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3课时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合集下载

4.3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22张PPT)

4.3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22张PPT)
3.对夺取近代革命的胜利发挥了重大作用。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 期,中国共产党创办了一系列的政论性报刊,对夺取革命的胜利发挥了 重要作用。
二、互联网的优势及其影响 1.互联网的优势:集报纸、广播和电视的优势于一体;费用低廉;可以 高度互动、双向传受;可以更主动、更便捷和最大限度地获取信息。
2.积极影响 (1)促使知识经济的产生和发展,其不但成为国民经济中发展最快 的部门,而且创造的社会财富占据了国民生产总值相当大的一部分。 (2)引起人们工作和生活方式的变化,人们的工作方式不仅突破了 空间限制,而且提高了效率,增加了乐趣;人们的生活方式变得更加丰富 多彩,社会交往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3)引起人们思维方式的变化,现代信息技术的发展使人们对生产、 生活、社会交往的形式等多方面的认识发生变化,从而改变着人们的思 维方式。 3.消极影响:不法分子利用互联网传播影响青少年成长的不良信 息;利用网络进行犯罪;使青少年沉溺于网络游戏等。
三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课程标准
以我国近现代报刊、 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 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 播媒介的发展给人们 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 变化。
学习要点
1.掌握近代以来中国报刊 业发展的表 现,近代 广播 事业、影视事业诞生和发 展的状况,互联网的 逐渐 普及和对民众生活产生的 影响。 2.理解大众传播媒介的更 新,反映了 近代化的 进程 和社会进步 ,认识当 今社 会正在经历着由工业时代 向信息时代的转变这一特 征。
二、广播影视的普及
1.广播 (1)1923 年 1 月 23 日,由英美报商创办的“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 司广播台”在上海正式开播。 (2)1926 年 6 月 1 日,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哈尔滨广播 无线电台正式开播。 (3)1928 年 8 月,近代中国第一座全国性的广播电台——中央广播电 台在南京开播。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优秀课件(28张)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优秀课件(28张)

《共产党》
《人民日报》 广大干部群众了解党的路线、政策和方针的主要
《光明日报》 渠道,世界了解和观察中国的重要窗口
《文汇报》
扩大了信息含量,拓宽了报道领域,丰
富了人们的生活,出现欣欣向荣的景象
1872年4月,《申报》 在上海创刊,创办人是英 国商人美查。1907年,上 海金融家席裕福以七万五 千元买下申报馆,从此《 申报》的产权与管理权归 中国人。1912年《申报》 成为上海发行量和影响最 大的报纸。1945年抗战胜 利后,《申报》被国民党 接收,解放前夕,该报终 刊。
展示内容 探究1
探究2
展示 G?
G?
点评 G?
G?
要求:
1.展示的同学要动作迅疾,表达简洁规范,书写 工整美观。
2.点评的同学要声音洪亮,举止大方,尽量面朝 同学;表述简洁,重点突出,思路清晰。
3.台下的同学认真听讲,用双色笔进行订正或补 充,如有疑问或不同观点应大胆质疑
材料 中国近代几种重要报刊
清末戊戌变法时期中国资产阶级改良派的重要刊物。1896年 8月9日创刊于上海,由梁启超、汪康年、黄遵宪等发起创办 。梁启超任总主笔。他主编的《时务报》,为变法改革作了 广泛的宣传,推动了维新运动的深入进行,也掀起了中国近 代第一次办报高潮。
中国同盟会的机关报。1905年创刊于东京,资产阶级革命 派在海外的主要宣传阵地。孙中山为其撰写发刊词,提出了“ 三民主义”,即“民族主义、民权主义、民生主义”。该报的 创办及其宣传壮大了革命派的声势,也壮大了同盟会的队伍, 成为进步舆论的中心。
(3)改革开放以后电视业发展的表现?
我国第一台黑白电视机
天津无线电厂于 1958年试制成功我 国第一台黑白电视 机。为了纪念这台 电视机的诞生,将 它命名为“北京” 。

