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考文言文阅读中关涉的古代官职
高考文言文阅读中常见官职名有哪些
高考文言文阅读中常见官职名有哪些高中文言文知识点解析:在阅读古代传记和文学作品中,经常会见到一些文武百官的职位名称,他们有一人之下万人之上的丞相,也有小小的负责开闭城门的小门候(实际就是现在的负责看大门的门卫),古代官位门类、级别和现在相比,也是挺齐全和有趣的。
这些官职在文学著作中有的有注解,有的则没有。
那么,这些文武官称到底是多大的官,他们与现在的哪些官职基本一致,不妨根据有关材料和自己掌握的情况,列举一下最常看到的40个,便于理解和对照。
高考文言文阅读中常见的官职名1.守。
战国称郡守,汉改太守,为一郡的行政最高长官。
秦分三十六郡,比县大。
相当于现在的省辖市市长。
2.史。
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州,刺史掌管一州军政大权。
相当于省(市)长兼省(市)军(分)区司令员。
3.尹。
西汉京畿地方行政长官。
相当于北京市市长。
4.太尉。
秦至汉均有设置,为全国军政首脑。
相当于国防部长。
5.越骑校尉。
汉武帝时设置,禁军长官。
相当于卫戍区司令员。
6.廷尉。
执掌法律、主审要案的大臣。
相当于最高法院院长。
7.史部尚书。
掌管全国文武官吏考核赏罚。
相当于人事部长。
8.光禄大夫。
皇帝身边顾问之臣。
相当于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
9.中书令。
掌管皇帝命令发布。
相当于“两办”秘书长。
10.尚书令。
参议大政,综管政务,百官之长。
相当行政院长。
11.车骑大将军。
地位尊崇,多加重臣。
相当于元帅军衎。
12.行军总管。
统领军队出征的主将。
相当于前沿总指挥。
13.都察院御史。
古代最高监察机构。
相当于监察部长。
14.知府。
地方行政长官,总管州、县事务。
相当于省长(或省辖市长)。
15.知州。
地方行政长官。
相当于省辖市市长。
16.知县。
地方行政长官。
相当于县长。
17.通判。
府之副职。
相当于副省长(或省辖市副市长)。
18.兵马指挥。
明清兵马司主官。
相当于北京市公安局局长。
19推官。
掌刑名,赞计典。
相当于最高法院政策司处长。
20.都事。
掌出纳文移。
国防部、监察部等部委内设机构局长。
掌握常用文言词的官职名称
掌握常用文言词,轻松解读文言文考试文言文、尤其是人物传记类文章中有一些文言词经常出现,我们如能很好地把握它们,就能更好更轻松地解读文言文。
一、古代官名古代常见的官名、官司府名有如下一些: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
宰,主持,相,辅佐三司:太尉,司徒司空;太尉:军事首脑知州:州一级行政长官。
知,管理尚书:六部最高行政长官主簿:秘书郎中:尚书属下部员左右拾遗:唐代谏官巡抚:总揽一省行政军事长官总督:清代地方最高行政长官侍郎侍中:官庚侍卫宦官:宫廷内侍,又称太监太史:记史,管文收i太守:郡一级行政长官六部:吏、户、礼、兵、刑、工知县:县一级行政长官员外部:尚书下属宦官翰林学士:管文件,图书,侍读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丞相校尉:汉代军事长官围子监:中央教育机构中书省:中央行政机要机关丞相:相当于宰相二、古代官位升迁常用词语第一类:表示授予、提升的词语征:由君王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员拜:授予官职;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授:给予官职;起:起用人任以官职;擢:在原官职上提拔;拔:提升没有官职的人;荐、举:由地方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第二类:调动官职的词语迁:调动官职,一般是提升调用;转、调、徙:调动官职;补:补充缺职;改:改任官职。
第三类:兼职、代理的词语兼:同时掌管,兼任;领:兼任;署:代理,暂时担任;权:暂代官职。
第四类:降职、罢免的词语贬:降职;谪:被罚流放或降职;左迁:降职;罢、免:罢黜、免去官职;黜、废:废弃不用;出:离开京城外调(与“入”相对,古人一般以入京任官为荣)。
