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写法理小论文

合集下载

法律基础案例小论文(3篇)

法律基础案例小论文(3篇)

第1篇摘要:本文以某公司劳动争议案件为案例,分析了劳动争议的成因、处理程序以及法律依据,旨在提高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法律意识,促进劳动关系和谐稳定。

一、引言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劳动争议案件逐年增多。

劳动争议不仅关系到劳动者和用人单位的合法权益,还影响到社会稳定和经济发展。

本文以某公司劳动争议案件为例,探讨劳动争议的成因、处理程序以及法律依据,以期对解决劳动争议提供有益的参考。

二、案例背景某公司成立于2000年,主要从事电子产品研发、生产和销售。

公司员工总数为500人,其中管理人员50人,技术人员300人,生产工人150人。

近年来,公司因经营不善,经济效益下滑,导致部分员工工资被拖欠,引发劳动争议。

三、案例经过1. 案件起因2019年5月,某公司因经营困难,决定拖欠部分员工工资。

员工们多次与公司沟通,要求支付拖欠的工资,但公司以资金紧张为由拒绝支付。

2. 案件发展员工们得知公司拖欠工资后,集体向当地劳动保障部门投诉。

劳动保障部门介入调查,要求公司支付拖欠的工资。

公司虽表示愿意支付,但以资金紧张为由,要求员工分期支付。

3. 案件解决在劳动保障部门的调解下,双方达成一致意见:公司支付拖欠的工资,员工自愿放弃部分工资要求。

至此,该劳动争议案件得到圆满解决。

四、案例分析1. 案件成因(1)用人单位经营困难:某公司因经营不善,经济效益下滑,导致拖欠员工工资。

(2)劳动者法律意识淡薄:部分员工在遭遇拖欠工资时,未能及时采取法律手段维护自身权益。

(3)劳动关系不和谐:某公司内部管理不善,导致劳动关系紧张。

2. 案件处理程序(1)员工投诉:员工向当地劳动保障部门投诉。

(2)劳动保障部门介入:劳动保障部门调查案件,要求公司支付拖欠的工资。

(3)调解:在劳动保障部门的调解下,双方达成一致意见。

3. 案件法律依据(1)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法: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国家规定支付劳动者工资。

(2)中华人民共和国劳动合同法:用人单位应当按照合同约定支付劳动者工资。

法理学论文万能模板

法理学论文万能模板

法理学论文万能模板万能开头:法与社会、法的性质、法的作用、法的价值(自由等)、法的特征(和道德对比)、司法的性质单独开头:法治队伍、法律职业、法的优势(法能怎么做)调整社会、解决社会纠纷、指引评价预测、自由和限制、明确性、国家强制、法的局限性(法不足的)和弥补解释、原则规则、法官自由裁量权、提高法律职业道德措施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权力限制)、公正司法(法官的自由裁量权和限制、非法证据)、监督、法律职业道德。

上述每个框任选一个关键词,写4句话,凑成一片600字论文(到时候要结合材料分析加一些字数的)举例一、法的作用立法可以分配社会利益,法律对利益的分配主要是通过权利义务的规定来确认利益主体、利益内容、利益数量和范围等内容,以具体的各种法律规范来指导实际生活中的利益分配。

司法可以解决社会纠纷。

法律对社会纠纷的解决主要是通过司法活动予以解决。

国家通过法律调整社会利益,确立权利义务,通过司法的裁判活动,使违法者受到惩罚或承担责任,使社会纠纷得到平息。

执法可以实施社会管理。

法律的社会作用不仅包括社会纠纷的解决,还包括积极地实施对社会的管理作用。

每个社会都有公共事务需要国家予以处理,国家便需要发挥积极的职能,根据法律行使权力。

例如,材料里的。

体现了法的。

作用。

例如立法问题,就抄两句材料,说这个体现了法律对社会利益的分配作用,执法问题,就是社会管理的作用,司法问题就是解决社会纠纷的作用。

同时法律是有局限性的,法律只是人的行为和社会关系的调整手段之一,深度和广度是有限的,它并不能取代道德、习惯、风俗等社会规范的作用,也不可能做到规范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

法律必须和其他社会规范结合才能发挥作用。

法作为一种社会规范,其必定还具有规范的作用,法的规范包括法的规则和原则,所以法具有指引、评价、教育、预测和强制五个作用。

充分发挥法律的规范作用和社会作用,克服法的局限性,形成民主、公正、自由、平等的社会良好秩序,建立和完善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和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维护和保障社会主义本质的实现,有效地推进依法治国方略,构建成熟的、独特的文化品格和制度框架的社会主义法律体系。

法学理论的论文范文精选

法学理论的论文范文精选

法学理论的论文范文精选下面是小编为大家准备的关于法学理论的论文,欢迎阅读借鉴,希望对你有帮助。

论弱势群体保护的法理基础一、弱势群体的涵义与对弱势群体实施保护的法理基础(一)弱势群体的涵义社会弱势群体是相对于强势群体而言的。

人在社会中的竞争力概括起来取决于两方面的因素:一是事实性因素,如人的智力、身体健康状况、家庭出身等等。

另一是制度性的因素,人的理性制度设计能够形成许多有价值的事物,其中最为重要的即为通过法律确认的法律权利,因为权利往往是决定人的经济地位、机会等现实利益的根源所在。

这两种决定性的因素被概括为“社会性资源”.人类所能够占有的社会资源是稀缺的,因此对资源的竞争是社会存在的一种常态。

对资源的竞争以及由此产生的资源的占有的差异,必然导致利益上的冲突。

社会弱势群体和强势群体之间的关系从根本上讲是一种深层的利益冲突。

资源占有上的差距,往往导致弱势群体的利益无法得到实现,因此需要法律进行调整。

(二)对弱势群体实施保护的法理基础1.利益调整是法理依据在任何一个特定的社会里,社会资源总是有限的,因此资源的分配往往是在竞争中进行的。

在各方都争取资源,都主张利益的情况下,社会强势群体能凭借其自身的力量占有较多的份额,保障其利益的实现。

而社会弱势群体通常处于劣势地位,占有相对较少的份额,其利益不能得到充分体现。

对资源的竞争以及由此产生的资源占有的差异,必然导致利益上的冲突,社会弱势群体与强势群体之间的关系从根本上来说是一种深层的利益冲突。

然而,法律并非完全是竞争关系的反应,恰恰相反,法律是弱者重要而有力的保护性措施。

资源占有上的差距,导致弱势群体的利益无法得到实现,因此需要法律进行调整。

根据立法原则,法律应当适当地特别保护弱者。

因为,在经济和社会活动中,他们已经是弱者了,如果法律再不加以适当保护,他们将永远处于弱势地位。

如此下去,社会的天平就永远倾向一边,公平竞争的社会秩序也就难以形成。

在法律保护所有公民合法权益的前提下,单独强调对弱势群体的特别保护,其实是以一种矫枉过正的特殊形式对弱势群体的利益适当予以补偿和照顾,以达到起点平等公平竞争的最终结果。

