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七年级地理下册中国在世界中教案鲁教版五四制
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一章 中国在世界中》教学设计2
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一章中国在世界中》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一章中国在世界中》主要介绍了中国地理位置、中国在世界上的地位、中国的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发展。
本章内容旨在让学生了解中国在世界舞台上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全球观念。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对我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方面有所了解。
但对于中国在世界中的地位、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发展,还需要通过本章内容进行深入的学习。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掌握中国在世界中的地位。
2.使学生了解中国的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发展,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3.培养学生的爱国主义情感和全球观念。
四. 教学重难点1.中国在世界中的地位。
2.中国的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发展。
五. 教学方法1.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中国在世界中的地位。
2.运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的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发展。
3.利用多媒体教学,丰富教学手段,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的多媒体课件、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设计好针对本章内容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
3.准备相关的案例,用于分析中国的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发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多媒体课件展示中国的地图,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地理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呈现(10分钟)展示中国在世界地图上的位置,让学生明确中国在世界中的地位。
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思考中国在世界中的作用和影响。
3.操练(15分钟)针对中国的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发展,设计一些问题,让学生分组讨论,并进行汇报。
通过讨论和汇报,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在这些方面的发展情况。
4.巩固(10分钟)针对本节课的重点内容,设计一些练习题,让学生进行巩固。
对学生的练习情况进行点评,及时纠正错误,确保学生掌握本节课的知识。
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下册 第十一章 中国在世界中 单元测试17(解析版)
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一章中国在世界中单元测试一、单选题1.我国最早设立的经济特区是()A.深圳B.珠海C.汕头D.厦门2.中国国际经济合作学会杨金贵在《北京财经周刊》发表文章指出:一场以低碳经济为核心的产业革命已经出现,低碳经济不但是未来世界经济发展结构的大方向,更已成为全球经济新的支柱之一,也是我国占据世界经济竞争制高点的关键.我国发展低碳经济()A.要注重节约国内能,主要依靠进口国外能B.是生态文明、和谐社会、科学发展观战略思想的要求C.要注重推进能科技进步和自主创新,提高能利用效益D.是实现经济发展与资环境保护双赢的必然选择3.“三北防护林”所起到的根本作用是()。
A.美化环境B.防治酸雨C.防风固沙D.阻止寒潮4.下图为部分国家人均耕地比较图(左图)和我国土地利用构成图(下图),完成下面小题。
(1)关于我国土地资特点的叙述,正确的是()A.山地多,平地少,耕地、林地比重小B.土地资总量不足,种类少C.土地资总量少,但人均数量多D.各类土地资空间分布较均匀(2)我国土地资对农业发展的有利方面表现在()A.难利用土地面积大B.人均耕地少C.各类土地资分布不均D.土地资类型多样5.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经济迅速发展,目前已成为()A.世界第一大经济体B.世界第二大经济体C.世界上最发达的国家D.世界霸主6.实现“中国梦”要靠每一个中国人去努力践行,下列关于建设永续发展的美丽中国,叙述错误的是()A.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地理环境特色突出,资丰富,中国已迈入世界发达国家之列B.沿边地区与邻国进行边界贸易,长江流域形成了以上海、武汉、重庆为中心的产业带C.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发展,中国的发展离不开世界,世界的发展需要中国D.在进行经济建设的同时,要加强生态文明建设,从头上逆转生态环境恶化的趋势7.