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态文明建设要求转变
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题目和问题详解
单选题(共30题,每题2分)1 .“生态文明要求转变传统工业化生产方式,提倡清洁生产”属于下面哪个层次?•A.生产方式层次•B.物质层次•C.生活方式层次•D.以上都不是我的答案: A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暂无2 .生态修复的基本形式是什么?•A.生物修复•B.植物修复•C.物理与化学修复•D.以上都是我的答案: D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暂无3 .国家关于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的做法不正确的是()。
•A.强化生态风险的预警和防控,妥善处置突发环境事件•B..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C.保障人民赖以生存发展的大气、水、土壤等自然环境和条件不受威胁和破坏•D.仅保障人民赖以生存发展的大气、水、土壤自然环境和条件不受威胁和破坏我的答案: D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暂无4 .党的十八届三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全面深化改革若干重大问题的决定》要求:“探索编制自然资源资产负债表,对领导干部实行自然资源资产离任审计。
建立生态环境损害责任()。
”•A.负责制•B.追究制•C.终身追究制•D.行政责任制我的答案: C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暂无5 .()是国家安全的重要组成部分,是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A.生态文明建设•B.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C.创新改革发展•D.生态环境安全我的答案: D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暂无6 .在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上,国家主席指出,打好()时间紧、任务重、难度大,是一场大仗、硬仗、苦仗,必须()。
•A.污染防治攻坚战、加强党的领导•B.保卫战、加强党的领导•C.生态建设发展、打赢保卫战•D.污染防治攻坚战、打赢保卫战我的答案: A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暂无7 .()是构建高质量现代化经济体系的必然要求,是解决污染问题的根本之策。
•A.绿色发展•B.绿色技术•C.循环经济•D.绿色消费我的答案: A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暂无8 .建立和完善环保立法和独立执法监察体制体系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的趋势
生态文明建设的趋势
当前,生态文明建设正呈现以下几个趋势:
1. 绿色发展倡导:人们对经济发展的追求逐渐转变为追求绿色、可持续发展。
绿色产业、绿色消费、绿色金融等方面的发展逐渐成为主流。
2. 加强环境保护:环境污染、资源浪费等问题日益凸显,各国纷纷加强环境保护力度,推出相关政策和法规。
3. 生态修复与重建:生态系统退化严重,各地开始进行生态修复和重建工作,以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恢复能力。
4. 建立绿色制度和标准:推行绿色制度和标准,加强环境管理和监管,促进企业和个人的环境友好行为。
5. 加强国际合作:生态问题是全球性问题,各国之间加强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环境污染等挑战。
6. 科技创新推动:高新技术的发展和应用,如清洁能源、节能技术、环境监测等,有助于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7. 生态文明教育普及:加强环境教育,提高公众的生态意识和环保意识,培养
绿色生活方式和环境友好行为。
总体来说,生态文明建设的趋势是朝着绿色、可持续、协调发展的方向发展,强调人与自然和谐共生,推动建立以人为本、绿色发展为导向的新型文明。
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个重大关系”
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个重大关系”◎叶超今年7月17日至18日,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在北京召开,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深入分析了当前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形势,深刻阐述了新征程上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处理好的重大关系,系统部署了全面推进美丽中国建设的战略任务和重大举措,为进一步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提供了方向指引和根本遵循。
习近平总书记指出:“总结新时代十年的实践经验,分析当前面临的新情况新问题,继续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以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思想为指导,正确处理几个重大关系。
”即正确处理高质量发展和高水平保护的关系、重点攻坚和协同治理的关系、自然恢复和人工修复的关系、外部约束和内生动力的关系、“双碳”承诺和自主行动的关系这“五个重大关系”。
一、深刻理解正确处理“五个重大关系”的重要意义习近平总书记关于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个重大关系”的重要论述高度契合党的二十大关于“推动绿色发展,促进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要求。
新发展阶段,准确领会和牢牢把握“五个重大关系”重要论述的深刻内涵和实践要求,对于我们全面贯彻新发展理念,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深入推进美丽中国建设和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中国式现代化具有重要意义。
正确处理生态文明建设的“五个重大关系”,是新发展阶段推动我国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必然要求。
高质量发展是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首要任务。
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抓好生态文明建设。
面对我国资源约束趋紧、生态环境亟待保护的严峻形势,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生态文明理念,加强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我国社会、经济和生态环境高质量可持续发展的长久之策。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将生态文明建设纳入“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并始终摆在全局工作的突出位置。
