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形势下我国金融机构的内控制度研究

合集下载

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

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一、引言金融机构作为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规范与有效性直接关系到金融市场的稳定运行和金融机构的风险防控能力。

本文将介绍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重要性、目标和原则,并对其关键要素进行详细探讨。

二、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重要性1. 保护利益方的合法权益: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能够有效地监管和控制内部风险,减少操纵与欺诈行为,保护金融机构的股东、客户等利益方的合法权益。

2. 提高内部运营效率:通过规范和优化内部流程,金融机构能够更好地整合资源、提高内部运营效率,增加经营效益。

3. 强化风险预警与管理能力:内部控制管理制度能够帮助金融机构有效地识别、评估和应对内部风险,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措施,强化风险预警与管理能力。

三、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目标和原则1. 目标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目标是确保公司行为符合法律法规和道德规范,保护利益方的合法权益,提高内部运营效率,防范和化解风险。

2. 原则(1)风险导向:金融机构应将风险管理作为内控的核心,建立风险导向的内部控制体系,保证内部控制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2)责任分明:明确内控规划与目标,明确责任分工,促进内部工作的规范、有效和高效。

(3)全员参与:内部控制应成为企业的共识和文化,全员参与内控的建设和执行,形成内外行为规范一致的合力。

(4)持续改进:不断完善和提升内控制度,通过内部审计和自我监测,及时发现和纠正内控缺陷,实现内控体系的持续改进和优化。

四、内部控制管理制度的关键要素1. 风险管理:金融机构应制定风险管理政策和操作规程,明确风险管理的目标、原则和方法,通过风险评估、风险防控和风险监测等手段,科学有效地管理和控制风险。

2. 内部审计:金融机构应建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对内部控制的实施情况和效果进行全面检查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建议。

3. 信息披露:金融机构应加强信息披露工作,提高透明度,及时向外界披露相关信息,保证利益方的知情权和监督权。

论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论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

论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制度建设金融机构作为重要的金融服务提供者,在金融风险管理、资金运作、信息披露等方面承担着举足轻重的角色。

而针对金融机构内部的巨额交易、信息泄露、违规经营等问题,内部控制制度的建设已成为制度机制建设的重中之重。

内部控制制度建设的核心在于降低不确定性,提高安全性和规范性。

第一,制度体系的建设是一项艰巨而繁琐的任务,需要投入大量的人力、物力和财力。

制度体系包括制度建设、系统建设、培训教育等多个方面,涉及要素极为复杂,需要完善的数据收集和处理、实时的监控和反馈、持续的风险评估和升级等。

第二,金融机构内部人员的监控及行为规范是制度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这方面,机构需要通过设立岗位及职责分工,制定定期检查行为,程序和规定建设保障机构内部职责序列的安全、仪式和完整性。

天然什么不能做应该的工作,进一步完善机构内部的文化和基础建设。

第三,对于金融机构本身,更多的约束从自身要素中的信用普及、财务相关信息的披露、财务专业人员的加强等方面应当建立。

同时,对于更广泛的社会责任,应该切实强化保障措施和保险机制的建设,实现对所有人的保障和公平分配。

第四,监管机构也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监管机构可以制定相关的法规和规章,不断改进技术手段以保证监管工作的有效性,对于不合规的机构进行罚款、暂停声明、管理层的责任等措施,从而扩大了机构自身愿意加强内部控制的范围,而进一步提高内控体系的有效性和安全性。

以上几点,均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核心问题。

在建立某项基础制度之前,必须深刻了解由于不稳定性带来的风险和其它相关问题。

作为主体角色,金融机构必须认真审查和选择其操作规程和程序。

此外,它需要加强内部人员的自我监控、加密和加强基础建设等。

在日益复杂的经济、贸易、政治和科技环境中,内部控制的建设越来越受到各方关注。

只有建立和运行高效的内部控制制度,金融机构才能扮演更大的社会责任,并获得市场的信任和尊重。

我国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体系问题研究

我国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体系问题研究

我国自2 0世 纪 9 0年 代 起 ,开 始 关 注 企 业 内部 控 制建 设 。 0余 年 来 , 国有 关 政府 部 门颁 1 我 布 了 多 项 有 关 企 业 内部 控 制 的 法 律 规 章 :9 6 19 年财 政 部 发 布 了 《 立 审 计 具 体 准 则 第 9号一 独
国金 融机 构 内控 制度 建设 中的不足 , 针对 性地 提 出政策 建议 。 有
关键 词 : 融机构 内部控 制 风 险 防范 内控 文化 金
中 图分类 号 :8 0 文献标 识 码 : 文章 编 号 :0 9 14 ( 0 10 — 0 9 0 F3 A 10 — 2 6 2 1 ) 10 2 — 4
务 发 生而 制定 的业 务流 程 , 特 点 是 实施 岗位 分 其
为 保 护财 务报 告 的可靠 性 、 营 的效 率效 果 以及 经 现 行 法 规 的遵 循 等 目标 的达 成 而 提 供 合 理 保 证 的过 程 。 实践 中 , O O 内部控 制整体 框 架得 到 在 CS 了广 泛 的应 用 , 多 国家 在制 定 内控 制 度 时 都在 许 不 同程度 上借 鉴 了 C S 内部 控制 整体 框 架 的一 OO
设 。金融 企业 作 为 现 代经 济 中的核 心 企 业 , 内 其 控 制度 建设 更 为关键 。

美 国《 审计 准则 公 告 第 5 5号 》 内部 控制 结 构 ” 以“
代 替“ 内部 控 制 ” 提 出 内 部 控 制 的 三 要 素 : 制 , 控
环境 、 会计 系统 和控 制程 序 。 9 0年 代 内控 制 度 理 论 研 究 取 得 了 突破 性 进
2 9
21 0 1年第 1期
商业银行经营与管理

金融行业的金融机构治理与内控

金融行业的金融机构治理与内控

金融行业的金融机构治理与内控一、引言金融行业作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支柱,金融机构的治理与内控成为确保金融市场稳定和保护投资者利益的关键。

本文将就金融机构治理和内控的概念、重要性,以及当前面临的挑战进行探讨,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二、金融机构治理的概念与原则金融机构治理是指金融机构通过建立合理的组织结构、内部控制体系和外部监管机制,保障机构健康发展和获得持续利润的过程。

