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望月》第二课时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及反思

合集下载

望月》第二课时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及反思

望月》第二课时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及反思

望月》第二课时公开课获奖教学设计及反思望月》第二课时公开课教学设计导入:夜深人静,我悄悄地走到XXX甲板上坐下来。

月悄悄地成为夜空的主角,倾泻柔柔的月光在宽阔的江面上。

让我们一起欣赏这美丽的月夜。

眼中月:读第二自然段,如果遇到动人的句子,应该及时画下来,再细细品味。

我们先感受江面上的月光。

交流指导朗读。

如果江面上的月光有着动态美,江两岸的月光就是一种静态美。

交流指导朗读,品味出今晚的月光在我的眼里是迷人的、安详的。

诗中月:沐浴在这明月的清辉下,作者今晚是睡不着觉了。

请大家读3-20自然段,说说你眼中的小外甥是怎样的?小外甥聪明好学,爱幻想。

从哪儿看出来的呢?小外甥向我挑战,对诗;把月亮想象成天的眼睛。

同桌对诗,男女生合作对诗。

诗中镶嵌着一轮明月,这就是诗中月。

心中月:多情的诗人在有月的夜晚个个都失眠了。

月亮给了诗人以灵感,也给了小外甥以灵感,令他产生了奇妙的幻想。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13-21小节。

出示月的变化图,指名学生说。

小外甥眼中的月亮成了天的眼睛。

指名一个学生读“像眼睛,天的眼睛。

”小外甥说这是明亮的眼睛。

4、生动地描述了他是如何说出这段话的,形象地描绘了他的语言表现力。

追问之后,生又提供了多种可以替换“绘声绘色”的词语,让大家更好地理解这个词语的意思。

接着,师要求生练读这段话,进行指名读和齐读,以提高学生的朗读能力。

5、师指出小外甥眼中的月与“我”眼中的月不同,询问学生小外甥眼中的月让人感受到了什么。

通过这个问题,师引导学生思考不同人对同一事物的感受和理解的差异。

6、师告诉学生只需重新编排一下句子,就可以成为一首诗。

然后,师让学生在配乐声中有感情地吟诵这首儿童诗,以培养学生的诗歌欣赏能力。

7、师引导学生想象自己和小外甥一样,富有幻想,让学生想象月亮是什么样子的,或者试着写下自己的想法。

师鼓励学生用幻想的翅膀,探索自己心中的月亮。

8、师鼓励学生动笔写下自己的想法,并与同学分享。

通过交流,学生们可以更好地理解彼此的想法,进一步加深对月亮的认识。

5下24《望月》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5下24《望月》第二课时教学反思

知识在对话中丰富想象在思维中激发——《望月》第二课时教学反思《望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七单元的一篇课文,是一篇构思独特,景美情真的散文。

我将课堂教学聚焦“望月”,以“情”贯穿全文教学。

通过品读“我”、诗人、小外甥眼中的月,体会感受到“不同的人,不同的心情,望见的月亮也就不相同。

你有一颗怎样的心,心中就有一轮怎样的月亮。

月儿本无情,情在人心间。

”在这节课中我主要着眼于从和学生关于文本的对话中丰富学生的知识储备,再就是在课堂上思维的撞击中迸发想象的火花,激发出学生潜能中的奇妙独特的想象。

一、在与学生的对话中储备知识语文课可以说是从文本展开的语文课,进而言之是从文本所显示的语文问题展开的语文课。

就小学语文课的论域而言,应该是从理解文本的语言文字表达展开的语文课。

如何能借助文本使教师、学生、文本三者间达到一种彼此交融,互动生情的的境界呢?在3-13自然段的教学中,我让学生分角色朗读人物的对话,然后分别理解对话中的六句关于月亮的诗,再让学生也来进行关于月亮的对诗。

在这一教学过程中,学生的兴致比较高涨,尤其是在对诗环节,由于课前做了充分的准备,学生在交流的过程中始终都能享受到知识的乐趣。

教学过程中,从学生已有的认知结构出发设计问题,引领学生走进文本,感悟文本。

这样的问题拓展了学习空间,激发学生思考,鼓励学生自主感悟。

在理解词语“不假思索”时,我先让学生说说“假”的意思,再说说词语的意思,最后让学生说说读这个句子速度的快慢,让学生通过朗读的语气语调来感受词意。

学生体会到应该读得快一些,这就进行了自我朗读指导。

学生通过自我构建得到的成功的感受,是最值得喜悦的。

再说“赛诗”这一部分中,在课堂上不仅要求学生较流利地背诵出文中的诗句,还要有学生充分预习,查找资料,有一定的古诗基础,较好的语文积淀。

这样学生将对诗句的理解和对诗人情感的体悟用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正是一种内化外吐的过程。

