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资本的运行

合集下载

中国铁路总公司资产经营开发管理办法铁总开发

中国铁路总公司资产经营开发管理办法铁总开发

中国铁路总公司资产经营开发管理办法铁总开发Standardization of sany group #QS8QHH-HHGX8Q8-GNHHJ8-HHMHGN#中国铁路总公司资产经营开发管理办法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加强中国铁路总公司(以下简称总公司)资产经营开发管理,规范资产经营开发行为,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依据国家有关法律法规和《国务院关于组建中国铁路总公司有关问题的批复》(国函〔2013〕47号)、《国务院关于改革铁路投融资体制加快推进铁路建设的意见》(国发〔2013〕33号)、《中国铁路总公司关于明确两级企业管理关系的规定》(铁总发展与法律〔2014〕96号)等有关规定,制定本办法。

第二条本办法适用于总公司及所属企业的资产经营开发管理。

控股合资铁路公司及其他控股企业的国铁股东,要依法履行出资人职责,按本办法的要求加强对所出资企业资产经营开发指导与管理。

第三条本办法所称资产经营开发的基本内涵是:依据法律法规和国家政策,发挥铁路行业和资源优势,在发展运输核心业务的基础上,通过资产开发和资本运营,组织各类资产盘活利用、增值开发,推动国铁资本有序流动、优化配置,提高资产营运效率效益,实现社会效益与经济效益、生产经营与资产经营、企业创效与资产增值的协调发展。

第四条开展资产经营开发应加强资产管理,优化资源配置,实现节约利用、集约开发;加强非运输业务开发与管理,拓展企业经营领域,增强造血功能;规范对外投资与股权管理,提高发展质量和经营效益。

第五条资产经营开发管理应按照“谁投资、谁决策、谁享有收益、谁承担风险”的原则,依法合规、规范决策,规划引领、市场运作,落实责任、强化监管,确保有序高效、协同联动、合力共赢。

第二章管理职责第六条总公司履行以下职责:(一)贯彻执行国家政策和法律法规,制定资产经营开发管理制度。

(二)指导所属企业编制资产经营开发规划、年度计划并实行备案管理。

(三)审核批准所属企业重大资产经营开发项目:1.须报国家有关部门审核批准的项目;2.限额以上长期股权投资、固定资产投资项目;3.境外投资项目;4.按规定需由总公司审批的土地综合开发项目。

【经济学基础】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三)

【经济学基础】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三)

【经济学基础】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三)第三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一、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过程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了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和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从自由竞争阶段过渡到垄断阶段。

资本主义产生于封建社会末期,14—15世纪,在地中海沿岸出现了新的生产关系的萌芽之后西欧诸国普遍发展起了工场手工业。

从16世纪开始,一直延续到18 世纪,是资本的原始积累时期,新兴的资产阶级借助暴力,在国内通过“羊吃人”的圈地运动迫使农民与土地分离在国外通过血腥的殖民掠夺、贩卖黑奴和不平等的海外贸易,为资本主义的发展积累了物质基础。

在经历了17—18世纪的资产阶级大革命、18世纪中后期以机器大工业为标志的产业革命后,在生产力和生产关系两方面,资本主义终于战胜了封建制度,最终确立了资本主义制度,随着产业资产阶级的崛起,资本主义迅速发展,这是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

其主要特点是自由竞争、自由经营,企业的经济活动由市场机制来调节,国家不干预经济。

自由竞争资本主义在促进生产力发展的同时,也给社会带来了普遍的灾难。

由于推行经济自由主义,资本无限制地追逐利润最大化,使得资本对劳动具有了绝对的支配权,劳动者成为机器的附属物,并由此产生了无产阶级与资产阶级两大阶级不可调和的对抗和斗争。

自由竞争的资本主义在19世纪50年代至60年代发展到鼎盛时期,大致从70年代开始,自由竞争向垄断过渡,到19世纪末20世纪初,资本主义的发展进入了垄断资本主义阶段,其主要特征是垄断取代自由竞争成为经济生活的基础。

二、垄断资本主义垄断,又称独占,是指少数大企业或若干企业联合起来,独占生产和市场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分为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这两个阶段的区别在于国家是否对社会经济生活进行全面的干预和调节。

(一)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垄断资本主义阶段的基本经济特征主要有五个方面:1.垄断代替竞争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促使了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的垄断组织的产生。

第三章资本的生产过程

第三章资本的生产过程

第三章资本的生产历程讲授目的与要求通过本章的学习,全面认识和理解资本主义聚敛的实质与剩余代价产生的源泉,阐发剩余代价理论;正确认识资本主义制度下人为的实质。

讲授要点钱币转化为资本;剩余代价的生产历程;劳动力商品;资本主义制度下的人为。

讲授时数6课时资本与剩余代价是资本主义生产方法的两个最根本最主要的领域。

“只是由于劳动接纳雇佣劳动的形式,生产资料接纳资本的形式这样的前提,——也就是说,只是由于这两个根本生产要素接纳这种奇特的社会形式,——代价(产物)的一部门才体现为剩余代价,”社会经济才有了资本主义的性质。

资本主义就是以生产资料的私人所有制和雇佣劳动为底子的社会经济制度。

钱币岂论从理论上照旧实际上都是资本的起点。

第一节钱币转化为资本一、作为钱币的钱币与作为资本的钱币1.钱币是资本的最初体现形式。

2.作为钱币的钱币与作为资本的钱币有着本质的区别1)二者都是买和卖两个阶段的统一,每一阶段都有商品和钱币互换。

2)二者在形式和内容上都有本质的区别:马克思把这个凌驾原代价的余额叫剩余代价。

当钱币能够带来剩余代价时,钱币就酿成了资本。

资本就是能够带来剩余代价的代价。

二、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1.资本的总公式G——W——G′综合反应了所有资本包罗商业资本、财产资本和生息资本的最一般运动形式,所以把这个公式称之为资本的总公式。