三、古代考试科举制度始于隋、唐,延至清末。
科举名词翻译时也可保留,但应该注意一些特殊称呼书生没有考取功名称“童生”,如:邑有成名者,操童子业,久不售科举考试分四级:院试、乡试、会试、殿试院试是府县一级的考试,合格的称“秀才”“生员”,可以进入府、县一级的学校读书,称“入学”乡试是省级考试,又称“大比”,三年一考,因考试时间多在八月,又称“秋试”“秋闱”,乡试合格的称为“举人”,第一名称为“解元”会试是国家级的考试,在乡试第二年的春天在礼部举行,由皇帝派正副主考官主持,因多在二月举行,故又称春试、春闱,会试考中的称“贡士”,会试的第一名叫“会元”殿试,也叫廷试,由皇帝对会试录取的贡士在殿廷上亲自策问。
高中高考语文最全古代文化常识之古代官职汇总
高中高考语文最全古代文化常识之古代官职汇总1.常见的官职爵位名【皇帝】秦王嬴政统一六国之后,王绾、李斯等根据传说中的三皇的名称,上尊号为秦皇。
嬴政决定兼采帝号,称为皇帝,意思是他的功德可以和"三皇五帝"相提并论。
从此,历代封建君主都称皇帝,俗称皇上。
【太上皇】秦始皇追尊称他的父亲庄襄王为太上皇;汉高祖刘邦尊称他的父亲太公为太上皇,也尊称为"上皇"。
历代皇帝未死时即传位于太子,也就自称太上皇。
【驸马】驸马最早只是一个官职,汉代武帝时设置驸马都尉,意思是掌副车之马,原为近侍官的一种,多由宗室及外戚、诸公主的子孙充任。
魏晋以后,皇帝的女婿照例加此称号,简称为驸马,但并不是实际的官职,清代时则称为"额附"。
【爵位】即爵、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
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如汉代封“王”,刘邦既封皇子为王,又封了七位功臣为王;宋代多封“公”,寇准封莱国公,王安石封荆国公;明代封“公、伯”李善长封韩国公,刘基封诚意伯;清代封“侯、伯”,曾国藩封一等毅勇侯,李鸿章封一等肃毅伯。
【宰相】封建时代对君主负责的人称为宰相,其位置大致相当于今天的"总理"或"首相"。
宰是主持,相是辅助的意思。
【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
有时称相国,常与宰相通称,简称“相”。
如《陈涉世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学士】在古代学士不是指学位而是一个地地道道的官名。
魏、晋时征文学之士,主管典礼、编纂、撰述等事务,通称学士。
因所属机关不同,职权各异。
而明、清两代的殿阁学士实际上掌治着宰相的职权,这是历代地位最高的"学士"了。
【博士】博士同样是官名。
六国时诸子、诗赋、术数、方技都设有博士,秦、汉两代都沿袭了这一官司职。
【太医】周官中设医师,主管医务政令。
高考语文文言文的官职名称词语介绍
高考语文文言文的官职名称词语介绍高考语文文言文的官职名称词语1.表官职的(1)宰相:总揽政务的大官。
宰,主持,相,辅佐。
(2)御史大夫:其权力仅次丞相。
(3)六部:吏、户、礼、兵、刑、工。
(4)三司:太尉,司徒、司空。
(5)中书省:中央行政机要机关。
(6)尚书:六部最高行政长官。
(7)太尉:军事首脑。
(8)郎中:尚书属下部员。
(9)宦官:宫廷内侍,又称太监。
(10)侍郎侍中:宫廷侍卫。
(11)校尉:汉代军事长官。
(12)翰林学士:管文件,图书,侍读。
(13)太史:记史,管文收。
(14)国子监:中央教育机构。
(15)左右拾遗:唐代谏官。
(16)总督:清代地方最高行政长官。
(17)巡抚:总揽一省行政军事长官。
(18)知州:州一级行政长官。
知,管理。
(19)太守:郡一级行政长官(20)主簿:秘书。
2.表官职变化的①表授予官职的词语。
征:由皇帝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如:公车特征拜郎中。
《张衡传》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如:连辟公府不就。
《张衡传》荐、举:由地方官向中央举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如:举其偏,不为党。
《左传"襄公三年》知:韩琦镇长安,荐知泾阳县。
《宋史·侯可传》拜:授予官职。
如:……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征拜郎中。
