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 2.1《岩石圈与地表形态》鲁教版必修1

合集下载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课件 (共59张PPT)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课件 (共59张PPT)

注意:软流层以上的地幔+地壳=岩石圈
地核特点 温度高、压力和 密度 很大 :
及时训练一:
据新华社电:2011年日本大地震后,富士山等13座活火山活动加剧,应密 切关注。据此回答3~5题。
3.此火山口喷出的大量岩浆可能来源于( ) A.岩石圈 B.地壳 C.地核 D.软流层
4.地面发生震动时,地面上人们的感觉( ) A.先上下颠簸,后左右摇晃 B.先左右摇晃,后上下颠簸 C.只有上下颠簸 D.只有左右摇晃
岩浆
【速阅兵书】
外力作用
(二) 沉积岩
裸露岩石
风、流水、冰川、海浪
风化、侵蚀、搬运、堆积沉积岩(见图)
常见的沉积岩:
砾岩、砂岩 页岩、石灰岩
观察下面两幅沉积岩图片,能总结一下沉积岩 的特征吗?
A 化石
层理构造 B
堆积
侵蚀 搬运
沉积岩
变质作用
变质岩
岩浆岩 沉积岩 变质岩
岩浆
喷出型 岩浆岩
侵入型 岩浆岩
背斜 向斜
构造
断层
断层
地质
褶皱
背斜 向斜
构造
断层
【考试热点速递】
背斜成谷的原因: • 背斜顶部因受张力作用,裂隙比较发育,容易遭受侵蚀
,而成为谷地。 向斜成山的原因: • 向斜槽部因受到挤压,岩性坚硬,不易遭受侵蚀,而成
为山岭。 断层处不易建水库的原因: • 地质构造不稳定,容易导致水的渗漏和诱发地震 背斜处适宜建隧道的原因: • ①构造比较稳定②水向两侧渗漏,而使洞内保持干燥 • 找油找水怎么找?向斜找水,背斜找油
直击考点3: 了解褶皱、断层的特点及其地表 形态。
【知识铺垫】----地表形态变化与地质作用

高中地理2.1岩石圈与地表形态教案鲁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2.1岩石圈与地表形态教案鲁教版必修1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教学目标】:①了解地球的圈层结构,认识自然环境的组成。

②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认识岩石圈的范围、结构,掌握地壳的组成。

③岩石圈的组成物质及物质循环。

【教学重难点】:1、岩石圈的三大类岩石成因 2、地壳内部物质循环【授课过程】【重难点突破】一、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画出地球的内部圈层简图,标出岩石圈的范围岩石圈的范围是考试的重点:选择题和判断中均出现,有两种表达方法岩石圈:软流层以上的地幔和地壳。

上地幔顶部和地壳。

二、岩石圈的组成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1、岩石圈的组成三大类岩石的形成、特点和用途类型形成特点用途岩浆岩侵入岩地下岩浆在内部压力作用下,侵入岩石圈上部,冷却凝固而成的岩石矿物结晶颗粒较大花岗岩是坚固、美观的建筑材料;多种金属矿是工业生产的原料喷出岩地下岩浆在内部压力作用下,沿地壳薄弱地带喷出地表冷凝而成的岩石矿物结晶颗粒细小,有的有流纹或气孔沉积岩地表岩石在外力作用下受到破坏,形成碎屑物质,被搬运到低处沉积、固结而成的岩石层理构造、常含有化石石灰岩是建筑材料和化工原料,钾盐是化工原料;煤、石油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能源特别提醒(1)沉积岩一般形成于当时地势比较低洼的地方,沉积物颗粒的大小取决于外力搬运的强弱。

(2)引起岩石变质的温度、压力等条件主要来自地壳运动、岩浆活动等。

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岩石圈的物质在内外力作用下不断运动和变化,从岩浆到形成各种岩石,又到新岩浆的产生,周而复始,构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可归纳为下面的模式图:代码原物质地质作用生成物质①岩浆冷却凝固作用岩浆岩②岩浆岩、变质岩和已生成的沉积岩外力作用(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沉积岩③岩浆岩、沉积岩和已生成的变质岩变质作用(温度、压力)变质岩④各类岩石重熔再生作用岩浆【习题巩固】.读“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回答(1)~(2)题。

