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藤野先生
合集下载
第6课《藤野先生》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因此,鲁迅便不可避免地受到种种歧视和轻蔑。他走在东京的大街上,就 常常遭受少年人的辱骂。
自主学习
03 夯基础
(1)掌握下列字音字形
挟( xié ) 匿名( nì ) 樱花( yīng ) qī然( 凄 ) 油光可jiàn( 鉴 )
绯红( fēi ) 诘责( jié ) 宛如( wǎn ) 教huì( 诲 ) 深wù痛疾( 恶 )
重点探究
6.“学医”和“从文”包含的共同情感是什么? 鲁迅从东京到仙台学医,又从仙台弃医从文,这一过程浸透
着鲁迅强烈的救国救民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实践着他“我以 我血荐轩辕”的誓言。
重点探究
7.作者通过什么写作手法表现藤野先生的品质?
作者采用白描手法,写人抓特征,几笔勾勒,就甚为传神。通过 写藤野先生的“黑瘦”“八字须”“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戴 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衣着“模胡”,“冬天穿旧外 套”等,活画出一位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
可见他是怀着救国救民的强烈愿望选择学医的。
重点探究
5.作者为何要弃医从文?
有一次看枪毙中国人的电影,说是由于“给俄国人做侦探”,而围观的“也 是一群中国人”,这使鲁迅受到极大的刺激,于是促使鲁迅萌发“弃医从文” 的思想。他“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 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 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 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提倡文艺运动了。”——《〈呐喊〉自序》
形象。
重点探究
③“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 用两个贴切的比喻,“形成一座富士山”和“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加
自主学习
03 夯基础
(1)掌握下列字音字形
挟( xié ) 匿名( nì ) 樱花( yīng ) qī然( 凄 ) 油光可jiàn( 鉴 )
绯红( fēi ) 诘责( jié ) 宛如( wǎn ) 教huì( 诲 ) 深wù痛疾( 恶 )
重点探究
6.“学医”和“从文”包含的共同情感是什么? 鲁迅从东京到仙台学医,又从仙台弃医从文,这一过程浸透
着鲁迅强烈的救国救民的爱国主义思想感情,实践着他“我以 我血荐轩辕”的誓言。
重点探究
7.作者通过什么写作手法表现藤野先生的品质?
作者采用白描手法,写人抓特征,几笔勾勒,就甚为传神。通过 写藤野先生的“黑瘦”“八字须”“缓慢而很有顿挫的声调”“戴 着眼镜,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衣着“模胡”,“冬天穿旧外 套”等,活画出一位生活俭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
可见他是怀着救国救民的强烈愿望选择学医的。
重点探究
5.作者为何要弃医从文?
有一次看枪毙中国人的电影,说是由于“给俄国人做侦探”,而围观的“也 是一群中国人”,这使鲁迅受到极大的刺激,于是促使鲁迅萌发“弃医从文” 的思想。他“觉得医学并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 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以为不幸 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我那 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提倡文艺运动了。”——《〈呐喊〉自序》
形象。
重点探究
③“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 用两个贴切的比喻,“形成一座富士山”和“宛如小姑娘的发髻一般”,加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语文课件《6.藤野先生》
“居然睡安稳了”句中“居然”是什么意思?对表达思 想感情有什么作用?
“居然”表示出乎意料,想不到。前面说这个客店居 住条件不好,不易安睡,但出乎意料的睡安稳了,表露作 者对生活环境的恶劣不以为意。“居然”一词加强了句 子的幽默感。
修改“我”的讲义——正直热诚,工作认真负责, 一丝不苟 纠正解剖图——热情关心,要求严格 关心解剖实习——正直无私,真挚诚恳 了解女人裹脚——认真求实,治学严谨
宛 如: 好像。
标 致: 漂亮,这里是反语,用来讽刺。
流 言: 驿 站:
流传的毫无根据的坏话。
古代供传递政府文书途中换马, 休息,住宿的地方。
客 死: 死在异国他乡。
物以稀贵:把稀少的当做贵重的。
解 剖: 破开。
疑 惑: 心里不明白,不相信。
畸 形: 生物某一部分发育不正常。 瞥 见 : 很快地看一下。
“实在标致极了”改为“实在丑极了”可以吗?
句中“标致”是反语,用以讽刺。“实在”表示 “的确”的意思,用“实在”加强“标致”,增强反语的 讽刺力量,更强烈表达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鄙视和反感。 而改动后语意直露,缺乏了讽刺意味。
第二部分
为什么写只记得两个地名?
日暮里: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江上使人愁。 水户:朱舜水先生客死的地方。
生
处、离别。(4-35)
(三)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36-38)
强对 烈藤 的野 爱先 国生 主的 义怀 精念 神与 。崇
敬 ;
其他事件与藤野先生有什么 关系?
“清国留学生”的生活情况
—— 所作所为使我失望,促使我离开,为后 文与藤野先生的相见埋下伏笔。
我在仙台的生活情况
——为后文藤野先生更加感人的教诲与关怀作 陪衬。
第6课《藤野先生》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第一类 直接写藤野先生的事件 初识藤野先生 添改讲义 纠正解剖图 关心解剖实习 了解女人裹脚 告别先生
第二类 离别后作者做的有关藤野先生的事件 装订收藏讲义、悬挂照片、深夜怀念先生
第三类 字里行间几乎未写藤野先生的事件 东京所见所闻 仙台求学受优待 匿名信事件 看电影事件
2.细读直接写藤野先生的关键段落,看看作者写了藤野先生的哪些 事,从语言细节上,你感受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品质和性格特点?
