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乡课讲座
《家乡》公开课教案
《家乡》公开课教案家乡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学生将能够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 学生能够运用所学知识,描述自己的家乡。
- 学生能够提取重点信息,阅读并理解相关的文章。
二、教学内容1. 家乡的地理位置- 学生通过地图了解家乡所在的位置。
- 学生研究如何使用经纬度坐标来描述地理位置。
2. 家乡的特点- 学生归纳整理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特色等方面的特点。
- 学生运用所学词汇和句型进行描述。
3. 阅读与理解- 学生阅读一篇关于家乡的文章,理解文章中的重要信息。
- 学生掌握在阅读中提取信息的技巧。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 利用图片或地图等引起学生兴趣,激发学生对家乡的好奇心。
2. 家乡地理位置的介绍(10分钟)- 使用地图,让学生找出家乡的地理位置并标注经纬度坐标。
- 学生互相介绍各自家乡的位置。
3. 家乡特点的讨论(15分钟)- 学生小组讨论并汇报各自家乡的自然环境、人文特色等方面的特点。
- 教师引导学生用正确的句子和词汇描述家乡的特点。
4. 阅读与理解(15分钟)- 学生阅读一篇有关家乡的文章。
- 学生回答问题,检查他们对文章的理解程度。
5. 小结(5分钟)- 教师总结课堂研究内容,并向学生提问家乡相关的问题。
- 学生回答问题,检查他们对所学知识的掌握情况。
四、教学评价- 学生参与度:教师观察学生在讨论中的积极程度。
- 学生表达能力:教师评估学生在描述家乡特点时的准确性和流利度。
- 学生阅读理解:教师检查学生对文章的理解程度和提取关键信息的能力。
五、教学资源- 地图- 有关家乡的文章- 图片或视觉资料六、教学延伸- 学生可以进一步探索家乡的历史文化,或进行其他有关家乡的创作活动。
初中家乡课程教案
初中家乡课程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家乡的自然地理、历史文化、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知识。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
3. 提高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增强团队合作意识。
二、教学内容:1. 自然地理: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水资源等。
2. 历史文化:家乡的历史沿革、传统文化、名人故事、民间传说等。
3. 社会经济发展:家乡的农业、工业、旅游业、教育事业等的发展状况。
4. 家乡特色:特色美食、民俗风情、手工艺品等。
三、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美丽景色,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自然地理:让学生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地形地貌、气候特点等,其他同学进行补充。
3. 历史文化:学生讲述家乡的历史沿革、传统文化、名人故事等,其他同学进行提问和讨论。
4. 社会经济发展:学生介绍家乡的农业、工业、旅游业等发展状况,其他同学进行补充和分析。
5. 家乡特色:学生展示家乡的特色美食、民俗风情、手工艺品等,其他同学进行品尝和体验。
6. 总结:教师引导学生总结家乡的自然地理、历史文化、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特点,强调学生要关注家乡的发展,为家乡的美好明天努力奋斗。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的自然地理、历史文化、社会经济发展等方面的知识的掌握程度。
2. 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
3. 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团队合作意识。
五、教学资源:1. 家乡的图片、视频等资料。
2. 学生搜集的家乡相关资料。
3. 网络资源,如家乡的政府网站、新闻报道等。
六、教学建议:1. 教师要引导学生关注家乡的发展,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2. 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课堂讨论,培养学生的表达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 教师要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每个学生都能在课堂上得到充分的发挥。
4. 教学过程中,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信息素养,教会学生如何搜集和处理信息。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先导课《家乡》课件(共22张PPT)
统编版语文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先导课《家乡》(课件)(共22张PPT)(共22张PPT)《家乡》二年级上册第四单元第1课时单元先导课我们的祖国有赏不完的美景,从南国到北国,从塞内到塞外,那秀丽的江河山川,就像一幅绵延不断的画卷,令人陶醉。
一、激发兴趣,了解内容让我们随着下面的文章,用心去听,去看……《家乡》10.日月潭一、激发兴趣,了解内容二、圈画生字,互学认读读书要求:1、通读本组课文,把课文读正确、通顺。
2、一边读一边圈画出生字所在的词语,多读几遍。
明亮故事头发窗外南部那些山顶一动不动云海巨石前方每当金光闪闪奇石群山树木上都名胜古迹美丽天边灯光二、圈画生字,互学认读同桌合作指认词语,会的夸一夸,不会的帮一帮。
中午展现细雨风光水果月份山坡梯田展开绿色底下好客城市利用流动空气十分非常有名五光十色二、圈画生字,互学认读同桌合作指认词语,会的夸一夸,不会的帮一帮。
《登鹳雀楼》《望庐山瀑布》唐·王之涣唐·李白白日依山尽,黄河入海流。
日照香炉生紫烟,遥看瀑布挂前川。
欲穷千里目,更上一层楼。
