设备,电源。
2. 什么是微机的总线,分为哪三组?答:是传递信息的一组公用导线。
分三组:地址总线,数据总线,控制总线。
3. 8086/8088CPU的内部结构分为哪两大模块,各自的主要功能是什么?答:总线接口部件(BIU)功能:根据执行单元EU的请求完成CPU与存储器或IO设备之间的数据传送。
执行部件(EU),作用:从指令对列中取出指令,对指令进行译码,发出相应的传送数据或算术的控制信号接受由总线接口部件传送来的数据或把数据传送到总线接口部件进行算术运算。
4. 8086指令队列的作用是什么?答:作用是:在执行指令的同时从内存中取了一条指令或下几条指令,取来的指令放在指令队列中这样它就不需要象以往的计算机那样让CPU轮番进行取指和执行的工作,从而提高CPU的利用率。
5. 8086的存储器空间最大可以为多少?怎样用16位寄存器实现对20位地址的寻址?完成逻辑地址到物理地址转换的部件是什么?答:8086的存储器空间最大可以为2^20(1MB);8086计算机引入了分段管理机制,当CPU寻址某个存储单元时,先将段寄存器内的内容左移4位,然后加上指令中提供的16位偏移地址形成20位物理地址。
6. 段寄存器CS=1200H,指令指针寄存器IP=FF00H,此时,指令的物理地址为多少?指向这一物理地址的CS值和IP值是唯一的吗? 答:指令的物理地址为21F00H;CS值和IP值不是唯一的,例如:CS=2100H,IP=0F00H。
7. 设存储器的段地址是4ABFH,物理地址为50000H,其偏移地址为多少?答:偏移地址为54100H。
(物理地址=段地址*16+偏移地址) 8. 8086/8088CPU有哪几个状态标志位,有哪几个控制标志位?其意义各是什么?答:状态标志位有6个: ZF,SF,CF,OF,AF,PF。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田辉)第一章
1-3-1 微型计算机
2、微型计算机分类
从微型计算机的结构形式来分,为单片机、单板 机和多板机。
单片微型计算机(即单片机)。把微型计算机的主要部件CPU、一 定容量的存储器、I/O接口及时钟发生器集成在一块芯片上的单 芯片式微型计算机。具有体积小、指令系统简单、性价比高等优 点,广泛应用于工业控制、智能仪器仪表等领域。 单板微型计算机,即单板机。是将微处理器、一定容量的存储器、 输入/输出接口、简单的外部设备、辅助设备通过总线装配在一 块印刷电路板上的微型计算机。主要用于实验室以及简单的控制 场合。
变集中处理为分级处理,浮点运算、高级语言
第三代 中小规模集成电路时代(1965-1970) 存储容量大,运算速度快,几十至几百万次/秒
第四代 大规模、超大规模集成电路时代(1971至今)
向大型机和微型机两个方向发展 现代计算机发展方向 巨型化,微型化,网络化,智能化,多媒体化
微型计算机的发展
• 十进制数转换为R进制数:整数和小数部分分 别进行转换
1、整数部分 “除R取余”:十进制整数不断除以转换进制基数,直至商 为 0。每除一次取一个余数,从低位排向高位。
二. 进位计数制之间的转换
例:39转换成二进制数 39 =100111B 2 39 2 19 1 ( b0) 2 9 1 ( b1) 2 4 1 ( b2) 2 2 0 ( b3) 2 1 0 ( b4) 0 1 ( b5 )
1-2 微处理器--- CISC与RISC
精简指令集计算机
提出背景:使用指令的80%,只占处理器指令集的20% RISC的基本思想 简化指令功能,指令集中只包含使用频度高、功能简单、能够 在一个节拍内执行完成的指令 将较复杂的功能用一段子程序来实现 大量使用寄存器,优化 CPU的控制逻辑,提高程序执行的速度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学大纲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课程教案大纲一、课程说明二、学时分配表三、教案目的与要求1.本课程总体教案目的和要求通过本课程的学习、上机操作,使学生较熟练地掌握微机的基本结构、基本工作原理,初步掌握汇编语言程序设计及微机接口技术,具有微机应用系统设计开发能力,并为其它后续课程奠定基础。
教案要求是通过课堂教案与演示,课后习题练习等环节,掌握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组成与工作原理的基础知识,包括理解计算机硬件原理,能够设计或调试基本的微机硬件接口及驱动程序等多方面的技能。
2.各章教案要求和知识考核点(一)微型计算机系统概述目的和要求:主要了解微型计算机系统的构造及微型计算机工作过程。