一.阅读积累,交流分享。
1.默读课文,圈点你认为好的句子和词语,根据课文填入适当的词语, 并反复朗读这些句子,同学之间相互问答。
(1)上野的( )烂熳的时节,望去确也像( )的轻云。 (2)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 ),( )小姑娘的发髻一般,还要将脖子
扭几扭。实在( )极了。 (3)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 )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4)日本报纸上很斥责他的( ),爱国青年也愤然。 (5)有几个和我熟识的同学也很不平,一同去( )干事托辞检查的无礼。 (6)终于这流言消灭了,干事却又竭力运动,要收回那一封( )信去。 (7)其实我并没有决意要学生物学,因为看得他有些( ),便说了一个慰安他的谎话。 (8)从他那一面看起来,是一去之后,( )了。 (9)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 ),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
主要事件:藤野先生想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事。 语言细节:
“听说”“问我”“看一看”(求实精神); “究竟是怎么一回事呢”(专业志趣)。 伟大品质:富有求实精神和专业志趣。
【小结】 1. 概括事件,要找到主语和关键动词,
并用“陈述对象+陈述内容”的格式表达。 2.直接写藤野先生的事件,作用是传神地刻画了
第6课《藤野先生》-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离别原因: ①匿名信事件
——日本学生的狂妄傲慢,伤害了“我”的民族自尊心; ②看电影事件
——中国国民的愚昧麻木,通过文学创作救治国人的灵魂。
医术再高,只能医病,不能医治人心。
这一学年没有完毕,我已经到了东京 了,因为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 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 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 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 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 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 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 艺运动了。
piē
jīpōuຫໍສະໝຸດ 瞥见 畸形 解剖xùn jié
pá
不逊 诘责 扒手
jì
发髻
wù
深恶痛疾
yǎo
杳无消息
jiàn
油光可鉴
dùn cuò
抑扬顿挫
【深恶痛疾】厌恶、痛恨到了极点。 【标致】漂亮。文中是反语,用来讽刺。
【杳无消息】一直得不到一点消息。
【油光可鉴】课文里是说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 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
研读去仙台学医途中的见闻感受
1.作者去仙台途中,为什么会特别提到“日暮里”和“ 水户”这个地名,反映了什么?
“水户”,是由于这里是 “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 地方”,“朱舜水反抗满清, 百折不挠……鲁迅一向崇拜他 的人格”(许寿裳语)。沿途只 记得这两个地方,反映了作者 忧国忧民的思想。
“我”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离别
1.“我”与藤野先生相识:
初识藤野先生:生活简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
2.“我”与藤野先生相处:
①添改讲义——认真负责、治学严谨、毫无民族偏见 ②纠正解剖图——一丝不苟、对学生严格要求 ③关心解剖实习——热心诚恳的师者风范 ④了解中国女人裹脚情形——求实的精神
——日本学生的狂妄傲慢,伤害了“我”的民族自尊心; ②看电影事件
——中国国民的愚昧麻木,通过文学创作救治国人的灵魂。
医术再高,只能医病,不能医治人心。
这一学年没有完毕,我已经到了东京 了,因为从那一回以后,我便觉得医学并 非一件紧要事,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 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只能做毫无意 义的示众的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是不必 以为不幸的。所以我们的第一要著,是在 改变他们的精神,而善于改变精神的是, 我那时以为当然要推文艺,于是想提倡文 艺运动了。
piē
jīpōuຫໍສະໝຸດ 瞥见 畸形 解剖xùn jié
pá
不逊 诘责 扒手
jì
发髻
wù
深恶痛疾
yǎo
杳无消息
jiàn
油光可鉴
dùn cuò
抑扬顿挫
【深恶痛疾】厌恶、痛恨到了极点。 【标致】漂亮。文中是反语,用来讽刺。
【杳无消息】一直得不到一点消息。
【油光可鉴】课文里是说头发上抹油,梳得很光亮, 像镜子一样可以照人。
研读去仙台学医途中的见闻感受
1.作者去仙台途中,为什么会特别提到“日暮里”和“ 水户”这个地名,反映了什么?
“水户”,是由于这里是 “明的遗民朱舜水先生客死的 地方”,“朱舜水反抗满清, 百折不挠……鲁迅一向崇拜他 的人格”(许寿裳语)。沿途只 记得这两个地方,反映了作者 忧国忧民的思想。
“我”与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离别
1.“我”与藤野先生相识:
初识藤野先生:生活简朴、治学严谨的学者形象
2.“我”与藤野先生相处:
①添改讲义——认真负责、治学严谨、毫无民族偏见 ②纠正解剖图——一丝不苟、对学生严格要求 ③关心解剖实习——热心诚恳的师者风范 ④了解中国女人裹脚情形——求实的精神
第6课《藤野先生》课件++2023-2024学年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2.文章变换了几个地点?以“我”活动地点的变换为
85%
标志划分全文的结构层次。 3.文中记叙了藤野先生几件主要事情?赞扬明单扼击了要此地处藤阐添述加您野内的容观先,点简。
根据需要可酌情增减
生怎样的高贵品质?
写作思路
1.自行阅读本文,看看课文是围绕什么中心选材的?叙 事线索是什么?
明线: 暗线:
85%
本的片段。鲁迅本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但后来却
弃医从文,我们在本课的学习中会了解到作者85思%想
变化的原因。
单击此处添加内容,简 明扼要地阐述您的观点。
根据需要可酌情增减
读准字音
绯红(fēi) 油光可鉴(jiàn) 不逊(xùn) 芦荟(lú
huì) 解剖(pōu) 烂熳(màn) 芋梗汤(yù gěng)
根据需要可酌情增减
文章结构
(一)在东京的所见及去仙台求医的缘由。(1-3)
藤 野 先
(二)在仙台学医,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及弃医从文的
原因。(4-35)
85%
生
(三)对藤野先生的怀念。(36-38)
单击此处添加内容,简 明扼要地阐述您的观点。
根据需要可酌情增减
人物形象
3.文中记叙了藤野先生几件主要事情?赞扬了藤野先生
作家、作品
鲁迅: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 革命家、思想家。(巧记:文、思、革)
作品:散文诗集《野草》 ,散文集《朝花夕8拾5》%、
小说集《呐喊》《彷徨》,杂文集《坟》 《华盖集》等。 单击此处添加内容,简 明扼要地阐述您的观点。 根据需要可酌情增减
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26年,回忆了1902—1906年留学日
“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我”的爱国感情的变化 单击此处添加内容,简 明扼要地阐述您的观点。 根据需要可酌情增减
85%
标志划分全文的结构层次。 3.文中记叙了藤野先生几件主要事情?赞扬明单扼击了要此地处藤阐添述加您野内的容观先,点简。
根据需要可酌情增减
生怎样的高贵品质?
