广东省深圳市文汇中学七年级历史上册指导教学书15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七年级历史上册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案新人教版
2、教师展示地图《西域形势和张骞通西域路线》,结合地图说明西域的地理概念。提出问题:“有谁知道张骞在出使西域的过程中都遇到了哪些挫折?”并引出对张骞这种不屈不挠的精神进行评价,教师最后进行归纳:成功者所具备的基本素质,即:有胆、有识、有行、有恒。
教学过程及内容
教师活动
学生活动
(一)导入新课:
(投影图片:秦始皇端坐在宝座上,一名跪着的侍从双手举着盛满葡萄的托盘献给他)同学们请看,这是一位同学画的想象画。他参照教材,把秦始皇画得十分传神,葡萄画得也非常逼真,可是,这幅画有一个“历史”错误,你知道错在哪儿吗?尽管秦始皇唯我独尊,富有四海,但当年的他却吃不到我们今天常吃的水果——葡萄。因为葡萄是从西域传来的,而西域与中原的交通是在西汉时开通的。那么,西域在何方?是谁开辟了中原和西域交往的道路?丝绸之路是怎样闻名于世的?
课题
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教时
1
主备人
教
学
三
维
目
标
知识与能力:知道西域的概念。讲述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史实,了解西域都护府的设置情况。知道丝绸之路的路线。通过正确识读“张骞通西域路线图”和“丝绸之路示意图”初步掌握识别和使用历史地图的技能。
过程与方法:
课前要求学生搜集张骞通西域的历史故事以及收集中原王朝通西域互相输出的物品、技术、艺术等史实,以此培养通过多种途径搜集资料获取知识的方法。
3、“这个时期从西域传入中原的新物种有哪些,汉族的哪些技术和物品传入西域”?可以结合本课“课后思”第2题的插图,通过提问加深印象。
4、你如何评价张骞?
答案提示:
第一:个人品格、
第二:历史影响、
最新整理七年级初一历史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docx
最新整理七年级初一历史教案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学习目标1.了解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班超经营西域等基本史实。
2.阅读、查找知识点,提高归纳与总结的能力;探究丝绸之路的作用,培养分析和认识历史现象的能力;将历史事件置于特定的时空去认识和思考,培养跨学科的综合思维能力。
3.学习张骞、班超报效祖国,不屈不挠,勇于冒险和开拓的精神;认识到丝绸之路是中国的骄傲,培养青年人热爱西部热土,xxx 西部开发,献身西部建设的历史责任感。
重难点重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Thesilkroad)难点:如何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学法指导1、结合学案上的自主学习,快速阅读教材全文,并将答案写在导学案上。
2、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合作探究问题。
3、根据课前准备、学习状态、巩固情况进行小组评价。
导学问题(一)自主学习(15分钟,快速阅读教材全文,独立完成下列问题,完不成的作好标志)一、对内关系1.西域的地理位置:两汉时期,人们把xxx______和______以西,也就是今天xxx地区和更西的地方,称为______。
2.出使西域:朝代使节时间目的意义3.管辖西域:时间机构职能意义二、对外关系1.陆上“丝绸之路”:()←()←()←()←长安。
2.海上“丝绸之路”:xxx沿海→()→()→()→()、()、()。
3.班超曾派部下甘英出使,甘英到达了;166年,安敦王朝的使臣来到xxx,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的次直接交往。
(二)合作探究(15分钟,在小组长的带领下,完成下列问题)我的问题:。
老师的问题:1.两汉经营西域,“丝绸之路”沟通中西,张骞和班超起了重要作用。
你从张骞和班超这两个人物身上学到哪些优秀的品质?2、近年来,联合国发起“丝绸之路研究计划”,今天的丝绸之路,是开放之路,是奋进之路,是通向美好未来的光明之路。
请阅读下列材料并思考:材料一:虽然丝绸之路是沿线各国共同促进经贸发展的产物,但很多人认为,中国的张骞两次通西域,开辟了中外交流的新纪元。
高中七年级历史上册《15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案新人教版
方 法
1.利用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资源组织教学,创设生动活泼的历史情境,扩大知识视野,提供丰富的历史学习材料,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和心灵体验。
2.调整教学顺序,重组教学内容,便于学生的理解。
3.设计多种类型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思考、归纳、想象、描述、交流中理解和评价历史,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预期回答:略
预期回答:想
预期回答:人们把…..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
预期回答:匈奴
预期回答:张骞
思考:先后几次出使西域?
