多发性大动脉炎并发脑梗死临床进展
多发性大动脉炎致脑梗死一例
动, 下肢和左 侧肢 体可动 , 右 右侧肢体肌张力低 , 踺反射 : 左
( ++) 右( ;a i k 征 : +)左 ( , 、 +)B b s i 右( 、 ±)颈软 , n 无抵抗 , 克 氏征 ( 。辅助 检 查 : 细胞 3 9 一) 红 .7×1 / , 红蛋 白 0 L血 7 / , 5g L 血小 板 6 1 L 红细胞沉降率 6 m/ h 类风 1 1 / , x0 0m l , 湿 因子 4 1U/ 抗链 球菌溶血素… 16U/ C反应蛋 白 . I , O’0 L, 5 1 mgI, 体 C 3 . / . / 补 16 gI 。颈 部 磁 共 振 血 管 造 影 ( A)左 侧锁骨下动脉 、 MR : 左侧颈总 动脉闭塞 , 侧颈 内动 左 脉多发性 狭窄且汇 入基底 动脉 , 右侧 颈总 动脉起 始部局 限 性狭 窄 , 左侧 大脑 中动脉起 始 部 闭塞 , 端 分支 较 对侧稀 远 疏, 颈部动静 脉 同时 显影 。诊断 为 多发 性 大 动脉 炎 , 脑梗 死, 给予 2 %甘 露醇 、 0 甘油果糖 、 奥扎 格雷 钠 、 达拉 奉 、 依 泼
山西省太原精神病 医院
牛晓燕
患者女 ,3 , 2 岁 因意识不 清 8h于 20 年 7月 1 06 5日
急诊 人院。患者 当日晨 8 0 :0乘公 共汽车上班途 中, 突发意
血管疼痛及结 节红斑等症 状 , 伴有免 疫检测 指标 异常 。该
患者早期病 史不明确 , 1 近 年反复上 呼吸道感染 , 主要表 现
( 稿 日期 :0 80 —5 收 2 0 —52 )
作 者简介 : 宁慧芳 , ,9 9年 2月生 , 女 16 主管 护师 , 山西省人
民 医院 。3 0 2 0 0 1
儿童多发性大动脉炎10例临床分析
发病机制与病理特点
发病机制
本病的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可能与自身免疫、感染、遗传等因素有关。
病理特点
病变主要累及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可出现血管壁炎症、纤维素样坏死、肉 芽肿形成等病理改变。
临床表现与诊断标准
临床表现
患儿可出现乏力、发热、肌肉或关节疼痛等全身症状。局部症状可表现为受累血 管支配区域的组织缺血、缺氧表现,如头痛、头晕、晕厥等。
早期诊断和治疗对于儿童多发性大动脉炎的预后 具有重要意义。
结论
01
02
03
04
儿童多发性大动脉炎是一种严 重威胁儿童健康和生命的疾病 。
本研究通过对10例儿童多发性 大动脉炎的临床资料进行分析 ,总结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 及预后情况。
结果表明,儿童多发性大动脉 炎主要表现为发热、乏力、关 节痛等非特异性症状,部分患 者可出现血管杂音及搏动减弱 或消失等体征。
儿童多发性大动脉炎是一种较为少见的血管炎, 具有反复发作、进展迅速、治疗难度大的特点。
结果表明,儿童多发性大动脉炎主要表现为发热 、乏力、关节痛等非特异性症状,部分患者可出 现血管杂音及搏动减弱或消失等体征。
本研究通过对10例儿童多发性大动脉炎的临床资 料进行分析,总结其临床表现、治疗方法及预后 情况。
诊断标准
根据患者的临床表现、辅助检查及病理学特点,采用中华医学会儿科学分会血管 学组制定的标准进行诊断。
03
治疗方法与效果
治疗方法
激素治疗
采用口服或静脉注射激素,控制炎症反应。
免疫抑制剂
如环磷酰胺、甲氨蝶呤等,辅助控制炎症。
生物制剂
如抗肿瘤坏死因子抗体等,针对病因进行治疗。
治疗效果及并发症
治疗效果
1例多发性大动脉炎并发上消化道大出血及急性心肌梗死患者的护理
护理学杂志 20 0 8年 7月第 2 3卷 第 1 3期 ( 合 版 ) 综 ・ Nhomakorabea7 ・ 3
查确 诊为 念珠 菌性 食 管炎 。提 示 对 于年 老 体 弱 , 常 经 使 用抗 生 素 、 疫 抑 制 剂 、 酸 剂 、 素 的 患 者 , 临 免 抑 激 在 床症 状不 典 型的情 况下 , 考 虑是 否 有念 珠 菌 性食 管 要 炎发 生 的可 能 , 早 行 涂 片 和 内 镜 检 查 , 尽 以使 患者 得 到及 时有 效 的治 疗 。同 时 护 理 人 员 应 加 强 相 关 知 识 的学 习 , 断积 累 临床 经验 , 不 更好 地 为患 者 服务 。
相影 响的特 点 。①体位 。立 即禁饮 食 , 卧位 , 平 头偏 向
一
侧 , 暖, 保 保持 呼吸道通 畅 ,~5L mi 4 / n持续 吸 氧 , 以 改善 因大量 出血 和 T 引起 的全 身 缺 血缺 氧 状 态 , A 备
于有效循 环血量 回流 , 证心 、 保 脑等 重 要脏器 的血液供
多发 性 大 动 脉 炎 ( a a a uArei s TA) 称 T k y s tr i, t 又 无 脉 症 , 指 主动脉 及其 主要 分 支 的慢 性 进 行 性 非特 是 异 性 炎症 , 以引起 不 同部 位 的狭 窄 或 闭塞 为 主 , 床 临
较 少 见 , 害 较 大 【 。TA 患 者 在 上 消 化 道 大 出 血 后 危
d无 出血 , 进流食 、 口服辛 伐他 丁 2 , 0mg 5h后 , 黑便 排