《张衡传》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
《元史·贾鲁传》:“延、至治间……选丞相东曹掾。
”除:任命,授职。
如:寻蒙国恩,除臣冼马。
《陈情表》授:授给、给予官职。
《元史·贾鲁传》:“秦定初恩授东平路儒学教授。
”赏:指皇帝特意赐给官衔或爵位。
如:八月初一,上召见袁世凯,特赏侍郎。
《谭嗣同》封:指帝王将爵位或土地赐给臣子。
如:劳苦而功高如此,未有封侯之赏。
《鸿门宴》起:起用人任以官职。
如: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都事。
《元史·贾鲁传》察:考察后予推荐,选举。
如:郡察孝廉,州举茂才。
《三国志·吴主传》仕:做官。
高考文言文阅读中常见官职名有些
高考文言文阅读中常见官职名有些古代中国的官职体系非常复杂严密,官员的等级和职责各不相同。
在文言文阅读中,官职名是非常常见的,下面我们就来介绍一些常见的官职名和官职等级。
1、皇帝皇帝是最高的统治者,位于官职的最顶端。
在古代中国,皇帝掌握着绝对的权力,他是国家的最高统帅和最高领导人,同时也是天下万民的父母官。
2、太监太监是古代宫廷内负责守卫和侍奉皇帝的特殊人员,因为他们被阉割,所以没有家庭和亲人。
太监的等级分为数级,如大内侍卫、左右都虞候、灵宝太监等。
3、宰相宰相是古代最高的政治顾问,通常由国家的最有才干、最有声望的高级官员担任。
宰相是朝廷的重要成员之一,负责国家的许多重要事务,如制定国家政策、处理政治事件、统筹国家经济等。
4、大将军大将军是古代的最高军事长官,负责统领整个军队,指挥作战和保卫国家的安全。
大将军通常由朝廷内的高级官员担任,也可能是依靠个人勇气和能力获得此职。
5、丞相丞相是古代中国的官职之一,相当于现代的总理,负责主持国家的经济、政治和外交等各项事务。
丞相是宰相之下的次要职位,但仍然拥有相当的权力和重要性。
6、太守太守是古代中国中央政府派到各地的最高行政长官,负责治理属地的政治和经济事务。
太守的职责包括监督地方官吏、处理各种政治事件、发展经济等。
7、刺史刺史是古代中国的一个管理官职,通常负责管理一个较小的地区,如州、郡或县。
刺史是地方政府的最高行政长官,负责管理行政和法律事务,维护社会治安和稳定。
8、县令县令是古代中国的一个地方行政官,负责管理县级行政区域的各项事务。
县令是乡镇政府的最高长官,直接指挥下级官员,监督地方经济和社会事务,并处理日常的民生事务。
9、太监太监是负责宫廷内守卫和侍奉皇帝的特殊人员,通常被阉割以确保他们不会干扰或破坏皇帝的家族权力。
太监在宫廷内都有很高的职位和权力,可以掌握很多国家机密。
10、郎中郎中是古代中国官职之一,相当于现代的医生。
郎中的职责是负责维护皇帝和官员的健康,提供医疗服务和照顾病患。
高考文言常识之文化:古代官职
古代官职一、三省六部制①三省为中书省、门下省、尚书省。
隋唐时,三省同为最高政务机构,一般中书省管决策,门下省管审议,尚书省管执行。
省的长官都是宰相。
中书省长官称中书令,下有中书侍郎、中书舍人等官职;门下省长官称侍中,下有门下侍郎、给事中等官职;尚书省长官为尚书令,下有左、右仆射等官职。
②中书省,古代官署名。
魏曹丕始设,掌管机要、发布政令的机构。
沿至隋唐,遂成为全国政务中枢。
隋代改为“内史省”。
中书省掌握行政大权,它与掌管军事大权的枢密院,合称“二府”。
明初沿用,洪武十三年废中书省,由皇帝直接统领六部。
明永乐帝时设内阁,机要之任开始归“内阁”。
负责起草诏令。
③尚书省下辖六部:吏部(管官吏的任免与考核等,相当于现在的组织部);户部(管土地户口、赋税财政等);礼部(管典礼、科举、学校等);兵部(管军事,相当于现在的国防部);刑部(管司法刑狱,相当于现在的司法部);工部(管工程营造,电田水利等),各部长官歌尚书副职称侍郎,下有郎中、员外郎、主事等官职。
六部制从隋唐开始实行,直延续到清末。
a.吏部中国古代官署。
吏部掌管全国官吏的任免、考课、升降、调动等事务。
文选清吏司掌考文职之品级及开列、考授、拣选、升调、办理月选。
验封司掌封爵、世职、恩荫、难荫、请封、捐封等事务。
稽勋司掌文职官员守制、终养、办理官员之出继、入籍、复名复姓等事。
考功司掌文职官之处分及议叙,办理京察、大计。
b.户部户部,中国古代官署名,为掌管户籍财经的机关,六部之一,长官为户部尚书,曾称地官、大司徒、计相、大司农等。