回答:两次
阅读82页第二自然段的内容,
小组合作,探究,完成幻灯片上的表格,
个小组争相发言
预期回答:设西域都护
观看几幅收集的图片
学生完成题篇
想一想
小组合作(1、怎么形成的;2、为什么?3、艰难吗?4、对汉朝的影响)
讲述:在西域有茫茫的戈壁,沙漠,自然条件恶劣,在加上西域距离中原路途遥远,所以汉武帝以前很少有人去,那么,根据《汉书》记载,谁最早开通了汉通往西域各国的道路?
[幻灯片5]
板书:
一、张骞通西域
1、张骞出使西域
[幻灯片6、7、8、9]展示两次出使的经过、结果等
过渡:之后,西域各国纷纷归附汉朝,但由于西域各国离汉朝统治中心长安较远,所以不善管理,那西汉政府是怎么做的?
培养学生归纳总结的能力
巩固已学的知识
板 书 设 计
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一、张骞通西域
1、张骞出使西域
2、西域都护
二、丝绸之路
三、班超经营西域
反 思
1、由于时间关系,最后的实物没有展示出来。
2、学生积极,课堂气氛活跃。
3、整体设计好。
提问:想不想知道确切的答案呢?
初中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15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书
设
计
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一、张骞出使西域
1、第一次:公元前138年
2、第二次:公元前119年
二、西域都护
三、丝绸之路
长安―――河西走廊、新疆―――西亚―――-欧洲
教学反思
了解张骞的伟大之处。丝绸之路在历史上的重要作用。
新疆自古以来就是中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在西汉时就在我国版图之内。了解西域的范围。
今天的丝绸之路仍旧发挥着重要作用,它是连接东西方的一条交通要道。我们国家现在正进行西部大开发,丝绸之路也是一个重要内容。
练
习
与
巩
固
假如由你来负责开发丝绸之路,你认为当今我们应当开发丝绸之路的哪些资源?
在开发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哪些问题呢?(旅游胜地,博物馆,石油矿产资源,光能发电,绿化沙漠,做实验)(环保,保护文物古迹,尊重历史,尊重当地的风土人情,不能任意开发)
张骞从公元前138年出发,前126年返回,前后用了12年的时间。
虽然此次出行的目的没有达到,可遇到的挫折倒不少。有谁知道张骞在出使西域的过程中遇到了哪些挫折?你最钦佩他哪一点?
1、去时扣留了十年,回来时又被扣留了一年多呢。
2、所到之处,有茫茫的戈壁滩,有人迹罕至的雪山峡谷,道路不熟、语言不通、缺衣少食,非常人所能承受。”
联系诗句说说西域的情况。
让人感受到那是个遥远的、陌生的、荒凉的地方。汉朝时,对于中原人来说,就是这么一个概念。西汉初年,那里小国林立,人口最多的有几十万,最少的不到200人。许多国家都受到匈奴的控制和奴役。
知道了西域的一些情况,让我们再来了解一下本课的主人公——张骞。张骞陕西城固人,主要生活在汉景帝和汉武帝时代,因为屡立奇功,被汉武帝封为博望侯。一直以来人们对张骞的评价都是很高的。(学生朗读)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案1 新人
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一、学情分析初一学生对新鲜的事物有着强烈的好奇心和旺盛的求知欲,通过影视作品、课外阅读等对张骞出使西域和丝绸之路已经有了初步的了解,他们主要以感性认识为主,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教学中教师应该结合影视资料、图片资源、故事等,以丰富多彩的课程资源,营造良好的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体现学生在课堂的主体地位,从而较好地培养他们形成正确的人生观、价值观。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掌握西域的地理概念,张骞出使西域,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辖和丝绸之路的基本史实,了解班超经营西域的经过及内容。
在此基础上,通过一定教学环节的设计,培养学生正确认读历史地图的能力,比较、分析、归纳历史问题的能力。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生阅读史料、角色扮演、合作交流,采用影片欣赏、讨论等多种形式,引导学生自主性探究学习,发现并解决问题。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使学生认识到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在我国经济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认识开发边疆的重要意义。
通过张骞、班超这两个历史人物为报效祖国,不屈不挠,敢于冒险和开拓的精神,强化学生的爱国思想和开拓进取的意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