(1)图中B、D代表的岩石分别是( A )A.侵入型岩浆岩、沉积岩B.沉积岩、侵入型岩浆岩C.变质岩、喷出型岩浆岩D.沉积岩、变质岩(2)图中②表示的是_变质作用【方法技巧】1.理清三大类岩石相互转化图上箭头的方向:(1)岩浆岩只能由岩浆转化而来,岩浆指向外的箭头一定指向岩浆岩。

鲁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共69张PPT)

鲁教版高一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共69张PPT)

2.1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课时目标
夯实基础
岩层
重难点突破
合作探究
真题演练
岩层
第一节 营造地表形态的力量
褶皱的形成
向斜
背斜
2.1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课时目标
夯实基础
重难点突破
合作探究
猜猜我是谁?
真题演练
2.1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课时目标
夯实基础
重难点突破
合作探究
真题演练
背斜 岩层向上拱起
成为山岭
思考:背斜一定成山吗? 向斜一定成谷吗?
使地表变得 高低起伏
一、内力作来用自地球外部,
外1力.作能量用来源主:要主是要太是阳能和
地球重力能 2.表现形式及作用
风化、侵蚀、 削高填低使地 搬运、产沉生积的热能。表趋于平坦

2.1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课时目标
夯实基础
重难点突破
合作探究
真题演练
二、内力作用的足迹——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 地质构造:地壳运第动一节引起营的造岩地层表形永态性的变力量形 、变位 称为地 质构造,常见形式有 褶皱和断层 。
陡 崖
重难点突破
合作探究
真题演练
2.1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课时目标
夯实基础
重难点突破
合作探究
东 真题演练 非 大 裂 谷
2.1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课时目标
夯实基础
巫 峡
重难点突破
合作探究
真题演练
2.1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课时目标
夯实基础
重难点突破
合作探究
真题演练
江汉平原
2.1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课时目标

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第一节岩石圈和地表形态教案 鲁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第二单元第一节岩石圈和地表形态教案 鲁教版必修1

第一节岩石圈和地表形态背景情境导入雅丹地貌堪称世界一大奇观,也是沙漠中一道独特的地貌景观。

其形状各异,千姿百态。

雅丹是一个由地名逐渐转化而来的学术用语,最初来自新疆孔雀河下游的雅丹地区,它是维尔语的音译,意既“陡峭的土丘”。

雅丹地貌区风力较大,每当大风四起,土沙飞扬,能见度低,空气流在土丘的表面发生反射和折射,产生一系列声学现象,发出奇特的啸叫声,给人以恐怖感。

过去,当地人以为是埋葬的怨鬼在嚎叫,蒙语叫“苏鲁木哈克”,意即魔鬼,所以雅丹地貌也称魔鬼城。

在中更新世(30万年)以前,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准喝尔盆地连同敦煌西北部地区,为一个巨大的泛湖区。

天山、阿尔金山还未全面的隆起,只是这个巨大泛湖区的孤岛。

湖底沉积了一层层水平岩层。

晚更新世末期,由于青藏高原急剧抬升,湖水面积急剧缩小,湖相沉积岩层露出水面,并且形成一系列的背斜(隆起)构造。

喜马拉雅山脉的形成,造成这里的气候异常干燥,并且季风盛行。

风期长,风速大,是风力地质作用进行的必要条件。

组成背斜(隆起)的地层为土黄色泥岩、砂岩及盐岩、膏岩,基本上未成岩,疏松,而且节理、裂隙发育,因而易于风蚀坍塌。

结果,在风力地质作用下,经过长期的风力侵蚀,形成了如今面积广大、大小不等的雅丹地貌景观。

问题:中更新世以来柴达木盆地、塔里木盆地、准葛尔盆地连同敦煌西北部地区地貌发生了哪些变化?造成这些地貌变化的地质作用是什么?教材内容详析知识点一地球的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背景知识软流层软流层是指上地幔上部80—100千米之间的一个薄层。