如何写法理小论文

如何写法理小论文

如何写法理小论文法理的小论文,表面上看,可以论述的自由度大,又没有标准答案。

好像无从准备。

在考场中有限的时间内写出漂亮的小论文并不容易。

在平时准备时可以总结出有效的答题步骤(模板)。

首先,我们要明白以下几点:1.小论文是一种典型的应试型题目,其规律是显而易见的。

这种题目,完全可以理解成考试经常见到的供材料作文。

其考查的观点明显的隐含的隐藏在材料中,因此阅读材料时注意提炼观点。

2.我们写作的目的是为了让阅卷老师在短短的时间内给我们一个理想的分数,而不是其他。

这样短的时间,阅卷者只能是去寻找题目所要求的有效信息。

这样一来,如何将最有效的信息明确无误地提供给阅卷者,就是考生遵循模板式答题技巧所要达到的目标。

3.模板式训练的目的是有效缩短答题时间,避免因为时间不够用而做不完题目。

在训练中,我们可以尝试把论述题变成“填空题”,在较短时间内完成答题并取得理想的分数。

其次,我们把一篇文章分成五个段落,可能会更具有可操作性:第一段原材料概述,提出文章总的观点。

第二段主要概念的界定。

为什么会提出这个观点?——原因的分析:逻辑的或理论的。

(析概念,写原因)第三段从正反两面论述提出这个观点的好处和坏处。

(如何好,如何坏)第四段如何做到这样及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怎样做,注意点)第五段总结和提升全文观点。

第三、因此,对小论文的训练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1.文章结构训练(模板式答题法),要求考生熟练模板的每一部分结构。

这种训练不需要太多的时间,一般用一个晚上的时间就可以彻底掌握。

2.文章提纲训练(五段式提纲),通过训练快速把握题目所蕴含的真正法学观点。

需要提醒考生注意,论述题更多考查的是考生的基本法学素养。

3.卷面整洁训练(凑字数能力训练)。

由于考试题目中有字数的规定,因此,考生一定要注意每一个段落的字数限制。

要控制总的字数。

字数太少的话,会给阅卷老师以字数不足的印象;而字数太多,又会浪费你太多的答题时间,也容易造成卷面结构的不均衡。

法律论文写作技巧

法律论文写作技巧

法律论文写作技巧在法学学习的过程中,写作是一个不可或缺的技能。

无论是撰写学术论文、法律备忘录还是法律意见书,良好的写作技巧都是至关重要的。

本文将介绍一些法律论文写作的技巧,帮助你提升写作能力。

一、明确论文目标在开始写作之前,首先要明确自己的论文目标。

是阐述一个法律问题的权威观点?还是分析一个具体案例的法律依据?确定好写作目标可以帮助你集中精力,不偏离主题。

二、深入研究在写作之前,需要进行充分的研究。

仔细阅读相关的法律文件、法学期刊和相关案例,充分了解相关的法律原理和观点。

同时,还可以参考其他学者的研究成果,借鉴他们的观点和论证方式,有助于丰富自己的论文内容。

三、合理组织结构一个好的法律论文需要有清晰合理的结构。

可以采用“引言-主体-结论”的结构,或者根据具体的论文内容设定适当的章节。

在引言中提出问题并概述解决方案,主体部分逐一展开论点并提供相关证据,最后总结结论并呼应引言部分。

四、严谨的论证法律论文需要有严密的逻辑推理和精确的事实依据。

每个论点都应该有充分的理由和证据支持。

避免使用不准确的事实或主观判断,要尽量站在法律的角度来分析问题。

此外,还要注重论点之间的连接,使用过渡句子使文章更加连贯。

五、准确使用法律术语在法律论文中,准确使用和理解法律术语至关重要。

不同的法律术语可能有不同的定义和解释,在使用时要确保符合规范的用法。

避免滥用术语或使用不准确的法律规定,以免影响论文的严谨性和权威性。

六、遵循规范的引用格式在法律论文中,引用其他人的观点和文献是必不可少的。

在引用时要遵循规范的引用格式,如蓝皮书、期刊文章或法律文件。

可以根据所在地的学术习惯选择合适的引用格式,如MLA、APA或Chicago格式。

同时,遵循学术诚信,注明引用来源,避免抄袭行为。

七、精心编辑和校对在写完论文后,要进行仔细的编辑和校对。

检查语法、拼写和标点符号错误,确保文章通顺流畅。

同时,也要审查论点的逻辑合理性和论据的充分性。

可以请同学或老师帮忙审阅,以发现潜在的问题和改进的空间。

法伦理学论文六篇

法伦理学论文六篇

法伦理学论文六篇法伦理学论文范文1首先,法律人应当是社会公正正义的顽强捍卫者。

法是公正与正义的化身,法律人是把公正正义践行到社会生活中的实践者,法律人自身信仰中的公正正义观念是老百姓得以信任法律和国家的最有效途径。

作为有良知的法学讨论者,将来的法学家、法官、检察官、律师或是立法专家,都应当是是时代良心的体现者。

法律人肩负着为国家行法治、为人民争权力、为社会求正义、为万世开太平的重任,为我国法治进程的推动添砖加瓦是法律人的职责所在。

法律人不是江湖义士,不是劫富济贫的侠客,法律面前人人公平,不分贵贱是法律人必需养成的思维习惯。

做到既不畏权贵,又不怜悯心泛滥,凡事不先入为主,不主观臆定,均以事实为依据,以法律为准绳,尽量做到不偏不倚,不骄不纵才是法律人应有的职业素养。

其次,法律人应当是法律的忠实践行者。

法律作为国家惩恶扬善、维护国家稳定和促进国家富强进展的有效工具,只有法律人严格遵守法律,坚持依法行事,运用其在法学教育过程中形成的良好的价值观、善恶观和是非观来指导自身实践,才能正确辨别孰是孰非,也才能将法律的初衷良好地践行到人民群众的生活中。

我国正处于社会主义事业建设的转型期,让法律成为人民的信仰还有待社会主义法治理念的进一步深化人心。

让人民信任法律、信任司法工、信任国家,在很大程度上还有赖于法律人是否运用正确的价值观和推断力去解决人民面临的每一个需要法律人去解决的冲突。

儒家思想的根深蒂固和法治中国的生存进展之道还有待时间来做进一步的磨合,法律人所能追求的就是尽量做到让每一个打算都有理有据,让每一条建议都于情于理能够被法律和当事人所接纳。