难点:如何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四、主要教学方式与教学用具教学方式:多媒体辅助教学,采用情境法、讨论法等教学方式教学用具:多媒体影音资料、ppt课件五、教学过程教师活动学生活动教学效果(一)导入新课播放一组蔬菜、水果图片,有葡萄、石榴、黄瓜、核桃等,然后提问这些东西的原产地在哪里呢?又是怎样传入我国的呢?以此导入新课学生看图片回答图中的食物在日常生活中经常接触到,由此作为导入,学生易于接受(二)复习旧课1、西汉初年对于匈奴实行的是什么政策呢?这时候的和亲有什么特点,双方地位是平等的么?那为什么西汉还要跟匈奴和亲呢?2、到了汉武帝时,通过文景之治强大起来的西汉对匈奴实行什么政策呢?派了谁去反击匈奴?3、为了配合对匈奴的军事行动,汉武帝又采取怎样的措施呢?结果是如何,又产生了什么影响呢?今天我们来学习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三)讲授新课先让学生快速浏览82到84页,第一、第二个子目的内容,然后完成屏幕上的填空题,在书本上把答案划出来。
人教版七年级历史上册教案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强调改革的意义。
练习
完成本课学案的“课后练习”。
巩固本课知识点。
为讲述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做铺垫
明确第一次出使的目的
让学生学习张骞坚韧不拔的精神
小
结
俄国1861年改革是在俄国资本主义的发展和沙皇统治出现危机的双重背景地下进行的,可以说既是“大势所趋”,又是“形势所迫”。改革最重要的内容就是解决农奴的问题。俄国政府一方面宣布农奴是“自由人”;另一方面规定农奴在获得份地时要交纳赎金。俄国的农奴制改革,是一场资本主义性质的改革,使俄国走上了资本主义发展的道路。
4、汉武帝在位时,为夹击匈奴,派张骞出使西域,联合大月氏。
(可向学生说说,当时通往西域的凶险性——自然条件恶劣,大月氏的具体地点不知道,匈奴人控制西域……)
简单讲述第一次出使的遭遇。
(两次被捉,历时13年)
让学生阅读课文,培养看书自学的习惯
让学生明确自学的内容
让学生再现刚才自学的知识点
让学生从地图上认识西域的地理概念
四、教学理念:利用学案帮助学生自学课文内容,提高课堂效率,实现“先学后教”。
五、教学过程
项目
内容
设计意图
导
入
要求学生阅读导言部分,向学生提出疑问:古罗马离长安大约1.4万公里,远在罗马的凯撒,又怎么会穿上中国的丝绸呢?
引起学生的兴趣
正
文
1、让学生用4分钟时间阅读课文,强调在阅读时注意以下问题:
①西域的地理概念
2、分析张骞通西域的历史意义。
3、分析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感受张骞的爱国情怀及所具有Fra bibliotek不屈不挠、勇于冒险及开拓进取的精神。
丝绸
之路
3、指图说出“丝绸之路”的始发城市、路线和“海上丝绸之路”的始发城市。
人教版七年级上册 第15课《汉通西域与丝绸之路》教案
课题:人民教育出版社《中国历史》七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统一国家的建立第15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课型:新课教学模式:三环节合作探究教具:多媒体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辖,丝绸之路的开辟及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和班超经营西域。
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引导学生绘制丝绸之路的路线,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和历史空间思维。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张骞、班超这两个历史人物开拓进取,敢于冒险的精神及在中外交流中发挥的重要作用,培养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开拓进取意识。
教学流程:(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展示:《冠世榴园》教师:咱们枣庄有号称中国最大的石榴园林“冠世榴园”,这个园林始建于西汉成帝时期,距今已有2000多年的历史。
同学们知道石榴原产于哪里?是什么时候传入我国内地的吗?相信学完今天这节课,你们就会找到答案。
(二)教师引领,自学探究一、凿空之旅:张骞通西域教师:西域在两汉时期所指的是哪些区域?学生:现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就是今天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称为西域。
展示:凉州词唐王之涣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送元二使安西渭城朝雨浥轻尘,客舍青青柳色新。
劝君更尽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教师:从唐诗中我们可以感受到玉门关、阳关之外的西域是一种什么景象?学生:荒凉,人烟稀少。
教师:汉武帝以前,西域的情况是怎样的?学生:那里小国林立,天山以北的一些小国受到匈奴的控制和奴役。
展示:《西汉疆域图》教师:汉武帝以前,西域分布着36国,大的只有几十万人,小的只有几千人。
那里星罗棋布着乌孙、且弥、蒲类、疏勒、龟兹、莎车、楼兰等小国。
但是就在如此荒凉的土地上,却留下了光辉的足迹。
开辟中原和西域交通的第一人是谁?学生:张骞。
简介张骞:张骞,西汉武帝时人,中国古代卓越的探险家、旅行家。
汉武帝为反击匈奴,向天下招募能出使大月氏的人,张骞渴望建功立业,毅然前往,成为开辟西域交通的第一个使者,为丝绸之路的开通做出了重要贡献。
