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必修1、2、3全套复习纲要
地理必修1,2,3总复习_知识点_提纲.doc
地理必修1, 2, 3总复习_知识点—提纲高中地理必修1(自然地理)By:Gaven【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一一银河系(河外星系)一一太阳系一一地月系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1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1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1因为口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1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氮、氧为主)%1形成并存在液态水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耀斑(2)影响:①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1产生“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1影响地球气候。
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交替:晨昏线(圈)——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 口寸——太阳高度是。
度一一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1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
%1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偏向力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
5、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1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夏至日一一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②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
冬至日一一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③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1赤道全年昼夜平分。
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的相反。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高中地理必修一、二、三复习要点
高中地理必修一、二、三复习要点.txt一个人一盒烟一台电脑过一天一个人一瓶酒一盘蚕豆过一宿。
永远扛不住女人的小脾气,女人永远抵不住男人的花言巧语。
必修模块1(自然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①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②比力安全的宇宙环境③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④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氮、氧为主)⑤形成并存在液态水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活动的符号:黑子、耀斑(2)影响: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影响地球气候。
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①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太阳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②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
③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标的目的力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
5、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①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泛起极昼现象。
②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
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泛起极夜现象。
③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④赤道全年昼夜平分。
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的相反。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地理必修一、二、三册复习提纲打印
地理必修I复习材料1 地球的宇宙环境天体系统:天体之间因万有引力相互吸引和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多层次的天体系统:天体分为自然天体和人造天体,其中自然天体中基本天体是恒星和星云。
八大行星公转的特点:同向性、近圆性、共面性 可见宇宙:也称为“已知宇宙”,是指人类已经观测到的有限宇宙,半径约为140亿光年。
光年——距离单位,指光在真空中一年所传播的距离。
地球存在生命的条件: 外部条件:稳定的太阳光照大、小行星各行其道,使地球处于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中 内部条件:日地距离适中(1.5亿千米)——适宜的温度地球体积质量适中且原始大气经长期演化—适于生物呼吸的大气 地球内部水汽逸出形成液态水 1.2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太阳辐射:太阳以电磁波的形式向宇宙空间放射的能量。
1 能量来源:太阳中心的核聚变反应(4个氢原子核聚变成氦原子核,并放出大量能量); 2特点:太阳辐射是短波辐射,能量主要集中在波长较短的可见光部分;3意义:维持地表温度,地球上大气运动、水循环和生命活动等运动的主要动力,人类生产和生活的主要能源。
太阳常数:表示太阳辐射能到达大气层上界的能量指标,大小为8.24焦/cm 2.分。
二: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 太阳的外部结构:指太阳的大气结构,从里到外分为光球、色球和日冕三层2 对地球的影响:(太阳黑子是太阳活动强弱的标志,周期约为11年) (大气层) 太阳活动 影响日 冕 太阳风 磁暴、极光色 球 耀斑 干扰无线电短波通信日珥光 球 太阳黑子 对地球上气候的影响 1.3 地球的运动二、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更替:周期为一个太阳日(24h)。
晨线和昏线的判读。
(2)地方时:因经度不同而产生的不同时刻。
东早西迟。
(3)地转偏向:沿地表水平运动的物体运动方向发生偏移,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赤道上不偏。
(北半球用右手、南半球用左手判读)三、地球自转和公转的关系:(1)黄赤交角:赤道面和黄道面的交角。
地理必修1、2、3提纲
地理必修1知识点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一、行星地球1.天体:●概念:物质存在的形式,包括星云、行星、流星体、彗星以及一些星际物质(如气体、尘埃)。
●天体系统的层次:2.太阳系及其成员:●九大行星的排列: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冥王星。
●又可以分为三类:⑴类地行星::水、金、地、火星⑵巨行星:木、土星⑶远日行星:天王、海王、冥王星●小行星带:位于火星和木星之间。
(记法:火和木在一起易燃烧,用小行星带隔开)4.地球存在生命的原因:(1)日地距离适中——适宜的温度(2)质量体积适宜——适合生物呼吸的大气(3)地球内部物质运动——水二、太阳对地球的影响1.提供能量:●太阳的主要成分:氢和氦。
●太阳辐射是以电磁波的形式辐射。
来源:内部的核聚变。
●纬度差异→热量差异:纬度低,太阳辐射强,生物量多;反之。
2太阳活动:●太阳大气层从外到内分为:日冕(最外层)、色球、光球(太阳表面、最亮)。
●太阳活动的主要标志:太阳黑子(周期11年)。
耀斑也是重要标志,它是太阳活动最强烈的显示。
●太阳活动的三大影响:(1)太阳电磁波扰动电离层→影响无线电短波通讯(2)带电粒子流扰动地球电磁场→产生磁暴(3)带电粒子流进入大气层→产生极光。
(4)降水量与太阳黑子有一定相关系三、地球运动:1.地球的运动:自转和公转。
方向都是自西向东。
