痤疮的中医治疗
痤疮中医治疗专家共识
二、治疗原则
中医治疗瘾疹的原则是清热解毒、祛风止痒、利湿通络。具体来说,应根据 患者症状及病因病机,选择合适的药物和方法进行治疗。若患者伴有高热、咳嗽 等症状,可采用清热解毒的药物如板蓝根、连翘等;若患者瘙痒症状较重,可采 用祛风止痒的药物如荆芥、防风等;若患者湿邪内盛,可采用利湿通络的药物如 车前子、泽泻等。
三、临床经验
在临床实践中,中医治疗痤疮积累了丰富的经验。以下是几种常见的治疗方 法:
1、内服中药根据患者辨证分型,选用不同的中药方剂进行治疗。如肺经风 热型常用枇杷叶、桑白皮等;肺胃积热型常用黄连、黄芩等;痰瘀互结型常用赤 芍、丹参等。同时,可配合使用僵蚕、蝉蜕等虫类药物以增强疗效。治疗过程中 需注意观察患者病情变化,及时调整药方。
结语
黄褐斑中医治疗专家共识是中医药学在皮肤病治疗领域的一项重要成果,对 于提高临床疗效、规范治疗具有积极意义。通过采用综合治疗手段,结合患者个 体差异和长期治疗的理念,可以有效地改善黄褐斑患者的病情和心理状态。未来, 随着中医药学的进一步发展和研究,相信在黄褐斑等皮肤疾病的诊疗方面将会取 得更大的突破。
2、治疗方案中医治疗痤疮采用辨证施治的方法,针对不同证型采取不同的 治疗方案。
(1)肺经风热型:治以疏风散热、宣肺解毒,方用枇杷清肺饮加减。
(2)肺胃积热型:治以清胃泻肺、凉血解毒,方用凉膈散加减。
(3)痰瘀互结型:治以活血化瘀、化痰散结,方用桃红四物汤合二陈汤加 减。
3、治疗方法中医治疗痤疮的方法包括内服中药、外用药物、针灸等。根据 患者病情,可单独或联合使用以下方法:
3、重视个体差异:中医治疗强调因人制宜,应根据患者的年龄、性别、体 质等情况制定个性化的治疗方案,以提高治疗效果。
4、长期治疗:黄褐斑的治疗是一个长期的过程,患者应有耐心和信心,坚 持治疗,以获得最佳疗效。
三位中医治疗痤疮的经验体会
三位中医治疗痤疮的经验体会痤疮是一种常见的皮肤问题,特别是在青春期时更加普遍。
许多人为了解决这个问题,尝试了各种化妆品和药物,但效果并不理想。
然而,通过中医治疗痤疮的经验,我发现了一些有效的方法。
在这篇文章中,我将分享三位中医师在治疗痤疮方面的经验体会。
第一位中医师认为,痤疮与体内湿热有关。
他强调了饮食的重要性,建议患者避免辛辣、油腻和刺激性食物。
他还提到了一些有益的食物,如绿叶蔬菜、水果、豆类和海鲜。
此外,他建议患者多喝水,以帮助排毒和保持皮肤的湿润。
第二位中医师则注重调理肝脾。
他认为痤疮与体内湿热和气滞有关。
他建议患者避免寒凉和刺激性食物,以免伤害脾胃。
他还推荐了一些草药,如黄连、苦参和当归,以清热解毒、活血化瘀。
此外,他还建议患者保持情绪稳定,避免过度压力和焦虑,因为情绪波动也会对皮肤产生负面影响。
第三位中医师则认为痤疮与体内湿热和肝郁有关。
他强调了调理肝气的重要性。
他建议患者避免油腻和辛辣食物,以免加重湿热。
他还推荐了一些草药,如柴胡、枸杞子和当归,以调理肝气、清热解毒。
此外,他还建议患者保持充足的睡眠和适度的锻炼,以增强身体的免疫力和调节内分泌。
通过与这三位中医师的交流和观察,我发现他们在治疗痤疮方面有许多共同的经验体会。
首先,他们都认为饮食和情绪对痤疮的治疗至关重要。
其次,他们都强调了体内湿热和肝气的调理。
最后,他们都推荐了一些草药,以帮助清热解毒和调理身体。
然而,我也注意到每位中医师在治疗方法和草药选择上有一些差异。
这是因为每个人的体质和病情不同,需要针对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因此,在选择中医治疗痤疮时,我建议患者要找到一位专业的中医师,进行个性化的诊断和治疗。
总结起来,中医治疗痤疮的经验体会可以概括为饮食调理、情绪平衡和草药治疗。
不同的中医师可能有不同的方法和草药选择,但都以清热解毒和调理体内湿热为主要目标。
通过遵循中医师的建议,患者可以改善痤疮症状,恢复皮肤的健康与美丽。
2024版中国痤疮治疗指南
2024版中国痤疮治疗指南痤疮,又称青春痘,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主要发生在青春期,但也可在成年人身上出现。
它的主要症状是痤疮疹、粉刺、脓疱和囊肿等。
为了更好地指导临床治疗,中国医学会皮肤科分会根据最新研究成果和临床经验,编写了2024版中国痤疮治疗指南。
该指南着重强调了个体化治疗的重要性。
痤疮的病情往往因人而异,因此应根据患者病情的严重程度和个人特点制定个体化的治疗方案。
指南提出了根据病情严重程度将痤疮分为轻度、中度和重度三类,并根据不同类别提出了相应的治疗建议。
对于轻度痤疮,指南推荐外用药物治疗。
首选的外用药物包括经皮吸收性孕激素、苯甲硫脒类药、外用抗生素和外用维甲酸等。
这些药物能够减少皮脂分泌、抑制炎症反应和破坏痤疮病原菌,从而减轻痤疮症状。
此外,还可以使用光疗、化学剥脱和微针治疗等辅助治疗手段。
这些治疗方法具有疗效确切、安全性高等优点。
对于中度和重度痤疮,指南推荐联合治疗,即内服药物联合外用药物。
内服药物主要包括口服孕激素、口服抗生素和口服异维甲酸等。
这些药物可以从内部调节激素平衡、抑制痤疮病原菌和降低皮脂分泌。
