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教学新思考
浅谈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的思考
浅谈新课标下高中数学教学的思考发表时间:2013-09-18T15:45:08.030Z 来源:《少年智力开发报》2013学年52期供稿作者:祝学锋[导读] 会不会学习,也就是学习方法是否科学,是学生能否学好数学的极其重要的因素。
河南省固始慈济高中祝学锋作为新课程推行的主体——教师,想迅速成长,须合理、有效地对我们教学进行思考,才能达到“在发展学生的同时实现教师自身的提高”的目的。
新课程标准颁布,为新一轮教学改革指明了方向,同时也为教师的发展指明了道路,作为教师的我们,须认真学习新课程标准和现代教学教育理论,深刻思考自己的教学实践并上升到理性思考,尽快跟上时代的步伐。
一、教学观念上思考课改,首先更新教学观念,打破陈旧的教学理念,苏霍姆林斯基说过:“懂得还不等于己知,理解还不等于知识,为了取得更牢固的知识,还必须反思。
”教师,长期以来已习惯于“以教师为中心”的教学模式, 而传统的课堂教学也过分强调了教师的传承作用,思想上把学生看做消极的知识容器,单纯地填鸭式传授知识,学生被动地接受,结果事倍功半。
新课改强调学生的全面发展, 师生互动,培养学生终身学习的能力,学生在老师引导下,主动积极地参与学习,获取知识,发展思维能力,让学生经过猜想、设疑、尝试、探索、失败,进而体会成功的喜悦,达到真正的学。
二、关注初高中衔接问题作为教师应特别关注此时的衔接,要充分了解学生在初中阶段学了哪些内容?要求到什么程度?哪些内容在高中阶段还要继续学习等等,注意初高中数学学习方式的衔接,重视培养学生正确对待困难和挫折的良好心理素质,适应性能力,重视知识形成过程的教学,激发学生主动的学习动机,加强学法指导,引导学生阅读、归纳、总结,提高学生的自学能力,善于思考、勇于钻研的意识。
三、教学中思考教学中进行思考,即及时、自动地在行动过程中思考。
教学过程既是学生掌握知识的过程,发展学生智力的过程,又是师生交往、积极互动、共同发展的过程。
高中数学新课程中“阅读与思考”的教学实践研究
高中数学新课程中“阅读与思考”的教学实践研究摘要:在《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以下简称“新课标”)中提出,数学教学应以培养学生核心素养作为教育目标,引导学生围绕数学问题进行深度思考与分析,有效把握数学学习的本质。
为此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教师应合理开展阅读与思考板块教学,深入解读新课程教育要求,引导学生独立思考、自主学习与合作交流。
基于此本文从提高思想认识;控制读思时间;确保则时而学三个角度,对高中数学新课程中“阅读与思考”的教学策略进行探究。
关键词:高中数学;阅读与思考;新课程在人教版高中数学教材中既包含传统的数学知识,又融入了新课标的相关要求,将阅读与思考部分设置为专门的教学栏目,其本质是对不同阶段数学知识的补充与延伸。
不仅能增加学生对数学历史的了解,创新高中数学教学模式,还能启发学生对相关问题进行深入思考,打造清晰化、逻辑化的数学知识体系。
在以往高中数学教学中,受应试教育理念的影响,教师在数学课堂中更关注讲与练,导致学生自主思考和阅读分析能力逐步下降,影响数学学习兴趣的提升。
为此在开展高中数学阅读与思考教学时,教师需引导学生多角度思考,着重培养其实践能力与创新意识,深入体会数学学习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和人文价值。
一、提高思想认识,拓展数学知识视野在各阶段学科教育活动中,高中是学生思维认知发展与能力养成的重要时期,数学知识的学习难度和重要程度相较其他阶段大大提升。
其中涉及较多数学符号、公式定理和图形特征等知识,对学生自主学习能力和逻辑性思维有较高要求,学生需要在数学学习中有效阅读与思考[1]。
而且结合教育学相关测评数据可以明确,数学阅读和思考与数学成绩和知识体系之间存在正比关系,在阅读与思考中能提升学生主动学习兴趣。
为此在开展高中数学阅读与思考教学的过程中,教师应提高学生对阅读与思考重要性的认识,启发其理解和分析复杂问题,拓展数学知识视野。
以人教版选择性必修第二册《数列》为例,本课主要了解数列的概念、表示含义、通项公式等基本内容,正确推导不同数列的前n项和公式,依据规律特征判断其是递增数列还是递减数列。
高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
高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研究必备欢迎下载高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高中数学新课程实施中存在的问题及思考新一轮高中数学新课程改革正处在实验的初步阶段,反思实验过程,总感到有一些遗憾。
由于受传统教学观念的影响,教师对高中数学新课程标准的理解还不到位,难免存在许多问题与不足。
因此,在实验中,如何落实新课标,怎样根据教学中的问题进行反思与调整,是摆在我们面前的重要课题。
下面结合自己对新课程的理解,谈谈一些粗浅的认识,以便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借鉴与参考。
一、存在的几个问题1、教材内容与题的搭配有不合理之处课程标准认为:“必修课程是所有学生都要研究的内容,是整个数学课程的核心和基础”。
高中数学材中,将传统的数学研究内容进行了充实、调整、更新和重组,注重基础性、层次性和发展性,课后题的难度作了适当的控制,以保证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但教材中还存在着内容与题搭配不合理的地方。
2、应用问题的设置过难课程标准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讲清一些根本内容的实际配景和使用价值,开展“数学建模”的研究活动,设立一些反映数学使用的专题课程,即把数学使用教学当作数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把数学的使用天然地融合在平常的教学中。
高中数学的教材中正是体现了这一课程理念的,在教材中配置了大量的使用题目,涉及到生活实际的方方面面。
其中的有些题目设置过难,学生对某些内容的实际配景非常陌生,再加上原有认知水平的局限,很难从实际题目中笼统、概括出数学模型,使用题目天然成为学生研究中的一大难题。
3、课时严重不足教师普遍认为,教材越编越厚,题越配越难,内容越上越多,感到教学如同追赶,课时严重不足。