第三课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第三课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A.工厂诞生于工业革命后,消失于信息革命中
B.科学技术进步改变了人们的思想观念与生活方式
C.机器与人的斗争始于工业革命止于信息革命
D.信息革命后机器完全取代了“人脑”的作用
2. “成功——只需一个点击”简要而准确地说明了网
络信息化工具的最大特点与优点。这从本质上反映了
( B )
A.在当前要想取得事业成功相对来说比过去更加容易
不能因为人生的道路坎坷,就使自己的 身躯变得弯曲;不能因为生活的历程漫 长,就使求索的脚步迟缓。
C.绘画艺术
D.电视艺术
4.英文的“Communication”有多重译义,一般包括“传 播和传达”、“交通”和“交流”。有人说,从互联网迄
今的发展过程看,网络就是传媒(Communication)。对互
联网的这一理解旨在强调互联网( D )
A.推动了世界市场的拓展
B.最大的成功在于技术的不断更新 C.促进了信息产业的发展 D.作为人类交往方式而存在与发展
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给人们生活
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重点:报刊、影视发展的状况。 难点:互联网发展对社会的影响。
主题一
大众报业的发展
【思考】这首竹枝词反映出什么信息? 清末一首名为《报馆》的竹枝词写道: 是非曲直报中分,一纸风行四海闻。 振聩发聋权力大,万般提创总由君。 提示:报纸具有宣传教育,启迪民众的功能, 报纸的社会功能已被认知。
(2)消极影响: ①信息泛滥、垃圾信息、网络安全和网络犯罪等, 都对社会经济的发展产生越来越大的影响。
②全球各国围绕互联网的竞争日益加剧,造成世
界更加动荡不安。 ③互联网为人们创造了一个虚拟社会,往往使部 分人沉迷其中,不能自拔,特别是腐朽落后文化 和有害信息易腐蚀未成年人的心灵。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中央电视台
(2)此后,各省(自治区)、直辖市的地方电视台纷纷宣告成立。
二、广播影视的普及 (一)广播: (二)电影: (三)电视:
1958 1、起步:_____年,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这是中国第一家电视台,标志着中国电视业的诞生。
2、发展: (3)20世纪90年代中后期,“天上卫星转发,地上中有星线9号网络传输”的广电覆盖新格局逐渐形成。 (4)2008年6月,“___________”通信卫星发射成功,直接服务于国家村广播村电通视“_______”工程和 卫星直播领域,解决了边远地区和农村广大群众收看电视难的问题。
2、历程: (1)出现:____年,中国1的9第93一条互联网专线开通。
(2)普及:截至2008年底,中国互联网普及率超过全球平均水平。
4、应用: (1)政治生活:政府职能部门的网络化,为普通民众提供了更为便捷的服务。
(交网易2)上形经购式济物。生活:互联网构筑新型的家庭经济生活,
_________成为互联网兴起后出现的一种全新商品
1872年创办的《申报》是近代中国出版时间 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之一。
一、大众报业的发展
1、历史渊源 : 2、出现原因: 3、发展概况: (1)西人办报: (2)国人办报:
①开始:1873年,在汉口出版的《昭文新报》,开创了_________的先例。 国人办报
②高潮:维新运动中,办报成为推进变法、开启民智的重要手段,国人办报形成高潮,其中影响较大的有 《 》、《强学报》、《时务报》等。
二、广播影视的普及 (一)广播: 1、广播事业在中国的兴起: (1)西人开办: (2)国人自办: 2、广播事业在中国的普及: (1)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广播电台。
(2)改革开放以来,广播事业在节目数量、听众规模、节目内容等方面有了新发展。

第3课时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第3课时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第3课时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教学时间】【总课时数】【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报刊、影视发展的基本史实;了解互联网的发展概况,尝试通过短短的十几年的迅速发展来了解今天中国社会的飞速发展。

过程与方法:搜集图片、文字资料、编写自己所了解的报刊、影视或互联网发展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报刊发展的状况,认识到中国社会的舆论环境逐渐改善,推动了中国社会健康有序的发展。

今天中国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在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起到了一定消极的影响。

作为一名中学生,应当正确的面对网络的诱惑。

【重点和难点】重点:报刊、影视发展的状况。

难点:中国社会飞速发展对互联网的影响。

【高考动向】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中国交通和通信工具的发展历程。

知道了现代社会里科学技术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便利。

除此之外,大众传播媒介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那么,中国的大众传播媒介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一课。

一、大众报业的发展1、历史渊源: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报纸的国家之一,发行于公元887年的唐代《邸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报纸。

《邸报》是官方主办的报纸,其主要内容是发布皇帝的诏书、命令,皇室的动态,以及封建王府官员的升迁罢黜、任免、赏罚等方面的消息。

此种报纸只在宫廷和官邸中流传,还算不上是适合普通民众阅读需求的大众报纸。

就其形式、内容、宗旨、阅读对象来说,都与近代报纸不甚相同,广告信息也未通过报纸这个媒介传播。

2、大众报业出现原因:(1)进入19世纪,单一的官方报纸与落后的办报方式越来越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社会呼唤着适合普通民众阅读需求的大众报纸的产生。

(2)西人办报潮流的推动。

1815年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在马六甲创办的《察世俗每月统计传》,是世界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

1833年西方传教士郭士立在广州创办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是我国本土上出版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