及 暗红 色 血 便 3次 , 5 0g 共 0 。经 扩 容 、 血、 酸止 输 抑 血 、 张血管 等抢救 、 理 , 扩 护 病情好转 , 院 1 住 5d出院 。
青年急性多发性脑梗死32例临床分析
次为高血压 、高血脂 、糖 尿病 、酗 酒史及心脏 病 。从性 别
差异来 看 ,比较明显 的有吸烟 史及酗酒 史者 均为男 性 。 1 2 临床表现 . 语言 、肢体功 能障碍 或有颅 神经表 现1 8
例(6 3 ,头晕6 1 . %) 5 . %) 例(8 8 ,发热 、头痛4 (2 5 , 例 1 . %)
精神症状 3 9 4 ;抽搐 2 6. %) 例( . %) 例( 3 ,昏迷 、有 腹泻 史 各 1 各 3 1 。合 并颅 内静脉窦 血栓 2 6. %) 例( . %) 例( 3 。
1 3 辅助检查 . 初 次头颅 C T检查 正常 1 例 ( 1 3 ,头 O 3 . %)
关的血清学 检测 如抗核 抗体 、抗 心磷脂 抗体 、抗 中性粒 细 胞 胞质 抗体 等也很 重要 。本组 有心脏 病史病 例 除房颤 外 ,
4 岁 ,均经头颅MR 成像 证实 ,危 险因素见表 l 5 I 。由表 1 可 见 ,相 关危险 因素 中以有吸烟 史所 占比例最 高 ,后五 位依
导 致血 液高 凝状态 的其 他 因素 。本组 有 l例 腹泻 后发病 ,
头颅 MRI 实 为急 性多 发性 脑梗 死 ,同侧大 脑 中动脉 显 证 著 狭窄 , 可能与在动脉狭窄基础上 出现脑 内低灌注有 关。 这 有 研究 提示 AC 阳性 与青年 卒 中关系密 切 ,多 发性脑 梗 A 死 比单发性脑 梗死 AC 阳性率更 高【,因此 ,对脑梗 死相 A 3 】
2 1. 7
多 发性脑梗死 是指两个及 以上不 同供 血系统脑血 管闭 塞引起的梗死。青年 急性 多发性脑梗死病例 由于病灶多发 , 涉及多 个功能 区域 ,临床表现 往往较 单一病灶脑 梗死更为 复杂 , 部分表现不典型 ,加之发病年龄轻 , 时易误诊 为非 有
急性期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分析
急性期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分析一、引言脑梗死是一种严重的脑血管疾病,具有较高的发病率、致残率和死亡率。
进展性脑梗死是指发病后神经功能缺失症状逐渐加重,呈阶梯式进展,病情恶化。
急性期治疗是降低脑梗死患者致残率和死亡率的关键。
本文将对急性期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分析进行探讨。
二、急性期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临床现状1. 早期识别与诊断早期识别和诊断是急性期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关键。
目前,国内外学者普遍认为,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在发病后4.5小时内,若符合溶栓治疗适应症,应尽快进行溶栓治疗。
此外,可通过影像学检查(如CT、MRI)和神经功能评估量表(如NIHSS)对患者病情进行评估,以判断是否进展性脑梗死。
2. 溶栓治疗溶栓治疗是目前急性期治疗进展性脑梗死最有效的方法。
溶栓药物主要包括组织型纤溶酶原激活剂(tPA)和尿激酶(UK)。
研究显示,溶栓治疗能够显著降低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
然而,溶栓治疗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脑出血等并发症。
因此,在选择溶栓治疗时,需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
3. 抗血小板治疗抗血小板治疗是急性期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重要手段。
抗血小板药物包括阿司匹林、氯吡格雷等。
研究显示,抗血小板治疗能够降低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复发风险和死亡率。
然而,抗血小板治疗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出血等并发症。
因此,在选择抗血小板治疗时,需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
4. 抗凝治疗抗凝治疗是急性期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另一种方法。
抗凝药物包括华法林、肝素等。
研究显示,抗凝治疗能够降低急性期脑梗死患者复发风险和死亡率。
然而,抗凝治疗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出血等并发症。
因此,在选择抗凝治疗时,需严格掌握适应症和禁忌症。
5. 介入治疗介入治疗是近年来急性期治疗进展性脑梗死的新技术。
