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地利用景观格局动态变化特征分析
基于分形地貌的陕北黄土高原城镇空间形态及其规划方法研究以米脂沟壑区为例
内容摘要
通过研究,我们发现黄土高原典型流域地貌形态具有较高的分形维数,表明 这些地貌形态具有自相似性和尺度相关性。此外,我们还发现地貌形态的类型和 地形起伏也具有分形特征。
内容摘要
在空间尺度转换方面,我们分析了地貌形态分形特征与空间尺度之间的关系。 结果表明,地貌形态的分形特征在不同空间尺度上存在差异,这种差异可能与观 察和分析的尺度有关。这一发现提示我们,在进行地貌形态研究时,应注意尺度 转换的影响。
三、基于分形地貌的城镇空间规划方法
针对米脂沟壑区的地理环境和城镇空间形态,我们提出以下规划方法: 1、尊重自然:在规划过程中,充分尊重黄土高原的自然环境,保护生态,合 理利用资源。在保留原有地形地貌的基础上,发挥其特色优势,因地制宜地进行 城镇建设。
三、基于分形地貌的城镇空间规划方法
2、整体规划:虽然城镇空间被分割为许多小的区域,但整体上应形成一个有 机协调的整体。通过加强各区域之间的和互动,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提升 整个城镇空间的品质和活力。
内容摘要
总之,通过对黄土高原典型流域地貌形态分形特征与空间尺度转换的研究, 我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这一地区地貌形态的复杂性和尺度依赖性,为相关领域的深 入研究提供参考。
参考内容二
内容摘要
黄土高原沟壑区是中国西北地区一个独特的地理单元,以其复杂的地理环境 和悠久的历史文化而闻名。然而,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人居环境问题逐渐 凸显,如土地利用矛盾、生态环境恶化等。为了解决这些问题,本次演示旨在探 讨黄土高原沟壑区人居环境生态化理论与规划设计方法。
内容摘要
应注重典型案例的总结与推广,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不断完善和优化规划 设计方法。
内容摘要
针对以上研究结果,本次演示提出以下建议:一是加强学科交流与合作,为 黄土高原沟壑区人居环境生态化理论与规划设计提供更为全面和系统的理论支持; 二是提高规划设计的灵活性和针对性,充分考虑当地自然条件、社会经济等因素, 制定切实可行的规划方案;三是重视典型案例的示范作用,将优秀案例进行总结 和推广,为其他地区的规划设计提供参考。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土地利用与水土保持措施的变化特征_伍飞舟
水土保持研究 Re sear ch of So il and Water Co nser vatio n
Vo l.17, N o .2 A pr ., 2010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土地利用与 水土保持措施的变化特征*
伍飞舟1 , 杨 卓1 , 牛健植1 , 张大伟1 , 张晓明2 , 陈月红2
Study on Relationships Between Land Use Change and Soil and Water Conservation Measures in Typical Watershed of Loess Plateau Hilly and Gully Region
WU Fei-zhou1 , YA NG Z huo1 , N IU Jian-zhi1 , Z HA NG Da-w ei1 , ZHA NG Xiao-ming2 , CH EN Yue-hong2
陈利顶等用航片解译和景观生态学的方法研究
了陕北黄土丘陵区大南沟流域在 20 世纪 70 年代和 90 年代土地利用结构的特点和变化[ 5] ;崔晓奇等以 临汾市为例 , 研究和探讨了黄土高原丘陵区土地利 用变化与人地关系的演变[ 6] ;张晓明等以黄土高原 第三副区桥子东 、西沟流域为例 , 分析了土地利用变 化的水文动态响应[ 7] ;但关于该地区流域的土地利 用变化与水土保持措施之间关系的研究较少 , 本文 针对这两者之间的关系进行了专门研究 。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甘肃省天水市罗玉沟流 域及吕二沟流域处于农牧交错地区 , 大部分地区气 候属于半湿润区 , 而农牧交错地区或半干旱地区土 地利用结构的不合理是造成水土流失的原因之一 , 因此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典型流域土地利用结构 变化进行研究 , 可以为生境脆弱地带土地资源的可 持续利用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典型流域土地利用 结构的优化 、生态环境建设以及土地利用总体规划 修编工作提供科学依据 。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规划研究--以绥德县
升、 新增耕地面积原则上不少于原有耕地面积的 5%ꎬ
号文件 « 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实施乡村振兴战略的意
破ꎮ[3]
见» 之后ꎮ 在对其进行相关的数据统计分析ꎬ 发现以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为研究对象主要集中以下几个角
2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规划精髓
按照自然资源部对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要
度: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助推乡村振兴战略研究ꎻ 全域
[2]
截至 整 治 区 域 内 耕 地 质 量 有 提
出现 66 篇文献ꎬ 时间主要集中于中央发布 2018 年 1
并做 到 建 设 用 地 总 量 不 增 加ꎬ 生 态 保 护 红 线 不 突
“ 全域土地综合整治” 作为关键词进行相关研究ꎬ 共
住宅建设、 产业发展、 公共服务、 基础设施等各类建
几方面原因ꎬ 满堂川镇政府及武平村、 东风村、 郭家
设用地ꎬ 有序开展农村宅基地、 工矿废弃地以及其它
沟村、 常家沟村、 满堂川村等满红河流域村庄对全域
低效闲置建设用地整理ꎬ 优化农村建设 用 地 布 局 结
土地综合整治具有强烈的需求ꎬ 亟待解决土地整理、
