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南剧《西兰卡普》的特色——兼论南剧的继承保护与发展
土家族“西兰卡普”织锦传承与发展探究
土家族“西兰卡普”织锦传承与发展探究刘超菘,李加(西南民族大学,四川成都610041)摘要:了解土家族“西兰卡普”织锦文化,探究“西兰卡普”工艺发展历程,分析土家族“西兰卡普”织锦文化所富含的民族性、地域性和时代性、传承的媒介与方式、当前的实际价值问题、以及传统继承与再发展的关系。
为传承和创新“西兰卡普”织锦文化提供理论及技法支持,以土家族“西兰卡普”织锦的传承与创新发展为最终目的,形成完善的理论体系,唤醒当代人对于传承和发展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积极性。
关键词:西兰卡普;传统文化;传承与创新中图分类号:TS 94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1602(2020)05-0049-01基金项目:西南民族大学2019年国家级大学生创新训练项目(S201910656032)作者简介:刘超菘,男,西南民族大学本科生,视觉传达设计;李加,女,讲师,执教西南民族大学,视觉传达设计。
1“西兰卡普”织锦的起源与文化背景土家族历史起源悠远,文化底蕴丰厚,其以纺织文化为主要文化特点之一,土家织锦就是来源于土家族纺织文化的少数民族传统工艺品,同时也被称为“西兰卡普”。
“西兰”的释义就是被面;“卡普”,也就是花,两个词语连接在一起,就是土家传统语言中的“带花的被面”。
“西兰卡普”拥有特别的工艺和美丽的图案表达手法,因此成为“中国五大织锦”之一。
关于“西兰卡普”的起源和发展,只有部分被记载于史籍中。
如《后汉书·西南夷传·哀牢》:“知染采文绣,罽毲帛叠,兰干细布,织成文章如绫锦。
”又如《华阳国志·南中志》:“(古哀牢国﹞有兰干细布。
兰干,獠言紵也,织成文如绫锦。
”所说的“兰干细布”,就是“西兰卡普”的前身。
几何图案纹样是“西兰卡普”的主要图案表达手法,其原因主要在于:一是由方形、三角形、直线、圆形等图形和线条所组成的几何图形相对更方便于塑造,也更方便于表达情感,如“岩墙花”图案便是感悟于祖辈先民以大小石块堆砌成墙的过程;二是使得图案纹样变化丰富,其图案有大块的纹样,如“四十八钩”、之类,还有小块的纹样,如“粑粑架”之类;也有以长方形为主要纹样者,如“椅子花”类;三是更方便于表达吉利、喜庆的内在寓意,如“凤穿牡丹”图案,“万”形文字图案等。
土家族织锦西兰卡普的美学特征
土家族织锦西兰卡普的美学特征内容摘要:西兰卡普的艺术形式从诞生之时,其初衷和继承的方式就决定了它的美学结构和审美情趣――简洁明了的艺术形式。
尽管历史的进程促使民间艺术在具体内容和形式上不断地发展变化,但在创作意图、审美意识和艺术形态上,却仍然保留了艺术美的共性特征。
本文试从格式塔心理学理论视角进行分析其艺术特色,以便更好地继承和发展本土艺术形式。
关键词:平衡简洁色彩格式塔心理学视觉审美的一个最重要的外部特征就是色彩、图案、节奏等,它们一方面是传递信息的手段,另一方面也给受众带来美的感受,使视觉元素在传播的过程中具有强烈的吸引力,能够让观者产生认知和情绪上的反应。
中国民间美术的美是独特的,不同于宫廷士大夫的审美趣味,但同样符合视觉审美的基本特征,其中分布于湘鄂的土家族织锦的艺术风格是具有代表性的。
土家族织锦西兰卡普历史悠久,据史记载大约可上溯到距今四千多年前的古代巴人。
那么,深藏大山里的土家织锦的美具有哪些形式呢?使身处城市接受现代气息的人们,如何去感受到并判断织锦朴素的美?下面试从格式塔心理学理论进行分析,可以得出美是具有共性的。
一、平衡美平衡感是人类视觉感知的重要因素,可使人获得愉悦的视觉体验,平衡感主要靠图像中各视觉要素之间存在着类似于物理学中力的作用。
在物理学领域中,作用于物体的力如何互相抵消,这个物体就是出于平衡状态,如果把图像看做是由视觉要素构成的“场”,图像中也就存在了能互相抵消的力,视觉平衡感便同样存在。
这一道理同样出现于民间美术的传统纹样中,在西兰卡普的图案构成中便具有这种典型的视觉平衡感。
土家织锦的图案是以色点的规则排列组合而成,是受到织布机上经纬线仅能按照90°纵横交错的限制。
土家族人正是合理解决了艺术和技术之间的矛盾,利用经纬钱不断交错产生色点,使相同色彩的点按照要求不断密集排列形成色块,在人们的视觉中形成图案。
由于织布机的限制创造出极具数理性的对称几何形图案,对称平衡性便成为土家织锦的显著特点。
恩施西兰卡普歌舞剧故事介绍
恩施西兰卡普歌舞剧故事介绍恩施的西兰卡普歌舞剧真的是个宝藏!要说这部剧,首先就得提到它那浓厚的地方特色。
哎呀,西兰卡普可不是简单的舞蹈,它融合了戏剧、音乐、舞蹈,还有些地方的民俗风情,简直是视觉和听觉的双重盛宴。
走进剧场,你就像被瞬间带到了那个山水环绕的地方,感觉自己就是故事里的一个角色。
故事的主线围绕着爱与牺牲,里面有美丽的姑娘和英俊的小伙子,他们的爱情可谓是波折不断。
你知道,爱就是这样,风风雨雨中才能见真情。
姑娘的家族不同意,觉得小伙子配不上她。
唉,这种家长里短的事情在生活中我们也常见,真是让人又心疼又无奈。
不过,这小伙子不气馁,他可是一心一意,准备拼尽全力去赢得这份爱情。
嘿,你说是不是很感人?再说说那些舞蹈,哇,真是让人看得目瞪口呆。