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8 古诗两首》二、圈画生字,互学认读南部那些山顶一动不动云海巨石前方每当金光闪闪奇石《9 黄山奇石》二、圈画生字,互学认读群山树木名胜古迹上都美丽天边灯光中午展现细雨风光《10 日月潭》二、圈画生字,互学认读水果月份山坡梯田展开绿色底下五光十色好客城市利用流动空气十分非常有名《11 葡萄沟》二、圈画生字,互学认读读书小达人三、自读自悟,整体感知分小组再次读课文,要求把课文读流利。
三、自读自悟,整体感知①中外闻名的黄山风景区在我国安徽省南部。
那里景色秀丽神奇,尤其是那些怪石,有趣极了。
——《黄山奇石》②那些叫不出名字的奇形怪状的岩石,正等着你去给它们起名字呢!——《黄山奇石》③日月潭是我国台湾省最大的一个湖。
它在台湾省中部的山区。
那里群山环绕,树木茂盛,周围有许多名胜古迹。
关于家乡的班会课主题班会
故乡,是我们永远无法忘怀的记忆,是我们生命的根源,是我们灵魂的寄托。
班级是我们一起学习、成长的地方,而家乡则是我们共同的纽带。
班会课是增强班级凝聚力和集体荣誉感的重要场合,因此,以家乡为主题的班会课,不仅可以让同学们回忆起童年的美好回忆,更可以增加同学们对家乡的了解和热爱。
本次班会课的主题是《我的家乡》。
通过这个主题,希望同学们能够了解自己家乡的历史文化、地理特点、名胜古迹、美食等方方面面,增强对家乡的归属感和自豪感。
一、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家乡是一个有着悠久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地方。
本次班会课的第一个环节是介绍家乡的历史文化。
同学们可以挖掘家乡的历史故事、名人传记、传统习俗等,制作海报、PPT或演讲等形式进行展示。
同时,可以邀请身边的长辈或者老师来分享一些关于家乡历史文化的故事和经验,让同学们更加亲近家乡的文化。
二、探索家乡的地理特点家乡的地人风情,是每一个家乡独有的,也是无法替代的。
通过了解家乡的地理特点,可以让同学们更加了解家乡的自然环境和地域特色。
可以组织同学们进行户外考察,走进山林田野,观察家乡的土壤、植被、气候等自然景观。
同时,也可以借助地图等工具,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交通状况和资源分布等。
三、领略家乡的名胜古迹家乡的名胜古迹是了解家乡文化的重要途径之一。
班会课的第三个环节是介绍家乡的名胜古迹。
同学们可以选择家乡的著名景点,通过图片展示、视频播放等形式,分享家乡的美景与故事。
同时,也可以组织班级旅行,参观家乡的名胜古迹,让同学们亲身体验家乡之美。
四、品尝家乡的美食家乡的美食是一种独特的文化符号,也是人们对家乡的怀恋和向往。
班会课的最后一个环节是品尝家乡的美食。
同学们可以带上家乡特色的小吃或者特产,与班级一起品尝。
同时,可以邀请家长或者师傅来给同学们讲解制作家乡美食的方法和历史典故,让同学们更加了解家乡的饮食文化。
五、展示家乡的艺术班会课的背景音乐,可以选用家乡的民歌、乡土曲艺等,来增加艺术氛围。
校本课程《家乡》纲要
校本课程《家乡》纲要一、课程基本情况开发人:校本课程领导小组主讲教师:裴海燕裴爱英王胜男狄小平课程来源:创编教材课程类型:必修课授课时间:xx年9月xx 年6月每周一节授课对象:四、五、六年级二、课程目标通过校本课程《家乡》的开展,使学生通过学习,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历史传统、社会习俗、生活方式,熟悉自己生活的社会环境和人文景观,增强适应环境和自我生存与发展的能力,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思想感情,将来为生为家乡人建设家乡而自豪,更好的承袭和发扬本地区的优良传统。
三、课程目标及内容安排四年级:了解家乡年级目标:1、了解**地理位置、地貌特征、气候特点。
2、了解**自然风光、物产资源,增进对家乡的了解与亲近感。
3、收集并交流**境内流传的谚语、传说,增进对**文化的了解,激发自豪感。
年级内容:第一单元:自然风光第二单元:物产资源第三单元:谚语、传说1、**地理位置2、关外第一泉**温泉3、道教圣地金阁山4、潮**上游蓄水量最大的水库云洲水库5、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大海陀、黑**风光6、朔方屏障舍身崖7、夏日乐园冰山梁8、远古奇迹恐龙脚印9、**最古老的溶洞九连洞10、白**头九**1、丰富的矿产2、现代农业3、茂密的森林4、发展中的牧业5、充**的水利资源6、繁多的野生动植物7、别具一格的地方特产1、气象谚语2、时令谚语3、物候谚语4、独石的传说5、马营城的传说6、娘娘缝的传说7、虎**的传说8、其他传说五年级:认识家乡年级目标:了解家乡的历史与现状;学习欣赏**境内的文物古迹;认识一些**县的英雄人物,收集**史上流传的红色故事,培养学生的荣辱观和社会责任感。
年级内容:第一单元:家乡历史第二单元:文物古迹第三单元:红色故事和人物1、**历史简介2、人口发展分布及构成3、**第一小学4、**第一中学5、**博物馆6、治理“**”7、建设靓丽“霞城”汤泉河工程、小区建设、迎宾大道1、****2、重光塔3、护国寺4、**观5、**寺6、独石口明长城7、杨洪墓1、康玉辉献身教育的革命者2、熊尚林英雄连长3、雄鹰展翱苍穹记**县第一位歼击机飞行员史郁4、大海陀平北抗日根据地5、吉鸿昌在**6、智取三岔口7、攻破**县城六年级:走出家乡年级目标:了解**的风俗习惯;欣赏赞美**的诗文,学会用语言来表达对家乡的热爱;认识**县与首都北京及周边县市的相互依存的关系,使学生对家乡的历史与今天有个比较完整的认识,增强学生对家乡对祖国的热爱之情。
高一第四单元家乡文化生活教案公开课
以下是高一第四单元《家乡文化生活》的教案公开课:课题:家乡文化生活教学目标:1. 了解家乡的文化特色和传统习俗。
2. 掌握描述家乡文化的词汇和句型。
3. 培养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自豪感和认同感。
教学内容:1. 家乡的地理位置和特点。
2. 家乡的历史和文化遗产。
3. 家乡的传统节日和习俗。
教学过程:Step 1:导入新课教师可以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引入家乡文化生活的主题,激发学生对家乡文化的兴趣和好奇心。
例如,展示家乡的风景名胜、传统建筑、特色美食等。
Step 2: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和特点教师向学生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和特点,包括所在省份、气候特点、地形地貌等。
教师可以使用地图、图片等辅助教具,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Step 3:探讨家乡的历史和文化遗产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和文化遗产,包括传统建筑、名人故居、文化节庆等。
