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西湖的绿》说课稿
《西湖的绿》教学教案
《西湖的绿》教学教案第一章:教学目标1.1 知识目标了解西湖的自然风光和历史文化背景,理解绿色在西湖景观中的重要性和独特性。
1.2 技能目标学会欣赏自然景观,提高观察和表达能力,培养环保意识和审美情趣。
1.3 情感目标激发学生对西湖美景的热爱,增强民族自豪感,培养热爱大自然、保护环境的情感。
第二章:教学内容2.1 课文简介介绍西湖的基本情况和绿色发展理念,通过课文《西湖的绿》让学生感受西湖的美丽和独特。
2.2 教学重点理解课文内容,分析西湖的绿色景观特点,探讨绿色发展对西湖的重要性。
2.3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体会西湖的绿色之美,提高环保意识。
第三章:教学方法3.1 讲授法教师讲解西湖的绿色发展理念和课文内容,引导学生了解西湖的绿色景观。
3.2 观察法组织学生观察西湖的绿色景观,提高学生的观察和表达能力。
3.3 讨论法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探讨绿色发展对西湖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第四章:教学步骤4.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西湖的美景图片,引导学生进入学习情境,激发学生对西湖的热爱。
4.2 讲解课文教师详细讲解课文《西湖的绿》,引导学生了解西湖的绿色景观特点和绿色发展理念。
4.3 观察实践组织学生观察西湖的绿色景观,让学生亲身体验西湖的美丽。
4.4 讨论交流引导学生分组讨论,探讨绿色发展对西湖的重要性,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5 总结提高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绿色发展对西湖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的环保意识。
第五章:作业布置1. 写一篇关于西湖的绿色景观的作文。
2. 绘制一幅西湖美景图画,展示自己对西湖的理解和感悟。
3. 调查身边的环保行为,总结自己在日常生活中如何做到绿色发展。
第六章:教学评价6.1 评价目标评价学生对西湖绿色发展理念的理解、环保意识的提高以及观察、表达能力的提升。
6.2 评价方法通过学生作业、课堂表现、小组讨论参与度等多方面进行综合评价。
6.3 评价内容作业完成质量、课堂互动积极性、环保观念的体现、团队协作能力等。
西湖的绿教案3
教学过程:一、激趣入境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杭州之所以闻名于世,是因为有了西湖。
你们是不是也想到西湖去看一看,这节课就让我们寻着作者的足迹再次走进这美丽的人间天堂,一同饱览西湖的绿色之美。
出示图片……二、自主探究:请同学们快速地浏览课文,(1)整体感知课文内容.(2)课文围绕着哪一个字展开的?(3)本文是一篇游记,作者主要游览了哪几个景点呢?绿(灵隐、苏堤、花港)1、学习课文的第一自然段我们先到雨中的灵隐寺去看一看。
请同学们拿出笔,自由地读读第一自然段,找一找,作者在灵隐寺都发现了哪些不一样的绿?师:同学们,找到绿了吗?好一个绿色的灵隐!一下车--------- 生:雨中去访灵隐,一下车,只觉得绿意扑眼而来。
师:“扑眼而来”是什么意思?生:满眼都是绿色,放眼望去到处都是绿的。
师:你能读出满眼的绿色吗?生:尝试读。
师:这个词我们是要读得快一些,还是慢一些?生:慢一些师:为什么?生:因为“扑眼而来”是说到处都是绿色,看都看不过来,当然要慢一点读。
师:也就是说,要慢慢地欣赏。
师:把你的理解送进句子里,再读.师:同学们读得真好,除了扑眼而来,你还听说过这样的词吗?生:扑面而来,扑鼻而来。
师:满眼的绿呀,一抬头作者看到了-------生:道旁古木参天,苍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丝儿也是绿的。
(大屏出示句子)师:能说说“古木参天”是什么意思吗?生:古老的树木枝繁叶茂异常高大。
师:“苍翠欲滴”是一种什么样的颜色?生:“苍翠欲滴”就是特别的绿。
生:“苍翠欲滴”就像最深的绿色,水灵灵的都要滴落下来了。
师:在古老树木的映衬下,就连空中飘落的雨丝儿都是绿的,这绿真是处处都是啊!转眼间,作者就看到了-------生:飞来峰上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
(大屏出示句子)师:“飞来峰”又名灵鹫峰。
如果用一个词来形容飞来峰上的绿,那就是-------生:千变万化。
(师板书)师:你能把这种变化的绿读出来吗?生:读。
西湖的绿教案设计
西湖的绿优秀教案设计第一章:课程导入1.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西湖的地理位置和基本情况。
引发学生对西湖的绿的兴趣和好奇心。
1.2 教学内容:介绍西湖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引导学生关注西湖的绿的美丽和重要性。
1.3 教学方法:图片展示:展示西湖的图片,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提问讨论: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参与讨论,激发兴趣。