生态环境保护与经济发展辩证统一、相辅相成,建设生态文明、推动绿色低碳循环发展,不仅可以满足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和居住环境需要,而且可以推动实现更高质量、更有效率、更加公平、更可持续、更为安全的发展。
2019年公需课 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考试题
1 .“生态文明要求转变传统工业化生产方式,提倡清洁生产”属于下面哪个层次?•A.生产方式层次•B.物质层次•C.生活方式层次•D.以上都不是我的答案: A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暂无2 .公民应当增强环境保护意识,采取( )的生活方式,自觉履行环境保护义务。
•A.低碳、节俭•B.自给自足•C.奢华、浪费我的答案: A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暂无3 .在党在十八届()全会上明确提出了以协调推进“四个全面”实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以及生态文明建设“五位一体”的总体布局•A.二•B.三•C.四•D.五我的答案: C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暂无4 .面对我国严重的土壤污染,最切实有效的做法是()。
•A.提高公民意识•B.加强立法•C.完善环境司法、执法工作•D.加强宣传教育我的答案: C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暂无5 .生态系统保持(),具有一定的自主性、适应性,能在一定的范围内进行自动调节、自动控制。
•A.动态平衡状态•B.静态平衡状态•C.失衡状态•D.波动状态我的答案: A参考答案:A答案解析:暂无6 .生态文明制度建设的中心是()。
•A.以惩罚为中心的制度建设•B.以收费为中心的制度建设•C.以治理为中心的制度建设•D.以节能减排为中心的制度建设我的答案: D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暂无7 .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是?•A.生态公正•B.经济发展•C.生态安全•D.新能源革命我的答案: C参考答案:C答案解析:暂无8 .使用绿色产品能给消费者带来比使用传统产品所没有的效用,如()•A.满足自身和他人使用需要•B.心理上自豪感以及由于降低对环境的负影响而得到社会认可•C.跟上了流行•D.以上都是我的答案: A参考答案:B答案解析:暂无9 .我国环境问题的社会性原因是()。
•A.资源低价•B.环境廉价•C.违法成本低•D.公众环境诉求表达不畅我的答案: C参考答案:D答案解析:暂无10 .将()纳入政府的工作目标与成绩考核指标,各级政府和环保主管部门的环境决策行为、经济环境行为和环境管理部门的监管工作,听取群众意见。
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
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凸显,生态文明建设已经成为全球关注的热点话题。
作为一个大国,中国更是在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以实现可持续发展。
那么,生态文明建设究竟需要满足哪些要求呢?本文将从多个方面进行探讨。
一、资源节约型社会资源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基础和支撑,但由于长期以来过度开采和浪费,导致了资源短缺和环境恶化等问题。
因此,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必须实现资源节约型社会。
具体而言,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变:1. 建立循环经济体系:通过废弃物回收、再利用和再制造等方式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
2. 推进能源革命:加快新能源、清洁能源等替代传统能源的步伐。
3. 加强科技创新:通过技术创新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和产业竞争力。
二、绿色低碳发展随着工业化和城市化的不断加速,排放量也在不断增加。
而大量的污染物和温室气体排放则导致了气候变化、酸雨、水土流失等问题。
因此,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必须实现绿色低碳发展。
具体而言,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变:1. 推进清洁能源:加快清洁能源的开发和利用,减少对传统能源的依赖。
2. 加强环保治理:加大环保力度,严格控制工业废水、废气、废渣等排放。
3. 促进低碳交通:推广公共交通、非机动车出行等低碳出行方式。
三、生态优先原则生态系统是维持人类社会健康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基础。
但由于长期以来过度开发和污染,导致了许多生态问题。
因此,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必须坚持生态优先原则。
具体而言,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变:1. 保护自然资源:加强自然资源的保护和管理,防止过度开采和破坏。
2. 建设生态城市:推进城市绿化建设、垃圾分类处理等措施,打造宜居的生态城市。
3. 促进生态农业:推广有机农业、生态农业等方式,减少对土地的污染和破坏。
四、全民参与生态文明建设不是一项单一的任务,而是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
因此,在生态文明建设中,必须实现全民参与。
具体而言,需要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改变:1. 加强宣传教育:通过各种渠道宣传环保知识和理念,提高公众环保意识。
深刻认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四个重大转变心得
深刻认识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四个重大转变心得
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的四个重大转变包括:发展观念的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生产方式的转变、生活方式的转变。
首先,深刻认识到发展观念的转变是非常重要的。
过去,我们以经济发展为中心,忽略了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修复。
现在,我们需要将生态文明放在发展的核心位置,实现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其次,我们需要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过去,我们主要依赖资源消耗型的经济增长模式,这种模式对环境造成了很大的破坏。
现在,我们需要调整结构,发展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的经济模式,以实现绿色发展。
第三,生产方式的转变也非常关键。
过去,我们追求高产出、高速度,忽视了对自然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环境的保护。
