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年级数学导学案32
二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2.3.1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2.3.1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人教新课标今天我要给大家上课的是二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2.3.1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要学习的章节是教材的2.3.1节,主要内容是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
我会通过具体的例子,让大家理解这些概念,并学会如何进行计算。
二、教学目标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希望大家能够掌握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并能够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今天的学习难点是理解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概念,重点是学会如何进行计算。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让大家更好地理解,我准备了一些图片和练习题,希望大家能够认真完成。
五、教学过程六、板书设计我会设计一个简洁明了的板书,列出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计算方法,让大家能够一目了然。
七、作业设计1. 小明有3个苹果,又买了5个香蕉,又买了2个橘子,问他一共有多少水果?答案:10个水果。
2. 小明有2个苹果,又卖了3个香蕉,又买了4个橘子,问他一共有多少水果?答案:3个水果。
3. 小明有5个苹果,又卖了2个香蕉,又买了3个橘子,问他一共有多少水果?答案:6个水果。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希望大家能够理解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概念,并能够灵活运用到实际问题中。
如果大家在学习过程中遇到问题,可以随时找我,我会耐心解答。
同时,大家也可以课后自己找一些类似的题目进行练习,加深对知识点的理解。
重点和难点解析在今天的教学过程中,我认为有几个重点和难点需要大家特别关注。
连加、连减和加减混合的概念是本节课的核心内容,理解这些概念是进行计算的基础。
我希望大家能够通过实例来感受这些概念,并能够将它们应用到实际问题中。
对于连加,我通过一个例子来解释:“小明有3个苹果,又买了5个香蕉,又买了2个橘子,问他一共有多少水果?”这个问题就是一个连加的问题,我们需要将小明买的苹果、香蕉和橘子的数量相加。
通过这个例子,我希望大家能够理解连加的概念,并能够将这个概念应用到其他类似的问题中。
人教版数学二年级下册 全册导学案
了解统计的意义,学会用简单的方法收集和整理数据。
教学难点:
能根据统计图表的数据提出并回答简单的问题,并能够进行简单的分析。
教具准备:课件。
课时安排:约3课时。
二年级数学学科(下)导学指导案
(第1单元 数据收集整理)
课题:数据收集整理(1)课型 :新授探究课课时:第1课时
使用说明及学法指导:
(3)喜欢()小组的人数最少。
(4)选择羽毛球组的有()人。
(5)选择篮球组的有()人。
(6)你对学校开展的课外小组有什么好的建议?
3.学校组织过的几次体检?请你根据一年级、四年级和六年级各一个班的情况来回答问题。
4.2及以下
4.3~4.6
4.7~4.9
5.0及以上
一年级(1 )班
2
5
11
29
四年级(2 )班
(2)()最少,()最多。
(3)货车和面包车相差()辆。
(4)客车和货车的总辆数和()同样多。
(5)这四种车一共有()辆。
2.请你根据表中的数据将结果填到下表中.
种类
航模组
书法组
羽毛球组
舞蹈组
绘画组
篮球组
围棋组
人数
15人
8人
12人
9人
13人
20人
7人
(1)我最喜欢()小组。
(2)喜欢()小组的人数最多。
1、填空题。
1、9和7相乘的积是( ),再减60得( )。
2、35加19的和是( ),再减去40得( )。
3、100减去70的差是( ),再加上30得( )。
2、下面是学生参加校兴趣小组各个项目的人数,请完成下面的统计表。
项目
3.2直角的初步认识导学案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
3.2直角的初步认识
班级:姓名:评价:
【学习目标】
1、能认识直角,能用三角板判断直角。
2、会画直角。
【学习重点】
认识直角和直角各部分名称
【学习难点】
会用三角板画直角
【导学流程】
一、了解感知
1、自学例3,找出图中的角。
2、像国旗、椅子上、运动员上身与双腿所夹得角等这些角都是()角
3、做一做:
①自己试着用两根纸条做一个直角。
②用纸折出一个直角。
二、深入学习
1、自学课本第40页例3
判断直角的方法:将三角板上()角的顶点与所要判断的角的顶点(),三角板的直角的边与这个角的一条边(),如果这个角的另一条边与三角板的另一条边也重合,这个角就是直角。
2、自学课本40页
→→
3、我会画直角:
三、迁移应用
1、下面图形中是直角的打√,不是直角的打×
2、下面图形中,各有几个直角?