最终,法律人应当是有着独立思维力量的个人。

法律文字的存在是关心法律人进行是非推断和解决纠纷所能依据的相对客观的标准,法律人应当坚守自己的法律尊严,做到能够对每一个大事进行独立推断。

法律人还应当对自己有着正确的定位,并且能够坚持捍卫法律尊严和保有不被收买的决心和信念。

舆论监督作为社会监督的方式之一在司法活动中有着其独特的影响力,法律工应当运用其专业的法律学问和良好的法律职业伦理观去引导舆论方向,不让舆论的声音左右自己对大事的定位。

法律案例分析小论文(3篇)

法律案例分析小论文(3篇)

第1篇摘要:本文以一起房屋买卖合同纠纷案为例,通过对案件事实的梳理,分析了房屋买卖合同中的主要法律问题,探讨了合同法、物权法等相关法律在实践中的应用,并对房屋买卖合同纠纷的解决提出了建议。

关键词:房屋买卖合同;合同法;物权法;纠纷解决一、案情简介原告甲与被告乙于2017年6月签订了一份房屋买卖合同,约定甲将位于某市某小区的房屋以100万元的价格出售给乙,乙支付定金10万元,余款在房屋过户后支付。

合同签订后,乙按照约定支付了定金。

然而,在办理房屋过户手续时,甲以房屋存在质量问题为由拒绝过户。

乙认为甲的行为构成违约,遂将甲诉至法院。

二、案件争议焦点1. 甲是否存在违约行为?2. 房屋质量问题是否构成甲违约的理由?3. 如何确定房屋买卖合同的违约责任?三、法律分析1. 甲是否存在违约行为?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07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在本案中,甲未按照合同约定办理房屋过户手续,构成违约。

2. 房屋质量问题是否构成甲违约的理由?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11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给对方造成损失的,应当承担赔偿责任。

”在本案中,甲以房屋存在质量问题为由拒绝过户,但未提供充分证据证明房屋存在质量问题。

因此,房屋质量问题不构成甲违约的理由。

3. 如何确定房屋买卖合同的违约责任?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114条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对方可以要求其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在本案中,甲违约,乙可以要求甲承担继续履行、采取补救措施或者赔偿损失等违约责任。

四、解决建议1. 在签订房屋买卖合同时,双方应明确约定房屋的质量标准,以便在发生纠纷时,有据可依。

法律案例议论文(3篇)

法律案例议论文(3篇)

第1篇一、引言近年来,我国社会经济发展迅速,人民生活水平不断提高,公民意识逐渐觉醒。

然而,在享受权利的同时,部分公民却忽视了法律规范的重要性,导致一些非法集会事件的发生。

本文以刘某某非法集会案为例,探讨《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一条在案件中的应用,并从中汲取启示,以期为我国法治建设提供借鉴。

二、案件背景2019年5月,刘某某因不满当地政府拆迁政策,组织、策划了一场非法集会。

在集会过程中,刘某某等人高举标语牌,高喊口号,要求政府改变拆迁政策。

警方在接到报警后,迅速赶到现场,将刘某某等人带回公安机关进行调查。

三、案件分析1. 刘某某非法集会案的法律依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一条规定:“中华人民共和国公民对于任何国家机关和国家工作人员的违法失职行为,有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的权利。

对于公民的申诉、控告或者检举,有关国家机关必须查清事实,负责处理。

任何人不得压制和打击报复。

”在本案中,刘某某等人以非法集会的方式表达诉求,违反了《中华人民共和国集会游行示威法》的相关规定。

同时,刘某某等人未按照法定程序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而是采取非法手段表达诉求,侵犯了国家机关的正常工作秩序。

2. 《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第四十一条在案件中的应用(1)保障公民合法权益本案中,刘某某等人非法集会,扰乱了社会秩序,侵犯了国家机关的正常工作秩序。

在此情况下,公安机关依法对刘某某等人进行调查,维护了社会稳定,保障了公民合法权益。

(2)引导公民依法表达诉求刘某某非法集会案提醒广大公民,在行使权利时,必须遵守法律法规,依法表达诉求。

本案中,刘某某等人若通过合法途径向有关国家机关提出申诉、控告或者检举,或许能够得到妥善解决。

因此,引导公民依法表达诉求,是维护社会和谐稳定的重要举措。

四、启示与建议1. 加强法治宣传教育针对当前公民法治意识不强的问题,各级政府及相关部门应加大法治宣传教育力度,提高公民的法律素养,使公民充分认识到依法表达诉求的重要性。

大学生法律论文(5篇)

大学生法律论文(5篇)

大学生法律论文(5篇)高校生法律论文(5篇)高校生法律论文范文第1篇1.法治环境的影响受传统的封建制度、历史文化的影响,的现实法律环境乱象丛生,人们对法律的执行与实施抱有质疑甚至无望的态度。

走访中的一些同学表示,他们有时候不得不“信人而不信法”、“信权而不信法”,“信教而不信法”,很多依照法律程序无法解决的事情,往往会涉及到一些特别人员或特别权力,权力滥用已经成为污染司法、污染行政、进而影响稳定的严峻因素。

2.传统文化的影响受宗教文化、政教合一制度的历史影响深远。

因而、权利信仰等代替法律信仰潜移默化地渗透到校内的各个角落,使得很多藏区的高校生形成了义务本位、不重视自己权利的传统观念。

在需要用法律手段保障自己权益的时候,一些同学从主观上不会把法律作为爱护自己的手段,从心理上排斥法律的适用,对法律表现出茫然退缩、犹疑不定的态度。

这是由于在的现实生活中,还没有形成对法律信仰这种价值观的普遍认同,从而成为藏区高校生法律信仰危机产生的重要缘由之一。

3.学校法制教育的缺失我国的高校生法制教育课虽然已经开展多年,但却始终从属于高校生思想政治教育的范畴。

特殊是2021年教育部将《法律基础》课程与《思想道德修养》课程进行整合后,从2021年秋季起,《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成为现阶段非法学专业高校生法制教育的主要渠道。

然而整合后的课程中法律学问部分被大幅压缩,只占整体内容的1/3不到,使得一些老师、同学均认为此部分的内容不甚重要,造成了在授课与学习的过程中的忽视。

高校也不例外,同学们往往针对考试突击背诵课本内容,而对法治的精神与内涵则避而不谈,更加不会对法律信仰进行深化探讨。

4.同学自身的缘由高校校内是一个小的社会,但是这个社会与真实的社会比较,显得更为简洁和纯粹。

现在的高校生经受挫折较少,社会阅历缺乏,对事物的熟悉不够深化,理论思维力量尚未成熟,还没有真正建立起自身成熟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当社会上一些不良思想涌入校内时,他们的观念势必会受到影响。