金融机构治理的原则包括透明、公正、问责、合规等,这些原则的遵循能够增加金融机构的内部稳定性和公众信任度。

三、金融机构内控的概念与作用金融机构内控是指在组织范围内建立起来的一系列监管、控制和风险管理体系,旨在确保金融机构的战略目标的实现,并有效控制各种风险。

良好的内控体系能够帮助金融机构预防和减少风险,保障机构的稳健经营。

四、金融机构治理与内控的重要性金融机构治理和内控的健全与否直接影响金融机构的经营效益、风险管理和声誉。

健全的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体系有助于提高机构的经营效能、实现风险的有效控制,从而保障金融机构的可持续发展。

五、当前金融机构治理与内控的挑战1. 管理层个人利益与机构利益存在冲突,导致治理失灵。

2. 信息不对称问题突出,投资者无法全面了解金融机构的风险状况。

3. 内部控制制度设计不完善,无法完全预防和控制风险。

4. 风险管控不足,金融机构暴露在各类风险中。

5. 外部监管缺失或不到位,金融机构缺乏有效约束。

六、加强金融机构治理与内控的对策和建议1. 完善金融机构治理结构,强化对管理层的监督与问责。

2. 推进信息披露制度改革,提高投资者的知情权。

3. 设立独立的内部审计机构,加强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独立性。

4. 加强风险管理能力,建立完善的风险评估和控制机制。

5. 加强金融监管的力度和力度,并提高监管的专业性和效能。

七、结论金融机构治理与内控是金融行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基石,是维护金融市场秩序和保护投资者利益的重要手段。

金融机构应积极适应市场发展的变化,加强治理与内控体系的建设,以促进金融行业健康、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制度

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制度

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制度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制度在实现机构稳健经营、风险把控以及业务流程规范化等方面起着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介绍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制度的定义、目的与要素,并探讨其对机构运营的重要性。

一、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制度的定义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制度是指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管理措施,旨在确保金融机构管理层、员工、业务活动等符合法规与业务要求,以达到降低风险、提高治理效力、落实经营策略等目的。

二、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制度的目的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制度的目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 降低风险:通过内部控制制度,金融机构可以辨别、评估和管理涉及其业务活动的各种风险,从而降低机构面临的风险。

2. 提高治理效力:内部控制制度有助于监督金融机构的各项经营活动,确保管理层的决策合理、合规,并提供有效的监管手段。

3. 落实经营策略:内部控制制度将机构的经营策略转化为具体的目标和计划,以实现机构的长期发展与战略目标。

三、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制度的要素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制度的要素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控制环境:金融机构应建立具有良好内控氛围的组织文化,包括明确的价值观、稳定的管理层、有效的治理结构等。

2. 风险评估与管理:金融机构应对各种风险进行评估与管理,包括信用风险、流动性风险、市场风险等,以确保机构在各种不利情况下依然能够保持稳定运营。

3. 控制活动:金融机构应制定与实施一系列控制措施与规程,以保证机构的各项业务活动符合法规要求与内部政策,并保证业务的进行有条不紊。

4. 信息与沟通:金融机构应确保获取、记录和报告与内部控制相关的信息,并促进信息的沟通与交流,以支持决策制定、风险管理等工作。

5. 监督与评价:金融机构应建立监督与评价机制,对内部控制的效力进行监督和评价,以及时发现问题并提出改进措施。

四、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制度的重要性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制度对于机构运营的重要性不可忽视。

首先,它有助于降低风险,保护金融机构和客户的利益。

其次,它能够提高机构的治理效力,防止内部不端行为的发生,并维护机构的声誉与形象。

新形势下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分析

新形势下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分析
2、实现内部协调和互动。
加强内部协调和互动也是国有商业银行加强内部控制的重要策略之一。这意味着所有重要职能部门的高级管理人员都需要有效地合作和协同工作,以确保内部控制执行情况的及时报告。
3、响应变化的环境和政策。
虽然国有商业银行的业务受到环境和政策的影响,适应变化的环境和政策,因此灵活性是有必要的,并要建立相应的调整机制来适应政策变化。
4、创新信息技术。
信息技术的发展为加强内部控制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工具,如分布式账本、智能合约等区块链技术,AI大数据技术等。国有商业银行应该积极应用先进的信息技术,以提高内部控制能力和效率,减轻人工操作带来的摩擦和延迟问题。
5、加强内外部监督。
加强内外部监督也是实现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的重要手段。国有商业银行应该加强信息公开的透明度,推进内部审计、外部评审、监察机构、市场反馈等监管手段,并及时对组织环节进行审核和完善,及时纠正内部不良
随着我国经济的持续发展,国有商业银行作为重要的金融机构在经济发展中发挥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国有商业银行需要通过严格的内部控制来保证其风险管理与监管合规,确保风险得到有效控制,促进金融市场的稳健、安全和可持续发展。新形势下,国有商业银行在内部控制方面面临着一系列新的挑战,在此背景下需要对国有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进行全面深入的分析。
一、新形势下国有商业银行的内部控制面临的挑战
新形势下,国有商业银行内部控制面临着以下几个方面的挑战。
1、国有商业银行的规模不断扩大,业务越来越复杂。伴随着经济的发展,国有商业银行的规模不断扩大,商业银行的业务场景越来越复杂,金融产品越来越多元化,同样也带来了新的风险。
2、风险管理难度大。国有商业银行作为金融机构,业务涉及广泛,涉及领域包括信贷、投资、售卖金融产品、保险等等领域。这些领域的变化都会对国有商业银行的风险管理带来挑战。

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与风险防范研究

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与风险防范研究

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与风险防范研究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金融风险的增加,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显得尤为重要。

本文旨在研究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和风险防范,并提供一些建议和解决方案。

一、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内部控制是金融机构为达成经营目标、防止错误和欺诈行为以及促进有效资源利用和合规性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

有效的内部控制能够提高金融机构的运营效率和风险管理能力。

下面将从组织结构、控制环境和内部控制活动三个方面探讨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

首先,良好的组织结构对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至关重要。

金融机构应建立明确的职责和权限体系,明确工作流程和层级关系,以确保各部门和个人在工作中能够清楚理解和履行自己的职责。

此外,金融机构还应建立有效的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部门,以监督和评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