4、判断
(1)有的直角大,有的直角小。
()
(2)用放大镜观察直角,直角变大。
()
(3)黑板上的直角比课本上的直角大。
()
5、添一条直线,使一图增加3个直角,二图增加4个直角。
6、按要求剪一剪,只能剪一刀。
总体表现(优、良、差),愉悦指数(高兴、一般、痛苦)
主备人:审核人:。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全册)
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全册)人教版二年级数学上册导学案(全套)第一课时:长度单位班级:------姓名------评价-------周培养目标:学会观察研究目标:1、亲身经历长度单位形成的过程,认识统一长度单位的必要性。
2、会进行一些简单的测量、比较。
3、锻炼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体验研究带来的乐趣。
一、自主研究1、仿照课本第1页,请你用不同的物体量量书的宽,并记录下来。
书的宽大约有()个( )长。
书的宽大约有()个( )长。
书的宽大约有()个( )长。
书的宽大约有()个( )长。
……2、仿照课本第1页,请你自由测量:用不同的物体量你喜欢的东西(如文具盒、桌子、凳子等),并记录下来。
()大约有()个( )长。
()大约有()个( )长。
()大约有()个( )长。
()大约有()个( )长。
……3、我想问、我想说:()。
(以上各题第二天给全班同砚展现展现你的佳构,可请你家长协助,表演给你家长看一看)二、合作探究(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互评交流,展示。
)1、小组间相互说说你的丈量结果并展现展现你的量法。
2、说说你的设法主意。
(三、过关检测:第二课时:长度单位班级:------姓名------评判-------周培养目标:学会观察研究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厘米”,实际感知1厘米。
2、感触感染用尺子量整厘米物体的长度。
3、锻炼观察能力、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体验研究带来的乐趣。
一、自主研究1、准备一把尺子并观察尺子,说说你知道什么。
2、自学课本第3页,认识1厘米。
3、亲身感知1厘米,测量身边1厘米长的物体。
()的长大约是1厘米。
()的长大约是1厘米。
()的长大约是1厘米。
……4、看我的,我会量(以上各题第二天给全班同学展示展示你的杰作,可请你家长帮忙,表演给你家长看一看)二、合作探究(根据学生完成的情况小组与小组之间进行互评交流,展示。
)三、过关检测。
第三课时:长度单位班级:------姓名------评判-------周培养目标:学会观察研究目标:1、认识长度单位“米”,实际感知1米。
2023年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导学案教学案
新课标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全册导学案教学案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导学案单元教学内容: 第一单元(处理问题)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旳基础上编排旳。
本单元旳重要内容有: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处理问题, 并学会使用小括号;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处理问题。
本单元教材在编写上有如下几种特点:1.结合生活情境发现数学问题并处理问题。
2.例题旳展现形式具有开放性。
单元教学规定: 1.结合现实生活中旳详细情境, 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旳基本含义, 学生用两步计算旳措施处理问题, 懂得小括号旳作用。
2.培养学生认真观测、独立思索等良好旳学习习惯, 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处理问题旳能力。
单元教学重、难点: 1、小括号旳使用。
2、综合算式旳应用。
单元课时安排: 约4课时第一课时处理问题教学内容: 书本第4页例1 讲课日期: 年月日星期教学目旳:1.使学生能从详细旳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 掌握处理问题旳环节和措施, 懂得可以用不一样旳措施处理问题。
2.培养学生认真观测等良好旳学习习惯, 初步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处理问题旳能力。
3.通过处理详细问题, 培养学生初步旳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旳良好情感。
教学重点:初步理解数学问题旳含义, 经历从生活中发现并提出问题、处理问题旳过程, 会用所学旳数学知识处理简朴旳实际问题, 体验数学与平常生活旳亲密联络。
懂得小括号旳作用, 会在处理问题中使用小括号。
教学难点: 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处理问题旳能力。
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游乐园情境图。
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 激发爱好1.谈话: 小朋友们你们去过游乐园吗?你最喜欢玩什么?2、投影出示游乐园情境图, 问: “我们看看图中旳小朋友们在做什么?”把学生旳注意力吸引到画面上来。
3、让学生观测画面, 提出问题。
教师合适启发引导: 有多少人在看木偶戏?学生自由发言, 提出问题。
二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3.2直角、锐角和钝角的初步认识|人教新课标
二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3.2直角、锐角和钝角的初步认识|人教新课标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二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中的3.2直角、锐角和钝角的初步认识,这是我们人教新课标的内容。
一、教学内容我们今天的学习内容主要围绕直角、锐角和钝角的初步认识展开。
我们会通过观察和操作,了解直角、锐角和钝角的特点,并能够正确识别它们。
二、教学目标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希望孩子们能够理解直角、锐角和钝角的含义,并能够运用它们来描述生活中的角。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今天的教学重点是让孩子们能够识别直角、锐角和钝角,教学难点则是让孩子们理解它们之间的区别。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今天的教学,我已经准备好了直角、锐角和钝角的模型,以及一些生活中的图片,让孩子们能够更直观地理解。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通过一些生活中的实例,如钟表、房屋等,引入角的概念,让孩子们能够感受到角的存在。
2. 讲解:我会向孩子们展示直角、锐角和钝角的模型,并解释它们的特点。
直角是90度的角,锐角是小于90度的角,钝角是大于90度小于180度的角。
3. 操作:孩子们将会自己动手操作模型,尝试识别直角、锐角和钝角,并通过生活中的图片来练习。
4. 练习:我会给出一些练习题,让孩子们自己尝试判断给出的角是直角、锐角还是钝角。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会简洁明了,我会用不同的符号来表示直角、锐角和钝角,并标注它们的度数。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判断下列角是直角、锐角还是钝角,并说明原因。
1. 一个钟表上的时针和分针重合的角。
2. 一本书打开时的两个页边的角。
3. 一条直线的两个相邻的角。
答案:1. 直角:因为时针和分针重合时,它们之间的角度是90度。