现在,我们需要转变为注重质量、效益和可持续性的生产方式,推动循环经济和绿色制造。
最后,我们需要转变生活方式。
人们的消费习惯和生活方式对环境有着重要影响。
过去,我们追求奢侈品和浪费性消费,产生大量废物和污染。
现在,我们要倡导简约适度的生活方式,鼓励绿色消费和低碳生活,促进可持续消费和生产。
通过对这四个重大转变的深刻认识,我们可以更好地推动新时代生态文明建设。
只有深刻认识到这些转变的重要性,并付诸行动,才能真正实现经济发展与生态环境的和谐共生。
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特点与基本思路
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特点与基本思路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社会的不断进步,人们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的要求日益提高。
在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着很多新的挑战和机遇。
为了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中国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和思路。
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特点与基本思路,将在以下几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主要特点1. 综合性和系统性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主要特点之一是具有综合性和系统性。
这是因为生态环境与自然资源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并不仅仅是一项单一的工作,而是需要在政策、法律、技术、产业、社会等多个领域进行综合考虑和系统推进。
通过建立健全的政策法规体系、强化生态环境监管、加强环境保护科技研发和推广、推进生态产业发展等多个方面的工作,实现对生态环境的综合保护和可持续利用。
2. 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另一个主要特点是高度重视生态环境保护。
这是因为生态环境的破坏和污染对人类生存、生活和发展都会造成严重的影响。
针对这一问题,中国政府不断加大生态环境保护工作的力度,采取一系列有效措施,加强污染治理、推进生态修复、保护生物多样性、改善环境质量等方面的工作,取得了显著的成绩。
3. 可持续发展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另一个主要特点是强调可持续发展。
这是因为生态文明建设的根本目的是为了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保障人民的生存、生活和发展权利。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中国政府不断加大生态文明建设的力度,努力推动产业结构的调整、资源利用的优化、环境损害的修复、生态修复的推进等方面的工作,为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提供了坚实的保障。
二、基本思路1. 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新时代中国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思路之一是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
这是因为人类的生存、生活和发展都离不开自然环境的支持,而自然环境的保护和可持续利用也需要人类的保护和管理。
为了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中国政府将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理念纳入了国家发展战略和规划,努力构建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新型生态文明理念,推动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价值观和行为方式。
2023年陕西省专业技术人员继续教育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试题答案
生态文明建设与环境保护考试倒计时:01:05:10单项选择题〔共30 题,每题 2 分〕1. 2023 年,党的十九大把〔〕写入党章,强化了党的生态环境保护意识。
A .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建设社会主义生态文明B .生态文明C .生态环境保护D .增加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意识2. 生“态文明要求转变传统工业化生产方式,提倡清洁生产”属于下面哪个层次?A .生产方式层次B .物质层次C .生活方式层次D .以上都不是3.生态文明制度建设与其他领域的改革是〔〕的。
A .一脉相承B .融为一体C .不行分割D .相辅相成4. 我国土壤污染严峻,受污染土地面积到达〔〕。
A .2亿亩B .1.5 亿亩C .3亿亩D .5 亿亩5.全国生态环境保护大会强调,〔〕是关系党的使命宗旨的重大政治问题。
A .生态文明B .生态环境C .生态精神D .生态和谐6. 国家关于完善生态环境保护制度体系的做法不正确的选项是〔〕。
A .强化生态风险的预警和防控,妥当处置突发环境大事B ..加大生态建设和环境保护力度,划定生态保护红线C .保障人民赖以生存进展的大气、水、土壤等自然环境和条件不受威逼和破坏D .仅保障人民赖以生存进展的大气、水、土壤自然环境和条件不受威逼和破坏7.党的〔〕提出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的内涵和目标任务,十八届三中全会明确了生态文明体制改革的主要任务。
A .十六大B .十七大C .十八大D .十八届一中全会8. 〔〕报告确立事业“五位一体”的总布局,生态文明被提高到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并列的高度。
A .十八大B .十七大C .十七大四中全会D .十八大四中全会9. 购置食物时,按绿色消费观念,人们最好实行购置〔〕。
A .便捷的洋快餐B .街头小摊的熟食C .原材料视频回家自己加工D .以上都不对10. 旅游中,下面哪种行为是不提倡的。
A .疼惜花草,不随便采摘B .不惊扰动物C .购置受保护和濒危的动植物当纪念品D .不随便食用野生动物和采食野果、野菜11. 以下不属于国家公园根本特征的是〔〕。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全文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内容,关系人民福祉,关乎民族未来,事关“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实现。
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先后出台了一系列重大决策部署,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取得了重大进展和积极成效。
但总体上看我国生态文明建设水平仍滞后于经济社会发展,资源约束趋紧,环境污染严重,生态系统退化,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之间的矛盾日益突出,已成为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大瓶颈制约。