务ꎬ 促进耕地保护和土地节约集约利用ꎬ 解决一二三
满堂川镇在大力推动产业发展的同时ꎬ 部分问题
产融合发展用地ꎬ 改 善 农 村 生 态 环 境ꎬ 助 推 乡 村 振
和困境逐渐显现ꎮ 现有土地碎片化ꎬ 集约利用不足ꎬ
兴ꎮ
部分耕地中夹杂有未利用地、 低效林草地等ꎻ 满红河
2 2 要统筹推进农用地整理、 建设用地整理和生态
构ꎬ 提升农村建设用地使用效益和集约化水平ꎬ 支持
耕地质量提升、 建设用地整理、 生态环境保护和河道
农村新产业新业态融合发展ꎮ 生态保护修复要按照山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森林景观动态模拟及优化研究
该地区的植被以森林为主,主要树种包括针 叶树和阔叶树。
研究方法
遥感技术
利用卫星遥感技术获取研究区 域的影像数据,提取森林覆盖 率、树种组成等信息。
数学模型
建立森林景观动态模拟模型, 预测不同情景下森林景观的变 化趋势,并分析影响因素。
文献综述
搜集与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森 林景观相关的文献资料,对其 进行分析和综述。
02
研究区域及方法
研究区域
地理位置
气候条件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位于中国西北部,涉及 陕西、山西、甘肃、青海等省份的部分地区 。
该区域属于温带大陆性气候,年降水量在 500-700毫米之间,降水季节分配不均,主 要集中在夏季。
土壤类型
植被类型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的土壤以黄土为主,具 有疏松、易侵蚀的特点。
森林景观变化的影响因素
要点一
总结词
森林景观变化的主要影响因素包括气候、地形、土壤等 自然因素以及人类活动。
要点二
详细描述
气候、地形、土壤等自然因素是影响森林景观变化的重 要因素之一。气候条件如温度、降雨量等都会影响森林 的生长和分布;地形条件如山地、丘陵等会影响森林的 物种组成和结构;土壤条件则会影响森林的生长和发育 。此外,人类活动也是影响森林景观变化的重要因素之 一,如采伐、开垦等都会对森林造成不同程度的破坏。
森林景观动态模拟的重要性
为了有效管理和保护黄土高原的森林资源,需要了解其景观 动态变化的过程和机制,为制定科学合理的优化策略提供决 策支持。
研究意义
理论意义
通过对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森林景观的动态模拟及优化研究,可以丰富区域 生态修复和保护的理论体系。
实践意义
本研究可以为黄土高原森林资源的保护、恢复和管理提供实践指导,对于改 善该地区的生态环境质量、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促进可持续发展具有重 要意义。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规划研究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规划研究一、项目背景陕北黄土丘陵沟陂区是中国西北地区重要的农业生产区之一,但由于地质条件、气候因素,该地区土地质量普遍偏差,耕地面积少,而且部分地区出现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等问题,严重影响了该地区的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
为了解决这些问题,陕北黄土丘陵沟陂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应运而生。
二、项目目标1. 改善土地质量,提高土地利用率2. 减少土地沙化、水土流失等环境问题3. 促进农业生产发展,增加农民收入4. 创造良好的生态环境,改善当地居民生活条件三、项目规划1. 土地整治规划通过对当地土地质量、土壤类型、地形地貌等情况进行调查研究,确定土地整治的范围和重点区域,规划土地整治的措施和目标。
主要包括改良土地质量、防止土地沙化、恢复植被、加强水土保持措施等。
2. 水资源规划在项目规划中应考虑水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确保土地整治后有足够的水资源供应。
可以通过修建水库、河道治理、灌溉设施建设等方式来解决水资源问题,提高灌溉水利用效率,降低地下水位,防止土地盐碱化。
3. 农业生产规划针对当地的气候特点和土地质量情况,制定合理的农业生产规划,推广高效农业种植模式、科学施肥、地膜覆盖等措施,提高农业生产效益,减少土地资源浪费。
4. 生态环境保护规划通过植树造林、退耕还林、开展生态旅游等措施,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提高空气质量,促进当地生态旅游业的发展,为当地居民创造更好的生活条件。
四、项目实施1. 组织实施单位成立由地方政府、农业部门、水利部门、环保部门等部门组成的项目实施单位,负责项目的组织实施、进度监督、资金管理等工作。
2. 技术支持引进专业的土地整治、水资源保护、农业生产等相关技术人才,提供专业的技术支持和指导,保障项目的实施和效果。
3. 资金支持向中央和地方政府申请专项资金支持,用于项目的实施和运营,确保项目的顺利推进。
4. 宣传推广通过宣传推广活动,向当地农民宣传项目的意义和目标,鼓励他们积极参与项目,并提供相关的培训和指导,保障项目的顺利推进。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地区城市空间结构探索——以延安为例的开题报告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地区城市空间结构探索——以延安为例的开题报告一、课题背景和研究意义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地区是中国著名的贫困地区之一,在长期的经济发展中,一直受限于基础设施建设的不足,城市化进程缓慢,空间结构也受到了限制。
而近年来,随着国家关于扶贫工作的政策不断推进,该地区的经济状况得到了一定的改善,城市空间也随之发生了变化。
因此,对于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地区的城市空间结构进行深入探索,有着重要的研究意义。
本文以延安市为例,通过分析其城市发展历程、空间结构模式和特点,探索其城市空间发展趋势和优化路径,有助于更好地理解和把握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地区的城市化进程,为相关决策提供理论和实践依据。
