教师资格证《心理学》(精编课件).ppt
合集下载
教师资格心理学上课课件课件
教师资格心理学的发展阶段
教师资格心理学经历了初步探索、理论构建、实 践应用等阶段,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
3
教师资格心理学的未来发展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教育实践的发展,教师资 格心理学将继续发展,为提高教师素质和教育质 量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02 教师心理素养
教师的认知能力
教师的认知能力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需要具备的知觉、记忆、思维和语言 等方面的能力。
师生关系与情感交流
03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促进师生间的情
感交流。
学生个性与社会性发展与教育
个性发展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培 养学生的自主性和自信心。
社会性发展
引导学生学会与人合作、 沟通和解决人际关系中的 问题。
道德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正 确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价值观,引导其成为 有责任感和正义感的公民。
教师期望的消极影响
如果教师的期望过高或过低,可能会对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 我评价产生负面影响,导致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下降。因 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性特点,合理设置期 望值。
教师与学生沟通的心理策略
倾听与理解
教师在与学生沟通时需要耐心倾听学生的意见和想法,理解学生的 需求和感受,以便更好地指导和帮助学生。
教师的认知能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等,这些能力对 于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都有重要影响。
教师需要具备较高的认知能力,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教学方 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的情感与意志
教师的情感与意志是指教师在 教育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 情感和意志方面的品质。
教师资格心理学经历了初步探索、理论构建、实 践应用等阶段,逐渐形成了较为完善的学科体系。
3
教师资格心理学的未来发展
随着教育改革的深入和教育实践的发展,教师资 格心理学将继续发展,为提高教师素质和教育质 量提供更加有力的支持。
02 教师心理素养
教师的认知能力
教师的认知能力是指教师在教育教学活动中所需要具备的知觉、记忆、思维和语言 等方面的能力。
师生关系与情感交流
03
建立良好的师生关系,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促进师生间的情
感交流。
学生个性与社会性发展与教育
个性发展
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培 养学生的自主性和自信心。
社会性发展
引导学生学会与人合作、 沟通和解决人际关系中的 问题。
道德与价值观
培养学生的道德观念和正 确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价值观,引导其成为 有责任感和正义感的公民。
教师期望的消极影响
如果教师的期望过高或过低,可能会对学生的自我认知和自 我评价产生负面影响,导致学生的学习动机和兴趣下降。因 此,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和个性特点,合理设置期 望值。
教师与学生沟通的心理策略
倾听与理解
教师在与学生沟通时需要耐心倾听学生的意见和想法,理解学生的 需求和感受,以便更好地指导和帮助学生。
教师的认知能力包括观察力、注意力、记忆力、想象力和思维能力等,这些能力对 于教师的教学效果和学生的学习效果都有重要影响。
教师需要具备较高的认知能力,才能更好地理解和掌握教学内容,灵活运用教学方 法和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师的情感与意志
教师的情感与意志是指教师在 教育教学活动中所表现出来的 情感和意志方面的品质。
最新中小学教师资格证考试-教育心理学PPT课件
第十一页,共30页。
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fāzhǎn)与 教育
2、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观(最近发展区) ①强调社会文化在认知发展中的作用。创立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他提出了两种心理机能:
一是作为动物进化结果的低级心理机能,另一种是作为历史发展结果的的高级心理 机能。个体心理的成熟,就是一个由低级心理机能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有 四个表现:A、随意机能不断发展。随意性越强,心理水平越高。B、抽象——概括机 能的提高。C、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变化、重组,形成间接的、以符号为中 介的心理结构。D、心理活动的个性化。 ②人的思维与智力是在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是借助(jièzhù)于语言等符号系统不断内化 的结果。认知发展遵循“社会语言----自我语言----内部语言” 的路线。 ③学习应促进儿童的发展,为此他提出最近发展区的概念。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 借助(jièzhù)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立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 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临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④教育意义:它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其教育意义在于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 童今天达到的水平,还应看到正处于形成的状态和正在发展的过程。教学不能只适 应发展的现有水平,走在发展的后面,而应适应最近发展区,走在发展的前面,并 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
