现代农业第22期(我市农民收入增收不容乐观)
农民增收情况调查报告范文(八篇)
农民增收情况调查报告范文(八篇)第一篇: 农民增收情况调查报告1、粮油增加收入总额521.68万元,人均增收201元。
①、小麦播种面积14115亩,预计单产813斤/亩,预计总产1146.97万斤,与去年粮价相比,今年粮每斤预计增加0.18元,预计增收206万元。
②、油菜籽播种面积5822亩,预计单产349斤,预计总产202.94万斤,与去年油菜籽价相比,每斤增加0.20元,预计增收40.59万元。
③、大春预计水稻面积19598亩,按去年的单产水平,预计产量可达2110.7万斤,价格上涨0.15元/斤,可增收316.60万元。
④、种植业生产资料的涨价因素:今年小春小麦、油菜播种面积为19937亩,大春水稻预计播种面积为19598亩,以此为基础,所花的机耕、农药、化肥、种子、抽水费等,每亩预计增加农业投入10.5元(全年碳铵施用量每亩按200斤计算,碳铵价格同比增加0.03元/斤6.00元;磷肥施用量每亩按100斤计算,每斤同比增加0.005元,每亩增加投入0.50元;农药预计每亩耕地增加4.0元)。
预计增加投入41.51万元。
2、多种经营增加收入总额39.45万元,人均增收15元。
①、毛猪3.71万头,保持去年增减不变(投入与产出基本同幅增长)。
②、禽兔较200*年增加4.89万只,可增收35.21万元。
③、水产较200*年增加148.8吨,可增收69.94万元(增加面积,单产提高)。
水产品价格上涨与水产品生产资料价格上涨,使水产品净收入增加0.5元/斤,预计增收65万元(总产量是650吨)。
两项合计增收134.94万元。
④蔬菜产量减少0.3吨,310万元/万吨,合计减少93万元。
⑤、食用菌总产减少220吨,减收43.3万元。
⑥、水果产量增加24吨,预计增收5.6万元。
3、第二产业发展与去年相比度支付劳动报酬80万元,人均增收31元。
4、第三产业快速发展,预计将比去年增加160万元,人均增收61元。
中国三农问题的具体分析
中国三农问题的具体分析第一篇:中国三农问题的具体分析对当代中国“三农”问题的具体分析一、具体分析三农问题形成的原因当前我国三农问题的产生,既有其内部因素又有其外部因素,既是历史因素的积淀,又有其现实的原因,对此必须持全面的视角予以把握,不能仅仅局限于农业、农村、农民问题的内部,而忽视外部制度性因素的影响和制约,不能仅仅看到导致三农问题产生和发展的现实性因素,更要有宏观的历史性视野,从其产生的深远的历史背景予以全面的考察。
1、自古以来,中国便是一个农业大国,我们的祖先靠着耕作,养活了我们一代代的人。
或许是因为华夏文明历史上长期在世界上遥遥领先的缘故,封建统治者对近代西方文明的发展掩耳不闻、闭目不视,致使中国与西方后发国家的差距逐渐加大。
1840年鸦片战争爆发,号称“金锁铜关”的清朝国门被轻易攻下,中国逐渐沦为半殖民地和半封建社会。
中国的农村经济与农业生产也随之发生了深刻的变化,传统“男耕女织”的自然经济结构开始解体,鸦片战争打开国门后,中国的农业受到了十分大的冲击,生产日益萎缩,农业发展停滞不前。
到了20世纪20年代末至30年代中期,中国社会相对稳定,农业生产有明显增长。
1936年前后,农业收成达近代史上最好水平。
但不久抗日战争爆发,直至抗日战争结束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中国进入了一个新的发展阶段,中国农村经济才能迅速的恢复和发展,1952年农业生产已恢复到历史最高水平。
2、今天,尤其是80年代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的农业发展迅速,以有限的耕地养话了占全世界22%的人口,取得了令世人瞩目的成就,但是在当今中国社会中,有关农业的问题也逐渐显现出来,这是社会发展的必然产物,主要指农村、农业、农民这三个问题,即“三农”问题。
中国作为一个农业大国,“三农问题”关系到国民素质、经济发展,关系到社会稳定、国家富强。
有句话是这么说的“读不懂农民,就读不懂中国”。
中国历史上的治乱兴衰,一旦离开了对当时农民状况的科学考证,就无法破解其中的缘由和奥秘。
当前农村改革和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
七、当前农村改革和发展面临的主要矛盾和问题1、农业生产不容乐观。
主要是受气候条件影响,减产因素增加,要完成今年增加的20万吨粮食生产任务压力很大。
养殖业效益大面积滑坡,生猪标准化规模养殖水平不高(所占比例不足50%),抗市场风险能力弱,导致目前生猪生产全面亏损;奶价较去年同期下降40%,70%的养殖户处于亏损状态,奶牛存栏15年来首次出现了负增长,影响到畜牧业快速健康发展。
2、农业基础依然薄弱。
目前,我市设施农业不足26万亩,且档次不高,日光温室只有2.9万亩。
全市农业的水、电、路配套设施滞后,制约农业板块和产业带建设,农业靠天吃饭的局面还没有得到彻底改变。
3、农民增收压力增大。
和去年同期相比,上半年农民收入增长幅度回落了3个百分点。
受国际金融危机影响,在畜产品价格下跌、农民工就业压力增大的情况下,要完成农民收入增长15%目标,任务相当艰巨。
4、农村改革配套政策亟待完善。
中央提出了统筹城乡发展的战略,但缺乏配套的政策保障体系,以工促农、以城带乡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
乡镇机构改革取得一定成效,村民自治制度基本完善,但税费改革后乡镇管理职能有所弱化,村委会任期相对较短,不利于农村的发展和稳定。
农村土地政策与发展现代农业和城乡一体化发展存在不相适应的地方。
土地承包经营权流转缺乏具体政策支持,严重制约着农业规模化经营和产业化发展,影响了农业效益的提升。
5、农村改革和发展的组织领导亟待加强。