认真分析造成课时不足的原因还有:(1)虽然教材的可读性很强,但由于教学方式与研究方式没有改变,学生没有做到很好的预,甚至不预,教师的教学仍停留在以讲为主的层面上;(2)有些教师不能摆脱“应试教育”的束缚,大搞题海战术,就教材教教材,不放过教材中的任何一道题,忙于处理题,影响了双基的落实和教学质量的提高。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随着新课改的推进,高中数学课程也面临着新的教学理念和教学要求。
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应该以学生为中心,注重学生的体验和学习兴趣,让学生真正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和应用,培养学生的数学思想和素养,使其具有更强的数学思维能力和创新潜质。
一、从知识讲解向学生思维指导转变在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教学不再是单纯的知识讲解,而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
教师在课堂上要引导学生自主思考、发现问题、解决问题,通过不同的案例分析、实例演示来启发学生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培养其思考问题的能力,从而促进学生完整理解数学知识的本质和应用。
二、从被动接受知识向主动发现问题转变传统的高中数学课堂注重“通过听讲获得知识”,而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则需要教师充分引导学生主动发现问题和表达自己的疑惑,并通过实例和案例来帮助学生掌握数学的基本概念和方法。
在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学生的体验和情感,让学生在愉悦的氛围中学习,从而提高其主动学习的积极性和贡献度。
三、从单一的知识点讲解向知识的衍生和应用转变在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应该注重知识的应用和衍生。
教师在讲解知识点的同时,要通过例题和习题帮助学生掌握概念和方法的应用,帮助他们深入理解,在以后的课堂中将这些知识点整合、应用到其他的知识点和问题中。
教师还可以适当拓展知识,提供更多的后备知识和案例,引导学生探究内在的规律和加强数学思维的训练。
四、从教师主导向学生主导转变在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学生的主体性和学习质量更为重要,因此教师不应该只是单一地讲解知识,而应该通过互动式教学,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主动参与,及时反馈,了解学生思维疑惑及困难,从而及时做出调整,并根据学生的反馈制定教学策略和方案配合,提高教学质量。
五、从单一教育到多元发展转变在新课程标准下的高中数学教学,应该注重学生全面发展。
教师可以通过引导学生参加数学竞赛和科技专项竞赛等形式,鼓励学生创新思维和探究精神。
在新课程标准下值得思考数学教学理念
在新课程标准下值得思考的数学教学理念新课程标准提出了新形势下的数学教学理念。
我们既要发展传统教学中的优秀教学思想,还要突出新课标下的先进教学理念。
《数学课程标准》是新形势下数学教学的行为目标,对教师的课堂教学提出了新的要求。
我们要真正领会《数学课程标准》的精髓,既要突出新课标下的先进教学理念,又要发展传统教学中优秀的教学思想方法,还要对当前的数学课堂教学理念在新课程标准指导下进行认真地思考:一、要对注重教学结果与注重教学过程进行思考过去的教法较多地运用灌输式、引导式、启发式教学,教师在这些教学过程中始终占据着较高的位置。
教师在教学中只重视知识的结论、教学的结果,忽略了知识的来龙去脉,有意无意压缩了学生对新知识学习的思维过程,而让学生去重点背诵“标准答案”。
而新课标下课堂教学主张把问题交给学生自主探索、合作学习;主张师生交流、互动、共同发展。
教师在教学中把教学的重点放在过程,放在提示知识形成的规律上,让学生通过“感知——概括——应用”的思维过程去发现真理,既掌握了知识,又发展了能力。
重视过程的教学要求教师在教学设计中揭示知识的发生过程,暴露知识的思维过程,从而使学生在教学过程中思维得到训练,既长知识,又增才干。
二、要对注重追求统一规格的教育与差异性教育进行思考要让学生全面发展,并不是要让每一个学生,每个学生的每一个方面都按统一规格平均发展。
统一规格、统一要求——这是现行教育中存在的一个突出问题。
一个班级备课用一种模式,上课用一种方法,考试用一把尺子,评价用一种标准——这是要把风格各异的学生“培养”成一种模式的人。
显然,这样统一规格教育既不符合学生实际,又有害于人才的培养。
其实,我们既找不到两个完全相似的学生,也不会找到能适合任何学生的一种教学方法。
这就要求我们要深入了解并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真正做到因材施教,满足多样化的学习需要。
在教学中要鼓励与提倡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化,尊重学生在解决问题过程中所表现出的不同水平。
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的多元思考
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的多元思考高 萍甘肃省陇西二中 748100 新课程标准实施至今也已有不少时日,它带来了不少变革,不少争议和不少探索,也促使教育不断地向前发展.在新标准的指导下我们教师的教学需要什么?我们学生的学习需要什么?以下结合一年来的教学实践谈谈自己的看法.1 兴趣———不可或缺的动力什么样的学生最喜欢学习数学?什么样的学生数学学得最好?当然是对数学有兴趣的学生.课堂上他们专心听讲、积极讨论、敢于质疑、勇于表现,课后他们潜心钻研、迎难而上、乐此不疲,大有“誓攀天下高!”的雄心.为什么这些学生如此喜欢数学?通过对学生学习心理进行分析,我们发现这些学生他们在学习数学的活动中获得了成功,努力的价值得到肯定,所以喜欢学习数学,喜欢参加数学活动.如何使学生的学习活动获得成功,使学生的兴趣常存?1)每一个学生都渴望获得成功,都想要证明自己的价值.但又并非每一个人都能获得成功,表现自己.如何才能使学生在学习数学的活动过程中获得成功?这里就需要发挥教师的作用.教师要从学生的学习能力出发,从学生的知识水平出发,结合平常教学活动的每一个细节因势利导,为每个学生创造成功的机会.2)掌握扎实、完整的基础知识和必要的学习技能是学生获得成功和保持兴趣的重要条件.九年级的学生到了毕业考试之前,由于有了一定的学习压力和教师对三年来数学知识系统地复习及详细地指导,学生的知识比较完整和条理.这一阶段许多原来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学生对数学产生浓厚的兴趣,更多的同学喜欢学习数学.