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三二轮复习教学案三大平衡常数

合集下载

化学平衡常数教学设计

化学平衡常数教学设计

化学平衡常数教学设计
授课对象:高三化学班
一、教学目标
1、学习目标:
(1)掌握什么是化学平衡常数;
(2)了解它的重要性;
(3)能正确计算化学平衡常数。

2、能力目标:
(1)培养学生把握化学反应动态的能力;
(2)培养学生的应用能力,提高学生化学分析问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临场发挥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
(一)化学平衡常数的概念
1.定义:它是指特定温度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之比的函数,在该温度下,反应物改变几何比例时,反应量也增加几何比例,而不经过更多的变换。

2.意义:其实,化学反应的过程其实是瞬息万变的,但是当反应物浓度发生变化时,反应量变化速度略有不同。

而一个化学平衡常数的含义就是反应物及反应生成物在狭义上的浓度比,该比例可以体现化学反应的动态特征。

(二)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
1.通过求解化学方程式来得出化学平衡常数:
以H2+Cl2→2HCl为例,其平衡常数Kc=[HCl]^2/[H2][Cl2]
2.通过实验测定的方法得出化学平衡常数:
可以先假定化学反应式,把其中一种浓度组合的反应物加入容器中,实现反应的平衡,然后测量反应的反应物浓度,最后用平衡常数的函数表达式来求取该反应的平衡常数。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四大平衡常数课堂

高考化学二轮复习四大平衡常数课堂

K=
cp cm
(C。) ?cq (D)
(A) ?cn (B)
(2)影响K的外界因素:温度。若升温K增大(或减小),则正反应吸热(或放
热)。
(3)方程式书写形式对化学平衡常数的影响:①同一反应,正反应与逆反 应的化学平衡常数的乘积等于1,即K(正)·K(逆)=1。②对于同一反应,若
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均扩大n倍或缩小为 1 ,则新平衡常数K'与原平
1.一定温度下,将2 mol NO、1 mol CO充入1 L固定容积的密闭容器中 发生反应:2NO(g)+2CO(g) N2(g)+2CO2(g) ΔH<0。反应过程中部 分物质的浓度变化如图所示。下列有关说法中错误的是 ( )
A.15 min时再向容器中充入CO、N2各0.6 mol,平衡不移动 B.反应进行到8 min时,CO2的生成速率小于CO的消耗速率 C.当生成NO与生成CO2的速率相等时表明反应达到平衡状态 D.若容器的压强保持不变,表明反应已达到平衡状态
子数目发生变化的反应,故当压强不变时,表明反应达到了平衡状态,D
项不符合题意。
2.在一定温度下,向2 L密闭容器中充入3 mol CO2和2 mol H2,发生反应: CO2(g)+H2(g) CO(g)+H2O(g)。
(1)已知温度为T时,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1=0.25,则该温度下反应 CO(g)+
答案 B 由图像知,15 min时反应达到平衡状态,K= 00..62,2?加?01入..4622一 定量的CO、N2后,Qc= 10..282,?求?01.得.4622K=Qc,故体系仍处于平衡状态,A项 不符合题意;当生成NO与生成CO2的速率相等时,表明正反应速率与逆

高中化学_高考中常考查的化学平衡常数(2)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化学_高考中常考查的化学平衡常数(2)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考中常考查的化学平衡常数》(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会计算不同情况下的浓度平衡常数和压强平衡常数。

重点难点教学重点:计算不同情况下的浓度平衡常数和压强平衡常数。

教学难点:计算不同情况下的浓度平衡常数和压强平衡常数。

教学过程【课堂探究】三、平衡常数的计算【知识回顾】K C、K P的表达式。

根据气态方程PV=nRT,推导①恒温恒压时,V与n成正比②恒温恒容时,P与n成正比③恒温时,C与P成正比。

1. 单一反应体系中浓度平衡常数、压强平衡常数的计算【例1】(2017日照一轮改编)以CO作还原剂与磷石膏反应,不同反应温度下可得到不同的产物。

向盛有CaSO4的真空恒容密闭容器中充入CO,且c初始(CO)=1×10-4mol·L-1,反应体系起始总压强为0.1a MPa,1150℃下,反应:CaSO4(s) + CO(g)CaO(s) + CO2(g) + SO2(g)达到平衡时,CO的转化率为80%,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p=________Mpa(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用平衡分压代替平衡浓度计算,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忽略副反应)【教师讲解】1、指导学生写出K P的表达式。

