沪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相等的角》word教案

合集下载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数学教案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数学教案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数学教案一、教学目标1.理解角的概念,能正确使用“顶点”、“边”、“角”的术语描述角的特征。

2.认识度量角的单位“度”,了解1度的含义,并能将角度刻画为宽度相等的弧的长度。

3.熟练使用量角器度量角的大小,并能合理估算角度大小。

4.能通过观察、比较和推理得出角的大小关系。

5.形成积极的数学学习态度,发现生活中的应用问题,并尝试用数学方法解决问题。

二、教学内容1.角的概念和性质。

2.角的度量单位“度”及度数的表示方法。

3.利用量角器合理度量角的大小及估算角度大小。

4.角度的大小关系。

三、教学重难点1.角的度量单位“度”及度数的表示方法。

2.利用量角器合理度量角的大小及估算角度大小。

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展示一张图纸,让学生发现其中有哪些角,并描述角的特征和重要性。

请孩子们描述顶点、边、角的概念,以及如何描述角度的大小。

2.展示右图,让学生看一看,询问他们是否了解这是什么工具,有什么用途?仔细观察图片,学生们可以描述量角器的功能和使用方法,为实践打下基础。

3.请学生们查看1页和2页的知识点总结页,进一步理解角及其性质。

然后教师阐释度量角度的概念和角度的单位“度”。

2. 讲解新课1.请学生查看第3页和第4页的内容,对比不同角度的情况,进一步强化对角度的理解。

教师需要让学生发现弧长与角大小的关系,使他们清楚地认识到1度是多长。

2.展现量角器在量角时的运用过程,第5页中有详细的图示和解释,教师应该模拟示范一下量角器的使用,并引导学生注意刻度和读数的方法。

然后,让学生练习利用量角器测量各种角度的大小。

3. 拓展练习1.教师通过展示一些生活中与角有关的场景,如扇形、蝴蝶、螺旋形等形状,让学生思考并讨论涉及到角的生活应用问题,引导学生尝试用数学方法解决。

2.请学生认真观察第6页和第7页的角度练习题,检验知识点的掌握程度,并进一步加深对角度的理解。

教师可以选取几道练习题目示范解题思路,让学生逐步独立思考和解决问题。

沪教版(五四制)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相等的角》word教案

沪教版(五四制)数学四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相等的角》word教案

小学数学第九册数学广场---相等的角教学目标:1. 能进行简单的角的加减计算。

2.通过观察、猜测、验证,初步感知“同角的补角相等”,“同角的余角相等”这两个简单的几何命题。

3.通过探究,初步体会数学思考的条理性,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探究关于角度相等的命题。

教学难点:探究关于角度相等的命题。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师:在前面几节课,我们已经认识了角,说一说你都学过了哪些角?(锐角,直角,钝角,平角,周角)哪些角的度数你已经知道了?我们也学会了角的计算,下面我们就复习一下有关这方面的知识。

1.已知∠1=38°,∠2=52°,求∠AOB=?A12O B2.已知∠AOB是平角,∠1=75°,求∠2=?2 1A O B生交流,说一说你是怎么想的?(先看角的组成,再代入数据,最后计算)二.探究(一)第一次探究师:我们已经认识了各种角,也掌握了角的计算,今天我们一起来探讨由两条直线形成的角,会有什么特征呢?1.媒体出示例1图片 D2 1 BA 3 4C观察,直线AB和直线CD相交,形成了几个基本角?汇报:4个基本角师:两条直线相交,当∠1=30°时,你能计算出∠2的度数吗?你怎么思考?和你的同桌先说一说。

2.生汇报,师板书解:因为∠1+∠2=180°所以∠2=180°-30°=150°3.师:那∠3,∠4的度数会计算吗?4.生汇报,师板书因为∠3+∠2=180°所以∠3=180°-150°=30°因为∠3+∠4=180°所以∠4=180°-30°=150°5. 师:你发现了什么?∠1=∠3,∠2=∠4这两对相等的角在位置上有什么特点?(课件两条直线闪烁,两对相对角闪烁)生:位置上是相对的。