这样的现象在其他年段也存在.这些现象启发我们,如果学生掌握比较完整和扎实的数学知识,必然直接减轻学生的学习负担,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使学生获得更多的成功体验,促使学生喜欢学习数学.3)培养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必须从低年级开始重视和进行.充分发挥外在动机和内在动机及其相结合的优点,利用新、奇的事物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通过成功的体验和价值的肯定保持学习的兴趣.2 自主———创新精神的起点一个人如果不能自主,何谈创新.创新是教育要培养的一项重要能力,而自主是创新能力的起点.如何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1)为学生提供自主学习的机会.教师要为学生的自主学习创设各种机会.首先可以从数与计算这一类学习难度较低、前后联系紧密的学习内容开始让学生尝试自主学习.比如学完乘数是两位数的乘法后学习乘数是三位数的乘法就可以让学生自主学习.再者,让学生学习一些比较直观的知识.比如,周长、面积、体积、统计图价,注重小组成员的参与度及活动结果中的成果,从而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缩小优差生的距离;④教师要参与学生的小组活动.教师既要巡视并检查学生对问题的解决情况,又要收集学生的学习信息,以便适时引导、点拨,促进其思维的不断深化,完善认知.6 自我反思,深化认知在教师组织下,引导启发学生进行思维过程的重新整理总结,达到认识的深化与认知结构的完善,通过反思可以有效地控制思维操作,促进理解,提高自己认知水平,促进教学观点的形成和发展,更好的进行建构活动通过实施激励评价,让学生反思探索过程,使学生获得积极的情感体验与掌握探究学习的方法和策略,帮助学生建构知识,勉励学生勇于探索、勇于创新的精神,将学生的学习态度、情感以及克服困难的精神化成主动发展的动力,并使其提高.引导学生进行自我反思可以使学生进行自我总结、自我评价,使认识上一个台阶,逐步完善认知结构,并进一步开拓探究的空间.让他们对自身活动进行回顾、总结以及具有批评性的再思考,就能求得新的、深入的认识或提出疑问作为新的教学起点.从而他们的思维得到了碰撞,认识得到了升华,体验得到了丰富61数学教学研究 第27卷第1期专辑 2008年6月..等.这一阶段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学习目标,采用“任务驱动”的方式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经过前两阶段的训练,学生基本具有一定的自学能力和掌握了一些自学方法,这时便可以让学生自学一些比较抽象的知识.但这一阶段仍然需要教师的辅导和学生的合作.2)给学生自主学习的时间.学生的自主学习活动需要占用课堂的大部分时间,尤其是刚开始尝试自主学习时更需要大量的时间去适应和探索.两节课的时间能学习一节课的内容就算不错.这样的训练必然影响数学教学进度.这就要求教师要更新教育思想,从学生的长远考虑,为孩子的未来着想.为学生提供足够的自学时间,让学生有完整的自学过程,在自学过程中丰富经验、积累方法、获得启发.3)指导学生自主学习的方法学生的自主学习离不开教师的指导.教师要在教学活动中有意识地训练学生的观察、表达、质疑、迁移、类推、对比、实验、分析、归纳、综合等学习能力,为培养学生的自学能力和创新能力创造条件.3 重生活应用,让学生实践数学数学源于生活又服务于生活,生活中处处有数学.在教学中,教师应经常让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去解决生活中的实际问题,使学生在实践数学的过程中及时掌握所学知识,感悟到数学学习的价值所在,从而增强学好数学的信心.用数学的知识去说明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屋顶人字架做成三角形、汽车保护拦成平行四边形、车轮成圆形等等,这其中固有物理属性等原因,另一方面,也有数学原因,诸如用到三角形的稳定性、平行四边形的不稳定性、圆的旋转不变性,还有打台球的角度用到对称、聚光镜用到焦点等等.4 改进作业,进行实践仅靠替换教材内容是“治标不治本”.要真正引导学生学好知识还得将学习活动和实践活动结合起来,成为学习实践活动.例如,教师在教学完“统计”之后引导学生联系生活开展一次实践活动.首先,教师请小组学生统计同学们对语、数、外三门学科的喜好情况,制成统计表,并对统计结果作合理的分析,给老师提出一些建议,做老师的好参谋.有的学生分析:英语是一门新设学科,同学们倍感新奇,课堂形式也很活泼,所以大家最喜欢上英语课;也有的学生认为喜欢数学课的人数比以前多了,因为现在课上经常开展一些操作、游戏活动,同学之间有问题可以提、有意见可以争论,老师有时候也比较幽默;还有的学生建议,语文老师要阻止某些同学取笑回答问题有错或语言表达有困难的同学,使大家都喜欢语文课……其次,教师又引导学生设想个人实践目标:假如我是校长助理,想统计学校某一方面的信息,来协助校长做好日常管理工作.最后,教师要激励学生自由组合,制订小组实践计划:假如我们是X X,想统计……做社会的好公民.这里,教师要求各小组设计好统计表,利用课余时间去展开调查统计.在这一堂课中,“老师参谋”、“校长助理”、“社会公民”这三个生活问题紧紧地吸引着学生去畅想、去讨论、去实践.由此,他们再次经历了“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制表分析———作出决策”这一简单的统计过程,不光如此,他们还学会了用数学的眼光去审视实际问题,去构想社会现实,深刻地体会到数学的巨大应用价值和无穷力量.这些实践活动的结果表明:学生不仅能在活动中很好地实践新知,还能获得许多教材中未提及的丰富的知识,从而建构起完整且科学的知识结构.这些对于培养学生的创造思维和实践能力具有很高的价值.71第27卷第1期专辑 2008年6月 数学教学研究。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教学方式的转变
浅谈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教学方式的转变罗欢(湖北省黄冈中学)摘要由于传统的数学教学存在许多的不足和缺陷,党和国家顺应时代发展的要求提出了教育改革。
为贯彻和执行新课标提出的教学理念,高中数学教学方式就必须与时俱进地进行变革:提高学生对数学价值的认识,突出学生的主体地位,强调学生对于数学本质的理解,联系生活实际,改善教学手段,体会数学的人文精神等。
同时教学方式的转变也为教师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掌握学习新课标理念,建立平等和谐的师生关系,加强教师的自身修养等。