二、主要研究内容和方法1.研究背景和现状分析:概述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地区的发展历程和现状,探究其城市化进程及其面临的问题和挑战。
2.城市空间结构模式和特点分析:通过对延安市城市空间结构的分析,归纳总结出其城市化发展的模式和特点,并深入探讨其影响因素和机制。
3.城市空间发展趋势和优化路径探索:在深入分析延安市城市空间结构特点的基础上,结合其城市化发展趋势和规划目标,探索其城市空间优化路径和可行性方案,并提出建议和措施。
方法上,本文将运用地理学、城市规划学等学科方法,通过对历史文献、统计数据等材料的分析和对相关地理信息的收集与整合,以及对城市规划政策的解读和分析等手段,来对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地区的城市空间结构进行研究与分析,以期达到论题的研究目标。
三、预期结果通过本文的研究,预期可以得出以下结果:1.深入掌握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地区的城市化发展现状和问题,为未来的城市规划和发展提供参考。
2.探索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地区的城市空间结构模式和特点,对于理解其城市化发展模式和掌握其发展规律具有重要意义。
3.通过对延安市的实证研究,得出其城市空间优化路径和可行性方案,为其可持续发展提供参考。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规划研究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规划研究一、项目背景陕北黄土丘陵沟陇区是中国北方地区的典型特征之一,其土地综合整治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战略意义。
随着工业化和城镇化的推进,黄土高原的生态环境持续恶化,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保护已经成为当前国家政策中的重要议题。
陕北黄土丘陵沟陇区的土地资源面临严峻的挑战,因此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规划研究势在必行。
二、项目意义1. 保护生态环境:黄土丘陵沟陇区地处渭河流域和黄河流域的交汇地带,地势起伏较大,水土流失严重。
进行土地整治,能够有效地预防水土流失,修复生态环境,有利于保护区域的生态系统平衡。
2. 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黄土丘陵沟陇区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基地,但受限于土地资源的限制,农业生产水平相对较低。
通过土地综合整治,可以改善土地质量,提高耕地利用率,促进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3. 推动乡村振兴:陕北黄土丘陵沟陇区地广人稀,农业经济较为落后,农民收入水平相对较低。
通过土地整治,可以改善农民的生产生活条件,促进当地农村的振兴。
三、项目内容1. 土地资源调查:对黄土丘陵沟陇区的土地资源进行全面调查,包括土地类型、土地利用状况、土地质量等方面的情况进行详细的调查研究,为后续的土地综合整治提供数据支持。
2. 生态环境修复:针对黄土丘陵沟陇区存在的水土流失等问题,制定相应的生态环境修复方案,通过植树造林、土地退耕还林、水土保持等措施,修复当地生态环境。
3. 土地整治规划编制:根据土地资源调查和生态环境修复的情况,制定黄土丘陵沟陇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规划,明确整治的总体目标和具体实施方案。
4. 农业生产提升:针对当地农业生产水平较低的问题,制定相应的农业生产提升方案,包括土地肥力调查、土地优化配置、农业生产技术培训等措施,推动当地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5. 乡村振兴规划编制:结合土地整治和农业生产提升,编制黄土丘陵沟陇区乡村振兴规划,明确乡村振兴的发展方向和实施路径,推动当地乡村的经济社会发展。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土地整治项目经济效益分析
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土地整治项目经济效益分析我国的土地整治项目是一项复杂的需要多个单位共同参与其中的系统工程,项目实施后的效果需从经济、社会、生态和景观等4个方面产生的效益进行评估。
其中对项目进行经济效益分析与评价是土地整治项目可研、设计和管理决策的一个重要方面[1-2]。
目前,国内专家和学者已就土地整治项目的效益分析及相关方面的内容进行了研究。
文高辉、杨钢桥等认为要从农民的利益出发对土地整治项目进行立项[3];冯蓓认为土地整治促进了耕地的持续、高效利用,有利于农村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性发展[4];张正峰等[5]研究后认为土地整治项目对国民经济与整理区农户皆有积极作用。
笔者采用静态经济效益分析和动态经济效益分析两种方法,以陕西省延安市子长县涧峪岔镇土地整治项目为研究对象,分析、研究该项目的经济效益,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土地整治项目的策划、实施提供科学依据。
1土地整治项目研究区概况该研究区位于陕西省延安市子长县涧峪岔镇,属黄河三级支流、无定河二级支流、淮宁河和大理河一级支流,共涉及15个行政村,26条干支沟。
地貌为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峁梁状沟谷,长期的水蚀作用造成流域内梁峁起伏、沟壑纵横,平均沟壑密度约2.21km/km 2,沟谷断面多呈“U ”字形,坝地比较平缓,地面坡度一般在5°~8°。
属于温和半湿润气候区,四季分明,多年平均年降雨量534mm ,全年湿润度平均为0.48,呈半干旱状况。
土壤为黄绵土,土体由耕作层与芯土层组成,侵蚀严重,多年平均土壤侵蚀模数为1.35万t/km 2·a ,保肥能力低,长期处于半生土状态。
常年平均干旱2.92次,霜冻0.5次,暴雨3次,冰雹2次,可见暴雨、干旱造成的影响最为严重。