关于我国国情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中国是世界国力最强的国家②中国地大物博,人均资丰富③中国总人口居世界第1位④在世界各国中,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较低.A.①②B.①③C.②③D.③④8.以下关于黄土高原水土流失成因,正确的是()①年降水量在800毫米以上,且多暴雨,冲刷严重②土质疏松干燥,极易渗水③植被稀少,地面缺少植被保护④开发历史久、过度放牧、不断开荒种地等人类活动加剧A.①②③④B.①②③C.②③④D.①②④9.有关我国国情的叙述,正确的是()A.自然资总量和人均资总量均很丰富B.人口众多,人口自然增长率居世界前列C.气候复杂多样,季风气候显著,干旱区面积大D.地势西高东低,河流均自西向东流10.下列做法不符合“珍惜地球资,转变发展方式—提高资利用效益”主题思想的是()A.大力发展节水农业B.逐步关停高耗能重污染的工厂C.垃圾分类,资再利用D.大力推广一次性餐具用品11.下列人类活动符合可持续发展原则的是()A.为了当代经济发展,重视资开发,而不顾及环境B.过度开垦草地,砍伐森林C.人口无限地膨胀增长D.基于人类赖以生存的自然资有限,人类需与子孙后代共享资和环境12.当今世界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是()A.因地制宜,发挥地区优势B.联系越来越密切,经济全球化C.分工协作,互惠互利D.经济可持续发展13.下列事实能说明我国积极参与国际事物,体现我国是一个负责任大国的是()A.参加奥林匹克运动会B.派团参加世博会C.国家领导人出访非洲D.派中国救援队飞赴海地抢险救灾14.下面是四位同学对山区开发的观点,你认为有利于该地可持续发展的是()A.在交通运输便利的地区成片采伐,提高经济收入B.停止一切对森林的砍伐,不得利用森林资C.建立保护区,加强监管,在规划区内采育结合D.大规模开辟农场,种植农作物或发展畜牧业15.在联合国,我国是()。
七年级地理下册 11《中国在世界中》教案1 鲁教版五四制
《中国在世界中》教案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运用图文资料了解我国经济发展的成就,掌握我国主要的经济特区。
2、结合相关实例理解我国面临的问题,能够运用人口、工农业、疆域等内容分析我国面临的问题。
3、了解我国在世界中的地位的变化和影响。
过程与方法1、通过图文资料,进一步巩固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2、能够利用前面学习的区域地理内容解决区域发展等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通过分析我国经济发展的成就和面临的问题,树立一分为二看待事物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
教学重点掌握我国基本国情以及发展成就,了解中国在世界的地位。
教学难点思考当今中国在发展中面临的挑战,以及“和谐世界”理念在国内与国际如何体现合理的创设情境,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各方面的能力。
教学过程之前让同学们收集了一些关于自己周围的我国近些年来的变化,现在就请同学们来谈谈自己的收获,还有自己的感受。
老师再展示一组自己收集的图片,将以前的中国和现在的中国做出对比,让学生首先感受中国近些年来的变化。
接着通过课本,让同学们学习书本是介绍的,中国近些年的变化,进一步感受。
再次展示图片,将现代的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做出对比,让同学们感受中国的进步与不足,并且讲述中国今年来在世界中的发展。
继续学习书本,看看书本中讲述了哪些中国与世界的故事。
板书1、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2、发展中面临的挑战3、做负责任的大国小结让同学们自由抒发自己对祖国发展进步的想法,还有说说自己的理想等等。
鼓励学生,对未来有很好的展望。
2。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11.中国在世界中1-鲁教版(五四学制)
教学环节
起止时间(’”- ’”)
环节目标
教学内容
学生活动
媒体作用及分析
课前翻转部分
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一定的知识储备
1、相关微视频
2、“主题讨论”——《中国在世界中》的探究活动
学生登录中国微课网站(天云课堂),认真看完相关微视频,完成“主题讨论”中的探究活动。
既让学生对即将学习的内容有一定的知识储备,也了解了学生的学习储备的程度。
承前启后,引入新课
00'05''-03'19″
让学生熟记我国在自然地理方面的“位置”
引导学生回忆我国在自然地理方面的位置:半球、海陆和纬度位置。
(师生互动完成)
1、利用在Google Earth上截的中国地图,学生对我国的地理位置会形成比较清晰的心理地图。
三、学习者分析
通过在天云课堂上的微视频学习和“主题讨论”,学生对“我国在世界中处于一个什么样的地位?”“我国的发展面临哪些挑战?”“我国怎样才能更好地发展?”有了一定的认识,但对于中国要在世界中做负责任的大国理解不是很到位。
四、教学重难点分析及解决措施
【教学重点】知道我国是世界最大的发展中国家,运用图文资料说出我国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以及发展中面临的挑战。
(小组派代表展示)
(教师补充相关信息)
运用了白板的“展示”和“隐藏”功能,白板笔就是鼠标,便于师生的讲演。
三、归纳与拓展
18'39''-20'26''
帮助学生理清本课学习知识的要点。
引导学生归纳出本课知识要点:中国是发展中大国;中国是负责任的大国
(师生互动完成)
七年级地理下册11《中国在世界中》教案1鲁教版五四制
1. 导入环节(5分钟)
- 教师通过展示世界地图,引导学生观察中国所在的位置,提出问题:“你们能找到中国在世界地图上的位置吗?”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总结并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中国在世界中》。
2. 讲授新课(15分钟)
- 教师围绕教学目标和教学重点,讲解中国的地理位置、人口和民族、经济、科技教育等方面的特点。