写作思路
1.自行阅读本文,看看课文是围绕什么中心选材的?叙 事线索是什么?
明线: 暗线:
85%
本的片段。鲁迅本想以学医来救国救民,但后来却
弃医从文,我们在本课的学习中会了解到作者85思%想
变化的原因。
单击此处添加内容,简 明扼要地阐述您的观点。
根据需要可酌情增减
读准字音
绯红(fēi) 油光可鉴(jiàn) 不逊(xùn) 芦荟(lú
huì) 解剖(pōu) 烂熳(màn) 芋梗汤(yù gěng)
根据需要可酌情增减
文章结构
(一)在东京的所见及去仙台求医的缘由。(1-3)
藤 野 先
(二)在仙台学医,与藤野先生的交往及弃医从文的
原因。(4-35)
85%
生
(三)对藤野先生的怀念。(36-38)
单击此处添加内容,简 明扼要地阐述您的观点。
根据需要可酌情增减
人物形象
3.文中记叙了藤野先生几件主要事情?赞扬了藤野先生
作家、作品
鲁迅:浙江绍兴人,原名周树人,我国伟大的文学家、 革命家、思想家。(巧记:文、思、革)
作品:散文诗集《野草》 ,散文集《朝花夕8拾5》%、
小说集《呐喊》《彷徨》,杂文集《坟》 《华盖集》等。 单击此处添加内容,简 明扼要地阐述您的观点。 根据需要可酌情增减
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26年,回忆了1902—1906年留学日
“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我”的爱国感情的变化 单击此处添加内容,简 明扼要地阐述您的观点。 根据需要可酌情增减
第6课《藤野先生》(42张PPT) 22-23学年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2)这两件事情似乎与藤野先生无关,是否可以删去?为什么
? 不能删,因为在“匿名信”事件中,“我”受到了委屈,就把此事
告诉了藤野先生,表明“我”非常信任藤野先生。
“看电影事件”是“我”离开藤野先生、决定弃医从文的根本原因;
这件事也是“我”决定“我”的人生走向的关键事件之一。
补充资料:鲁迅之所以到日本学医,是因为他的父亲是被庸医治死的,他想做 一个好医生,走医学救国之路。后来他在“看电影事件”中受到强烈刺激:当他从 电影中看到中国人被日寇砍头示众、周围却挤满了麻木不仁的中国人的情景后,内 心受到极大的震动,他觉得“凡是愚弱的国民,即使体格如何健全,如何茁壮,也 只能做毫无意义的示众材料和看客,病死多少也不必以为不幸的”。他深感医学只 能解救病人肉体的苦痛,要真正解救自己的民族,首先要救治人的精神,唤醒民众 的觉悟,所以决定弃医学文。没过多久,鲁迅离开仙台医学专门学校,到了东京, 开始他的文学创作生涯,走上了“文艺救国”的道路,用睿智而深刻的笔去唤醒麻 木落后的国人,成为我国最伟大的现实主义作家。
他们之间究竟发生了什么事情,远赴日本求学的鲁迅 得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关爱呢?这节课我们就从这篇回忆性 散文中得到答案。
1.走近作者
鲁迅(1881—1936),原名周树人,字豫才,中国文学 家、思想家和革命家。浙江绍兴人。1918年5月,首次用“鲁 迅”为笔名,发表中国现代文学史上第一篇白话小说《狂人 日记》, 1918-1926年间,陆续创作出版了《呐喊》《彷徨 》《野草》《朝花夕拾》等专集,表现出爱国主义和彻底的 民主主义的思想特色。其中,1921年12月发表的中篇小说《 阿Q正传》,是中国现代文学史上杰出的作品之一。鲁迅的一 生,对中国的文化事业做出了巨大的贡献。
(2)作者用词特别有讲究。副词的运用就准确而有深意。
第6课《藤野先生》课件(共28张PPT)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1、文中叙事地点和事情有哪些变化?
全文是按什么顺序来写的?完成表格。
地点
主要事情
记叙 顺序
东京 仙台 离开仙台
在东京的见闻 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怀念藤野先生
时 间、
地点 转换 顺序
引导互动
2、鲁迅对藤野先生的第一印象是什么?
黑瘦,八字须,戴着眼镜——外貌 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举止 缓慢而很有顿挫—— 声调
字词检测
畸形 (jī ) 不逊 (xùn) 绯 红(fēi) 发髻 (jì )芦荟(lú huì)驿站(yì )
诘责( jié ) 挟( xié ) 教诲 (huì)
瞥见 ( piē) 杳无消息(yǎo ) 油光可鉴 (jiàn) 抑扬顿挫 ( cuò ) 芋梗汤 ( yù gěng)
引导互动
治学严谨、生活俭朴的学者形象
典型事件 添改讲义 纠正解剖图
反映的品质 认真负责、一丝不苟 没
有 热情关心 、 严格要求 民
关心实习 正直无私、真挚诚恳
了解裹脚 认真求实、治学严谨见
引导互动
4、说一说为什么藤野先生“在我的 眼里和心里是最伟大的 ”。
①他治学严谨,教学认真,没有狭隘的民族 偏见,能以公正之心对待来自弱国的学生; ②给予了“我”极大的关心、鼓励和帮助等 等。在当时的历史背景下,能够做到这些尤 其难能可贵。所以,他在“我”的眼里和心 里是伟大的。
当堂训练
升华感悟
本文通过回忆作者在日本留学 期间同藤野先生交往的生活片段, 赞扬了藤野先生正直热忱、治学严 谨、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高尚品质, 表达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真挚和深沉 的怀念与感激。
第二课时
激情导入
上节课我们重点学习了抓典型 事例刻画人物的方法,领会了藤 野先生的高贵品质。但本文还有 很多与藤野先生看似无关的见闻 和感受,本节课让我们一起看看 这些情节有什么作用?