2经济效益分析材料与方法在基本维持原有格局的基础上,以归并田土坎为主、部分田块整形,将小田块归并便于规模化生产,最终耕地利用方式为旱地;灌溉与排水工程以完善农田防洪为主,采用自排水的渠道,主沟道内设置排洪干沟,支沟内设置排洪支沟与干沟相接;田间道路工程布局主要是便于农业机械化生产,田间道为砂石路面,生产路为素土路面;在埂坎、渠道边坡进行植灌木、草绿化,修复现有淤地坝,保证坝地安全,并在较大沟道的上游建设淤地坝、支沟上游建设谷坊拦截泥沙。
黄土丘陵沟壑区景观格局演变特征——以陕西省延安市为例
黄土丘陵沟壑区景观格局演变特征——以陕西省延安市为例钟莉娜;赵文武;吕一河;刘源鑫【摘要】以陕西省延安市1985年、2000年和2008年三期1:25万景观单元类型图,1:5万地形图等生成的数字高程模型(DEM)为数据源,基于ArcGIS 9.3软件,采用多距离空间聚类、景观单元类型转移矩阵、空间数据叠加分析等方法分析了延安市景观格局的演变特征.结果表明:延安市的景观是由林地、灌木、草地和农田等基本景观单元构成的复合景观;研究期间农地面积急剧减少,流失的农地主要转变为林地、草地、灌木和聚落,除农地和裸地外,其他景观单元类型面积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1985-2008年,林地、灌木和草地聚集的最大尺度减小,而农田聚集的最大尺度变大,农田和草地的空间聚集强度明显小于林地和灌木;延安市主要景观单元类型演变主要发生在海拔1100-1500 m之间的区域和坡度范围7-21°之间的区域,但农田向聚落的演变主要发生在海拔较低(900-1300 m)、坡度较缓(<7°)的平川缓丘地带.1999年之前,经济的迅速发展是延安市景观格局演变的主要驱动因素;而1999年之后,国家推行的退耕还林(还草)等一系列生态重建措施成为延安市景观格局变化的主要驱动因素.【期刊名称】《生态学报》【年(卷),期】2014(034)012【总页数】10页(P3368-3377)【关键词】景观格局;演变;多距离空间分析;空间分异;空间叠加【作者】钟莉娜;赵文武;吕一河;刘源鑫【作者单位】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5;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5;中国科学院生态环境研究中心城市与区域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085;北京师范大学资源学院地表过程与资源生态国家重点实验室,北京100875【正文语种】中文景观生态学中的景观格局一般指空间格局,是指大小和形状不一的景观斑块在空间上的配置[1- 2]。
陕北丘陵沟壑区坝地发展中有关问题的探讨
年代初开始在小 流域 沟道 修建单 坝 , 在筑 坝较 多 的沟道 , 依据 沟底 比降 、 支沟分布 、 控制 面积 、 沟底 形状 等确定 建坝 数量 , 目
定 系数应选择多大 , 需要从 流域 坡面 治理程 度 、 来水 来沙平 衡 和坝系调洪演算 等方面综 合分 析确定 。布局合 理 的小流 域坝
程 , 到 了拦 截 径 流 、 少 泥 沙 的 作 用 , 之 受 气 候 因 素 影 响 , 起 减 加
相对稳定系数临界值也要大一些 。通 过对黄河 中游地 区 l 5条
坝 系 的调 查 统 计 , 年 均 淤 积 厚 度 3 m 和 1 遇 洪 水 、 在 0c 0a一 坝
地最大积水深度 7 m 的情况下 , 0c 强烈 侵蚀 区内的 内蒙古达拉
果表 明 ,O世 纪 8 代 与 5 、O年 代 相 比 , 河 多 沙 粗 沙 区 除 2 0年 06 黄
保收的一项重 要指标 。中国科学 院水利 部水 土保 持研 究所 蒋
定 生 的 研 究成 果 表 明 : 系 相 对 稳 定 系 数 <15 坝 / 0时 , 明该 流 表
域建坝数量较少 , 坝地 处于初步 利用 阶段 , 防洪 保收能 力低 ; 系
陕北丘 陵沟壑 区属 黄河 中游 多沙粗 沙 区, 面积 4 3 总 .5万
kI , I 占多沙粗沙 区总 面积 的 5 % , 淤地坝建设 的重点 区域 之 l 2 5 是
一
。
陕北淤地坝建设经历 了艰 苦漫长 的发展过 程。2 0世纪 5 0
面积之 比, 它反映了流域坡 面产 流产 沙与坝 系滞洪拦 沙之间的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规划研究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规划研究一、项目背景陕北黄土丘陵沟陌区地处中国西北干旱半干旱带,地势起伏,土地贫瘠,水土流失严重。
为改善当地生态环境,提高土地利用效益,中国政府决定在该地区实施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
该项目将对当地的土地资源进行综合整治,目标是实现土地的保护、恢复和高效利用,推动区域发展和农民增收。
二、项目目标1.实现土地资源的保护和恢复。
通过梯田工程、水土保持措施等手段,遏制土地水土流失,减少土地退化,实现土地资源的保护和恢复。
2.提高土地利用效益。
通过优化农田布局、推广高效农业种植技术等手段,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益,增加农田产量和农民收入。
3.改善生态环境。
通过植树造林、生态修复等措施,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提高空气质量和水质量,增加生态效益。
三、项目内容1.土地整治规划:制定全域土地整治规划,确定土地整治的目标、任务和措施,规划土地的布局和利用方式,落实土地整治的具体措施和时程安排。
2.梯田工程:在适宜地段实施梯田工程,通过修建梯田、建设排灌设施等手段,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益,遏制土地水土流失,保护水资源。
3.水土保持:在易发生水土流失的地段实施水土保持措施,包括植树造林、修筑护岸、设置沟槽等,防止水土流失,保护土地资源。
4.农田布局调整:通过整合和调整农田布局,优化土地利用结构,提高农田的利用效益,增加农田产量。
5.推广高效农业技术:在当地推广高效农业种植技术,包括精准农业、水肥一体化、种植业多元化等,提高土地的利用效益,增加农田产量。
6.生态修复:在疏林荒山、荒地草滩、退耕还林还草地等地段进行生态修复,通过植树造林、种草种树等手段,改善当地的生态环境。
四、项目实施1.组织实施:成立项目实施领导小组,明确项目实施机构和人员,落实项目实施责任,确保项目按时、按质、按量完成。
2.资金投入:加大对项目的资金投入,保障项目实施资金需求,确保项目实施顺利进行。