与此同时,外用药物仍然是重要的治疗手段,可以使药物作用更加直接和局部。
此外,指南还提到了非药物治疗的重要性,如维持皮肤清洁和饮食调理等。
值得一提的是,该指南还特别关注了痤疮患者的心理健康问题。
痤疮作为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不仅会对患者的外貌造成负面影响,还会对患者的心理造成压力。
因此,指南建议医生应与患者建立良好的沟通,了解他们的心理状态,并及时提供心理支持和干预。
总之,2024版中国痤疮治疗指南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为详尽和灵活的治疗方案,旨在帮助医生更好地指导临床实践。
此外,指南还提供了关于痤疮的预防和日常护理的建议,以帮助患者更好地管理和控制病情,提高生活质量。
指南的发布将对改善痤疮患者的诊疗质量和临床疗效有着积极的促进作用。
中医辨证治疗痤疮
中医辨证治疗痤疮苏丹(四川省珙县宜宾市矿山急救医院中医科)痤疮是青春期常见的皮肤病,多见于青春期男女,青春期过后大都可自愈,故俗称“青春痘”。
痤疮好发于面部,常伴有皮脂溢出.挤压可见黄白色半透明性蠕虫样脂栓排出,消退后遗留瘢痕或瘢痕疙瘩。
现代医学认为青春期雄激素分泌增加,使皮脂腺合成和排泄皮脂增多,造成毛孔堵塞,致使皮脂淤积形成脂栓,产生炎症,引起丘疹、脓疮结节或囊肿。
痤疮在中医学中称为“粉刺”。
中医认为年轻人血气方剐,气血充盈,乃生此病。
青年人紊体阳热偏盛,营血日渐偏热,血热外窒,体表络脉充盈,气血郁滞,因而发病,故有“年少气充,而生寇疮”之说。
脾胃为气血生化之源,“后天之本”,嗜食辛辣油腻肥甘之品,或酗酒,伤及脾胃,使中焦运化失司,生湿生热,结于肠内,肺胃积热上塞,阻于肌肤,而诱发此病。
肺主气,调节全身的气机和血液的运行.又与皮毛相表里,不洁尘埃或粉脂附着于皮肤腠理,使玄府不通,气血凝塞;或冷水洗面,气血遇寒凉而郁塞。
以致粟疹累累。
肝主疏泄和藏血。
若思虑太过,情志失调.使肝气琉泄不及,气血郁滞,而发病。
若病情旷日持久不愈,使气血郁滞,经脉失畅;或肺胃积热,久蕴不解,聚湿生痰,痰血互凝,可致使粟疹日渐扩大,或局部出现结节,累累相连,使病情加重。
中医药治疗痤疮,应用中医理论辨证施治,随证加减治之。
①肺经风热:症见颜面潮红,皮疹隐臆,淡红或鲜红色,顶有黑头可挤出黄白色粉渣。
兼见I=1干渴,大便秘结,小便黄,舌红苔薄黄,脉浮数。
治宜清肺散热。
方用枇把清肺饮加减:枇杷叶、桑白皮、黄芩、栀子、菊花、黄连、赤芍、白茅根、苦参。
②肺胃积热:症见皮疹红肿疼痛,或有脓疱.I/I臭,伴有便秘,尿黄、纳呆腹胀,舌红苔黄腻,脉滑数。
治宜清热利湿通腑。
方用茵陈蒿汤加减:茵陈、栀子、黄芩、益母草、大青叶、白鲜皮、大黄、甘草。
③脾失健运:症见皮疹色红不鲜,反复发作,或结成囊肿,伴有纳呆、便溏、神疲乏力,舌红苔薄白,脉濡滑。
三黄痤疮散外敷与火针疗法治疗湿热蕴结型痤疮的疗效比较
三黄痤疮散外敷与火针疗法治疗湿热蕴结型痤疮的疗效比较湿热蕴结型痤疮是一种由于体内湿热蕴结而引起的痤疮,皮肤痤疮的疾病治疗一直都备受关注。
随着医学的不断发展,痤疮的治疗方法也在不断更新。
在中医治疗痤疮的方法中,三黄痤疮散外敷和火针疗法是两种常见的治疗方法。
那么,这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又如何呢?接下来,我们就来对这两种治疗方法进行一篇疗效比较的文章。
首先我们来了解一下三黄痤疮散外敷的方法。
三黄痤疮散是一种中药制剂,成分包括黄芩、黄柏和黄连。
这三味中药被研磨成粉末状,然后外敷在患处。
据中医理论,三黄痤疮散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作用,对湿热蕴结型痤疮有很好的疗效,能够很好的改善痤疮患者的皮肤情况。
接下来我们来了解一下火针疗法的方法。
火针疗法是一种传统中医的治疗方法。
它是通过在患处点燃艾草,利用艾烟的热量和艾草的药性,来对痤疮进行治疗。
火针疗法被认为可以通过热量的作用,来促进皮肤的血液循环,排除湿热,达到治疗痤疮的目的。
经过对三黄痤疮散外敷和火针疗法的疗效进行比较,可以看出这两种治疗方法都有着很好的疗效,能够帮助痤疮患者改善皮肤情况。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这两种治疗方法在临床应用中还是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来选择,不能将其作为通用的治疗方法使用。
三黄痤疮散外敷和火针疗法是两种常见的治疗湿热蕴结型痤疮的方法,它们都有着很好的疗效,并且在临床应用中均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在治疗湿热蕴结型痤疮时,可以根据具体情况选择合适的治疗方法,以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