2.资本总公式的矛盾1)资本的总公式表明,资本在运动中、在流通中要实现代价的增值,这是资本的本质所在。

然而,这同商品、代价、钱币的性质,同商品经济的代价纪律是矛盾的。

这就是资本总公式的矛盾。

具体体现在2) 剩余代价不能在流通中产生。

3)商品生产者在流通领域之外,差别其他商品所有者打仗,也不会使代价增值。

3.劳动力成为商品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矛盾的底子条件劳动力成为商品上问题的要害,是解决资本总公式的矛盾的底子条件。

只用马克思揭露了这个秘密。

三、劳动力成为商品,劳动成为雇佣劳动1.劳动力成为商品的两个根本条件第一,劳动者有完全的人身自由,是自己劳动能力的所有者,有权自由的出卖自己的劳动力;并且,劳动力只是根据一定时间出卖,而不是终身出卖成为奴隶。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简介(ppt 79页)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简介(ppt 79页)

第一节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剩余价值
5、剩余价值率m’ =
可变资本
公式: m m v
剩余劳动
m’ 必要劳动 =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及其发展阶段
第一节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
二、生产剩余价值的两种方法 1.绝对剩余价值生产
----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条件下,由于 工作日的绝对延长而生产的剩余价值。
第一节 资本运行的一 般原理
二. 产业资本的周转
(一)资本的周转速度
周转次数(n) =
一年的时间(U) 周转时间(u)
与周转速度成正比
与周转时间成反比
周转时间 影响资本周转的因素
生产资本的构成
第三章 资本的运行
第一节 资本运行的一 般原理
(二)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
1.定义
固定 资本
流动 资本
厂房、机器、设备 一次投入,多次使用 价值逐渐收回
第三章 资本的运行
第一节 资本运行的一 般原理
3.固定资本的磨损
有形 磨损
无形 磨损
使用
自然力的作用
劳动生产率提高 —原价值贬值
技术进步 —新机器出现
价值补偿方式:
—— 折旧
加速使用 ——轮班制
加速折旧
——提高折旧率
第三章 资本的运行
第一节 资本运行的一
般原理
(三)预付资本的总周转
预付资本的 总周转速度
3 Ⅱ 2000C + 500V + 500m = 3000(消费资料)
2
Ⅰ( v + m ) = Ⅱc
社会资本简单再生产的实现条件
第三章 资本的运行
第一节 资本运行的一 般原理

第三章 资本的生产过程

第三章  资本的生产过程
第三章
资本的生产过程
第三章
资本的生产过程
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一、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 二、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三、劳动力商品 第二节 剩余价值的生产过程 一、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特征 二、资本的本质 三、剩余价值生产的两种方法 第三节 资本主义制度下的工资 第四节 资本主义再生产和资本有机构成 一、资本主义简单再生产 二、资本主义扩大再生产和资本积累 三、资本有机构成提高的趋势及相对过剩人口
第一节 货币转化为资本
资本主义经济制度的产生
资本主义生产关系是在封建社会末期小商品生产者分化的基 础上产生的。 础上产生的。 在工业中,13世纪以后 拥有进步技术条件的手工业者( 世纪以后, 在工业中,13世纪以后,拥有进步技术条件的手工业者(行 首先冲破封建行会的限制,发展出新兴的雇佣劳动关系。 东)首先冲破封建行会的限制,发展出新兴的雇佣劳动关系。 在商业中,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商人资本的发展, 在商业中,手工业的发展,推动了商人资本的发展,商人包 买主中出现了工业资本家。 买主中出现了工业资本家。 在农业中,货币地租代替实物地租, 在农业中,货币地租代替实物地租,地主和农民建的人身依 附关系逐渐变为契约关系,大部分农民成为农业雇用工人。 附关系逐渐变为契约关系,大部分农民成为农业雇用工人。
资本主义生产过程是劳动过程和价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
劳动过程,是指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预定的使用价值的过程。 劳动过程,是指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预定的使用价值的过程。 劳动过程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无论任何社会, 劳动过程反映人与自然的关系,无论任何社会,都要使劳动者和生产资料 结合起来,这是劳动过程的一般性质。 结合起来,这是劳动过程的一般性质。 劳动过程又总是要和一定的社会经济形态相联系,不同的生产关系下, 劳动过程又总是要和一定的社会经济形态相联系,不同的生产关系下,劳 动过程具有不同的性质。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资料归资本家所有, 动过程具有不同的性质。在资本主义制度下,生产资料归资本家所有,劳 动者是通过劳动力的买卖才与资本家的生产资料间接地结合在一起。 动者是通过劳动力的买卖才与资本家的生产资料间接地结合在一起。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有两个特点:第一,劳动者的劳动属于资本家;第二,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有两个特点:第一,劳动者的劳动属于资本家;第二, 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 劳动产品归资本家所有。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
W=C+V+M C—不变资本;V—可变资本;M—剩余价
值。 产业资本的增殖过程使我们清晰地看
到了资本家是怎样获取剩余价值的。
第三节 剩余价值最大化
资本主义生产的最主要目的就是使得剩余价值最
大化
如何最大化呢?他们想出了2个妙法:从劳动者身上
想办法—榨取绝对剩余价值和相对剩余价值。
一、绝对剩余价值—在必要劳动时间不变的
A
G—---W ----P—W’---G’
Pm
三个阶段的总结
通过上述三个阶段的分析,我们 发现价值增殖的根本原因是由劳动力 引起的,是劳动力创造出了高于其自 身的价值(生活资料+抚养子女+教育) 的部分,即剩余劳动创造的剩余价值。 实现了资本家资本的增殖
劳动力为什么能够创造出高 于自身价值的价值呢?
第一阶段:购买阶段
在这个阶段,资本首先以货 币形式出现,但经过运动后变为 实物和劳动力,它已经具备了资 本的基本条件。
第二阶段:生产阶段
即资本家将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结合 起来
A
W
-----P----W’
Pm
P是生产过程;W’是新商品,(含剩余价值)
第二阶段:生产阶段
三个阶段的总结
同时,从产业资本运动的过程中我们 又可以看到,是劳动力使得资本增殖了。 因此马克思又非常形象地将将资本区分为 可变资本和不变资本。
可变资本—是指用于购买劳动力的那部分 资本。
不变资本—是指用于购买生产资料的那部 分资本。
三个阶段的总结
在有了这两个概念后,我们可以将生 产过程产出的商品价值表示为:
一般特指工业。如产业工人、产业革命等。
他一般是和商业相对应的,商业—指商品
流通行业