其次,控制环境是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基础。

金融机构应倡导诚信、公正、透明和专业的企业文化,以塑造良好的控制环境。

此外,金融机构应建立有效的风险管理框架,制定明确的风险政策和流程,并确保各级管理人员和员工对风险管理的重要性有清醒的认识和正确的行为。

最后,内部控制活动是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核心。

金融机构应建立适当的控制活动,包括风险评估、信息和通信、监督和审计等方面的控制措施。

金融机构应针对不同的风险类型制定相应的控制措施,并通过内部审计和风险管理部门对这些控制措施进行监督和评估。

二、金融机构的风险防范风险是金融机构面临的一大挑战,正确的风险防范措施对于保障金融机构的稳定运营至关重要。

本文将从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三个方面研究金融机构的风险防范。

首先,信用风险是金融机构最常见的风险之一。

金融机构应建立完善的信用评估和监控体系,确保贷款和投资的还款能力和充足性。

同时,金融机构还应根据客户的信用等级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如设置风险权重和担保要求等。

其次,市场风险是金融机构面临的另一个重要风险。

金融机构应建立有效的市场风险管理框架,包括市场风险度量、监控和应对等方面的措施。

金融机构内控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金融机构内控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

金融机构内控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随着金融业的不断发展和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入,内部控制对于金融机构的重要性越来越凸显。

内部控制是保障金融机构经营合规、防范风险的关键系统之一。

合理的内部控制可以帮助金融机构识别和管理风险,提高经营效率,增强公共信任度,加强风险防范与管控。

本文将就金融机构内控体系建设的研究与实践进行探讨。

一、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定义内部控制是一个全面的管理工作体系,它包含一系列规章制度和管理制度,以及相关流程与人员,贯穿于金融机构运营过程的各个领域,旨在确保企业的合法合规性、内部风险可控性和稳定性的管理方法。

其核心包括风险管理、内部控制准则、评估与检查和应急预案四大部分。

二、内控体系建设对金融业的影响内控体系建设在金融机构的管理中具有无可替代的重要性。

从角度来看:(一)防范系统性风险在市场风险、信用风险、操作风险等多方面保障机构免受潜在风险,从而降低了系统性风险,保护了金融市场的稳定和市场投资人的利益。

(二)提高金融机构经营效率通过系统化有效内控体系建设,金融机构可以实现各个管理环节的精益化管理,加压制度的落地执行,预防从而降低风险、精简企业流程,因此可以提高市场竞争力和经营效率。

(三)增强公共信任度银行是信任的基础,优化银行的风险管理,落实实体审计,提高信息透明度,巩固客户信任,因此能够提升公共信任度与商业信用,赢得更多的业务机会。

(四)加强风险防范与管控在银行内控体系建设中,推动反内外骗、反洗钱、排除信贷风险等方面存在期限,可以加强风险防范和管控,保证业务的健康发展。

三、内部控制的关键环节本文主要分析五个方面的关键环节:(一)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内部控制风险管理涉及识别、衡量、监测和控制银行发生的各种风险,而其中的最主要的三个方面风险包括:市场风险、信用风险和操作风险。

在银行业务运营方面,应该制定详细的风险管理制度,明确各种风险类型、风险级别和风险防范措施。

(二)内控标准制定内控标准制定主要是根据内部控制风险管理的基础上,制定更为详细的操作标准、制度以及要求,如人力资源管理制度、流程、绩效评估、薪酬福利、行为管理,等等。

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研究

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研究

金融机构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研究金融机构是引领经济发展的关键角色之一,其风险管理工作对于金融体系的平稳运转和社会经济的可持续发展至关重要。

而内部控制是确保金融机构业务运作合法合规、风险可控、资产安全的有效手段。

因此,本文将从银行、保险、证券等不同类型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入手,探讨其内部控制研究的现状与特点,进而提出完善金融机构内部控制应注意的几点建议。

一、银行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研究银行是金融机构中较为典型的一种。

银行的业务范围广泛,涉及借贷、存款、信用卡、理财、投资、汇款等各个方面,因此对银行的风险控制要求也很高。

在银行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方面,研究重点主要集中在以下几个方面:1、风险类型的管理。

在银行典型风险类型如信用风险、市场风险和操作风险等方面,内部控制要做到全面、准确、有效。

银行需要建立完整的风险识别、测量、监控和控制体系,提高风险防范能力和控制水平。

2、信息安全管理。

精准、及时、可信的信息是银行业务运营的关键资源,银行的业务涵盖信息的提供、收集、管理和传输等多个层面。

因此,加强银行乃至整个金融体系的信息安全管理,包括加强内部信息系统、设备和数据的安全控制,加强用户身份验证和安全审计等方面,是提高银行内部控制的核心内容之一。

3、内部审计与评估。

银行内部审计与风险评估是衡量内部控制效果的重要手段,银行应当建立完整的内部审计制度和评估机制,保证每一个业务环节的监控,及时发现、跟踪和纠正内部控制存在的缺陷和疏漏。

二、保险公司风险管理的内部控制研究保险企业的业务主要集中在信用保险、财产保险、人寿保险等领域。

保险业的风险管理主要是管理保险产品的风险,采取合理的保险准备金政策,确保保险财务的健康和稳定。

保险公司需要加强内部控制,具体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保险产品管理。

保险公司应该对保险产品进行风险评估和分类,设计合理的保险产品结构,了解和把握市场的需求和变化趋势,以满足客户的多样化的风险保障需求。

2、对外交往风险管理。

关于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体制建设的问题探讨

关于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体制建设的问题探讨

关于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体制建设的问题探讨金融机构是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组成部分,其资产规模庞大、业务复杂多样,必须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制来保证风险管理和业务运营的安全和稳定。

本文将从内部控制的概念、内部控制体制的建设、内部控制制度和内部控制评价等方面探讨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体制的建设问题。

一、内部控制的概念内部控制是指企业在组织架构、管理制度、职责分工、流程控制、信息技术、人员管理等方面制定的一系列措施,以达到保障资产安全、保护利益、规范经营活动的目标。

内部控制包括财务内部控制和业务内部控制两个方面。

财务内部控制主要指企业内部保障财务状况真实、准确、完整、及时的管理制度和流程;业务内部控制则是指企业在品质控制、风险管理等方面的保障措施。

二、内部控制体制的建设内部控制体制建设的目的是建立一个能够保障金融机构财务安全、规范业务流程、提升业务效率的一整套运作机制。

其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明确组织架构。

金融机构应该明确机构设置、职责分工、权限结构等,并确保各部门之间流程衔接,信息系统互通共享。

(二)设定管理制度。

金融机构应建立完善的制度,包括内部控制制度、会议制度、保密制度、风险管理制度、审计制度等,确保业务流程规范化、科学化、制度化。

(三)制定详尽流程控制。

从业务流程入手,设计完善的业务流程和操作规程,把控好各个环节,杜绝操作上的风险。

(四)强化信息技术建设。

金融机构应该积极引进新技术、新设备,不断提升信息化建设水平,建立网络化信息系统,确保信息安全和操作准确性。

(五)加强人员管理。

人员管理是内部控制体系的一个重要环节,金融机构应该建立完善的人员管理制度,对员工进行培训和认证,确保员工理念正确,工作过程规范,减少人为错误的风险。

内部控制制度是内部控制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包括财务内部控制和业务内部控制两方面。