这里放射性元素大量集中,衰变生热,温度很高,使岩石处于塑性状态,局部地区发生熔融流动的结果。

该层在地质构造学中称为软流层。

1.地球的内部圈层:从地心向地表依次为地核、地幔和地壳。

2.地球内部圈层结构:(1)地壳:厚度不不均(平均厚度17Km,大陆地壳平均厚度33Km,大洋地壳厚度5-6Km),由各类岩石组成。

(2)地幔:莫霍面到古登堡面(地下2900Km深处)之间;地幔上部存在一个由可塑性物质组成,称软流层,是岩浆重要发源地。

高中地理 2.1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12 鲁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2.1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12  鲁教版必修1

沉积岩
风化、外力侵蚀、搬运、堆积、固结
一层一层的沉积(层理结构) 特点
常含有化石
常见的沉积岩: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
ppt课件
堆积 沉积岩
侵蚀 搬运
变质岩 岩浆
ppt课件
喷出型 岩浆岩
侵入型 岩浆岩
变质岩的形成
岩浆活动、高温高压
已成岩石
变质岩
变质作用
石灰岩 举例
页岩
大理岩 板岩
ppt课件
三类岩石的成因
硅铝层(密度约2.7)
地壳 硅镁层(密度约2.9)
平原
浅海
海平面
0深
度 千
10 米
20
()
30
地幔(密度约3.3)
40
地壳结构示意图 ppt课件
在地壳中的 组成成分 位置
密度
分布特点
硅铝层
上部
氧硅铝为主 较小 钠钾也较多 (约2.7)
分布不连续
硅镁层
下部
镁铁钙成分 较大 相对较多 (约2.9)
连续分布
岩浆岩 沉积岩 变质岩
ppt课件
喷出型 岩浆岩
侵入型 岩浆岩
岩浆
ppt课件
岩浆岩的形成
岩浆或喷出地表
岩浆岩
侵入型岩浆岩:花岗岩 常见岩浆岩
喷出型岩浆岩:玄武岩
ppt课件
堆积 沉积岩
侵蚀 搬运
喷出型 岩浆岩
侵入型 岩浆岩
岩浆
ppt课件
沉积岩及特点
裸露岩石
风、流水、冰川、海浪等
第二单元 从地球圈层看地理环境
第一节 岩 石 圈 与 地 表 形 态
ppt课件
本节的课程标准
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 内部物质循环过程

高中地理 2.1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教案 鲁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2.1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教案 鲁教版必修1

2.1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了解地球的圈层结构,认识自然环境的组成了解地球内部的圈层结构,认识岩石圈的范围、结构,掌握地壳的组成;岩石圈的组成物质及物质循环;褶皱、断层与地貌的关系,研究地质构造对人类生产和生活的影响;外力作用的主要表现形式及形成的主要地貌类型。

2、能力目标:能够运用课本插图说明地球的圈层结构,岩石圈的位置、范围、结构,提高运用读图观察的方法学习地理知识的能力;能够熟练阅读“地壳内部物质循环示意图”同时能绘制简单示意图说明地壳物质的循环过程。

自己动手绘制褶皱、断层、向斜、背斜等地质构造简图,培养准确判断地质构造的能力。

3、情感目标:通过三大岩石的转化和地壳物质循环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树立物质的运动性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观念,认识世界万物是相互联系的,是发展变化的;通过对地质构造意义的学习和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树立正确的人地观,提高科学素养。

【重点难点】:1、地壳内部物质循环2、地质构造与构造地貌的判断3、地貌的变化及其成因【教学方法】:读图观察自主探究列表分析比较分析法【教学手段】:多媒体板图【讲授过程】:提问:1、阅读单元标题,说说你的理解?2、阅读本单元序言部分的图文,设计出地球圈层构成的知识框架,并说明各圈层之间的关系?归纳引入:地球有四大圈层,四大圈层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共同形成了人类赖以生存的地理环境,今天,我们先来学习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提问:1、阅P26图,指出岩石圈的范围,并说明岩石圈对人类活动的意义?(结合2-1-1图)承转:人类活动受地表形态的影响,而岩石圈是形成地表形态的基础,因而,我们先来认识一下岩石圈的具体情况。