一、问题提出的背景上世纪末,中共中央、国务院根据新时代发展的需要高瞻远瞩地提出要“深化教育改革,全面推进素质教育”。
2003年颁布了《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实验)》,此后全国各地陆续加入到新课改的行列。
国家推行这样一次力度大、范围广、影响深刻的教育改革,根本原因在于传统的教学已经远远不能满足时代发展的需要:在知识经济时代、信息社会当中,知识以人们无法想象的速度在增加和更新,作为新世纪的公民,必须要具备学习新知识的愿望、兴趣、方法和能力,必须要不断学习和终身学习,只有这样才不会被时代所淘汰。
传统的数学教学更多关注知识和技能的学习和掌握,过分强调知识的记忆,人为设置繁难的训练,忽视了对数学思想以及数学本质的认识和理解,存在过分形式化的倾向。
同时传统数学教学忽视了对学生独立思考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教学中学生被动接受、死记硬背的现象较为突出。
这种“万人一面”的培养方式不利于学生的发展和人才的培养,不能适应社会发展的需求。
新课改的最终目标就是要“提高作为未来公民基本数学素养,以满足个人发展与社会进步的需要”。
二、教学方式的转变新课改对我们教师的教学提出了新的挑战,如何转变教学方式,使之在教学过程中贯彻执行新课标先进的教学理念,成为我们教师最应该思考和探索的问题。
1.提高学生对数学价值的认识,让学生了解数学的魅力传统的数学教学往往忽视了引导学生对数学价值的认识,学生往往觉得数学就是一堆数字和公式,它抽象、深奥甚至神秘,对数学的价值不了解。
“三新”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生成实践与思考
“三新”背景下高中数学课堂生成实践与思考摘要:新课程、新教材、新高考等都给高中数学教学带来了新的挑战。
新课程标准提出了“以人为本”、以培养学生数学核心素养为目标;在新教材中,采用模块化教学,适当地调整了高中数学的内容,以凸显高中数学的多样性;新高考对高中生的查考要求进行了调整,这对于高中生的数学教育具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关键词:"三新";高中数学课堂;实践与思考1相关概要新一轮的新课改,必须在邓小平的“三个面向”、江泽民的“三个代表”的理论指导下,在新课改的实践中,贯彻落实党的教育方针,全面推行素质教育。
三个方向,主要是指“面向现代化,面向世界,面向未来”。
新课程以培养符合时代发展要求的高素质人才为宗旨。
在此基础上,对高中生进行爱国主义、集体主义、热爱社会主义,对中华优良革命传统的继承与发展。
在新教材的指导下,教师在课堂中的地位和作用越来越重要。
教学设计更多地体现了学生自主探索的过程,让他们在由浅入深、由浅入难的学习过程中,体会到自主探索成功的喜悦,从而实现大胆创新、积极发展。
新高考虽然没有给数学带来太大的变化,但是在考试的内容和侧重点上,更加重视“数学核心素养”,这就需要更高的数学综合能力。
在这种新的需求之下,高中数学教师要紧扣新高考背景下的有关政策,并与高中数学学科的考试方向相结合,对教学方案进行再优化,从而持续提升高中数学课堂的教学质量。
2现阶段高中数学课堂暴露的部分弊端(1)有的教师还没有真正把素质教育的思想落实到行动中去,他们的教学观念已经落伍。
起初,他们的目标是帮助学生树立独立思考并解决数学问题的自信心。
但是,教师常常将注意力集中在教材中的概念以及对材料内容的复制上,而忽略了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培养。
(2)在过去的几年里,教师往往把自己的教学经历传授给学生。
尽管新课改对部分教学内容进行了调整,但“经验”式教学仍将抑制学生独特性的学习方式,不利于其创造性思维的培养。
(3)高中数学教师在解题过程中,往往采用“填鸭式”的解题方式,对学生进行解题过程的机械性培训。
2023年学习中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
2023年学习中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2023年学习中学数学新课标心得体会1新课程标准下要求教师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理解和信任学生。
理解是教育的前提。
在教学中教师要了解学生的内心世界,体会他们的切身感受,理解他们的处境。
尊重学生,理解学生,热爱学生,只要对学生充满爱心,相信学生也会向着健康、上进的方向发展的。
数学对于发展智力和创新意识具有基础性的作用。
它是学习高中物理、化学等课程的基础。
同时,它也是学生的终身发展,形成科学的世界观、正确的价值观的基础,对提高全民族素质具有重要意义。
这就要求教师在新课程标准下要转变观念,积极创设问题情境,激起学生回答欲望;贴近学生生活,让他们有可讨论的问题,让他们有充分发表自己看法和真实想法的机会,改变以往“一言堂”的状况。
总体目标中提出的数学知识(包括数学事实,数学活动经验)本人认为可以这样简单表述:数学知识是“数与形以及演绎”的知识。
所谓数学事实指的是能运用数学及其方法去解决的现实世界的实际问题,数学活动经验则是通过数学活动逐步积累起来的。
本人在高中数学新课程培训中认真听取专家讲课,对于新课标有一定的心得体会,总结有如下几点。
一、基本的数学思想基本数学思想可以概括为三个方面,即“符号与变换思想,集全与对应的思想和公理化与结构的思想”,这三者构成了数学思想的最高层次。
对中小学而言,大致可分为十个方面,即符号思想、映射思想、化归思想、分解思想、转换思想、参数思想、归纳思想、类比思想、演绎思想和模型思想。
至于这些基本思想,在具体的教学中要注意渗透,从低年级开始渗透,但不必要进行理论概括。
而所谓数学方法则与数学思想互为表里,密切相关,两者都以一定的知识为基础,反过来又促进知识的深化及形成能力。
方法,是实施思想的技术手段;而思想,则是对应方法的精神实质和理论根据。
就中小学数学而言,大致有以下十种:变换与转化、分解与组合、映射与反映、模型与构造、概括与抽象、观察与实验、比较与分类、类比与猜想、演绎与归纳、假说与证明等。
关于新课程标准下数学教学的几点思考
在 数 学 课 堂 教学 中 , 们 应 注 重 发 展 学 生 的 应 用 意识 . 我 通 过 丰 富 的实 例 引 入 数 学 知识 , 导学 生 应 用 数 学 知 识 解 引 决 实 际 问 题 , 会 数 学 的 应 用 价 值 . 力 帮 助 学 生 认 识 到 数 体 努 学 与 我 有 关 , 实 际 生 活 有 关 , 学 是 有 川 的 , 要 用 数 与 数 我
、
数 学 新 课 程 的教 学 方 式 是 广 大 教 师 天 心 的 问题 . 课 新