金融机构要确立合理的制度和规章制度,以规范业务操作,减少操作失误和风险的发生。

具体可以采取以下措施:(一)制定财务内部控制制度,确保账务真实、准确、完整和及时。

关于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体制建设的问题探讨

关于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体制建设的问题探讨

关于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体制建设的问题探讨在金融行业中,内部控制体制的建设是非常重要的。

这一体制的建设可以确保金融机构的规范运作,为金融机构的长期稳健发展提供有力保障。

本文将从内部控制体制的意义、内部控制的基本要素、内部控制体制建设的思路等方面对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体制建设进行探讨。

一、内部控制体制的意义内部控制体制是指金融机构通过各种内部管理控制手段和制度来预防和控制风险,保障业务合规、风险控制、资金保全等工作的安全与有效。

内部控制不仅是金融机构开展业务活动的关键手段,也是抵御外部风险的有力武器。

因此,加强内部控制建设已经成为金融机构的一项重要任务。

内部控制体制的建设,可以提升金融机构的整体行业形象和市场竞争力。

它不仅能保障金融机构自身的可持续发展,也可以帮助投资者对金融机构进行风险评估,从而更好地进行投资决策。

二、内部控制的基本要素内部控制的本质是通过各种管理控制手段,保障金融机构的风险控制、业务合规和资金保全等工作安全和有效进行。

内部控制的基本要素包括:1.风险评估:金融机构必须对业务风险进行全面评估,并制定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2.业务流程控制:要求所有业务流程必须进行规范化、标准化,并确保流程中的每一个环节都符合内部控制要求。

3.信息的处理和使用控制:金融机构必须对信息的控制、保存、备份和传递进行有效的管理。

4.人员管理控制:对于公司内部的各个职位和人员安排,分配相应的权限和职责。

5.监督和反馈控制:建立一套有效的监督和反馈机制,对内部控制体制进行实施、监督和评估。

为了有效推进内部控制体制建设,金融机构需要建立一套完备的内部控制管理体系,确保每一个环节都得到应有的关注和管理。

具体思路如下:1.建立风险管理委员会:由公司高层领导、风险管理人员等组成,负责制定公司内部风险评估方案,对各项业务的风险进行评估和分类,指导内控策略的制定。

2.制定内部控制策略:内部控制策略是内部控制体系的基础,需要根据公司特点、规模和业务特点等因素进行制定。

关于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体制建设的问题探讨

关于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体制建设的问题探讨

关于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体制建设的问题探讨金融机构内部控制是指金融机构为实现其业务目标、保护公司利益和资源、合规经营以及确保财务报告的准确性和可靠性而建立的一系列制度、流程和机制。

良好的内部控制体制不仅可以提高金融机构的经营效率和风险管理能力,也是维护金融市场秩序和保护投资者利益的重要保障。

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体制建设一直备受关注。

本文将围绕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体制建设的问题展开探讨。

1. 容易出现信息不对称由于金融机构内部人员对业务的掌握程度远远高于外部投资者,导致信息不对称的问题。

在这种情况下,金融机构可能利用信息不对称的优势获取不当利益,而且外部投资者也难以对内部控制体制进行全面监管。

2. 内部监督机制不够完善金融机构内部监督机制不够完善是一个普遍存在的问题,内部员工可能会利用职权进行违规操作,而内部监督机制的不完善会导致这些违规行为长期存在而不被发现和纠正。

3. 风险管理不到位金融机构的核心业务是金融业务,而金融业务的性质决定了金融机构本身存在着较大的风险。

如果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体制无法有效管理和控制这些风险,就会对金融机构的稳健经营带来巨大的隐患。

4. 缺乏科技支持随着金融科技的发展,金融机构的业务已经逐渐数字化,如果内部控制体制无法与时俱进,缺乏科技支持,就会导致金融机构在风险防控和业务运营上存在盲区。

5. 缺乏对外部环境变化的敏感性金融市场的环境变化日新月异,如果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体制无法及时调整和适应外部环境的变化,就会导致金融机构的经营困难和风险增加。

二、针对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体制建设问题的对策1. 加强信息披露金融监管部门应当加强对金融机构信息披露的监管力度,要求金融机构及时、准确地向投资者披露重要信息,增加外部投资者对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体制的监督力度。

金融机构应当建立健全的内部监督机制,包括内部审计、风险管理、合规管理等部门,强化内部员工的职业道德和敬业精神,加强内部人员的监督和制约,及时发现和纠正违规行为。

关于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体制建设的问题探讨

关于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体制建设的问题探讨

关于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体制建设的问题探讨内部控制是金融机构保证自身稳定、健康运行的重要手段和基础。

建设健全的内部控制体制对于金融机构来说具有重要的意义,可以有效地预防和控制各类风险,提高经营效率和竞争力。

本文将从内部控制的概念、意义、原则和建设过程等方面对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体制建设的问题进行探讨。

一、内部控制的概念和意义内部控制是指金融机构为达到经营目标,通过建立一系列的规章制度和监督措施,通过内部和外部的信息传递和监督机制,从而使金融机构的资产、负债、业务和风险得到合理的控制和管理。

内部控制对金融机构来说具有以下几个方面的重要意义:1. 提高经营效率。

通过建立内部控制体制,金融机构能够合理分工,明确各项职责,减少工作冗余和重复,提高工作效率。

2. 防范风险。

金融机构所面临的风险种类繁多,如信用风险、市场风险、操作风险等。

良好的内部控制体制可以及时发现和防范各类风险,减少损失。

3. 保障资产安全。

内部控制体制可以对金融机构的资金、财产等进行有效管理,避免资产损失和浪费。

4. 提高竞争力。

建设完善的内部控制体制有利于金融机构的规范经营和合规运作,提高企业的声誉,吸引更多的客户和投资者,提升企业的竞争力。

二、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原则金融机构在建设内部控制体制时需要遵循以下一些原则:1. 管理层责任。