第二章:西湖的绿色发展2.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西湖的绿色发展历程和成就。
培养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2.2 教学内容:介绍西湖的绿色发展历程:从过去的污染问题到现在的治理成果。
分析西湖绿色发展的重要性:生态、旅游、城市可持续发展。
2.3 教学方法:案例分析:介绍西湖治理的成功案例,引导学生分析其原因和影响。
小组讨论:分组讨论西湖绿色发展对城市的影响,提出建议。
第三章:绿色的西湖生态环境3.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西湖的生态环境特点和生物多样性。
培养学生的生态保护意识。
3.2 教学内容:介绍西湖的生态环境特点:水体、湿地、植被等。
探讨西湖的生物多样性:鱼类、鸟类、植物等。
3.3 教学方法:观察活动:组织学生观察西湖的生态环境,记录不同的生物种类。
游戏互动:通过生态知识问答游戏,增加学生对生态环境的了解。
第四章:绿色的西湖旅游资源4.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西湖的旅游资源和发展。
培养学生对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合理利用的意识。
4.2 教学内容:介绍西湖的旅游资源:景点、文化遗产、自然景观等。
分析西湖旅游资源的发展现状和挑战。
4.3 教学方法:视频观看:播放西湖旅游资源的视频,引导学生观察和描述。
角色扮演:分组扮演不同角色(如游客、导游、环保志愿者等),讨论旅游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第五章:绿色的西湖未来规划5.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西湖未来规划的目标和方向。
培养学生的规划意识和可持续发展观念。
5.2 教学内容:介绍西湖未来规划的目标和主要内容。
探讨西湖未来规划的意义和对城市的影响。
5.3 教学方法:资料分析:提供西湖未来规划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分析和理解。
《西湖的绿》教学教案
《西湖的绿》教学教案第一章:课程概述1.1 课程目标1. 理解课文《西湖的绿》的主题和内容;2. 提高学生的阅读兴趣和文学作品鉴赏能力;3. 培养学生的环境保护意识和文化素养。
1.2 教学内容1. 课文《西湖的绿》的阅读与理解;2. 分析课文中的自然描写和文化背景;3. 讨论西湖的环境保护意义和文化价值。
1.3 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的教学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探索;2. 利用多媒体教学资源,展示西湖的自然景观和文化特色;3. 组织小组讨论和分享,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
第二章:课文阅读与理解2.1 教学目标1. 能够理解课文《西湖的绿》的主要内容和情节;2. 能够分析课文中的自然描写和文化背景;3. 能够表达自己对课文的理解和感受。
2.2 教学步骤1. 引导学生阅读课文《西湖的绿》;2. 分析课文中的自然描写,如绿水的描绘、植物的生长等;3. 探讨课文中的文化背景,如西湖的历史、传说和诗词等;4. 邀请学生分享自己的阅读理解和感受。
2.3 作业与评估1. 要求学生完成课后阅读练习,回答相关问题;2. 评估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对课文内容的理解程度。
第三章:环境保护意识培养3.1 教学目标1. 提高学生对环境保护的意识;2. 引导学生思考人类活动对自然环境的影响;3. 培养学生的环保行为习惯。
3.2 教学步骤1. 引入西湖的环境保护意义,如水体保护、生态保护等;2. 分析人类活动对西湖环境的影响,如旅游开发、污水排放等;3. 讨论如何保护和改善西湖的环境,如减少污染、节约用水等;4. 引导学生制定个人的环保行动计划,如垃圾分类、减少使用一次性产品等。
3.3 作业与评估1. 要求学生完成环境保护行动计划,并提出具体的环保措施;2. 评估学生的环保意识和行动计划的可行性。
第四章:文化素养提升4.1 教学目标1. 培养学生对中华文化的兴趣和认同感;2. 引导学生了解西湖的文化价值和历史传承;3. 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和审美能力。
《西湖的绿》教学方案(最新)
《西湖的绿》教学方案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西湖“绿”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4. 学习作者具体形象地描写事物特点的方法,积累喜欢的词句,激发热爱祖国山河的感情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和作者一起去感受西湖的“绿”,体会作者怎样抓?5.课堂练习:熟读、背诵自己喜欢的自然段。
第二教时教学要点开头、结尾、特点。
一、导入新课:生字注音、书写。
西湖之绿,深沉逼人;西湖之绿,意趣盎然;西湖之绿,充满生命的伟力!缘何有此幸遇,有此发现呢?二、欣赏开头: 1.指名女同学朗读。
2.第1、 2句,交代游湖的原因和时间。
“第四次”,“ 九年四度游西湖”说明了什么?(西湖,是祖国锦绣河山中的一颗璀璨明珠,其美景百赏不厌,每次欣赏,都会有新的发现。