初一历史《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案
初一历史《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案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了解汉武帝时期汉朝与丝绸之路的关系。
2.掌握汉朝向西域推广文化和传播丝绸的途径。
3.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1.组织学生合作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交流能力。
2.联系历史线索,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思考。
3.利用多媒体手段,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背景。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积极参与精神。
2.培养学生的历史文化认知和历史文化鉴赏能力。
二、教学重点1.理解汉朝与丝绸之路的关系。
2.掌握汉朝向西域推广文化和传播丝绸的途径。
三、教学难点1.了解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2.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历史文化鉴赏能力。
四、教学过程课前准备1.复习《中国古代文明》课程。
2.查阅相关教学资料,了解历史背景。
3.准备多媒体教学课件。
导入新课1.利用多媒体手段,播放视频《丝绸之路的故事》,让学生了解丝绸之路的基本概念。
2.让学生自主思考:为什么古代的人们要开辟丝绸之路?它背后有什么样的历史背景和意义?学习新知识1.介绍汉武帝的开疆拓土的历史背景及其西域政策,让学生了解汉朝向西域推广文化和传播丝绸的途径。
2.让学生分成小组,根据教材中的资料,自主探究关于丝绸之路的历史资料,加深对丝绸之路的了解。
深化新知识1.利用图片展示和模拟游戏的形式,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丝绸之路和汉朝向西域推广文化、传播丝绸的途径。
2.讨论丝绸之路对于中国文化的影响,让学生深刻认识丝绸之路的历史意义。
巩固新知识1.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探究不同地理、文化背景下的丝绸之路的变化和发展。
2.让学生产生情感共鸣,从中感受到历史的深厚文化内涵。
课堂小结1.归纳整理本节课所学知识要点,梳理思路,让学生掌握知识的结构和体系。
2.强调历史文化的重要性,鼓励学生主动探究历史文化,在探究中感受历史文化的魅力和价值。
五、教学资源1.多媒体教学课件。
2.相关历史文献。
3.相关历史文化视频和图片资料。
初一历史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的说课稿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的说课稿●一、本课地位:我说课的内容是七年级上册的第15册《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课本内容主要包括三部分:1、张骞通西域;2、丝绸之路;班超经营西域(自学内容)。
汉朝对外交往充分体现了中西文明的交流与渗透,而丝绸之路是中国古代文明向外传播的重要通道,所以本课在整个中国古代史上占有重要地位。
根据新课改的理念和学习的需要,我对内容作了一些调整和拓展。
以丝绸之路作为本节课的主线,增加了对丝绸之路变迁和衰落的探讨,以史为鉴,谈对当今的启示。
而这些也小是我们历史教学的最终目标,让学生在学习的过程中受到历史的熏陶,为现实服务。
●二、学生情况分析:在网络迅速发展的今天,学生己经能够运用网络,而且他们对新事物也比较感兴趣,对一些社会热点问题也会给予一定的关注。
但初一学生知识的积累还较少,同时对历史地理的概念还比较模糊。
●三、本课目标:根据以上情况和大纲的要求,对本课我确定了如下目标:1、知识目标:张骞出使西域的目的与结果,丝绸之路的路线与意义及丝绸之路衰落的原区与启示等。
2、能力目标:(1)通过网络的自欺欺人主学习使学生学会查找资料理,搜集信息的方法及使用现代信息技术为学习服务的技能。
通过探究式的合作学习,使学生学会交流,培养学生乐十问他人合作的意识。
(2)通过绘制丝绸之路路线图培养学生历史空间感及动手能力,和地理学科整合。
(3)通过对丝绸之路衰落原因的探究和丝绸之路对今天的启示的交流,培养学生探究能力及从感性认识上升到理性认识能的能力。
3、。
惰感目标:(1)通过本课学习,让学生认识到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在祖国经济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从而认识到厂发边疆的重要意义。
(2)通过学习张骞等人为报效祖国,不屈不挠敢于冒险和开拓的精神,强化学生的爱国意识和开拓进取的意识。
(3)通过对丝绸人路衰落的原因探讨和今昔对比,汲取历史教训和营养,以史为鉴,强化环保意识和对祖国一些方针政策的理解(如西部大开发,改革开放等)。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15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案 新人
【讲解】结合张骞两次出使西域对比表格讲解并引导学生思考:张骞出使西域会遇到什么艰难险阻?张骞有哪些精神值得我们学习?