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是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提高发展质量和效益的内在要求,是坚持以人为本、促进社会和谐的必然选择,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时代抉择,是积极应对气候变化、维护全球生态安全的重大举措。
要充分认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极端重要性和紧迫性,切实增强责任感和使命感,牢固树立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理念,坚持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动员全党、全社会积极行动、深入持久地推进生态文明建设,加快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现代化建设新格局,开创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新时代。
一、总体要求(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全面贯彻党的十八大和十八届二中、三中、四中全会精神,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系列重要讲话精神,认真落实党中央、国务院的决策部署,坚持以人为本、依法推进,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把生态文明建设放在突出的战略位置,融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各方面和全过程,协同推进新型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和绿色化,以健全生态文明制度体系为重点,优化国土空间开发格局,全面促进资源节约利用,加大自然生态系统和环境保护力度,大力推进绿色发展、循环发展、低碳发展,弘扬生态文化,倡导绿色生活,加快建设美丽中国,使蓝天常在、青山常在、绿水常在,实现中华民族永续发展。
(二)基本原则坚持把节约优先、保护优先、自然恢复为主作为基本方针。
简述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的基本要求
简述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的基本要求
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的基本要求是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线,依法治理生态环境,落实生态文明发展战略。
实现这一目标的主要要求包括以下几点:
1. 坚持全面保护生态环境。
全面推进生态环境保护,加强环境监管,建立健全环境保护法律制度,形成全社会共同保护生态环境的合力。
2. 加强环境污染治理。
加强对环境污染的监测、防治和治理,打击环境犯罪,对环境污染者依法追究责任。
3. 推动生态文明建设。
加强生态文明教育,促进生态文明理念和价值观的普及,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4. 建立健全生态文明法律制度。
完善生态文明法律体系,建立健全生态文明法律制度,加强法律宣传和普及。
5. 加强环境治理体制改革。
完善环保体制机制,建立健全环境治理体系,提高环保执法和监管的效率和水平。
6. 加大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投入。
加大对生态文明建设的投入,提高科技创新能力,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综上所述,生态文明法治建设的基本要求是以生态文明建设为主线,依法治理生态环境,落实生态文明发展战略,建立健全生态文明法律制度和环境治理体系,加强对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促进生态文明建设和可持续发展。
- 1 -。
如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 坚持绿色发展理念
如何加强生态文明建设坚持绿色发展理念(一)实现指导思想的转变开展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绿色循环低碳发展的目标,必须实现指导思想上的转变。
要实现从数字减排到以质量改善为纲的转变,从浓度控制到总量控制的转变,从末端治理到全过程管理和风险防控的转变,从单纯考虑生态环境治理到与节能减排、优化国土空间格局、产业结构调整等结合起来转变。
要坚持在发展中保护,在保护中发展的基本要求。
发展是解决我国所有问题的关键,保护则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两者同等重要。
要坚持尊重自然、顺应自然、保护自然的基本理念。
把人类活动控制在自然能够承载的限度之内,给自然留下休养生息、恢复元气的空间,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
生态文明建设千头万绪,要分清轻重缓急,确定解决问题的路线图。
要一手抓当前群众反映最为强烈的大气、水和土壤等污染问题以及生态环境恶化问题,争取早见成效;一手抓生态文明建设的长效机制,全面系统地统筹推进。
要设定不可逾越的底线,防止出现生态环境不可逆恶化和人民群众健康受到严重威胁的情况。
资源和能源消耗要设定上限,污染物排放要设定上限,生态环境质量要设定红线。
(二)加强顶层设计顶层设计对于推进生态文明建设意义重大。
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建设的不断发展,影响生态文明建设的因素也越来越复杂、积累的深层次矛盾问题越来越多,如何避免“头痛医头脚痛医脚”,从源头上化解积弊,在重点领域取得突破,在战略层面上必须要有“顶层设计”。
推进生态文明建设,需要通过顶层设计,形成有利于生态文明建设和五位一体建设的法律法规体系、管理体制和政策体系。
要对政府和市场做更加准确的定位,要避免市场失灵和政府失灵,要减少政府行为的盲目性,降低生态文明建设的风险与成本。
近期,为了认真贯彻落实党的十八大关于大力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重大战略部署,做好生态文明建设顶层设计,国家发展改革委等部门向中共中央和国务院提出了加快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的意见。
应加强顶层设计与地方实践的结合,开展“生态文明先行示范区”创建等活动。
关于对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认识与思考
汇报人:
日期:
目录
生态文明建设概述生态文明建设理念的核心内容生态文明建设理念在实践中的应用生态文明建设面临的挑战与对策未来生态文明建设的展望与思考
01
CHAPTER
生态文明建设概述
1
2
3
全球环境问题日益严重,包括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丧失、资源过度消耗等,对人类的生存和发展带来了严重威胁。
通过提高资源回收利用率,减少废弃物的产生,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
加强资源回收利用
03
通过循环经济的发展,实现资源的高效利用和废弃物的减量化、资源化、无害化。
促进资源产业循环式组合
推动绿色低碳发展
发展环境友好型产业,要注重节能减排、低碳环保,以实现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双赢。
培育新兴环境友好型产业
通过培育新兴环境友好型产业,促进产业结构优化和升级,提高经济发展的质量和效益。