各级政府普遍加大了对农村社会事业的投入,但与城市相比,农村教育、卫生、社会保障等严重滞后,城乡居民基本权利和发展机会还不平等。
一些区县及乡镇(街道),对如何按照科学发展观的要求加快城乡一体化发展研究不够,思想保守,观念陈旧,领导农村工作的本领不强。
八、几点建议一是建议省上出台具体贯彻落实统筹城乡发展的意见和配套政策,对全省统筹城乡发展作出全面部署,进一步明确发展目标、重点任务和相关政策。
加大对西安支持力度,将西安统筹城乡发展工作列为全省试点,为全省统筹城乡探索路子,创造经验。
农民收入调查报告
农民收入调查报告前言农民是我国一个大的集体,占有我国人口的60%以上,也是国家政府备受关注的一个集体,作为一个农村人,我不禁要问:到底是哪些因素导致农民收入增加困难,该如何解这些问题呢?带着这样的疑问,我利用了假期时间对自己的所在县农民增收入问题作了一次深入调查,以期待为本地农民增收困难问题的解决提供合理化建议,帮助当地群众解决实质问题。
一调查对象和方式选取有代表的性的部分村进行调查,采用入户走访,实地调查等方式,同时,充分发挥同学,亲戚优势利用电话,短信获取了大量有价值的信息。
在调查结果的基础上,结合相关的资料完成了报告调查。
二调查结果和分析农村剩余劳动力增加,就业困难。
就业是民生之本,是解决农民增收的根本条件,然而,在调查情况看,我县农村就业问题严峻,出现了大量剩余劳动力,并且随着农业化进程和土地规模经营的推进,农业科技水平的逐步推广和提高,农村劳动力的过剩程度必然会进一步增加,相应的需要更多的劳动岗位解决农村剩余劳动力的就业问题。
农村素质偏低,与农村现代化不相适应。
在农村素质方面,我主要调查了以下四点:一是农民的受教育程度。
调查结果显示,我县农民平均受教育年限为5.8年,初中,小学文化水平程度占90%以上,高中文化程度只占7.8%。
二是农村的科技素质,调查结果显示,我县农村农业科技素质不高,进行农业活动大多依靠传统经验,接触过现代农业科技知识的不足15%。
三是思想观念,我县农民思想保守,缺乏进取精神,很多农民表示只能吃饱穿暖就别无所求,因此,很多农民仅依靠传统的种植业维持生活。
四是农民对农业的关注力度,有70%的农民从未关注过三农政策,34%的农民不知道三农指那些方面。
从这四个方面来看,我县农民的整体素质偏低,成为传统农业转型的一大障碍。
农业先天弱质特性。
首先,农业生产承担的自然风险大。
干旱洪涝,病毒侵害,地质灾害等都是农业生产的大敌,尤其是对我们这种欠发达地区的农业生产而言,自然灾害的破坏性殊为重要。
我市前三季度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分析[修改版]
第一篇:我市前三季度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分析我市前三季度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分析时间:2012-11-9 10:58:32 作者:东营市发展和改革委员会浏览量:2517前三季度,全市实现农业增加值85.45亿元,同比增长4%;农民人均现金收入11407.46元,同比增长16.6%。
一、前三季度农业和农村经济运行情况(一)农业生产平稳增长,现代农业产业体系初步形成。
受到汛期雨涝与台风等异常天气的不利影响,全年粮食生产减产。
预计全年粮食播种面积176.17万亩,总产量75.39万吨,比上年减产6.19万吨,降低7.6%。
其中夏粮播种面积78.82万亩,降低4.7%;总产量34.41万吨,降低2.5%。
秋粮播种面积97.35万亩,同比增长2.7%;总产40.98万吨,减少11.5%。
受7月底8月初雨涝及台风影响,棉花减产严重。
全市棉花播种面积209万亩,同比增长4.7%。
产量预计达到12.69万吨,同比降低14.9%。
油料产量预计0.32万吨,同比降低6.6%。
蔬菜生产形势较好。
全市瓜菜总面积为55.6万亩,比上年增长1.98%,其中设施蔬菜面积10.24万亩,比上年增长1.7%。
预计全年瓜菜总产222.8万吨,比上年增长2.3%,其中设施蔬菜产量为65.91万吨,比上年增长2.5%。
食用菌产业异军突起。
全市工厂化食用菌生产能力达到30万吨,成为全国最大的工厂化食用菌产业基地。
前三季度,全市生猪存栏91.92万头,同比增长2.31%。
牛存栏24.54万头,羊存栏126.25万只,与去年同期基本持平。
全市肉、蛋、奶产量分别达到19.26万吨、8.89万吨和12.06万吨,分别增长2.6%、-5.6%和26.1%。
全市水产品产量38.03万吨,同比增长3.89%。
大力实施“三网绿化”和生态林场工程建设,全市“三网”绿化已累计完成投资38.83亿元,植树1.07亿株,新增绿化面积95.22万亩。
11处生态林场已流转集体土地9.5万亩,落实国有土地17.7万亩;已完成造林11.4万亩,植树1000万株。
全面推进重点突破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
农业工程技术·综合版 2016年第10期全面推进 重点突破 加快实现农业现代化近日,国务院发布《全国农业现代化规划(2016-2020年)》(以下简称《规划》),对未来五年农业现代化建设的战略方向和实施路径作出了明确安排。
日前,农业部部长韩长赋就《规划》出台的背景、如何贯彻新的发展理念等问题,接受了记者专访。
记者:目前,我国农业现代化发展处于什么水平?国务院发布农业现代化规划,有什么重要意义?韩长赋:党中央、国务院高度重视农业现代化。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提出,农业现代化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现代化的基础。