半幼稚的特点。整个少年期充满着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这一时期, 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 B、青年初期(14、15~17、18岁):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智 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与人生观相联系的情感占 主要地位,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有了深刻的发展,形成理智的自我意识,但理想自我与现实 自我仍面临分裂危机。意志上有时也会出现与生活脱节的幻想。 二、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 1、学习准备 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 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学习准备有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 2、关键期 是一个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 (yǐngxiǎng)很小或没有影响(yǐngxiǎng)。 “2岁——口语发展”,“4岁——形状知觉”,“4~5岁——学习书面语言”,所以,我们应 抓住关键期的有利时机,及时进适当的教育,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第二章 中学生的心理发展(fāzhǎn)与 教育
2、维果斯基的认知发展观(最近发展区) ①强调社会文化在认知发展中的作用。创立了文化历史发展理论他提出了两种心理机能:
一是作为动物进化结果的低级心理机能,另一种是作为历史发展结果的的高级心理 机能。个体心理的成熟,就是一个由低级心理机能向高级心理机能转化的过程。有 四个表现:A、随意机能不断发展。随意性越强,心理水平越高。B、抽象——概括机 能的提高。C、各种心理机能之间的关系不断变化、重组,形成间接的、以符号为中 介的心理结构。D、心理活动的个性化。 ②人的思维与智力是在活动中发展起来的,是借助(jièzhù)于语言等符号系统不断内化 的结果。认知发展遵循“社会语言----自我语言----内部语言” 的路线。 ③学习应促进儿童的发展,为此他提出最近发展区的概念。指儿童在有指导的情况下, 借助(jièzhù)成人的帮助所能达到的解决问题的水平与独立解决问题所达到的水平 之间的差异,实际上是两个临近发展阶段间的过渡状态。 ④教育意义:它的提出说明了儿童发展的可能性,其教育意义在于教育者不应只看到儿 童今天达到的水平,还应看到正处于形成的状态和正在发展的过程。教学不能只适 应发展的现有水平,走在发展的后面,而应适应最近发展区,走在发展的前面,并 最终跨越最近发展区而达到新的发展水平。
半幼稚的特点。整个少年期充满着独立性与依赖性、自觉性和幼稚性错综的矛盾。这一时期, 抽象逻辑思维已占主导地位。 B、青年初期(14、15~17、18岁):是个体在生理上、心理上和社会性上向成人接近的时期。智 力接近成熟、抽象逻辑思维向“理论型”转化,开始出现辩证思维,与人生观相联系的情感占 主要地位,道德感、理智感和美感有了深刻的发展,形成理智的自我意识,但理想自我与现实 自我仍面临分裂危机。意志上有时也会出现与生活脱节的幻想。 二、中学生心理发展的教育含义 1、学习准备 是指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或心理发展水平对新学习的适应性。即学生在学习新知识时,那些促 进或妨碍学习的个人生理、心理发展的水平和特点。学习准备有纵向和横向两个维度。 2、关键期 是一个时期,在此期间,个体对某种刺激特别敏感,过了这一时期,同样的刺激对之影响 (yǐngxiǎng)很小或没有影响(yǐngxiǎng)。 “2岁——口语发展”,“4岁——形状知觉”,“4~5岁——学习书面语言”,所以,我们应 抓住关键期的有利时机,及时进适当的教育,就能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51056 课件
20世纪心理学十杰
人物排名①
B.F.Skinner 斯金纳(1904-1990)
杰出表现
美国行为主义心理学家,新 行为主义的代表人物,操作 性条件反射理论的奠基者。 他创制了研究动物学习活动 的仪器――斯金纳箱。1950 年当选为国家科学院院士, 1958年获美国心理学会颁发 的杰出科学贡献奖,1968年 获美国总统颁发的最高科学 荣誉――国家科学奖。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培训
第一章 概论
窥视现代心理学
第一节 心理学的概念
•什么是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 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是一门 以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 为目的,通过研究分析人的行 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 科学。
第一节 心理学的概念
•心理学的科学性质
心理学作为一门独立的科学, 始于1879年冯特建立的心理实 验室。
20世纪心理学十杰
人物排名⑥
Carl R.Rogers 罗杰斯(1902-1987)
杰出表现