3.宣传推广:通过宣传推广活动,提高当地农民对项目的认识和参与度,促进项目的顺利实施。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规划研究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规划研究1. 引言1.1 研究背景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是我国典型的旱涝互现区域,近年来受到极端气候和土地过度开发等因素的影响,土地生态环境受到严重破坏,农田退化、水土流失等问题日益突出。
为了有效保护和恢复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的生态环境,实现土地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开展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已成为当地政府的重要举措。
在当前全球气候变化背景下,加强土地综合整治,提升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的生态环境质量,对于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目标、保障区域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开展对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规划研究,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深远的历史意义。
通过对项目的研究和规划,可以为区域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政策支持,促进区域经济的健康发展,实现生态与经济的双赢局面。
1.2 研究目的【研究目的】本研究的目的是通过对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规划研究的深入探讨,旨在提高该地区土地资源的综合利用效率,推动农村经济的发展,改善农民生活质量,实现可持续发展目标。
具体目的包括:1.明确项目地理位置及概况,为后续的规划与实施提供基础数据支持;2.探讨全域土地综合整治的主要内容,为制定具体的整治方案提供参考依据;3.提出项目规划与实施方案,包括项目的实施步骤、时间安排和资源投入等,以确保项目顺利进行;4.评估项目进展及效果,检验项目实施的有效性和可行性;5.识别存在的问题及提出解决对策,为项目的持续推进提供保障。
通过上述目标的实现,本研究旨在为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提供可持续发展的路径,推动该地区农村经济的健康发展,实现经济、社会和生态的协调发展。
1.3 研究意义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规划研究的研究意义在于通过对这一地区的土地资源进行综合整治,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实现农业可持续发展,促进当地经济的稳定增长。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是我国贫困地区之一,土地贫瘠、水资源短缺、生态环境恶劣,农业生产面临着很大的困难。
黄土丘陵沟壑区沟道农业生产功能空间演变特征及其启示_等4_篇
设施农业2023-0278环球纵览Global Overview设施农业2023-0278摘 要:基于5期遥感影像和实地调研数据,定量分析黄土高原延安碾庄流域1985-2018年乡村转型发展进程中农业生产功能时空演变规律。
结果表明:1)沟道农业生产功能定量诊断体系和监测模型可有效识别沟道农业生产功能空间格局以及经济社会与资源生态多重导向的多元演化路径。
2)研究区沟道农业功能空间由传统向现代生产主导功能转向,2012年为沟道生产功能转型拐点。
沟道传统农业生产功能特征为“小幅扩增-相对平稳-急剧缩减”,沟道现代农业生产功能演变则呈现“相对平稳-小幅扩增-急剧增加”的阶段特征,且功能多样性不断增加。
3)整体上沟道传统农业生产功能空间范围和强度值呈减少趋势,现代沟道农业生产为主的功能空间不断扩张,主导方向发生转变;局部微观上传统农业生产功能以流域城镇所在地为中心呈同心带状缩减。
4)新时期黄土丘陵沟壑区沟道农业高质量发展的核心目标在于推进“四转”,全面构建“三循环”模式,推进形成黄土高原产业内循环及其与黄河流域双循环互促共进发展的新格局,深入探究优化农业生产方式和创新经营管理模式的新动能、新途径。
研究结果提供了黄土高原典型流域农业功能转型微观案例,对区域土地资源优化配置及乡村转型高质量发展具有启示意义。
关键词:土地利用;模型;沟道农业生产;功能演变;转型发展;黄土丘陵沟壑区;碾庄流域引用信息:璩路路,王永生,李裕瑞,等.黄土丘陵沟壑区沟道农业生产功能空间演变特征及其启示[J].农业工程学报,2021,37(21):259-268.摘 要:随着全球有机农业的快速发展,一种有机设施园艺在国外已经被证明可持续性生产和盈利,但中国有机设施园艺相关技术标准还是空白。
该文介绍了国外有机设施园艺产生的背景、定义、起源、目标、认证面积、产量和盈利状况、有机设施园艺基本形式及认证规则要点,探讨了中国发展有机设施园艺的可行性及存在的问题,提出中国应该积极发展有机设施园艺,但有机设施园艺不能简单等同于“温室+有机种植”,它应该是一个以可持续发展为目标的,包含温室环境控制、种植材料选择,土壤肥力保护,水资源管理,病虫害控制,节能和可持续盈利的有机统一的整体。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地整治要点分析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地整治要点分析摘要:近年来,随着人口增长和经济的不断发展,粮食安全问题日益突出,我国土地利用问题也日益凸显,对此国家开展实施了一系列的土地整治工作,因此本文对土地整治规划进行要点分析。
本文以黄土丘陵沟壑区为研究区域,依据所收集的文献资料,通过定性分析方法,得出土地整治中农用地开发整理的限制因子主要为坡度、灌溉保证率、有机质含量、表层土壤质地;论述了该区域农用地开发整理的具体措施;并提出土地整治过程中存在的问题和相关的建议。
