美是自由的象征

合集下载

美的本质和特性

美的本质和特性

学史上第一次美学大计论。在这次美学计论中,有关美旳本
质讨论是最主要旳和最丰富旳。
第二次“美学热”发生在20世纪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 以李泽厚为代表旳“实践论”美学进一步成为主流,代表性 旳说法有李泽厚旳“自然人化”说,蒋孔阳旳“人旳本质力 量对象化”说,以及高尔泰旳“美是自由旳象征”说,等等。
——美旳本质及其特点
第一节 美旳本质及其难解性
一、美旳现象与美旳本质
美旳现象存在于各个领域里: 1、物理世界:自然美、科技美 2、心理世界:心灵美、精神美、道德美 3、生活世界:行为美、服装美、人体美、工艺美、 建筑美…… 4、艺术世界:文学、绘画、音乐、舞蹈…… 美旳本质(美本身)即美者之所以美旳根据,任何 物只要具有美本身就肯定是美旳。所以美旳本质是唯 一旳,而美旳现象是多样旳。
一、高尔泰、吕荧:美是观念、美是自由旳象征
二、蔡仪:美是经典
三、朱光潜:美是主客观旳统一
四、李泽厚:美是客观性与社会性旳统一
第一派,主观论,“美是观念”
1、代表人物及主要观点——
代表人物是吕荧和高尔太。吕荧以为,美是人旳一种观
而不强调以情感人,所以它富于哲学旳思辨性和逻辑性。
第三节 中国现当代美学家论美旳本质
中国当代美学经历了两次“美学热”,有关美旳本质探
讨与这两次“美学热”紧密有关,也大致能够分为两个阶段:
第一次发生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它是从黄药眠批评朱光潜
旳美学文章开始旳;随即,蔡仪、朱光潜、李泽厚等人均刊
登文章,对别人旳观点展开批评和争论,引起了中国当代美
黑格格旳哲学、美学思想—— 1、宇宙旳本原是“精神”,宇宙旳终极本原是“绝对精
神”,世间万物就是由“绝对精神”派生出来旳。