) 3.这次一游西湖,作者幸运吗?欣赏到了怎样的美景?(满湖烟雨,栀子香弥漫:六月西湖烟雨迷蒙、栀子飘香的特有风光。
“没有……,没有……,没有……”,似是“不幸”,实乃大幸:两千年前,孔子登泰山而小天下,是一大胜事;一千年前,杜甫烟雨中来到泰山,留下了“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的千古绝唱,岂不快哉?“毕竟西湖六月中,风光不与四时同”,西湖风光四季如画,能在迷蒙的烟雨中、在清幽的'栀子香中,遐想西湖美景,难道不是人生的一大美事吗?面对这一派特有的风光,人们会自然而然地想起:水光潋滟晴方好,山色空蒙雨亦奇。
苏东坡以为雨中西湖怎样?(“奇”)“奇”在哪里呢?“仔细观赏领略”才是,这样就开启了下文。
三、欣赏结尾:简要说说,从哪个角度道出雨中西湖之奇的?西湖,真令人流连忘返!但千里送友总有一别,迷醉山水总有一回,作者是怎样结束这次游览的呢?游时,烟雨迷蒙;游罢,已是晴光熹微。
见到了怎样的美景?能借用苏东坡的诗句来描绘吗?(山色空蒙雨方好,水光潋滟晴亦奇)归途,发生了一件什么趣事?“一摸”、“欢蹦乱跳“,绘出了无限情趣。
西湖醋鱼,名闻遐迩,能美味一番吗?上岸回眺,“ 。
(人教版)语文四年级下学期《4 西湖的绿》教案
4 西湖的绿
一、教学目的:
1、理解内容,体会作者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2、积累优美词句。
3、列举写西湖的诗文进展比拟。
二、教学重点、难点:
理解内容,体会作者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三、教学准备:
实物投影、小黑板、挂图等。
四、课时按排:
一课时。
树木
小径分外好看
西湖的“绿〞溪水坚忍不拔美
青苔成熟茁壮
杨柳
新荷
教后记:
整体感悟课文大意之后,将学生分成三个旅游小组分别去访灵隐、苏堤和花港,这样可以更好地感受到西湖不同的美,体会到作者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学生兴趣也浓。
聆听西湖的绿,领略自然之美——小学教案分享
聆听西湖的绿,领略自然之美——小学教案分享每当提到杭州,我们就会想到著名的西湖。
作为杭州的标志性景点,西湖不仅是市民的乐园,更是吸引了大批游客的热门去处。
而西湖的美丽不仅仅在于她的湖水,还在于她周边的绿色。
今天,我们就来分享一下小学的一堂关于西湖绿色的教案。
一、教学目标通过本次教学,学生将能够:1.熟悉西湖周边的植被种类,并具备识别和区分的能力。
2.知道植物的重要性,并了解如何合理保护和利用植物资源。
3.增强对自然的认识和热爱,意识到保护环境的重要性。
二、教学内容1.植被种类的介绍通过对绿植的认识和分类,让学生熟悉西湖周边植被种类。
老师可以引导学生观察西湖周边的植物,让他们了解树木、灌木、花卉等植被的分类。
并介绍各类植被的作用、特征和生长环境,让学生对植物有更为深刻的了解。
2.植物保护的意义在介绍植被种类时,老师需要重点强调植物的保护意义。
通过引导学生关注植物的重要性,让他们意识到破坏植物会对生态环境产生影响,从而提高学生的绿色保护意识。
3.游园活动在理论教学之后,让学生去西湖游园,发挥他们的主动性,寻找、观察植被,探究它们的形态、类型、作用等。
在活动过程中,老师也可以引导学生提出一些有趣的问题,如何让植物生长得更好、如何在不破坏自然的基础上进行开发等。
三、教学方法与手段1.集体讨论:通过师生互动的方式,引导学生认识周边植被种类,让他们能更好地了解植物,发现植物的美。
2.图片配合:将图片投影到课堂上,让学生更加直观地了解植物生活。
3.游园活动:让学生深入感受自然之美,有别于传统的课堂学习。
四、教学过程1.导入:让学生谈谈自己对西湖的印象,介绍西湖周边的植物。
2.介绍植物:以PPT和实物为媒介,介绍西湖周边的植被种类,让学生初步认识这些植物,并了解它们的特征和作用。
3.植物保护:为了让学生知道植物的重要性和植物保护的意义,以多媒体教学的方式让学生更加深刻地理解植物保护的意义。
4.游园活动:组织学生到西湖游园,让他们感受自然之美,提高他们对环境保护的意识。
《西湖的“绿”》之教学设计
《西湖的“绿”》之教学设计《西湖的绿》教学设计设计理念《西湖的绿》是一篇游记,一般教法是引导学生抓住景物的特点,但往往在教学中理性的成分多一些,满足于能概括出景物的特点,而具体地感悟和用心体验少。
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应引导学生在后者下功夫。
设计特色引导学生多层次地深入体验西湖的绿。
教学流程一设置悬念,激发阅读兴趣教师:《西湖的绿》这篇游记,写于多年前。
几十年过去了,喜爱它的人不见少。
它到底有多大的魅力,你们想知道吗?在学生阅读兴趣激发起来后,教师要求学生按阅读提示自学,并在小组里交流。
二整体感知,了解西湖的绿教师:这篇游记的魅力,就是写出了作者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她对西湖的独特感受是什么呢?(估计多数同学在初步阅读后会回答,作者对西湖的独特感受是西湖的绿。
)教师:作者宗璞是个擅长直接描写景物特点的人,她在文章中直接用了二十多个绿字,请同学们再读课文,把含有绿字的词语或描写绿的词语找出来,然后小组里交流。
先自读,再小组交流,然后小组汇报,老师把它写在黑板上。
(含有绿的词语或表示绿的词语有:绿绿色绿意苍翠欲滴绿得发黑碧澄澄的绿得幽绿得野绿得闲绿茸茸绿阴阴青绿苔绿)教师:一篇不到字的文章中,作者用了多个绿的,但是我们都一点也不觉得重复,多么了不起啊,请再读课文,让西湖的绿深入我们的心。
三点上探究,体验西湖的绿教师:作者感慨地说,黄龙洞绿得幽,屏风山绿得野,九曲十八洞绿得闲。