而且这一过程更能让学生较好地丰富巩固自己知识储备。

五年级下语文教案-望月(第二课时)_苏教版

五年级下语文教案-望月(第二课时)_苏教版

《望月》(第二课时)教案一、复习导入1、引背文中诗句上节课,我们初读了《望月》这篇课文,有滋有味地诵读了文中一些古人望月所写下的诗句。

咱们来温习一下。

唐代大诗人李白在《古朗月行》中写道——他在《峨眉山月歌》中吟道——他的《静夜思》更是脍炙人口——同样面对夜空,苏轼的感慨是——孟浩然的感受是——在诗人张继的眼里——看来,多情的诗人在有月的夜晚个个都失眠了,要不然怎么会有这么多有月的诗在人间传诵呢!2、赛诗会古往今来,吟诵月亮的诗句多如繁星。

下面我们就来举行个小小赛诗会,有信心吗?师生赛诗学生赛诗二、诵读概括“诗中月”1、分角色读3-13自然段月,在诗人的眼里是多情的、奇妙的。

让我们再次有感情的吟诵这些多情的诗、多情的月。

打开书,我们分角色读3-13自然段,女生读“小外甥”,男生读“舅舅”,我来读旁白。

2、概括板书多美好的境界呀!这一部分写的是(板书:?月)什么月?用心想一想,看谁能把这一段文字读成几个字。

是啊,每一句诗词里都镶嵌着一轮明月。

这就是(板书:诗中月)三、品读感受“眼中月”夜深人静,作者独自一人在江轮甲板上,他眼里的月亮又是怎样的呢?请轻声读课文的1、2自然段,一边读,一边在脑海里想象课文所描绘的画面。

1、轻声自读2、出示句子,示范批注我特别喜欢第二自然段的第二句,(师范读)读了这一句,我仿佛看到了这样一幅画面:月光洒落在长江里,江水中出现了千点万点的光斑,好似满天的繁星,在调皮地跳动,真是波光粼粼,令我神往。

3、请你也来学着我的样子,在你认为值得咀嚼的词句上做上记号,再仔细的品味,并在书上写下自己的独特感受,用一个词语或一句话都行。

4、交流读书体会预设问题:A、“安详”这个词让你想到了什么?仿佛看到了谁?读出你心中那轮安详的月亮。

B、“剪影”跟同学们一起分享几幅雁荡山的照片。

(出示图片)月光下,那山、林只留下了黑色的轮廓,真像用黑色的纸剪下来贴在远处似的。

理解了,就能读出意境来了,再来读读这句话。

望月教学设计第二课时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望月教学设计第二课时名师公开课获奖教案百校联赛一等奖教案

望月教学设计第二课时引言教学设计是教师在教学过程中为达到教学目标而有意识地进行的各种活动的规划和设计。

望月教学设计第二课时旨在为教师提供一个详细的教学设计方案,以确保教学效果的最大化。

本文将从教学目标、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和评价方式等方面来论述望月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的具体内容。

一、教学目标望月教学设计第二课时的教学目标是通过培养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使学生能够理解和应用特定的数学概念和原理,同时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

二、教学内容该课时的教学内容主要涵盖以下几个方面:1. 数学概念:引导学生掌握关于几何学中的直线和线段的定义,理解直线和线段的性质和特点。

2. 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数学问题的讲解和解析活动,培养学生运用几何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

3. 团队合作:鼓励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合作,通过合作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沟通能力。

三、教学方法为了实现教学目标,本课程采用了以下教学方法:1. 探究式学习:教师通过提出问题和情境,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独立探索,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和创造能力。

2. 合作学习:学生在小组活动中共同合作,互相交流和讨论,共同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3. 案例分析:通过分析真实案例,学生可以将所学的数学概念和原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提高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

四、教学步骤本课程的教学步骤如下:1. 导入:引入学生对直线和线段的相关问题,让学生思考直线和线段的定义,并与实际生活中的例子联系起来。

2. 概念讲解:通过示意图和实例,讲解直线和线段的定义和性质,并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3. 探索活动:给学生一些有关直线和线段的问题,让学生自己探索解决方法,引导学生发现直线和线段的性质。

4. 小组讨论:学生分成小组,通过小组内讨论和交流,共同解决给定的数学问题和情境,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和沟通能力。

5. 案例分析:教师给出一个实际问题案例,让学生运用所学的数学知识解决问题,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望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望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望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古代诗人对月亮的描绘和赋予的意义;2.学会运用诗歌形式表达自己对月亮的感受;3.提升学生的诗歌欣赏和创作能力。

教学内容1.古代月亮诗词欣赏;2.学习《望月》这首古今名篇;3.创作自己的月亮诗。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古代月亮诗词的选辑;2.教师准备《望月》的原文和翻译;3.教师准备白纸和钢笔/铅笔。

教学步骤步骤一:引入•教师播放一段关于月亮的音乐,营造出宁静的氛围;•教师展示古代月亮诗词的选辑,引发学生对月亮的思考和想象;•教师与学生共同讨论月亮在古代诗人眼中的形象和意义。