金融机构的管理层需要明确内部控制的目标和职责,承担起制定和实施内部控制政策的责任。

2. 内部控制的全面性。

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需要覆盖所有业务和职能,同时要考虑业务增长和变化带来的风险和挑战。

3. 适度性原则。

内部控制需要根据金融机构的规模和业务特点进行适当调整和划分,不能过度或不足。

4. 应对风险原则。

内部控制需要针对金融机构面临的各类风险进行有效防范和控制,确保风险在可接受范围内。

5. 审计监督原则。

内部控制需要有独立的内部审计和监督机构,对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进行评估和监督。

1. 制定内部控制政策和制度。

金融机构需要根据自身的情况制定内部控制的政策和制度,明确各项规章、制度和流程。

关于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体制建设的问题探讨

关于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体制建设的问题探讨

关于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体制建设的问题探讨【摘要】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体制建设是保障金融体系稳定和健康发展的重要环节。

本文从研究背景和研究目的入手,探讨了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体制的概述和建设的重要性。

分析了现有内部控制体制建设存在的问题,以及针对这些问题提出优化方案的具体实施。

提出了进一步优化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体制的建议,并展望了未来发展的方向。

通过本文的研究,可以更好地指导金融机构在内部控制体制方面的建设和完善,提升整体经营风险管理水平,从而保障金融机构的稳健经营和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金融机构、内部控制、风险管理、合规性、内部审计、信息披露、建设方案、优化措施、展望、结论。

1. 引言1.1 研究背景金融机构是国民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承担着资金流通、风险管理、投资和融资等重要职能。

随着金融市场的发展和金融业务的多样化,金融机构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经营环境和风险挑战。

为了保障金融机构的稳健经营和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建立健全的内部控制体制显得尤为重要。

内部控制体制是指金融机构为实现经营目标、规避风险、确保财务报告的可靠性而建立的制度和程序。

一个有效的内部控制体制可以帮助金融机构规范运作、识别和管理风险、提高运营效率,增强治理能力,提升整体风险防范能力和持续盈利能力。

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体制的建设对于保障金融安全、维护市场秩序、促进经济发展具有重要的意义。

当前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体制建设依然存在一些问题,如内部控制管理制度不完善、风险管理制度不健全、信息系统运行不稳定等。

这些问题不仅影响金融机构的稳健经营,也可能对金融市场的秩序和稳定性造成不利影响。

进一步研究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体制建设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方案,对于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和金融机构的稳定经营具有重要的意义。

1.2 研究目的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体制建设旨在构建一个有效的管理框架,以确保金融机构运作的合规性、稳健性和持续性。

在实践中,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体制建设面临着诸多挑战和问题,如人为因素导致的欺诈风险、技术系统缺陷带来的信息安全隐患等。

关于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体制建设的问题探讨

关于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体制建设的问题探讨

关于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体制建设的问题探讨金融机构是现代经济发展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部控制体制的完善与否直接关系到金融机构经营风险的控制和金融市场的稳定。

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金融业务的日益复杂,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体制建设面临着越来越多的问题和挑战。

探讨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体制建设的问题,对于提高金融机构的风险管理能力、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促进金融市场的健康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一、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体制建设的重要性1.保护投资者权益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体制建设的重要目标之一是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金融市场交易活动的开展离不开金融机构的支持与保障,而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不严格、不规范将会使投资者面临更大的投资风险。

通过建立完善的内部控制体制,可以有效提高金融机构业务风险管理能力,保护投资者的合法权益。

2.稳定金融市场金融机构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其内部控制体制的健全与否直接关系到金融市场的稳定。

金融机构通过严格的内部控制制度可以有效防范和控制各种风险,提高市场信心和公众对金融市场的信任度,促进金融市场的稳健发展。

3.促进金融创新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体制建设也对金融创新起到重要的促进作用。

完善的内部控制体制可以通过提高风险管理水平和运营效率,为金融机构创新业务提供更加良好的环境和条件。

通过强化风险管理,可以有效引导金融创新朝着可持续和健康的方向发展。

1.信息技术风险随着信息技术的不断发展和应用,金融机构内部控制面临着新的挑战。

信息技术风险主要包括网络安全风险、数据安全风险、业务连续性风险等。

金融机构需要针对信息技术风险制定有效的内部控制措施,加强对信息系统的管理和监控,确保信息安全和业务的持续运营。

2.人员管理风险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体制建设中的另一个重要问题是人员管理风险。

金融机构内部人员的道德素质、业务素养和风险意识对于内部控制的健全与否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金融机构需要加强对人员的培训和管理,建立健全的激励与约束机制,提高员工的责任意识和风险管理意识,防范内部操作和管理风险。

金融市场中的金融机构的治理与内控

金融市场中的金融机构的治理与内控

金融市场中的金融机构的治理与内控当谈及金融市场时,金融机构的治理与内控是一个至关重要的议题。

在一个日益复杂和全球化的金融环境中,金融机构需要有效的治理结构和内部控制措施来应对风险和确保业务的稳健运营。

本文将探讨金融市场中金融机构的治理与内控,并分析其重要性以及如何加强。

一、金融机构治理金融机构的治理包括一系列决策、管理和监督机制,旨在确保金融机构以透明、负责任的方式运作。

一个有效的治理结构需要包括完善的董事会,建立独立的监管机制以及制定合适的政策和程序。

这些措施有助于减少潜在冲突、降低不当行为的风险,增强金融机构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为了实现有效的治理,金融机构应确保董事会具备适当的专业知识、经验和技能。

董事会成员应该独立于管理层,并能够提供合理的监督和指导。

此外,金融机构还应建立独立的审计和风险管理委员会,以评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并制定适当的政策来管理和监督风险。

二、金融机构内控金融机构的内控是确保其运营过程符合法律法规和内部规章制度的关键。

内控措施有助于提供准确、可靠的财务报告,确保合规性,并帮助金融机构预测和管理风险。

一个完善的内控体系包括内部审计、风险管理、合规和信息技术等控制要素。

内部审计是金融机构内控的核心组成部分。

通过独立的审计程序,金融机构能够评估其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和合规性。

内部审计帮助发现潜在的风险和不当行为,并提供建议以改进金融机构的管理和运营。

风险管理也是金融机构内控的重要环节。

金融机构应建立风险管理框架,确定和评估各类风险,并制定相应的风险管理策略。

这样可以有效地减少金融机构面临的风险,并保护其利益和稳定性。

合规是金融机构内控的另一关键方面。

金融机构必须遵守国家和行业的法律法规,并确保其经营活动符合规定要求。

建立合规控制程序和监测机制,可协助金融机构预防洗钱、欺诈等违规行为,保护金融市场的稳定和信任。

信息技术在金融机构内控中也扮演着重要的角色。

金融机构应建立和维护安全的信息系统,以确保数据的保密性、完整性和可用性。

新形势下我国金融机构的内控制度研究

新形势下我国金融机构的内控制度研究

作者: 刘慧[1]
作者机构: [1]孝感学院政治与法律学院,湖北孝感4321001
出版物刊名: 江西社会科学
页码: 209-212页
主题词: 金融机构破产;内控制度;风险管理;企业文化
摘要:由美国次贷危机引发的世界性金融危机引起众多金融服务公司高达4000多亿美元的资产账面贬值,暴露出美国贝尔斯登公司、英国诺森罗克银行和德国TRB银行的惊人内幕。

