嵌绿松石象牙杯

合集下载

中国15件最顶级国宝

中国15件最顶级国宝

中国15件最顶级国宝1.《丧乱贴》,现估价6.5亿。

上榜理由:流落到日本的王羲之精作。

《丧乱帖》为唐摹王羲之尺牍,行草书。

硬黄响拓,双钩廓填,白麻纸墨迹。

《丧乱帖》笔法精妙,结体多欹侧取姿,有奇宕潇洒之致,是王羲之所创造的最新体势的典型作品。

收藏于日本宫内厅三之丸尚藏馆2.康熙玉如意。

现估价7.1亿。

上榜理由:圆明园珍品。

现藏地:美国纽约大都会艺术博物馆,康熙玉如意由一块名贵的白玉雕刻而成的,长近半米,颜色是白中透绿,雕刻成多孔真菌形状。

手柄顶部铭文有“御制”两个大字;下部的铭文是:“敬愿屡丰年,天下咸如意。

臣吴敬恭进”。

3.观音猿鹤图,现估价:9.1亿,上榜理由:看见画真的可以感动的哭!这套图画三幅一组,是宋代禅宗画的极品,藏于京都大德寺,每年十月的第二个周日展出一次。

牧溪是南宋四川人,曾因反对贾似道而遭通缉。

此人画法极具禅意,每幅画皆随笔点墨而成,意思简当,不费装缀。

最经典的《烟寺晚钟图》,就是几笔点就,简直就是神来之作。

这组观音猿鹤图是著名的禅门公案图,这除了观音之外,猿鹤的含义根本无从得知,特别是那只母猿,怀抱幼崽,情同人类,却又茫然直视,不知何解,仿佛画家用画笔画出了一幅充满禅机的问卷,让世人回答。

4.商代嵌绿松石象牙杯,现估价21亿以上,上榜理由:商代精品象牙器件。

该杯是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发掘时出土的,该墓出土象牙杯三件,其中两件镶有绿松石,此杯是其中一件,器身的纹饰雕刻结构十分巧妙,再镶嵌上绿松石更加引人注目,它显示了古代匠人的工艺才能,为我国古代工艺美术史增添了新的光辉5.马王堆一号墓木棺椁,现估价:24亿以上,上榜理由:我能告诉你舔一舔能长生不老啊!棺椁用巨大的木板制成,置于墓底正中。

椁室上下四周塞满木炭和白膏泥,上面层层填土夯实。

6.人物御龙帛画,现估价:25亿以上,上榜理由:龙!战国时期《人物御龙帛画》描绘巫师乘龙升天的情景。

巫师宽袍高冠,腰佩长剑,手执僵绳,神情潇洒地驾驭巨龙。

64件文物简要介绍

64件文物简要介绍

1、彩绘鹳鱼石斧图缸,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类型,1978年出土于省临汝县阎村。

质彩绘,器高47厘米、口径32.7厘米。

缸绘有鹳鸟衔鱼,旁边竖立一件石斧的画面,作者用白色在夹砂红的缸外壁绘出鹳、鱼、石斧,以粗重结实的黑线勾出鹳的眼睛、鱼身和石斧的结构,画面效果粗犷有力,绘画具有中华民族远古时代的造型特征,是一件罕见的绘画珍品。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2、鹰鼎,属新石器时代,1957年出土于省华县太平庄。

通高只有36厘米,但看上去显得威武而雄壮。

鹰的前胸为鼎腹,饱满粗壮,器口开在鹰的背部。

鹰的双目圆睁,周身光洁未加纹饰,喙部呈有力的勾状。

鹰鼎整体结构简洁,体积感很强,鹰的双足和尾部为鼎足稳定地撑柱于地,后收的双翅围过鼎的中后部,形成一种前扑的动势,配上鹰头部的大眼、利喙,使这只鹰显得威风凛凛,桀骜雄猛的气势。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3、后母戊铜鼎,属商后期(约公元前十四世纪——公元前十一世纪),1939年省市武官村出土。

亦称“后母戊大方鼎”,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重832.84千克。

司母戊鼎立耳、方腹、四足中空,除鼎身四面中央是无纹饰的长方形素面外,其余各处皆有饰纹。

在细密的云雷纹之上,各部分主纹饰各具形态。

鼎身四面在方形素面周围以饕餮作为主要纹饰,四面交接处,则饰以扉棱,扉棱之上为牛首,下为饕餮。

鼎耳外廓有两只猛虎,虎口相对,中含人头。

耳侧以鱼纹为饰。

四只鼎足的纹饰也匠心独具,在三道弦纹之上各施以兽面。

鼎腹壁铸有铭文“后母戊”。

据考证,后母戊鼎应是商代后期王室青铜祭器,其造型、纹饰、工艺均达到极高水平,是商代青铜文化顶峰时期的代表作。

一说为商王文丁为其母而作;另一说为商王且庚、且甲为其母而作。

此鼎型制雄伟,是中国目前已发现的最大、最重的古代青铜器,有“青铜之冠”之称。

现藏中国国家博物馆。

4、利簋,属西周早期,1976年出土于临潼,是已发现的时代最早的西周青铜器。

为武王时期有司(官名)利所作的祭器,高28厘米、口径22厘米。

首批64件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首批64件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
1976年
中国国家博物馆
6
大盂鼎
西周
陕西省岐山县
清道光初年
中国国家博物馆
7
虢季子白盘
西周
陕西省宝鸡
清道光年间
中国国家博物馆
8
凤冠

北京市昌平县
1957年
中国国家博物馆
9
嵌绿松石象牙杯

河南省安阳市
1976年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10
晋侯苏钟(一套14件)
西周
山西省
不明
上海博物馆
11
大克鼎
西周
陕西扶风
1984年
马鞍山市博物馆
22
朱然墓出土贵族生活图漆盘
三国(吴)
安徽省马鞍山市
1984年
马鞍山市博物馆
23
司马金龙墓出土漆屏
北魏
山西省大同市
1965年
大同市博物馆
24
娄睿墓鞍马出行图壁画
北齐
山西省太原市
1979年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25
涅槃变相碑

-
-
山西省博物馆
26
常阳太尊石像

山西省博物馆
27
大玉戈

青海省都兰县
1983年
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
62
西夏文佛经《吉祥遍至口和本续》纸本
西夏
宁夏回族自治区贺兰县
1991年
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
63
青花釉里红瓷仓