关键词:土地整治;限制因子和措施;问题建议;黄土丘陵沟壑区一、研究区概况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区域范围为北纬36°05′-39°40′,东经107°41′-111°22′,北与长城风沙沿线区为接,南至子午岭黄龙山,东以黄河为界与山西省隔河相望,西到子午岭与甘肃、宁夏为邻,区域总面积约4.4万平方千米,约占陕西省面积的22%,占黄土丘陵沟壑区面积的20.1%,占整个黄土高原面积的6.9%[3][4]。
研究区域包含了榆林、延安两市的21个行政县区,主要为榆林市的米脂、绥德、吴堡、子洲、清涧等县的全域,佳县的大部,榆阳、神木、府谷、定边、靖边、横山等县区的部分区域;以及延安市的延川、子长、宝塔、安塞、延长、志丹、吴起、甘泉、宜川等县区的全域。
二、土地整治区域限制因子分析土地整治规划是重要的土地利用专项规划,是科学指导土地整治工作的重要依据。
对土地整治区域限制因子分析又是土地整治项目实施过程中极其重要的一部分。
本章结合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的自然资源环境和社会经济条件,对该区域影响土地整治的限制因子进行分析,为进一步开展土地整治规划实施和优化提供基础[10]。
1、自然资源因子(1)气候和水文资源①气候因子陕北黄土丘陵区处于我国西北部,属于温带大陆季风性气候,全年气候干旱少雨,夏季受海洋暖湿气流的影响,造成了局部地区集中降水,形成了炎热而局部暴雨多的明显特征。
黄土丘陵沟壑区流域土地利用覆被变化对径流产沙的影响
桥子沟流域位于甘肃省天水市北郊(34°34′N, 105°43′E),属黄土丘陵沟壑区第三副区, 流域地表主要以黄土质黑褐土分布最广,其次为红色黄土质黑褐土型粗骨土。流域面积 2.45 km2,按地形可分为桥子东、西两条独立的支毛沟,其主要地理特征见表 1。桥子东、西沟 里两流域自然条件基本相似,其中东沟为治理流域,在流域主要沟坡和部分坡面上有刺槐 (Robinia pseudoacacia)、山杨(Populus davidiana)、榆(Ulmus pumila)、山杏(Prunus armeniaca var. ansu)林地和人工草地。流域内修有梯田,种植小麦、玉米、土豆等;西沟为对比试验 流域,无水土保持措施。桥子东西沟野生草本植物主要有白草(Pennisetum flaccidum)、鹅 冠草(Roegneria kanoji)、坡硷草(Elymus dahuricus)、蒿类(Pedicularis)等。
0 1986
降雨量
桥子东沟 桥子西沟
1989
图2
1992
1995 年份
1998
2001
流域年降雨—输沙率对比图
200 400 600 800 1000 1200 2004
由图 2 可以看出,流域年输沙率波动趋势与降雨量变化趋势基本一致,且在桥子东沟汇 流面积大于桥子西沟的情况下,观测年间西沟各年输沙率远大于当年东沟的年输沙率。为揭 示不同降雨条件下,东沟输沙率比西沟减少的程度,对 1986—2004 年的降水进行频率统计, 得到降水频率为 10%、50%、90%的丰、平、枯水年降水量。经研究分析,在丰水年(降水 量大于 630 mm),东沟的年输沙率比西沟减少约 44%;平水年(降水量 450~630 mm)东沟
近16年来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以陕北黄土高原的子长县为例
近16年来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以陕北黄土高原的子长县为例刘铁辉【期刊名称】《中国水土保持科学》【年(卷),期】2012(010)006【摘要】Based on RS/GIS techniques, the TM/ETM satellite images in Zichang County of 1990, 1999 and 2006 were used as basic data,field investigation, land use dynamic, annual change rates and land transfer matrix were used to analyze the land use characteristics and its driving factors. The result shows; 1) from 1990 to 2006, the cultivated land and unused land decreased, while the grassland, forest, construction land increased significantly, the water area increased at beginning and then decreased; 2) during this period, the cultivated land, grassland, forest and unused land changed dramatically, and the change rates occurred more sharply from 1999 to 2006 than the period from 1990 to 1999; 3) cultivated land and unutilized land decreased significantly among all kinds of lands, due to the increase of grass land and forest land contributed by the cultivated land; 4) the human factors such as society, economy, policy are playing important roles in the change of land utilization, especially the policy factor has been the maim driving power for the change of landuse structure.%在RS和GIS技术支持下,以子长县1990、1999和2006年3期TM/ETM卫星影像为基础数据,结合野外实地调查资料,应用土地利用动态度、年变化率、土地转移矩阵等方法对子长县过去16年间的土地利用变化特征及其驱动因素进行分析.结果表明:1)1990-2006年,子长县土地利用变化表现为耕地和未利用地显著减少、牧草地和林地显著增加、水域先减后增以及建设用地持续增加的总体特征;2)耕地、牧草地、林地和未利用地的面积变化较为剧烈,且几乎所有用地类型在1999-2006年的年变化率较1990-1999年更为明显;3)耕地和未利用地的减少在各土地类型中最为明显,二者的减少是因为林草地面积大量增加,坡耕地等成为林草地面积增加的主要来源;4)社会、经济、政策等人文因素对子长县的土地利用变化起着重要作用,而政策因素则是导致土地利用结构发生变化最主要的驱动力.