一、岩石圈快速阅读一、二两部分内容,试设计本部分内容的知识框架:仔细阅读该部分内容完成下列问题:1、试用资料说明大洋地壳与大陆地壳的差异?2、阅读P30知识窗,了解岩石、矿物与元素的关系及地壳的元素组成?(根据时间采取课堂还是课后完成)3、试绘制简单的示意图说明各大岩石的形成及分类?(可分组进行;一组回答,其他组点评;老师可展示其他比较形象、实际的示意图)4、P29“裸露在地表的岩石”、“地壳中原有的岩石”可能指哪些岩石,这说明三大岩石之间有何联系?完成P31活动1。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教案-word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二单元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教案-word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一、内容及其解析本节内容岩石圈与地表形态,主要包括:一、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二、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三、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变化。

其中,关注岩石及其衍生下岩石圈的物质组成与循环和内外力作用下的地表形态。

理解这些内容的的关键是明确“课标”的相关要求,即第一是地球的内部圈层,要求能够说出地球内部圈层主要包括地壳、地幔和地核;第二是从三大类岩石相互转变入手,图文结合,阐明在内外力作用下与地壳物质循环及其地理意义;第三是从地质作用的能量来源的角度,讲述了内外力作用及其表现形式,又以地质作用的不同表现形式,来说明激烈迅速的地质作用和极其缓慢的地质作用,从而使学生理解地表形态的变化及其这种变化的时间尺度。

对于刚进入高一的学生来说,他们是第一次接触地表以下的地理事物,虽然在之前初中的学习和前一单元的学习中接触了不少的地理知识,但是与地表上的地理事物相比,学生接触甚少,因此学习起来比较困难。

岩石圈是地球表层四大圈层之一,是自理环境学习的重点,教学的重点是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内外力作用与地表形态。

二、目标及其解析(一)目标定位1.说出岩石圈结构特点。

2.能演示组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3.理解内外力作用含义表现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二)目标解析1.说出岩石圈结构特点,就是知道地球内部三大圈层,岩石圈的结构,地壳结构的特点。

2.能演示组成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就是知道岩石圈的组成及三大岩类,演示岩石圈三大类岩石的循环及其内在关系。

3.理解内外力作用含义表现形式及其对地表形态的影响,就是知道地壳运动的地质构造及其对地貌的影响;外力作用地貌的演化及其地形地貌类型。

三、问题诊断分析在本节课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的教学中,学生可能遇到的问题是判断褶皱的两种基本地质构造形态。

产生这一问题原因是学生对向斜和背斜的形态理解不到位。

解决的办法就是利用实物模拟地质构造运动从而把握其岩层特点。

四、教学支持条件分析在本节课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的教学中,准备使用多媒体课件和学案。

高中地理《2.1岩石圈与地表形态》教案 鲁教版必修1-鲁教版高一必修1地理教案

高中地理《2.1岩石圈与地表形态》教案 鲁教版必修1-鲁教版高一必修1地理教案

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第一课时)课标要求1.利用地球圈层结构示意图,说出地球的圈层结构并概括各圈层的主要特点。

2.说出三大类岩石的特征、成因,并运用示意图说明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

3.集合实例,分析造成地表形态变化的内、外力作用因素及人类活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4.通过对地表形态变化分析,学会运用运动变化的观点和综合的观点看待地理现象。

教学重点1.岩石圈内部的物质循环。

2.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教学难点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的影响。

基础梳理一.地球内部圈层和岩石圈的结构1. 是地球内部圈层的划分依据。

2.地球内部圈层分三层:、、。

3.岩石圈的结构:以上的地幔部分与主要由岩石组成,构成岩石圈。

4.地壳是连续且不均的圈层,部分较厚,部分较薄。

5.地幔中的是岩浆的主要发源地。

二.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一)岩石圈的组成1.岩石圈的岩石按成因可分为、、。

2.常见的岩浆岩有、。

(颗粒结构)3.常见的沉积岩有、和等。

在岩层中能找到已成为化石的古生物遗体或遗迹。

研究沉积岩,对寻找丰富的沉积矿产和地质工作具有重要的意义。

(两大特征:含有化石和层理结构)4.常见的变质岩有、和等。

(片理结构)(二)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课堂活动活动1:①分析地震波传播速度②利用图2-1-2观察横波、纵波的速度变化,说出两者出现明显差异的位置。