舞者们穿着色彩斑斓的服饰,像一朵朵盛开的花,旋转跳跃间,那动作真是流畅,简直让人想起了春天的溪水,清澈见底,活泼而又自由。
每一段舞蹈背后都有故事,细腻的情感在他们的肢体语言中尽情表达。
每一次跳跃都像是在诉说着爱与希望,每一次旋转都仿佛带着观众一起飞翔。
这剧里还有那些生动的小插曲,真是让人忍俊不禁。
有时,几个角色的搞笑对话简直笑翻全场,台下观众也跟着哈哈大笑。
那些俏皮话和搞怪动作,简直就像在日常生活中遇到的小尴尬,真实又让人亲切。
生活中也经常会有那么些小插曲,苦中作乐才是王道呀。
还有那背景音乐,哎呀,简直是一绝。
伴随着悠扬的旋律,心情也随之起伏。
那些旋律,时而高亢激昂,时而柔和细腻,完全能让人跟着情节一起哭一起笑。
你有没有过那种瞬间,被一段音乐深深打动的感觉?就像突然看到久违的朋友,心里暖暖的。
剧中那种深厚的文化底蕴,更是让人着迷。
每一个动作、每一段唱词,背后都有故事和历史。
西兰卡普的起源和发展也特别有意思,听说它是从古老的祭祀仪式演变而来的,真是时光荏苒,沧海桑田。
每当想到这些,我就忍不住感叹,文化的传承真是太重要了!想说的是,这部剧不仅仅是一个简单的表演,它更是一种精神的传递。
民间西兰卡普审美性在艺术创作中的运用
民间西兰卡普审美性在艺术创作中的运用【摘要】民间西兰卡普是一种具有独特审美性的民间艺术形式,其特点包括色彩鲜艳、线条简洁、形象夸张等。
在绘画艺术中,艺术家们常常借鉴西兰卡普的审美特点来表现民间生活和文化。
在雕塑艺术中,西兰卡普元素的运用使作品更加富有动感和趣味性。
在文学创作中,民间西兰卡普常常被运用来描绘生活中的荒诞和离奇。
在表演艺术中,艺术家们也尝试将西兰卡普元素融入到舞台设计和表演形式中。
民间西兰卡普审美性在艺术创作中具有重要意义,它能够丰富艺术作品的表现形式,为现代艺术注入新的活力。
展望未来,可以进一步挖掘和发展民间西兰卡普的审美潜力,为艺术创作带来更多的可能性。
【关键词】民间西兰卡普审美性,艺术创作,特点,绘画,雕塑,文学创作,表演艺术,重要性,现代艺术,启示,未来发展方向。
1. 引言1.1 民间西兰卡普审美性在艺术创作中的运用民间西兰卡普审美性在艺术创作中的运用是一个极具特色和独特魅力的创作方式。
它融合了民间文化的元素,将传统的西兰卡普风格与当地特色相结合,呈现出一种独具个性的艺术表现形式。
在民间西兰卡普审美性中,人们可以感受到浓厚的乡土气息和淳朴的民俗风情。
这种审美性的特点在艺术创作中得到了广泛的应用,不仅使作品更具地域特色和文化底蕴,也为艺术作品增添了更丰富的艺术价值和情感表达。
民间西兰卡普审美性在艺术创作中的运用,不仅是对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更是对当代社会的关注和思考。
通过对民间西兰卡普审美性的运用,艺术家们可以更好地表现出自己的创作理念和情感体验,为观众带来更加丰富和深刻的艺术享受。
在接下来的正文中,我们将更详细地了解民间西兰卡普审美性的特点以及在不同艺术领域中的具体运用,以探讨其在艺术创作中的重要性和对现代艺术的启示。
2. 正文2.1 民间西兰卡普审美性的特点民间西兰卡普审美性强调自然与简约。
在民间西兰卡普的艺术作品中,往往能看到对自然物体、生活场景的极简表现,不加修饰的本真呈现,体现出一种朴素、清新的审美风格。
西兰卡普在民宿室内设计中民族特色的表达
西兰卡普在民宿室内设计中民族特色的表达【摘要】西兰卡普在民宿室内设计中巧妙地表达了民族特色,通过对民族特色的深刻理解,运用独特的色彩方案和创新的材质选用,展现出独特的民族风情。
在家具摆放上,西兰卡普巧妙地融合了传统和现代元素,呈现出独具特色的设计风格。
细节方面的处理也丝毫不马虎,每一个细节都体现着对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西兰卡普民族特色设计的成功之处在于其深刻的文化内涵和独特的设计手法,为民宿室内设计注入了新的活力和魅力。
西兰卡普对于民族文化的贡献不言而喻,其作品不仅展现了民族文化的魅力,同时也传承了传统文化的精髓。
这些经验为我们在民宿室内设计中注入民族特色提供了宝贵的启示。
【关键词】西兰卡普、民宿、室内设计、民族特色、色彩运用、材质选用、家具摆放、细节体现、成功之处、文化贡献、启示。
1. 引言1.1 西兰卡普在民宿室内设计中民族特色的表达西兰卡普在民宿室内设计中民族特色的表达是一种独特的艺术形式,通过融合当地文化和传统元素,为空间赋予了独特的韵味和情感。
西兰卡普通过其对民族特色的深刻理解和创新的设计思路,以及细致入微的细节处理,成功地将民族文化融入到室内设计中,使其充满生机和活力。
西兰卡普不仅在色彩运用方面大胆创新,将当地的自然风景和传统色彩融入设计中,更注重材质的选择和家具的摆放,巧妙地将民族特色表达得淋漓尽致。
在设计过程中,西兰卡普充分考虑当地文化和习俗,力求将民族特色贯穿始终,使人们在入住民宿时能够感受到浓厚的民族氛围。
通过西兰卡普在民宿室内设计中对民族特色的表达,我们不仅可以感受到当地文化的魅力,更能够体会到设计师对于民族文化的尊重和热爱。
西兰卡普的设计作品不仅是简单的室内装饰,更是对当地文化的一种传承和延续,为我们带来了无尽的思考和启示。
2. 正文2.1 西兰卡普对于民族特色的理解西兰卡普对于民族特色的理解是其民宿室内设计中的核心理念之一。