2.地球自转:●绕转中心:地轴(它的北端总是指向北极星附近)●地球真正的自转周期:恒星日(23时56分4秒),360o另一周期是:太阳日(24小时),360o59’●自转方向:从北极上看地球自转是逆时针,南极上看是顺时针。
●角速度:除南北两极点为0外,其他各地角速度都为15o/h。
●线速度:赤道最大,向两极逐渐减小,两极线速度为0。
3.地球公转:●绕转中心:太阳●周期:恒星年:365日6时9分10秒(真正周期)回归年:365日5时48分46秒(太阳周期)●公转轨道:椭圆形近日点(1月初,角速度和线速度最大),远日点(7月初,角速度和线速度最小)。
地理必修一二三全书复习提纲
淮北一中高一地理期末复习提纲必修2第一章:人口的变化1.1人口的数量变化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记忆]2、几个重要的人口日:“世界60亿人口日”(1999/10/12);“世界人口日”50亿(1987/7/11);中国13亿人口(2005/1/6)。
4、20世纪以来特别过去100多年人口增长迅速的原因:(理解记忆)过去100多年,伴随着生产工具和社会生产力等方面的进步,人类对自然环境开发利用和改造的范围不断扩大,对各种灾害和疾病的防御能力也不断提高,使人类对自然环境的利用和适应性不断增强,死亡率进一步降低。
5、某个地区人口自然增长的数量受人口自然增长率和人口基数大小共同影响。
(理解记忆)8、人口增长模式由出生率、死亡率、自然增长率三个指标构成。
(记忆)公式:自然增长率=出生率-死亡率9、人口增长模式的转变:[记忆]人口增长模式是由原始型向传统型,继而向现代型转变。
转变的因素:生产力水平、国家政策、社会福利、自然环境、文化观念10、大部分发达国家(欧洲、北美为代表)为现代型,大多数发展中国家为传统型,中国为现代型,世界为由传统型转向现代型的过渡阶段。
[记忆]1.2人口的空间变化1、人口迁移:人的居住地在国际或本国范围内发生改变。
[记忆]人口迁移的判断:是否发生了地域上的移动(行政区位的改变);是否有居住地的改变;时间的改变(通常为一年)2、人口迁移的类型(按是否跨越国界):国际迁移、国内迁移5、人口迁移的意义[理解]调节人口空间分布和人才余缺,加强民族融合和文化交流,促进经济发展和缩小地区差异。
6、人口迁移对迁入地和迁出地的影响[理解记忆]对人口迁出地:好的影响有减少迁出地人口密度、缓解人口对环境的压力不好的影响有人才、劳动力的流失对人口迁入地:好的影响有人才的流入和提供廉价劳动力,有利于经济发展不好的影响有人口密度增加,人口对环境的压力增加7、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记忆](1)自然环境和社会经济环境的变化(2)个人对生活或职业需求的变化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中,经济因素往往起重要作用。
高中地理必修一二三复习要点
高中地理必修一、二、三复习要点必修模块1(自然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①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②比较安全的宇宙环境③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④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氮、氧为主)⑤形成并存在液态水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耀斑(2)影响: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影响地球气候。
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①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太阳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②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
③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偏向力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
5、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①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②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