活动2:观察典型的岩石标本图片,分析三大类岩石的特征。

活动3:完成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

并说明各箭头代表的含义。

a. b.c. d.①②③④活动4:读图2-1-7,说明地壳的物质循环对人类活动有何意义?①形成地球上丰富的②改变地表的,塑造千姿百态的③实现交换和传输,改变地表的当堂巩固1.下列岩石中都有可能找到化石的是A.页岩、石灰岩B.砾岩、大理岩C.砂岩、玄武岩D.石英岩、花岗岩2.关于岩石圈的叙述,正确的是A.全球各地的岩石圈厚度是相同的B.岩石圈由地壳和软流层之上的地幔构成C.地壳化学成分一钙、镁、铁为主D.地球内部圈层由岩石圈、地幔和地核三部分构成3. 以外力作用为主形成的岩石是A.花岗岩B.玄武岩C.大理岩D.石灰岩4. 关于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叙述,错误的是A.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岩浆岩B.各类岩石都能形成沉积岩C.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变质岩D.各类岩石都能形成岩浆5. 就岩石类型而言,大理石属于A.岩浆岩B.沉积岩C.侵入岩D.变质岩6.下图为岩石圈物质循环示意图,请说明A、B、C和箭头代表的含义。

[鲁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必背知识点: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鲁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必背知识点: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鲁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必背知识点:岩石圈与地表形态[鲁教版]高一地理必修1必背知识点:岩石圈与地表形态岩石圈与地表形态知识点1、岩石圈的结构: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与地壳;都是由岩石组成。

2、沉积岩的特征:层理构造、化石(仅沉积岩中有);如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

3、岩石圈的物质循环(图):(1)突破口----岩浆岩只能由岩浆生成,故只有一个箭头指向岩浆岩。

(2)环节名称:岩浆---冷却凝固---岩浆岩岩浆岩、变质岩---外力作用---沉积岩岩浆岩、沉积岩---变质作用---变质岩岩浆岩、沉积岩、变质岩---重熔再生---岩浆4、地质作用:内力作用使地表高低起伏;外力作用削高填低,使地表趋于平坦。

地表形态是内、外力共同作用的结果,在不同的地点和时期往往某一种作用占主导。

5、板块构造学说:板块内部地壳运动比较平缓,板块交界处地壳运动比较活跃。

板块相撞,大陆--大陆:山脉大陆--大洋:大陆上形成山脉或岛屿,大洋处形成海沟。

板块张裂,裂谷、大洋中脊(海岭)。

如东非大裂谷、大西洋中脊重要例子:阿尔卑斯山:亚欧板块---非洲板块 (地中海逐渐缩小)喜马拉雅山:亚欧板块---印度洋板块东亚岛弧链、马里亚纳海沟:亚欧板块---太平洋板块落基山:美洲板块---太平洋板块安第斯山:美洲板块---南极洲板块印度洋板块:包括阿拉伯半岛、印度半岛、澳大利亚大陆;6、概念辨析:地质构造:背斜、向斜、断层地貌、地表形态:山岭、谷地7、流水作用:流水侵蚀:峡谷、瀑布、河流上游V形河道。

如长江三峡、黄土高原沟谷发育流水沉积:冲积扇(山前);冲积平原、河口三角洲(入海口)8、风力作用:风蚀地貌:风蚀蘑菇、风蚀洼地、新疆魔鬼城风积地貌:沙丘、沙垄、黄土高原的成因同步练习题科罗拉多大峡谷是世界陆地上最长的峡谷之一。

从谷底向上,沿岩壁出露着早古生代到新生代的各期岩系,并含有代表性生物化石,因此有“活的地质史教科书”之称。

结合材料和大峡谷某段景观图片,完成1~2题。

鲁教版高中地理2.1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课件鲁教版必修1(45张PPT)

鲁教版高中地理2.1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课件鲁教版必修1(45张PPT)

影响
二者 关系
使地表高低起伏 使地表趋于平缓 共同塑造地表形态;以内力作用为主
2、内力作用与地质构造 ⑴褶皱与断层
弯曲
背 岩层向上 斜 拱起
地 初形成
背斜成山
向 斜
岩层向下 弯曲
向斜成谷
褶皱
形 久经侵蚀后 背斜成谷
向斜成山
判断依据
岩层中心老 两侧新
岩层中心新 两侧老
地形倒置原因:
背斜顶部因受 ﹍张﹍力,容易被﹍侵﹍蚀 成谷地,而向斜槽部 受到﹍挤﹍压, 岩性坚硬不易被 侵﹍蚀﹍, 反而成为山岭.
断层
类 型