第三课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第三课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互联网公司与传统媒体合 作
许多互联网公司也开始与传统媒体进行合作 ,利用自身技术和用户优势,与传统媒体共 同开发新的媒介产品和服务。例如,搜索引 擎与报纸合作推出新闻聚合服务,社交平台
与电视台合作推出直播服务等。
THANKS
感谢观看
第三课 大众传播媒介 的更新
汇报人: 日期:
contents
目录
• 大众传播媒介的概述 • 大众传播媒介的发展历程 •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 大众传播媒介的社会影响 • 大众传播媒介的挑战与对策 • 大众传播媒介的案例分析
01
大众传播媒介的概述
大众传播媒介的定义
大众传播媒介是指通过现代化的传播手段,向广大受众传递 信息的媒体机构。
的进步和发展,促进社会变革。
大众传播媒介对政治经济的影响
政治宣传工具
大众传播媒介是政治宣传的重要工具,通过报道、宣传、节目等 形式,传达政治意图和政治主张。
经济助推器
大众传播媒介通过广告、宣传、报道等形式,推动经济发展和商 业繁荣,促进消费和投资。
社会舆论监督
大众传播媒介是社会舆论监督的重要力量,通过报道和批评,监 督政府和企业行为,维护社会公正和公平。
05
大众传播媒介的挑战与对策
信息泛滥与虚假新闻的挑战
信息超载
随着信息传播速度的加快,人们面临着海量的信 息,导致难以筛选和消化。
虚假新闻
由于信息来源的多样性,不乏虚假或误导性的新 闻,对公众的判断力造成挑战。
应对策略
媒体和政府需加强信息审核与监管,提高新闻质 量,同时培养公众的信息鉴别能力。
知识产权保护与网络安全的问题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媒介融合
媒介融合的定义

w专题四 三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w专题四 三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特点
中国人自办的第一 座广播电台 中国第一座私营广 播电台 近代中国第一座全 国性的广播电台
(3)现代 ①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 广播电台。 广播事业 ②改革开放以来,___________有了新发展,广播节 目内容日益丰富多彩。 (4)地位 无线电广播 ① ____________日益成为民众社会生活的一个重要
(2)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发展,为大众报业提供了
物质条件。
(3)近代资产阶级宣传维新、革命思想、挽救民族 危机,无产阶级宣传马克思主义等都需要通过报
刊宣传。
(4)鸦片战争以后,社会形势急剧变化,人们对动 荡社会信息的需求,促进了各种报刊的不断涌现。
2.社会影响 (1)报刊作为重要的新闻媒介,时效性较强,是人 们了解国内外大事的重要渠道。 (2)在通达民情、传播知识、开启民智、立言议政 和实行舆论监督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 (3)近代社会,报刊对中国政治和思想的近代化起 了巨大的推动作用。 (4)在报刊多样化和更加专业化的今天,它对人们 的学习教育、文化娱乐、生活消费、经济发展等各 个方面产生了全方位的影响。
犯科者明正典刑,报纸中历历详述,“见之者胆落
气沮,不敢恣意横行”,而反侧渐平,闾阎安枕, 此有功于除暴也;士君子读书立品,尤贵通达时务, 卓为有用之才,自有日报,足不逾户庭而周知天下
之事,一旦假我斧柯,不致毫无把握,此有功
于学业也。其余有益于国计、民情、边防、商 务者,更仆数之未易终也。而奈何掩聪塞明,
不毕载,务求其真实无妄,使观者明白易晓,不为
浮夸之辞,不述荒唐之语。庶几留心时务者,于此
可以得其概。而出谋生理者,于此亦不至受其欺。 此新闻之作,固大有益于天下也。 ——《申报》(1872)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在数字化和信息时代的背景下,大众传播媒介正在经历着翻天覆地的变革。