保护自然资源
03
自然资源是有限的,生态文明建设要求合理利用和保护自然资源,避免过度开采和浪费,实现可持续发展。
发展低碳经济
低碳经济是以低能耗、低排放、低污染为特征的经济模式,发展低碳经济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内容之一。
发展绿色能源
绿色能源是指可再生能源和清洁能源,如太阳能、风能、水能等,发展绿色能源有助于减少对传统化石能源的依赖。
传统经济发展模式对生态环境造成了巨大压力,人们开始认识到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
国际社会开始关注环境问题,制定了一系列国际环境协议和条约,推动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生态文明建设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通过优化资源配置、保护生态环境、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实现经济、社会和环境的协调发展。
促进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党的十八大报告将生态文明建设提到了重要的战略地位指出“建设生态文明是关系人民福祉的长远大计”体现了党中央对形势的准确判断与超强应对能力也彰显了以人为本、执政为民的理念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生活水平的不断提升人民的利益诉求已经实现了从“求温饱”到“盼环保”、从“谋生计”到“要生态”的转变人民群众对环境质量、生存健康的关注越来越高人民对幸福的要求也从过去单一的经济发展提升到如今的经济发展与绿色环保、健康安全并重人民的幸福观正在发生巨大变化实践证明在物质匮乏的经济社会发展初期人民对幸福的渴求主要体现为对物质利益的迫切需求但当经济发展到一定阶段以后人民也在寻求政治利益、文化利益、社会利益的保障尤其是随着资源短缺、环境污染、食品安全问题等成为影响和制约经济社会发展与人民幸福生活的重要因素的时候人民对良好生态的诉求又越来越强烈人民渴求走上一条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
我国在实现现代化的进程中环境污染、资源短缺、生态破坏及人与自然的不和谐等生态环境问题已成为制约中华民族复兴步伐加快的巨大障碍迫使我们不得不进行生态文明建设实现经济发展方式根本转型为中华民族复兴创造有利条件打下扎实根基中华民族具有五千多年的文明史在世界民族之林中创造了灿烂的文明成果未来还将继续生生不息、蓬勃发展中华民族要继续在世界民族之林立于不败之地不仅要为世界经济发展做贡献也要为世界政治发展、文化发展、社会发展做贡献还要为世界生态发展做贡献民族复兴不仅包括经济的振兴也包括政治和文化的发展同时还包括生态的修复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选择社会主义生态文明是中华民族复兴的根基只有在坚持推进社会主义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的同时同步推进我国的生态文明建设中华民族才能真正走向复兴华夏子孙一代一代才有永续发展的绿色空间。
一、生态问题包含着自然和社会的双重属性自然界是人类生存和发展的基础人们对这个基础的认识随着环境的变化经历了一个否定之否定的发展过程即慑服--征服--和谐的发展过程马克思在肯定人对自然改造作用的同时也强调人与自然的关系对人与人之间社会关系发展程度的制约我们不能只过陶醉于我们人类对自然界的胜利更要认识到自身和自然界的一体性另一方面处理好人与自然的关系又需要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因为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一旦发展起来就对人与自然的关系产生巨大的反作用只有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处理好了人们之间的利益关系协调好了才能更有效地利用和改造自然。
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
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一、生态文明的内涵生态文明是指人类在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过程中,依照我国特色社会主义发展道路,统筹推进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坚持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形成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良好局面。
生态文明建设的要求是建设美丽中国、绿色中国、宜居中国。
具体要求如下:二、建设美丽中国1.保护自然环境•加强环境保护,减少污染物排放。
•优化工业结构,推进清洁生产。
•严控资源开采,提倡绿色消费。
•增加森林覆盖率,推进生态修复。
2.保护生物多样性•加强野生动植物保护,设立自然保护区。
•打击非法野生动物贸易,保护珍稀物种。
•建立生物多样性保护网络,保护生态系统。
3.建设生态城市•推进城市绿化,增加绿色空间。
•完善城市环境规划,提升城市品质。
•促进低碳出行,减少交通污染。
•加强城市垃圾分类和资源回收利用。
三、建设绿色中国1.转变发展方式•从高能耗、高污染的传统产业转向绿色低碳的新兴产业。
•推动绿色产品和绿色技术的发展和应用。
•加强节能减排,降低碳排放量。
2.促进生态农业•推广有机农业,减少化肥农药的使用。
•加强农田水利设施建设,提高耕地质量。
•发展循环农业,减少农业废弃物污染。
3.加强生态修复•河流湖泊治理,恢复水生态系统功能。
•沙漠化土地治理,防止沙尘暴的发生。
•湿地保护,增加湿地面积。
四、建设宜居中国1.改善环境质量•加强空气污染治理,减少雾霾天气的发生。
•提高水源地水质,保障人民饮水安全。
•加强噪声污染治理,提升城市宜居性。
2.优化城乡布局•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提高农民生活质量。
•发展县域经济,促进区域协调发展。
•保护传统村落和历史文化遗产。
3.提升民生福利•加强医疗卫生服务,提高医疗资源配置。
•完善教育体系,提高教育质量。
•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保障人民基本生活。
五、结语生态文明建设是我国社会主义发展的重要内容,也是人与自然和谐发展的迫切要求。
通过保护自然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建设生态城市,我们可以建设美丽中国;通过转变发展方式、促进生态农业、加强生态修复,我们可以建设绿色中国;通过改善环境质量、优化城乡布局、提升民生福利,我们可以建设宜居中国。
建设生态文明先要转变观念
尺度和考核干部政绩的依据 ,主要是或首先是看G P( D 国 内生产总值 ) 的增长 。G 增长了,就 “ DP 一俊遮百丑 ”。 其实GD 只是一个衡量经济总量的指标 ,并不反映经济增 P 长的质量和人们物质生活的好坏 。在传统生产方式下 ,为 了追求G P D 的增长 ,盲 目重复建设 ,不 问市场 、不问需要
变经 济 增长 方 式 、实 现 可持 续 发展 战 略 的 党 的十 七大 第一次 提 出 了 “ 生态 文 明” 的概 念 ,并且 把建 设生 态文 明列 要 求。2 0 年 中共 十六 大 把推 动整 个社会 02
入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 目标 ,这是我国经济发展模式的根本转变 ,是我 走上 生产 发 展 、生活 富 裕 、生 态 良好 的文
大公 害 事 件 ” ,向 全 世界 人 民敲 响了 警 钟 。2 世 纪七 八 十 年代 ,臭 氧层 损 观 。2 0 年 中共十 六届 六 中全会 又提 出了 0 06