他深刻理解并尊重不同民族文化的独特性,在设计过程中充分融入当地的传统元素和风格。
土家族西兰卡普的艺术价值及发展
非遗传承[摘 要]湘西土家族西兰卡普,是一种独具民族特色和地方特色的民间织锦。
它具有古老的原创性、特殊的民族性、广泛的群众性、濒危的稀世性和绝妙的美学特征。
它是一部浓缩的土家族原始宗教、民风民俗、审美趣味、价值观念的百科全书,是土家族历史文化发展的活化石,是中华民族多元文化中极其宝贵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西兰卡普纹样有着独特的美学价值,是当代艺术设计取之不尽的艺术宝库,研究西兰卡普纹样的艺术价值及美学特征,具有积极的现实意义。
将湘西西兰卡普具有独特艺术价值的纹样与现代设计结合起来,将使西兰卡普这个古老的艺术焕发新的生机。
[关键词]西兰卡普;艺术价值;应用[中图分类号]J523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2095-7556(2023)13-0067-03 本文文献著录格式:叶水云.土家族西兰卡普的艺术价值及发展[J].天工,2023(13):67-69.叶水云 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土家族西兰卡普的艺术价值及发展作者简介:叶水云(1967—),女,土家族,湖南龙山人,本科,高级工艺美术师,湘西民族职业技术学院教师,研究方向:土家织锦技艺。
西兰卡普,其意为土家织锦。
土家语把花叫作“卡普”,“西兰”是被子的意思,西兰卡普即“打花铺盖”。
在土家族历史发展过程中,这种在传统矮小木机上制作的织锦面料,主要作为“裙被之属”。
这种西兰卡普的工艺特点是“通经断纬,反面挑花”。
近三十年新创作的现代图案一般叫作“现代土家织锦”,不称为“西兰卡普”。
一、土家族西兰卡普纹样的分类及艺术价值湘西土家族西兰卡普是2 000多年来历代土家族妇女在生活当中,结合对事物的认识,用物化的表现手法,通过西兰卡普的纹样表达出来的一系列成熟而独特的语言符号,它是湘西土家族民族审美、民族心理、民风民俗及宗教信仰和价值观念等方面的综合体现。
传统经典西兰卡普的纹样十分丰富,主要有斜纹(又称为“上下斜”),约150种;平纹(又称为“对斜”),约50种,总计200多种。
论西兰卡普的土家文化与图形纹样
论西兰卡普的土家文化与图形纹样西兰卡普流传至今,在土家文化中,它以其沉淀的历史,、绚丽的色彩、丰富多元的内涵等文化特征彰显于世,以一种不可取代的身份标志着民族的独特性,成为土家文化中的“活化石”。
本文中主要是从多方面浅析西兰卡普的特色,从民族文化、西兰卡普的文化特点出发,来分析探讨西兰卡普及当地文化。
西兰卡普与土家文化1.土家族传承的“西兰卡普”土家族主要分布在湖南、湖北、四川、重庆毗邻的武陵地区。
地区山岗缠绕,物产丰饶,有着雄奇的自然风光和浓郁的民族风情。
在这片古老的土地中,创造出土家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西兰卡普。
土家锦在土家语中称“西兰卡普”,意为“打花铺盖”,汉语称“土花布”。
西兰卡普主要分布在今湘西龙山县境内的洗车河流域的苗儿滩、捞车河、靛房及坡脚,永顺县境内的对山、凤栖;保靖县境内的普绒、清水等高山河谷地带,这些地区至今还保存着织锦的传统习俗。
在服饰文化有男女一式的百褶裙、鸦鹊衣、头包一丈多长的青丝帕,喜欢戴耳环、耳坠、手镯、戒指等首饰[1]。
在土家族工艺文化中,土家织锦是土家传统文化的杰出代表,是土家族人民最喜爱的一种手工艺品。
土家织锦的历史悠久,可上溯到公元前316年巴子国被秦国统一以前的纺织遗存甚至早的年代。
据考古发现,在夏朝早有丝织物的文字记载。
《大明统一志》有“土民喜五色斑布“的记载。
清代乾隆年间的《永顺府志?物产志》有“斑布,即土锦”,“土妇善织纺,布用麻,工与汉人等[2]。
土人以一手织纬,或间纬以棉。
纹陆离有古致。
”西兰卡普以其独特的工艺和美妙的构图被列为中国五大织锦之列。
2.西兰卡普的传说土家族流传着许多美丽的传说,其中西兰卡普便是美丽生动的传说之一。
传说“在很久以前,有一个土家姑娘叫西兰,心灵手巧,织出的图案栩栩如生。
为了在打花铺盖上织上白果花。
每晚去白果树下等待白果花开。
嫂嫂嫉妒其美貌,在父亲面前搬弄是非,说西兰败坏门风,父亲在一气之下把西兰打死了。
为了纪念西兰,把她织的铺盖称为“西兰卡普”。
西兰卡普多元价值评价与保护传承研究
西兰卡普多元价值评价与保护传承研究西兰卡普是武陵山区土家族最为重要的手工技艺类非物质文化遗产,是土家族共有的记忆和共同的劳动创造,更是土家族在形成、发展、融合中各个历史阶段的文化、民俗、政治、经济、信仰等的综合反映,其表现出来的内涵与价值是土家族几千年来沉淀的结果。
因此,西兰卡普在长期的历史发展过程中,形成了其内涵的丰富性、价值的多元性,因而具有重要保护传承意义,而探索研究西兰卡普保护与传承路径、方式具有十分重要的理论与现实价值。
本文以西兰卡普为研究对象,以其多元价值为研究核心,从公共管理学、文化人类学、民族文化学、文艺美学等多学科角度切入研究西兰卡普,以文化生态理论的文化系统观全面审视西兰卡普价值系统,以公共产品理论和治理理论作为西兰卡普保护与传承模式构架的理论基础,探索并提出西兰卡普保护与传承新模式。
本论文共分七章。
第一章为绪论。
