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决胜2010”一轮复习阅读考点讲与练13-摹物画形 抓住特征

合集下载

说明文专题1 摹物画形 抓住特征

说明文专题1 摹物画形  抓住特征

五、说明文专题1 摹物画形抓住特征一、考点梳理 (一)考点解析:本考点主要考查学生运用说明文知识阅读说明文的能力。

新课标对说明文学习的要求是:“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要求了解说明文的概念;明确说明文的分类:把握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区分三种基本的说明顺序:判断文章所使用的说明方法:理解和分析说明文的语言:能够划分说明文的结构:领会作品中体现的科学精神和思想等。

(二)常见题型:(1)明确文章的说明对象,归纳或在文中找出说明对象的特征;(2)判断说明方法并能分析相关说明方法的作用,能根据需要选择运用合适的说明方法: (3)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

(4)会准确判断说明文说明的顺序。

(三)方法指导:(1)从题目入手,明确说明对象。

(2)抓住文章要点,把握被说明对象或事理的特征。

(3)逐段概括大意,理清说明的顺序。

(4)细致阅读语段,归纳说明方法。

(5)扣住关键词语,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二、例题解析 示例1:(2015年宜昌中考题)香溪河里桃花鱼①春天来临,昭君故里,香溪河中,桃花鱼像飘落的簇簇桃花瓣:淡红、洁白……它们铜钱大小,体为四瓣,无头无尾,通身透明,柔软如绸,缓缓张缩,悠然飘荡。

游客们惊讶地发现,每当桃花鱼游于溪中,两岸桃花便婆娑起舞,清香扑鼻,形成一道“天下和美”的自然奇观。

②关于桃花鱼的由来有个美丽的传说。

相传王昭君和亲匈奴前的那年春天,回到归州看望亲人,故土难离,泪流满面,浸透了泪水的香罗帕放入溪中,溪水顿时芳香四溢;串串泪珠落入溪里,竟变成了一群群形如桃花的小鱼。

自此,桃花盛开之季,桃花鱼便在香溪河中游来游去,好像和乡亲们一起呼唤昭君的归来。

③1826年《忠州直隶州志》记“桃花鱼淡墨色,形如桃花”;1837年《归州志》记“桃花鱼出香溪河,桃花开时始见,有红、白二种,花落后即无。

”可见,古人称其桃花鱼,是因为他们认为此物为桃花花瓣落水而生,不仅形似桃花、艳如桃花,而且与桃花开谢同步。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三 散文阅读(新教材新高考)第03讲 散文的表达技巧(练习)(解析版)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专题三 散文阅读(新教材新高考)第03讲 散文的表达技巧(练习)(解析版)

第03讲散文的表达技巧(基础题和拔高题)阅读梁衡《线条之美》的相关语段,完成后面的题目。

线条既然有这样的魔力,便为所有艺术之不可或缺,或者算是艺术之母了吧。

最典型的是书法艺术,洗尽铅华,只剩了白纸上一丝黑线的游走。

那飞扬狂舞的草书,漏痕、飞白、悬针、垂露等等,恨不能将人间所有的线条式样收来,再融入作者的情感,飞墨于纸。

或如晴空霹雳,或如灯下细语。

就这样牵着人的神经,几千年来书不完、变无穷、说不够、赏不尽。

再如舞蹈,一个舞蹈家的表演实际上是无数条曲线在空间做着力与势、虚与实、有与无的曼妙组合,不停地在我们的脑海里形成视觉的叠加。

正如纸上绝不会有两幅相同的草书,台上也绝不会有两个相同的舞姿。

这永不休止的奇幻变化,怎么能不教你的神经止不住地兴奋呢。

至于音乐,那是声音加时间的艺术,是不同声音的线条在不同时间段上的游走,轻轻地按摩着我们的神经,形成听觉上的驻留。

所谓余音绕梁,三日不绝。

其实那梁上绕着的是些乐谱的彩色线条。

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答:﹍﹍﹍﹍﹍﹍﹍﹍﹍﹍﹍﹍﹍﹍﹍﹍﹍﹍﹍﹍﹍﹍﹍﹍﹍﹍﹍﹍﹍﹍﹍﹍﹍﹍﹍﹍﹍﹍﹍﹍﹍﹍﹍﹍﹍﹍﹍﹍﹍﹍﹍﹍﹍﹍﹍﹍﹍﹍﹍﹍﹍﹍﹍﹍答案运用拟人、通感(比喻)和排比的修辞方法,生动有力地展现了线条赋予草书简约而富于变化的艺术活力,体现了线条在书法艺术中的重要作用。

解析本题考查欣赏语言表达艺术的能力。

考生可在把握句子内容的基础上去分析语言中运用的艺术手法及其表达效果,揣摩作者的用意。

这段文字的内容是以书法艺术为例,表现线条的魅力。

其中“或如晴空霹雳,或如灯下细语”运用比喻(或通感)手法,将视觉化为听觉,表现线条的千变万化;“洗尽铅华”运用拟人手法,表现书法艺术是纯粹的线条之美;“书不完、变无穷、说不够、赏不尽”则运用排比,写出书法艺术中的线条的无穷魅力。

还可以从用词和句式选用角度进行赏析,如词语“游走”化静为动,写出书法中线条的灵动;句式上长短结合,多用短句,如“漏痕、飞白、悬针、垂露等等”“恨不能将人间所有的线条式样收来,再融入作者的情感,飞墨于纸”,写出线条表现力的丰富以及书法家对线条的喜爱。

新课标名师导学高考第一轮总复习考点集训(二十四)第5单元第一节整体感知

新课标名师导学高考第一轮总复习考点集训(二十四)第5单元第一节整体感知

考点集训(二十四)第5单元第一节整体感知对应学生用书p466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题目。

当下的许多文学评论,似乎存在着一种“春秋笔法”式的写作套路。

“春秋笔法”,即“微言大义”,落笔时用某些字眼分明而又含蓄地寄寓褒贬,这是中国古代撰写史书的方式。

史书的首要功能是记录事实,倘若还有史家自己的立场“一字春秋”地藏在文本背后,那是惊喜;而文学评论的本职是表达态度、亮明褒贬,如果连态度都遮遮掩掩,那是失职。

当今,赞美别人的评论文章很少“失职”,优点说起来一二三四清楚明白,先不论文章本身写得怎样,远观总归是花团锦簇。

出问题的大都是那些想批评又不好意思批评的文章:总不能全说坏话吧?得肯定为主。

但作品实在写得不好,纠结半天,只好先“王顾左右而言他”。

小说什么主题?赶紧把脑中古今中外文学名篇都翻找一遍,下笔梳理一下相关主题的演变谱系,然后写“这篇小说又为某主题的文学长廊增添了新的形象”。

语言什么风格?民间一点叫“丰富充满活力”,学院风格说“长于刻画复杂经验”。

人物关系怎样?一个人叫“独语的魅力”,两个人分分合合可谈“自我与他者”,多人扯不清是“现代社会的复杂关系处境”。

搬出几个西方大理论家的名字,用那套驾轻就熟的理论阐释装点一下,字数差不多就行了。

全程都在躲着文本说空话,终究有点良心不安,犹豫再三后在文末留下一截遮遮掩掩的“真话”尾巴:“这篇小说,虽在某方面、某角度还存在较明显的提升空间,但总体看来,仍不失为一篇较能够打动读者的作品。