介入治疗主要包括动脉溶栓、机械取栓等。
研究显示,介入治疗能够显著降低急性期脑梗死患者的致残率和死亡率。
然而,介入治疗也存在一定的风险,如脑出血等并发症。
多发性大动脉炎的症状
多发性大动脉炎的症状文章目录*一、多发性大动脉炎的症状*二、多发性大动脉炎的并发症*三、多发性大动脉炎的饮食注意事项1. 多发性大动脉炎吃什么好2. 多发性大动脉炎不能吃什么多发性大动脉炎的症状包括疾病活动期炎症表现和受累动脉的血流阻塞引起的症状。
发热、全身不适、易疲劳、体重下降、多汗、食欲下降或恶心呕吐等是疾病活动期的表现。
少数患者在发病初期可有全身不适、易疲劳、发热、食欲不振、恶心、出汗、体重下降、肌痛、关节炎和结节红斑等症状。
多发性大动脉炎的并发症血管炎和管腔狭窄常表现为间歇性跛行,局部脉搏减弱或消失,双侧肢体脉搏不对称,血压(指收缩压)大于10mmHg (1.33kPa),血管杂音以及脏器缺血的表现。
颈部和上肢血管受累比下肢多见。
临床表现因受累部位不同及大动脉缩窄程度不同而差异较人。
33%~76%的患者出现高血压。
6%~16%出现心脏的缺血或梗死。
7%~55%出现主动脉瓣反流。
11%的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出现二尖瓣反流。
神经系统的表现主要取决于主动脉弓的4条供养头颅的动脉及其分支的受累程度,常见症状有头晕、晕厥、头痛、短暂局部脑缺血发作、脑卒中等。
除非高血压脑病,否则很少出现癫痫发作。
30%的病人影响视力,8%的病人出现暂时性失明,少数病人出现永久性单侧眼睛失明,失明原因包括白内障、虹膜炎、肯光眼等。
约8%~18%的多发性大动脉炎患者出现皮肤损害,最常见的皮肤表现是雷诺现象、结节性红斑和坏疽性脓皮病。
雷诺现象主要见于肢体血管损害者;结节性红斑多见于急性期;坏疽性脓皮病由血管纤维化和闭塞所致。
多发性大动脉炎的饮食注意事项1、多发性大动脉炎吃什么好鼓励患者多食蔬菜、水果,在坏死期间患者应给予高营养及丰富的蛋白质和维生素的补充。
鲤鱼1条(约750克),鲜竹笋500克,西瓜皮500克,眉豆60克,生姜、红枣适量。
2、多发性大动脉炎不能吃什么忌食肥甘厚味、生冷、辛辣之品,以免伤脾化湿。
少吃精制糖、白面、腌制食品,牛、羊,猪肉以及饱和脂肪的食物;尽可能不进食海产品(鱼、虾、蟹)等易引起过敏的食物;忌食辛辣刺激食物(葱、姜、蒜等);少食油腻性食物;勿饱食;不吃或少吃芹菜、黄花菜、香菇等增强光敏感或促进免疫功能的食物。
多发性大动脉炎疾病
多发性大动脉炎疾病多发性大动脉炎又称原发性大动脉炎综合征、主动脉弓综合征、无脉症。
多见于青年女性。
本病的病因尚不明确,目前多数认为本病可能是与链球菌、结核菌、病毒等感染有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多发性大动脉炎为主动脉及其分支的慢性、进行性、且常为闭塞性的炎症,临床上依据受累动脉的不同而分为不同的临床类型,其中以头和臂部动脉受累引起的上肢无脉症为最多,其次是降主动脉、腹主动脉受累的下肢无脉症和肾动脉受累引起的肾动脉狭窄性高血压,也可见肺动脉和冠状动脉受累而消失肺动脉高压和心绞痛甚至急性心肌梗塞。
本病的病因尚不明确,近年来认为这是一种与免疫复合物镇静有关的自体免疫性疾病,且多数可能与某些感染有关联。
目前多数认为本病可能是与链球菌、结核菌、病毒等感染有关的自身免疫性疾病。
有的患者曾检出抗主动脉抗体,但其病因作用不愿定。
在亚洲和非洲发病率较高。
多见于年青女性,发病年龄5-45岁,男女之比约1:8。
病因多发性大动脉炎是由什么缘由引起的?疾病病因动脉栓塞主要由血栓所造成,此外,空气、脂肪、癌栓以及导管折断等异物也能成为栓子。
栓子的主要来源如下:①心源性,如风湿性心脏病、冠状动脉硬化性心脏病及细菌性心内膜炎时,心室壁的血栓脱落;人工心脏瓣膜上的血栓脱落等。
②血管源性,如动脉瘤或人工血管腔内的血栓脱落;动脉粥样斑块脱落。
③医源性,动脉穿刺插管导管折断成异物,或内膜撕裂继发血栓形成并脱落等。
其中以心源性为最常见。
栓子可随直流冲入脑部、内脏和肢体动脉。
一般停留在动脉分叉处。
在四周动脉栓塞中,下肢较上肢多见,依次为股总动脉、髂总动脉、奈动脉和腹主动分叉部位;在亡肢,依次为肱动脉、腋动脉和锁骨下动脉。
主要病理变化有:早期动脉痉挛,以后发生内皮细胞变性,动脉壁退行性变;动脉腔内继发血栓形成;严峻缺血后6-12小时,组织可以发生坏死,肌肉及神经功能丢失。
症状多发性大动脉炎有哪些表现及如何诊断?症状体征急性动脉栓塞的临床表现,可以概括为5“P”:痛苦、感觉特别、麻痹、无脉和苍白。
以脑梗死为首发表现的多发性大动脉炎一例
[ J ]. 实用全科医学 , 2 0 0 8 ,6 ( 2 ) :1 7 9— 1 8 0 . 3 郝红兵 . 北京地 区 3 6家医 院 2 0 0 3 年—2 o 0 5年抗抑郁 药应用 分析 [ J ].中国药房 , 2 0 0 6 ,1 7( 2 0 ) :1 5 6 0 —1 5 6 1 . 4 张顺国 ,徐敏 弘 , 毛五 妹 .上海市 4 7家医院 2 0 0 0年—2 o o 2年抗 抑郁药应用分析 [ J ].中国药房 , 2 0 0 4 ,1 5( 7 ) : 4 1 7 — 4 1 8 . 5 谢守敦 . 1 9 9 8 年—2 O 0 4年长江流域 6城市抗抑郁药利用分析 [ J ] .