地形
典型事例

相邻两组断层, 常形成块 泰山、庐
垒 中间上升的岩块 状山地
山、华山
地 堑
常形成谷 相邻两组断层, 地或低地 中间下沉的岩块
渭河平原、 汾河谷地、 东非大裂谷
⑵ 研究意义——找矿、找水、工程建设
背斜——储油构造
向斜——储水构造
3、外力作用与地貌
主要外力作用及其关系
风化作用
沉积岩的形成过程
沉积岩
层理结构 (一层一层的沉积) 特点
常含有化石 常见的沉积岩:砾岩、砂岩、页岩、石灰岩
变质岩的形成过程
变质岩
石灰岩 举例 花岗岩
页岩
大理岩 片麻岩 板岩
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地壳物质循环的形成
重熔再生
岩浆岩 冷 却 凝 固
岩浆
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
沉积岩
ቤተ መጻሕፍቲ ባይዱ变质岩
物质循环的意义
2、岩石圈的结构


(1)软流层以上的地幔部分

高中地理 2.1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课件1 鲁教版必修1

高中地理 2.1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课件1 鲁教版必修1
断层上升一侧的岩块:块状山地或高地;
断层下降一侧的岩块:谷地或低地;
断层的构造地带:常发育成沟谷、河流
3.地质构造规律的应用
背斜——储油构造
向斜——储水构造
(1)、流水作用:
沟壑纵横的黄土 高原表面形态 ——流水侵蚀作 用造成
黄土高原的千沟万壑
河流沟谷、峡谷


水流水冲冲刷侵刷蚀 侵蚀作作用用
削高填低, 使地表趋于
力作用为 主
平坦
褶皱
断层
1、褶 皱
构造类型
产生原因
背斜

岩层受

挤压弯
向斜 曲变形
岩层形态
地貌形态
常形成 山岭
岩层下弯
谷地或 盆地
地形倒置
背斜成谷 向斜成山
判断依据:岩层的新老关系 背斜:中间老,两翼新 向斜:中间新,两翼老
华山断层
圣安德列斯大断层
2、断层
(1)概念: (2)形成的地貌:
沉积地貌:
风力侵蚀作用: 风蚀城堡、风蚀柱、 风蚀蘑菇、风蚀洼地
台 湾 野 柳 风 景 女区 王 头 石
风力堆积

新月型沙丘——风力堆积作用形成
深厚黄土层的来源——风力堆积作用
海蚀地貌
海蚀
天涯海角
冰蚀地貌
阿尔卑斯山
西藏
青海湖
九寨沟
Hale Waihona Puke 漓江西藏河源地区
一望无际的东北平原
富饶的长江中下游平原
河汊纵横的珠江三角洲
漫天黄沙的塔克拉玛干沙漠
厚度
17千 米
2800 千米
3400 千米
特点
由岩石组成;厚度不 均;连续圈层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课件 (共49张PPT)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一-第一节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课件 (共49张PPT)
①移动风化或侵蚀的产物②为堆 积地貌的发育输送大量物质
被搬运的物质堆积下来形成堆积 地貌
被堆积下来的物质形成岩石
外力 作用 流水 作用
风力 作用
分布地区
侵蚀作用
沉积作用
地貌
举例
地貌 举例
湿润、半 湿润地区
沟谷、瀑 黄土高原 布、峡谷 的千沟万
壑、长江 三峡
冲积扇 冲积平 原、河 口三角

长江三 角洲
2.板块是不断运动的
3.板块相对运动引起的碰撞或张烈形成的地貌形 态
板块的相对运动形成的地貌
板块相对移动 对地球面 举例 貌的影响
边界 类型
张烈
形成裂谷 东非大裂谷、红海、 生长
或海洋 大西洋等
边界
相 大陆板块与 形成高俊 喜马拉雅山系、青 消亡 撞 大陆板块相 山脉和巨 藏高原、阿尔卑斯 边界
地震波的类 型 横波(s波)
纵波(p波)传播 Biblioteka 度 慢快所能通过的介质
共同特征
只能通过固体中传播 传播速度都
随着所通过
介质的性质
能够通过固体、液体、的改变而改
气体中传播