信用危机凸现出风险管理的缺陷与失效。

2008年,我国的金融机构退出机制先行者——《银行业金融机构破产条例》已正式进入立法程序。

在此背景下,应重新审视并完善我国金融机构的内控制度特别是风险管理制度,而增强内控制度的可操作性、建立“事前、事中、事后”全程嵌入式风险管理体系并将风险控制观念根植入企业文化之中,是增强金融机构抗风险能力的重要举措。

金融业内部控制研究

金融业内部控制研究

金融业内部控制研究第一章绪论随着金融市场的不断发展和复杂性的增加,金融机构面临着越来越复杂的风险和管理问题。

如何在保证投资者利益的同时,管理好公司的内部风险,保护公司利益,是金融机构需要解决的重大问题。

内部控制是一个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的手段和方法,成为金融机构最基本、最重要的管理控制手段之一。

本文旨在通过探讨内部控制的理论、内部控制的内容、内部控制的目标和内部控制的评价四个方面,对金融业内部控制的研究进行深入分析。

第二章内部控制理论内部控制是指机构在自身经营活动中,为达到经营目标和保护公司利益而采取的一系列措施,包括制度、机构和方法等。

内部控制理论主要来自财务会计领域和管理学领域,在这两个领域有不同的研究内容和方法。

财务会计领域的内部控制理论主要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动、信息及沟通、监督等五个要素。

管理学领域的内部控制理论则将内部控制分为预防性控制和发现性控制两类。

这两种理论的内部控制管理方法有很大的差异。

金融机构在内部控制的运用过程中,应当理解和掌握这些理论,结合实际情况进行灵活应用。

第三章内部控制的内容内部控制的内容包括制度内控和操作内控两个方面。

制度内控涵盖了公司的管理制度、内部规章制定、文件档案等,旨在保证公司流程的顺畅、规范和及时反馈管理信息。

操作内控指标准流程、业务流程、风险管理和内部核算等,旨在保证公司运营的有效性、和内部风险的心理控制。

金融机构要根据自身的实际情况,制定和完善内部控制,并进行内部控制的监督和评估。

第四章内部控制的目标内部控制的目标是达到公司的经营目标和保护公司利益,包括以下方面:1、资产保护目标。

内部控制可通过安装监控设备、规范操作流程、强化审核等措施实现公司资产的安全和保护。

2、业务流程的顺畅和规范。

通过制定和实施合适的内部控制制度和操作流程,可保证公司各项业务操作和内部审计流程的规范和顺畅。

3、财务会计信息的完整和可靠。

内部控制可通过制定和实施完善的财务会计制度和流程,确保财务会计信息的准确、真实和及时反馈,为公司高层管理者和投资者提供可靠的经济信息。

金融行业内部控制规范化研究

金融行业内部控制规范化研究

金融行业内部控制规范化研究随着金融行业的不断发展,内部控制的重要性也愈加凸显。

内部控制规范化是指企业通过完善的制度和规范化的流程来保障企业的财务、资产、权利的完整性和有效性。

在金融行业,内部控制规范化尤其重要,因为金融行业涉及到的金额非常巨大,如果内部控制不到位,可能导致严重的后果,如金融危机等。

因此,在金融行业内部控制规范化研究领域的重要性也日益增加。

一、常见内部控制规范化的方法1. 审计制度的建立与实施审计制度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建立、定期修订及执行严格的审计制度是企业确定未来风险的前提。

通过对风险因素的分析和评估,建立、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提高企业内部的监管和管理水平。

2. 内部审计的实施内部审计是企业内部控制的重要组成部分。

对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执行情况进行定期检查、审计,提高内部控制水平,减少内部失误和管理隐患。

3. 职责制度的落实企业通过制定严格的内部控制机制,划分职责、限制权限,明确责任范围,确保企业内部控制的严密性。

企业内部各职能部门的职责和权限应该清晰细致地划分,避免职责不明、纵容失误等现象的发生。

二、内部控制规范化研究的现状和问题随着金融行业的发展,内部控制规范化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但是,现有的内部控制规范化研究还存在许多问题。

1. 理论不够完善现有的内部控制规范化研究主要集中在控制模型的分析和评估上,但是对内部控制理论方面的研究还不够深入。

此外,现有的内部控制规范化研究方法缺乏系统性和实证性,并且缺乏比较分析,难以把发展与应用的鲜明特点凸显出来。

2. 监管不够严格尽管内部控制规范化在金融行业中的地位越来越高,但实际的情况却并非如此。

在当前环境下,很多金融机构往往以故意追求更高的收益为理由,或是夸大甚至造假其财务报告。

因此,监管部门应该加大对内部控制的监督力度,确保企业内部控制规范化制度的严密性。

三、未来内部控制规范化研究的发展趋势1. 建立完善的内控管理体系未来内控管理涵盖的范围将更加广泛,覆盖的制度也将更为完善。

关于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体制建设的问题探讨

关于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体制建设的问题探讨

关于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体制建设的问题探讨金融机构作为重要的现代经济组织形式,其运行稳定、风险可控与内部控制体制建设密不可分。

在当前复杂多变的经济环境中,金融机构面临诸多风险挑战,内部控制体制的建设变得愈加重要。

本文将重点探讨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体制建设的问题,分析其现状与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对策。

一、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体制现状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体制主要包括管理层责任制、风险管理体制、内部控制机制与检查评价体系四个方面。

在我国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体制建设中,已经建立了逐步完善的管理层责任制,设立专门的监管机构,加强对金融机构的监管和评估。