美国心理学家,人本主义心 理学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 从事心理咨询和治疗的实践 与研究,并因“以当事人为 中心”的心理治疗方法而驰 名。1947年当选为美国心 理学会主席,1956年获美 国心理学会颁发的杰出科学 贡献奖。
20世纪心理学十杰
人物排名③
Sigmund Freud 弗洛伊德(1856-1939)
杰出表现
奥地利心理学家、精神分析 学派的创始人。作为20世纪 最重要的社会思潮和学术流 派之一,弗洛伊德的精神分 析理论对心理学、教育学、 哲学、人类学、文学艺术、 伦理学等领域都产生了重大 影响。
20世纪心理学十杰
代表人物 冯特;铁钦纳
主要观点
冯特用实验的方法来 分析人的心理结构, 因此被称为“构造主 义心理学”。另一个 代表人物是铁钦纳。 主要观点:内省方法, 研究意识的结构
教师资格证心理学ppt课件
完整最新版课件
8
二、心理学的学科性质
• 自然科学的性质 • 社会科学的性质 • 超科学的人文性质 • 综合交叉的性质
完整最新版课件
9
第二节 心理学的研究方法
一、一般方法论和研究原则
(一)一般方法论
辨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
(二)研究原则
客观性原则
系统性原则
理论与实践结合的原则 伦理性原则
发展性原则
教育性原则
异强度。 • 阈限的值不是固定不变 • 阈下刺激对后续刺激的加工有易化或阻碍作用 • 感觉适应:阈限提高
完整最新版课件
35
感觉的作用
• 功能剥夺研究 • 感觉不仅是认识的起点,而且是人们维持正常心
理活动的先决条件 • 特异性传导通路(感觉)和非特异性传导通路
(维持大脑皮层兴奋性)
完整最新版课件
36
完整最新版课件
19
(五)内省法
自我观察法,依靠对自己意识经历的反省, 来寻找心理学问题的答案的方法。 两种方式:个体对自己内心世界的审视 被试把自己的心理活动口头或书面报告出来加 以研究
完整最新版课件
20
常用研究手段和技术
• 实验和研究设计法 • 对数据的统计处理法 • 逻辑思维推理法
完整最新版课件
个性倾向性:需要、动机、兴趣、信念等
个性心理
个性心理特征:气质、性格、能力
完整最新版课件
7
教育心理学:教育和教学过程中教育者和受教育者 的心理活动现象及规律
咨询心理学:心理咨询的过程、原则、技巧和方法 管理心理学:个体心理发生发展规律 消费心理学:消费者购买使用商品过程中的心理行
为规律 环境心理学:环境与人的心理和行为之间的关系 法律心理学:与法律有关的各种人的心理活动规律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种类:一年 28天 24小时(日节律) 90分钟
精品课件
二、睡眠与失眠
(一)睡眠
意识不同状态下的脑电波形态
脑电波形态 Beta(β) Alpha(α) Theta(θ) Delta(δ)
频率 13-24 8-12 4-7 2-4
典型的意识状态 正常清醒状态、思考解决问题 深度放松、脑内空白、冥想 轻度睡眠 深度睡眠
(二)运动知觉 (三)时间知觉:
(1)时间知觉的各种线索: 自然界的周期性现象; 有机体各种节律性的活动; 借助计时工具。
(2)影响时间知觉的各种因素 感觉通道的性质 一定精时品课间件内事件发生的数量和性质 个体的兴趣和情绪
第五节:社会知觉
一、社会知觉的一般概念 1、定义:是指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的心理状态、 行为动机和意向作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2、内容(1)对人知觉;(2)对社会事件因果关系的知觉; (3)对人际关系的知觉。 社会知觉的独特性: 1、知觉对象的独特性 2、对他人行为的期望会影响社会知觉过程 3、社会知觉加工的特殊性
(三)随意后注意
1、定义:它和自觉的目的、任务联系在一起,这方面 它类似于随意注意;但它不需要意志的努力, 在这方面,它又类似于不随意注意。
2、特点:它既服从当前的任务要求,又可以节省意志的 努力,因此有利精品于课件完成长期的、持续的任务。
第三节:生物节律、睡眠与梦
一、生物节律
1、定义:人和动物的一些心理和行为会发生周期性的 变化,这些节律就称为生物节律。它是有机 体生理功能周期性变化的结果,它们的存在 表明有机体内部存在一个“生物钟”,随时监 视着时间的进程。
精品课件
第三节:心理学的主要分支
一、心理学的理论领域
(一)实验与认识心理学 (二)人格与社会心理学 (三)发展心理学 (四)生理心理学
二、心理学的应用领域
(一)临床与咨询心理学 (二)教育与学校心理学 (三)工业与组织心理学 (四)广告与消费心理学 (五)法律与犯罪心精品理课件学
第四节:心理学研究方法
精品课件
第一章:概论
第一节:心理学的概念
一、什么是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
首先,心理学要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 其次,心理学要研究心理和行为的活动规律
(解释、预测和调控)。
心理学是一门以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通过 研究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精品课件
四、格式塔心理学
代表人物:魏太默、考夫卡、苛勒 主要观点:“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精品课件
五、精神分析学派
代表人物:弗洛伊德 主要观点:研究人的潜意识
六、人本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马斯洛和罗杰斯 主要观点:主张人是一种自由的、有理性的生物,具有
发展的潜能,与动物本质上完全不同。
七、认知心理学
代表人物:皮亚杰、奈瑟 主要观点:研究信息加工过程(常用“大声响”方法)。
人在正常情况下:脑电波为β波 人在睡眠状态下:1、过度期:脑电波为α波
2、轻睡期:脑电波为θ波 3、4沉睡期:脑电波为δ波 快速眼精动品课睡件眠:REM是人做梦的时候
(二)失眠
1、睡眠的作用: (1)恢复说 (2)保护说
2、失眠的类型 (1)情景性失眠 (2)假性失眠 (3)失律性失眠 (4)药物性失眠
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及构造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 主要观点:用实验的方法分析出心理的基本元素及心理
的结构。
二、机能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詹姆斯、杜威 主要观点:强调意识的功能。意识流.