思考表达式中关键物理量P总的求法。

利用推导式③恒温时,C与P成正比。

利用三行式,求出平衡时总浓度,进而求出平衡时P总【学生总结】恒T、V 求Kp ,注意压强变化【过度】恒T、P时,求Kc【例2】硫酸生产中,SO2催化氧化生成SO3:2SO2(g)+O2(g)2SO3(g),将2.0mol SO2和1.0mol O2充入3L密闭容器中,体系开始的总压强为0.11MPa,保持温度、压强不变反应达平衡时,SO2的转化率为80%。

求该状态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K c=_____________________。

【教师讲解】1、指导学生写出K c的表达式。

思考表达式中关键物理量v的求法。

利用推导式①恒温恒压时,V与n成正比。

三大平衡常数

三大平衡常数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三大平衡常数1、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电离平衡常数、溶度积的含义,会书写相应的表达式。

2、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平衡常数的应用。

一、自主复习: 1、平衡常数表达式:对于可逆反应:a A(g)+ b B(g) c C(g)+d D(g),其中a 、b 、c 、d 分别表示化学方程式中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

当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化学平衡时,这个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如CH 3COOH CH 3COO -+ H +,电离平衡常数 。

Fe(OH)3(s) Fe 3+(aq )+ 3OH -(aq ), 溶度积常数 。

2、平衡常数的意义:(1)化学平衡常数K 的大小能说明反应进行的程度(也叫反应的限度)。

K 值越大,表明反应进行得越 ;K 值越小,表示反应进行得越 。

(2)弱酸、弱碱的电离常数能够反映弱酸、弱碱酸碱性的相对强弱。

电离常数越大,弱酸(碱)的酸(碱)性越 , 反之,则越 。

(3)难溶电解质的K sp 的大小反映了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思考:根据下表的数据可以出什么结论? 结论:Ksp 和S 均可衡量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只有相同类型的物质才有Ksp 越大S 越 的结论。

3、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平衡常数只与 有关。

若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K ;若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K 。

二、平衡常数的应用1、利用K 值判断反应的热效应例1、现代炼锌的方法可分为火法和湿法两大类。

火法炼锌是将闪锌矿(主要含ZnS )通过浮选、焙烧使它转化为氧化锌,再把氧化锌和焦炭混合,在鼓风炉中加热至1373-1573K ,使锌蒸馏出来。

主要反应为:①焙烧炉中:2ZnS+3O 2=2ZnO+2SO 2 ②鼓风炉中:2C+O 2=2CO ③鼓风炉中:ZnO (s )+CO (g ) Zn(g)+CO 2(g )⑴请写出反应③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⑵若在其它条件不变时,在鼓风炉中增大CO 的浓度,平衡将向 移动,此时平衡常数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高三化学化学平衡与平衡常数的计算教案

高三化学化学平衡与平衡常数的计算教案

高三化学化学平衡与平衡常数的计算教案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教案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理解化学平衡的基本概念并掌握相关术语;2. 掌握平衡状态下各组分的物质量表达方式;3. 熟练运用反应配平和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4. 分析平衡常数对反应进行定性和定量影响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平衡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2. 平衡常数对反应进行定量影响的分析。

三、教学准备1. 电子教案或PPT课件;2. 实验材料和化学试剂。

四、教学过程Step 1: 理解化学平衡1. 引入:通过展示一个可逆反应的示意图,引导学生思考反应的前进和逆反应是否同时进行,并解释平衡状态的概念。

2. 定义:解释化学平衡的定义,以及平衡状态下各组分物质量的表达方式。

3. 示例:给出一个简单的反应方程式,让学生尝试用物质量表达方式表示平衡状态下各组分的浓度。

Step 2: 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1. 反应配平:回顾如何通过反应配平来确保反应物和生成物的物质量平衡。

2. 平衡常数的定义:引导学生理解平衡常数的定义,并解释其数值与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之间的关系。

3. 平衡常数的计算方法:示范如何通过平衡常数计算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引导学生参与计算过程。

