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3-2014学年高一历史第一学期期末考试
高一历史试题
任丘一中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高一第一次阶段考试历史试题考试时间:9月12日命题范围:必修一(专题一)命题人:付金花刘聪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根据右图(图中文字:你虽然有才,但毕竟是老二,认命吧!)判断以下四个结论,正确的是A.该图反映的是科举制B.该图所表现的故事发生在西周时期C.该图反映的是嫡长子继承制D.该图反映的是分封制2.西周时期,对墓葬用品的规定十分严格,如规定“王九鼎,诸侯七鼎,卿大夫五鼎,士三鼎”。
材料反映的问题是A.西周有严格的等级制度B.西周的青铜器数量比较少C.西周的冶铜业十分落后D.西周各地经济发展不平衡3.周初实行分封制是为了A.建立军事屏障,防止外族入侵B.削弱功臣、贵族的权力C.排斥异姓诸侯,团结同姓诸侯D.巩固奴隶制国家政权4.《史记·秦始皇本纪》记载:公元前213年,博士淳于越进言:“臣闻殷周之王千余岁,封子弟功臣,自为枝辅。
今陛下有海内,而子弟为匹夫,卒有田常六卿之臣,无辅拂,何以相救哉?事不师古而能长久者,非所闻也。
”上文中的“师古”指A.禅让制B.分封制C.郡县制D.世袭制5.春秋时期发生的楚王问鼎事件实质上说明A、楚庄王已成为中原霸主B、王室之尊,与诸侯无异C、分封制的崩溃D、宗法制已不能维护王室特权6.公元前214年,秦始皇统一岭南后,设置了南海郡、桂林郡和象郡。
南海郡辖番禺、四会、龙川、博罗4县,郡所设在番禺(今广州)。
任嚣任郡尉(因南海郡下属县少,是小郡,故称尉不称守),是为广州建置之始。
有关任嚣的说法错误的是A.他的职位由中央任命,不可以世袭B.他事实上是南海郡的最高行政长官C.他无权任免辖区内的四个县令D.他像以前的诸侯一样拥有封地7.假如有一名秦朝的政府高官,他每天工作特别繁忙,除了将大臣的奏章归纳整理外,还得对一些违法乱纪的官员进行暗访、调查。
东台市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东台市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在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本部分共30题,每题2分,共60分)。
1.《书序》说:“武王既胜殷,邦诸侯,班宗彝,作《分器》。
”这里所说的“诸侯”①臣服于商王朝②相对于材料中的武王是小宗③可以拥有军队,可以自己任命官员④普遍实行嫡长子继承制A.②③④B.①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2. “新皇帝……废除了所有的封建国家和王国,将广阔的国土划分为若干行政区,每一行政区都配备一批由中央政府任命,并向中央政府负责的官员”,这些官员可以①指挥所辖区域的军队②征收辖区内的赋税③管理辖区行政事务④世袭相应的特殊地位A. ①②④B.②③④C.①②③D.①②③④3.下图是秦与隋唐时期的中央官制示意图,比较两图最能说明的是A.唐代中央官吏日渐增多 B.唐代以分散相权而保障君权独尊C.唐代尚书省权力最大 D.太尉与御史大夫的权力分别下放到兵部与吏部4.中国古代的选官制度主要有汉代的察举制、魏晋南北朝的九品中正制和隋唐的科举制,与这些制度选拔官员的主要依据对应搭配正确的是A.品行——考试成绩——门第声望 B.门第声望——品行——考试成绩C.品行——门第声望——考试成绩 D.考试成绩——门第声望——品行5. 1887年,黄遵宪花了12年的时间终于写成了《日本国志》,但国内知道的人并不多。
若干年后,总理衙门章京袁昶痛心地对黄遵宪说:“你的书如果早一点让大家看到,价值可以抵得二万万两银子。
”他说这番话应该在什么历史事件之后?A.中法战争 B.甲午中日战争 C.维新变法 D.日俄战争6.有关右图历史事件的评述,符合现代化史观的是A.儒家文明与基督教文明的冲突B.工业文明与农耕文明碰撞的反应C.排外仇教(洋教)的暴民运动D.农民阶级反侵略的爱国运动义和团破坏铁路和电线7.对右图中关于太平天国的两个文件说法正确的是①都是反封建革命纲领②都没有真正的实施③二者的经济主张是互相矛盾的④两者都顺应了中国近代化发展的潮流A.①②③B.②③④C .①②④D .①③④8.列宁曾评价孙中山领导的辛亥革命“正在破坏欧洲资产阶级的统治”,这一看法反映了辛亥革命的重要意义是A .给封建专制以致命一击B .使欧洲列强暂时放松了对华经济侵略C .打击了帝国主义在华势力D .使列强“以华治华”侵略策略破产9. 孙中山在《建国方略·自序》(1918年)中怀着痛苦的心情回顾中国历史:“夫去一满洲之专制,转生出无数强盗之专制,其为毒之烈,较前尤甚。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抽测
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抽测高一年级历史试题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的(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荀子·儒效》中记载:“(周公)兼制天下,立七十一国。
”其中位于今山东省境内的主要诸侯国是A.燕国、齐国B.宋国、鲁国C.齐国、鲁国D.晋国、楚国2.有位叫吴翔君的是春秋时代后期人,祖先是贵族,到他这一代已无法享有食邑、俸禄,沦落为平民,以教书为业不再享有世袭特权。
他面临此困境,其时代背景是A.封建制度逐渐解体B.学校制度兴起C.宗法制度废除D.周天子废除贵族特权3.徐琛是西晋时代南阳人,白日耕作,夜晚苦读诗书,几次投书给当地官员与朝廷自荐都没有下文,他打算一辈子耕田终老。
徐琛的仕宦之路主要受到当时哪一体制的掣肘A.世官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 .4.明末大儒黄宗羲遭受国破家亡的伤痛后,写下了“有明无善治,自高皇帝罢丞相始也”的文句,认为明代政治运作不良是始于朱元璋废丞相。
朱元璋废除历史上已实施了一千六百多年的丞相制度的目的是A.化解群雄割据的局面B.避免外戚干政的发生C.精简机构以裁汰冗官D.巩固皇权,防止篡权5.某史书上记载:“军国大计,罔不总揽。
自雍乾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盖隐然执政之府也”。
材料所说的“盖隐然执政之府”指的是A.中书省B.政事堂C.内阁D.军机处6.《南京条约》规定:“在中国的进出口贸易中,应纳进口出口货税、饷费,均宜秉公议定则例。
”这一条款实际上A.一定程度上体现了对华贸易的公平性B.英国势力开始扩大到中国东南沿海C.表明英国被迫对中国做出有限的让步D.大大有利于洋货涌人中国7.有人参观了位于南京的太平天国东王府后感叹道:“太平天国幸好失败了,不然洪秀全又是一个朱元璋”。
此人的观点A.否认了太平天国的革命性B.具有主观臆断性C.站在地主阶级立场说话D.客观地指出了农民阶级的局限性8.中日双方对1894年7月25日发生的丰岛海战记述各异。