精品课件
三、行为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 主要观点:研究线路可用“刺激-反应”公式来表示,坚持
心理学是研究行为的科学。
一、什么是意识 1、定义: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
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 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 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 2、内容(1)对外部事物的觉知 (2)对内部刺激的觉知 (3)对自身的觉知
二、意识的状态 1、可控制的意思状态 2、自动化的意思状态 3、白日梦状态 4、睡眠状态(特征)精品课件
三、梦
弗洛伊德认为梦是欲望的满足。 梦的特征:1、梦境主要与自己有关,人们很少梦到公共事务。
2、梦境受生活环境影响,与当前的生活事件有关。 3、睡眠中的内在和外在刺激可以影响梦的内容。
精品课件
第四节:意识的特殊现象
一、催眠
(一)什么是催眠:是一种类似睡眠又实非睡眠的意识 恍惚状态。是在一种特殊情景下, 由催眠师诱导形成的。
四、调查法
1、定义:指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自己的想法 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的态度和心 理特征的研究方法。
2、种类:调查法分为:精问品课卷件 法和谈话法
第五节:学习心理学的意义和作用
一、认识内外世界 二、调整和控制行为 三、直接应用在实际工作上
精品课件
第二章:意识与注意
第一节:意识的性质
3、功能能(1)选择功能 (2)维持功能 (3)调节功能
精品课件
二、注意与意识的关系
注意和意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首先,注意不同于意识。
注意是一种心理活动或“心理动作”; 意识主要是一种心理内容或体验。 其次,注意又和意识密不可分。 注意的分配和紧张程度的不同,显示 了个体处在什么样的意识状态。
精品课件
(二)受暗示性与催眠诱导:一个人能否进入催眠状态 取决于其受暗示性的高低。
(三)催眠状态下的心理特征: 1、感觉麻痹 2、感觉扭曲和幻觉 3、解除抑制 4、对催眠经验的记忆消失
(四)催眠理论 1、催眠是角色扮演 2、催眠是意识的精分品课离件
二、心理促动药物的影响
(一)镇静剂 (二)兴奋剂 (三)迷幻剂
1、位置学说:贝克西提出;不同位置的毛细胞对不同 频率的声音产生反应。(低频声不)
2、频率匹配学说:不同频率的声音刺激基底膜,引起 不同精频品课率件的神经细胞冲动并传至大脑。
第四节:知觉—感觉的整合
一、知觉的一般概念
1、定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
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是在感觉基础
(四)知觉的恒常性
1、定义:刺激发生变化时知觉仍然不变的特性。 2、种类(1)大小恒常性
(2)形状恒常性 (3)颜色恒常性
精品课件
三、几种复杂的知觉极其机制
(一)深度知觉
1、定义: 2、影响因素(1)来自刺激方面的深度线索
大小、遮挡、高度、透视、纹理等 (2)来自视觉线索本身的线索
调节与幅合;双眼视差
精品课件
第三章:感觉与知觉
第一节:感觉概述
一、感觉的一般概念
1、定义:是人们的感官对各种不同刺激能量的觉察, 并将它们转换成神经冲动传往大脑而产生的。
2、类型:远距离感觉、近距离感觉、内部感觉。(细分) 第六感觉(超感知觉)
3、意义:认识世界的第一步。
二、感觉的生理机制
第一步:收集信息 第二步:转换,把进入的能量转换为神经冲动 第三步:将感受器传出的神经冲动经过传入神经的传导,
将信息传到大脑皮层 第四步:在大脑皮层的各精区品域课件产生感觉
三、感受性和感觉阈限(及其关系)
一、感受性:
心理物理学是研究物理量和心理量之间关系的科学。 1、感受性:是指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 2、感觉阈限:是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刺激发生变化
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 3、感觉阈限与感受性的大小成反比关系。 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是用感受性的大小来表示的.