美国自由女神

美国自由女神

美国自由女神美国自由女神是一个标志着自由和民主的世界知名象征,她庄严地屹立在纽约港口的自由岛上,以她那高达305英尺的铜像矗立于天际线之中。

她不仅代表着美国的价值观和信念,也成为了世界各地追求自由的象征。

自由女神的起源可以追溯到19世纪末的法国,在法国的设计师弗雷德里克·奥古斯特·巴托尔迪的构思下,自由女神的雏形开始浮现。

美国则以此为灵感,决定将这座具有深远意义的雕像定位于纽约港口,作为美国和法国友谊的象征。

自由女神像是用铜雕塑而成的,她高举着巨大的火炬,代表着希望和自由。

她的眼神炯炯有神,目光远大,仿佛在宣示着自由和正义的力量。

她的外衣遮盖了铁质的内骨架,带有精细的雕刻和设计,凸显了自由的尊严与庄重。

除了火炬和外衣的装饰外,自由女神还踩在一本书上,书上刻着美国独立宣言的日期。

这本书代表着智慧和知识的力量,在自由女神的脚下,呼应着美国的价值观和民主原则。

为了到达自由女神像,游客必须搭乘渡船前往纽约市的自由岛。

一旦到达岛上,游客可以通过螺旋楼梯进入塔部,登上达到女神头部的观景台,欣赏到壮观的纽约市景色。

自由女神象征着美国的价值观和宪法所保障的自由权利。

她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成为了纽约市最著名的旅游景点之一。

无数的人们慕名而来,为了亲眼目睹这个具有丰富历史和象征意义的标志。

此外,每年的独立日庆典,自由女神像也成为了一个重要的活动场所。

人们会聚集在这里,庆祝美国的独立,并向她致以崇高的敬意。

这个象征着自由和希望的铜像成为了民族凝聚力的象征之一。

然而,值得注意的是,自由女神也在某种程度上面临着挑战。

在当前全球政治和社会形势的变化下,一些争议声音对于她象征意义的诠释产生了分歧。

同时,由于安全因素的考虑,游客们登上观景台的机会也受到了一定的限制。

不管怎样,在纽约港口高耸的地标上,自由女神依然在纪念着美国作为一个自由和民主国家的价值观。

她是人们追求自由的图腾,也是美国国家精神和民主理念的象征。

美国自由女神像建筑的自由精神

美国自由女神像建筑的自由精神

美国自由女神像建筑的自由精神美国自由女神像是一座标志性的建筑,位于纽约市的自由岛上,是自由和民主的象征。

这座壮丽的雕塑不仅仅是一座普通的雕像,而是展示了美国的自由精神和价值观。

1. 建筑的历史自由女神像的建造始于1875年,完成并揭幕于1886年。

它是由法国雕塑家弗雷德里克·奥古斯特·巴托尔迪设计和建造的,作为法国对美国独立战争的友谊象征。

2. 建筑的象征意义自由女神像高达93米,象征着自由精神的伟大和威严。

她手持火炬,代表着知识和启示,照亮前方的道路。

在她的脚下,躺着一座打碎的锁链,象征着自由和解放。

这个雕像不仅代表了美国的价值观,也成为了全世界自由和民主的象征。

3. 建筑风格和结构自由女神像采用了新古典主义建筑风格,具有古希腊神庙的特点。

她身穿长袍,头戴王冠,脚下有一座基座,让她在纽约港出现时更加壮丽。

雕像的内部结构是由铁骨架支撑,外部则由铜板制成,使得她能够经受得住风暴和其他自然灾害的考验。

4. 建筑的游客体验自由女神像是一个受人们瞩目的旅游景点,吸引着世界各地的游客。

游客可以搭乘游轮前往自由岛,然后登上雕像的观景台,俯瞰纽约市的美景。

同时,游客还可以参观博物馆,了解更多关于自由女神像的历史和象征意义。

5. 建筑的重要性与影响自由女神像不仅仅是一座建筑,她更是美国独立、自由和民主的象征。

她成为了民主精神的代名词,激励着无数人争取自由和权利。

她的形象被广泛应用在各种媒体和文化作品中,永远地铭记在人们的心中。

总之,美国自由女神像是一座富有象征意义的建筑,她体现了美国的自由精神和价值观。

这座雕像不仅仅代表了美国,也激励着世界各地人们追求自由和民主。

她的存在使得我们能够记住过去的艰难历史,同时也告诉我们要为自由和平等的世界而努力奋斗。

美国自由女神像将永远是人们心中的光明和希望。

文艺美学期末答案解析

文艺美学期末答案解析

文艺美学一、单选题(题数:40,共40.0分)1、下列哪句话体现了“本体论”的思想?()A、横看成岭侧成峰,远近高低各不同B、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C、千山鸟飞绝,万径人踪灭D、我见青山多妩媚,料青山见我应如是正确答案:D2、“人应知道什么”是康德哪一本著作中的思想?()A、《纯粹理性批判》B、《实践理性批判》C、《判断力批判》D、《变色龙》正确答案:B3、下列哪个选项是俄国诗人普希金的作品?()A、《彼得大帝的黑奴》B、《澡堂》C、《保卫马克思》D、《变色龙》正确答案:A4、()认为”世界是绝对理念的体现”?A、胡塞尔B、黑格尔C、海德格尔D、康德正确答案:B5、()最早提出了为何写作、为谁写作、怎样写作、写作何为等一系列问题。

A、弗洛伊德B、萨特C、荣格D、加缪正确答案:B6、《这一代人的怕和爱》的作者是()。

A、李泽厚B、刘小枫C、宗白华D、朱光潜正确答案:B7、()认为“艺术不仅可以摹仿感性世界,还可以摹仿观念世界”?A、达·芬奇B、圣托马斯·阿奎那C、柏拉图D、普洛丁正确答案:D8、“黑夜给了我黑色的眼睛,我却用它寻找光明”出自诗人顾城的哪个作品?()A、《远与近》B、《弧线》C、《春天的谣曲》D、《一代人》正确答案:D9、()主张符号矩阵的文学作品批评方法。

A、解构主义B、结构主义C、新批评D、形式主义正确答案:B10、()是音乐三要素中最贴近身体本能的。

A、旋律B、和弦C、节奏D、和声正确答案:C11、不对任何问题加以判断,不对任何是非问题表态的写作方法叫做()。

A、零度写作B、红色写作C、高度写作D、白色写作正确答案:A12、()认为,死亡、孤独、焦虑都是不可分担而难以传达的。

A、现代主义B、传统主义C、现实主义D、后现代主义正确答案:A13、()认为”自在之物,就是本体”?A、黑格尔B、海德格尔C、康德D、胡塞尔正确答案:C14、审美经验的特性不包括下列哪一个选项?()A、客观的B、历史的C、个人的D、共通的正确答案:C15、()创立了非调性体系。

美式文化 中的词汇

美式文化 中的词汇

美式文化中的词汇
1. 自由女神像(Statue of Liberty):作为美国的标志性建筑之一,自由女神像是自由和民主的象征。

2. 好莱坞(Hollywood):美国电影工业的中心,代表了美国的娱乐文化。

3. 汉堡包(Hamburger):美国的代表性食物之一,以其简单、快捷和美味而闻名。

4. 摇滚音乐(Rock music):起源于美国的一种音乐类型,以其强烈的节奏感和动感而受到广泛欢迎。

5. 感恩节(Thanksgiving):美国的传统节日,人们通常会与家人团聚,感恩生活中的各种祝福。

6. 超级碗(Super Bowl):美国国家橄榄球联盟(National Football League)的年度冠军赛,是全美最受欢迎的体育赛事之一。

7. 牛仔文化(Cowboy culture):美国西部文化的代表,包括牛仔服饰、音乐、舞蹈等。

8. 科技巨头(Tech giants):如苹果、谷歌、亚马逊等,代表了美国在科技领域的领先地位。

9. 嘻哈文化(Hip-hop culture):起源于美国纽约市的非裔和拉丁裔社区,包括音乐、舞蹈、时尚等方面。

10. 常春藤盟校(Ivy League):包括哈佛大学、耶鲁大学、普林斯顿大学等八所著名的私立大学,代表了美国高等教育的最高水平。

以上只是美式文化中的一部分词汇,还有很多其他方面的词汇,如政治、历史、文学、艺术等。

这些词汇反映了美国社会的多元性和文化的丰富性。

描写女性自由的句子唯美(精选100句)

描写女性自由的句子唯美(精选100句)

描写女性自由的句子唯美(精选100名句)自由是每个人内心最向往的境地之一,而女性的自由更是多元且饱含力量与美感的象征。

下面是我为您准备的描述女性自由的唯美句子,希望您喜欢:1. 她如同飞翔的蝴蝶,在自由的微风中舞动着自己的轻盈与美丽。

2. 独立而坚定的女性,用自由的步伐演绎出生命中最美妙的旋律。

3. 她如同晨曦中初绽的花朵,绽放出身心的自由与智慧。

4. 雅致的自由之舞,在她优雅的身姿间尽情绽放。

5. 充满智慧的女性,自由的思想如同一支矫健的羽翼,让她飞翔在理想与现实的边界。

6. 自信的女性,不畏困境与阻碍,笔直地追寻着内心的那片自由天空。

7. 千变万化的女性,如同百花绽放一般,展现出无尽的自由与美丽。

8. 自由是她灵魂的氧气,让她的内心永远燃烧着无限的勇气和热情。

9. 用独立的心态迎接挑战,释放出勇往直前的自由力量。

10. 自由是她最美丽的装饰,也是她最深情的告白。

11. 她的自由如同大海的浩渺,无边无际,包容与自由并存。

12. 柔情与自由的交织,她成为了自由之花,在世界上绽放着独特的光彩。

13. 自由的女性,以坚定的意志驱散心灵的迷茫,追寻属于自己的幸福。

14. 她的微笑如同夏日的微风,轻轻吹拂过每个人的内心,带来自由与温暖。

15. 自由是她与生俱来的礼物,她用行动诠释了这份珍贵而独特的馈赠。

16. 柔弱与坚韧并存,她的自由让世界为之惊叹。

17. 自由是她思想的驱动力,每一次创作都是她心灵的释放。

18. 她的眼神充满自由的望远与梦想,那是她内心世界的独特底色。

19. 拒绝被束缚的她,在自由的舞台上舞动出自己的独特风采。

20. 用自由的画笔创造出她的人生画卷,每一个笔触都闪耀着无限的魅力。

21. 自由的女性,深知不可被定义,她们用自我定义了自己的生活方式。

22. 她每一个微笑都是自由的余音,温暖了世界的每个角落。

23. 自由是女性内心最宝贵的坚持,她们勇敢地追寻着真实与自我。

24. 她的自由像流星一般划过天空,留下一串美丽的瞬间与回忆。

高尔泰:《论美》美是自由的象征

高尔泰:《论美》美是自由的象征

高尔泰:《论美》——美是自由的象征一在《18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一书中,马克思表明,美是“人的本质的对象化”。