主要阐释了本文的研究背景与研究意义。
关于研究背景:一方面基于现实原因,导致手工技艺类非遗保护与传承面临严重的威胁,西兰卡普等传统手工技艺的生存逐渐趋于孱弱;另一方面,学者们从多学科视野、多理论切入对非遗保护与传承进行了探索与研究,但以多元主体合作共治为切入点研究传统手工技艺类非遗的保护不够深入。
因此,研究在现代社会中如何保护与传承像西兰卡普这类优秀传统手工技艺具有重要性和紧迫性。
其研究意义在于以文化生态理论构建西兰卡普多元价值系统,从价值系统保护与传承的角度为非遗保护与传承提供了理论依据。
最后通过国内外相关文献综述,提出了本文的研究内容、研究方法以及技术路线和主要创新点。
第二章为相关概念与理论阐释。
首先对传统手工技艺、织锦、西兰卡普以及多元价值的内涵做出了明确的界定。
概念的厘清有助于确定论文研究对象、范围和界限,形成论文研究的原点。
然后对文化生态理论、公共物品理论以及治理理论的产生发展、主要内容进行了梳理和阐明,并指明了每个理论在西兰卡普多元价值保护与传承中的指导意义和启示。
浅析来凤古代南剧和现代南剧的异同
《戏剧之家》2018年第04期 总第268期21戏剧众论浅析来凤古代南剧和现代南剧的异同向玫桔,张佳颖,赵芷仪,唐思路,赵 斓(湖北民族学院 音乐舞蹈学院,湖北 恩施 445000)作者简介:向玫桔(1995-),女,湖北来凤人,土家族,大学本科,素质拓展委员,湖北民族学院音乐舞蹈学院。
【摘 要】现代南剧是在传统南剧的基础上创新而来的艺术形式,与古代来凤南剧存在着审美上的差异。
本文以古代、现代南剧的异同作为研究对象,首先概述了来凤南剧的历史源流与艺术价值,继而探讨了现代南剧对古代来凤南剧的创新,包括内容题材上的创新、唱腔音乐上的创新、舞蹈动作上的创新等。
【关键词】来凤南剧;现代南剧;传承创新中图分类号:J825 文献标志码:A 文章编号:1007-0125(2018)04-0021-01南剧,也称南戏,主要流行于鄂西土家族地区,是我国戏剧艺术中非常具有民族特色与地方特色的剧种之一,距今已有200余年的历史。
南剧具有鲜明的土家色彩,来凤县作为第一个实行土家族民族区域自治的地区,更是南剧盛行的主要地方,不仅有数量可观的表演艺人,还设有来凤县南剧传习研究所,在来凤南剧的传承与发展中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
进入新时期,来凤南剧获得了新生,现代南剧由此而来。
现代南剧在传承古代南剧的基础上,又有所创新,本文对古代南剧与现代南剧的异同做了研究。
一、来凤南剧的历史源流与艺术价值(一)来凤南剧的历史源流。
南剧,也称高台戏或人大戏,是流行于土家族苗族自治州的地方戏曲剧种,为湖北省四大剧种之一。
南剧最早起源于清代早期的土司戏曲活动,因诞生于施南府,故名南剧,也称施南调。
南剧主要流行于来凤一带,而来凤作为鄂湘渝黔地区重要的物资集散地,人口流动较大,使得南剧具有多种不同剧种的特色,换言之,南剧是外来剧种与本地音乐融合的产物。
比如,汉剧的荆河派乾隆年间传入来凤,形成了南剧的南、北路声腔,又如川梆子嘉道年间传入施南府,最终融入到南剧中。
浅析西兰卡普的发展状况与审美特点
·艺术研究浅析西兰卡普的发展状况与审美特点龚酩涵(四川美术学院,重庆 400053)摘 要:西兰卡普作为我国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对象,它是一种继承传统的民间手工艺,具有明显的少数民族审美特点,其特色随着时代的发展,在继承传统的同时也在不断吸收新的元素,表现在其创新应用上。
关键词:西兰卡普;审美;应用0 引言西兰卡普是西南地区少数民族织锦——土锦的代表,“西兰”意为铺盖,“卡普”意为花,直译为土花铺盖。
它运用历史悠久的传统斜织机中的腰机式织法,已有两千年的历史。
它的审美特点因时代发展不断吸收着当代文化的元素,同时也体现了少数民族的生活和愿望。
1 西兰卡普概况1.1 西兰卡普的历史依据在《史记·西南夷传》中可以找到记载证明在汉代时候西南一带的少数民族就喜欢用各色的毛纱织成斑罽,其色鲜艳绚丽。
土家锦过去均为民间少数民族自给自足的生活用品,保存完好传承至今,而西兰卡普就是土家锦的代表。
1.2 中国现有织锦概况在我国现有的织锦体系中有蜀锦、云锦、宋锦、壮锦、土锦,被称为中国五大织锦。
壮锦顾名思义,是中国壮族的传统手工织锦,利用手工织机交织制成底布,使用棉麻线等进行经纬平纹织制,一般用于制作民族服饰和生活用品。
土锦,是湖南和四川一带和毗邻地区由土家族生产的一种传统的手工织锦。
主要运用在制作被套上,土家俗称“西兰卡普”。
土锦的制作方法是以棉线为经线,以丝线、毛线、棉线等纤维为纬线进行手工挑织,其图案大多是各种花鸟虫草走兽和生活场景,由于其织法特点,图案大都是象征性的几何图案,加上其色彩艳丽,极具民族风格。
壮锦与土锦最为相似,而它们最大的差别在于织造方法的不同。
土锦的织法是古代斜织机的腰机式织法,就是把经线全拴在腰上,从背面操作制作正面图案,这种织法织出来的特点是产品十分结实耐用,图案整齐完整,色彩鲜艳丰富。
1.3 西兰卡普的发展趋势在今日,作为土家族特有的工艺品,西兰卡普已经不再局限于曾经村寨的自给自足了,它已经有了一定的发展基础。
西兰卡普纹样的艺术特色及其艺术传承与保护