・
24 ・
Cl i n i c a l R a t i o n a l D r u g Us e , Au g u s t 2 0 1 3,Vo L 6 No . 8 C
系统的功能 。同时利 用美利 曲辛 可以对抗 大剂量 氟 哌噻吨
剂使用最广 ,其他新型抗抑郁 药有较快增长 ,氟 哌噻吨/ 美利
查 :体 温 3 6 . 6 ℃ ,呼吸 1 8 ̄ K / m i n 、脉 搏 及 血 压 均 测 不 到 ,意
病因 尚不 明确 ,曾被考虑的可能 因素有风湿性疾病 、感染 、先
天性血管异常 、外伤等 。发 病亦不清楚 。近来认为可能是感染 引起血管壁上 的变态反应所致。本病可能属于 自身免疫性疾病
范畴 。多发性 动脉炎 主要侵犯中 、小 动脉 ,尤其是血管分叉处
及其分支。表现 活动性动脉损伤 ,开始血管中层呈阶段性受 累 伴有纤维素渗出 ,纤维样坏死 ,中性 多形核 白细胞及 不同数量 嗜酸性细胞浸润 ,并逐渐扩展到外膜及 内膜 ,可发生栓塞 、梗 死或 出血 。 因受 累血管 的部 位和严 重程度不 同,临床 表现 为眩晕、上下肢无力 、肢体酸痛 、间歇性跛行等。 该患者突发起病 ,病程 短 ,病程 中出现 了肢 体活动受 限、
可治性罕见病—多发性大动脉炎
可治性罕见病—多发性大动脉炎一、疾病概述多发性大动脉炎是一种累及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慢性进行性非特异性炎症性疾病,表现为全身炎性反应以及受累器官的缺血症状,引起病变部位血管的狭窄或闭塞,少数引起动脉扩张或动脉瘤[1,2]。
因该病可发生在大动脉的多个部位而引起不同的临床表现,所以又有很多名称。
例如,高安病、无脉症、主动脉弓综合征及巨细胞性动脉炎等[3]。
该病多发生于青年女性,男女之比约为1:4,发病年龄5~45岁(平均年龄22岁),90%患者30岁以内发病,但也可见于儿童甚至婴幼儿。
发病率有明显的地区性,中国、日本、印度等国家发病率较高[4]。
目前,西方包括各种族,发病率在1. 2~2.6/百万人口[5'6],而我国目前还没有大规模流行病学资料,1988-1989年我国东北某林区调查显示,患病率为0.13%。
本病的病因尚不明确,病因及发病机制受多重因素的影响,包括遗传、细胞和体液免疫、感染及性激素等。
近年来认为这是一种与免疫复合物沉着有关的自体免疫性疾病,且多数可能与某些感染有关联。
但目前无充分证据表明细菌、分支杆菌、病毒等感染与本病发病有直接的关系。
在亚洲人群中有报道本病与HLA - Bw52[7],HLA - DR2[8]相关,但在其他人群中未证实。
细胞免疫在本病发病机制中占重要地位,动脉壁标本免疫组织化学研究可见较多细胞CD4+T细胞、CD8+T细胞、巨噬细胞、自然杀伤细胞、y8T细胞及中性粒细胞浸润‘9]。
本病患者血清a、7球蛋白、免疫球蛋白升高,尤其是IgA、IgM及C反应蛋白等升高,类风湿因子常呈阳性也提示与免疫异常相关。
二、临床特征本病多发生于12~30岁年轻女性0IO],最小者出生后2个月发病。
临床现包括非特异性炎症性症状和动脉狭窄或闭塞后导致的组织或器官缺血症状[11]。
(1)非特异性炎症可表现为:全身不适、乏力、食欲缺乏、发热、易疲劳、体重下降、多汗、月经不调等,可伴关节红肿、血管神经性水肿和皮肤结节性红斑。
以脑梗死为首发症状的多发性大动脉炎
大 等 为 特 征 根 据 临 床 特 征 , 行 季 节 , 区 野 外 活 动 史 及 实 验 流 疫
Hale Waihona Puke 室 检 查 早 期 诊 断 不 难 . 接 诊 医 生 对 该 病 警 惕 性 不 高 , 略 详 细 如 忽
询 问 病 史 、 体 不 仔 细 . 容 易 误 诊 误 治 。 文 献 报 道 该 病 的 病 死 查 很
恙 虫 病 在 基 层 卫 生 队 的误 诊 原 因 分析
曾 维 吴 一 玲 ① 福 建省 军 区 386 队卫 生 队 22 部
中 国 图 书 分 类 号 : 5 . R 1 2 3 文 献 标 识 码 : B
福 州 300 54 0
中 , 于 立 克 次 体 经 血 流 可 到 达 全 身 脏 器 , 引 起 小 血 管 炎 性 病 由 除 变 外 , 可 导 致 脏 器 的 不 同 程 度 损 害 。 如 例 3同 时 有 尿 常 规 异 尚 常 , 4出 现 明 显 的 肝 损 害 。所 幸 及 早 发 现 , 效 治 疗 , 免 了 误 例 有 避 治 , 引 起 临 床 高 度 重 视 应
脏 略 大 。2例 外 斐 反 应 OXk 1 3 0 : 2
复 期 明 显 增 高 . 助 于 提 高 诊 断 的 准 确 率 。 ② 临 床 治 疗 与 实 有