2. 锐角:因为书的页边是弯曲的,所以两个页边的角度是小于90度的。
3. 无法确定:因为直线没有角度,所以无法判断。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今天的教学,看看孩子们的学习情况,并根据他们的表现进行拓展延伸,让他们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运用直角、锐角和钝角。
二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3.2《乘法的各部分名称》-苏教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3.2《乘法的各部分名称》苏教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刻理解到教学不仅仅是对知识的传授,更是对学生思维方式的培养。
在二年级上册数学中,乘法的各部分名称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它不仅涉及到数学知识,更能够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教学内容是苏教版二年级上册数学的第三章节第二节《乘法的各部分名称》。
这部分内容主要介绍了乘法算式中的乘数、积、乘数和积的关系。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理解乘法算式的基本构成,掌握乘数、积的概念,并能够正确地运用它们进行计算。
二、教学目标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掌握乘法算式中各部分的名称和作用,能够正确地识别和运用它们进行计算。
同时,通过学生的自主探究和合作交流,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团队协作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乘法算式中乘数、积的概念和它们之间的关系。
难点则是让学生能够正确地运用乘数和积进行计算,并理解它们在乘法算式中的作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乘法算式卡片、小棒、计数器等。
这些教具和学具可以帮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乘法算式的构成,从而更好地掌握乘数、积的概念。
五、教学过程在教学过程中,我采用了情境引入、例题讲解、随堂练习等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乘法算式的构成,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理解乘数、积的概念,通过随堂练习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1. 情境引入:我通过一个有趣的故事,让学生了解到在生活中经常会用到乘法,从而引发学生对乘法算式的兴趣。
2. 例题讲解:我通过具体的例题,让学生了解乘法算式中乘数、积的概念,并解释它们之间的关系。
3. 随堂练习:我设计了不同难度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进行练习,巩固所学知识。
六、板书设计我在板书上清晰地写出了乘法算式的各部分名称和它们之间的关系,让学生一目了然地了解乘法算式的构成。
七、作业设计我布置了一些有关乘法算式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进行巩固。
部编版数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
部编版数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导学案
第一章:数至99内的运算
一、认识99内的数
本章主要研究数至99内的运算,通过认识99以内的数,培养
学生灵活运用数的能力。
1. 数的认识
- 研究数的命名法,了解数的读法和写法。
- 掌握数的顺序排列,培养数的直观感受。
2. 数的比较
- 研究数的大小比较方法,比较数的大小,培养数的相对感受。
3. 数的进位和退位
- 研究数的进位和退位,了解数的进位和退位对数的大小的影响。
二、数的加法和减法
本章主要研究数的加法和减法,培养学生进行简单运算的能力。
1. 数的加法
- 研究数的加法运算法则,进行简单的加法运算。
2. 数的减法
- 研究数的减法运算法则,进行简单的减法运算。
三、数的查找和变化
本章主要研究数的查找和变化,培养学生通过运算找到数的能力。
1. 数的查找和变化
- 研究数的查找方法,通过简单的运算找到所需数。
- 研究数的变化方法,通过加减法改变数的大小。
四、数的确定和判断
本章主要研究数的确定和判断,培养学生进行计算和判断的能力。
1. 数的确定和判断
- 研究数的确定方法,通过一些条件计算出所需的数。
- 研究数的判断方法,通过判断数的属性进行筛选。
五、数的应用
本章主要研究数的应用,将所学的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1. 数的应用
- 研究数的应用方法,将数的知识运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问题。
- 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的数学问题。
以上是《部编版数学二年级数学上册》全册的导学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导学案
人教版小学数学二年级下册全册导学案第一单元数据收集整理第1 课时数据收集整理(1)环节学案探究新知1.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的动物,完成表格并填空。
(1)喜欢( )的人数最多。
(2)喜欢( )的人数最少。
(3)喜欢熊猫的比喜欢小狗的多(或少)( )人。
自主2.下面是二年级同学参加学校开展的课外小组的情况。
学习(1)参加( )小组的人数最多。
(2)参加( )小组的人数最少。
(3)一共有( )人参加课外小组。
(4)你对学校开展的课外小组有什么好的建议?知识点:认识并分析简单的统计表下面是某市2015 年7 月天气情况统计表。
质疑探究(1)该市2015 年7 月的和一共有( )天。
(2)该市2015 年7 月的比多( )天。
(3)2015 年7 月一共有( )天。
(4)你还能提出其他数学问题吗?一、随堂练习调查本班同学最喜欢吃的早餐,完成下面的表格并填空。
(1)早餐最喜欢吃( )的最多,最喜欢吃( )的最少。
(2)最喜欢吃面包的人比最喜欢吃包子的人多(或少)( )人。
(3)一共调查了( )个人。
(4)全校学生早餐最喜欢吃( )的人可能最多。
二、拓展练习实践下表是二(2)班学生最喜欢的水果的统计表,根据统计表完成下列各题。
应用(1)根据上面的表格信息,完成表格所缺的内容。
(2)男生最喜欢吃的水果是( ),女生最喜欢吃的水果是( )。
(3)最喜欢吃( )的人数最多,有( )人。
(4)二(2)班男生有( )人,女生有( )人,一共有( )人。
通过今天的学习,我学会了:自我总结我的问题是:第2 课时数据收集整理(2)环节学案一、复习旧知下面是二(1)班同学最喜欢的课外书情况的统计表。
(1)最喜欢( )的人数最多,最喜欢( )的人数最少。
(2)最喜欢漫画书的有( )人。
(3)算一算,二(1)班一共有多少人?自主二、探究新知学习下面是小红在超市调查小朋友最喜欢的食品的统计表。
(1)最喜欢吃冰淇淋的人数比最喜欢吃面包的人数多( )人。
二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32 认识时间--经过的时间
激励语: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第一个钟面的时间他们在做: 钟面的时间。
,所以,你的想法是选择圈第(
)个
课堂达标 ★ 练习:要求:先把钟面上的时间写出来再圈。
( ★★
:
) (
:
)(
:
)(
:
)对子互相说说你是怎么想的?
自主反思:本节课,ຫໍສະໝຸດ 参与了 还不错。 ( )次,我的表现:很棒,积极参与。 胆子小,不敢说。( )
(
)
激励语:只有想不到,没有做不到!
备注
复习检测
自主学习
哦, (
:
)我做
完作业后才去踢球。 明明, : 我们还 。 现在是( : ) , 做完作业啦!