过去的几十年里,传统媒体如电视、广播和报纸一直是人们获取信息和娱乐的主要来源。

然而,随着互联网的迅猛发展,新媒体的出现开始改变人们获取信息和交流的方式。

首先,互联网的普及使得新媒体成为了大众传播媒介的重要一环。

几乎每个人都拥有智能手机,并通过社交媒体、新闻网站和视频分享平台来浏览和分享信息。

新媒体的特点是即时性和互动性,人们可以随时随地获取最新的新闻和热门话题,并与其他人进行讨论和交流。

其次,社交媒体的兴起使得个人成为了媒体的传播者。

人们可以通过微博、微信朋友圈和Instagram等社交平台发布自己的观点、照片和视频,以及与其他人分享和转发有趣的内容。

这种个人传播媒介的出现使得信息的传播更为广泛和多样化,每个人都有机会成为媒体的发声者,为自己关心的话题发声。

此外,移动互联网的普及也改变了人们获取媒体内容的方式。

过去,人们主要通过电视、广播和报纸来获取信息和娱乐,需要在指定时间和地点收看或阅读。

而现在,有了智能手机和移动应用程序,人们可以随时随地通过流媒体和在线新闻网站来观看电视节目、听广播和读报纸。

这种便捷的方式为人们提供了更多选择和自由,使媒体内容更加个性化和多样化。

当然,传统媒体依然具有重要的作用。

电视依旧是人们主要的娱乐和信息来源之一,广播仍然是人们在驾车或运动时的伴侣,报纸依然有一群忠实的读者群体。

传统媒体与新媒体之间的结合也在不断加强,电视节目通过网络直播和社交媒体进行互动,在线新闻网站通过视频和评论区域提供更多的互动和参与。

综上所述,大众传播媒介正在经历着更新和变革。

互联网和移动技术的普及将新媒体引入人们的日常生活,人们通过社交媒体来分享和传播信息,并通过移动互联网随时随地获取媒体内容。

然而,传统媒体依然具有重要的地位,并与新媒体相互结合,共同满足人们多样化的媒体需求。

随着技术的不断进步和社会的发展,大众传播媒介将继续更新和演变,为人们提供更好的信息和娱乐体验。

高中历史 专题4 第3课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精美课件 人民版必修2

高中历史 专题4 第3课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精美课件 人民版必修2

课时作业
基础达标 1.1897年,中国出现了两份白话报。1900年以后, . 年以后, 年 中国出现了两份白话报。 年以后 白话报的数量开始急剧增加, 年间, 白话报的数量开始急剧增加,到1911年间,共 年间 出版了一百多种。 出版了一百多种。与这一现象无关的是 ( ) C A.民族危机的困境 B.维新思想的启蒙作用 . . C.文学革命的影响 D.民主革命思想的传播 . . 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之一, 解析 文学革命是新文化运动的主要内容之一, 而新文化运动发生于1915年 而新文化运动发生于1915年,因此该现象与它 1915 无关。 无关。
问题思考 1.大众报业产生和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大众报业产生和发展的原因有哪些? (1)内因 一方面, 内因: 提示 (1)内因:一方面,中国近代资本主义经济的 产生和发展,为报业提供了物质条件;另一方面, 产生和发展,为报业提供了物质条件;另一方面,社 会形势的急剧变化,特别是鸦片战争前后, 会形势的急剧变化,特别是鸦片战争前后,人们渴求 动荡社会的信息,促使各种报刊不断涌现。 动荡社会的信息,促使各种报刊不断涌现。 (2)外因:受到西方报业的发展和文化扩张的影响。 (2)外因:受到西方报业的发展和文化扩张的影响。 外因 2.中国电视网络迅速普及的原因有哪些? .中国电视网络迅速普及的原因有哪些? (1)社会经济发展 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社会经济发展, 提示 (1)社会经济发展,人民物质生活水平的提高。 (2)电视技术的进步,特别是卫星传送技术的应用, (2)电视技术的进步,特别是卫星传送技术的应用, 电视技术的进步 使电视的有效覆盖范围扩大到全国甚至全球。 使电视的有效覆盖范围扩大到全国甚至全球。 (3)政府实行“村村通”工程,推进电视网络的普及。 (3)政府实行“村村通”工程,推进电视网络的普及。 政府实行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渔光曲
30年代上海一个电影拍摄现场a
10
3、电视
(1)问世:20世纪30年代 (2)发展过程: (3)现状(特点)
a
11
三、互联网与民众生活的 渐变
1、原因
2、出现
3、运用的事例
4、影响
a
12
a
13
(4)辛亥革命后,报刊成为宣传政治的工具
(5)20世纪50年代后,成为国人不可缺的 内容
a
3
《申报》是旧中
国历史最长、影响最 大的一份报纸。原全 称《申江新报》,它 从1872年4月30日 刊,直到1949年5 月27日停刊,前后 办了77年,共出版 25600号。
a
4
维新运动中,国人办报热情空前高涨
第三课 大众传播媒介的 更新
a
1
一、大众报业的发展
1、历史渊源
2、大众报业出现的原因
(1)进入19世纪,单一的官方报纸与落后 的办报方式越来越不能满足时代的需要,社会 呼唤着适合普通民众阅读需要的大众报纸的产 生。
(2)西人办报潮流的推动。
a
2
3、过程
(1)19世纪出现近代报刊
(2)19世纪70年代起,自办近代报刊 (3)维新运动中,国人办报热情空前高涨
a
5
(4)辛亥革命后,报刊成为 宣传政治的工具
a
6
4、通俗性报刊的特点
a
7
二、广播影视的普及
• 1、
1、广播事业 产生:20世纪20年代初 2、电影 概况
a
8
(1)《定军山》——中国人第一次尝试自拍电影
(2)《难夫难妻》——第一部故事片
(3)《歌女红牡丹》——第一部有声片
a

高一历史教案-第三节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最新

高一历史教案-第三节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最新

第三节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课标要求]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的具大变化。

[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报刊、影视发展的基本史实;了解互联网的发展概况,尝试通过短短的十几年的迅速发展来了解今天中国社会的飞速成发展。

2、过程与方法:搜集图片,文字资料,编写自己所了解的报刊、影视或互联网发展史;观看不同时期的一些优秀影视作品,加深对社会变迁的了解;组织不同小组制作相关教学题材的网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报刊发展的状况,认识到中国社会舆论环境逐渐改善,推动了中国社会健康有序地发展;今天中国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在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起到了一定消极的影响。