灵隐苏堤花港观鱼看到的绿又是怎样呢?喜欢读哪一段就读哪一段,再想想那里绿得怎么样,也各用一个词语概括那里绿的特点。
在学生自读和小组交流基础上老师作适当点拨。
教师:灵隐绿得怎样?苏堤绿得怎样?在花港观鱼,看到的绿又是怎样?请根据你们的理解上来填写,再说说,你为什么要这么填。
不管填上什么词语,能说出一定的理由就要鼓励。
然后加以引导。
灵隐绿得苏堤绿得花港观鱼绿得灵隐的绿估计学生会在灵隐的绿填上丰富丰富多彩多姿多彩等词语,老师要引导学生读体会,从道旁的树飘着的雨飞来峰上的树小径上的青苔亭旁的溪水等去感受灵隐是绿得多姿多彩。
西湖的绿优秀教学设计
西湖的绿优秀教学设计这是一篇由网络搜集整理的关于西湖的绿优秀教学设计的文档,希望对你能有帮助。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5个生字;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西湖绿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西湖的独特感受;4、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教学过程】一、导入俗语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杭州景色之美堪称国内之最。
(出示课文插图)这就是美丽的杭州西湖。
今天我们就来一起领略西湖的美。
二、教师范读课文1、标出自然段序号。
2、画出自己不会读、不理解的字词。
三、自学课文1、认真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画面。
2、想一想作者抓住哪些景物的特点,写出了自己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四、小组交流(重点讨论第2题。
作者抓住了西湖绿的特点,作了具体的描绘:一是雨中去访灵隐,看到的西湖的绿;二是漫步苏堤,看到的.西湖的绿;三是在花港观鱼,看到的西湖的绿。
每一次看到绿,给作者的感受也不一样。
雨中去访灵隐,作者抓住了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
峰下蜿蜒的小径:布满青苔,直绿到了石头缝里。
此外还有溪水:在这一片绿色的影中显得分外好看。
漫步苏堤,作者抓住了树木身上绿茸茸的青苔:那样鲜嫩,那样可爱,使得绿阴阴的苏堤,更加绿了几分。
这种苔绿,给我的印象是坚忍不拔。
在花港观鱼,作者抓住了满池的新荷。
与初春的杨柳嫩枝的新绿相比,荷叶,则要持重一些,初夏,则更成熟一些,但那透过活泼的绿色表现出来的茁壮的生命力,是一样的。
)五、指导感情朗读课文1、指名读。
2、自由朗读课文,感受西湖绿的美。
六、听课文朗读录音1、把自己喜欢的词句摘抄下来。
2、找一找其他描写西湖的文章或诗词读一读,体会一下不同作者眼里的西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板书设计】。
四年级西湖的绿教学设计
四年级西湖的绿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学生能够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感受西湖“绿”的特点。
掌握文中的生字词,如“蜿蜒”“蓬勃”“心旷神怡”等,积累优美的语言。
2、过程与方法目标通过自主、合作、探究的学习方式,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语言表达能力。
引导学生学习作者抓住景物特点描写的方法,并能够进行简单的仿写。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激发学生对大自然的热爱之情,增强环保意识。
培养学生对美的欣赏和感受能力,提高审美情趣。
二、教学重难点1、教学重点理解课文中描写西湖“绿”的句子,感受西湖的美景。
体会作者对西湖的独特感受,学习作者的写作方法。
2、教学难点领悟作者对“绿”的细腻感受,理解“绿”的丰富内涵。
培养学生的想象力和创新思维,能够用自己的语言描绘西湖的“绿”。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朗读法、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四、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1)播放一段关于西湖的视频或展示一些西湖的图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西湖的美丽。
(2)提问学生:“你们觉得西湖给人留下最深刻的印象是什么?”引导学生说出西湖的“绿”。
(3)引入课题:“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一篇描写西湖的绿的文章。
”2、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要求读准字音,读通句子,初步了解课文内容。
(2)检查生字词的学习情况,重点强调易错字的读音和写法。
(3)让学生思考并交流:课文围绕“绿”主要写了哪些地方的景色?3、精读课文,感受西湖的绿(1)引导学生默读课文,找出描写西湖“绿”的句子,并用波浪线画出来。
(2)组织学生小组讨论,交流自己所画的句子,并说说这些句子分别写出了西湖“绿”的什么特点。
(3)教师根据学生的回答进行总结和点拨,如:“雨中的灵隐寺,绿得发黑,绿得发蓝。
峰下蜿蜒的小径,布满青苔,直绿到了石头缝里。