学生法律论文优秀5篇

学生法律论文优秀5篇

学生法律论文优秀5篇大学生法律意识是社会主体对社会法的现象的主观反映,即大学生对于法律和法律现象的思想,情感和态度的总称,是一种特殊的社会意识形式。

读书破万卷,下笔如有神,如下是编辑为家人们整编的学生法律论文优秀5篇,仅供参考,希望可以帮助到有需要的朋友。

大学生法律论文篇一(一)缺乏法律理论知识法律理论知识是高校学生在现代的社会环境中对法律以及法律现象在一定的反应过程中形成的系统化以及整体化的一种理性思维体系,也是现代法律观念在理论上的表现。

具体来说,它具有形态系统化以及指导性地位等特性,它是高校学生能够树立起科学的法律意识并形成出色的法律能力的基础与前提、如果没有对于法律知识的全方位的了解与科学的认识,就无法形成较高的法律能力以及科学的法律意识。

相关调查结果显示,目前大部分高校学生整体上缺乏对于法律知识的全面了解,并且他们对于与本专业相关的法律知识的掌握情况以及对部门法律的相关知识的掌握情况都不容乐观。

(二)淡薄的法律意识随着在我国公民中深入进行,大部分高校学生的法律意识已经比以前有了很大程度的提高,通过思修课的学习和其他的相关途径,他们了解并已经掌握了一部分的基础法律知识,能够了解到依法治国方针的必要性以及重要性。

然而,在思修课程的实际教学过程中,由于学时较少以及课程的安排不多等情况,教师在授课过程中仍旧偏重于对于基础法律知识的讲授。

所以大部分的高校学生仍然缺乏对于法学中的理论知识的深层次的了解。

在发生日常纠纷的情况下无法用法律理论知识将其解决。

同时,大部分的大学生不仅缺乏对于法律本质的认识,还缺乏应有的权利意识。

一部分的高校学生错误的认为学生只有义务,没有权利。

也就是这部分学生只有被动的法律意识,并没有主动的法律意识。

(三)欠缺法律能力这里所说的法律能力指的是能够体现出大学生的具体的法律素质的一个十分重要的因素,它主要包括了护法能力、守法能力以及用法能力三个要素。

在当下,大部分的高校学生在这三个能力上都有所欠缺。

法律案例小论文(3篇)

法律案例小论文(3篇)

第1篇摘要:本文以一起合同纠纷案为例,分析了合同履行过程中的法律问题,探讨了合同法的基本原则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并提出了相应的法律建议。

一、引言合同是市场经济中最为常见的法律形式,合同纠纷也是司法实践中较为常见的法律纠纷。

本文以一起合同纠纷案为例,分析合同履行过程中的法律问题,旨在提高对合同法基本原理的认识,为相关法律实践提供参考。

二、案情简介原告甲公司与被告乙公司签订了一份购销合同,约定乙公司向甲公司供应一批货物,甲公司支付货款。

合同签订后,乙公司未能按期履行供货义务,甲公司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乙公司承担违约责任。

三、案件分析1.合同有效性的认定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十二条的规定,合同应当具备以下要件:(1)当事人具有相应的民事行为能力;(2)意思表示真实;(3)不违反法律、行政法规的强制性规定,不违背公序良俗。

本案中,甲乙双方签订的购销合同符合上述要件,故合同有效。

2.合同履行过程中的法律问题(1)乙公司未能按期履行供货义务,构成违约。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零七条的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应当承担违约责任。

本案中,乙公司未能按期履行供货义务,已构成违约。

(2)甲公司要求乙公司承担违约责任,有法律依据。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一百一十四条的规定,当事人一方不履行合同义务或者履行合同义务不符合约定的,对方可以要求其承担违约责任。

本案中,甲公司有权要求乙公司承担违约责任。

3.合同法基本原则在司法实践中的应用(1)诚实信用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六条的规定,当事人行使权利、履行义务应当遵循诚实信用原则。

本案中,乙公司未能按期履行供货义务,违反了诚实信用原则。

(2)公平原则。

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合同法》第五条的规定,当事人应当遵循公平原则确定各方的权利和义务。

本案中,乙公司未能按期履行供货义务,导致甲公司遭受损失,双方的权利义务失衡,违反了公平原则。

法律案例分析小论文(3篇)

法律案例分析小论文(3篇)

第1篇摘要:随着我国经济的快速发展,知识产权保护问题日益突出。

本文以我国某公司涉嫌侵犯知识产权案件为例,从案件背景、法律适用、判决结果等方面进行分析,探讨我国知识产权保护的法律实践和存在的问题,以期为我国知识产权保护提供有益借鉴。

一、案件背景2015年,我国某知名科技公司(以下简称“原告”)发现某知名互联网公司(以下简称“被告”)在其经营的网站上非法销售原告的知名产品。

经调查,被告未经原告许可,擅自使用原告的产品名称、包装、外观设计等,构成侵权。

原告遂向法院提起诉讼,要求被告停止侵权行为,赔偿经济损失。

二、法律适用本案涉及的主要法律问题是知识产权侵权,具体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 侵犯商标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商标法》第五十七条第(七)项规定:“未经商标注册人的许可,在同一种商品或者类似商品上使用与其注册商标相同或者近似的商标的,构成侵权。

”本案中,被告未经原告许可,在其经营的网站上使用与原告注册商标相同的产品名称、包装、外观设计等,构成对原告商标权的侵犯。

2. 侵犯著作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十条规定:“著作权包括下列人身权和财产权:……(五)修改权;(六)保护作品完整权;(七)使用权;(八)获得报酬权。

”本案中,被告未经原告许可,擅自使用原告的产品名称、包装、外观设计等,侵犯了原告的著作权。

3. 侵犯商业秘密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反不正当竞争法》第九条规定:“经营者不得采用下列手段侵犯商业秘密:……(二)非法获取、使用或者披露他人商业秘密;……(四)擅自使用他人商业秘密。

