考研最后五天政治必背基本概念与原理

合集下载

考研政治必背 哲学基础概念及原理

考研政治必背 哲学基础概念及原理

考研政治必背哲学基础概念及原理
1.哲学:世界观的理论形态,或者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世界观:对人与世界关系的根本看法、根本观点。

3.方法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方法论与世界观是统一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4.哲学基本问题:存在和思维、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派别的依据;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依据。

5.唯物主义: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哲学派别。

唯物主义有三种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

6.唯心主义: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哲学派别。

唯心主义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两种形式。

7.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关于自然。

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无产阶级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8.一元论与二元论:对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而形成的哲学派别。

认为世界本原是一个的是一元论哲学,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是一元论哲学。

认为世界有物质和意识两个独立自存的本原的是二元论哲学。

9.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而形成的哲学派别。

凡认为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的哲学派别都属于可知论哲学,认为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的哲学是不可知论哲学。

10.物质: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物质的根本特征是客观实在性。

政治考研知识点总结

政治考研知识点总结

政治考研知识点总结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它认为世界是一个辩证的统一体,辩证唯物主义首先肯定了物质的客观实在性和运动的客观规律性。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关于历史发展规律的基本原理,它是辩证唯物主义的一个具体运用,并包含了辩证唯物主义的一切基本原理。

2.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马克思主义强调社会发展的驱动力是阶级斗争,这是因为阶级斗争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矛盾的产物。

而社会革命则是解决这些矛盾的历史任务。

3.唯物史观马克思主义强调历史是一个物质活动的历史,是由社会实践构成的。

这包括历史的主要内容、历史的基本规律等。

4.阶级斗争的历史条件马克思主义认为阶级斗争是历史条件下的,主要是在资本主义社会条件下。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指我国在进入社会主义以后的一个相当长时期内,经济文化落后的情况下,生产力水平不高,劳动者素质不高,生产关系不够成熟,社会主义制度所具有的优越性不能充分发挥的特殊历史时期。

2.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这是指到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现代化的目标。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三个地方性指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制度性、文化性和市场经济性。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和总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是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以及把国防现代化建设和军队现代化建设统一于国家现代化建设的伟大事业。

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1.党的领导核心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核心是党中央,全党要向党中央看齐,作出和党中央保持一致的决策,全党一定要毫无犹豫地信任党中央,不得有违背党中央决定的言行。

2.党的领导七项基本要求毛泽东思想落实到公司工作中的基本要求是:党的基本路线(道路、纲目、步骤)、党在新民主主义革命中的基本经验、党在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中的总路线。

3.党的先进性党的先进性是指党的领导核心在进行革命斗争、建设和改革的全过程中,始终保持着严格的党纪党风、自觉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取之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为纲、实现真正的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等基本领导理论现实体系的特点。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原理及方法论汇总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原理及方法论汇总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原理及方法论汇总必然性和偶然性原理:(1)必然性和偶然性是揭示事物产生、发展、灭亡不同趋势的一对范畴。

(2)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对立的,有区别的。

表现在:①必然性是指在事物发展中一定如此的趋势;偶然性是事物发展中并非必定发生的、不确定的趋势。

②必然性是由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决定的;偶然性是由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条件造成的。

③必然性对事物的发展起决定作用,它决定事物的发展方向;偶然性则对事物的发展起影响作用,加速或延缓事物的发展。

(3)必然性和偶然性相互依存,又相互转化。

①二者相互依存: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并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

②在一定条件下,必然性和偶然性是可以相互转化的。

方法论:唯物辩证法关于必然性和偶然性辩证关系的原理要求我们要重视事物发展的必然性,把握事物发展的总趋势,又要善于从偶然中发现必然,把握有利于事物发展的机遇。

原因和结果原理:(1)原因和结果是揭示客观世界中普遍联系着的事物,引起与被引起、彼此制约的一对范畴。

原因是引起一定现象的现象。

结果是由于原因作用而引起的现象。

(2)原因和结果的关系是复杂多样的,如一因多果,一果多因。

(3)原因和结果的区分既是确定的又是不确定的,是确定性和不确定性的统一。

(4)原因与结果相互作用,原因产生结果,结果反过来影响原因,互为因果。

(5)原因与结果相互渗透,结果存在于原因之中,原因表现在结果之中。

方法论:正确把握事物的因果联系是自觉的实践活动的必要条件。

“凡事预则立,不预则废”。

辩证地分析事物的因果关系,分析存在和发展的不同原因及其不同结果,可以增强人们活动的自觉性、预测性和调控性。

本质和现象原理:(1)本质和现象是揭示客观事物的内在联系和外在联系相互关系的一对范畴。

(2)本质和现象是对立的,有区别的:①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人们可以通过感官感知,本质是事物的内在联系和根本性质,只有靠人的理性思维才能把握。

现象是表面、外部的东西,可以直接感知的;而本质是内在的东西,只能通过抽象思维把握。

政治考研必背知识点归纳

政治考研必背知识点归纳

政治考研必背知识点归纳政治考研是许多学生在追求研究生学位时必须面对的挑战之一。

政治理论的学习不仅要求学生对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有深刻的理解,还要能够结合中国的具体实践进行分析。

以下是政治考研必背知识点的归纳:马克思主义哲学基础1. 唯物论:物质是客观存在的,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2. 辩证法:事物的发展是矛盾的统一,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

3. 历史唯物主义: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

政治经济学1. 价值规律:商品的价值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

2. 剩余价值理论:资本家通过剥削工人的剩余劳动获得剩余价值。

3. 资本主义经济危机:资本主义经济危机是周期性的,根源于资本主义生产方式的基本矛盾。

科学社会主义1. 社会主义的本质:解放和发展生产力,消灭剥削,实现共同富裕。

2. 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社会主义发展的特定阶段,需要坚持改革开放。

3. 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在社会主义基本制度下,发展市场经济,实现资源的有效配置。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 邓小平理论: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指导思想。