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达到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③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④赤道全年昼夜平分。
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的相反。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达到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高中地理必修一二三授课或总复习提纲
必修一第一章行星地球第1节宇宙中的地球一.天体1.概念2.常见天体及所属的天体类型二.天体系统1.概念2.级别三.地球在宇宙中的位置1.地球普通性的表现2.地球适宜生物生存和繁衍的原因能力要求:熟练绘制太阳系模式图第2节太阳对地球的影响一.太阳辐射1.概念2.太阳辐射对地球的影响二.太阳活动1.概念2.太阳大气层结构及对应的太阳活动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第3节地球运动一.自转1.自转:中心、方向、周期和速度(线速度和角速度)2.意义(1).昼夜交替(2).时差:地方时、区时和日期变更(3).沿地表水平运动物体的偏移二.公转1.公转:中心、方向、周期、速度(线速度和角速度)2.意义(1).昼夜长短变化①.昼夜状况②.昼夜长短变化③.昼夜长短变化幅度(2).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①.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的规律②.计算正午太阳高度角③.正午太阳高度角变化的幅度(3).四季和五带能力要求:1.熟练绘制“太阳直射点回归运动图”2.熟练绘制“地球公转轨道图”3.熟练绘制“二分二至”光照图4.熟练绘制“五带图”5.熟练绘制“时区简易图”第4节地球的圈层结构一.地球内部圈层结构1.研究原理2.圈层划分二.地球外部圈层结构能力要求:1.岩石圈的位置2.软流层的位置第二章地球上的大气第1节冷热不均引起的大气运动一.大气的受热过程1.太阳辐射(太阳暖大地)2.地面辐射(大地暖大气)3.大气逆辐射(大气暖大地)二.热力环流1.概念2.成因3.形成过程4.常见热力环流现象及其影响三.大气的水平运动(风)1.成因2.风:类型、画法、风向的判断方法能力要求1.熟练绘制热力环流的形成过程2.等压线图中判断风向和风力的方法3.影响太阳辐射的因素及全球太阳辐射的分布规律4.我国太阳能的分布第2节气压带和风带一.大气环流1.概念2.意义3.气压带和风带(1).分布规律(2).成因(3).性质(4).移动原因和移动规律二.北半球冬季、夏季气压中心1.北半球冬季高压中心和低压中心的位置、成因2.北半球夏季高压中心和低压中心的位置、成因三.季风1.东亚季风(1).夏季风:风向和成因(2).冬季风:风向和成因(3).东亚季风对亚热带季风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的影响2.南亚季风(1).夏季风:风向和成因(2).冬季风:风向和成因(3).南亚季风对热带季风气候的影响四.气候类型的判断方法1.根据“气温”和“降水”判断(气候特征)(1).确定“南半球或北半球”(2).气温定带(3).以水定型2.根据“纬度位置”和“海陆位置”判断(分布规律和典型分布区)能力要求1.熟练绘制“气压带和风带图”2.构建全球气候分布心里图(分布规律、典型分布区、气候特征、气候成因、相应的植被或自然带)3.影响气温的因数4.影响降水的因素5.中国的锋面雨带第3节常见的天气系统一.锋1.锋的结构2.锋的类型及对天气的影响二.气压(气流)系统1.低压(气旋)和低压槽对天气的影响2.高压(反气旋)和高压脊对天气的影响能力要求1.等压线图中辨认低压(气旋)、低压槽、高压(反气旋)和高压脊2.运用天气系统解释常见天气现象的成因第4节全球气候变化一.全球气候变化的时间特点1.地质历史时期气候的变化特点2.近100年来气候的变化特点二.全球变暖1.原因2.影响3.缓解措施第三章地球上的水第1节自然界的水循环一.水循环1.环节2.类型3.意义4.人类活动对水循环的影响二.河流的补给类型三.河流的水文特征和水系特征能力要求:掌握“河流流量过程曲线图”的看图方法第2节大规模的海水运动一.洋流1.概念2.成因(1).主要动力(2).其他原因3.性质及判断方法二.世界表层洋流的分布规律1.中低纬度海区(副热带海区)洋流圈方向和洋流性质2.北半球中高纬度海区(副极地海区)洋流圈方向和洋流性质3.南半球中纬度4.北印度洋的季风洋流5.南极环流三.洋流对地理环境的影响四.按成因划分洋流的类型1.风海流:南赤道暖流、北赤道暖流、西风漂流、北太平洋暖流等2.密度流(表层海水由密度小的海域流向密度大的海域,底层相反)(1).大西洋海水通过直布罗陀海峡流入地中海(2).地中海海水通过苏伊士运河流入红海(3).阿拉伯海海水通过曼德海峡流入红海(4).阿拉伯海海水通过霍尔木兹海峡流入波斯湾(5).