这一充满现代精神的见解,为我们的美学研究,指出了正确的道路。

正因为美是人的本质的对象化,所以离开了人,就没有美。

所以研究美,归根结底,也就是研究人。

美的哲学是人的哲学的一个部分,是人的哲学的深层结构,它的一切前提都是从人的哲学引伸出来的。

美是人的本质的对象化;人的本质是自由;所以美是自由的象征。

这一自上而下的三段论式,恰好表述了一个我们自下而上地得到的信念。

兹试为论说,以就正于先进。

自由是认识和把握了的必然性。

它首先是一种认识,一种意向,一种包含着目的、意识、趋向在内的主体性心理结构。

没有意向的自由是不可思议的,假如我不知道拿自己的自由怎么办,我就等于没有由由。

其次它是一种手段。

“目的通过手段和客观性相结合,并在客观性中和自由相结合。

”这种结合,也就是实践地对必然性的把握与驾驭。

所谓“必然性”,也就是客观的规律性。

在人类的自由中,它是一个被扬弃的环节。

作为一个个不断被扬弃的环节,它又是构成人类自由的要素。

所以必然性并不是自由的对立面,而是包含在自由之中。

自由是规律性和目的性的统一,统一的中介,就是人类的实践,即“手段”。

手段不是一个静止的事实,而是一种不息地运动着的力。

所以自由也不是一个静止的事实,而是一种不息地运动着的力。

这不是一种盲目的力,而是一种自觉的和有意识的力。

它所运行的方向性,也就是作为动力主体的人的目的性。

这是它与一切任何其他自然力的根本区别。

相对于这种力来说,其他的力都是必然性。

认识和把握这外在的必然性,使之成为自身运动和发展的环节,这是自由通过手段所要实现的目的。

事物的价值,根源于人的物质的和精神的需要,根源于人从满足需要的可能性的角度,对事物进行评价。

这种评价过程自始至终包含在实践和认识过程之中,表现为实践的方向性和认识的目的性。

在这个意义上,目的是被意识到了的人的需要,是主体对于价值的自觉的追求。

余丹:高尔太《论美》读后

余丹:高尔太《论美》读后

余丹:高尔太《论美》读后余丹一口气读完高尔太同志的《论美》,禁不住浮想联翩。

对于美学流派的这一家,人们过去似乎还重视不够,因此,这次高尔太同志把他谈美学的文章结集出版,是颇值得一读的。

它的观点鲜明而独到。

唯其如此,它一定会引起不同的反响。

观点相悖者会激烈地批评它,观点相合者会热烈地赞赏它。

但不论怎样,你得承认,作者的观点是持之有故,言之成理,自成一家之言的。

熟悉当代美学史的人都知道,解放以后,我国美学界由于对美的本质看法不同,形成了四大学术流派。

一派以人的本体论作为立论的基础,认为美是主体的属性,提出美在主观的观点;一派以反映论作为立论的基础,认为美是客体的属性,提出美在客观的观点;一派以认识论和历史唯物主义作为立论的基础,提出美是主客观统一的观点;一派以实践论作为立论的基础,提出美是客观性和社会性统一的观点。

这四大学派由于对美的本质看法不同,故而对艺术本质的看法迥然有异,对美学研究的对象、任务和方法的看法也判然有别。

进入八十年代以后,这四大学派的观点各自都有所修正、补充和发展,但它们的理论框架,却基本上没有变动。

《论美》一书的作者正是上述主观论派的代表人物。

当他在五十年代初露头角时,就明确提出美是主观的观点,向当时流行的美学观提出挑战。

结果,他为此付出了昂贵的代价。

由于当时“左”的思潮的影响,出现了这样一个公式,即说美在主观就等于唯心论,唯心论就等于反动。

于是作者便被剥夺了起来论辩的权利,其后,更经历了极为坎坷的遭遇。

粉碎了“四人帮”,人们重新获得了从事认真的科学研究的条件,本书的作者也有了重新写作和发表文章的机会。

美学园地开始恢复了生机。

它再一次雄辩地说明,一个国家的科学文化事业,离开了不同学术流派之间的平等讨论和相互切磋,试图繁荣兴旺,是难以设想的。

作者曾被迫中断科研达二十一年。

从他近来发表的众多文章来看,这几年,他的思想(美学观当然包括在内)有很大的变化和发展。

然而,他认为美是主体的属性——美离不开美感这一基本观点,并没有变化。

对美的本质再理解

对美的本质再理解

对美的本质再理解内容提要美的本质是千年难题。

“美是人的本质力量对象化”是对传统美学的总结,但当代分析美学认为“美是什么”这一命题方式本身就是虚幻的。

马克思主义实践美学是根本立场,分析美学的研究方法也有可借鉴之处。

本文试把马克思主义历史唯物和辩证唯物精神与分析美学的研究方法相结合,对美的本质进行探求。

美是人生命实践历史积淀的产物,美源于人历史积淀的超越冲动.关键词经验体验类生命历史积淀超越冲动美的本质问题提出至今已有二千多年,经历了曲折的发展历程。

传统美学主要回答了“美是什么”。

马克思主义美学提出“美是人本质力量的对象化”这一美本质命题,对传统美学进行了总结。

然而这一命题方式本身的缺陷使传统美学面临危机。

当代分析美学应运而生,对传统美学进行消解,彻底否定了美本质。

分析美学一方面解决了传统美学的危机,另一方面又否定了美学,使美学有走向灭亡的危险。

美学研究只有站在历史唯物主义和辩证唯物主义的哲学、美学高度,以马克思主义美学为指导,同时吸纳各美学流派的积极方法和研究成果,才能使美本质研究取得实质性进展。

一、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传统美学美本质研究滥觞于柏拉图。

柏氏在《大希庇阿斯篇》中提出了“美是什么”的命题,整个传统美学的发展都受这一命题制约。

从柏拉图的“美在理式”到黑格尔的“美是的理念的感性显现";从托马斯·阿奎那“凡一眼见到就使人愉快的东西才叫做美的”,到康德的“审美乃超脱了任何(包括道德的或生物的)利害关系,对对象无所欲求的…自由的‟快感”;从狄德罗的“美在关系”到车尔尼雪夫斯基的“美是生活”。