害,全球气候变暖 ,生物多样性锐减 ,空气 、水质、土壤污染等全球性环境 构建和谐社会 、建设资源节约型和环境友 问题全面爆发 ,给人类的生存和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国际社会开始一致 好型社会的战略主张 。中共十七大提 出了
维普资讯
i 銮 囵 瞄盟 图
建 设 生 态 文 明 先要转变观念
经 济发展模式的撒本转 变
国在 巴西 里 约热 内卢召 开 国 际环 境 与发 展
大会 。形成了 《 1 2 世纪议程 》文件。这两
个 文 件是 开 启生 态 文 明发 展 道路 的 重要 标 志 。不 少 发展 中 国家在 建设 生态 文 明方 面 取 得 了显著 的成就 。
口号 。这个 口号实 际上 是 6 年代提 出的 “ 跃进 ” 口号 的 0 大
生态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选择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2/2008生态文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战略选择刘助仁摘要:党的十七大报告明确指出:“建设生态文明。
基本形成节约能源资源和保护生态环境的产业结构、增长方式、消费模式。
”这是党中央首次将“建设生态文明”写入党代会报告.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在生态环境与经济发展方面的升华.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战略选择。
其理由:生态文明理念是时代发展经验的总结;历史教训不能忘记;能源资源日渐短缺;生态环境容量约束加大。
关键词:生态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能源资源;战略选择作者简介:刘助仁.湖南省社科院政治与公共管理研究所所长.研究员(邮敢编码410003)中图分类号:X一01.2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6359(2008)02—0010—04一、生态文明理念是时代发展的经验总结生态文明理念的形成既可以追溯到古代文明的哲理精华,又富蕴着现代人类活动的实践总结。
面对日趋严重的人类生存环境,。
生态安全”、。
生态发展”、“生态文化”、“生态意识”、“生态技术”等问题引起了人们的关注,生态向度逐步进入全球学界的视域,生态文明在人类社会发展中的地位逐步得以提升。
20世纪上半叶发生在英、美、日等国的“八大公害事件”,已经暴露出了发达国家实现工业化所带来的生态环境破坏。
1962年,美国女科学家蕾切尔卡逊发表了惊世之作<寂静的春天>,她描绘了一幅因环境污染所引起的可怕景象,惊呼人们将会失去“春光明媚的春天”,提出了人与自然共存共荣的问题。
10年后,美国著名学者巴巴拉沃德和雷内杜博斯的<只有一个地球》问世,把人类生存与环境的认识推向可持续发展的新境界。
同年。
罗马俱乐部发表了著名的研究报告<增长的极限》,做出了“如果目前世界人口、工业化、资源消耗、环境污染、粮食生产的趋势继续不变。
下一个百年的某个时刻,就会达到这个行星增长的极限——出现不可控制的灾变”的科学论断,从此全球性生态安全的话题震惊了全世界。
建设生态文明 转变观念先要
入 、 国际 收 支等 指 标 。 G P 身也 应 该 进 行科 学 改 造 , D本 剔 除环 境 成本 、不 合 格不 安 全 产 品 和产 品 积压 损 坏 失效 等 因素 。 有水快流 在 2世 纪 七 八 十 年代 ,为 了尽 快 发 展经 0
义。
为 伞 面建 设小 康 社会 的 四大 目标 之一 。20 年党 的 十六 03 届 j 中全 会提 出了全 面 、协 调 、可 持续 的科学 发 展 观 。
2 0 年 党 的十 六届 六 中全 会 又提 出了构 建 和谐 社 会 、建 06 设 资 源节 约 型和 环境 友好 型社 会 的战 略 主张 。党 的 十七 大 提 出 了 “ 设 生态 文 明 ,基 本形 成 节约 能 源 和保护 生 建
态 环 境 的 产业 结 构 、增 长 方 式 、消 费模 式 ” ;要 求 到 2 2年 全 面 建 成 小 康 社 会 时 , “ 环 经 济形 成 较 大 规 00 循 模 ,可再生 能 源 比重显 著 上 升 。主要 污染 物排 放得 到 有
效控 制 ,生 态 环境 质量 明显改 善 。生 态 文 明观念 在 全 社
彻底摒弃4 种传 统观念
以GD 论 英 雄 P 我们 以往衡 量发 展 的尺 度 和考核 干 部 政 绩 的 依 据 ,主 要 是 或 首 先 是 看 G P( 内 生 产 总 D 国 值 )的增 长 。 G P 长 了 ,就 “ 俊 遮 百 丑 ” ,因此 当 D增 一 政 者 总 是 对 G P 方 百 计 地 孜 孜 以求 。什 么 是 G P D千 D? CP D 是按 市 场 价格 计算 的生 产 活动 的 最终 成 果 ,它只 能 反 映经 济活 动 的总 规模 、总趋 势 ,并不 能 反映 经济 增 长
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和要求
生态文明建设的意义和要求随着人类社会的发展,环境问题日益突出,生态危机也逐渐呈现出来。
为了解决环境问题、保护生态环境,中国提出了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
生态文明建设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具有重大的意义和要求。
首先,生态文明建设对于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传统的发展模式以高消耗、高排放为特点,给环境造成了巨大的压力,不可持续性逐渐暴露。
而生态文明建设强调生产生活方式的转变和资源的合理利用,追求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能够实现人与自然的可持续发展,保护地球的生态系统,为后代子孙创造更好的生存环境。
其次,生态文明建设对于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水平具有重要意义。
过去追求高速发展的模式忽视了环境和人民群众的福祉,如今我们已经意识到环境和人民群众的福祉是相辅相成的。
生态文明建设通过改善环境质量,提高人民群众的生活品质,让人们享受到更好的空气、水和土壤,改善人民群众的生活环境。
再次,生态文明建设对于建设美丽中国具有重要意义。
美丽中国是中国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党的十九大提出的重要目标。
生态文明建设能够改善环境质量,提供美丽的自然景观和宜居的城市环境,让人们生活在一个更加美好的环境中。
首先,要坚持发展与保护相统一、即在发展经济的同时,保护好生态环境,实现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不能以牺牲环境为代价来发展经济,要坚守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的理念。
其次,要坚持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人类是自然界的一部分,要尊重自然原则,遵循自然规律,与自然和谐相处,不破坏生态平衡。
人类的发展应该是基于一种良好的生态关系。
再次,要坚持生态优先、绿色发展。
在制定发展计划和政策时,要优先考虑生态环境保护的需要,推动经济向绿色发展转变。
发展应该是在不破坏生态的前提下进行的,加大生态保护力度,推动绿色发展。
最后,要坚持全社会共同参与。
生态文明建设不仅是政府的责任,也是全社会的责任。
要广泛开展环保宣传教育,提高公民的环保意识和环保能力,激励企业和个人参与到生态文明建设中来。
简述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