地中海海水通过土耳其海峡流入黑海3.补偿流能力要求1.构建洋流分布心里图2.上升流形成过程:离岸风——近海表层海水离开海岸——底层海水上涌补充——寒流如:秘鲁寒流、索马里寒流等第3节水资源的合理利用一.水资源和人类社会二.水资源短缺的原因三.合理利用水资源的措施1.开源措施2.节流措施第四章地表形态的塑造第1节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一.内力作用1.能量来源2.表现(1).主要表现及对地貌的影响(2).其他表现3.内力作用对地貌的总体影响二.外力作用1.能量来源2.表现3.常见的外力作用及地貌4.外力作用对地貌的总体影响三.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岩石圈物质循环过程2.各类岩石的特点及代表性岩石第2节山地的形成一.山岳的主要类型1.褶皱山2.断块山3.火山二.地质构造1.褶皱(背斜和向斜)(1).概念(2).背斜和向斜的判断方法2.断层(1).概念(2).断层对应的地貌(举例理解)3.火山三.地质构造的实践意义四.板块运动1.板块分布2.板块运动和陆地地貌3.板块运动和海底地貌五.山地对交通运输的影响能力要求1.区分地质作用、地质构造和地貌2.构建板块分布心里图3.区分“风化作用”和“风力作用”4.理解“背斜成谷”和“向斜成山”5.理解“海沟”和“海岭”的成因第3节河流地貌的发育一.流水作用1.流水侵蚀(溯源侵蚀、下蚀、侧蚀和溶蚀)2.流水搬运3.流水堆积二.流水侵蚀对河谷的影响三.河流地貌1.河流侵蚀地貌2.河流堆积地貌三.河流地貌对聚落分布的影响第五章自然地理环境的整体性和差异性一.自然地理环境要素二.整体性1.概念2.表型三.差异性1.自然带的地域分异规律(地带性)2.自然带的非地带性等值线一.等高线1.概念2.地形或地貌3.等高线地形图的应用4.地形剖面图(1).概念(2).应用二.等温线三.等压线四.等值线的判读方法必修二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第1节人口的数量变化一.人口的自然增长1.人口自然增长的决定因素2.世界人口变化的时间差异(1).世界人口变化的总趋势(2).世界人口变化各时期的特点和原因3.世界人口变化的空间差异二.人口增长模式1.构成指标2.人口增长模式的类型和特点3.人口增长模式转变的原因4.人口增长模式的地区差异三.人口问题1.发达国家的人口问题、原因、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人口政策2.发展中国家的人口问题、原因、对社会经济的影响、人口政策四.我国的人口问题第2节人口的空间变化一.人口迁移1.概念2.类型(1).国际人口迁移:时期、特点、流向、原因和意义(2).国内人口迁移:时期、特点、流向、原因和意义3.影响人口迁移的因素(1).主要因素(2).其他因素4.人口迁移的影响(1).迁入区的影响(2).迁出区的影响二.人口流动——以我国的“民工流”为案例1.概念2.影响(1).对流入区的影响(2).对流出区的影响能力要求1.理解“数量”和“比重”的差异和联系2.理解“人口(数量)变化”包括“人口自然增减”和“人口迁移”3.“人口迁移”和“人口流动”的区别第3节人口的合理容量一.环境人口容量1.概念2.影响因素二.人口合理容量1.概念2.意义第二章城市和城市化第1节城市内部空间结构一.城市土地利用类型二.城市主要功能区1.城市功能区形成过程2.主要功能区(1).商业区的布局特点和特征(2).住宅区的布局特点和特征(3).工业区的布局特点和特征3.城市功能区总体分布特点三.城市功能区布局的要求1.住宅区的布局要求:高级住宅区的布局一般考虑“上风(上风向)、上水(河流上游)、高坡(地势较高处)、近文教区、环境优美”,低级住宅区一般靠近工业区,便于工人上下班等。
高考高中地理必修一、二、三知识点总结计划
精品文档高中地理必修一、二、三复习要点必修模块1〔自然地理〕【第一章宇宙中的地球】1、天体系统的级别:总星系——银河系〔河外星系〕——太阳系——地月系2、地球上生命存在的条件①稳定的太阳光照条件②比较平安的宇宙环境③因为日地距离适中,地表温度适宜〔平均气温为15度〕④因为地球的质量和体积适中,地球能吸引大气形成大气层〔氮、氧为主〕⑤形成并存在液态水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1〕太阳活动的标志:黑子、耀斑〔2〕影响:影响电离层,干扰无线电短波通讯;产生“磁暴〞现象和“极光〞现象;影响地球气候。
4、地球自转的地理意义:①昼夜交替:昼半球和夜半球的分界线——晨昏线〔圈〕——与赤道的交点的时间分别是6时和18时——太阳高度是0度——晨昏圈所在的平面与太阳光线垂直;②地方时差:东早西晚,经度每隔15度相差1小时。
(③地转偏向力:赤道上不偏,北半球右偏、南半球左偏。
偏向力随纬度的增大而增大。
5、地球公转的地理意义:1〕昼夜长短的变化:①北半球夏半年,太阳直射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昼长夜短,纬度越高,昼越长夜越短。