江西省景德镇
1974年
江西省博物馆
64
竹林七贤砖印模画
南朝
江苏省南京市
1960年
南京博物院
战国中晚期

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

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
淅川出土铜禁
春秋
河南博物院
17
新郑出土莲鹤铜方壶
春秋
河南博物院
18
齐王墓青铜方镜
汉代
山东省淄博博物馆
19
铸客大铜鼎
战国
安徽博物院
20
朱然墓出土漆木屐
三国
马鞍山市博物馆
21
朱然墓出土贵族生活图漆盘
三国
马鞍山市博物馆
22
司马金龙墓出土漆屏
北魏
大同市博物馆
23
娄睿墓鞍马出行图壁画
北齐
山西省考古研究所
24
涅槃变相碑
国家博物馆
8
嵌绿松石象牙杯
商代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9
晋侯苏钟(一套14件)
西周
上海博物馆
10
大克鼎
西周
上海博物馆
11
太保鼎
西周
天津艺术博物馆
12
河姆渡出土朱漆碗
新石器时代
浙江省博物馆
13
河姆渡出土陶灶
新石器时代
浙江省博物馆
14
良渚出土玉琮王
新石器时代
浙江省考古研究所
15
水晶杯
战国
杭州市博物馆
16
浙江省博物馆
15
隋绿玻璃盖罐

国家博物馆
16
隋绿玻璃小瓶

国家博物馆
17
汉红地对人兽树纹罽袍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文物考古研究所
18
北魏刺绣佛像供养人
北魏
敦煌研究院
19
北朝方格兽纹锦
北朝
新疆维吾尔自治区博物馆
20
北宋灵鹫纹锦袍
北宋
故宫博物院

精工卓绝 神韵隽永 微型马赛克与绿松石镶嵌

精工卓绝 神韵隽永 微型马赛克与绿松石镶嵌

微型马赛克与绿松石镶嵌文/李正精工卓绝 神韵隽永英国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博物馆成立于1852年,是世界上顶尖的装饰艺术与设计类博物馆之一。

2021年其来华展览的“微观之作:英国维多利亚与艾尔伯特博物馆馆藏精品展”集中展示了一批生动鲜明、精妙绝伦的微型马赛克艺术品。

与西方马赛克制作相类的是,我国先秦时期也有着技艺十分精湛的绿松石镶嵌工艺。

不同时代及文化背景下的微型马赛克与绿松石镶嵌,在工艺及功用等方面却有着诸多共通之处。

《伊苏斯之战》,公元前1世纪(那不勒斯国家博物馆藏)微型马赛克肇始马赛克镶嵌工艺,是指用多色和单色的小石块或其他材料装饰地板、墙壁或天花板的技艺。

其术语来源并没有确定的说法,在希腊语和拉丁语中多习惯用“彩色小石头”来定义这种装饰。

其历史最早可追溯至4000年前的苏美尔文明,是目前已知人类最为古老的装饰艺术之一。

考古发现马赛克最多的当属古希腊时代遗址。

古希腊人利用小石块点缀户外路面,使其排列整齐,由此形成和谐的视觉风格。

到了古希腊时代晚期,一些技艺精湛的工匠和艺术家为多元化呈现建筑装饰作品,开始使用更为细小的碎石片,按照不同颜色搭配、组合,将手工切割和磨制的小石片镶嵌起来,铺贴于建筑物的壁面或立柱表面。

到了古罗马时代,马赛克工艺飞速发展,鼎盛一时。

人们将马赛克广泛用在住宅及公共建筑的墙面、地板、圆柱或家具上,罗马的雕塑、殿堂建筑及罗马柱上的马赛克装饰几乎随处可见,其豪华程度令人惊叹,以至近现代很多经典的建筑都在运用古罗马的装饰风格。

而在古罗马不同时期,马赛克工艺也有着细微差异。

古罗马早期受希腊古典绘画的影响颇多,较为注重明暗,在色彩运用方面更为丰富。

其题材也十分多样,涉及人物、花鸟、静物及风俗等。

到了图拉真和哈德良统治时期,马赛克镶嵌画更为盛行,题材非常广泛,镶嵌工艺也颇为精细。

在庞贝遗址出土的部分马赛克镶嵌画中,每平方厘米的马赛克嵌片甚至达60块左右。

《伊苏斯之战》是早期马赛克镶嵌画的代表性作品,描绘了亚历山大大帝东征中与波斯帝国大流士三世在伊苏斯进行激战的场景,被称作“希腊化绘画纪念碑”。

初中语文九上第一单元 诗歌之美 3 我爱这土地

初中语文九上第一单元 诗歌之美 3 我爱这土地

C.④②①③
D.①③②④
【解析】此题应按事物发生发展的逻辑进行分析。“口号”首先应“激荡了无数
人内心的共鸣”,进而“凝聚起奋发进取的意志”,从而“指引中国人民团结奋
进”,最终“创造属于中华子孙的红色奇迹”。因此顺序应是②④①③。
3.结合诗歌内容,说说诗人笔下“土地”“河流”“风”“黎明”有哪些象征意 义。 诗人笔下的“土地”象征着繁衍养育中华民族的祖国大地,“河流”和“风”象 征着中国人民不屈不挠的反抗精神,“黎明”象征着光明和希望。(意对即可)
5.【河南周口二模试卷】河南是一方人杰地灵、物华天宝的土地,自古以来就有 “得中原者得天下”的说法,为此实验中学开展“了解中原,出彩河南”主题活 动,请你参与活动并完成相关任务。 材料一 河南省地处中原腹地,简称“豫”。许慎《说文》记载“豫,象之大 者”,“豫”就是大象。河南省辖区古称豫州,豫州是有象之州,是古代帝都之 州、舒适之州,是中华文化的重要发祥地之一。在今天看来,河南并没有大象。 但在殷墟遗址的妇好墓中,考古工作者挖掘到一件“商代嵌绿松石象牙杯”,并 发现了埋有完整象骨架的葬坑。考古证实在夏商周时期,亚洲象的分布范围很 广,更是遍及中原,河南的不少商代古墓中均有象牙文物出土。
奏国歌。”语句铿锵,誓言铮铮,没有矫揉造作,没有曲意逢迎。正是因为有这
样的信念,中国女排才一次次获得了绝地逆转的奇迹。女排精神是心无旁骛,一
往无前。它让在困难面前退缩的人自惭形秽,让几经打击灰心丧气的人重拾信
心。这个英雄集体不仅擦亮竞技体育的中国名片,更成为全民榜样和时代标杆。
“ 学 习 女 排 , 振 兴 中 华 。 ” 这 句 叫 响 40 年 的 口
(2)请根据材料二和你所知道的汉字常识,参照示例,解释“豫”字的含义。 示例:“象”字是一个象形字,甲骨文的“象”字形如大象,突出了大象的长鼻和 身躯。 “豫”字是一个形声字,从象,予声;“豫”是借大象表示大,本义是博大、祥 和、安乐。(言之有理即可,答案需体现对字形和字义的解说) (3)请仔细观察,说一说材料三的徽标是如何巧妙设计,体现出地方特色的。 台标外观是“河南”拼音的首字母“H”“N”变形组成的大象。河南简称“豫”, “豫”中有“象”,河南省的形象就是大象,具有鲜明的图腾文化和地方特色。 (意对即可)