”“虽……但……”“较明显的提升空间”“总体看来”……太多的玄机和顾虑,令这些句子显得不堪重负,疲倦且荒唐如一个出门远足的人穿反了两脚的鞋子。

这些套路很大一部分是我自己的“病历”。

偶尔写下这类句子,我都会痛苦:我清楚这“春秋笔法”对文学评论的有效性存在巨大的杀伤力,文学评论如果完全堕落为内部流通的“黑话”“暗语”,那它的意义就所剩无几了。

就广大读者而言,倘若他们读了原作,会不会觉得受骗?对文学评论失去信任?接受了错误的引导、以劣为佳,审美水平被大幅拉低?作者也未必获益,该改进的问题没有被戳破,今后的写作依然会反复跌倒。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部编新高考版) 散文阅读 课时10赏析艺术技巧——精准判断,精析效果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部编新高考版) 散文阅读 课时10赏析艺术技巧——精准判断,精析效果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课件(部编新高考版)文学类阅读•小说板块二学案10赏析艺术技巧——精准判断,精析效果复习任务1.构建小说艺术技巧知识网络,重点掌握人物描写和语言两大艺术技巧。

2.能够赏析小说艺术技巧,精准答好艺术技巧赏析题。

考情微观年份卷别篇名提问方式设题角度命题特点2022浙江卷《逛》赏析小说画线的两处描写及两者对比所构成的艺术效果。

(6分)描写手法和表现手法①小说艺术技巧是一个广泛的概念,考查的重心是描写艺术和语言艺术,要求能准确判断技巧,细致分析表达效果。

②艺术技巧赏析是新课标核心素养中“审美素养”的重要内容。

随着新课标的落地实施,这方面的命题将会加强。

2021浙江卷《麦子》赏析文中画线部分比喻、象征手法的艺术效果。

(4分)修辞手法、表现手法小说用多种风格的人物语言塑造了主人公多方面的品格,试作分析。

(6分)人物语言赏析2020浙江卷《雪》赏析文中画线部分的语言特点。

(4分)语言赏析2019全国Ⅰ卷《理水(节选)》鲁迅说:“我们从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有拼命硬干的人,有为民请命的人,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请谈谈本文是如何具体塑造这样的“中国的脊梁”的。

(6分)写人手法赏析命题特点①小说艺术技巧是一个广泛的概念,考查的重心是描写艺术和语言艺术,要求能准确判断技巧,细致分析表达效果。

②艺术技巧赏析是新课标核心素养中“审美素养”的重要内容。

随着新课标的落地实施,这方面的命题将会加强。

全国Ⅱ卷《小步舞》请以老舞蹈师形象为例,谈谈小说塑造人物形象时运用了哪些表现手法。

(6分)写人手法赏析全国Ⅲ卷《到梨花屯去》两个乘客为什么沉默?小说为什么首尾均有这一细节?请结合全文分析。

(6分)细节描写作用2018全国Ⅱ卷《有声电影》小说运用多种手法以取得语言的幽默效果,请从文中举出三处手法不同的例子,并简要分析。

(6分)语言赏析知识图要前备知识描写艺术和语言艺术小说以综合运用各种表现手法来塑造人物形象为中心任务,并以塑造典型的艺术形象为最高目标。

美术学业水平模拟习题(附参考答案)

美术学业水平模拟习题(附参考答案)

美术学业水平模拟习题(附参考答案)一、单选题(共49题,每题1分,共49分)1.以下不是德国包豪斯发展时期的是A、勃兰登堡门时期B、魏玛时期C、柏林时期D、德绍时期正确答案:A2.在风景写生中,可以使画面变得活跃富于动感,具有一定的生活情趣的方法是A、画面添加房屋B、画面添加电线杆C、画面添加湖水D、画面添加人物正确答案:D3.粉彩最早出现于A、乾隆年间B、康熙年间C、宣德年间D、嘉靖年间正确答案:B4.滤镜处理效果的计算单位是A、图像大小B、像素C、模式D、分辨率正确答案:B5.从功能上看,Photoshop软件的制作部分可分为图像编辑校色调色功能色效及A、网页制作B、视频特效C、文字处理D、图像合成正确答案:D6.不属于态度的心理结构过程因素的是A、认知因素B、意向因素C、行为因素D、情感因素正确答案:C7.设计的本质存在有其功能性象征性和A、简洁性B、适用性C、精神性D、合理性正确答案:C8.自号“八大山人”的画家是A、徐渭B、扬州八怪C、朱耷D、石涛正确答案:C9.《思想者》原是《地狱之门》组塑的一部分,后翻铸为独立的作品,翻铸后的雕像材质是A、铜B、陶塑C、大理石D、不锈钢正确答案:A10.下列画作中属于中国花鸟画的作品是A、2B、4C、1D、3正确答案:A11.每次使用前用清水将笔毫浸湿称为A、开笔B、润笔D、喂笔正确答案:B12.著名雕塑《大卫》的创作者是A、米开朗基罗B、波留克列特斯C、菲狄亚斯D、米隆正确答案:A13.亮面的受光焦点称为A、暗点B、亮点C、反光D、高光正确答案:D14.第一次把“工业设计师”这个职业正式提出来的是A、盖迪斯B、西奈尔C、罗维D、提格正确答案:C15.色彩的明暗深浅特征,我们称为A、明度B、纯度C、色调D、色相正确答案:A16.在色彩风景写生时,受阳光照射的部分应该偏暖,而背光部则相对A、偏亮B、偏灰C、偏暖D、偏冷正确答案:D17.下列属于中国画人物画题材的是B、山水画C、花鸟画D、文人画正确答案:A18.1864年英国揭开现代设计序幕的运动是A、现代主义设计运动B、新艺术运动C、手工艺运动D、文艺复兴运动正确答案:C19.()是楷书发展的鼎盛时期。

“决胜2020”一轮复习阅读考点讲与练13摹物画形抓住特征doc初中语文

“决胜2020”一轮复习阅读考点讲与练13摹物画形抓住特征doc初中语文

“决胜2020”一轮复习阅读考点讲与练13摹物画形抓住特征doc初中语文考点名称:摹物画形,抓住特点。

考点指向:本考点要紧考查学生运用讲明文知识阅读讲明文的能力。

新课标对讲明文学习的要求是:〝阅读讲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差不多讲明方法。

〞〝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表达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要求了解讲明文的概念;明确讲明文的分类;把握讲明的对象及其特点;区分三种差不多的讲明顺序;判定文章所使用的讲明方法;明白得和分析讲明文的语言;能够划分讲明文的结构;领会作品中表达的科学精神和思想等。

考点分析:本考点考查的要紧题型有:1.明确文章的讲明对象,归纳或在文中找出讲明对象的特点;2.判定讲明方法并能分析相关讲明方法的作用,能依照需要选择运用合适的讲明方法;3.体会讲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4.会准确判定讲明文讲明的顺序。