甘肃省张掖二中2013—2014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甘肃省张掖二中2013—2014学年度高一第一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考试时间:100分钟第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
祖先故里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
”2012年4月4日,这首唱了600年的民谣再次在洪洞县寻根祭祖园祭祖堂前响起。
与这一活动关联最密切的中国古代制度是A .分封制B .宗法制C .禅让制D .世袭制2.历史学家钱穆评价指出:“在此制度下,可以根本消融社会阶级之存在,人民优秀分子均有参政之机会,新陈代谢,绝无政治上之特权阶级。
”钱穆所评价的是:A. 察举制维护了特权等级利益B. 九品中正制打破了门第界限C. 科举制为知识分子提供了参政机会D. 三省六部制保证了皇权的独尊3.下图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的示意图,最适合作为其标题的是A .《多样性的政治文明》B .《典型的民主政治制度》C .《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D .《权力的制约与平衡》4.有学者认为,自中国古代进入文明社会,先后出现了“方国联盟”等三种政治统治模式。
据此,与右图匹配的正确选项是A. 郡县制度、封邦建国B. 行省制度、封邦建国C. 行省制度、郡县制度D. 封邦建国、郡县制度5.明代大学士叶向高说:“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
”从材料中看出明代的阁臣A .是位高权重的丞相B .是皇帝处理政事的助手C .完全剥夺六部的权力D .是明代祸乱的根源6.据《清史稿·军机大臣年表序》记载:“军国大计,罔不总揽。
自雍正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这样做的结果是A .军机处变为行政机构B .军机处取代了内阁C .内阁的权力得到加强D .专制皇权更加强化7.近年来,不少学者认为,从制度文明的角度看,古代中国政治体制体现了“现代行政”的特点;学者张传玺认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具有明显“公天下”的因素。
2013-2014学年 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试卷
2013-2014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试卷一、分,请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中)1.1917年4月16日,列宁从流亡地回到了彼得格勒,向布尔什维克党和革命群众提出了从资产阶级民主革命向社会主义革命转变的任务,争取以和平方式取得政权,这就是()A.《和平法令》B.《四月提纲》C.《土地法令》D.《告工人、士兵和农民书》2.2008年10月9日,流落缅甸65载的中国远征军老兵李锡全回到了祖国,回到了湖南桃源县的老家,他激动万分,老泪纵横。
下列关于中国远征军的表述不正确的是()A.他们开辟了国外抗日战场B.主要任务是确保滇缅公路的畅通C.在缅甸救出被日军围困的英军七千多人D.他们抗击了半数以上的侵华日军,为抗战胜利做出了重大贡献2.在《南京条约》和《马关条约》内容中,都涉及到的是()①开埠通商②开办工厂③割占土地④战争赔款A.②③④B.①③C.①②④D.①③④4.春秋时期,赵简子说:“------克敌者,上大夫受县,下大夫受郡,士田十万庶人工商遂。
”这突出表明春秋时()A.世卿世禄的分封关系受到冲击B.官僚政治取代了贵族政治C.工商皆本的经济思想风行D.以郡县为地方行政区划的中央集权制形成5. 下列关于军机处的说法,不正确的是()A.雍正帝在位时设置B.是中央最高的行政机构C.提高了行政效率D.加强了皇权6. 著名历史学家黄仁宇写道:“《南京条约》签订之后十年,感到更不满意的不是战败国而是战胜国。
”战胜国“不满意”的原因最有可能是()A.鸦片未能通过正常途径输入中国 B.掠夺的战争赔款太少C.清政府排外态度没有改变 D.外国商品在中国仍不畅销7. 有一位学生对近代中国所签订的不平等条约作了以下一些连线,其中正确的有()A.第一次鸦片战争——《南京条约》——割占香港岛B.第二次鸦片战争——《北京条约》——割占台湾C.甲午中日战争——《瑷珲条约》——割占辽东半岛等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辛丑条约》——割占九龙司地方一区8. 抗日战争是中华民族抵抗外来侵略的第一次完全胜利,关于抗日战争的开始,有学者提出了十四年抗战之说,认为抗日战争中国人民抵抗了十四年,据这种观点判断,抗日战争开始于()A.九一八事变B.华北事变C.七七事变D.皖南事变9.法国的民主政治的确立经历了一个漫长的岁月,其民主共和制度最终确立是()A.《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B.《拿破仑法典》C.1791年宪法D.《人权宣言》10.据统计,1937—1942年国民党军队在抗日战争中阵亡人数约1116105人。
2013-2014学年上 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试卷
2013-2014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1、《史记•齐太公世家》:"于是武王已平商而王天下,封师尚父(即姜尚)于齐营丘。
东就国……"这段材料反映了西周时期实行的政治制度是A、宗法制B、分封制C、郡县制D、郡国并行制2、福建土楼已被列入世界文化遗产名录,在著名的承启楼前有一幅楹联:“一本所生,亲疏无多,何须待分你我;共楼居住,出入相见,最易结重人伦”。
该联所体现的文化内涵源于下列哪一种制度A.郡县制B.分封制C.宗法制D.内外服制3、20世纪90年代,陕西章台出土了一些秦代封泥(密封信件文书时加盖了印章的泥块),上面有上郡、代郡、邯郸等郡名和蓝田等县名。
这一发现可以印证秦朝A.政治上四分五裂的事实B.出现了造纸业的事实C.实行了郡县制度的事实D.用泥制陶的事实4、《史记集解》“秦以前,民皆以金玉为印,龙虎钮,唯其所好。
秦以来,天子独以印称玺,又独以玉,群臣莫敢用”。
该材料反映了A.秦朝时期人们以金玉为印B.秦以前玉玺为皇帝独有C.皇权为民,与民共享D.皇权至上,皇帝独尊5、余秋雨在《十万进士》中认为,科举制度选拔的“十万进士”,“其中包括着一大批极为出色的、有着高度文化素养的政治家和行政管理专家。
”这说明科举制度A.是行之有效的选官用人制度B.导致了“重文轻武”的现象C.已经成为束缚人们思想的工具D.有利于维护官僚队伍的廉洁高效6、魏征是中国古代著名的贤臣,竭诚辅佐,知无不言,言无不尽。