【总页数】6页(P6-11)【作者】刘铁辉【作者单位】陕西省水土保持勘测规划研究所,710100,西安【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陕北黄土高原丘陵沟壑区植被恢复中的障碍分析与应对策略——以子长县为例[J], 南红梅;强世军;南红红;海江波2.近50年来乾安县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驱动力分析 [J], 马云锐;王春玲3.50年来黄土高塬沟壑区典型小流域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 [J], 陈攀攀;毕华兴;陈智汉;云雷;马雯静4.近30年来陕北黄土高原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 [J], 刘建飞;杨勤科;梁伟;任宗萍;胡志瑞5.陕北黄土丘陵区近30年来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分析 [J], 赵东波;梁伟;杨勤科;刘安麟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黄土丘陵沟壑区生态风险动态变化及其地形梯度分析——以陕西省米脂县为例
黄土丘陵沟壑区生态风险动态变化及其地形梯度分析——以陕西省米脂县为例刘迪;陈海;梁小英;马胜;王嘉妮【期刊名称】《生态学报》【年(卷),期】2018(038)023【摘要】以黄土丘陵沟壑区陕西省米脂县为研究区,综合考虑区域农耕生态背景与社会经济发展状况,建立了以农耕生态风险概率与自然-社会复合系统损失度耦合的综合生态风险评价体系,分析了2009年、2015年土地利用生态风险的时空分异,并依托地形分布指数探究了生态风险与地形起伏度的关系,得出如下结论:米脂县土地利用变化明显,主要表现为耕地减少,林地与荒地增加;米脂县2009年、2015年综合生态风险指数分别为0.1466、0.1607,农耕风险胁迫增大,风险高值区片状分布于米脂县中部,研究期间有向川道集聚的趋势;低风险优势分布于起伏度高值区,高风险则优势分布于起伏度低值区,研究期间风险向较高地形起伏度迁移明显,同时高风险区域在起伏度低值区上的分布也更加集聚.【总页数】9页(P8584-8592)【作者】刘迪;陈海;梁小英;马胜;王嘉妮【作者单位】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西安710127;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西安710127;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西安710127;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西安710127;西北大学城市与环境学院,西安710127【正文语种】中文【相关文献】1.黄土丘陵沟壑区耕地数量动态变化及其驱动力分析——以吴起县为例 [J], 卞德鹏;常庆瑞;柳艺博;段正松;高欣;张铁婵2.近16年来黄土丘陵沟壑区土地利用动态变化及驱动因素分析——以陕北黄土高原的子长县为例 [J], 刘铁辉3.黄土丘陵沟壑区水土流失治理模式、治理成本及效益分析——以米脂县高西沟流域为例 [J], 景可;焦菊英4.生态脆弱区景观生态风险时空分异及其地形梯度分析——以陕西省米脂县为例[J], 刘迪;陈海;张敏;商舒涵;梁小英5.黄土丘陵沟壑区退耕林生态系统服务价值评估——以陕西省安塞县为例 [J], 张楠;王继军;崔绍芳;梅花;高亮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规划研究
陕北黄土丘陵沟壑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规划研究一、引言陕北黄土丘陵沟陌区是中国西北地区的典型地貌类型之一,地处黄土高原腹地,以高原丘陵地貌为主,地形起伏较大,地表覆盖黄土层,土地肥沃,但受限于地形地貌的局限性,土地资源利用存在一定的困难和问题。
为了改善当地的土地环境,提高土地资源的利用率,陕北黄土丘陵沟陌区全域土地综合整治试点项目规划研究应运而生。
本文旨在对陕北黄土丘陵沟陌区的土地整治项目进行规划研究,通过对当地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存在的问题以及整治项目的可行性进行分析,为当地土地资源的综合整治提供科学的规划方案。
二、陕北黄土丘陵沟陌区土地资源现状分析(一)土地资源利用现状陕北黄土丘陵沟陌区的土地资源以黄土地形为主,地势起伏较大,土地肥沃,但由于地貌原因,土地利用存在一定的困难。
当前当地主要的土地利用方式有农田耕种、果园种植、林地养殖、草场放牧等。
在农田耕种方面,农民主要种植小麦、玉米、马铃薯等作物,果园则主要种植苹果、梨子等果树,林地和草场的利用则以养殖为主。
土地资源的利用现状虽然存在一定的问题,但也为土地整治项目的开展提供了一定的基础。
(二)存在的问题1. 土地利用效率低:由于地形地貌的限制,土地资源的利用效率较低,很多土地不能被有效利用,浪费了大量宝贵的土地资源。
2. 土地资源碎片化:土地资源分布不均匀,碎片化现象严重,导致土地利用的整体性和连贯性较差。
3. 土壤侵蚀严重:地处黄土高原腹地,降水少,地形起伏大,土壤侵蚀严重,严重影响了土地资源的保护和利用。
三、整治项目的可行性分析(一)地形地貌特点陕北黄土丘陵沟陌区地形地貌特点突出,地势起伏大,沟陌纵横,土地资源利用存在一定的困难。
但同时也具有一定的潜力,如果能够合理规划土地资源,进行整合利用,将会为当地的土地整治提供一定的基础。
(二)政策支持当前国家对于土地整治项目给予了一定的政策支持,通过实施土地整治项目可以获得一定的政府资金和政策扶持,这为项目的开展提供了一定的支持。
黄土丘陵沟壑区安塞纸坊沟流域景观格局及动态研究的开题报告
黄土丘陵沟壑区安塞纸坊沟流域景观格局及动态研究的开题报告一、研究背景及意义安塞县是陕西省黄土丘陵沟壑区的一个典型代表,其自然环境和人文地理景观具有较高的研究价值。
其中,沟壑地貌是安塞县地形地貌的重要特征,沟谷发育,沟底宽,地势落差较大,不仅反映了区域地质构造的演化历史,而且是该地区重要的水文系统。
研究安塞纸坊沟流域景观格局及其动态变化,对于深入理解黄土丘陵沟壑区的地貌演化和水文特征,为区域生态环境的保护和治理提供科学依据,具有重要的科学与实践意义。
二、研究内容和方法1. 研究对象研究对象为安塞县纸坊沟流域,流域面积约为50 km²。
2. 研究内容(1)景观格局分析。
通过遥感图像解译和地面实地调查,分析纸坊沟流域的景观格局,包括景观类型、景观面积、景观分组类型、空间分布特征等。
