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带着这个小条教师证考试必过)心理学

合集下载

教师考试、教师资格证考试必备法宝--心理学

教师考试、教师资格证考试必备法宝--心理学

心理学1、心理发展的含义:心理发展是指个体从出生到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心理所发生的有次序的变化过程,即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进程中说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2、心理发展的一般规律:1)连续性与阶段性2)定向性与顺序性3)不平衡性4)差异性3、皮亚杰的认知发展论1)感知运算阶段(0—2岁)2)前运算阶段(2—7岁)①知觉集中倾向②不可逆性③自我中心主义3)具体运算阶段(7—11岁)①思维的具体性②具有守恒性和可逆性③去自我中心主义4)形式运算阶段(11岁—成年)4、埃里克森的心里发展理论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这个时期发展障碍者是缺乏信心,行动畏首畏尾。

3)主动感对内疚感(学龄初期,4—5岁)的发展障碍者心理特征是畏惧退缩,缺少自我价值感。

4)勤奋感对自卑感(学龄期,6—11岁)发展障碍者导致自卑。

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青春期,12—18岁)6)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7)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8)自我整合对绝望感(成年晚期)5、维果茨基的认知发展理论,他认为儿童有两种发展水平,一是儿童的现有水平,即由一定的已经完成的发展系统所形成的儿童心理机能的发展水平。

二是即将达到的发展水平。

这两种水平之间的差异,就是“最近发展区”。

6、2—3岁是儿童学习口头语言的最佳年龄;4—5岁是开始学习书面语言的最佳年龄。

少年期(11、12岁—14、15岁),青年初期(14、15岁—17、18岁)青年期(14、15岁—25岁)7、学生的认知差异认知方式也叫认知风格,是个体在知觉、思维、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活动中加工组织信息时所显示出来的独特而稳定的风格。

1)场独立型和场依存型2)沉思型和冲动型3)辐合思维和发散思维8、认知能力差异1)智力发展水平的差异2)表现早晚的差异3)结构上的差异9、学生的人格差异1)气质差异①胆汁质(兴奋型)②多血质(活泼型)③粘液质(安静型)④抑郁质(抑郁型)气质差异要求教师:尊重学生的差异,允许学生按照自己的方式发展进步;采用个性化的教育教学方法,根据学生的特点采用适宜的教育教学方式。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新增小条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新增小条

名词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发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再造想象:是根据别人的描绘在人脑里构成相应新表象的过程。

意志:就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和支配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去实现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内部动机:是指人们对学习本身的兴趣所引起的动机,动机的满足在活动之内,不在活动之外,它不需要外界的诱因,惩罚来使行动指向目标,因为行动本身就是一种动力。

精细加工策略:是指新信息与头脑中的旧信息联系,寻求字面意义背后的深层次意义,或者增加新信息的意义,从而帮助学习者将新信息存储到长时记忆中去的策略。

元认知:是对认知的认知,是个体关于自己认知过程的认知调节这些过程的能力,它具有两个独立但又相互联系的成分,即对认知过程的知识、观念与对认知行为的调节和控制。

陈述性知识:也叫描述性知识,是关于什么“是什么”的知识,是关于事物及其关系的知识,是对事实、定义、规则和原理等的描述。

程序性知识:即操作性知识,是关于“怎样做”的知识,是关于完成某项任务的行为或操作步骤的知识,它包括一切为了进行信息转换活动而采取的具体操作过程和从事这种活动的技能。

心理健康:是一种良好的、持续的心理状态与过程,表现为个人具有生命的活力,积极的内心体检,良好的社会适应,能够有效地发挥个人的身心潜力以及作为社会一员的积极的社会功能。

简答1.识记的规律:1)要有明确的识记目的2)合理安排识记材料的数量3)根据材料性质,精心组织识记4)让识记材料称为直接操作的对象5)在理解的基础上识记6)合理选择识记方法7)运用尝试回忆8)保持良好=的情绪状态。

2.保持与遗忘的规律:1)艾宾浩斯遗忘曲线规律2)适当超额学习3)减少前摄抑制与后摄抑制的干扰(让先学习或复习材料达到100%的巩固;减少前后学习和复习的两种材料的类似程度;避免回忆材料是的系列位置效应;注意科学用脑)。

4)正确组织复习(复习要及时,多次进行;复习要多样化;要正确运用几种复习与分布复习的方法)3.思维的过程是通过分析与综合、比较与分类、抽象与概括、具体化与系统化等对事物和信息进行加工的过程。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心理学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心理学知识点教育心理学是教师资格证考试中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它涉及到教师在教学过程中理解和应用学生心理发展的各个方面。

了解教育心理学的相关知识可以帮助教师更好地理解学生的行为和需求,从而设计出更有效的教学方案。

首先,教师要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

认知发展是指学生在不同年龄阶段所具备的认知能力的变化过程。

通过了解学生的认知发展,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发展水平调整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例如,对于低年级的学生,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感知能力和观察力,而对于高年级的学生,教师可以更加注重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其次,教师还需要了解学生的情感发展。

情感发展是指学生在情感方面的成长和变化。

学生的情感发展对他们的学习和行为产生重要影响。

教师应该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通过创建积极的学习氛围来促进学生的情感发展。

例如,教师可以通过鼓励学生、赞美学生的努力和成就来增强学生的自尊心和自信心。

此外,教师还需要了解学生的社会发展。

社会发展是指学生在社会交往和社会角色认同方面的发展。

学生的社会发展对他们的人际关系和生活适应能力至关重要。

教师应该帮助学生建立积极的人际关系,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例如,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鼓励学生相互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另外,教师还需要了解学习障碍和特殊教育需求。

学习障碍是指学生在学习方面遇到的困难和障碍,而特殊教育需求是指一些学生因为身体、智力或情感上的特殊原因而需要特殊的教育支持。

教师应该了解常见的学习障碍和特殊教育需求,并学会运用相应的教育策略和教具来帮助这些学生。

例如,教师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料来辅助学习障碍学生的学习,或者提供个别化的指导和支持来帮助特殊需求学生的进步。

最后,教师还应该了解评价和测量的基本原理。

教学评价是指对学生学习过程和学习成果进行评估和测量的过程。

了解评价和测量的基本原理可以帮助教师准确地评估学生的学习成果,并根据评价结果调整教学策略。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心理学必背知识点汇总

教师资格证考试小学教育教学知识与能力心理学必背知识点汇总

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必背知识点第一部分心理学第二章认知发展教育第一节感觉与知觉一、感知觉概述(一)知觉知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