【思考】汉朝和西域各国的频繁往来给彼此带来了什么样的变化呢?
【讲解】结合图片分析讲解。
过渡:为保护沿途商旅,加强对西域管理,西汉政府在西域设立了一个什么机构?
【讲解】联系秦朝疆域对比分析得出: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了西域都护,新疆地区正式隶属于中央政府管辖。
【活动】引导学生思考张骞对我国的历史有什么功绩呢?
【讲解】对内:加强了中原地区和西域地区的经济文化交流。对外:打通了一条中国和西方的交通路线,即著名的丝绸之路。
教学重点
本课教学以学张骞出使西域的基本史实;西域都护的设置;丝绸之路的概况及作用和影响。
教学难点
西域都护的设置;丝绸之路在中外交流中的作用。
教学设计
教 师 初 备 栏
教 师 复 备 栏
教学过程:
环节
教学问题设计
教学活动设计
情境
引入
二、新课导入
师:课件展示秦朝疆域图和汉朝疆域图
提问:大家一起来找找两幅地图的区别在哪儿?
【活动】引导学生结合示意图指出海上丝绸之路线。
【课堂讨论】近几十年来,在我国新疆发现许多汉代的丝织品,在马来西亚发掘出与汉代陶片纹饰相似的陶片,在印度尼西亚出土了汉代的钱币和陶器。这些考古发现,说明了什么问题?
【讲解】证实了丝绸之路确实存在;当时我国的对外贸易已相当繁荣。
三、班超经营西域
1.出使时间:公元73年
【结束新课】用“一、二、三”三个数字来总结本课,一是一条古道,即东西方文明世界的交通要道——丝绸之路;二是两件大事,一件是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一件是公元166年,大秦使臣来东汉,这是欧洲国家同我国直接友好往来的开端。三是三位人物:张骞、班超、甘英。他们为中西交通的开通、畅通和中西经济文化交流做出了贡献。重点突出丝绸之路和张骞在中国历史的地位。
【初中历史】初一历史教案: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
【初中历史】初一历史教案: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目标:1. 了解张骞两次出使西域、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理、丝绸之路、班超出使西域等基本史实。
2. 通过对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和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的认识,培养全面的认识和思考问题的。
指导将事件置于特定的时空去认识和思考,培养跨学科的综合的。
3. 通过学习张骞、班超这两个历史人物为报效祖国,不屈不挠,勇于冒险和开拓的精神,强生的爱国思想和开拓进取的意识。
重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难点:如何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文化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出示葡萄、核桃、石榴等图片,让同学认识到这些物产最早并非产自中原地区,而是原产于新疆(古代称之为西域)。
然而在汉代以前,中原地区与之联系很少,是谁首先打开了中原地区和新疆交往的大门,加强了二者的联系?新疆何时隶属于中央政府的管辖的?通西域后,丝绸之路的形成有何重要的地位和作用?今天我们就来学习本课内容。
一、张骞通西域回顾上节课,西汉初年匈奴情况,指出当时匈奴不仅据有大漠南北,还控制着西域诸国。
西域指的是什么地方呢?1. 简述西域的位置(同学通过阅读找出答案)点拨:引导学生学习王之涣《凉州词》:黄河远上白云间,一片孤城万仞山。
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渡玉门关。
②王维《渭城曲》:渭城朝雨?清尘,客舍清清柳色新。
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重点点出诗中的阳关、玉门关是陆路丝绸之路上的两个重要地点,它们以西的广大地区,也就是新疆地区和更远的地方历史上称为西域。