步骤二:朗读《望月》•教师给学生朗读《望月》的原文和翻译;•教师解读诗中的意象和情感,引导学生理解诗人对月亮的赞美和思考;•教师强调诗歌的节奏和韵律,让学生感受诗歌的美。

步骤三:分析诗歌结构和语言运用•教师与学生一起分析《望月》的诗歌结构:四行一首,每行五个字;•教师引导学生注意诗中运用的比喻、拟人和夸张手法,提升学生对诗歌语言的理解和鉴赏能力。

步骤四:诗歌创作•教师带领学生进行诗歌创作活动;•学生可以选择以《望月》为启发,写一首描绘月亮的诗,或者表达自己与月亮相关的情感和思考;•教师提供必要的指导和帮助,并鼓励学生大胆表达自己的想法和感受。

步骤五:诗歌分享•学生互相分享自己创作的诗歌;•教师指导学生互相欣赏和评价对方的作品;•教师根据学生的表现给予肯定和鼓励,促进学生对诗歌创作的兴趣和自信心的培养。

思考题1.你觉得《望月》这首诗有什么特别之处?2.诗人用了哪些手法来描绘、赞美和思考月亮?3.你对月亮有什么特别的感受和想法?是否能用诗歌来表达出来?扩展活动•学生可以选择其他古代月亮诗词进行欣赏和分析;•学生可以尝试创作其他主题的诗歌,如描绘大自然、表达情感等;•学生可以组织诗歌朗诵和创作分享会,与其他班级共同交流。

小结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古代月亮诗词有了更深入的了解和欣赏,学会了创作自己的月亮诗,并且养成了对诗歌的欣赏和创作的习惯。

《望月》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望月》第二课时教案设计

《望月》第二课时教案设计【课题】《望月》【教材出处】苏教版小学语文第十册第21课【教材简析】《望月》是苏教版小学语文五年级第二学期的一篇角度独特、构思新颖的写月文章,融写景与记事为一体。

课文以生动的笔调写了“我”在甲板赏月时,聪明好学的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诗的情景,以及小外甥对月亮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

【设计理念】《语文课程标准》强调“语文课程的基本特点是工具性与人文性的统一”。

教学过程是教师、学生、文本三者的对话,课堂充满了生机与活力,正如语文课程标准上所说:“语文活动就是人的一种生命活动”,语文学习的外延和生活相等,课本不是语文课程的全部内容,应该把课本看成是一种有待于师生共同开发、构建的学习资源,师生应该共同创造性地加以运用。

语文课本只是一个载体,我们应该合理地利用这个载体,把课本作为一个生长点,巧妙地延伸开去,有机地生成更多的东西,从而让我们的学生有更多的收获。

【教学内容】精读课文,理解课文内容。

【课时目标】1、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背诵课文。

2、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亮产生想象的句子的意思。

3、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学重难点】指导学生体会欣赏描写月光的句子和理解品析描写小外甥对月亮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的句子。

【教具准备】多媒体课件、月光图、投影仪、幻灯片。

【教学过程】一、回忆月景,导入新课。

《望月》是现代著名作家赵丽宏写的,它处处渗透了美,包含了美。

上节课,我们初学了课文,并通过朗读,感受了文中蕴藏的美。

我们感受到了哪些美呢?板书:月色美、诗句美、想象美。

【对学生找到的其它的美也应予以肯定,如课文的语言美、意境美,小外甥的童心美等。

】过渡:美丽的月色把作者吸引到了甲板上,让我们随他一起去欣赏吧!二、品读第二自然段,感受月色美。

1、师配乐范读课文第二自然段,生闭上眼睛听,展开想像,浮现画面。

2、汇报交流,学生各抒己见。

《望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优秀范文5篇]

《望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优秀范文5篇]

《望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优秀范文5篇]第一篇:《望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望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亮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2、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学重点、难点:指导学生体会、欣赏描写月光的句子和理解、品析描写小外甥对月亮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的句子。

教学准备: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课前活动:请同学听苏轼的《水调歌头中秋》朗诵。