程 强 调 了探 究 式 教 学 , 是 否 就 意 味 着 数 学 教 学要 以 探 究 那 式 为 主 呢? 笔 者 对 此 持 怀 疑态 度 . 学 新 课 程 之所 以 强 调 数 探 究 式 教 学 , 是 因 为 过 去 我 们 太 注重 知 识 的 传 授 而 忽 视 那
他 们 的创新 意识 ; 有些 时候 , 师适 时地对 某个 数学 问题或 知 教
识 点作 拓展 , 至是一 句话 , 甚 也能 激发学 生探 究的欲 望. 二、 新课 程 标 准 下 高 中数 学 的教 学 方 法 新 课 程 中 的 数 学 强 调 数 学 化 、 学 情 境 , 为 教 师 要 数 作
学 , 能用 数 学 . 我
高 巾学 生 的 主要 任 务 还 是 学 习 前 人 的 知 识 与 方 法 , 何 脱 任
离 知识 基 础 的探 究 都 是 肓 目的 . 该 承认 ,讲 授 式 教 学 不 应
利 于 培 养 学 生 的创 新 能 力 , 是 , 不 能 和 “ 鸭 式 ’ 学 但 它 填 ’ 教 简 单 地 画上 等 号 . 授 式 教 学 也 有 其 优 越 性 .当 代 教 育 心 讲 理 学 家 奥 苏 贝 尔 关 于 讲 授 教 学 法 的 研 究 很 好 地 说 明 了 这
基于新课程标准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及案例分析
基于新课程标准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及案例分析新课程标准的实施,对于高中数学教学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教师需要根据新的要求,不断探索和改进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本文将就基于新课程标准的高中数学课堂教学策略及案例分析进行探讨。
一、课堂教学策略1. 引导学生主动学习传统的数学课堂以教师讲解为主,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而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过程应该更加关注学生的探究和思考能力,因此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主动学习。
在课堂上,教师可以设计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2. 多样化的教学方法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方法的多样化,教师应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
可以采用课堂讨论、小组合作学习、多媒体教学等方式,提高教学的多样性和灵活性。
3. 提倡实际应用新课程标准强调数学知识的实际应用,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数学知识与实际问题的结合,引导学生将数学知识运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4. 注重学生的学习能力培养除了注重学科知识的传授,新课程标准还要求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
因此在课堂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合作学习能力、创新思维能力等,引导学生学会学习。
二、案例分析某高中数学课堂上,教师采用了上述教学策略,取得了较好的教学效果。
在教学中,该教师注重引导学生主动学习,采用启发性问题引导学生进行讨论和思考。
教师在引入三角函数的概念时,提出了一个实际问题:“在实际生活中,我们经常遇到很高的建筑物,如何利用三角函数的概念求解建筑物的高度?”通过这个问题,引起了学生的兴趣,激发了他们的思考和探究欲望。
在教学方法上,该教师采用了多样化的教学方法。
除了传统的讲解方式外,他还引入了课堂讨论和小组合作学习。
在引入三角函数的相关知识时,教师安排了一个小组合作任务,让学生自行探索三角函数的性质并总结规律。
这样的教学方法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参与度,还培养了他们的合作学习能力。
新课程标准下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的思考
新课程标准下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的思考随着新课程标准的全面实施,初高中数学教学的衔接问题越来越受到关注。
新课程标准要求教学要贯彻以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
在初高中数学教学中,我们需要注重衔接初中和高中的数学知识和能力,使学生能够顺利地从初中过渡到高中数学学习。
我们要注意从初中数学到高中数学的知识体系的衔接。
初中数学主要包括初中代数、初中几何和初中数论等内容,而高中数学则进一步深化了代数、几何和数论等知识。
我们可以通过设置专门的课程内容,强调初中数学与高中数学的联系和衔接,让学生对初中数学学习的知识有一个全面的了解,并能够很好地运用到高中数学学习中。
在教学过程中,我们还可以进行一些知识的重复和扩展,帮助学生巩固初中数学的知识,并为高中数学的学习打下坚实的基础。
我们要注重初高中数学教学的思维能力的衔接。
新课程标准强调培养学生的创新能力和问题解决能力,要求学生在数学学习中运用数学思维解决实际问题。
我们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应注重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在高中数学教学中更好地运用这些思维能力。
通过设置一些启发性的问题和实际应用的例子,培养学生的数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让他们逐渐习惯于这种思维方式,并能够顺利地过渡到高中数学学习中。
我们还应关注初高中教学内容的难度衔接。
初高中数学教学的内容难度是逐渐增加的,因此在初中数学学习中,我们要适时引入一些高中数学的内容,为学生打开视野,提前适应高中数学的学习,并引导学生进一步对数学的兴趣和热爱。
在高中数学学习中,我们也要注意对初中数学知识的巩固和复习,确保学生对初中数学的学习成果不会遗忘,能够很好地运用到高中数学学习中。
新课程标准下数学课堂教学设计的思考
量, 为维护社会稳定、 建设和谐的新农村培养更多的合格人
才 , 高 一级 学校 输送 品德高 尚 的新 生 。 为
( 责任编辑 易 凡)