象牙雕刻的流派真伪与断代

象牙雕刻的流派真伪与断代

象牙雕刻的流派真伪与断代在我国艺术品门类中,牙雕占据着重要的历史地位。

早在新石器时代的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和山东大汶口文化遗址中就已经出现了精美的象牙盅、匕、双凤纹蝶形器、梳子等,其上运用了圆雕、阴刻甚至镂雕技术,工艺令人叹为观止。

商代的殷墟遗址发现了不少象牙器物。

妇好墓出土的夔龙纹杯,镶嵌绿松石为饰,颇为精致。

周代,象牙工艺已经独立成为一个门类,制作了大量生活用具,尤以簪、笄为多,河南虢国墓地还出土了雕刻复杂的象牙剑鞘。

汉唐时期,象牙已经依赖进口,所以更为珍贵。

据载,当时出现了牙?、牙床、牙扇、牙带?^、牙笔管、鸡心佩等,从现在日本奈良正仓院收藏的昔日遣唐使带回日本的唐代拨镂牙尺、牙笏中可见当时工艺的辉煌。

宋代宫廷匠作机构――文思院,已经设立专门的象牙作坊,后来著名的牙雕品种象牙球工艺也出现了。

今天所见明代前期牙雕以宫廷御用监制作居多,主要是小型雕像,不喜染色;而晚期在南方的南京、苏州、扬州、杭州、福州、漳州和广州等地,因为商业的需求,牙雕工艺相当繁荣。

清代是牙雕高峰时期,宫廷与地方相互影响,流派众多,名家林立,留下了大量作品。

一般而言,可以区分成南北两大系统,流派之间既互相竞争,又互相渗透,取长补短,共同推动了牙雕王艺的发展。

其中,比较著名的有继承明代传统的苏州牙雕、深受西方影响的广州牙雕、擅长人物的北京牙雕以及汇集南北风格带有宫廷气派的造办处牙雕等。

牙雕流派苏州牙雕苏州牙雕,实际上并不只限于苏州一地,而是可以涵盖南京、扬州、嘉定等长江三角洲一带的牙雕工艺,这里传统上就是商业与工艺美术行业发达的地区,牙雕深受书画、竹雕等艺术形式的影响,文化底蕴厚重。

金陵的竹刻家濮仲谦,嘉定的竹刻家施天章、封歧等,都同时从事牙雕的制作。

施天章、朱拭等作为牙匠曾被召入宫廷造办处当值,被称为“南匠”。

正因为苏州牙雕的文化气息,当时有谚云:“苏州样,广州匠”,苏州牙雕样式成为全国牙雕流派的范本。

苏州牙雕的作品多为笔筒、笔架、笔掭等小件文房用具,也有碗、瓶、盒等实用或陈设器物,题材涉及人物、花鸟、山水、历史传说等,常以名家画稿为粉本,追求笔墨的韵味,某些山水作品有吴门画派之风,花鸟则宗清初画家恽寿平,清雅脱俗。

国家一级文物数量排名

国家一级文物数量排名

国家一级文物数量排名1、彩绘鹳鱼石斧图陶缸新石器时代1978年河南省临汝县阎村中国国家博物馆2、陶鹰鼎新石器时代1957年陕西省华县太平庄中国国家博物馆3、后母戊铜鼎商后期1939年河南安阳市武官村中国国家博物馆4、利簋西周早期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中国国家博物馆5、大盂鼎西周康王时期清道光间在陕西眉县礼村中国国家博物馆6、虢季子白盘西周清道光年间陕西宝鸡虢镇虢川司中国国家博物馆7、孝靖太后凤冠明代1957年北京市昌平县定陵中国国家博物馆8、嵌绿松石象牙杯商代1976年安阳市殷墟妇好墓中国国家博物馆9、晋侯苏钟(一套14件)西周厉王时期1992年山西曲沃晋侯墓地八号墓被盗上海博物馆10、大克鼎西周晚期1890年陕西扶风法门镇任村上海博物馆11、太保鼎西周初期传清道光间山东寿张县梁山出土天津博物馆12、河姆渡出土朱漆碗新石器时代1977年浙江河姆渡遗址T231 浙江省博物馆13、良渚出土玉琮王新石器时代1986年余杭反山12号墓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14、水晶杯战国 1990年杭州半山镇石塘村战国墓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15、淅川出土铜禁春秋中期 1978年河南淅川下寺河南博物院16、莲鹤方壶(2件)春秋中期1923年新郑李家楼春秋郑国大墓国家博物馆河南博物院17、齐王墓青铜方镜西汉1980年山东淄博大武乡窝托村南古墓五号陪葬坑淄博市博物馆18、铸客大铜鼎战国1933年寿县朱家集(今属长丰县)李三孤堆楚王墓安徽省博物馆19、朱然墓出土漆木屐三国(吴)1984年安徽马鞍山朱然墓马鞍山市博物馆20、朱然墓贵族生活图漆盘三国(吴)1984年安徽马鞍山朱然墓马鞍山市博物馆21、司马金龙墓出土漆屏北魏 1965年山西大同司马金龙墓大同市博物馆22、娄睿墓鞍马出行图壁画北齐 1979年山西太原娄睿墓山西省博物馆23、涅槃变相碑唐代山西省临猗县大云寺遗物山西省博物馆24、常阳太尊石像唐代山西省运城盐湖区安邑镇道观遗物山西省博物馆25、大玉戈商代前期 1974年黄陂盘龙城李家嘴三号墓湖北省博物馆26、曾侯乙编钟战国早期 1978年湖北随州擂鼓墩曾侯乙墓湖北省博物馆27、曾侯乙墓外棺战国早期 1978年湖北随州擂鼓墩曾侯乙墓湖北省博物馆28、曾侯乙青铜尊盘战国早期1978年湖北随州擂鼓墩曾侯乙墓湖北省博物馆29、彩漆木雕小座屏战国1965年湖北省江陵望山1号墓湖北省博物馆30、红山文化女神像新石器晚期1983辽宁朝阳牛河梁遗址女神庙主室西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31、鸭形玻璃注北燕 1965年北票西官营子北燕冯素弗墓辽宁省博物馆32、青铜神树商代 1986年四川广汉三星堆二号祭祀坑三星堆博物馆33、三星堆出土玉边璋商代 1986年四川广汉三星堆一号祭祀坑三星堆博物馆34、摇钱树东汉1990年四川绵阳何家山二号汉墓绵阳市博物馆35、铜奔马东汉 1969年在甘肃武威雷台的东汉墓面甘肃省博物馆36、铜车马秦代 1980年秦始皇陵封土西侧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37、墙盘西周中期1976年陕西扶风庄白家村陕西扶风周原博物馆38、淳化大鼎西周1979年陕西咸阳淳化县史家塬陕西省历史博物馆39、何尊西周 1963年陕西宝鸡东北郊贾村陕西宝鸡市博物馆40、茂陵石雕西汉西安汉武帝茂陵霍去病墓石刻陕西茂陵博物馆41、河姆渡出土陶灶新石器时代1977年河姆渡遗址T243 浙江省博物馆42、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唐代1625年陕西西安大秦寺遗物西安碑林博物馆43、舞马衔杯仿皮囊式银壶唐代1970年西安南郊唐代窑藏陕西省历史博物馆44、兽首玛瑙杯唐代1970年西安南郊何家村陕西省历史博物馆45、景云铜钟唐代陕西省西安景云观遗物西安碑林博物馆46、银花双轮十二环锡杖唐代1987年陕西宝鸡法门寺地宫法门寺博物馆47、八重宝函唐代 1987年四月初八佛诞日法门寺地宫法门寺博物馆48、铜浮屠唐代1987年陕西宝鸡法门寺地宫法门寺博物馆49、铜错金银四龙四凤方案战国 1974年河北平山县河北省文物研究所50、中山王铁足铜鼎战国1977年河北平山县中山国王墓河北省文物研究所51、刘胜金缕玉衣西汉 1968年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墓河北省博物馆52、长信宫灯西汉1968年河北满城县陵山河北省博物馆53、铜屏风构件5件西汉 1983年西汉南越王墓广州南越王博物馆54、角形玉杯西汉1983年西汉南越王墓广州南越王博物馆55、人物御龙帛画战国中期晚段 1973年在湖南长沙子弹库一号墓湖南省博物馆56、人物龙凤帛画战国中期晚段 1949年湖南长沙东南郊楚墓湖南省博物馆57、直裾素纱褝衣西汉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幕湖南省博物馆58、马王堆一号墓木棺椁西汉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幕湖南省博物馆59、马王堆一号墓T型帛画西汉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幕湖南省博物馆60、红地云珠日天锦北朝1983年青海都兰县热水乡血渭吐番墓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61、西夏文佛经《吉祥遍至口本续》纸本西夏1991年宁夏贺兰县拜寺沟方塔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62、青花釉里红瓷仓元代 1979年江西宜春丰城县收集江西省博物馆63、竹林七贤砖印模画南朝 1960年江苏南京西善桥南朝墓葬南京博物院64、“五星出东方”护膊汉晋 1995年新疆民丰县尼雅遗址新疆考古研究所--------------------------------------------------------。