需要指出的是,痤疮治疗过程会受到各种因素的影响,比如患者的整体身体状况、饮食习惯、生活环境等等,因此在选择治疗方法时,还需要结合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综合评估,才能更好的帮助患者治愈痤疮。
中医药特色诊治痤疮
中医药特色诊治痤疮寻常性痤疮是一种发生于中青年颜面、前胸、后背的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属皮肤科常见、多发损容性皮肤病范畴。
西方流行病学调查发现80%的青少年曾经患过痤疮。
本病好发于青年男女,但青春期后的痤疮患者也日益增多,严重影响患者的外貌和心理健康。
〔一〕国内外相关学术技术进展1 痤疮的治疗现状随着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痤疮作为作为门诊多发的损容性皮肤病,其诊治日益受到国内外中医、西医领域的重视,取得了一定的成果,主要有以下几点:中医的痤疮治疗现状1.1.1 病因病机、辩证分型的理解多种多样赵炳南认为本病因肺胃湿热,外感毒邪而发,故治疗以清肺胃湿热为主,佐以解毒,方选枇杷清肺饮加减。
徐宜厚将其诊治痤疮的经验归纳为“四辨〞、“十法〞。
1.1.2 内服外用效验方药报道琳琅满目刘得喜等以自制痘痘消(用桑白皮、地骨皮、知母、黄柏、郁金、川楝子、紫花地丁、蒲公英、杏仁、菊花、土茯苓、桑叶、浙贝母、连翘、银花、大黄、甘草制成瓶装水丸)治疗痤疮60例,疗效明显优于当归苦参丸。
李林峰【20】用自制中药面膜(银花、黄芩、丹皮、当归、凌霄花、连翘、白茯苓各10g,白花蛇舌草20g,珍珠粉适量)治疗61例面部寻常性痤疮,炎性皮损总有效率达96.7%。
1.1.3 治疗手段多种多样除了传统的中医药内服外用,针灸治疗痤疮也有一定的探索进展。
无论是用毫针、三棱针、火针、火罐、耳穴贴压等方法上,都取得了较好的效果。
如任幼红等对58例痤疮患者采用局部(痤疮部位)火针配合背俞穴(大椎、双侧肺俞、膈俞、脾俞、肾俞)刺络拔罐治疗58例患者,总有效率为93%。
1.1.4 结合科研方法在传统中医领域研究得到普遍应用科研方法在临床研究中的地位尤其重要,很多中医学者经过对科研方法的学习,指导自己的研究,采取了随机分组对照观察等方法进行研究。
如冯永芳以痤疮膏(大黄、苦参、黄连、白芷、僵蚕、白及、桃仁、茯苓等组成)外涂治疗寻常痤疮,疗效明显优于硫磺霜对照组。
中医痤疮诊断标准
中医痤疮诊断标准
中医痤疮的诊断主要依据中医的辨证论治方法,而非使用传统的西医病理学术语。
中医痤疮的辨证要考虑患者的整体症状、舌象、脉象等多个方面。
以下是一些中医诊断痤疮的常见辨证要点:
1.湿热蕴结:中医认为痤疮多由湿热蕴结于肌肤所致。
患者可能
表现为痤疮部位红肿、有脓头,甚至有疼痛感。
2.气血不调:中医认为气血不畅通也是引起痤疮的原因之一。
患
者可能表现为面色不华、气色暗淡,甚至有月经不调的情况。
3.脾胃功能失调:中医强调脾胃为生化之源,如果脾胃功能失调,
可能导致湿邪内生,从而引起痤疮。
患者可能有食欲不振、腹
胀等症状。
4.舌象:中医诊断常包括对舌象的观察。
患者舌质可能出现红、
暗红等变化,舌苔可能厚腻。
5.脉象:中医医师还会通过脉象的感知来判断痤疮的辨证。
患者
的脉象可能表现为数、滑、弦等特点。
需要注意的是,中医的诊断是基于整体辨证的,不同患者可能出现不同的辨证结果。
因此,对于中医治疗痤疮,建议就医于有中医资质的医师,根据个体情况制定相应的辨证施治方案。
此外,中西医结合的治疗方法也在实际应用中得到了广泛的尝试。
中医痤疮最佳治疗方法
中医痤疮最佳治疗方法痤疮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主要发生在青少年期。
中医认为,痤疮是由于脏腑失调、气血循环障碍、湿热内蕴等多种原因造成的。
因此,中医治疗痤疮的方法主要是调理脏腑、疏通经络、清热解毒、祛湿利水。
本文将详细介绍中医痤疮的最佳治疗方法。
一、调理脏腑中医认为,肺、脾、肾三脏腑的功能紊乱是导致痤疮发生的重要原因。
因此,调理脏腑功能是中医治疗痤疮的首要任务。
常用的药物有黄芪、白术、参等,这些药物具有益气养阴、调理脾胃的作用。
此外,阴虚火旺的患者可采用滋阴清热的药物如玄参、丹参等,以补充体内的阴液。
二、疏通经络中医认为,痤疮的发生与经络的阻塞有关,因此,疏通经络是治疗痤疮的重要手段。
常用的方法有针灸、艾灸、拔罐等。
针灸可以刺激穴位,增加气血运动,达到疏通经络的作用。
艾灸可以温通经络,活血化瘀,缓解毛囊的堵塞。
拔罐可以通过负压作用,改善局部的血液循环,促进痤疮的消散。
三、清热解毒中医认为,痤疮是由于体内火热毒浊所致,因此,清热解毒是治疗痤疮的重要环节。
常用的药物有黄连、黄芩、玄参等。
这些药物具有清热解毒、抑菌消炎的作用。
此外,还可以使用穿心莲、蒲公英等中药制剂,以达到清热解毒的目的。
四、祛湿利水中医认为,痤疮的形成与湿热内蕴有关,因此,祛湿利水是治疗痤疮的重要手段。
常用的药物有车前子、苦参、茵陈等。
这些药物具有排湿利尿、清热解毒的作用。
此外,可以采用茶树油、薄荷等外用药物,以达到祛湿清热的效果。