学生可以进行小组合作,收集相关信息并进行展示,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
Step 4:介绍家乡的传统节日和习俗教师向学生介绍家乡的传统节日和习俗,如春节、清明节、端午节等。
教师可以使用图片、视频等展示相关活动和习俗,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感受。
Step 5:学习描述家乡文化的词汇和句型教师引导学生学习描述家乡文化的词汇和句型,如形容词、副词、比喻等。
通过例句和练习,帮助学生提高描述能力,使他们能够用丰富的语言表达对家乡文化的认同和喜爱。
Step 6:展示家乡文化活动鼓励学生展示家乡文化活动,如舞蹈、歌曲、手工艺品等。
学生可以自由选择展示方式,并向全班介绍自己家乡的文化特色。
Step 7:总结课程内容教师与学生一起总结本节课所学的家乡文化内容,并鼓励学生思考家乡文化对个人和社会的意义。
同时,教师还可以引导学生思考如何传承和弘扬家乡文化。
教学评价:教师可以通过观察学生的参与度、讨论质量、展示表现等方面进行评价。
同时,可以布置一些作业,如写一篇关于家乡文化的短文或制作家乡文化展板,以检测学生对所学知识的掌握和应用能力。
《我的家乡》校本课程纲要
《我的家乡》校本课程纲要和东小学《我的家乡》校本课程纲要主讲教师:何志华课程名称:我的家乡课程类型:人文类授课对象:中年级学生授课时间:周四、周五第七节一、课程开发背景我校学生大多来自农村,一方面我镇有着较丰富的历史和人文资源需要学生去了解和认识,另一方面,学生常年在家和学校,接触社会的时间和机会很少,社会实践能力欠缺,学校有必要借助于让学生了解身边社会的过程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和知识运用能力,为此开发本课程。
二、课程目的1、组织学生进行调查、统计,帮助学生了解自己家乡的历史与现状,了解家乡的人文风貌,了解周围的世界。
2、通过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实践能力,知识运用能力、分析与思考能力,创新思维及表达能力等。
3、通过组织学生进行社会实践活动培养学生的社会意识和社会责任感,激励学生爱祖国、爱家乡的精神。
三、课程设计思路与要求1、根据学生的年龄特点和知识储备情况,结合课程目的,确定各年级段的课程要点和每个要点的实施方案,主要通过组织学生进行调查、了解、查找和搜集资料、交流、整理等活动来达到和完成教学目标。
2、教师要不断增长自己的有关知识,特别是参考乡编校本教材、《范阳风》等有关材料。
3、对课程实施进行认真设计,实施过程中要做好上课的记录和有关思考、反思的记录。
同时,要注意督促学生保留活动资料。
四、课程内容举例(一)个人信息编制1、个人信息的基本组成:姓名;性别;年龄;出生年月;属相;电话。
2、个人基本信息的编制与交流;3、地址的概念、行政区区划、国家、省市的级别与概念;4、自己的详细地址;5、家庭成员和职业的概念;6、编制个人的详细信息;7、自己的兴趣爱好,学会介绍自己;8、走失了怎么办?(二)相对位置1、方向——东南西北的认识,能进行相对方向的叙述;2、方向——前后左右的认识(正面与背面)及相对方向的叙述;3、自己家乡相对位置的介绍;4、自己家乡周边情况的调查与交流;(三)交通1、回家路线的描述(方向与所过地方的名称);2、回家路线的设计与选择;3、交通工具的认识,不同交通方式的特点与认识,选择与设计;4、模拟教学如何确定时间最短的回家方式;5、模拟教学如何确定价格最低的回家方式;6、自己从学校回家的方案设计,时间最短的,价格最低的;7、本地交通情况的发展,通过交通看家乡的变化。
中学地方课教研讲座(3篇)
第1篇一、讲座背景随着我国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地方课程作为国家课程的有益补充,在培养学生综合素质、传承地方文化、促进学生全面发展等方面发挥着越来越重要的作用。
为了进一步提升地方课程教学质量,深化课程改革,本次讲座将围绕以下几个方面展开:地方课程的重要性、地方课程教学现状、地方课程教学改革策略以及地方课程教学评价。
二、地方课程的重要性1. 培养学生综合素质地方课程作为国家课程的有益补充,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包括道德品质、文化素养、创新精神、实践能力等。
通过地方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更好地了解和传承地方文化,增强民族自豪感和文化自信。
2. 传承地方文化地方课程以地方特色为载体,传承和弘扬地方优秀文化。
通过学习地方课程,学生可以了解家乡的历史、地理、风俗习惯等,增强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3. 促进学生全面发展地方课程关注学生的个性发展,尊重学生的兴趣爱好,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通过地方课程的学习,学生可以全面发展,为未来的成长奠定坚实基础。
三、地方课程教学现状1. 教学内容单一部分地方课程教学内容单一,缺乏趣味性和实践性,难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教学方法陈旧部分教师仍采用传统的讲授法,忽视学生的主体地位,导致学生被动接受知识。
3. 教学评价不科学地方课程教学评价方式单一,过分注重考试成绩,忽视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
四、地方课程教学改革策略1. 丰富教学内容教师应根据学生年龄特点和兴趣爱好,选择具有地方特色的、贴近学生生活的教学内容,提高课程的趣味性和实践性。
2. 改进教学方法教师应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探究式学习、合作学习、项目式学习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3. 创新教学评价教学评价应注重学生的综合素质评价,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如学生自评、互评、教师评价等,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
4. 加强教师培训提高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使教师能够更好地把握地方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家乡文化生活说课公开课
记录家乡的人和物
家乡文化生活现状调查
参与家乡文化建设
1.《调查的技术》(毛泽东) 2.《访谈法》(王思斌) 3.《节日与文化》钟敬文
运用访谈法,了解采写对象,确定访谈主题,拟写访 谈提纲,确定访谈对象,依纲进行访谈,整理访谈记 录,撰写“志”。
