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析我国高校学生阶层固化形成的前提与现状

合集下载

贩卖焦虑 阶级固化

贩卖焦虑 阶级固化

贩卖焦虑阶级固化“阶层固化”究竟是社会现实还是贩卖焦虑?一文说清中德两国教育情况有读者问到发达国家阶层固化的问题,这也是这几年喜欢贩卖焦虑的一些自媒体不断渲染的话题,那我今天就来和大家聊聊阶层固化吧。

1. 为什么会阶层固化?大家要有一个常识,那就是随着经济的发展,社会分层现象会越来越明显,并且随着时间推移,阶层之间的流动性会渐趋减小。

这是一个最基本的资本主义发展规律,是由“看不见的手”推动的。

为什么咱们国家六七十年代的人很少谈论社会分层,因为那个时候大家都很穷,社会总体财富体量小,有钱人少,人与人之间差距不太大,心态趋于平和。

随着GDP的上升,社会总体财富的疯狂增长,人与人之间的贫富差距变得尤为明显,社会也就开始自然分层了。

自由市场会形成一个“自我强化机制”,通过代际传承效应让有钱人越来越有钱,财富不断向头部聚集,贫富差距加剧。

我带大家看下美国的数据,右图显示从1983年到2016年,美国上层的收入占比从60%增加到79%,中产阶级从32%降为17%,底层从7%降为4%。

从收入数字来看(经过通货膨胀的调整),上层的收入增加了2.5倍,中产阶级与2001年相比反而有下降,穷人现在的收入还不如1983年。

总体趋势是:上层收入增长最快,中产阶级缩水,底层越来越穷。

听起来是不是很扎心?这也是为什么美国现在撕裂得如此厉害,那么多底层人口把票投给了川普,因为顶层富人从全球化带来的经济增长中受益最多,而底层并没有从中得到什么好处,还越混越不如以前。

一场疫情导致美国几百万人失业,然而上个月《福布斯》公布的一年一度富豪榜称,这是创记录的一年,十亿美元级超豪的财富激增了5万亿美元,新上榜超豪的数量也是前所未有的。

所有人的财富都在暴涨。

不管是疫情还是经济大萧条,都不耽误富人赚钱,股市跌了还可以抄底和做空。

只要手里有资本,躺赚不是梦。

在德国纪录片《不平等:财富如何变成权力》中,亿万富豪Christoph Gröner说:“我根本没有办法把钱花掉,我把一百万欧元扔出窗外,过一段时间它们又会自己回来。

教育资源不平等与社会阶层固化

教育资源不平等与社会阶层固化

教育资源不平等与社会阶层固化近年来,教育资源不平等与社会阶层固化成为社会的一大难题。

教育作为人才培养的重要途径,应该为每一个公民提供平等的机会。

然而,事实却告诉我们,教育资源的分配存在差异,导致社会阶层的固化问题日益严重。

首先,教育资源不平等的现象主要存在于不同地区之间。

发达地区的公立学校拥有更好的师资力量、教学设施和教学资源,而贫困地区的学校往往条件艰苦,师资力量匮乏。

这种地域性的差异导致了城乡之间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进而造成了教育机会的不平等。

其次,家庭背景也是导致教育资源不平等的重要因素之一。

富裕家庭的孩子可以通过报名上名校的各种培训班提前积累优势,而贫困家庭的孩子则往往无法享受到这些优质资源。

这种差异性的存在,使得社会阶层不容易打破,富人的子女更容易通过优质的教育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而贫困家庭的孩子则陷入了恶性循环中。

此外,教育资源不平等还因人际关系的不公平而加剧。

在一些学校里,进入优质班级甚至是进入重点高中,往往需要家长的人际关系网络。

这种现象对于能力相对较强但家庭条件较差的孩子来说,无异于雪上加霜。

他们不仅需要面对教育机会的不足,还需要克服人际关系的难题,这无疑加大了他们获得教育资源的难度。

针对教育资源不平等与社会阶层固化的问题,我们需要迅速采取措施加以解决。

首先,政府应加大对教育的投入,确保每个地区都能够享受到平等的教育资源。

其次,应加强地区之间的教育协作,促进资源的共享和交流。

此外,学校方面可以通过提供贫困学生的奖学金和学费减免制度等方式,减轻家庭经济负担,确保他们获得良好的教育。

更重要的是,我们应该关注家庭教育的重要性,给予每个孩子一个良好的成长环境。

教育不仅仅局限于学校,更应包括家庭对孩子的培养。

家庭教育不应该因为社会阶层的不同而有所差异,每个孩子都应该有平等的机会接受父母的教导和关爱。

教育资源不平等与社会阶层固化是一个复杂而长期的问题,需要社会各方共同努力来解决。

政府、学校、家庭、社会都有责任为每个孩子提供平等的教育机会,打破教育资源不平等的现象。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阶层固化的思考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阶层固化的思考

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阶层固化是教育长期 以来不均衡 I 曲。当社会 阶层流 动陷入僵化 , 整个社会将会失去生机 、

l 阶层 固化 、 实现 阶层流动 的一条细细的支流。 教育是改变
I 身教育 , 接
1 层 固化 ・ 阶
达到阶层上流的 目的 , 这一想法 、 做法本无可厚非 。但是 阶层 固化本来是社会学概念 。 社会学把 由于经济 、 l 政 治、 社会等多种原因而形成的, 在社会的层次结构中处于 l 良好 的教育在 哪儿 , 在重点校 、 范校 , 示 在城市 、 在发达地 不 同地位的社会群体称为社会阶层 。各 阶层之 间流动受 一 于是新版“ 区, 盂母 三迁 ” 也就演绎得十分生动了。 教育的 严重不均衡 才是滋生择校 的温床 ,倘若教 育均衡 了或基 阻 的情况称为阶层 固化 。 l
阶层的学生群体。 毋庸讳言 , 我国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阶层 “ 流动受阻 ” 的情况是 相 当严重 的。这里所说 的 “ 流动受 阻” 并非是说教育薄弱地区( 比如贵州农村) 的学生“ 流 动” 到教育先进地区( 比如上海) 接受教育而“ 受阻”而是 ,
质的教育服务。 二 、 务教 育阶段学 生阶层 固化 的几种关 系 义
本均衡了 , 谁还会舍近求远地去择校呢? 因此 , 治标 的事 l 要干 , 治本 的事更要下大力气去干。 如果政策允许择校而 义务教 育学生 阶层是 指长期 处在不 同层次 的学校 ,l 2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阶层 固化 . 又无 人择校 , 那么学生阶层 固化就消解 了, 广大百姓期待 接受教育质量差别较大的教育而形成的不同素质层次的 : 学生群体。义务教育阶段学生阶层固化是指低阶层的学 l 的教育公 平 、 公正的美好愿景就实现 了。从这一 角度看 , 生群体很难在义务教育学段 内接受优质教育 而上 升为高 l 择校现象的有 无是衡量 教育是否公平 、 公正的标尺。