综上所述,中医治疗痤疮的最佳方法是综合运用调理脏腑、疏通经络、清热解毒、祛湿利水等手段。
此外,中医治疗痤疮还注重个体差异,根据患者的体质和病情,制订个性化的治疗方案。
最后需要强调的是,中医治疗痤疮需要坚持长期治疗,结果不会立竿见影,患者要有耐心,并遵医嘱进行治疗。
消除痤疮的方法
消除痤疮的方法1、痤疮可以用药物治疗痤疮可以用药物治疗,药物治疗痤疮有一些养生方面的调理的办法,是指将60克百合洗净,加入30克蜂蜜,隔水炖熟服用,这样用来治疗痤疮的效果会比较好的。
2、痔疮可以用食物来去除少吃脂肪类和糖类食物,避免饮酒吃刺激性食物。
应选择低脂、低糖、高维生素的饮食,还可以适当口服维生素B类药物补充。
同时注意纠正便秘。
3、痔疮可以用刮痧治疗刮痧治疗,是一种传统的中医治疗痤疮的方法。
中医以为痤疮,是由于身体内部脏腑功能失调,而引起的。
如肺热引起的痤疮、胃热引起的痤疮,都能够用刮痧的方法进行医治,不过由于病因不同,刮痧的部位也不尽相同。
刮痧的方法大体分为直接刮痧、间接刮痧两种。
其中直接刮痧,指用热毛巾擦洗被刮部位的皮肤,然后均匀涂上刮痧介质,用刮痧工具直接接触病人皮肤,在体表的特定部位反复进行刮拭,间接刮痧,则指在病人要刮拭的部位,上放一层薄布类物品,然后再用刮痧工具,在布上间接刮拭,此法有保护皮肤的作用。
1、引发粉瘤:在囊肿的基础上,毛囊皮脂腺内的所有内容物逐渐干燥,炎症减轻,形成油腻性豆渣样物质。
当囊内压力过大时会在表面形成小孔,从该处可挤出豆渣样或干酪样物质。
触摸之为囊样肿瘤。
2、引发白头粉刺:毛囊皮脂腺口被角质细胞堵塞,角化物和皮脂充塞其中,与外界不相通,形成闭合性粉刺,看起来为稍稍突起的白头。
3、引发囊肿:囊肿是在结节的基础上,痤疮患者的毛囊皮脂腺结构内大量脓细胞的聚集,既有脓液、细菌残体、皮脂和角化物,又有炎症浸润。
把座疮患的毛囊皮脂腺结构完全摧毁。
触摸起来有囊肿样感觉,挤压之可有脓、血溢出。
4、引发内分泌失调、皮脂分泌过多以及毛囊内微生物感染是痤疮发病的主要因素。
5、引发黑头粉刺。
毛囊皮脂腺内被角化物和皮脂堵塞,而开口处与外界相通,形成开放性粉刺,表面看起来是或大或小的黑点。
1、加强锻炼经常参加多种体育活动,对痔病有一定的预防作用。
这是因为体育锻炼有益于加速血液循环,改善盆腔充血,促进胃肠蠕动,防止大便秘结。
清热解消除痤疮
清热解消除痤疮痤疮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通常在青春期出现。
它主要是由于皮脂腺过度分泌油脂,导致毛孔堵塞并引发细菌感染。
在治疗痤疮的过程中,清热解毒是一种传统中医的方法,它可以帮助净化体内的毒素、平衡体内的火气并促进痤疮的消除。
清热解毒是一种具有数千年历史的中医疗法,在广泛应用于治疗多种疾病时显示出了良好的效果。
对于痤疮这样的皮肤问题,它同样具有积极的影响。
首先,清热解毒有助于调节体内的火气。
中医认为,过度的火气是痤疮产生的主要原因之一。
这种火气可以是由于体内有毒素堆积、肠胃功能失调或其他因素引起的。
清热解毒可以通过中草药的使用,帮助排除体内的毒素,平衡体内的阴阳,从而减少火气的侵袭。
其次,清热解毒有助于净化血液。
中医相信,痤疮是由于血液中的湿热引起的。
湿热可以是由于体内湿气重、饮食不当或其他原因产生的。
清热解毒可以通过使用具有清热功效的中草药,帮助净化血液,排出体内的湿热,从而改善痤疮问题。
第三,清热解毒有助于消除痤疮引发的炎症。
痤疮通常会引发皮肤的发红、肿胀和疼痛等炎症症状。
清热解毒可以通过中草药的特殊配比,帮助清除皮肤上的炎症,缓解痤疮带来的不适。
最后,清热解毒对于改善肠胃功能也起到了积极的作用。
许多研究表明,肠胃问题与痤疮之间存在明显的联系。
肠胃问题可以导致身体内毒素的积聚,从而加重痤疮的症状。
通过清热解毒,可以通过调理肠胃功能,改善消化吸收,减少毒素的产生和积累。
综上所述,清热解毒是一种有效的方法,用于治疗痤疮问题。
它通过调节体内的火气、净化血液、消除炎症和改善肠胃功能,帮助减轻痤疮带来的不适。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每个人的体质不同,治疗方法应因人而异。
在尝试清热解毒治疗之前,最好咨询中医师或专业医生的意见,以确保选择适合个人状况的方法。
注:文章仅供参考,具体治疗方法还需咨询专业医生。
中医偏方 治疗皮肤痤疮
中医偏方治疗皮肤痤疮
*导读:痤疮是发生在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皮肤病,多发于青春期,又叫青春痘、面皰或粉刺、毛囊炎,通常好发于面部、颈部、胸背部、肩膀和上臂。
尤其是长在面部。
痤疮是发生在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皮肤病,多发于青春期,又叫青春痘、面皰或粉刺、毛囊炎,通常好发于面部、颈部、胸背部、肩膀和上臂。
尤其是长在面部。
不仅自己难受,还影响到自身的形象。
有很多朋友都喜欢选择一些西药来治疗,但西药使用虽有一定的效果,但其对皮肤自身的刺激性有太大,只要是停止使用,痤疮又会显现出来。
那么有没有好的中药能够祛除顽疾呢?