寒假作业(3)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有答案)

寒假作业(3) 2022—2023学年部编版语文七年级上册(综合性学习。有答案)

寒假作业(3)——2022-2023学年七年级语文人教部编版一、综合性学习。

寒来暑往,四季更替,大自然演绎着春夏秋冬的变化,异彩纷呈,周而复始。

某班“感受自然•走进四季”综合性学习活动正在进行,请你参与,并完成以下任务。

1.根据下面诗句写景的特点,猜猜描写的季节,填入横线上。

①风吹柳花满店香,吴姬压酒唤客尝。

________②树阴满地日当午,梦觉流莺时一声。

____________③一年好景君须记,正是橙黄橘绿时。

__________2.请各用一个四字短语描写春夏景色。

①春:____________②夏:____________③秋:天高云淡④冬:白雪皑皑3.请你依照例子为此次活动再设计一个环节。

A.第一环节绘四季美景B.第二环节唱四季歌曲C.第三环节D.第四环节说四季常识4.我们每天都在享受大自然的恩赐,但我们也不得不承认大自然遭到了人类的破坏,为了使我们周围环境更美好,请同学们在留言板上留言。

二、班级决定开展以“大雁——鸟中的精灵”为主题的综合性学习活动,请你参与。

5.【成语积累】请根据你的积累,写出三个含“雁”字的成语。

6.【文化内涵】“雁”是古诗词中常见的吟咏对象,往往有着丰富的文化内涵。

阅读下面的诗词名句,对“雁”这种文化内涵进行解读。

①孤雁不饮啄,飞鸣声念群。

—杜甫《孤雁》②乡书何处达?归雁洛阳边。

—王湾《次北固山下》③塞下秋来风景异,衡阳雁去无留意。

—范仲淹《渔家傲•秋思》三、综合性学习。

为了帮助大家更深刻地了解鸟类,你班同学利用黑板报出了一期“爱鸟”专刊。

以下是其中一个栏目的内容,读后按要求答题。

鸽子:不管天气多么恶劣,也不管路途多么遥远,都不会失去心中的方向。

它是为信念而飞的。

荆棘鸟:它不停地飞翔,不停地寻找,只是渴望站在荆棘树上让最尖最长的荆棘刺进胸口,唱出生命里唯一一次最美妙的歌。

生命只为了那一声绝唱,却足以让人惊心动魄。

7.请根据以上内容,为该栏目拟一个鲜明、恰当的主题(三至五个字)。

清代宫廷家具中的镶嵌工艺

清代宫廷家具中的镶嵌工艺

清代宫廷家具中的镶嵌工艺作者:陈韫如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22年第08期摘要:清代宫廷家具是中国古代家具发展的精华。

康雍乾时期清代宫廷的家具摆脱明代家具朴素、清雅的风格影响,呈现出用料厚重、精雕细嵌、雕繁刻复的独特风格。

镶嵌工艺作为重要的家具装饰工艺,在清代发展到极高的水平,同时镶嵌工艺形式多样,常与不同材料和技法相结合。

故文章将聚焦清代宫廷家具中的石材镶嵌、象牙嵌、珐琅嵌三个方面以及常见的镶嵌构图法,来介绍清代宫廷家具中的镶嵌工艺。

关键词:清宫家具;镶嵌工艺;古代家具DOI:10.20005/ki.issn.1674-8697.2022.08.029明代家具的制作工艺以及装饰风格在清朝初期仍有延续,从顺治、康熙、雍正时期的部分作品可以看出此时的清代宫廷家具有典雅敦厚的明代遗风。