教育资源与社会阶层固化

教育资源与社会阶层固化

教育资源与社会阶层固化在当今社会,教育资源的分配对于人们的社会阶层地位具有很大的影响。

尽管我们生活在一个追求公平与机会平等的时代,但教育资源的分配不均并没有消失。

这种教育资源的不平等会导致社会阶层固化,使得社会的各个阶层难以实现流动和社会公正。

本文将通过探讨教育资源的不平等现象以及其对社会阶层固化的影响来论证这一观点。

首先,我们需要了解教育资源的不平等是如何形成的。

教育资源的分配主要受到家庭背景、地理位置以及财政资源等因素的影响。

在许多国家,富裕家庭往往可以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给孩子,他们可以选择更好的学校以及更好的教育培训机构。

而相对贫困的家庭则面临经济压力和教育选择的有限性,他们无法给孩子提供同样优质的教育资源。

此外,地理位置也会对教育资源的分配产生影响。

通常情况下,城市地区相比农村地区拥有更好的学校和教育机构。

而那些生活在偏远地区的孩子则面临教育资源匮乏的问题。

教育资源的不平等现象直接导致了社会阶层固化。

社会阶层固化指的是人们无法改变或跨越其出生时的社会地位。

由于缺乏足够的教育资源,贫困家庭的子女往往无法获得良好的教育,这使得他们在竞争激烈的社会中处于劣势地位。

相反,富裕家庭的子女可以接受高水平的教育培训,他们更容易在学业和职业上取得成功。

这种教育资源的不平等直接造成了社会上富者愈富、贫者愈贫的现象,从而加剧了社会阶层固化。

不平等的教育资源分配还通过影响人们的机会和能力来加强社会阶层固化。

那些没有接受良好教育的人往往面临着职业选择的限制,他们往往只能从事低技能、低收入的工作。

而那些接受优质教育的人则更容易获得高薪职位和更好的发展机会。

这种机会的不平等进一步加深了社会阶层的分化,富裕阶层的社会地位和财富会继续积累,而贫困阶层则感到无法逾越。

解决教育资源不平等问题是防止社会阶层固化的关键。

政府需要采取积极的措施,确保教育资源的公平分配。

这包括加强贫困地区的教育设施建设,提高教师的培训和福利待遇,制定财政资助政策来帮助那些无法负担高昂学费的家庭。

中国社会阶层固化浅谈

中国社会阶层固化浅谈

中国社会阶层固化浅谈随着社会的快速发展,政治经济体制的改革和调整,我国就业难、房价高、资源分配不均、贫富差距大等社会问题逐渐凸显。

社会分工、价值观念、生活方式等变动,加剧了社会分化,造成社会各个阶层之间流通堵塞,长此以往,逐渐导致社会阶层固化的情况出现。

社会阶层固化现状在经济制度、教育资源、政府政策几方面都对其产生了深刻的影响,长期下去必定会阻塞社会流动、加剧社会阶层矛盾、阻碍社会发展,必须引起重视。

标签:社会阶层;阶层固化;原因;看法前言近些年,“二代”一词十分流行,“富二代”、“穷二代”等等,在社会各个领域中,关于各种“二代”的关注度持续上升,“二代”现象引起了社会广泛的关注和讨论,这反映出了我国阶层逐渐固化的趋势,各阶层之间的流动出现了停滞、疲软的情况,人脉资源和财富地位在代代传承之中发生了垄断,在这一趋势之中,其实背后隐藏着严重的阶层矛盾冲突和社会安全隐患。