(2)景观动态变化。
基于多时相遥感影像,采用景观动态变化指数(LDI)、景观多样性指数(SHDI)等参数,分析纸坊沟流域景观的演化过程和趋势。
(3)动力机制探讨。
结合自然环境和人文活动历史资料,分析纸坊沟流域景观变化的动力机制和驱动力。
3. 研究方法(1)遥感影像解译和地面实地调查。
(2)ArcGIS软件分析景观格局和景观动态变化。
(3)查阅文献资料及现场调查,分析景观变化的动力机制。
三、研究预期结果(1)揭示安塞纸坊沟流域景观格局和动态变化特征。
(2)探讨影响景观变化的动力机制及其作用。
(3)为黄土丘陵沟壑区生态环境保护与治理提供理论依据和参考方法。
四、研究进度安排1. 第一年完成纸坊沟流域遥感影像解译和地面实地调查,分析景观格局。
2. 第二年收集多时相遥感影像,分析纸坊沟流域景观动态变化,并初步探讨动力机制。
3. 第三年全面分析纸坊沟流域景观格局和动态变化,总结影响景观变化的动力机制及其作用,撰写论文并答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h ac u e n a h d n i n raew i h a ac ra d ce s u n h ee rhn )tep th n mb r a d p t e st ice s hl te men p th ae erae d r g tersac ig s c y e i
Ab t a t Ta i g Z a z u n i a e i y ia ly g ly rgo f L es P ae u a te su y a e sr c k n h o h a g vl g n tp c l Hi —u l e in o o s lta s h t d ra, a l l nd s lci g i d x s s c s dv ri n e ee t n e e u h a iest i d x, d m ia c n e n y o n n e id x, e e n s n e v n e s i d x, fa me tt n n e rg n ai id x, d va in o e ito
合 理 , 中 , 副 业 比例 增 大 与 种 植 业 、 殖 业 、 菜 比例 减 小 是 研 究 期 间 农 民 收入 构 成 的 主 要 变 化 特 点 , 民 收入 其 工 养 果 农
以工 副业 、 菜 为 主 。 果 关键 词 土 地 利 用 ;景 观 格 局 ;丘 陵 沟 壑 区 ;延 安
J un. Leabharlann 2 08陕 北 黄 土 丘 陵 沟 壑 区 土 地 利 用 景 观 格 局 动 态 变 化 特 征 分 析
徐 中春 1 ,谢 永 生 3,王 恒 俊 , 2 , 干
( . 国科 学 院 水 利 部 水 土 保 持 研 究 所 , 1 10 陕 西 杨 凌 ; . 国 科 学 院研 究 生 院 ,104 , 京 ; 1中 7 20 , 2中 009 北 3 西 北 农 林 科 技 大 学 水 土 保 持 研 究 所 , 1 10 陕 西 杨 凌 ) . 7 20 ,
i d x,t e d n mi h n e fln — e l n s a e p ten we e a ay e n vl e s ae.Reu t h w h t ne h y a c c a g so a d us a d c p atr r n z d o i a c l l g l s ls s o t a :
摘 要 以 位 于 典 型 黄 土 丘 陵 沟 壑 区 的延 安 赵 庄 村 为例 , 取 多 样 性 、 势 度 、 匀 度 、 碎 度 和 偏 离 度 等 主 要 指 标 , 选 优 均 破
对 村 庄 尺 度 上 的土 地 利 用景 观 格 局 动 态 变 化 进 行 分 析 研 究 。 结 果 表 明 : ) 究 期 间 , 究 区 景 观 斑 块 数 与 景 观 斑 1研 研
块 密 度增 加 , 平 均 斑 块 面 积 减 少 ;) 究 区 2个 时 期 的 景 观 异 质 性 差 异 显 著 , 观 指 数 变 化 表 现 为 : 势 度 指 数 而 2研 景 优 与偏 离度 指数 减 小 , 样 性 指 数 、 匀 度 指 数 和破 碎 度 指 数 都 有 不 同 程 度 的增 大 ; ) 来 , 着 退 耕 还 林 ( ) 策 多 均 3 6年 随 草 政 的实 施 , 究 区土 地 利 用 景 观 格 局 有 了 较 大 变 化 , 态 环 境 整 体 状 况 趋 于 改 善 , 民 收 入 有 所 增 加 , 业 结 构 趋 向 研 生 农 产
X h n c u ,Xi o gh n u Z o gh n eY n s e g一,Wa g He gu n n in
( . s tt o ol n t o s v t n A n 1 I t e f i a dWae C ne ai ,C Sa d MWR, 1 10, a g n , ha x ; . r u t U i r t o eC ieeA a e yo ni S u r r o 7 2 0 Y l g S a n i 2 G a a nv sy f h h s cd m f n i d e e i t n S i c s 0 0 9, e ig 3 Is tt o S i a dWa rC n evt n ot et F U i r t,7 2 0 Y g n ,S a ni C i ) ce e ,10 4 B in ; . n tue f l n t o sra o ,N r w s A& n es n j i o e i h v i y 1 10, a l g ha x : hn n i a
p r d )tedf rn e b t e nln s a eh trg n i ft o p r d ss nf a t h o n c n e e o .2 h iee c ew e a dc p eeo e et o e o si i ic ;te d m a eid x i f y w i g in i n
Dy m i ha a t r si s a l ss o a d— e l n c p a t r n t e na c c r c e itc na y i f l n us a ds a e p te n i h
H i y— u l e i n o e s Pl t a fNo t e n S a x l g l r g 0 fLo s a e u o r h r ha n i l y
维普资讯
20 0 8年 6月 6 3 :3 4 ( )4-7
中 国 水 土 保 持 科 学
S e c fS i a d W ae n e v to cin e o o l n trCo s ra in
Vo . No. 16 3