幼儿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和“<”》

合集下载

《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大班数学教案精选7篇

《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大班数学教案精选7篇

《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大班数学教案精选7篇作为一名辛苦耕耘的教育工作者,就有可能用到教案,教案是保证教学取得成功、提高教学质量的基本条件。

那要怎么写好教案呢?作者分享了7篇《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大班数学教案,希望对于您更好的写作大于号有一定的参考作用。

幼儿园大班数学《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教案篇一教学内容:教科书第12—13页,认识大于号、小于号和等号。

教学目标:1、在“拔河”的情境中感受数量之间的大小及相等关系,能用一一对应的方法通过学具操作理解数量之间的关系;2、认识大于号、小于号和等号,并知道它们的含义,会用这三种符号表示数量之间的关系,能正确描述数的大小;3、参与观察、操作等实际活动,初步体验“数感”;4、培养对数学学习的亲切感,乐于参加数学活动,愿意提出数学问题。

教学重点:看图比出多少,并能够按要求画图。

教学难点:能够准确地使用“”、“”和“=”。

教学方法:谈话法、讨论法、学生动手操作法教学用具:投影仪、投影片、小旗、绳子、小棒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学导思小朋友们在幼儿园里玩过许多游戏吧,哪位小朋友玩过拔河的游戏,能说说这种游戏怎样玩吗?今天啊,有一个班的小朋友正在玩拔河游戏,他们想请咱们班的同学一起一起去看看,好吗?(教师板书课题)二、自主探索,探求规律1.学生观察图片,思考:(1)你观察到了什么?你想说什么?你想问些什么?鼓励学生交流自己的感受,如果学生在数人数时是两个两个地数的应该鼓励。

(2)为什么比赛还没有开始呢?引导学生从两边的人数不一样来分析这个问题。

2.学生动手操作,教师指导:我们可以用小棒来代表拔河的小朋友,怎样摆才能够让别人一下子就看出哪边拔河的人多?看着摆好的图片,说说你发现了什么?教师把学生分成两组,一组10人,二组9人,让学生观察有什么问题。

然后用小棒摆一摆,摆出两组的人数。

(板书:1.数一数2.一个对一个)现在两个小组的人数不一样多,不能进行比赛,要怎样才行呢?(学生讨论)结果:将9人的一组又添上一人。

认识“>”和“<”-幼儿园数学教案

认识“>”和“<”-幼儿园数学教案

认识“>”和“<”-幼儿园数学教案本次数学教案的主要内容是教授幼儿认识“>”和“<”符号。

本次教案设计围绕以下几个方面:1. 教学目标2. 教学方法3. 教学内容4. 教学过程5. 总结与评价接下来,我们一一详细解释。

一、教学目标1. 让幼儿通过实物体验、角色扮演等方式感受“>”和“<”符号的含义。

2. 学会使用“>”和“<”符号比较大小。

3. 总结并提炼出幼儿学习的关键点,为下一步的学习打下良好的基础。

二、教学方法1. 游戏为主,学习为辅2. 视觉教学结合口头讲解3. 角色扮演,模拟学习场景三、教学内容1. 认识“>”和“<”符号的英文名称2. 适当介绍等于“=”符号3. 介绍“>”和“<”符号的意思及使用方法4. 游戏中体验大小比较的方法5. 角色扮演学习场景四、教学过程1. 教师引导幼儿认识“>”和“<”符号的英文名称2. 适当介绍等于“=”符号3. 引导幼儿讲解“>”和“<”符号的意思及使用方法4. 对幼儿进行游戏体验教学5. 构建模拟学习场景:让幼儿小组以购物的方式,体验购买物品时的大小比较。

6. 师生互动,对幼儿提问,检查学习成果。

7. 教师对幼儿进行总结和评价。

五、总结与评价本次数学教学活动,采用学前教育专业的教学方法,由游戏为主,学习为辅的教育理念,结合视觉教学结合口头讲解,角色扮演,模拟学习场景等多种方法,充分调动幼儿学习的积极性,让幼儿在游戏的过程中学习大小比较方法,提高幼儿的动手能力和创造能力。

通过本次学习,提高了幼儿对“>”和“<”符号的认识程度,为下一步的知识递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同时,学习中也锻炼了幼儿的协作能力和团队意识。

针对不同的幼儿,教师也及时地为他们提供帮助和引导,让每一个幼儿都能在学习过程中认真思考、积极参与。

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

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

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一、教学目标1.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

2.能够正确读写大于号和小于号。

3.能够在数字中识别大于号和小于号。

4.能够用大于号和小于号比较大小。

5.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大于号和小于号。

二、教学内容1. 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教师介绍大于号和小于号的概念,通过示例让学生了解它们的含义和符号表示。

2. 能够正确读写大于号和小于号教师引导学生认真观察大于号和小于号的符号结构以及其所代表的含义,通过练习让学生掌握两个符号的读写方法。

3. 能够在数字中识别大于号和小于号教师通过数字大小的展示让学生更直观地理解和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帮助学生在数字中准确识别两个符号。

4. 能够用大于号和小于号比较大小教师通过练习示范和实例分析让学生掌握使用大于号和小于号比较数字大小的方法和技巧。

5. 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大于号和小于号教师通过生动的例子和实际情境让学生了解和应用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实际运用,如购物、交通等。

三、教学过程1. 温故知新复习之前所学的数字大小的表示方法,让学生回忆一下大于号和小于号的概念以及他们所代表的数字大小的意义。

2. 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教师用黑板或投影仪上的符号,与学生一同思考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定义,让学生能够准确地理解它们的含义。