一、我国社会阶层发展现状“阶层是指由于经济、政治、社会地位等因素不同而形成的社会集团,本质上是作为一定所有制形式和劳动方式的产物。

”〔1〕阶层划分主要受收入状况及所从事的经济活动的影响,在一定阶段还受意识形态的影响。

阶层固化指的是一个人的社会地位或者一个家庭的社会地位在短期或者较长一段时期内没有发生变化。

对外开放以来,随着我国经济政治各方面的改革,产业结构及资源配置的调整和变化,经济繁榮,国力昌盛,社会阶层也日益多元化。

我们从去年大热的电视剧《欢乐颂》中就可看出,剧中五个女孩其实代表着中国社会的各个阶层,真实的展现了我国当下各阶层人们的生活状态。

中上层正在慢慢发展还属于上升发展状态,就目前而言,社会阶层状态其实是中下层人们占大多部分,上层占小部分的“洋葱头”型阶层结构形态。

而合理的社会阶层结构应该是中层占大多部分,上层和下层占小部分的“橄榄球”型的形态。

“在‘洋葱头’的社会阶层结构下,阶层固化也潜滋暗长。

使各阶层之间流动缓慢甚至停滞。

社会分层与阶级固化的原因及影响研究

社会分层与阶级固化的原因及影响研究

社会分层与阶级固化的原因及影响研究在当今社会,阶级分化和社会分层已经成为了一个普遍存在的现象。

不同的人在社会中所扮演的角色、拥有的财富和资源的分配,都取决于他们所处的社会阶层。

尽管大多数人在工作和家庭生活中都希望能够获得公平和平等的机会,但事实上,现实世界中,社会地位的不平等是很常见的。

而这种不平等往往会带来阶级固化,导致社会上的贫富差距越来越大。

本文将从一些主要因素的角度来探究社会分层与阶级固化的原因,并分析阶级固化所带来的负面影响。

教育机会在社会体系中,教育是划分个人和社会阶层最重要的因素之一。

那些有机会接受更高教育和培训的人通常具有更好的机会去取得较高的薪资,拥有较高的社会地位,以及更多权力和话语权。

然而,由于每个阶层所拥有的资源不同,教育对于穷人来说常常是一个奢侈品。

因此,缺乏良好的教育机会会使一些人处于社会的底层,缺乏晋升的机会,进而导致阶级固化。

经济机会经济机会是另一重要的社会分层因素。

那些能够获得更高工资和更好待遇的人能够更好地满足自己的需求和愿望,从而获得更好的社会地位。

然而,经济机会的不平等往往是由一些其他因素引起的,比如家庭背景,种族问题和性别歧视等等。

如果不能有效地解决这些问题,就难以摆脱阶级固化的问题。

社会文化因素社会文化因素也是影响阶层固化的因素之一。

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背景和文化经验,这决定了一个人在社会中所处的角色。

例如,出身于富裕家庭和受过良好教育的人通常有更好的社会资源,而那些处于低端社会文化中的人则很难逃离自己的底层地位。

这也导致了一些社会问题,如民族歧视、宗教认同等,一些人很难摆脱自己阶层的渊源。

影响及建议阶层固化的影响不仅仅关系到个人和家庭,甚至可能会对整个社会产生负面影响。

如果一个社会中的某些人无法获得平等的机会,那么他们很难摆脱自己的穷困生活,从而很难发挥他们潜在的才能和贡献。

因此,我们需要采取措施来破除隐形的阶级瓶颈,铲除导致阶级固化的因素,使每个人都能够平等地获得机会,实现个人的潜能。

阶级固化

阶级固化

“阶级固化”,挑战中国今年来,中国的经济和社会结构都发生了巨大的改变。

然而劳动者在分配体系中却被边缘化。

2007年我国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比1995年下降了11.7个百分点,生产税净额占GDP的比重为14.2%,比1995年提高了1.9个百分点,营业盈余占GDP的比重为31.3%,比1995年提高了8个百分点。

房价特别是大中城市的房价,在2002年之后像断了线的氢气球,一路扶摇直上,住房基本需求竟然需要靠花费2-3代人一生储蓄的“六一模式”来解决。

过去上大学成为农村孩子走向上层社会的一条光明大道,然而现在随着高校的扩招,大学生也慢慢由“天之骄子”向有光明、没前途的“蚁族”进化。

真正要踏上更高的社会阶层需要靠关系,靠金钱。

现在“官二代”、“富二代”轻而易举的就可以获得成功。

然而这种成功或许是贫苦阶层出来的大学生一辈子都得不到的。

就连中国最公正的高考制度都免不了被污染,“地区保护政策”、“官二代加分政策”、各地区的录取分数不统一等等都说明了现在社会多么的不公。

房价、物价的飞涨更让社会的中下层人民连连叫苦。

有钱人可以买下好几栋楼房,而有的人却连租房都租不起,有的就住在两平米的小空间里,这样的差距是有多大。

目前很多社会领域的选拔和竞争,都是以“纯天然禀赋”——血缘为标准。

竞争者的教育背景和个人能力不再重要,重要的是家庭背景和人脉关系,其结果必然是“强者恒强,弱者恒弱”。

中国各级政府和国有垄断企业在选拔官员和聘用雇员时,这种现象尤其明显。

比如河南省固始县在2008年全县选拔正科级和县局级干部任用中,最后确定的12名乡长,基本都是当地官员和房地产老板的子弟;前不久山东新泰市任命的一批干部也颇受争议,一些20岁出头的胜出者,不仅拿一个野鸡大学文凭,仅工作一年就被任命到要害部门的领导位,还无耻地向公众宣称,“能力之外都是零”!一、是什么导致这种现象的出现?1、教育不公阻碍“穷二代”向上流动中国的高等教育不仅未能成为“中产阶层的孵化器”,却使得一些贫困者更加贫困。

“阶层固化”现象下大学生的生命诉求

“阶层固化”现象下大学生的生命诉求

摘要:大学生对于“阶层固化”现象尤为关注。

因为“阶层固化”使一些没有家庭背景和社会关系的大学生拼不过权力,拼不过资本,拼不过“关系”,容易使其产生消极、无奈、绝望的生命困惑。

所以,呼吁科学合理的制度构建,期待以人为本的生命教育,打造德才兼备的全新自我是“阶层固化”现象下大学生的生命诉求。

关键词:阶层固化;大学生;生命诉求中图分类号:d66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6-723x(2012)09-0042-03“阶层固化”是相对于社会阶层流动而言,一个健康的社会有机体下各阶层之间应该是相互流动的。

如果由于政治、经济、文化等原因造成了阶层流动受阻,就会产生“阶层固化”现象。

2010年11月9日,中国劳动学会副会长兼薪酬委员会会长苏海南做客“人民网”“人民议事厅”栏目指出,“‘阶层固化’状况正在恶化中”,“阶层越固化,实际上就是把不同阶层之间的现有差距也就固化了”[1]。

大学生对于“阶层固化”现象尤为关注。

一、大学生眼中的“阶层固化”现象通过问卷调查和个别交流访问,目前大学生对于“阶层固化”主要有以下四个方面的认识。

(一)“阶层固化”现象阻碍了大学生的上升通道大学生普遍认为,只要积极进取,不论是农家子弟还是拥有一定资源优势的城市居民子女,人人都应该有平等的发展机会和上升空间,都可以凭借自身的知识和智慧来改变命运。

如果“富二代”世袭财富、“官二代”世袭权位和“穷二代”世袭贫困,那么对于没有社会资源和家庭背景的大学生而言越来越难获得通畅的上升渠道。

曾经,平民或农家子弟沿着这样的路径来改变命运:家境贫困——努力读书——考上大学——找到工作——改变境遇,但如今这种传统的底层向上流动的模式出现了问题[2]。

绝大多数“无权势、无背景、无关系”的80后、90后年轻人步入社会后,凭借个人的努力来改变自己职业地位的难度越来越大,他们比不过“官二代”,拼不过“富二代”,争不过“垄二代”,很多成为飘荡在城市的“蚁族”或“底层知识青年”。

从经济学角度如何看待“阶层固化”

从经济学角度如何看待“阶层固化”

从经济学角度如何看待“阶层固化”卢仕佳摘要:自改革开放以来,我国社会阶层在市场经济的刺激与影响下发生了深刻地变化,并在结合中国国情以及社会状态独特性后,社会阶层呈现出多元化、割裂化、复杂化的发展趋势,社会矛盾愈发突出,阻碍了我国和谐社会主义建设。

本文主要以经济学的角度来试析阶层固化的危害以及影响,针对性地提出一些拙见,并尝试分析其可行性。

关键词:阶层固化;基尼系数;马太效应一、阶层存在的意义阶层作为文明的衍生物,其是精华或是糟粕,在各个领域都有不同的观点,但笔者认为,仅从经济学的角度来看,阶层的存在是非常必要且重要的,他是整个社会经济向上发展的动力之一。

《政治经济学》的理论基础就是劳动价值理论,其中明确表明了:“从价值的生产来说,创造价值的只有劳动,一般的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或者抽象的人类劳动是创造价值的唯一源泉。