风险管理体制方面,我国的金融机构制定了完整的风险管理体系,强调风险识别、评估、控制和监控。

内部控制方面,我国金融机构建立了风险自查机制、内部控制评估机制,并加强对内部管理的监控和检查。

而在检查评价体系方面,我国金融监管部门不断加强对内部风险控制的监管和评估,推行风险监管、质量监管和市场监管相结合的监管模式。

虽然我国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体制建设已取得了一定的成绩,但在实践中仍存在诸多问题。

主要表现为:1. 内部控制体制不完善。

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体制虽已形成,但与风险控制实践的要求存在一定的差距,风险控制标准不够统一,操作规范不够完备。

2. 内部控制措施缺乏针对性。

金融机构面临的风险类型和程度不同,但当前的内部控制措施不够针对性,难以满足各类不同风险的要求。

3. 内部监管力度不足。

在金融机构内部监管方面,还存在着缺乏有效监管的问题。

特别是在一些金融机构的控制单元划分不清、内部控制机制完善程度不高等问题上,仍存在监管不到位的问题。

4. 内部控制意识普遍较低。

目前我国金融机构内部控制意识尚未形成共识,对内控法规和制度的重要性认识不够,尤其是在操作层面上,存在一些经验不足、管理不到位的问题。

为进一步保证金融机构的安全、稳健、可持续发展,建设内部控制体制势在必行。

具体而言,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提高内部控制体制的建设水平:1. 加强管理层责任制建设。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 我国金融机构内控制度的现状与缺陷 《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 )##* 年中国人民银行印发的 制的指导原则》 ,是我国关注金融机构内控制度的标 志。截至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了关于金融机构内控制 度的规范性文件体系,大致可分为三个层次:层次一是 适用于所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的规范性文件。如 !""% 年 + 月 !% 日, 财政部会同证监会、 审计署、 银监会、 保监 《企业内部控制基本规范 》 (自 !""# 年 * 月 会联合发布的 ) 日起在上市公司范围内施行,鼓励非上市的大中型企 业执行 ) , 为我国所有企业内部控制制度提供了科学、 先 进、 规范的标准框架。 层次二专门针对上市公司。 如 !""+
一、 问题的提出 自 !""# 年下半年,美国爆发的次贷危机给世界带 来了严重的金融动荡和经济影响。让人尤为震惊的是, 美国第五大投资银行贝尔斯登因濒临破产于 !""$ 年 % 月被摩根大通收购; 同年 &" 月, 房地美和房利美两大住 房抵押贷款机构被美国政府宣布接管;随后,美国第三 大投资银行美林证券被美国银行收购,美国第四大投资 银行雷曼兄弟公司破产,美国的保险巨头美国国际集团 向美联储寻求短期融资支持。一系列金融机构的破产, 不得不引起我们的深思。对这些发生金融危机的金融机 构事后调查发现,导致其经营失败的原因除了其他因素 影响之外,有一个共同的原因就是其经营管理和内部控 制制度存在着严重问题 。
. 二 / 对内部控制制度存在认识误区 很多金融机构对内控制度功能与地位认识不深,没 有提升到企业风险管理的高度,没有将内控制度融入整 个机构经营的运作全程。以为制定完善的制度就算搞好 内控,将内控机制异化为一般的纠错程序,把内部控制 制度只是当作执行计划指令的单纯检查,把大量纸面的 内控制度条文当作应付监管部门和各类检查人员的挡 箭牌, 其结果是内控部门不独立无地位, 权力小职能弱; 内控制度口号多落实少;内控活动游离于经营之外,程 序管理形式化;操作人员包括决策者我行我素,规章制 度虚置化。
随着我国金融开放步伐的加快,特别是加入世贸组
!"#
江西社会科学
!""#$ % 年上交所和深交所分别出台的 《 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 引》 , 要求上市公司按照有关规定在公司层面、 控股公司
今后经营发展壮大的当务之急。
二、 金融机构内控制度及其有效性的解读 美国全美反舞弊性财务报告委员会(&’(’ 委员会 ) 于 )##! 年发布的《内部控制—— — 整体框架 》报告指出: 内部控制是受董事会、管理当局和其他职员的影响,旨 在为取得经营效果和效率、财务报告的可靠性、遵循适 当的法律等目标而提供合理保证的一种过程。该报告将 内部控制保证企业实现的广义目标划分为经营效果和 效率有效性、财务报告的可靠性、对适用法律法规的遵 循合法性。内部控制包括控制环境、风险评估、控制活 动、信息与沟通以及监督等五大要素。其中特别强调风 险因素和信息系统在现代企业管理过程中的突出地 (如 《加强金融机构内部控制的指 位。分析我国有关文件 《关于提高上市公司质量意见 》 《深圳证券交 导原则 》 、 、 《上海证券交易所上市公 易所上市公司内部控制指引 》 、 《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 》等 )可知: 司内部控制指引 》 、 金融机构内部控制是金融机构为实现经营目标,借助一 系列制度、程序和方法,对风险进行事前防范、事中控 制、事后监督和即时纠正的动态过程和机制。内部控制 包括内部控制环境、 风险识别与评估、 内部控制措施、 信 息交流与反馈、 监督评价与纠正等五大要素。 内部控制的有效性强调围绕上述要素在执行过程 中如何保证其有效性并取得成效,具体包括两层含义: 一是指金融机构的内部控制政策、措施没有与国家法律 法规相抵触之处;二是指在设计完整合理的基础上,内 部控制应具有可操作性,即金融机构在经营过程中能够 将内部控制贯彻执行并发挥效用,实现提高经营效率效 果、 提供可靠财务报告和遵循法律法规之目标。
!" #
度研究