解答上述题型的差不多方法是:1.从题目入手,明确讲明对象。

2.抓住文章要点,把握被讲明对象或事理的特点。

3、逐段概括大意,理清讲明的顺序。

3.细致阅读语段,归纳讲明方法。

4.扣住关键词语,体会讲明语言的准确性。

考点例如一萤火虫尹衍国①〝萤火虫,萤火虫,飞到西,飞到东。

看起来星星瞬间睛,看起来盏盏小灯笼……〞②关于萤火虫,有专门多有味的故事。

相传,我国晋朝时有个青年叫车胤,他热爱学习,但由于家贫买不起蜡烛,不能读书,因此就捉了专门多萤火虫,装在薄薄的布袋子里。

四五十只萤火虫发出的光,真能抵得上一支点燃的蜡烛呢!他就借着萤火虫的光刻苦学习,后来成为一位有大学咨询的人。

③萤火虫的一生要变四个模样。

萤火虫妈妈喜爱在潮湿腐烂的草丛中产卵,它的卵小得专门,要用放大镜才能看得见。

卵孵化出幼虫后,生活几天就变成蛹。

最后由蛹变成萤火虫。

萤火虫的幼虫个儿专门小,但胆识专门大,敢与蜗牛较量,直至把蜗牛吃掉。

萤火虫幼虫有一套奇异的〝法宝〞。

你看,当幼虫找到蜗牛以后,先用它那针头一样的嘴巴在蜗牛身上敲几下,这是干什么呢?原先这是给蜗牛打麻醉针。

专题03小说阅读鉴赏人物考点解析(课件)-2025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各考点解析宝鉴

专题03小说阅读鉴赏人物考点解析(课件)-2025年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各考点解析宝鉴
2025新高考语文一轮复习各考点 解析宝鉴
小说阅读人物鉴赏考点解析
学习目标
1.了解高考小说阅读鉴赏的常考知识点,主要人物形象 的概括与分析、小说人物形象作用、小说人物形象塑造的手 法,准确掌握,夯实基础。
2.掌握小说阅读鉴赏的命题角度、解题技巧、答案组织 方法,提高解题能力。
【课堂知识点拨】
人物形象是小说艺术的表现中心,是作品内容的重要因素,更确切地说是作 品的主要构成部分。因为小说的核心任务就是通过刻画人物、塑造典型人物形象 来揭示社会生活的某些本质问题,从而表现作品的主题。所以对小说人物形象的 理解与分析就理所当然地成为了小说阅读考查中命题的热点。因此本部分将以高 考对小说形象考查题的类型为突破口,让学生掌握小说阅读鉴赏人物形象的方法 ,能够准确把握小说人物形象塑造的手法、人物形象的特点及作用,结合文本分 析,规范答题。
刘素珍大夫却主动打来电话,告知不用转诊——护士长知道她的脾气,只好同意。 关成山一往里走,护士长赶紧给刘素珍打电话:“刘大夫,我已经跟那老先生说了转诊 啦,将错就错得了。您要一说实话,他又得怪我们编瞎话了……” 关成山领着老伴儿,进了二号诊室,见女大夫容貌清秀,就是嘴的左侧长了颗痦子,眼睛 还有点儿红。 当下,他心里就想:有啥烦心事儿?却没好意思张嘴问。 “您请坐,先说说病情吧。” “我们那儿的医院,说她得了腔隙性脑梗死,头晕,还吐,让我们照了片子。您是专家 ……” 关成山随即把片子递给了刘大夫。他带着老伴儿来此,就为验证一下当地医院看得准 不准。 “没错儿……给您老伴儿吃的施慧达和阿司匹林、立普妥,都没问题。”
⑤从人物关系、作者议论(评价)、其他人物的评价入手,分析人物性格。 (1)许多小说作品所提供的人物往往不止一个,这就要求我们准确分析几个人物之间 的关系,确定主次,从他们之间的复杂关系中,把握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 (2)作者的评论或其他人物的评价,更是人物性格特征的直接体现。如《林黛玉进贾 府》中贾母对王熙凤的评价“泼皮破落户”“凤辣子”,就揭示了王熙凤心狠手辣的性格 特点。 作者对人物的态度至关重要。这种情感态度的评价有两种方式:一是对人物的思想倾 向与性格特征进行直接评论,或者借作品中某一人物之口说出;二是通过人物自身的行为 过程来暗示,犹如看戏剧演出一样,让观众在对人物自身动作的观览中获得某种启示。因 此,把握作者或直接或间接介绍与评价人物的语言,是鉴赏人物最为直接的一种方法。如 2013年重庆卷《枪口下的人格》最后一句“对着这个伟大的灵魂,霍夫曼缓缓地把腰弯了 下去”,作家的鲜明态度揭示了人物的伟大人格。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4部分语言文字运用任务2考点突破考点4常见修辞手法与仿用变换句式第2讲依样画葫芦

高考语文一轮总复习第4部分语言文字运用任务2考点突破考点4常见修辞手法与仿用变换句式第2讲依样画葫芦

第2讲依样画葫芦,描形也画魂——仿用句式近几年,仿用句式题稳中求变:从开始的话题式仿写、补写式仿写、逻辑推理式仿写等形式,发展到2018年全国Ⅱ卷的给材料式仿写,即逻辑分类式仿写。

新仿写题型的出现体现了高考命题形式“越来越灵活,常考常新”的大趋势,虽然不属于热点题型,却涉及了高中语文的两大必备知识——修辞与逻辑,这体现了“语言建构与运用”的语文学科核心素养,需要准确掌握语言文字特点及其运用规律。

一、仿写的基本要求修辞式仿写的要求是既形似又神似。

要达到这一要求,需要做到:1.形似:句式一致,修辞一致。

(1)句式一致。

仿写的句子与给定的范例句式一致是仿写的基础。

(2)修辞一致。

这是仿写的关键。

要求修辞一致,有时不是单指哪一种修辞手法,更多的是多种修辞手法的综合运用。

2.神似:内容一致,联想相称。

(1)内容一致。

仿写句子在内容上要与上下文衔接自然,连贯统一,形成一个相对完整的有机叙述层次或论述结构,它往往要求仿句与所给语境思想一致,内容贯通,往往还涉及感情一致、风格一致等问题,如所给语句文采飞扬,充满褒奖之情,那么仿写的语句也应与之一致,否则就会显得不协调,不统一。

(2)联想相称。

仿写题,尤其是修辞式仿写,在考查语言运用能力的同时,更侧重考查丰富的联想能力。

具体而言,需要运用相同或相似、相对或相反联想以及相关联想等几种联想方式。

①相似联想。

即由一事物想到在特征上与之相似的另一事物的联想,它必须有一个由此及彼的思维过程,比喻、比拟和通感等修辞手法都遵循了相似联想的规律。

这也是仿写的主要联想方式。

②对比联想。

即由对某一事物的感知联想起与之特点相反的事物的一种联想。

比如由悲观之人、物联想到乐观之人、物等。

二、仿写的解题技法第一步:准确审题,有的放矢。

在所有的语言表达题中,仿写的审题最重要,难度最大。

其要求是:1.审题干:从题型、题意出发,明确显性要求。

仿写题往往在题干中有明确要求,包括写作对象、句式结构、修辞手法、仿句语气以及字数等,牢牢把握这些要求,并在仿写中逐一落实,才能写出符合要求的规范语句。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案1论述类文本阅读(含解析)新人教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练案1论述类文本阅读(含解析)新人教版