作为一名中学生,应正确面对网络的诱惑。

[重、难点]1、教学重点:报刊、影视发展的状况。

2、教学难点:中国社会飞速发展对互联网的影响。

[教材分析]一、大众报业的发展1、原因:(1)内因:单一的官方报纸与落后的办报方式越来越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社会呼唤着适合普通民众阅读需求的大众报纸的产生。

A、中国近代资本主义萌芽与发展,为报业的发展提供了物质条件;B、社会形势的急剧变化,特别是鸦片战争前后,人们渴求对动荡社会信息的需求。

(2)外因:西方资本主义入侵,西人办报潮流的推动了中国的报业发展。

2、概况:(1)渊源: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报纸的国家之一,发行于公元887年的唐代《邸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报纸。

(2)发展:A、19世纪40年代到90年代,在华传教士兴起了一股办报的热潮。

他们先后在中国创办了近170种中外文报刊,约占同时期中国报刊总数的95%。

B、19世纪70年代起,中国人开始自己创办近代报刊。

1973年,在汉口出版的《昭文新报》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

维新运动中,国人办报形成高潮,其中影响较大的有《中外纪闻》、《强学报》、《时务报》等。

3、报纸的分类:(1)新闻类型:如《参考消息》,(2)商情类:如各种晚报,特点:新闻、言论、文艺副刊和广告有机结合(3)政论性:如《人民日报》(4)通俗性报刊:如《娱乐周刊》等,特点:语言通俗易懂,取材世俗,运笔浅显,满足了市民消遣娱乐的需要。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件:专题四 三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2019-2020学年高中历史人民版必修2课件:专题四 三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12-
三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探究点
首页
课前篇 自主预习
课堂篇 探究学习
(3)互联网:①互联网突破了空间上的限制,使世界更紧密地连成 一体,人们的工作和生活方式随之发生了很大变化。互联网的出现, 将人类推向新的生存空间。在互联网时代,人们甚至可以在家中或 在世界上任何地方开展工作,不仅提高了效率,还增加了乐趣。② 互联网大大方便了人们的日常生活,社会交往的方式也发生了变化。 网上购物、网上影院让人们足不出户就能享受购物、看电影的乐 趣;网上聊天为人们提供了与他人沟通的更多机会。③互联网的出 现还为教育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引发了学习革命。互联网不仅使 传统的学校教育更加完善,而且使远程教育更新
首页
课课前前篇篇 自自主主预预习习
课堂篇 探究学习



二、广播影视的普及 1.广播事业 (1)1923年1月23日,由英美报商创办的“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 广播台”在上海正式开播。 (2)1926年6月1日,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哈尔滨广播 无线电台正式开播。 (3)1927年3月,上海新新公司开办了中国第一座私营广播电台。 (4)1928年8月,近代中国第一座全国性的广播电台——中央广播 电台在南京开播。 (5)新中国成立后,逐渐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的各级广播电台;改 革开放以来,广播事业有了新的发展。
-15-
三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
探究点
首页
课前篇 自主预习
课堂篇 探究学习
题目立意:正确解读历史材料,恰当运用材料信息得出历史结论, 是历史学科的基本素养之一。本题旨在考查对历史材料的阐释能 力。
解题指导:题目提供的材料表明,中国近代报刊业的出现是“外籍 人士提倡之功”“最初之原动力……来自外国旅华人士”。外国人到 中国来,无论是出于宗教、商业或是政治侵略的目的,他们的到来 在客观上对中国报刊业的兴起起了推动作用,他们“充当了历史的 不自觉的工具”。因此,D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正确答案。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ppt15(3份) 人民版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ppt15(3份) 人民版
政治上,成为宣传变革的工具和利器;经济上, 促进民族工商业的繁荣,思想上传播西方温暖推 动思想交流,从而加速了中国近代化前进的步伐。
二、广播影视的普及
1、广播
(1)第一座广播台:1923年,由英美报商创办 “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台” (上海)
(2)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 1926年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正式开播
形式为重要特征。
【例1】1919年《京报》对巴黎和会中国外交的失 败做了专门报道,这一报道最能体现出报纸具有 的功能是
A.图文并茂、声像俱备地传播重大事件 B.传播时事新闻,以助人们快捷了解重大事 件 C.舆论监督,以助人们提高参政议政的能力 D.通达民情,以助人们更便利地上书言政
答案:B
阅读教材P72-P73思考:
材料一 当今时事, 《 申 报 》 是 旧 中
上而学士大夫及农工商 贾皆能通晓者,则莫如
国历史最长、影响最
新闻之纸之善矣。…… 大的一份报纸。原全
凡国家之政治风俗之变 称《申江新报》,它
迁,中外交涉之要务, 商贾贸易之利弊,与夫
创 刊 于 1872 年 4 月 30
一切可惊可愕可喜之事, 日上海,创办人是英
1.我国近代第一份国人自办的报纸是什么? 2.我国近代报刊业的发展经历了哪些阶段? 3.各个宣传时期的主要报纸有哪些?宣传的主要内 容是什么?
(二)大众报业发展概况
1872年:《申报》是近代中国出版时
1)、形成 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
1873年:《昭文新报》(艾小梅;国 人自办最早)
2)、发展(旧民主主义革命时期)
②社会形势的急剧变化,特别是鸦战前后 人们对动荡社会信息的渴求。
外因: 西方人办报及文化扩张。
(一)大众报业的出现的原因及类型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优质教案(5页)