2. 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中国共产党必须始终代表中国先进社会生产力的发展要求,代表中国先进文化的前进方向,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

3. 科学发展观: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中国近现代史纲要1. 新民主主义革命: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2. 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新中国成立后,进行社会主义改造和社会主义建设。

3. 改革开放:1978年以来,中国进行的一系列经济、政治、文化等方面的改革。

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1.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2. 法治思想:坚持依法治国,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

3. 公民道德建设:提高公民的道德素质,促进社会和谐。

结束语政治考研的知识点广泛而深入,需要考生系统地学习和理解。

考研政治知识点

考研政治知识点

考研政治知识点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1. 辩证法的基本观点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内容之一。

它认为一切事物都是处于不断发展变化的过程中,矛盾是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矛盾的斗争是事物发展的基本形式。

辩证法强调矛盾的普遍性、矛盾的特殊性和矛盾的斗争性。

2. 唯物论的本质观点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础。

它认为世界是客观存在的,物质是世界的根本,意识是物质的产物。

唯物论强调物质决定意识,反对唯心主义。

3. 唯心论与唯物论的区别唯心论和唯物论是两种对立的哲学观点。

唯心论认为意识是世界的基础,意识能够影响物质,主张主观意识的独立性。

而唯物论认为物质是世界的基础,意识是物质的产物,主张客观事物的决定性。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1. 社会主义本质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中国共产党领导和人民主体地位,坚持改革开放、依法治国、以人为本的社会主义制度。

它的本质特征是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消除剥削,共同富裕。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党的基本纲领的重要组成部分。

它强调既不能急于实现全面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又不能停留在一个低级阶段。

在这个阶段,我们必须坚持社会主义的基本路线,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3. 民族资本主义道路民族资本主义道路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一种发展道路。

它强调在特定历史条件下,党允许一部分人民在经济活动中以非社会主义的方式经营,但要有限制和规范。

这是为了满足一些民族资本主义因素发展的需要,同时保证国家基本经济的稳定。

三、中国共产党的基本理论1. 党的根本原则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邓小平理论、“三个代表”重要思想、科学发展观是中国共产党的根本原则。

党员必须坚持党的根本原则,增强党性,保持党同人民群众的血肉联系。

2. 党的十九大报告党的十九大报告是中国共产党在新时代的发展方向和目标的基本纲领。

这个报告提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战略目标,强调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考研政治复习要点整理

考研政治复习要点整理

考研政治复习要点整理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述1.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辩证法、社会主义理论、共产主义理想等。

2.唯物论与历史唯物论唯物论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历史唯物论是唯物论在社会历史领域的具体应用。

3.辩证法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思维方法和论证方法,包括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

4.社会主义理论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主义的核心内容,包括社会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道路等。

5.共产主义理想共产主义理想是马克思主义的最高理想目标,包括共产主义社会的本质特征、共产主义社会的发展阶段等。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的形成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长期实践和理论创新逐步形成的。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在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分两步走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经济制度是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的基本经济制度。

4.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是以人民民主为核心、中国共产党领导的人民民主专政的政治制度。

5.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为主题的文化建设。

三、中国共产党的性质、纲领和党的建设1.中国共产党的性质中国共产党是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同时也是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

2.中国共产党的纲领中国共产党的纲领是实现共产主义的最高理想目标,包括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等。

3.中国共产党的建设中国共产党的建设是党的一切工作的基础,包括思想建设、组织建设、作风建设等。

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道路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发展道路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等。

考研政治干货

考研政治干货

考研政治干货:必背9大原理(直接打印版)原理一【矛盾对立统一规律】◇原理内容矛盾的同一性与斗争性⑴同一性:相互依存、相互转化①矛盾双方互为对方存在的条件,相互吸收利己的因素;②在一定条件下,双方可向各自对立面转化③共同规定事物发展的方向;⑵斗争性:相互排斥、相互制约。

斗争性会促使事物发生运动变化,造成量变,进而实现质变。

◇具体措施要自觉利用矛盾同一性和斗争性两种力量推动事物发展,既使其“相反相成”,又使其“相辅相成”。

从而形成并保持最有利于事物发展的状态,促成矛盾双方相互促进、相互发展。

原理二【矛盾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原理内容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是辩证统一的关系。

矛盾的普遍性即矛盾的共性,矛盾的特殊性即矛盾的个性。

矛盾的共性是无条件的、绝对的,矛盾的个性是有条件的、相对的。

任何现实存在的事物都是共性和个性的有机统一,共性寓于个性之中,没有离开个性的共性,也没有离开共性的个性。

人的认识的一般规律就是由认识个别上升到认识一般,再由一般到个别的辩证发展过程。

◇具体措施只有如实地分析矛盾的特殊性,才能认清事物的本质和发展规律,才能采取正确的方针和办法去解决矛盾。

所以,处理问题要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原理三【质量互变规律】◇原理内容⑴质变:事物根本性质的改变;⑵量变:事物数量的增减和次序的变化;⑶质变与量变之间的根本区别:事物的变化是否超过度。

⑷质变与量变的辩证关系: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量变与质变相互渗透:量变中有质变,质变中有量变。

◇具体措施⑴对于事物的量变而言,要时刻小心谨慎,仔细注意并把握事物的“度”,要遵循“适度”原则,防止过犹不及。

⑵对于事物的质变而言,则要大力推动事物发展,使其尽快突破“度”的限制,以达到质变的目的。

原理四【必然性与偶然性】◇原理内容①区别:必然性产生于事物内部的根本矛盾,偶然性产生于非根本矛盾和外部条件;它们的表现形式不同,必然性在事物发展过程中比较稳定、时空上比较确定,是同类事物普遍具有的发展趋势,偶然性则是不稳定的、暂时的、不确定的,是事物发展中的个别表现:它们在事物发展中的地位和作用不同,必然性在事物发展中居于支配地位,决定着事物发展的方向,偶然性居于从属地位,对发展的必然过程起促进或延缓作用②联系:必然性存在于偶然性之中,通过大量的偶然性表现出来,并为自己开辟道路:偶然性背后隐藏着必然性,受必然性的支配,偶然性是必然性的表现形式和补充;必然性和偶然性在一定条件下可以互相转化。