第6课《藤野先生》课件(共25张)语文八年级上册
“ 居然睡安稳了”,“居然”表示出乎意料,竟没有想到的意思。 该词前面写的内容是说明这个客店的居住条件差,蚊虫多,晚上难以 安睡,而作者采用了防护措施,竟出乎意料地睡得安稳,表达了作者 对不好的生活环境并不在意,这种态度说明作者在生活上的乐观精神, 用“居然”一词,还加强了整个句子的幽默感。
在仙台
2.匿名信和看电影事件促成作 者弃医从文的转变,对这两件 事的叙述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匿名信事件[歧视]、看电影事件[国 民的不觉悟],这促使作者弃医从文。
鲁迅弃医从文的原因 (1)匿名信事件
(2)看电影事件
精读第24——31段,思考: 怎样理解“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
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这句话?
课堂总结
本文通过对作者在日本留学期间同藤野先生交往的 生活片段的回忆,赞扬了日本学者藤野先生正直、热忱、 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治学严谨,负责的高尚品质,抒发 了对他真挚、深沉的怀念之情,追述了自己当年为国为民 而“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表达了要同反动派斗争到底 的决心。全文洋溢着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
东京也无非是 这样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在东京
清国留学生不学无术,丑 态百出,作者对他们厌恶 之极,不屑与之为伍
爱国
修辞:夸张、比喻、反语
速读4-5段,考虑以下问题。
1.东京有许多“清国留学生”,鲁迅先生为什么要离开东京,独自一人去 仙台学医呢?
因为鲁迅先生去日本是为了探索救国道路,而东京那些“清国留学生” 的表现令人失望,所以他要独自去仙台学医,想通过医学改变中国。
寻求 希望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1) 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3)
失望痛苦 侥幸无奈
在仙台
2.匿名信和看电影事件促成作 者弃医从文的转变,对这两件 事的叙述侧重点有什么不同?
匿名信事件[歧视]、看电影事件[国 民的不觉悟],这促使作者弃医从文。
鲁迅弃医从文的原因 (1)匿名信事件
(2)看电影事件
精读第24——31段,思考: 怎样理解“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
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这句话?
课堂总结
本文通过对作者在日本留学期间同藤野先生交往的 生活片段的回忆,赞扬了日本学者藤野先生正直、热忱、 没有狭隘的民族偏见,治学严谨,负责的高尚品质,抒发 了对他真挚、深沉的怀念之情,追述了自己当年为国为民 而“弃医从文”的思想变化,表达了要同反动派斗争到底 的决心。全文洋溢着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热情。
东京也无非是 这样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在东京
清国留学生不学无术,丑 态百出,作者对他们厌恶 之极,不屑与之为伍
爱国
修辞:夸张、比喻、反语
速读4-5段,考虑以下问题。
1.东京有许多“清国留学生”,鲁迅先生为什么要离开东京,独自一人去 仙台学医呢?
因为鲁迅先生去日本是为了探索救国道路,而东京那些“清国留学生” 的表现令人失望,所以他要独自去仙台学医,想通过医学改变中国。
寻求 希望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1) 到别的地方去看看,如何呢 (3)
失望痛苦 侥幸无奈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藤野先生》课件
读
wǎn
jī
jiàn
准 宛如 畸形 油光可鉴
pōu
xùn
nì
jié
字 解剖 不逊 匿名 诘责
音
jiào huì
wù
教诲 深恶痛疾
壹 初读课文,整体感知文章内容
·文章在叙述中变换了几个地点? ·能根据地点的变化把文章分为几个部分?
·在东京
(1—3)
·在仙台
(4——35)
·离开仙台之后 (36——38)
藤 生野
先作 者 : 鲁 迅
寿镜吾
“他是一个高而瘦的老人, 须发都花白了,还戴着大眼镜。 我对他很恭敬,因为我早听到, 他是本城中极方正,质朴,博学 的人。”
鲁迅
原名周樟寿,后改名周树人,原字豫山,后改豫才
曾留学日本仙台医科专门学校 “鲁迅”是他1918年发表《狂人日记》时所用的笔名,也是他影响最为
文章回顾了(“我”)(留学期间)在(仙台) (与藤野先生相识、相处、离别)的经历。
文章以“我”和藤野先生的相识、相处、离别、怀 念为线索展开叙述。
再看小标题,哪些小标题没有被线索串联起来?
①留学生赏花
②留学生跳舞 (离开东京之缘由)
③离开仙台所见所感 ④仙台求学受到优待
Hale Waihona Puke ⑤初识藤野先生⑥添改讲义⑦纠正解剖图
鲁迅如何评价藤野先生的?
在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 励的一个。
他的性情,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 姓名并不为许多人知道。
鲁迅是如何怀念藤野先生的?