魏征病死,唐太宗很难过,亲自去他家吊唁,这在古代中国是至高无上的荣誉。
可是在魏征死后,唐太宗听信传言怀疑魏征生前在朝廷私营结党的嫌疑,沽名钓誉,他竟然亲自砸掉了魏征的墓碑。
一段君臣佳话,竟以此为终,让人叹息。
唐太宗对魏征的态度生前死后的截然不同反映的实质是A.魏征已经没有利用价值了B.君主专制统治需要C.魏征生前在朝廷搞阴谋活动,人品不正,没有体现一个臣子应有的人格价值D.教育朝廷大臣学会做人7、某一本历史著作有这样的叙述:“在万历的祖父嘉靖皇帝以前,大学士为三至六人,皇帝可能对其中的一人咨询较为频繁,但从名义上说,他和另外的几位大学士仍处于平等的地位.这以后的情况发生了变化,张居正名为首辅或称元辅,其他大学士的任命则出于他的推荐,……”文中所指的制度是A.汉代尚书台B.唐代三省六部制C.明代内阁制D.清代设军机处8、假如你是古罗马的一位执政法官,当你遇到以下的案子时,你判为合法的是①一个奴隶为他的主人工作了20年后,要求主人给予他自由,他的主人却不答应。
宁夏省银川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试卷 历史
宁夏省银川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试卷历史一、选择题:(单项选择,每小题2分,共60分,请将正确答案填涂到答题卡上)1.《中国人史纲》中说:“封建制度最重要的问题是权力的继承……但父亲遗留下来的如果是一个不能均分的宝座,或是一个不能均分的世袭爵位,只能由一个儿子继承时,问题就发生了。
必须有适当的方法解决,才可以保持国家和家族的完整。
”西周时“适当的方法”是指( )A.分封制 B.世袭制 C.察举制 D.宗法制2.秦灭六国后,秦王嬴政兼采古史及传说中的“三皇”、“五帝”之名而称“皇帝”,其首要目的是() A.宣扬托古改制B.承袭华夏传统C.突出个人功业 D.标榜君权神授3.唐朝三省六部、明朝内阁、清朝军机处等机构的设立,本质上反映了()A.宰相权力不断削弱B.中央集权不断加强C.专制皇权不断强化D.文臣地位不断提高4.顾准在《希腊城邦制度》一书中描述:“公元前594年,他被选为首席执政官,就任以后第一件重大的改革就是拔除在债务人份地上的记债碑,作为债务抵押品的土地无偿归还原主,保障小块农地的水源;禁止人身奴役和买卖奴隶。
因债务流落异邦的人,也都回来了。
”材料中的“他”是指()A.梭伦B.克里斯提尼C.伯利克里D.普罗泰格拉5.2011年日本大地震后,英国女王闻讯十分震惊,特别向日本天皇表达哀悼。
英国政府随即召开紧急会议,决定向日本提供人道援助。
对此,下列说法准确的一项()A.英国女王今天仍可左右政府行为B.英国女王的哀悼只是个人行为,与国家无关C.英国内阁是英国国家的立法机关D.英国女王履行了国家元首的职责6. 美国前总统乔治·布什曾说:“人类千万年的历史,最为珍贵的不是令人炫目的科技,不是浩瀚的大师们的经典著作,而是实现了对统治者的驯服,实现了把他们关在笼子里的梦想。
我现在就是站在笼子里向你们讲话。
”布什所说“笼子”的形成主要取决于()帝国元首是德意志皇帝。
皇帝有权任命帝国首相和帝国官员,有权召集和解散联邦议会和帝国议会,有权签署和公布帝国法律并监督法律的实施,帝国军队由皇帝统率,军官由皇帝任命。
扬州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试题 历史
2014.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第Ⅰ卷 (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计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下图是汉墓画像石中的《周公辅佐成王图》。
下列对这幅图的历史内涵的推测与历史事实基本吻合的应是A .图中诸侯四方来朝,反映了成王时期中央集权制度已经形成B .图中成王地位至尊,说明成王时已经实现了权力的高度集中C .图中成王厉行分封制,诸侯对周王的义务得到了严格履行D .图中成王勤政爱民,统治者的品行成为维护政治联系的主要纽带【答案】C考点:分封制。
西周时期,实现分封制,周天子与诸侯以土地为纽带,以权力和义务相联系,诸侯对周天子具有定期朝觐、派兵作战等义务,图文正是反映了这一历史现象,故C 项符合题意。
秦朝统一后形成中央集权,排除A ;西周诸侯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尚未实行权力的高度集中,排除B ;D 项说法明显错误。
2.2014年1月31日是农历春节,春节就是农历一月初一。
一月古时本来又叫“政月”,到了秦朝为了避皇帝嬴政的讳,就把“政月”改为“正月”,“正”字的读音也为“征”了。
这说明皇帝制度的主要特征是A .中央集权B .神权与王权相结合C .独断性和随意性D .皇权至上,皇帝独尊【答案】D考点:皇帝制度。
本题考查调用所学知识解读历史问题的能力,材料中秦始皇嬴政将“政月”改为“正月”以避讳其名,这体现了皇帝独尊,皇权至上的特点,故D项正确;A 项的含义是侧重于中央与地方的关系,与题干信息不符,排除;BC 在题干材料中没有体现,故排除。
3.“举秀才不知书,察孝廉父别居;寒素清白浊如泥,高第良将怯如鸡。
”这主要是在批评A.世官制B.察举制C.九品中正制D.科举制【答案】B考点:选官制度。
本题考查学生对材料信息的提取能力,比较简单。
材料中“举秀才”、“察孝廉”等字词,可知其为察举制度,两汉的察举制度是当时士人出身的正途,除诏举外,地方可向朝廷荐举扬州市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调研测试试题 高 一 历 史人才,东汉郡国每年察举孝廉二人,至后期渐浮滥,有营私请托的现象,所举之才多名实不符,曹魏时以九品官人法取代。
高一历史上学期期末考试试题(扫描版)新人教版
安庆市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教学质量监测
高一历史参考答案
26(1)美苏两国在社会制度和国家利益上的矛盾冲突日益加剧;苏联成为美国实现霸权主义战略
的严重障碍;强调结成“军事同盟”是为了遏制共产主义苏联。
(6分)
1949,组建了以美国为首的军事政治集团——北大西洋公约组织。
(2分)
(2)“相对稳定性”体现在美苏两极格局存在了40多年。
(2分)
影响:两强相争使世界长期不得安宁;美苏双方势均力敌,避免了新的世界大战的爆发。
(4分)
因素:欧共体的形成;日本的崛起;中国的振兴;不结盟运动兴起。
(8分)
(3)中国投出否决票,有助于维护中东地区的和平与稳定,符合不干涉他国内政的原则(符合我国一直倡导的独立自主和平外交政策的精神)。
(2分)
政治:积极参与国际事务,树立负责任的大国形象;坚持不结盟的多边外交政策。
(4分
27、(1)作用:古罗马第一部成文法;限制贵族的专横,在一定程度上保护了平民的利益。
(4分)
不能体现,(1分);说明比如“禁止贵族和平民通婚”明显是不平等的。
(2分)(2)划分:立法权属于国会;行政权属于总统;司法权属于联邦法院:(3分)原则:分权与制衡的原则或者三权分立的原则(2分)
(3)《中华民国临时约法》(2分)