马克思主义诞生以前,传统美学已经蔚为大观,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不论是唯心主义美学还是唯物主义美学都没能从根本上解决美本质问题。

唯心主义美学颠倒物质和意识的关系,本末倒置地看待美本质,多陷入神秘主义泥潭之中;旧唯物主义者“对事物、现实、感性,只是从客体的或直观的形式去理解,而不是把它们当作人的感性活动,当作实践去理解,不是从主现方面去理解。

美是自由的象征——陶渊明《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赏析

美是自由的象征——陶渊明《癸卯岁始春怀古田舍二首》其二赏析
诗世界 。
毫无 疑 问 , 陶渊 明是 一位 善于选 择 物象 的诗 人 , 春 日田间景 色 , 写 何 者最 能打 动人 ? 当然 首先 是 春 风 。蛰 居 一 冬 , 立 平 野 , 有 什 么 伫 还
撰 ”吴淇 《 ( 选诗 定论 》、拙劣 强凑 ”“ )“ 、了无生 气 ” 汪师 韩《 学纂 闻 ・ ( 诗
不诚 , 不能动人 ……礼 者 , 世俗 之 所 为也 ; 者 , 以受 于天 也 , 真 所 自
然不 可 易也 。故 圣人 法天贵 真 , 不拘 于俗… …” 《 ( 庄子 ・渔父 》 ) 可 见庄 子所谓 “ ” 是 上天所 赋予 的本 性 , 不受 任 何尘 滓 浸染 、 真 , 是 摆脱 俗 务 纠缠 、 离名 缰利 锁羁绊 的 自然天 性 。这 种 “ ” 如何 体会 和得 远 真 性 到 ?庄 子在《 齐物论 》 中用“ 蝶” 给 予解 释 :昔 者 庄周 梦 为胡 蝶 , 梦 来 “ 栩 栩 然胡 蝶也 , 自喻适 志与 , 知周 也 。 化 身为 蝶 , 花拂柳 , 不 ” 穿 逍遥 无 待 ,

事 长吟掩 柴 门 , 为陇亩 民。 聊


难 以 忘情 的羲皇 上人
此诗 写于 陶渊 明于 东 晋 义 熙元 年 (0 ) 官 彭泽 令 后 的隐 居 期 。 45辞
诗 以议 论 发端 , 四句 为诗 歌 的第 一 部 分 , 自己不 能 做 到孔 子训 导 首 言 的“ 道不 谋食 ” “ 道不 忧贫 ” 《 谋 、忧 ( 论语 ・ 卫灵 公 》 , 心躬 耕 陇亩 , )决 亲
事稼 穑 。 中六句 写农 事 劳 作 的 所见 所 感 , 人 的心情 是快 乐 和 畅 的 , 诗 欣秉耒耜 , 语 农人 , 笑 即使 所 获 无 多 , 能 勤 力 黾勉 , 让 人 快 慰 , 但 亦

美学概论复习资料

美学概论复习资料

3、中国当代四大美学流派二、中国关于美的本质的探讨(四大流派)1、美是主观的:吕荧、高尔泰2、美是客观的:蔡仪3、美是主客观的统一:朱光潜4、没事客观性和社会性的统一:李泽厚主观派代表人物:吕荧、高尔泰理论要点:1、在美的本质上认为美是主体感觉或意识,是主体的心灵的创造,与客观事物的属性无关。

2、在美感与美的关系上,主观论者认为美感决定着美,美感是第一性而不是相反。

3、主观派的美学思想也是不断发展的,高尔泰在80年代之后提出“美是自由的象征”这一更具冲击力的新命题评价:优点:带有人本主义色彩,强调了在审美活动中的主体地位,对日常生活中存在的审美差异也能做较好的说明。

缺点:A.过于强调个人的感觉,使审美失去了统一的标准,走向了相对主义;B.颠倒来了存在与意识的关系,陷入了主观唯心论。

客观派代表人物:蔡仪理论要点:1、美在于客观事物本身,与人的主观情感无关2、客观事物的美在于其典型性(指能在个别性中反映种类的普遍性,而美感就是人对客观美的反应)3、美是永恒的,既不为历史所改变也不被人的主观情感所动摇。

简要评价:优点:在于坚持唯物论的反映论观点,认为没事客观的,有其客观的标准,在美与美感之间,认为美才是第一性的,起决定作用,这种认识强调了审美对象早审美活动中的重要作用。

缺点:人的美感只能反映美,而不能改变坚持了唯物论的反映论观点。

A.割裂了美与人的联系,将美看做与人无关,这显然是不对的,美本来就是与人相关的一种价值;B.典型论有局限性,典型的东西也并不一定就是美的;C.忽略了美的相对性。

主客观统一派代表人物:朱光潜理论要点:1、朱认为,单纯的客观自然事物还不能成为美,须在客观事物上附以主观意识形态的内容。

2、提出了“物乙”(对“物甲”在脑海中形成的印象)这概念,为人与物、主观与客观的统一找到了中介。

3、又提出了“艺术的生产的实践论”认为艺术不只是一种认识过程,更是一种能动的实践过程。

评价:优点:A.主客观统一论在理论上要比单纯的主观派和客观派更为辩证;B.“物乙”说的提出,抓住了美的欣赏核心,具有一定的合理性;C.对“实践”这一概论的引入开始了美学研究的新方向。