①装订收藏讲义 ②悬挂先生照片 ③多写文章
请同学们简要概括文章内容,找出文章的线索。
文章回顾了(人物)(时间)在(地点)(事件) 的经历。
第6课《藤野先生》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2.文中作者的回忆变换了几次地点?请找出相应地点并说说本文是按照怎样的顺 序来组织材料的。
东京
“我”地点的转换 仙台
北京
相识
相处
离别
时间的推移、地点的转换、事件发生的先后顺序
双 线结 构
明线: 作者与藤野先生的交往(相识——相处——离别——怀念)
暗线: 作者思想感情的变化(作者的爱国情感——弃医从文)
1909年8月
鲁迅由日本回国。
1926年8月
由于北洋军阀反动政府的迫害,鲁迅离开北京,到厦门大学任教。 这篇文章就是在其任教期间写的。
文体知识
回忆性散文
回忆性散文是以散文的基本形态为基础,在叙述上用回忆过去的方式,对过去 发生的事件进行记叙和描写的一种散文。
回忆性散文一般有以下特点: ①以片段式呈现,不追求完整性; ②具有双重视角,一是体验主体——过去的“我”, 二是回忆主体——现在的“我”,即文中既有“当时 的我”的感受,也有“现在的我”的感受。
本文选自鲁迅的散文集《 朝花夕拾 》。这部文集中以记人为主的文章有三篇 ,即《 藤野先生 》记师恩,《 范爱农 》记友情,《阿长与<山海经>》记作者儿 时的保姆。
3.下列语句中运用了反语修辞的一项是( A )
A.也有解散辫子,盘得平的,除下帽来,油光可鉴,宛如……扭几扭。实在标致极 了。 B.我当时虽然觉到圈得可笑,但是毫不介意,这回才悟出那字也在讥刺我了…… C.要枪毙了,围着看的也是一群中国人;在讲堂里的还有一个我。 D.有一回上火车去,致使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小心些。
比较下面两个句,体会不同。
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添改过了。 增加,订正
我的讲义已经从头到末,都用红笔修改(订正)过了。
第6课《藤野先生》课件部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竟然睡着了” :乐观 幽默
出乎意料
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
是低能儿,
分数在六十分上,便不是自己的成绩了。
用反语 表讽刺
表达作者对受军国主义影响的日本“爱国青年”把 中国人看成低能儿的愤慨之情。
好像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
——表明事实并未出现,不过是作者想象中 的情景,而鼓励的力量是巨大的。这就强烈 的表现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怀念具体行动—— 悬挂先生的照片
多写文章怀念之情化为斗 争的勇气和力量
本文以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为暗线,想一想 哪些地方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作者为何要离开东京?
在东京
清国留学生的丑态 所见所闻——
不学无术 庸俗腐朽
爱
修辞:夸张、比喻、反语
国
所
感——
失望、厌恶之极, 不屑与之为伍
文中有一种情况,借助于副词等,增强表达思 想感情的作用。分析这句话的作用
主题思想
以上几个问题都表现了鲁迅先生的爱国主义 思想,这与课文表现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并不 矛盾,二者相辅相成,是统一的整体。
课文以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明线,以爱国主 义思想为暗线,赞扬了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 抒发了对他的真挚怀念;同时追述了自己弃医 从文的思想变化,充满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感情。
小结内容 把握主旨
从三个方面看出他是一位生活俭朴、 治学严谨学者形象
据说是穿衣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打领结; 冬天是一件外套, 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只
是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谨慎些。 侧面描写
❖在仙台部分着重写了藤野先生的哪几件事?这些事表 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品质?
重点写了四件事:
出乎意料
表达作者怎样的情感?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
是低能儿,
分数在六十分上,便不是自己的成绩了。
用反语 表讽刺
表达作者对受军国主义影响的日本“爱国青年”把 中国人看成低能儿的愤慨之情。
好像正要说出抑扬顿挫的话来。
——表明事实并未出现,不过是作者想象中 的情景,而鼓励的力量是巨大的。这就强烈 的表现了作者对藤野先生的怀念。
怀念具体行动—— 悬挂先生的照片
多写文章怀念之情化为斗 争的勇气和力量
本文以作者的爱国主义思想为暗线,想一想 哪些地方表现了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作者为何要离开东京?
在东京
清国留学生的丑态 所见所闻——
不学无术 庸俗腐朽
爱
修辞:夸张、比喻、反语
国
所
感——
失望、厌恶之极, 不屑与之为伍
文中有一种情况,借助于副词等,增强表达思 想感情的作用。分析这句话的作用
主题思想
以上几个问题都表现了鲁迅先生的爱国主义 思想,这与课文表现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并不 矛盾,二者相辅相成,是统一的整体。
课文以与藤野先生的交往为明线,以爱国主 义思想为暗线,赞扬了藤野先生的高尚品质, 抒发了对他的真挚怀念;同时追述了自己弃医 从文的思想变化,充满着强烈的爱国主义思想 感情。
小结内容 把握主旨
从三个方面看出他是一位生活俭朴、 治学严谨学者形象
据说是穿衣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打领结; 冬天是一件外套, 寒颤颤的,有一回上火车去,只
是管车的疑心他是扒手,叫车里的客人大家谨慎些。 侧面描写
❖在仙台部分着重写了藤野先生的哪几件事?这些事表 现了藤野先生怎样的品质?
重点写了四件事: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藤野先生》课件
而“水户”是明末遗民朱舜水客死的地 方。朱舜水对明王朝一片丹心,誓死效忠明 王朝,他这样做,是忠君爱国的体现。朱舜 水的爱国思想,引起了鲁迅先生内心的共鸣。
课文研读
去仙台
对照
(2)受到仙台医专的职员的优待:
友好的日本人和狭
大概是物以稀为贵罢。北京的 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 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 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 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 兰”。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 待,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 还为我的食宿操心。
鲁迅先生不以环境的恶劣为意。到日本求学,即学好医术,好 回去挽救自己的祖国和人民,他在《呐喊》自序里所说的:“预备 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 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鲁迅先生的求学是勤奋而 刻苦的。藤野先生尤为赏识。他或许想挽留,想把更多的知识教给 学生,又有些许遗憾。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 严谨、没有民族偏见、关爱学生的优秀品质。
触发忧国之情
课本人和狭 隘的民族主义者。
“本级的学生会干事到我寓里来了,要借我的讲义看。 我检出来交给他们,却只翻检了一通,并没有带走。但 他们一走,邮差就送到一封很厚的信,拆开看时,第一 句是:“你改悔罢!”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 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交往的经过—— 别后的怀念——
添改讲义 纠正解剖图 关心解剖实习 了解裹脚
人物关系
具体 事件
课文研读
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除了回忆与藤野先生的 交往,还回忆了哪些内容?