要一起去看
合作探究:
1、他们需要做( )件事,分别是: 、 、 2、讨论:明明可能在下面的哪个时间去踢球?把它圈出来。 (小组进行组学)
( : ) ( : ) ( : ) 3、写出以上钟面的时间。 4、分别说说以上三个钟面的时间他们在做些什么? 第一个钟面的时间他们在做: 第一个钟面的时间他们在做:
本周课堂规范:认真聆听 大胆展示
芙蓉学校二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
班 级: 二( ) 科任老师: 预习情况: (优秀 一般 差) 学案编号: 家长签名: 【数 32】 主人姓名:
课题:认识时间(二) 学习目标: 1、结合生活情景,体会和判断两个时刻之间经过了哪些时刻。 2、巩固所学的知识,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 学习重点:判断两个时刻之间经过了哪些时刻。 , 学习难点:判断时间的合理性。 。 导学过程 1、钟面上一共有( )个大格,每个大格分成 ( )个小格。 钟面上一共有( )个小格。2、分针走 1 大格是( )分钟,走 1 小格是( )分 钟,走 8 小格是( )分钟。3、钟面上有( )个大格,分针走了( )个小格, 是( )分;分针走了 1 个大格,是( )分。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全册
人教版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全册第一单元解决问题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解决问题课本P1~P12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的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并学会使用小括号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本单元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几个特点1结合生活情境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2例题的呈现形式具有开放性单元教学要求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生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单元教学重难点1小括号的使用2综合算式的应用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第1课时《加减混合的两步计算解决问题》主备人温馨杂草屋审定人温馨杂草屋执教者温馨杂草屋导学内容教科书第4页例1练习一第1题导学目标1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并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2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3在多种方法中选择自己比较喜欢的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导学重点理解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导学难点将分步列式合成综合算式导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研讨导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导学过程导学环节教师导学学生学习导学目的个人复备情景导入提出问题1观察主题图课件出示情境图师同学们我们刚刚度过了愉快的春节公园里组织一次游园活动你们想参加吗看我们已经来到了游园地点你们看小朋友们都在做什么你想知道什么2教师肯定并鼓励学生所发现所提出的问题3 引入课题师游园活动中有许多数学问题要我们去解决我们一起来解决这些问题好吗教师板书课题解决问题一口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自主交流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通过观察主题图让生提出问题培养学生观察发现问题的能力通过学生的汇报提出问题明确本课要达成的目标朝着目标去学习自主学习探析问题1观察例1主题图发现信息并提出问题师我们先来看看木偶剧1让学生认真观察图用自己话说一说画面的内容2根据学生的回答整理成一道完整的应用题原来有22人在看戏不一会儿有6个同学先走了后来又来了13人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3多让几个学生完整地描述图意2提问题目的已知条件和问题分别是什么这一道题有几个已知条件根据这两个已知条件能不能一步求出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呢3合作探究一解决问题的方法1提出合作要求2小组汇报教师与学生一起梳理并板书算式方法一2213 35人 35-6 29人综合算式2213-6 29人方法二22-6 16人 1613 29人综合算式22-613 29人方法三136 7 人 227 29人若有同学发现第三种方法老师给予肯定不作深入研究3引导一起回顾解题思路思路求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用了几种方法可以是用原有的人数加上进来的人数再减去走了的人数也可以用原有的人数先减去走了的人数再加上进来的人数4合作探究二请学生观察比较两种方法的联系并列出综合算式1提出合作要求2小组汇报并互评3把分步解答的两个算式合成一个算式应该怎么办观察例1主题图说图中的信息提出数学问题并能完整地描述整个图意学生独立思考并回答老师所提问题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自己的计算方法组长整理后汇报小组内交流后全班汇报培养学生观察并分析数据的能力培养学生并能完整地描述图意的能力让学生通过分析比较更能全面地思考问题在小组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及发散思维培养归纳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能力优化梳理解决问题1总结解决两步应用题的方法师通过刚才的学习我们一起来回忆一下我们是怎样解答两步应用题的呢总结1首先仔细观察图意弄清题里有几个已知条件问题是什么2要分析一下题里的条件能不能一步就算出现在看戏的有多少人3根据问题列出准确的算式可以是分步也可以是综合算式4写也答案再检查一下做得有没有错误2和同排好友再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边回忆边说出解决问题的步骤形成解决问题的知识体系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互动作业生成问题1让学完成教材练习一第1题观察学生的列式情况指名汇报汇报时要说明思考方法2将两个分步算式合成一个综合算式5020 70 7015 558626 60 6013 73 先独立完成作业然后小组内互相帮助小组展示作业情况并互相评价谁的作业最漂亮检测学生学习情况反馈目标达成效果总结提升拓展问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收获了什么自我回顾自我总结互相帮助总结归纳激励评价建构知识体系板书设计解决问题问题现在看戏的有几人方法一方法二2213 35人 22-6 16人35-6 29人 1613 29人2213-6 29人 22-613 