(二)感觉和知觉的关系:(感觉和知觉是新密联系又有区别的)感觉和知觉的联系:首先直觉是在感觉的基础上产生的。

但不是感觉数量的简单相加。

其次,感觉和直觉都是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与感觉器官而产生的,二者常常交织在一起。

感觉和知觉的区别:首先,二者在感受与反应客观事物属性方面的区别。

其次,二者在分析器方面的区别。

再次,经验在感觉和知觉活动中起的作用不同。

(三)感觉的分类1、外部感觉(视觉,听觉,嗅觉和味觉,肤觉)2、内部感觉(运动觉,平衡觉,机体觉)(四)知觉的分类1、空间知觉;2、时间知觉3、运动知觉二、感知觉的一般规律1、感受性与感觉阈限的关系(1)感受性与感觉阈限感受性:就是感觉器官对适宜刺激的感觉能力,它是指人的主观感觉能力感觉阈限:是引起感觉刺激的限度,也成刺激阈限,表示客观刺激量的大小心理物理方法常用感觉阈限的大小来衡量主观感觉性能力的大小,二者之间成反比关系(2)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绝对感受性:指刚刚能觉察出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的能力绝对感觉阈限:指刚刚能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

绝对感受性和绝对感觉阈限也是成反比关系。

(3)差别感觉阈限和差别感受性差别感受性:指刚刚能觉察出的最小差别量的能力差别感觉阈限:刚刚能引起新感觉的刺激物的最小差别量。

差别感觉阈限和差别感受性同样成反比关系。

感受性变化的规律:1、感觉适应 2、感觉对比 3、感觉的互相作用 4、感受性在实践中的发展。

2、知觉活动的规律(1)知觉的选择性(指把知觉的对象优先从背景中区分出来的特性)影响知觉选择性的因素有主观和客观两方面:客观有;第一,对象和背景的差别性;第二,对象的活动性;第三,刺激物的新颖性;第四,刺激物的强度影响选择性。

主观有:知觉有无目的和任务;已有知识经验的丰富程度;个人的需要和兴趣爱好;定势与情绪状态等影响对知觉对象的选择。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重点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重点

教师资格证教育心理学重点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教育过程中心理现象的学科,对培养教师的专业素养至关重要。

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教育心理学是一个重点考察的内容。

本文将从不同角度,探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教育心理学的重点内容。

一、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及作用教育心理学是关注教育与心理之间关系的学科,它研究的是探讨学习者在教育环境中的心理特点、行为规律以及影响这些特点和规律的因素。

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在于指导教育实践,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和学生的全面成长。

二、教育心理学的基本理论1.行为主义理论行为主义理论强调环境对个体行为的决定作用。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行为给予适当的激励和奖惩,以促进良好的学习行为的养成。

2.认知理论认知理论关注人脑认知活动的心理过程,强调学生主动构建知识的过程。

在教育实践中,教师应通过启发性教学和问题导向的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社会文化理论社会文化理论认为个体的知识和心理发展是在社会和文化环境中形成的。

在教育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社会交往和合作学习的方式,营造积极的学习环境,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三、教育心理学的学习动机与兴趣1.学习动机学习动机是指个体在学习时产生和维持的内在动力。

教师可以通过激发学生的自主学习兴趣、提供成功体验和设立明确目标等方式,培养学生的积极学习动机,提高学习效果。

2.兴趣与学习兴趣是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对某一领域或主题的主动投入与追求。

教师应该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和多样化的教学方式,培养学生的学科兴趣,激发他们的学习热情。

四、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1.课堂管理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需求和行为规律,从而采用适当的教学策略和课堂管理方法,创设和谐积极的学习氛围。

2.教育评价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学习特点和发展水平,为教育评价提供科学依据,促进学生个体差异的关注和个性化教学的实施。

3.个体辅导教育心理学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心理问题和困惑,提供个体化的辅导和支持,促进学生身心健康的发展。

教师编制考试心理学高频必背简答

教师编制考试心理学高频必背简答

教师编制考试心理学高频必背简答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什么?心理学研究的对象是人的心理现象2、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哪些方面人的心理现象包括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1)心理过程包括认识过程、情绪与情感过程、意志过程三个相互联系的方面其中认识过程的主要内容有感觉、知觉、记忆、想象、思维(2)个性心理具体表现在人的个性倾向性、个性心理特征和自我意识三个方面个性倾向性主要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理想、信念、世界观。

个性心理特征主要包括人的能力,气质、性格3、研究心理学必须遵循什么原则(1)客观性原则(2)系统性原则(3)发展性原则(4)教育性原则4、心理学的理论意义心理学的研究为马克思主义哲学提供了科学的论据。

心理学理论有助于克服和批判各种唯心主义思想。

心理学研究有助于邻近学科的发展和学习5、心理学的实践意义心理学对指导人的实践活动、提高生产劳动效率有重要意义。

心理学有助于做好管理和思想政治工作。

心理学有助于人的身心健康和提高医疗效果。

心理学对提高教育、教学质量具有重要意义6、注意的品质有哪些注意的范围、集中性、稳定性、分配、转移7、引起无意注意的原因有哪些刺激物的强度、新异性、活动变化和刺激物之间的对比关系人的需要、兴趣和态度;人的知识经验;人对事物的期待;人的情绪和精神状态8、维持无意注意的条件对活动的目的和任务的理解;培养间接兴趣;排除干扰,合理地组织活动9、简述知觉的基本特征知觉的选择性、整体性、理解性、恒常性10、简述感受性变化的规律感觉的适应现象;感觉的相互作用;不同分析器活动的相互作用;同一分析器感觉的相互作用;实践与感受性的变化11、影响知觉整体性的因素有哪些对象各部分的强度关系;对象各部分的依存关系;人的经验和知识水平12、简述遗忘的规律遗忘的进程是不均衡的,其规律是先快后慢13、简述记忆的过程识记、保持、再认或重现14、影响再认的因素是什么(1)对原有材料识记的巩固程度(2)当前呈现的材料同原来曾识记过的材料的相似程度(3)当前事物所处环境和该事物过去被识记时所处环境的类似程度15、简述思维的过程(1)分析与综合过程(2)比较与分类过程(3)抽象与概括过程(4)系统化与具体化过程16、简述思维的品质思维的品质是指个体在思维活动中智力特征的表现,也就是人与人之间的思维活动上表现的差异(1)思维的广阔性与深刻性(2)思维的独立性与批判性(3)思维的逻辑性(4)思维的灵活性与敏捷性17、情感的功能有哪些信号功能、调节功能、感染功能18、情感调控的方式有哪些理智调控、转移调控、激励调控19、意志有哪些品质自觉性、果断性、坚持性、自制性20、个性有哪些基本特征个性的整体性、个性的独特性、个性的稳定性、个性的社会制约性21、简述马斯洛“需要层次论”的内容生理需要、安全需要、社会交往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22、简述个性的心理结构(1)个性倾向性(2)个性心理特征(3)自我意识23、影响问题解决的因素刺激呈现的模式;问题的具体性;多余刺激的干扰;练习的多样性认知结构;定势的作用;智慧发展的水平;动机强度24、学生心理健康有何重要意义(影响)(1)心理健康是生理健康的重要条件(2)心理健康是强化智力活动,促进智力发展,提高社会适应能力和工作效率的保障(3)心理健康是优良思想品德形成的基础。