考研政治政经知识点总结

考研政治政经知识点总结

考研政治政经知识点总结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是19世纪中期以来国际无产阶级解放运动的理论指导,是国际共产主义运动的科学指导和思想基础。

马克思主义是一种科学的社会历史理论,是工人阶级和广大人民群众革命斗争的科学指南。

它站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高度,揭示了资本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和规律,总结了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为指导人类社会实现共产主义提供了科学的理论武装。

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历史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基础,是马克思主义区别于其他任何一种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最基本的标志。

历史唯物主义是认识真理的根本条件,也是直接与间接实现工人阶级斗争和社会主义革命的科学理论武装。

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内容包括历史发展的客观规律、社会发展的动力、阶级斗争和社会革命等。

2.辩证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是反映客观世界发展规律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包括对立统一规律、转化规律、否定之否定规律等。

3.唯物史观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唯物史观认为,历史是人民群众的最大创造,是一切社会形态和生产方式所特有的。

唯物史观的基本内容包括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社会形态的演变、生产方式的转变等。

4.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社会主义和共产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最终目标。

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夺取政权,推翻资产阶级的专政,建立无产阶级专政的历史阶段。

共产主义是在社会主义基础上实现的,是一个没有阶级、没有私有制的社会。

5.科学社会主义科学社会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基本组成部分。

科学社会主义的基本内容包括马克思主义指导下的革命实践和建设经验、马克思主义的理论体系和学说、以及马克思主义的当前研究和发展等。

二、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是中国革命和建设的原则和方法,是指导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革命事业的行动指南。

毛泽东思想的基本原理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毛泽东思想是辩证唯物主义的发展和应用,是历史唯物主义的理论方法和实践方法。

政治考研知识点总结大全

政治考研知识点总结大全

政治考研知识点总结大全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 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的科学内涵马克思主义是关于社会发展规律的科学理论,其科学内涵主要包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两个方面。

辩证唯物主义是指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认识论和辩证法。

马克思主义的唯物主义认识论是以客观实在性、运动性和无限发展性为特征,强调事物的物质性和客观性,承认人类思维是对客观世界的能动的反映。

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世界观和方法论,主张事物是运动发展的,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否定之否定是事物运动的规律。

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的社会历史理论,认为生产力决定生产关系,生产关系决定上层建筑。

历史唯物主义强调人类社会的本质是阶级斗争,人类社会的发展是阶级斗争的历史。

2. 马克思主义的立场、观点和方法马克思主义的立场是工人阶级的立场,其观点是工人阶级的观点,其方法是批判的方法。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和总任务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基本特征是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人民当家作主、依法治国,“三位一体”的经济体制,以及综合国力和国际地位的显著提升。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总任务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2.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本质和本领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本质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社会主义,其本领域是中国大陆地区。

3.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建设的基本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体制的基本特征是社会主义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基本经济制度不断完善、市场经济体制不断健全。

4.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建设的基本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制度的基本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基层群众自治制度、依法治国、社会主义法治、人民民主专政。

5.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的基本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基本特征是以马克思主义为指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为指导、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为指导。

6.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建设的基本特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的基本特征是坚持节约资源和保护环境的基本国策、构建生态宜居的中国、推动形成绿色生产和消费方式、加快生态文明体制改革。

考研政 治必考知识点归纳

考研政 治必考知识点归纳

考研政治必考知识点归纳考研政治是众多考研学子需要攻克的重要科目之一。

以下为大家归纳了一些必考的知识点,希望能对大家的复习有所帮助。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哲学基本问题哲学基本问题是思维和存在的关系问题,包括两个方面:一是思维和存在何者为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的唯一标准;二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标准。

2、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物质的反映。

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事物的发展。

3、世界的物质统一性原理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这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

4、唯物辩证法的三大规律(1)对立统一规律揭示了事物发展的动力和源泉。

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相互依存、相互转化,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辩证统一。

(2)质量互变规律事物的发展是量变和质变的统一,量变是质变的必要准备,质变是量变的必然结果。

(3)否定之否定规律事物的发展是前进性与曲折性的统一,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但过程是曲折的。

5、认识与实践的辩证关系实践决定认识,实践是认识的来源、动力、目的和检验认识真理性的唯一标准。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正确的认识能够指导实践取得成功,错误的认识则会导致实践失败。

6、真理的客观性、绝对性和相对性真理具有客观性,是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真理是绝对的,又是相对的,真理的绝对性和相对性是辩证统一的。

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1、毛泽东思想毛泽东思想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基本原理和中国革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产物,是中国共产党人集体智慧的结晶。

其主要内容包括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社会主义革命和社会主义建设理论、革命军队建设和军事战略的理论、政策和策略的理论、思想政治工作和文化工作的理论、党的建设理论等。

2、邓小平理论邓小平理论是以邓小平为主要创立者、以建设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主题的理论。

2024考研政治冲刺背诵笔记

2024考研政治冲刺背诵笔记

2024考研政治冲刺背诵笔记一、马克思主义哲学1、物质与意识的辩证关系:物质决定意识,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的反作用。

正确的意识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2、实践与认识的辩证关系: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认识;认识对实践具有能动的反作用,正确的认识推动实践的发展,错误的认识阻碍实践的发展。

二、毛泽东思想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1、新民主主义革命理论:新民主主义革命是无产阶级领导的、人民大众的、反对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的革命。