明清时期户部掌全国疆土、田地、户籍、赋税、俸饷及一切财政事宜。
其内部办理政务按地区分工而设司。
各司除掌核本省钱粮外,亦兼管其他衙门的部分庶务,职责多有交叉。
c.礼部中国古代官署。
南北朝北周始设。
隋唐为六部之一。
历代相沿。
长官为礼部尚书。
考吉、嘉、军、宾、凶五礼之用;管理全国学校事务及科举考试及藩属和外国之往来事。
礼部下设四司,明清皆为:仪制清吏司,掌嘉礼、军礼及管理学务、科举考试事;祠祭清吏司,掌吉礼、凶礼事务;主客清吏司,掌宾礼及接待外宾事务;精膳清吏司,掌筵飨廪饩牲牢事务。
【高中文言文阅读】高考文言文复习:古代官职升贬的专用词语
【高中文言文阅读】高考文言文复习:古代官职升贬的专用词语高考文言文阅读题多为人物传记,其中往往涉及古代官职升降调动的一些专用词语。
正确理解、掌握这些词语,对于疏通文意,培养和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不无裨益。
文言文中涉及古代高考文言文阅读题多为人物传记,其中往往涉及古代官职升降调动的一些专用词语。
正确理解、掌握这些词语,对于疏通文意,培养和提高文言文阅读能力不无裨益。
文言文中涉及古代官职升贬的专用词语有三种情况:一、晋升拜:授予官职。
例:①诏书特下,拜臣郎中。
(李密《陈情表》高中语文)②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司马迁史记廉颇蔺相如列传》高中语文)此外,“敬拜”还可以扩展为“接受官职”。
所以我没有表示敬意。
(文天祥《指南》序言)除:本义为台阶,引申为任命授职之意,往往用于除去旧官而授予新职。
例:①寻蒙国恩,除臣洗马。
(李密《陈情表》)②署为府长流参军,除南清河守。
任:最初的意思是信任,也就是任命。
例子:① 他是在战败时被任命的。
(诸葛亮开师的例子)② 简单一点,顺其自然。
(魏征训诫太宗十思)③ 以祖仁为丹州司法官,参军。
用:任用,使用有才能的人。
例:①吾不能早用子,今急而求子,是寡人之过也。
(《烛之武退秦师》,高中语文第一册)②皇上欲大用康先生。
(梁启超《谭嗣同》)晋升:选拔和晋升公职。
它通常指的是没有正式职位的人的晋升。
从卑微到卑微,他被蒙古国提拔。
(李密的声明)有时指的是越级晋升。
皇帝提拔了四等大臣军衔的军用飞机张京。
(梁启超的谭嗣同)有时“晋升和授权”一起使用,意思是任命和任命。
凭借能力,他被提升为宫廷里的御史家。
(金舒)左思传》)冯:秦汉时期,皇帝将土地或头衔授予大臣,称为冯。
例:①安厘王即位,封公子为信陵君。
(司马迁《史记.刘良佐是红光四镇之一,被授予广昌博。
(邵昌祯《晏店史传》)二、用于调职移动:原意是从低到高,扩展到转职。
例:搬到左城做凉州生意。
也指晋升。
例子:① 搬到北京的翁长泉高兴极了。
高中语文必记—古代官职
高中语文必记—古代官职古代官职经常会出现在文言文,古诗,其作用也非常重要,可以突出古人的身份,职位,看懂官职对文言文理解就易如反掌,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古代官职解释,希望能帮助大家读懂文言文。
【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
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如汉初刘邦既封皇子为王,又封了七位功臣为王,彭越为梁王,英布为淮南王等;魏曹植曾封为陈王;唐郭子仪被封为汾阳郡王;清太祖努尔哈赤封其子阿济格为英亲王,多铎为豫亲王,豪格为肃亲王。
再如宋代寇准封莱国公,王安石封荆国公,司马光为温国公;明代李善长封韩国公,李文忠封曹国公,刘基封诚意伯,王阳明封新建伯;清代曾国藩封一等毅勇侯,左宗棠封二等恪靖侯,李鸿章封一等肃毅伯。
【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
有时称相国,常与宰相通称,简称“相”。
如《陈涉世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广《廉颇蔺相如列传》:“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太师】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后多为大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如宋代赵普、文彦博等曾被加太师衔。