并结合利用中国历史地区册P28《张骞出使西域》形势图突出“西域”的概念初中学习方法。
2.张骞出使西域提出以下问题,引导学生思考,了解张骞出使西域的背景。
(1)西汉初年西汉政权与匈奴关系如何?匈奴控制西域对西汉有什么影响?西汉与西域是否存在共同的利益?到了汉武帝时,情况发生了何变化?教师点拨:汉初被迫与匈奴采取和亲政策。
匈奴控制西域并以此为据点进攻西汉,使西汉边疆不得安宁。
七年级历史上册 第三单元 第十五课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配套教案
第十五课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一、导入:(播放石榴、葡萄等图片)这些食物你吃过吗?你明白它们是哪里出产的吗?又是何时传入中原的呢?(西域,汉代时期)那么,西域究竟是什么地址呢,又是谁把这些食物带入中原的呢?今天咱们就一路来学习一下。
二、讲课:(一)张骞通西域一、依照地图,讲述西域的地理位置:两汉时期,人们把今天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也确实是此刻新疆和中亚以至更远的地址,称为西域。
二、大伙儿回忆一下,在汉武帝之前咱们汉代跟匈奴之间的关系如何?西汉初期国家实力虚弱,不足以与匈奴抗击,因此实行的是和亲政策,可是匈奴仍然南下进行掠夺,而且操纵了天山以北的小国。
而到了汉武帝时期,西汉国力不断的强盛起来了,汉武帝一直规画着要还击匈奴。
因此,他发布了一张招贤令。
咱们一路来看一看这张招贤令,然后试探:该“招贤令”所招募的使者是谁?他要完成的任务是什么?(张骞;联合大月支,夹击匈奴。
)3、播放“张骞出使西域线路图”,假想张骞出使西域会碰到的艰险:(自然环境恶劣;被匈奴俘虏;食物匮乏)张骞有哪些精神值得咱们学习?不畏艰险、勇于奉献、志存高远、坚决不移、忠于祖国……4、张骞共出使了几回西域?(两次)那么,这两次出使的情形如何呢?请同窗们自课文82-83页,找出张骞两次出使西域的时刻、目的、功效。
五、汉代和西域各国的频繁往来给彼此带来了什么样的转变呢?骆驼……西域到中原:葡萄,核桃,苜蓿,石榴,良种马中原到西域:铁器,丝绸六、大伙儿看到这张地图,对照秦朝的疆域,多了什么地址呢?(西域)西域是怎么纳入到汉代的版图当中的呢?大伙儿在讲义上找找答案。
西域各国纷纷归附汉代,公元前60年西汉政府设立西域都护总管西域事务。
西域都护的设立标志着今新疆地域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份。
7、咱们方才要紧学习的是汉通西域的一些内容,那么在汉通西域的进程当中,是谁起到了一个超级重要的作用啊?(张骞)那么大伙儿试探一下张骞对我国的历史有什么功绩呢?能够结合咱们方才讲的石榴宝马从西域传到中原,丝绸,铁器从中原地域传到西域来想一想。
人教版初中历史七年级上册《15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word教案(6)
汉通西域和丝绸之路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1)了解张骞出使西域、中央政府对西域实行管辖、丝绸之路等基本史实,使学生初步掌握我国古代历史上中原地区与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和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历史过程。
(2)通过课堂活动培养学生探究历史的兴趣和初步探究历史问题的能力,以及学生的合作意识、集体荣誉感;通过对各种历史现象的思考,培养学生的想象、理解、分析、归纳、知识迁移等能力以及口头表达能力,帮助学生形成基本的社会和历史发展观,全面、客观地看待问题。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丝绸之路是古代中国走向世界之路,它是中华民族向全世界展示其伟大创造力和灿烂文明的门户,也是古代中国得以与西方文明交融交汇、共同促进世界文明进程的合壁之路。
增强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2)通过张骞为报效祖国不屈不挠、勇于冒险和开拓的精神,激发学生的爱国情感和开拓进取的意识。