人民版高中历史必修二4.3《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优质教案(5页)

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一、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1、掌握近现代中国的报刊业和广播影视业的主要成就。

2、了解互联网的发展概况。

3、探究近现代大众传播媒介的变化对人们生活方式、思想观念的影响。

【过程与方法】1、搜集图片、文字资料,了解报刊、影视与互联网的发展史。

2、了解不同时期的优秀影视作品,加深对社会变迁的了解。

3、组织学生制作相关教学题材的网页,加深对互联网的了解。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报刊发展的状况,认识到中国社会的舆论环境逐渐改善,推动了中国社会健康有序的发展。

2、今天中国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在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产生了一些消极的影响,作为一名中学生,应当正确面对网络的诱惑。

二、教材分析本专题主要讲授近代以来中国人在物质生活、精神生活方面发生的巨大变化,包括衣食住行、交通和传媒的发展。

社会生活的变迁与世界形势的发展和中国社会的政治变革密切关联。

随着中西各种社会文化因素的相互激荡和交汇,出现了许多新奇特异、意味深远的新鲜事物,揭开了中国社会生活和文化生活近代化的序幕。

作为信息传播的载体——大众传媒是近现代历史上发展最快的事业之一,也是推动经济发展的重要力量之一。

报刊、影视、互联网这三种大众传播媒体的依次出现,给人们的生活方式带来了巨大的变化。

通过本专题的学习使学生认识到中国近代社会生活的变化,是历史和时代发展的必然性,学会站在发展的角度、用历史的眼光思考问题。

三、教学方法1、材料收集法:学生课前通过互联网搜索相关资料。

2、列表归纳法:根据搜索的结果,列表归纳。

3、活动探究法:引导学生对各种搜集资料开展讨论来获取知识,以学生为主体,使学生的独立探索性得到充分的发挥四、教学过程导入:尤瓦尔•赫拉利的《人类简史》,“human”一词真正的意思是“属于人属的动物”,也就是有各种“人种”,可随环境的变迁最终被时间眷顾的仅剩下“智人”,而“智人之所以能征服世界,是因为有独特的语言”。

后来人们逐渐发现紧靠口耳相传,容易造成信息的失真和失传,传播范围也有限,因此陆续出现了各种信息传播媒介。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3课时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教学时间】【总课时数】【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知道报刊、影视发展的基本史实;了解互联网的发展概况,尝试通过短短的十几年的迅速发展来了解今天中国社会的飞速发展。

过程与方法:搜集图片、文字资料、编写自己所了解的报刊、影视或互联网发展史。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报刊发展的状况,认识到中国社会的舆论环境逐渐改善,推动了中国社会健康有序的发展。

今天中国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在给生活带来便利的同时,也起到了一定消极的影响。

作为一名中学生,应当正确的面对网络的诱惑。

【重点和难点】重点:报刊、影视发展的状况。

难点:中国社会飞速发展对互联网的影响。

【高考动向】以我国近现代报刊、影视和互联网的逐渐普及为例,说明大众传媒的发展给人们生活方式带来的巨大变化。

【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上节课,我们一起学习了中国交通和通信工具的发展历程。

知道了现代社会里科学技术给人们生活带来的巨大便利。

除此之外,大众传播媒介对我们的日常生活也起到非常重要的作用。

那么,中国的大众传播媒介是怎样发展起来的呢?今天,我们一起来学习《大众传播媒介的更新》一课。

一、大众报业的发展1、历史渊源:中国是世界上最早出现报纸的国家之一,发行于公元887年的唐代《邸报》,是世界上现存最古老的报纸。

《邸报》是官方主办的报纸,其主要内容是发布皇帝的诏书、命令,皇室的动态,以及封建王府官员的升迁罢黜、任免、赏罚等方面的消息。

此种报纸只在宫廷和官邸中流传,还算不上是适合普通民众阅读需求的大众报纸。

就其形式、内容、宗旨、阅读对象来说,都与近代报纸不甚相同,广告信息也未通过报纸这个媒介传播。

2、大众报业出现原因:(1)进入19世纪,单一的官方报纸与落后的办报方式越来越不能满足时代的要求,社会呼唤着适合普通民众阅读需求的大众报纸的产生。

(2)西人办报潮流的推动。

1815年英国传教士马礼逊在马六甲创办的《察世俗每月统计传》,是世界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