”这句话写出了灵隐寺的绿深沉浓郁;“黄龙洞绿得幽,屏风山绿得野,九溪十八涧绿得闲。
”写出了不同地方的绿有着不同的韵味。
《西湖的绿》教学设计方案
《西湖的绿》教学设计方案清晨的阳光透过窗帘的缝隙,洒在备课桌上,我拿起笔,开始构思这个关于《西湖的绿》的教学设计方案。
西湖的绿,那是一种怎样的绿呢?我眼前浮现出碧波荡漾的湖面,垂柳依依,仿佛置身于那片绿色的海洋中。
一、教学目标1.通过对《西湖的绿》这篇课文的学习,使学生了解西湖的自然风光,培养学生对自然美的感知能力。
2.培养学生通过阅读,提取关键信息,概括文章主题的能力。
3.培养学生运用形象思维,描绘西湖美景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课文中描述西湖美景的词汇和句型。
2.课文的结构和主题。
三、教学难点1.如何引导学生发挥想象,描绘西湖美景。
2.如何让学生理解西湖的美不仅仅是自然美,还包括人文美。
四、教学准备1.多媒体教学设备。
2.课文《西湖的绿》。
3.西湖美景图片。
五、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a.向学生展示西湖美景图片,引导学生说出对西湖的印象。
b.学生分享自己对西湖的了解。
2.课文阅读a.学生自主阅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b.教师通过提问,检查学生对课文的理解。
3.课文分析a.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结构,找出课文主题。
4.情境体验a.教师创设情境,让学生模拟游览西湖,用课文中的词汇和句型描绘美景。
b.学生相互交流,分享自己的体验。
5.拓展延伸a.教师引导学生从课文中提炼出西湖的人文美,了解西湖的历史和文化。
b.学生分组讨论,如何将西湖的自然美和人文美结合起来,为西湖的发展提出建议。
b.学生分享自己的收获和感悟。
六、作业布置1.学生根据本节课的学习,写一篇关于西湖的短文。
2.学生收集关于西湖的资料,下节课进行分享。
七、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教学设备,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到西湖的美,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培养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形象思维能力,让学生在阅读中感受西湖的美。
同时,通过情境体验和拓展延伸,让学生从不同角度了解西湖,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作业布置上,让学生结合本节课的学习,进行创作和实践,培养学生的写作能力和动手能力。
长春小学语文四下《3.1西湖的绿》word教案 (7)
4*《西湖的“绿”》教学设计【设计理念】《西湖的绿》是一篇游记,文章描写了西湖“绿”的神奇。
本教学设计破常规的抓住景物特点条分缕析的理性剖析为以感性为基础的感悟体验,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味西湖“绿”的多彩、多姿、多情,领略西湖的美丽景色,体会“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写作奥妙。
【教学目标】1、认识本课5个生字。
2、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西湖“绿”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4、领略欣赏西湖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引导学生和作者一起去感受西湖的“绿”,体会作者怎样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出了自己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教学过程】一、看图激趣,感受“绿”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的确,杭州的西湖,是祖国锦绣河山中一颗璀璨的明珠。
它那湖光山色之美堪称国内之最。
古往今来,多少人赞叹她,歌咏她,为她梳妆,为她打扮。
你们瞧,这(指图),就是美丽的杭州西湖。
有谁到过那个地方?能谈谈感受吗?老师也去过杭州西湖,想不想听听我对西湖的独特感受?(师谈感受)在六十年代初,正当新生共和国最困难的时候,北京女作家宗璞又来到了西子湖畔,流连忘返,冲破深厚的西湖文化积淀,另辟蹊径,留下脍炙人口的游记《西湖的绿》。
二、自主阅读,触摸“绿”1、认真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象课文所描绘的画面。
2、想一想作者抓住哪些景物的特点,写出了自己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三、品味语言,体验“绿”1、课文着重写了哪几处绿?请用一个词语概括那里“绿”的特点?(灵隐——苏堤——花港观鱼)2、自主探究,交流“绿”。
正如作者所说,黄龙洞绿得幽,屏风山绿得野,九曲十八洞绿得闲。
灵隐、苏堤、花港观鱼的“绿”也各有各的风采,各有各的韵味。
请同学们选择自已最喜欢的一个自然段细细读一读,想想那里的绿有什么特点,等会儿在小组上交流。
(友情提示:先告诉大家,你要说的是哪里的绿,然后读一读你认为最能体现“绿”的特点的句子,最后谈谈你自己的感受。