29人教学反思《解决问题一》导学案学习目标通过观察情景图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合作探究一学习例1解决问题的方法选择一种填上并汇报1原来有人走了人就先减去人算式是后来又来了人就再加上人算式是2原来有人来了人就先加上人算式是后来又走了人就再减去人算式是合作探究二将分步算式合成综合算式我观察到2213 35人35-6 29人这两个分步算式与2213-6 29人相同的数有不同的数有所以列出的综合算式是当堂检测1 完成教材练习一第1题2将下面每组中两个分步算式合成综合算式5020 70 7015 55 8626 60 6013 73综合算式是综合算式是3 1 男生有22人女生有27人有16人参加接力赛有多少人没参加接力赛2 公共汽车上原来有52人到站后下车18人又上来14人车上现有多少人4扩展提高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来解答请你口头编一道加减混合的解决问题并解答出来总结反思在本节课中我学到了什么自我评价第2课时《加减混合的两步计算--解决问题》主备人审定人执教者导学内容第5页例2练习一的第2题导学目标1认识小括号的作用2能具体的生活情境问题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4通过解决具体问题培养学生初步的应用意识和热爱数学的良好情感板书设计解决问题二问题还剩下多少个第一种方法第二种方法54-8 46 个 4622 24个 822 30个5430 24个综合算式54-8-22 24个综合算式54822 24个《解决问题二》导学案学习目标通过观察情景图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例1合作探究一解决问题的方法1面包房共有54个面包先买走个再买走了个所以算式是2因为先买走个后又买走个一共就买走了面包房的师傅一共做了54个面包那么就剩下当堂检测1 完成教材练习一第2题口述解题思路2将下面每组中两个分步算式合成综合算式4520 65 6529 36 综合算式是9514 81 8150 31 综合算式是6730 37 3718 19 综合算式是总结反思在本节课中我学到了什么自我评价第3课时《加减混合的两步计算--解决问题》主备人审定人执教者导学内容教科书第8页例3导学目标1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2培养学生搜集整理信息的能力导学重点知道可以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的能力导学难点从不同角度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导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研讨导学准备多媒体课件导学过程导学环节教师导学学生学习导学目的个人复备创设情景引入新课1谈话大家爱玩跷跷板吗今天我们到跷跷板乐园去玩一玩好吗2投影出示跷跷板情景图师看图中的小朋友在做什么学生仔细观察图学生自由发言情景引入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合作交流探索新知1.引导学生观察主题图看到这个画面你想知道什么教师选择性地板书跷跷板了园一共有多少人呢2问题提出来了大家能解决吗分组讨论算法3汇报交流并板书方法一4×3 12人 127 19人综合算式4×37 19人方法二2×6 12 人 127 19人综合算式 2×67 19人 1观察例3主题图猜想图中的数学问题2跟老师一起归纳问题3在小组内互相说一说自己的想法4组长汇报培养学生分析数据发现问题的能力围绕问题展开讨论通过自己的努力解决问题养成自主探究的习惯优化梳理解决问题1引导学生观察比较两种方法的异同总结明确两种方法都是求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只不过在解决问题的思路上略有不同2让生再说一说自己的想法先独立完成导学案然后小组内交流全班汇报培养归纳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能力互动作业生成问题1练习二第1题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2练习二第1题请几名学生说一说解决问题的方法给有困难的学生以启发先独立完成作业然后小组内互相帮助自评作业检测学生学习情况反馈目标达成效果进行尊老爱幼的教育总结提升拓展问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收获了什么自我回顾自我总结互相帮助总结归纳激励评价建构知识体系板书设计解决问题三问题跷跷板乐园一共有多少人第一种方法第二种方法4×3 12人127 19人 2×6 12 人 127 19人综合算式 2×67 19人综合算式 4×37 19人《解决问题二》导学案学习目标通过观察情景图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例1合作探究一解决问题的方法1有3个组每组有4人一共有多少人算式2因为先买走个后又买走个一共就买走了多少个算式是面包房的师傅一共做了54个面包那么就剩下个当堂检测1 完成教材练习一第2题口述解题思路2将下面每组中两个分步算式合成综合算式4520 65 6529 36 综合算式是9514 81 8150 31 综合算式是6730 37 3718 19 综合算式是总结反思在本节课中我学到了什么自我评价第4课时《解决问题练习课》主备人审定人执教者导学内容练习一第35题练习二第25题导学目标1学生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出发学会思考生活中的数学问题进一步巩固解决问题的步骤和方法2培养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在实际生活中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的能力导学重点查漏补缺反馈出现的问题提高学生解决问题的准确性和多样性导学方法质疑比较合作探究导学准备相关情景图导学过程导学环节教师导学学生学习导学目的个人复备情景导入提出问题1回忆收获并提出问题师通过前几节课的学习大家都有哪些收获你还有哪些不明白的地方小组内交流一下2指名汇报认真听学生总结肯定或补充引入新课今天我们继续来解决问题通过这节课的学习相信大家会有更多的收获小组交流自由汇报前几节课的收获回顾前几节课的收获激发学习兴趣自主学习探析问题1引导完成教材第7页第4题1引导学生看图提取信息全班交流2相机给学生介绍有关足球比赛的知识3提示题上都只告诉了我们一个信息该怎么算4小组内交流5汇报2引导完成教材第7页第5题1说情景图的图意理解图中每句话的含义2独立思考后小组内交流爸爸从35岁到50岁一共长了多少年那么小明也会长多少年3汇报并列出正确的算式3引导完成教材练习二第3题1说出图意明白儿童票与成从票的单价分别是多少2思考小明的一家有几个成人几个儿童3带着刚才的思考列出算式4汇报并说出算式的含义并判断够不够 1仔细观察图看自己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一听2思考并小组内交流想法3独立完成作业并互相评价反思成功从而寻找新的问题培养了学生估算意识增强学生的数感通过练习加强巩固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能根据实际情况灵活选择相关信息解决问题培养学生思维的灵活性深理解优化梳理解决问题整理解决问题的方法师通过今天的学习你对于解决问题你有什么想说的小组内交流一下小结1 