(3)强调历史知识与现实生活的联系,引导学生关注社会发展,懂得学以致用。
3、过程与方法:(1)利用多媒体课件和网络资源组织教学,创设生动活泼的历史情境,扩大知识视野,提供丰富的历史学习材料,使学生获得感性认识和心灵体验。
(2)调整教学顺序,重组教学内容,便于学生的理解。
(3)以模拟活动的形式组织学生自我学习,让学生丰富的课外知识在课堂得到最大限度的释放,成为课堂的主人;通过分小组讨论,加强同学之间互相协作、沟通的意识。
(4)设计多种类型的问题,充分调动学生的思维,让学生在思考、归纳、想象、描述、交流中理解和评价历史,并找出解决问题的办法。
(5)与相关的地理、语文知识相衔接,初步培养学生跨学科综合思维的能力。
重点和难点重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难点:如何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教学方法探究式教学、启发式教学、情境教学、分组讨论法教学资源1、多媒体课件(以喜多郎的作品《丝绸之路》为背景音乐)(1)成语填空(2)丝绸之路的路线图(伴配乐诗)(3)丝路风光图片(4)丝路上传播的物产(5)丝路上的文化交流(6)视频:"丝路集锦"(影视作品的剪辑片段)(7)古代丝绸之路和现代铁路图(8)戈壁荒漠中的铁路和公路(9)丝绸之路申报世界文化遗产的新闻报道(扫描制作)教学设计一、导入课件:成语填空:千万缕锦前程牛郎女衣还乡入扣花拳腿讲述:这些成语都和丝或丝织品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A
B C
D
【教学目标】1、掌握张骞通西域的原因、过程及影响,西汉政府对西域的管辖等史实。
2、识记掌握丝绸之路、班超出使西域等基本史实,理解古代历史上中原地区与边疆地区的经济文化联系和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历史过程。
3、通过将中原地区治乱兴衰与开发经营边疆地区的背景结合起来认识,培养学生思考认识历史现象之间的内在联系的能力。
4、认识少数民族和边疆地区在我国经济文化发展中的重要地位和贡献。
通过张骞、班超这两个历史人物为报效祖国,不屈不挠,勇于冒险和开拓的精神,强化学生的爱国思想和开拓进取的意识。
【学习重点】张骞通西域,“丝绸之路”
【学习难点】如何正确认识丝绸之路的文化内涵及其在中西方交流史上的重要地位
【自主学习】
(一)张骞通西域
1.西域的范围: 时期,人们把 称为西域。
即今天______地区和更远的地方。
2.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时任皇帝: ,时间: ,目的:联络 共同夹击 ,张骞途中被_____扣留10年,后设法逃脱,辗转到达 。
3.张骞第二次出使西域:条件: 。
目的: 。
时间:______年,带着牛羊和大量_______,访问许多 国家。
结果:西域各国也派使节回访 。
从此,汉朝和 的交往日趋频繁。
4. 新疆归附中央政权: 年,西汉设置 ,总管西域事务,这标志着 开始隶属中央政府的管辖,成为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
(二)丝绸之路:
1、丝绸之路: 朝开通。
路线:从 通过_______、今_______地区,运往__________,再运往到 ,又把 的奇珍异宝输入_______内地,这条沟通中西交通的陆上要道,就是著名的 。
2、海上丝绸之路: 朝开通。
以后,西汉的商人时常 贸易,开辟了________交通要道。
(三)班超经营西域:
1.公元 年, 政府为恢复对 的管辖,派遣 出使西域, 经营西域三十余年,进一步加强了西域与 之间的联系。
班超派部下 出使大秦,到达了 沿岸。
2.166年, 派使臣访问 ,这是 同我国的 直接交往。
3.两汉时期,为加强中原与西域交往,做出了突出贡献的历史人物是 和 。
4.写出与班超有关的两个成语: 、 ; 。
【合作探究】
15. 请回答:
材料一:
材料二:“不是张骞通西域,安有佳种自西来。
”
请回答:(1)材料一是历史上著名的路线图,请指出它的出发点:A:,经过地:B 。
两关:C:、D 。
终点:。
(2)最早为材料一图中反映路线的开通作出贡献的是谁?他受哪位皇帝的派遣出使西域?