”以此为依据,我们可以知道我们今天丰裕的物质生活都是通过劳动创造得来的,但是由于分配的不平衡导致了财富的分化,进而出现了阶层的分化。

(一)刺激底层人民的欲望阶层的存在让人们更加具有向上的动力,他们可以通过双手来改变自己的生活与地位,这对于整个社会而言是有益的,他可以提供一直向前发展的动力。

高欲望的社会发展速度要远远高于低欲望的社会发展,而阶层作为一直存在的“饵”则会使得人们为了“阶层跃升”而努力拼搏,为社会的发展提振速度。

(二)促进社会分工社会的分工分类产生阶层,阶层又会对社会分工进行再分配,直至达到最优效果。

社会分工会使得社会的生产效率达到一个较高的水平,让更多的人认清自己的任务、在社会中找到自己的位置,为更多有能力有抱负的人指明一个前进的方向,实现自己的梦想。

(三)使得市场变得更加多元化市场的商品是多元化的,会根据不同人的需求来出现不同的商品,高阶层的人们对商品的追求已经不仅仅满足于质量、价格等硬性条件,其更多关注的是其内在价值与其稀有性产生的价值差异,而生产者会根据不同的受众群体制定不同的生产方案,所有的生产物料都可以有其最终的价值,使得市场更加多元化,更加丰富。

构建和谐社会目标下的我国“阶层固化”的研究

构建和谐社会目标下的我国“阶层固化”的研究

般 而 言 , 层 固 化 是 指 社 会 学 把 由 于 经 济 、 治 、 会 阶 政 社
钱 击碎 了老 百姓心 中高考 是“ 中凼相对 最公 的克 ” 象 。 肜
存 20 0 9年 备 受 全 国 关 注 的 重 J 民 族 考 造 假 事 件 I , 公 大 { 徵 l 点 名 的 造 假 者 父 母 都 是 重 庆 县 的 党 政 领 十 部 , 的 范 仃 然 是 招 办 主 任 。 而 当 年 重 庆 有 6 5万 人 狱 得 离 考 J 分 , l . J l 』 】 J 1 分 人 数 超 过 考 生 总 数 的 3 , 列 伞 川 榜 阿 。 O 名 1 3从 就 业 角 度 看 , 平 性 的 恶 化 度 比 教 仃 坚 枘 . 公
新 视 角
构 建 和 谐 社 会 目标 下 的 我 国“ 阶层 固化 " 的研 究
张 养 珍
( 东菏泽 学院 , 东 菏 泽 24 1 ) 山 山 7 0 5 摘 要 : 年 来 , 建 和 谐 社 会 已 经 成 为 我 国 社 会 主 义 改 革 的 重 要 目标 , 阶 层 固 化 已 经 成 为 构 建 和 谐 社 会 的 重 要 羁 近 构 而 绊 , 层 固化 问题 已经 得 到 广 泛 关 注 。 本 文搜 集 了 大 量 资 料 分 析 了 阶 层 固 化 的 现 状 、 我 国 建 立 和 谐 社 会 的 影 响 , 阶 对 并
等 多 种 原 因 而 形 成 的 , 会 各 阶 层 之 间 流 动 受 阻 的 现 象 。 近 社 来 ,农 民 工 一 代 ” “ j 代 ” “ 二 代 ” “ 二 代 ” “ : “ 、贫 、富 、官 、挚 二
代” 的概 念 r渐 清 晰 , 们 感 到 改 变命 运 的 渠 道 越 来 越 窄 。 I 人

阶级固化与社会流动性

阶级固化与社会流动性

阶级固化与社会流动性在现代社会中,阶级固化和社会流动性是一个日益引起人们关注的问题。

阶级固化指的是社会中不同阶层之间相对缺乏流动性,即社会地位很难改变的现象。

与之相对的是社会流动性,即个体在不同阶层之间能够自由上升或下降的能力。

本文将就阶级固化和社会流动性进行深入探讨,以期加深对这一问题的理解。

首先,阶级固化的原因是多方面的。

一方面,经济差距和资源不平等是阶级固化的重要因素。

在许多社会里,贫富差距日益扩大,资源集中在少数人手中,很难有机会向上流动。

另一方面,教育机会和社会背景也是影响阶级固化的因素。

出身于富裕家庭的人通常能够获得更好的教育资源,能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能力和才华,而从低收入家庭出生的人则往往面临着教育资源匮乏的困境,难以实现社会流动。

此外,社会网络和关系背景的不平等也是阻碍社会流动性的重要因素。

然而,虽然阶级固化在某些社会里普遍存在,我们也应该看到,社会流动性并非不存在。

社会流动性是指人们能够通过个人努力和机会来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

尽管困难重重,但是人们仍然能够通过教育和职业培训等手段提高自己的能力和竞争力,从而获得更好的社会机会。

此外,社会制度和公平正义观念的不断进步,也为人们提供了更广阔的社会空间。

例如,一些国家和地区通过改革和政策措施,提供更多的平等机会,促进社会流动性。

正是因为社会流动性的存在,人们才会有动力去追求更好的生活和更高的社会地位。

要解决阶级固化和促进社会流动性,需要从多个方面着手。

首先,教育机会应该更加平等和普及化。

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大教育资源的投入,缩小城乡和地区之间的差距,为每个人提供平等的接受教育的机会。

其次,社会需要提供更多的职业培训和提升机会。

通过培训和职业技能的提升,人们可以提高自己的就业竞争力,实现社会流动。

此外,打破社会网络和人际关系的壁垒也是至关重要的。

政府和社会应该加强社会平等的意识和理念,提供一个公平的平台,让每个人都有机会展示自己的能力和才华。

中国社会阶层固化浅谈

中国社会阶层固化浅谈

中国社会阶层固化浅谈【摘要】中国社会阶层固化是一个备受关注的议题。

在本文中,我们首先探讨了社会阶层的形成和固化过程,以及影响固化的因素。

固化现象表现为社会阶层之间的难以逾越的壁垒和不公平现象。

教育和机会均等被认为是打破固化的关键。

当前中国社会仍面临着挑战,如家庭背景对个人发展的影响仍然较大。

固化的存在令人担忧,但也有其必要性,可以维护社会秩序。

为了应对固化现象,我们需要建立更加公平的教育体系和机会环境,促进社会流动性。

未来,我们需要更多的政策支持和社会关注,才能最终实现社会阶层的合理流动和公平发展。

【关键词】中国社会阶层固化、形成、因素、表现、教育、机会均等、挑战、必要性、建议、未来、社会固化、社会阶层、中国。

1. 引言1.1 中国社会阶层固化浅谈中国社会阶层固化是指社会中不同阶层之间的地位和财富在一定程度上难以改变和流动的现象。

近年来,中国社会阶层固化问题备受关注,引起了学者和公众的广泛讨论。

社会阶层的固化不仅影响了个体的社会地位和生活质量,也影响了整个社会的和谐稳定。

本文将就中国社会阶层固化这一现象进行探讨,从社会阶层的形成和固化、影响因素、固化现象的表现、教育和机会均等的重要性,以及中国社会阶层固化所面临的挑战等方面展开分析。