美是自由的象征阅读感悟

美是自由的象征阅读感悟

美是自由的象征阅读感悟美是自由的象征阅读感悟标题:美是自由的象征正文:美是一种独特的感受和体验,通常被视为自由的象征。

美不仅仅是审美的享受,更是一种思想和情感上的自由。

艺术作品中的美,是通过艺术家的想象力和情感表达来展现的。

这些作品可以是绘画、雕塑、音乐、文学、电影等等,它们可以通过形式、色彩、材质、音乐和节奏等方式来传达出一种情感或思想。

这种情感或思想是自由的,不受任何限制或束缚。

美是超越时间和空间的,它可以在不同的文化、历史和时代中产生和发挥作用。

美是自由的体现,它让人们可以自由地想象、探索和表达情感和思想。

在日常生活中,美也可以表现为自由的象征。

人们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和选择来表达自己的个性和价值观。

例如,在艺术和文化方面,人们可以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和文化活动,来展示自己的个性和审美观点。

这种自由的选择和表达,可以让人们感受到美的力量和意义。

美是自由的象征,它让人们可以自由地感受、体验和表达情感和思想。

通过欣赏艺术作品、参加文化活动、自由选择自己的生活方式和价值观等方式,人们可以感受到美的力量和意义,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追求自由。

拓展:除了艺术作品之外,美在自然界中也存在着。

自然界中的各种生物和景观都可以通过其独特的美感和美丽来吸引人们的关注和欣赏。

美是自然的象征,它让人们可以感受到自然的力量和美好。

美也可以体现在人们的行为和决策中。

人们可以通过自己的行为和决策来创造和实现自己的价值和目标,从而实现自由和自我实现。

美是实现自由和自我实现的一种方式,它让人们可以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和创造力。

总之,美是自由的象征,它让人们可以自由地感受、体验和表达情感和思想,从而实现自由和自我实现。

在日常生活中,美也可以表现为自由的象征,让人们自由选择自己喜欢的作品和文化活动,来展示自己的个性和价值观。

美国独立日的自由与狂欢

美国独立日的自由与狂欢

美国独立日的自由与狂欢自由,是美国的灵魂,也是美国独立日庆祝活动的核心主题。

每年的7月4日,美国人都会以各种方式庆祝独立日,纪念1776年签署的独立宣言,这一天标志着美国从英国殖民统治下脱离出来,成为一个独立的国家。

作为全球最重要的国家之一,美国独立日庆祝活动有着独特的氛围和形式。

这一天既有庄严的纪念活动,也有热闹的狂欢庆祝,将自由与狂欢完美地结合在一起。

下面将从游行、烟火和野餐三个方面探讨美国独立日的自由与狂欢。

游行是美国独立日庆祝活动中最重要的环节之一。

各地的游行队伍通常由军队、学校、社团组成,穿着各自的服装和标志,沿街行进。

游行队伍高举着华美的旗帜,奏响激昂的音乐,以庆祝独立日的意义和美国的自由精神。

游行过程中,人们欢呼、鼓掌,为国家的独立和自由感到骄傲。

游行不仅是向世界展示美国的实力和团结,更是让美国人民自由与狂欢的集体表达。

烟火是美国独立日庆祝活动中最引人注目的部分,也是最受欢迎的形式之一。

每个城市都会举办盛大的烟火表演,将夜空点亮。

烟花绽放时,五彩斑斓的光芒洒落,美轮美奂,如同一个个梦幻世界的精灵在天空中跳跃。

人们围拢在一起,共同观赏这一壮丽景象,欢呼雀跃,感受到狂欢的喜悦和自由的快乐。

烟火表演成为了美国独立日的象征,也象征着美国人民对自由的向往和追求。

除了游行和烟火,野餐也是美国独立日的重要活动之一。

人们会结伴前往公园或草地,摆下野餐布和食物,享受阳光和自然的美好。

家人、朋友和邻居们聚集在一起,开展各种户外活动,如烧烤、排球、足球等。

大家畅所欲言,欢笑声不绝于耳,感受到了休闲、放松和自由的氛围。

这样的野餐活动不仅加强了家庭和社区之间的联系,也倡导了人们彼此关心和友善的价值观念。

美国独立日的自由与狂欢并不仅仅局限于游行、烟火和野餐这些活动中。

在这一天,人们还会举行各种社区活动,如音乐会、舞蹈表演等,用艺术的形式来表达对自由的热爱和追求。

此外,民众也会参与志愿者活动,为弱势群体提供帮助和关怀。

美是自由的象征阅读感悟

美是自由的象征阅读感悟

美是自由的象征阅读感悟美,是一种令人心生向往的存在。

它不仅仅是外在的美丽,更是内在的自由和独立。

在人们的心目中,美常常被视为自由的象征。

在我看来,这种观点是有道理的。

美是一种自由的表达。

当我们欣赏一幅绘画作品、一首音乐作品或者一部电影时,我们会感受到艺术家的自由创作。

艺术家们通过他们的作品,表达自己的情感和思想,展现出内心深处的自由灵魂。

无论是画家的创作自由,音乐家的演奏自由,还是导演的创作自由,他们都通过自己的作品展示了自由的美。

美是一种自由的选择。

每个人都有自己的审美观和喜好,每个人对美的定义也不尽相同。

有人喜欢大自然的美,有人追求艺术的美,有人追求时尚的美。

无论是在生活中还是在工作中,我们都有权利去选择自己所认为美的事物。

这种选择的自由,让我们能够真正做到自主决策,追求自己心中的美。

第三,美是一种自由的思想。

美的存在,让我们的思维可以自由地飞翔。

当我们面对一幅美丽的画作时,我们可以自由地想象画家的创作灵感,我们可以自由地联想到自己的过往经历,我们可以自由地思考人生的意义。

美让我们的思维不再受到束缚,我们可以尽情地探索和思考,从而拥有自由的心灵。

美是一种自由的力量。

美有着强大的感染力,它可以打破界限和束缚,让人们追求自由。

当我们欣赏一部描绘自由斗争的电影时,我们会被主人公的坚韧和勇气所感动,我们会被自由的力量所激励。

美的存在,可以激发人们内心深处的渴望,让人们勇敢地追求自由。

美是一种自由的信念。

在人们的心中,美常常被视为一种理想和追求。

无论是艺术家、作家、音乐家还是普通人,我们都希望能够创造或欣赏到美。

美成为了我们追求的目标,成为了我们追求自由的信念。

正是因为有了这种信念,我们才能够坚持不懈地追求美和自由。

总的来说,美是一种自由的象征。

美是一种自由的表达,一种自由的选择,一种自由的思想,一种自由的力量和一种自由的信念。

美让我们感受到自由的存在,让我们拥有自由的心灵。

而正是这种自由,让我们能够追求更高更广阔的美好。

美学概论

美学概论

美学1.1750年,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的美学专著《美学》第一卷出版,标志着美学作为一门独立学科正式诞生,在美学发展史上具有划时代的意义。