那我们就把位置相对的角称为对角,所以∠1的对角是谁?(∠3),∠3的对角是?(∠1),∠2的对角是?(∠4),∠4的对角是?(∠2)(二)第二次探究1. 出示例2图片:问:找一找,哪些角是对角?(∠1与∠3,∠2与∠4)2. 师:我们刚才通过两条直线相交,得到了四个基本角,并且通过计算发现对角的大小相等。

沪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角》教案

沪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角》教案

沪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角》教案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角的基本概念,会用角的度量单位度表示角的大小;2.能够用直角器、角尺准确地画角;3.能够发现、认识、应用生活中角的变化。

教学重点1.角的基本概念;2.角的度量单位度及基本量角方式;3.画角的方法。

教学难点1.用直角器画角和用角尺测角的技能;2.角的度量单位度与度的联系。

教学过程导入(5分钟)老师用一张图片,引导学生了解角的概念,然后问学生,平常有没有看到过角呢?都有哪些物体有角?检查预习(5分钟)老师要求学生保留课本,检查学生对上一课时,度量长度和重量的学习情况。

角的基本概念(10分钟)老师利用教材,向学生讲解:两条非平行线段有且只有一个公共端点时,这个公共端点及其在直线上的两个部分,称为角,记作∠ABC(读作“角ABC”)。

老师用黑板作示范,然后学生自己出题,用自己的姓名作三个点组成角,老师抽查学生出题结果。

角的度量单位度及基本量角方式(25分钟)老师通过讲解、演示和实际操作,向学生介绍角的度量单位度及基本量角方式,在学习的过程中,老师给予学生充分的时间和机会去操作与实践。

角的度量单位度角的度量单位度,一般简称度,由于人们习惯于用整圆作为划分角的标准,所以规定360°等于一周。

从角的顶点向周围旋转一周,就是一周角,360°是一周角的大小。

随后老师通过教材,介绍了零度角、直角、钝角和锐角。

基本量角方式老师向学生讲解基本量角方式,即用直角器和角尺量角的方法。

用直角器量角老师拿起一把直角器向学生讲解相关知识,并实际示范如何使用直角器量角。

老师提醒学生,使用直角器量角时,要保证顶点与直角器的底边相重合,直角器的两条腿要完全处于角的两侧。

用角尺量角老师拿出一把盖过木十字的角尺,向学生讲解如何用角尺量角。

老师提醒学生,使用角尺量角时,要保证一条腿与角的一侧边重合,另一条腿指向角的另一侧边,并使角尺与角的顶点重合。

角的练习(10分钟)学生自己设计组当堂课上练习题目,老师提供帮助和引导。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数学教案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数学教案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角的度量》数学教案教学目标1.了解角的定义,并能正确地绘制角。

2.了解角的度量单位:度和弧度,并能在实际问题中灵活运用。

3.掌握角的度量方法和计算技巧。

4.能解决与角的度量相关的问题。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教材《沪教版四年级上册》、黑板/白板、彩色粉笔/白板笔。

2.学生准备:课本、作业本、以及书写工具。

教学过程导入与启发(5分钟)1.引导学生回顾上节课所学的知识,什么是角?我们如何描述一个角?2.提问学生,在生活中可以找到哪些角?例如,门把手的形状、钟表上的秒针等。

角的定义与绘制(10分钟)1.引导学生翻阅课本第X页,了解角的定义。

2.教师通过黑板板书,向学生展示直角、钝角和锐角的形状,引导学生认识不同角的特点。

3.引导学生在课本上完成与角的绘制相关的练习。

角的度量单位(10分钟)1.引导学生回忆度量长度、面积的单位,引出度量角的单位:度和弧度。

2.通过实例讲解,引导学生理解度和弧度的定义和换算关系,并通过彩色粉笔渲染在单位圆上的弧,加深学生对弧度的理解。

角的度量方法与计算技巧(30分钟)1.引导学生回忆度量角的方法:用量角器、直接读数等。

2.教师向学生讲解如何在量角器上读数,以及在直接读数时如何估计角度大小。

3.通过黑板/白板上的实例计算,向学生展示角度计算的步骤和技巧。

4.引导学生在课本上完成与角的度量相关的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所学的计算技巧。