随着康雍乾时期社会经济的迅速发展,家具手工业经过前代的积累和发展,加上清代统治阶级喜好奢华艳丽的风格,使清代宫廷家具逐渐呈现出“工不厌精,料不厌细”的风格。

同时由于便利的海外贸易和文化交流,南洋木材和外国材料源源不断地进入中国,这也为清代宫廷家具制造提供了优质原材料。

本文介绍的清代宫廷家具主要指的是清宫造办处制作和官府采办的宫廷家具,此类家具也被人们称为“清式家具”。

清代宫廷家具在康熙时代出现,在雍正时代成熟定型,在乾隆时期走上顶峰。

①1 家具中的镶嵌工艺镶嵌工艺最早在商周时期就已经出现,商周时期墓葬出土的镶嵌漆器是最早应用镶嵌工艺的器物。

②早期的镶嵌工艺主要是运用在漆器、青铜器、金銀器物上,受当时社会生产水平的影响无法大面积运用到家具装饰制作中。

直到明代,随着家具制造业的发展与细化分工、镶嵌工艺的进一步成熟,镶嵌工艺逐步与家具装饰相结合,形成了与前代漆器镶嵌工艺和金属器物镶嵌工艺不同的百宝嵌。

虽然镶嵌工艺出现的时期很早,但是直到明代才开始运用到家具制作中。

清代是家具镶嵌工艺发展的高峰期。

明代镶嵌工艺在选材上没有清代复杂,且镶嵌技艺也没有清代成熟。

国家一级文物名录.doc

国家一级文物名录.doc

1、彩绘鹳鱼石斧图陶缸新石器时代1978年河南省临汝县阎村中国国家博物馆2、陶鹰鼎新石器时代1957年陕西省华县太平庄中国国家博物馆3、后母戊铜鼎商后期1939年河南安阳市武官村中国国家博物馆4、利簋西周早期1976年出土于陕西临潼中国国家博物馆5、大盂鼎西周康王时期清道光间在陕西眉县礼村中国国家博物馆6、虢季子白盘西周清道光年间陕西宝鸡虢镇虢川司中国国家博物馆7、孝靖太后凤冠明代1957年北京市昌平县定陵中国国家博物馆8、嵌绿松石象牙杯商代1976年安阳市殷墟妇好墓中国国家博物馆9、晋侯苏钟(一套14件)西周厉王时期1992年山西曲沃晋侯墓地八号墓被盗上海博物馆10、大克鼎西周晚期1890年陕西扶风法门镇任村上海博物馆11、太保鼎西周初期传清道光间山东寿张县梁山出土天津博物馆12、河姆渡出土朱漆碗新石器时代1977年浙江河姆渡遗址T231 浙江省博物馆13、良渚出土玉琮王新石器时代1986年余杭反山12号墓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14、水晶杯战国 1990年杭州半山镇石塘村战国墓浙江省文物考古研究所15、淅川出土铜禁春秋中期 1978年河南淅川下寺河南博物院16、莲鹤方壶(2件)春秋中期1923年新郑李家楼春秋郑国大墓国家博物馆河南博物院17、齐王墓青铜方镜西汉1980年山东淄博大武乡窝托村南古墓五号陪葬坑淄博市博物馆18、铸客大铜鼎战国1933年寿县朱家集(今属长丰县)李三孤堆楚王墓安徽省博物馆19、朱然墓出土漆木屐三国(吴)1984年安徽马鞍山朱然墓马鞍山市博物馆20、朱然墓贵族生活图漆盘三国(吴)1984年安徽马鞍山朱然墓马鞍山市博物馆21、司马金龙墓出土漆屏北魏 1965年山西大同司马金龙墓大同市博物馆22、娄睿墓鞍马出行图壁画北齐 1979年山西太原娄睿墓山西省博物馆23、涅槃变相碑唐代山西省临猗县大云寺遗物山西省博物馆24、常阳太尊石像唐代山西省运城盐湖区安邑镇道观遗物山西省博物馆25、大玉戈商代前期 1974年黄陂盘龙城李家嘴三号墓湖北省博物馆26、曾侯乙编钟战国早期 1978年湖北随州擂鼓墩曾侯乙墓湖北省博物馆27、曾侯乙墓外棺战国早期 1978年湖北随州擂鼓墩曾侯乙墓湖北省博物馆28、曾侯乙青铜尊盘战国早期1978年湖北随州擂鼓墩曾侯乙墓湖北省博物馆29、彩漆木雕小座屏战国1965年湖北省江陵望山1号墓湖北省博物馆30、红山文化女神像新石器晚期1983辽宁朝阳牛河梁遗址女神庙主室西辽宁省文物考古研究所31、鸭形玻璃注北燕 1965年北票西官营子北燕冯素弗墓辽宁省博物馆32、青铜神树商代 1986年四川广汉三星堆二号祭祀坑三星堆博物馆33、三星堆出土玉边璋商代 1986年四川广汉三星堆一号祭祀坑三星堆博物馆34、摇钱树东汉1990年四川绵阳何家山二号汉墓绵阳市博物馆35、铜奔马东汉 1969年在甘肃武威雷台的东汉墓面甘肃省博物馆36、铜车马秦代 1980年秦始皇陵封土西侧秦始皇兵马俑博物馆37、墙盘西周中期1976年陕西扶风庄白家村陕西扶风周原博物馆38、淳化大鼎西周1979年陕西咸阳淳化县史家塬陕西省历史博物馆39、何尊西周 1963年陕西宝鸡东北郊贾村陕西宝鸡市博物馆40、茂陵石雕西汉西安汉武帝茂陵霍去病墓石刻陕西茂陵博物馆41、河姆渡出土陶灶新石器时代1977年河姆渡遗址T243 浙江省博物馆42、大秦景教流行中国碑唐代1625年陕西西安大秦寺遗物西安碑林博物馆43、舞马衔杯仿皮囊式银壶唐代1970年西安南郊唐代窑藏陕西省历史博物馆44、兽首玛瑙杯唐代1970年西安南郊何家村陕西省历史博物馆45、景云铜钟唐代陕西省西安景云观遗物西安碑林博物馆46、银花双轮十二环锡杖唐代1987年陕西宝鸡法门寺地宫法门寺博物馆47、八重宝函唐代 1987年四月初八佛诞日法门寺地宫法门寺博物馆48、铜浮屠唐代1987年陕西宝鸡法门寺地宫法门寺博物馆49、铜错金银四龙四凤方案战国 1974年河北平山县河北省文物研究所50、中山王铁足铜鼎战国1977年河北平山县中山国王墓河北省文物研究所51、刘胜金缕玉衣西汉 1968年河北满城中山靖王刘胜墓河北省博物馆52、长信宫灯西汉1968年河北满城县陵山河北省博物馆53、铜屏风构件5件西汉 1983年西汉南越王墓广州南越王博物馆54、角形玉杯西汉1983年西汉南越王墓广州南越王博物馆55、人物御龙帛画战国中期晚段 1973年在湖南长沙子弹库一号墓湖南省博物馆56、人物龙凤帛画战国中期晚段 1949年湖南长沙东南郊楚墓湖南省博物馆57、直裾素纱褝衣西汉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幕湖南省博物馆58、马王堆一号墓木棺椁西汉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幕湖南省博物馆59、马王堆一号墓T型帛画西汉1972年湖南长沙马王堆一号幕湖南省博物馆60、红地云珠日天锦北朝1983年青海都兰县热水乡血渭吐番墓青海省文物考古研究所61、西夏文佛经《吉祥遍至口本续》纸本西夏1991年宁夏贺兰县拜寺沟方塔宁夏文物考古研究所62、青花釉里红瓷仓元代 1979年江西宜春丰城县收集江西省博物馆63、竹林七贤砖印模画南朝 1960年江苏南京西善桥南朝墓葬南京博物院64、“五星出东方”护膊汉晋 1995年新疆民丰县尼雅遗址新疆考古研究所。