吉林省教师资格证小条心理学

吉林省教师资格证小条心理学

单选:1心理学成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开始于1879年。

2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是心理现象。

心理学研究方法的根本指导性原则是客观性原则。

3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理实验室的认识冯特。

4在研究心理活动时,反对吧心理现行看作是凝固的、静止的、鼓励的东西这是根据发展性原则。

5在在自然条件下,实验者通过自己的感官或录音录像等辅助手段,有目的的、有计划地观被试者的表情动作语言行为等,来研究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方法,这种方法是观察法。

6研究者根据事先拟定的调查提纲或者言简易答的问题直接访问被试者或有关人员,将访问结果统计处理或文集总结,进行心理分析的方法叫调查法。

7世界上公认的的真正比较科学而又系统的教育心理学体系是由桑代克创建的。

多选:个体心理异常复杂,概括起来可以分为:认知,动机和情绪,能力和人格。

简答1 研究心理学应遵循哪些原则?客观性原则,实践性原则,实践性原则。

2 简答心理学的研究主要方法?观察法实验法调查法心理测验法个案研究法。

第二章单选 1人的生命中枢是指脑干2人的视觉中枢是额叶3 构成神经系统的基本单位是神经元4当全神贯注看书时,人们对周围正在发生的是视而不见听而不闻这种现象术语负诱导5对复合刺激物系统的比较巩固的刻板式的反应叫动力定型6人的听觉中枢在额叶7有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内外刺激所做的有规律的应答活动叫做反射。

7由词和语言作为条件刺激物,所建立起来的提哦案件反射系统叫做第二信号系统8 由抑制过程引起或加强兴奋过程叫正诱导。

多选实现发射活动的神经通过陆叫反射弧,它包括: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效应器。

名词解释:条件反射:条件反射是后天形成的,经过学习才会的反射。

简答 1简述兴奋过程与抑制过程的运动规律?1兴奋与抑制的扩散与集中2 兴奋和抑制的相互诱导(正诱导和负诱导)第三章单选1在刺激物的直接影响下,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的反应叫感觉2刚刚能察觉出引起感觉的最小刺激量的能力叫做绝对感受性2俗话说:入芝兰之室久而不闻其香,入鲍鱼之肆久而不闻其臭,这是嗅觉的适应现象。

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精要

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精要

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精要心理学是教师资格证考试中至关重要的一部分,其内容涉及到教学和学生的心理特点、行为规律以及教学方法、评价与改进等方面。

本文将从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心理发展理论、认知心理学、学习理论和教学评价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活动的科学,它包括四个基本概念:心理现象、心理过程、心理结构和心理发展。

心理现象是指个体对信息的感觉、知觉、情感、意志等内心经验,心理过程是指个体在认知、情感、意志等方面的心智活动过程,心理结构是指心理过程中个体的心理能力和特点的总和,心理发展则是指个体在生理、心理和社会环境的作用下,心理能力逐渐形成和发展的过程。

二、心理发展理论心理发展理论是指研究人的心理能力和特点在生理、心理和社会环境作用下的发展轨迹和规律的学说。

目前比较有代表性的理论有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和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等。

1. 弗洛伊德的精神分析理论认为个体的心理发展受到潜意识和冲动的影响,个体的心理活动主要通过解决内心冲突来实现。

2. 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强调个体在认知和思维能力方面的逐渐成熟和发展,通过适应不同的认知环境来提高自身的认知水平。

3. 维果茨基的社会文化理论认为学习和发展是通过与他人的社会互动和文化传承而形成的,个体的发展受到社会环境和文化的影响。

三、认知心理学认知心理学是研究人类思维、感知、记忆和解决问题等认知过程的科学。

它关注个体在思考、记忆和解决问题时的信息加工过程,通过研究学习者的认知机制,可以帮助教师了解学生的思维方式、学习策略和问题解决能力,从而更好地设计教学活动。

四、学习理论学习理论是研究个体学习过程和学习效果的科学。

其中包括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知学习理论和社会学习理论等。

1. 行为主义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行为的改变,个体通过与环境的刺激和反馈来形成新的行为习惯。

2. 认知学习理论强调学习是个体对信息的加工和理解过程,通过构建知识结构和解决认知冲突来促进学习的发展。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重点精华-心理学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重点精华-心理学

中学教师资格考试重点精华-心理学
心理学是中学教师资格考试中的一项重要内容。

掌握心理学的基本概念和理论,对于教学工作的开展具有重要意义。

以下是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部分的重点内容:
一、基本概念
1. 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心理学的发展历史和主要流派。

3. 心理学的基本研究方法和实验设计。

二、人的心理发展及相关理论
1. 儿童和青少年心理发展阶段及特点。

2. 真我、自我和超我的概念及其关系。

3. 心理理论:行为主义、认知主义、人本主义等。

三、研究与记忆
1. 研究的定义和重要原则。

2. 研究的过程和条件反射的形成。

3. 记忆的类型和记忆过程。

4. 认知心理学在教学中的运用。

四、教育心理学
1. 教育心理学的定义和研究对象。

2. 研究困难和研究障碍的原因和辨识。

3. 学业动机和研究情绪的影响。

五、心理健康与心理辅导
1. 心理健康的概念和特征。

2. 青少年心理问题的认识和防治。

3. 心理辅导的基本原则和方法。

六、教师与学生的关系
1. 教师的角色和职责。

2. 教师如何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

3. 教师如何进行有效的沟通和交流。

以上是中学教师资格考试心理学部分的重点内容。

通过研究和掌握这些知识,可以加深对学生心理和研究行为的理解,提高教学质量和效果。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内容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内容