3. 能够正确读写大于号和小于号教师出示大于号和小于号的符号,在黑板上写出对应的读音,让学生跟着读。

然后让学生听音配符,熟悉读写大于号和小于号的方法。

4. 能够在数字中识别大于号和小于号教师出示数字,让学生分辨大小,并在数字中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

如:5 < 6 和 8 > 3。

5. 能够用大于号和小于号比较大小教师用多个数字进行比较,让学生使用大于号和小于号比较大小,并理解其意义。

如:8 > 5、4 < 6、10 > 9、3 < 7。

6. 能够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大于号和小于号教师通过实际情境,如购物、交通等,让学生了解并应用大于号和小于号。

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

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

大班数学优质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1. 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1.理解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含义;2.能够准确使用大于号和小于号。

1.2 能力目标1.培养学生观察问题、发现规律的能力;2.培养学生逻辑思维、抽象思维和推理能力;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课堂互动和探究精神。

1.3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的好奇心、探究欲望和创新意识;2.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合作意识和责任心。

2. 教学内容2.1 教学重点1.大于号和小于号的意义;2.大于号和小于号的使用。

2.2 教学难点1.大于号和小于号的概念理解和运用;2.学生自主探究与发现大于号和小于号的规律。

3. 教学过程3.1 导入新课教师: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内容是什么呢?学生:不知道。

教师:那我们现在进入课堂,可以看到黑板上有一些数字,你们可以看看这些数字,它们之间有什么联系吗?(学生观察数字,思考一会儿)学生:哦,我发现了,这些数字好像有大小之分。

教师:对,很好,这是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内容。

你们有没有听说过大于号和小于号?(学生回答)教师:那么,我们来看看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定义是什么?3.2 新知讲解教师:大于号和小于号是用于比较数量大小的符号,用来表示“大于”和“小于”的含义。

我们可以用“>”(大于号)表示“大于”,用“<”(小于号)表示“小于”。

举例:• 2 > 1 表示“2大于1”;• 4 < 5 表示“4小于5”。

教师:那么,大于号和小于号有什么不同呢?同学们可以看看下面的例子:• 5 > 3 表示“5大于3”,两个数之间有明确的大小关系;• 3 < 5 表示“3小于5”,反过来,两个数之间还是有大小关系。

(教师复述,引导学生理解大小关系的概念)教师:那么,如何判断两个数的大小关系呢?我们可以用大于号和小于号来表示。

举例:• 5 > 3 表示“5大于3”,5比3大;• 3 < 5 表示“3小于5”,3比5小。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认识“>”和“<”》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认识“>”和“<”》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认识“>”和“<”》教学目标1.认识“>”和“<”两个数学符号。

2.能够用“>”和“<”比较大小关系。

3.通过实例演示,巩固学生对于“>”和“<”的认识。

教学重点1.通过多种视觉教具,提高幼儿对于“>”和“<”的认知度。

2.通过实际演示和小组合作,让幼儿更加深入地理解“>”和“<”的理论,并能够在实践中应用。

教学难点1.让幼儿明确“>”和“<”的数学关系,懂得如何正确地比较大小关系。

2.将学生自身的生活经验与课堂内容相结合,提高幼儿记忆的效果。

教学准备1.白板、彩色粉笔、绘图纸、圆珠笔、绘图笔、大量的数字卡片。

2.多种数学教具,如标尺、计数器、圆规等。

3.学生合作的球、羽毛球等活动器械。

教学内容导入环节(5分钟)1.教师分发一组数字卡片,让幼儿将卡片按照大小顺序排列。

2.引导幼儿讨论,对于相邻卡片,我们是如何确定它们的大小关系的。

3.让幼儿回忆认识的其它比较大小关系符号。

小组合作探究(10分钟)1.教师组织学生分成小组,每组准备一个标尺,并把标尺分为两部分,左侧贴上“>” 符号,右侧贴上“<” 符号。

2.由一名学生在手中拿出两个不同的数字卡片,其他学生根据标尺的提示判断两张卡片的大小关系,并在符号旁边加上“>”或“<”。

3.教师引导幼儿通过小组合作学习,尝试抽象理论为具体实践,加深认知度。

“大于”和“小于”的数学符号认知(15分钟)1.教师拿出两个数字卡片,一张是“6”,另一张是“9”,将两张卡片放在黑板上,并在卡片之间画一条竖线。

2.引导学生观察,分析两个数字的大小,并让学生根据自己的观察结果,在竖线的左侧写出“6<9”,在右侧写出“9>6”。

3.与学生一起确认“<”表示的是“小于”,“>”表示的是“大于”。

多种方式比较大小(15分钟)1.此时,教师在白板上写下三个数字“8”、“15”和“21”,并将它们在三个圆圈中表示出来。

2.引导学生在标尺中标出三条不同长度的线段,分别代表这三个数字和它们之间的大小关系。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含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道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含义。

2.能够用大于号和小于号表示两数的大小关系。

3.培养幼儿们的数学思维和判断能力。

二、教学内容1.了解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基本概念。

2.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

3.练习使用大于号和小于号比较数字大小。

三、教学步骤1. 导入环节(5分钟)教师通过举例子让学生感受大于号和小于号,例如:“1比0大,我们用什么符号表示呢?”2. 认知环节(20分钟)1.教师出示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图案,让学生感知并说出红色的图案代表大于或小于。

2.教师模仿拍打大于号和小于号,在学生的视线范围内移动,让学生配合模仿音乐做出相应的动作。

让学生感性认知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基本含义。

3.教师用数字举例子,比如“10>5”,“5<10”,教师通过解释和学生共同思考,让学生理解大于和小于,也帮助学生通过比较数字的大小来更好地理解大于号和小于号。

3. 实践环节(25分钟)1.教师出示十进位纸卡片“∣__________∣”。

请学生用数码卡片填入空格中的数字,目的是让学生用数字的大小差异来理解大于和小于号的应用与使用。

2.教师继续出示数字填空练习题,鼓励学生尝试使用大于号和小于号的符号比较数字的大小。

3.教师分发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以此操作大于和小于号。

教师可以观察学生的完成情况,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4. 总结环节(10分钟)教师通过讲解让学生总结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应用。