! 三 " 内控制度数量多却难以落实 这具体体现为以下三个方面: 其一,数量较多的内控规章制度没有真正转化为动 态化、 标准化、 规范化的内控程序, 缺乏制度化的检查评 估和处罚措施以及连带责任追究制度,员工考核及评估 标准单一。例如银行的柜台交叉复核、双人双责和事后 监督等难以落实,替岗、代岗、代人签章现象时有发生, 奖惩制度往往批评教育了事或者以党纪政纪处罚代替 职业上的惩罚,业绩考核制度不科学,考核评价员工和 决定工资待遇仅以完成存款等规模指标的多少,忽视资 “以保费论英雄 ” 产的风险状况。 保险公司也存在 的情
’! (
, 在客观上要求
我国金融机构必须重新审视自身风险机制的安全性及 有效性。 与此同时,我国《银行业金融机构破产条例 》已于 这意味着政府将不再为金融 !""$ 年正式进入立法进程。 机构的破产买单,那些陷入危机、经营困难的高风险金 融机构在竞争中被迫退出市场在所难免。因此,加强内 部控制、提高内部控制工作的有效性,是我国金融机构 !"#$%"
#$ %
为了使内部控制在执行过程中真正有效,在实施时 应该遵循以下原则: 其一, 内控优先原则, 建立风险防范 的长效机制, 促进金融机构稳步健康发展。其二, 内控全 面性原则,执行范围必须涵盖金融机构内部经营活动的 全过程及所有的系统、 部门和岗位。其三, 独立性原则, 直接操作人员和控制人员应相对独立,适当分离,内控 制度的检查、评价部门必须独立于内控制度的制定和执 行部门。其四, 全员参与原则, 风险控制不是领导或一个 部门的职责,而是全员的职责。针对我国金融机构内控 制度存在的问题, 具体应该从下列入手: ! 一 " 对现有金融机构的内控制度进行彻底清理、 完 善和整合, 建立适应、 有效和协调的内部控制制度体系 内控体系必须要达到以下要求:其一,内控制度涵 盖各部门、深入各个领域并且相互衔接,包括各银行分 行,保险公司分公司等金融机构的分支机构一并纳入统 一体系。其二, 针对本单位的具体情况, 调整不适宜新形 势的陈旧规则,着力研究填补新问题新技术内部控制制 “先有内控后开展新业务 ” 度盲点, 做到 。其三, 细化内控 制度各项评价指标和内控实施程序。应力求将内控评估 涉及的各项指标融入日常管理工作中去,严格按照现代 金融机构内部控制五大要素的要求,强化内控管理,规 范经营行为。 ! 二 " 强化责任尤其是要明确规定领导的责任 “一级抓一级, 采用 层层抓落实 ” 模式, 明确规定各 部门、 各岗位、 各下属分支机构内部控制的职责, 一级对 一级负责。对于越权、 违规、 弄虚作假行为, 即使未出现 问题, 也应追责到底。若出现问题, 则要负法律责任。董 事、监事和高级管理人员是金融机构内部控制最重要的 设计者,作为金融机构治理结构的核心,董事会除了要 履行公司法规定的常规职能以外,还要对内控、风险管
#* %
理负最终责任。建立领导个人问责制,明确规定金融机 构的法定代表人和财务负责人应对自己签字的文件负 个人责任。 ! 三 " 建立独立而又自成体系的风险管理委员会。 首先,风险委员会成员必须熟悉会计、审计、法律、 金融和企业管理知识且不在公司中担任其他任何职 务。必要时还需进行道德考察, 以确保其公正性。其次, 改变内控部门的设置现状。风险委员会要位高于金融机 构的其他各个部门,既要控下更重要的是控上。尤其对 于决策环节的风险要严加防范。第三,风险委员会与其
和附属公司层面以及公司各业务环节层面建立健全内 部控制制度,并要求上市公司披露年度内部控制自我评 估报告,会计师事务所对内部控制自我评估报告出具评 价意见。层次三适用于金融业不同行业的行业规范。如 《证券公司内部控 !"", 年 )! 月 )- 日中国证监会发布的 (!"") 年中国证监会发布 《证券公司内部控制指 制指引 》 引》 的修正案 ) , 仅适用于证券公司以及有证券业务的信 托投资公司;!""- 年 ! 月中国银监会发布的《商业银行 内部控制评价试行办法 》 和 !""* 年 * 月中国银监会发布 的《商业银行内部控制指引 》是中国银监会及其派出机 构对商业银行内部控制评价的依据及标准; )### 年中国 保监会印发的 《 保险公司内部控制制度建设指导原则 》 《关于加强保 以及 !""+ 年 )" 月 ,) 日中国保监会发布的 险资金风险管理的意见 》 仅适用于保险公司。 然而,看似完善的制度仍存在亟待解决的问题。诸 如对内部控制制度的认识偏差,制度的不健全、不合理 和功能的不完善,内部控制制度执行的不到位等,不利 于实现内部控制的有效性。近年来金融案件频发,进一 步凸现出存在的问题和缺陷。 . 一 / 内部控制制度存在众多风险盲点 其一,对新技术可能带来的风险缺乏预防措施。比 如在电算化条件下以及在“柜员制 ”劳动组合下如何防 范风险, 大多数金融机构目前没有专门的措施; 其二, 对 金融创新产品伴生的风险隐患研究和防范不够。为了抢 占市场,先上新业务再进行制度补救是很多金融机构的 惯常做法, 为企业经营埋下极大的风险隐患 0 , 1 ; 其三, 内 控部门控下不控上,无法约束主要负责人和决策管理 层, 使得风险极高的决策阶段内控缺位。
’& (
织过渡期结束,我国已全面甚至超额履行了加入 )*+ 对金融开放作出的承诺,外资金融机构可以进入我国市 场从事银行保险证券等几乎所有金融业务,可以参股中 资金融机构,除资本账户尚未完全开放外,我国金融开 放步伐已经超出一般发展中国家,在某些方面甚至超过 一些发达国家,我国参与金融全球化程度的不断加深, 使我国金融安全面临的挑战不断加剧
况。
#& %
其二,内控部门设置不合理严重影响到内控制度的 落实。由于内控部门是作为同级金融机构的内部机构而 存在,这种体制不能对由于负责人长期失误造成的损失 进行有效监督;不能单独行使监督职能,对审查出来的 问题不经领导同意不能上报,不能独立做出处罚;内控 部门的设置与经营过程不配套,游离于经营活动之外, 有的仅限于对账目的稽核;总部与分支机构的内控部门 没有统一协调。 其三,内控部门与其他职能部门缺乏整体协调与配 合, 内控部门孤军奋战, 内控实施效果甚微。内控措施没 有全程嵌入日常金融业务各环节,只注重事后处理而不 重视事前防范事中监督。以银行业务检查为例,监督检 查主要还是依靠自查和各类常规检查,检查方法仍基本 停留在传统的印章、 单证、 会计凭证和账簿的检查上, 没 有与内控制度紧密结合,缺乏动态性和前瞻性,这与国 际 ’()( 的目标定位相比有相当大的差距。 ! 四 " 内控制度尤其是风险管理制度缺乏企业文化 支持 毛泽东同志曾经说过,没有文化的军队是愚昧的军 队,愚昧的军队是战胜不了敌人的。企业文化是企业的 灵魂, 市场竞争的最高境界是文化的竞争。 在日益激烈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