3. 地理实践:学会阅读和使用地图,掌握地图的阅读方法和技巧,培养学生运用地理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 人地关系:理解人口、资源、环境与发展之间的相互关系,培养学生的人地协调观念。
5. 批判性思维:通过对我国在国际事务中地位和作用的学习,培养学生敢于质疑、善于思考的批判性思维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
2. 中国地图:学习并识别中国政区图、地形图、气候图等不同类型的地图,了解地图的阅读方法和技巧。
3. 中国的人口和民族:了解中国的人口分布特点,掌握中国各民族的特点和分布情况,理解民族团结的重要性。
4. 中国的经济:了解中国的经济发展概况,掌握中国农业、工业、服务业等主要产业的特点和发展状况。
5. 中国的科技教育:了解中国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科技教育发展状况,掌握中国在科技、教育方面的主要成就和挑战。
- 教师通过展示图表和视频资料,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新知识。
3. 巩固练习(10分钟)
- 教师设计练习题,让学生运用新学的知识回答问题,如:“中国在世界地图上的位置是什么?”、“中国的人口分布特点有哪些?”等。
- 学生回答问题后,教师进行点评和解答。
4. 师生互动环节(10分钟)
- 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讨论,如:“中国的经济发展对世界有哪些影响?”、“中国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是什么?”等。
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五章 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2
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下册《第五章中国的地理差异》是学生在学习地理基础知识后的进一步提高。
本章主要介绍了中国地理差异的原因、表现和影响。
教材通过丰富的图片、图表和实例,帮助学生理解中国的地理特点和地理差异,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之前,已经掌握了中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基础知识。
但学生对地理差异的理解和分析能力还有待提高。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和分析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掌握中国地理差异的原因、表现和影响;能够分析不同地区的地理特点,并进行简单的地理评价。
2.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分析实例,培养学生的地理观察能力和思维能力;学会使用地理工具,如地图、图表等。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地理差异的兴趣和好奇心,增强学生的地理素养;培养学生尊重自然、热爱家乡的情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地理差异的原因、表现和影响。
2.难点:分析不同地区的地理特点,并进行简单的地理评价。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展示图片、图表和实例,创设情境,引导学生观察和分析地理差异。
2.问题教学法: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3.案例教学法:选择具有代表性的地区,进行分析,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地理知识。
4.小组合作学习:分组讨论和展示,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区的图片、图表和实例,用于展示和分析。
2.准备PPT,用于辅助教学。
3.准备相关地区的地图,供学生练习使用。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或实例,引导学生关注中国的地理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展示相关地区的图片、图表和实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地理差异。
3.操练(15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不同地区的地理特点,并进行简单的地理评价。
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一章 中国在世界中》教学设计3
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一章中国在世界中》教学设计3一. 教材分析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一章中国在世界中》主要介绍了中国地理位置、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等方面的知识。
本章内容是学生对地理知识的进一步拓展和延伸,也是学生对国家地位和作用的理解。
本章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和全球视野具有重要意义。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章内容前,已经学习了中国的地理、历史、文化等方面的知识,对于中国的基本情况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中国在世界中的地位和作用可能还缺乏深入的认识。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引导学生从不同的角度去理解和思考中国在世界中的地位和作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中国的地理位置,了解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理解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分析、比较等方法,培养学生对中国在世界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理解。