一、创设情境,谈话导入:这节课,让我们继续学习著名作家赵丽宏的散文——《望月》。

齐读课题。

深情一点,再来一遍。

对呀,这才是月亮的声音,月亮的感觉!请大家回忆一下,望月所望的三个月亮是——生:江中月,诗中月,心中月。

那么,这三个月亮留给你印象最深的是哪个月亮?多数人印象最深的是心中月。

看来,与你们年龄差不多的小外甥对月亮的想象的确让你们也惊讶了。

但是,你们也一定清楚,离开了对月亮的观察,是不可能有心中月的想象的,是吧?现在,我们就来读读“江中月”。

(板书)二、赏江中月,感受月色美。

1、学生自由朗读课文第二自然段,读出美感,画出你认为写得好的词语,并谈谈你的感受。

出示投影。

2、从这段文字的内容看,它是写景呢还是写事呢?(写景。

)师:没错,是写景。

(板书:写景)请在江中月这段文字的旁边注上“写景”二字。

3、读完这么优美的文字,你画了哪个词,有什么感受呢?安祥:写出了月夜的安静。

隐隐约约:写出神秘。

镀:为什么不换成铺、蒙、洒、涂、罩呢?好在哪?写出月光很强。

黑色剪影:写出了一种朦胧的美。

因为有月光,才会有剪影,所以也是写月光。

4、这么美的文字,让我们来读一读。

听老师说,你们读有关的句子。

那么,作者又是怎么写望月之景的呢?我们不妨一句一句地来读一读这段文字。

师:抬头仰望夜空,只见——谁能接着读?生:(接读)“月亮出来了,安详地吐洒着它的清辉。

” 师:好,我们继续读。

低头凝望江面,只见——生:(接读)“月光洒落在长江里,江面被照亮了,流动的江水中,有千点万点晶莹闪烁的光斑在跳动。

望月教案(第二课时)

望月教案(第二课时)

望月教案(第二课时)一、课程背景《望月》是中国传统诗词中著名的月亮诗篇,其诗意深远,感人至深。

本课程以《望月》为主题,通过阅读和解读这首诗,让学生感受传统文化的内涵和美好。

二、教学目标1.理解《望月》的基本诗意,感受月亮的美好;2.能够正确朗读《望月》;3.掌握古诗词韵律,培养感性语言表达能力;4.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审美水平。

三、教学流程1. 导入(5分钟)向学生介绍本课程的主题:“月亮”,并利用图片、录音等多种方式让学生了解月亮在不同文化中的象征、文学作品中的表现等。

2. 课文学习(30分钟)1.教师进行课文的朗读,让学生跟读,掌握课文的基本语调和韵律。

2.分析、解读课文内容,讲解生僻字词及词语的意义和联想,让学生准确理解并感受到诗歌的美妙。

3.进行多角度的课文解读,让学生从不同角度理解诗意并发表自己的见解。

3. 诗歌创作(30分钟)让学生根据自己对月亮的感知,创作一首诗歌。

教师组织学生讨论、思考并写成作品,倡导学生发挥创造力,并提供必要的指导。

4. 诗歌分享(10分钟)选择几篇优秀的诗歌,由学生进行朗读和分享,让大家欣赏、体会自己和他人的创作,激发学生学习文学的兴趣和热情。

5. 课堂小结(5分钟)回顾整节课的主要内容,巩固学生对课文的理解和对月亮的感性认识。

四、教学反思本课程通过诗歌创作的形式,让学生在创作中深入思考月亮的意义和美好,提升了学生的感性语言表达能力。

同时,通过诗歌分享让学生感受到创作的乐趣,提高了学生的审美能力。

针对下一节课的课程安排,可以进一步挖掘《望月》的深层含义,让学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感受这首诗的美妙。

望月教案(第二课时)

望月教案(第二课时)

望月教案〔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理解课文内容,通过具体的语言文字,体会小外甥对月亮的喜爱,进而体会出小外甥的聪明好学、富于梦想。

3.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展开梦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4、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5、研究为什么同一个月亮在不同人的眼里不一样,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并迁移运用,开展学生个性。

教学重点、难点:1、指导学生体会欣赏描写月光的句子和理解品析小外甥对月亮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的句子。

2、通过朗读训练,启发学生展开梦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具准备:课件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1、在上课前,老师先让同学们听几首曲子,试试谁的耳朵最灵,能告诉老师乐曲的名称。

〔播放:二泉映月、春江花月夜、月光曲〕2、月亮的美不仅被创作出一首首动听的乐曲,还被写成了一篇篇优美的文章,今天这节课我们就来学习现代著名作家赵丽宏写的一篇课文,题目是望月,一起读课题。

这样读课题,老师感觉这月亮也太刺眼了吧好好想想,你平时望见的月亮是怎样的我们在什么时候望月啊想好了谁来再读一读课题〔指名读〕看,有月的夜空是多么的宁静而优美,望着画中的月儿在想象中沐浴着它的清辉,让我们一起轻轻地读课题!3、今天这节课我们将走进这一片江上月色,请同学们把书翻开,同学们预习课文的时候最喜欢读课文的哪个局部〔板书:我;一;;一;散文、诗人;一;;一;诗歌、小外甥;一;;一;童话〕4、我眼中望见的月是怎样的我们先来欣赏作者用散文的语言描写的月景。

二、欣赏我眼中的月景夜深人静,我悄悄地走到江轮甲板上坐下来,看到了什么呢1、课件播放配乐朗读课文第一、二自然段,生闭上眼睛听,展开想像,浮现画面。

同学们都被这月光下美丽而幽静,空旷而辽远的江景陶醉了,并跟随着作者的脚步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悄悄地来到江轮甲板上望月。