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内容
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教育心理学内容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
1. 教育心理学概论:涉及教育心理学的定义、研究对象、研究方法等基础知识。

2. 学习理论:包括经典条件反射理论、操作性条件反射理论、认知学习理论等,涉及学习的过程、因素和规律等。

3. 发展心理学:主要包括儿童和青少年的智力、性格、情绪和社会发展等内容,了解不同发展阶段的特点和教育对发展的影响。

4. 认知心理学:涉及感知、注意、记忆、思维等认知过程,以及认知发展和教育对认知的影响。

5. 人格心理学:包括人格的定义、特征、形成因素等内容,了解个体差异和人格发展的影响因素。

6. 社会心理学:涉及社会认知、社会影响、群体行为等内容,了解社会环境对个体发展的影响和教育中的社会互动。

7. 教育测量与评价:包括教育测量的基本概念、常用的测量方法、测试的设计和解释等内容。

8. 教育心理学在教育实践中的应用:包括教学设计、教育治理、教师能力和角色等方面的心理学原理和应用。

以上是教育心理学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主要内容,考生可以通过学习相关的教育心理学知识,并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这些知识来提高考试成绩。

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基础

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基础

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基础心理学基础是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重要内容,它涉及到教育过程中学生认知、情感和行为的相关原理和理论。

了解心理学基础对于教师来说至关重要,因为它有助于他们更好地理解学生的需要和行为,以便根据学生的个体差异来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

首先,教师应该了解学习理论,其中最重要的是行为主义、认知主义和构建主义。

行为主义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外部刺激和反应建立的,教师应该使用积极增强和惩罚来引导学生的行为。

认知主义强调学生对信息的处理和理解,并提倡教师提供有意义的材料和引导学生发展学习策略。

构建主义认为学习是个体建构的过程,教师的角色是成为学生学习的促进者和引导者。

其次,了解发展心理学的理论和阶段也对教师至关重要。

根据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儿童的认知能力在不同的阶段发展。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认知水平来设计适合他们的教学活动。

例如,在幼儿期,儿童处于感觉运动阶段,他们通过感官和运动经验来认识世界。

因此,教师可以利用丰富的感官刺激和互动活动来促进他们的学习。

另一个重要的心理学基础是社会认知理论,它涉及到学生在社会环境中的学习和发展。

居里夫人的社会认知理论强调了学习的社会维度,认为学习是通过观察他人的行为和结果来获得的。

教师可以通过模仿和教授学习策略来帮助学生获得新的知识和技能。

此外,了解学生的情绪和情绪管理也对教师非常重要。

情绪对学生的学习和社交发展有很大的影响。

教师应该建立积极的情绪氛围,培养学生良好的情绪管理能力。

同时,教师也需要了解学生可能面临的情绪问题,如焦虑和抑郁,以便及时提供支持和帮助。

在教师资格证考试中,还可能涉及到教学评估和教育测量方面的内容。

教师需要了解常用的评估方法和工具,以便有效地评估学生的学习进展和理解程度。

了解不同的评估方法和测量设计也有助于教师提供个性化的反馈和指导。

总之,心理学基础是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重要内容,它有助于教师更好地了解学生的认知、情感和行为,以便制定有效的教学策略和提供个体化的指导。

吉林省教师资格证小条缩印心理学重点

吉林省教师资格证小条缩印心理学重点

1.心理学:是研究人的心理现象发生和发展规律的科学。

2.实验法:是一种有严格控制的,特殊的观察形式,有目的,有方向,严格的控制或创设一定条件,来引导某种心里和行为的出现或变化,从而进行规律性探讨的研究方法。

3.反射:是有机体通过神经系统对内外刺激所作的有规律的应答活动。

4.条件反射:是后天形成的,经过学习才会的反射。

5.感觉:是刺激物的直接影响下,人脑对客观事物的个别属性所作出的反映。

6.观察:是一种特殊形式的知觉,它是有目的、有计划、有组织的主动的知觉过程。

7.表象:是曾经感知的事物不在面前,而在脑中再现出来的心理形式。

8.前摄抑制:是指先学习的材料及学习活动对后来的学习产生的干扰作用。

9.后摄抑制:是指后学习的材料对保持与回忆先前学习的材料所产生的干扰作用。

10.超额学习:是在完全识记了材料并足以正确回忆之后,又继续增加学习或练习的次数,使学习的巩固水平超过能背诵的程度。

11.遗忘:是当识记正确时,由于保持不牢固或产生干扰而不能再认和回忆或发生错误的再认和回忆的现象就是遗忘。

12.思维:是人脑对客观事物间接的概括的认识。

13.想象:是人根据头脑中的已有表象经过加工建立新表象的过程。

14.求异思维:也叫发散思维,是对所要解决的一个新问题从多方面加以思考,并提出许多新假设和找到许多新答案的思维方式。

15.创造性思维:是人以新的方式发现新问题,解决新问题的思维活动。

16.注意:是心理活动对一定对象的指向和集中。

17.动机:是激励和维持人的行动,并将该行动导向某一目标,以满足个体某种需要的内部动因。

18.意志:就是人自觉地确定目的,并根据目的调节和支配自己的行动,克服困难现实预定目的的心理过程。

19.情商:也称情感商数,是人的情绪、情感发展水平的一种指标,也就是一个人感受、理解、控制、运用、表达自己及他人情感的能力。

20.能力:是人顺利地完成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心理特征。

21.智力:就是使人能顺利地解决某种活动所必需的各种认知能力的有机结合,并以抽象思维为核心。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心理学重要知识点梳理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心理学重要知识点梳理

教师资格证中的教育心理学重要知识点梳理教育心理学是教师培训和考试中必备的一门学科,它涉及到教师的教学方法、学生的学习特点以及学校教育的组织与管理等方面。

下面将梳理教师资格证考试中的教育心理学重要知识点。

一、学习理论1.行为主义学习理论:重视外在的刺激与反应,强调学习是由刺激与反应之间的联系所决定。

2.认知学习理论:强调个体在学习过程中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关注学习者的思维、记忆和问题解决等认知过程。