习近平总书记多次强调,农业的根本出路在于现代化;没有农业现代化,国家现代化是不完整、不全面、不牢固的。
李克强总理强调指出,农业现代化是国家现代化的基础和支撑,是农业发展的根本方向。
“十二五”期间,国务院印发了全国现代农业发展规划。
五年来,在党中央、国务院的坚强领导下,农业现代化取得显著成就。
粮食生产实现“十二连增”,连续三年超过12000亿斤,“菜篮子”产品供应充足。
农民增收实现“十二连快”,2015年全国农村居民人均可支配收入达到11422元,连续6年保持高于GDP和城镇居民收入增幅“两个高于”的好势头。
农田有效灌溉面积占比超过52%,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6%,农作物良种覆盖率稳定在96%以上,主要农作物耕种收综合机械化水平超过63%,主要农产品加工转化率超过60%。
应该说,我国农业现代化已具有坚实基础,进入全面推进、重点突破、梯次实现的新阶段,这是我们对今后一个时期中国农业现代化总体特征的基本判断。
但也要看到,当前农业发展还面临很多新老矛盾,部分农产品供求结构性失衡、农业竞争力不强、农民增收难度大等问题日益凸显,相对于快速发展的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依然是短板。
打个比方,如果说现在工业已经进入4.0时代,那么农业现代化还处于2.0到3.0阶段。
“十三五”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胜阶段,是推进工业化、信息化、城镇化、农业现代化同步发展的关键五年。
2023农民增收问题的调查报告
2023农民增收问题的调查报告2023农民增收问题的调查报告1为认真贯彻落实中央1号文件精神,加快农民增收步伐,我们X乡调研组遵照县委、政府的安排,采取听汇报、问卷调查、召开座谈会、实地考察等多种形式,深入到村到户,广泛接触群众,对农民增收问题进行了认真的调查研究,现将有关情况报告如下:一、全乡的基本概况:X乡共有12个行政村,区域面积28.5平方公里,有5465户、0人,耕地面积21030亩。
人均纯收入3002元,是个人多地少、工业企业比较发达的乡镇。
在种植结构方面,全乡以种植、小麦、玉米、蔬菜为主。
小麦面积11000亩,总产4194吨,亩产360公斤。
玉米面积5029亩,总产3021吨,亩产量601公斤。
蔬菜面积10210亩,总产25000吨。
复播作物主要以蔬菜、油料、豆类为主。
在养殖业方面,全乡牛存栏1774头,其中奶牛1413头,55头以上养殖户69户。
猪存栏7146头,100头以上养殖户3户。
鸡存栏174790只,300头以上养殖户115户。
羊存栏达到2565头,50头以上养这植产24户。
在农副产品加工方面,全乡有加工企业134个,从业人员352人,其中:产值在20万元以下的81个,产值在20——100万元48个,产值在100万元以上5个,产品主要销往本县和周边县市。
在基础设施建设方面,全乡有机井168眼,其中深井142眼,15年以上井61眼,拍卖改制机井128眼;节水管道109.5公里,节水面积17000亩,连片亩以上节水片的有南社、河湾、王村、祁城五个村。
全乡有造林面积2134亩,其中木材林979亩,经济林1155亩。
有大型收割机20台,播种机90台,旋耕机62台,基本实现机播,道路硬化31条、19824米,10个村安装路灯760盏。
农民收入比例构成情况是:全乡种植业收入2238万元,养殖业收入3208万元,林果业收入18万元,工业收入24335万元,建筑业收入1000万元,服务业收入28万元,其它收入1119万元,农业方面的收入占总收入的17%。
关于农民收入管理情况的调查报告(1)
关于农民收入管理情况的调查报告(1) 统筹城乡经济社会发展,建设现代农业,发展农村经济,增加农民收入,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任务。
党中央把增加农民收入作为当前乃至今后农村工作的一个战略重点,不仅直接关系到广大农民的切身利益,也关系到整个国民经济发展全局。
如何抢抓新机遇,明确新思路,采取新举措,突破制约农民增收的“瓶颈”,加深对区情的认识,全面了解掌握渭滨区“三农”情况,努力实现农民收入的持续快速增长,是我们实现小康的前提。
“三农”问题关键就是农民增收问题,只有尽快增加农民收入,特别是增加中低收入群体的收入,全面建设小康才有保证。
渭滨区走在宝鸡市经济发展的前列,统计资料显示,年农民人均纯收入总量稳居全市第一,但增速空间小。
渭滨区处于由城郊区向新型城区转型阶段,切实提高农民收入更加重要,不仅关系区域经济和城乡协调发展,关系农民生活水平提高和农村建设,还关系农村稳定和社会稳定,关系对周围近郊的影响和带动。
针对农民增收,“举措到户”工程的要求4月-6月底,我们组织人力调查了渭滨区67个行政村,15839户农户。
通过逐村逐户调查了解,并结合全区农村抽样调查数据,较为系统全面地了解渭滨区农民收入的现状、问题及原因,以期探索进一步提高农民收入的空间及有效途径。
农民收入增长现状及特点一、抽样调查数据分析近五年渭滨区农民收入增长情况农民收入稳步增长渭滨区农民人均纯收入年为2818元,年达到5679元,是年的2倍,年平均增速%。
—年农民人均纯收入分别增加了291元、591元、811元和1168元,增幅分别为%、19%、%、%。
工资性收入快速增长,是农民增收的主要来源工资性收入也就是劳动报酬收入。
包括了农民参加农村集体组织、各类企业与单位、外出务工等所得的工资性的货币收入,直接构成农民纯收入。
年,渭滨区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为2024元,占当年农民人均纯收入的%;比上年增加了434元,增长%。
农民人均工资性收入从年的1065元起每年以%的平均速度递增。
全力抓好稳产保供农业农村经济稳中向好