此时,你望到些什么请学生说说仿佛看到了什么。

《望月》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望月》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

《望月》青年教师优质课评比第二课时优秀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2.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句子的意思。

3.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去感知世界。

二、教学重难点:1、指导学生体会、欣赏描写月光的句子和理解、品析描写小外甥对月亮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的句子。

2、渗透学法,关注本文特有的表达方式。

三、教学准备:课件四、教学过程:一、复习回顾,营造氛围。

读课题,回忆作者望月所望的三个月亮分别是——江中月、诗中月、心中月(板书)二、品“江中月”,感受月色美。

1、出示第二小节,请你用喜欢的方式读一读,看一看这是怎样的月色?提出学习要求:及时画下让你心动的词或句子,再细细地品味。

或许这些词句会领着你触摸到作者藏在文字里的那些微妙的情思。

(画--品--摸)2、学生自学,老师巡视指导。

3、集体交流,感受月色之美。

初步感受“一切景语皆情语”的写作特色。

4、师小结学习方法,板书。

配乐朗读。

三、吟“诗中月”,感悟人文美。

1、引出第四自然段,指名读,你觉得小外甥是个怎样的孩子?3、出示文中诗句,分角色对诗。

4、学生再次运用“画—品—摸”的学习方法,学习品读诗句5、交流:再次体会“一切景语皆情语”。

6、师小结,板书。

(师生对诗)7、学生赛诗。

四、想“心中月”,激发创造美。

1、小外甥眼中的月亮又是怎样的呢?(出示“像眼睛,天的眼睛。

”小外甥几乎不假思索地回答。

指读)2、不假思索是什么意思?他为什么说像天的眼睛呢?体会比喻之恰当。

3、指名读,板书:一个童话4、(重新排列文字)指导读出诗的韵味。

齐读5、学生写眼中的月亮像什么?6、交流,师小结板书。

7、引读最后一个自然段。

文章到此结束了,用上一个句号就可以了,为什么又要用上一个省略号呢?五、总结全文,感受月之魅力。

月儿本无情,情在人心间。

你有一颗怎样的心,你的眼中就会有一个怎样的月!这就是——景语皆情语!这也是今天这堂课我们学到的一个写作本领!六、课后作业:(机动)1、背诵第二自然段。

望月教案(第二课时)

望月教案(第二课时)

望月教案(第二课时)一、教学目标1.理解课文“望月”所表达的情感;2.掌握词语“浮现”“孤独”“谦让”等的意思和用法;3.学会运用课文中出现的词语及短语,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二、教学重点1.望月诗意的表达;2.生字词的理解和运用;3.学会运用修辞手法。

三、教学难点1.掌握逆向思维;2.在表达个人思想感情时,准确运用所学词汇及短语。

四、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让学生集体诵读《望月》一课,并简要讲解朗读的技巧并感受其情感。

2. 精读(30分钟)本节课的中心是望月,这是一首抒情诗,让我们一起读过,先默读,再由班长读出来,再让学生分组,小组内让一名学生读一句,直到课文朗读结束。

3. 理解(20分钟)学生在课堂上讲述他的理解,老师要求课堂上的班级同学讲述课文给自己的一些情感,也可以自由谈及个人心情。

4. 拓展(30分钟)课文讲解如下:月色皎洁,中秋佳节之夜,人们欢聚一堂,寻觅和平、欢乐,但在诗人的心目中,皎白的月亮背后有一种孤独和冷漠的气息,他既爱月亮,又怜惜月亮孤独之不幸,因此他的心绪感慨万分。

诗人通过望远镜看月亮,发现月亮上有孤寂而美丽的“月海”,斑斓的“月丘”和漂流的“云海”,毕竟月亮是个孤独者。

月亮的“孤独”在诗中得到了深刻的体现,诗人借此来表达对“孤独”的体认和反思。

因此,这篇诗歌也有一种悲情抒发的味道。

5. 课堂小结(15分钟)对于重点,难点,知识结构等做出一个小结,同时也帮助学生复习这节课所提出的问题和要点。

五、教学反思通过这次课,学生们对于望月这个课文的情感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并且也懂得了如何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

教师教育学生要去理解望月诗意的表达,这样就可以学会运用修辞手法,有利于提高学生的阅读技巧和文学鉴赏能力。

同时,在这节课之后,通过在教学过程中引导学生,准确地运用所学词汇及短语来表达个人想法,并学会运用逆向思维的方法提高学生自主思考的能力。

《望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季评析

《望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季评析

《望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季评析教学目标:1、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背诵文中有关诗句。

2、明白得课文内容,体会作者在文中表达的思想——为小外甥的聪慧好学、富于幻想而感到自豪,对祖国的以后充满期望;激发学生热爱祖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思想感情。