一定要仔细读题明白图意2根据实际问题灵活选择数据有时一道题有多种算法但最后的结果一定是相同的突破难点总结归纳建构知识体系互动作业生成问题1引导完成教材第7页练习一第3题1仔细观察你从图中了解到了哪些信息说给同桌听一听2你是怎样计算的2完成练习二的第4题3完成练习二第5题1小组内观察与书上一样的实物并一起数一数一共有多少个方木块2先独立思考后交流算法3全班交流算法体会到解决问题的多样性1看图理解题意同桌互相交流汇报全班交流计算方法2独立完成板演笔算过程说明方法先独立完成作业然后小组内互相帮助巩固知识加深对两步应用题的理解体会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提高解决问题能力培养思考的灵活性与开放性总结提升拓展问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收获了什么你还有哪些问题呢自我回顾自我总结自我评价自我反思板书设计解决问题练习课练习一练习二第7页4题第11页3题中国757 19分 8×25 21元阿联酋434 11分 20元小于21元乌兹别克斯坦9-89 10分不够卡塔尔6-36 9分阿曼22 2 6分第7页5题第11页5题50-358 23岁 9×3-2 25个作业设计1完成练习一和练习二中的习题同步练习1大熊有30元钱他想在妇女节分别给妈妈和奶奶买一件礼物他可以买哪两件礼物算一算买了两件礼物后他还剩多少钱木梳痒痒挠暖手炉热水袋围裙花瓶5元 6元 15元 11元 12元 10元2算一算把光明小学体育室各种球的个数填写完整1羽毛球的个数比足球的3倍少10只2篮球的个数是排球和足球个数的2倍排球别篮球足球羽毛球28个个 35个个3妈妈去专卖店买了一件上衣和一条裤子上衣28元裤子17元妈妈给售货员50元钱应找回多少钱4张大爷的果园0里原来有5行果树每行8棵今年又新栽了25棵现在一共有多少棵单元教学反思第2单元表内除法一单元教学内容第二单元表内除法一课本P13~P36单元教村分析本单元教学内容主要有除法的初步认识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解决实际问题除法的初步认识分两个层次第一以生活中常见的每份同样多的实例合活动情境让学生建立平均分概念第二在平均分概念的基础上引出除法运算说明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用口诀求商遵循由易到难的原则解决问题是结合除法计算出现的首先在除法的初步认识教学中孕伏解决问题的内容然后在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之后编入了解决有关平均分的实际问题和需要用乘法和除法两步计算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内容单元教学要求1让学生在具体情境中体会除法运算的含义会读写除法算式知道除法算式的各部分的名称2使学生初步认识乘除法之间的关系能够比较熟练地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3使学生初步学会根据除法的意义解决一些简单的实际问题4结合教学使学生受到爱学习爱劳动爱护大自然的教育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单元教学重点让学生体会除法运算的意义在理解的基础上掌握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的方法及解决问题单元教学难点除法的含义用除法运算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单元课时安排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2课时左右除法3课时左右2用2~6的乘法口诀求商7课时左右整理和复习 1课时左右第1课时《除法的初步认识平均分》主备人审定人执教者导学内容教科书第13页例1例2及做一做练习三第12题导学目标1在具体情境与实践活动中建立平均分的概念2让学生充分经历平均分1教学例2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有几种分法1论分配方案各小组动手分一分学生汇报分法你喜欢哪种分法为什么2分一分把8平均分成4份每份应是多少根学生动手分一分3完成课本第14页的做一做把12瓶矿泉水平均分成3份让学生圈一圈并说出自己的分法平均分把15平均分成5份可以怎样分1个1个地分2个2个地分3个3个地分《平均分》导学案学习目标动手分一分感受平均分的含义和方法能将一些物品平均分合作探究一请动手把糖果分给小组里的每一位同学要求把糖果分完1 动手分一分思考怎样分才能公平2说一说分一分的方法3我给这种分得一样多的分法取名为合作探究二把15个橘子平均分成5份怎样分有几种分法橘子12自我评价第2课时《用平均分解决实际问题》主备人审定人执教者导学内容教科书第15页例3及做一做练习三第3题导学目标1结合具体生活情境进一步理解平均分的含义和平均分的方法2会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3培养收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导学重点会用平均分的方法解决实际生活中的具体问题培养收集信息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主题图自我评价第3课时《除法1》主备人审定人执教者导学内容教科书第18页例4及做一做完成教材第20页练习四1-4题导学目标1在平均分的操作中理解除法的意义2认识除号了解除法算式的写法和读法导学重点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1212自我评价第4课时《除法2》主备人审定人执教者导学内容教科书第19页例5及19页的做一做导学目标1通过学生动手圈一圈说一说等学习活动理解并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2除法算式理解掌握除法算式表示的意义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引导参与谈话出示情境图1要求仔细观察看看需要解决什么问题2熊妈妈是怎样分的你能动手圈一圈吗3你能用算式表示吗4这个算式表示什么意思5为什么这个算式也用除法算式来表示口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通过思考比较讨论让学生知道把一些我们平均分成相等的几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自主学习探析问题1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1除法算式中的三个数你能帮它取个名字吗2先让学生自己取然后请学生看书学习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3请学生对照算式与情景说说算式中各数所表示什么1看情景图理解图意有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可以放几盘用算式表示熊妈妈分竹笋的过程2对照分的过程说一说20表示竹笋的总数4表示每盘中放的竹笋个数5表示可以放几盘看书熟悉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培养学生分析数据和发现问题的能力在小组活动中充分发挥学生的个性培养合作交流的意识及发散思维培养归纳能力形成解决问题的方法的能力优化梳理解决问题思考小熊和熊妈妈的这两个问题为什么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思考比较讨论汇报拓展激发思维互动作业生成问题1课本第19页的做一做1明确要求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巡视3交流汇报4小结2变式练习1练习四第45题先让学生画圈一圈进行平均分分后再填写算式2练习四第6题先让学生看图叙述平均分的要求再让学生动手圈一圈圈好后填写算式最后让学生对照图说一说除法算式表示的意思和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先独立完成作业然后小组内互相帮助小组展示作业情况并互相评价谁的作业最漂亮检测学生学习情况反馈目标达成效果总结提升拓展问题今天我们一起学习了什么你收获了什么自我回顾自我总结互相帮助总结归纳激励评价建构知识体系板书设计除法的初步认识20个竹笋每4个放一盘能放5盘20 ÷ 5 4教学反思《除法2》导学案学习目标通过教学活动使学生进一步理解除法的意义认识除法算式各部分的名称一通过学习我知道除号前面的数叫作除号后面的数叫作所得的结果叫作当堂检测1写出除法算式118除以3等于62把10个苹果平均放在2个盘子里每盘放5个3被除数是20除数是4商是5416朵花每4朵花插一瓶可以插几瓶2有10个苹果全部分完可以他给几个小朋友有几种分法列出算式3有25个人要去机场乘飞机有两种车一种是面包车每辆车可乘8人另一种是小轿车每辆车可乘3人问可以怎样派车把25人送到机场哪一种派车方案比较合理总结反思在本节课中我学到了什么自我评价第5课时《除法练习课》主备人审定人执教者导学内容教科书第2122页导学目标1进一步体验除法算式与生活实际的密切练习2通过开展多种形式的分一分活动 让学生进一步体会除法的意义3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能力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导学重点查漏补缺 反馈出现的问题 进一步理解掌握除法的意义 培养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导学难点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初步的抽象能力 养成良好的学习习惯导学方法导学准备导学过程导学环节教师导学学生学习导学目的个人复备设置问题引导参与基础练习1 谈话 数学源于生活 生活中处处有数学 让我们从身边找一找数学 用我们学过的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吧 想想生活中哪些地方有数学 能否举出例子来2 学生举例口答老师提出的问题学生交流自己的想法通过思考比较讨论让学生知道把一些我们平均分成相等的几份可以用除法来计算自主学习探析问题 1 引导学生完成第21页第56题1 请学生仔细观察图 了解到哪些信息 说给同桌听一听2 要求学生独立完成3 指名回答 教师板书算式说说算式表示的意思2 引导学生完成练习四第78题。
2和3的乘法口诀
2021——2022学年度年第一学期冀教版二年级数学3 2和3的乘法口诀导学案项目内容1.填一填。
(1)2×3读作( )乘( ),表示( )个( )相加。
(2)2×4读作( )乘( ),表示( )个( )相加。
2.2的乘法口诀。
2+2=4 2×1=22×2=41×2=2先说乘号两边的数,再说积,如果积是一位数,在积的前面加上“得”字。
2×2=41×2=2二二得四一二得二每相邻的两个算式相差1个( ),积相差( )3.3的乘法口诀。
△△△△△△3 3+3=6 3+3+3=93×1=33×2=63×3=9一三得三二三得六三三得九3的乘法口诀有3句,相邻的两句口诀的积相差( )4.通过预习,我知道了2的乘法口诀有一二得二、二二得( )。
每相邻两句口诀相差( )。
3的乘法口诀有一三得三、二三得( )、三三得九。
5.2的口诀有2句,3的乘法口诀有3句;几的口诀,每相邻两句的口诀的积就差几。
6.直接写得数。
2×1=2×2=3×3=1×2=3×2=1×3=2×3=1×3=7.补充口诀。
二三得( ) 一二得( ) 二二得( )一三得( ) 三( )得九温馨提示学具准备:纸片。
知识准备:乘法的相关知识。
参考答案:1.(1)2 3 3 2 (2)2 4 4 22.2 23.34.四 2 六5.略6.2 4 9 2 6 3 6 37.六二四三三。
二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3.2 儿童乐园(1) 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3.2 儿童乐园(1)——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基本运算,并能熟练运用。
2. 培养学生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
3. 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4.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探索的精神。
二、教学内容1. 100以内加减法运算。
2. 解决实际问题,运用加减法进行计算。
3. 学习乐园中的数学问题。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100以内加减法运算。
2. 教学难点:运用加减法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生动的实例,引导学生进入儿童乐园的情境,激发学生对本节课的兴趣。
2. 新课导入:讲解100以内加减法的基本运算规则,让学生掌握计算方法。
3. 案例分析:分析儿童乐园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加减法进行计算。
4. 练习: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5.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共同解决实际问题,培养学生合作、交流的能力。
6. 课堂小结:总结本节课所学内容,强调重点、难点。
7. 作业布置: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所学知识。
五、教学评价1. 课后作业完成情况。
2. 课堂表现,包括积极参与、合作交流、问题解决等。
3. 定期进行测试,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程度。
六、教学建议1. 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辅导。
2. 注重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3.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思维能力。
4. 定期与家长沟通,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共同促进学生的成长。
本节课以儿童乐园为主题,通过生动有趣的实际问题,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学习100以内加减法。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要以学生为主体,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分析、解决问题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的学习习惯。
同时,要关注学生的学习状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每位学生都能掌握所学知识。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们希望学生能够:1. 熟练掌握100以内加减法的基本运算。
二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3.2 儿童乐园 北师大版
二年级上册数学导学案-3.2 儿童乐园北师大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理解儿童乐园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操作能力。