”本案中,被告未经原告许可,擅自使用原告的产品名称、包装、外观设计等,可能涉及侵犯原告的商业秘密。

三、判决结果法院经审理认为,被告的行为构成对原告商标权、著作权的侵犯,依法判决被告停止侵权行为,赔偿原告经济损失及合理费用共计人民币XX万元。

四、案例分析1. 案件特点本案具有以下特点:(1)侵权行为涉及多个知识产权领域,包括商标权、著作权和商业秘密。

法理学论文范文关于法理的论文优秀4篇

法理学论文范文关于法理的论文优秀4篇

法理学论文范文关于法理的论文优秀4篇推荐法理学论文篇一行政法论文选题1、行政法平衡理论:功能、挑战与超越2、行政法的治理逻辑3、论行政法与公共行政关系的演进4、行政法基本原则的反思与重构5、现代行政法基本原则之重构6、二十一世纪的行政法7、美国规制影响分析与行政法的发展8、中国行政法(学)的发展趋势,兼评“新行政法”的兴起9、社会行政法的范畴及规制模式研究10、论行政法的自由意志理念,法律下的行政自由裁量、参与及合意11、论行政法上的公法权利12、英国行政法上合法预期的起源与发展13、行政法的适用14、国家建构与美国行政法的史前史15、行政法平衡理论比较研究16、权责对等的行政法控制研究17、论行政法的宪政基础,对行政法与宪法之间关系的再认识18、公共行政变迁与新行政法的`兴起19、经济行政法理论探源,经济法语境下的经济行政法20、论行政法对宪法的积极功能21、国家治理体系现代化与行政法的回应22、风险行政法研究的前提问题23、民法规范在行政法中的适用24、行政法案例的范畴及价值研究25、论行政法理念的塑造,契约理念与权力理念的整合26、风险规制的兴起与行政法的新发展27、论调整公私协力的担保行政法,域外经验与中国建构28、行政法理论基础回眸,一个整体观的变迁29、英美传统行政法“合法性解释模式”的困境与出路,兼论对中国行政法的启示30、行政法基本原则新探31、新世纪行政法发展的走向32、论行政法领域的类推适用33、部门行政法与行政法总论的,以药品行政领域为例证34、论行政法的效率原则35、社会自我规制与行政法的任务36、论行政法上的意思表示37、论德国行政法的基本原则38、行政法理论基础比较研究39、行政法基本原则重要性与确立标准之再认识40、行政法规范之违反与过失实行行为之认定,基于新过失论的阐释41、中国行政法(释义)学的本土生成,以“行政行为”概念为中心的考察42、现代行政法的终结与后现代行政法的来临,后现代行政法精神之论析43、中国行政法发展:现状、瓶颈与思路44、新行政法与依宪行政45、法科生行政法案例教学模式之研究46、论市场主体的基本经济权利及其行政法安排47、海事行政法论纲48、行政法中的公法与私法49、行政法中的不和谐因素研究50、论正当行政程序与行政法的全球化51、论行政法的惠民理念52、公私合作背景下行政法发展动向分析53、治理语境下的多元行政法54、论宪法与行政法的统一与互动,兼谈宪法与行政法在公法体系中的地位55、论行政法与公共道德,兼及行政法与公共道德的相互转化56、行政法学视野中的“经济法”,经济行政法之论57、论社会行政法58、住宅权之行政法保护59、西方两大法系行政法基本原则之比较60、行政法上合法预期之保护推荐法理学论文篇二1、人们总以为最美丽的风景在后面,所以总是匆匆地赶路,不肯停下脚步,殊不知,也许你轻易错过的就是最美的风景。

道德与法治小论文(精选9篇)

道德与法治小论文(精选9篇)

道德与法治⼩论⽂(精选9篇)道德与法治⼩论⽂(精选9篇) 在⽇常学习和⼯作⽣活中,⼤家总免不了要接触或使⽤论⽂吧,论⽂是探讨问题进⾏学术研究的⼀种⼿段。

你知道论⽂怎样写才规范吗?下⾯是⼩编整理的道德与法治⼩论⽂,希望对⼤家有所帮助。

道德与法治⼩论⽂篇1 谈到法律,总会给⼈神秘、威严、崇⾼的感觉。

其实,法律与道德、习惯、宗教、纪律⼀样,都在规范着⼈们的⾏为,正是由于这些规范的存在,这个社会才变得有序;正是由于法律的存在,我们的权利才得到应有的保障。

我们青少年现在都会对电视感兴趣,⽽在电视上就有⼀个节⽬就是说法律,并且也为我们播放了⼀幕幕残忍、⾎腥的场⾯,其中有⼀个故事让我⾄今记忆犹新: ⼀个⼩⼥孩,⽗母离异后和⽗亲、继母⽣活在⼀起,继母对她很不好,经常虐待她,最终打残了⼥孩的胳膊,继母因此⽽被判刑这个法律事件引起我们的深思,虽然这是⼀件⼩事,但⼥孩也受到法律的保护,继母不懂法,因此导致了这场悲剧的产⽣,通过这件事,就更加明确了我们中学⽣应该学法、守法,更加要传法的义务,让我们周围的⼈懂得⼀些法律知识,来减少这类事件的发⽣。

作为21世纪的青少年,我们更要有坚定崇尚科学,追求真知的信念,树⽴远⼤理想,确⽴⼈⽣的奋⽃⽬标,牢固树⽴正确的世界观、⼈⽣观和价值观,勤学苦练,认真学习科学⽂化知识;⽤党的⽅针路线指引⾃⼰;⽤优秀思想⽂化影响⾃⼰,激励⾃⼰;认真学习法律知识,努⼒提⾼知法、⽤法,守法和护法的⽔平,让法律⼀直伴随着我们成长。

国家也为保护我们青少年⽽制定了多条法律,如《未成年⼈保护法》、《义务教育法》等,都是为维护我们青少年的权利和利益⽽制定的,但是有的同学却偏不遵守法律的规定,漠视法律,胡作⾮为。

如在校抄作业、打架⽃殴、考试作弊……这不仅是违犯了法律,同时也是对⾃⼰的不负责,对其他认真学习的同学的不公平,这样做会导致某些同学成绩下降,法律意识淡薄,将来⾛上社会也是社会的⼀个污点,也可能会因此赔上了你的⼀⽣,所以我们要积极遵守法律的规定,⽀持党的决定,这样我们的⼈⽣才有意义,也会活得更加精彩。

关于法律论文范文精选7篇

关于法律论文范文精选7篇

关于法律论文范文精选7篇法律是我们做人做事的一道参照标准,我们不能触犯。

今天小编给大家带来的是关于法律论文范文精选7篇,有兴趣的小伙伴可以进来看看,参考参考!法律论文范文精选一第一章案情简介及争议焦点一、案情简介刘某与徐某因在一起吸食毒品而相识。