①在东京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的恶浊、庸俗的生活; ②赴仙台途中对日暮里和水户的深刻印象; ③受到仙台医专的职员的优待; ④匿名信事件; ⑤看电影事件; ⑥弃医从文的思想的转变。
课文研读
去仙台
对照
(2)受到仙台医专的职员的优待:
友好的日本人和狭
大概是物以稀为贵罢。北京的 白菜运往浙江,便用红头绳系住菜 根,倒挂在水果店头,尊为“胶 菜”;福建野生着的芦荟,一到北 京就请进温室,且美其名曰“龙舌 兰”。我到仙台也颇受了这样的优 待,不但学校不收学费,几个职员 还为我的食宿操心。
鲁迅先生不以环境的恶劣为意。到日本求学,即学好医术,好 回去挽救自己的祖国和人民,他在《呐喊》自序里所说的:“预备 卒业回来,救治像我父亲似的被误的病人的疾苦,战争时候便去当军 医,一面又促进了国人对于维新的信仰。”鲁迅先生的求学是勤奋而 刻苦的。藤野先生尤为赏识。他或许想挽留,想把更多的知识教给 学生,又有些许遗憾。从中我们可以看出藤野先生正直热诚、治学 严谨、没有民族偏见、关爱学生的优秀品质。
触发忧国之情
课本人和狭 隘的民族主义者。
“本级的学生会干事到我寓里来了,要借我的讲义看。 我检出来交给他们,却只翻检了一通,并没有带走。但 他们一走,邮差就送到一封很厚的信,拆开看时,第一 句是:“你改悔罢!”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60 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交往的经过—— 别后的怀念——
添改讲义 纠正解剖图 关心解剖实习 了解裹脚
人物关系
具体 事件
课文研读
这是一篇回忆性散文,除了回忆与藤野先生的 交往,还回忆了哪些内容?
①在东京清国留学生赏樱花,学跳舞的恶浊、庸俗的生活; ②赴仙台途中对日暮里和水户的深刻印象; ③受到仙台医专的职员的优待; ④匿名信事件; ⑤看电影事件; ⑥弃医从文的思想的转变。
第6课《藤野先生》课件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2)写藤野先生指出“我”绘的解剖图中的错误。
表现了先生热情关心,严格要求的工作作风。 (3)写藤野先生为“我”不信鬼神,敢于解剖尸体而 感到高兴和放心。
表现了先生的正直无私,真挚诚恳的工作精神。 (4)写先生向“我”询问,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情形。
表现了先生的探索研究,实事求是的精神。
藤野先生为鲁迅改正的讲义
8、“油光可鉴”是什么意思?有什么表达作用?“鉴”是 什么词性?什么意思?
明确:头发上擦了油,梳得很光亮,可当镜子照。有讽刺 作用。鉴,动词,照镜子
9、鲁迅为什么厌恶“清国留学生”?
明确:鲁迅是抱着救国的目的去日本留学的,但是, 这些“清国留学生”置国家危亡于不顾,逛公园,学跳 舞,不学无术,思想腐朽,忠君保皇,所以鲁迅厌恶他 们。
他的性情,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2、“小而言之”一词是什么意 思明?确:就小的方面说 3、作者怀念藤野先生的具体行动有哪些?
明确:有三方面: 收藏讲义; 悬挂照片; 多写文章,把怀念之情化为斗争的勇气和力量。
4、“良心发现”指的是什么? 明确:指爱国思想和斗争精神受到触动。
5、“君子君子”是讽刺谁?这是什么修辞方法?
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 夕拾》
1904年4月 东京弘文书院毕业照
藤野先生简介:
藤野严九郎(1874—1945) 生于日本福井县,世代为医,藤 野严九郎是藤野家第六代医生。9 岁时父亲亡故,由兄长抚养长大。 读小学时学习过汉学。1897年在 东京帝国大学医学院学习解剖学 一年。1901年应聘到仙台医专任 解剖学讲师,其时刚满27岁。 1904年即大约鲁迅到仙台前两个 月,藤野由讲师升为教授。藤野 生活朴素,当时教授上课,来回 都坐人力车,而藤野则是步行。 1915年成立东北帝国大学医科大 学,藤野因学历不够,被解除辞 职。藤野因生活关系,到东京三 井公司的慈善医院就业。1919年 回故乡自立诊所,1945年在福井
表现了先生热情关心,严格要求的工作作风。 (3)写藤野先生为“我”不信鬼神,敢于解剖尸体而 感到高兴和放心。
表现了先生的正直无私,真挚诚恳的工作精神。 (4)写先生向“我”询问,了解中国女人裹脚的情形。
表现了先生的探索研究,实事求是的精神。
藤野先生为鲁迅改正的讲义
8、“油光可鉴”是什么意思?有什么表达作用?“鉴”是 什么词性?什么意思?
明确:头发上擦了油,梳得很光亮,可当镜子照。有讽刺 作用。鉴,动词,照镜子
9、鲁迅为什么厌恶“清国留学生”?
明确:鲁迅是抱着救国的目的去日本留学的,但是, 这些“清国留学生”置国家危亡于不顾,逛公园,学跳 舞,不学无术,思想腐朽,忠君保皇,所以鲁迅厌恶他 们。
他的性情,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 2、“小而言之”一词是什么意 思明?确:就小的方面说 3、作者怀念藤野先生的具体行动有哪些?
明确:有三方面: 收藏讲义; 悬挂照片; 多写文章,把怀念之情化为斗争的勇气和力量。
4、“良心发现”指的是什么? 明确:指爱国思想和斗争精神受到触动。
5、“君子君子”是讽刺谁?这是什么修辞方法?