重点:微型计算机的基本组成难点:微型计算机工作过程(二)微处理器目的和要求:掌握寄存器结构、作用、引脚功能、存储器分段与物理地址形成、最小最大模式的概念和系统组建、系统总线形成;理解存储器读写时序;了解微处理器的发展。
重点:微处理器的基本结构,寄存器、堆栈,引脚及其功能;最小最大模式下系统总线形成;存储器分段与物理地址形成难点:的内部结构、典型时序分析(三)寻址方式和指令系统目的和要求:掌握有关寻址的概念;的种基本的寻址方式及有效地址的计算;掌握指令系统重点:掌握寻址方式;掌握常用指令的功能和用法难点:区别指令的正确与错误。
(四)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目的和要求:了解汇编语言特点、汇编程序功能、汇编语言结构;掌握汇编语言中的表达式、伪指令、宏定义的含义和用法;掌握功能调用基本,返回方法,了解文件管理;理解顺序程序、分支程序、循环程序、含子程序的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能编写、运行、调试简单的汇编语言程序。
教案重点:汇编的概念及其方法, 掌握汇编程序的基本格式,常用运算符的使用方法,汇编的步骤;顺序程序、分支程序、循环程序、含子程序的程序设计的基本方法。
教案难点:伪指令、宏定义的用法;程序设计算法与流程图。
(五)输入输出接口目的与要求:掌握输入输出的基本概念;的编址方法、特点;与外设数据传递的方式及接口技术;理解程序控制传送方式、中断传送方式;掌握特点。
(完整word版)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教案
目录第 1 章 微机计算机基础知识第 1 次授课 第 2 次授课第 2 章 指令系统及汇编语言程序设计第 3 次授课 第 4 次授课 第 5 次授课 第 6 次授课 第 7 次授课 第 8 次授课 第 9 次授课 第 10 次授课 第 11 次授课 第 12 次授课第 3 章 存储器系统第 13 次授课 第 14 次授课第 4 章 微机接口及总线技术第 15 次授课 第 16 次授课第 5 章 中断技术第 17 次授课 第 18 次授课 第 19 次授课第 6 章 并行接口第 20 次授课 第 21 次授课 第 22 次授课第 7 章 串行接口第 23 次授课 第 24 次授课 第 25 次授课第 8 章 定时/计数技术第 26 次授课 第 27 次授课 第 28 次授课第 9 章 DMA 技术第 29 次授课 第 30 次授课第 10 章 模拟接口第 31 次授课 第 32 次授课 第 33 次授课第 11 章 人机交互设备接口(完整 word 版)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教案第 34 次授课(完整 word 版)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教案(完整 word 版)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教案《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电子教案序1授课顺授课日期 专业班次基本 课 题 :1.1 微型计算机概述 1.2 计算机中的数和编码系统目 的 要 求 :了解计算机的发展历史,掌握各种进制间的互换和编码方法重点: 各种进制间的互换和编码方法难点 :编码方法教 学 方 法 : 讲授演示法教 学 手 段 : 多媒体 CAI 课件教参 :微机原理与应用机械工业出版社 曹玉珍编微机原与接口技术电子工业出版社 谭浩强编微机原与接口技术西安交大出版社 董少明编教学环节及组织:新课引入 课程性质:该课程属计算机硬件基础课程,是学习微机组装、单片机应用开发、 微机控制等课程的前序基础课。
课程内容:微机的基本结构;指令系统及编程;存储器结构及工作原理;I/O 接 口及应用。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
微机原理与接口技术(单片机)1.计算机的基本结构:1946年美籍匈牙利数学家冯·诺依曼提出的。
由运算器、控制器、存储器、输出设备和输出设备五部分构成。
2.两个基本能力:(1)能够存储程序(2)能够自动的执行程序3.技术机系统的组成(1)硬件系统、主要指物理设备(2)软件系统、是指管理计算机系统资源,控制计算机系统运行的程序、命令、指令和数据等。
4.硬件系统的组成:(1)主机:包括①中央处理器CP U又包括控制器又称逻辑运算和运算器又称数字运算。
②内存包括只读存储器ROM不可修改(程序)和随机存储器RAM可修改(数据)(2)外部设备:①输入设备:键盘、鼠标、扫描仪、和光笔等②输出设备:显示器、打印机和绘图仪等。