其二,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太师是太子太师的简称,后来也逐渐成为虚衔。
如《梅花岭记》“颜太师以兵解”,颜真卿曾被加太子太师衔,故称。
再如明代张居正曾有八个虚衔,最后加太子太师衔;清代洪承畴也被加封太子太师衔,其实并未给太子讲过课。
【太傅】参见“太师”条。
古代“三公”之一。
又指“东宫三师”之一,如贾谊曾先后任皇子长沙王、梁怀王的老师,故封为太傅。
后逐渐成为虚衔,如曾国藩、曾国荃、左宗棠、李鸿章死后都被迫赠太傅。
【少保】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后逐渐成为虚衔,如《梅花岭记》“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文天祥曾任少保官职,故称。
(完整word版)文言文中关于官职总结(高三总结),推荐文档
一、表“授官、做官”的词语1.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如①《晋书·谢安传》:初辟司徒府,除佐著作郎。
②《宋史·辛弃疾传》: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
2.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
如①李密《陈情表》:寻蒙国恩,除臣冼马。
②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③《南史·虞愿传》:除太常丞,尚书祠部郎,通直散骑侍郎。
3.察:考察后予以推荐、选举。
如《三国志·吴主传》:郡察孝廉,州举茂才。
4.荐:由地方政府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①《宋史·侯可传》:韩琦镇长安,荐知泾阳县。
②《汉书·平帝纪》:诸有藏及内恶未发而荐举者。
③《谭嗣同》:公以学士徐公致荐,被征。
5.举:由地方政府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如①《左传·宣三十年》:举不失德,赏不失劳。
②《文选·陈情表》: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③范晔《后汉书·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④《左传•襄公三年》:举其偏,不为党。
6.授:授予官职。
如①《汉书·翟方进传》:遣使者持黄金印,赫发继,朱轮车,即军中拜授。
②《宋史·辛弃疾传》: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
7.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
如《史记·李将军列传》:李陵既壮,选为建章监,监诸骑。
8.起:重新启用,任以官职。
如①《元史·贾鲁传》: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院都事。
②《战国策》:起樗里子于国。
9.复:恢复原职务。
如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
《后汉书·张衡传》10.征:由朝廷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征召,特指君招臣。
如①《后汉书·王涣列传》:岁余,征拜侍御史。
②范晔《后汉书·张衡传》: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③梁启超《谭嗣同传》:君以学士徐公致靖荐,被征。
文言文中关于官职总结(高三总结)
一、表“授官、做官”的词语1.辟:由中央官署征聘,然后向上荐举,任以官职。
如①《晋书·谢安传》:初辟司徒府,除佐著作郎。
②《宋史·辛弃疾传》: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
2.除:任命,授职(一般指免去旧职授予新职)。