其目标是实现国家独立、民族解放和人民幸福。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就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立足基本国情,以经济建设为中心,坚持四项基本原则,坚持改革开放,解放和发展社会生产力,建设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社会主义民主政治、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社会主义和谐社会、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

三、中国近现代史纲要近代中国社会的主要矛盾:帝国主义与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与人民大众的矛盾。

新中国成立后的历史任务:实现国家繁荣富强和人民共同富裕。

四、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理想信念的作用:理想信念是人生的精神支柱和动力源泉,对一个人的成长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富强、民主、文明、和谐;自由、平等、公正、法治;爱国、敬业、诚信、友善。

五、形势与政策以及当代世界经济与政治当今时代的主题:和平与发展。

中国外交政策的宗旨和目标:维护世界和平,促进共同发展,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以上是考研政治的重要知识点,考生在复习时要注重理解和记忆,结合实际案例进行分析和应用。

同时,要注意时事政治的动态,了解当前国内外形势和政策,以便更好地应对考试。

在背诵过程中,可以采用多种方法,如分类记忆、联想记忆、重复记忆等。

此外,做题也是巩固记忆的重要方法,可以通过练习历年真题和模拟试题来检验自己的掌握程度。

考研政治归纳总结

考研政治归纳总结

考研政治归纳总结一)唯物论原理唯物论包括三个观点:物质观、意识观和实践观。

在物质观方面,辩证唯物主义强调物质和运动的相互依存关系,同时也强调运动和静止、时间和空间、有限性和无限性等方面的辩证关系。

在意识观方面,辩证唯物主义认为意识具有能动性,可以通过实践指导改造世界。

同时,意识的正确与错误也会影响人的实践活动和身体健康。

在实践观方面,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主体和客体、自在世界和人化世界都是相互依存的。

二)辩证法原理辩证法的核心是矛盾。

辩证唯物主义认为矛盾具有同一性和斗争性的辩证关系,同时也有普遍性和特殊性的辩证关系。

在矛盾的不平衡性方面,辩证唯物主义认为主要矛盾和次要矛盾、矛盾的主要方面和次要方面都是相互依存的。

矛盾是事物发展的动力,双方相互依存、相互包含、相互贯通,共同推动事物的发展。

第四,矛盾双方的相互排斥、否定和斗争是推动事物发展的重要因素。

矛盾的斗争性质首先引起事物的量变,一旦矛盾双方的斗争突破原有事物的限度,就会引起事物的质变。

第五,内因和外因之间存在着辩证关系。

其中,联系和发展是两个基本特征。

联系包括世界的普遍联系、整体和部分的辩证关系以及系统和要素的辩证关系。

发展则包括新事物必然战胜旧事物、尊重客观规律性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的辩证关系以及唯物辩证法过程论的原理。

三个三是指三大规律:对立统一规律、质量互变规律和否定之否定规律。

其中,质量互变规律包括度的原理、质变和量变的辩证关系以及改变物的量的结构引起质的飞跃的原理。

否定之否定规律则包括肯定和否定的辩证关系以及辩证的否定观。

对立统一规律则是指矛盾双方的相互依存和相互转化。

四个四是指原因与结果、现实与可能、必然与偶然以及现象与本质。

其中,现象和本质、必然与偶然、原因与结果以及现实与可能都是并列的关系。

形式和内容则是从属的关系。

在认识论方面,真理观是其中的一观。

其中包括绝对真理和相对真理的辩证关系、真理的具体性的原理、真理和谬误的辩证关系以及真理的价值性和客观性的原理。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冲刺必背要点

考研政治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冲刺必背要点

政治原理和方法论大全辨证唯物论1、世界物质性统一性原理【原理内容】世界是物质的世界,世界的真正统一性在于它的物质性。

【方法论】要求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一切从实际出发,理论联系实际,主观符合客观,反对主观主义。

2、意识的反作用原理【原理内容】意识能够反作用于客观事物,正确的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错误的意识则会阻碍客观事物的发展。

【方法论】我们要重视意识的作用,重视精神的力量,树立正确的思想意识,克服错误的思想意识。

3、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原理【原理内容】规律是事物运动过程中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规律是客观的,既不能被创造,也不能被消灭,是不可违抗的。

规律是普遍的,事物在运动变化发展过程中都遵循其固有的规律。

【方法论】规律的客观性和普遍性要求我们,必须遵循规律,不能违背规律。

我们要尊重客观规律,按客观规律办事。

人可以在认识和把握规律的基础上,根据规律发生作用的条件和形式利用规律,改造客观世界,造福于人类。

4、发挥主观能动性和客观规律的关系【原理内容】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相辅相成、辩证统一的。

一方面,尊重客观规律是发挥主观能动性的前提和基础,只有尊重客观规律,才能更好地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

另一方面,发挥人的主观能动性是认识、掌握和利用客观规律的必要条件。

【方法论】我们既要尊重客观规律,又要发挥主观能动性,把尊重客观规律和发挥主观能动性结合起来。

辩证唯物主义认识论1.实践和认识的辩证关系〖原理内容〗实践是认识的基础(实践决定意识):实践是认识的唯一来源,实践是认识发展的动力,实践是检验认识的真理性的唯一标准,实践是认识的目的和归宿。

认识对实践具有反作用。

真理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真理能指导人们提出实践活动的正确方案,因而对于人们的实践活动有巨大的推动作用。

〖方法论〗:要求我们首先要坚持实践第一的观点,还要坚持理论和实践相结合的原则,做到理论和实践的具体的历史的统一。

考研政治知识点总结口诀

考研政治知识点总结口诀

考研政治知识点总结口诀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马克思主义实践基本法,辩证唯物主义不可少。

历史唯物主义教导我们,阶级斗争驱动历史潮。

社会制度被认识,由生产力决定着。

上层建筑体现着经济基础,这是马克思的思想体统。

社会主义是无产阶级的,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科学社会主义,导向着我们的理想和信念。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中国共产党带领我们,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