20XX 年8 月末,刘某找到徐某并交给他3000 元人民币,让徐某帮自己前往鞍山找一个叫“二哥”的毒贩为其代购 5 克毒品。

徐某为了让刘某帮助自己的哥哥解决拆迁费问题就答应帮刘某代购毒品。

徐某拿到钱后,驾驶自己的汽车前往鞍山,以3000 元人民币的价格与“二哥”购买了 5 克毒品,两小时后徐某驾车返回,将毒品交给了刘某。

此后的近一个月,徐某又以同样的方式四次为刘某购买毒品,5 次共计购买毒品25 克。

为感谢徐某为自己代购毒品,刘某将2 克毒品送给徐某。

20XX 年9 月9 日,徐某在xx 区大润发门前将0.19 克甲基苯丙胺贩卖给杨某的时候被公安机关当场抓获。

一审法院判决认定被告人徐某犯贩卖毒品罪,判处有期徒刑七年一个月,并处罚金人民币五万元。

二审法院维持了原判。

.......二、分歧意见有观点认为徐某的行为构成贩卖毒品罪,这种观点有三种分析路径:第一,“贩卖毒品是有偿转让毒品的行为。

有偿转让毒品,即行为人将毒品交付给对方,并从对方获取物质利益。

”[1]徐某先后5 次将25 克毒品交付给刘某,并从刘某处获得总计15000 元,而刘某用15000 元换取了25 克毒品的所有权,因此在徐某与刘某间构成有偿转让毒品的交易,但我国法律目前并不打击吸食毒品的行为,刘某购买毒品用于吸食,而每次购买的数量也不满足入刑的数量标准,因此刘某不构成犯罪,而徐某构成贩卖毒品罪。

第二,代购者牟利或变相加价的行为按贩卖毒品罪处理。

如果代购者没有意图从代购行为中获取收益,那么这种行为与吸毒人员自己购买毒品无异,但如果其从中牟利或变相加价,则虽有代购之名却在本质上实施的是贩卖的行为,代购行为已经变质,因此应当考察代购人的主观目的是否是为了牟利。

法理和人情的申论范文

法理和人情的申论范文

法理和人情的申论范文在我们的社会生活里,法理和人情就像一对欢喜冤家,时不时地就会来一场“相爱相杀”的戏码。

这俩家伙呀,看似矛盾对立,实则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要想把咱这社会治理得妥妥当当,就得好好琢磨琢磨怎么让它们和谐共处。

咱先来说说法理。

法理就像是一个铁面无私的裁判,拿着规则的小本本,在社会这个大操场上一板一眼地判定是非对错。

它是严肃的、公正的,不管是谁,只要触犯了法律的红线,就得接受相应的惩罚。

这就好比交通规则,红灯停绿灯行,要是有人不管不顾地闯红灯,法理可不会因为你有什么着急的事儿就放过你。

这种严格性是保障社会秩序的基石。

要是没有法理的约束,那社会可就乱了套了,就像一群没了牧羊人管束的小羊羔,到处乱跑乱撞,谁也过不上安稳日子。

可是呢,法理这个裁判有时候也会被人觉得有点“不近人情”。

比如说,有个小商贩为了生计,在街边摆了个小摊儿,没办什么营业执照之类的手续。

按照法理,这就是违规经营,得处罚。

但这个小商贩可能是家里实在困难,上有老下有小,就指望着这个小摊儿糊口。

这时候,光讲法理好像有点冷酷无情了。

这就引出了人情这个家伙。

人情啊,它是人性中最柔软的部分。

它像一条温暖的河流,流淌在人与人之间的关系里。

人情是基于我们的同理心、同情心和社会道德的。

它让我们在对待他人的时候,不仅仅是看行为符不符合规则,还会考虑到背后的特殊情况。

在上面那个小商贩的例子里,如果只讲法理,小商贩可能就断了生计;要是能兼顾人情,也许可以通过一些人性化的手段,比如帮助他办理合法的手续,在合适的地方给他安排摊位,这样既维护了法理的尊严,又照顾了人情的温暖。

人情也不能过于泛滥,要是完全不讲法理只讲人情,那社会也会陷入混乱。

就像在一个大家庭里,如果家长总是因为偏爱某个孩子就破坏家庭的规矩,那其他孩子肯定会觉得不公平,家庭秩序也就乱了。

比如说在考试中,如果因为同情某个学生学习不好就允许他作弊,这对其他努力学习的同学是极大的不公平,也违背了教育公平的原则。

法律案例小论文范本(3篇)

法律案例小论文范本(3篇)

第1篇摘要:随着知识产权意识的不断提高,著作权纠纷案件日益增多。

本文以一起侵犯著作权纠纷案为例,分析了案件的事实认定、法律适用及判决结果,并对著作权保护的相关问题进行了探讨。

关键词:著作权;侵权;司法分析一、引言著作权是指作者对其作品所享有的权利,包括人身权和财产权。

在我国,著作权法对著作权的保护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知识产权意识的提高,侵犯著作权的行为也日益增多。

本文以一起侵犯著作权纠纷案为例,分析案件的事实认定、法律适用及判决结果,以期为著作权保护提供参考。

二、案件事实原告甲系某知名小说作家,于2010年创作了一部名为《爱情三部曲》的小说。

该小说在2011年出版,并获得了一定的市场反响。

2015年,原告发现被告乙在其出版的同名小说《爱情三部曲》中,未经其许可使用了其作品的部分内容。

原告认为被告的行为侵犯了其著作权,遂向法院提起诉讼。

三、事实认定1. 原告甲的《爱情三部曲》是否构成作品?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二条的规定,作品是指文学、艺术和科学领域内具有独创性并能以某种有形形式复制的智力成果。

原告甲的《爱情三部曲》具有独创性,且以有形形式复制,故构成作品。

2. 被告乙的行为是否构成侵权?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未经著作权人许可,以复制、发行、出租、展览、表演、放映、广播、信息网络传播等方式使用作品的,构成侵权。

本案中,被告乙在其出版的同名小说《爱情三部曲》中使用了原告甲作品的部分内容,未经原告许可,故构成侵权。

四、法律适用及判决结果1. 法律适用本案中,法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第四十七条的规定,认定被告乙的行为构成侵权。

2. 判决结果法院判决被告乙立即停止侵权行为,赔偿原告甲经济损失及合理费用共计人民币10万元。

五、案例评析1. 著作权保护的重要性本案反映出著作权保护的重要性。

在知识经济时代,著作权作为一种重要的知识产权,对于保护作者权益、促进文化产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法律小论文大纲五篇

法律小论文大纲五篇

法律小论文大纲五篇第一篇:法律小论文大纲题目:浅谈金融危机下中小企业对新进入员工的侵权行为大纲:论述维权的重要性一、提出问题:08年金融危机下就业难企业新进员工权益受损,低保“难保”按群体分析:高校毕业生、待业人员、下岗再就业人员、外来农民工等。