通过对这一问题的深入探讨,可以更好地认识和理解中国社会的现状,为未来提出有效的政策建议和改进方案,促进社会公平正义的实现,推动社会的持续发展和进步。

2. 正文2.1 社会阶层的形成和固化社会阶层的形成和固化是一个复杂而又深刻的社会现象。

在中国,社会阶层的形成主要受到历史、经济、文化等多方面因素的影响。

历史因素在社会阶层的形成和固化中起着重要作用。

中国自古以来就有着严格的等级制度,如士农工商的四民制度和封建等级制度等,这些制度在一定程度上影响了现代社会阶层的形成。

经济因素也是社会阶层固化的重要原因。

随着中国经济的不断发展,资本主义生产关系逐渐壮大,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财富差距逐渐加大,导致了社会阶层的固化现象。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问题研究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问题研究

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问题研究近年来,中国社会经济快速发展,但与此同时,社会阶层分化问题也越来越严重。

不同阶层之间的差距越来越大,阶层流动性下降。

这给社会发展带来了许多挑战。

本文将探讨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化问题的原因、现状和对策。

一、原因分析1.1 资本主义市场经济体制中国经济改革开放以来,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完善,企业家和创业者获得了更多机会来获取财富和社会地位。

这一过程中,积累财富的能力成为影响阶层地位的关键因素之一。

资本家、高级管理人员、专业人士等在不断向上攀升,而工人、农民工等则难以改变自己的社会地位。

1.2 教育公平性问题教育公平性的缺失也是导致中国社会阶层分化的重要因素之一。

富人家庭可以通过提供良好的教育资源,培养出更多的优秀子女,而家庭条件较差的孩子则需要面对更多的困难,很难在学业上得到同等机会。

这种情况导致了家庭背景与教育资源之间的巨大鸿沟,阻碍了贫困家庭子女的社会流动。

1.3 政府政策的不公正政府政策制定和实施的公正性也是社会阶层分化的原因之一。

政府在宏观经济调控、基础设施建设、金融和税收政策等方面的决策,会对不同阶层的人产生不同的影响。

一些政策会使富人更加富有,穷人更加贫困。

政府部门应该采取公平、公正和透明的政策,落实多元化的社会保障制度,在政策制定和实施中兼顾不同阶层的利益。

二、现状分析2.1 阶层差距拉大中国社会阶层分化严重,阶层差距拉大。

许多人陷入到相对贫困的状态中,而一小部分人越来越富有。

由于受教育、工作经验、社会关系等方面的不同,不同社会阶层之间的收入分配也出现了问题。

高收入者成为富人,并占据经济和政治资源,形成了新的社会阶层。

2.2 阶层间流动性下降阶层分化的严重性导致了阶层间流动性的下降。

与此同时,阶层之间的界限也愈发明显。

有研究表明,低收入者只有2%能够通过教育和培训提高社会地位。

在城市中,农民工难以获得合法的居住证和身份证,进一步限制了他们在城市中的流动性。

三、对策建议3.1 建立公平的教育体制教育是社会阶层流动的重要途径之一,建立公平的教育体制是根本。

社会阶层固化的形成、成因、对策

社会阶层固化的形成、成因、对策

社会阶层固化的形成、成因、对策一、中国社会阶层趋固化的演变过程中国社会阶层逐渐趋固化经历了如下三个阶段:1.改革开放前以身份制度为主导划分社会阶层的阶段(1978年以前)。

新中国成立后,基于社会经济发展的需要,中国开始设立户籍制度,严格将城市居民和农村居民区分开来,阶层之间的边界表现为制度上的户籍。

严格的户籍制度使得农村户籍的人向上流动的机会非常小。

政治身份制度又将各个阶层固定在各自的政治边界和社会经济生活边界,政治身份的不同使各阶层间的社会地位悬殊。

2.以身份制度为主导向以市场为主导划分社会阶层的过渡阶段(1978年-2000年)。

随着经济体制改革以及原有的户籍制度和政治身份制度等一系列阻碍社会成员纵向流动制度的取消而发生了大量的社会流动,中国原有的阶层格局发生了巨大而深刻的变化,原有的各个阶层也都发生了分化和重组,出现了多年没有过的规模巨大的社会阶层流动。

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被确立为国家的基本经济制度,个人的能力、努力成为推动各阶层社会流动的动力。

3.社会阶层结构与阶层位序的定型化(2000年以来)。

经过20多年的经济改革和产业结构调整,我国的社会经济和人民生活水平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在取得这些成就的同时,从上世纪80年代中期开始,中国的收入差距不断扩大,相应地,社会阶层之间的社会距离拉大,尤其是优势地位阶层与劣势地位阶层之间的社会距离拉大,导致阶层地位的代际继承性增强,下层阶层成员进入上层阶层的阻力增大,大规模的社会上升流动的可能性明显减少。

二、中国社会阶层趋固化的成因1.不合理的二元体制。

在计划经济体制下,严格的户籍制度使人口不能随意地流动,社会阶层结构固化。

改革开放后,户籍制度慢慢地松动,国家进行了户籍制度的改革,有些大城市开始逐渐放松户口指标的限制。

但是,城乡二元体制仍是阻碍社会阶层流动的最大动因。

2.社会资源分配不公平。

一个公平竞争,机会均等的社会有利于阶层流动,实现人力资源的优化配置,形成强烈的激励机制,促进社会进步,因此,西方各国都积极创造条件,特别是通过大力发展教育事业和完善社会保障体系来促进机会均等,通过完善民主法治,加强人权保障,鼓励私营经济的发展来实现公平竞争。

中国社会阶层固化浅谈

中国社会阶层固化浅谈

摘 要 : 随 着 社 会 的 快速 发 展 , 政 治 经 济体 制 的改 革 和 调 整 , 我 国就 业 难 、 房 价 高、 资源分配不均、 贫 富 差距 大 等 社会 问题 逐 渐 凸显 。 社会分工、 价值观念、 生 活方 式等 变动 , 加 剧 了社 会 分 化 。 造 成社 会 各 个 阶层 之 间流 通 堵 塞 . 长 此 以往 , 逐 渐 导 致社 会 阶层 固化 的 情 况 出现 。 社 会 阶层 固化 现 状 在 经济 制 度 、 教 育资源、 政 府政 策 几 方 面都 对 其
对 外 开放 以来 .随着 我 国经济 政治 各 方 面 的 改革 , 产业 结构 及 资源 配 置 的调 整 和变 化 , 经 济繁
荣. 国力 昌盛 。 社 会 阶层也 日益 多元 化 。我 们从 去
高 国 民收 入 , 提 高 总 体 经济 水 平 , 国家 采 取 了允 许