改革开放是我们的历史选择,经济建设是根本任务。

革命和建设一起加强,全面深化改革不放松。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奋斗目标要坚定。

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

全面深化改革要持续,实现社会公平正义是最终目标。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党的理论创新成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我们很骄傲。

发展是第一要务,解决问题不能靠感觉。

德政理论是我们的理念,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飞跃。

四、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使命,解放中国人民是目标。

坚持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民主集中制是我们的制度标配。

中国共产党是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永远与人民同呼吸。

执政考验着党的能力,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义不容辞。

五、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坚守我们的理念信念。

发展社会主义文化,向着我们的目标前进。

崇尚科学精神,文化自信凝聚力量。

民族精神是中华民族的血脉,向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前行。

六、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生态文明,关乎世界的未来。

绿水青山就是金山银山,生态文明是我们的追求。

坚持可持续发展,保护环境是我们的任务。

建设美丽中国,实现绿色发展是我们的宗旨。

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政治,坚持党的领导是基础。

人民代表大会制度是我们的根本政治制度。

民主集中制是我们的治国理政基本原则,依法治国是我们的治国理政方法。

坚持党的领导,巩固全国政治局势是我们的责任。

八、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坚守我们的精神家园。

考研政治总结知识点

考研政治总结知识点

考研政治总结知识点一、政治学基本原理政治学是研究政治现象和政治活动的科学,是一门社会科学。

政治学的基本原理包括政治的概念、政治权力、政治制度、政治文化、政治行为等。

政治的概念政治是一个复杂而又广泛的概念。

在政治学中,政治可以指政治活动、政治现象、政治制度、政治组织、政治力量等。

另外,政治还是国家权力的表现和具体化。

政治活动是指人们在社会生活中为了争取和维护权力的活动。

政治现象是指政治实践中出现的各种社会现象。

政治制度是指规范政治活动的制度和组织。

政治组织是指依靠政治目的进行组织的单位,如政党、政府、议会等。

政治力量是指实施政治活动时所依靠的能力。

政治权力政治权力是政治活动中的核心概念。

政治权力是指一定范围内,由政治组织或政治机关依法行使的力量。

政治权力具有强制性、普遍性和别人性等特征。

政治权力的来源和基础是人民,是全体国民。

政治权力的性质是一切权力中的最高权利。

政治权力的性质决定了它的特殊作用和地位。

政治权力的作用是利用这种权力管理国家、社会事务,维护国家和社会的利益。

政治制度政治制度是国家的政治组织形式和政治利益的组织形式。

政治制度是一种有关统治组织和社会生活的规则和规范的总称。

政治制度是政治权力的组织形式,是一种官方的、形式化的政治实践。

政治制度包括宪政体制、行政体制、立法体制等。

它通常通过法律规定和实践执行而得以存在、运行和发展。

它是政治组织规范国家政治权力和政治活动的一种制度,适应了国家政治力量的分配和运行。

政治文化政治文化是指人们在政治活动中传统的思想、信仰、行为,是政治社会化的结果,是一种价值观念、观念和行为习惯。

政治文化是政治制度的文化资本的特殊体现,反映了一个区域或一个国家政治实践、政治追求、政治信仰和政治价值观念。

政治文化的基础是国家和民族的,与社会政治制度具有一定的内在联系。

政治文化是一种思想和固定形概念,因而是一种深层文化,影响政治行为、政治态度和政治行动。

政治行为政治行为是指个人或集体在政治领域中的活动。

考研政治必考知识点总结

考研政治必考知识点总结

考研政治必考知识点总结一、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基本原理。

辩证唯物主义是指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方法,其核心思想是辩证法。

历史唯物主义是指认识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的一般规律和特点的哲学。

它是指导我们认识和改造社会的理论根据。

2.实践性和科学性的统一实践性和科学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之间相互渗透、相互贯通的关系。

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实践性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鲜明标志;科学性是指马克思主义哲学的理论特征。

3.主体性和历史性的统一主体性和历史性的统一是指实践主体,指导和把握人类社会发展进程的基本原则。

实践主体是历史发展的主要动力,是推动社会历史发展的主要力量。

4.社会意识的相对独立性社会意识与社会存在有机结合,要了解社会意识的特点,就必须了解社会存在的特点;要了解社会意识对社会存在的反作用,还必须了解社会意识是相对独立的。

二、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生产力是人类认识和改造世界的物质基础,是生产关系的物质支撑。

生产关系是生产力活动中人们相互关系的总和。

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驱动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原因。

2.经济基础与上层建筑经济基础是社会存在和发展的物质基础,上层建筑是对经济基础的反映和表现。

上层建筑是在经济基础的基础上形成和发展起来的。

3.阶级及阶级斗争阶级是指社会上由于经济地位和社会地位不同而产生的人们之间的社会集团。

阶级斗争是阶级社会中的基本矛盾,是推动历史进步的动力。

4.社会主义社会基本矛盾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矛盾是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上层建筑与经济基础之间的矛盾。

社会主义社会的基本任务是发展社会主义社会的生产力,巩固和发展社会主义的上层建筑。

5.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马克思主义认为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

马克思主义思想强调人民的创造力,人民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的形成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是马克思列宁主义和毛泽东思想的创造性发展,是马克思主义发展到当代中国的最新成果。

考研政治备考中的重点概念梳理

考研政治备考中的重点概念梳理

考研政治备考中的重点概念梳理在考研政治备考中,掌握重点概念是非常重要的。

本文将梳理考研政治备考中的重点概念,帮助考生系统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念1.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指马克思主义的核心观点和认识论方法论。

包括唯物历史观、唯物辩证法、剩余价值学说、阶级斗争学说等。

2.历史唯物主义:指认识和解释社会现象必须从历史和发展的角度出发,强调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阶级斗争是历史发展的动力。