西兰卡普纹样的艺术特色及其艺术传承与保护作者:李梦林正松来源:《武汉理工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4年第02期摘要:西兰卡普是土家族先民留下来的一块瑰宝,但是在现代设计浪潮中,它却遇到了发展滞后的问题。
对西兰卡普纹样的历史文化、艺术特点、发展及应用的思路进行了梳理,提出了应呼吁政府鼓励社会各界挖掘和弘扬西兰卡普产品的制作工艺,进行个性化产品设计;应加大对西兰卡普产品的宣传力度,更好地推介这一产品的文化精髓;应加强产、学、研一体化的全面合作,适应市场机制的产品生产链,促使西兰卡普纹样依托现代设计这一平台真正实现传承和发展。
关键词:西兰卡普;土家族文化;艺术传承中图分类号:J523文献标识码:ADOI:10.3963/j.issn.16716477.2014.02.010一、西兰卡普纹样的历史起源及其土家族民俗文化的缩影西兰卡普是土家织锦的代表,中国五大织锦之一。
“西兰”释义为铺盖,“卡普”是花,“西兰卡普”即土家人的花铺盖,称为“土花铺盖”。
在土家语里,人们往往在“花铺盖”前冠以“土”字,以标示这项民间工艺所包含的土家民俗特点,土花铺盖还受到土家族人的珍爱,视为人文、智慧、技艺的结晶,被称作“土家之花”[1]7184。
关于西兰卡普纹样的起源和发展,根据《华阳国志·巴志》记载,巴国在先秦时期就向中原王朝进贡用桑、麻、丝等织物。
《后汉书·西兰卡普蛮夷传》所说哀牢夷“织文革绫锦”的“兰干细布”,就是土花铺盖的前身,称作“武陵蛮”。
史籍文献对土花铺盖给予了诸多不同的名称:三国时期,土家族人逐步掌握了汉族先进的染色技术,编织出五彩斑斓的“土锦”。
唐宋时期,随着土家族与汉族经济交流的增多,纺织业也有了进一步的发展,形成了“女勤于织,户多机声”的社会习尚。
同治年间修订的《龙山县志》记载,土锦“绩五色线为之,色彩斑斓可爱。
俗用以为被,或作衣裙,或作巾,故又称岗巾。
”《永顺府志》云:“斑布即土锦。
西兰卡普艺术的重生之美
西兰卡普艺术的重生之美作者:李东格来源:《中国民族博览》2018年第07期【摘要】在高效率、高速度、多元化的现代社会,传统织造西兰卡普的技艺正面临后继乏人,日渐凋零的困境。
学者从西兰卡普的传承与现状、西兰卡普图纹艺术的表现形式、图纹元素与装饰性油画在创作上的相互影响与借鉴等方面创新研究,用全新的视角探索西兰卡普的表现方式,并对西兰卡普艺术做出美好展望。
【关键词】西兰卡普图纹;装饰性油画;创新与传承【中图分类号】J205 【文献标识码】A西兰卡普作为土家族原生态文化遗产,不仅在土家民间艺术中独树一帜,更在中国传统织锦文化中大放异彩。
在土家语中,‘西兰’是铺盖的意思,‘卡普’是花的意思,西兰卡普即土家人的花铺盖。
正是因为西兰卡普以高度概括、夸张、抽象的几何形图纹和对比强烈、热情奔放、和谐统一的瑰丽色彩所构成,故西兰卡普在众多民族艺术形式中脱颖而出,观之令人赏心悦目。
西兰卡普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但也正像其他非物质文化遗产一样,良好的保护与有序的传承是西兰卡普研究的首要任务。
众所周知,高效率、高速度、多元化的现代社会孕育了各种纷繁多彩的艺术形式,它们借助现代传播方式为社会所接受。
而西兰卡普艺术却在创新发展的潮流中没有跟上时代步伐,这门古老的手工艺术执着地坚守着传统织造方式,却面临后继乏人、日渐凋零的困境。
因此,研究学者们将探讨西兰卡普艺术的演变与发展作为土家族民族艺术研究的基础与前提,所以,在当今社会,怎样发展创新西兰卡普艺术是一项新的研究课题。
我学习的地方,正是有着深厚土家族文化资源的历史名城——恩施。
在三年的学习中,我对西兰卡普这一特征鲜明的土家族古老艺术形式产生了深深的眷恋与喜爱,尝试将它与我擅长的装饰性油画结合起来,进行创新研究,既丰富装饰性油画的表现手法和创作题材,又继承和发扬西兰卡普艺术的精神内涵。
一、西兰卡普艺术的传承与现状西兰卡普艺术兴起于汉代,以口传心授、模仿记忆为主要传承方式,传统的图案以固定的模式代代相传,却也导致了如今的织造技艺离开了传统织锦原图就难以为继,其作品图案也是重复单调、缺少变化和时代活力。
非物质文化遗产西兰卡普织锦
织锦
-
简介 1 制作工艺 3 传承与发展 5
目录
2 历史背景 4 文化意义 6 结论
1
简介
简介
西兰卡普织锦,又称为"土家锦",是一种传统的土家族手 工织锦
它以其独特的图案、丰富的色彩和精湛的织造技 艺而闻名于世 作为中国非物质文化遗产的重要代表,西兰卡普织锦承 载着土家族丰富的历史文化底蕴,是中华民族文化多样 性的生动体现
02
04
西兰卡普织锦的制作工 艺非常复杂,需要经过
多道工序
首先,需要选择优质的 蚕丝作为原材料,经过 精心整理和染色后,进 行
在织造过程中,需要掌 握精湛的技艺和经验, 才能织出图案清晰、色
彩鲜艳的织锦
最后,还需要进行后期 的整理和保养工作,以 确保织锦的质量和美观
5
传承与发展
传承与发展
然而,随着现代化进程的加速和科技的发展,西兰卡普织锦这一传统技艺面临着巨大的挑战 现代纺织技术的兴起使得传统手工织锦逐渐被边缘化,西兰卡普织锦的传承和发展也因此受到了很大的 影响 为了保护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许多土家族地区的政府和民间组织开始采取措施,加大保护力度 一方面,通过举办展览、演出等形式,提高人们对西兰卡普织锦的认识和了解 另一方面,加强对传承人的保护和培养,鼓励年轻人学习这一技艺,为西兰卡普织锦的传承注入新的活 力 此外,一些专家学者也对西兰卡普织锦的传承与发展进行了深入研究,提出了许多有益的建议和措施。 例如,建立西兰卡普织锦博物馆、成立相关研究机构、推广西兰卡普织锦文化等。这些措施的实施将有 助于推动西兰卡普织锦的传承和发展,让这一非物质文化遗产得到更好的保护和传承