3.社会学习理论:认为学习是通过观察和模仿他人来实现的,强调社会环境对学习的影响。

二、发展心理学1.儿童认知发展:以皮亚杰的认知发展理论为主,描述儿童在不同年龄阶段的认知能力和思维方式的发展。

2.青少年发展:关注青少年身心发展特点,如身体发育、性别认同、社交关系等方面的变化。

3.成人发展:研究成人在不同阶段的心理转变和发展特点,如中年危机、退休问题等。

三、个性与智力1.个性理论:以弗洛伊德的心理动力学理论、马斯洛的人类需求层次理论等为主,研究个体的性格、动机和态度等方面。

2.智力理论:主要有分层次理论、多元智能理论等,关注个体的智力类型和智力发展。

四、教学评价与诊断1.教学评价:研究评价方法和评价方式,如标准化测验、作业评价和学业水平测试等。

2.学科评价:关注学科的评价标准和评价方法,如数学能力评价、英语能力评价等。

3.教学诊断:通过观察、测试和分析等手段,诊断学生的学习问题,并提供相应的教学干预。

五、教育管理与辅导1.学校管理与领导:关注学校组织和管理的原则和方法,涉及学校组织结构、领导技能和管理策略等方面。

2.教育辅导:研究师生和学生之间的情绪关系和沟通技巧,提供学生心理健康辅导和问题解决的方法。

六、特殊教育和学习困难1.特殊教育:关注残疾儿童和特殊教育学生的教育问题,如视听障碍、智力障碍等。

2.学习困难:研究学习困难学生的学习问题和困惑,提供相应的教学支持和帮助。

七、家庭教育与学业发展1.家庭教育:关注家庭对儿童发展的影响,如父母教育方式、家庭教育环境等。

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部分必背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部分必背知识点

教师资格证考试心理学部分必背知识点第一章心理学概述1.心理学的研究对象心理学是研究心理现象及其发生发展规律的科学,心理现象又称心理活动。

2.心理现象及其结构心理现象从形式上可归纳为心理过程和个性心理两个方面。

(1)心理过程心理过程包括认知过程、情绪情感过程和意志过程三个方面。

人的各种心理活动中,都伴随着意这种心理状态。

(2)个性心理个性心理的差异主要表现在个性心理倾向性和个性心理特征两个方面。

个性心理倾向性,包括需要、动机、兴趣、爱好、信念、理想、世界观等。

个性心理特征,包括个体的能力、气质和性格等。

3.脑的功能分布额叶在组织有目的、有方向的活动中,有使活动服从于坚定意图和动机的作用;顶叶主要是调节机体的触、温、动感觉等;枕叶是视觉中枢;颞叶主要对听觉刺激加工。

大脑左半球是抽象逻辑思维和言语中枢的优势半球,右半球是形象思维和高度空间知觉的优势半球。

4.第一信号系统活动和第二信号系统活动根据条件刺激的特点,巴甫洛夫把大脑皮层的功能分为第一信号系统活动和第二信号系统活动。

用具体事物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的条件反射系统叫作第一信号系统;用语词作为条件刺激而建立的条件反射系统叫作第二信号系统,是人类特有的,是人类和动物的条件反射活动的根本区别。

5.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1)客观现实决定人的心理。

人的心理是客观现实的反映,而社会环境和社会生活条件对人的心理起着决定的作用.(2)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主观映像。

.(3)心理是人脑对客观现实的能动的反映,6.心理学产生的历史背景亚里士多德的《论灵魂》是历史上第一部论述种心理现象的著作。

1879年,德国著名心理学冯特在德国莱比锡大学创建了世界上第一个心学实验室。

这一事件是心理学脱离哲学、走上独发展道路的标志,也意味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特因此被称为“心理学之父”。

7.构造主义心理学构造主义心理学的奠基人是冯特,他的弟子铁钦纳将其发展成为严密的心理学体系。

构造主义主张心理学应该研究人们的直接经验即意识,并把人的经验分为感觉、意象和激情状态三种元素。

教师资格证教师招考必背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考点(含记忆技巧)

教师资格证教师招考必背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考点(含记忆技巧)

教师招考必背心理学教育心理学考点(含记忆技巧)1. 简述皮亚杰的认知发展阶段(1)感知运动阶段(0~2岁)(2)前运算阶段(2~7岁)(3)具体运算阶段(7~11、12岁)(4)形式运算阶段(11、12岁以上)记忆技巧:感前具形2. 简述前运算阶段儿童认知发展特点(1)出现了语词或其他符号,开始出现表象和形象图式(2)泛灵论:外界一切事物都是有生命的(3)不守恒(4)自我为中心(5)思维不可逆记忆技巧:表自命不凡3.埃里克森人格发展阶段(1)基本的信任感对基本的不信任感(0~1.5岁)(2)自主感对羞耻感与怀疑(2~3岁)(3)主动感对内疚感(4~5岁)(4)勤奋感对自卑感(6~11岁)(5)自我同一性对角色混乱(12~18)(6)亲密感对孤独感(成年早期)(7)繁殖感对停滞感(成年中期)(8)自我整合对绝望感(成年晚期)记忆技巧:薪资主动给勤奋的人,自我亲密繁殖自我4.加德纳多元智力理论(1)语言智力(2)逻辑-数学智力(3)视觉-空间智力(4)音乐智力(5)运动智力(6)人际智力(7)自知(内省)智力记忆技巧:语数要空运,音乐人要有自知5.心理辅导的途径(1)开设心理健康教育有关课程。

(2)开设心理辅导活动课。

(3)在学科教学中渗透心理健康教育的内容。

(4)结合班级、团队活动开展心理健康教育。

(5)个别心理辅导或咨询。

(6)小组辅导。

记忆技巧:2课2活2辅6.心理健康的标准(1)对现实的有效知觉。

(2)自知自尊与自我接纳。

(3)自我调控能力。

(4)与人建立亲密关系的能力。

(5)人格结构的稳定与协调。

(6)生活热情与工作高效率。

记忆技巧:现实人生自我-标7. 加涅的学习结果分类(1)言语信息的学习(2)智慧技能的学习(3)认知策略的学习(4)运动技能的学习(5)态度的学习记忆技巧:加胭脂太晕人8. 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的条件(1)客观条件:学习材料本身有逻辑意义。