练案一论述类文本阅读一、对点练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第1~3题。

把实物当作原物的倾向,在美术史领域根深蒂固。

事实上,实物并不等于原物,我们需要对美术史中“原物”的概念进行反思,对美术馆藏品的直觉上的完整性提出质疑。

这种反思和质疑并不是要否定这些藏品,恰恰相反,它们可以在更大程度上发挥藏品作为历史材料的潜在意义。

一旦美术史家取消“实物”和“原物”之间的等号,他们就必须认真考虑和重构二者间的历史关系。

这会引导他们发现很多以前不曾想到的问题,其核心就是美术的“历史物质性”。

有研究者追溯郭熙《早春图》的渊源,提出这幅卷轴画原是北宋宫殿一套建筑画中的一幅。

邓椿《画继》记载,他祖上被赐予一个宅子,他父亲被任命为提举官时,朝廷派遣一个中官监修这所宅第。

一天,邓椿的父亲看到裱工用“旧绢山水”擦拭桌子,他拿过来一看,发现竟是郭熙的作品。

那位中官说:“昔神宗好熙笔,一殿专背(即‘裱’)熙作,上(徽宗)继位后,易以古画,退入库中者不止此尔。

”邓父请求徽宗赏赐这些“退画”。

徽宗答应了,并派人把废弃的郭熙壁障整车拉到邓宅。

这个记载透露了宋神宗时期皇宫中“一殿专背熙作”的状态,这应该是郭熙创作《早春图》这类大幅山水时的状态。

因此,任何讨论这幅画的构图、功能以及观看方式的文章都必须首先重构这种原始状态。

这也就是说,目前人们在台北“故宫博物院”看到的《早春图》只是这幅画的“实物”而非“原物”。

也许有人会说:如果研究者的关注点是郭熙的笔墨技法的话,这种研究则似不需要。

但是笔墨离不开观看,而观看必然和绘画的形式和空间有关。

邓椿的记载还引导我们思考另外一个问题,即郭熙绘画的“历史物质性”甚至在徽宗时期就已经发生了重要变化:从形式上说,这些画作从建筑绘画转变为卷轴画;从空间上说,它们从皇宫内的殿堂进入了私人宅第;从观赏方式上说,它们从要求“远观”的宏大构图转变为鼓励“近视”的独幅作品。

需要强调的是,这种“历史物质性”的转换并不是少数作品的特例。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第3部分 定时规范答题提升得分技能(训练课) Word版含解析.doc

高考语文第一轮复习第3部分 定时规范答题提升得分技能(训练课) Word版含解析.doc

第2课时定时规范答题,提升得分技能(训练课)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徐悲鸿绘画思想(节选)徐悲鸿的素描方法与西洋的素描有很大的不同。

徐悲鸿在他的创作中最先大胆引进了西方的透视、比例、解剖和光学原理等科学法则;但他同时注重中国传统绘画以线造型的规范,虚实、轻重、转折、顿挫,其线条勾勒与明暗关系、体面层次的微妙处理,既能表现明确的结构,又合于中国的形式美感。

所以,一种线形之美,而且是类似中国画“骨法用笔”的线形之美,是区别于西洋素描并为徐悲鸿所独具的创造。

马是历代中国画家喜爱的题材,徐悲鸿的马画可以说家喻户晓,在国人心目中有重要的位置。

他采用大写意的表现手法,采取具体的笔法大笔泼写,在泼的基础上与勾勒相结合,并且强调结构形似的精确性。

他采用西画中明暗分块造型的方法,用大块的灰墨摆出马的体态,马的轮廓、面官等关系到结构的部位,都以写生为基础,并尽量细致刻画表现,一丝不苟。

他画马笔墨酣畅奔放、气宇轩昂,充满生机和活力。

徐悲鸿画牛、画狮、画鹰、画猫等的动物画也总是利用写生为基础,应用解剖学原理,让笔墨形式从属并服务于客观对象造型,极力表现动物的雄健、机敏和力量。

强调结构形似的精确性和景物的焦点透视效果是西方写实画的主要因素,但中国画不遵从写生,而是用观察和印象积累。

笔墨自由和随机性与追求结构形似的真实是一对矛盾,徐悲鸿追求笔墨从属并服务于客观对象造型的需求,即笔墨形式尊重形似结构,他把素描融入笔墨,转换成笔墨,在不同题材的作品中有不尽相同的表现,较好地解决了这个矛盾。

素描是表现主体物象的录入过程,也是作者的创作源泉之一。

徐悲鸿为创作《愚公移山》《泰戈尔像》《霸王别姬》《毛泽东在群众中》等都先创作了素描稿。

《愚公移山》在印度创作中,画幅中开山的裸体青壮年,都用模特儿画了素描。

徐悲鸿为此积稿三十多幅,艰辛的创作、扎实的功底、严谨的治学态度,使画面既洋溢着生活的实感,又充满着神奇幻想的神话境界。

画面上人物造型着重于体积的研究,重量与体积感鲜明,造型饱满而结实,扑面而来的形体,都有很强的雕塑感,素描结构严谨,来去分明,亮处有物,暗处不空,具有潜移默化的感觉。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第03讲散文的表达技巧(讲义)(原卷版+解析)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新教材新高考)第03讲散文的表达技巧(讲义)(原卷版+解析)

第03讲散文的表达技巧目录“表达技巧”是个综合性概念,它包括了散文表情达意的所有手段。

《考试说明》要求能够“分析作品体裁的基本特征和主要表现手法”,其实所指的就是表达技巧。

这里的“表现手法”有广义狭义之分,广义的“表现手法”还包括“表达方式”“结构技巧”“修辞手法”,狭义的“表现手法”是指一些具体技巧。

分析手法试题在高考散文阅读题中出现频率极高,此类试题与考纲中“鉴赏文学作品的形象、语言和表达技巧”的考点相对应,着重考查考生鉴赏评价文学作品中表达技巧的能力,分析手法试题按所分析的手法分主要有三类:一类是分析修辞手法试题,题干中有“修辞”一词,绝大多数分析手法试题要求在指出表现手法基础上结合原文分析其表达效果,因此题干一般包括“两问三限”。

“两问”就是“手法”和“表达效果”各设置一个问题,第一问一般是“运用了什么表现(修辞)手法?”,第二问一般是“这样写有什么好处(作用)?”。

“三限”就是明确限定了分析范围、手法类型和手法数量,以“第第几段”限定要求分析的具体范围,以“修辞”和“表现手法”规定要求分析的手法类型,以“哪些”“什么”等词语提示要求分析的手法数量。

本考点综合性较强,有时考题可能同时涉及多种表达技巧,甚至还会与其他考点混合考查。

因此,考生要建立一个清晰的表达技巧知识库。

【常用设问方式】(1)请赏析文中画线句子。

(《萨丽娃姐姐的春天》)(2)文章在记叙寻墨的同时,为什么还用大量笔墨描绘虹关古村?(《虹关何处落徽墨》) (3)文章第四段运用了多种手法,表达了作者对老腔的感受。

请结合具体语句加以赏析。

(《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4)赏析文中画线句子的表现手法与表达效果。

(《四堡雕版》)《故都的秋》1、说说作者选取了哪些景物,写出了秋的怎样的特点。

另外,从哪些句段中,你感觉、体察到作者所谓的“悲凉”?你如何看待这种“悲凉”?【答案】.2、文章写的是故都的秋,为什么还要写北方的秋?【答案】《我与地坛》1、文章第二部分中写母亲的语句,体现母亲怎样的人物形象特征?怎样活的问题?“母亲生前没给我留下过什么隽永的哲言,或要我恪守的教诲,只是在她去世之后,她艰难的命运,坚忍的意志和毫不张扬的爱,随光阴流转,在我的印象中愈加鲜明深刻。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 第二节 考点分解 思维建模教师用书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第一部分 现代文阅读 专题二 文学类文本阅读小说阅读 第二节 考点分解 思维建模教师用书