活用调查方法,选择研究主题,规划调查路线,确定 调查重点,做好调查记录,整理调查记录,撰写调查 报告。
选择改进内容,分析改进内容,基于文化理解,征求 各方意见,拟定改进建议,撰写“建议书”。
阅读理解
统编版高中语文必修单元中第一个学习 活动单元
整 参与当代文化生活,提高社会责任感和使命感 体 思考力和表达力
关注、参与、剖析、认识、阐释
个
整个单元最开始的一个活动
别
基础性
第一节 第二节 第三节 第四节 第五节 第六节 第七节
1.了解访谈、调查、文献查阅法等 基本方法。
2.对相关资料进行阅读、思考、整 理,立足采访者拟定访谈提纲,筛 选整合有效信息。
3.用概括有力的笔墨描写老街上的 人,通过巧妙选材和细节点染的方 法塑造个性鲜明的老街“历史见证 者”。
4.了解个体对历史文化的独特记忆, 进一步了解家乡文化,参与家乡文 化建设,增强对文化的认同感、归 属感。
壹 文献阅读 贰 情境学习法 叁 自主、合作、探究
文献阅读
情境学习 自主、合作、探究
通过阅读 教科书以及相 关资料来获得 知识、巩固知 识。
深度参与学 习活动中,通过 多样的语文实践 活动,提高语文 核心素养。
学生自主 发现问题,解 决问题,在合 作中促进知识 的迁移和运用。
说教学过程
课前准备和导入 环节一:有备而“问”,了解受访对象。 环节二:依题设“访”,确定访谈纲领。 环节三:精挑细“选”,提炼重要信息。 环节四:点染描“形”,速写人物形象。 环节五:汇编成“谱”,撰写人物谱。
《家乡》公开课教案
《家乡》公开课教案家乡公开课教案一、教学目标1. 通过本节课的研究,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特点和文化风俗。
2. 培养学生的观察和描述能力,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3. 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促进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认同感。
4. 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通过小组合作活动,提高学生的协作能力。
二、教学准备1. PowerPoint演示文稿:包括家乡的地理位置、特点和文化风俗的图片和简单介绍。
2. 地图素材:一份标明家乡位置的地图。
3. 大黑板或白板:用于记录学生的观察和讨论结果。
4. 学生小组:每小组3-4人,用于小组合作活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和地图,引起学生对家乡的兴趣并激发他们的思考。
2. 研究(25分钟)步骤一:家乡的地理位置(10分钟)教师向学生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并请学生观察地图,找出其在整个国家地图中的位置。
要求学生能够口头描述家乡的地理位置。
步骤二:家乡的特点(10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家乡的特点图片,并进行简单介绍。
然后,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让学生说出家乡的其他特点。
每个小组选择一位代表进行介绍。
步骤三:家乡的文化风俗(5分钟)教师向学生展示家乡的文化风俗图片,并进行简单介绍。
然后,教师提问学生是否在自己家乡有类似的文化风俗,鼓励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3. 小组合作活动(15分钟)教师将学生分为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特定的家乡文化风俗进行研究,并设计一份简单的PPT展示。
学生在小组内分工合作,共同完成任务。
4. 总结(5分钟)教师邀请每个小组轮流展示他们的研究成果,并对他们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
最后,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内容,强调学生对家乡的热爱和认同感。
四、教学反思本节课通过多媒体展示、观察和讨论等方式,激发了学生对家乡的兴趣,提高他们的口语表达能力。
小组合作活动在培养学生的协作能力方面也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但可以改进的地方是加强学生对家乡文化风俗的理解和探索,可以引导学生进行更深入的研究和讨论。
公开课教案《家乡
公开课教案《家乡·印象》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和掌握家乡的基本情况,如地理位置、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
2. 培养学生热爱家乡、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
3. 提高学生搜集资料、处理信息的能力,以及合作交流、口头表达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基本情况,培养学生热爱家乡的情感。
2. 教学难点:如何引导学生深入挖掘家乡的特色和魅力,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三、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关于家乡的问题,激发学生的求知欲。
2. 运用小组合作探究法,让学生分组讨论,共同完成家乡的介绍。
3. 采用案例分析法,让学生通过分析家乡的实例,了解家乡的特色。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家乡的相关资料,如图片、视频、文献等。
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等学习用品。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展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对家乡的印象,引发学生对家乡的兴趣。
2. 课堂探究教师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家乡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等方面。
学生分组讨论,每组选择一个问题进行深入研究。
3. 成果分享4. 案例分析教师展示家乡的典型案例,如特色产业、旅游景点、名人故事等,引导学生分析家乡的特色和魅力。