意义:中国历史上第一部资产阶级民主宪法;从法律上宣告了封建君主专制制度的灭亡和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的诞生;近代中国民主化的丰碑;(答出两点给
4分)
(4)民族平等、民族团结和各民族共同繁荣;(2分)民族区域自治制度;(2分)。
黑龙江省哈尔滨市第三十二中学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
(考试范围:必修一适用班级:高一学年)一、选择题(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每小题只有1个选项符合题意,)[本卷满分100分,考试时间为60分钟]1.英国发动鸦片战争的主要目的是A.保护鸦片贸易 B.割占中国领土C.打开中国商品市场 D.争取外交礼仪平等2.对虎门销烟的历史意义,评价最恰当的是A.直接诱发了鸦片战争B.反映了中国人民反抗外国侵略的决心C.是对英商对华鸦片走私的积极回应D.是中国人民反对外国侵略的第一次胜利3.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原因是①阶级矛盾的激化②外国经济侵略的加剧③自然灾害严重④西方宗教思想的煽动A.①B.①②C.①②③D.①②③④4.《资政新篇》的提出A.适应了太平天国发展的需要B.反映了资本主义对农民的影响C.代表了先进的中国人的愿望D.标志着农民战争的最高水平5.太平天国举行的北伐,只半年左右便逼近天津,威震北京,然而最终全军覆没,其主要原因是A.武器落后装备简陋 B.纪律松弛军心涣散C.优柔寡断贻误战机 D.孤军深入,后援不继6.天京事变说明的本质问题是A.农民阶级本身的局限性 B.洪秀全本人的腐朽变质C.统治阶级的内讧不可避免 D.太平天国隐伏着失败的危机7.在《马关条约》中,最有利于列强对华经济扩张的条款是A.开辟新的内河航线B.在苏、杭富庶地区开放新的通商口岸C.允许日本在通商口岸开设工厂D.给予日本巨额赔款8.与以往清政府对外签订的不平等条约相比,《辛丑条约》A.对外支付的赔款最少B.开放的通商口岸最广C.割让的领土面积最大D.对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影响最大9.据学者研究,甲午战争之前的三百年中,日本翻译中国书籍有129种之多,但是之后的十几年中,日本翻译中国书籍仅有16种,而中国翻译日本书籍却达到了958种,其中多数为政治、法律类书籍。
造成这一变化的主要原因是A.马关条约规定中国必须进口日本图书B.日本为进一步侵略中国制造政治舆论C.日本的文化交流政策由开放转向封闭D.中国知识分子主张通过日本学习西方10.中国同盟会政治纲领的内容为①驱除鞑虏②恢复中华③创立民国④平均地权A.①②③ B.①②③④ C.②③④ D.①③④11.有人曾说:“辛亥革命是一朵不结果实的花。
江西省吉安市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含答案
江西省吉安市2013-2014学年上学期高一期末考试历史试卷(测试时间:100分钟卷面总分:100分)第Ⅰ卷(选择题共50分)一、选择题(本大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1. 《礼记·大传》:“人道亲亲也。
亲亲故尊祖,尊祖故敬宗,敬宗故收族,收族故宗庙严,宗庙严故重社稷……。
”这段文字主要是为了论证下列哪一制度存在的合理性?A. 分封制B. 宗法制C. 嫡长子继承制D. 礼乐制2. 电影《通天帝国》讲述了武则天时期修建通天浮屠塔背后的故事。
在当时,唐朝中央机构中关于修建浮屠塔的运作程序应该是A. 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B.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C. 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户部D. 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3. 钱穆在《国史新论》中写道“自经此项制度推行日久,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材料中所说的“此项制度”指的是A. 世卿世禄制B. 察举制C. 九品中正制D. 科举制4. 有学者认为,《十二铜表法》的制定是古罗马平民阶层的胜利。
该学者的主要理由应该是A. 法典的制定,奠定了罗马公民法基础B. 法典规定了债务法规,改善了奴隶处境C. 与习惯法相比,该法典内容有大量扩充D. 法典明文公示,打破了贵族对法律知识垄断5. 罗马法第一条规定:“假如法院需要你到场时,你有义务要去,假如你不去,传唤你的人有义务在两名证人的协助下强迫你去;假如你犹豫或企图逃走,传唤者有权将你抓去。
假如被告因年老或生病无法移动,传唤者有义务为他准备交通工具。
假如原告及被告已到场,诉讼必须在日落前完结。
”材料说明A. 罗马法是人类第一部成文法典B. 罗马法的规定详细琐碎、不实用C. 罗马法是比较完备系统的法律D. 罗马法主张轻罪重罚,显示法律尊严6. 美国1787年宪法规定:“最高法院和低级法院的法官如忠于职守,得终身任职。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高一历史试卷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高一历史2014.01测试时间90分钟分数100分第一部分选择题(每小题1分,共50分)一、在下列各题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意的。
1.右图所示封国林立的现象出现在A.西周 B.秦朝 C.西汉 D.隋朝2.根据父系血缘关系的亲疏确定政治等级、巩固国家统治的制度是A.禅让制B.分封制C.宗法制D.郡县制3.自以为德高三皇、功过五帝,创立“皇帝”称号的是A.大禹 B.成汤 C.嬴政 D.刘邦4.右图所示的中央机构创立于A.秦朝B.隋朝C.宋朝D.元朝5.汉武帝为加强中央集权、削弱地方王国势力而采取的主要措施是A.分封同姓诸侯 B.颁布“推恩令”C.设置三省六部D.增设内阁6.右图所示的中央机构创立于A.秦汉时期 B.隋唐时期C.宋元时期 D.明清时期7.明太祖朱元璋废除丞相制度,其主要目的是A.提高办事效率 B.加强对地方控制C.使各部门互相牵制 D.加强皇权专制8.清朝雍正时期加强皇权、提高行政效率的措施是A.设内阁,置六部 B.设议政王大臣会议C.设军机处 D.设总理衙门9.史学家陈旭麓指出:“这场战争,自西方人1514年到中国起,是他们积325年窥探之后的一逞。
对于中国来说,这场战争是一块界碑。
它铭刻了中世纪古老的社会在炮口逼迫下走入近代的最初的一步。