本文选自散文集《朝花 夕拾》
1904年4月 东京弘文书院毕业照
藤野先生简介:
藤野严九郎(1874—1945) 生于日本福井县,世代为医,藤 野严九郎是藤野家第六代医生。9 岁时父亲亡故,由兄长抚养长大。 读小学时学习过汉学。1897年在 东京帝国大学医学院学习解剖学 一年。1901年应聘到仙台医专任 解剖学讲师,其时刚满27岁。 1904年即大约鲁迅到仙台前两个 月,藤野由讲师升为教授。藤野 生活朴素,当时教授上课,来回 都坐人力车,而藤野则是步行。 1915年成立东北帝国大学医科大 学,藤野因学历不够,被解除辞 职。藤野因生活关系,到东京三 井公司的慈善医院就业。1919年 回故乡自立诊所,1945年在福井
八年级语文上册第6课《藤野先生》课件
01
01
语言简练 不夹杂作者的情感
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 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 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不渲染,不烘托
白描:抓住事物的主要特 征,用简洁的语句勾画出
事物形象的一种写法
01
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 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
01
如:我从——————— —这个事例中,看出藤野 先生是一个———的人。
01
链接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26年10月12日。1926年3月18日,北洋 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制造了“三、一八”惨案。担负 大学讲师的鲁迅写下了《纪念刘和珍君》等一系列文章, 热情支持学生的正义斗争,控诉北洋军阀政府的残酷,因 此遭受北洋军阀及其御用文人的迫害,通缉而不得不远走 厦门避难。
01
2.通过对文章的品读,我们感受到了鲁迅对藤野先生 的感激和怀念之情,那么,你认为怎样的老师才是一位好 老师?联系实际说一说。(检测目标3)
01
写作训练: 利用本文学到的方法写自己身边熟悉的一个人,要求
运用生动的描写、选取典型事例突出人物性情品质。不少 400字活不拘小节、对学术严谨求实、 一丝不苟、关心、尊重“我”这位清国留学生的日本 教师。
01
伟大:超出平常、令人钦佩的 A生活不拘小节 B对学术严谨认真,一丝不苟 C关心、尊重“我”这位清国留学生。
01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 ,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匿名信事件)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是特别听 得刺耳。 (看电影事件)
01
01
试着用以下句式来说一说: 藤野先生您真是一个————的
人,我————您!
01
语言简练 不夹杂作者的情感
其时进来的是一个黑瘦的 先生,八字须,戴着眼镜, 挟着一叠大大小小的书。
不渲染,不烘托
白描:抓住事物的主要特 征,用简洁的语句勾画出
事物形象的一种写法
01
穿衣服太模糊了,有时竟会忘记带领结; 冬天是一件旧外套,寒颤颤的。
01
如:我从——————— —这个事例中,看出藤野 先生是一个———的人。
01
链接写作背景:
本文写于1926年10月12日。1926年3月18日,北洋 军阀政府枪杀进步学生,制造了“三、一八”惨案。担负 大学讲师的鲁迅写下了《纪念刘和珍君》等一系列文章, 热情支持学生的正义斗争,控诉北洋军阀政府的残酷,因 此遭受北洋军阀及其御用文人的迫害,通缉而不得不远走 厦门避难。
01
2.通过对文章的品读,我们感受到了鲁迅对藤野先生 的感激和怀念之情,那么,你认为怎样的老师才是一位好 老师?联系实际说一说。(检测目标3)
01
写作训练: 利用本文学到的方法写自己身边熟悉的一个人,要求
运用生动的描写、选取典型事例突出人物性情品质。不少 400字活不拘小节、对学术严谨求实、 一丝不苟、关心、尊重“我”这位清国留学生的日本 教师。
01
伟大:超出平常、令人钦佩的 A生活不拘小节 B对学术严谨认真,一丝不苟 C关心、尊重“我”这位清国留学生。
01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分以上 ,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匿名信事件)
这种欢呼,是每看一片都有的,但在我,这一声却是特别听 得刺耳。 (看电影事件)
01
01
试着用以下句式来说一说: 藤野先生您真是一个————的
人,我————您!
八年级语文上册6《藤野先生》课件
④添改讲义
(对工作认真负责)
⑤先生纠正解剖图 (对学生要求严格)
⑥关心解剖实习 (热情诚恳)
⑦了解女人裹脚 (求实精神)
与先生惜别-善意的谎言,赠照片
三(36—38) 离仙台:怀念先生
收藏讲义 悬挂照片 多写文章
第二课时
一、研读课文,探讨交流
(一)文章的线索是什么?
明线: “我”与藤野先生的交往 暗线(内在线索):作者的爱国之情
反语,所谓对“时事”精通,其实不过是懂得“跳舞”之 类无聊的事情而已,“精通”凸显“清国留学生”的不务正 业、腐朽腐化,表达了作者对“清国留学生”的厌恶之情。
3.便使我忽又良心发现,而且增加勇气了,于是点上一支 烟,再继续写些为“君子君子”之流所深恶痛疾的文字。
“良心发现”指作者的爱国思想和斗争精神受到触动。
二、字词积累
烂熳( màn)
发髻( jì )
芦荟( huì )
绯红( fēi )
解剖( pōu )
畸形( jī )
杳无消息( yǎo ) 瞥见( piē )
宛如( wǎn )
不逊( xùn )
匿名( nì )
诘责( jié )
抑扬顿挫( cuò )
深恶痛绝( wù )
三、浏览课文,整体感知
整体感知
思想腐朽庸俗
修辞:夸张、比喻、反语
所 感 ——
厌恶之极,失望悲愤 ,不 屑与之为伍
爱 国
不知怎地,我到现在还记得这名目。
日暮乡关何处是?烟波 日暮里:江《上黄使鹤人楼》愁。——崔颢
去仙台
爱国
水户: 反清志士客死之地
①匿名信事件: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十 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第6课《藤野先生》课件(共19张PPT)
挟着 樱花 绯红 宛如 掌故 落第 畸形 不逊匿名 诘责 呜呼 凄然 教诲 烂熳 颇冷 解剖油光可鉴 杳无消息 抑扬顿挫 正人君子 深恶痛疾 恶心 恶习
挟着 樱花 绯红 宛如 掌故 落第 畸形 不逊匿名 诘责 呜呼 凄然 教诲 烂熳 颇冷 解剖油光可鉴 杳无消息 抑扬顿挫 正人君子 深恶痛疾 恶心 恶习