全力抓好稳产保供农业农村经济稳中向好作者:***来源:《中国食品》2023年第21期10月23日,國务院新闻办公室就2023年前三季度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举行新闻发布会,农业农村部总农艺师、发展规划司司长曾衍德,种植业管理司司长潘文博,畜牧兽医局负责人陈光华,市场与信息化司负责人刘涵出席发布会,并回答记者提问。
记者:请简要介绍一下今年前三季度农业农村经济运行情况。
曾衍德:今年以来,农业农村部认真贯彻落实党的二十大和习近平总书记重要讲话精神,落实党中央、国务院决策部署,全力抓好稳产保供,着力巩固拓展脱贫攻坚成果,努力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加大力度总结推广浙江“千万工程”经验,统筹推进乡村发展建设治理,农业农村经济呈现稳中向好态势,主要表现在以下七个方面:1.全年粮食再获丰收,粮食供给保障能力稳步提升。
今年粮食生产克服黄淮罕见“烂场雨”、华北和东北局地严重洪涝、西北局部干旱等灾害影响,产量有望再创历史新高,连续9年保持在1.3万亿斤以上。
一是夏粮早稻丰收到手。
夏粮产量2922.6亿斤,比上年略减25.5亿斤,仍处于历史第二高位;早稻产量566.7亿斤、增加4.3亿斤,连续四年增产。
二是秋粮增产已成定局。
秋粮面积稳中有增,除局部受灾外,大部分地区光温水匹配较好,总体呈增产态势。
三是大豆油料扩种成果巩固。
大豆面积连续2年稳定在1.5亿亩以上,落实大豆玉米带状复合种植面积2000万亩;油菜籽面积、产量实现“双增”,花生、油葵等其他油料作物也呈稳产态势。
2.“菜篮子”产品供应充足,市场运行总体平稳。
一是生猪生产稳定发展。
前三季度,猪肉产量4301万吨,同比增长3.6%;9月末全国能繁母猪存栏4240万头,产能较为充裕,后期市场供应有保障。
二是牛羊禽肉全面增产。
牛羊禽肉产量2673万吨、增长4.4%,禽蛋产量2552万吨、增长2.1%,牛奶产量2904万吨、增长7.2%,国内水产品产量4733.6万吨、增长4.8%。
关于乡村社会实践报告2000字大学生
关于乡村社会实践报告2000字大学生乡村社会实践报告2000字大学生篇1我办根据开展市十四五规划纲要编制专题调研工作方案要求,着眼为推动首都高质量发展发挥好乡村产业功能作用,立足乡村振兴战略在京郊大地实施,对发展都市现代农业,促进乡村产业振兴的思路、途径和举措等进行了深入调研,有关情况如下:一、十三五时期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实施情况十三五规划实施以来,市政府高度重视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制定实施了《_市十三五时期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通过体制改革和政策调整,促进了城乡在规划建设、产业发展、市场信息、政策措施、生态环境保护、社会事业发展的一体化,城乡二元经济结构现状逐步改善,城乡经济社会呈现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态势。
一是新发展理念持续深入得到贯彻落实。
规划实施过程中,能够始终立足首都城市战略定位,坚持新发展理念,城乡一体化和农业现代化实现高水平发展,推动了农村地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
新型城镇化稳步发展,新农村建设加快推进,城镇体系进一步完善,美丽乡村建设全面深入,协调发展充分体现;下大气力开展低收入农户帮扶,农民增收持续促进,城乡基本公共服务均等化水平逐步提高,农村居民获得感在共享发展中进一步增强;农业调转节深入推进,都市农业现代化水平不断提升,大幅度推进生态环境建设,农业生态功能更加强化,绿色发展成效明显;全面深化农村改革,新三起来深入推进,在创新发展推动下,农村发展不断迸发新活力;在更广范围配置农业农村资源,深化京津冀农业协同发展,农业开放水平和影响力日益增强,开放发展理念得到落实。
二是规划发展目标指标稳步有序实现。
规划涉及经济发展、公共服务、民生质量、生态文明、社会治理等五大类24项目标指标,注重汇聚各方力量协同推动规划有力有序落实,全市城乡一体化进程综合实现程度较高。
三是规划重点任务进展成效明显。
为有效推进城乡一体化发展规划实施,先后出台《关于落实发展新理念全面提高新时期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的意见》《关于坚持疏解整治促提升扎实推动城乡一体化发展的意见》,并在贯彻落实中成效不断显现,城乡一体化发展水平迈上新台阶。
关于增加农民收入问题的思考
利 用 上进 展缓 慢 ,形 不成 精 品 ,农 产 品 附加值 低 ; 同
4 转移 性 收入 稳定 增 长。 、 随着农 村 社会 保 障社 会 时 , 产 品标 准 化 生 产 技术 实 施 面窄 , 技 队伍 青 黄 农 农
长 , 民在 本地 从业 得 到 的工 资性 收 入 5 3 农 7 6元 . 同比 产 品价 格 已在 高 位 上 运行 , 涨 的 空 间不 大 , 旦价 上 一 增 长 2 %; 人 均 现金 收 入 贡献 率 达 4 % , 2 对 9 占工 资性 格 回落 , 民特 别是 纯农 户 增 收 的压 力就 较 大 。而 随 农
元 , 比增 长 4 . 同 49 %。
2 政 策性 增收 空 间有 限 。 几 年农 民收入 的大 幅 、 前
2 工 资性 收入 继续 呈 现 主导 地 位 。2 1 、 0 1年 农 民 增 长 , 一个 重要 因 素就是 政 策效 应 。 消农 业税 、 行 取 实