国家禁止出境文物名单

国家禁止出境文物名单

国家禁止出境文物名单分为两个部分:首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和第二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书画类)。

以下为详细介绍:一、首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共计64件/组)这批禁止出境展览的文物包括了各个历史时期的珍品,如商代的司母戊铜鼎、西周的大盂鼎和虢季子白盘等。

具体名单如下:1. 彩绘鹳鱼石斧图陶缸(新石器时代,中国历史博物馆)2. 陶鹰鼎(商代,中国历史博物馆)3. 司母戊铜鼎(商代,中国历史博物馆)4. 利簋(西周,中国历史博物馆)5. 大盂鼎(西周,中国历史博物馆)6. 虢季子白盘(西周,中国历史博物馆)7. 凤冠(明代,中国历史博物馆)8. 嵌绿松石象牙杯(商代,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9. 晋侯苏钟(一套14件,西周,上海博物馆)10. 大克鼎(西周,上海博物馆)11. 太保鼎(西周,天津艺术博物馆)12. 河姆渡出土朱漆碗(新石器时代,浙江省博物馆)13. 河姆渡出土陶灶(新石器时代,浙江省博物馆)14. 良渚出土玉琮王(新石器时代,浙江省考古研究所)15. 水晶杯(战国,杭州市)二、第二批禁止出境展览文物目录(书画类,共计37件)这批禁止出境展览的文物主要集中在书法作品领域,其中包括了西晋陆机的《平复帖》卷、东晋王珣的《伯远帖》卷等。

具体名单如下:1. 陆机《平复帖》卷(西晋,故宫博物院)2. 王珣《伯远帖》卷(东晋,故宫博物院)3. 冯承素摹王羲之《兰亭序》卷(唐,故宫博物院)4. 欧阳询《梦奠帖》卷(唐,辽宁省博物馆)5. 国诠书《善见律》卷(唐,故宫博物院)6. 怀素《苦筍帖》卷(唐,上海博物馆)7. 杜牧《张好好诗》卷(唐,故宫博物院)8. 唐人《摹王羲之一门书翰》卷(唐,辽宁省博物馆)9. 杨凝式《神仙起居法帖》卷(五代,故宫博物院)10. 林逋《自书诗》卷(北宋,故宫博物院)11. 蔡襄《自书诗》卷(北宋,故宫博物院)12. 文彦博《自书诗》卷(北宋,故宫博物院)这些文物都是我国历史和文化的珍贵遗产,禁止出境展览旨在保护这些文物的安全,并让更多人了解和传承我国优秀文化。

【国宝】商代嵌绿松石象牙杯

【国宝】商代嵌绿松石象牙杯

【国宝】商代嵌绿松石象牙杯历史没有真相,可是在国宝文物上,记录着真实的历史;历史无法穿越,可是在国宝单位中,遗存着鲜活的历史参观名胜古迹;凭吊怀古,即为巡礼发现文化艺术价值,悟道人生哲理,就是寻理……感谢您阅读“博物馆丨看展览”和“历史讲坛”联合推出的顶级国宝系列文章——《国宝寻理》➤➤点击下方音频,由历史讲坛白老师亲自为你读文章。

↘↘↘国宝寻理嵌绿松石象牙杯来自历史讲坛游学00:0021:46今天讲商代嵌绿松石象牙杯。

咱们先看屏幕上的照片。

这件象牙杯是用象牙根段制成的,从外形看,也是侈口,奢侈的侈字,就是这种向外微微弯曲的形状,就叫做侈口。

杯口部分的杯壁很薄,中间腰部微微的有一些收。

有点楚王好细腰的这种样子,但是这件器物可是商代的,比楚王的时期早几百年了。

这个象牙杯是一件饮酒器。

杯子下部有一个圆形的底,底部比口部稍小,杯的一侧上下钻有两个对称的小圆孔,以此镶入榫,使杯和手连在一起。

夔龙形的把手跟杯身差不多高。

杯身有雕刻得十分精细的花纹,上下边口部分还有两条素地宽边,中间由绿松石材质的石条隔成了四段,第一段为饕餮纹三组,两侧有身有尾,眼、眉、鼻镶嵌绿松石。

第二段是杯身纹饰的上体部分,这里面有两组为饕餮纹,面部结构清晰,兽口下面为一个大三角纹,三角纹两侧有对称的夔纹,头朝下尾向上。

饕餮的口、眼、鼻及三角纹都镶嵌绿松石。

第三段刻三个变形夔纹,眼部镶嵌绿松石,三四段之间是用三道绿松石条间隔开。

第四段的三组饕餮纹眼鼻同样是镶嵌绿松石。

每一部分得饕餮纹,形态还都不一样。

把手是呈夔形状,上部为头,宽尾下垂。

手柄两面上部雕成鸟形,钩喙短冠,眼为绿松石镶嵌。

背中部雕一兽面,下有一凸出的兽头,上竖双角,用绿松石镶着兽的眼、眉、口。

手柄上下各一小圆榫插进杯身。

这件象牙杯的雕刻极费心思。

工匠因才制器,先是雕好杯身及手柄,然后将杯内外打磨平整光滑,再描绘好纹饰,接着用刻刀雕出各组纹饰,最后用配制好的绿松石镶嵌于表面。

整个象牙杯,采用了浮雕、线刻、镶嵌等多种制作工艺和雕刻方法,是一件体现了商代手工艺水平最高峰的艺术珍品。

古代象牙雕刻文物探微

古代象牙雕刻文物探微

古代象牙雕刻文物探微作者:***来源:《文物鉴定与鉴赏》2022年第05期摘要:我国牙雕制品历史悠久。

随着社会的发展,经济贸易的交流,以及人们对艺术文化审美的追求,古代象牙雕刻产业日趋繁荣,留下很多珍贵的牙雕文物。

明清时期,以套球为代表的广式牙雕颇具盛名。

南京市博物馆馆藏清代云龙纹高座象牙雕套球便是广作套球的典型代表。

20世纪八九十年代,我国传统象牙雕造行业衰落,使现存博物馆的象牙雕刻藏品愈加珍贵。

文章结合博物馆中的象牙雕刻藏品,从象牙雕刻发展历程入手,探讨其鉴定方法及保存、保护方法。

关键词:文物;牙雕;套球;鉴定;保护DOI:10.20005/ki.issn.1674-8697.2022.05.0011 寻根问源话牙雕1.1 早期萌芽与发展考古发现,距今6000至4000年的大汶口文化遗址中出土了大量的象牙制品,如象牙筒、象牙琮。

而在我国长江以南,江苏昆山赵陵山出土有良渚时期的象牙镯;浙江余姚河姆渡遗址出土有牙雕小盅、双鸟朝阳牙雕片等;广东一个新石器晚期遗址出土有喇叭形牙雕首饰,薄如蛋壳;上海青浦福泉山遗址出土有神人兽面纹象牙权杖。