如①李密《陈情表》:寻蒙国恩,除臣冼马。
②文天祥《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
③《南史·虞愿传》:除太常丞,尚书祠部郎,通直散骑侍郎。
3.察:考察后予以推荐、选举。
如《三国志·吴主传》:郡察孝廉,州举茂才。
4.荐:由地方政府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①《宋史·侯可传》:韩琦镇长安,荐知泾阳县。
②《汉书·平帝纪》:诸有藏及内恶未发而荐举者。
③《谭嗣同》:公以学士徐公致荐,被征。
5.举:由地方政府向中央推荐品行端正的人,任以官职。
如①《左传·宣三十年》:举不失德,赏不失劳。
②《文选·陈情表》:后刺史臣荣举臣秀才。
③范晔《后汉书·张衡传》:永元中,举孝廉不行,连辟公府不就。
④《左传•襄公三年》:举其偏,不为党。
6.授:授予官职。
如①《汉书·翟方进传》:遣使者持黄金印,赫发继,朱轮车,即军中拜授。
②《宋史·辛弃疾传》: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
7.选:通过推荐或科举选拔任以官职。
如《史记·李将军列传》:李陵既壮,选为建章监,监诸骑。
8.起:重新启用,任以官职。
如①《元史·贾鲁传》:鲁居丧服阕,起为太医院都事。
②《战国策》:起樗里子于国。
9.复:恢复原职务。
如顺帝初,再转复为太史令。
《后汉书·张衡传》10.征:由朝廷征聘社会知名人士充任官职。
征召,特指君招臣。
如①《后汉书·王涣列传》:岁余,征拜侍御史。
②范晔《后汉书·张衡传》:安帝雅闻衡善术学,公车特征拜郎中。
③梁启超《谭嗣同传》:君以学士徐公致靖荐,被征。
2021年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古代官职
2021年高考语文文言文复习:古代官职(一)官职设置古代官职的情况,涉及官署名、官名、官员的职掌等方面,各朝代的情况也不尽相同。
大体可分为中央官职和地方官职两大类。
1.中央官职秦设丞相、太尉和御史大夫,组成中枢机构。
丞相管行政,太尉管军事,御史大夫管监察和秘书工作。
汉朝大体上沿袭秦制称为三公,下有九卿,分管各方面政务,后世又演变为三省六部制。
此外,中央还设有专门机构和官员,负责管理图书、编修历史、制定历法等工作。
如司马迁、张衡曾任太史令,高启为翰林院国史编修等。
2.地方官职秦、汉主要行政区是郡。
郡的长官,秦称郡守,汉称太守。
隋、唐主要行政区是州,州官称刺史,属官有长史、司马等。
唐代在一些军事重镇设节度使,属官有行军司马、掌书记等。
宋代州官称知州,县官称知县。
明、清改州为府,称知府。
此外,汉代也设州,天下分十几个州,基本上是监察区,中央派官员去刺探情况,称刺史。
隋、唐全国分十几个道,也称监察区,中央派官员前往巡视,称黜陟使。
宋代全国分十几个路,路中设若干司,分管各方面的事务。
元代地方最高行政机构叫行中书省,明代改称承宣布政使司,习惯上仍称为“省”。
(二)官名释义1.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
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2.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
有时称相国,常与宰相通称,简称“相”。
3.太师: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后多为大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如宋代赵普、文彦博等曾被加太师衔;其二,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太师是太子太师的简称,后来也逐渐成为虚衔。
4.太傅:参见“太师”条。
古代“三公”之一。
又指“东宫三师”之一。
5.少保: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后逐渐成为虚衔;其二,古代称太子少师、太子少傅、太子少保为“东宫三少”,后也逐渐成为虚衔。
高考语文古代文学常识:古代官职
高考语文古代文学常识:古代官职今天小编为大家提供高考语文古代文学常识:古代官职,大家可以了解一下各官职的含义!都兴趣的同学还可以看看古代十圣都是谁?高考语文古代文学常识:古代官职【爵】即爵位、爵号,是古代皇帝对贵戚功臣的封赐。