教学过程:一、复习导入。

1、这篇课文写的是什么?(板书:“我”小外甥)2、在夜深人静的时候,“我”独自一个在江轮甲板上赏月,看到的月光照耀下江上景色是如何样的呢?(板书:赏月)3、出示“月夜江上美景图”。

学生看图后,出示第2自然段文字。

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二、讲读课文第二段。

过渡:正当“我”尽情地观赏着“月夜江上美景”的时候,小外甥也来赏月了。

认真阅读课文的第二段,想一想,“我”与小外甥在赏月的过程中交谈了什么呢?(板书:交谈)1、默读,摸索。

2、检查、交流,小结,板书:颂月、论月。

3、讲读5—12自然段。

过渡:“我”和小外甥是如何“我一句你一句”地对背诵颂月古诗的?(1)同桌分角色朗读。

并想一想,他们对背了几次,每一次对背的诗句是什么意思,有什么联系呢?(2)分角色对背古诗。

讨论交流上述问题。

(三次,每一组诗的作者教师差不多上明知故问,第二组差不多上表达思乡之情的,第三组差不多上写在江上看月亮。

)(3)小结。

(4)多媒体出示情形,学生背诵。

(5)想一想,读了“我”和小外甥对背古诗的情形,你们体会到了什么?(对背诗不是随随便便的,你背的诗还得跟我背的诗有一定的联系呢!小外甥自信、聪慧、机警,“我”真不愧是一位大作家。

)(6)指名表演背诵。

6、讲读14—20自然段。

过渡:小外甥不仅向“我”挑战,对背诵月的古诗,而且问“我”“月亮像什么?”(1)指名朗读。

摸索:“我”有没有直截了当回答小外甥的问题?什么缘故?(2)检查交流。

(3)自读,摸索:小外甥把月亮比作什么?划出有关的句子。

(4)出示句子,指名朗读,要求“绘声绘色”地叙述。

(5)小结。

三、讲读第三段。

过渡:“我”和小外甥在月光下进行交谈,交谈了多长的时刻,是在什么样的情形下终止的?1、范读。

望月公开课优秀教案及反思

望月公开课优秀教案及反思

望月公开课优秀教案及反思教学目标1、能正确、流利、有感情地分角色朗读课文。

2、学会本课生字。

理解由生字组成的词语。

3、能给课文分段,并概括大意。

4、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5、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重点、难点:1、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2、通过朗读训练,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教学时间:三课时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导入,揭示课题1、同学们,你们知道哪些有关月亮的诗句?请大家背诵。

2、今天,我们学习一篇有关月亮的课文,中间也有不少月亮的诗句,请同学们仔细读课文。

3、出示课题21望月齐读课题二、初读课文,整体感知1、出示自学要求:1借助拼音读准字音,读顺句子,读通课文。

2自由轻声读课文,自学生字词语,结合上下文或查字典理解部分词语。

3再读课文,提出一些自己不懂的问题。

2、指名分段朗读课文,检查词语读音,提示注意点。

3、学生质疑,理解部分词义:对学生提出的一些问题,能解决的当堂解决,不能解决的放到下节课。

三、再读课文,理清脉络1、默读课文,思考:课文是不是单单写月亮的?除了写赏月外还写了什么?2、指名回答。

3、指导学生给课文分段?提示:课文哪些段落写赏月,哪些写背诗句?第一段1—2 :深夜,我在甲板上欣赏月下的江景。

第二段3—13 :小外甥和我比赛背诵写月亮的诗句。

第三段14—20:小外甥对月亮的独特而富有童趣的想象。

第四段21——我独自一人在甲板上展开了幻想的翅膀。

四、课堂练习1、写字练习,教师进行指导。

重点指导:斑、絮、呵欠2、用钢笔描红。

3、写出近义词。

光点凝望惊奇封闭聚集幻想清幽闪耀4、抄写词语。

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能联系课文内容,理解文中描写月光和小外甥对月光产生想像的句子的意思。

2、通过朗读训练,激发学生主动积累诗句的兴趣,启发学生展开幻想的翅膀,用童心来感受和反映世界。

《望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望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教学教案