2.德国哲学家鲍姆加登认为人的心理活动包括知、情、意三个方面,应该有相应的三门学科来加以研究。

研究“知”的学科是逻辑学,研究“意”的学科是伦理学,研究“情”的学科则是感性学或美学。

3.审美意识的觉醒是美诞生的基础。

人类自觉的审美创造是美诞生的标志。

4.美学就是研究美、美感以及美的创造的一般规律的学科。

5.(英)克莱夫·贝尔提出“有意味的形式”。

即在不同的艺术作品中,线条、色彩以某种特殊方式组成某种形式的关系,激起我们的审美情感。

这种线、色的关系和组合,这种审美的感人的形式,称为“有意味的形式”。

6.柏拉图对美的本质的认识——“美的本质在于理念”。

7.柏拉图认为,美的东西与美本身存在分有和被分有的关系。

8."美在形式说"是毕达哥拉斯学派首倡的。

9.荷迦兹认为,波浪线和蛇形线是最美的。

10.黑格尔对美的本质的认识——“美是理念的感性显现”。

具体体现在三个方面:内容与形式的统一;理性与感性的统一;主观与客观的统一。

11.“美在关系”说倡导者:法国启蒙主义者狄德罗。

12.狄德罗认为美的本质是“真实的关系”。

13.马克思主义关于美的本质的理解:美是人的本质力量的感性显现。

14.所谓人的本质力量的对象化,人的本质力量的肯定和确证,就是指人在一定社会关系中展开的自由、自觉的活动的特性以及具体表现这一特性的人的创造才能、智慧、勇敢、思想、情感等本质力量,通过社会实践(生产劳动、社会斗争、科学实验、艺术活动等),在人类的实践对象(自然和社会)、人类创造的产品(物质产品和精神产品)上体现出来。

15.在两次“美学热”中,关于美的本质问题的讨论,大体有四种不同的看法:一、高尔泰、吕荧:美是观念、美是自由的象征(主观派)二、蔡仪:美是典型(客观派)三、朱光潜:美是主客观的统一(主客观统一派)四、李泽厚:美是客观性与社会性的统一(客观社会派)16.美需要以可感的存在形态显现出来,必须具有感性形式方面的规定性:形象性、感染性、流动新颖性。

美国纽约自由女神像

美国纽约自由女神像

美国纽约自由女神像
欢迎大家来到纽约!今天我要向大家介绍的是纽约市的标志性景点——自由女
神像。

自由女神像位于纽约市的自由岛上,是一座巨大的铜像,高达93米。

她面向大西洋,象征着自由和民主的象征。

这座雄伟的雕像是法国人赠送给美国的礼物,以庆祝美国独立战争胜利100周年。

自由女神像的外观令人印象深刻。

她手持一个巨大的火炬,象征着自由的光明。

她的头上戴着一顶光芒四射的王冠,代表着纽约市作为国际都市的地位。

她站
在一个碉堡上,底座上刻有美国独立宣言的日期——1776年7月4日。

如果你有机会登上自由女神像,你可以欣赏到壮丽的纽约市天际线和哈德逊河
的美景。

你还可以参观博物馆,了解更多关于自由女神像的历史和建造过程。

自由女神像是纽约市最受欢迎的旅游景点之一,每年吸引着数百万游客。

她代
表着自由、平等和机会,是美国的象征。

无论你是首次来纽约还是再次光临,
我相信自由女神像一定会给你留下深刻的印象。

谢谢大家!。

自由女神像是哪个国家送给美国的礼物荷兰法国俄国

自由女神像是哪个国家送给美国的礼物荷兰法国俄国

自由女神像是哪个国家送给美国的?
法国
自由女神像是法国在1886年赠送给美国的独立100周年礼物,纪念美国独立战争期间的美法联盟。

自由女神像是美国的象征,也是美利坚民族和美法人民友谊象征,表达美国人民争取民主、自由的崇高理想。

1874年法国造像工程开工,1876年在庆祝独立100周年博览会上展出,引起一场轰动。

不久,美国国会便通过决议,正式批准总统提出接受女神像的请求,同时确定贝德罗岛为建立女神像的地点。

1884年自由女神完全竣工,前后历时十年。

7月6日,自由女神像正式宣布赠送给美国。

席勒 审美教育书简

席勒 审美教育书简

席勒审美教育书简P4席勒不朽的理论贡献在于为审美教育提供了现代性的“理念”,第一次使审美教育与知识教育、道德教育在逻辑上区别开。

席勒指出:“有促进健康的教育,有促进认识的教育,有促进道德的教育,还有促进鉴赏力和美的教育。

这最后一种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我们的感性和精神力量的整体达到尽可能和谐。

”在人类思想史上,这是第一次明确提出有一种“促进鉴赏力和美的教育”,具有划时代的伟大意义。

在席勒以前,往往是把感性需要的满足建立在“理性的基础”上,不会给审美教育以独立的本体论地位,它的核心就是康德所说的“美是道德的象征”。

正如劳承万先生所指出的:“只要终极目标是道德的人,而非审美的人,那就不可能超越康德体系”。

而席勒美学的核心命题“美是自由的象征”,及在审美实践中提出的“促进鉴赏力和美的教育”对于康德美学与古典审美教育形态,都是革命性的。

具体说来,主要表现在两方面,一是在逻辑上真正完成了“审美教育”同“智育”、“德育”的“区分”;二是在历史上真正终结了“与伦理教育不分”的古典审美教育模式,开辟了以“感性和精神力量的整体”和谐发展为理念的现代审美教育模式。

席勒极力主张通过美育来培养理想的人、完美的人、全面和谐发展的人。

应当承认,从美育理论的发展历史来看,席勒对于美育的认识,确实突破了古希腊时期单纯把美育作为道德教育的特殊方式或补充手段的狭隘观点,把美育提到培养全面发展的人的高度来认识,对后来世界各国的美育理论产生了很大的影响。