工 资性 收入 7 5 8 5元 , 比增 长 1 . 同 25 %。工资 性 收入保 农 资综 合补 贴 、 良种 补贴 、 机 补贴 等 。 效 显著 。近 农 成
一
二 、 约农 民增 收 的 因素 制
、
农 民收入 及其 构成
1 农 业 总体 竞 争 力不 强 。 业 结构 调整 缺 乏 系统 、 农
根据 丹徒 区统 计 局农 村住 户 抽样 调 查 资料 显示 , 性 , 业 结 构 和 产 品 结构 不 合 理 . 业 增 效 的 拉 动 作 产 农 21 0 1年 全 区农 民 人 均 纯 收 入 1 7 4元 。同 比增 长 用 不 明显 。 几年 来 , 10 近 丹徒 区不 断 深化 农业 结构 调 整 ,
2024年农业现状的调查报告_1
2024年农业现状的调查报告2024年农业现状的调查报告1街道位于市西北,总面积26平方公里,有农田10273亩、耕地4767亩、林业用地13650亩、茶园4445亩。
目前,总人口5099人,基本上都属于农业人口,农业收入在家庭经济中占很大比重,他们迫切希望农业能增效,收入能增加。
一、农业发展现状目前,农业经济主要为粮食、茶叶等传统农作物种植,辅以苗木、烟叶种植及牲畜养殖,其经济效益主要体现在农业大户的生产经营上。
1、粮食种植。
主要为双季水稻和小麦,其中,双季稻毛收入约2200元/亩,纯收入约1000元/亩,小麦亩产可达1000斤/亩,纯收入约600元/亩。
种粮大户有:村熊旺生150亩、钱村杨有全280亩,汤村李永彬150亩。
2、茶叶种植。
茶叶正常情况每年机采三季,茶农不生产干茶,只买鲜叶,产量约600斤/亩/季,鲜叶价格约0.6元/斤,正常情况下毛收入1000元/亩,纯收入200元/亩。
种茶大户有村曾浩110亩,郎能信100亩,洪义文350亩,李五四、郎能进合伙280亩。
3、烟叶种植。
度,共种植烟叶900多亩,纯收入可达4000元/亩。
种烟大户有村李水生15亩,钱村李春水380亩,汤村徐造国60亩。
4、苗木种植。
苗木种植主要是苗木专业合作社,目前已经发展到1000余亩,年产值约60万元。
5、牲畜养殖:主要是村养羊专业合作社,每年养羊170只左右,养羊纯收入12万元。
二、农业发展面临的问题1、小农意识强。
此次调研,我们选择参与座谈的对象均为各村农业生产大户,是农业发展的主力军和先锋队,但在实际调研座谈的过程中,他们最关注的还是眼前的利益,小打小闹、小富即安的思想非常严重,缺少长期谋划和创新的想法。
2、土地流转难。
目前,种田大户承包政府国有水田和普通农户的散田,绝大部分签订的是只有一年期限的承包合同,这大大增加了农业发展的不稳定性,今年是你种,明年就可能是别人种,所以种田大户们都不敢在承包田块上投入过多,每年都是维持现状、得过且过,土质得不到改良,产量提高难,长期规划实施难度大,从而限制了农业种植的扩大发展和提质增效。
最新农民收入的调研报告5篇
农民收入的调研报告5篇农民收入的调研报告篇1我市农民收益呈现规复性增加。
比__年来,我市农业和农村经济成长态势精良,农民收益呈现规复性增加。
20__、20__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益兑现2225元、2393元,较上年增加3.4%、7.6%。
我们的紧张办法是:一是大力大举促成农业布局调整,靠成长优势经济增进农民增收。
构筑五大出产基地。
抓住国度和省履行“大豆振兴筹划”机会,构筑百万亩高油大豆出产基地,20__年播种高油大豆146万亩;引进土豆博识加工企业,构筑百万亩土豆出产基地,播种土豆45万亩;促成农牧联合扩大饲料作物莳植,构筑百万亩饲料牧草出产基地,播种饲料牧草32.6万亩;依托现有农副产品加工企业,成长百万亩经济作物出产基地,经济作物总播种面积47.1万亩;联合退耕还林,构筑百万亩柞桑蚕出产基地,放养柞蚕732把,栽桑树700亩。
大力大举成长绿色、特点农业。
富裕利用我市资本富集和生态环境优势,构筑绿色农业出产基地11个,莳植绿色食物面积125万亩,11个产品获得A级绿色食物,2个产品获得欧盟有机食物认证,产量达12万吨。
自动成长外向型农业。
与俄在林业、畜牧、水产、农机、农科研等多个范畴建立了长期巩固的互助干系,引进农业进步出产技巧和精良品种30多项。
建立了中俄农业科技树范园区。
在俄构筑境外综合开辟区。
农副产品出口成长到10大类100多个品种。
二是加快龙头企业构筑,靠进步农业财产化程度增进农民增收。
明了农业财产化成长思路。
以龙头企业为重点,以进步农业竞争力和增加农民收益为目标,凸起成长主导财产,环绕麦、豆、薯、菜、麻、糖、肉、乳、山、药等十大主导财产和5个成长性较强的财产,构建龙头企业群体、扩大基地出产范围、促成财产化成长。
加快龙头企业构筑。
全市以农副产品加工为主的龙头企业29家,策动基大地积137万亩。
履行品牌计谋,重点培养“玉铃”牌土豆、“双河”牌极小粒豆、“驿站”牌马肉干等6个具有较大市场感化的农产品品牌。
新发展理念下农业高质量发展研究
新发展理念下农业高质量发展研究目录1. 内容简述 (2)1.1 研究背景与意义 (2)1.2 研究内容与结构 (3)2. 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理论基础 (4)2.1 农业发展的历史沿革 (6)2.2 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内涵与外延 (7)2.3 新发展理念对农业发展的指导意义 (8)3. 新发展理念在农业中的内容分析 (11)3.1 创新驱动 (12)3.2 协调发展 (13)3.3 绿色发展 (14)3.4 开放发展 (16)3.5 共享发展 (17)4. 农业高质量发展的现状分析 (19)4.1 现状概述 (20)4.2 存在的问题 (21)4.3 对策建议 (22)5. 新发展理念下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探讨 (24)5.1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策略 (25)5.2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体系建设 (26)5.3 推动农业绿色发展模式 (27)5.4 完善农业开放合作机制 (29)5.5 促进农民共享发展成果 (30)6. 案例研究 (31)6.1 国内外农业高质量发展的典型案例分析 (32)6.2 案例的启示与借鉴意义 (33)7. 结论与展望 (35)7.1 研究结论 (36)7.2 对未来的展望 (37)1. 内容简述本研究报告旨在探讨新发展理念下农业高质量发展的路径与策略。