1833年西方传教士郭士立在广州创办的《东西洋考每月统计传》,是我国本土上出版的第一份中文近代报刊。

3、过程:(1)1873年,艾小梅在汉口出版的《昭文新报》,中国人创办的最早的中文报纸,开创了国人办报的先例。

(2)《申报》是近代中国出版时间最长、影响最大的报纸,被称为“中国的《泰晤士报》”、“中国的《纽约时报》”。

(3)戊戌变法时期的《时务报》、辛亥革命时期的《民报》、新文化运动期间的《新青年》分别是宣传改良、革命和新文化运动的有力武器,起思想启蒙作用。

(4)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共创办了《红色中华》、《新华日报》、《解放日报》等政论性报刊。

(5)新中国成立后《人民日报》等党报成为宣传党路线、方针和政策的主要舆论。

(6)改革开放后,报刊业恢复生机,各种专业性报刊雨后春笋般出现。

4、通俗性报刊特点:(1)采用通俗易懂的语言,取材世俗,运笔浅显,满足了市民消遣娱乐的需要。

(2)根据的知识性与趣味性相结合的原则,按戏曲、电影、体育、生活、文艺、娱乐等类别实现了专门分工,读者可以依据自己的兴趣购买相应的报纸。

二、广播影视的普及1、广播:(1)产生:20世纪20年代初。

(2)第一座广播台:1923年1月23日,由英美报商创办的“大陆报—中国无线电公司广播台”在上海正式开播。

(3)中国人自办的第一座广播电台:1926年6月1日,哈尔滨广播无线电台正式开播。

(4)中国第一座私营广播电台:1927年3月,上海新新公司开办。

(5)中国第一座全国性广播电台:1928年8月,南京国民政府筹备的中央广播电台在南京开播。

2、电影:(1)发展:1895年,法国卢米埃尔兄弟使电影进入实用阶段;第一次电影放映:1896年8月,上海徐园“又一村”放映了“西洋影戏”,这是中国第一次电影放映,具有真、奇、活等特点;1905年《定军山》是中国人第一部自摄影片,标志着中国电影事业的诞生;民国时期,国产电影获得了快速发展:《渔光曲》是我国第一部获得国际荣誉的影片(1935年,莫斯科国际电影节);电影《风云儿女》的插曲,《义勇军进行曲》后来成为我国的国歌。

新中国成立后,反映工农生活和革命战争的题材纷纷搬上银幕。

改革开放后,中国电影走向辉煌,数量和质量超过以前。

(2)优秀影片:①20世纪二三十年代:《孤儿救祖记》、《火烧红莲寺》、《姊妹花》、《渔光曲》。

②抗战结束后:《八千里路云和月》、《一江春水向东流》、《松花江上》、《小城之春》、《万家灯火》、《三毛流浪记》等。

(3)发展特点:电影在中国的放映经历了从无声到有声,从黑白到彩色,从进口片到国产片的发展阶段。

3、电视:(1)问世:20世纪30年代(2)发展过程:①中国第一家电视台:195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开始试播。

②1978年5月1日,北京电视台更名为中央电视台。

③到1978年,各省(自治区)、直辖市都有了自己的电视台(原因:人民生活水平提高;科技进步;节目丰富,专业性、知识性、娱乐性并存,具有可视性、多角度、覆盖面广的优势)。

(3)现状(特点):中国已经建成了从中央到地方、从对内到对外的多系列、多层次、多语种、多形态的广播电视传播网络,电视节目内容广泛、形式多样,民众的文化生活也更加丰富多彩。

三、互联网与民众生活的渐变1、原因:当今社会正在经历着由工业时代向信息时代的巨变。

2、出现:(1)1946年,世界上第一台计算机在美国诞生;1969年,美国建成互联网,90年代以来,发展为全球信息网;1993年,中国正式进入互联网时代。

(2)互联网被称为报纸、广播和电视“三大媒体”外的“第四媒体”。

3、互联网应用的事例:如网上购物、网络办公、网络教学、电子信箱、电子报刊、网络游戏等。

4、影响:(1)加快信息传递,开阔视野,提高生活质量和效率,从生活方式、思想观念、学习方式、生产、娱乐等方面全面改变人们的生活。

(2)造成一些社会问题:如网络犯罪,垃圾邮件,沉迷于网络致使人际关系淡漠等。

【小结】1.大众传媒的五大种类:报刊、电影、电视和互联网,前三者在近代旧中国兴起;后两者在新中国成立后兴起。

2.记住:几个第一。

3.比较中外发展的差距。

天天练351.(2011年1月三明市期末质检18题)2010年11月12日,新民网发表“省钱省力省时间,网络购物方兴未艾”的新闻。

新闻产生的时代背景不包括()A.中国人在全球金融危机中增强节俭意识 B.互联网在中国进一步普及应用C.中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初步建立 D.网络经济成为中国经济的主导2.(2011年3月南京市二模6题)1894年7月11日《申报》发表《战必胜说》一文,从中国传统的战胜之道——天时、地利、人和来进行分析,认为日本东京地震是天心示警,此失天时;海口众多,处处可攻,此失地利;党派林立,人各一心,又失人和。