角度量问题的解决(20分钟)1.教师提问学生:如果已知一个角的度数,如何计算它的补角和余角?通过实例讲解计算方法。

2.继续讲解通过角度量计算边长的方法,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与角度量相关的实际问题。

3.让学生自己提问和解决与角的度量相关的问题,培养学生的问题解决能力。

小结与反思(5分钟)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的内容,并对所学知识进行概括。

2.学生表达自己对本节课学习的感受和收获。

3.教师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总结,反思自己的教学过程。

最新沪教版四年级上册《角》教学设计

最新沪教版四年级上册《角》教学设计
小结:一点(O)和从这一点(O)出发的两条射线(OA、OB)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板书,这个点叫做角的顶点,射线OA、OB称为角的边,角通常用符号“”
来表示。
如图,可以记作AOB或1,读作:角1或角AOB。
预设:
1、还有些什么角?
2、角为什么有度数?
3、怎样表示角。
尝试后交流
预设:
1)1、从一个顶点出发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1、数一数,填一填




2、 A



画一画,数一数。
培养学生灵活运用知识的能力。
作业布置
练习册:P82
板书设计

一点(O)和从这一点(O)出发的两条射线(OA、OB)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板书,这个点叫做角的顶点,射线OA、OB称为角的边,角通常用符号“”
反思重建
关于角,你还知道哪些知识呢?
两条直直的边,有一个顶点。
角可以分为锐角、直角和钝角。
可能有学生会想到
直角是900的角。
复习旧知,引出新知。
一、开放式来自导入你还想知道哪些知识呢?
这些内容我们在今后的学习中会进一步研究。
今天我们将继续研究角。(板书课题:角)
边演示边画。
如果我的粉笔是一个巨大的激光器,发射两束激光线,就形成了一个角。你能用上我们昨天学习的知识来说说什么是角吗?
教学内容

教时
一、教学目标:
1、知道角是由一个点和从这点出发的两条射线组成的图形,并能说出角的顶点,角的边,正确地用字母来表示并读出来。
2、知道直线相交可以得到角。
二、教学重点:
角的读法与写法。
三、教学难点:

角(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

角(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

角(教案)-四年级上册数学沪教版教学内容本节课将介绍角的定义、性质和分类。

学生将学习如何识别和命名角,以及如何比较和排序不同类型的角。

教学内容包括:1. 角的定义和性质2. 角的分类(锐角、直角、钝角、周角)3. 角的测量和比较4. 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将能够:1. 正确理解角的定义和性质2. 识别和命名不同类型的角3. 比较和排序不同类型的角4. 应用角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教学难点本节课的教学难点在于角的分类和测量。

学生可能会对锐角、直角、钝角和周角的定义和应用感到困惑。

此外,角的测量和比较也可能是一个挑战。

教具学具准备1. 角模型或图片2. 直尺和量角器3. 练习题和活动材料教学过程第一阶段:导入1. 引入角的定义和性质2. 通过实际例子展示角的应用第二阶段:角的分类和测量1. 介绍角的分类(锐角、直角、钝角、周角)2. 通过示例和练习题,让学生学会识别和命名不同类型的角3. 引导学生通过直尺和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并比较不同类型的角第三阶段:角的排序和应用1. 通过练习题和活动,让学生学会比较和排序不同类型的角2. 引导学生将角的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如几何图形的构建和测量第四阶段:总结和作业布置1. 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并回答学生的问题2. 布置作业,巩固学生对角的理解和应用板书设计1. 角的定义和性质2. 角的分类(锐角、直角、钝角、周角)3. 角的测量和比较4. 角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作业设计1. 完成练习题,巩固对角的理解和应用2. 设计一个实际情境,让学生应用角的知识解决问题课后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我将对学生的表现和学习情况进行反思。