XXXX
感谢观看
时间:20XX.XX.XX
西兰卡普织锦的系统性保护研究
2021-04文艺生活LITERATURE LIFE西兰卡普织锦的系统性保护研究王娇1钟苡君2(1.长沙理工大学设计艺术学院,湖南长沙410114;2.湖南女子学院美术与设计学院,湖南长沙410004)摘要:西兰卡普做为武陵山区土家族历史文化的沉淀物,凝聚了土家族人们浓郁的民俗气息,是世世代代土家族人们智慧的见证。
但自从西兰卡普被挖掘出来后,由于西兰卡普未得到充分有效的保护,加之市场经济的巨大冲击,使得西兰卡普传统文化传承受阻。
因此我们应该分流分层地运用现代先进科技进行系统性保护,以此达到活态传承,从而体现非遗,再现文化价值。
关键词:西兰卡普;系统性保护;传承中图分类号:J523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5-5312(2021)11-0112-02DOI:10.12228/j.issn.1005-5312.2021.11.056一、前言早在2003年,西兰卡普就走出过国门,国家民委组织的中国民族文化代表团赴法国巴黎开展“中国文化节”活动,特邀来凤县土家织锦村展演西兰卡普织锦,受到了法国高层领导人和其他国际友人的一致好评。
2006年,西兰卡普被列入国家级非物质文化遗产。
2016年11月,央视纪录片《中国女红》拍摄组记录土家族西兰卡普织锦,向全世界介绍西兰卡普织锦文化。
2015年,湖南卫视节目团队就对武陵山区进行了新春走基层的节目拍摄,《直播惹巴拉》引起了极大的关注,其中关于“西兰卡普土家织锦”一集再现土家文化的辉煌。
在生活中,土家族西兰卡普非遗文化已经崭露头角并散发独特魅力。
二、现状研究西兰卡普简介土家锦,土家语称“西兰卡普”,俗称“打花铺盖”,这是一种极其古老的民间工艺。
西兰卡普很早被挖掘出来,作为独特的非遗文化却面临着发展困境。
西兰卡普从源头上就出现了传承人青黄不接的现状。
很多年轻人不愿意再从事传统、枯燥、耗时长、经济效益低的织锦制作,从最致命的一点限制了西兰卡普的发展。
再从西兰卡普非遗文创产业来看,很多产品存在老旧不时尚的现状,与市场需求严重脱节,直接导致产业发展滞后。
“西兰卡普”的昨天和今天
“西兰卡普”的昨天和今天——服饰与手工艺术的传承与创新对现代社会的意义浅析我的家乡——湖北恩施土家族苗族自治州,在那里,盛开着一朵服饰手工艺术的美丽花朵,它有一个很诗意的名字:“西兰卡普”。
土家语“西兰卡普”是一种土家织锦。
在土家语里,“西兰”是铺盖的意思,“卡普”是花的意思,“西兰卡普”即土家族人的花铺盖。
人们往往在“花铺盖”前冠以“土”字,以标示出这项民间工艺所包含的土家族民族特点。
土花铺盖是受到土家族人民的珍爱,视之为智慧、技艺的结晶,被称作“土家之花”。
按照土家族习惯,过去土家姑娘出嫁时,都要在织布的机台上制作美丽的“西兰卡普”,即土花铺盖。
一、“西兰卡普”的昨天传统中,“西兰卡普”在土家族人民生活中有着实用的、礼俗的和审美的三方面的意义,不仅以经久耐用著称,而且是土家族婚俗中的主要嫁妆,客观上是女家经济地位的标志和女儿有无教养的凭证,在受人观赏的嫁妆行列和任人品评的新房陈设中格外引人注目。
因此,土家妹子出嫁时都有自己亲手编织的土花被面,新娘父母以精美的土花铺盖陪嫁为荣,娶媳之家也以此来推测新娘针线活的巧拙贤愚。
所以,土花铺盖的编织者绝大多数都是些从10余岁左右到20来岁的青年女子,她们正处于爱情萌芽及对未来满怀着希望和幻想的年代,特地从深山里找回红花、栀子、姜黄、洞洞树、五倍子等野生植物,制成染料,将自纺的棉纱染出各种颜色,稍有空闲就坐在木机旁挑花刺绣,在木机上的纬线里填上彩色纱线或丝线,织出别出心裁的图案花样。
二、“西兰卡普”的今天(国际旅游小姐戴着“西兰卡普”的挎包) (服装走秀,“西兰卡普”元素) (“欢乐中国行”,张惠妹戴着“西兰卡普”织锦)1957年,土家族织花能手精心制作的“开发山区”图案的“西兰卡普”,融会了传统技艺,倾注了对新生活的热爱,被选人中国工艺美术品展销会,到东欧各国展出,获得各国人民和专家的赞赏。
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土家族青少年织花能手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新创了《韶山景》、《北京八景》、《摆手舞》、《熊猫》、《乌云花》、《蝴蝶菊花》、《狮子滚绣球》、《土王五颗印》、《张家界风光》、《七十二钩》、《寿星花》等十多种作品,为民族艺术的繁荣增添了崭新的内容。
浅谈“西兰卡普”的文化内涵
(二)情感表现功能 因为土象族作为古代巴人的后裔,对其先民 必然具有潜在的民族清感,而这种潜在的民族感 情正是通过对赤、黑二色的特殊爱好得到升华和 表露。同时,西兰卡普还凝聚着土家族原始虎图 腾崇拜的情感表露,古代巴人曾讳虎为“斑”, 故明清之际土家族称织绣虎纹的西兰卡普为“斑 布气以为“斑皮”或虎皮的象征。