这些颇具创造性、装饰性的实用器、礼器表明,早在新石器时代象牙雕造技艺便已萌芽。

商代甲骨文记录:“今夕其雨,获象。

”《吕氏春秋》有载“商人服象”,证明黄河流域的商代先民们已能驯化大象并利用象牙。

殷墟就出土了象牙梳、象牙碟等实用器。

河南妇好墓出土了精美绝伦的象牙杯,不仅雕刻了生动的兽形纹,还镶嵌了璀璨的绿松石。

①西汉《史记·微子世家》载有“纣始为象簪”的故事,认为商纣王一旦用了象牙筷,会由奢入俭难,容易奢靡浪费、纵情享乐,如此必有亡国风险。

随着象牙线雕镂空技艺的精进,象牙制品稳坐名贵珍品宝座。

据西周《周礼·太宰》记载,象牙是当时周朝手工业“八材之一”。

距今约3000年的金沙遗址的祭祀坑出现了大量叠放的成年亚洲象牙齿,最长的1.85米。

三星堆遗址的祭祀坑也发现了大量象牙。

商代艺术瑰宝:嵌绿松石象牙杯

商代艺术瑰宝:嵌绿松石象牙杯

商代艺术瑰宝:嵌绿松⽯象⽛杯商代艺术瑰宝:嵌绿松⽯象⽛杯商代嵌绿松⽯象⽛杯,⾼30.5厘⽶,⼝径11.2厘⽶,⼝壁厚0.1厘⽶。

外形精致嵌绿松⽯象⽛杯⽛质作⽶黄⾊。

杯⾝似觚,圆⼝薄唇,中腰微束,底较⼩,装鋬处有上下相对的⼩孔,⼝、颈、腹、⾜各饰兽⾯纹三组,在兽⾯纹的眼、眉、⿐或尾上各镶嵌有绿松⽯⽚,均以雷纹为地。

鋬作夔龙形,龙头向上,眼睛镶嵌绿松⽯。

宽尾,尾垂⾄杯底,同样以雷纹为地。

在龙背中部雕⼀突出的兽头,双⾓竖起,眼睛和眉⽑均镶嵌绿松⽯。

整个象⽛杯通体饰满饕餮纹以及兽⾯纹,这与商代象⽛器⽫纹饰多模仿青铜器纹饰的时代特点⼗分相符。

杯⾝图案结构清晰。

上下两边⼝为素地宽边。

中间则由绿松⽯的条带分为四段,每段分别刻有饕餮纹和夔纹等纹饰,绿松⽯镶嵌于饕餮和夔的眼、眉、⿐等位置。

其中有⼀⼤三⾓纹刻于杯⾝,也以绿松⽯镶嵌,使纹饰更加醒⽬。

鋬上有上下相对的⼩圆榫,插⼊杯⾝,制作精致,纹饰繁缛。

这件象⽛酒器,充分展⽰了当时⼯匠因才制器的⾼超⼿法。

⼯匠们⾸先将象⽛雕好杯⾝及⼿柄,然后将杯内外打磨平整光滑,再描绘好纹饰,接着需要⽤刻⼑雕出各组纹饰,最后,再⽤配制好的绿松⽯镶嵌于表⾯。

嵌绿松⽯象⽛杯,综合了⽴体、线刻、浮雕、镶嵌等多种⼯艺,表现了巧妙的艺术构思,为商代象⽛雕刻中最为名贵的精品,也是上古时期⾮常罕见的⽛制艺术品。

⽂物背后象⽛杯出⼟于河南安阳⼩屯殷墟妇好墓。

出⼟时⼀共3件,有两件是成对的,今天咱们展⽰的这件就是成对中的⼀只,⾼度是30.5厘⽶。

还有另⼀件带流的虎鋬杯,⾼42cm,直径10.6~11.2cm,壁厚0.9cm,是现存历史上最⾼的象⽛杯,造型美观,雕琢精致,堪称国之瑰宝。

妇好是商王武丁的妻⼦,“妇”为亲属称谓。

根据甲⾻⽂的记载,她是商代第⼆⼗三代王武丁众多妻⼦中的⼀位,曾多次率兵出征,⽴下赫赫战功,深得武丁的宠爱和⾂民的敬仰。

据史料记载,妇好曾率领1.3万多⼈的军队抵御前来侵犯的⿁⽅军队并⼤获全胜。

河南省安阳市文峰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河南省安阳市文峰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含答案)

河南省安阳市文峰区2023-2024学年七年级下学期期末语文试卷一、积累与运用。

(共24分)第一站红旗渠1.(6分)6月25日,学校邀请了上海某学校学生来河南安阳参观研学,请你参与。

以下是小语负责的解说词部分内容,其中有些字词他拿不准,请帮他完善。

ㅤㅤ“劈开太行山,漳河穿山来。

林县人民多壮志,誓把河山重安排。

”①走进被誉为“人工天河”的红旗渠,犹如翻开一部厚重的线装书。

书的字里行间都bèng溅着浓郁的家国情。

②走进红旗渠纪念馆,我们被林州人民面对艰难险阻毫不畏惧,坚持自力更生的红旗渠精神打动:伫立于青年洞,我们脑海中浮现了无数英雄志士,杨贵、任羊成、吴祖太……为了家国,他们鞠躬尽cuì,死而后已;为了美好生活,他们锲而不舍,奋斗不息。

③老一辈英雄像在西北黄土高原上倔强挺立的白杨树般,朴实、坚韧。

④让我们弘扬并传承“红旗渠精神”,铭记英雄,珍惜当下。

(1)请你帮小语给加点字注音,根据拼音写出对应的汉字。

①bèng 溅②鞠躬尽cuì ③锲而不舍④倔强(2)请你从画横线的①②③④四个句子中帮小语找出有语病的一句,并提出修改意见。

(2分)2.(8分)“家国情怀”凝聚而成的一腔热忱,成为中华民族的根与魂。

小文以“家国情怀”为主题制作了精美的书签送给上海的同学们,请根据提示将古诗文原句补充完整。

ㅤㅤ家国情怀是杜甫在《望岳》中以泰山“①,②”的神奇秀丽歌颂祖国的锦绣河山。

ㅤㅤ家国情怀是龚自珍《己亥杂诗》中“③,④”传递的辞官后仍心系国家、无私奉献的精神。

ㅤㅤ家国情怀是木兰“⑤,⑥”不远万里奔赴战场的矫健身姿。

ㅤㅤ家国情怀是王安石在《登飞来峰》中“⑦,”追求变法理想而不畏艰险的大无畏精神。

第二站文字博物馆3.(3分)同学们在文字博物馆追溯文字源头。

有同学好奇“国”字的起源,请根据相关材料,将空白处的内容补充完整,向同学们介绍相关知识。

ㅤㅤ国,甲骨文(戈,武力)(口,即“郭”,城墙、城邑),两者结合表示。

妇好墓出土象牙杯的现场保护和修复

妇好墓出土象牙杯的现场保护和修复

作者: 刘文兰
作者机构: 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技术室
出版物刊名: 考古
页码: 274-275页
主题词: 象牙;绿松石;碎块;修复;加固处理;复原;出土;图版;容器;镶嵌
摘要: <正> 在安阳殷虚的一些殷代墓葬,特别是大中型墓中,往往发现有用象牙制作的容器,但是这种容器一般保存都不好,大都被压成碎片,或一层层剥裂,再加以盗扰或技术上的处理不当,几乎没有一件能够复原的,1976年发掘的妇好墓中也发现有象牙器皿,出土时也被压成一堆碎块,但经过精心的处理复原成三件完整的象牙杯。