在新时代背景下,我国农业发展面临着资源环境约束加大、农业生产成本上升、农业产业结构不合理等诸多挑战。
为应对这些挑战,需要以新发展理念为指导,推动农业高质量发展。
新发展理念强调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发展方式。
在农业领域,这意味着要推动农业科技创新、优化农业产业结构、加强农业生态环境保护、提高农业产业竞争力和可持续发展能力。
1.1 研究背景与意义在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背景下,农业作为国民经济的支柱产业之一,肩负着保障国家粮食安全和农产品有效供给的重要使命。
随着我国进入新发展阶段,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推动高质量发展,成为新时代我国发展的必然要求。
农业新质生产力:内涵特征、困境检视及发展对策
农业新质生产力:内涵特征、困境检视及发展对策目录一、农业新质生产力概述 (2)1. 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定义 (2)2. 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 (3)二、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内涵特征 (4)1. 高效性 (5)2. 优质性 (7)3. 生态性 (8)4. 创新性 (8)三、农业新质生产力面临的困境检视 (9)1. 资源约束困境 (10)2. 技术瓶颈困境 (11)3. 市场风险困境 (13)4. 人少地多的特点带来的挑战 (14)四、发展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对策建议 (15)1. 加强农业科技创新 (16)2. 优化农业产业结构 (17)3. 完善农业政策体系 (17)4. 提升农民素质和技能 (19)五、结论 (19)1. 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意义 (20)2. 农业新质生产力发展的前景展望 (22)一、农业新质生产力概述随着科技的不断发展和人类对农业生产方式的不断探索,农业新质生产力逐渐成为提高农业生产效率、保障粮食安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途径。
农业新质生产力是指在传统农业基础上,通过引入新的技术、方法和管理模式,实现农业生产效率的提升、资源利用的优化以及环境可持续性的改善。
本文将从内涵特征、困境检视及发展对策三个方面对农业新质生产力进行分析。
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发展也面临着一些困境,一是技术创新能力不足。
我国农业科技创新能力相对较弱,尤其是在核心技术和关键领域的突破方面还存在较大差距。
二是农业产业化水平不高,我国农业产业化程度较低,农产品加工、流通、销售等环节发展滞后,影响了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发挥。
三是农民素质有待提高,农业生产需要高素质的劳动者参与,但目前我国农民整体素质相对较低,难以满足现代农业发展的人才需求。
四是农业生态环境压力较大,过度追求农业生产效益,导致农业资源过度开发、环境污染等问题日益严重,制约了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可持续发展。
1. 农业新质生产力的定义在当前农业现代化、信息化、智能化融合发展的时代背景下,农业新质生产力应运而生。
重庆市农民增收的制约因素与对策建议
乏与土地撂荒现象并存 。 此外, 重庆 市农业水资源分布不均,
质、 绿色 、 营养 的农产品更受亲睐, 市场 需求量 逐渐增大 , 而
5 . 1 %、 4 8 . 6 %、 1 1 . 6 %, 自然灾害、 农作物病虫害常年发生 大农村、 大 工 业 与大 农 业 、 较小 范 围 的都 市 发达 地 区与较 大 范 别占1 5 0 0 万亩次、 9 0 0 0 万亩次, 给农业造成损失。 围的农村欠发达地 区同时并存 的现象,“ 三农”问题具有典型 2 性和代表性。 自1 9 9 7 年直辖 以来, 重庆市经济社会发展进入新
社 会 民 生
The Li f e and O pi ni ons o f t he Peop ̄
重庆市农 民增收 的制约因素与对 策建议
口 任 毅
【 摘要 】 当 前, 重庆市农民增收面临一些困 难和制约因素, 促进农民增产增收的长效机制还没有完全建立起来, 制
约农 业和农村发展 的矛盾和问题还没有完全解决, 与预期要达到的收 入 目 标仍有很 大差距。 文章从土地资源约束趋
农 业 结 构性 矛盾 突 出, 阻碍 农 民增 收 。 合 理 的农 业 产 业 结