识 , 是 由于 时 间 留得 较 长 , 但 有些 淡 忘 了 。因此 , 教师 需 有
一
个较全面的教学计划 , 在教学实践中要落实好教学计划,
确保 期 末 能有 一 个月 的 复 习时 间 。 复 习时 以学 生能 掌握 在
N2第(论) 年期第期 0 7 1 京 氖 1 总5 1 7 瑾 坛
新课 程标 准下数学课 堂教学设 计的思考
郭 乃建
滨海县五 汛 中学,江 苏
在 贯彻新 的课 程理 念 、 执行 新 的课程 标准 中 , 课堂教 学 是关键 , 以数学 课堂 教学 设计 应从 学生 实际 出发 , 所 创设 有 助 于 学生 自主 学习 的 问题 情境 、 实验情 境及 活动 情境 , 帮助 他 们在 自主探 索 和合 作交 流 的过程 中真 正理解 和掌 握基本
经 过几 个 月 的探 讨 学 习 , 生对 所学 知 识有 一定 的认 学
十 、 好 教 学质 量分 析和 教 学反 思 做
在每次考试后, 科任 教师要认真做好教学质量分析。
分析 分两 部分 : 是所上班 级整 体质 量分析 , 一 分析成功 的部 分 , 败 的部 分 , 后 教学 的设 想 , 学 生提 出的 希望 和要 失 今 对
教学 目标就是教学中根据不同的教学内容师生所预期
达 到 的学 习效 果 和标 准 , 是教 学 设计 的关 键 。 因此我 们 应 该 使用 “ 了解 ( 认识 )理解 、 、 掌握 、 灵活 运用 ” 目 性 动词 等 标
来规划知识技能, 使用“ 经历( 感受)体验( 、 体会)探索” 、 等过 程性 目标动词刻画数学活动水平 。例如: “ 在 平行线时识 别”一节 中的教学 目标是这样设计的:
高中新课程数学教学中的困惑与对策
高中新课程数学教学中的困惑与对策云南省高中新课程改革的帷幕徐徐拉开,我们高中数学教师在此之前曾多次接受了课标与教材的学习和培训,从理论上作好了前期的准备。
但数学新课程的教学刚刚开始,就出现了许多难以解决的问题,教师感到非常迷茫,所以陷入不知所措的困惑之中,具体表现有一下几个方面:一、困惑1、教与学的关系不协调新课程倡导的新的学习方式包括:“自主学习、合作学习和探究学习”,学生长期形成的依赖于教师讲授的学习方式,一时间难以改变。
如要学生发现规律、归纳结论,学生却不会找,归纳不出来,只等着老师说出结果。
学生不知怎样去探究问题,造成了教师的教与学生的学不合拍。
2、老师不会合理地使用教材课程标准认为:“必修课程是所有学生都要学习的内容,是整个数学课程的核心和基础。
高中数学必修,将传统的数学学习内容进行了充实、调整、更新和重组,以保证必要的基础知识和基本技能。
”由于教师过多强调教材的作用,把教材看成唯一的教学的资源,不能创造性地使用好教材。
3、课时比严重失调老师们都认为:教材内容越编越多,习题配置越来越难,教学如同追赶,课时严重的不足。
4、教材存在问题(1)知识的顺序编排不合理(2)知识的删减不科学(3)与其它学科的协调没有做好(4)教材内容与习题搭配有不合理之处(5)函数应用问题设置过难(6)很难做到使用现代信息技术解决问题5、初高中知识内容存在脱节现象二、应对的策略(一)、提高老师认识由于教学中存在着上述问题,教师陷入到痛苦的困惑之中,对新课程产生了质疑,新课程教学的道路在何方?在这种情况下,我们加强了新课改理念的学习,使我们的认识得以提高。
1、课程改革是时代的需要更是中国国情的需要教师的职责将“越来越少地传递知识,而越来越多地激励思考;他将越来越成为一个顾问,一位交换意见的参与者,一位帮助发现矛盾论点,而不是拿出现实真理的人。
他必须集中更多的时间和精力去从事哪些有效果的和有创造性的工作:相互影响、讨论、激励了解、鼓舞。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文科数学之教学与思考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文科数学之教学与思考【摘要】新课程改革的实施,作为一名高中文科数学一线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揣摩,初步总结出一些自己的感受、经验和做法。
高中文科数学教学是一个系统工程,不是一蹴而就的,需要我们教育工作者,特别是一线教师努力探索,创新路,出特色,才能真正提高文科数学成绩。
【关键词】新课程标准高中文科数学学习效果提升对策新课程改革的实施,对于高中文科数学来说,一个显著的特点就是一改传统的被动学习局面,让学生主动参与到数学教学活动中。
但在几年来的教学实践中,作为高中文科数学的执教者,又常常面对学生们这样的感叹:“数学,好难!”,“文科生学不好数学”……究其原因,文科生比起理科生显的比较弱势。
反映在:①文科生基础普遍较差,这也是大多数文科生选择学文的理由;②接受能力与理解能力比理科生差;③文科学生普遍对数学缺乏兴趣,学习和探究的主动性一般;④缺乏自信,有惧怕数学的心理。
我个人认为,文科生作为一个“特殊群体”,除高中学生“共性”的部分以外,也有其独特的育人理念和教学方法。
了解文科生学习心理,掌握文科生认知规律,因材施教,因人施教,才能有效提高文科生学习成绩。
作为一名高中文科数学一线教师,经过一段时间的揣摩,初步总结出一些自己的感受、经验和做法。
一、高中文科学生数学学习基本状况分析1. 高中文科学生结构独具特点。
高中文科生从整体情况来看,女生多,男生少。
文科女生比较注重基础,学习扎实,善于做笔记,但综合能力较差,害怕解难题,学习情绪容易受到内心感受的干扰,对数学的学习缺乏信心和毅力;文科男生善于理性的逻辑思维,空间想象能力比女生强,在数学学习上具有优势,但男生普遍数学基础薄弱,学习习惯比较差,上课不够专注,听讲断章取义,导致数学的学习比女生还困难。
2. 高中文科学生理性思维能力较弱。
虽然进行了新课程改革,但在文理分班时,仍存在大多数文科学生是因数理化基础薄弱才选读文科,加上缺乏理化的应用,因此其数学感悟力明显偏弱,空间想象能力不强,数学运算能力比较差,接受和消化新知识的速度慢,知识零乱,似是而非,不求甚解,缺乏系统。
高中新课程标准下高职数学教学改革的思考
专 业脱 离 . 生不 知 道怎 么用 数学 , 学 没有 体现 出高 职数 学 的 “ 服 务 ” 能 , 致 学生 对数 学学 习缺 乏兴 趣 等 问题 。 功 导 学 院在第 一学期 大部分 专业 开设高 职数 学 ,课 时基本定 为 6 4学 时 , 二学 期 只有少 数专业 有数 学课 。 时基 本 定 为 3 第 课 2学
到数学 教学 中去 , 让学 生体会 到数 学是一 门重要 的专业 工具 课 :
的情境 中主动参 与 , 独 立思 考 、 如 讨论 问题 等 。 而增 加 学 生 的 进 问题 意识 。 主体 参 与 式 教学 中 。 在 教师 应 尽量 满 足 学 生 的表 现
数对 航海 类专 业是 必 需 的。 总之 , 高职 数学 教学 , 对 不应 整 个 学 院使用 一本 教材 , 而应 根据专业 需求 , 编制 多本校 本教材 。
专 业 的必 修 模 块 , 之 为 基础 数 学 , 精 选 相关 类 型 专 业需 要 称 再