上产生的,是对感觉信息的整合和解释。
2、感觉与知觉的关系:
3、种类:
(1)按起主导作用的器官分:
视知觉、
听知觉、
触知觉、
嗅知觉等
(2)按事物的主观特性分:
空间知觉、(产生的线索:双眼视差、幅合)
时间知觉、
运动知觉
精品课件
二、知觉的特性
(一)知觉的整体性
1、定义:指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由多种属性 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特性。
二、绝对感觉阈限
是指最小可觉察的刺激量。也是指有50%机会被觉 察的最小刺激量。
精品课件
(三)差别感觉阈限
1、差别感受性:是指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 2、差别感觉阈限:是指那种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
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异量。 3、韦伯定律:在一个刺激能量上发现一个最小可觉察
的感觉差异所需要的刺激变化量与原 有刺激量的大小有固定的比例关系。 K=ΔI/I 4、费希纳定律:在物理量不断增加时,心理量的变化 逐渐减慢。用数学的说法是:当知觉 经验以算术级数增长时,刺激能量以 几何级数增长,它们之间是一种对数 关系。K=BLogA
二、社会知觉的过程 (一)信息的收集和选择 (二)信息的整合过程
效应1、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首因效应:在总体印象形成过程中,最初的信息 比后来的影响更大的现象。 近因效应:在总体印象形成过程中,新近获得的 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
2、晕轮效应:对他人的认知判断受已知的特征的影响。 3、社会刻板效应:人们对社会上某一类事物产生的比
一、观察法:
1、定义:是指在自然情景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 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并记录,然后对所作记录 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 规律的方法。
2、特点:优点 缺点
二、测验法
1、定义:是指使用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 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做出量化结论的研究 方法。
精品课件
三、实验法
二、心理学的科学性质
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是自从1879年德国学者冯特受 到自然科学的影响,建立心理实验室,使之脱离思辩 性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开始的。
这就使得心理学的研究工作更为困难和复杂,兼有自然 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性质了。
精品课件
二、睡眠与失眠
(一)睡眠
意识不同状态下的脑电波形态
脑电波形态 Beta(β) Alpha(α) Theta(θ) Delta(δ)
频率 13-24 8-12 4-7 2-4
典型的意识状态 正常清醒状态、思考解决问题 深度放松、脑内空白、冥想 轻度睡眠 深度睡眠
(二)运动知觉 (三)时间知觉:
(1)时间知觉的各种线索: 自然界的周期性现象; 有机体各种节律性的活动; 借助计时工具。
(2)影响时间知觉的各种因素 感觉通道的性质 一定精时品课间件内事件发生的数量和性质 个体的兴趣和情绪
第五节:社会知觉
一、社会知觉的一般概念 1、定义:是指个人在社会环境中对他人的心理状态、 行为动机和意向作出推测与判断的过程。 2、内容(1)对人知觉;(2)对社会事件因果关系的知觉; (3)对人际关系的知觉。 社会知觉的独特性: 1、知觉对象的独特性 2、对他人行为的期望会影响社会知觉过程 3、社会知觉加工的特殊性