复方珍珠暗疮片
复方珍珠暗疮片:其主要成分有暗疮干浸膏粉、珍珠层粉、羚羊角粉、水牛角浓缩粉、赤芍和黄芩
复方珍珠暗疮片为中成药,里面所含的中药成分具有清热解毒,凉血通脉的作用。
特别适用于消除青年脸部痤疮(俗称暗疮)及皮肤湿疹,皮炎等。
在使用过此产品的患者当中都起到了很到的效果。
脸上的痤疮基本上能消除完,而不会留下痤疮印。
大家不防试试。
痤疮的中医药治疗现状
痤疮的中医药治疗现状从中医药治疗痤疮的常用方法,包括内治疗法、内外结合疗法等方面入手,对近年来文章进行分析总结,提示中医内外合治痤疮疗效最佳。
标签:痤疮;中医药;治疗;现状寻常型痤疮(简称痤疮)是一种与皮脂腺有关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其发病率为70%----80%,对青少年的情绪和社会生活产生巨大的负面影响。
痤疮发生的病理、生理基础是青春期雄激素分泌增加导致皮脂腺的快捷发育和皮脂的过量分泌,同时毛囊上皮角化过度导致毛囊皮脂腺导管堵塞,大量皮脂排出障碍,继发条件致病菌感染,疮疱丙酸杆菌大量繁殖,引起局部皮肤发生炎症反应,形成粉刺,丘疹、脓疱、结节性皮损。
目前,对痤疮的治疗,包括中医与西医的治疗,由于西药副作用大,下面谈谈中医药对该病的治疗。
一内服中药1:林静采用内服中药:昆布10克海藻10克桃仁6克红花6克三棱10克益母草12克夏枯草10克当归6克赤芍6克半夏10克陈皮10克薏仁10克每日一剂30天后,总有效率为90.6%。
2:董菊萍等采用消痤汤:丹参20克丹皮10克栀子10克柴胡10克当归10克茯苓10克白术10克仓术10克黄柏10克薏仁30克牛膝15克蒲公英30克前仁15克大黄10克女性患者加益母草10克每日一剂30天后,总有效率为89.5%。
3:马友采用批杷清肺饮:枇杷叶15克山楂20克石膏20克栀子12克黄芩12克赤芍10克丹皮10克地骨皮15克生地20克桑白皮20克鱼腥草30克蛇舌草15克生甘草6克湿热流泽者加薏仁20克丘疹、结节硬肿者加三棱9克粉刺红肿者加金银花20克每日一剂20天后,总有效率92.5%。
4:杨敏采用消痤汤:金银花15克桑叶12克连翘12克黄芩10克生石膏20克(布包)板蓝根15克生地10克赤芍12克丹皮12克浙贝12克夏枯草12克栀子10克三棱6克莪术6克生甘草6克便秘加大黄3克;痛经或月经量少加地龙5克;结节、囊肿坚硬加穿山甲3克别甲3克。
30天后,总有效率95.45%。
尉淑卿治疗痤疮经验
论著·社区中医药CHINESE COMMUNITY DOCTORS 中国社区医师2019年第35卷第18期痤疮是一种累积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西医俗称“青春痘”,中医谓之“粉刺”。
临床皮损好发于面部,其次是胸、背和肩部,初起为丘疹,继续发展表现为炎症性红色丘疹和脓疱。
长期失治,影响面容。
中医学关于本病名称记载并不统一,现统称为粉刺病[1]。
“有诸内必行于外”,痤疮虽为局部皮肤病变,但与患者的气血阴阳调和状态相关。
尉淑卿主任医师是北京市第四批老中医药专家学术经验继承工作指导老师,在四十年的临床工作中,在治疗痤疮方面积累了丰富的经验。
尉老师认为,痤疮发病与肺、脾、胃、肝多脏腑的功能失调有关,临证抓主症,辨脏腑,辨寒热,辨湿瘀。
临床将痤疮辨证为肺经风热证,脾胃湿热证,冲任失调证,热毒瘀结证。
辨证治疗,用药精当,临床取得了很好的疗效。
病因病机认识《黄帝内经》:“汗出见湿,乃生痤痱。
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痤。
”可以看出,《黄帝内经》中认为皶、痤的产生,皆因劳作后汗出,玄府开而不阖,机体阳气外泄,风寒湿合邪侵袭体表郁滞于肌肤,轻者形成痱[2-3],风寒郁滞于肌肤使体表脂液凝聚而成皶,重者郁而化热,病及血分时便形成痤。
《诸病源候论》:“面包者,谓面上有风热气生包,头如米大,亦如谷大,白色者也”认为肺部的风热导致痤疮的发生;《素问·生气通天论篇》说:“汗出乃湿,乃生痤”也就是汗出之后,毛孔空虚,易于被湿邪侵入体内,聚而成为痤疮;古代中医外科两部集大成的著作《外科正宗》云:“粉刺属肺,齄鼻属脾,总皆血热郁滞不散,所谓有诸内,形诸外”;《外科大成》亦云:“肺风由肺经血热郁滞不行而生酒刺也”这两本著作强调了血热郁滞在痤疮发病中的意义。
尉老师认为头为诸阳之会,手足三阳经会聚于头部,头部位高,惟风多上于头,火性炎上,面部多血多气部位,痤疮又好于发育青年,血气方刚,风、湿、气血郁遏,临床实证居多。
历代中医文献对痤疮的认识!