长春版小学语文四下《3.1西湖的绿》word教案 (2)
3.请根据自已的理解发表意见。说的时候可以按这样的方法:先报你选说的是哪里的绿,再读读你认为最能体现“绿”的特点的句子,然后谈谈你的感受。如果能抓住句中的重点词语来感悟那更精彩。
(学生的交流可能不是按课文顺序,教师要根据学路随机调控教学策略)
三、体验积累:亲吻“绿”
1.西湖“绿”得如此神奇,每年慕名前来观赏的人成千上万。如果你是一名导游,请选一处景点,根据课文的描述,尽情地向游客展示西湖那别有韵味的“绿”。看哪一位导游最能打动游客的心,让他们倾心,一饱眼福。
(学生准备后介绍,可配以动作、表情,尽量让学生凭借文本语言,适度口语化,老师、学生权当游客,根据“导游”的介绍提出一些质疑,在多向互动中进一步体悟西湖多彩、多姿、多情的绿。)
2.文中有许多描写“绿”准确、生动的词语和句子,请摘抄下来,细细品味作者把文字建立在心灵对自然的细微关照,简约、传神的写作奥秘。
四、拓展延伸:融化“绿”
1.找一找其他描写“绿”的文章或《西湖的绿》,写一篇《校园的绿》。
教师激情的导入,引发学生学文的兴趣
3——1西湖的绿
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掌握本课10个要求会写的生字,并能借助字典等多种形式理解字词的意思。
2.过程与方法 :感情朗读与电教手段的综合运用,体会西湖的美。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感悟语言文字的过程中深入体验西湖的“绿”。
教学重点:有感情的朗读课文,体会文中所表达的思想感情,引导学生多层次地深入体验西湖的“绿”。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多层次地深入体验西湖的“绿”。
教学准备:课件
教学时数:2课时
教学过程
设计意图
备注
第一课时
《西湖的绿》教案(通用3篇)
《西湖的绿》教案(通用3篇)《西湖的绿》篇1篇一设计理念:读赏结合,引导学生品味西湖“绿”的丰富多彩,通过读读﹑划划﹑想想﹑画画﹑说说等活动研读课文,让学生学会自主探究﹑合作交流,学会写法,领略西湖的美丽。
设计特色:以“导游写解说词”为手段,通过准备和表述导游解说词等语文实践活动引发学生情感共鸣,了解西湖“绿”的特点,感受西湖的魅力。
教学目标:1.认识14个生字,会写10个生字。
2.研读全文,了解课文顺序,明确抓住景物特征多角度加以具体描写的方法。
3.理解课文内容,体会含义深刻的句子,了解西湖“绿”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4.有感情地朗读课文,感悟西湖的美丽。
教学重点:第一课时学字词,理层次,读通课文。
第二课时引导学生和作者一起去感受西湖的“绿”,体会作者怎样抓,学以致用。
第一课时课时目标:运用形声字构字规律,启发学生学会本课大部分生字,学习部分词语,初读课文,整体感知,了解大意,理清层次。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激趣导入。
1、同学们,你们听说过杭州西湖吗?对西湖的了解又有多少呢?(学生互相交流有关西湖的资料信息)2、愿意作为一名导游带领大家去西湖游玩一番吗?那就让我们为导游准备一份解说词,让我们去看看这人间天堂——美丽的西湖吧!(板书课题,学生齐读)二、展示,整体感知。
过渡:西湖在浙江省杭州市,是全国重点风景名胜区,西湖自古以来就是人们心目中美的象征,多少人说过写过,你愿意更胜一筹吗?1、师生共赏西湖美景。
(课件展示初夏西湖录像片段)2、交流感受,初步感知西湖的“绿”。
(请学生用一个字概括所看到的西湖美景,同时在课题中“绿”的下面板书▲)三、初读课文,检查预习情况。
过渡:为了能把导游的解说词写得更完美,只凭感觉不行,我们要认真研究手中的课文资料。
1、教师范读,思考课文主要描写了什么?(西湖的“绿”)2、明确学习任务:自由大声地读课文,遇到生字新词联系上下文或者借助工具书反复读读记记3、学生按自然段读文,检查预习情况。
西湖的绿教案设计
西湖的绿优秀教案设计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学生能够理解课文《西湖的绿》的主要内容,体会作者对西湖绿色的赞美之情。
学生能够掌握生字词,并能正确书写。
2. 过程与方法:学生通过朗读、讨论等方式,培养阅读理解和合作交流的能力。
学生通过观察图片,提高观察力和想象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学生感受大自然的美好,增强对自然环境的保护意识。
学生培养对文学作品的欣赏能力,激发对写作的兴趣。
二、教学重点1. 生字词的学习与掌握。
2. 课文内容的理解与分析。
3. 朗读与表达能力的培养。
三、教学难点1. 生字词的正确书写。
2. 理解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和深层含义。
四、教学准备1. 课文《西湖的绿》的文本。
2. 与课文相关的图片或视频资料。
3. 生字词卡片。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西湖的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关注西湖的美景。
教师简要介绍课文《西湖的绿》的作者和背景。
2. 朗读课文学生自读课文,注意生字词的读音。
教师指名学生朗读,注意语音语调和表情。
3. 学习生字词教师出示生字词卡片,学生认读并组词。
教师选取重点生字词,讲解字词的意思和书写。
4. 理解课文学生讲述课文的大致内容。
教师引导学生分析课文中的修辞手法,如比喻、拟人等。