03资本运行

03资本运行
• Ⅰ(C+V+M)=ⅠC+ⅡC • Ⅱ(C+V+M)=Ⅰ(V+M)+Ⅱ(V+M)
第三十三页,共99页。
• 以上的实现条件说明,社会两大部类是相互 依存、互为条件的。它们之间必须保持一定 的比例关系。只有这样,才能保证社会再生 产的正常(zhèngcháng)进行。
第三十四页,共99页。
• (三)社会总资本的扩大(kuòdà)再生产 • 1、扩大(kuòdà)再生产的前提条件 • 我们研究的对象仍然是外延扩大(kuòdà)再
• 这种互相联系、互相制约的个别资本的总 和,就是社会总资本或社会资本。
• 社会总产品,是指社会在一定时期(通常 为一年)内所生产第二十六的页,共9物9页。 质资料的总和。
• 为了考察社会总产品的实现问题。马克思设 定了两个理论前提:
• 第一,社会总产品在价值上分为C+V+M三个部 分;
• 第二,社会总产品在实物形态上分为生产资 料和消费资料(xiāofèi zīliào)两大部类。 第一部类是生产资料部门,第二部类是消费 资料(xiāofèi zīliào)部门。
第三章 资本运行(yùnxíng)的 一般原理
• 了解:单个资本的循环与周转,社会资本 再生产的实现条件。垄断资本运行的变化。
• 重点:资本循环与周转对剩余价值的影响, 社会资本运行的核心问题是社会总产品 (chǎnpǐn)的实现,垄断资本主义经济特 征,及其向外扩张必然性、采取的形式。
第一页,共99页。
本循环运动。考察资本周转主要(zhǔyào)是 分析资本周转速度及其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 响。 • 资本周转时间和次数: • 资本的周转速度:可以分别用资本的周转时 间或周转次数来表示。

第三章资本和剩余价值

第三章资本和剩余价值
表现在劳动力上的这部分资本,其实物形态是雇佣劳 动者本身,其使用价值是劳动者的活劳动 。劳动力在生 产过程中使用由于被工人的活劳动所代替,凝结在产品中 能创造新价值,不仅包括自身的价值,还包括剩余价值。 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这部分资本价值价值,在生产过程中 发生了量的变化,使价值增殖,所以叫做可变资本。用V 来表示。
政治经济学
资本总公式及其矛盾
G—W—G′实质上是一个矛盾的公式:一方 面,货币资本在流通中发生了价值增殖,产生 了多于预付资本价值的价值,即剩余价值;另 一方面,按照价值规律的要求,作为资本的货 币在买卖过程中奉行等价交换原则,不能发生 价值的增值。
对G—W—G′矛盾的有效解释与说明,能够 回答剩余价值的来源,从而能够回答货币如何 转化为资本,价值增值“必须在流通中,又必 须不在流通中”产生,“这就是问题的条件” (马克思,《资本论》第1卷,188—189页)。
劳动日取决于两个因素:一是生理界限,二是社会的 和道德的界限。
政治经济学
“我们要把世界变个样,我们厌倦了白白的辛劳,光得到仅能糊 口的工饷,从没有时间让我们去思考。
我们要闻闻花香,我们要晒晒太阳,我们相信:上帝只允许八 小时工作日。”
19世纪80年代,为了刺激 经济的高速发展,榨取更多 的剩余价值,资本家不断采 取增加劳动时间和劳动强度 的办法来残酷地剥削工人。 1883年,美国工人平均日工 作超过10小时,每天工作12 至15个小时的现象非常普遍。 在很多工厂,白班倒夜班时, 工人会连轴干24小时。
政治经济学
一、劳动过程与价值增殖过程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的特点 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首先是劳动的过程。无论任何社 会,都要使劳动者与生产资料以某种方式结合起来,生 产有用的产品。这是劳动过程的一般。 但由于生产资料所有制不同,不同社会的劳动过程又 具有特殊性。在资本主义社会,生产资料归资本家所有, 决定了劳动者作为雇佣劳动者对资本的从属地位,在 资本家监督下为资本家劳动;也决定了劳动者在劳动 中创造的产品归于资本家,而不是归于劳动者。 资本主义的生产过程,是资本主义的劳动过程与价 值增殖过程的统一 资本主义劳动过程是生产使用价值的过程,价值增殖 过程是生产价值和剩余价值的过程。前者是后者的物质 基础 ,后者则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本质所在。 根据马克思的劳动二重性学说,对资本价值增殖过程 的考察可以分成两个层次: 首先,是“到达一点”的价值形成过程,即预付资本 价 值的补偿过程。