而中国自仿行西法以来,“凡事皆一洗因循之习”,军队历练,民众同仇,所以对日本“尚何有惧哉?”这表明战前()A.中国已经做好了战争准备 B.国人对国情分析比较透彻C.日本丧失天时、地利、人和 D.国人的心态具有盲目自信3.(2011年3月聊城市一模16题)伊朗门事件、克林顿丑闻事件、美军虐俘事件、西方其他国家高级官员的丑闻屡屡被曝光。

这突出反映了()A.西方国家民主政治进程出现曲折 B.政府完全处于公民的监督之下C.第三次科技革命负面影响增大 D.报刊、网络和电视等媒介监督作用增强4.(2011年1月厦门市质检8题)一定时期的报纸反映一定时期的历史面貌。

观察图所示报头,不能得出的推论是()A.中华书局创办于1912年B.民族工业迎来发展的春天C.当时社会上农历与西历并存D.广告成为企业宣传的手段5.(2011年3月河南郑州市质检33题)《盛世危言》指出:“……置之,灾民流离困苦情形宛然心目。

作奸犯科者,明正典刑,……中历历详述,见之者胆落气沮,不敢恣意横行,自有……,(士君子)足不逾户庭而周知天下之事……。

”郑观应在此盛赞的是()A.修筑铁路 B.创办报刊 C.放映电影 D.开通电话6.(2011年4月浙江上虞调研16题)《申报》在某一时期陆续报道了几篇新闻,其标题分别是:“宋教仁上海遇刺身亡”、“世界大战中的华工”“还我青岛”、“公共汽车开始运行”。

由此判断,该时期是()A.晚清时期B.南京国民政府时期C.北洋军阀政府时期D.南京临时政府时期.7.(2011年4月宁波二模17题)周启多是宁波籍抗日航空烈士,1914年农历二月出生于镇海一个大户人家,1925年随父母到天津居住,同年考入南开中学。

1936年,报考了南京空军军官学校。

“七七事变”后随军内迁到云南,1940年元旦,他在驱逐日机时牺牲。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下列活动中他不可能经历的是()A.在宁波时穿长袍马褂 B.在天津时坐有轨电车上学C.在南京时吃到淮扬菜 D.在昆明的广播中得知张自忠殉国8.(2011年3月淄博市一模11题)中国人自己摄制的第一部电影是京剧《定军山》。

根据所学知识判断,以下说法正确的是()A.该剧摄制于19世纪末 B.体现了中西合璧的特点C.民国政府重视文化事业的发展D.世界电影开始进入有声时代9.(2011年1月三明市期末质检8题)1896年8月10日《申报》刊登广告:徐园初三夜仍设文虎(灯谜)候教,西洋影戏,客串戏法。

以下对材料理解正确的是()A.“西洋影戏”已遍布中国各地 B.中国人的娱乐活动更加丰富C.“西洋影戏”伴随着优美的旋律 D.中国大众娱乐发生彻底改变10.(2011年5月潍坊市三模16题)右图是1936年《申报》刊登的一则广告,从中你能获取的正确历史信息有①这是姜曦为她的诗词集做的广告②1936年以前中国已出现电影和影星③报纸在当时是一种重要的宣传媒体④《申报》着重宣传农民形象和工农革命⑤名称的西化成为一种潮流A.①②③⑤B.②③④⑤C.①③④D.②③⑤11.(2011年1月芜湖市质检14题)《安徽俗话报》由陈独秀1904年在芜湖创办,是我国近代重要的白话报刊之一。

由于陈独秀不仅是该报的创办人,还是该报的主编兼主笔,他的思想无疑会对该报的宗旨和宣传内容产生重大影响。

它的创办对当时人们的影响主要有()①开阔视野②关注国事③启迪民众④传播新知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②④D.①②③④12.(2011年5月北京西城区二模16题)为避免“上有所措置,不能喻之民,下有所苦患,不能告之君,则有喉舌而无喉舌”而创办的报刊是A.《时务报》B.《民报》C.《新华日报》D.《新青年》13.(2011年2月济南市调研14题)二十世纪上半期,欧洲发生这样的文化变迁:“巴黎、柏林或伦敦的嗜好和说话腔调,传播到国内最遥远的乡村,根深蒂固的地方文化开始被全国性文化取代,各国生活方式也愈来愈受到国际消费文化的影响。

”下列促成这种变化的主要媒介是()A.广播和电影 B.铁路与飞机 C.报纸和杂志 D.网络与漫画答案:1.D2.D 解析:从材料信息可以看出,当时国人认为天时、地利、人和都对日本不利,而对中国有利,可以和日本一战,这说明当时国人盲目自信的心态,故D正确。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