验 室 检 查 相 结 合 。 恙 虫 病 早 期 . 白 细 胞 偏 低 或 正 常 , 斐 反 应 血 外
O Xk第 1~ 2周 阳性 率 3 % ~ 0 . 3~ 0 6% 第 4周 8 % ~9 % J 临 0 0 , 床 应 行 外 斐 检 查 。 疑 及 本 病 时 . 禁 忌 证 者 可 行 氯 霉 素 试 验 性 治 无
多发性大动脉炎复发血栓形成1例报告
脉血压 1 0 9 / 6 6 mm H g 。 右侧桡动脉血压 1 0 0 / 6 2 m mHg , 双 下肢 血压 均正 常 。左 侧桡 动脉 搏动 较对 侧 明显减 弱, 双 下肢 足 背 动脉 搏 动正 常 。左 侧 锁 骨 下 动脉 可 闻及 Ⅲ级 血 管 收 缩 期 吹 风样 杂 音 。入 院 后 查 血 常 规、 肝 肾功 能 、 血糖 、 血脂 、 血沉 、 C 一 反应蛋 白、 免 疫 球 蛋 白及抗 “ O ” 均 正常 。复查 血 管超声 示 : 左侧 锁骨 下动 脉远端 至腋动脉 内血栓 , 致 远 段 血 管 流 速 减
『 3 ] 刘广梅. B i P A P无创 通 气 在 慢 性 阻塞 性 肺 疾 病 合 并 呼 吸 衰 竭患 者中的疗 效观 察 [ J ] . 吉林 医学 , 2 0 1 2 , 3 3 ( 2 5 ) :
5 42 9-5 43 0.
的 同时 。 能使 疲 劳 的呼 吸 机 得 到 休 息 , 但 须 注 意 过
[ 7 ] 陈建建, 张秋, 吴 吉 锋. 慢 性 阻塞 性 肺 疾 病 急 性 加 重 期 无 创 正 压 通 气 治 疗 的临 床 观 察 [ J ] . 辽 宁 中医 药 大 学 学 报 ,
2 0 1 0 , 1 2 ( 2 ) : 9 - 1 0 .
影 像 资 料 及 实 验 室 检查 资 料 , 对呼吸衰竭的病因 、
不光滑 , 流 速 减低 , 声 像 图多 考虑 炎 性 改 变 ; 左 侧 肱
2 讨 论
大 动 脉炎 是 指 累及 主动 脉 及其 主要 分 支 的 慢 性 非 特异 性炎 症 . 可 引起 的不 同部 位 动 脉狭 窄 或 者
动 脉 流速 减 低 , 余 上肢 动 脉 未 见 明 显 异 常 ; 双 下 肢 动 脉 血 流及 频 谱 未见 异 常 , 颈 动 脉 血 管示 双 侧 椎 动 脉高入 ; 右 侧 椎 动脉 内径 细 , 血 流量 低 ; 左 侧 椎 动 脉 代偿性增宽 , 血流量正常 ; 双侧颈 总、 颈 内、 颈 外 动
多发性大动脉炎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
多发性大动脉炎病因病理、临床表现及诊断要点多发性大动脉炎是指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慢性进行性非特异性改变。
以引起不同部位的狭窄或闭塞为主,少数病人因炎症破坏动脉壁的中层,而致动脉扩张或动脉瘤,因病变部位的不同,其临床表现也不同。
病变位于主动脉弓及其分支者称为高安(Takayusu)病或无脉病;在胸主动脉者,则表现所谓不典型(先天型)主动脉缩窄;在肾动脉可引起肾血管性高血压;累及肺动脉可能产生肺动脉高压;影响冠状动脉可产生心绞痛或心肌梗塞。
本病常为多发性病变,表现一组特异病征。
本病在中医学中没有相应病名,依其临床表现而归类于“脉痹”、“痹证”范畴。
【病因病理】一、西医1.病因 其病因迄今仍不明确,目前有以下几种学说。
(1)自身免疫学说:目前一般认为本病可能由于链球菌、结核菌、病毒或立克次体等感染后体内免疫过程异常所致。
(2)内分泌异常:本病多见于年轻女性,故认为可能与内分泌因素有关。
(3)遗传因素:认为有一种遗传因子(先天性)与本病可能有关。
本病多发于年轻女性、男女之比为1: 6~10。
本病年龄为5~45岁,平均年龄约22岁。
2.病理 各种原发性感染,如链球菌或结核菌或病毒等在体内产生抗体,由于再感染引起抗体抗原反应。
主动脉系统对这种抗原抗体复合物具有免疫学的亲合性或易感性;故易受影响而产生炎性病变,此为病变的活动期。
当清除感染因素或主动脉抗原时,则抗主动脉抗体的产生受抑制,也抑制了体内的免疫机制,而转为病变的稳定期或非活动期。
本病可发生于主动脉、颈动脉、椎动脉、锁骨下动脉、肾动脉、腹腔动脉、肠系膜上动脉、肠系膜下动脉、髂动脉、肝动脉、脾动脉、冠状动脉及肺动脉等。
约84%的患者病变可侵犯2~3支动脉,其中以肾动脉、胸主动脉、头臂动脉(尤以左锁骨动脉)及肠系膜上动脉为好发部位。
腹主动脉伴肾动脉受累者约占80%,单纯肾动脉受累占20%,并且双侧较单侧多见。
其次为腹腔动脉及髂动脉、肺动脉受累约占50%,常呈多发性,其病变程度较轻。