第二节考点分解思维建模——洞悉高频考点,快速强技提能考点一综合性选择题(对应学生用书第14页)[知能构建]小说阅读的选择题往往涉及小说内容的理解、故事情节的分析、人物性格特点的概括、艺术手法的鉴赏等多方面的内容,具有一定的综合性。

解答小说文本的选择题,要着重了解选项的常见错误类型和题干中的敏感点,并注意把握二者间的关系。

一、了解选项常见错误类型二、解答综合性选择题“3步骤”第一步:读选项,圈画选项信息点快速浏览各个选项,将选项大致分成筛选信息(概括内容)和评价赏析两类。

圈画出重点信息,如评价赏析选项中有关语言、人物、环境、思路、主题判断、作者情感、艺术手法等方面内容的名称术语。

第二步:回归原文找对应根据选项内容回归原文寻找对应,筛选信息类的选项应注意是否改变原文判断,评价赏析类的选项应特别关注标注的信息点是否有原文依据。

第三步:逐步排除定答案根据“知识性错误”优先的原则,先将有“知识性错误”的选项挑选出来,然后再考虑赏析不当的选项,最后确定答案。

[真题示法](2016·全国卷Ⅰ)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锄李锐拄着锄把出村的时候又有人问:“六安爷,又去百亩园呀?”倒拿着锄头的六安爷平静地笑笑:“是哩。

”“咳呀,六安爷,后晌天气这么热,眼睛又不方便,快回家歇歇吧六安爷!”六安爷还是平静地笑笑:“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

”“咳呀,锄了地,受了累,又没有收成,你是图啥呀你六安爷?”六安爷已经记不清这样的问答重复过多少次了,他还是不紧不慢地笑笑:“我不是锄地,我是过瘾。

”斜射的阳光明晃晃地照在六安爷的脸上,渐渐失明的眼睛,给他带来一种说不出的静穆。

六安爷看不清人们的脸色,可他听得清人们的腔调,但是六安爷不想改变自己的主意,照样拄着锄把当拐棍,从从容容地走过。

百亩园就在河对面,一抬眼就能看见。

一座三孔石桥跨过乱流河,把百亩园和村子连在一起,这整整一百二十亩平坦肥沃的河滩地,是乱流河一百多里河谷当中最大最肥的一块地。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专题三 文学类文本散文第02讲 散文的艺术技巧(练习)(原卷版)

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讲练测专题三 文学类文本散文第02讲 散文的艺术技巧(练习)(原卷版)

第02讲散文的艺术技巧(基础题和拔高题)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的题目。

雪鲁彦美丽的雪花飞舞起来了,我已经有三年不曾见着它了。

我喜欢眼前飞舞着的上海的雪花。

它才是“雪白”的白色,也才是花一样的美丽。

它好像比空气还轻,并不从半空中下来,而是被空气从地面卷起来的。

然而它又像是活的生物,像夏天黄昏时候的成群的蚊蚋,像春天流蜜时期的蜜蜂,它的忙碌的飞翔,或上或下,或快或慢,或粘着人身,或拥入窗隙,仿佛自有它自己的意志和目的。

它静默无声。

但在它飞舞的时候,我们似乎听见了千百万人马的呼号和脚步声,大海的汹涌的波涛声,森林的狂吼声,有时又似乎听见了情人的窃窃的密语声,礼拜堂的平静的晚祷声,花园里的欢乐的鸟鸣声……它所带来的是阴沉与严寒。

但在它的飞舞的姿态中,我们看见了慈善的母亲,柔和的情人,活泼的孩子,微笑的花,温暖的太阳,静默的晚霞……它没有气息。

但当它扑到我们面上的时候,我们似乎闻到了旷野间鲜洁的空气的气息,山谷中幽雅的兰花的气息,花园里浓郁的玫瑰的气息,清淡的茉莉花的气息……在白天,它做出千百种婀娜的姿态;在夜间,它发出银色的光辉,照耀着我们行路的人,又在我们的玻璃窗上绘就了各式各样的花卉和树木,斜的,直的,弯的,倒的。

还有那河流,那天上的云……现在,美丽的雪花飞舞了。

我喜欢,我已经有三年不曾见着它。

记得某年在北京,在一个朋友的寓所里,我们围着火炉,煮着全中国最好的白菜和面,喝着酒,剥着花生,谈笑得几乎忘记了身在异乡。

我们吃得满面通红,两个人一路唱着,一路踏着吱吱地叫着的雪,踉跄地从东长安街的起头踱到西长安街的尽头,又忘记了正是异乡最寒冷的时候。

这样的生活,和今天的一比,不禁使我感到惘然。

上海的朋友们都像是工厂里的机器,忙碌得一刻没有休息;而在下雪的今天,他们又叫我一个人看守着永不会有人或电话来访问的房子。

这是多么孤单,寂寞,乏味的生活。

“①没有意思!”我听见过去的我对今天的我这样说了。

但是,另一个我出现了。

2018最新试题资料-“决胜2018”阅读考点讲与练13:摹物画形,抓住特征

2018最新试题资料-“决胜2018”阅读考点讲与练13:摹物画形,抓住特征

“决胜2018”阅读考点讲与练13:摹物画形,抓住特征“决胜---“跳进黄河洗不净”,我听了很伤心。

要是以前“洗不清”,澄澄泥沙就清了;现在洗不净,可事关我个人“品质”。

不知道最近大伙到我那儿看了没有,我中游支流的汾河、渭河、洛河、新蟒河、沁河都脏得不得了,有的地方简直成为“排污沟”,脏东西超了好几倍,连我周围的农民都嫌我臭,浇地时掩着鼻子干活。

前些年,我的水质都在三类以上,既能浇地,也能到机器里转转;现在好多河段的都不行了,就是放在池子里当景观用水,还有人提意见。

别人对我说,从没有见过我这样脏过。

从三门峡以下到入海口,7个水质监测口,有6个说我脏。

他们对我说,中下游很多城市的饮用水都从我这里取,为了让人们喝得放心,处理脏东西花了好多钱。

我知道,今年这样脏,与缺水有很大关系。

去年开始,我从没有这样干渴,我一年的水量比正常年份少了将近2/3,说是有实测记录以水最少的年份。

而向我怀里排的脏水却是一天比一天多,10年间翻了一倍,现在一年有42亿吨,相当于我今年的水的一半。

过去叫“一碗水,半碗泥”,现在成了“一碗水,半碗污”,根本消化不了。

可能有人问了,不是说不让往你那里排污吗?其实也有人管,但总有人偷偷地排,检查的人了,少排点,检查的人一走,照排不误。

管这种事的也不好办,有人总结得很形象,叫“环保不下河,水利不上岸”。

更何况,还有一些不肖子孙说是当地挣钱重要,我干净的事往后放放。

我听说,天津已经不用我了,我真羞愧。

人们费老大劲修了引黄济津的水渠,我却帮不了他们的忙。

要是再这样给我身上泼脏水,我这母亲河就变成臭水沟了。

救救我吧!1仔细阅读全,从母亲河的自述中,你获取了哪些主要信息?请回答。

(1)(2)母亲河自述为何“洗不清”的原因(介绍黄河自古以含泥沙量大的特点)。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提素能13 Word版含解析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提素能13 Word版含解析