Step 3: 平衡常数的定性分析1. 理论分析:讲解平衡常数对反应进行定性分析的基本原理,并通过示例说明不同平衡常数大小的含义。

2. 小组合作:分成小组,给每个小组分配一组反应方程式和相应的平衡常数,让学生通过计算和分析来判断反应的方向和平衡的强弱。

Step 4: 平衡常数的定量分析1. 理论分析:讲解平衡常数对反应进行定量分析的基本原理,并引导学生通过对平衡常数的计算和分析来预测反应条件下反应物和生成物的浓度变化情况。

2. 实验模拟:通过实验模拟来验证不同反应条件下平衡常数的变化对反应物和生成物浓度的影响。

五、教学延伸1. 巩固练习:布置相关习题,让学生练习平衡常数的计算和应用。

2. 拓展拔高:引导学生进一步探究平衡常数与温度、浓度等因素之间的关系,并了解条件下可逆反应的偏离平衡的原因和调整方法。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 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学案及训练)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  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学案及训练)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 有关化学平衡的计算(学案及训练)知识梳理1.转化率、产率及分压的计算反应物转化率=反应物的变化量反应物的起始量×100%产物的产率=生成物的实际产量生成物的理论产量×100%分压=总压×物质的量分数 常用的气体定律同温同体积:p (前)∶p (后)=n (前)∶n (后)同温同压强:ρ(前)ρ(后)=M (前)M (后)=V (后)V (前)=n (后)n (前)2.化学平衡常数的计算(1)意义:化学平衡常数K 表示反应进行的程度,K 越大,反应进行的程度越大。

K >105时,可以认为该反应已经进行完全。

K 的大小只与温度有关。

(2)化学平衡常数表达式:对于可逆化学反应m A(g)+n B(g)p C(g)+q D(g)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化学平衡时,K =c p (C )·c q (D )c m (A )·c n (B )。

另可用压强平衡常数表示:K p =p p (C )·p q (D )p m (A )·p n (B )[p (C)为平衡时气体C 的分压]。

(3)依据化学方程式计算平衡常数 ①同一可逆反应中,K 正·K 逆=1;②同一方程式中的化学计量数等倍扩大或缩小n 倍,则新平衡常数K ′与原平衡常数K 间的关系是K ′=K n 或K ′=nK 。

③几个可逆反应方程式相加,得总方程式,则总反应的平衡常数等于分步反应平衡常数之积。

(4)与物质状态的关系由于固体或纯液体浓度视为常数,所以在平衡常数表达式中不再写出。

①稀溶液中进行的反应,如有水参加反应,由于水的浓度视为常数而不必出现在表达式中; ②非水溶液中进行的反应,若有水参加或生成,则水的浓度应出现在表达式中。

3、归纳总结“三段式”计算解题模型 (1)分析三个量:即起始量、转化量、平衡量。

(2)明确三个关系①对于同一反应物,起始量-转化量=平衡量。

高中化学二轮复习工艺流程题突破-三大常数的计算应用

高中化学二轮复习工艺流程题突破-三大常数的计算应用

本节课内容结束!
Ksp[Ga(OH)3]≈1.0×10-35,Ksp[In(OH)3]≈1.0×10-33,Ksp[Cu(OH)2]≈1.0×10-20,
“浸出液”中c(Cu2+)=0.01mol/L。当金属阳离子浓度小于1.0×10-5mol/L时
4.7
沉淀完全,In3+恰好完全沉淀时溶液的pH约为______(保留一位小数);为
4.7≤pH<6.2
(2)“过滤1”前,用NaOH溶液调pH至_____________的范围内,该过程中
Al3++3OH-===Al(OH)3↓
Al3+发生反应的离子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过滤2”后,滤饼中检测不到Mg元素,滤液2中Mg2+浓度为2.4 g·L-1。
离子
始溶解时的pH为8.8;有关金属离子沉淀的相
开始沉淀时的pH
8.8
1.5
3.6
6.2~7.4
沉淀完全时的pH
/
3.2
4.7
/
关pH见右表。
Mg2+ Fe3+ Al3+
RE3+
离子
开始沉淀时的pH沉源自完全时的pHMg2+ Fe3+ Al3+
RE3+
8.8
1.5
3.6
6.2~7.4
/
3.2
4.7
/
c(Ga ) c (OH )
[2023·江苏卷]在搅拌下向氧化镁浆料中匀速缓慢通入SO2 气体,生成
MgSO3 ,反应为Mg(OH)2 +H2SO3===MgSO3 +2H2O,其平衡常数K与
Ksp[Mg(OH)2]、Ksp(MgSO3)、Ka1(H2SO3)、Ka2(H2SO3)的代数关系式为K