同时结合学生在数字填空和练习题中的结果及错误,对学生进行指导,纠正错解。

四、教学反思1.教师通过动手模仿大于和小于号的拍打,使学生通过的动手过程来感知并理解大于和小于。

外在动作的体验让学生掌握了显而易见的符号、用符号来表示数字关系;在学生介入深层次的思考之中,通过符号来判断数字大小的关系。

2.学生在数字填空练习中,如果没有掌握大小数的规律,那么就很难找到符号显示数字之间的大小关系。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含反思教学目标1.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2.掌握大于号和小于号的使用方法;3.通过具体例子和练习,能够灵活运用大于号和小于号。

教学重点1.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2.掌握大于号和小于号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通过具体例子和练习,能够灵活运用大于号和小于号。

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同学们,今天我们要学习一个数学知识,它和我们日常生活息息相关,你们知道是什么吗?•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大于号和小于号。

2. 知识讲解•请看这两个符号:>和<,大于号和小于号。

•当我们用大于号时,左侧的数值比右侧的数值大,例如:4 > 2,即4大于2;•当我们用小于号时,左侧的数值比右侧的数值小,例如:2 < 4,即2小于4。

3. 初步练习•老师给同学们出几道练习题,同学们可以选择大于号或小于号填入空格中。

1.10 ? 52.8 ? 113.6 ? 64.3 ? 44. 游戏互动•老师告诉同学们,我们现在要一起玩一个游戏,看谁能最快把正确的符号贴到相应的地方。

•游戏规则:老师在黑板上标出几个数字,然后同学们根据数字的大小,在黑板上贴上相应的符号。

•游戏结束后,老师和同学们一起检查答案,看哪个同学做得最快最准确。

5. 认识“等于”符号•同学们,虽然大于号和小于号很重要,但我们还需要认识一个符号,它叫“等于”符号,即“=”,表示左右两侧的值相等。

•请看这个例子:3 + 2 = 5,意思是3加2等于5,左右两侧的值相等。

•同学们可以尝试着举出其他的例子,帮助自己更好地理解“等于”符号。

6. 综合练习•老师为同学们准备了几道综合练习,既有大于号和小于号的使用,又涉及到“等于”符号,请同学们仔细阅读题目,然后根据自己掌握的知识填写答案。

1.5 + 3 ? 82.9 ? 7 + 33.6 + 3 ? 94.6 + 3 = ?7. 反思•教学效果好的因素:1.单元教学目标明确;2.教学过程生动有趣;3.生动的游戏互动,增强了同学们的学习兴趣;4.通过不同形式练习,帮助同学们更好地掌握了大于号和小于号的使用方法。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和“=”》及教学反思范本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和“=”》及教学反思范本

大班数学教案《认识“﹥”、“﹤”和“=”》及教学反思一、教学目标1.知道大于、小于、等于的符号和意义;2.能够用大于、小于、等于的符号表示数的大小关系;3.能够正确地阅读和理解简单的数学比较式;4.能够应用所学知识,完成简单的数学比较练习。

二、教学重点1.认识大于、小于、等于的符号和意义;2.能够正确地阅读和理解简单的数学比较式。

三、教学难点1.能够用大于、小于、等于的符号表示数的大小关系;2.能够应用所学知识,完成简单的数学比较练习。

四、教学准备1.课本或教学辅助材料;2.教师准备数学比较式卡片;3.学生个人化练习纸。

五、教学过程(一)引入教师通过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小鸟和大象哪个更重?”“大象的重量和汽车相比,哪个更重?”在学生的回答过程中,引导学生思考大小关系。

(二)讲解词汇1.大于:大于的符号是“>”,表示左侧的数大于右侧的数;2.小于:小于的符号是“<”,表示左侧的数小于右侧的数;3.等于:等于的符号是“=”,表示左右两侧的数相等。

(三)讲解符号的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教师通过具体的例子展示大于、小于、等于的符号的使用方法,并强调以下注意事项:1.符号的左右两侧必须是数,而且数之间要有大小关系;2.符号的两侧不能进行运算,而只能表示大小关系。

(四)讲解应用方法教师通过例题和练习引导学生理解和掌握大于、小于、等于的符号的应用方法。

例题1:3 > 1,4 > 3,1 < 2,5 = 5例题2:小明身高大于小红身高,小李身高小于小红身高,小红和小李的身高相等。

练习题:请用大于、小于、等于的符号填空,使这个算式的结果成立。

2 _ 14 _ 67 _ 7(五)讲解注意事项教师通过具体的例子和练习,讲解在进行大小关系的比较时,需要注意的一些事项:1.数字相等时只能用等于号;2.处理小数时,可以先将小数转换成分数再比较;3.一定要注意括号中的内容要先算后比较。

(六)巩固练习教师布置巩固练习,要求学生根据所学知识,完成练习题。

大班下学期数学教案《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及教学反思

大班下学期数学教案《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及教学反思

大班下学期数学教案《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及教学反思一、教学背景该教案适用于大班下学期数学学科,本次教学主要内容是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

大班学生正处于数学初步认知期,对于数学符号还不是很熟悉,因此本次教学将从大于号和小于号这两个基础符号入手,通过生动形象的教学方式,使学生能够轻松理解和使用这两个符号。

二、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能够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2.能够简单使用大于号和小于号进行数字大小的比较。