创设研究专题“为什么同一个月亮在不同人的眼里不一样”,引导学生自主探究,形成研究成果,并迁移运用,发展学生个性。

教学重、难点:营造研究氛围,以学定教,通过学生自主探究,培养迁移运用能力,发展学生个性。

教学手段:多媒体课件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1.今天,我们继续学习《望月》。

2.上节课主要研究了什么内容?(生回答主要是两方面。

一是研究了怎么把课文读通顺读流畅;二是研究了这篇课文主要写了什么,即舅舅和外甥在江轮上望月、谈月、想月,分别写了舅舅眼中月、诗人眼中月和外甥眼中月。

)3.舅舅、诗人、外甥眼中月一样吗?(不一样)他们眼中的月亮到底怎样又为什么不一样呢?这就是这节课我们要研究的问题。

4.怎么研究?大家可以提出建议。

二、自主探索选择自己喜欢的××眼中月,用自己喜欢的方式研究研究。

(分组合作研究)喜欢研究舅舅眼中月的同学在……喜欢……自由组合,展开研究。

)(一)舅舅眼中月组织策略。

2.月色迷人!还有补充吗?(生:像这样的月之美景还有许许多多,我来读一篇给大家听听→指名上台实物投影→学生自己实物投影并介绍)3.真是赏心悦目。

建议大家再来读一读。

有一句诗叫“葡萄美酒夜光杯”,美的月为大家配点曲(请一生选择)→(美,还它个美!)齐读。

4.过渡:刚才这一小组汇报的舅舅眼中的月亮,其他小组呢?(二)外甥眼中月组织策略学生汇报(我们觉得外甥眼中的月亮很天真、可爱……,我们也像那一组一样把它给读出来(分角色)→注意“偷偷地、圆圆地、月亮困了”→生评价→直接读外甥话→师评:赵丽宏的小外甥(外甥女)来了!很神奇,他好像看到一样,我们一起来看看→出示“阴晴圆缺图”→看着这变幻而俏皮的月亮,你想到了什么?(生:“想到外甥想象真丰富”或“月亮真是变幻莫测”或“外甥很天真,月亮也变得可爱了!”或“想到一句诗:人有悲欢离合,月有阴晴圆缺!”……))过渡:妙!说着说着,读也出来了。

那么诗人眼中月呢?(三)诗人眼中月组织策略1.学生汇报(生读古诗→生:我们觉得诗人眼中的月是……→生:上台借用实物投影谈诗→师:能读出来吗?评价→师点评《水调歌头》→生:除了课文上,我还搜集了……→演示说解)2.分角色体会朗读(教师读旁白,男同学读赵丽宏,女同学读外甥(配乐:春江花月夜))三、总结成果1.学生畅谈:同一个月亮在不同的人的眼里是不一样的。

苏教版语文第十册课文《望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第十册课文《望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

苏教版语文第十册课文《望月》第二课时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使学生学会理解文章的主旨,能够领会作者的情感,体会作者对祖国家园的热爱之情。

2.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水平,能够进行简单的文学批评。

3.以此激发学生的思想意识,增强他们的爱国情感,领悟祖国的多姿多彩。

二、教学重难点1.如何理解文章的主旨,领会作者的情感,体会作者对祖国家园的热爱之情。

2.如何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水平,能够进行简单的文学批评。

三、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让学生回忆上节课学习的内容,带出本节课的主题以及学习内容。

2.阅读(15分钟)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独立阅读课文《望月》,并在阅读后回答提出的问题:(1)本文的主旨是什么?(2)文章的情感是什么?(3)作者在写作时采用了什么手法,是为了表达什么?3.交流与解读(30分钟)在学生阅读结束后,教师带领学生开展讨论和交流,让学生充分表达自己的观点和看法。

在交流的过程中,教师不断引导学生进行思考和深入解读,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文章的主旨、情感和表达手法。

4.文学鉴赏(20分钟)在学生加深了对文章的理解之后,教师可以开始进行文学鉴赏,引导学生对文章的内涵进行深层次的分析和思考,并帮助学生提高文学鉴赏的能力。

在文学鉴赏的过程中,教师可以通过提问的方式让学生进行思考和回答,进一步加深学生的理解和印象。

5.情感体验(10分钟)在文学鉴赏结束后,教师可以向学生介绍一些相关的文化、历史或地理知识,让学生更好地领会文章所表达的情感和内涵,加深学生对祖国的认识和了解。

四、教学反思通过教学实践,本次教学设计达到了预设的教学目标,学生在教学活动中不仅能够理解文章的主旨,领会作者的情感,体会作者对祖国家园的热爱之情,还能够培养学生的审美能力,提高他们的文学鉴赏水平,能够进行简单的文学批评。

同时,通过这一教学活动,学生的思想意识得到了激发,从而增强了他们的爱国情感,领悟了祖国的多姿多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望月》第二课时公开课教学设计
一、导入
1、夜深人静,我,悄悄地走到江轮甲板上坐下来,月,悄悄地成为夜空的主角,成为夜晚的天使。

它将柔柔的月光倾泻在宽阔的江面上。

2、看,(出示月夜图)有月的夜空是多么的宁静而优美,望着画中的月儿在想象中沐浴着它的清辉,让我们一起轻轻的读课题!(读课题:望月)
3、现在,让我们也加入到这赏月的行列中。