”这场战争是指 A.鸦片战争 B.第二次鸦片战争 C.甲午战争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10.太平天国运动兴起的标志是A.创立拜上帝会 B.金田起义 C.永安建制 D.定都天京11.有人曾对中国近代一场战争后签订的条约发出这样的感慨:“这真是空前未有的亡国条约!从前我国还只是被西方大国打败过,现在竟被东方的小国打败了,而且失败得那样惨,条约又订得那样苛刻,这是多么大的耻辱啊!”该条约是指A.《南京条约》 B.《天津条约》 C.《马关条约》 D.《辛丑条约》12. 规定列强在北京东交民巷设立“使馆界”,各国驻兵保护的条约签订于A.鸦片战争后 B.中法战争后 C.甲午战争后 D.八国联军侵华战争后13.近代史上陕西地区曾盛传这样一首民谣:“不用掐,不用算,宣统不过二年半。
2013-2014学年上学期 期末考试高一历史试卷
2013-2014学年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试卷一、单项选择题: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要求的(本大题30小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1.宋朝形成了“中书主民,枢密院主兵,三司主财,各不相知”的局面。
这反映出A.宰相职权范围扩大 B.专制皇权达到顶峰C.君权对相权的制约 D.中央对地方控制加强2、清代军机处的设立,标志着君主专制的中央集权制度达到顶峰,其依据是A、“军国大计,罔不总揽”B、“只供传述缮撰,而不能稍有赞画于其间”C、军机处办事,号称“勤、速、密”D、“备论思顾问之职……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3.“朝为田舍郎,暮登天子堂”是古代中国许多知识分子的追求,隋唐以后他们实现这一理想的主要途径是A.参加科举考试 B.等待朝廷察举 C.投笔从戎戍边 D.投作官吏幕僚4、“确立了个人自由不容侵犯的公民权利,设立新的司法机关—民众法庭(陪审法庭),……平民因此成为司法的主人”。
这一情景在雅典最早可能出现于A.雅典城邦建立之初B.梭伦改革时期C.克利斯提尼改革时期D.伯里克利时期5、《十二铜表法》在一定程度上维护了平民的利益,因为它A.明确规定限制贵族特权B.是罗马历史上第一部成文法C.使案件的审理有法可依D.是由平民代表制定的法律6、麦迪逊说:“在设计一个由人类统治人的政府时,最大的困难在于:你必须首先使政府有能力控制被统治者;其次要强制政府控制自己”。
据此,美国在制定1787年宪法时体现了以下原则①联邦制原则②分权制衡原则③消灭奴隶制度④民主原则A. ①②③B. ②③④C. ①③④D. ①②④A.普选方式、四年、行政权、对议会负责B.国民议会间接选出、七年、行政权、不对议会负责C.国民议会间接选出、四年、立法与行政权、对议会负责D.普选方式、七年、立法与行政权、不对议会负责8、“两个魔鬼胜过一个圣人”是一句英国格言,典型地说明了民主宪政的特点,政治就是与魔鬼结盟,但立宪政治中与魔鬼结盟则是化敌为友、宪政就是让两个魔鬼友好相处又相互制约,把作恶减少到最低的程度。
福建师大附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福建师大附中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试题(总分100分,完卷时间90分钟)命题高一集备组审核林萍第I卷水平测试卷一、选择题(本大题共40小题,每小题1分,共计40分,请将答案填涂在答题卡上)1.一位西方学者说:“中国人的姓总是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前,而不像西方那样,位于个人的名字之后。
”中国人强调姓而忽视名所反映的实质是()A.分封制影响深远B.宗法观念浓厚C.个人意识淡漠D.封建思想根深蒂固2.商代统治者凡事都要通过占卜予以决定。
这一现象说明我国古代早期政治制度的一大特点是()A.以血缘关系为纽带B.权力高度集中于商王手中C.神权与王权的密切结合D.决策体现原始民主色彩3.右面的漫画作品能够显示的关于秦朝历史信息不准确的是()A.实现了国家统一B.确立了君主专制体制C.实行分封制D.建立了三公九卿体制4.中国古代官吏的选拔经历了“世袭制——察举制——九品中正制——科举制”的过程。
下列说法与“科举制”相一致的是()A.“世胄嗫高位,英雄沉下僚”B.“平民社会,穷苦子弟,栖身僧寺,十年寒窗,也可跃登上第。
”C.“立嫡以长不以贤”D.“举秀才,不知书;举孝廉,父别居”5.某学生在研究浙江地方史时收集到含有“江浙行省”文字的资料。
你认为该资料最早应该出现在()A.唐朝B.南宋C.元朝D.明朝6.“自秦始置丞相,不旋踵而亡……今我朝罢丞相,设五府、六部、都察院……事皆朝廷总之”。
上述材料中的“我朝”是指()A.汉朝B.唐朝C.宋朝D.明朝7.如果你到故宫参观,你可以在“军机处”景点的文字说明上发现这样的文字:“军机处一日日程:……接折(阅读奏折)----见面(请皇帝旨)----述旨(拟皇帝旨意)----过朱(皇帝过目确定)----交发(下发旨意)……”这说明军机处的主要职能是()A.辅助皇帝,参与决策B.纵论军机,谋划战事C.陪读陪写,赋诗作画D.跪受笔录,上传下达8. 有人对中国近代某一卖国条约的危害作了形象描述:荷枪实弹的强盗不仅蛮横的拆除了我们家的大门,而且耀武扬威的开进我们的院子,旁若无人的站在我们家的甬路两侧。
河南省郑州市2013-2014上期期末高一历史试题(含答案)(高清扫描版)
高中一年级历史参考答案
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60分)
1
2
3
4
5
6
7
8
9
10
11
12
13
14
15
B
A
D
B
A
C
A
D
D
A
D
D
C
D
C
16
17
18
19
20
21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22
23
24
25
26
27
28
29
30
D
D
B
C
B
C
A
B
D
A
C
C
D
D
C
二、非选择题(40分)
31.(14分)
(1)郡县制。(2分)
不同点:(6分)
领导者态度不同:甲午战争中清政府消极避战,妥协求和;抗日战争是在抗日民族统一战线的引领下,顽强抗战。
国际环境不同:甲午战争过程中世界其他国家只是施加政治压力,没有任何军事行动;抗日战争是世界反法西斯战争的一部分,得到其他国家尤其是美国苏联的有力支援。
结果不同:甲午战争战败,签订了丧权辱国的《马关条约》,加剧了中国的半殖民地半封建化程度;抗日战争取得胜利,是中华民族从衰败到崛起的转折点。
原因:法国经过长期革命斗争的洗礼,封建势力受到一次次的涤荡,而且法国已经进入了资本主义的全面大发展时期;而德国的封建势力相对强大,资产阶级成长缓慢,相对软弱,而在统一战争中,容克地主表现出了强大的威力。(2分)
33. (12分)
(1)甲午战争;抗日战争。(4分)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试卷
2013-2014学年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高一历史试卷注意事项:1.本卷考试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