5. 讨论与交流学生分组讨论,谈谈对课文《西湖的绿》的感悟。
各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给予评价和指导。
6. 朗读与表达学生分角色朗读课文,注意语气和情感的表达。
学生尝试仿写,以“的绿”为主题,进行写作练习。
7. 课堂小结教师布置课后作业,如抄写生字词、预习下节课文等。
8. 板书设计教师设计简洁直观的板书,突出课文《西湖的绿》的主题和要点。
9. 教学反思10. 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抄写生字词,加强记忆。
学生预习下节课的课文,做好学习准备。
六、教学评价1. 学生对生字词的掌握情况。
2. 学生对课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能力。
3. 学生在朗读和表达方面的表现。
4. 学生对大自然美景的感悟和保护意识。
新建县第一小学四年级语文下册3.1西湖的绿教案2长版
3、理解课文内容,了解西湖“绿”的特点,体会作者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4、领略欣赏西湖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教学重点】
引导学生和作者一起去感受西湖的“绿”,体会作者怎样抓住景物的特点写出了自己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教学过程】
一、看图激趣,感受“绿”
俗话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的确,杭州的西湖,是祖国锦绣河山中一颗璀璨的明珠。它那湖光山色之美堪称国内之最。古往今来,多少人赞叹她,歌咏她,为她梳妆,为她打扮。你们瞧,这(指图),就是美丽的杭州西湖。有谁到过那个地方?能谈谈感受吗?老师也去过杭州西湖,想不想听听我对西湖的独特感受?(师谈感受)
4*《西湖的“绿”》教学设计
【设计理念】
《西湖的绿》是一篇游记,文章描写了西湖“绿”的神奇.本教学设计破常规的抓住景物特点条分缕析的理性剖析为以感性为基础的感悟体验,引导学生在读中品味西湖“绿”的多彩、多姿、多情,领略西湖的美丽景色,体会“具体形象地描写景物”的写作奥妙。
【教学目标】
1、认识本课5个生字。
(2)、苏堤的“绿”
抓住树木身上绿茸茸的青苔:“那样鲜嫩,那样可爱,使得绿阴阴的苏堤,更加绿了几分。"这种苔绿,给“我”的印象是坚忍不拔.引导学生找到有关语句读中感悟、读中理解、读中想象.读出她的多姿,读出她的意趣,读出她的坚忍不拔。
(3)花港观鱼的“绿"
花港观鱼的绿,绿得“活泼"、绿得“成熟”、绿得“生机勃勃”。作者抓住了满池的新荷。与初春的杨柳嫩枝的新绿相比,“荷叶,则要持重一些,初夏,则更成熟一些,这“绿",绿得那么富有生命力,生机勃勃。
在六十年代初,正当新生共和国最困难的时候,北京女作家宗璞又来到了西子湖畔,流连忘返,冲破深厚的西湖文化积淀,另辟蹊径,留下脍炙人口的游记《西湖的绿》.
长春版小学语文四下《3.1西湖的绿》word教案 (3)
3—1西湖的绿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2.引导学生读文章,想画面,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3..领略西湖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欣赏西湖的美,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受到热爱美的教育。
教学重点、难点:1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来描写景物的。
2读文章,想画面,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教学准备:课前布置学生搜集有关西湖的资料,如风光图片,文字说明。
教学时数:三课时基础知识:正音字:碧澄澄(chéng)绿油油(yóu)分外(fèn)涧(jiàn)莽(mǎng)堤(dī)多音字:参cān (参加) shēn (人参)cēn (参差不齐)缝fèng (门缝)féng (缝补)释词:心旷神怡:心情开朗,精神愉快。
袂:衣袖。
蜿蜒:蛇类爬行的样子。
幽静:幽雅清静。
蓬勃:繁荣旺盛的样子。
翩然:动作轻快的样子。
亭亭玉立:形容花木等挺拔美观或女子身材修长秀美。
教学设计(A案)第一课时教学内容:初读课文,了解文章的主要内容;学习生字。
教学过程:一、师范读课文,注意字音。
二、学习生字隐:左右结构字义:藏起来,不显露。
隐蔽、隐居、隐士、隐姓埋名、难言之隐参:上中下部首:撇折点字义:进入。
参与、参见、参阅、参照、参差不齐、人参径:左右字义:小路石经、曲径、门径、途径、口径、半径缝:左右字义:间隙,窄长的口子。
门缝、夹缝、见缝插针、天衣无缝、缝补旷:左右字义:心境开阔畅快。
旷野、空旷、地旷人稀、心旷神怡、旷课幽:半包围部首:山字义:安静、闲雅的。
幽谷、幽静、幽思、幽雅、幽居、幽怨苏:上下字义:指江苏苏州苏醒、苏州、苏南、苏剧、复苏、流苏宛:上下字义:仿佛,好像。
宛如、宛然、音容宛在、宛转、宛曲职:左右职务职责失职称职职员求职字义:工作岗位,执行事务所处的一定的位置。
港:左右字义:江海口岸。
港口、港湾、军港、港币、港客、港商三、指名分段读,了解文章的写作思路。
《西湖的绿》教学设计_00002
《西湖的绿》教学设计_00002
《西湖的绿》-教学设计
教学目标:
1,理解课文内容,学习作者抓住特点描写景物的方法。