(三)随意后注意
1、定义:它和自觉的目的、任务联系在一起,这方面 它类似于随意注意;但它不需要意志的努力, 在这方面,它又类似于不随意注意。
2、特点:它既服从当前的任务要求,又可以节省意志的 努力,因此有利精品于课件完成长期的、持续的任务。
第三节:生物节律、睡眠与梦
一、生物节律
1、定义:人和动物的一些心理和行为会发生周期性的 变化,这些节律就称为生物节律。它是有机 体生理功能周期性变化的结果,它们的存在 表明有机体内部存在一个“生物钟”,随时监 视着时间的进程。
精品课件
第三节:心理学的主要分支
一、心理学的理论领域
(一)实验与认识心理学 (二)人格与社会心理学 (三)发展心理学 (四)生理心理学
二、心理学的应用领域
(一)临床与咨询心理学 (二)教育与学校心理学 (三)工业与组织心理学 (四)广告与消费心理学 (五)法律与犯罪心精品理课件学
第四节:心理学研究方法
精品课件
第一章:概论
第一节:心理学的概念
一、什么是心理学
心理学是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活动的规律的科学。
首先,心理学要研究人的行为和心理。 其次,心理学要研究心理和行为的活动规律
(解释、预测和调控)。
心理学是一门以解释、预测和调控人的行为为目的,通过 研究分析人的行为,揭示人的心理活动规律的科学。
精品课件
四、格式塔心理学
代表人物:魏太默、考夫卡、苛勒 主要观点:“整体大于部分之和”
精品课件
五、精神分析学派
代表人物:弗洛伊德 主要观点:研究人的潜意识
六、人本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马斯洛和罗杰斯 主要观点:主张人是一种自由的、有理性的生物,具有
发展的潜能,与动物本质上完全不同。
七、认知心理学
代表人物:皮亚杰、奈瑟 主要观点:研究信息加工过程(常用“大声响”方法)。
人在正常情况下:脑电波为β波 人在睡眠状态下:1、过度期:脑电波为α波
2、轻睡期:脑电波为θ波 3、4沉睡期:脑电波为δ波 快速眼精动品课睡件眠:REM是人做梦的时候
(二)失眠
1、睡眠的作用: (1)恢复说 (2)保护说
2、失眠的类型 (1)情景性失眠 (2)假性失眠 (3)失律性失眠 (4)药物性失眠
一、科学心理学的诞生及构造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冯特、铁钦纳 主要观点:用实验的方法分析出心理的基本元素及心理
的结构。
二、机能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詹姆斯、杜威 主要观点:强调意识的功能。意识流.
精品课件
三、行为主义心理学
代表人物:华生、斯金纳 主要观点:研究线路可用“刺激-反应”公式来表示,坚持
心理学是研究行为的科学。
一、什么是意识 1、定义:是人类所独有的一种高水平的心理活动,
指个人运用感觉、知觉、思维、记忆等 心理活动,对自己内在的身心状态和环境 中外在的人、事、物变化的觉知。 2、内容(1)对外部事物的觉知 (2)对内部刺激的觉知 (3)对自身的觉知
二、意识的状态 1、可控制的意思状态 2、自动化的意思状态 3、白日梦状态 4、睡眠状态(特征)精品课件
三、梦
弗洛伊德认为梦是欲望的满足。 梦的特征:1、梦境主要与自己有关,人们很少梦到公共事务。
2、梦境受生活环境影响,与当前的生活事件有关。 3、睡眠中的内在和外在刺激可以影响梦的内容。
精品课件
第四节:意识的特殊现象
一、催眠
(一)什么是催眠:是一种类似睡眠又实非睡眠的意识 恍惚状态。是在一种特殊情景下, 由催眠师诱导形成的。
四、调查法
1、定义:指就某一问题要求被调查者回答自己的想法 或做法,以此来分析、推测群体的态度和心 理特征的研究方法。
2、种类:调查法分为:精问品课卷件 法和谈话法
第五节:学习心理学的意义和作用
一、认识内外世界 二、调整和控制行为 三、直接应用在实际工作上
精品课件
第二章:意识与注意
第一节:意识的性质
3、功能能(1)选择功能 (2)维持功能 (3)调节功能
精品课件
二、注意与意识的关系
注意和意识既有联系又有区别。 首先,注意不同于意识。