能力目标1.能够观察和感知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形状特征;2.能够用大于号和小于号进行简单的数字大小比较。

情感目标1.培养学生对数学学科的兴趣;2.培养学生对数学符号的认知和使用兴趣。

三、教学过程1. 导入环节教师拿出两张大小明显不同的卡片,一张写有大于号“>”,一张写有小于号“<”,同时在黑板上也写上这两个符号,让学生感知和观察这两个符号的形状特征,引导学生从形状上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

2. 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接下来,教师通过让学生做游戏来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

教师先说出一组数字,然后让学生根据数字大小,分别拿起大于号或小于号卡片。

例如,教师说“3比2大,请问应该拿什么符号?”让学生拿起大于号,再根据教师的提示,做一个小游戏。

通过有趣的游戏,使学生能够较快地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了解使用方法,进行数字大小的比较。

3. 小组活动教师把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自己选出两个数字,然后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比较数字大小,然后用大于号或小于号进行标注,并对标注的结果进行对比。

在小组内竞赛中,学生能够亲身感受数字大小比较的乐趣,并且能够更快速地掌握大于号和小于号。

4. 课堂合影教学过程结束后,让学生与教师一起在教学目标展示板前合影,留下美好的回忆。

四、教学反思本次教学应用了多种教学方法,如导入、游戏、小组活动,让学生在轻松愉悦的氛围中感受到了数字比较的乐趣,同时也掌握了基础的大于号和小于号的使用方法。

但是也有不足之处,如时间刚好,如果能够再多留出些时间,让学生多演练一些题目,可能会更加巩固学生的知识点。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一、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大小关系的符号大于号和小于号。

2.能够正确运用大小关系符号进行简单的数字比较。

3.培养幼儿的数学思维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提高幼儿数学素养。

二、教学准备1.图片卡片或电子画板。

2.数字卡片或数字标本。

3.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图形卡片。

4.与大班幼儿相符的课堂教具。

三、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教师出示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图形卡片,问学生认不认得出这两个符号。

并解释这两个符号所代表的意思。

•老师可以借助一些生活中的例子,如“你比你的弟弟高,你妈妈比你高”等,深入浅出地让幼儿们明白这两个符号的意义和作用。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耐心听讲,积极思考。

2. 认知比较关系•拿出数字卡片或数字标本,进行简单的比较,例如:5和2高,2比5底,此时出示大于号和小于号的卡片,让幼儿们连线,使他们通过视觉辨认大小的关系。

•随后,在白板上写下“5>2,2<5”等数字比较表达式,帮助幼儿们加深对符号的理解。

3. 练习运用•通过幼儿参与活动的形式,如数学游戏、计算比较,帮助幼儿锻炼运用大小关系符号的能力。

•例如,“小朋友排队,根据你的身高你是第几个? 请站在底下的是要数几个小朋友才能数到你的位置?”等练习题。

4. 总结回顾•请幼儿们回答自己学习过程中的问题,例如:“今天我们学到了什么?”、“大于号和小于号有哪些用途?”等问题,帮助他们加深记忆,理解困难点。

•教师让学生评价自己的学习成果,对学习兴趣、掌握程度等方面的优点和不足进行总结。

四、课后延伸1.对于困难的幼儿进行重视和关注,可以提供不同类型的练习题,并参与互动式的课堂形式,以提高兴趣。

2.家庭作业方面,老师可以要求学生自己制作数字卡片,在家庭环境中延伸学习。

五、小结大班幼儿正处于认识数字的阶段,幼儿认识大小关系符号大于号和小于号有助于幼儿在学习比较大小的基础知识的同时,锻炼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让幼儿进一步提高数学素养。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和“<”》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和“<”》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和“<”》》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能够理解“>”和“<”的含义,学会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思维能力以及表达能力。

3.激发幼儿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让幼儿掌握“>”和“<”的含义,学会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

2.教学难点:引导幼儿运用“>”和“<”进行简单的数学表达。

三、教学准备1.教具:两组不同数量的玩具、图片、数字卡片等。

2.学具:每组幼儿一套数字卡片。

四、教学过程1.导入师:小朋友们,你们知道比较大小的符号吗?今天我们来学习两个新的符号——“>”和“<”。

2.猜谜导入师:猜猜看,谁是我们今天的客人?生:小兔子、小鸭子、小猴子……师:揭晓答案啦!今天我们的客人是一对双胞胎小熊,他们特别有趣,一个叫“大于”,一个叫“小于”。

现在,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他们吧!3.认识“>”和“<”师:小朋友们,我们来看看这两只小熊,谁能告诉老师,哪只小熊是“大于”,哪只小熊是“小于”呢?生1:“大于”小熊的肚子比“小于”小熊的肚子大。

生2:“大于”小熊的耳朵比“小于”小熊的耳朵长。

4.实物操作生1:我的玩具多,所以用“>”表示。

生2:我的玩具少,所以用“<”表示。

师:很好,大家都学会了。

我们再来玩一个游戏,老师会给你们发一些数字卡片,你们要找出哪两张卡片之间可以用“>”或“<”表示。

5.游戏巩固师:小朋友们,现在我们来玩一个“找朋友”的游戏。

请大家分成小组,每组有一个“大于”小熊和一个“小于”小熊。

你们要找到与自己配对的“大于”或“小于”小熊,组成一对。

生1:我是“大于”小熊,我要找“小于”小熊。

生2:我是“小于”小熊,我要找“大于”小熊。

师:恭喜找到朋友的孩子们!我们要进行下一轮游戏。

请大家用“>”和“<”来表示你们小组中两个数字的大小关系。

师:通过今天的学习,我们认识了“>”和“<”,学会了比较两组物体的数量。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认识>和<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认识>和<