3.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祖国,关心世界的情感态度,培养学生的全球视野。
四. 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中国的地理位置,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
2.教学难点:学生对于中国在世界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理解。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情境,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感受和理解中国在世界中的地位和作用。
2.案例教学法:通过分析具体的案例,让学生深入了解中国在世界中的地位和作用。
3.讨论教学法:通过分组讨论,让学生分享自己的观点,培养学生的思辨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学素材:教材、多媒体课件、案例资料。
2.教学工具:投影仪、电脑、黑板、粉笔。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中国地图,引导学生回顾中国的地理位置,引出本节课的主题——中国在世界中。
2.呈现(10分钟)教师利用多媒体课件,呈现中国在世界经济中的地位、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等方面的知识,让学生直观地了解中国在世界中的地位。
3.操练(10分钟)教师给出具体的案例,让学生分析并比较中国在不同领域中的地位和作用,如经济、科技、文化等。
七年级地理下册教学课件-11.中国在世界中-鲁教版(五四学制)
生物学方面
1965年我国在世界上首次人工合成 结晶牛胰岛素获得成功,21世纪又
研究发现了SARS病原体。
1969年10月4日,我国的药学家屠 呦呦创制新型抗疟药———青蒿素 和双氢青蒿素,因此还获得了诺贝
尔生理学或医学奖。
由中国企业自主开发的重组人p5 3腺病毒注射液产品,是中国乃至 全世界第一个批准上市的基因治疗
名村。 我国建成海外中国文化中心7个、 孔子学院140多所,与145个国家签
国防方面
近期,我国自主研制的第四代战斗 机歼20在成都成功首飞,这是我国 在航空业上的一大实质性跨越!使 我国成为了继美俄之后的第三个能 够自主研制和试飞第四代战斗机的
国家。
2013年11月,我国辽宁号航空母舰 正式实行任务,是中国人民解放军 海军第一艘可以搭载固定翼飞机的
农业方面
1975年,我国“杂家水稻之父”袁隆 平研制成功杂交水稻种植技术,首
次试验就达到产值900公斤。
粮食产量实现“九连增”。粮食综 合生产能力稳步跨上新台阶,继粮 食产量在2007年恢复到万亿斤后, 在高起点上连续增产,2012年粮食 总产量达117914亿斤,实现了历史 性的“九连增”。其他主要农产品
(3)1988年北京正负电子对撞机对撞成功,这是我国第一 座高能加速器;在纳米技术材料方面也取得巨大成功。
(4)1989年葛洲坝工程全部建成;21世纪初三峡大坝水利 枢纽工程也基本建成并开始并网发电。
(5)1997年每秒钟能运算100亿次的“银河—III”型计算机 研制成功,我国成为世界上少数几掌握这项先进技术的国
也实现了稳定增长。
科技方面
(1)1964年我国第一颗原子弹爆炸成功;1967年我国第一 颗氢弹爆炸成功;20世纪90年代我国建成了大亚湾核电站。
七年级地理下册11《中国在世界中》教案2鲁教版五四制
4.教室布置:根据教学需要,布置教室环境,如设置分组讨论区、实验操作台等,以便于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和实验操作。此外,可以布置一些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宣传海报、展板等,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度。
过程:
-各组代表依次上台展示讨论成果,包括主题的现状、挑战及解决方案。
-其他学生和教师对展示内容进行提问和点评,促进互动交流。
-教师总结各组的亮点和不足,并提出进一步的建议和改进方向。
6.课堂小结(5分钟)
目标:回顾本节课的主要内容,强调中国在世界中的重要性和意义。
过程:
-简要回顾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包括中国的地理位置、人口、地形、气候等。
(2)中国的人口和面积:学生需要了解中国的人口数量、面积大小,以及人口分布特点。
(3)中国的地形和气候:学生需要掌握中国的主要地形区、气候类型及特点。
(4)中国的资源、农业、工业、城市和交通:学生需要了解中国的资源分布、农业特点、工业布局、城市分布和交通状况。
(5)中国在世界中的地位和作用:学生需要理解中国作为世界人口大国、发展中国家,在国际事务中的地位和作用。
-强调中国在世界中的地位和作用,鼓励学生进一步探索和应用地理知识。
-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撰写一篇关于中国在世界中的短文或报告,以巩固学习效果。
教学资源拓展
1.拓展资源:
(1)中国地理概况:介绍中国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地形、气候、河流、湖泊、资源、农业、工业、城市和交通等方面的基本特征,为学生提供更为详细的地理信息。
核心素养目标
本节课的核心素养目标包括:地理核心素养、人文素养、思维素养和创新素养。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培养以下核心素养:
鲁教五四学制版七年级下册地理《第十一章 中国在世界中》(一等奖课件) (2)
做负责任的大国
做负责任的大国
中国高铁奇迹
发展中面临的挑战
自主学习小组交流:
我国在发展之路上面临 哪些挑战?