5. 课堂小结6. 课后作业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搜集更多关于家乡的资料,下一节课进行分享。
7. 板书设计家乡·印象地理位置历史文化风土人情特色产业旅游景点名人故事六、教学拓展1. 组织一次实地考察活动,带领学生参观家乡的著名景点、文化遗产等,让学生更加深入地了解家乡。
2. 开展一次主题班会,邀请家长和社区人士参与,共同分享对家乡的认识和感受,激发学生关注家乡发展的热情。
七、教学评价1. 评价学生的课堂参与度,包括发言、讨论、分享等环节的表现。
2. 评价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关注学生对家乡资料的搜集和整理能力。
3. 评价学生对家乡的认识和热爱程度,以及关注家乡发展的情感。
八、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思考如何改进教学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家乡文化生活》教案公开课
《家乡文化生活》教案公开课一、教案简介《家乡文化生活》教案公开课旨在帮助学生了解和传承家乡的文化遗产,激发学生对家乡文化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通过十个章节的深入学习,学生将能够掌握家乡文化的基础知识,培养对家乡文化的认同感和自豪感。
二、第一章节:家乡的自然环境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地理特征,包括地理位置、气候、地貌等,并培养学生对家乡自然环境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2. 教学内容:地理位置:介绍家乡所在的省份、城市、乡镇等。
气候特点:家乡的气候类型、四季变化、降水情况等。
地貌特征:家乡的地形、山脉、河流、湖泊等。
3. 教学活动:图片展示:展示家乡的自然环境图片,让学生直观感受家乡的美景。
视频播放:播放介绍家乡自然环境的视频,增加学生的了解。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家乡的自然环境特点,分享自己的感受。
三、第二章节:家乡的历史与文化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背景和文化传统,培养学生的文化认同感。
2. 教学内容:历史背景:家乡的历史演变、重要事件、历史人物等。
文化传统:家乡的文化节日、民间艺术、传统习俗等。
3. 教学活动:故事讲解:讲解家乡的历史故事和文化传统,引发学生的兴趣。
文化展示:展示家乡的特色文化物品,如民间艺术作品、传统服饰等。
小组分享:学生分小组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家乡历史与文化,增进彼此的了解。
四、第三章节:家乡的语言与文字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家乡的主要语言和文字,培养学生对家乡语言文字的尊重和传承意识。
2. 教学内容:语言特点:家乡的主要方言、语音、词汇等。
文字传统:家乡的主要文字、书法、文学作品等。
3. 教学活动:方言教学:教授学生家乡的方言,让学生亲身体验家乡的语言魅力。
文字欣赏:欣赏家乡的文字作品,如书法、文学作品等。
小组讨论:学生分小组讨论家乡的语言文字特点,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
五、第四章节:家乡的经济与社会发展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家乡的经济状况和社会发展,培养学生对家乡发展的关注和参与意识。
《我的家在哪里》家乡地理课,爱上这片土地
《我的家在哪里》家乡地理课,爱上这片土地每个人的心中,都有一个温暖的港湾,那便是家乡。
家乡,是我们成长的摇篮,是我们心灵的归宿。
然而,你是否真正了解过家乡的每一寸土地,每一条河流,每一座山峰?在这堂家乡地理课上,让我们一同探寻家乡的奥秘,深深爱上这片生养我们的土地。
我的家乡,坐落在广袤的中华大地的一个角落。
它没有大城市的繁华喧嚣,却有着独属于自己的宁静与美丽。
这里有肥沃的农田,春天时,油菜花金黄一片,仿佛大地铺上了金色的地毯;夏天,稻田里的水稻郁郁葱葱,微风拂过,泛起层层绿浪。
这里还有蜿蜒的河流,河水清澈见底,鱼儿在水中欢快地游弋。
河岸边,垂柳依依,仿佛是大自然为河流梳妆的长发。
远处,山峦起伏,像是大地的脊梁,承载着家乡的历史与希望。
家乡的气候,四季分明。
春天,春风拂面,带来了万物复苏的气息,桃花、杏花竞相绽放,装点着整个村庄;夏天,骄阳似火,人们在树荫下乘凉,谈论着家长里短,孩子们则在河里嬉戏玩耍,享受着夏日的清凉;秋天,秋高气爽,是收获的季节,果园里的果子挂满枝头,田野里的庄稼颗粒饱满,人们的脸上洋溢着丰收的喜悦;冬天,寒风凛冽,雪花纷纷扬扬地飘落,给大地披上了银装,孩子们在雪地里堆雪人、打雪仗,欢声笑语回荡在整个村庄。
家乡的地理位置,决定了它独特的自然资源。
这里有着丰富的矿产资源,煤炭、铁矿等为家乡的工业发展提供了有力的支持。
同时,家乡还拥有大片的森林资源,树木郁郁葱葱,不仅为我们提供了清新的空气,还为许多野生动物提供了栖息之所。
山上的草药种类繁多,是大自然赋予我们的宝贵财富。
家乡的交通,也在不断地发展完善。
曾经,泥泞的小路让人们出行不便,如今,宽阔的公路贯穿城乡,连接着外面的世界。
铁路的开通,更是让家乡与远方的距离缩短。
便捷的交通,不仅方便了人们的出行,也促进了家乡经济的发展。
家乡的文化,源远流长。
古老的传说、传统的习俗,都承载着先辈们的智慧和情感。
每年的春节,是家乡最热闹的时候,人们贴春联、挂灯笼、放鞭炮,一家人团聚在一起,享受着天伦之乐。
《家乡文化生活》教案公开课
《家乡文化生活》教案公开课一、教案概述本教案旨在通过公开课的形式,让学生了解和感受家乡的文化生活,激发学生对家乡文化的兴趣和热爱。
通过讲解、展示、互动等多种教学手段,使学生对家乡的文化特点、文化传承、文化活动等方面有更深入的了解。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了解家乡的文化特点;(2)掌握家乡文化传承的方式;(3)了解家乡的主要文化活动。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调查、访问等方式,了解家乡的文化特点;(2)通过观察、分析等方式,了解家乡文化传承的方式;(3)通过参与、体验等方式,了解家乡的主要文化活动。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家乡文化的兴趣和热爱;(2)培养学生传承和弘扬家乡文化的责任感。
三、教学内容第一课时:家乡的文化特点1. 讲解家乡的文化背景;2. 分析家乡的文化特点;3.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家乡文化。