第3章 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

第3章 资本的价值增殖过程

3、劳动力成为商品的基本条件 、
劳动力即人的劳动能力,是指“活的人体中存在的, 劳动力即人的劳动能力,是指“活的人体中存在的, 每当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所运用的体力与智力的总和” 每当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所运用的体力与智力的总和”。 基本条件:一个是劳动力的所有者必须具有人身自由, 基本条件:一个是劳动力的所有者必须具有人身自由, 才能把他的劳动力当作商品出卖; 才能把他的劳动力当作商品出卖;另一个是劳动力的所有 者必须丧失生产资料,只能靠出卖劳动力为生。 者必须丧失生产资料,只能靠出卖劳动力为生。这两个基 本条件是在历史长期发展中形成的。 本条件是在历史长期发展中形成的。
二、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以两种形式存在, 资本在生产过程中以两种形式存在 , 一部分以生产资料 的形式存在,一部分以劳动力的形式存在。 的形式存在 , 一部分以劳动力的形式存在 。 马克思根据这 两部分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两部分资本在剩余价值生产中所起的作用不同 , 把资本区 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分为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 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 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 , 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 中借助于雇佣工人的具体劳动, 中借助于雇佣工人的具体劳动 , 把原有的价值转移到产品 中去, 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即不增殖价值, 所以叫不变 中去 , 不改变自己的价值量 , 即不增殖价值 , 所以 叫不变 资本( ) 它不是剩余价值的来源, 资本(C)。它不是剩余价值的来源,而只是工人劳动的吸 收器,是剩余价值生产必备的物质条件。 收器,是剩余价值生产必备的物质条件。 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 以劳动力形式存在的那部分资本 , 在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中 能够创造出比劳动力自身价值更大的新价值, 能够创造出比劳动力自身价值更大的新价值 , 使原有的价 值量发生变化,即发生价值增殖,所以叫可变资本(V)。 值量发生变化,即发生价值增殖,所以叫可变资本( ) 叫可变资本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习题集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习题集

目录导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发展和理论基础第一章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第二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及其发展阶段第三章资本的运行第四章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和经济制度第五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第六章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导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形成、发展和理论基础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的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序号填入题后面的括号内)1、马克思主义最深刻、最全面、最详细的证明和运用的组成部分是()A马克思主义哲学B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C科学社会主义D辩证法和唯物史观2、政治经济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社会科学是()A随着奴隶社会生产方式的产生发展逐渐形成的B随着封建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发展逐渐形成的C随着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发展逐渐形成的D随着社会主义生产方式的产生发展逐渐形成的3、人类社会最基本的实践活动是()A生产和交换B分配和交换C分配和消费D物质资料生产4、人类社会存在和发展的基础是()A物质资料的生产B物质资料的交换C物质资料的分配D物质资料的消费5、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是()A物质资料的生产B生产资料所有制以及生产资料与劳动者的结合方式C社会生产力D生产、分配、交换、消费诸方面的关系6、劳动资料与劳动对象的总和是()A生产方式B生产资料C生产工具D生产关系7、生产力中物的因素是指()A人的劳动B劳动对象C劳动资料D生产资料8、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A社会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B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C物质资料的生产过程D社会生产方式9、在一定社会形态中占主导地位的生产关系的总和构成该社会的()A上层建筑B生产方式C经济基础D社会形态10、要促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就必须使生产关系()A长期稳定,永远不变B落后于生产力发展的要求C适合生产力发展的要求D超越生产力发展的要求11、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发展状况的主要标志是()A劳动对象B生产工具C科学技术D劳动者的素质 12、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是()A劳动生产率B科学与技术C劳动者D社会生产力13、在社会生产总过程的四个环节中起主导和决定作用的是()A分配B生产C消费D交换14、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关系是()A政治关系B宗教关系C家庭关系D生产关系15、社会生产方式是()A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统一B生产过程中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的统一C生产、分配、交换、消费四个环节的统一D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统一16、构成社会发展一定阶段的经济基础是()A分配关系B交换关系的总和C消费关系D生产关系的总和 17、经济规律产生和发生作用的客观经济条件主要是指()A一定的社会生产力与社会生产关系的状况B一定的社会形态C社会物质资料的生产D劳动者与生产资料的结合方式18、人们在经济规律面前的主观能动性表现有,能够()A创造经济规律B消灭经济规律C利用经济规律D改造经济规律 19、人们认识经济规律的目的在于()A创造经济规律B消灭经济规律C利用经济规律能动地改造世界D承认经济规律的客观性20、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合生产力发展状况的规律是()A阶级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B人类社会发展的普遍规律C生产力发展的普遍规律D商品经济发展的普遍规律二、多项选择题 (在每小题的五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二个至五个正确的答案,并将其号码分别填在题干后的括号内,正确答案未选或有选错的,该小题无分)1、政治经济学是()A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B研究生产力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C具有鲜明阶级性的科学D研究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科学E为各种经济学科提供理论基础的科学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主要理论来源有()A英国古典政治经济学B法国重商主义C空想社会主义D法国重农主义E现代西方经济学3、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具有()A科学性B阶级性C实践性D发展性E开放性4、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A即无产阶级政治经济学B是马克思和恩格斯所创立的C批判地继承了古典政治经济学中的科学因素D是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规律的科学E是不断发展的经济科学5、人们从事生产物质资料的劳动过程,必须具备的三个简单要素是()A人的劳动B劳动对象C劳动资料D生产力E生产关系6、生产工具()A是社会生产中最活跃的因素B在生产资料中起着最重要的作用C是社会生产力发展水平和状况的主要标志D是划分经济发展时期的主要标志E在生产中起着最根本的作用7、生产关系包括()A人们在直接生产过程中的关系B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C分配关系D交换关系E消费关系8、生产力()A是人们生产物质资料的能力B表示人们改造和征服自然的水平C反映人和自然界的关系D包括人的因素和物的因素E是社会生产中最活跃最革命的因素9、生产资料所有制是()A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结果B人们进行物质资料生产的前提C社会生产关系的基础D社会生产关系性质的首要标志E通过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关系得到实现的10、生产力和生产关系()A是互为前提和相互决定的B是社会生产不可分割的两个方面C有机结合和统一构成社会生产方式D是对立统一的辨证关系E是社会形态的两个方面11、政治经济学研究生产关系()A必须从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中研究生产关系B必须联系生产力来研究生产关系C必须联系经济基础来研究生产关系D必须联系上层建筑来研究生产关系E必须从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中研究生产关系12、在一切社会经济形态中都起作用的经济规律有()A生产关系一定要适应生产力性质的规律B国民经济有计划按比例发展的规律C节约劳动时间规律D价值规律E按劳分配规律13、构成社会再生产过程的环节有()A生产B生活C分配D交换E消费14、经济规律的客观性表现在()A任何经济规律都是在一定客观经济条件基础上产生和发生作用的B任何经济规律都随着客观经济条件的变化而变化C人们不能消灭、废除和改造经济规律D人们不能创造和制定经济规律E人们不能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15、人对经济规律的主观能动作用表现在()A能够创造经济规律B能够认识经济规律C能够改造经济规律D能够利用经济规律E能够消灭经济规律16、经济规律的特点在于()A总是和人们的经济活动联系在一起的B完全离开人们的活动而独立地存在C大多数经济规律并不是长久不变的D在阶级社会里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总有阶级背景E认识和利用经济规律没有阶级背景17、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研究中所运用的方法包括()A辩证唯物主义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B从具体到抽象和从抽象到具体的方法C逻辑方法和历史方法D借鉴现代自然科学的某些方法E借鉴西方经济学中的某些方法18、学习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意义在于()A它是无产阶级社会主义革命的强大武器B它是社会主义建设和改革的理论基础C它是改造世界观的指导思想D掌握解决各种现实经济问题的现成答案E加强生产力发展的内在动力参考答案:一、单项选择题:1、B2、C3、D4、A5、B6、B7、D8、B9、C10、C11、B 12、D 13、B 14、D 15、D 16、D 17、A 18、C 19、C20、B二、多项选择题1、ACE2、AC3、ABCDE4、ABCDE5、ABC6、BCD7、ACDE 8、ABCDE 9、BCDE 10、BCD11、ABDE12、AC 13、ACDE 14、ABCD15、BD16、ACD17、ABCDE 18、ABC第一章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的四个备选答案中选出一个正确答案,并将正确答案的符号填入题后的括号内。