其中二件形状相同,杯身作觚形,一侧有夔形的鋬,通体雕刻饕餮纹等纹饰,并镶嵌绿松石(图版壹,2、3),另一件杯身上端有流,一侧有虎形鋬,周身也雕刻饕餮、夔纹和鸟纹(图版壹,4),但不镶嵌绿松石。

这三件象牙杯是殷虚文物中仅有的可复。

64件禁止出国文物

64件禁止出国文物

64件禁止出国文物随着我国改革开放的深化和对外文化交流的扩大,文物出国(境)展览呈现出日益繁荣的局面,但是也由此加大了文物遭受损害的可能性,对文物的安全构成了潜在威胁。

下面店铺整理了64件禁止出国文物,希望对你有所帮助!中国64件禁止出国文物1、彩绘鹳鱼石斧图陶缸,属新石器时代仰韶文化类型,1978年出土于河南省临汝县阎村。

陶质彩绘,器高47厘米、口径32.7厘米。

陶缸绘有鹳鸟衔鱼,旁边竖立一件石斧的画面,作者用白色在夹砂红陶的缸外壁绘出鹳、鱼、石斧,以粗重结实的黑线勾出鹳的眼睛、鱼身和石斧的结构,画面效果粗犷有力,绘画具有中华民族远古时代的造型特征,是一件罕见的绘画珍品。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2、陶鹰鼎,属新石器时代,1957年出土于陕西省华县太平庄。

通高只有36厘米,但看上去显得威武而雄壮。

鹰的前胸为鼎腹,饱满粗壮,器口开在鹰的背部。

鹰的双目圆睁,周身光洁未加纹饰,喙部呈有力的勾状。

鹰鼎整体结构简洁,体积感很强,鹰的双足和尾部为鼎足稳定地撑柱于地,后收的双翅围过鼎的中后部,形成一种前扑的动势,配上鹰头部的大眼、利喙,使这只鹰显得威风凛凛,桀骜雄猛的气势。

现藏于中国国家博物馆。

3、后母戊铜鼎,属商后期(约公元前十四世纪——公元前十一世纪),1939年河南省安阳市武官村出土。

亦称“后母戊大方鼎”,高133厘米、口长110厘米、口宽79厘米、重832.84千克。

司母戊鼎立耳、方腹、四足中空,除鼎身四面中央是无纹饰的长方形素面外,其余各处皆有饰纹。

在细密的云雷纹之上,各部分主纹饰各具形态。

鼎身四面在方形素面周围以饕餮作为主要纹饰,四面交接处,则饰以扉棱,扉棱之上为牛首,下为饕餮。

鼎耳外廓有两只猛虎,虎口相对,中含人头。

耳侧以鱼纹为饰。

四只鼎足的纹饰也匠心独具,在三道弦纹之上各施以兽面。

鼎腹内壁铸有铭文“后母戊”。

据考证,后母戊鼎应是商代后期王室青铜祭器,其造型、纹饰、工艺均达到极高水平,是商代青铜文化顶峰时期的代表作。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嵌绿松石象牙杯
作者:艾迪
来源:《环球人文地理》2016年第04期
中国现在已全面禁止象牙贸易,但在古代,象牙类制品一直是尊贵的象征,存留下来的很大一部分都具有极高的艺术和考古价值。

中国的象牙雕刻史可追溯到距今7000年前的新石器时代。

在众多出土的象牙类制品中,商代的嵌绿松石象牙杯极具特色。

嵌绿松石象牙杯出土于1976年河南安阳殷墟妇好墓。

妇好是商王武丁的配偶,同时也是中国历史上有据可查的第一位女性军事统帅,不仅能率领军队东征西讨,为武丁拓展疆土,还经常主持朝廷的各种祭祀活动,因此深受民众爱戴。

她去世后,武丁悲痛欲绝,追谥其为“辛”,后人则称她为“母辛”。

妇好墓中出土的陪葬物多达千余件,其中的3件象牙杯尤其引人注目,嵌绿松石象牙杯便是其中之一。

在商代,嵌绿松石象牙杯是王室专用饮酒器,杯的主体为象牙的根部,腰腹中空,手柄同样由象牙制成。

象牙杯上部较宽,敞口极薄,中部略有回收,底部安有圆形底座,比口部稍细。

在象牙杯的一侧,钻有两个小圆孔,以镶入榫,使杯体与把手相连。

嵌绿松石象牙杯杯身通高30.5厘米,通体饰满各种繁复、精美的花纹,尤以饕餮纹最为醒目。

饕餮纹是青铜器上常见的花纹之一,盛行于商代至西周早期。

饕餮是中国古代神话传说中的一种神兽,样貌融合了自然界各种猛兽的特征,同时加以古人的想象,面部巨大且夸张,
颇有特色。

这件象牙杯上的饕餮纹十分精细,且在眉、眼、鼻处均镶有绿松石。

在象牙杯的中下部,刻有3组变形夔纹。

夔与饕餮一样,也是一种神兽。

在夔纹的眼处,同样镶嵌有绿松石;而在兽手的两面,则雕刻有神鸟图样;背部则雕有一种不知名神兽的头部,其双耳上竖,花纹十分繁复。

象牙杯的手柄同样复杂,呈夔形,上部为头、下部为尾。

在神话传说中,夔的主要形态近似于蛇,有一角、一足、张口、卷尾,因此经常当作各种器物的手柄样式。

而这件象牙杯的手柄不仅将夔雕刻得十分精细,还在夔形上雕刻有神鸟,并嵌有大量绿松石,可谓匠心独运。

尽管这件象牙杯上花纹复杂多样,但结构却十分清晰,变化中又有统一,可见制作时极费心思。

为了雕刻出如此多样的图案,工匠必须采用多种雕刻技术,例如浮雕、线刻、镶嵌等,稍有差池,便会功亏一篑,而这件嵌绿松石象牙杯却毫无瑕疵,且保存完好,是不可多得的艺术珍品。

目前,嵌绿松石象牙杯作为首批禁止出国(境)展览文物,收藏于中国社会科学院考古研究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