我将继续关注学生对角的定义和性质的理解,以及他们是否能够正确识别和命名不同类型的角。

此外,我还将观察学生在角的测量和比较方面的表现,并指导他们如何将角的知识应用于实际问题。

通过反思,我将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并根据实际情况调整教学内容和方法。

角-沪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角-沪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

角-沪教版四年级数学上册教案一、教学目标1.能够认识角并理解角的概念。

2.能够根据图形判断角的大小。

3.能够分辨直角、钝角、锐角的特点。

4.能够掌握量角器的使用方法,测量、画出一定的角度。

5.培养学生观察、推理、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重点1.角的概念2.直角、钝角、锐角分辨3.量角器的使用方法三、教学难点1.角的概念的理解与应用2.使用量角器测量和画出一定的角度四、教学过程1. 导入新知教师通过幻灯片或黑板等方式,向学生展示下图:/|/ |/ |\\ |\\ |\\|引导学生看到图中两条线段的交点,向学生询问这两条线段交点的形状。

有学生回答是直角,有的回答是锐角或钝角。

引出角的概念。

2. 角的概念引导学生观察下图:/|/ |/ |------询问学生这幅图中是否有角。

教师给出肯定回答,帮助学生认识图中的两条线段形成了一定的夹角,即角。

然后,教师向学生介绍角的定义:两条线段的公共端点就是这个角的顶点,这两条线段就是这个角的两条边。

学生跟着教师画出角的定义图像。

3. 角的分类直角教师通过下图向学生展示直角:/|/ |/ |------要求学生观察图像,判断其中哪个角是直角,找出直角,并画出其余两个角。

钝角教师通过下图向学生展示钝角:/ \\/ \\| |------要求学生观察图像,判断其中哪个角是钝角,找出钝角,并画出其余两个角。

锐角教师通过下图向学生展示锐角:/\\/ \\/ \\------要求学生观察图像,判断其中哪个角是锐角,找出锐角,并画出其余两个角。

4. 量角器的使用教师向学生展示量角器,并讲解量角器的使用方法。

教师示范使用量角器,测量不同角度并将结果用百分之一度表示,给学生口头和图像形式的讲解。

例如,教师可以展示大于、小于90度的角,并帮助学生计算出角度。

5. 练习学生独立或分组完成教师布置的练习,包括测量不同角度并进行计算、判断不同角度的类型等。

五、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较好地理解角的概念、掌握量角器的使用方法,进而通过练习判断不同角度的类型。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角 沪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角 沪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角沪教版教学内容本课教学内容为《角》。

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将了解角的定义、分类、性质以及如何测量角。

具体内容包括:1. 角的定义:使学生理解什么是角,角由哪些部分组成。

2. 角的分类:介绍锐角、直角、钝角、周角等不同类型的角,并让学生理解它们的特点。

3. 角的性质:探讨角的性质,如角的和、差的性质,以及角的互补和互余关系。

4. 角的测量:教授如何使用量角器测量角的大小。

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角的定义、分类、性质和测量方法。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活动,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数学的兴趣,培养他们的探究精神和合作意识。

教学难点1. 角的分类和性质的理解:不同类型的角的特点及其性质可能对学生来说较为抽象。

2. 角的测量:准确使用量角器进行角的测量可能对学生来说是一个挑战。

教具学具准备1. 教具:挂图、多媒体课件。

2. 学具:量角器、直尺、三角板。

教学过程1. 导入:通过日常生活实例引入角的概念。

2. 新授:讲解角的定义、分类、性质和测量方法。

3. 实践:让学生分组进行角的测量和性质的验证。

4. 巩固:通过练习题加深对角的理解和应用。

5. 总结:回顾本课内容,强调重点和难点。

板书设计板书设计将简洁明了地展示本课的主要内容和结构,包括角的定义、分类、性质和测量方法。

作业设计1. 书面作业:布置与角相关的练习题,巩固学生对角的测量和性质的理解。

2. 探究活动:让学生在家中寻找含有角的物品,并尝试测量它们。

课后反思课后反思将针对本课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包括学生对角的定义、分类、性质和测量方法的掌握程度,以及对教学方法和过程的反思,以改进未来的教学。