注意是一种心理活动或“心理动作”; 意识主要是一种心理内容或体验。 其次,注意又和意识密不可分。 注意的分配和紧张程度的不同,显示 了个体处在什么样的意识状态。
精品课件
(二)受暗示性与催眠诱导:一个人能否进入催眠状态 取决于其受暗示性的高低。
(三)催眠状态下的心理特征: 1、感觉麻痹 2、感觉扭曲和幻觉 3、解除抑制 4、对催眠经验的记忆消失
(四)催眠理论 1、催眠是角色扮演 2、催眠是意识的精分品课离件
二、心理促动药物的影响
(一)镇静剂 (二)兴奋剂 (三)迷幻剂
1、位置学说:贝克西提出;不同位置的毛细胞对不同 频率的声音产生反应。(低频声不)
2、频率匹配学说:不同频率的声音刺激基底膜,引起 不同精频品课率件的神经细胞冲动并传至大脑。
第四节:知觉—感觉的整合
一、知觉的一般概念
1、定义:是人脑对直接作用于感觉器官的客观事物的
各个部分和属性的整体反映;是在感觉基础
(四)知觉的恒常性
1、定义:刺激发生变化时知觉仍然不变的特性。 2、种类(1)大小恒常性
(2)形状恒常性 (3)颜色恒常性
精品课件
三、几种复杂的知觉极其机制
(一)深度知觉
1、定义: 2、影响因素(1)来自刺激方面的深度线索
大小、遮挡、高度、透视、纹理等 (2)来自视觉线索本身的线索
调节与幅合;双眼视差
精品课件
第三章:感觉与知觉
第一节:感觉概述
一、感觉的一般概念
1、定义:是人们的感官对各种不同刺激能量的觉察, 并将它们转换成神经冲动传往大脑而产生的。
2、类型:远距离感觉、近距离感觉、内部感觉。(细分) 第六感觉(超感知觉)
3、意义:认识世界的第一步。
二、感觉的生理机制
第一步:收集信息 第二步:转换,把进入的能量转换为神经冲动 第三步:将感受器传出的神经冲动经过传入神经的传导,
将信息传到大脑皮层 第四步:在大脑皮层的各精区品域课件产生感觉
三、感受性和感觉阈限(及其关系)
一、感受性:
心理物理学是研究物理量和心理量之间关系的科学。 1、感受性:是指人对刺激物的感觉能力。 2、感觉阈限:是人感到某个刺激存在或刺激发生变化
所需刺激强度的临界值。 3、感觉阈限与感受性的大小成反比关系。 心理量和物理量之间的关系是用感受性的大小来表示的.
上产生的,是对感觉信息的整合和解释。
2、感觉与知觉的关系:
3、种类:
(1)按起主导作用的器官分:
视知觉、
听知觉、
触知觉、
嗅知觉等
(2)按事物的主观特性分:
空间知觉、(产生的线索:双眼视差、幅合)
时间知觉、
运动知觉
精品课件
二、知觉的特性
(一)知觉的整体性
1、定义:指人在过去经验的基础上把由多种属性 构成的事物知觉为一个统一的整体的特性。
二、绝对感觉阈限
是指最小可觉察的刺激量。也是指有50%机会被觉 察的最小刺激量。
精品课件
(三)差别感觉阈限
1、差别感受性:是指觉察刺激之间微弱差别的能力。 2、差别感觉阈限:是指那种刚能引起差别感觉的两个
刺激之间的最小差异量。 3、韦伯定律:在一个刺激能量上发现一个最小可觉察
的感觉差异所需要的刺激变化量与原 有刺激量的大小有固定的比例关系。 K=ΔI/I 4、费希纳定律:在物理量不断增加时,心理量的变化 逐渐减慢。用数学的说法是:当知觉 经验以算术级数增长时,刺激能量以 几何级数增长,它们之间是一种对数 关系。K=BLogA
二、社会知觉的过程 (一)信息的收集和选择 (二)信息的整合过程
效应1、首因效应和近因效应: 首因效应:在总体印象形成过程中,最初的信息 比后来的影响更大的现象。 近因效应:在总体印象形成过程中,新近获得的 信息,比原来获得的信息影响更大。
2、晕轮效应:对他人的认知判断受已知的特征的影响。 3、社会刻板效应:人们对社会上某一类事物产生的比
一、观察法:
1、定义:是指在自然情景中对人的行为进行有目的、 有计划的系统观察并记录,然后对所作记录 进行分析,以期发现心理活动变化和发展的 规律的方法。
2、特点:优点 缺点
二、测验法
1、定义:是指使用特定的量表为工具,对个体的心理 特征进行间接了解,并做出量化结论的研究 方法。
精品课件
三、实验法
二、心理学的科学性质
心理学作为一门科学,是自从1879年德国学者冯特受 到自然科学的影响,建立心理实验室,使之脱离思辩 性哲学成为一门独立学科开始的。
这就使得心理学的研究工作更为困难和复杂,兼有自然 科学和社会科学的双重性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