历代中医文献对痤疮的认识!痤疮是一种人们生活当中常见的疾病,很多人对痤疮缺乏相应的重视,因此很容易导致自身的面部容貌受到严重的影响。
而在我国传统中医典籍当中,痤疮这一疾病有着许多种不同的称呼与理解方式,这为现代中医治疗患者的痤疮提供了良好的帮助。
什么是痤疮?痤疮是一种在人体毛囊皮脂腺出发生的慢性炎症性疾病,主要表现为各种粉刺、丘疹、脓疱、结节、囊肿与瘢痕,对人体面部容貌有着一定的损伤。
痤疮这种疾病在各年龄段的人群中都有可能发生,但通常以青少年发病率最高,而这种发生在青少年身上的痤疮又被称为“青春痘”。
只有加强对痤疮这种疾病的了解,并且及时接受相关的治疗,才能有效的避免损伤到人们的面部容貌。
历代中医文献对痤疮的认知在我国传统中医发展的过程当中,不同的时代对于痤疮这种临床常见病症的称呼各有不同,甚至是同一位医生在文章中对痤疮的描写都有各种各样的差异,比如“粉刺”“面粉渣”“酒皶”“面疱”等多种不同的称呼。
1.《黄帝内经》黄帝内经是我国最早的医学典籍,早在战国乃至秦汉时期成书,并且直至隋唐时期都有持续的修订和补充,可以分为《灵枢》与《素问》两大部分,而痤疮在《黄帝内经》的《素问》中被称为“皶”。
在《黄帝内经·素问》第三篇·生气通天论中记载:“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痤。
”2.《诸病源候论》《诸病源候论》是我国最早的论述内科各种疾病病因与症候的著作,由我国隋代医学家巢元方所著。
在此书当中,痤疮这一疾病被使用了多种称呼。
例如,“皶”在本书中是“此由饮酒,热势冲面,而遇风冷之气相搏所生”,“面疱”是“面上有风热气生疱,头如米大,亦如谷大”,“皶疱”是“饮酒热未解,以冷水洗面,令人面发疮,轻者皶疱”等多种认知。
3.《内经知要》《内经知要》是我国明代医学家李中梓所著的医书,这位医生对于中医理论的研究非常重视,在书中对医理的论述也有着深入浅出,通俗易懂的特点。
在《内经知要》一书当中,痤疮被称为“粉刺”,具体描述为“行劳汗出,坐卧当风,寒气薄之,液凝为皶,即粉刺也。
从中医角度探讨痤疮的成因与治疗策略
从中医角度探讨痤疮的成因与治疗策略研究方案:研究目的:本研究旨在从中医角度探讨痤疮的成因与治疗策略,通过实验或调查采集数据,并对数据进行整理和分析,以期在已有研究成果的基础上提出新的观点和方法,为解决痤疮问题提供有价值的参考。
研究内容:1. 痤疮的成因研究:对痤疮的中医病因进行整理和分析,通过回顾性病例对比研究和问卷调查等方法,收集痤疮患者的基本信息、生活习惯、饮食结构、情绪状态等相关数据。
并通过统计学分析方法,找出可能与痤疮发生相关的因素,为进一步探索痤疮的成因提供依据。
2. 痤疮的治疗策略研究:根据中医理论,结合对成因的研究分析,整合中医药理论与现代医学的观点,提出针对痤疮的中医治疗策略。
通过实验研究与临床观察等方法,确定中医治疗痤疮的效果,并对疗效进行评估。
方案实施情况:本研究将通过以下步骤实施:1. 收集痤疮患者的基本信息和病史等资料,包括年龄、性别、发病时间、病情严重程度等等,构建痤疮数据库。
2. 对痤疮患者进行问卷调查,包括生活习惯、饮食结构、情绪状态等内容,并进行数据整理与分析。
3. 针对痤疮患者的问卷调查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确定可能与痤疮发生相关的因素。
4. 针对问卷调查结果进行回顾性病例对比研究,通过对比分析不同患者之间的差异与联系,寻找痤疮的共同特点与规律。
5. 基于已有研究成果以及统计学分析和病例对比研究结果,提出针对痤疮的中医治疗策略,并进行实验研究。
6. 通过临床观察和实验研究,对中医治疗痤疮的疗效进行评估,比较不同治疗方案的效果,提出更合理有效的中医治疗策略。
数据采集和分析:本研究将采用问卷调查、回顾性病例对比研究、实验研究和临床观察等方法进行数据的采集和分析。
1. 问卷调查数据:收集的问卷数据将进行统计学分析,运用SPSS等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处理,以揭示与痤疮发生相关的因素。
采用描述性统计、卡方检验、相关分析等方法对数据进行分析。
2. 回顾性病例对比研究数据:通过对比分析不同痤疮患者之间的共同特点和规律,揭示痤疮的成因,并根据具体情况进行个案分析。
三黄痤疮散外敷与火针疗法治疗湿热蕴结型痤疮的疗效比较
三黄痤疮散外敷与火针疗法治疗湿热蕴结型痤疮的疗效比较痤疮是一种常见的皮肤疾病,根据中医理论,痤疮可分为不同的类型,其中湿热蕴结型痤疮是比较常见的一种。
针对湿热蕴结型痤疮的治疗方法,目前常见的包括三黄痤疮散外敷和火针疗法。
那么这两种方法的疗效如何呢?本文将就这个问题展开讨论。
我们先来了解一下这两种治疗方法的原理和操作流程。
三黄痤疮散是一种中药药膏,具有清热解毒、消肿止痛的功效。
外敷时,只需将药膏均匀地抹在患处,可以选择在晚上敷药,第二天早上清洗干净即可。
这种治疗方法能够帮助患者清除湿热,减轻疼痛,改善痤疮。
火针疗法是一种传统中医疗法,通过在患处刺入火针,以改变局部皮肤的温度和光敏感度进而达到治疗的目的。
火针疗法需要由专业的中医师在严格的操作流程下进行,治疗时需要严格控制火针的温度和深度,避免对患者造成伤害。
接下来,我们来看一下这两种治疗方法的疗效比较。
首先从疗效速度来看,根据临床研究,火针疗法的疗效速度较快,一般在治疗后2-3次就可以看到明显的改善,而三黄痤疮散外敷的疗效速度较慢,一般需要持续使用一段时间才能看到效果。
所以从这一点来看,火针疗法的优势比较明显。
其次从治愈率和复发率来看,研究表明,火针疗法的治愈率和复发率都比较低,而三黄痤疮散外敷的治愈率和复发率相对较高。
这说明火针疗法在治疗湿热蕴结型痤疮时,不仅能够更快地缓解症状,而且在长期效果上也更为稳定。
火针疗法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火针疗法需要由专业的中医师进行操作,患者必须到正规的中医医院进行治疗,而且治疗时需要耐心和配合,因此对患者的要求较高。
火针疗法在治疗过程中可能会造成一定的疼痛和不适感,不是所有患者都能够接受。
相比之下,三黄痤疮散外敷更为方便,患者可以在家中进行自我管理,不需要专业的操作技能,对患者的要求较低。
而且三黄痤疮散是一种中药药膏,相对来说更为温和,较少出现不良反应。
虽然火针疗法在治疗湿热蕴结型痤疮的疗效上更为明显,但是在实际应用中也存在一定的局限性。