多发性大动脉的影像学应用及治疗进展论文
多发性大动脉的影像学应用及治疗进展【摘要】多发性大动脉炎是一种病因未明的特发性慢性炎性疾病,主要累及主动脉及一级分支血管,早期诊断不易,利用无创影像学手段,尤其是cta可以及时发现动脉炎症,促进早期诊断。
多种免疫抑制的新药有望用于治疗血管炎及各种自身免疫疾病。
在治疗上应全面分析,选择一种或多种方案,抓住时机实施治疗。
【关键词】多发性大动脉炎;cta;免疫调节治疗【中图分类号】r445.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4-7484(2012)07-0463-011 介绍多发性大动脉炎(takayasu’s arteritis, ta)是一种慢性进行性非特异性炎性疾病,病变多见于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其次为降主动脉、腹主动脉和肾动脉,主脉的二级分支、冠状动脉、肺动脉等也可受累,受累的血管可为全层动脉炎[1]。
血管壁病变表现为淋巴细胞、浆细胞、多核巨细胞等浸润,造成管壁增厚、血细胞滤过等不同程度破坏,由于血管内膜增厚导致管腔狭窄甚至血栓[2]。
该病病因尚不清楚,一般认为,可能与感染引起的免疫损伤有关。
2 多发性大动脉炎的临床表现及诊断大动脉炎根据其特点,临床表现可以分为三大部分:在疾病早期,通常表现为非特异性的全身症状,可有全身不适、易疲劳、发热、体重下降和结节红斑等;血管症状期时,则根据累及血管不同,表现为不同器官缺血的症状与体征:如头痛、头晕、晕厥、动脉搏动减弱或消失、血压不对称、血管杂音等;并发症期则可有心梗、高血压、动脉瘤等症状表现[3]。
疾病早期,非特异性症状和典型体征的缺乏容易延误诊断,从而错过了早期治疗的时机。
在一项研究中,20%的患者初始症状随访3年后才获得诊断[4]。
由于ta累及部位多为一级大动脉,相比较颞动脉炎等而言,极难利用活检确诊,也限制了ta诊断的准确性。
大动脉炎的五年致死率高达35%[4]。
影响预后的重要原因是它的并发症, ta的四种主要并发症为:视网膜病,继发高血压,主动脉返流和动脉瘤的形成。
济钢社区脑梗死死亡患者临床分析
了解脑卒中患者死亡 的原因, 为其防治提供依据 , 我 们对 19 20 年 济钢社区住 院脑梗死死亡患者 98~ 08 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 。现报告如下 。
1 资 料与方 法
(92 )糖 尿病 2 ( 15 ) 房 颤 、 扑 l 6 .% , 7例 4 .% , 房 4例 ( 1 5 ) 心 肌 梗 死 9例 ( 3 8 ) 肿 瘤 9 例 2. % , 1. % , (38 ) 心衰 5例 , 1.% , 慢性 阻塞性 肺 病 5例 , 肾功 能
( 包括复发性脑梗死 2 ) 其中位于左侧颞顶叶、 4例 , 丘脑、 基底节 2例 , 左侧基底 节、 双侧丘脑、 小脑 2
例, 右侧基 底 节 、 叶 2例 , 侧基 底节 、 脑 1 , 枕 双 丘 例
疝 为主 ,5d以后死 亡 者 以肺 部感 染 或合 并 感 染 性 1 休克 、 多脏器 衰竭 为主 。
例 、 侧 4例 , 侧顶 枕 叶 3例 。多发 性梗 死 2 左 左 8例
2 例, 8 肺部感染 1 , 4例 急性脑疝 9例 , 急性左 心衰 与心源性休克、 多脏器功能衰竭 、 窒息各 3 , 例 上消
化道 出血 、 染性休 克各 2例 , 源性猝 死 1 。住 感 心 例
院后 1 内死 亡者 以 中枢性 呼 吸循 环 衰 竭 、 性脑 周 急
关键词 : 脑梗 死 ; 高血压病 ; 糖尿病 ; 心脏病 ; 死亡原因
中 图分 类 号 : 7 33 R 4 .3 文 献 标 志 码 : B 文 章 编 号 : 0 -6 X 2 1 ) 1 0 20 1 22 6 ( 00 2 - 6 -2 0 0
20 年 WH 05 O统计资料显示 , 全球脑卒 中死亡 人数 50万,0岁 以上脑卒 中死亡人数居第二位, 6 6 其 中 中国脑卒 中死亡 人数 排在第 二位 (8/0万 ) 10 1 。
大动脉炎性脑梗死3例的治疗体会
收缩 期 杂音 , 心、 肺、 腹 未见 明显异 常 。 四肢肌 力 5
级。 双侧 肌张力 正 常 。颈软 , 脑膜 刺激 征 阴性 , 病 理 反 射未 引 出 双 下 肢 胫 前 区及 足 背 中度 凹陷性 水 中。 足 背动脉 搏 动微弱 。N I H S S评 分 3分 。辅 助检
余 丽玲 , 戴 森华 z
( 江西省萍乡市人民医院 , 1 、 神经 内科 ; 2 、 风湿免疫科 , 萍乡 3 3 7 0 0 0 )