2.选择题涂在答题卡上,非选择题做在答卷页上。
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最符合题目要求的。
1、《礼记·大学》中阐述了中国人“齐家、治国、平天下”的理想,这其实是周代政治制度的反映,周天子拥有天下,诸侯拥有(诸侯)国,据此,拥有“家”的应该是A.庶民 B.士 C.卿大夫 D.以上都不对2、历史上常有“汉承秦制”的说法,同时也要看到,汉代制度对秦代制度也有创新,其中在地方政治制度方面的创新是A.中外朝 B.刺史 C.中书门下 D.道州县三级制3、郡县制和分封制相比最大的差别在于A.中央管理地方的形式 B.平民在官员中的比例C.是否奉行嫡长子继承 D.选官制度的变化4、中国叫外交部、民政部等,而日本的中央部委大多叫防卫省、财务省等,从中可以看出日本的中央官制名称受中国古代哪一朝代的影响比较深刻?A.秦朝 B.唐朝 C.宋朝 D.元朝5、据考,观音菩萨本名观世音菩萨,到了唐代因为要避唐太宗李世民的讳而改为观音菩萨,这主要体现了中国古代A.从未有过神权与政权相结合 B.古代统治者都极力排斥佛教等外来宗教C.君权至上,唯我独尊 D.唐太宗政治开明,极受百姓爱戴6、右图是五四运动爆发时学生行进路线图,从图中可以看出,学生从天安门出发,本来是要去东交民巷寻求美国大使馆帮忙的,后来遇到劝阻才转去烧了赵家楼。
学生之所以去东交民巷是因为哪一条约的规定?A.《南京条约》 B.《马关条约》C.《辛丑条约》 D.《北京条约》7、“不用官兵,不用国帑,自己出力,杀尽尔等猪狗”是()中的口号A.三元里抗英 B.台湾人民反割台 C.抗日战争 D.黄海海战8、“今天争取抗战胜利的中心关键,是在使国民党发动的抗战发展为全面的全民族抗战。
只有这种全面的全民族抗战,才能使抗战得到最后胜利。
山东省东营市广饶一中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质量检测历史试题含答案
2013-2014学年上学期期末教学质量调研高一历史2014.01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
满分100分,考试时间90分钟。
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用黑色字迹的钢笔或签字笔将自己的姓名和考号填写在答题卡上,并用2B铅笔在答题卡上的相应位置填涂考生号。
2.选择题分实验班、普通班共做题,普通班题,实验班题,选错题组,影响得分。
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选项的答案信息点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答案不能答在试卷上。
3.非选择题必须用黑色字迹钢笔或签字笔作答,答案必须写在答题卡各题目指定区域内相应位置上;如需改动,先划掉原来的答案,然后再写上新的答案;不准使用铅笔和涂改液。
不按以上要求作答的答案无效。
4.考生必须保持答题卡的整洁。
考试结束后,只上交答题卡。
第Ⅰ卷选择题(50分)一、选择题:本题包括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
多选、错选均不得分。
【实验班普通班共做题】1.右图是某同学在学习政治制度史时完成的示意图,它对应的学习内容是A.禅让制B.郡县制C.礼乐制D.宗法制2.秦朝郡县长官产生的方式是A.世代相袭B.考试选拔C.地方推荐D.皇帝任命3.“在宋朝,得到选拔的官吏中,有三分之一多来自平民家庭。
”出现这一现象的直接原因是A.商品经济的繁荣B.变法运动的开展C.农民起义的冲击D.选官制度的改革4.古希腊雅典民主制的基本特点是A.独立自治B.三权分立C.人民主权与轮番而治D.小国寡民5.古代罗马第一部有章可循的成文法是A.《十二铜表法》B.公民法C.《王位继承法》D.查士丁尼法典6.以下文献,赋予该国国家元首最大权力的是A.英国《权利法案》B.美国《联邦宪法》C.《德意志帝国宪法》D.法兰西第三共和国宪法7.《马关条约》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
该条约中有利于外国人直接利用中国廉价劳动力和原料,剥削中国人民的条款是A.割辽东半岛、台湾、澎湖列岛给日本B.允许日本在中国开设工厂C.赔偿日本军费白银二亿两D.增辟通商口岸8.费正清指出:“它使传统中国二千余年的皇帝制度彻底崩溃,是中国帝制与共和意识的分水岭,尽管它的结局是悲剧性的……”材料中的“它”是指A.辛亥革命B.北伐战争C.五四运动D.解放战争9.一位历史学家在一篇研究近代中国史的论文中,描述某一事件:“最重要的就是爱国主义运动:-方面是反帝国主义运动。
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
2013-2014学年高一上学期期末考试历史试题一、选择题:满分60分。
本大题共30小题,每题2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请将正确答案写在第三页的表格处。
1.2. 某同学在考证秦朝设郡的具体数目时,收集到以下几个方面的资料,其中最可信的应是()A 《史记》的记载B 民间的传说C 史家的研究论文D 秦简的记载3. “三司之职,国初沿五代之制置使,以总国计,应四方贡赋之入,朝廷不预,一归三司,通管盐铁、度支、户部……。
”这段引文描述的是哪一朝代的财政官制?()A.汉代 B.唐朝 C.宋初 D.元朝4.唐太宗时,假设国家要在关中一带修建一项大型水利工程,这项工程的实施涉及众多机构,按照制度规定其运作程序是()A.尚书省→中书省→门下省→工部B.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工部C.尚书省→门下省→中书省→工部D.门下省→中书省→尚书省→工部5.明史专家吴晗在《朱元璋》一书中曾这样描述我国古代的君臣关系:“在宋以前有三公坐而论道的说法……到宋朝便不然了。
从太祖以后,大臣上朝在皇帝面前无坐处,一坐群站,……到了明代,不但不许坐,站着都不行,得跪着说话了”。
君臣关系从坐到站再到跪,说明中国古代中央政治制度演变的重要特点是()A.等级制度越加严格 B.君臣关系越加紧张C.皇权不断加强 D.对地方控制越加规范6. 实行民主制的雅典国家被称作“男性公民的俱乐部”,这意味雅典国家的主人是()A.全体奴隶主 B.除奴隶之外的全体成年的男性C.除奴隶和外邦人之外的成年男性 D.从事工商业的成年男性7. 罗马成文法诞生的标志是()A.习惯法的废除B.《民法大全》的制定C.《十二铜表法》的发表D.万民法的制定8. 英国君主立宪制政体建立的标志是()A.光荣革命 B.《权利法案》的颁布C.责任内阁制的形成 D. 1832年议会改革9. 一学者这样评价某国政治制度演进:“较少的腥风血雨,较少的声色惧厉,较少的深思高论,只有一路随和,一路感觉,顺着经验走,绕着障碍走,怎么消耗少,怎么发展快就怎么走,……温和中包含着刚健,渐进中累积着大步。
新城中学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高一历史测试卷