年 大 热 的 电视 剧 《 欢乐 颂 》 中就 可看 出 , 剧 中五 个
潜 滋 暗长 。使各 阶层 之 间流动 缓慢 甚 至停滞 。 呈 现
“ 出碎 片化 、 断裂 化 、 层理 化 的特征 。碎 片化是 分 化
了的社 会群 体之 间 的利益 关 系不再 扭 结 , 呈现 无 序
状 态 。断裂 化则 认为 随着 贫 富差距 的拉 大 , 社 会 结

我 国社 会 阶层发 展现 状
产 生 了深刻 的影 响 , 长期 下去 必定 会 阻塞 社 会 流 动 、 加剧社会阶层矛盾、 阻碍 社 会 发展 。 必 须 引起 重 视 。
关键词 : 社 会 阶层 ; 阶层 固化 ; 原 因: 看 法
中 图分 类 号 : D 6 3 3

阶级固化是必然趋势

阶级固化是必然趋势

阶级固化是必然趋势
阶级固化是社会发展的必然趋势,如果阶级之间的流动性很强,那将会是一个人人自危的年代,因为谁也不知道自己的财富和生活质量能不能保住。

大学收费高、毕业工作难找,农村家庭的子女通过教育实现向上流动的成本越来越高,动力越来越小。

教育是现代社会实现不同层面流动的关键渠道。

1977年,我国恢复高考。

从那时起,一大批贫寒家庭的年轻人通过高考,真正实现了“鲤鱼跳龙门”,不仅改变了自己的人生,甚至同时改变了整个家庭以及家庭中下一代的命运。

在许多农村家庭,再穷也要供有望考上大学的孩子读书。

但这种状况在近几年出现了变化。

相关信息
21世纪初,中国经济和社会结构都发生了深刻变化。

国民经济外贸依存度不断攀高,2008年竟高达59.8%。

劳动者在分配体系中逐渐被边缘化,2007年我国劳动者报酬占GDP比重比1995年下降了11.7个百分点,生产税净额占GDP的比重为14.2%。

房价特别是大中城市的房价,在2002年之后像断了线的氢气球,一路扶摇直上,住房基本需求竟然需要靠花费2~3代人一生储蓄的“六一模式”来解决。

随着高校扩招之后的毕业生陆续进入社会,大学生也慢慢由“天之骄子”向有光明、没前途的“蚁族”进化。

体面的工作机会不再是靠个人努力就能获得,升学、参军、就业、升迁等人生重要机遇背后越来越充斥着权力和金钱的背影,比例日益提高的机会被金钱所垄断,社会底层出身的大学生们再也难以像十多年前那样靠自己的奋斗取得成功,向上发展的通道加速收窄。

高校学生弱势群体的分析与对策的开题报告

高校学生弱势群体的分析与对策的开题报告

高校学生弱势群体的分析与对策的开题报告一、选题背景随着我国高等教育规模的不断扩大,高校中出现了各种不同的群体。

但是,由于社会阶层结构的固化和素质教育的不足等原因,一些群体的学习、生活条件较为困难,他们往往成为高校学生中的弱势群体。

并且,高校的弱势群体不仅限于经济困难的家庭、残疾人士、农村学生等人群,也包括心理障碍患者、少数民族学生、留学生、自闭症儿童等群体。

因此,日益重要和必要的就是对高校学生弱势群体进行分析和研究,构建出高校弱势群体适应与发展的对策。

二、研究目的和意义以高校学生这个群体中的弱势群体为研究对象,旨在探讨弱势群体在高校中的现状和问题,分析造成其问题的原因,并从政策、情感、生活与学习等方面为弱势群体制定相应的对策,助力其更好地适应高校生活,在学习上取得理想的成绩。

本研究对高校弱势群体适应与发展的探讨,可以为高校管理者提供参考,以利于制定出更有针对性和实际意义的教育政策和帮扶措施。

同时,本研究对于了解高校学生群体及其成长现状,推动教育公平和促进社会和谐等方面也具有重要意义。

三、研究方法和步骤1. 研究方法本研究采用文献资料法、问卷调查法和实地访谈法相结合的方法,从定量和定性两个方面进行研究。

2. 研究步骤第一步:了解高校学生弱势群体的相关理论知识,查找近年来有关高校学生弱势群体的文献资料,对其相关概念、特征、表现等方面进行梳理和分析。

第二步:设计调查问卷,选取高校中不同的弱势群体,通过实地访谈和问卷调查的方式,了解不同群体在生活、学习、心理等各方面的情况,描绘出其生活和成长的真实图景。

第三步:统计和分析问卷所得数据,并结合实地访谈的资料,分析高校学生弱势群体在校园生活中面临的主要问题、遇到的困难以及在成长过程中所需的支持和帮助。

第四步:根据分析结果,提出相应的针对性、实用性的对策,以期助力高校弱势群体更好地适应高校生活,获得更好的发展。

四、预期结果预计通过本研究,可以全面了解高校学生弱势群体在校园生活中的真实情况,并提出相应的针对性、实用性的对策,以期助力高校弱势群体更好地适应高校生活,在成长和发展过程中获得更好的发展。

社会阶层固化的成因与对策

社会阶层固化的成因与对策

社会阶层固化的成因与对策蔡志强2012-7-18 10:40:13 来源:2011-6-27 社会学视野网上世纪80—90年代末,中国的工人、农民这两大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迅速分化。

其间所有制结构调整和分配模式的变化加剧了阶层的多元性。

但是不到20年的时间,阶层分化的速度趋缓,开始呈现固化趋势。

科学看待中国社会阶层现状,对有效落实政策,完善社会管理,保障社会和谐发展具有重要的实践意义和理论价值。

中国社会阶层发展现状阶层是指由于经济、政治、社会地位等因素不同而形成的社会集团,本质上是作为一定所有制形式和劳动方式的产物。

阶层划分主要受收入状况及所从事的经济活动影响,在一定阶段还受意识形态影响。

我国传统意义上的阶层划分,主要是以所从事的职业来对人群的身份进行界定,如古代有士农工商的社会结构划分。

1949年到1978年我国社会群体主要分为工人、农民两个阶级和知识分子阶层。

改革开放后,随着所有制结构生产方式和分配方式的变迁,中国的社会阶层逐渐分化。

政府和社会都期望发育庞大的中等收入阶层以建立社会稳定的橄榄型结构。

许多人认为,到本世纪二三十年代,当中国中间阶层达到人口总量的40%左右,社会就进入基本稳定的状态。

但在实践中,中国至今尚未形成稳定的橄榄型社会结构。

中间阶层的发育远未像预设的逻辑有效展开,其总体比例依然较小。

在分化还不充分且尚未定型的情况下,阶层固化的趋势明显加速。

表现为社会纵向流动的通道日渐狭窄,下层社会向上流动受阻,社会结构调整速度变慢,制度变革与调整的动力减弱;大量刚刚摆脱贫困状态的阶层,面临着难以共享发展成果的窘迫境地,以至有学者质疑:谁偷走了中国的中产阶层。