夏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到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昼现象。
②北半球冬半年,太阳直射南半球,北半球各纬度夜长昼短,纬度越高,夜越长昼越短。
冬至日北半球各纬度的昼长到达一年中的最小值,北极圈及其以北的地区,出现极夜现象。
③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全球各地昼夜等长,各为12小时。
④赤道全年昼夜平分。
南半球的情况与北半球的相反。
〔2〕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同一时刻,正午太阳高度由太阳直射点向南北两侧递减,夏至日,太阳直射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北回归线及其以北各纬度到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冬至日,太阳直射南回归线,正午太阳高度由南回归线向南北两侧递减,此时南回归线及其以南各纬度到达一年中的最大值,北半球各纬度达最小值。
春分日和秋分日,太阳直射赤道,正午太阳高度自赤道向两极递减。
高中地理必修全套复习到用件纲要
高中地理必修1、2、3全套复习刚要必修1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复习1、(1)天体系统的级别: 总星系 银河系 太阳系 地月系 河外星系(2)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由里向外的顺序是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其中小行星带是位于 火和 木之间。
(3)地球是太阳系中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在于 有生物物质存在 ,其原因是①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太阳稳定的 条件、大小行星 ;②地球自身的条件: 距离适中, 适中,原始大洋形成,即具备 、 、 等条件。
2、(1)太阳主要成分是____和 ,表面温度为___ _, 太阳能量的来源是: ;其能量以 的形式释放出来。
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 。
太阳辐射能丰富区:青藏高原区,西北内陆,典型城市 , 太阳辐射能贫乏区:四川盆地,典型城市 。
(2)太阳活动最主要的类型是 和 。
它们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 和 ,其活动周期为 年,它们同步起落体现了太阳活动的 性。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 、 、 、 。
3、(1)比较自转公转方向周期 角速度 线速度自转 自 向 北 南 一个日一个日除 外,都是 规律:公转 自 向北 南一个 年 大约/d 。
大约 km/s规律:近日点( 月初)较 ,远日点( 月初)较(2) :昼夜半球的分界线。
在此线上太阳高度是_________度。
在太阳直射点上正午太阳高度是_________度。
晨昏线的判断方法:白天走向黑夜叫 。
(3)时间计算:东西。
(加减)地方时:因而不同的时刻。
经度每相差1度,时间相差。
600E为10时,则800E为时时区。
为了统一标准,国际上把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
区时:各时区的都已本区的的地方时作为全区使用的时刻,相邻时区相差。
本初子午线为8时,则北京时间为,纽约为。
(4)地转偏向力的规律:南半球偏,北半球偏。
(5)地球自转的平面叫如地球公转的平面叫。
如黄赤交角为度。
如地轴与黄道平面的交角为度,如(6)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原因:存在,地球的(自转或公转)运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中地理必修1、2、全套复习刚要必修1复习提纲第一单元复习1、(1)天体系统的级别: 总星系 银河系 太阳系 地月系河外星系(2)太阳系八大行星的由里向外的顺序是水、金、地、火、木、土、天王、海王;其中小行星带是位于 火和 木之间。
(3)地球是太阳系中既普通又特殊的行星,其特殊性在于 有生物物质纯在 ,其原因是①稳定安全的宇宙环境:太阳稳定的 条件、大小行星 ;②地球自身的条件: 距离适中, 适中,原始大洋形成,即具备 、 、 等条件。
2、(1)太阳主要成分是____和 ,表面温度为___ _, 太阳能量的来源是: ;其能量以 的形式释放出来。
太阳辐射能由赤道向两极 。