---本教案旨在为四年级上册的学生提供一个全面、系统的角的学习方案,通过丰富的教学活动和实践操作,使学生在理解角的定义和性质的基础上,能够熟练地测量和应用角。

通过本教案的实施,期望学生能够掌握角的有关知识,提高他们的数学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4整理与提高(数学广场-相等的角)▏沪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4整理与提高(数学广场-相等的角)▏沪教版

四年级上册数学教案6.4 整理与提高(数学广场相等的角)▏沪教版教案内容:今天,我们要学习的是四年级上册数学的整理与提高部分,具体是数学广场中的相等的角。

一、教学内容我们使用的教材是沪教版四年级上册的数学课本,今天我们要学习的章节是6.4整理与提高(数学广场相等的角)。

这部分主要介绍相等角的定义和性质,以及如何判断两个角是否相等。

二、教学目标通过本节课的学习,我希望学生们能够掌握相等角的定义和性质,学会如何判断两个角是否相等,并且能够运用这个知识解决一些实际问题。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是让学生理解并掌握相等角的定义和性质,能够判断两个角是否相等。

难点是让学生能够将这个知识应用到实际问题中,解决一些复杂的几何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为了更好地进行教学,我准备了一些教具和学具,包括几何模型、角的大小比较工具等,以便学生们能够直观地理解相等角的概念。

五、教学过程1. 引入:我会在课堂上引入一些实际情境,比如拿两个形状和大小都相同的角,让学生们判断它们是否相等,从而引出相等角的概念。

2. 讲解:接着,我会详细讲解相等角的定义和性质,用教具和PPT进行辅助展示,让学生们能够清晰地理解这个概念。

3. 练习:在讲解完相等角的概念后,我会给出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们通过实际操作和思考,加深对相等角的理解和应用。

4. 应用:我会给出一些实际问题,让学生们运用相等角的知识去解决,从而检验他们是否真正掌握了这个概念。

六、板书设计在课堂上,我会根据讲解的内容进行板书设计,将相等角的定义和性质用简洁明了的方式展示给学生。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 判断下列角是否相等,并说明理由。

(1)一个90度的角和一个45度的角(2)两个形状和大小都相同的角答案:(1)不相等,因为它们的角度大小不同。

(2)相等,因为它们的形状和大小都相同。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今天的教学效果,看看学生们是否掌握了相等角的概念,以及他们在解决实际问题时的表现。

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学期数学第六单元数学广场——相等的角(教案)

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学期数学第六单元数学广场——相等的角(教案)

20232024学年四年级上学期数学第六单元数学广场——相等的角(教案)作为一名经验丰富的教师,我深知教学计划的重要性。

下面我将根据本单元的主题“相等的角”,详细阐述教学内容、目标、难点与重点、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学过程、板书设计、作业设计以及课后反思与拓展延伸。

一、教学内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来自于教材的第三章“角的家族”,具体是第三节“相等的角”。

这一节主要讲述什么是相等的角,如何判断两个角是否相等,以及相等角的性质。

二、教学目标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本节课的重点是让学生掌握相等角的定义和性质,难点则是如何让学生理解并运用相等角解决实际问题。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五、教学过程1.导入:我会在黑板上画出一个角,然后问学生:“什么是角?角有哪些种类?”通过这个问题,引导学生回顾之前学过的角的知识,为新课的学习打下基础。

2.新课导入:我会介绍相等角的定义,并且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用量角器判断两个角是否相等。

在这个过程中,我会引导学生发现相等角的性质,并能够运用这个性质解决实际问题。

3.例题讲解:我会选取一些典型的例题,让学生直观地看到相等角在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例如:“在三角形ABC中,∠A和∠B都是直角,试判断∠C的度数。

”4.随堂练习:我会设计一些随堂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这样可以及时巩固所学知识,发现并解决学生在学习过程中存在的问题。