重庆市农民增收的制约因素
构和经济 结构、 科学的农业产业体系是衡量现代农 业的重 要
根 据 第 二 次 农 业 普 查 的有 关 数 据 统 计, 重 庆 的耕 地 总资 源 为 指标 。 整 体来 看 , 重 庆 农 业 结 构 性 矛盾 突 出, 使 农 民增 收 较 为 3 0 7 8 . 3 8 万 亩, 其 中常用 耕 地 面积 为2 0 7 6 . 6 4 万亩, 平 均 每 个农 困难 。 重 庆 农 业 内部产 业 结 构 不合 理 , 粮 猪 型结 构 比 重过 高,
促进农民增收 推动共同富裕
促进农民增收推动共同富裕作者:曲崇明刘春兰来源:《商周刊》2023年第22期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不应忽视主业,应拿出长短结合、务实管用的硬措施。
共同富裕是社会主义的本质要求,也是中国式现代化的重要特征。
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是乡村振兴战略的中心任务,也是扎实推动共同富裕的客观要求。
2023年,中共中央、国务院颁布了《关于做好2023年全面推进乡村振兴重点工作的意见》,着重提出了拓展农民增收致富渠道的问题。
据统计,在农民目前的收入结构中,工资性收入约占4成,对农民增收贡献比例最大;其次是农业经营收入,约占2成。
农民工资性收入与经济形势密切相关。
当前经济形势下农民就业压力明显增大,增收形势不容乐观。
拓宽农民增收致富渠道,不应忽视主业,应拿出长短结合、务实管用的硬措施。
其他省市在拓展农民增收渠道、促进农民持续增收方面的主要做法实行农资集体采购,节本增效。
新疆乌什县自2018年以来,就实行农资集中采购制度。
农资集中采购能够降低采购成本、享受更优质服务。
在招投标过程中,该县邀请具有资质的生产商或者供应商投标竞价,质检、农业等部门对采购商品严把关,纪委监察委、审计局等部门全程监督,在降低农资价格的同时,保证了采购质量。
江西金溪县也实行农资集采模式。
各村建立了村民微信群,在群里公布种子、化肥、农药等农资商品的价格、生产厂家等信息。
村民若要购买,只需在群里留言即可。
各村负责将信息集中汇总上报,厂家统一配送到村、分发到户。
当地村民总结出农资团购的四大优势:方便,只需动动手指即可;价格便宜,节省了运费;采购若达到一定数量,经销部门还可派出技术人员上门指导;日后发生纠纷,维权有保障。
1998年,青岛市出台了《青岛市关于化肥、农药、农膜实行专营的暂行规定》,要求化肥、农药、农膜均由供销社所属的农业生产资料部门和基层供销社专营,其他部门、单位和个人一律不准经营(地产化肥超计划生产部分按规定自销除外)。
发展绿色农业,提质增效。
保障农民种粮收益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
保障农民种粮收益面临的问题及对策研究目录一、内容概要 (2)1. 研究背景 (3)2. 研究意义 (3)3. 研究目的与方法 (4)二、我国农民种粮收益的现状分析 (5)1. 农民种粮收益的构成 (6)2. 当前农民种粮收益的主要问题 (7)三、影响农民种粮收益的主要因素 (8)1. 自然因素 (10)2. 市场因素 (11)3. 政策因素 (12)4. 技术因素 (13)四、国内外保障农民种粮收益的经验借鉴 (14)1. 国内经验 (15)2. 国外经验 (16)五、保障农民种粮收益的对策建议 (17)1. 加强农业生产技术培训与推广 (19)2. 完善农产品市场机制 (20)3. 调整农业补贴政策 (21)4. 提高农民的组织化程度 (23)5. 加强农业保险制度建设 (24)六、结论与展望 (25)1. 研究结论 (25)2. 政策建议 (26)3. 研究不足与展望 (28)一、内容概要本文旨在深入探讨农民种粮收益面临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对策研究。
随着国家政策的扶持和农业生产技术的进步,我国粮食产量稳步提高,农民收入也随之增加。
在农民种粮收益不断增长的背后,却隐藏着一些深层次问题。
种粮成本持续上升,包括种子、化肥、农药、农膜等生产资料的价格上涨,以及劳动力成本、土地租金等增加,导致农民种粮的利润空间不断缩小。
农产品市场价格波动较大,受国内外多种因素影响,如市场需求变化、国际贸易摩擦、自然灾害等,使得农民难以稳定掌握市场价格,增加了种粮风险。
农村基础设施薄弱,道路、水利、仓储设施等不完善,制约了农产品销售和农民增收。
针对这些问题,本文提出了以下对策研究:一是加大政策扶持力度,完善粮食生产支持政策体系,降低种粮成本;二是提高农业科技水平,推广高产优质新品种和绿色高效种植技术,提高单产和品质;三是加强农产品市场体系建设,完善价格形成机制,稳定市场预期;四是加强农村基础设施建设,改善农业生产条件,提高农业综合生产能力;五是培育新型职业农民,提高农民素质和技能,促进农民增收致富。
努力培育和造就当代中国新型农民课件
• 2.改革和发展农民教育,形成提高农民 素质、培育新型农民的教育新格局。
• 3.大力开展文明创建活动,创造提高农 民素质、培育新型农民的良好社会氛围 和环境。
1. 努力发展农村经济,改善农民的生产 和生活方式,为提高农民素质、培育新型
• (2)提倡和鼓励社会对农民教育的投入和支持,尤其鼓 励一些以农产品开发为主的新兴企业集团和社会组织, 向农民教育的科研和教育进行投资;
• (3)积极吸引外资,争取国际科技合作与援助,建立以 政府投入为主体,多渠道并存的农民教育投入体系;
• (4)在办学模式上,采取灵活多样,形式多样,体制多样 以及国家、集体和个人共同办教育的格局。
• 第四,加强农民教育培训基地的建设,构建农民 继续教育以至终身教育制度。
• 第五,借鉴外国先进经验,加快我国农民教育 发展。