一、(2014年潍坊模拟)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哲学精神为主导的山水画传统汪为胜闪烁着中国文化光辉的传统哲学在相当程度上是与中国山水画结缘的。

儒家孔子说过:“知者乐水,仁者乐山;知者动,仁者静。

”这是首次用哲学审视山水,体现了“动”与“静”的辩证关系。

道家老子性爱山水,崇尚自然,用山水寓意的法则和规律。

在《老子》中我们经常会看到自然景物的人格化填写,在老子的眼里,人与自然山水都是首的化生,从自然本性上来说是一样的。

这一思想对后来中国山水艺术创作模式与美学思想产生了直接的重要影响。

庄子学说超逸现实,他宣称:“天与我并生,而万物与我为一。

”庄子的观点是,天地造物,随其剪裁,任其分合,无论春夏秋冬,还是南北山水,自然景物皆可自由组合。

他的这一思想观念将事实的表象内化为了物我合一的“精神山水”。

中国历代画论中,或多或少地渗透着以中国哲学精神为主导的山水画传统的阐述,也正是这些画论运用哲学精神提出了有关山水画的要求,诸多山水画大师都善于将哲学精神运用到山水画的创作中。

五代荆浩是用老庄哲学来进行山水画创作的亲躬实践者,强调在绘画中思而取物之真,去粗取精,去伪存真。

而致力于南方山水创作的董源,专注于江南丘陵溪流、重汀绝岸、林霏烟云的表达,其山水画作“平淡天真”,流露出了浓厚的高隐成分,这正是道家宣扬的出世隐居态度。

首家之学滋养成长起来的郭熙,在《林泉高致》中提出平远、高远、深远的“三远法”。

在他看来,“远”是一种飞越与延伸,有着一片化机,苍苍茫茫,无边无际,只有这样才能渐入“无”的境地、“虚”的境地、“淡”的境地,使自己精神世界得到升华,达到“登高山则情满于山,临沧海则意溢于海”的创作境界。

这是哲学精神影响郭熙写意性山水的结果。

宋米芾认为绘画的功用是“自适其志”,不应是装点世俗的工具。

他喜好南方轻墨浅岚的山水,“米氏云山”是他追寻道家“平淡天真”理想的最终选择和归宿。

元四家之一的倪瓒,主张绘画就是为了“写胸中之逸气”。

阅读考点讲与练13:摹物画形,抓住特征

阅读考点讲与练13:摹物画形,抓住特征

初中语文试卷灿若寒星整理制作“决胜2010”阅读考点讲与练13:摹物画形,抓住特征考点名称:摹物画形,抓住特征。

考点指向:本考点主要考查学生运用说明文知识阅读说明文的能力。

新课标对说明文学习的要求是:“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要求了解说明文的概念;明确说明文的分类;把握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区分三种基本的说明顺序;判断文章所使用的说明方法;理解和分析说明文的语言;能够划分说明文的结构;领会作品中体现的科学精神和思想等。

考点分析:本考点考查的主要题型有:1.明确文章的说明对象,归纳或在文中找出说明对象的特征;2.判断说明方法并能分析相关说明方法的作用,能根据需要选择运用合适的说明方法;3.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4.会准确判断说明文说明的顺序。

解答上述题型的基本方法是:1.从题目入手,明确说明对象。

2.抓住文章要点,把握被说明对象或事理的特征。

3、逐段概括大意,理清说明的顺序。

3.细致阅读语段,归纳说明方法。

4.扣住关键词语,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考点示例一萤火虫尹衍国①“萤火虫,萤火虫,飞到西,飞到东。

好像星星眨眼睛,好像盏盏小灯笼……”②关于萤火虫,有很多有趣的故事。

相传,我国晋朝时有个青年叫车胤,他酷爱学习,但由于家贫买不起蜡烛,不能读书,于是就捉了很多萤火虫,装在薄薄的布袋子里。

四五十只萤火虫发出的光,真能抵得上一支点燃的蜡烛呢!他就借着萤火虫的光刻苦学习,后来成为一位有大学问的人。

③萤火虫的一生要变四个模样。

萤火虫妈妈喜欢在潮湿腐烂的草丛中产卵,它的卵小得很,要用放大镜才能看得见。

卵孵化出幼虫后,生活几天就变成蛹。

最后由蛹变成萤火虫。

萤火虫的幼虫个儿很小,但胆量很大,敢与蜗牛较量,直至把蜗牛吃掉。

萤火虫幼虫有一套神奇的“法宝”。

你看,当幼虫找到蜗牛以后,先用它那针头一样的嘴巴在蜗牛身上敲几下,这是干什么呢?原来这是给蜗牛打麻醉针。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分析概括形象——因形悟神,立象尽意 (2)

高考语文一轮复习-- 分析概括形象——因形悟神,立象尽意 (2)

学案16分析概括形象——因形悟神,立象尽意复习任务 1.能够从物象的内在、外在特点和作者蕴含的情感分析概括其特征,全面分析其作用。

2.能够从正侧描写及作者的介绍、评价文字中分析概括人物形象特征,全面分析人物的作用。

考情微观年份卷别篇名提问方式设题角度命题特点2022 全国乙卷《“九一八”致弟弟书》对于弟弟先后在上海和山西的两段生活,“我”都放在周围年轻人的群体生活中来叙述,且有不同的感受。

请对此加以分析。

(6分)人物心理①散文形象分物象与人物形象两种,前者为考查重点。

②考查主要是“一象三考”:一个形象,考特点,考作用,考技巧。

以前两者为主。

③散文形象对于全国卷来说是冷考点,不排除未来考查的可能。

2021 天津卷《送一位远征的友人》在作者笔下,友人L是一个怎样的人?(4分)主要人物的特点2019 天津卷《萨丽娃姐姐的春天》文中的老祖母是一个怎样的形象?你认为这一形象对萨丽娃有什么影响?(6分)次要人物的特点与作用2017 北京卷《根河之恋》第二段写出了根河的哪些特点?有什么象征意义?(5分)主体物象的意蕴天津卷《挺拔之姿》文章写出了竹子的哪些精神气质?(3分)主体物象的意蕴题目为“挺拔之姿”,但画线部分却写扭曲的竹子,是否合乎题旨?为什么?(3分)次要物象的作用知识图要活动一精准分析物象特点和作用散文物象主要有景、物两类。

景,景物;物,自然物和人造物,包括动物、器物、建筑物之类。

物象是作者抒情说理的主要载体,被注入了作者的思想感悟。

阅读时要抓住“物——情(志)”这对关系。

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后面任务。

深巷里的老墙在婺源农村小住几天。

徽式民居总是窄窄的巷子,高高的墙,房与房的距离又近,一出门,迎面就是一堵墙,一走路,人就夹行在两墙中间。

每天出出进进,这墙就是一页读不完的书。

新墙在刚落成之时洁白如纸,就是我们常看到的白墙黛瓦的徽式格调。

当初,一位泥瓦匠完成一座新房或一堵新墙时,断没有想到他却为大自然提供了一张作画的温床。

中考语文阅读考点辅导——摹物画形 抓住特征

中考语文阅读考点辅导——摹物画形 抓住特征

中考语文阅读考点辅导——摹物画形抓住特征考点名称:摹物画形,抓住特征考点方向:本考点主要考查学生运用说明文知识阅读说明文的能力。

新课标对说明文的考查要点是: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具体讲,考生要求掌握以下有关说明文的知识:了解说明文的概念;明确说明文的分类;把握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会区分三种基本的说明顺序;能判断文章所使用的说明方法;能理解和分析说明文的语言;能够划分说明文的结构;能领会作品中体现的科学精神和思想等。