(2)主观条件:学习者自身因素①有同化新知识的认知结构②有学习的心向记忆技巧:主客才忍心9.马斯洛需要层次理论(1)生理的需要(2)安全的需要(3)归属和爱的需要(4)尊重的需要(5)求知的需要(6)审美的需要(7)自我实现的需要记忆技巧:李安尊贵求自审10. 影响自我效能感形成的因素(1)直接经验(成败经验)(2)替代经验(3)言语说服(4)情绪的唤起记忆技巧:肢体言情11. 学习动机(需要)的培养(1)利用人类原始的学习需要(2)利用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的互动关系培养学习需要(3)利用直接发生途径和间接转化途径培养学习动机记忆技巧:原始互转12.学习动机的激发(1)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2)根据作业难度,恰当控制动机水平(3)充分利用反馈信息,给予恰当的评定(4)妥善进行奖惩,维护内部学习动机(5)合理设置课堂环境,妥善处理竞争和合作(6)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记忆技巧:起空瓶讲境界13. 内部学习动机的培养和激发(1)激发兴趣,维持好奇心(2)设置合适的目标(3)培养恰当的自我效能感(4)训练归因记忆技巧:海归高兴回母(目)校(效)任教。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知识点总结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知识点总结嘿,亲爱的朋友们!今天咱们来好好聊聊教师资格证心理学的知识点总结呀!第一,咱们先来说说认知过程。

哎呀呀,这可是心理学的重要部分呢!感知觉,那可太关键啦!感觉是对事物个别属性的认识,像视觉、听觉、嗅觉等。

而知觉呢,则是对事物整体的综合认识。

比如说,你看到一个红苹果,感觉到它的颜色、形状、气味,这就是感觉;而你能认出这是一个苹果,这就是知觉。

这里面还有个有趣的现象,叫错觉。

有时候我们的知觉会出现偏差,产生一些与实际不符的判断,是不是很神奇呀?第二,记忆这个部分也不能忽视呀!记忆分为瞬时记忆、短时记忆和长时记忆。

瞬时记忆那是一瞬间的事儿,容量大但保持时间短。

短时记忆就像个临时的小仓库,能装的有限,保存时间也不长。

长时记忆可就厉害啦,容量几乎无限,保存时间也很长。

而且记忆还有不同的类型,像形象记忆、逻辑记忆、情绪记忆和动作记忆。

怎么样,是不是感觉记忆的世界很复杂又很有趣呢?第三,思维可是人类智慧的核心呢!它包括分析、综合、比较、抽象、概括等过程。

发散思维能让我们想到各种各样的可能性,而聚合思维则帮助我们找到最准确的答案。

问题解决的过程中,会遇到各种障碍,比如思维定式,这会限制我们的思考方向。

但如果能突破这些障碍,就能找到创新的解决办法啦!第四,想象也是很奇妙的哟!想象可以分为无意想象和有意想象。

无意想象就是不由自主产生的,比如梦。

有意想象又分为再造想象和创造想象。

比如说,你读一本小说,在脑海中浮现出书中的场景,这就是再造想象;而你自己构思一部新的小说,那就是创造想象。

第五,注意在心理学中也很重要呢!注意的品质包括注意的广度、稳定性、分配和转移。

我们在学习和工作中,要学会合理分配和转移注意力,这样才能提高效率。

哎呀呀,教师资格证心理学的知识点真是丰富多彩呀!掌握好这些知识点,对于我们今后从事教育工作可是大有益处呢!朋友们,加油呀,相信大家都能在考试中取得好成绩!。

教师资格证考试重点(两天必过):教育心理学

教师资格证考试重点(两天必过):教育心理学

重点记忆第一章教育心理学概述第一节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与研究内容1、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对象教育心理学是一门研究〔学校情境中学与教的基本心理规律〕的科学。

2、教育心理学的性质是应用心理学的一种,是心理学与教育学的交叉学科3、教育心理学的研究内容〔学教相互作用过程模式:P4〕具体研究范畴是围绕学与教相互作用过程而展开的。

〔1〕五要素①学生-- 学习的主体因素〔其群体差异、个体差异影响学与教过程〕②教师--教学中起关键作用〔教学过程的主导〕③教学内容--学与教的过程中有意传递的主要信息部分,表现为:教学大纲、教材、课程④教学媒体--教学内容的载体、教学内容的表现形式、师生之间传递信息的工具。

〔影响教学内容的呈现方式和容量;影响教学组织形式及学生的学习方法〕⑤教学环境--包括物质环境〔课堂自然条件、教学设施及空间布置〕社会环境〔课堂纪律、同学关系、校风、社会文化〕影响学生的学习过程和方法、认知发展过程,教师的教学方法、教学组织〔2〕三过程①学习过程--学生在教学情境中通过与教师、同学以及教学信息的相互作用获得知识、技能和态度的过程〔教育心理学研究的核心内容〕②教学过程--教师组织教学③评价/反思过程--贯穿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教学前对教学设计效果的预测和评判;教学中对教学的监视和分析;教学后的检测、反思〕4、学与教相互作用:五种因素共同影响了三种过程,三种过程交织在一起,相互影响。

〔P6〕第二节教育心理学的作用对教育实践具有描述、解释、预测和控制的作用。

1、帮助教师准确地了解问题2、为实际教学提供科学的理论指导3、帮助教师预测并干预学生4、帮助教师结合实际教学进行研究第三节教育心理学的发展过程P9-12〔一〕初创时期〔20世纪20年代以前〕代表人物:桑代克事件:1903年出版了《教育心理学》,是西方第一本以教育心理学命名的专著〔二〕发展时期〔20世纪20年代到50年代末〕尚未成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三〕成熟时期〔20世纪60年代到70年代末〕作为一门具有独立理论体系的学科正在形成四〕完善时期〔20世纪80年代以后〕布鲁纳:认为教育心理学研究包括〔4方面〕我国第一本《教育心理学》教科书:廖世承〔1924年〕第二章学生的心理发展与教育第一节中学生的心理发展概述一、心理发展1、定义:是指个体从出生、成熟、衰老直至死亡的整个生命中所发生的一系列心理变化。

(带着这个小条教师证考试必过)心理学

(带着这个小条教师证考试必过)心理学

第一章第二章第三章绪论1.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①心理动力②心理过程(认知、情绪或情感、意志过程)③心理状态④个性心理特征(个性、能力、特征)。

2.心理学主要流派及其基本观点(要知道典型代表人物)1,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研究无意识现象通过自由联想及分析梦境等手段;2,行为主义学派华生斯金纳研究可以观察到的行为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3,认知心理学派奈塞尔计算机模拟的方法;4,人本主义心理学派马斯洛罗杰斯从人的存在出发,以人为本,主张“人化”反对把人“神化”或“兽化”或“病态化”。