二、分析原因(1)直接原因1、企业方面:企业自救,一些自救措施:包括裁员,减少新进人员,减少员工福利,增加员工工作职责等。

2、员工方面:维权意识不够,预期不稳导致缺乏维权的勇气,维权的渠道狭窄的问题,维权的成本与费用过高等障碍。

(2)间接原因1、企业:承受风险能力不足,企业自我管理失误,企业与相关保障部门官员拉通关系等腐败现象存在。

2、员工:(3)根本原因1、企业: 惟利本性,与法律玩文字游戏;2、员工:维权意识不够,缺乏渠道。

三、对策讨论(先分角色研究)(1)员工的维权意识与途径(重点笔墨)1、对不同群体分别支招增强维权意识,提供维权途径,提高维权执行力,与“惟利”企业抗衡,实现员工应有合法权益不被剥夺。

2、在权益受侵害时(包括已受侵害)可采取的维权措施:诉讼与仲裁(2)企业的规范与自律(自我规范不触险)(3)国家管制(明确出台相关条例)《劳动法》的修订四、结论第二篇:论文大纲参考模版实证研究论文大纲参考模版(一)引言引言部分将提出目前B2C电子商务市场面临的信任问题,分析购物网站现行的信任提升手段,提炼出第三方担保和信誉反馈系统这两种主流策略。

由此引申出本研究的所要解决的两个问题:(1)哪一种信任提升策略的效果更为明显;(2)对于特定的策略而言,哪些方面对消费者的信任及购买行为产生显著的影响?(二)文献回顾及相关概念提出H2aH2H2bH1第三方担保消费者信任提升策略信誉反馈系统安全承诺隐私承诺服务承诺……策略的内容绩效信任倾向购买倾向策略的特征客观公正可靠……图1 本研究的概念模型及假设命题本部分通过文献研究来界定有关研究对象。

本研究涉及到两个重要的概念:信任提升策略及其绩效。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如何写法理小论文法理的小论文(论述题),表面上看,可以论述的自由度大,又没有标准答案。

好像无从准备。

在考场中有限的时间内写出漂亮的小论文并不容易。

在平时准备时可以总结出有效的答题步骤(模板)。

首先,我们要明白以下几点:1.论述题是一种典型的应试型题目,其规律是显而易见的。

这种题目,完全可以理解成考试经常见到的供材料作文。

其考查的观点明显的隐含的隐藏在材料中,因此阅读材料时注意提炼观点。

2.我们写作的目的是为了让阅卷老师在短短的时间内给我们一个理想的分数,而不是其他。

这样短的时间,阅卷者只能是去寻找题目所要求的有效信息。

这样一来,如何将最有效的信息明确无误地提供给阅卷者,就是考生遵循模板式答题技巧所要达到的目标。

3.模板式训练的目的是有效缩短答题时间,避免因为时间不够用而做不完题目。

在训练中,我们可以尝试把论述题变成“填空题”,在较短时间内完成答题并取得理想的分数。

其次,我们把一篇文章分成五个段落,可能会更具有可操作性:第一段原材料概述,提出文章总的观点。

第二段主要概念的界定。

为什么会提出这个观点?——原因的分析:逻辑的或理论的。

(析概念,写原因)第三段从正反两面论述提出这个观点的好处和坏处。

(如何好,如何坏)第四段如何做到这样及应该注意哪些问题?(怎样做,注意点)第五段总结和提升全文观点。

第三、因此,对论述题的训练可以从以下四个方面着手:1.文章结构训练(模板式答题法),要求考生熟练模板的每一部分结构。

这种训练不需要太多的时间,一般用一个晚上的时间就可以彻底掌握。

2.文章提纲训练(五段式提纲),通过训练快速把握题目所蕴含的真正法学观点。

需要提醒考生注意,论述题更多考查的是考生的基本法学素养。

3.卷面整洁训练(凑字数能力训练)。

由于考试题目中有字数的规定,因此,考生一定要注意每一个段落的字数限制。

要控制总的字数。

字数太少的话,会给阅卷老师以字数不足的印象;而字数太多,又会浪费你太多的答题时间,也容易造成卷面结构的不均衡。

另外,还要特别注意卷面的整洁,写字不求漂亮,但一定要一笔一画地去写。

还要注意千万不要随意修改,宁可错了的字不改动,也不要弄脏了卷面,更不可以大面积地修改。

4.法学专题训练(应试法言法语)。

论述题的语言是与大家平时的法学素养息息相关的,总的来说靠的是日常的积累。

但对于考试来说,可以去记忆些“法律格言”,不要多,30条就足够用了。

另外,一定要注意在文章中避免用极端的语言,而要以客观、平实的语言来反映你的观点。

第四、以一遍司法考试的论述题为例分析:(西政的法理小论文与司法考试卷四论述题比较象似,可以作为参照)这是2005年考试论述题,也可以使大家理解模板式答题技巧的奥妙。

2005年司法考试卷四第八题(本题25分):英美法系国家实行判例法制度,法官的判决本身具有立法的意义,并对以后处理类似案件具有拘束力。

我国主要以成文法律及司法解释作为审判案件的依据,同时最高人民法院也通过公布案例指导审判实践。

请围绕“判例、案例与司法解释”谈谈你的看法。

答题要求:1.在分析、比较、评价的基础上,提出观点并运用法学知识阐述理由;2.说理清楚,逻辑严谨,语言流畅,表达准确;3.字数不少于500字。

【答题思路】这是一道有关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特点对比的题目,属于自由评论式的论说文。

它考查的重点是考生对于大陆法系和英美法系各自的优缺点的认识,但千万注意不要做成一道简答题,仅仅解释什么是大陆法系,什么是英美法系,这样分数肯定是很低的。

论述必须要有自己明确的观点。

简单分析后,我们会发现,它能谈的观点就三个,根本不用大家过多思考。

一是赞同英美法系而排斥大陆法系;二是赞同大陆法系而排斥英美法系;三是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各有其优缺点,并正在互相学习和融合。

只有选定一个观点,全面阐述即可,但观点要鲜明,切忌“立场不坚定”。

对于论述题拟个标题往往能起到画龙点睛的作用,但有的考生害怕写跑题了而不写题目,这是不可取的。

如果怕跑题的话,可以写出笼统的题目:如《浅议“判例、案例与司法解释”》、《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之对比》、《有关“判例、案例与司法解释”之我见》等;当然也可以直接写出自己的观点 如《英美法系与大陆法系的相互融合》等。

为了保证写作时卷面的整洁,一定要先列出一个简要的写作提纲,比如:浅议“判例、案例与司法解释”第一段(129字)抄原文,提观点——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有某种走向融合的趋势。