旧说周代有公、侯、伯、子、男五种爵位,后代爵称和爵位制度往往因时而异。
如汉初刘邦既封皇子为王,又封了七位功臣为王,彭越为梁王,英布为淮南王等;魏曹植曾封为陈王;唐郭子仪被封为汾阳郡王;清太祖努尔哈赤封其子阿济格为英亲王,多铎为豫亲王,豪格为肃亲王。
再如宋代寇准封莱国公,王安石封荆国公,司马光为温国公;明代李善长封韩国公,李文忠封曹国公,刘基封诚意伯,王阳明封新建伯;清代曾国藩封一等毅勇侯,左宗棠封二等恪靖侯,李鸿章封一等肃毅伯。
【丞相】是封建官僚机构中的最高官职,是秉承君主旨意综理全国政务的人。
有时称相国,常与宰相通称,简称“相”。
如《陈涉世家》:“王侯将相宁有种乎广《廉颇蔺相如列传》:“且庸人尚羞之,况于将相乎!”《蜀相》:“丞相祠堂何处寻,锦官城外柏森森。
”《<指南录)后序》:“予除右丞相兼枢密使,都督诸路军马。
”【太师】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太师、太傅、太保为“三公”,后多为大官加衔,表示恩宠而无实职,如宋代赵普、文彦博等曾被加太师衔。
其二,古代又称太子太师、太子太傅、太子太保为“东宫三师”,都是太子的老师,太师是太子太师的简称,后来也逐渐成为虚衔。
如《梅花岭记》“颜太师以兵解”,颜真卿曾被加太子太师衔,故称。
再如明代张居正曾有八个虚衔,最后加太子太师衔;清代洪承畴也被加封太子太师衔,其实并未给太子讲过课。
【太傅】参见“太师”条。
古代“三公”之一。
又指“东宫三师”之一,如贾谊曾先后任皇子长沙王、梁怀王的老师,故封为太傅。
后逐渐成为虚衔,如曾国藩、曾国荃、左宗棠、李鸿章死后都被迫赠太傅。
【少保】指两种官职,其一,古代称少师、少傅、少保为“三孤”,后逐渐成为虚衔,如《梅花岭记》“文少保亦以悟大光明法蝉脱”,文天祥曾任少保官职,故称。
文言文阅读中常见的官名
文言文阅读中常见的官名文言文阅读中常见的官名1、守。
战国称郡守,汉改太守,为一郡的行政最高长官。
秦分三十六郡,比县大。
相当于现在的`省辖市市长。
2、史。
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州,刺史掌管一州军政大权。
相当于省(市)长兼省(市)军(分)区司令员。
3、尹。
西汉京畿地方行政长官。
相当于北京市市长。
4、太尉。
秦至汉均有设置,为全国军政首脑。
相当于国防部长。
5、越骑校尉。
汉武帝时设置,禁军长官。
相当于卫戍区司令员。
6、廷尉。
执掌法律、主审要案的大臣。
相当于最高法院院长。
7、史部尚书。
掌管全国文武官吏考核赏罚。
相当于人事部长。
8、光禄大夫。
皇帝身边顾问之臣。
相当于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
9、中书令。
掌管皇帝命令发布。
相当于“两办”秘书长。
10、尚书令。
参议大政,综管政务,百官之长。
相当行政院长。
11、车骑大将军。
地位尊崇,多加重臣。
相当于元帅军衎。
12、行军总管。
统领军*出征的主将。
相当于前沿总指挥。
13、都察院御史。
古代最高监察机构。
相当于监察部长。
14、知府。
地方行政长官,总管州、县事务。
相当于省长(或省辖市长)。
15、知州。
地方行政长官。
相当于省辖市市长。
16、知县。
地方行政长官。
相当于县长。
17、通判。
府之副职。
相当于副省长(或省辖市副市长)。
18、兵马指挥。
明清兵马司主官。
相当于北京市公安局局长。
19、推官。
掌刑名,赞计典。
相当于最高法院政策司处长。
20、都事。
掌出纳文移。
国防部、监察部等部委内设机构局长。
21、给事中。
皇帝禁中寄禄官。
相当于元首生活或政治秘书。
22、经历。
部委所属机构主官。
相当于部委二级机构负责人。
23、行人。
供差遣出使。
相当于外交部工作人员。
24、典宝。
协司宝掌玉玺。
相当于两办负责印章的副处级干部。
25、县丞。
协助县令治理一县之事。
相当于副县长。
26、主薄。
掌钱粮、户籍。
相当于粮食局长或户籍局长。
27、检校。
代理官职。
秘书级。
28、教授。
府掌训导考核学生。
相当于省教育厅长。
29、教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高考文言文阅读目前以史传散文为主,在阅读中经常关涉到一些官职名称,由于中学生阅读水平、阅读能力的限制,很多官职名称并不熟悉,以至于造成误读,误解。