考点分析:这一考点的考查题型主要有:①明确文章的说明对象,归纳或在文中找出说明对象的特征;②判断说明方法并能分析相关说明方法的作用,能根据需要选择运用合适的说明方法;③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④会准确判断说明文说明的顺序。

解答这类题的方法要做到一下几点:1、从题目入手,明确说明对象。

2、结合文章要点,抓住被说明对象或事理的特征。

3、逐段概括大意,理清说明的顺序。

3、仔细阅读,归纳说明方法。

4、分析关键词语地作用,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考点示例(一)汉文读物的特质一切用汉字“写”成的读物,都称为汉字读物。

它时包括古今,地涵盖中外,型不分集散,体无论科艺,言不别文白……汉文读物既具有一般读物的基本性质,又有其独具的特质。

汉字是人类最古老的文字之一,也是世界上世代传承使用至今的最古老的文字,因此,汉字读物有着悠远的历史源流。

自甲骨文以来,汉文字体虽几经变易,都没有使文字出现断代情况,更没有产生新的文字系统。

正因如此,才使历代典籍得以流传并保留至今。

今天的汉文字读者依然能读得到并大部分读得懂先秦的典籍乃至四五千年前的甲骨文章,这在世界历史上不能说不是一个奇迹。

汉文读物能用最少的文字负载最大的信息量,其信息密度相对很高。

同拼音文字读物相比,汉文读物具有明显的符号简约性。

相同内容的一篇文章,汉文要比拼音文字篇幅小得多;同一本著作,拼音文字的书要比汉文的书厚许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决胜2010”阅读考点讲与练13:摹物画形,抓住特征考点名称:摹物画形,抓住特征。

考点指向:本考点主要考查学生运用说明文知识阅读说明文的能力。

新课标对说明文学习的要求是:“阅读说明性文章,能抓住要点,了解文章的基本说明方法。

”“阅读科技作品,注意领会作品中所体现的科学精神和科学思想方法。

”要求了解说明文的概念;明确说明文的分类;把握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区分三种基本的说明顺序;判断文章所使用的说明方法;理解和分析说明文的语言;能够划分说明文的结构;领会作品中体现的科学精神和思想等。

考点分析:本考点考查的主要题型有:1.明确文章的说明对象,归纳或在文中找出说明对象的特征;2.判断说明方法并能分析相关说明方法的作用,能根据需要选择运用合适的说明方法;3.体会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和严密性;4.会准确判断说明文说明的顺序。

解答上述题型的基本方法是:1.从题目入手,明确说明对象。

2.抓住文章要点,把握被说明对象或事理的特征。

3、逐段概括大意,理清说明的顺序。

3.细致阅读语段,归纳说明方法。

4.扣住关键词语,体会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考点示例一萤火虫尹衍国①“萤火虫,萤火虫,飞到西,飞到东。