关键词 : 大 动脉 炎 ; 脑梗 死 ; 风 湿
中图分类"  ̄ - : R 7 4 3 . 3
文献标识码 : B 文章编号 : 1 0 0 6 — 2 2 3 8 ( 2 0 1 6 ) 1 2 — 1 3 9 7 — 0 2
D O I : 1 0 . 3 9 6 9  ̄ . i s s n . 1 0 0 6 — 2 2 3 8 . 2 0 1 6 . 1 2 . 0 3 7
大动脉炎 f T a k a y a s u A r t e r i t i s , T A 1 属 于 大 血 管 炎 的一种 .主要 累及 大动 脉及 其 主 要分 支 的慢 性 炎 性 肉芽 肿 性血 管 炎 , 也 可 累及 中小 血 管I l J 属 于
服用 强 的松 片 1 5 m g / d . 1个 月 后 减 量 为 1 0 m g / d维
自身免 疫 病 .临床病 理 是 以血 管 壁炎 症 和 纤 维 素 样 坏死 为 主要 特征 . 临床表 现 多样 T A好发 于 4 O
以脑梗死为首发症状的多发性大动脉炎
以脑梗死为首发症状的多发性大动脉炎
张素艳;高国金
【期刊名称】《临床误诊误治》
【年(卷),期】2002(15)4
【摘要】@@ 1 病例资料rn女,38岁.因多饮、多尿、多食伴消瘦、乏力1年余在我院诊断为糖尿病,予口服格列本脲及格列喹酮治疗,餐后2小时血糖经常波动于11.1 mmol/L以上,伴周身不适,体重下降,时有午后低热,关节疼痛等,后因突发右侧肢体麻木无力入院.
【总页数】2页(P312-313)
【作者】张素艳;高国金
【作者单位】赤峰市喀喇沁旗医院,内蒙,赤峰,024400;赤峰市喀喇沁旗医院,内蒙,赤峰,02440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R593.27
【相关文献】
1.以心脏增大为首发症状的幼儿多发性大动脉炎1例分析 [J], 乌仁托雅;张丽荣;刘薇
2.以心绞痛为首发症状的多发性大动脉炎1例 [J], 赵彩霞;刘启功;曾艳
3.以视力减退为首发症状的多发性大动脉炎 [J], 焦建玲;吴新华
4.以血压反复升高为首发症状的多发性大动脉炎2例 [J], 宫继锋;龚海洋
5.以急性左心衰竭为首发症状多发性大动脉炎1例 [J], 邢佳侬;王文政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大动脉炎合并中枢系统病变研究进展
大动脉炎合并中枢系统病变研究进展
徐建萍;赵阳;李俊芳;贾彬;王卫远;刘曦
【期刊名称】《山西医药杂志》
【年(卷),期】2017(46)8
【摘要】大动脉炎(Takayasu arteritis aortitis,TA)是全身免疫血管炎的一种,是指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动脉的慢性进行性非特异性肉芽肿性病变,可引起不同部位血管的狭窄或闭塞,少数患者可因炎症破坏动脉壁的中层而致动脉扩张或动脉瘤。
【总页数】3页(P900-902)
【作者】徐建萍;赵阳;李俊芳;贾彬;王卫远;刘曦
【作者单位】056001 河北省邯郸市中心医院免疫科;056001 河北省邯郸市中心医院免疫科;056001 河北省邯郸市中心医院免疫科;056001 河北省邯郸市中心医院免疫科;056001 河北省邯郸市中心医院免疫科;056001 河北省邯郸市中心医院免疫科
【正文语种】中文
【相关文献】
1.多发性大动脉炎合并膜增殖样肾小球病变一例报告 [J], 郑维;耿晓东;吴镝
2.大动脉炎合并心脏受累研究进展 [J], 迟相雪;慈维苹;潘丽丽;陈京京;欧阳越
3.多发性大动脉炎合并脑梗死研究进展 [J], 董丽;林霞;葛健文;肖生顺
4.多发性大动脉炎累及左右冠状动脉开口合并二尖瓣、主动脉瓣病变一例并文献复习 [J], 赵国昌;刘超;盛卫勇;晁阳阳;刘鹏红;张航;姚星星;孙福强;党喻华;姜正明
5.移植单核细胞对中枢系统不同病变趋化作用的PET/CT示踪观察 [J], 陈功;王自谱;朱丹丹;陈祥;信照亮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44中国循环杂志 2014年8月 第29卷 增刊
间血压下降率上升程度相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心脏超声结果显示:晨起服药组治疗前后左室重量指数无明显差异;夜间服药组治疗前后左室重量指数相比较,有统计学差异。
治疗后两组患者在左室重量指数下降程度方面相比较有显著统计学差异。
进一步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治疗后左室体重指数改善情况与夜间血压下降率纠正情况具有相关性。