2023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五大平衡常数的计算和应用+专题复习课件+

2023届高三化学二轮复习++五大平衡常数的计算和应用+专题复习课件+
之间的平衡体系。
(5)水的离子积常数:纯水或稀的电解质溶液中,氢离子和氢氧根离
子的浓度积为常数
必备知识
2.五大平衡常数的比较
K、Kp
Ka 或 Kb
Kh
Ksp
Kw
反映电解质的
溶解程度,
Ksp 越小的,
溶解度也越
小.
反映稀电解
质溶液中氢
离子和氢氧
根离子的浓
度关系。


反映化学反应进行的 反映弱电解
程度, K 值越大,表 质电离程度
3.沉淀转化相关计算
4.金属阳离子沉淀完全的 pH 及沉淀分离的相关计算
5.与其他平衡(如氧化还原平衡、配位平衡)的综合计算
6.数形结合的相关计算等
四、解题模型
1.化学平衡常数解题模型
列表达式:
注意体系为气相或液相,注意状态
要用离子方程式进行书写
找对应微粒的平衡浓度:
注意物质出现在单反应或多反应中
液中
K
利用题目给出的各微粒浓度,代入
电离平衡常数
守恒关系计算
相关微粒的浓度在题目中没有直接给出,
需要充分挖掘题目信息,利用电荷守恒或
物料守恒来解决问题.
利用Ka/Kb和Kh
的关系计算
对于任意弱电解质来讲,其电离平衡
常数、对应离子的水解常数 Kh 以及水
的离子积常数 Kw 的关系是 Ka . Kh = Kw
K与溶解度在理解层面的联系
常数表示,忽略HClO的电离)
K1p +
(2021年1月浙江)29(4)工业上,常采用“加碳氯化”的方法以高钛渣(主
要成分为TiO2)为原料生产TiCl4,相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K对工业生产的指导意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三化学二轮复习—三大平衡常数考试要求:1、理解化学平衡常数、电离平衡常数、溶度积的含义,会书写相应的表达式。

2、能利用化学平衡常数进行简单的计算。

3、知道平衡常数的应用。

一、自主复习: 1、平衡常数表达式:对于可逆反应:a A(g)+ b B(g) c C(g)+d D(g),其中a 、b 、c 、d 分别表示化学方程式中各反应物和生成物的化学计量数。

当在一定温度下达到化学平衡时,这个反应的平衡常数表达式为: 如CH 3COOH CH 3COO -+ H +,电离平衡常数 。

Fe(OH)3(s) Fe 3+(aq )+ 3OH -(aq ), 溶度积常数 。

2、平衡常数的意义:(1)化学平衡常数K 的大小能说明反应进行的程度(也叫反应的限度)。

K 值越大,表明反应进行得越 ;K 值越小,表示反应进行得越 。

(2)弱酸、弱碱的电离常数能够反映弱酸、弱碱酸碱性的相对强弱。

电离常数越大,弱酸(碱)的酸(碱)性越 , 反之,则越 。

(3)难溶电解质的K sp 的大小反映了难溶电解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

思考:根据下表的数据可以出什么结论? 结论:Ksp 和S 均可衡量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能力,只有相同类型的物质才有Ksp 越大S 越 的结论。

3、平衡常数的影响因素:平衡常数只与 有关。

若正反应是吸热反应,升高温度,K ;若正反应是放热反应,升高温度,K 。

二、平衡常数的应用1、利用K 值判断反应的热效应例1、现代炼锌的方法可分为火法和湿法两大类。

火法炼锌是将闪锌矿(主要含ZnS )通过浮选、焙烧使它转化为氧化锌,再把氧化锌和焦炭混合,在鼓风炉中加热至1373-1573K ,使锌蒸馏出来。

主要反应为:①焙烧炉中:2ZnS+3O 2=2ZnO+2SO 2 ②鼓风炉中:2C+O 2=2CO ③鼓风炉中:ZnO (s )+CO (g ) Zn(g)+CO 2(g )⑴请写出反应③的平衡常数表达式K= ,⑵若在其它条件不变时,在鼓风炉中增大CO 的浓度,平衡将向 移动,此时平衡常数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