因此积累一些有关古代官职方面的知识,有助于正确理解文章,准确把握文意。
1、守。
战国称郡守,汉改太守,为一郡的行政最高长官。
相当于现在的省辖市市长。
2、史。
汉武帝分全国为十三州,刺史掌管一州军政大权。
相当于省(市)长兼省(市)军(分)区司令员。
3、尹。
西汉京畿地方行政长官。
相当于北京市市长。
4、太尉。
秦至汉均有设置,为全国军政首脑。
相当于国防部长。
5、越骑校尉。
汉武帝时设置,禁军长官。
相当于卫戍区司令员。
6、廷尉。
执掌法律、主审要案的大臣。
相当于最高法院院长。
7、史部尚书。
掌管全国文武官吏考核赏罚。
相当于人事部长。
8、光禄大夫。
皇帝身边顾问之臣。
相当于中央顾问委员会常委。
9、中书令。
掌管皇帝命令发布。
相当于“两办”秘书长。
10、尚书令。
参议大政,综管政务,百官之长。
相当行政院长。
11、车骑大将军。
地位尊崇,多加重臣。
相当于元帅军衎。
12、行军总管。
统领军队出征的主将。
相当于前沿总指挥。
13、都察院御史。
古代最高监察机构。
相当于监察部长。
14、知府。
地方行政长官,总管州、县事务。
相当于省长(或省辖市长)。
15、知州。
地方行政长官。
相当于省辖市市长。
16、知县。
地方行政长官。
相当于县长。
17、通判。
府之副职。
相当于副省长(或省辖市副市长)。
18、兵马指挥。
明清兵马司主官。
相当于北京市公安局局长。
19、推官。
掌刑名,赞计典。
相当于最高法院政策司处长。
20、都事。
掌出纳文移。
国防部、监察部等部委内设机构局长。
21、给事中。
皇帝禁中寄禄官。
相当于元首生活或政治秘书。
22、经历。
部委所属机构主官。
相当于部委二级机构负责人。
23、行人。
供差遣出使。
相当于外交部工作人员。
24、典宝。
协司宝掌玉玺。
相当于两办负责印章的副处级干部。
25、县丞。
协助县令治理一县之事。
相当于副县长。
26、主薄。
掌钱粮、户籍。
相当于粮食局长或户籍局长。
27、检校。
代理官职。
秘书级。
28、教授。
府掌训导考核学生。
相当于省教育厅长。
29、教谕。
县掌教学。
县教育局长。
30、训导。
掌协助同级学官教育所属生员。
相当于教育厅局副职。
31、税课大使。
掌县税务事务。
相当于税务局长。
32、吏目。
州之属官,掌刑狱及官属事务。
市政府副处级干部。
33、总镇。
镇守地方的高级武官。
相当于大军区司令员。
34、参将。
镇守地方的统兵官,分守各路。
大军区所属各军军长。
35、游击。
位参将之下,掌率兵防御。
负责防御工作的师级军官。
36、都司。
位游击之下,掌防汛军政。
负责防汛工作的团职干部。
37、州同。
州之佐官。
相当于副市长。
38、巡检。
掌地方治安之官。
县公安局副局长,分管治安工作。
39、侍郎。
宿卫侍从皇帝的官员。
相当于现在的副部长。
40、典籍官。
掌官府书录图籍事务。
图书馆馆长。
•
•
•
•
一、表示授予官职的词语,如:
拜:用一定的礼节授予某种名义或官职。
以相如功大,拜为上卿。
(《廉颇蔺相如列传》)授:授职、任命。
雷渊……崇庆二年进士,授泾州录事。
(宋濂《哀志士辞》)除:拜官、授职、被任命。
如今新初将两个仓官。
(《陈州粜米》)征:征召、任命。
征拜议郎,辞疾不到(借病推辞不上任)(范晔《后汉书·赵咨传》)辟:由中央官署征聘并向上举荐,任以官职。
连辟公府不就。
(《后汉书·张衡传》)
二、表示调动的词语,如:
徙:调职。
所居之官,辄积年不徙。
(《后汉书·张衡传》)转:改任他职。
成祖即位,转左侍郎。
(《明史·夏原吉传》)调:调迁。
婿竟不调。
(《记王忠肃公翱事》)改:改调,另外做。
后公改两广。
(《记王忠肃公翱事》)
三、表示升迁的词语,如:
迁:调动官职,一般指升官。
再迁为太史令。
(《后汉书·张衡传》)擢:提拔,选拔。
超擢四品卿衔军机章京。
(《谭嗣同》)拔:提拔,选拔。
是以先帝简拔以遗陛下。
(诸葛亮《出师表》)
四、表示贬官的词语,如:
贬:降职。
一封朝奏九重天,夕贬潮州路八千。
(韩愈《左迁蓝关示侄孙湘》) 谪:被罚流放或降职。
滕子京谪守巴陵郡。
(范仲淹《岳阳楼记》)出:京官外调。
予出官二年,恬然自安。
(白居易《琵琶行》诗前小序)左迁:降职。
元和九年,予左迁九江郡司马。
(白居易《琵琶行》诗前小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