好像星星眨眼睛,好像盏盏小灯笼……”②关于萤火虫,有很多有趣的故事。

相传,我国晋朝时有个青年叫车胤,他酷爱学习,但由于家贫买不起蜡烛,不能读书,于是就捉了很多萤火虫,装在薄薄的布袋子里。

四五十只萤火虫发出的光,真能抵得上一支点燃的蜡烛呢!他就借着萤火虫的光刻苦学习,后来成为一位有大学问的人。

③萤火虫的一生要变四个模样。

萤火虫妈妈喜欢在潮湿腐烂的草丛中产卵,它的卵小得很,要用放大镜才能看得见。

卵孵化出幼虫后,生活几天就变成蛹。

最后由蛹变成萤火虫。

萤火虫的幼虫个儿很小,但胆量很大,敢与蜗牛较量,直至把蜗牛吃掉。

萤火虫幼虫有一套神奇的“法宝”。

你看,当幼虫找到蜗牛以后,先用它那针头一样的嘴巴在蜗牛身上敲几下,这是干什么呢?原来这是给蜗牛打麻醉针。

连打几下以后,蜗牛就迷迷糊糊地失去了知觉,动弹不得,最后终于瘫痪了。

这时候,幼虫又狠狠地给蜗牛注射消化液。

蜗牛皮内的肉开始化成了稀稀的鲜美的肉汁。

这时幼虫便呼唤它的同伴们,兴高采烈地围在蜗牛四周,一齐把针管般的嘴巴插进蜗牛的皮内,津津有味地吸起来。

幼虫们吸足了,蜗牛也就完了。

它们帮农民除了害,立了功,是农作物的好朋友。

④幼虫长到成虫以后,开始在夜空中飞舞,一边飞舞一边发出短暂的闪光。

萤火虫闪光是为了什么呢?原来是在招引异性。

那雄萤火虫在地面上空飞舞时发出闪光,意思是在寻问:“萤姑娘,你在哪里?”附近草地上的雌萤火虫也发出闪光,那是回答的信号,意思是说:“萤小伙,我在这里。

”雄萤火虫得到信号以后,便向雌萤火虫飞去,直到甜蜜地相会为止。

⑤萤火虫那美丽的闪光是怎么发出来的呢?科学家们经过仔细观察研究,发现在萤火虫的腹部有个发光器。

这发光器由发光层、反射层和透明表皮三个部分组成。

发出的光是由呼吸时使称为“荧光素”的发光物质氧化所致。

萤火虫发出的光是冷光,它不会产生热。

人们通过萤火虫的发光原理发明了荧光灯、日光灯,它比同样功率的普通灯泡明亮得多。

后来人们又发明了矿灯,用在矿井里。

因为矿井里有瓦斯,达到一定浓度,遇到一定热量就会爆炸,这种灯不发热,所以使用安全。

科学家们还用荧光素和荧光素酶制成生物探测器,把它发射到其它星球表面,去探测那里是否有生命存在。

⑥你瞧,小小的萤火虫,趣闻还真不少呢!请根据文章内容。

概括萤火虫的发育过程和萤火虫的有关特性。

(1)萤火虫的发育过程:(Z)萤火虫的有关特性:解题思路:本题重在考查对说明内容的概括能力。

要准确概括说明的内容,必须从整体入手,学会全面把握,要善于分析句与句甚至句与段之间的联系,会找关键词语或中心句,对这些信息进行提炼。

第(1)小题只要认真阅读,从文段中不难找出这四个阶段。

介绍萤火虫的特征,需要在通读全文的基础上提炼信息,概括说明对象的本质特征。

在分析说明的对象及其特征时,考生易犯的毛病是:不从整个语段或全文着眼,忽视中心句和过渡句,答案以偏概全。

参考答案:(1)卵——幼虫——蛹——成虫(2)发光;是害虫蜗牛的天敌;用闪光吸引异性;由腹部的发光器发光;发出的光是冷光。

考点示例二神秘的海啸科科2004年12月26日,印度尼西亚苏门答腊岛北部附近海域发生里氏8.9级地震。

地震引发海啸,造成印尼、斯里兰卡、印度、泰国、马来西亚等国共15万人死亡。

究竟什么是海啸?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

发生在海底的地震、火山爆发、宇宙天体撞击等,都可能会引起海啸。

海底地震是引发海啸的主要原因。

海底发生强烈地震时,海底地层发生断裂,部分地层猛然上升或者下沉,造成从海底到海面的整个水层发生剧烈“抖动”。

这种“抖动”与平常所见的海浪大不一样。

平常所见到的海浪一般只在海面附近起伏,涉及的深度不大,波动的振幅随水深增加衰减很快。

地震引起的海水“抖动”,则是从海底到海面整个水体的波动,其中所含的能量十分惊人。

海啸的物理实质是大量海水在短时间内的激烈运动,如果海底地震不引发海水的大规模位移,就不会引发海啸。

只有发生在深海区的里氏6.5级以上的地震,才有可能引起海啸。

海底地震引起海啸有两种形式。

某些地震引起海底地壳大范围的急剧下降,海水首先向突然错动下陷的空间涌去,并在其上方出现海水大规模积聚,当涌进的海水在海底遇到阻力后,即翻回海面产生压缩波,形成长波大浪,并向四周扩散。

这种下降型的海底地壳运动形成的海啸,在海岸首先表现为异常的退潮现象。

某些地震引起海底地壳大范围的急剧上升,海水也随着隆起区一起抬升,并在隆起区域上方出现大规模的海水积聚,随后海水向四周扩散,形成汹涌巨浪。

这种隆起型的海底地壳运动形成的海啸,在海岸首先表现为异常的涨潮现象。

海啸时掀起的狂涛骇浪,高度可达十多米至几十米,形成“水墙”,时速可达数百千米,形成“四海翻腾云水怒”的惊人奇观。

另外,海啸波长很大,可以传播几千公里而能量损失很小。

海啸到达前,会发出与通常的波涛声完全不同的频率很低的吼声。

海啸到达岸边,“水墙”就会以摧枯拉朽之势冲上陆地,对人类生命和财产造成巨大危害。

海啸能裹挟着重达数吨的岩石、船只、废料、杂物等,向内陆扫荡数千米,甚至会沿着入海的河流逆流而上,沿河地势低洼的地区会被淹没。

为减少海啸造成的灾难,科学家们正在加紧对海啸的监测、预报及救助、防范等方面的研究工作,以造福于人类。

本文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试举一例,并说说其作用。

解题思路:本题重在考查说明方法及其作用。

要掌握各种说明方法的特征,分析说明方法的作用,必须与事物的特征和说明的内容结合起来。

对说明方法的辨别还是比较容易,而对运用这种说明方法的作用,要求通过阅读抓住说明对象的特征,结合自己丰富的生活积累才能准确回答。

对说明方法的考查容易产生的误区有:①说明方法和修辞方法混淆,如把“打比方”说成“比喻句”;②下定义与作诠释区分不清;③打比方与作比较混淆;④对综合运用了多种说明方法的,列举不全会漏写等。

参考答案:“海啸是一种具有强大破坏力的海浪”,这句话运用了作诠释的说明方法,它使读者对“海啸”有一个比较明确、完整的认识。

考点示例三偶然的发现1803年,英国化学家约翰•道尔顿为解释化学实验的现象,提出了一种新的理论——原子论,认为“元素是由更小的粒子组成的”。

这一理论立刻传扬开来。

但是,原子论最大的问题是无法验证,毕竟粒子并不能用人的肉眼直接看到。

当时还没有出现能够目睹粒子的工具,化学家只能从一些线索去推测粒子的状况。

连伟大的迈可•法拉第都认为,在没有更好的理论之前,只能把原子论当成一个魅力十足的假说。

1827年,苏格兰植物学家罗伯特•布朗在研究山字草时,碰巧看到浮在水面上的花粉动个不停。

布朗起初以为花粉在水面上晃动是因为它是活的,是花粉在游动。

可是,并不只有花粉会在水面上晃动,普通灰尘浮在水面上也是一样。

布朗偶然发现的这种现象,后来被人称作“布朗运动”。

布朗认为,这个现象可能和某种物理定律有关。

可是,他始终找不出理由来解释这种运动。

后来,其它学者也不断提出过种种解释,但总是难以令人信服。

直到1863年,才出现了一个能被普遍接受的说法:水面上的花粉运动是粒子冲撞花粉造成的。

根据原子论,水的分子是由氢原子和氧原子组成,它们总是不停地运动,所以会和花粉产生冲突。

它们撞到花粉的旁边时,就会把花粉往反方向推,再撞到花粉的另一边时,就又把花粉推回来。

这样的情况不断发生,花粉也就不断在水面上晃动。

比方说,现在体育馆的地上放着一个篮球,你和一些同学围着这篮球,和它相距几米远,而且你们手上都有一袋网球。

你一发出信号,大家就不断拿网球往篮球上扔。

这时会发生什么事呢?篮球是不是在地上滚动?你们扔的球有时击中篮球的这一边,有时则击中另一边,于是篮球总是滚来滚去。

你知道你们正在扔网球,所以不会觉得篮球在地上滚动有什么好奇怪的。

可是,如果是以下的情况呢?首先,在篮球上涂上荧光剂,再关掉体育馆内的光源,然后把网球扔向这个发亮的篮球,这时你只看到一个发亮的球在黑暗中滚动。

布朗和其他学者刚开始探讨浮在水面上晃动的花粉时,状况就和这种情形差不多。

他们只看到花粉在动,却想不出原因。

后来终于从它的动作领会到似乎有什么东西在撞击它,进而认识到用分子彼此的冲突来解释这个现象是最贴切的。

这样,“布朗运动”成为一个契机,使许多学者明白了道尔顿的原子论是正确的。

(节选自纽特《世界的种子》)画线句用了“差不多”,而没用“一个样”,这是为什么?解题思路:本题重在考查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

要揣摩说明文语言的准确性,要特别注意那些反映事物性质、状态、程度、数量、范围的起修饰、限制作用的词语,从对这些词语的辨析入手来体味说明语言的准确性。

“差不多”是指相差不大,而“一个样”是指完全相同,两个词用在一起,意思就和事实不符。

分析说明的语言,考生易犯的毛病是:①不思考词语的本义,不分析句子的整体意思;②答案笼统,不具体,缺乏针对性,犹如蜻蜓点水,不得要领。

参考答案:因为作者清楚地知道,二者只是有某些类似之处,并不相同。

(意思对即可) 考点示例四从医学角度分析,噪音往往能引发身体的疲劳和不适,对人的心理也造成一定的伤害。

60分贝以下的噪音一般不会引起人的厌烦。

假如在超过70分贝噪音的环境中,想要更好地休息就得服用镇静剂或安眠药。

当然,75分贝的噪音算中等级别,它能影响人的思维和情绪。

在我们生活的环境中,常有一些尖利的噪音,它们虽然比较短暂,但其激烈程度可以严重干扰人们的生活。

例如:摩托车在行驶中的噪音可以达到100—110分贝,其强度超过电锯锯木发出的声音;摇滚乐队的某些演奏可能产生140分贝的噪音,它大大超过喷气式飞机降落到距地面100米时产生的轰响。

科学实验表明,超过115分贝的噪音能引起人的严重的烦躁和不安,这种情况相当于癫痫病发作时的一系列大脑变化;面对160分贝的噪音,动物有可能死亡。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