第三章 资本的生产过程、流通过程和分配与消费

第三章 资本的生产过程、流通过程和分配与消费
于是引起利润转化平均利润二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二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11部门之间的竞争和平均利润率的形成部门之间的竞争和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利润率不同等量资本不能获得等量利润引起不同生产部门竞争不同部门竞争的手段是资本转移资本由利润率低的部门向利润率高的部门转移部门之间竞争导致不同部门的利润率趋向平均化1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的原因2利润转化为平均利润的实现过程3平均利润率的形成平均利润率平均利润率社会剩余价值总额社会剩余价值总额社会预付总资本社会预付总资本100100平均利润平均利润预付资本预付资本平均利润率平均利润率22平均利润的实质平均利润的实质平均利润的形成是不同生产部门的资本家通过竞争重新瓜分社会剩余价值总额的结果
不 变 资 本 可 变 资 本
是以生产资料形式存在的那 部分资本。即资本家为生产 购置的原材料及机器、设备、 厂房等。用“c”表示
是资本家用于购买劳动力的 那部分资本。它以工资形式 被支付给工人,用于工人的 个人消费。用“v”表示
预付资本价值 新产品价值
c+v
c+v+m
• 二、剩余价值——量上的分析 • 1、剩余价值率 • m′=m/v
• 3)超额剩余价值 • ——超额剩余价值是由于商品个别价 值低于社会价值而多得的那部分剩余价值
• 计算题: • 某资本家纺纱厂原来属于中等生产条件,按社会 劳动生产率,月产棉纱1万斤。投资在机器设备等 劳动资料上面价值6万元,平均使用年限五年,价 值逐渐转移到商品中去;每月消耗原材料等劳动 对象价值1万6千元;雇佣工人50人,每人平均月 工资80元;剩余价值率为100%。 • 而本月由于改进技术,企业个别劳动生产率比社 会劳动生产率提高了半倍,除原材料等劳动对象 价值消耗按比例增加外,其它资本价值消耗没有 增加。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

《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程教学大纲课程名称: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The Principles of MarxistPolitical Economy )课程编号:162002总学时数:40学时讲课学时:40学时学分:2.5学分先修课程: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教材:《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顾海良、顾钰民主编,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8月第一版)参考书目:苏树厚主编,《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高等教育出版社,2003年。

课程内容简介:《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课以生产关系为研究对象,在揭示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一般原理的基础上,阐述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和经济运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与中国经济体制改革和经济运行,以及在经济全球化背景下国际经济关系与中国经济发展的基本问题。