第二段(268字)析概念,写原因——什么是判例、案例和司法解释?我国古代就有融合的实证。

第三段(350字)如何好,如何坏——法律必有漏洞,判例可做补充;成文法的滞后性。

第四段(135字)怎样做,注意点——美国、日本的做法值得我们思考。

第五段(88字)喊口号——借鉴但不照搬。

【范文赏析】浅议“判例、案例与司法解释”英美法系国家实行判例法制度,法官的判决本身具有立法的意义,并对以后处理类似案件具有拘束力。

我国属于大陆法系,主要以成文法律及司法解释作为审判案件的依据,同时最高人民法院也通过公布案例指导审判实践。

从目前的实际情况来看,英美法系和大陆法系有某种走向融合的趋势。

(抄原文,提观点)判例是指对以后的审判具有普遍约束力的法院判决,具有造法功能,是英美法系国家重要的法律渊源。

案例可以将其界定为最高人民法院公布的具有指导审判实践作用的个案判决。

司法解释是指司法机关在法律适用过程中对有关法律问题所作出的解释,其中只有最高人民法院和最高人民检察院的司法解释具有普遍的约束力,是规范性解释。

我国是成文法国家,历朝历代的司法改革都是从变法修律开始的,成文法是主要的法律渊源,但这并不代表我国不存在判例制度,秦代的“廷行事”、汉代的“决事比”、宋代的“断例”都是以成例作为判案依据。

因此判例在我国古代的司法体制中是占有一席之地的。

(析概念,写原因)拉丁法谚云:“法律必有漏洞。

”这是因为立法者的观察能力有限,不可能预见将来的一切问题,也不可能所有的法律问题都能在立法上完全体现。

当司法活动中遇到法律漏洞、又不能以法无明文规定而拒绝裁判时,怎么办?在英美法系国家,判例是重要的法源之一,因此,可运用判例来补充法律漏洞。

新中国成立后,继续延续着中华民族几千年的成文法传统,将制定成文法律、编纂法典作为法治建设的成就,在审判案件时更是将制定法作为审判的唯一依据。

但是改革开放以来,由于我国经济社会飞速发展,制定法的滞后性弱点日益凸现。

为解决这一问题,近年来,最高人民法院不断出台司法解释,以适应形势的发展,这些司法解释本身已经具备法律规范的要素,并且实际上也起着法律规范的作用,其在审判实践中发挥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对其修正过于僵化的法律条文、实现个案公平的作用是很明显的。

(如何好,如何坏)目前,大陆法系与英美法系已不再是楚河汉界,泾渭分明,而是呈现出相互渗透、相互融合之势。

例如,美国先后制定了《证券法》、《美国联邦证据规则》、《破产改革法案》等;又如,日本《裁判所构成法》规定,下级法院必须遵循上级法院的判例;法国行政法则将判例作为其重要法源之一。

(怎样做,注意点)当前我国也在积极探索判例法制度和成文法适用机制的完善和改革,注重继续发挥和完善司法解释机制的作用,注意借鉴但不照搬普通法系的判例法制度,建立适合我国国情的审判指导制度。

(喊口号)从该例文可以看出,对于应试型的论说文来讲,只要弄清了题目要求,就可以轻松地写出前两段,也就是提观点和析概念。

后面几段的写作就应该是水到渠成的事情了。

第五、现在,你可以用这样的方法试着写一下辅导班上法理老师发的题中的10道论述题了。

最好考前能够练习完。

肯定会用益匪浅的!例析我校主观题打分方法我校考试评卷基本是按采点给分的模式。

因此答题贵在“全深兼顾”,见前文《我校研究生考试答题经验:贵在“全深兼顾”》出自/,此处不赘述。

以下举例说明如何采点给分。

一、概念比较题法律效力和法律实效(5分)评分标准:法律效力与法律实效是两个既有区别又有联系的概念。

第一,法律效力指法律具有的约束力和保护力,属于“应然”范畴;法律实效是指具有法律效力的法律的实际实施状态,属于“实然”范畴。

(1分)第二,法律效力一般强调形式有效性,即法律只要满足由有权国家机关依照法定程序制定或认可,即获得约束力和保护力;法律实效一般侧重实质有效性,即法律只有在实践中部分或全部被遵守、执行、适用,才是有实效的。

(1分)第三,法律效力是证成法律存在的必要条件;法律实效是对有法律效力的法律实施以及实现状况的一个评价指标。

(1分)没有法律效力的“法”就谈不到法律实效问题;但具有法律效力的法在实践中也不一定都有实效。

(2分)二、辨析题[即判断分析题](判断命题正误,并简要说明理由)法律价值之间不可能存在冲突(5分)评分标准:错误(1分)法律价值本身是一个体系或者系统。

(1分)组成法律价值体系的各法律价值并非是平行的,而是具有一定的层次性,每一个价值都有自身相对的独特性。

(2分)多种规定性不同的价值共存,在逻辑上旧有冲突的可能。

(1分)三、简答题简述正义与法律关系的学说并说明通过法律实现正义的基本方法。

(10分)评分标准:(1)通过立法分配权利以确立正义,使正义要求规范化、明确化。

(3分)(2)通过法律实施,发挥法律的特殊强制性,惩罚费正义行为,促进正义的实现。

(3分)(3)通过公正地解决冲突和裁决纠纷,补偿损失以恢复正义。

(4分)四、论述题结合社会中的不平等现象论述人类的平等诉求及其法律保护机制。

(15分)评分标准:法律与平等的一般关系。

(4分)法律将平等权利化。

(5分)法律为平等提供统一标准。

(3分)法律保护被确认的平等。

(3分)五、案例分析题(15分)位于重庆市主城九龙坡区繁华地带的一个危旧房改造项目工地中,二百八十户拆迁房屋已搬迁,仅剩一户未搬迁。

三年多来这里孤独地耸立着一栋二层小楼,小楼周围已向下挖空数米。

这座像“孤岛”一样的小楼照片在今年三月流传开来,被网友称为重庆甚至中国历史上“最牛的钉子户”。

重庆“最牛钉子户”的房主杨武、吴苹夫妇在现身两天内迅速成名。

据了解,夫妇俩要求开发商在原位置给其安置一套面积相同的房子,开发商未答应,并向当地拆迁主管部门提出行政裁定。

后双方协商未果,主管部门向重庆市九龙坡区法院提出司法强拆的申请,法院作出杨武夫妇限期自行搬迁的裁定。

面对裁定,房主吴苹表示,他们“要用生命捍卫自己的合法财产”;杨武则重回空置两年、已被断水断电的小楼中,挂上国旗,打上“公民的合法的私有财产不受侵犯”的横幅。

某位学者断言,个人在行使物权时,必须要顾及公共利益。

…这个公共利益如何界定…这需出台具体的规定来完善。

…在完善之前,根据目前公众对公共利益的认识,开发商建商业用房,一般来说不属公共利益范畴,所以,若《物权法》已生效,该“钉子户”应可胜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