3.辩证唯物主义:指认识事物必须从矛盾的统一和斗争的角度出发,强调事物的发展是通过矛盾的斗争和解决推动的。

4.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理论:指社会主义社会的特点和发展阶段。

强调社会主义初级阶段是从资本主义过渡到共产主义的过渡阶段,必须坚持党的基本路线,发展社会主义市场经济。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概念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指中国共产党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根据中国国情和时代特点,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形成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

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总体布局:指以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为五位一体,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逐步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指富有中国特色和时代精神的一系列理念和价值观念,包括社会主义荣辱观、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中国梦等。

4.“四个全面”战略布局:指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的战略布局,为实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奠定基础。

三、中国共产党领导理论概念1.中国共产党领导:指中国共产党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的核心地位和领导地位,党的领导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

2.党的基本路线:指中国共产党制定并长期坚持的正确的政治方向和工作方针,在不同历史时期有不同的表述,主要包括社会主义改造和建设时期的总路线,改革开放时期的基本路线。

3.党的群众路线:指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依靠人民群众、密切联系群众的工作原则,把党的力量密切结合于人民群众之中。

考研政治知识点总结大全

考研政治知识点总结大全

考研政治知识点总结大全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1.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马克思主义的哲学基础是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

辩证唯物主义是指对世界的观察和认识要以辩证的方法来进行,这就是要看到事物的对立统一、质量互变和否定之否定等规律。

历史唯物主义则是强调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是生产力,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社会形态和社会制度的变革均根源于生产力的发展水平。

2.认识论马克思主义的认识论要求我们既要看到事物的外部,也要看到事物的内部,既要看到表象又看到本质,看到事物的常态又看到事物的变态,不断地从事物的表面现象准确把握事物的本质,不断地用辩证法的观点看待和研究事物。

3.物质观马克思主义的物质观认为,存在决定意识,物质是实在的基础,而意识则是对物质世界的反映。

这就要求我们要辩证地认识和对待事物,要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

4.社会历史观马克思主义关于社会历史的观点是一种科学的社会历史观,它立足于社会自身的发展规律。

社会历史是人类社会生活的发展过程,它是由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变革所推动,是由人们的阶级斗争所推动的。

因此,在研究社会历史过程时,要重视阶级斗争和生产力的作用。

5.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马克思主义的“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的观点是关于社会的基本结构问题的。

它是指社会的生产方式制度即社会的经济基础决定了社会的政治、法律、意识形态等上层建筑。

6.阶级斗争阶级斗争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之一,阶级斗争是社会存在的基础而又推动着社会的发展。

在马克思看来,历史就是阶级斗争的历史,社会发展的动力就是阶级斗争。

二、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和基本路线1. 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党的奋斗目标是实现共产主义社会制度。

中国共产党的奋斗目标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基本实现现代化、最终实现共产主义。

2. 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中国共产党的基本路线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和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统一性道路。

这一基本路线是由马克思列宁主义与中国革命的实践相结合的产物,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经过长期实践检验,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根本保障。

考研政治最后5天必背内容 依法治国

考研政治最后5天必背内容 依法治国

考研政治最后5天必背内容:依法治国
考研政治最后5天必背内容:依法治国,更多考研冲刺经验、考研备考指导等信息,请及时关注考研考题大数据预测仅限300席立即抢购!
 考研备考时间仅剩5天,此时记忆效率最高,以一当百。

由于考研政治科目的特殊性,很可能考生进考试之前看的最后一眼书,都会帮助考生顺利得分。

在最后5天都教授为考生带来时政最热门、最有可能考到的基础知识点,希望考生们在基础知识牢固把握的前提下,通过热点时政捋出答题思路,在考场上应答自如。

 一、时政热点
 依法治国这一重要考点作为今党的十八届四中全会的主题,必定是考研政治命题的重点,下面我们一起来回顾一下时政内容: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届中央委员会第四次全体会议(简称十八届四中全会)于10月20日至23日在北京召开。

本次四中全会首次专题讨论依法治国问题。

中国共产党第十八次全国代表大会对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作出重大部署,强调把法治作为治国理政的基本方式。

全面推进依法治国,就要在中国共产党领。

考研政治必背重要知识点:一文速览

考研政治必背重要知识点:一文速览

考研政治必背重要知识点:一文速览2023年考研政治必背重要知识点一文速览2023年考研政治考试即将到来,考生们已经开始紧张备考。

考研政治的知识点广泛,考试难度大,为此,掌握重点知识点是备考过程中最为重要的一点。

本文将一文速览2023年考研政治必背重要知识点,希望对考生备战考试有所帮助。

一、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概论1.马克思主义哲学基本原理:唯物主义和辩证法;2.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基本原理:剩余价值论和社会主义经济理论;3.马克思主义科学社会主义基本原理:生产力决定制度,阶级斗争决定历史,共产主义社会最终目的;4.马克思主义文化理论基本原理:人民群众是创造历史和文化的主体,文化是上层建筑的组成部分,文化是相对独立的。

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体系概论1.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总体布局:“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即以经济建设为中心,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生态文明建设相互促进;2.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历史进程:新民主主义革命、社会主义改造、社会主义建设、改革开放四个历史阶段;3.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基本特征:共同富裕、中国特色民主、法治、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公有制为主体、多种所有制经济共同发展、科教兴国、人民当家作主、全面深化改革、依法治国。

三、中国政治制度1.中国人民代表大会制度:基本内容、制度重要性、发展历程等;2.中国政党制度: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多党合作和政治协商制度;3.中国国家行政制度:国务院制、地方行政制度、公务员制度等;4.中国司法制度:审判制度、检察制度等。