幼儿园大班数学教案:认识>和<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数学符号>和<2.能够使用数学符号>和<进行数字比较3.能够灵活使用数学符号>和<进行各种实际问题的解决教学内容1.数学符号>和<的认识2.数字比较的运用3.实际问题的解决教学重点1.能够熟练认识数学符号>和<2.能够正确使用数学符号>和<进行数字比较教学难点1.能够灵活使用数学符号>和<进行各种实际问题的解决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老师拿出一些图片,例如一个小狗和一个大象的图片,然后问孩子们:“小狗和大象,哪一个更大?”引导孩子们思考数字大小和数量的概念。

认识数学符号>和<(10分钟)老师带领孩子们认识数学符号>和<,并让孩子们用手比划出符号的形状,感受符号体现的差别:>是往右边大,<是往左边小。

然后老师给孩子们出题,让他们找出一些数字中的最大值和最小值,并在黑板上写出对应的符号。

数字比较的运用(15分钟)老师出示一份A4纸,上面写着5个孩子的身高,让孩子们找出身高最高和最矮的孩子,并用符号>和<表示出来。

然后老师拿出一些身体部位的图片,例如手、脚、耳朵等,让孩子们进行大小比较,并用符号>和<表示出来。

实际问题的解决(20分钟)老师可以出一些实际问题,例如:“小明家有20个水果,小红家有30个水果,哪个家庭水果更多?”,让孩子们运用数学符号>和<解决问题,培养孩子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总结(5分钟)最后,老师让孩子们互相交流,分享今天的学习成果,提问并解答孩子们在学习中的疑问。

课后作业1.用符号>和<表示出自己的身高,让家长签字;2.找出自家的家庭成员,按年龄进行大小比较,并用符号>和<表示出来。

教学评估老师可以用以下标准对孩子们进行评估:1.能够熟练认识数学符号>和<;2.能够正确使用数学符号>和<进行数字比较;3.能够灵活使用数学符号>和<进行各种实际问题的解决。

教学反思数学符号>和<的认识和使用是幼儿数学学习的重要内容,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孩子们对比数字大小和数量有了更深入的认识,并能够在实际问题中运用数学符号>和<进行解决。

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

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

大班数学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一、教学目标1.让幼儿能够理解“<”、“>”符号的意义,能够正确判断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2.培养幼儿的观察能力、逻辑思维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3.培养幼儿对数学的兴趣,激发他们主动参与数学活动的积极性。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符号的意义,能够正确判断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2.教学难点:让幼儿在具体的情境中运用“<”、“>”符号进行比较。

三、教学准备1.教具:数字卡片、比较符号卡片、大小不同的物品、情境图片等。

2.学具:数字卡片、比较符号卡片。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1.老师出示数字卡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每个数字。

2.老师提问:“谁能告诉我,哪个数字大,哪个数字小?”(二)基本概念学习1.老师出示“<”、“>”符号卡片,引导幼儿观察并说出它们的名字。

2.老师解释“<”、“>”符号的意义,并用具体例子进行演示。

3.老师引导幼儿用“<”、“>”符号表示两个数的大小关系。

(三)实践操作1.老师出示大小不同的物品,让幼儿用“<”、“>”符号进行比较。

2.老师出示情境图片,让幼儿在图片中找出“<”、“>”关系,并用语言表达。

3.老师组织幼儿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的发现和经验。

(四)巩固练习1.老师出示数字卡片,让幼儿用“<”、“>”符号进行比较,并说出大小关系。

2.老师出示比较符号卡片,让幼儿找出对应的数字,并说出大小关系。

2.老师邀请幼儿分享自己在课堂上的收获和感受。

3.老师针对幼儿的表现进行评价和鼓励。

五、教学反思1.本节课通过实物、图片等多种形式,让幼儿在具体的情境中理解“<”、“>”符号的意义,培养了幼儿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2.在实践操作环节,幼儿积极参与,乐于表达自己的发现,体现了课堂的互动性和趣味性。

3.在巩固练习环节,幼儿能够熟练运用“<”、“>”符号进行比较,说明他们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较高。

4.课堂氛围轻松愉快,幼儿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提高了学习效果。

幼儿园大班数学《认识>和<》教案

幼儿园大班数学《认识>和<》教案

幼儿园大班数学《认识>和<》教案一、教学目标1.认识符号“>”、“<”,并能正确理解其表示的含义;2.能够准确比较数字的大小,并运用所学知识进行简单的数的排序练习;3.通过数的比较,提高幼儿的观察能力和逻辑思维能力。

二、教学内容1.符号“>”、“<”;2.数的比较;3.简单数的排序。

三、教学重点1.符号“>”、“<”及其含义;2.数的比较。

四、教学难点1.理解符号“>”、“<”所表达的大小关系;2.能够独立进行简单的数的排序。

五、教学方法课前热身、情境引导、教师授课、学生互动、游戏学习。

六、教学步骤1.课前热身(5分钟)教师可请学生手拍游戏:在教师的指挥下,学生按照大小关系,手拍出正确的节奏。

2.情境引导(10分钟)教师通过对学生寻找宝藏的热情引导,进入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通过提问引导学生认识符号“>”、“<”,并探讨这两个符号的含义。