(3)这条路上运载的主要物品是什么?它的开辟,有何历史意义?今天,这条通道仍有什么价值?(4)两汉时期的“西域”主要指今天的什么地方?该地区正式隶属中央政权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5)材料二“安有佳种自西来”反映了西汉与西域的关系怎样?请举出“自西来”的“佳种”四例。
【课堂练习】
1.“羌笛何须怨杨柳,春风不度玉门关。
”汉朝时,把玉门关和阳关以西的地方称为()
A.大秦
B. 西域
C.安息
D.新疆
2.古代的中外交往中,目的和动机往往不同,你认为张骞第一次出使西域属于()
A.出于军事目的
B..出于商业目的
C.出于宗教目的
D.对外国了解的需要
3.张骞出使西域对世界的重要贡献是()
A.为开辟丝绸之路奠定了基础
B.了解了沿途国家的情况
C.促进了西域各国经济的发展
D.汉朝与西域的交往日益频繁
4.下列史实中,能充分说明新疆是我国不可分割的一部分的是()
A.张骞出使西域
B. 昭君出塞
C.西域都护的设置
D.开辟丝绸之路
5、下列历史事件与汉武帝没有直接关系的是()
A.采纳董仲舒“罢黜百家,独尊儒术”的主张
B.颁布“推恩令”消弱诸侯的势力
C.派张骞出使西域,联合大月氏以夹击匈奴
D.昭君出塞
6、罗马共和国执政官恺撒身穿丝绸长袍出现在罗马大剧院的时候,全场为之欢呼,丝绸服饰一时成为欧洲上层社会的时尚。
欧洲人能穿上中国丝绸制成的衣服最早应在()
A. 秦朝
B.汉朝
C.唐朝
D.明朝
7、张骞通西域后,不少西域的物种传到中原。
下列物种那一种不是从西域传入的()
A.核桃
B.小麦
C.石榴
D.葡萄
8、你如果是汉武帝统治时期的一位丞相,可能会遇到下列哪些事情的发生()
①焚书坑儒②书同文,车同轨③颁布“推恩令”④张骞出使西域⑤“罢黜百家,独尊儒术”
A.①②③B.②③④C.③④⑤D.①②③④
9、对开通丝绸之路贡献最大的是()A.班超B.张骞C.汉武帝D.甘英
10.汉代开辟的“丝绸之路”是沟通东方和西方的桥梁和纽带。
“丝绸之路”的路线是()A.长安-葱岭-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 B.长安-今新疆地区-河西走廊-葱岭
C.长安-河西走廊-今新疆地区-葱岭 D.成都-云南-缅甸-印度-欧洲
【知识归纳】(引导学生利用思维导图归纳知识)
参考答案:
【自主学习】
(一)张骞通西域
两汉,今甘肃玉门关和阳关以西,新疆。
汉武帝,公元前138年,大月氏,匈奴。
匈奴。
大月氏。
张骞对西域比较了解;卫青、霍去病大败匈奴。
加强西汉与西域的联系。
公元前119年,丝绸,西域,长安。
西域。
公元前60年,西域都护,新疆地区。
(二)丝绸之路:
汉。
长安,河西走廊,新疆,西亚,欧洲。
西域各国,中国,丝绸之路。
汉朝,汉武帝,出海,海上。
【合作探究】
(1)丝绸之路。
出发点:A:长安,经过地:B.河西走廊。
两关:C:玉门关、D 阳关。
终点:大秦。
(2)张骞,汉武帝。
(3)主要物品:丝绸和丝织品。
意义:沟通中西交通,是古代东西方经济文化交流的重要桥梁。
价值:贯通中西,连接欧亚两大洲,有利于中国与中亚、西亚、欧洲的政治、经济、文化交流。
(4)今新疆地区。
前60年,西汉政府设置西域都护。
(5)西汉与西域的经济交流频繁。
葡萄、核桃、苜蓿、石榴。
【课堂练习】
BAACD,BBCBC。