2,引导学生读文章,想画面,培养学生良好的读书习惯。
3,领略西湖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热爱大自然的思想感情。
4,欣赏西湖的美,使学生获得美的享受,受到热爱美的教育。
重点·难点:
学习作者是怎样抓住特点来描写景物的。
读文章,想画面,加深对课文内容的理解。
课前准备:
课文插图,录音机,录音磁带。
课时安排:
一课时
教学过程:
一,看图激情,导入新课
(出示课文插图)
俗语说:上有天堂,下有苏杭。
的确杭州的湖光山色之美堪称国内之最。
这(指图),就是美丽的杭州西湖。
有谁到过那个地方
能谈谈感受吗
老师也去过杭州西湖,想不想听听我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1。
指名读,其他同学闭目想象课文所描绘的画面。
2。
自由感情朗读课文,感受西湖绿的美。
六,感受语言文字美
1。
本文化美的词汇十分丰富,勾画出自己喜欢的词,句。
2。
指名读自己喜欢的词句。
七,听课文朗读录音
想象课文所描绘的画面,体会作者对西湖的独特感受。
1。
把自己喜欢的词句摘抄下来。
2。
找一找其他描写西湖的文章或诗词读一读,体会一下不同作者眼里的西湖,有哪些相同和不同之处。
板书设计:
作业设计:
1,摘录好词好句子。
2,游览学校某一景点,模仿《西湖的绿》,写一篇游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西湖的绿》说课稿
各位评委老师好,我今天说课的内容是《西湖的绿》,下面,我将从教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和板书设计几个方面对本科的设计进行说明。
说教材:《西湖的绿》这篇课文是人教版语文教材第八册第一单元的一篇阅读课文。
与以前学生接触到的写景课文和游记课文不同的是,在现代著名女作家宗璞的笔下,西湖就像是一幅流动着灵韵的山水画,又如一曲赞歌,给人以情绪的感染和思想的启迪。
这是因为,作者选取了一个独到的角度,又以自己细腻的笔触,尽力渲染。
所以学习本文,品味文中优美的语句,学习作者的写作技巧,并学会发现美感受美是学习本课的目标。
说教法:根据课文的特点,学生的实际情况和新课程标准的要求,我将采用激发兴趣法、诵读法、问题引导法和指导归纳法进行教学。
并采用PPT、录音、图片等教学手段,扩大教学容量,从而提高学生自主学习的参与度,提高学生的欣赏能力,想象能力,创造性思维能力,同时提高写作能力。
说学法:四年级学生已经具备了初步的阅读理解能力,能够运用基本的阅读方法读懂文章,但由于年龄原因,感悟如此意境深远的散文尚存一定难度。
所以我遵循“教师为主
导,学生为主体”的思路作为学法的指导。
采取了小组讨论法和练习反馈法。
在指导过程中,首先调动学生的学习兴趣与参与兴趣,然后根据一系列紧扣课题的问题,使学生自主的思考、分析、讨论,从而解决问题。
在课后练习中,让学生温习所学并利用所学写一篇游记,达到学以致用的目的。
说教学过程:由于在课前,我已将让学生搜集了西湖的图片并想象自己心中的西湖,所以新课伊始,我会以谈话的方式导入,简单介绍西湖后,让学生发言,让学生向同学展示自己搜集到的图片说出自己心中的西湖。
学生说完后,我会告诉同学们有一个人心中的西湖和大家心中的西湖都不
一样,那就是作者宗璞,然后带大家进入课文。
这样有利于激发学生的兴趣,提高学生参与课堂的积极性,同时也培养了课前预习的习惯。
语文学科,其独特之处在于:文字更多地是描绘一种内心感受,形象的“看”只是一种表面的感受,在阅读教学中,更多应关注的是文本,是语言文字所暗示和启发的意蕴和情感,因而,在多媒体所创设的情境基础上,我引导学生立足语言土壤,以读为本,以想象为本,走进作者所描述的世界。
首先,学生自读课文,初步感知,感受语言字美。
同时,让学生划出描写美的词语。
在解决生字生词后,学生更容易理解课文的意思。
然后,指导学生带着问题朗读课文,进一
步感受西湖的绿。
(认真读课文,一边读一边想课文所描绘的画面;想一想作者抓住哪些景物的特点,写出了自己独特的感受。
)读完课文后,我会让学生分小组就这两个问题进行讨论。
讨论的同时,我会给出我的建议,希望大家都说说自己的答案,告诉他们最好在每个自然段中找到中心句后思考答案。
讨论完毕后让学生派出小组代表发言,最后,老师总结学生的答案并使之准确精炼(1作者抓住了西湖“绿”的特点,做了具体的描绘:一是雨中访灵隐,看到的西湖的“绿”;二是漫步苏堤,看到的西湖的“绿”;三是花港观鱼,看到的西湖的“绿”; 2雨中访灵隐:作者抓住了层层叠叠的树木:“有的绿得发黑,深极了,浓极了;有的绿得发蓝,浅极了,亮极了。
”古木:苍翠欲滴,似乎飘着的雨丝儿也是绿的;青苔:直绿得遍体发凉;小溪:平稳处也是碧澄澄的。
漫步苏堤:树上的青苔,那样鲜嫩,那样可爱,使得绿阴阴的苏堤,更加绿了几分。
这种苔绿,给“我”的印象是坚忍不拔。
花港观鱼:满池的新荷,圆圆的绿叶。
茁壮的生命力。
)在讲解的过程中,利用板书的形式呈现给学生。
课文讲解完毕后,让大家听录音,深入感受作者的思想感情。
录音完毕,我会回到进入课文的一个问题,问同学们作者的眼中的西湖和我们心中的西湖到底有什么不同呢?这样有利于学生学完一篇课文后进行总结。
最后教师总结:是啊,每双眼睛发现美的角度都是不同的,只是看我们怎么去
观察,怎么去抓住美的特点。
在我们的学习和生活中,也要有一双善于发现美的眼睛,学会观察,学会感受。
达到了教育学生发现美,欣赏美的教学目的。
课后的作业,我就会让学生根据今天所学到的写作特点,写一篇游记。
说板书设计:
西湖的绿
抓特点,发现美,感受美
雨中访灵隐:绿意扑面而来
绿漫步苏堤:青绿的山水画
花港观鱼:活泼的绿色,茁壮的生命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