简述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要求生态文明建设是指在经济社会发展的基础上,建立起与自然和谐相处、可持续发展的生态环境和生态文化,实现人类与自然的共生共荣。
为了实现这一目标,我们需要遵循以下基本要求。
要坚持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人类是地球的一部分,应该尊重自然、保护自然。
我们要尊重自然规律,遵循生态系统的运行规律,充分利用自然资源,但不能超过自然承载能力的范围,不能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
同时,我们还要保护生物多样性,保护生态系统的完整性,维护生态环境的稳定和可持续发展。
要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
资源是有限的,我们要合理利用资源,避免浪费。
要推广节约型、绿色发展方式,提高资源利用效率,减少资源消耗和环境污染。
要加强环境保护,减少污染物排放,改善环境质量,保护大气、水域和土壤的纯净度,保护生态系统的健康。
要坚持系统思维和综合治理。
生态问题是复杂的系统问题,需要综合治理。
我们要加强生态环境规划,实施生态修复和生态保护工程,加强生态系统保护,提高生态系统的稳定性和恢复能力。
要加强生态文明教育,培养人们的生态意识,改变人们的生活方式和消费观念。
再者,要坚持合作共赢和全球治理。
生态问题是全球性问题,需要各国共同合作来解决。
我们要加强国际合作,共同应对气候变化、生物多样性保护等全球性生态挑战。
要积极参与全球环境治理,推动建立公正合理的国际环境秩序,促进全球生态文明建设。
要坚持可持续发展和人与自然和谐相处。
生态文明建设的目的是为了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为了人类的持续发展。
我们要坚持以人为本,把人的发展放在生态环境保护的前提下,实现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良性循环。
生态文明建设是一项长期而艰巨的任务,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努力。
我们要坚持科学发展观,推动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各个方面工作,为子孙后代留下一个美丽的家园。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实现人与自然的和谐共生。
18大关于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制度
《18大关于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制度》1. 概述环境保护和生态文明建设是当前全球面临的重要议题之一。
作为一个责任的国家,我国在党的十八大报告中首次将生态文明建设确立为我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组成部分,明确了生态文明建设的重要性,并提出了一系列具体的制度安排。
那么,18大关于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制度是什么呢?2. 制度一:构建健全的生态文明体系党的18大报告提出了构建健全的生态文明体系的目标,并提出了一系列的制度举措。
首先是完善资源管理制度,加强土地、水资源的保护和利用;其次是推动能源生产和消费方式的转变,提倡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生活方式;另外,还要建立完善的生态保护和修复制度,加强生态环境监测和预警能力,确保生态环境质量不断改善。
3. 制度二:建立健全的生态文明政策体系为了推动生态文明建设,党的18大报告提出了建立健全的生态文明政策体系的举措。
其中包括加强环境保护的法律法规制度建设,完善环境保护的市场机制和经济政策,推进环境保护的国际合作,加强突发环境事件的应急管理等。
4. 制度三: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公共管理体系在党的18大报告中,还提出了加强生态文明建设的公共管理体系的重要制度措施。
这包括了加强生态环境监管,建立环境保护的权利保障机制,提高环保社会组织的参与度,强化环保宣传教育和科普工作等。
5. 个人观点和理解从党的18大报告中对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制度安排可以看出,我国政府高度重视生态文明建设,提出了一系列的具体制度举措。
这些举措不仅是对环境保护责任的体现,更是对人类空间共同家园的维护和保护。
在实施这些制度举措的过程中,需要全社会的共同参与和努力,才能真正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
6. 结语通过对党的18大关于环境保护、生态文明建设的具体制度的评述,我们可以看到我国政府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的决心和行动。
建立健全的生态文明体系、政策体系和公共管理体系,是我国在环境保护方面的一项重要制度安排。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态文明建设要求转变
收稿日期:2011-06-11 胡锦涛总书记在党的十七大报告中,提出了实现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的新要求,其中提出要“建设生态文明”,让“生态文明观念在全社会牢固树立” [1] 。
这是我们党首次将“生态文明”这一理念写进党的行动纲领,必将对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产生重大影响,要践行好这一全新理念必然要求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一、生态文明是对传统人类文明的扬弃
生态文明的崛起是一场涉及生产方式、生活方式和价值观念的世界性革命,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结果。
从纵向历史演进的角度看,生态文明是人类社会继原始文明、农业文明、工业文明后的新型文明形态;从横向社会结构的角度看,生态文明是与物质文明、政治文明和精神文明相并列的现实社会文明的结构要素之一,由于其着重强调解决人类如何正确处理自身与自然的关系这一根本性问题而在整个社会文明结构中占据基础地位。
生态文明是一个复杂的系统,一般可将其分成三个方面:一是价值观念的层面。
生态文明是由生态安全观、生态生产力观、生态哲学观、生态价值观、生态教育观、生态文化观、生态伦理观、生态住宅观、生态交通观、生态城市观等构筑的价值观念体系。
二是制度层面。
生态文明建设要求以生态文明的价值理念为
基础,重构经济体系,发展绿色经济;重构科技体制,发展绿色科
技;重构文化、教育、政治等体制,实现社会的公正平等,最终实现人与自然和谐相处、社会高度文明进步、人的全面自由发展。
三是物质生产的层面。
生态文明是人们生产活动的产物,也是社会生产方式发展的结果。
在生态文明的社会中,人们不能像工业文明时代那样站在自然的对立面自我中心地粗暴改造和征服自然,而必须遵循自然生态系统的规律,文明地善待自然,始终与自然和谐相处、协调发展。
[2] (P.11〜12)
因此,生态文明是在物质生产、社会制度和价值理念几个方面对人类提出新要求的最新文明形式,是人类自身对传统文明的深刻扬弃。
从文明的历史形态看,原始文明和农业文明都属于初级文明;以18 世纪蒸汽机的发明和使用为标志的工业文明则是这样一种文明:现代的任何一位公正的观察家都可以强烈地一方面感受到物质生活的舒适、知识的增进与传播、迷信的衰落、相互交往的便利、举止态度的温柔、战争与个人冲突的减少、集全国乃至全球之力所完成的伟大工程等;另一方面感受到个体自主能力的丧失、人造品的铺天盖地、单调刻板的机械式理解、不公平与毫无希望的贫穷[3] (P.48), 尤其是资源的浪费、能源的枯竭、环境的污染、生态的破坏导致的人类发展的不可持续的严重危机。
人类的文明史告诉我们:发展才有希望,但像传统工业文明那样发展却没有希望。