孟子曾经说过:“民之为道也,有恒产者有恒心,无恒产者无恒心。

苟无恒心,放辟邪侈,无不为已。

”如果社会上有一个庞大的群体没有稳定的财产性收入,这样的社会环境容易导致道德失范,信仰迷失,从而造成社会失范、失序。

这一逻辑并非意味着富人有恒心穷人无恒心,而旨在说明物质充裕和保障有力可以维护社会良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浅析我国高校学生阶层固化形成的前提与现状作者:邓超来源:《青年与社会》2014年第34期【摘要】当前,我国处于社会大转型之中,高校也随之处于这种大变革之中。

高校学生之间贫富差距以及弱势群体等社会问题逐渐凸显。

利益格局、社会分工、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深刻变动,推动学生阶层分化加剧。

由于目前严重的阶层分化,再加上日益模式化和固化的排斥性体制,使得学生阶层之间分化乏力与流动不畅,逐渐导致学生阶层固化的现象出现,给我国社会主义建设带来了严重的后果和影响。

因此,笔者试图通过文章,探讨出导致高校学生阶层固化形成的逻辑前提以及目前所存在的现状。

【关键词】学生阶层;固化;前提:现状目前,我国处于社会的大转型之中,利益格局、社会分工、价值观念和生活方式等深刻变动,推动我国阶层分化加剧,这种分化进而导致高校学生阶层之间的分化加剧。

根据杨继绳教授的观点,我国原来的“两个阶级、一个阶层”现在已经发生了明显的变化,渐渐地转变成多个阶层并存的局面。

目前的高校学生阶层分化,再加上日益模式化和固化的排斥性体制,使得学生阶层之间分化乏力与流动不畅,慢慢导致学生阶层固化现象的出现,这是研究高校学生阶层固化的一个重要背景。

本文主要针对学生阶层固化形成的逻辑前提与现状两个方面进行阐述。

一、学生阶层固化形成的逻辑前提(一)社会转型当代中国正处于重大的历史转折时期,从一定意义上看,这种转折一方面表现为社会的现代化进程,另一方面则是社会类型的转变。

人们普遍感受到了社会传统因素与现代因素的此消彼长和社会现代化的进程。

现代化几乎成了人们耳熟能详的最普遍的话语。

而对于社会类型的转变,人们则感受不多,认识也不够。

对于中国现代化的研究,如果不和中国正在发生的社会结构转型结合起来的话,可能对于中国的现代化是一个很大的缺陷。

这里的社会结构转型就是通常说的社会转型,即社会类型的转变。

要正确认识处于重大转折时期的当代中国,不仅要认识中国的现代化,而且还要认识中国社会的转型。

因此对于我国社会转型的研究,具有较强的现实意义。

中国社会转型始于1840年的鸦片战争,至今仍在继续。

这一转型过程又可划分为慢速转型、中速转型和快速转型三个阶段。

1840年到1949年是中国社会的慢速转型时期,这一时期的转型主要表现为中国社会的工业化、城市化和民主化进程艰难而缓慢地推进;1949年到1978年是中国社会的中速转型时期,这一时期的发展速度快于第一阶段(1840年-1949年),而慢于第三阶段(1978年至今);从1978年至今,是中国社会的快速转型期。

1978年12月召开的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作出了改革开放的重大决策,中国开始了以“阶级斗争为纲”到以经济建设为中心的历史性转变,中国的经济发展和社会转型进入快速发展时期,近20年多年的发展远远超过以前150年的总和。

社会转型带来社会流动,社会流动导致社会出现分化,社会分化横向表现为社会分工,纵向则表现为社会分化。

由于社会转型促进或推动社会分工,社会分工带来或伴随社会分层。

伴随着社会分层,高校学生的阶层分化也在逐渐加剧,学生的阶层固化现象日益明显。

(二)阶层分化当代中国社会的转型使社会阶级、阶层结构发生了根本性的变化。

长期以来,对我国社会主义条件下阶级构成的分析,我们一直以“两个阶级、一个阶层”(工人阶级、农民阶级与知识分子阶层)为指导。

改革开放以后,工人和农民这两个传统而庞大的基本阶级分化了,其骨干部分—企业蓝领工人和农业劳动者有了新的时代特色,知识分子和官员这两个阶层有了新的变化。

一些新的阶层出现了,一些曾经存在的阶层在新的历史起点上重新发挥作用,一些阶层正在迅速扩张。

一个本处于相对封闭条件下的社会在如此短的时间内社会阶层分化如此迅速,在中国历史上是前所未有,在世界历史上也不多见。

当前我国出现的社会阶层分化,在很大程度上是由于我们国家的转型转速太快。

国外用100年才进入现代社会,它们的分化速度是非常慢的,而我们用了几十年就进入了现代社会。

由于我们的转速太快,导致社会阶层分化之后就出现了很多问题。

在高校学生阶层中就表现非常明显。

譬如,笔者在河南高校和山东高校做的调查问卷,就显示富有学生阶层与贫穷学生阶层之间的生活水平有过大的反差。

在深入高校调研之后,才发现富有家庭和贫穷家庭的孩子们生活状态迥然,他们所反应的问题也非常棘手,这些都使得社会结构处于一种失衡的状态,进而引起学生阶层出现流动不畅与流动乏力的现象,并对当前我国社会的发展产生阻力。

(三)分化乏力与流动受阻社会必须要在社会结构处于一种均衡合理的情况下才能实现良性协调发展,而影响社会结构的最主要因素便是社会流动。

这里的社会流动,主要指的是一个社会成员或社会群体从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转到另一个社会阶级或阶层,从一种社会地位向另一种社会地位,从一种职业向另一种职业的转变的过程。

一个社会能够创造更多的向上流动的机会,是社会充满活力的象征,是社会进步的表现。

社会的前进必须要形成一种上下流动、左右流动的机制,流动畅通的社会才能得到发展。

反之,一个流动堵塞的社会,使得社会的整体失去活力。

在高校中,就会出现学生阶层分化乏力与流动不畅的现象,社会底层缺乏向上流动的条件与机会,很可能激化社会阶层矛盾,干扰社会活力的激发和阻碍社会发展的实现。

侯小丰、陈宝龙等专业人士指出,由于收入分配的不合理、国民收入差距的扩大,户籍、出身似乎成了拉大收入差距的主要推手。

很多高校学生久而久之,就会滋生“仇富”、“仇官”、“仇司法”等不良情绪,这些情绪都将不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发展。