的知识 作 为 选 修模 块 , 之 为应 用 数学 。 种模 式 存 在 一定 的 称 这
的时 间 留给学 生 , 通过 教 师 的引 导 启发 , 励 学生 在 教 师创 设 鼓
力 , 引学 生 对数 学 的学 习兴趣 , 吸 教研 室对 第 一学 期 中 的 6 4学
时教 学 内容 重新进 行取 舍 :① 数学 教师与各 个专 业教师 分头 进 行 切磋 , 找出专业 需要 的数 学知识 和专业 案例 , 把专业 案例 放 并
专业 中是要 用到 的 , 复数对机 电类等 专业 是必 需 的 , 三角 函 如 反
2021年读《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思考-工作总结
The easiest thing to do is to make simple things complicated, and the most difficult thing to do is to makecomplicated things simple.悉心整理助您一臂(页眉可删)2021年读《数学新课程标准》的思考-工作总结现在的课堂是一种主动参与、主动发展的课堂,应以主体发展为价值取向的。
在公开教学中,我们在评课时,关注地比较多的也是看教师对课堂的调控,对教材的把握,很少会涉及到学生学习评价。
如果有,那也无非是说这个班的学生基础好,思维活跃等。
在新课程理念下,教育起了很大的变化,数学新课程标准中提出数学教育要面向全体,实现人人学有价值的数学;人人都能获得必需的数学;不同的人在数学上得到不同的发展。
这就对学生的学习评价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评价的目的是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激励学生的学习热情,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同时也是教师反思和改进教学的有力手段。
下面我就新课程理念下对学生数学学习的评价谈一点我个人的看法。
一、要重视评价学生数学学习的过程对学生学习的评价中,在传统教学中,对于知识的掌握我们通常就看作业情况或上课发言等的情况,而往往会忽视对学生学习过程的评价。
在新课程理念下,对学生的学习过程评价,应该考察学生是否积极主动地参与数学学习活动,是否乐意与同伴进行交流和合作,是否具有学习数学的兴趣。
我们在一年级课堂教学中常常会看到要求学生拿出学具摆一摆。
如一年级学生学习9加几的进位加法时,由于学生认知水平的差异,有的学生已经掌握了计算方法,但老师仍然规定每个学生都要用学具摆一摆,9+3=?先在左边放9个木块,再在右边放3个木块,怎样移动算出一共是多少木块,会做的也摆,不会做的也摆,课堂气氛甚是活跃,殊不知好的同学是出于老师要求的,并非是出于自身意愿,不得不摆,奉命操作,无动于衷,失去了借助实物演示探讨算法的作用,甚至在巩固练习阶段,已经都能直接计算结果,仍要求学生先摆学具,再写得数,这样做不仅是一种流于形式,而且是一种累赘,试问这样又该如何评价学生呢?“嗯,大家摆得真好,算得都很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教学新思考普通《高中数学课程标准》明确指出:“高中数学课程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的学习方式,发挥学生学习的主动性,使学生的学习过程成为在教师引导下的再创造”。
对数学教师而言,应尽快地适应新旧课程的过渡,由传统型教师向新型教师转换,应充分考虑数学的学科特点,以及高中学生的心理特点,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地学习,培养学生自主探索、与人合作的良好品质,为学生终身发展打下良好的基础。
1.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教学的新理念数学新课程的教学方式是广大教师关心的问题,在传统的高中数学教学中,大多数教师教学观念陈旧,把教科书当成学生学习的惟一对象,照本宣科,不加分析的满堂灌,学生则听得很乏味,感觉有点看电影。
改变教与学的方式,是高中新课程标准的基本理念;根据新课标的精神和新教材的特点,从当代教育心理学视角出发,我认为教师在实施高中数学新课程教学中应优先确立正确的数学知识观、“教无定法,教有优法”的教学设计观、以人为本的课堂教学文化观和强烈的探究意识;在课堂教学中,要抛弃“教师一统天下”的传统教学观念,教师的职责不仅仅是“传道、授业、解惑”,更重要的是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和创新。
教师应把学生当成学习的主人,充分挖掘学生的潜能,处处激发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
教师不要大包大揽,把结论或推理直接展现给学生,要让学生独立思考,在此基础上,让师生、生生进行充分的合作与交流,努力实现多边互动。
积极倡导“自主、合作、探究”的教学模式。
同时由于学生认知方式、水平、思维策略和学习能力的不同,一定会有个体差异,所以教师要实施“分层教学”使人人参与,人人获得必需的数学,这样也体现了教学中的民主、平等关系,采用这样的教学方式,学生的学习热情自然高涨,个性思维积极活跃,人格发展自然和谐。
2.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教学方法的探索与实践教育工作者延续多年的传统教学方法在素质教育改革的大潮中受到严重冲击,但传统教学方法有一定的合理成分,也可产生较好的学习效果。
新课标教学下提倡的合作学习、探究学习和自主学习并不等于让学生放任自流,教师必须成为学生合理的组织者与引导者。
改革后的课堂教学中我们也应合理的采纳吸收传统教学中的优秀成分,为提高教学效果打下坚实基础。
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课堂教学方法的改变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2.1 更新教学观念,对新增加内容的教学要准确定位。
高中数学课程增加了一些新的内容,有常用逻辑用语、推理与证明、空间中的向量与立体几何、算法初步、数学史选讲、概率与统计、三视图等等。
对于这些新增内容,不少教师普遍感到难教。
一方面,这些新增内容不像老教材内容那样轻车熟道,另一方面,对新增内容的标准把握不透。
我认为这些新增和变化内容在数学上有以下价值和意义:有利于突出数学的主体思想,注重数学思想的渗透,不过分追求一些形式化的定义,要求学生了解数学的应用性和广泛性;有利于提高学生对数学的科学价值、应用价值、文化价值的认识,更加注重对数学应用意识的培养;改变原来的教材安排,采取螺旋式上升的措施,符合学生的学习规律,更便于学习接受;扩展学生的数学视野,采用多个视角来认识数学知识,使学生真正体会到数学知识的广泛;强调对数学本质的认识,减少一些抽象的、形式化的东西,更接近生活更容易接受。