因此,我们必须对传统文明,尤其是工业
文明进行积极扬弃,走一条可持续的生态文明发展之路。
二、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生态文明建设的必然要求生态文明是一
种积极的发展的文明形式,要在发展中解决工业文明遇到的问题――发展方式的异化。
发展方式有经济、政治、文化等诸多方面,经济是首要的基础的方面。
因此,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生态文明建设的题中?〒?意。
(一)经济发展方式可以转变一般而言,经济发展方式是指推动经济发展的各种要素的组合方式和各种要素组合起来推动经济实现发展的途径、手段、方式、方法和形式的总和。
一定的经济发展方式直接影响着经济发展的数量、质量、速度和效益。
因此,不同的经济发展方式会产生截然不同的经济效果。
党的十四届五中全会审议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的“九五”计划和2010 年远景目标的建议》,从投入产出的角度将经济发展方式分为粗放型与集约型。
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是指一个社会主要依靠增加要素投入来维持产出水平,即单纯依靠劳动、资本等要素的投入来推动经济发展;集约型经济发展方式是指一个社会主要依靠要素内在质量的提高及利用程度或要素总和生产率的提高来维持产出水平,即主要靠技术进步、人力资本积累、结构调整和制度变迁等来推动经济发展。
粗放型经济发展方式虽然短时间经济增长率很高,但是资源利用效率不高,不具有发展的可持续性。
一般情况下,通过科技进步、结构调整、制度安排等可以转变经济发展方式。
(二)旧的经济发展方式不符合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
生态文明建设主要是通过生态评价、生态规划和生态建设,使自
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生态系统实现最优化融合和良性运行,实现生态、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
生态文明意义上的经济发展更注重经济与自然生态系统和社会生态系统的协调发展,在要求经
济保持合理的数量增长时更加强调经济质量的提高。
在生活质量上,生态文明观承认工业文明观中关于物质生活是生活水平的基础的观念,但拒绝工业文明观中单纯追求物质享受从而造成大量浪费、高度污染的物质消费主义方式,把物质享受、精神追求和生态环境的要求都调适到一个应有的位置,形成有机的生活质量
整体。
近年来,我国经济在快速增长和总量迅速扩大的同时,粗放的经济发展方式没有根本转变。
一是发展当中不平衡、不可持续的问题显得突出,经济发展、经济增长和资源环境的矛盾加剧;二是结构失调,需求结构过多地依赖出口、依赖投资,产业结构过多地依赖第二产业,特别是工业。
经济增长主要应该依靠科技进步、制度优化和管理创新,但是现在我们还是更多依靠物质投入,从而在很大程度上造成了资源紧张、环境污染、生态恶化、效益低下等严重后果,严重影响发展的可持续性。
这种粗放式经济发展方式与建设生态文明的目标要求背道而驰,因此必须转变。
(三)转变经济发展方式是生态文明建设的战略选择
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在经济发展中,从“人统治自然”过渡到“人与自然协调发展”,实现以下方面的突破:一是需求结构要由依靠投资和出口推动向依靠消
费、投资和出口共同拉动发展转变,尤其是强化市场导向型的扩内需、促消费;二是产业结构要由主要依靠工业带动向依靠工业、服务业和农业共同带动发展转变;三是要素资源投入要从主要依靠资金和自然资源投入发展向更多依靠人力资本和技术进步支撑发展转变;四是资源利用方式从“资源一产品一废弃物” 的单项式直线过程向“资源一产品一废弃物再生资源’的反馈式循环过程转变。
这样,在物质形态方面,创造新的物质生产形式,改造传统的物质生产领域,形成新的产业体系,如循环经济、绿色产业等,从而在根本上实现经济、社会和自然环境的协调可持续发展,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三、生态文明建设中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主要对策思路
(一)必须全面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
科学发展观,第一要义是发展,核心是以人为本,基本要求是全面协调可持续,根本方法是统筹兼顾。
生态文明与科学发展观在本质上是一致的,生态文明建设必须以科学发展观为指导,创新发展模式,坚持走科学发展之路。
生态文明建设的各种矛盾,包括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问题,只有在发展的过程中去解决。
不应当放松发展,停下来去处理这些问题,然后再图发展。
坚持生产发展、生活富裕、生态良好的文明发展道路,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实现速度和结构质量效益相统一、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使人民在良好生态环境中生产生活,实现经济社会永续发展。
[1](二)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
在现有条件下,生态文明建设与经济发展之间往往存在冲突和
矛盾,解决问题的办法是依靠科技进步和创新,因此,必须坚持把科技进步和创新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支撑。
深入实施科教兴国战略和人才强国战略,充分发挥科技第一生产力和人才第一资源作用,提高教育现代化水平,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壮大创新人才队伍,推动发展向主要依靠科技进步、劳动者素质提高、管理创新转变,加快建设创新型国家。
[4] 加快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转变政府职能,完善现代企业制度。
通过体制、机制的改革和创新实现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促进生态文明建设。
(三)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生态文明建设要求深入贯彻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基本国策,节约能源,降低温室气体排放强度,发展循环经济,推广低碳技术,积极应对全球气候变化,促进经济社会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4] 因此,必须调整和优化经济结构,实现由传统粗放型产业结构向现代集约型产业结构转变。
一是强化农业的基础地位,发展现代农业;二是坚定不移地走新型工业化的道路;三是发展高新技术产业和现代先进制造业;四是加快发展服务业;五是加强基础产业和基础设施建设。
优化调整经济结构的关键是要全面增强技术创新的能力,努力掌握核心技术和关键技术,提高技术成果转化能力,提升产业整体科技水平。
同时,要坚决依法淘汰落后工艺技术,关停污染环境、浪费破坏资源和不具备安全生产条件的企业。
坚持把建设资源节约型、环境友好型社会作为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的重要着力点。
(四)推行节约能源资源战略资源能源约束已经成为我国转变经
济发展方式、促进生态文明建设的不可避免的挑战。
必须进一步优化能源结构,合理控制能源消费总量,完善资源性产品价格形成机制和资源环境税费制度,健全节能减排法律法规和标准,强化节能减排目标责任考核,把资源节约和环境保护贯穿于生产、流通、消费、建设各领域各环节,提升可持续发展能力。
[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