二、土家族织锦的文化内涵
(一)西兰卡普的图腾文化 土家族有自己的信仰和精神寄托,于是 产生了将图腾图案装饰在服饰上的文化习 俗。土家族人的服饰有尚白喜黑的特点,鄂 西和宜昌一带的土家族为古代巴人之后,以 白虎为图腾。所以尚红、尚黑、忌白是土 家族服饰保留着的民族传统特征,这源于早 期历史,反映了土家人的祖先崇拜观还与图 腾崇拜有关,所以有相当多的织锦图案与图 腾崇拜意识有关。
三、“西兰卡普”的功能
土家族西兰卡普的形成和发展不仅仅体 现了其物质文化规象所具有的民族性、地域 性和时代性、同时还探刻地体现了其物质表 象特有的精神内涵,因而它除了自身的卖用 功能外,还有其他功能。
(一)装饰功能 西兰卡普既是土家族人民生活中的实用品, 又是工艺美术品、实用性与审美性的完美结合是 西兰卡普制作的显著特点。马克思认为,美就是 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也按照美的规律来建 造。土家族的先民也不例外,他们从艰苦的劳动 中不断地创造发展,从而培养出自己独特的美感 和审美能力,他们在往把大自然中的复杂物象, 给以加工、归纳,使之合乎审美和工艺要求,在 挑织过程中遵循一定的审美法则,即讲求“对称 与均衡“、“对比与调和”、“节奏与韵律”, “变化与统一‘’等自文 化遗产,而且也是华夏文化宝库中留 存的一朵艺术奇葩。那独具匠心的表 现手法和歌颂内容,表达了土家族人 民对生命的讴歌、对生活的希望,蕴 含着很深的美学思想,融汇着丰富的 民族文化内涵,多角度、多层次地展 现出土家族人民的聪明才智,不愧是 土家先民勤劳智慧的结晶。
浅析“西兰卡普”的图案题材及特点_民俗文化论文
浅析“西兰卡普”的图案题材及特点_民俗文化论文【摘要】本文针对“西兰卡普”名称的来历、形成、发展、间歇以及它的再发展等反面论述了它的起源、兴盛历史渊源,并对它的图案题材、图案特点以及色彩以及它的织作方法等进行了详细的阐述,从而得出了西兰卡普不是一般的手工技艺——它既是土家族女红文化的代表,又是土家族民族精神的象征,还是土家族的民俗风情、审美情趣和民间工艺美术相互融合的艺术产物,因而成为土家族地区的一种独特的文化现象的结论。
【关键词】土家族;织锦;民间艺术;西兰卡普“西兰卡普”(西兰卡普,又称“西兰卡铺”)是土家族特有的一种织锦,享有着“中国三大名锦之一”美誉的同时,还被列为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项目”。
它以独特的纺织方法,在世界纺织工艺中具有独到的艺术特色,它在我国以致世界工艺美术品中均独树一帜。
但是随着市场经济的发展和现代化进程的加快,经济全球化和现代化正在以前所未有的速度波及到世界各个角落,即使在许多经济不发达的地方,传统的手工业也面临着被摒弃和替代的危险。
随着人们的思想、价值观的改变,传统文化与现代文化也冲突起来,许多手工产品的实际用途已退出历史舞台,西兰卡普作为土家族非物质文化的代表,在当下生活中也面临着这样的尴尬处境。
而随着旅游业的发展与繁荣又为它带来一丝新的契机,它作为人们怀旧的消费对象重新回到市场,所以土家织锦由以前的以实用价值为主转度到现今的审美装饰价值。
一、“西兰卡普”名称的来历在土家语中,“西兰”是“被面”的意思,“卡普”是“花”的意思,“西兰卡普”就是“花被面”的意思,是一种土家织锦,汉语称之为“土花被面”或“打花铺盖”。
二、“西兰卡普”的图案题材、图案特点以及色彩1、西兰卡普的图案题材土家织锦源于生活,图案的题材非常广泛,上至日月星辰,下至花卉鸟兽,还有生活生产的物品、故事、文字、习俗等无不取用。
综合起来,土家织锦西兰卡普图案的题材有一下几类:(1)取材于天象的。
有太阳花、月亮花、锁必(云纹)、满天花、雾云花、侧哦里(土家语,即水波纹)等。
浅谈舞剧《西兰卡普》的传承与创新
浅谈舞剧《西兰卡普》的传承与创新
黄婷婷
【期刊名称】《大科技》
【年(卷),期】2013()13
【摘要】一个凄美的爱情故事,一曲优美旋律,以土家族绝美爱情故事为原型创
作的舞剧《西兰卡普》,这是一个比梁祝更古老的传说,堪称一场传统与现代碰撞、欢笑和泪水交融的视听盛宴。
【总页数】2页(P22-23)
【关键词】古老的传说;创作;舞美;传承
【作者】黄婷婷
【作者单位】南方歌舞团有限公司,广东广州510310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I233
【相关文献】
1.论女红在当代社会中的传承危机与应对——以土家族西兰卡普的传承为例 [J],
陈宝怡;定秋枫;毛美艳
2.浅析西兰卡普的造型特征——以鄂西土家织锦西兰卡普为例 [J], 谭丽
3.“西兰卡普”民族文化的传承与创新 [J], 杨建红
4.浅谈中等职业学校传承民族手工艺的探索与实践——以黔江职教中心西兰卡普的传承与推广为例 [J], 冉丽涓
5.西兰卡普非遗文创活态传承研究 [J], 王娇;钟苡君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于濒 危状 态 ,亟待 抢 救和 保护 , 目前 急需 凝聚 、整 合 多方 力量 , 进 一 步发 掘南 剧 艺术 文化 遗存 ,积 极 筹划 争取 将 南剧 田世 高. 《 论土 家族的音 乐风格 》. 《 黄钟 》, 2 0 0 2 年 第4 期.