一、课程性质、目的和要求《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原理》是高校所有本科专业必修的马克思主义理论课之一。

通过本课程的教学着重培养学生运用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原理和研究方法,正确观察和认识当代资本主义发展的新情况,新特点和分析新问题的能力。

对各种错误思潮的辨别能力,帮助和引导学生掌握现代市场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提高自觉适应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环境的能力。

总的要求:掌握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本理论和观点,深刻认识资本主义生产关系和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把握反映社会化大生产客观要求的经济运行的一般规律,全面认识资本运行和社会主义经济运行的基本问题,把握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大趋势,以及认识在这一趋势下世界经济发展的新变化与中国经济发展面临的新问题,从而科学认识资本主义和社会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

二、教学内容、要点和课时安排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共分七章。

导论:主要内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创立和发展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政治经济学的研究方法重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形成和发展的历史背景、理论来源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生产关系政治经济学研究的任务是揭示客观经济规律难点: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研究对象是在一定生产力基础上研究社会生产关系及其发展的规律性以及与其相联系的经济运动规律第一章:社会经济制度与经济运行的一般原理主要内容:社会经济制度的变革社会经济的两种基本形态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重点:经济制度与经济体制商品经济的基本原理(如价值是商品经济最基本的范畴、商品的二因素、生产商品的劳动的二重性、商品价值量的决定、劳动生产率的变化与单位商品的价值量的关系、商品经济的基本矛盾、价值形式的发展、货币的本质和职能及货币的发展与流通规律、价值规律的内容与作用)劳动价值论是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的基石难点:商品价值量与劳动生产率的关系深化对创造价值的劳动的认识第二章: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及其发展阶段主要内容: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进程重点:剩余价值生产的前提条件、生产过程以及资本主义再生产与资本积累剩余价值的分配形式私人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特征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难点:相对剩余价值的生产平均利润和生产价格资本主义地租第三章:资本的运行主要内容:资本运行的一般原理垄断阶段的资本运行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向国际范围的扩展重点:产业资本的循环和周转理论社会资本的再生产理论国家对经济干预和调节的手段和政策垄断资本主义经济向国际范围扩展的基础难点: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实现条件资本主义国家对社会经济的调节第四章: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与经济制度主要内容:社会主义生产关系的实质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的基本经济制度社会主义个人收人分配制度重点: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及建立的客观必然性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以按劳分配为主体、多种分配方式并存的个人收分配制度及建立的客观必然性难点:公有制实现形式多样化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条件下按劳分配的特点确立生产要素按贡献参与分配的原则第五章: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经济运行主要内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微观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运行基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调控体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保障体系重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是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与市场经济的结合正确处理计划与市场的关系建立现代企业制度是国有企业改革的方向健全统一、开放、竞争、有序的现代市场体系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宏观调控体系建立和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保障体系难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现代企业制度第六章:经济全球化与国际经济关系主要内容:经济全球化发展的客观趋势经济全球化与资本主义经济关系经济全球化与中国经济的发展重点:经济全球化是生产社会化和经济关系国际化发展的客观趋势经济全球化的发展对世界经济产生影响经济全球化对不同类型的资本主义国家以及中国的经济发展产生的影响充分认识中国经济必须融入世界经济的发展,抓住机遇,迎接挑战,全面提高对外开放的水平难点:经济全球化的实质、经济全球化给中国经济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三、教学方法本课程的教学以教师的讲授为主。

初级经济师基础第三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初级经济师基础第三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

第一部分经济学基础——第三章资本主义的发展历程和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本章知识点【知识点一】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过程【知识点二】垄断资本主义★★★【知识点三】资本主义发展的历史趋势【知识点四】社会主义经济制度的建立★【知识点一】资本主义的历史发展过程1.资本主义的发展经历了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和垄断资本主义阶段。

2.自由竞争资本主义阶段的主要特点是自由竞争、自由经营,企业的经营活动由市场机制来调节,国家不干预经济。

3.垄断资本主义阶段主要特征是垄断取代自由竞争成为经济生活的基础。

【知识点二】垄断资本主义(一)垄断资本主义的含义、基本经济特征1.垄断又称独占,是指少数大企业或若干企业联合起来,独占生产和市场以获取高额垄断利润。

2.垄断资本主义的发展分为私人垄断资本主义和国家垄断资本主义两个阶段。

两个阶段的区别在于国家是否对社会生活进行全面的干预和调节。

3.垄断资本主义的基本经济特征(1)垄断代替竞争在经济生活中占统治地位,生产和资本的高度集中,导致了经济生活中起决定作用的垄断组织的产生。

(2)银行资本和工业资本已经融合起来,形成了金融寡头。

(3)资本输出成为典型的经济现象,在社会经济发展中具有特别重要的意义。

(4)资本家国际垄断同盟已经形成,并在经济上瓜分世界。

(5)最大资本主义大国瓜分和重新瓜分世界领土的斗争日趋激烈。

(二)垄断组织和垄断资本【补充】垄断利润的外部来源1.通过垄断高价出售商品而占有工人和其他劳动者的一部分收入;2.通过垄断高价和垄断低价占有非垄断组织的一部分剩余价值和小生产者创造的一部分价值;3.通过国民收入再分配将社会的一部分价值转化为垄断利润;4.把国外劳动人民创造的一部分价值转化为垄断利润(通过对外扩张、资本输出、不等价交换等)。