发展中面临的挑战
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点击添加文字
人地关系不够和谐
区域发展不平衡
海洋权益面临挑战
发展中面临的挑战
正确认识人口、资源、环境和发展之间的关系。
做负责任的大国
我国在哪些方面展示出一 个负责任的大国形象?
做负责任的大国
巨大的贡献
点击添加文字
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点击添加文字
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点击添加文字
勇于担当的大国
点击添加文字
收获驿站
中 国 在 世 界 中
举世瞩目的发 展成就 发展中面临的挑战 做负责任的大国
“一五”完成 1978改革开放后 21世纪后
与发达国家的差距 人地不够和谐 发展不平衡 海洋权益受挑战
对世界的贡献 积极参与国际事务, 做负责任的大国……
鲁教版初中地理七年级下册第11章
中国在世界中
烟台三中初中部 郭日新
中
1、举世瞩目中面临的挑战
界
中
3、做负责任的大国
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
爷孙三代话 祖国发展
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
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
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
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
1972年中美建交
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
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
爸爸的相册
1978年改革开放以后
1978年 中国共产党十一届三中 全会召开
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
爸爸的相册
21世纪后
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
活动:制作“中国发展成就”相册
高速铁路 超级水稻
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一章 中国在世界中》教学设计1
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一章中国在世界中》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一章中国在世界中》主要介绍了中国地理位置、面积、人口、民族、地形、气候、资源、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特点,以及中国在世界地理、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地位和作用。
本章内容是学生对我国地理知识的进一步了解和掌握,为后续学习其他地区的地理打下基础。
二. 学情分析七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基础,对本国的地理位置、地形、气候等有了一定的了解。
但部分学生对地理知识的掌握程度参差不齐,需要教师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引导他们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三. 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中国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民族、地形、气候、资源、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特点。
2.使学生了解中国在世界地理、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地位和作用。
3.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中国在世界中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民族、地形、气候、资源、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特点。
2.难点:中国在世界地理、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地位和作用。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图片、地图、视频等媒体资源,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案例分析法:选取具有代表性的案例,让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地理思维能力。
3.讨论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学习心得,提高学生的合作能力。
4.问答法:教师提问,学生回答,巩固所学知识。
六. 教学准备1.准备相关地图、图片、视频等教学资源。
2.设计教学课件,展示教学内容。
3.准备案例分析材料,分发给学生。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地图等资源,引导学生回顾已学的地理知识,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呈现(10分钟)展示教学课件,介绍中国的地理位置、面积、人口、民族、地形、气候、资源、经济、文化、科技等方面的特点。
让学生了解中国在世界地理、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地位和作用。
七年级地理下册11《中国在世界中》教案2鲁教版五四制
1.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示地图和实时地球仪,帮助学生直观理解我国的地理位置,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认识到地理位置对国际交往的重要性。
2. 引导学生通过小组讨论,对比不同国家的地理位置,分析我国地理位置的优势和劣势,以及如何利用这些特点促进国家发展。
3. 结合时事新闻和国际热点问题,组织学生进行角色扮演,模拟国际会议,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体会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提高学生的国际视野和分析能力。
作业布置与反馈
一、作业布置
1. 选择题与填空题:针对本节课所学的地理位置、国际地位和作用等知识点,设计10道选择题和5道填空题,要求学生在课后完成。
(1)选择题:
1)我国的地理位置特点是什么?
A. 位于亚洲东部,太平洋西岸
B. 位于亚洲西部,太平洋东岸
C. 位于亚洲南部,印度洋西岸
D. 位于亚洲北部,北冰洋东岸
2. 地理思维与问题解决能力:学生通过对比、分析、综合等方法,思考我国在国际社会中的角色和地位,培养逻辑思维和批判性思维能力,以及面对地理现象和问题时,能够运用所学知识进行合理的解释和解决。
3. 地理观念与国际理解:学生将深化对我国在国际舞台上的地位和作用的认识,增强国家意识和国际视野,培养尊重不同文化、理解国际合作与交流重要性的态度,促进对全球问题的关注和思考。
2)我国有多少个陆上邻国?