第二课时:家乡文化传承的方式1. 讲解文化传承的意义;2. 分析家乡文化传承的方式;3. 学生讨论如何传承家乡文化。
第三课时:家乡的主要文化活动1. 讲解家乡的主要文化活动;2. 学生分享自己参与过的家乡文化活动;3. 讨论如何更好地开展家乡文化活动。
四、教学资源1. 图片素材:家乡的文化景观、文化活动等;2. 视频素材:家乡的传统技艺、民俗活动等;3. 调查报告:学生对家乡文化的调查报告。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对家乡文化特点的掌握程度;2. 学生对家乡文化传承的方式的了解程度;3. 学生对家乡主要文化活动的参与程度。
教学反思:在公开课结束后,对教学效果进行反思,看是否达到了预期的教学目标,学生是否掌握了应有的知识和技能,以及在教学过程中是否存在不足之处,需要改进的地方。
六、教学过程第一环节:导入新课1. 教师通过展示家乡的图片,引导学生回顾家乡的美丽景色。
2. 学生分享自己了解到的家乡文化特点,为后续学习打下基础。
第二环节:探究家乡文化特点1. 教师讲解家乡的文化背景,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文化特点;2. 学生分组讨论,分析家乡的文化特点,并展示讨论成果。
关于我的家乡课前三分钟演讲稿(35篇)
关于我的家乡课前三分钟演讲稿(35篇)关于我的家乡课前三分钟演讲稿(精选35篇)关于我的家乡课前三分钟演讲稿篇1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是《我的家乡》。
我们家门前有一个小院,美丽而幽静。
春天,当你踏进小院时,就感到一阵微风习习吹来。
走在路上,小院里的一群千年矮紧挨在一起,像一群安静的孩子,几棵桂花树显的那般自然、妥帖。
夏天清晨,小院里飘出一阵轻快的音乐,一看,老人们正在做操舞剑,我们也进去,跟着他们耍几招。
下午,夕阳撒满了整个小院,像是披上了一层薄纱,大树被天边的晚霞映红了。
人们正好吃完了晚饭,都跑出来,享受夏天带给人的喜悦。
这无疑是小孩最快乐的时候,他们在小院里尽情的玩耍,骑车、跳房子、踢毽子。
再怎么疯呀,闹的大人也不会管。
在玩的满头大汗的时候还能吃上一两根香甜的冰糕。
这时,小孩仿佛成了世界上最幸福的人了。
秋天,第一让你感到清香无比的无疑是桂花了。
小院的桂花香没有一个人会拒绝,它那纯朴的暗香往往留下一丝丝让人流连往返的感觉,人们恨不得摘下一朵朵淡黄的桂花放进嘴里大口大口的嚼,那种平淡而又难忘的质感让人深深的陶醉在这小院的暗香之中。
冬天,在最冷的时候,人们都躲在屋中不肯出去。
而小院依然那么平静,一阵凛冽的寒风刮过,树总是摇摇晃晃,好象一不小心就会掉下来似的。
石铺的小路上流动着一两个人,小院失去了昔日的欢歌笑语,但他依然那么的美丽动人。
我不禁深深的爱上了它的一草一木,它虽不是什么名胜古迹,也不是什么天方夜潭。
而我,却被它那种朴素所感动。
而今,小院依旧年年美。
关于我的家乡课前三分钟演讲稿篇2亲爱的老师,同学们:大家好,今天我要演讲的题目是《我的家乡》。
我的家乡是一个三面环山、一面环海的小乡村。
那里物产富饶、风景优美,是个美丽而迷人的暑假度假村。
在那里我最喜欢的是大海。
每到夏天,黄昏时的海面是最美丽的,我便与小伙伴们相约,去大海玩耍、嬉水。
海面上先是风平浪静的,好像睡着了一样,没有风,也没有浪。
课前三分钟演讲稿我的家乡_即兴演讲_
课前三分钟演讲稿我的家乡家乡总是最令人思念的,不管是游子还是垂暮者,都思念着自己的家乡,下面是小编为你整理的几篇关于我的家乡课前三分钟,希望能帮到你哟。
关于我的家乡课前三分钟演讲稿篇一亲爱的各位老师,各位同学,大家好。
我是工商管理学院09级1班的刘钊。
今天我演讲的内容是关于我的家乡,也是大家现在生活的城市——开封。
对于开封我可能会有一些夸张的赞美,但也不会逃避它发展中的不足,更不会去攻击别的地区,毕竟我又不叫“刘立波”嘛。
说到开封,人们总爱在前面加上“七朝古都”四个字。
开封确实很古,自建城以来已经有了2700多年的历史,由于开封地势平坦,河湖纵横,气候温和,交通便利,所以是中国最早开发的地区之一。
战国时期的魏国,五代时期的后梁、后晋、后汉、后周以及北宋和金七个王朝曾先后在这里建都,其中最为辉煌的就是在北宋时期:赵匡胤、赵光义兄弟用了二十年时间结束了五代十国的封建割据局面,将开封打造成了当时世界上最为繁华富庶的城市。
也将宋朝打造成了中国有史以来经济最发达,科技最发达,城市化率最高,人民生活水平最高,将欧洲距离拉的最大的朝代,总之,不是一个公-款吃喝、行贿受贿、官匪结合十分严重但仍自称亚克西的朝代。
一千年前的中国的在第一第二第三产业都是世界第一,其gdp占到了世界的50%。
这些在诸多文献中都有着明确的记载,如果非要说无图无真-相的话,那张择端大师的《清明上河图》应该就是对开封当时繁华的最好诠释。
开封有着悠久的历史,璀璨的文明,但开封人并不怎么文明。
他们随便、粗俗,还有一些蛮横。
开封人还有一个普遍的诟病就是像我刚才一样只会吹嘘曾经的辉煌。
随着李自成攻打开封、黄河决堤等一系列的天灾和人祸后,开封逐渐落寞并一蹶不振,时间将它冲刷成了一座落后的小城。
尽管开封再也不像以前光鲜亮丽,但开封人民对生活乐观的态度却从未改变。
他们自命不凡,依旧把开封当做皇城,把自己当做天之骄子;他们可爱,生活的并不好但总能找到快乐的理由;他们小市民,没见过大世面却还爱吹牛;他们无奈,因为吹来吹去可以供他们吹的牛只有那么几头。
公开课教案《家乡
公开课教案《家乡·印象》第一章:课程导入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基本信息。
2. 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培养他们的家乡自豪感。
教学重点:1. 家乡的基本信息介绍。
2. 培养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难点:1. 如何引导学生深入了解家乡。
2. 如何激发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教学准备:1. PPT课件: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
2. 教学视频:关于家乡的风光、民俗等。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观看教学视频,初步了解家乡的美丽风光和特色。
2. 利用PPT课件,详细介绍家乡的地理位置、历史文化、风俗习惯等。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家乡的认识和感受。
4. 邀请学生代表上台发言,分享他们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第二章:家乡的自然风光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特点。