2. 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
3. 培养学生对数学的兴趣,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的积极性。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儿童乐园中的各种游乐设施,如滑梯、秋千、旋转木马等。
2. 学习用简单的数学语言描述儿童乐园中的数学问题,如比较高矮、长短、多少等。
3. 学习用数学方法解决儿童乐园中的实际问题,如计算游乐设施的数量、比较价格等。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通过观察、操作,理解儿童乐园中的数学问题,并能用数学方法解决实际问题。
2.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儿童乐园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
四、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图片或视频展示儿童乐园的场景,引导学生观察并说出自己熟悉的游乐设施。
2. 新课导入:让学生观察儿童乐园中的数学问题,如比较高矮、长短、多少等,引导学生用数学语言描述问题。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儿童乐园中的实际问题,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如计算游乐设施的数量、比较价格等。
4. 实践操作:让学生分组进行观察、操作,解决儿童乐园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动手操作能力和团队合作精神。
5. 总结提升:让学生总结自己在儿童乐园中学到的数学知识,引导学生将所学的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
五、课后作业1. 让学生观察自己家附近的儿童乐园,用数学语言描述其中的数学问题,并尝试用数学方法解决。
2. 让学生与家长一起讨论儿童乐园中的数学问题,培养学生的家庭学习氛围。
六、教学反思1. 教师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情况,及时调整教学策略,提高学生的课堂学习效果。
2. 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应用能力,让学生在实际生活中感受到数学的魅力。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课后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
小学二年级下册数学导学案全册
第一单元:解决问题单元教学内容:第一单元——解决问题课本P1~P12单元教材分析:本单元是在学生学会计算两步式题的基础上编排的。
本单元的主要内容有:运用加法和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并学会使用小括号;运用乘法和加法(或减法)两步计算解决问题。
本单元教材在编写上有以下几个特点:1.结合生活情境发现数学问题并解决问题。
2.例题的呈现形式具有开放性。
单元教学要求:1、结合现实生活中的具体情境,使学生初步理解数学问题的基本含义,学生用两步计算的方法解决问题,知道小括号的作用。
2、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独立思考等良好的学习习惯,初步培养学生在实际生活中发现问题、提出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单元教学重、难点:1、小括号的使用。
2、综合算式的应用。
单元课时安排:约4课时第1课时《加减混合的两步计算解决问题》主备人:李玲玲审定人:肖咸清执教者:导学内容(教科书第4页例1,练习一第1题)导学目标1、能从具体的生活情境中发现问题,并会用不同的方法解决问题。
2、培养学生多角度观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并掌握解决问题的能力。
3、在多种方法中选择自己比较喜欢的方法去解决生活中的问题,从而提高学习的积极性。
导学重点理解解决问题的不同方法导学难点将分步列式合成综合算式导学方法自主探究、合作研讨导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板书设计:解决问题问题:现在看戏的有几人?方法一:方法二22+13=35(人)22-6=16(人)35-6=29(人)16+13=29(人)22+13-6=29(人)22-6+13=29(人)教学反思:《解决问题一》导学案学习目标:通过观察情景图,提出问题并解决问题,掌握解决问题的方法。
合作探究一:学习例1,解决问题的方法(选择一种填上并汇报)1、原来有()人,走了()人,就先减去()人,算式是;后来又来了()人,就再加上()人,算式是;2、原来有()人,来了()人,就先加上()人,算式是;后来又走了()人,就再减去()人,算式是;合作探究二:将分步算式合成综合算式我观察到22+13=35(人)35-6=29(人)这两个分步算式与22+13-6=29(人)相同的数有:;不同的数有:;所以列出的综合算式是:当堂检测:1.完成教材练习一第1题2、将下面每组中两个分步算式合成综合算式:50+20=70 70—15=55 86—26=60 60+13=73综合算式是:综合算式是:3、变式练习(1)男生有22人,女生有27人,有16人参加接力赛,有多少人没参加接力赛?(2)公共汽车上原来有52人,到站后下车18人,又上来14人,车上现有多少人?4、扩展提高生活中还有哪些问题可以用本节课学习的知识来解答,请你口头编一道加减混合的解决问题,并解答出来。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五单元小测试(一) 细心在任何时候都不会是多余的。
—贺拉斯
班级:______ ___ 主人姓名:______ ___
一、填空题.
1、207读作( )
2、八百零三 写作:
3、九百六十一 写作:
4、375是由( )个百( )个十和( )个一组成的。
5、从996往后接着数5个数是( )、( )、( )、( )、( )。
6、最大的三位数是( ),最小的四位数比最大的三位数多( )。
7.在( )里填上合适的数.
5431=5000+400+30+1 286=( )+( )+( ) 7560=( )+( )+( ) 2048=( )+( )+( ) 8009=( )+( ) 3070=( )+( )
8.80里面有( )个十. 190里面有( )个十.
9.找出下面数的排列规律,在空格里填上合适的数.
10.用 三张数字卡片,可以排出( )个不同的三位数,把它们写出来是___ .其中最大的数是_______,最小的数是______.
二.直接写出得数。
400+300= 5000-3000= 99+1= 1000-1= 1000-240= 450+540= 1001-1= 999+1= 5600-5000= 7000+600= 350-120= 89+2=
三、判断
1、一个数的最高位是百位,这个数是四位数。
()
2、三位数一定比四位数小。
()
3、七千零九写作:7009 ()
4、最大的四位数比最小的五位数大。
()
5、用5、
6、0、3组成最小的四位数是6305。
()
6、最高位是万位的数它是五位数,一个四位数最高位是千位。
()
7、只读一个零的数是末尾有0的数。
()
四、解决问题。
1、一个体育馆可以坐5000人,已经坐了4300人,还有多少个空位?
2、某市绿化环境,要植柳树700棵,杨树400棵,松树900棵。
(1)计划一共要植多少棵树?
(2)再植多少棵松树,松树的棵树就和柳树与杨树的总数同样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