(三)金融寡头(1)银行业的垄断和金融资本工业生产集中并形成垄断要求把银行资本集中起来,满足工业生产发展的需要,银行资本的集中必然导致银行业的垄断。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三章资本的运行教学目的要求:掌握产业资本运动的特点、一般规律及其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通过考察社会总资本的再生产和流通过程,揭示社会总资本运动的规律性,进一步揭露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内在矛盾并阐明马克思再生产理论的广泛适用性,同时掌握垄断资本主义发展阶段资本运行的规律。

教学内容:产业资本的循环和周转;社会资本的再生产;垄断资本的运行。

教学重点难点:社会资本再生产的实现。

教学课时:第一节资本运行的一般原理一、产业资本的循环产业资本是指投资在工业、农业、建筑业等各个物质生产部门的资本,是能够实现价值增殖的资本。

1.产业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产业资本循环要经过的三个阶段是购买阶段、生产阶段和销售阶段。

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一阶段是购买阶段。

资本家用货币资本去购买一定数量的生产资料和劳动力,为剩余价值生产准备条件。

这一阶段的公式是:(字母Pm代表生产资料,A代表劳动力)从形式上看,这一阶段只是普通的商品流通过程。

但是,实际上它是产业资本循环的特定阶段。

因为,这里购买的不是普通的商品,而是购买能为资本家创造剩余价值的劳动力,以及生产剩余价值所必需的生产资料,特别是购买劳动力这一特殊商品。

资本家只有购买到劳动力和相应的生产资料,才能进行剩余价值的生产。

所以这是资本运动的特定阶段。

这一阶段上的货币已不是普通的货币,而是货币形式的资本,即货币资本。

货币资本是产业资本循环过程中所采取的第一个职能形式。

购买阶段是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为剩余价值生产准备条件。

资本循环的第二阶段是生产阶段。

资本家把买来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相结合,生产出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

这一阶段的公式是:(字母P代表生产过程,W'代表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虚线代表流通过程的中断和生产过程的进行)从形式上看,这一阶段只是普通的生产过程。

但是,实际上它是产业资本循环的特定阶段。

因为,这里的劳动力和生产资料不仅发挥生产要素的作用,而且还发挥着资本的作用,成为生产剩余价值的手段,采取生产资本的形式,成为生产资本。

生产资本是产业资本循环过程中所采取的第二个职能形式。

它的职能作用是生产剩余价值。

产业资本循环的第三阶段是售卖阶段。

资本家把生产出来的包含着剩余价值的商品销售出去,以换回货币。

这一阶段的公式是:W'——G'(字母G'代表包含剩余价值的货币)从形式上看,这一阶段也只是普通的商品流通过程。

这里只是按照价值出售商品,并没有发生价值增殖。

但是,这里出售的是包含剩余价值的商品,是资本主义生产过程的产物,它体现着资本家剥削雇佣工人的关系。

因而,这也是产业资本循环的特定阶段,是原有资本和剩余价值的实现过程。

这里的商品是采取商品资本的形式,是商品资本。

商品资本是产业资本循环过程中所采取的第三个职能形式。

它的职能作用是实现剩余价值。

资本循环是指产业资本依次经过三个阶段,变更三种职能形式,使价值得到增殖,最后又回到原来出发点的运动过程。

产业资本循环的公式为:从上面的分析可以看出:产业资本的循环是生产过程和流通过程的统一。

购买和销售阶段是流通过程,生产阶段是生产过程。

这三个阶段是互相依赖、紧密联系的。

如果在任何一个阶段上发生阻碍,资本的循环过程就会受到影响,甚至中断。

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是产业资本在循环过程中采取的三种职能形式,而不是独立的资本形态。

它们分别执行着不同的职能作用,但都是为了生产和实现剩余价值。

2.产业资本的三种循环形式资本家的目的是无休止地谋取剩余价值,这就决定资本循环是一个连续不断、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

如果我们把资本循环看作是一个连续不断的过程,就不难发现在资本循环过程中,不仅货币资本要依次经过三个阶段,回到原来的出发点,而且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也要依次经过三个阶段,回到原来的出发点。

因而,产业资本不只是有一种循环形式,而是有三种循环形式,即货币资本的循环形式、生产资本的循环形式和商品资本的循环形式。

它是这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产业资本的三种循环形式可用公式表示如下:货币资本循环形式:G——W…P…W'——G'。

货币资本循环是以货币资本为出发点和复归点的运动,它清楚表明资本生产目的是为了价值增殖,但掩盖了m 的真正来源。

生产资本循环形式:P…W'——G'·G——W…P。

生产资本循环是以生产资本为出发点和复归点的运动,它清楚表明m来源于生产,但掩盖了资本生产的目的。

商品资本循环形式:W'——G'·G——W…P…W'。

商品资本循环是以商品资本为起点和回归点的运动,它揭示了流通过程对于资本循环的重要性,但掩盖了资本所有者追求m的真实动机。

产业资本循环的三种形式从不同的侧面反映了产业资本运动的特性在于价值增殖,但同时又表现出各自的片面性。

因此,只有把三种循环形式统一起来进行考察,才能全面地把握资本运动的实质及运动规律。

3.产业资本循环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产业资本循环是货币资本循环、生产资本循环、商品资本循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它是以资本循环的连续性为条件的。

资本循环的连续性就是资本的三种循环同时不间断地在各种职能形式上和各个阶段上的运动。

产业资本要连续不断地循环必须具备两个条件:第一,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在空间上的并存性。

也就是说,全部产业资本必须按一定比例分割成三个部分,同时并存在货币资本、生产资本、商品资本三种职能形式上。

这三种职能形式依次更替,保持循环的连续性。

第二,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在时间上的继起性。

也就是说,产业资本的每一种职能形式必须同时依次通过资本循环的三个阶段,依次改变它们的形式,最后又回到原来的形式上。

与产业资本连续不断循环的这两个条件相适应,产业资本也必然要同时在空间上并列存在货币资本循环、生产资本循环、商品资本循环,并且每一种循环形式也必须在时间上相继进行转化。