3.教师授课(15分钟)a.通过幼儿喜欢的数学歌曲,帮助幼儿了解符号“>”、“<”,并灵活掌握其使用方法。

b.通过幼儿间互动,感受与比较两个物体数量的大小差异,慢慢理解符号“>”、“<”所表达的含义。

4.学生互动(20分钟)a.通过高低盘游戏,让幼儿们加深认识数大小关系,运用符号“>”、“<”进行价格比较。

b.借助“数的妙妙答”游戏,让幼儿们亲身感受数的大小,在通过比较找出规律,进而掌握比较数字大小的方法。

5.游戏学习(10分钟)a.通过“蚂蚁爬山”游戏进行数的排序练习,让幼儿们了解数的大小关系,培养他们的逻辑思维能力。

b.运用“摆摆木块”游戏,对数字大小进行灵活比较,培养幼儿们的观察能力和思考能力。

七、教学评价1.教学过程中,教师能否合理的引导和激发幼儿兴趣的能力;2.通过游戏和互动,幼儿能否兴趣盎然地跟随和参与课堂中的活动;3.引导学生进行游戏和互动时,教师是否能够及时发现和纠正学生中存在的问题。

大班数学活动:认识“>”和“<”(2篇)

大班数学活动:认识“>”和“<”(2篇)

大班数学活动:认识“>”和“<”设计思路:大班下学期,幼儿对10以内数量的比较已有了一定的基础。

但在比较中更多地停留于口头表达。

根据大班幼儿的特点,为了让幼儿对数的比较体现得更简洁、更直接,也为了在大班数学活动中为推进幼小衔接而作一些探索,我特设计了本次活动,引导幼儿认识“>”和“”和“”和“和”和“”。

(1)出示图片(图一),幼儿说出其数量,教师贴上相应的数字卡(7和3),并引导幼儿对这两个数字进行比较,说出7大3小。

(2)教师:我们可以在7和3之间放一个符号,这样大家一看就知道哪边的数字大,哪边的数字小。

引导幼儿认识“>”。

重点引导幼儿观察“>”像张着嘴巴对着大数笑,表示前边的数字比后边的数大,初步理解“>”的含义,说出“7大于3”。

三、认识“”和“”和“”还是“”和“”和“”和“”或“设计意图:以幼儿熟悉的儿童节目入手,提高幼儿学习的兴趣。

通过观察、交流,让幼儿初步感受大于号的方向性和外形特征。

结合上图观察、比较、交流,让幼儿初步感受小于号的方向性和外形特征。

以比较的方式,运用语言、肢体动作等,引导幼儿进一步发现、感受大于号小于号的方向性与外形特征。

通过课件学习和动手操作,使幼儿理解了符号的含义,并在数的比较中学习两个符号的运用,从中培养幼儿比较、判断的能力。

让幼儿在愉快的游戏中灵活运用新知识。

大班数学活动:认识“>”和“<”(2)一、活动目标:1. 认识“>”和“<”符号的含义;2. 完成简单的大小比较。

二、活动准备:1. 打印、复印符号“>”和“<”的卡片;2. 准备一些不同数量的小型物品,如图形卡片、玩具等;3. 准备一份活动练习册。

三、活动步骤:1. 引导介绍:“今天我们要学习认识两个符号,它们分别是‘>’和‘<’。

它们代表的是大小关系,比如我们说‘5大于3’,我们就可以用‘5>3’来表示。

现在,我们一起来学习这两个符号的含义吧!”2. 导入比较大小概念:“大家来看,我有两张卡片,一张上面写着‘5’,另一张写着‘3’。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和“<”》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和“<”》含反思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和“<”》含反思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和“<”》含反思适用于大班自省的数学主题教学活动当中,让婴儿幼儿学习把不等式转变为等式,认识>和<,认同不等式的含义,理解大小的前述,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可塑性,锻炼幼儿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快来看看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活动《认识“>”和“<”》含反思教案吧。

; ; ;; ; ; 认识“大于”、“小于”,本次活动的主要目标是:认识并理解“&gt;”“&lt;”,学习用“&gt;”“&lt;”表示两个的数量暧昧关系;能用语言所表述操作结果。

本次数学活动适合大算术高二学期进行,引导幼儿集体认识大于、小于、符号,接着是出示图卡进行集体练习,此环节进行时间极短;第一个环节是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并出示卡牌加以练习。

第二个环节是幼儿分组活动,教师出示“看图片填数字”的游戏卡,请幼儿完成,集体检查。

第三个环节是抽卡片做图形的游戏。

请2个岸上幼儿上来抽取卡片各一张。

然后在请个幼儿根据两边的数字做出相应的两排符号,用身体来演示。

这节数学活动战略目标目标基本上达成了,在活动中出现了社交活动一点问题分别为:“为什么用小于号呢?”可以改成为“为什么是小于号?”教师的指导蕴含应该使符号存在于教学之中,不可脱离,应该先强调数学关系后再学习用符号表示数字之间的关系。

我通过这节活动想起了自己的常规数学课中也存在一些困惑:1、儿童由于个体差导,出现个别幼儿孤立活动,不愿与同伴交流,任我如何倡导也无济于事,该如何处理?如何激发这些孩子们对数学课的兴趣?2、幼儿园数学课的教师用语在课前非常值得揣摩,怎么提问、怎样总结与评价都值得推敲;3、在活动中是应让幼儿带着努力学习问题去学习数学概念,还是让他们在自己科麻尝试之中发现问题?环境问题如果他们不能从中自己捕捉到问题,我们该如何办?4、操作材料的准备需要教师做深入思考,是分组还是整体,怎样记录学童的操作结果?等等。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认识>和<》教案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认识>和<》教案