四、国际政治1.联合国及其改革:联合国的性质、组织结构、主要机构、作用和局限性,联合国的改革进程;2.国际政治经济组织:世界贸易组织、世界银行、国际货币基金组织等国际组织的性质和作用;3.重大国际关系理论:主要包括国际关系现实主义、自由主义、建构主义和批判理论等;4.中华人民共和国对外政策:和平、发展、合作的基本外交方针,主权平等、互不干预、和平共处五项原则等。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11考研最后五天政治必背基本概念与原理1. 哲学:世界观的理论形态,或说是系统化、理论化的世界观;世界观和方法论的统一。

2. 世界观:对人与世界关系的根本看法、根本观点。

3. 方法论: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的根本方法。

方法论与世界观是统一的,有什么样的世界观就有什么样的方法论。

4. 哲学基本问题:存在和思维、物质和意识的关系问题。

哲学基本问题有两个方面,第一个方面是思维和存在谁是第一性的问题,这是划分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哲学派别的依据;第二方面是思维和存在有无同一性的问题,是划分可知论和不可知论的依据。

5. 唯物主义: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哲学派别。

唯物主义有三种历史形态:古代朴素唯物主义、近代机械唯物主义、现代辩证唯物主义。

6. 唯心主义:在哲学基本问题上,主张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哲学派别。

唯心主义有主观唯心主义和客观唯心主义两种形式。

7. 马克思主义哲学: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关于自然。

社会和思维发展的普遍规律的学说,无产阶级世界观的理论体系。

8. 一元论与二元论:对世界本原问题的不同回答而形成的哲学派别。

认为世界本原是一个的是一元论哲学,唯物主义和唯心主义都是一元论哲学。

认为世界有物质和意识两个独立自存的本原的是二元论哲学。

9. 可知论与不可知论:对哲学基本问题第二个方面的不同回答而形成的哲学派别。

凡认为思维和存在有同一性的哲学派别都属于可知论哲学,认为思维和存在没有同一性的哲学是不可知论哲学。

10.物质:标志客观实在的哲学范畴。

物质的根本特征是客观实在性。

11.运动:物质的存在方式,是标志物质世界一切事物和过程的变化的哲学范畴。

12.时间:物质运动过程的持续性,它的特点是一维性或不可逆性,即时间只能沿着过去、现在、将来的方向进行13.空间:运动着的物质的广延性,指事物的体积、形态、位置、距离和排列次序等。

空间的特点是三维性,即任何物体都有长、宽、高三个方向。

14.意识:自然界和社会长期发展的产物,是人脑的机能,物质世界的主观映象。

15.人工智能:又称机器思维,本质上是对人的思维的模拟。

16.唯物主义一元论:凡是把世界万物的本原归于物质的,都是唯物主义一元论。

17.唯心主义一元论:以不同形式把世界的本质归结为精神、意识的,是唯心主义一元论。

18.主观能动性:又称自觉能动性,人们认识世界和改造世界中有目的、有计划、积极主动的活动能力。

主观能动性是人类特有的行为特征。

19.实事求是:本义是指严谨好学、务求真谛的一种认真的治学态度。

毛泽东对之作出马克思主义解释,并用之来概括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的思想路线,即“实事”就是客观存在着的一切事物,“是”就是客观事物的内部联系、规律,“求”就是去研究。

20.实践:人能动地改造世界的对象性活动。

实践是人与世界关系的中介,是自在世界向人类世界转化的基础。

实践是人的存在方式。

21.主体:从事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的人。

22.客体:实践活动和认识活动所指向的客观事物。

23.自在世界:人产生前的自然界和人类实践活动尚未深入到的自然界。

24.人类世界:又称属人世界,在人类实践基础上形成的人化自然和人类社会的统一体。

25.辩证法:关于普遍联系和永恒发展的学说,是用联系的、发展的、全面的、矛盾的观点来考察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辩证法有三大规律,即对立统一规律、量变质变规律、肯定否定规律。

对立统一规律是辩证法的实质和核心。

26.形而上学:用孤立的、静止的、片面的、非矛盾的观点来考察世界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27.联系:事物或现象之间以及事物内部各个要素之间的相互作用、相互影响和相互制约。

28.发展:事物从低级向高级、从量变到质变的运动变化过程。

发展的最本质含义是新事物的产生和旧事物的灭亡。

29.肯定:事物内部维持其存在的方面,即确定这一事物是它自身而不是别的事物的方面。

30.否定:可以在三重意义上使用否定,一是否定的方面,即事物中促使其灭亡的方面或因素;二是否定的环节,即把事物的发展和联系统一起来的环节;三是否定的阶段,即否定之否定规律发展的第二阶段──从肯定到否定的阶段。

31.辩证否定:又称“扬弃”,事物自身的否定,是事物本身发展环节和联系环节的统一,是新事物对旧事物既克服又保留。

32.量变:事物数量的增减和场所的变更,表现为事物不显著的变化,体现了事物发展的连续性。

量变是事物在度范围内的变化。

33.质变:事物由一种质态向另一种质态的飞跃。

质变是事物根本性质的变化,表现为显著的变化,是事物连续性的中断。

34.度:事物保持其质的稳定性的量的幅度,是事物质与量相统一的哲学范畴。

区分事物质变和量变的标准,就是看事物的变化是否超出了度。

35.规律:事物发展中本身固有的本质的、必然的、稳定的联系。

36.必然性和偶然性:揭示事物发生、发展和灭亡过程中两种不同趋势的哲学范畴。

必然性是事物发展中合乎规律的、确定不移的趋势,是在一定条件下一定要发生的、不可避免的。

偶然性是事物发展中可以这样出现也可以那样出现的、不确定的趋势。

37.现象和本质:揭示事物内在实质和外在表现之间关系的哲学范畴。

现象是事物的外部联系和表面特征,是事物外在的表现。

本质是事物的根本性质,是组成事物基本要素的内在联系。

本质是与必然性、规律性同等程度的哲学范畴。

38.矛盾:事物内部或事物之间两个方面的对立和统一及其相互关系。

39.矛盾的同一性和斗争性:同一性和斗争性是矛盾的两个基本属性。

矛盾的同一性或统一性是指双方依存、相互贯通的联系和趋势,包括两个基本含义,第一,矛盾双方相互依存,在一定条件下共处于一个统一体中;第二,矛盾双方相互贯通,即矛盾双方相互渗透、相互包含以及相互转化的趋势。