A. 10个
B. 12个
C. 14个
D. 16个
依此类推,共10道选择题。
(2)填空题:
1)我国是世界上第____大经济体。
2)我国在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中担任____任理事国。
依此类推,共5道填空题。
2. 分析题:要求学生结合教材内容和课堂讲解,分析以下问题。
【精选】七年级地理下册11中国在世界中教案3鲁教版五四制
《中国在世界中》教案教学目标知识和能力目标(1)了解祖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取得的巨大成就,认识中国综合国力增强和国际地位不断提高的事实。
(2)了解“中国作为世界的中国,正在大步走向世界”的事实。
(3)在把握以上事实的基础上,认识到“中国离不开世界,世界离不开中国”的道理。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培养学生关注社会、爱我中华的情感,引导学生初步形成世界眼光和开放意识。
教学重点正确认识我国在世界格局中的地位和作用;当今时代的主题、当今世界的发展趋势。
教学难点促进区域的可持续发展;在世界中求发展。
教学准备教师准备根据教材内容选择图片、视频资料、文字资料,制作教学课件。
学生准备通过各种渠道了解中国入世的相关知识。
分成六个讨论小组,选出组长。
教学过程展示图片,导入新课了解1、了解中国近些年来的变化及取得的重大成果;2、了解我国“五年计划”的内容;3、了解中国在世界的地位变化情况及其原因;4、建国以来,新中国社会主义建设的伟大成就;5、我们今后的奋斗目标和在社会主义建设及国际事务中肩负的责任。
表解对比法1949年以前1949年以后中国在世界地位的变化知识链接:学生阅读“WTO简介”探究:中国为什么入世?将此问题分解成两个小问题:(1)中国入世对世界的意义?(为什么能入世?)(2)中国入世对中国的意义?(为什么要入世?)学生分成两部分(每三小组一部分),在组长的组织下,分别讨论以上两个问题。
(约两分钟)讨论完毕,学生分组发言(每组发言人数不限)对于“中国入世对世界的意义?(为什么能入世?)”学生发言:中国自改革开放以来,经济迅速发展,各方面的实力都大大增强了。
中国的产品走向世界,到处都能看到“中国制造”。
思考请你对昨天的中国、今天的中国、明天的中国用一句话来进行描述:昨天的中国:今天的中国:明天的中国:。
中国的地理差异-鲁教五四学制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
中国的地理差异-鲁教五四学制版七年级地理下册教案一、引入在生活中,我们常常会感受到中国各地之间的差异,例如南方的雨水多,北方的冬天冷,东部沿海地区经济发展比内陆地区快等等。
那么这些差异都是怎么来的呢?今天我们就来学习一下中国的地理差异。
二、中国的地理位置中国位于东亚,太平洋西岸,南北纵跨东经73度26分至135度05分,东北到北纬53度33分,东南至纬3度52分。
全国陆地总面积960.1万平方公里,海域总面积380万平方公里,陆地国土面积世界第三,仅次于俄罗斯和加拿大。
中国地处华北、东北、华东、中南、西南五个地理区域,因此地理差异较大。
三、中国的地形中国地形分布不均,主要集中在青藏高原、西南山地、华北平原、华南丘陵和盆地、长江中下游平原、东北平原和东南沿海平原七个区域。
青藏高原是全世界海拔最高的高原,也是中国最大的高原,地处青海、西藏、四川、云南四省区,是中国重要的水源地、种植区和牧区。
西南山地是我国人口密集的地区之一,由昆仑山、喜马拉雅山、祁连山、岷山、大雪山等山脉组成。
这里的气候多雨,交通不便,但也是中国重要的水电能源开发区。
华北平原主要包括山西、河北、山东、河南、北京等省市,是中国最古老的文明发源地之一,有着独特的历史和文化景观。
华南丘陵和盆地地带包括福建、广东、广西、海南、台湾,多山、多水、气候炎热,是中国重要的农业、林业、渔业区。
长江中下游平原包括江苏、安徽、湖北、江西等省市,地势平坦、水网交错,物产丰富,是中国重要的农业产区。
东北平原涵盖黑龙江、吉林、辽宁三省,是中国重要的工业项目和农业产区,物资丰富、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
东南沿海平原由华南6个省市共同组成,是中国最发达的地区之一,有着丰富的自然和人文资源,是著名的旅游胜地。
四、中国的气候中国气候分布不均,主要分为寒冷的温带气候、温暖的亚热带气候和炎热的热带气候三种。
温带气候主要分布在东北、华北和西北等地区,最冷的地方气温低至零下40摄氏度,而最热的地方气温则可达30摄氏度左右。