1.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那几个圈层?分别 有什么特点?
2.地球的自然环境由哪些圈层组成?
二.岩石圈的组成与物质循环
岩石圈由岩石组成;
地壳运动产生的强大挤压力,使岩层弯 曲变形,形成褶皱。
背斜和向斜
褶皱的两种基本形态:
背斜:岩层向上弯曲,两侧相背倾斜 向斜:岩层向下弯曲,两侧相向倾斜
背斜、向斜的判断
1.从形态上看: 2.从岩层新老关系看 背斜岩层向上弯曲 背斜中心岩层老,两翼岩层新 向斜岩层向下弯曲 向斜中心岩层新,两翼岩层老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一课件第二章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课件

高中地理鲁教版必修一课件第二章第一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课件
第三十二页,共36页。
3、下列各图反映的地理现象(xiànxiàng)中
,主要由外力 C作用形成的是 ( )
第三十三页,共36页。
4、如图中河流(héliú)a、b、c三处主要的流水作用是 ( )
A
A.侵蚀(qīnshí)、搬运、沉积 B.搬运、侵蚀(qīnshí)、沉积 C.侵蚀(qīnshí)、沉积、搬运 D.沉积、搬运、侵蚀(qīnshí)
外力作用(wài lì zuò yònɡ)的表现
陈集中( jízhōng) 学 王萍
第一页,共36页。
知识点回顾:
引起地表形态变化的作用,按其能量来源
划分为内力作用和 外力作用。
分类 能量来源
内 力 地球(dìqiú)
内部的热能 作 用 外 地球外部的太 力 阳辐射能,以 作 及地球重力能 用等
表现形式
流水(liúshuǐ) 的侵蚀 流水作用主要有
流水(liúshuǐ)的堆积
第六页,共36页。
1、流水侵蚀对地表形态(xíngtài)的 影响
坡面受到流水作用,被冲刷、 下切形成沟谷、水流汇集使沟谷不 断(bùduàn)的加深加宽。
例如:黄土高原地区千沟万壑的 和长江三峡
第七页,共36页。
“千沟万壑(qiān gōu wàn 第八页,共36页。
2、海浪作用——滨海地区 海浪侵蚀地貌:海蚀崖、海蚀穴、海蚀柱等 海浪沉积地貌:沙滩。
第二十一页,共36页。
第二十二页,共36页。
冰碛 (bīnɡ qì)

冰碛
(bīnɡ qì) 湖
冰碛丘陵
第二十三页,共36页。
冰川(bīngchuān)沉 积地貌: 冰碛垄、冰碛湖、 冰碛丘陵
海浪侵蚀地貌(dìmào):海蚀崖、海蚀平台、海蚀柱 等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2单元第1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鲁教版高中地理必修1第2单元第1节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高温高压 变质作用
举例
石灰岩 页岩 花岗岩
变质岩
大理岩 板岩
片麻岩
特点: 具有片理结 构,重结晶 作用明显
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三大类岩石间的相互转化
沉积物 沉积岩
侵入岩 变质岩
岩浆
喷出岩
沉积岩
①冷却凝固
② ③
变质岩

③ 岩浆岩

④④ ①
岩浆
②风化、侵蚀、 搬运、沉积、固 结成岩(外力作 用)
③变质作用
3.岩石圈物质循环的意义
( 1 )形成了地球上丰富的_矿__产___资源; (2)改变了_地__表__形__态__,塑造了千姿万态的地貌 景观; (3)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_能__量__交换和 _物__质__传输,从而改变了地表的环境。
三、内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 1.【地质作用】地球上由于自然界的原因,引起 地表形态、组成物质和内部结构发生变化的作用称 为地质作用。
地球内部圈层结构 地 球 圈 层 结 构
地球外部圈层结构
地壳 地幔 地核 大气圈 水圈 生物圈 岩石圈
【学习目标】 1 了解地球内部三大圈层及各圈层的主要特点以及岩石圈的结构 2 了解内、外力作用和地表形态的基本知识 3 理解掌握常见的地质构造和相对应形成的构造地貌 4 掌握常见的外力作用及其形成的地貌类型 5 理解岩石圈的组成岩石类型,知道各大类岩石的形成过程及常 见岩石 6 能运用示意图说明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及三大类岩石之间的 转化关系 【学习重点、难点】 1 内、外力作用对地表形态形成的影响 2 地质构造与地表形态的形成 3 地壳内部物质循环过程及三大类岩石之间的转化关系
(4)根据板块理论分析,红海的面积 有不断 扩大 的趋势,其原因 是 位于板块的生长边界处。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岩石圈与地表形态
一、明确考试要求
二、考点知识梳理
考点1:地球的圈层结构
1、地球的外部圈层包括、、。