二、眼中月
1、生自读第2自然段
引导:如果读到让你心动的句子,心动的词,应该及时画下来,再细细的品味。

2、我们先来感受一下江面上的月光。

3、交流,指导朗读
4、过渡:如果说刚才我们感受到的江面上的月光有着动态美,那么江两岸的月光就是一种静态美。

5、交流,指导朗读
从这段优美的文字里,我们品味出今晚的月光在我的眼里是迷人的、安详的,这段动心动情的文字,你去用心读一读。

(生练读,推荐读,评议,齐读)
三、诗中月
1、过渡:沐浴在这明月的清辉下,作者今晚是睡不着觉了,我们也流连其中,更把聪明好学的小外甥叫醒了。

他坐在我身边,看着月亮出神呢。

请大家读一读3—20自然段,说说你眼中的小外甥是怎样的?(生:聪明好学,爱幻想)
2、从哪儿看出来的呢?(生:小外甥向我挑战,对诗;把月亮想象成天的眼睛)
3、那你想不想和聪明好学的小外甥一样呢。

(请同学扮演小外甥和老师对诗)出示对诗的部分。

4、同桌对诗,男女生合作对诗
5、过渡:诗,和月光一起,沐浴着我们,你有没有感受到?我还没有感受到,12小节用了省略号,而且是两个省略号,说明(生:还有很多很多的诗)你还知道哪些?(请同学对自己积累的诗)引导:是啊,每一句诗词里都镶嵌着一轮明月,这就是(生:诗中月)(师板书:诗中月)
四、心中月
1、过渡:看来,多情的诗人在有月的夜晚个个都失眠了,要不然怎么会有这么多有月的诗在人间传诵呢。

月亮给了诗人以灵感,也给了小外甥以灵感,令他产生了奇妙的幻想,那小外甥幻想中的月又是怎么样的呢?
学生自由朗读课文13——21小节。

2、引导:你看得懂这幅画吗?(出示月的变化图)指名学生说。

过渡:就是这样的一幅月亮每个月变化的图,在小外甥眼里成了——(生:天的眼睛)
3、指名一个学生读一读,出示:“像眼睛,天的眼睛。

”小外甥不假思索地说。

理解“不假思索”。

那这句话应该怎么读?(生再读)追问:你说说,这是什么样的眼睛?“这是明亮的眼睛……”
4、他是怎样说这段话的呢?(生:想了一会儿,绘声绘色。


追问:这里的“绘声绘色”还能换成什么词语?(生:有声有色、声情并茂、娓娓动听……)那你娓娓动听的读一读。

(生练读、指名读、齐读)
5、师:你看,这小外甥眼里的月与“我”眼中的月,诗人眼中的月可就大不一样了,小外甥眼里的月让我们感觉到什么?
6、师:你看老师不该一个字,只要把这句话重新编排一下,就是一首诗
学生在配乐声中有感情的吟诵这首儿童诗。

7、师:我们也和小外甥一样的年龄,一样的调皮可爱,一样的富有幻想,在你的眼里月亮像什么?让我们也插上幻想的翅膀,一起去看看心中的月亮(欣赏图片)可以静静的想一想,也可以试着写一写?
8、生动笔写,交流。

五、总结:
1、你看,月亮在我们的眼里和小外甥一样,是多趣多变的,在作家的眼里是多姿多彩的,在诗人的眼里又是多情多愁的,每个人心中的月都不一样。

2、你有一颗怎样的心,就有一轮怎样的月!让我们再次用心的望一望这轮明月。

(齐读课题:望月)
教后反思
《望月》是一篇优美的散文,是非常好的朗读素材。

这节课,我带领学生运用不同的方法反复朗读课文,在读中体会语言文字的感情色彩,体会词句的表达效果,使学生进入文章描绘的美妙情境,感受语言文字的优美。

这成了我本节课的一大特色。

“课标”对阅读教学提出的首要目标就是能用普通话正确、流利、有感情地朗读课文。

语文课上要实实在在地指导学生会读书,爱读书。

教学中,我着力引导学生读好“舅舅”与“小外甥”“对诗”一段以及“小外甥”对月亮产生幻想的内容,鼓励学生充分发表自己的见解。

课堂上,学生们各抒己见,不但能大胆说出自己的见解,而且能读出自己的感悟。

在此基础上,我提醒学生,注意文本中对朗读的暗示,如“清幽旷远”、“绘声绘色”等词语,我觉得应该教给学生读书的方法,那样有利于形成习惯,学生们读书就会认真细致,就会自主地去感悟文本。

此外,在朗读“对诗”一段时,我还注意培养学生合作能力——首先同桌合作“对诗”,然后小组间合作“对诗”,最后小组竞赛“对诗”。

学生们合作中团结、竞争、默契、投入,课堂气
氛推向了高潮,丰富的语言与鲜明的形象、真挚的情感锻造成“合金”,在学生心目中积淀下来。

我觉得每位孩子用童心感悟的世界都是美的。

文中“小外甥”对月亮的幻想奇特,语言美妙如诗。

我以此为“点”,给他们创造机会,引导他们充分发挥想象,写出自己“沐浴”在月光里的思考,让他们释放心灵,用童心去感悟美好的世间万物。

一节课,在读与写的训练里,在诗和月的光辉里渐渐度过,学生们很愉快,我也很愉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