七年级地理下册11《中国在世界中》教案3鲁教版五四制
-世界第二大经济体
-国际贸易、全球产业链中的重要角色
③中国文化:
-悠久的历史
-丰富的文化:语言、文字、艺术、传统节日等
④中国的国际影响力:
-国际事务、全球治理、国际合作
- “一带一路”倡议
⑤学生对于中国在世界中的地位和作用的理解:
-整合所学知识
-形成全面认识
板书设计应条理清楚、重点突出、简洁明了,同时具有艺术性和趣味性,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作业布置:
1.根据本节课的教学内容和目标,布置适量的作业,以便于学生巩固所学知识并提高能力。
2.作业包括:填空题、选择题、问答题等,以测试学生对“中国在世界中”相关知识点的理解和掌握。
3.要求学生认真完成作业,并按时提交。
作业反馈:
1.及时对学生的作业进行批改和反馈,指出存在的问题并给出改进建议。
2.对பைடு நூலகம்业中出现的错误,及时给予纠正,并解释错误的原因,帮助学生理解并掌握正确的知识。
1.提供与本节课内容相关的拓展阅读材料
(1)《之江新语》:这是习近平主席在浙江工作期间发表的文章集,其中涉及到的“一带一路”倡议等内容,可以让学生更深入地了解中国的国际地位和作用。
(2)《中国传统文化读本》:这是一本介绍中国传统文化的书籍,包含了汉字、诗词、书画、传统节日等内容,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了解中国的文化底蕴。
教学方法/手段/资源:
-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完成作业和拓展学习。
-反思总结法: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和成果进行反思和总结。
作用与目的:
-巩固学生在课堂上学到的核心知识点和技能。
-通过拓展学习,拓宽学生的知识视野和思维方式。
-通过反思总结,帮助学生发现自己的不足并提出改进建议,促进自我提升。
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下册 第十一章 中国在世界中 单元测试13(解析版)
鲁教版(五四制)地理七年级下册第十一章中国在世界中单元测试一、选择题2021年5月15日,天问一号成功着陆火星,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迈出了中国星际探测征程的重要一步。
下图示意地球公转。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1.天问一号着陆火星当日,地球处于公转轨道的()A.甲B.乙C.丙D.丁2.中国首次火星探测任务取得圆满成功的关键因素是()A.通信快捷B.交通便利C.科技发达D.市场广阔3.下列事件中,不能证明我国积极参与国际事务的是()A.1983年8月,中国加入《南极条约》B.2001年12月11日,中国正式加入世界贸易组织C.1978年我国实行了改革开放政策D.中国是联合国安全理事会五个常任理事国之一4.当前中国面临的挑战的叙述,不正确的是A.人地关系不够和谐B.区域发展不够平衡C.海洋权益面临严峻挑战D.参与国际事务过多2020年12月12日国家主席习近平在气候雄心峰会上通过视频发表题为《继往开来、开启全球应对气候变化新征程》的重要讲话,宣布中国国家自主贡献一系列新举措,中国展现大国担当。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5.此次气候雄心峰会针对全球气候问题力促各国节能减排,下列措施不符合这一主题的是()A.出门尽量乘坐公共交通工具B.大量使用煤炭发电,提高经济效益C.加快淘汰落后生产力,完善产业结构D.提倡低碳环保的生产方式6.习近平在会上宣布:到2030年,中国单位国内生产总值二氧化碳排放将比2005年下降65%以上。
为达成这一目标,我们大力提倡使用清洁能,下列既属于可再生资又是清洁能的是()A.石油B.太阳能C.天然气D.煤炭2020年是我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脱贫攻坚的关键之年。
下图为我国贫困县数量分布图(数据截止2019年底)。
据此完成下面小题。