结论:对于非杓型原发性高血压(1级及2级)患者,硝苯地平控释片在夜间及白天服用均能有效地降低全天血压,夜间服用可以较好地纠正夜间的高负荷血压,提高夜间血压达标率。
另外,夜间服药在纠正非杓型血压及改善左室重量指数方面有更显著作用,而治疗后左室重量指数改善情况与夜间血压下降率纠正情况相关。
多发性大动脉炎并发脑梗死临床进展
祁雨,张慧敏
北京市,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
阜外心血管病医院 心血管内科高血压病区 (100037)
目的:回顾近年来多发性大动脉炎并发脑梗死的文献报道,对其病理、临床表现、诊断及治疗方面进行综述。
方法:以“多发性大动脉炎”或“大动脉炎”或“TA”或“Takayasu's arteritis”和“脑梗死”为关键词在国内外权威数据库进行检索,对文献进行分析、总结、归纳。
结果:大动脉炎是主动脉及其主要分支的慢性进行性非特异性炎性疾病,多发于年轻女性,40岁以后较少发病,病因迄今尚不明确,脑卒中是导致TA患者死亡率增高的一个主要原因;TA累及颈部血管时,病变的动脉壁纤维化,呈弥漫性或不规则性增厚、变硬,引起血管不同程度狭窄或闭塞,同时合并血栓形成,栓子脱落阻塞血管远端形成脑梗死;TA 可以分为无症状无脉前期,症状性系统性炎症疾病,慢性反复发作,严重的神经系统症状以及迅速致死的难逆性疾病期;TA的患者出现局灶性脑损害的症状和体征,CT或MRI检查发现脑梗死表现可明确诊断,DSA是脑血管病变诊断的金标准;TA活动期糖皮质激素可有效降低血沉及减轻炎症反应;但约一半的患者对激素无反应,需要免疫抑制剂;而长期应用激素对动脉壁炎性病变无改善,可能促进动脉瘤的形成;合并脑梗死时要同时扩容、抗血小板聚集,也可抗凝治疗,而疾病预后取决于对TA的有效治疗,激素疗程应在1年以上。
结论:随着多发性大动脉炎并发脑梗死报道的增多,大动脉炎作为青年人发生脑梗死的病因诊断越来越多地得到重视。
运动负荷试验对无创中心动脉压及
外周动脉压影响的比较
刘雅楠,闫旭龙
内蒙古自治区包头市,包头医学院第二附属医院 心内科 (014030)
目的:通过比较运动负荷试验前后中心动脉压及外周动脉压的不同变化,探讨无创中心动脉压检测在高血压诊断及高血压管理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随机选择2013-06至2013-12在我院运动负荷试功能室受检者中的志愿者136例,男性95例 ,平均年龄(47.1±11.3)岁;女性41例,(50.9±9.3)岁。
检查前受检者至少2周未曾降压治疗,为每一位受检者采集病史,在进行平板运动负荷试验前后分别检测并记录外周收缩压(SBP)、舒张压(DBP)、外周动脉脉压(PP),中心动脉收缩压(CSBP)、中心动脉舒张压(CDBP)、中心动脉脉压(CPP)。
结果:175例平板运动负荷试验运动前后SBP[(129.36±12.56) mmHg vs (131.17±18.69)mmHg]及DBP(78.59±7.59) mmHg vs (78.38±11.54) mmHg)无显著性差异(P>0.05),而CSBP[(111.32±10.69)mmHg vs (108.37±11.68)mmHg ]比较有显著性差异(P<0.05 ),CDBP[(79.31±10.54) mmHg vs (79.33±10.98) mmHg,P> 0.05),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运动前后PP[(47.36±9.12) mmHg vs (48.18±9.68) mmHg],差异无显著性(P>0.05),运动前后 CPP(33.01±7.89) mmHg vs (30.46±8.39) mmHg),差异有显著性(P<0.05)。
结论:中心动脉压在运动后没有同步恢复,单纯测量外周动脉血压不能真实反映血压的变化及血压对心脏功能的影响。
无创中心动脉压在高血压诊断方面比外周动脉压检测更有优势、敏感性更好、能够更准确反映心脏后负荷大小,测量中心动脉压较测量外周动脉压更能系统、客观体现出血液动力学的变化以及对左室功能的影响。
多发性大动脉炎并发脑梗死临床进展
作者:祁雨, 张慧敏
作者单位:北京市,中国医学科学院 北京协和医学院 国家心血管病中心阜外心血管病医院心血管内科高血压病区,100037刊名:
中国循环杂志
英文刊名:Chinese Circulation Journal
年,卷(期):2014(z1)
本文链接:/Periodical_zgxhzz2014z1420.aspx。