层被誉为“地球生命的保护伞”。

水圈是一个的圈层。

生物圈占有的底部、的全部、的上部。

2、地球内部的圈层根据地震波(波、波)的特点划分为、、三个圈层。

地壳和上地幔的顶部(软流层以上),由坚硬的岩石组成,合称。

【品尝成功】岩石圈是指()
A.地面以下、莫霍界面以上很薄的一层岩石外壳
B.地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由岩石组成的固体外壳
C.莫霍界面以下、古登堡界面以上厚度均匀的一层岩石
D.地壳和软流层以上的地幔,由岩石组成的圈层
考点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1、组成岩石圈的岩石可以分为、和三大类。

其中,岩浆岩是的产物,代表性岩石有(侵入岩)和
(喷出岩);沉积岩是外力作用的产物,它的形成经历了一系列的外力风化、侵蚀、搬运、堆积、固结成岩作用,代表性岩石、和,具有明显的
结构,往往含有;变质岩是在高温高压条件下经作用形成,代表性岩石、、。

2、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地球内部的岩浆,在岩浆活动过程中形成岩浆岩。

地表岩石在、、等外力作用下,被、、、
,并经形成沉积岩。

已形成的岩石,在高温、高压条件下,发生变质作用,形成。

各类岩石在地下深处发生作用,又成为新的,这个过程称为岩石圈的物质循环。

【归纳总结】
请写出左图各字母代表的含义
A
B
C
D
【品尝成功】自主探究:学业水平测试《功到自然成》考点过关中考点训练部分:第8页第14、15、23题
3、岩石圈物质循环的地理意义
在岩石圈的物质循环过程中:形成了地球上丰富的;改变了地形,塑造出了千姿百态的;实现了地区之间、圈层之间的
和从而改变了地表的环境。

考点3:地表形态的变化
1、内、外力作用在地表形态变化中的作用
2、地质构造:地壳运动引起岩层永久性变形、变位,称为地质构造。

最常见的有
研究地质构造在找矿、找水、工程建设方面的指导意义:
(1)在寻找自然资源方面:背斜是良好的的构造,在向斜构造盆地中易找到。

(2)在工程建设方面:隧道、水库建设应尽量避开。

3、外力作用主要通过、、、、等改变地表形态,主要
【2008年】读图2,完成3-4题。

3.图示a、b、c、d岩石中,属于沉积岩的是
A.a B.b C.c D.d
4.甲处的地质构造属于
A.山岭 B.褶皱 C.断层 D.隆起
读图3,完成5~6题。

5.图3所示景观中,主要由风力侵蚀作用形成的是
A.① B.② C.③ D.④
6.形成图②所示的千沟万壑地貌景观最主要的外力作用是
A.冰川侵蚀 B.流水侵蚀 C.风力堆积 D.流水堆积
【2009年】图5为“某地天气系统和地质构造示意图”。

读图完成7-8题。

7.有关地质、地貌的叙述,正确的是
A.图示地区地质构造为褶皱
B.乙地背斜成山网
C.丙地向斜成谷
D.丙、丁之间有断层网.受侵蚀作用影响最强的地区是网 A.甲 B.乙 C.丙 D.丁2010年】图1为四幅景观图。

读图完成第1题。

1.主要由风力作用形成的景观是
A.①②
B.②③
C.③④
D.①④
42.图15为“某地地质剖面示意图”。

读图完成
下列问题。

(6分)
(1)M处的地质构造是,此处形成山岭的
主要原因是。

(2)N处岩石主要是由(地质作用)形成的,
在其影响下,附近的岩石可能转变为岩
石。

(3)有人提议在P处河流上修建水库,你认为
合理吗?请说明理由。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