P6(一)艺术美问题首先本文探讨了艺术美的特性。

“当艺术作品自由地表现自然产品时,艺术作品就是美的。

”――德国古典美学的“美在自由”命题。

将艺术美归结为对自然的“自由地表现”。

“自由地表现”第一个含义是把对象的特征“提供给直接的直观”,即使对象的特征与直观、内容与形象处于直接的统一之中。

第二个含义是从审美主体来说,在艺术活动中必须凭借直观的想象能力而不是理性的概括能力。

其次论述了艺术形象与物质媒介及艺术家之间的关系。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美是自由的象征在《1844年经济学一哲学手稿》一书中,马克思表明,美是“人的本质的对象化”。

这一充满现代精神的见解,为我们的美学研究,指出了正确的道路。

正因为美是人的本质的对象化,所以离开了人,就没有美。

所以研究美,归根结底,也就是研究人。

美的哲学是人的哲学的一个部分,是人的哲学的深层结构,它的一切前提都是从人的哲学引伸出来的。

美是人的本质的对象化;人的本质是自由;所以美是自由的象征。

这一自上而下的三段论式,恰好表述了一个我们自下而上地得到的信念。

兹试为论说,以就正于先进。

自由是认识和把握了的必然性。

它首先是一种认识,一种意向,一种包含着目的、意识、趋向在内的主体性心理结构。

没有意向的自由是不可思议的,假如我不知道拿自己的自由怎么办,我就等于没有由由。

其次它是一种手段。

“目的通过手段和客观性相结合,并在客观性中和自由相结合。

”这种结合,也就是实践地对必然性的把握与驾驭。

所谓“必然性”,也就是客观的规律性。

在人类的自由中,它是一个被扬弃的环节。

作为一个个不断被扬弃的环节,它又是构成人类自由的要素。

所以必然性并不是自由的对立面,而是包含在自由之中。

自由是规律性和目的性的统一,统一的中介,就是人类的实践,即“手段”。

手段不是一个静止的事实,而是一种不息地运动着的力。

所以自由也不是一个静止的事实,而是一种不息地运动着的力。

这不是一种盲目的力,而是一种自觉的和有意识的力。

它所运行的方向性,也就是作为动力主体的人的目的性。

这是它与一切任何其他自然力的根本区别。

相对于这种力来说,其他的力都是必然性。

认识和把握这外在的必然性,使之成为自身运动和发展的环节,这是自由通过手段所要实现的目的。

事物的价值,根源于人的物质的和精神的需要,根源于人从满足需要的可能性的角度,对事物进行评价。

这种评价过程自始至终包含在实践和认识过程之中,表现为实践的方向性和认识的目的性。

在这个意义上,目的是被意识到了的人的需要,是主体对于价值的自觉的追求。

这种追求是通过克服外在世界的疏远性来实现的。

在这里,真与善的矛盾被体验为外在世界的疏远性。

真与善常常是矛盾的。

“目的的活动不是为了自己要把某种现存规定接受到自身中和融会这种规定,倒是为了奠定自己本身的规定,并通过扬弃外部世界的各个规定来使自己获得具有外部现实性形式的实在性。

”正因为如此,“目的的活动”才是一种创造世界的活动。

它的实现才表现为自由。

但是,“‘客观世界’‘走着自己的道路’,人的实践面对着这个客观世界,因而目的的‘实现’就会遇到‘困难’,甚至会碰到‘无法解决的问题’。

”只有手段的实践,才是解决困难与问题的唯一途径。

手段在“走着自己的道路”的客观世界开拓出一条“人的道路”,并迫使客观世界放弃自己的道路而走上人的道路并导向人的目的。

所以道路本身的能动的形式,就意味着、或者说象征着目的,而成为一种自由的信息。

我们同意贝尔的意见,美是“有意味的形式”。

但是我们认为,形式的意味不仅来自他所说的“历史的积淀”,也来自自然科学家们所说的、植根于人的自然生命力深处的“心理原型”。

不论来自什么,它都是一种自由的信息。

美的形式是自由的信息,是自由的符号信号,或者符号信号的符号信号,即所谓象征。

如果说自由是目的,那么同样可以说,美是目的。

如果说自由是手段,那么同样可以说,美是手段。

如果说自由是手段和目的的统一,那么同样可以说,美是手段和目的的统一。

如果说自由是一种体验,一种经验形态,一种快乐和幸福,那么同样可以说,美是一种体验,一种经验形态。

一种快乐和幸福。

如果说自由是规律性和目的性的统一,是主体和客体的统一,是内在的精神世界同外在的物质世界的统一,那么同样可以说,美是规律性和目的性,主体和客体,内在的精神世界同外在的物质世界的统一。