国医大师张震治疗痤疮经验总结
国医大师张震治疗痤疮经验总结张震是现代中医界的国医大师,他对痤疮的治疗经验丰富,总结了许多独特的治疗方法。
本文将总结张震医生治疗痤疮的经验,以供参考。
一、病因分析张震医生认为痤疮是由于肺经热毒积聚而引起的。
肺经热毒主要是由于肺经湿热、脾胃湿热、肝经湿热等因素引起的。
治疗痤疮的关键是清除肺经热毒,并调整体内湿热的平衡。
二、治疗原则张震医生治疗痤疮的原则是“清热泄湿,解毒祛痘”。
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清热:使用清热解毒的中药,如黄连、黄芩、栀子等,可以清除体内的热毒,减少痤疮的发生。
2. 泄湿:使用泄湿的中药,如茯苓、猪苓、泽泻等,可以排出体内的湿气,改善湿热体质。
4. 祛痘:使用祛痘的中药,如玄参、地黄、藏红花等,可以收敛毛孔,减少痤疮的产生。
三、治疗方法1. 内治法:内服中药治疗是治疗痤疮的主要方法。
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张震医生会配制一些中药汤剂。
一般来说,痤疮患者常伴有湿热体质,需要选用清热解毒、泄湿的中药。
2. 外治法:外用中药治疗也是治疗痤疮的重要方法。
张震医生常用的外用中药包括麝香、雄黄、全蝎等。
将这些中药研磨成粉末,然后调成糊状敷于痤疮部位,能够杀菌消炎,缩小毛孔。
3. 饮食调理:张震医生认为,饮食对治疗痤疮也有着重要的影响。
他建议患者少食辛辣、油腻的食物,多食蔬菜水果,保持肠胃健康。
4. 心理调理:心理压力和情绪波动也会对痤疮的治疗产生影响。
张震医生建议患者保持好的心态,避免情绪过于激动和压力过大。
四、治疗心得1. 针对病因进行治疗:在治疗痤疮时,要针对疾病的病因进行治疗,不能只是简单地去炎症和消除症状,而忽视了深层的病因。
只有针对病因进行治疗,才能够从根本上解决问题。
2. 防止反复发作:痤疮是一种反复发作的疾病,因此治疗后需要注意预防复发。
张震医生建议患者要保持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刺激性食物和外界环境。
3. 症状辨析:根据患者的病情,张震医生能够准确地判断病情,并选择适当的治疗方法。
痤疮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
痤疮的中医药治疗研究进展发布时间:2023-03-30T01:32:37.001Z 来源:《中国结合医学杂志》2023年3期作者:范琳李忻红[导读] 痤疮是皮肤科常见的损容性疾病之一,好发于头面、胸背部,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范琳李忻红1、辽宁中医药大学第一临床学院辽宁沈阳1108472、辽宁中医药大学附属医院辽宁沈阳110032 [关键词] 痤疮;中医药治疗;综述痤疮是皮肤科常见的损容性疾病之一,好发于头面、胸背部,是一种毛囊、皮脂腺的慢性炎症性皮肤病[1],常影响患者的日常生活及心理健康,治疗此病的方法较多,现将痤疮的中医药治疗进展综述如下。
1 中医对痤疮的病因病机痤疮的中医命名有“肺风粉刺”“粉滓”“面皶”“酒刺”“粉花疮”等。
古代医家对痤疮的认识最早见于《黄帝内经》,书中所载“汗出见湿,乃生痤氟。
…劳汗当风,寒薄为鈹,郁乃痤。
”首次提出了“汗”与“湿”、“风”对痤疮的发病关系。
晋代葛洪《肘后备急方》指出痤疮的发病与年龄有关,“年少气充,面生疱疮”,体质虽健康,然人体的脏腑机能活动处于活跃状态,相火易旺盛,气火偏旺,灼血成瘀,郁搏于肌肤,发为痤疮。
隋代巢元方在《诸病源候论·面皰候》中记载:“面皰者,谓面上有风热气生皰,头如米大,亦如谷大,白色者是也。
陈士铎在《外科秘录》中所述:“粉花疮…乃肺受风热也。
…面感冒寒风,以致血热不活,遂生粉刺,湿热两停也”指出粉刺因肺受风热及外受寒风致使气郁血热而生,认为“湿”,“热”两邪停滞肌肤为其发病原因。
2 现代医学对痤疮的病因病机痤疮的发病是多种因素综合作用下导致的,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雄性激素分泌增多,雄激素可刺激皮脂腺增生和皮脂分泌,是发病的重要原因。
(2)毛囊皮脂腺导管角化过度,使口径变小、狭窄阻塞,影响毛囊壁脱落的上皮细胞和皮脂的正常排出,从而形成粉刺。
(3)毛囊微生物的感染,一般与痤疮杆菌、金黄色葡萄球菌、糠秕孢子菌有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言谈医:治痤疮的诀窍
原创2016-02-23张英栋
作者/张英栋
编辑/瓦力⊙校对/麦子I导读:这是“一言谈医”栏目的第七篇文章。
张英栋老师经常看到一些同道谈痤疮的论治,总觉得缺乏“知其要者一言以终”的透彻。
便把以前撰写的一篇文章发来与大家分享,增进交流,努力摆脱临床“不知其要流散无穷”的舍本逐末问题。
欢迎大家拍砖。
痤疮,百治百中的诀窍
痤疮,中医称为“肺风粉刺”、“酒刺”、“面皰”等,好发于面部。
初期为皮色丘疹,白头或黑头粉刺,脓疱,后期可出现结节、囊肿,毛孔粗大、瘢痕及色素沉着,严重影响容貌。
中医方法多从热论治,笔者临床所见,求治患者中以热为主者并不多,故遵《内经》“察色按脉先别阴阳”之旨,主张辨治痤疮应首分阴阳。
在理论演变中“阴证”被忽略
现今中医临床受唐以后论说影响较多,具体到痤疮,文献中如此说:《外科正宗•肺风粉刺酒齄鼻第八十一》曰:“粉刺属肺,齄鼻属脾,总皆血热郁滞不能散……内服枇杷叶丸、黄芩清肺饮。
”《外科大成·肺风酒刺》曰:“肺风由肺经血热郁滞不行而生酒刺也。
”《医宗金鉴·外科心法要诀》曰:“此证由肺经血热而成。
每发于鼻,起碎疙瘩,形如黍屑,色赤肿痛,破出白粉汁,日久皆成白屑,形如黍米白屑。
宜内服枇杷清肺饮,外敷颠倒散,缓缓自收功也。
”但在众多的“血热”说中也不乏独特的观点,如《外科启玄》曰:“肺气不清,受风而成,或冷水洗面,热血凝结而成”,此说与《素问•生气通天论》之“汗出见湿,乃生痤……劳汗当风,寒薄为皶,郁乃痤”颇有渊源。
汉代及汉代以前的中医学对于寒凉致病是非常重视的,而随着时代气候的变迁和医家的矫枉过正,唐及唐以后的中医学对于温热致病越来越重视。
这是我们在参考浩如烟海的中医文献资料时必须明了的学科变迁背景。
如何以古老中医学应对当今的临床问题呢?