新城中学2013—2014学年度上学期高一历史测试卷命题:叶华娟时间:90分钟分数: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题只有一个最佳答案,每小题2分,共60分)。
1.天干地支是中国先民较早掌握的初步的天文历法知识。
商代君主多以天干为名,如太甲、盘庚等,这体现了商朝 ( )A.天干地支知识已经在群众中普及B.王权的自我神化C.迷信活动盛行D.经济繁荣,文化发达2.从甲骨文中我们可以看到很多商王求丰年和降雨的卜辞,但奇怪的是他们不是直接向他们心目中的最高神——“帝”请求,而是托祖先转达。
据此我们可以推断商代 ( )A.国家大事完全通过占卜来决定B.崇拜祖先的宗法观念已经形成C.王权具有神秘色彩D.祖先的地位高于神3.《三字经》中说:“周武王,始诛纣,八百载,最长久。
”这反映了周朝政治文化的稳定性和延续性。
出现这一现象的政治原因主要是 ( )A.周朝吸取商亡教训 B.周朝实行宗法分封制C.周王善于管理国家 D.西周人民安居乐业4.香港特别行政区中学历史教材《新理论中国历史·中四上》提到:“在封建制度下,周天子具有‘一尊’的统治地位,诸侯必须服从天子的命令。
”这里的“封建制度”在我们现行历史教材中的提法是 ( )A.分封制 B.封建制度C.君主专制制度 D.中央集权制度5.《左传》记载:“天子建国,诸侯立家,卿置侧室,大夫有贰宗,士有隶子弟。
”西周时维持这一体系的制度是 ( )A.分封制 B.宗法制 C.等级制 D.世袭制6.明成祖朱棣是一个雄才大略的君主。
其成功地开创了中国历史上著名的“永乐盛世”。
但后来的封建史家仍以“篡位”视之,主要是因为他 ( )A.破坏了分封制 B.皇位继承不符合古代宗法制C.是以武力夺取帝位的 D.损害了封建史家的利益7.下图为闽南地区王氏宗祠“世飨堂”的两块牌匾。
它们 ()①体现聚族而居的宗法观念②具有激励族人的教化功能③强调尊宗敬祖的文化认同④反映重利轻义的价值取向A.①②③ B.①②④ C.①③④ D.②③④8.中国古代早期的政治制度对后世产生了深远影响。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张掖二中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高一历史考试时间:100分钟第I 卷(选择题)一、选择题(共30小题,每题2分,共60分。
)1.“问我祖先在何处?山西洪洞大槐树。
祖先故里叫什么?大槐树下老鸹窝。
”2012年4月4日,这首唱了600年的民谣再次在洪洞县寻根祭祖园祭祖堂前响起。
与这一活动关联最密切的中国古代制度是A .分封制B .宗法制C .禅让制D .世袭制2.历史学家钱穆评价指出:“在此制度下,可以根本消融社会阶级之存在,人民优秀分子均有参政之机会,新陈代谢,绝无政治上之特权阶级。
”钱穆所评价的是:A. 察举制维护了特权等级利益B. 九品中正制打破了门第界限C. 科举制为知识分子提供了参政机会D. 三省六部制保证了皇权的独尊3.下图是某研究性学习小组设计的示意图,最适合作为其标题的是A .《多样性的政治文明》B .《典型的民主政治制度》C .《中央集权制度的演变》D .《权力的制约与平衡》4.有学者认为,自中国古代进入文明社会,先后出现了“方国联盟”等三种政治统治模式。
据此,与右图匹配的正确选项是A. 郡县制度、封邦建国B. 行省制度、封邦建国C. 行省制度、郡县制度D. 封邦建国、郡县制度5.明代大学士叶向高说:“我朝阁臣,只备论思顾问之职……中有一二权势稍重者,皆上窃君上之威灵,下侵六曹之职掌,终以取祸。
”从材料中看出明代的阁臣A .是位高权重的丞相B .是皇帝处理政事的助手C .完全剥夺六部的权力D .是明代祸乱的根源6.据《清史稿·军机大臣年表序》记载:“军国大计,罔不总揽。
自雍正后百八十年,威命所寄,不于内阁而于军机处,”这样做的结果是A .军机处变为行政机构B .军机处取代了内阁C .内阁的权力得到加强D .专制皇权更加强化皇帝 公民大会五百人会议 美国联邦政府地方政府郡—县—乡—里 国会 总统 联邦法院7.近年来,不少学者认为,从制度文明的角度看,古代中国政治体制体现了“现代行政”的特点;学者张传玺认为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具有明显“公天下”的因素。
若以此为论文主题,下列最合适的论点是A.古代专制主义中央集权发展的总趋势B.中国长期停滞于封建社会的重要政治原因C.中国古代中央集权制度的合理性与生命力D.明朝设立内阁是封建主义君主专制的产物8.1927年中国一部中学历史教科书写道:“假使中国是一个民治之国,而又适有一个有才干有计谋的政界人物,在民国四年的夏间,来把反抗日本作为他的主要政策,一般的人民,还有不欢迎他为元首的吗?在同样情形之下,伯里克利此时乃做了雅典的领袖。
”这里的“同样情形”包括①雅典公民普遍好战②伯里克利才能杰出③雅典实行民主政治④雅典面临外邦威胁A.①②③B.①②④C.②③④D.①③④9.比较法学者彼得·克鲁兹认为,“在公元前二世纪罗马进行地区扩张重要历史时期,她吸收和修正了希腊思想和哲学,造就了几近完美的一个制度,即罗马法,它具有适应性,持久且实用。
”对此理解正确的是A.罗马法的形成得益于对希腊的征服B.罗马法因其自身的完美而持久且实用C.罗马法的形成起源于古希腊文明D.罗马法的发展得益于古希腊的思想和哲学10.下图是近代某两个大国的政治权力结构示意图,对其分析结论正确的是A.都彰显权力分割与制衡理念B.两国代议机关的职能不同C.都体现了资产阶级民主原则D.国家元首都拥有绝对权威11.2012年2月美国白人协警齐默尔曼枪杀黑人马丁,未被追究任何责任,佛罗里达州法院在美国民众抗议浪潮中重启此案。
在经过长达一年多的审理后,认定齐默尔曼无罪。
全美各地再次引发强烈反响和抗议活动,美国总统奥巴马表态:“要是我有一个儿子,一定长得像马丁。
”以此来安抚民众情绪。
这表明在美国A.总统可通过对法院施压促其改判B.民众可通过舆论对法院施压促其改判C.国会可独立修改并通过法律D.法院在各方权力冲突时按法律独立审判12.菲利普埃尔朗热在《克雷孟梭传》中写道“公社委员会的大部分成员如果想到有朝一日人家会说他们建立无产阶级专政一定会大吃一惊的。
”作者认为A.巴黎公社是各种因素的综合产物B.巴黎公社受马克思主义影响C.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专政D.巴黎公社是工业革命的必然结果13.1872年在《宣言》发布24周年时,马克思、恩格斯指出,《宣言》原理的实际运用“随时随地都要以当时的历史条件为转移”。
下列能说明这一观点的依据是①俄国取得十月革命的胜利②中国的农村包围城市的道路③俄国胜利后中国宣传马克思主义④辛亥革命推翻帝制,建立资产阶级共和国A. ①②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③④14.如下图,山海关城南有作为兵营的日本营盘、法国营盘、比利时营盘、意大利营盘、德国营盘和英国营盘的遗址。
这六国营盘应该出现于C.甲午战争后不久D.《辛丑条约》签订后不久15.下表是小张同学在学习了“近代前期中国人民反侵略、求民主的斗争”之后的一个小结。