如果说自由是有限和无限的统一、个体和整体的统一、存在和本质的统一,那么同样可以说,美是有限和无限、个体和整体、存在和本质的统一。

如果说自由是一种对于理想境界的永不停息的追求,那么同样也可以说,美是对于理想境界的永不停息的追求。

总之,举凡我们可以用来描述和定义自由的一切,都同样可以用来描述和定义美。

创造,这是人类自由的主要形式。

这种形式。

也是审美活动和艺术活动的主要形式。

通过自由而有意识的活动,人不仅创造了世界,也创造了他们自身。

人是一种处在不断的创造和不断自我创造过程中的活动为存在物,这是人不同于任何其他存在物的基本特征。

起重机是人手的加强,摩托车是人脚的加强,电子计算机是人脑的加强,显微镜、望远镜、超声波、雷达等等则是人的感觉器官的加强。

这些人类的创造物和与之相应的社会关系、文化心理结构等等的出现,不仅改变了世界,也改变了人自身。

而这每一改变,都是人类走向自由的一步。

我们很难说它是手段还是目的。

由于改变是无穷的,由于每种创造都带来新的需要、新的欲望和新的动力,所以暂时是目的的事物,长期看来则是手段。

所以人类进步的过程,与其说是手段创造目的,不如说是目的创造手段。

手段是最高的价值,是最高的物质价值,也是最高的精神价值。

什么是进步的活动?什么是积极的活动?进步的和积极的活动就是创造价值的活动。

或者是创造物质价值(物质生产),或者是创造精神价值(精神生产)。

审美活动和艺术活动作为创造精神价值的活动,也是一种推动历史进步的、积极的活动。

创造是对于现实世界的超越,是对于已知的和被认可的世界的超越,是从已经熟悉的一切之中挣脱出来,向着前所未有的、被拒绝的和不可知的世界探索前进的活力。

它不仅需要智慧和意志,而且需要诚实和勇气。

这一切精神品质是人类赖以取得进步的精神武器。

正是在这两个世界的交叉点上,不息地跃动着人类生命的脉搏,燃烧着美的光芒:它植根于以往,立足于现在,面向着将来,在刹那中呈现出永恒,在有限中呈现出无限。

以往是无限的,将来也是无限的,现在不过是联结二者之间的桥梁,它永远是一个消逝着的环节。

现实的、已知的、被认可的世界代表着已往,它力图限制人们的思想和行为;前所未有的、被拒绝的和不可知的世界代表着将来,它不断地向人们发出前进的召唤,不断地燃烧起人们对于更高人生价值的渴望,并且把这渴望转变为行动的意志和力量。

但是,你只有立足于现在,立足于此时此地的刹那,你才能分清以往和将来。

这个消逝着的环节,却是那些永恒的和无限的环节之依据。

换句话说,没有此时此地的人生的照耀,没有那在交叉点上燃烧着的光芒的照耀,一切以往和将来却将沉入虚无之中。

而说到究竟,所谓生命,所谓“自我”,还不是一种有始有终的、此时此地刹那间的现象吗?生命力是一种从过去向未来突进的力,人类的自由是一种自觉地和有意识地从过去向未来突进的力。

只有静止的、死的东西才不分过去、现在和将来。

生命在于运动,运动在于变化、差异和多样性。

生命力的运动结构,呈现出变化、差异和多样性。

静止就是单一,死了就不变了。

但是一种植物只能开出一种花,一种鸟儿只会唱出一种歇……自然生命力所呈现出来的变化、差异和多样性,同人类自由是无法比拟的。

自由是生命力的升华,它通过认识和驾驭必然性,有意识地按照主体的需要而不断创造世界,并在这创造过程中不断地生产出新的需要,新的动力,而这,不也就是人的本质吗?艺术活动和审美活动所追求的变化、差异和多样性,不就是这个本质的一个对象吗?三但是变化、差异和多样性,仅仅是美的规律的一个方面。

还有另一个方面,就是这些变化、差异和多样性都必须导致统一。

从归根结底的意义上说,人类的生命并不是与自然对立的力量,他的活动不过是拥有人类的自然自身的活动,人对自然的改造不过是自然通过人而进行的自我改造。

在这个意义上人所创造的一切多样性和丰富性又都可以还原为一,这个一就是自然自身。

生命,这是偶然地从第一性的物质中得到的无限众多的组合形式中的一个特殊的组合形式。

现代科学是用“熵”、“平衡态”这样的概念来描述这种形式的。

它们说生命是“远离平衡态的平衡态”,这种描述来自十九世纪后半叶的两个伟大发现:一个是进化论,一个是熵定律,即热力学第二定律。

进化论指出,生物的进化总是朝着增加信息和秩序的方向,由简单到复杂、由低级到高级不断发展的;而熵定律则指出,物质的演化总是朝着消灭信息,瓦解秩序的方向,逐渐由复杂到简单,由高级到低级不断退化的。

退化的极限,就是无序的平衡态,即熵最大状态、一种无为的死寂状态。

熵最大是无序平衡态,生命是有序平衡态。

生物愈是进化,生命系统组织结构有序程度也就愈是提高,自我调节、自我再生的能力愈是增加,遗传变异机制以及同外间世界进行的能量、物质交换与信息传递愈是增多和扩大,从而也就愈是远离熵最大平衡态。

所以说,生命是远离平衡态的平衡态。

生命力的这种深远复杂的演变,从宏观宇宙的角度来看,不过是一些小小的、暂时的和局部的变异而已。

并且如果没有许多随机因素的偶然配合,例如在空间上如果没有老一代的恒星从它们的核心爆发出构成生物躯体的重元素,或者在时间上前代恒星尚未形成或太阳已经耗尽了它的光和热,这个变异是不会出现的。

这种偏离了平衡态的平衡态是信息的起源、即有序的起源。

它依靠不断从环境吸收“负炳”(或者说吃进“秩序”)来保存自己,而热力学第二定律则力图瓦解它以恢复熵最大无序平衡态。

“熵最大”就象是一个巨大的引力中心,从它所发出的引力起作用的程度,也就是生命体受破坏的程度。

生命为了保持自己的存在,它的全过程都是一场持续不断的反对熵流的斗争:通过员外间世界的互相变换,无数物质质点和它们所固有的能量连续不断地进出生物体,连续不断地同化和异化,构成了生命。

在这个过程中,原生质中发生的亿万化学反应不但和谐地结合为一个统一的程序,并且这个程序还制约着同外间世界相适应的自我保存与自我再生,形成了生命所固有的、自动地导致有益结果的方向性。

正是这种无意识的方向性,被生物学中的目的论者称之为“目的”,它决定了进化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行程。

并且在这个行程之中,形成了各种各样的动物的本能和行动规律,使不同的动物对不同的刺激做出不同的反应,成为一种支配动物行为的必然性。

必然性的范畴是规律性的范畴。

生物愈进化,它的结构和功能愈是复杂和多样,也就愈是能主动能动地适应世界。

等到这个发展过程达到主体能够反过来认识和驾驶必然性、以根据自己的需要改造世界时,也就出现了人类的自由。

人类的自由不是无根之木,它是从不知自由为何物的浑沌中孕育和生长出来的。

人在改造(创造)世界的同时,也改造(创造)了他自己。

人类所感受到的宇宙的和谐,恰恰是他们的生命存在的形式。

所以人对宇宙和谐的心领神会(审美快乐),仍然带有自我观照的性质。

宇宙与生命的这种异质同构不是偶然的,这里面显然存在着一种规律性与生物学意义上的“目的性”的统一。

这种统一并没有经过人的有意识的实践手段这一绝对中介,不是直接的所谓自由形式,但它是包含着意识的“人的感觉”可以实践地把握的,所以在象征的意义上它仍然是美的。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