幼儿园大班数学活动《认识>和<》教案教学目标:1. 能够准确区分“大于”和“小于”的概念,并运用于实际问题中。

2. 了解“等于”的概念,理解数值大小的相等关系。

3. 运用上述概念进行简单的比较和排序。

教学准备:1. 定义“大于”和“小于”符号,并制作图形示意。

2. 预先准备比较大小的物品,如水杯、球、纸张等。

3. 老师为每个孩子准备一些小纸条。

教学步骤:一、引入新课1. 教师引入本节课的主题:“大于”和“小于”,通过与孩子们的对话,介绍比较大小的概念。

2. 定义“大于”和“小于”符号,并通过图形或实物进行示意。

二、知识讲解1. 老师通过实际比较,让孩子们理解“大于”和“小于”的概念。

2. 老师与孩子们共同体验,如通过让孩子们站成一排,按照身高的大小排列等。

三、课堂练习1. 老师从学生中任选两个相同数量的小纸条(可使用其他小物品代替),让学生比较两个纸条中数量的大小,并确定谁“大于”谁。

2. 老师随机选取两名同学,在黑板上画出两个数字,让学生比较大小。

四、巩固练习1. 让孩子们自行组成小组,并在班内收集各种不同的物品,比较物品的大小并进行排序。

2. 老师为每个孩子分发一些小纸条,让孩子们自己进行练习,通过在纸条上画出不同数量的图形,让孩子们比较大小。

五、总结1.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孩子们已经能够区分“大于”和“小于”,并且能够在实际问题中应用。

2. 强调“等于”的概念,并让孩子们能够理解数值大小的相等关系。

3. 通过实际练习,孩子们已经能够比较和排序不同物品的大小。

教学反思:本课程意在帮助幼儿园大班学生区分“大于”和“小于”的概念,并让孩子们通过实际练习应用于实际问题中。

通过现场实践证明,使用小物品进行比较大小的教学方式能够很好地吸引幼儿园学生的注意力,使教学内容更加深入人心。

同时,通过小组练习和个人练习,能够让每个孩子更好地掌握和应用相应知识和技能。

大班数学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和 “=”》

大班数学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和 “=”》

大班数学课教案及教学反思《认识“﹥”、“﹤”和“=”》一、教学目标1.让学生掌握大小关系符号“>”、“<”、“=”的意义和使用方法;2.让学生能够应用大小关系符号进行大小比较。

二、教学重点1.学生能够正确理解大小关系符号“>”、“<”、“=”的意义;2.学生能够灵活运用大小关系符号进行大小比较。

三、教学难点让学生能够用文字表述大小关系符号的意义和运用方法,以及进行大小比较。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识通过引入生活中的实例,如“老师的年纪比学生大一些”、“苹果比橘子小一点”,来引导学生探究大小关系的概念。

2. 提出问题通过提问启发学生,如“今天的气温比昨天高还是低?”、“小明考试得了80分,小红得了75分,小明比小红好多少?”3. 讲授知识点在完成导入和提出问题的阶段后,引导学生探究“>”、“<”、“=”的意义及运用方法,并通过比较两个事物的大小关系,来进一步加深学生对大小关系符号的认识。

4. 巩固练习通过练习题的形式来让学生进行巩固练习,如“小明比小强大,小强比小红小,请依次写出这三个人的身高。

”5. 课堂小结在完成练习后,需要进行课堂小结,让学生对今天所学知识进行梳理,回答问题:“今天我们学习了什么?我们为什么需要学会大小关系符号?”五、教学反思在教学中,需要注意以下几点:1.引入新知识需要紧扣学生生活和生活实例,让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把握所学知识;2.在讲解知识点的过程中,需要注意科学性和通俗易懂性的结合,让学生能够在愉快的氛围中学习;3.进行巩固练习的过程中,需要注意将难度逐渐加大:从简单的练习开始,引导学生逐步掌握大小关系符号的使用方法和思维方式;4.课堂小结需要全面回顾所学知识,让学生能够对所学知识进行整体梳理和确定,从而巩固所学知识。

通过这次教学实践,我深刻认识到教学不仅仅是传授知识,更是要让学生能够真正掌握知识并且能够灵活运用。

教学应该注重动手实践,让学生能够在课堂上就能够掌握知识点的核心。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教案(附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教案(附教学反思)

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教案教学目标•认识“<”、“>”符号,理解其表示含义;•能够辨认不同大小的数值;•能够应用“<”、“>”符号进行简单的比较运算;•培养学生良好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教学材料教师需准备以下材料:•黑板/白板、彩色粉笔/马克笔;•数值卡片(以数字1-10为例,每个数字卡片均有相应数量的物品表示,如数字5对应有5颗石子);•比较符号“<”、“>”卡片。

教学流程1. 导入活动(10分钟)•教师出示数值卡片,引导学生观察每张卡片上的数字及相应的物品数量;•询问学生2个数值卡片哪一个更大,引导学生尝试进行简单的比较运算;•引导学生反思比较过程和运算方法。

2. 认识“<”、“>”符号(10分钟)•教师出示“<”、“>”符号卡片,并讲解其含义;•通过比较2个数值卡片,引导学生辨认不同大小的数值,并把相应的符号卡片放在数值卡片旁边。

3. 认识符号的运用(10分钟)•教师用黑板/白板上的例题,引导学生根据符号“<”、“>”进行简单的大小比较运算;•引导学生思考并口头回答问题:“6 > 4 是什么意思?”“3 < 5 是什么意思?”等。

4. 活动练习(20分钟)•教师发放数值卡片和符号卡片,让学生进行小组活动,互相检查答案;•活动1:“<”、“>”符号填空。

教师出示一些数值卡片,要求学生用符号卡片填空。

•活动2:数值比较。

教师出示数值卡片,并要求学生用符号卡片进行比较运算。

5. 总结反思(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进行口头总结,让他们再次回忆并比较符号“<”、“>”的含义;•教师提出一些简短的问题,让学生口头回答,以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

教学反思本次数学活动中,通过互动的活动形式使得学生更好地理解了数学符号“<”、“>”的含义,并能够运用符号进行简单的比较运算。

同学们在活动中积极参与,可以理解运用比较符号并顺利完成了活动练习。

同时,通过互相检查答案让同学们在小组中相互学习,培养了他们做事的合作精神,在活动中还能够培养他们的数学思维和逻辑推理能力。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幼儿大班数学活动教案《认识“>”和“<”》
【活动目标】
1、认识>和<,理解不等式的含义,理解大小的相对性。