高中数学新课程中新增和变化内容,更多的给我们带来教与学的思想上的巨大转变,教师应首先转变思想、更新观念、改变教学模式,积极的参与教学与研究,勇于在实践中探索,在实践中检验,整体把握这些内容,把握标准进行教学,对于我们整体素养的提高,对于学生学习行为的改善,对于学生思维能力和创新意识的培养具有极为重要的意义。
2.2 创设问题情境,为学生提供自由发展的空间。
我国传统数学教学方式,一般先进行问题情境的创设,或者复习旧知识为引入新课做好知识上的准备,或者介绍生活实例为学生做好心理上的准备。
在新课标下,数学课堂教学也需要创设问题情境,但新课程中的数学课引入强调数学情境多样化和数学化,作为教师要有一堆数学情境,有引导学生经历数学化过程的经验。
数学教育提倡在情境中解决问题,教师要学会创设情境,把教科书的知识转化为问题,引导学生探究,帮助学生自己建构知识。
问题情境的创设应包括以下几个方面:一是趣味性。
课堂教学中,多为学生提供一些数学式、数学故事或其他有趣的知识,改变学生学习数学的刻板观念,从而引起学生对该知识的重视。
二是现实性。
课堂教学中,教师要善于创设于学生实际生活及社会实践内有密切联系的应用型数学情境,让学生发现问题就在自己身边。
三是开放性。
课堂教学中既要创设条件开放、方法开放、结论开放的开放性问题,引导学生变换问题的观察角度,多方位思考问题,培养学生的发散思维;更要注重设计提问开放的开放性问题,培养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的能力。
如多引导学生问几个为什么,为什么存在这个结论,条件和结论有什么联系,怎样得到这个结论。
四是冲突性。
教师可根据教学内容的特点,利用知识的新旧之间、整体与局部之间、不同特点之间的差异引发学生的认知冲突,注重“矛盾式”的问题情境的创设,激发学生参与问题的愿望,是学生的探索发现艺术在“冲突——平衡——再冲突——再平衡”中,不断得到强化。
2.3 优化教学资源,有效实施新课程教学目标。
在教学实践中有不少教师面对教学资源不知如何选择利用,其实并不是教材所有情境内容都适合学生,有时教师可以找到更适合学生的活动情境。
因此教师在教学实践中,应提高解读、分析、整合、驾驭教材的能力,根据教学需要对教材中活动要精选巧用,灵活处理,合理、有效地对教材进行补充、延伸、拓展、重组,开发与教材相关的教学资源,并注重教材与社会生活和学生生活实际经验的联系和融合,以达到让学生在生活中获取知识之目的。
切忌“照本宣科”,真正做到“用教材教”,而不是“教教材”。
并且要吃透新教材的“思考”与“探索”,力争在教学中尽量多地去设计“思考”与“探索”,目的在于培养学生的能力。
总之,实效性原则——充分发挥课程资源的效能,避免盲目性和形式主义。
渐进性原则——随着学生的成长,从实际出发,因地制宜,积极创造和利用各种课程资源,以达到优化教学资源组合,有效地实施课程目标。
2.4 重视建构过程,引导学生积极主动参与。
数学新课程标准指出:学生的数学学习活动不应只限于教师、教育、模仿和练习。
高中数学课程还应倡导自主探索、动手设计、合作交流、阅读自学等学习数学的方式;鼓励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养成独立思考、积极探索的习惯,让学生体验数学发现和创造的历程,发现他们的创新意识。
教师应重视对学生参与意识的培养,力求在课堂中形成一种“研究问题”的气氛。
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性,倡导学生动手实践、自主探索和合作交流。
2.5 实行分层教学,使不同层次的学生都能获得成就感。
根据学生知识和能力层次,不同层次的学生在同一知识内容的教学要求上应该有区别;例如,对空间几何有关平行、垂直关系的判定定理,基础差的学生只需按《标准》规定的基本要求通过直观感知、操作确认等方法让学生知道并会使用即可,基础好的学生则可通过说理,甚至是证明等方法让学生理解。
又如,《标准》要求避免在求函数定义域、值域及讨论函数性质时出现过于繁琐的技巧训练,淡化函数的奇偶性、反函数等概念,将双曲线从掌握降为了解。
基础差的学生,考虑到接受能力和课时量,只需按教材的基本要求教学即可;基础好的学生,在这些地方适当延拓加深也行;像这样的内容在高中新教材很多,教师在教学时要处理好。
对学生的课堂作业分层布置,使学生学有所获;分层辅导采用了让学生之间相互辅导的办法,即通过对口扶贫的方式进行辅导,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在教学过程中,随时了解学生对所讲内容的掌握情况。
如在讲完一个概念后,让学生复述,讲完一个例题后,请基础好的学生上台板演。
对于基础差的学生,对他们多提问,让他们有较多的锻炼机会,自始至终让学生唱主角,对他们进行鼓励,培养其自信心,让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人,教师成为学习的领路人。
2.6 坚持以人为本,让学生的个性得到尊重、健全和发展。
教学不仅要关注学科,更要关注人。
关注人是新课程的核心理念——“一切为了每一位学生的发展”在教学中的具体体现,它意味着:关注每一位学生,关注的实质是尊重、关心、牵挂,关注本身就是最好的教育;关注学生的情感生活和情绪体验,学生在课堂上是兴高采烈还是冷漠呆滞,是其乐融融还是愁眉苦脸?伴随着学科知识的获得,学生对学科学习的态度是越来越积极还是越来越消极?学生这一切必须为各位教师所关注。
关注学生的道德生活和人格养成,课堂不仅是学科知识传递的殿堂,更是人性养育的圣殿。
教师不仅要充分挖掘和展示教学中的各种道德因素,还要积极关注和引导学生在教学活动中的各种道德表现和道德发展,这样,学科知识增长的过程,同时也就成为人的健全与发展过程。
在数学课堂教学中,对于学生我提倡如下观念:①每一个学生都可以学好数学;②不同的学生学习不同水平的数学;③允许学生以不同的速度学习数学;④学生可以用自己的方法学习数学;⑤学生是学习的主动参与者,应成为数学知识的探究者和知识建构的主体,是知识的主人。
教师在课堂上要尊重学生的每一种想法,尊重也就是说我们要尊重学生,不能在课堂上把自己的想法强加给学生,不能搞一刀切,如何做到这一点我认为还要了解一下学生的心理特点,才能对症下药,引导他们主动学数学。
总之,新课程标准下高中数学教学方法是一个长期艰难的探索过程,教师要在数学教学过程中充分理解新课程的要求,要树立新形象,把握新方法,适应新内容,把握新课程,掌握新的专业要求和技能;以人为本,学会关爱、学会理解、学会宽容、学会给予、学会分享、学会选择、学会激励、学会合作、学会创新。
只有这样,才能把学生学习数学的兴趣调动起来,让学生真真正正喜欢数学,才能让新课程标准下的数学教学过程更加流畅和有效。
收稿日期:2012-09-22。