『 7 1 5 0 绍华. 《 南剧音乐在探索 》. 《 民族大家庭》. 2 0 0 9 年第3 期. [ 8 】 魏莉. 《 湖北地方戏 曲的历史成就 》 《 戏剧 文学》. 2 0 0 7 年第7 期. 『 9 1 X I  ̄ 、何婷 : 《 南剧脸 谱 色彩风格研 究》 《 电影评介 》.
县 可 以打 造 “ 南剧 之 乡 ”的宣 传 ,让这 一 美称 及其 特定 内涵参 与 构 筑 地 方 旅 游特 色 。鄂 西 土 司 时 代 的 一 些 建筑 群 还 保 留 了古 戏
版 。
台 ,可 以在修 缮 的基础 上 发挥 戏 台的演 出功能 ,新 建景 区 可 以设 [ 5 】 薛良. 《 民族 民间音 乐工作指南》冲 国文联 出版公 司,1 9 9 4 年 出版. 计 庙 台 、祠 台、家 班 ( 私 宅 )戏 台等 ,这 两种 方式 都让 南 剧演 出 『 6 ] f - l  ̄ 栋. 《 民族音 乐学概论 》, 人 民音乐出版社 ,1 9 9 7 年 出版。 成 为建 筑 景观 旅游 的有 机 组成 部分 ,还 原 南剧 独具 风采 的 剧场 情 [ 7 ] 刘正维. 《 中国民族音乐形态学》,西南师范大学出版社 ,2 0 0 7 年8 景 。民族 艺术 作为 活 的无 形文 化 资源 ,在 民俗 应用 方面 的 意义 与 月 第一 版 . 前 景相 当可观 ,南 剧深 厚 的文 化 内涵 与 自然风 光 、文物 古迹 可 望 『 8 1 5 0 正维. 《 湖北民问音乐 》,中国科学文化 出版社 ,2 0 0 2 年1 月第一 结 合 ,展现 艺术和 民俗 的 绚丽姿 采 。 ( 三 )注重 南剧 的教育 与普 及
熔 炼雅 俗 ,诗 乐舞 融 汇 ,可 以说 是南 剧现 代 艺术 形态 的特 质 ,南
4 . 秦叙常. 《 来凤 县南剧 创作十年不辍 》. 《 恩施 日 报 》2 0 0 6 年6 月1 2 日
第四版.
剧 在 戏 曲化 、歌舞 化 、现 代化 的艺术 追求 道路 上 ,可 望形 成新 的
亮点。 任 何 一 种 持 久 的 文 化 现 象 都 是 具 有 自己 特 殊 的 “生 态 环
参考文献 :
期 刊 文 献
境 ”。保 护无 形 文化 遗产 , 首先 是要 保护 其 “ 生态 环 境 ”。如 果 f l i p海晏. 《 南剧 志稿 》. 鄂i  ̄ _ - k 家族苗族 自治州文化局 ,1 9 8 7 年2 1. f 要 保 护鄂 西 的 民间戏 剧传 统 ,使 之流 传下 去 ,只记 录 、录 音 、摄 【 2 2田发 】 刚. 《 鄂 西土家族传统文化概观 》. 长江文艺 出版社. 像 是 不够 的 ,必 须设 法保 护南 剧基 本 的生 态环 境 ,在 新语 境 中探 【 3 】 田世 高. 《 土 家族音 乐概论 》. 中央 民族大学 出版社 , 2 0 0 2 年6 月. 4 】 何流 、敏越 . 《 鄂 西土 家族 南剧 的 际遇与保 护 琐谈 》 , ( 剧坛 综 索艺 术运 作方 式 ,它 才 能够存 活 并发 展下 去 。历 史悠 久 的南剧 用 [
的鄂 西 民族地 区 需要进 一 步研 发 民俗旅 游 产业 功 能与特 色 ,南 剧 书籍 文献 : 1《 中国戏 曲志. 湖北卷 》,文化艺术 出 版社 ,1 9 9 3 年 出版。 可 以作 为 民俗 文化 旅游 资 源得 到保 护 、开 发 、利用 。如 将 南剧 民 … 【 2 l 《 中国民间歌 曲集成湖北卷 ( 上 )》,人民音乐 出版社 ,1 9 8 8 年出 俗 旅游 资 源开 发与 人文 旅 游景 观 资源 结合 ,寻 求优 势互 补 。来 风
版.
大 众 文 艺・ 民族 民 间 文化研 究 ・
. 刘绍华 《 南剧 音乐在探 索》. 《 民族 大家庭 》. 2 0 0 9 年第3 期. 第5 6 页. 《 西 兰卡 普 》 的成 功 演 出 ,实践 说 明了南 剧 的生 命力 还有 焕 2 . 刘正 维 《 中国民族音 乐形态 学》. 西南师范大学 出版社 ,2 0 0 7 年8 月 发 的潜 在 空 间 。南剧 可 以在发 掘 本体特 色 的基 础 上追 求新 变 、发 3 第一版 ,第2 5 页. 展 ,从 民族 民 间文化 中汲 取灵 感 ,将俗 性 因 子升 华为 精妙 艺术 ,
物 质文 化 遗产 保护 计划 ,采取 有效 的对 策 措施 进行 抢救 和 传承 弘
扬。
( 二 )塑造 民俗 文化旅 游 资源 [ 1 0 】 苏英杰. 《 山二黄、南剧 、提琴 戏一 言谈 》. 《 地 方戏 曲》 ) . 南 剧 艺 术 是 活 态 的 无 形 文 化 资源 ,它 在 民俗 应 用 方 面 的 价 【 1 1 ] 秦叙 常. 《 来凤县 南剧 创作十年不辍 》 《 恩施 日 报 》2 0 0 6 年6 月1 2 值 、意义 与前 景相 当可 观 。 民俗旅 游具 有 广 阔的前 景 ,南 剧流 传 日第 四版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