3.·最近发展区理论维果茨基教育目标就是实现学生从“现有发展水平”向“可能的发展水平”的过渡。

·(知道P7)教育就是实现“最近发展区”的过程。

4.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界定为p8:学校教育情境中学生学习与教师教育的基本心理学规律。

即教师教育的心理学,学生学习的心理学。

5.教育、学习、发展三者的关系:(理解并用自己的话说)教育、学习、发展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共同关心的核心问题,任何一门教育理论学科都会涉及到这三者。

他们有着紧密的联系,但也有着明显的区别。

三者的联系表现在:①教育必须以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为基础,低于或大大超过学生已有的发展水平,都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

②教育的目标就是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教育必须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宗旨,做好教育教学工作。

③教育促进学生的发展必须以学生自身的学习活动为中介。

因此教师本人首先必须具有较高的教育水平,同时还需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不仅看作促进学生学习的一个手段,而且看成是教育必须达到的目标之一。

三者的区别突出体现在:①三者分别由教育理论中不同的学科侧重加以研究。

“教育”主要由教育学侧重研究;“学习”主要由教育心理学侧重研究;而“发展”主要由发展心理学来研究。

②三者的主体不同。

“教育”的主体是教师,“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绪论1.心理学研究的主要内容:①心理动力②心理过程(认知、情绪或情感、意志过程)③心理状态④个性心理特征(个性、能力、特征)。

2.心理学主要流派及其基本观点(要知道典型代表人物)1,精神分析学派弗洛伊德研究无意识现象通过自由联想及分析梦境等手段;2,行为主义学派华生斯金纳研究可以观察到的行为采用客观的实验方法;3,认知心理学派奈塞尔计算机模拟的方法;4,人本主义心理学派马斯洛罗杰斯从人的存在出发,以人为本,主张“人化”反对把人“神化”或“兽化”或“病态化”。

3.·最近发展区理论维果茨基教育目标就是实现学生从“现有发展水平”向“可能的发展水平”的过渡。

·(知道P7)教育就是实现“最近发展区”的过程。

4.教育心理学研究对象界定为p8:学校教育情境中学生学习与教师教育的基本心理学规律。

即教师教育的心理学,学生学习的心理学。

5.教育、学习、发展三者的关系:(理解并用自己的话说)教育、学习、发展是教育理论与教育实践共同关心的核心问题,任何一门教育理论学科都会涉及到这三者。

他们有着紧密的联系,但也有着明显的区别。

三者的联系表现在:①教育必须以学生现有的发展水平为基础,低于或大大超过学生已有的发展水平,都不利于学生未来的发展。

②教育的目标就是促进每个学生的发展,教育必须以学生为本,以学生的发展为本,本着“一切为了学生,为了一切学生,为了学生的一切”的宗旨,做好教育教学工作。

③教育促进学生的发展必须以学生自身的学习活动为中介。

因此教师本人首先必须具有较高的教育水平,同时还需要想方设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把激发学生的学习动机不仅看作促进学生学习的一个手段,而且看成是教育必须达到的目标之一。

三者的区别突出体现在:①三者分别由教育理论中不同的学科侧重加以研究。

“教育”主要由教育学侧重研究;“学习”主要由教育心理学侧重研究;而“发展”主要由发展心理学来研究。

②三者的主体不同。

“教育”的主体是教师,“学习”和“发展”的主体是学生。

当今教育所倡导的主体性教育,强调以学生为本,发展学生的主体性,但并不否认教师这一教育主体。

6.教师威信(包括职业威信、人格威信)对教育效果的影响:(结合自己来谈,有可能出论述题)1,威信效应(教育者在学生心目中的威信对教育效果的影响);2,名片效应(教育者与被教育者双方一致的观点);3,“自己人”效应(教育者与被教育者之间的若干相似之处);4,好感效应(受教育者对教育者有好感)。

7.三种教学水平:(具体知道,由低到高排序p17)1,尝试式教学没有经过师范教育的专业化培训,没有学习教育理论,不懂得教育的基本规律和学生学习规律,通过盲目尝试或经验的积累而进行的教学,懂得教什么,但不知道如何教;2,因循式教学教师学过教育理论,受过师范教育的专业化培训,懂得教育的基本常规,知道教什么,如何教,但不懂得如何有效地教;3,策略式教学教师在教好地掌握专业知识和教育理论、教育技术的基础上,能根据学生的特点、教学内容的性质、教学的情境,以及教师本人自身素质等种种因素选择有效的方式方法,灵活地、创造性地进行教学,并能对教学过程、教学效果作出反思和调控,力求达到最佳的教学效果,知道教什么,如何教,还懂得如何有效地教。

第二章学习的基本理论1.大学生学习的基本特点:1,学习内容上(记住概括为“两高一实践”)①专业化程度高,职业定向性强;②实践知识丰富,动手能力教强;③学科内容高层次性和争议性;2,学习方式上,(记住概括为“两自一结合”)①自学方式日益占有重要地位;②学习的独立性批判性和自觉性不断提高;③课堂学习与课外和校外学习相结合。

2.桑代克尝试错误说(试误说)学习即学习者不断尝试错误的过程学习律(三大定律,要理解):1,准备律(学生在学习前作好学习的准备)2,练习律(反应重复,学习知识牢固)3,效果律(反应效果令人愉快,学习就会产生)巴浦洛夫经典条件反射说学习的过程即暂时神经联系的建立(判断属于哪种现象p31)条件反射的几个规律性现象(6个):强化、消退、自然恢复(含义:条件反射形成后能被消退,这并非是永久的或一次完成的)、泛化(不精确)、分化(精确)、高级条件反射。

3.布鲁纳认知发现说(P33):①强调教学应让学生掌握学科的基本结构(内容),②强调学生学习过程的重要性(比掌握学习的结果更重要),③教学应遵循四个学习原则(动机、结构、程序、反馈),④提倡发现学习(与接受学习相对)的学习方法,⑤鼓励学生进行直觉思维。

4.奥苏伯尔认知接受说(有意接受说)学习方式按学习进行的方式分接受学习和发现学习,根据学习材料与学习者的原有知识结构的关系分机械学习和意义学习。

接受学习≠机械学习,发现学习≠意义学习。

意义接受学习是学生课堂学习的主要形式。

(书上没标出这是重点?)5.有意义学习的内部条件:1,学习者具备有意义学习的心向;2,学习者的认知结构中必须有适当的知识以便同化新知识;3,学习者必须积极主动使新旧知识发生相互作用。