六、板书设计我会设计一个简洁明了的板书,主要包括相等角的定义、性质,以及一些典型的例题。

这样的板书设计有助于学生对相等角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七、作业设计作业题目:1.判断下列角是否相等,并说明理由:∠1和∠2,∠3和∠4;2.在三角形ABC中,∠A=90°,∠B=60°,试求∠C的度数。

作业答案:1.∠1和∠2不相等,因为它们的度数不同;∠3和∠4相等,因为它们都是直角;2.∠C=30°。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课后,我会反思本节课的教学效果,看看是否有需要改进的地方。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相等的角(教学课件)

沪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相等的角(教学课件)

∠2=50°.求∠1和∠3的度数.
B
O 1
23
C
D
A
O
2.如图所示,AOC=∠BOD=110°,
1
∠2=80°.求∠1和∠3的度数.
B
23 D
C
你发现了什么?
所以∠1=∠3.
练习③
如图所示,∠AOC=∠BOD=90°, A
O
∠1=30°,求∠2、∠3和∠AOD 的度数.
1 23
B
D
C
解:因为∠1+∠2=90°, 所以∠2=90°-∠1 =90°-30°
=60°.
解:因为∠1=90°-∠2, ∠3=90°-∠2,
所以∠3=∠1=30°.
解:∠AOD=∠1+∠BOD=30°+90°=120°. 解:∠AOD=∠AOC+∠3=90°+30°=120°.
如图所示,把两把三角尺叠放 在一起,∠1与∠3相等吗?
12 3
练习②
课本P96
2
练习②
如图所示,把两把三角尺叠放 在一起,∠1与∠3相等吗?
12 3
解:因为∠1+∠2= 90°, ∠3+∠2= 90°,
所以∠1=∠3.
视察比较
A
D
B
3
2 O
E
1
C
F
3 2 1
12 3
12 3
解:因为∠1+∠2= 90°, ∠3+∠2= 90°,
回顾小结

D
B
3
2 O
E
1
C
F
解:因为∠1+∠2=90°, 所以∠1= 90°-∠2. 因为∠3+∠2=90°, 所以∠3= 90°-∠2. 所以∠1= ∠3.
12 3

2019-2020年沪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角》word教案

2019-2020年沪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角》word教案

2019-2020年沪教版数学四年级上册《角》word教案【教学目标】[认知目标]:1.知道角是由一点和从这点出发的两条射线所组成的图形,并能说出什么是角的顶点、角的边。

2.知道直线相交可得到角。

[能力目标]:从生活实际出发,让学生经历观察、操作的主动探索过程,掌握角的定义。

[情感目标]:体会到数学与日常生活的密切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教学重点】掌握角的概念。

【教学难点】判断直线相交所得到的角。

【教学准备】教学课件【教学过程】一、情景导入:1.多媒体出现巨大的激光器发送的2束激光线。

2.结合已有的经验,说说什么是角?(角有一个顶点、两条直边)B3. 今天让我们进一步的认识角。

【说明:通过课件的演示,生动的引导出角,体会数学与生活的联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二、探究新知:(一) 认识角:1. 读一读:一点(O )和从这一点(O )出发的两条射线(OA 和OB )所组成的图形叫做角。