因此,产业资本只有并列处在三种职能形式上,又同时处在三种循环形式上,才能有循环过程的连续性。

产业资本循环的连续性,不仅是流通过程与生产过程的统一,而且也是三种循环形式的统一。

产业资本三种职能形式和三种循环形式,在空间上的并存性和时间上的继起性是相互联系和互为条件的。

并存性决定继起性,并存性是继起性的前提,没有并存性,各种职能形式和循环形式就不能相继转化。

反过来,继起性是并存性的保证,如果各种职能形式和循环形式不能相继进行转化,三种职能形式和循环形式的并存性就会被破坏,因此,并存性又是继起性的结果。

二、产业资本的周转资本循环的不断反复、周而复始的运动过程,就是资本周转。

考察资本周转着重于影响资本运动速度快慢的因素以及资本周转速度对剩余价值生产的影响。

1.资本的周转速度资本的周转速度是资本周转的中心问题。

资本周转和资本循环一样,是资本运动的形式,包含着资本运动的三个阶段和三种职能形式。

在资本周转理论所研究的问题中,核心问题是周转速度问题。

资本周转速度是指预付资本运动的快慢。

它可以用周转时间和周转次数来表示。

周转时间,就是产业资本家从预付一定形式的资本开始,经过资本的循环运动,实现了价值的增殖,然后重新回到原来的资本形式时为止所经历的时间,也就是产业资本的一个循环周期的时间。

它是资本的生产时间和流通时间的总和。

资本周转时间的长短是受它本身的生产条件和流通条件制约的。

资本周转次数,是指在一定时间内资本所经历的周转的次数。

这里的"一定时间",通常以"年"作为自然计量单位。

如果以U表示"年"这个时间单位,用u表示周转一次所需要的时间,以n表示资本周转次数,那么,一年内资本周转次数的计算公式是:n=U/u 假设,有甲、乙两个资本家,甲的资本周转一次的时间是3个月,那么它在一年内的周转次数是:n=12/3=4次。

乙的资本周转一次的时间为6个月,它的周转次数是:n=12/6=2次。

前者比后者快一倍。

由此可见,资本的周转速度和周转时间成反比。

资本周转时间越短,资本的周转速度就越快;资本的周转时间越长,资本的周转速度也就越慢。

由于资本循环是流通过程和生产过程的统一,因此资本周转时间是流通时间同生产时间的总和。

生产时间包括:劳动时间,是指劳动者在生产岗位上加工劳动对象所实际花费的时间。

劳动时间的长短,取决于产品的性质、设备的优劣、劳动的熟练程度和强度、企业管理水平、生产技术水平、劳动生产率的高低、分工协作的程度等多种因素。

劳动对象受自然力独立作用的时间。

在某些产品的生产过程中,虽然劳动过程中止,但自然力对劳动对象仍在发生作用,这个时间也属于生产时间。

如农业中农作物生长时间,酿造业中劳动对象的发酵时间等等。

生产资料的储备时间,即生产资料虽已进入生产领域,但还未投入劳动过程这段时间。

为了使生产能够连续进行,原料、材料、燃料等都应保持一定的储备量。

这种原材料的储备时间也属于生产时间。

生产资料储备的必要量取决于生产规模、劳动效率、生产资料的市场状况、交通条件等多种因素。

超过一定的必要量,就会拉长原材料的储备时间,增加资本的周转时间。

停工时间,指投入生产过程的固定资产,因工人休息停止运转,或是对机器设备进行正常检修而占用的时间。

流通时间包括购买劳动力和生产资料的购买时间与出售带有剩余价值的商品的出售时间两个部分。

它们受市场供求状况、产销距离、运输和通讯等条件的影响。

2.固定资本与流动资本生产资本的构成也是影响资本周转速度的重要因素。

生产资本是由厂房、机器设备、原材料、辅助材料等要素和劳动力要素共同构成的。

生产资本按其组成部分的价值周转方式不同,区分为固定资本和流动资本。

固定资本是指以机器、设备、厂房、工具等劳动资料形式存在的那部分生产资本。

它们是不变资本的一部分。

这一部分资本在物质形态上全部参加生产过程,可以在多次生产过程中发挥作用,并保持其固定的物质形态。

它们的价值按其在使用过程中的磨损程度一部分一部分地转移到新产品中去,随着新产品的售出又一部分一部分地收回。

例如,有一套价值10万元的机器设备,可以使用10年。

在产品生产中,整个机器每年全部参加生产过程,而其价值按磨损程度,每年只有l万元转移到新产品中。

经过10年,这套设备的价值才全部转移完毕,并随产品的售出全部收回。

流动资本是指以原材料、燃料、辅助材料等劳动对象形式和劳动力形式存在的那部分生产资本。

投在劳动对象上的生产资本,从物质形式上看,经过一次生产过程全部消耗掉,形成一种新的使用价值;从价值形式上看,经过一次生产过程,价值全部转移到新产品中去,并随产品销售转化为货币重新流回资本家手中。

而投在劳动力上的那部分资本,其价值并不是转移到新产品中去,而是由工人在生产过程中重新创造出来。

虽然,从价值形式上看,投在劳动力上的资本与投在原材料等劳动对象上的资本的作用是不同的,但二者的价值周转方式却是相同的,即都是通过一次生产过程把全部价值加入到新产品中去,并随产品销售一次全部收回。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