(原理:“固定”即固定新知识点到老知识点上)6.先行组织者的内涵:教师在讲授新知识之前,先给学生提供一些包摄性较广的、概括水平较高的引导性材料;,用学习者能理解的语言和方式来表述,以便给学习者在学习新知识时提供一个较好的固定点,清晰地将它与原有知识结构和新的学习任务联系起来,这种预先提供的起组织作用的引导性材料就是先行组织者。

7.建构主义学习理论:1,知识观:(科学的知识包含真理性,但它不是对现实纯粹客观的反映,任何一种传载知识的符号系统也不是绝对真实的表征,它只不过是人们对客观世界的比较可靠的一种解释、假设,它不是绝对的、唯一正确的答案,也不是问题的最终答案)强调知识的相对性,并不是绝对的;2,学生观强调学生的主体性;3,学习观强调学生对学习知识的主动建构,学习不是被动地接收信息刺激,而是主动地建构意义,是根据自己的经验背景,对外部信息进行主动地选择、加工和处理,从而获得自己的意义。

第三章学习动机1.奥苏伯尔对动机(内驱力)的分类、内涵:①认知内驱力(一种要求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地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②自我提高的内驱力(个体由自己的学业成就而获得相应的地位和威望的需要);③附属内驱力(个体为了获得长者的赞许和同伴的接纳而表现出来的把工作、学习搞好的一种需要。

2. 学习动机与学习效果之间存在着相互制约的关系,一般情况下,动机水平增加,学习效果也会提高,但动机水平也不是越高越好,动机水平超过一定程度,学习效果反而更差。

耶尔克斯—道德森定律(内涵):中等程度的动机激起水平最有利于学习效果的提高,同时,最佳的动机激起水平与作业难度密切相关,任务较容易,最佳激起水平较高,任务难度中等,最佳动机激起水平也适中,任务越难,最佳激起水平越低。

由此可见,教师在教学中,要根据学习任务的不同难度,恰当控制学生学习动机的激起程度,在学习较容易,较简单的课题时,应尽量使学生集中注意力,使学生尽量紧张一点;而在学习较复杂,较困难的课题时,则应尽量创造轻松自由的课堂气氛,在学生遇到困难或出现问题时,要尝试心平气和地慢慢引导,以免学生过度紧张和焦虑。

3. 动机期望理论:个体学习动机的激励水平取决于期望值和效价的乘积。

基本观点:激励力量(M)=效价(V)×期望值(E)4. 成就动机理论:(阿特金森)个体的成就动机分两类(①力求成功的动机②避免失败的动机),力求成功者会选择中等难度的任务,避免失败者会选择非常简单或非常困难的任务。

力求成功者在其动机成分中,力求成功的成分比避免失败的成分多一些,避免失败者在其动机成分中,避免失败的成分比力求成功的成分多一些。

5. 成败归因理论:(美国心理学家“维纳”对行为结果的归因进行了系统探讨)从三个维度把归因分为内部归因和外部归因、稳定性归因和非稳定性归因、可控制归因和不可控制归因;把人们活动成败的原因即行为责任主要归结为六个因素:能力高低、努力程度、任务难易、运气(机遇)好坏、身心状态、外界环境等。

6. 自我实现理论:(马斯洛)马斯洛认为人的基本需要分五种,由低到高依次为:生理的需要、安全的需要、归属和爱的需要、尊重的需要、自我实现的需要。

7. 学习动机的教育激励措施:(结合自己教学体会,六点黑体字并结合自己经验再加上最后一段话)1,使学生明确学习的目的和意义,确立合适的学习目标;2,创设问题情境,实施启发式教学;3,激发学生学习的成就感;4,利用争强好胜心理,妥善组织学习竞争;5,充分利用反馈信息,合理进行奖惩;6,正确指导结果归因,促使学生继续努力。

在学生完成某一学习任务后,教师应指导学生进行成败归因,一方面要引导学生找出成功或失败的真正原因;另一方面,教师也应该根据每个学生过去一贯的成绩的优劣差异,从有利于今后学习的角度进行归因,哪怕这时的归因并不真实。

一般而言,无论对优生还是差生,归因于主观努力的方面均是有利的。

第四章知识、技能的学习1.一般认为知识学习的过程主要包括5个基本环节:知识学习的准备、知识的感知、知识的理解、知识的巩固、知识的应用。

682.促进大学生知识有效感知的条件: 1,灵活运用多种直观形式:(三种直观感知的含义)①实物直观[感知实际事物]、②摸象直观[教具直观,事物的模拟性形象]、③言语直观[教师书面或口头语言]);2,运用感知规律,突出对象特点(要结合自己)(强度律[被感知的事物只有达到一定的强度,才能被学生清晰感知到]、差异律[被感知的对象必须与它的背景之间有所差别]、活动律[活动的对象更容易被我们感知]、组合律[时空形态上一致或相关事物易于构成一个系统或整体,都容易被感知为一组对象]、对比律[凡是在性质或强度上具有对比关系的刺激物,当他们同时或相继作用于感觉器官时,往往能使学生对他们差异的感知变得更加清晰,从而提高感知效果]);3,培养学生观察能力;4,指导学生参与活动。

3.促进大学生有效理解知识的条件:(4点,1、2点理解)1,运用正例和反例;2,提供丰富的变式(用不同形式的直观材料或事例说明事物的本质属性,变式的概念即变换同类事物的非本质特征,以便突出本质特征);3,科学地进行比较;4,启发学生自觉概括。

4.记忆的实质――记忆包括识记、保持、回忆三个基本环节。

(就三个环节填空)5.根据记忆保持时间长短不同,把记忆分为:(记住时间)瞬时记忆(0.25-2s)、短时记忆(不超过1min,5-9个组块)、长时记忆(1min以上)三种不同的系统。

6.对遗忘发展的过程的研究应首推德国心理学家艾宾浩斯的开创性研究,艾宾浩斯遗忘曲线(保持曲线):遗忘的过程不均衡,先快后慢,说明及时复习的重要性。

7.知识应用的基本过程:(用教学过程分析基本过程,四个)1,审题(分析课题);2,课题归类(在审题基础上,通过思维把握知识的关联,把课题与过去所学的或所经历过的相关的知识信息发生联系);3,重现知识(对课题进行归类后,需要到长时记忆系统中去寻找解决这一类课题的有关知识,提取出来,使他们从长时记忆转入工作记忆中来,为下一步解题做准备);4,解题(根据重现的有关知识,在对课题进行一系列比较复杂的分析、综合、抽象和概括等思维活动的基础上实现)。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