2. 边说边动手画一画,加深印象。

3. 认识各部分名称。

公共端点叫做角的顶点射线OA 、OB 称为角的边4. 在你所画的角上标示出各部分名称。

5. 学习角的读法与记法:(1) 角通常用符号“∠”来表示,这个符号读“角”。

(2) 看书P68题1中的两个角,学一学“记作”、“读作”。

6. 在你所画的角下写下“记作”和“读作”。

7. 小结。

【说明:通情景的创设,多媒体课件的演示,让学生认识了角,自己尝试画角。

学生学习的过程变得精彩而不在枯燥无味。

】三、直线相交得到的角。

1. 黑板上演示书P68题2。

2. 数一数两条直线相交得到几个角?3. 请学生读一读,记一记。

4. 小结:基本要标示出4个角,能标出更多角更好。

边O A边 顶点四、巩固练习:1.填空:a)两条直线相交,可得到()个角。

b)如图三条直线相交,这里一共有()个角。

2.两条直线与第三条直线相交得到的角。

3.课件演示P68页的第3题。

【说明:数学来源于生活,对于知识技能的掌握,还是要回到解决问题和生活实际中去,让学生在实际中运用所学的知识。

沪教小学数学四上《6.4数学广场-相等的角》word教案

沪教小学数学四上《6.4数学广场-相等的角》word教案

相等的角教学目标:1.复习角的计算。

2.通过对一些特殊图形中角的计算的探索,为将来一些重要的有关角的性质作铺垫。

3.培养同学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通过对一些特殊图形中角的计算的探索,为将来一些重要的有关角的性质作铺垫。

教学过程:一、复习引入1.师:我们已经学习了角的计算,下面我们就对这一知识进行一下复习。

2.出示角的计算(媒体出示)(1)已知:∠1=37º,∠2=53º,求∠AOB=?A21O B(2)已知:∠AOB是平角,∠1=70º,求∠2=?1 2A O B师:请同学们根据已知条件完成练习,注意书写格式。

3.核对纠错,重点讲述书写格式。

4.师:同学们这些角你会求吗?出示例题1 如图,两直线相交,得到的角分别为∠1、∠2、∠3、∠4。

如果∠1=30º,∠2、∠3、∠4分别为多少度?23 14(说明:学习要注重知识的迁移,将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迁移到将要学习的知识中,为新知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探究(一)第一次探究1.尝试计算2.学生汇报3.根据学生汇报板书解:因为∠1+∠2=180º,所以∠2=180º-30º=150º。

因为∠2+∠3=180º,所以∠3=180º-150º=30º。

因为∠3+∠4=180º,所以∠4=180º-30º=150º。

4.师:通过解题你们有什么发现吗?5.学生交流后汇报6.师:你们发现了∠1=∠3,∠2=∠4,是什么原因使它们相等呢?(二)再次探究1.出示例2,讨论:当∠2=145º时,∠1与∠3还相等吗?2.请写出验证的过程。

3.汇报解:因为∠1+∠2=180º,所以∠1=180º-∠2=180º-145º=35º。

因为∠2+∠3=180º,所以∠3=180º-∠2=180º-145º=35º。

《相等的角》教学案例及分析

《相等的角》教学案例及分析

《相等的角》教学案例及分析二师附小郑钟雯一.背景在学习了《数学课程标准》中的这样一个理念:"有效的数学学习活动不能单纯地依赖模仿与记忆。

动手实践,自主探究与合作交流是学生学习数学的重要方式"之后,我在自己的教学实践中努力地创设“让数学活动有效化,让数学课堂鲜活化”的氛围,让学生在动手实践中,在自主探索中,在合作交流中去思考、去质疑、去辨析,直至豁然开朗。

让数学课堂教学活动真正成为一个活泼的、主动的和富有个性的学习活动空间。

现结合四年级第一学期数学广场——《相等的角》的教学设计,谈一点自己的感悟。

二.案例描述“相等的角”是在学生已经学习了有关角的知识,以及有关角的简单的加减法计算基础上,进一步探究同角的补角相等,同角的余角相等这两个几何命题,并感受数学思考的条理性,为后继学习几何知识打下坚实的基础。

同时作为实验几何向论证几何过渡的初步过渡,为以后论证角的相等打下良好的基础,也为培养和发展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观察分析能力打下结实的基础。

1.教学目标制定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在探究“相等的角”的过程中,初步感受数学思维的条理性、发展学生的几何概念。

知识与技能目标:复习角的计算,通过对一些特殊图形中角的计算的探索,为将来一些重要的有关角的性质作铺垫。

过程能力与方法目标:让学生通过观察、猜测、计算,在探索同角的补角相等、同角的余角相等的过程中培养学生的分析能力和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探究同角的补角相等、同角的余角相等。

教学难点:有条理地表述几何推理的过程。

在教学中,启发学生多动脑、多思考、多练习、多探究;采用小组合作交流、个人独立思考与师生相互沟通相结合的教学方法,逐步培养学生的数学兴趣,让学生学有所得,学有所乐。