2. 培养学生对家乡自然风光的欣赏能力。
教学重点:1. 家乡自然风光的特点介绍。
2. 培养学生对家乡自然风光的欣赏能力。
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
2. 如何培养学生对家乡自然风光的欣赏能力。
教学准备:1. PPT课件:展示家乡的自然风光图片。
2. 教学视频:关于家乡自然风光的纪录片。
教学过程:1. 引导学生观看教学视频,初步了解家乡的自然风光特点。
2. 利用PPT课件,展示家乡的自然风光图片,引导学生欣赏。
3. 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分享自己对家乡自然风光的认识和感受。
4. 邀请学生代表上台发言,分享他们对家乡自然风光的欣赏之情。
第三章:家乡的历史文化教学目标:1. 引导学生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底蕴。
2. 培养学生对家乡历史文化的自豪感。
教学重点:1. 家乡历史文化的底蕴介绍。
2. 培养学生对家乡历史文化的自豪感。
教学难点:1. 如何让学生深入了解家乡的历史文化。
2. 如何激发学生对家乡历史文化的自豪感。
教学准备:1. PPT课件:介绍家乡的历史文化、名人、古迹等。
我爱家乡公开课教案7篇
我爱家乡公开课教案7篇我爱家乡公开课教案【篇1】一、教学目标学生自主组成研究小组,有计划地参观、调查、访问。
教师了解学生搜集到的资料,认识到家乡的变化和发展。
激发学生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情感。
二、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深入导入同学们,看看这些城市、乡村的照片,美吗?大屏幕出示,书上46页,四幅照片。
你知道这下图片呈现的什么地方的景色吗?学生讨论,教师讲解。
揭题(可爱的家乡)(二)家乡的变化1、住房的变化(1)同学们,想知道老师家住房是什么样吗?老师家原来的住房可不是这样的,两相对比你发现了什么?(2)你们家的住房有变化吗?是怎么变的?请讲一讲。
(3)是啊,许多同学家的住房都变的高大,宽敞,美观了。
我们的家乡不仅是住房发生变话,其他地方也在变化呢!你发现没有?2、出行的变化(1)交通工具的变化老师小时候上中学都是步行,家离学校又远,每一次到学校要1小时左右,所以为了不迟到,我每天得5点就早早地到校。
如果遇下雨天,那老师还得更早地起床,因为泥路不好走。
课前让同学们调查爸妈小时侯上学使用交通工具的情况,谁来汇报调查情况?学生讲述父母小时候上学使用交通工具的情况。
小结:以前我们能用的交通工具少,自行车算是不错的交通工具,多数步行。
现在我们是怎么到学校上课的?是家长用电瓶车、摩托车、甚至小轿车接送,或者坐校车来的。
(2)道路的变化上学的道路有没有发生变化?(以前是泥路,好天一身灰,雨天一身泥。
后来有了沙石路、水泥路、柏油路,平坦、宽阔,走在上面很舒服,雨天上学也很快。
)(三)谱写赞歌,展示才华1、家乡的变化给我们的生活带来了快乐、幸福,我们的心中充满着对家乡的赞美之情。
请听一听一位小朋友发自内心的赞歌:《森林公园》。
2、你从他的心声中感受到了什么?3、那么,现在就让我们也来尽情地抒发对家乡的美好感受吧。
请同学们以小组为单位,商量商量,或者写一首小诗,或者写一段美文,也可以画一画你认为最美的一角,还可以用一首歌来尽情地抒发对家乡的热爱之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首先我非常感谢进修学校的领导和老师,给我这次和大家共同探讨如何上好地方课的机会,也非常感谢今天到会的各位老师,有了你们的支持,我相信我们和龙的地方课一定会闯出一条新路。
今天我就把我如何上家乡课的思路展示出来,希望能给大家带来一些启示。
怎样上好家乡课王淑梅我们国家的课程分为1国家课程.2地方课程。
3校本课程。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学校课程的三级课程管理体制,是我国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的重要内容。
而小学地方课程承担着介绍吉林历史、地理、人文、经济情况,加强安全、环境、国防、民族、法治、禁毒教育等大量教学任务。
地方课是课改以来开设的一门新学科,小学地方课通过近几年的实践,教材教法都在不断的更新,它已经由一片杂草丛生的荒原变成了良田美地。
我们认真研读教材,也对地方课的教学有了一个理性的认识,摸索出了一套属于自己的独局具特色的教学策略。
地方课是在教师引导下,学生自主进行的综合性学习活动,是基于学生经验,密切联系学生自身生活和社会实践,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
在地方课的实施中,教师要及时了解学生开展研究活动的情况,有针对性地进行指导、点拨与督促;要组织灵活多样的交流、探讨活动,促进学生自我教育,帮助他们保持和进一步提高学习积极性。
指导的内容不是将学生的研究引向一个已有的结论,而是提供信息、启发思路、补充知识、介绍方法和线索。
指导的多了,成了包办代替;指导的少了,学生的研究和探讨又不到位。
可见学生的自主性在课题的研究中尤其重要。
因此,我们提出“活动是地方课程教学的主要形式,是地方课教学的灵魂,重视学生的亲身经历和生活经验,要求学生积极参与到各项活动中去,通过动手做、参观、考察、调查、探究、表演等活动,来感悟课文内容,从而体验和感受生活┅┅”实现地方课程的教学目标:弥补国家课程之不足,实现“提高学生的科学和人文素养,激发学生热爱自然,热爱家乡,报效祖国,服务人民的感情,培养学生良好的审美情趣和健康、乐观向上品质”,这个目标不是填鸭式教学所能达成的,必须让学生在活动的过程中自己去感悟,自己去内化。
家乡课是地方课中的一门课。
它的教学目的是想通过家乡课让学生了解家乡,热爱家乡。
读懂读透了教材,我们也明白了:地方课既不能上成了语言文字课,也不能上成了思想品德课,教材设计不能局限于教材和课堂,要根据我们的实际情况进行整合,增删教材内容,灵活的安排教学内容,有创造性的学习,让学生学在其中,乐在其中,尽情地享受地方课的乐趣。
为了让学生融入社会,热爱生活;发展学生个性,培养兴趣和特长;提高学生动手能力、实践能力和创新精神,教师在教地方课程时,一定要把握好地方课程的特色:那就是融实践性、综合性、多样性、开放性、生成性、自主性于一体,更多地组织学生开展不同形式的实践活动,为学生提供经历、体验、感悟、综合、提升的机会和条件。
因为家乡课是体现对知识的综合应用的实践性课程。
所以家乡课不是一节课能完成的,它至少需要一周的时间来完成。
在实施中:第一步我们教师首先要了解教材,熟悉教材,明确本课的主题。
例如一年级上册家乡书,共有三个单元,第一单元《我生活的地方》、第二单元是《家乡在哪里》、第三单元是《家乡真美丽》。
这册书主要教学目的是让学生初步了解家乡的地理位置,家乡有名的山和水。
知道家乡的名胜古迹。
熟悉了教学目的后我们才能实施教学。
第二步就是活动准备阶段,向学生布置任务。