如果缺少社会平等流动的机制,处于底层学生的群体就会越来越边缘化,深深的失望将导致他们强烈的被剥夺感,他们将会在这种形势下慢慢的形成死循环。

(四)学生阶层固化的形成当前,我国处于社会转型之中,社会转型是人类社会的结构性转变过程,而社会结构的转变蕴含着阶级、阶层结构的变化。

由社会转型带来的社会流动,导致社会出现分化现象,社会分化在纵向上就表现为社会阶层分化。

社会阶层分化是一种正常的社会现象,但当社会阶层之间的流通渠道阻塞以后,整个社会就会失去活力,就会出现出现分化乏力与流动不畅的现象。

使得社会底层缺乏向上流动的条件与机会,社会底层的规模逐渐扩大,从而与社会上层形成断层,社会阶层固化现象由此形成。

伴随着这种影响,高校学生阶层由于贫富差距日益增大,阶层之间的流通机制被阻塞,学生阶层固化也慢慢的形成。

二、学生阶层固化的现状(一)“二代”现象当前,我国高校存在着“富二代”、“穷二代”、“官二代”和“垄二代”,这些概念主要始于网络,然后在社会广泛流传使用,现在已成了耳熟能详的公共话语。

在二代标签的背后,是高校学生早已弥漫的仇富、仇官心理的进一步放大。

仇恨只能带来恶性循环,而形成能够共享的共识是无论何种出身的人们都要面临的问题。

转型中国需要的不是权力和资本的欢宴,而是“每个人的自由发展是一切人自由发展的条件”。

这些带有身份标签意义的“二代”现象频繁成为我国高校所关注的热点,说明学生的阶层意识正在逐渐形成,他们的裂痕正在扩大。

从社会发展来说,基于不同的出身、财产、知识、职业等,形成不同的学生阶层乃是正常现象。

只要底层向上流动的渠道不被堵塞,学生阶层之间大体能够平稳发展。

但是,若学生阶层的划分是以贫富和权钱作为标准,即社会以权和钱来作为身份认同的标准,则反映这个社会开始或已经进入一个畸形的发展轨道。

学生阶层之间就会有固化的趋势,尤其是处于底层学生向上流动非常困难。

(二)“新底层社会”的形成我国的“新底层社会”正在形成并走向固化。

王小鲁认为,所谓“新底层社会”,包括失地农民、被拆迁的城市居民以及不能充分就业的大学生群体。

加上传统意义上的农民、农民工、下岗失业工人,组成庞大而复杂的新底层社会,他们正逐渐走向固化。

显然,所谓的“新底层社会”,其实就是无数草根,他们一无资本、二无权利、三无关系、四无声望。

在我国高校中,有很多不能充分就业的大学生就属于“新底层社会”。

在高校竞争中,如果优质资源被少数人占有,草根站在一个不公平的起跑线上,他们想成功,难于上青天。

这部分“新底层”人群人数众多,他们的各项权利均得不到保障,他们的社会地位较低甚至正在被边缘化,这便是固化阶层中最低层次的学生阶层。

(三)“夹心层”的存在龚维斌认为,“夹心层”最早是指那些既买不起商品住房,又得不到政府住房支持的,处于中产边缘的社会阶层。

“夹心”,就是高不成,低不就。

在高校学生阶层中,“夹心层”就是指那些没有任何家庭背景的同学,对于这群人来说,人生的境遇,往往就在高低之间,尴尬徘徊,如同遭遇“天花板”一样。

近年来,毕业却不能马上就业的大学生无疑是涌入“夹心层”的新生力量。

随着学生贫富差距的加大,“夹心层”还将不断扩大。

“夹心层”是社会急剧变革的产物,反映了社会变迁和社会发展的不平衡,一部分社会群体没有能够很好地分享改革发展带来的实惠。

“夹心层”的存在使得处于高低学生阶层之间无法实现正常的流通,使各学生阶层之间的流通渠道阻塞。

(四)高校毕业生就业存在困境随着改革开放的不断深化和发展,我国学生阶层不断发育、分化和演变成一种相对稳定的利益格局。

学生阶层不仅自我再生、复制,而且学生阶层之间流动性开始减少。

高考的公平性在急剧恶化,高校毕业生之间的竞争也不再只是靠文凭、证书或者特殊技能,伴之而来的是高校毕业生背后的家庭和社会关系的竞争,这其中当然包括财富和权利的竞争。

就业过程中“背景”的排他性作用成为最大的就业歧视,高校毕业生中的农民和农民工子女在就业质量上明显处于弱势。

我国社科院一份名为《当代中国社会流动》的研究报告表明,父辈具有社会资本的那些人比一般人更易于成为干部。

在父亲受教育程度这个自变量固定的情况下,干部子女成为干部的机会,是非干部子女的2倍多。

可以肯定的是,这种情况近年来更加突出了。

从一些地方公务员招考不断爆出的“老子招儿子”和“量身定做”等新闻屡见不鲜。

参考文献[1] 袁方等.中国社会结构转型[M].北京:中国社会出版社, 1998.[2] 罗谟鸿,邓清华,胡建华,李芳.当代中国社会转型研究[M].重庆: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2007.[3] 朱光磊.当代中国社会阶层分析[M].天津:天津人民出版社,2007.[4] 陆学艺.当代中国社会流动[M].北京:社会科学文献出版社,2004.[5] 李强.当前我国社会分层结构变化的新趋势[J].江苏社会科学,2004(6).[6] 范春生.社会阶层向上流动通道不畅弱势群体将更边缘化[EB/OL].中国网,http:///news/txt/2011-03/07/content_22073771.htm[7] 赵义.转型中国的二代现象[J].南风窗,2001(11).[8] 王小鲁.警惕权利缺失形成“新底层社会”危险的贫富差距[J].南方都市报评论周刊,2010(5).[9] 王石川.阶层趋固化,草根难成功[EB/OL].中国网络电视台新闻中心,http:///20110507/104520.shtml[10] 于建嵘.社会阶层分化形成新阶层[EB/OL].中国经济时报,http:///ypen/20101015/48815.html[11] 龚维斌.社会向上流动受阻催生“夹心层”[J].人民论坛,2010(7).[12] 陈雄锋,郭迪杰.阶层固化下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及对策[J].读与写杂志,2011(8).作者简介:邓超(1986- ),男,汉族,山东潍坊人,华东理工大学马克思主义理论专业硕士研究生,上海应用技术学院城市建设与安全工程学院辅导员,助教。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