现就各环节教学设计作简要介绍。

2.教学环节展示(1)复习引入复习角的计算,注重知识的迁移,将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迁移到将要学习的知识中,为新知的学习打好基础。

(1)已知:∠1=37º,∠2=53º,求∠AOB=?A21O B(2)已知:∠AOB是平角,∠1=70º,求∠2=?1 2A O B师:请同学们根据已知条件完成练习,注意书写格式。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等的角
教学目标:
1.复习角的计算。

2.通过对一些特殊图形中角的计算的探索,为将来一些重要的有关角的性质作铺垫。

3.培养同学们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教学重点:
通过对一些特殊图形中角的计算的探索,为将来一些重要的有关角的性质作铺垫。

教学过程:
一、复习引入
1.师:我们已经学习了角的计算,下面我们就对这一知识进行一下复习。

2.出示角的计算(媒体出示)
(1)已知:∠1=37º,∠2=53º,求∠AOB=?
A
2
1
O B
(2)已知:∠AOB是平角,∠1=70º,求∠2=?
1 2
A O B
师:请同学们根据已知条件完成练习,注意书写格式。

3.核对纠错,重点讲述书写格式。

4.师:同学们这些角你会求吗?
出示例题1 如图,两直线相交,得到的角分别为∠1、∠2、∠3、∠4。

如果∠1=30º,∠2、∠3、∠4分别为多少度?
(说明:学习要注重知识的迁移,将学生已经掌握的知识迁移到将要学习的知识中,为新知的学习打好基础。


二、探究
(一)第一次探究
1.尝试计算
2.学生汇报
3.根据学生汇报板书
解:因为∠1+∠2=180º,
所以∠2=180º-30º=150º。

因为∠2+∠3=180º,
所以∠3=180º-150º=30º。

因为∠3+∠4=180º,
所以∠4=180º-30º=150º。

4.师:通过解题你们有什么发现吗?
5.学生交流后汇报
6.师:你们发现了∠1=∠3,∠2=∠4,是什么原因使它们相等呢?
(二)再次探究
1.出示例2,讨论:当∠2=145º时,∠1与∠3还相等吗?
2.请写出验证的过程。

3.汇报
解:因为∠1+∠2=180º,
所以∠1=180º-∠2=180º-145º=35º。

因为∠2+∠3=180º,
所以∠3=180º-∠2=180º-145º=35º。

所以∠1=∠3。

4.师:如果∠2=127º,∠1与∠3还相等吗?
5.师:那么∠2=155º,∠3与∠1是否相等?这里究竟有什么秘密?
6.小结:这两个角都与∠2构成一个平角,所以它们永远是相等的。

7.师:∠2与∠4是否也相等?为什么?
8.师:同学们通过计算和观察发现了相等的角的秘密,这也就是我们今天学习的
知识。

9.出示课题:数学广场——相等的角
(说明:通过学生尝试练习和讨论,引导学生在自主探究的过程中得出结论。

)三、巩固练习
1.找出下图中哪些角是相等的?
2.如图,∠1=∠5=60º,求∠2、∠3、∠4、∠6、∠7、∠8。

(说明:通过练习巩固了知识,同时为下一层次的突破做好铺垫。


四、突破练习
1.媒体出示书上练习1
两个正方形相交如下图,∠2=60º,∠1与∠3相等吗?说说理由。

1
2.
3.汇报
因为∠1+∠2=90º,
所以∠1=90º-∠2=90º-60º=30º。

因为∠3+∠2=90º,
所以∠3=90º-∠2=90º-60º=30º。

所以∠1=∠3。

4.师:如果∠2=65º,∠1与∠3还相等吗?说说理由。

5.师:如果两把三角尺叠放在一起,∠1与∠3相等吗?为什么?
(说明:突破练习是在学生对前面知识掌握的基础上进行的拓展,使学生积极主动地思考,亲历知识的形成。


五、总结
师:通过对平角和直角中角的研究我们发现了角的一些知识,你们能说一说吗?师:有关角的知识还有很多,在今后的学习中我们再来研究。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