例如一年级上册第三单元《家乡真美丽》,这一单元主要分三个课时,第一课时是《家乡的山,家乡的水》我们可以布置学生从山和水两方面来搜集资料。
第三步就是实践阶段,也就是学生搜集资料阶段。
学生在这一阶段了解家乡,关注家乡的衣食住行及各种风貌的变化,进行调查、采访,这一阶段是激发学生关心家乡、热爱家乡、热爱生活的情感阶段,也是培养学生观察能力、收集和利用资料能力、创新能力、思维能力和团队精神的阶段。
学生搜集资料的方法有很多:可以组成小组,在小组内搜集,也可以个人搜集。
搜集资料的形式多样:可以是文字资料,可以是图片资料,可以是录音资料。
也就是说家长或者别人讲述的录音。
资料的来源也是多方面的:可以是网上搜集,画报剪贴,文字记录,采访录音等。
第四步就是整理资料阶段。
每天学生都要向你汇报他们所搜集的资料,教师在这一阶段的任务就是整理资料。
教师在整理资料时,要删除跟本课无关的资料,修改文字不通顺的文字资料,帮助学生上传图片资料。
教师这时的作用是指导、提示。
例如二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第二课《家乡的节日怎么过》,学生在搜集资料时,由于我们生活在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我们家乡有我们独特的节日。
《9.3延边朝鲜族自治州成立日》、《8月15日老人节》,教师可以提示学生别忘了搜集这两个节日的资料。
最后就是汇报阶段。
也就是上课。
课堂上可以采取小组汇报,个人汇报,讲故事,图片展示等形式。
要根据不同的课,采取不同的形式。
以一年级下册第二单元第三课《家乡人的生活变化》为例,我讲一讲我是怎样按照这几个步骤进行讲课的。
课本中只给我们了一个提示,用比一比的方法来了解家乡人的生活变化。
那我们怎样来背这一节课。
我通过熟读教材,开发课程,决定就从和龙人衣、食、住、行四个方面来进行备课。
因为我们的孩子祖辈大多都是和龙人,他们亲身经历了和龙的变化。
他们会把自己的亲身经历给孩子讲述出来。
这样,孩子说身边事,讲身边人,对他们来说并不陌生,确定了课题后,就要确定活动目标。
本节课的活动目标是:1、知识与能力:了解家乡的有关知识,引发孩子的积极思考。
学习一些社会实践调查的方法。
提高孩子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再发现问题的能力。
学会交往与合作,培养动手、创新等多方面的能力,促进每一个孩子个性的健康发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调查、采访、参观、考察、汇报等实践活动,合理安排教与学的关系。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在活动中学会关注家乡的人,家乡的事,激发孩子热爱家乡、建设家乡的感情。
确定活动目标后,我们就要进行活动准备。
本课的活动准备有两个准备:一是向家人了解过去的生活变化;二是搜集家乡人过去的生活图片及有关资料。
根据活动准备我开始实施第二步向学生布置任务。
在布置任务时,我采用了以小组为单位的形式进行搜集。
分为衣、食、住、行四个小组从不同方面进行搜集。
搜集的资料可以是文字资料,也可以是图片资料。
第三步是学生实践阶段,也就是学生搜集资料的阶段。
是学生调查、采访、参观等活动。
去年,我们班的学生是一年级,他们求知欲强,当我布置完任务后,他们积极响应,有的向爷爷奶奶询问,有的搜集一些照片,拿来让我看,还有的让爸爸、妈妈帮助搜集。
在学生搜集资料阶段,老师要时刻关注学生,及时掌握资料的搜集情况,哪一方面搜集的不全。
比如,学生在搜集“住”的方面资料时,感觉到过去老房子的资料不好搜集。
这时,我及时提示学生:可以是爷爷奶奶带有旧房屋的老照片,也可以从网上搜集,指导学生按照课文的要求去搜集。
第四步是整理资料阶段。
在这个阶段中,老师要逐一审核每一份资料。
文字资料,图片资料,录音资料等。
这一阶段也是老师最繁忙的阶段,去年我们班的学生是一年级下学期,由于学生年龄小,有很多文字资料是家长帮助搜集的。
有些词学生并不理解,比如“夜幕降临”“喜悦”等词,还有很多语句不通顺,老师都要帮助学生整理修改。
刚开始,我想让学生搜集一些照片,但在搜集的过程中,我发现搜集的照片寥寥无几,而且放映的效果也不好。
于是,我便指导学生从网上搜集图片,有些市区的变化在网上搜集不到,于是学生在家长的帮助下,用照相机拍照下来,又传到网上的。
有些与本课无关的资料和内容重复的资料,老师还要删除,确保家乡课的质量。
最后的阶段就是学生汇报阶段了。
在学生汇报前,我开课引题,先出示了家乡代表性的建筑--市标,(课件1)家乡具有代表性的花—金达莱花(课件2),接着学生也展示了自己搜集的家乡美景的图片,以激起学生对家乡的喜爱之情,引出课题:家乡人的生活变化。
在汇报阶段,文字资料我采取了小组调查,个人汇报的形式。
学生先在小组内讨论研究,选出文字资料的汇报人,然后进行汇报。
例如服装方面的文字资料,我搜集上来的是十份。
经过整理筛选和课堂时间的安排,最后只能由4个小组成员进行汇报。
图片资料的汇报形式是小组搜集,组长代表展示的形式。
为了方便,我在整理资料阶段,已经把学生搜集的图片资料制作成了幻灯片,传到了电脑上。
刚开始,我还担心学生不会使用电脑,但是现在的孩子真聪明,他们在我和家长的指导下,只练了几次就会使用电脑了。
汇报过程,第一步就是小组内从衣食住行四个方面汇报文字资料和图片资料,为了增加学生对家乡的热爱之情,在学生介绍了和龙的饮食方面的资料后,我让学生又品尝了家乡的美食,表演了具有家乡民族特色的朝鲜族舞,并适时对学生进行了思想教育。
(我们的家乡虽然很美,比起很多大城市还有很大的差距,你们将来学业有成,准备为家乡做些什么呢?)学生这时已被感染,自然而然地迸发出了建设家乡的美好愿望。
第二步就是回顾课文内容,通过学生的调查了解和课文内容对照,更进一步加深了学生对本课的理解。
在去年的公开课中,当时学生在汇报的时候,翻过了一页,我在旁边看到了,没有去制止,没想到这个孩子反应特别快,马上返回到了前一页。
在活动中,一切都是学生自己动手搜集,自己调查,自己去寻找家乡的美景,有自己来展示自己的成果。
这样学生不仅在搜集资料的过程中了解了许多家乡的知识,而且在调查实践过程中,学生的搜集资料的能力、实践能力都得到了提高。
最后进入总结阶段,让学生切身感受家乡的变化,从内心深处爱上我们的家乡。
在整个活动过程中,学生们各显其能,充分准备。
他们抓紧一切时间进行讨论,交流,他们开动脑筋,想尽各种办法自己去调查、去观察。
在汇报课上,他们是那样的专注,团结协作和创新精神在他们身上得到充分的体现。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不仅了解了家乡的过去和现在,更增加了对家乡和祖国的热爱之情。
从而达到了家乡课的教学目标。
以上就是我对家乡课的认识和理解,我想一定还存在着很多的不足之处。
希望各位领导和老师,多提宝贵的意见和建议,以便于我们更好的上好家乡课。
谢谢大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