太阳辐射能丰富区:青藏高原区,西北内陆,典型城市 ,太阳辐射能贫乏区:四川盆地,典型城市 。
(2)太阳活动最主要的类型是 和 。
它们是太阳活动的重要标志,分别出现在太阳大气层的 和 ,其活动周期为 年,它们同步起落体现了太阳活动的 性。
(3)太阳活动对地球的影响主要有 、 、 、 。
3、(1)比较自转公转方向 周期 角速度 线速度自转 自 向 北 南 一个 日 一个 日除 外, 都是 规律: 公转 自 向 北 南 一个 年 大约 /d 。
大约 km/s 规律:近日点( 月初)较 ,远日点( 月初)较(2) :昼夜半球的分界线。
在此线上太阳高度是_________度。
在太阳直射点上正午太阳高度是_________度。
晨昏线的判断方法:白天走向黑夜叫 。
(3)时间计算:东 西 。
(加减)地方时:因 而不同的时刻。
经度每相差1度,时间相差 。
600E 为10时,则800E 为 时时区。
为了统一标准,国际上把 划分为一个时区,全球划分为24个时区。
区时:各时区的都已本区的 的地方时作为全区使用的时刻,相邻时区相差 。
本初子午线为8时,则北京时间为 ,纽约为 。
(4)地转偏向力的规律:南半球 偏,北半球 偏。
(5)地球自转的平面叫 如 地球公转的平面叫 。
如黄赤交角为 度。
如 地轴与黄道平面的交角为 度,如(6)太阳直射点的回归运动原因: 存在,地球的 (自转或公转)运动。
A C BD13b(7)各节气的特点研究夏至日冬至日 春分或秋分日 正午太阳高度的分布规律由 向南北两侧 由 向南北两侧 由 向南北两侧 正午太阳高度的最大值范围不填 正午太阳高度最小值范围不填 昼夜长短北半球昼 夜 南半球昼 夜 北半球昼 夜 南半球昼 夜 全球 出现极昼范围 不填(8)天文四季的划分依据: 和 季节变化,气候划分: 月为春季、 月为夏季、 月为秋季、 月为冬季。
4、(1)地震波分为 、 , 波速度较快, 波只能通过固态。
(2)两个不连续面的名称叫 、 ,分别在地表下的深度 米, 米。
划分这两个不连续面的依据 。
(3)介于两不连续面之间的各层次的名称 、 。
(4)岩石圈包括 、 ,软流层所在圈层 。
第二单元复习1(1) 是地球大气的最重要的能量来源, 是近地面大气的最主要、直接的热源。
(2)有云的白天气温不会太高与 作用有关,有云的夜晚气温不会太低与 作用有关。
(3)大气运动能量来源: ,根本原因: ,形式: 运动和 运动最简单的形式: ,最常见的形式: 。
(4)热力环流:形成原因:垂直方向规律:受热的地方 (运动), (近地面或高空)形成高压,受冷的地方 (运动), (近地面或高空)形成高压。
水平方向规律:在同一水平面上,总是由 压流向压。
节气 时间(前后) 直射点位置 移动方向 对应点 春分 月 日 向 夏至 月 日 向 秋分 月 日 向 冬至 月 日 向(5)风形成的直接原因:。
高空大气风向是和的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最终与等压线。
近地面大气风向是、和的共同作用的结果,风向最终与等压线。
风向北半球偏、南半球偏。
2、(1)大气环流:赤道到两极的热力环流形成条件:,,。
三圈环流形成的条件:、和。
(2)三圈环流所对应的地面气压带风带:全球共有个气压带,个风带,其中有个低气压带。
由于的季节移动,气压带和风带在一年内也做周期性季节移动。
就北半球来说,大致是夏季移,冬季移。
(3) 夏季,大陆增温比海洋,大陆上形成,切割气压带冬季,大陆降温比海洋,大陆上形成,切割气压带分别写出名称:7月份亚欧大陆上形成;太平洋上形成;1月份亚欧大陆上形成;太平洋上形成。
(4)季风环流东亚季风:范围:我国东部,朝鲜半岛和日本等地区。
风向:冬季风,夏季风。
成因:。
南亚季风:范围:印度地区,我国的西南地区。
风向:冬季风,夏季风。
成因:夏季风主要成因:冬季风主要成因:。
(5)影响气候形成的因子:、、、。
气候类型成因分布规律气候特征热带雨林气候受控制南北纬之间全年地中海气候受和交替控制南北纬大陆岸夏季冬季温带海洋性气候终年受控制南北纬大陆岸夏冬全年降水热带季风气候①②北纬大陆岸全年亚热带季风气候南北纬大陆岸夏季冬季温带季风气候北纬大陆岸夏季冬季3、(1)锋面锋面概念表示方法过境时过境后冷锋气团主动向气团进攻、刮风、降温天气。
气压、气温、天气转晴。
暖锋气团主动向气团进攻连续性降雨,降水在锋(前、后)气压、气温、天气转晴。
(2)气压系统中心气压 垂直方向水平运动方向 天气状况气旋 北 南 反气旋 北 南4、(1)气候变化的阶段:地质时期:距今跨度大、周期长的气候变化。
历史时期(一般指1万年左右),气候变化是 ,近代气候变化显著特点是气温 ,1860年以来,全球气温上升 0C(2)全球变暖,既有自然原因,也有人为原因,①燃烧 燃料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 。
② ,危害:(1)引起 ,对沿海低地构成威胁。
(2)影响农业生产(3)影响水循环。
措施: 控制排放温室气体措施 , , ,增加温室气体吸收措施 , ,其他适应气候变化的措施 , , 。