zhèng rén jūn zǐ
速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提示:找出地点转换的语句
文章段落结构 :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在东京
在仙台
相识
相处
离别
在北京,怀念
(1---3)
(4---35)
(36---38)
品读人物——藤野先生
初遇藤野先生,印象如何?(在文章中勾画相关语句)
目睹
耳闻
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添改讲义
认真负责
纠正解剖图
严格要求
关心解剖实习
热情诚恳
了解女人裹脚
科学求实
交往的事件:
背景材料:
周树人君的时候是中日(甲午)战争之后,······很可悲的是,当时日本人还骂中国人做猪头三。在有这恶骂风气的时候,所以同级生中也有这样的一群,动不动就对周君加以白眼,另眼相待。 ——藤野先生《谨忆周树人君》
màn
fēi
pō
pōu
jī
xùn
魔法记忆:语境记忆法:随地吐痰是很恶(ě)心的行为,对你的这个恶习(è)我十分厌恶(wù)。
挟着 樱花 绯红 宛如 掌故 落第 畸形 不逊匿名 诘责 呜呼 凄然 教诲 烂熳 颇冷 解剖油光可鉴 杳无消息 抑扬顿挫 正人君子 深恶痛疾 恶心 恶习
zhèng rén jūn zǐ
速读课文,理清文章结构
提示:找出地点转换的语句
文章段落结构 :
第一部分:
第二部分:
第三部分:
在东京
在仙台
相识
相处
离别
在北京,怀念
(1---3)
(4---35)
(36---38)
品读人物——藤野先生
初遇藤野先生,印象如何?(在文章中勾画相关语句)
目睹
耳闻
我所认为我师的之中,他是最使我感激,给我鼓励的一个。有时我常常想:他的对于我的热心的希望,不倦的教诲,小而言之,是为中国,就是希望中国有新的医学;大而言之,是为学术,就是希望新的医学传到中国去。他的性格,在我的眼里和心里是伟大的,虽然他的姓名并不为许多人所知道。
添改讲义
认真负责
纠正解剖图
严格要求
关心解剖实习
热情诚恳
了解女人裹脚
科学求实
交往的事件:
背景材料:
周树人君的时候是中日(甲午)战争之后,······很可悲的是,当时日本人还骂中国人做猪头三。在有这恶骂风气的时候,所以同级生中也有这样的一群,动不动就对周君加以白眼,另眼相待。 ——藤野先生《谨忆周树人君》
màn
fēi
pō
pōu
jī
xùn
魔法记忆:语境记忆法:随地吐痰是很恶(ě)心的行为,对你的这个恶习(è)我十分厌恶(wù)。
【初中语文++】第6课《藤野先生》课件+统编版语文八年级上册
文一个重要的文体特点。
概括主题
本文记叙了作者留学日本时的生活片段,高度 赞扬了日本学者藤野先生正直无私、认真负责、没 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抒发了作者对藤野 先生真挚、深沉的怀念之情,并表述了作者当年弃 医从文的思想变化和同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决心。全 篇洋溢着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1.文中所写事件变换了几次地点?请找出文中表明地点转换 的语句。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1) 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4) 我离开仙台之后(36)
2.以“我”的活动地点的变换为标志,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3):在东京 第二部分(4-35):在仙台 第三部分(36-38):离开仙台
3.在这些地方,作者分别写了哪些人?哪些事?
写“清国留学生”,交代了作者离开东京去仙台见 到藤野先生的缘由。
写日本“爱国青年”,反衬藤野先生正直无私、没 有民族偏见的品质。
写弃医从文,是为了交代鲁迅与藤野先生告别的直 接原因。
总之,所有这些都与突出藤野先生的正直热忱、没
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贵品质有着密切的联系。
另外,回忆对象与叙事者经历的交织,是回忆性散
3.增加“而且增加勇气了”一句, 坚定地表现出作者在严酷的国内政治环境中, 一想到藤野先生对自己乃至对中国的希望, 便增加了斗争的勇气和继续战斗的决心。 “于是点上一枝烟”,增添了形象感, 表现出作者对“正人君子”们的蔑视。
文章题目为《藤野先生》,但有一半以 上的篇幅并没有直接写藤野先生。这些 事情与藤野先生有什么联系?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 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也无怪”写出了作者在遭受屈辱后 极为辛酸和愤懑的情感。
“何尝”与“不”连用,以反诘的语气加 强肯定。
概括主题
本文记叙了作者留学日本时的生活片段,高度 赞扬了日本学者藤野先生正直无私、认真负责、没 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尚品质,抒发了作者对藤野 先生真挚、深沉的怀念之情,并表述了作者当年弃 医从文的思想变化和同反动派斗争到底的决心。全 篇洋溢着作者强烈的爱国主义情感。
1.文中所写事件变换了几次地点?请找出文中表明地点转换 的语句。
东京也无非是这样(1) 我就往仙台的医学专门学校去(4) 我离开仙台之后(36)
2.以“我”的活动地点的变换为标志,全文可分为三个部分:
第一部分(1-3):在东京 第二部分(4-35):在仙台 第三部分(36-38):离开仙台
3.在这些地方,作者分别写了哪些人?哪些事?
写“清国留学生”,交代了作者离开东京去仙台见 到藤野先生的缘由。
写日本“爱国青年”,反衬藤野先生正直无私、没 有民族偏见的品质。
写弃医从文,是为了交代鲁迅与藤野先生告别的直 接原因。
总之,所有这些都与突出藤野先生的正直热忱、没
有狭隘的民族偏见的高贵品质有着密切的联系。
另外,回忆对象与叙事者经历的交织,是回忆性散
3.增加“而且增加勇气了”一句, 坚定地表现出作者在严酷的国内政治环境中, 一想到藤野先生对自己乃至对中国的希望, 便增加了斗争的勇气和继续战斗的决心。 “于是点上一枝烟”,增添了形象感, 表现出作者对“正人君子”们的蔑视。
文章题目为《藤野先生》,但有一半以 上的篇幅并没有直接写藤野先生。这些 事情与藤野先生有什么联系?
中国是弱国,所以中国人当然是低能儿,分数在六 十分以上,便不是自己的能力了:也无怪他们疑惑。
“也无怪”写出了作者在遭受屈辱后 极为辛酸和愤懑的情感。
“何尝”与“不”连用,以反诘的语气加 强肯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