③外存储器:磁盘、光盘和U盘等④通信设备:网卡和调制解调器5.软件系统(1)系统软件①操作系统②服务软件③编译和解释系统(2)a.信息管理软件b.辅助设计软件c.文字处理软件d.图形软件e.各种程序包6.计算机的分类:(1)巨型机(2)小巨型机(3)大型机(4)小型机(5)微型机(6)工作站7.计算机的特点:(1)运算速度快(2)计算精度高(3)记忆能力强(4)具有复杂的逻辑判断能力(5)具有执行程序的能力8.计算机的运算基础十进制二进制八进制十六进制0 0000 0 01 0001 1 12 0002 2 28 1000 10 89 1001 11 910 1010 12 A11 1011 13 B12 1100 14 C13 1101 15 D14 1110 16 E15 1111 17 F9.数值转换——安全展开求和10简易微处理器由控制器、运算器、寄存器组成(1)控制器由指令寄存器IR,指令译码器ID,可编程序逻辑阵列PLA(2)运算器算术逻辑部件ALU和标志位寄存器F(3)寄存机组需画出AL、BL/AR/DR/和IP.11.微处理器主要由ALU、寄存器组、指令处理单元、数据总线和地址总线控制等组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微机原理与单片机接口技术》实验报告册
河南理工大学电气与自动化学院
专业班级:电气本1501
学号:321508010116
学生姓名:黄乙
指导老师:杨俊起
实验一流水灯实验
一、实验目的
1.、简单I/O引脚的输出
2.、掌握软件延时编程方法
3.、简单按键输入捕获判断
二、实验实现的功能
1、开机是点亮12发光二极管,闪烁三下
2、按照顺时针循环依次点亮发光二极管
3、通过按键将发光二极管的显示改为顺逆时针方式
三、系统硬件设计
1、AT89C51单片机
2、12个LED数码管
3、 K1正反转转换开关
四、系统软件设计
五、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在运行试验时发现单片机焊接过程中把LED焊反了,导致实验过程中灯不会亮,之后重新按顺序焊接后,问题解决,灯顺利点亮,完成实验。
指导老师签字:
日期:
实验二定时器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数码管动态显示技术
2、定时器的应用
3、功能键的定义
二、实验实现的功能
通过按键可以设定定时时间,启动定时器,定时时间到,让12个发光二极管闪烁,完成定时器功能。
三、系统硬件设计
1、设计板
2、12个数码管
3、复位键
4、K1 K2 键
四、系统软件设计
五、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在设计实验时,在给计数器编写程序的时候,对于计数器的采用,以及控制字的编写,都不太会编写。
通过翻阅书籍,咨询老师同学和上网搜查,认真学习和掌握这一部分的知识和技巧,写出正确的程序来对计数器进行控制,达到实验目的,实现该功能。
指导老师签字:
日期:
实验三双机通信实验
一、实验目的
UART 串行通信接口技术应用
二、实验实现的功能
用两片核心板之间实现串行通信,将按键信息互发到对方数码管显示。
三、系统硬件设计
1、两个单片机
2、两组LED数码管
3、两根串口线
4、2*3矩阵式按键
四、系统软件设计
五、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双机通信实验中,要两个单片机互相传输数据以及接收数据。
这个实验对我来说程序编写有一定的困难。
通过网络上的查询,对有关实验编写好的的程序进行调用,与同组人员讨论,对程序进行调试,完成实验。
指导老师签字:
日期:
实验四交通灯实验
一、实验目的
1、按键、数码管、发光二极管综合应用编程技术
2、数据存储于EEPROM的技术(也可以不使用)
3、定时中断技术
4、按键中断技术
二、实验实现的功能
1、对每个路口(主干道、次干道)的绿灯时间,及黄灯时间的设定。
2、紧急按键功能,当按下该键时,所有路口变成红灯,相当于交警指挥特殊车辆通过。
再按该键,恢复正常显示。
三、系统硬件设计
1、单片机模板
2、12个二极管
3、复位键
四、系统软件设计
五、实验过程中遇到的问题及解决方法
本次试验实现红绿灯转换时,是对于定时变换总是编程失败,无法实现试验所要求的功能,尤其对于亮灯时间以及亮灯顺序的把握不太好。
我和同组人员一起上网搜索有用的资料和程序,认真思考探索计算后,多次调试程序直到功能达到实验目的。
指导老师签字:
日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