笔者以为有两个原则,一是参天地之变、古今之说;二是以见症为准,不可固执定见。
痤疮的中医阴阳辨证,与西方皮肤病学对痤疮的分级极为合拍。
西方常用的两种痤疮分级方法为Pillsbury法和Gollnick(1998)法。
两种方法均把痤疮依病情严重程度分为四级,分别为Ⅰ度、Ⅱ
度、Ⅲ度、Ⅳ度和轻度、中度、重度、很严重。
笔者将以上两种分级法给予阴阳归类,发现Pillsbury 法中的Ⅰ度、Ⅱ度与Ⅲ度、Ⅳ度的分别在于病变部位的深浅,如Ⅱ度仅为浅在性脓疱,Ⅲ度则出现深在性炎症性皮疹。
Gollnick法以皮损的形态为分级依据,轻度、中度仅有粉刺和丘疹脓疱,而重度、很严重则出现了结节、囊肿窦道和瘢痕。
顺理成章,笔者简单将病位浅的,皮损以没有显著郁结的粉刺和丘疹脓疱为主的痤疮辨为阳证痤疮;而将病位深在,皮损以有显著郁结的结节、囊肿窦道和瘢痕为主的痤疮辨为阴证痤疮。
其实在前面提到的痤疮中医文献中也多数提到了痤疮形成有“阴”的一面。
《素问》中说:“郁乃痤”;《外科正宗》中说:“血热郁滞不能散”;《外科大成》中说:“肺经血热郁滞不行”;《外科启玄》中说:“热血凝结而成”。
其中提到的“郁”、“ 郁滞”、“ 凝结”都是不通之意,即笔者所谓的“阴证”之意。
但可惜的是,到了对后世影响极大的《医宗金鉴》,便只剩下“阳证”。
“此证由肺经血热而成”之说把痤疮成因中非常重要的“阴”的一面挡在了后世医患的视野之外。
辨别“郁”和“热”,分型治疗
辨别痤疮成因中“郁”和“热”何者为重,绝非纸上谈兵,其直接关系到治疗的方向选择问题。
Ⅰ度痤疮以粉刺为主,多热重而郁轻;Ⅱ度痤疮以表浅的炎症为主,表现为红肿热痛,热毒重,但不能忽略郁;Ⅲ度痤疮病位转深,以出现结节为特征,外观上有时反而不及Ⅱ度炎症明显,但治疗时要化掉已经成形的结节(《内经》云“阳化气阴成形”),要比治疗Ⅱ度痤疮付出更多的时间和耐心,
治疗不可只想到清热,要更多地想到开郁散结,用到温通药物的几率也要多很多;Ⅳ度痤疮为集痤疮皮损类型之大成者,也称聚合性痤疮,以出现囊肿和瘢痕为特征,病位深在,治疗时温清消补均可用到,特别要提到的是对于气滞、血瘀、痰凝俱结为毒的Ⅳ度痤疮,会常常用到炮甲珠、全蝎等虫类药,用以走窜开郁。
历代文献中推崇的枇杷清肺饮只适用于Ⅰ度痤疮,但因Ⅰ度痤疮就医的患者比例极小,故其用武之地很少。
Ⅰ度痤疮患者更多会自行选购一些外用的药物和化妆品。
需要提醒患者的是不要以控制出油为治疗目的。
皮肤的油腻状态是身体整体状况的局部反映,以外用药物控制出油,只会导致越控越油的局面出现。
如果有方便选购的枇杷清肺饮中成药出现,将是Ⅰ度痤疮患者的福音。
Ⅱ度痤疮笔者多用温酒送服防风通圣丸治疗,或者以五味消毒饮酒水各半煎服,以药后微汗得效最捷。
历代文献中提到的外用药颠倒散对于局部炎性痤疮疗效非凡,可以根据局部皮损干湿状态不同选用香油调、茶水调、酒调、醋调等。
可惜如今市面上买不到颠倒散的成药。
Ⅲ度痤疮笔者多以桂枝茯苓丸与保和丸配合服用,舌脉无明显热象可用温酒送服。
桂枝茯苓丸以桂枝(此方中桂枝笔者用免煎剂的起始剂量即为90克,使用许多年,自以为有利无弊,仅供同道参考)名方,药性偏温,如果没有对于痤疮阴证的清晰认识,医者怕不敢用此方。
阳证易治阴证难,Ⅲ度与Ⅳ度痤疮均为阴证,医者与患者要达成共识,治疗须有耐心和定力,不可急于求成,否则欲速则不达。
Ⅳ度痤疮与体质关系更密切。
针对皮损笔者多采用赵炳南全虫方、仙方活命饮、大黄蛰虫丸等加减,而针对体质则只能圆机活法,因其为阴证,故无论如何辨治,当不忘温通。
笔者7年前曾治疗一20岁女性,痤疮反复数年,阳证之状已无,诊时面部远观无皮损,然以手触之却如老树之皮,弹性全无。
其人口干而不能饮,饮则立溲,舌脉无热象,以肾气丸及五苓散方为主治疗,4月而愈,下焦气化及面部弹性均恢复。
数年后随访,身体健康,皮损未再发作。
以上提到的都是根据痤疮的皮损为主大致的辨治情况,旨在提醒医者不可忽略阴证痤疮。
痤疮治疗绝非如此简单,越是难治的患者越需要机体整体状态的支持,简单易治的可以更多依赖疾病辨证、皮损辨证,而复杂难治的与体质、饮食、睡眠、月经、情绪和工作节律等均有关系,脱离中医的四诊合参将寸步难行。
【中医书友会(微信号zhongyishuyou)编校发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