2、学习把不等式转变为等式。

3、培养幼儿思维的灵活性和可塑性,锻炼幼儿运用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4、引发幼儿学习的兴趣。

5、让幼儿体验数学活动的乐趣。

【活动准备】
1、7只蜜蜂,9只蝴蝶的图片。

2、6条小鱼、8只小蝌蚪的图片。

猴子图片
3、数字卡片“6”、“7”、“8”、“9”以及“>”、“<”、“=”卡片若干。

4、数字头饰两套,幼儿操作材料每人一套。

数字一套
【活动过程】
一、导入活动。

师:小朋友,我们来做一个手指游戏,小手准备好了吗?。

幼儿:一个手指点点,两个手指点点,三个手指弯弯,四个手指叉叉,五个手指开花,六个手指打电话,七个手指捏捏,八个手指叭叭,九个手指勾勾,十个手指拍拍手。

二、认识大于号“>”。

1、小朋友,现在是什么季节了?。

春天来了,花儿都开了。

蜜蜂蝴蝶都飞来了,你们看,飞来了几只蝴蝶?。

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9只蝴蝶用数字几来表示?
2、又飞来了几只蜜蜂?。

和幼儿一起数数有几只蜜蜂,7只蜜蜂用数字几来表示?
3、9只蝴蝶和7只蜜蜂哪个多?哪个少?9和7比哪个大哪个小?怎样才能让人一看就知道呢?今天我们来认识一个新的符号,出示大于号“>”幼儿跟读大于号。

你看大于号像什么?引导幼儿观察大于号像张着嘴巴对着大数笑,它表示前边的数字大,齐读9大于7。

4、小朋友你们看,老师身上也有大于号,教师用身体动作表现大于号,幼儿跟做。

三、认识小于号“<”。

1、春天来了,蜜蜂蝴蝶都飞来了,小河里的冰融化了,小蝌蚪也出来和小鱼做游戏了,你们看有几只小蝌蚪游来了?和幼儿一起数一数。

8只小蝌蚪用数字几来表示?
2、有几条小鱼来和小蝌蚪做游戏了?我们一起来数一数。

6条小鱼用数字几来表示?
3、小蝌蚪和小鱼相比谁多谁少?8和6比谁大谁小?怎样才能一看就知道呢?我们在它中间也放一个符号,出示“<”,它就是小于号,齐读小于号,引导幼儿观察小于号尖尖的屁股对着小的数字,它表示前面的数字比后面的小,6小于8,幼儿齐
读。

4、你们看老师身上也有一个小于号,老师用身体动作表示小于号,幼儿跟做。

四、启发幼儿找出“>”、“<”、内在规律。

1、大于号和小于号都有一个开口,长得也差不多,我们怎样才能记住它们呢?你们有什么好的办法?。

2、你们看无论“>”还是“<”它们的开口都对着哪个数?。

尖尖的角对着那个数?。

有一首好听的儿歌,我们一起来学一学,学习儿歌:大于号,开口朝着大数笑,小于号,屁股尖给小数看。

五、表演游戏。

1、请两名幼儿挑个数字,一个幼儿站在两个数字用肢体表现。

2、我们再来和数字娃娃玩个游戏,请你挑一个数字拿在手里,挺好老师的口令举卡片。

六、学习变不等式为等式。

小朋友真棒,认识了大于号和小于号,心里可开心了,可是有一个符号不开心了,它说我们小朋友认识了新符号就把它忘记了,它是谁呢?出示“=”,它也要来和我们做游戏了,它要考考我们小朋友,要让两边的小猴子变得一样多。

,你有什么办法,怎样才能在它们中间放上等于号,变得一样多呢?8+1=9 9-1=8
七、幼儿作业,巩固练习。

接下来老师也要来考考你们了,看你们学会了没有。

1、教师交代要求;
2、幼儿操作;
3、集体检查。

【教学反思】
认识“大于”、“小于”,本次活动的主要目标是:认识并理解“>”“”“<”表示两个的数量关系;能用语言表述操作结果。

本次数学活动适合大班上学期进行,引导幼儿集体认识大于、小于、符号,接着是出示图卡进行集体练习,此环节进行时间较长;第一个环节是认识大于号和小于号,并出示卡片加以练习。

第二个环节是幼儿分组活动,教师出示“看图片填数字”的游戏卡,请幼儿完成,集体检查。

第三个环节是抽卡片做图形的游戏。

请2个幼儿上来抽取卡片各一张。

然后在请个幼儿根据两边的数字做出相应的符号,用身体来演示。

这节数学活动目标基本上达成了,在活动中出现了一点问题分别为:“为什么用小于号呢?”可以改成为“为什么是小于号?”教师的指导应该使符号存在于教学之中,不可脱离,应该先强调数学关系后再学习用符号表示数字之间的关系。

我通过这节活动想到了自己的常规数学课中也存在一些困惑:
1、幼儿由于个体差导,出现个别幼儿孤立活动,不愿与同伴交流,任我如何鼓励也无济于事,该如何处理?如何激发这些孩子们对数学课的兴趣?
2、幼儿园数学课的教师用语在课前非常值得揣摩,怎么提问、怎样总结与评价都值得推敲;
3、在活动中是应让幼儿带着问题去学习数学概念,还是让他们在自己尝试中发现问题?如果他们不能从中自己发现问题,我们该如何办?
4、操作材料的准备需要教师做深入思考,是分组还是整体,怎样记录幼儿的操作结果?等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