2、利用K 值计算反应的转化率例2.(2010北京).某温度下,H 2(g )+CO 2(g ) H 2O (g )+CO (g )的平衡常数K =9/4。

该温度下在甲、乙、丙三个恒容密闭容器中,投入H(g )和CO (g ),其起始浓度如下表所示。

相同温度下 K sp S AgCl 1.8×10-10 1.5×10-4 Ag 2CO 38.1×10-123.2×10-3下列判断不正确的是( )A.平衡时,乙中CO2的转化率大于60%B.平衡时,甲中和丙中H2的转化率均是60%C.平衡时,丙中c(CO2)是甲中的2倍,是0.012 mol/LD.反应开始时,丙中的反应速率最快,甲中的反应速率最慢练习1、(2011江苏高考)700℃时,向容积为2L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的CO和H2O,发生反应:CO(g)+H2O(g)>t2):1下列说法正确的是()A.反应在t1min内的平均速率为v(H2)=0.40/t1mol•L-1•mim-1B.保持其他条件不变,起始时向容器中充入0.60molCO和1.20 molH2O,到达平衡时C.保持其他条件不变,向平衡体系中再通入0.20molH2O,与原平衡相比,达到新平衡时CO转化率增大H2O的体积分数增大D.温度升至800℃,上述反应平衡常数为0.64,则正反应为吸热反应练习2、在25℃下,将amol•L-1的氨水与0.01mol•L-1的盐酸等体积混合,反应平衡时溶液中c(NH4+)=c(Cl-) ,则溶液显性(填“酸”“碱”或“中”);写出氨水的电离方程式,并用含a的代数式表示NH3•H2O的电离平衡常数K= 。

3、利用K值判断平衡移动方向例3、水煤气(主要成分CO、H2)是重要燃料和化工原料,可用水蒸气通过炽热的炭层制得。

某温度下,四个容器中均进行着上述反应,各容器中炭足量,其他物质的物质的量浓度(单位:mol/L)及正逆反应速率关系如下表所示。

(1)请根据上表数据计算出该温度下该反应的平衡常数的数值。

(2)填写表中相应的空格练习3、高炉炼铁中发生的基本反应如下:FeO(s)+CO(g)= Fe(s)+CO2(g)(正反应为吸热反应),已知1100℃时,该反应的化学平衡常数为0.263。

若在1100℃时,测得高炉中c(CO2)=0.025mol/L,c(CO)=0.1mol/L,在这种情况下该反应是否处于平衡状态_______(填“是”或“否”),此时化学反应速率是V正____V逆(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其原因是4、利用Ksp值可判断沉淀溶解平衡状态例4、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0.1mol·L-1的ZnCl2溶液中通入足量硫化氢气体最终得不到ZnS沉淀是因为溶液中c(Zn2+)·c(S2-)<Ksp(ZnS)B.根据Ksp(AgCl)=1.77×10-10,Ksp(Ag2CrO4)=1.12×10-12,可以推知AgCl的溶解度比Ag2CrO4的溶解度大C.向硫酸钡沉淀中加入碳酸钠,沉淀发生转化,据此可推知碳酸钡的Ksp比硫酸钡的小D.AgCl在10mL 0.01mol·L-1的KCl溶液中比在20mL0.05mol·L-1的AgNO3溶液中溶解的质量少。

练习4、(2008年山东)某温度时,BaSO 4在水中的沉淀溶解平衡曲线如图所示。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提示:BaSO 4(s)Ba 2+(aq)+SO 42-(aq)的平衡常数Ksp =c(Ba 2+)·c(SO 42-),称为溶度积常数。

A .加入Na 2SO 4可以使溶液由a 点变到b 点 B .通过蒸发可以使溶液由d 点变到c 点C .d 点无BaSO 4沉淀生成D .a 点对应的Ksp 大于c 点对应的Ksp 实战演练:1、高温下,某反应达到平衡,平衡常数。