第三单元复习1(1)、地球水体的种类 、 、 ,其中海洋水占地球水体的 %。
冰川水占陆地淡水的 。
(2)、陆地水的最主要的补给水源 ,内流河的最重要的补给水源 ,东北河流春季汛期主要由 补给,夏季汛期主要由 补给。
河流水、湖泊水、地下水存在互补关系。
黄河下游 补给 。
(3)认识水循环的各个环节的名称。
组成内陆循环的各环节 (3个)组成海陆间循环的各环节 6个)组成海上内循环的是 (2个) 台风登陆属 环节,江河入海属 环节,它们都属于 循环。
塔里木河只参与 循环。
2(1)表层海水温度的分布规律:。
判定该图所处的 半球。
若为夏季,此图为 (陆地或海洋) 若为洋流影响,该图为 (寒、暖)流的影响。
(2)海水运动形式除洋流外,还有 、 。
洋流形成的成因有 、 、 。
a 、b 、c 、d 形成是由于 , a 、d 由于 风吹拂, b 、c 由于 风吹拂。
e 、f 折向低纬是赤道洋流的 , 性质上属于 。
在太平洋里e 、f 分别是 流 和 流。
在大西洋里e 、f 分别是 流和 流。
(3) 增温增湿, 降温减湿。
流航行,速度快,节省燃料, 处往往多雾。
(4)四大渔场的成因。
北海渔场位于 和 交汇处北海道渔场位于 和 交汇处纽芬兰渔场位于 和 交汇处秘鲁渔场形成的原因: 。
(5)厄尔尼诺:近年来,每隔几年秘鲁沿岸温暖的海水从赤道向南流动,迫使秘鲁寒流向26C O 24C O 22C O b d 00 e ca f西流,温暖的海水“杀死”大量的浮游生物,导致(1)秘鲁渔场 ,(2)秘鲁沿岸降水量 ,(3)澳大利亚、印度、非洲出现 。
(4)其也会导致我国气候 。
3(1)广义水资源是水量总体,通常所说水资源指 ,人们易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 、 、 。
(2)水资源分布的总体特点 , 六大洲而言排列由多到少顺序是 洲、 洲、 洲、 洲、 洲、 洲。
各国而言最多的是 ,其次是 ,我国居第 。
(3)我国水资源分布特点 :地区上 ,时间上 。
(4)以色列水资源“由少变多”的原因: , 。
(5)咸海面积缩小的最主要原因 。
(6)解决水资源短缺的重要措施 、 。
第四单元复习 1(1)作用形式能量来源 表现形式 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内力作用、 、 、 外力作用、 、 、 、 (2)外力作用的地貌(举例)流水的侵蚀地貌: 、 ,黄土高原的 地貌。
流水的堆积地貌:河口附近 ,山口 。
风力的侵蚀地貌: 、 。
风力的堆积地貌: 、 。
(3)在空格内填上岩石名称,并在括号内填上相应的作用形式名称2山岳的形成:山岳类型 、 、 。
(1) :岩层的一系列波状弯曲。
形成的原因: 运动、 作用。
岩层上凸的称为 、岩层下凹的称为 。
背斜成山向斜成谷的原理: 作用。
背斜成谷向斜成山的原理: 作用。
背斜成谷: 向斜成山:(2)现实指导意义: 储油、 储水; 下方建隧道,原因 。
顶部建采石厂,原因: 。
(3)世界著名的两大褶皱山系 、 。
(4)板块构造:岩石圈由 大板块的组成,板块处在不断的运动当中,我国成为世界多火山地震国家的原因:(5) :岩层断裂后发生明显位移, 上升一侧往往形成 ,如我国的 、 、 。
下降一侧往往形成 ,如我国的 、 。
断层处往往形成沟谷、河流,原因 。
(6)著名的玄武岩高原 ,长白山主峰属于火山。
变质岩( ) ( ) ( ) ( )火山的组成部分、。
火山口中央,火山锥上部坡度较。
(7)山岳地区优先选择的交通运输方式,其线路的选址往往选在和。
这里往往人口较为集中,说明选址还受影响。
3(1)河流侵蚀的种类:蚀、蚀、蚀。
(2)河谷由沟谷发育而来,沟谷由于水量大、流速快,能量集中,常形成和蚀河流发育初期横剖面呈形,获得稳定地下水补给,之后蚀作用加强,河流(凹、凸岸)受侵蚀,出现连续河湾,进入成熟期河谷横剖面呈形。
(3)在河流堆积地貌中,是比较典型的地貌类型。
山前形成平原,河流中下游(凹、凸)岸形成平原河流入海口常形成平原。
第五单元复习1、(1)地理环境是由、、、、和生物等要素组成。
陆地环境各要素通过循环、循环、物质循环,进行物质能量交换,形成相互、相互整体。
(2)生物对自然地理环境的作用,归根结底是由于。
(3)地理要素间相互作用产生的新功能、。
(4)黄土高原水土流失的原因、、。
(5)植树种草可以、、、。
2、(1)地域差异分异规律形成基础影响因素更替方向备注由赤道到两极的地域分异(经、纬)度方向的更替、纬度较明显从沿海向内陆的地域分异(经、纬)度方向的更替纬度较明显山地垂直地域分异海拔高度方向与向高纬的水平带谱相似(2)垂直分异规律与分异规律较相似,山地所在纬度越,海拔越,垂直带谱数目越多,垂直带谱越明显。
必修2复习刚要第一章人口的变化知识点重现本章知识点逻辑联系:1.1人口的数量变化1、一个地区人口的自然增长,是由出生率和死亡率共同决定的。
[记忆]2、几个重要的人口日:“世界60亿人口日”(1999/10/12);;中国13亿人口(2005/1/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