第一,加大对农民教育的投入,建立以政府投入 为主体,多渠道并存的农民教育投入体系。
• (1)增加政府直接投入,各级政府要从整个国民经济支出 中增加对农业科技教育和农民教育的投入比例;
• 这说明家庭收入和文化程度是制约农民素质教 育投入的两大主要因素。
2.文化素质提高的主要障碍因素分析
• 农村教育正处在一种举步维艰、负重前行的困 境之中,特别是欠发达地区农村居民的不仅受 教育的年限较短,而且农村儿童失学现象依然 存在,592个国定贫困县儿童失学率达到6.78%。 这些都表明,农民提高文化素质的条件并没有 得到满足,农民素质提高依然存在诸多问题。
• 第一,在投入体制方面,政府的主体作用没有充 分发挥。
• 第二,在投入规模方面,政府投入农村教育的经 费十分有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3年8月23日第22期总22期
我市农民收入增速不容乐观
市农委
2013年8月23日
今年上半年,在经济形势依然较为复杂的背景下,我市各级农业部门积极贯彻中央、省、市的各项决策部署,加快推进城乡一体化进程,把促进农民增收作为农业农村经济工作的中心任务,深挖农民增收致富潜力,我市农民收入在高起点上保持了稳定增长,但增幅却显现出放缓的态势。
一、基本情况
1. 上半年农民现金收入再次位居全省第一。
根据安徽省统计局《关于2013年上半年各市主要经济指标完成情况的通报》(皖统〔2013〕35号),上半年我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6580元,比全省4830元的人均收入高出1750元,绝对数在全省各市中
的排名由第一季度的第2位再次升至第1。
2. 增幅低于全省平均水平。
据省统计部门认定,今年上半年我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同比增长12.9%,比全省1
3.4%的平均增幅低了0.5个百分点,比全省最高亳州市1
4.1%的增幅低了1.2个百分点,比全省最低淮北市12.7%的增幅仅高出0.2个百分点,增幅排名全省第14位。
3. 综合排名较去年同期小幅上升。
根据功效系数法打分,按静态指标(即农民人均现金收入或人均纯收入绝对值)占30%、动态指标(即农民人均现金收入或人均纯收入增幅)占70%的比例进行合成,上半年,我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综合排名全省第12位,比上年同期的第14位前进2位。
二、形势分析
1. 农民增收速度总体放缓,首次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和倍增目标。
自2006年开始,我市农民收入进入较快增长通道,其中2007年增幅达19.8%。
进入“十二五”时期,我市农民收入增速明显放缓,2011年和2012年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的增幅分别为18.5%和14.9%,而今年上半年的农民人均现金收入同比增长仅1
2.9%,增幅比去年同期回落了
3.7个百分点,增幅自2010年省政府考核以来首次低于全省平均水平,形势不容乐观。
按照“十二五”期间收入倍增目标,到2015年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将比2010年翻一番,年均增幅要维持在1
4.9%。
- 2 -
2. 数据缺乏有效衔接,省核定数据对最终排名至关重要。
目前,农民人均收入绝对值数据由安徽调查总队评估核定,增幅数据由省统计局农村处认定。
今年上半年,我市抽样调查数据显示,农民人均现金收入7679元,同比增长31.8%。
经全省评估统筹,省调查和统计部门最终核定上半年我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为6580元,增幅为12.9%。
我市调查上报数据与省评估认定数据,两者差距巨大。
受省级调查和统计部门核定影响,我市农民收入年终排名形势严峻。
三、有关建议
我们在继续多方面深挖农民增收潜力、进一步做好促进农民增收各项工作的同时,根据目前考核办法的实际,要积极主动加强与省统计和调查部门的对口汇报与沟通,努力改变我市农民人均收入指标增幅位于全省后三位的不利局面,在绝对值保持前列的基础上,增幅争取进入前10位,力争接近或等于全省平均增速水平,确保年底考核综合排名较去年争先进位。
- 3 -
2013年上半年全省各市农民人均现金收入统计情况表
- 4 -
2013年上半年马鞍山市各县(区)农民人均现金收入统计情况表
- 5 -
2010年以来我市农民人均收入指标在省内排名情况表
备注:2010年的收入数据为区划调整前数据,排名为在全省17个市中的排名。
- 6 -
“十二五”农民收入倍增计划我市农民收入进度分析与预测
单位:元、%
备注:
2010年底区划调整后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数据为8018元,“十二五”倍增计划依据此数据计算,到2015底年我市农民人均纯收入要达到16036元,年均增幅14.9%,年均增量1603.6元。
按平均增幅测算,2011年、2012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总量、增量、增幅均超额完成年度目标任务。
按平均增量测算,2011年、2012年全市农民人均纯收入总量、增量、增幅均未达到年度目标任务。
- 7 -
报:张晓麟书记、魏尧市长、訾金雷副书记、杨跃进副市长、徐太保副秘书长、彭传清副秘书长。
抄:国家统计局马鞍山调查队、市统计局。
- 8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