7.图中贫困县数量为1的省区简称是()A.新B.宁C.贵D.粤8.贫困地区脱贫致富,以下措施正确的有()①因地制宜,发展地方特色经济①加大交通、电力等基础设施建设①加强对贫困地区的引领和扶持①加大坡地开垦力度,扩大粮食种植面积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9.针对全球气候变暖的趋势,我国采取的应对措施不包括A.大力提倡节能减排和低碳生活B.大力发展新能和可再生能C.重视植树造林工作,大力发展人工林D.加入世界贸易组织10.目前,人类面临的全球性问题主要()A.人口、资、资金、宗教B.人口、资、环境、发展C.人口、粮食、资金、环境D.人口、粮食、灾害、发展11.构建节约型社会成为“十一五”规划的重要任务,下列做法与此相悖的是()A.完善再生资回收利用体系B.努力发展循环经济,实行清洁生产C.应用现代科技改善生产条件,提高资利用率D.大力发展传统工业12.关于我国国情的叙述正确的是()①中国是世界国力最强的国家①中国地大物博,人均资丰富①中国耕地面积居世界第4位①在世界各国中,我国人均国民生产总值较低A.①①B.①①C.①①D.①①13.我国要走可持续发展的道路,下列做法正确的是()A.要不顾一切地进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促进经济快速增长B.对于环境问题,我们可以在达到了较高的发展水平之后,利用先进的科学技术再回过头来治理环境C.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人与环境的关系可以重新评价,我国的计划生育政策现在可以暂缓执行了D.21世纪,我们要协调好沿海与内地的关系,经济建设与环境保护的关系,当前与长远的关系14.关于中国国情的叙述正确的是()A.中国自然条件复杂多样,地理环境特色突出B.中国的地理区域差异不明显户C.中国地大物博,人均资占有量大D.中国自然灾害比较少,利于经济发展15.我国首批设立的经济特区中,位于广东省的有①深圳①珠海①汕头①厦门A.①①①B.①①①C.①①①D.①①①16.为了明天更加美好,保护资与环境,实现可持续发展,我们应该养成的好习惯是①尽量减少使用塑料袋①不使用一次性木筷①毁林开荒①节约用电①节约用水①植树造林A.①①①①①B.①①①①①C.①①①①①D.①①①①①17.我国地理基本国情有()A.是一个发达国家B.地大物博,人均资占有量丰富C.国土辽阔、区域差异大D.资贫乏自2019年年底全球新冠肺炎疫情爆发以来,欧美地区就成为全球重疫区,口罩、医用手套、防护衣、呼吸机等个人防护设备和公用医疗器械等医疗物资成为全球性极缺资,跨区域的医疗物资资调配就成为疫情防治工作的重中之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
1、运用图文资料了解我国经济发展的成就,掌握我国主要的经济特区。
2、结合相关实例理解我国面临的问题,能够运用人口、工农业、疆域等内容分析我国面临的问题。
3、了解我国在世界中的地位的变化和影响。
过程与方法
1、通过图文资料,进一步巩固从资料中提取有效信息的方法。
2、能够利用前面学习的区域地理内容解决区域发展等问题。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通过本节的学习培养学生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2、通过分析我国经济发展的成就和面临的问题,树立一分为二看待事物的辩证唯物主义观念。
教学重点
掌握我国基本国情以及发展成就,了解中国在世界的地位。
教学难点
思考当今中国在发展中面临的挑战,以及“和谐世界”理念在国内与国际如何体现合理的创设情境,组织形式多样的活动,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提高各方
面的能力。
教学过程
之前让同学们收集了一些关于自己周围的我国近些年来的变化,现在就请同学们来谈谈自己的收获,还有自己的感受。
老师再展示一组自己收集的图片,将以前的中国和现在的中国做出对比,让学生首先感受中国近些年来的变化。
接着通过课本,让同学们学习书本是介绍的,中国近些年的变化,进一步感受。
再次展示图片,将现代的中国与世界其他国家做出对比,让同学们感受中国的进步与不足,并且讲述中国今年来在世界中的发展。
继续学习书本,看看书本中讲述了哪些中国与世界的故事。
板书
1、举世瞩目的发展成就
2、发展中面临的挑战
3、做负责任的大国
小结
让同学们自由抒发自己对祖国发展进步的想法,还有说说自己的理想等等。
鼓励学生,对未来有很好的展望。
Q31000 7918 礘25726 647E 摾T "$m30191 75EF 痯35103 891F 褟22154 568A 嚊40823 9F77 齷36081 8CF1 賱26704 6850 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