你能从中提取的正确信息是:A.两大阶级的斗争目标趋向一致B.始终以民主自由思想为指导C.世纪之交出现了救亡图存的高潮D.经历了由反侵略到求民主的转变16.1949年1月19日,毛泽东、周恩来在一封电报中邀请宋庆龄北上参加“新的政治协商会议”。
下列对“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的叙述正确的是A.“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标志着人民代表大会制度的确立B.“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时确定了“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C.“新的政治协商会议”召开时讨论了国名、国旗、国徽等问题D.“新的政治协商会议”的召开标志着社会主义革命的胜利17.某课题组在研究“社会主义运动”课题时,整理了下列相关信息,你认为错误的是A.开国大典标着社会主义制度在中国建立B.《共产党宣言》的发表,标志着马克思主义的诞生C.巴黎公社是无产阶级建立政权的第一次伟大尝试D.十月革命胜利使社会主义从理想变为现实18.从专制到民主是民主政治发展的必然趋势。
近代以来,先进的中围人为之做出了不懈的努力和探索。
对以下三部法律文件的表述有误的一项是AB.图二在新中国成立初期起到了临时宪法的作用C.图三的颁布为社会主义民主与法制建设奠定了基础D.三部法律在实践中完全实现了人民的民主、自由权利19.一种观点认为:“中国近代历史归根结底是一个民族运动,是具有民族独立和中国近代化两个内容的民族运动,而民族独立是第一位的;而现代史上(指1949年以后的历史),这两个问题仍在继续,但是二者的位置发生了历史性的进步的变换。
”导致这种变化的根本原因是A.政权性质的变化B.主要矛盾的变化C.国家性质的变化D.国际形势的变化20.下图是丰子恺先生1945年创作的漫画《炮弹作花瓶》,它代表了广大人民的追切愿望。
与这一愿望最为相近的表述是A.化干戈为玉帛,中日和平相处B.刀枪入库,马放南山C.铸剑为犁,重建家园D.凤凰涅槃,浴火重生21.以图证史是历史研究的新方法。
下图是一组近代以来中国国旗的图片,它从一个侧面反映了近代以来中国社会的变革。
对此组图片理解不正确的是①大清国龙旗②五色旗③五星红旗A.图①具有君主专制统治的色彩B.图②诞生在国民革命运动时期C.图③确定于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D.①②③更替反映了中国民主革命进程22.1954年宪法是对《共同纲领》的继承和发展,其中的“发展”表现在()①正式确立了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②正式确立民族区域自治制度③提出“长期共存,互相监督”方针④是新中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A.①②③B.②③④C.①③④D.①②④23.下列图片反映了中国近代史上两次历史性的巨变,对两次巨变共同点的认识正确的是南京临时政府成立时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时A、成为中国民主政治发展的新起点B、改写了半封建的历史C、推翻了两千多年的封建制度D、结束了封建君主专制政体24.“比较”是历史学习、研究中的一种重要方法。
穿越时空,我们不难发现我国历史上三大宪法或宪法性文件的巨大差异。
下列选项中,对应正确的是A.①新中国成立后②正式确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B.①新中国成立后②规定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③社会主义法律体系形成C.①解放战争胜利发展②正式确定人民代表大会制度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D.①三大战役胜利②规定新民主主义的国家性质③新时期治国安邦的总章程25.1954年,当选第一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的1 226名代表,是中国有史以来第一次经过普选产生的,故此次大会又被称为“第一次真正的人民大会”。
这次“真正的人民大会”的主要功绩是A.人民代表由海选产生,体现了民主的广泛性B.规定权力属于人民,人民开始成为国家主人C.制定了我国第一部社会主义类型的宪法D.人民有了行使政治权力的唯一机关26.“中国政治现代化的第一个巨大跃进是从铲除专制制度到奠基现代民主政治。
……第二个巨大跃进是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的基本确立,到进入社会主义法治政治的基本轨道。
”其中,“铲除专制制度”、“社会主义民主政治框架的基本确立”和“进入社会主义法治政治的基本轨道”分别是指A.辛亥革命、新中国成立和改革开放B.辛亥革命、《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和“依法治国”被载入宪法C.大革命、《共同纲领》和“依法治国”被中共十五大确立为政治体制改革的重点D.新民主主义革命的胜利、《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的制定和十一届三中全会的召开27.楹联文化是我国传统文化的瑰宝,构思奇妙的对联能让人看后拍案叫绝。
曾有这么一副对联:中国捷克日本,南京重庆成都。
它反映的历史事件是A.抗战胜利B.重庆谈判C.解放南京D.中日建交28.北京天安门广场人民英雄纪念碑基座上的浮雕,有两块是反映1851年和1911年发生的重大历史事件,其相似之处有①明确提出反对帝国主义侵略的口号②在革命政党的领导下进行武装斗争③曾在南京建立与清王朝对峙的政权④领导人要求在中国发展资本主义A.①④B.②③C.③④D.②④29.某学校组织了一次主题为“20世纪40、50年代新中国政治建设”的图片展,以下不可能出现的图片是中国人民政治协商会议第一届全体会议新疆各族人民庆祝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成立A B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会场一届人大会议通过《中华人民共和国宪法》C D30.2010年8月13日,浙江省下达《浙江省村务监督委员会工作规程(试行)》通知,标志着该省在全国率先推广“村务监督委员会”制度。
这个模式被学术界形容为“三权”分立,它在村支部的领导权、村委会的行政权之外,另设立村务监督委员会,以监督村干部执行村务。
对于上述事实,最恰当的表述()A.制约和监督政府权力的有效形式B.完善基层村民自治制度的积极探索C.加强基层政权建设的深刻实践D.拓宽民意反映渠道的最新尝试张掖二中2013—2014学年度第一学期期末考试试卷高一历史二、材料分析题(共31、32两个小题,共计40分)31.2011年是中国人民抗日战争胜利66周年,而在116年前的中日甲午战争中,中国却以战败而告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