恒容时,温度升高,H 2浓度减小。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A .该反应的焓变为正值B .恒温恒容下,增大压强,H 2浓度一定减小C .升高温度,逆反应速率减小D .该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CO +H 2O CO 2+H 2 2、已知室温时,0.1mo1/L 某一元酸HA 在水中有0.1%发生电离,下列叙述错误..的是: A .该溶液的pH=4 B .升高温度,溶液的pH 增大C .此酸的电离平衡常数约为1×10-7D .由HA 电离出的c (H +)约为水电离出的c (H +)的106倍3、KI 溶液与Pb(NO 3)2溶液混合可形成沉淀,此沉淀的Ksp=7.0×10-9。

将等体积的D 溶液与Pb(NO 3)2溶液混合,若KI 的浓度为1×10-2 mol/L ,则生成沉淀所需Pb(NO 3)2溶液的最小浓度为 。

4、已知可逆反应:请回答下列问题:M(g) + N(g)P(g) + Q(g) △H>0(1)在某温度下,反应物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M)= 1 mol ·L -1,c(N)=2.4 mol·L -1,达到平衡后,M 的转化率为60%,此时N 的转化率 ;(2)若反应温度升高,M 的转化率 (填“增大”“减小”或“不变”;)(3)若反应温度不变,反应物的起始浓度分别为:c(M)= 4 mol ·L -1,c(N)=amol ·L -1;达到平衡后,c(p)=2 mol ·L -1,a= ;(4)若反应温度不变,反应物的起始浓度为:c(M)=c(N )= b mol ·L -1达到平衡后,M 的转化率为 。

5、I 2在KI 溶液中存在下列平衡:I 2(aq)+I -(aq)I 3-(aq),某I 2、、KI 混合溶液中,I 3-的物质的量浓度c (I 3-)与温度T的关系如图所示(曲线上任何一点都表示平衡状态)。

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 . 反应 I 2(aq)+I -(aq)I 3-(aq)的△H >0B .若温度为T 1、T 2,反应的平衡常数分别为K 1、K 2则K 1>K 2C .若反应进行到状态D 时,一定有v 正>v 逆 D .状态A 与状态B 相比,状态A 的c (I 2)大6、二甲醚是一种重要的清洁燃料,也可替代氟利昂作制冷剂,对臭氧层无破坏作用。

某温度下,在2L 的密闭容器中充入3molH 2和3molCO ,发生如下反应:3H 2(g )+3CO (g )= CH 3OCH 3(g )+CO 2(g ),达到平衡时测得CH 3OCH 3的体积分数为20%,此温度下反应的平衡常数为 (用分数表示)。

保持温度不变,在5L 的密闭容器中充入一定量H 2、CO 、CH 3OCH 3(g )、CO 2后发生上述反应,反应进行到某一时刻测得各组分的浓度如下:此时正、逆反应速率的大小:v (正) v (逆)(填“>”、“<”或“=”),理由是 。

7、已知:①25℃时弱电解质高电离平衡常数:Ka (CH 3COOH )=1.8×10-5,催化剂高温 )H ()CO ()O H ()CO (222c c c c K ⋅⋅=Ka(HSCN)=0.13;难溶电解质的溶度积常数:Ksp(CaF2)=1.5×10-10②25℃时,2.0×10-3mol·L-1氢氟酸水溶液中,调节溶液pH(忽略体积变化),得到c(HF)、c(F-)与溶液pH的变化关系,如右图所示:请根据以下信息回答下列问题:(1)25℃时,将20mL 0.10 mol·L-1 CH3COOH溶液和20mL 0.10 mol·L-1HSCN溶液分别与20mL0.10 mol·L-1NaHCO3溶液混合,实验测得产生的气体体积(V)随时间(t)变化的示意图为:反应初始阶段,两种溶液产生CO2气体的速率存在明显差异的原因是,反应结束后所得两溶液中,c(CH3COO-) c(SCN-)(填“>”、“<”或“=”)(2)25℃时,HF电离平衡常数的数值K a≈,列式并说明得出该常数的理由。

(3)4.0×10-3, mol·L-1HF溶液与4.0×10-4, mol·L-1CaCl2溶液等体积混合,调节混合液pH为4.0(忽略调节混合液体积的变化),通过列式计算说明是否有沉淀产生。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