矛盾的斗争性是指矛盾双方相互排斥的属性,体现着双方相互分离的倾向和趋势。

斗争性作为哲学范畴包括自然界、社会、思维领域中的一切形式的差异、对立和斗争。

40.矛盾的普遍性和特殊性:矛盾的普遍性又称矛盾的共性,有两层含义,其—,矛盾存在于一切事物的发展过程之中;其二,每一事物的发展过程中存在着自始至终的矛盾运动。

简言之,处处有矛盾,时时有矛盾。

矛盾的特殊性,又称矛盾的个性,是指具体事物所包含的矛盾以及每一矛盾的各个方面都有其特点。

41.基本矛盾:贯穿于事物发展过程之始终并规定事物及其过程的本质的矛盾。

42.主要矛盾:在许多矛盾构成的矛盾体系中处于支配地位、对事物的发展过程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非主要矛盾即次要矛盾则是处于从属地位,对事物发展过程不起决定作用的矛盾。

43.矛盾的主要方面:矛盾双方中处于支配地位、起主导作用的方面。

处于被支配地位的另一方面则是矛盾的非主要方面。

事物的性质主要是由取得支配地位的矛盾的主要方面决定的。

44.内因:事物内部的矛盾性。

事物的内部矛盾是推动事物发展的根本动力和原因。

坚持内因论也就把事物的运动发展看做是事物自我运动、自我发展。

45.外因:一事物与他事物的对立统一,即外部矛盾。

外因是事物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外因通过内因起作用。

46.反映论:唯物主义认识论的根本观点。

它从物质第一性、意识第二性的根本前提出发,明确指出客观世界是认识的源泉,认识是人脑对客观世界的主观映象,人的认识内容是客观的,形式是主观的。

反映论坚持“从物到感觉和思想的路线”。

47.能动的反映论:马克思主义反映论的根本特点。

马克思主义认识论之所以是能动的,是因为它把实践引入了认识论,把辩证法贯穿于认识过程。

48.先验论:唯心主义认识论的根本特点。

它从意识第一性,物质第二性的前提出发,把人的意识说成先天就有的东西,是先于物质、先于实践的东西,物质世界反而是这种意识的产物。

先验论坚持“从思想和感觉到物的路线”。

49.理性认识:认识的初级阶段。

客观事物直接作用于人的感觉器官而产生的一种关于事物现象、事物外部联系、事物各个片面的认识。

形象性和直接性是感性认识的特点。

感性认识有三种形式,即感觉、知觉、表象。

50.理性认识:认识发展的高级阶段。

人们对感性认识材料进行抽象和概括而产生的一种关于事物的本质、事物的全体、事物的内部联系的认识。

抽象性、间接性是理性认识的特点。

理性认识有三种形式,即概念、判断、推理。

51.真理:标志主观与客观相符合的哲学范畴,是人们对客观事物及其规律的正确反映。

52.客观真理:真理的客观性。

有两重含义,一是真理的内容是客观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二是检验真理的标准实践也是客观的。

53.绝对真理:真理的绝对性。

有两方面的含义:一是任何真理都是客观的,这一点是绝对的、无条件的;二是人类的认识按其本性能够认识发展的物质世界,认识每前进一步就是对无限发展的物质世界的一次接近,这一点也是绝对的、无条件的。

54.相对真理:真理的相对性指人的认识总是在一定条件下对客观世界的认识,因而总是有局限性的、不完全的。

55.价值:客体以自身的属性满足主体需要的效用关系。

价值是主体性和客观性的统一。

56.社会存在:又称社会物质生活条件,指构成社会生活的物质因素的总和,包括地理环境、人口因素和物质资料的生产方式,其中,地理环境和人口因素是社会得以存在和发展的必要条件,生产方式则是社会发展的决定力量,是社会存在的根本内容。

57.社会意识;指社会生活中的精神现象及其过程,包括社会意识的各种形式,也包括社会心理与自发形成的风俗、习惯。

58.神学历史观:指对社会历史进行了神化,认为“上帝”是主宰国家兴亡、民族兴衰的力量,否定社会的客观性,也否定了人的主体性,对社会的本质作神学目的论歪曲的社会历史观。

59.唯心主义历史观:把社会精神化了,认为社会本质上是人的意志、意识活动的产物。

唯心主义历史观看到了社会是有目的、有意志的人进行的活动这一特殊性,但它们夸大了这一特殊性,认为人的意志、意识决定社会的发展。

60.自然主义历史观:指把社会的本质归结为自然条件,归结为社会所处的地理环境。

没有看到自然条件既不能决定社会的本质,也不能成为决定社会制度及其变更的原因。

61.生产方式:社会生活所必需的物质资料的谋取方式,即物质生产具体的、历史的表现形式,它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的统一体。

62.生产力:标志人类改造自然的实际程度和实际能力的哲学范畴,是人类改造自然使其适应社会需要的物质力量。

生产力由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资料三大要素构成,其中劳动资料中的生产工具是生产力发展程度的测量器和指示器,是生产力发展程度的主要标志和集中体现。

生产力是社会发展的最终决定力量。

63.生产关系:人们在生产过程中发生的一定的、必然的、不以人的意志为转移的经济关系。

从静态上看,生产关系由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生产中人与人的关系和产品分配关系所构成,其中生产资料所有制关系是生产关系的基础,从动态上看,生产、分配、交换和消费四个环节构成了生产关系,其中,生产这一环节居于主导地位。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