罗宾斯课后答案
罗宾斯_组织行为学(第十版)_课后习题答案详解
第1章什么是组织行为学1.l 复习笔记一、管理者做什么管理者通过别人来完成工作,他们做出决策、分配资源、指导别人的活动从而实现工作目标。
1. 管理者的职能20世纪初,法国工业家亨利·法约尔(Henri Fayol)提出,所有的管理者都发挥五种职能:计划、组织、指挥、协调和控制。
今天这些职能简化为四种: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1)计划计划活动就是要设定或明确组织的目标,制定实现组织目标的途径或方案。
(2)组织为了实现计划活动所预定的目标,实施计划活动制定的行动方案。
(3)领导管理者就运用各种适当的方法,去影响组织的成员,努力营造起一种使组织中的成员能够全心全意、士气高昂地为实现组织目标而努力奋斗的氛围,以便使管理的领导职能得到更大的发挥。
(4)控制为了确保组织目标的顺利实现,组织的管理者从头到尾地对组织各项活动的进展情况进行检查,一旦发现或预见问题后就要及时采取措施予以纠正,以保证组织活动按计划进行。
2. 管理者的角色20世纪60年代末,麻省理工学院(MIT)的研究生亨利·明茨伯格对5位高层经理进行了一项精心研究,明茨伯格得出结论:管理者扮演着10种不同的但又互相关联的角色。
这10种角色可以归纳为三大类:人际角色、信息传递者角色以及决策角色。
(1)人际关系方面的角色人际关系角色指所有的管理者都要履行礼仪性和象征性角色。
(2)信息传递方面的角色信息角色是指所有的管理者在某种程度上,都从外部的组织或机构接受和收集信息。
(3)决策制定方面的角色在决策角色中,管理者处理信息并得出结论。
亨利·明茨伯格界定的10种管理角色如表1.1所示。
3. 管理者的技能罗伯特·卡茨(Robert Katz)提出了三种基本的管理技能: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1)技术技能技术技能,指为了完成或理解一个组织的特定工作所必需的技能,也就是业务方面的技能。
(2)人际技能人际技能,指与组织单位中上下左右的人打交道的能力。
罗宾斯《管理学》第四章课后习题答案
4.2 课后习题详解一、思考题1.无边界组织对管理造成的潜在影响是什么?答:无边界组织指消除产生人为的地理界限的结构划分,从而使管理结构更有效的实现全球化的组织。
其对管理造成的潜在影响有:(1)企业的生产管理活动范围将拓展到全球。
不能仅靠利用本国资源来谋求发展,而是必须广泛地利用世界各国的资金、技术、劳动力等生产要素发展自己,以求实现资源的最佳配置;同时,其生产协作关系也不再局限于国内,而是要在全球范围内寻求合作伙伴;而且,企业的发展也不仅仅受国内经济形势、资源环境等因素的影响,同时也要受到国际经济形势、资源、环境等因素的制约。
(2)在无边界组织产生的背景下,企业管理必须建立高效、便捷、可靠的全球化要素传输流动网络,采用各种先进的要素传输手段,特别是信息传输手段。
否则,企业就无法在国际竞争中取胜,这对企业的组织结构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
企业管理组织将呈现追求网络化、扁平化、柔性化的发展趋势,21世纪企业内部组织结构,将一改占主流地位的“金字塔”式的层级组织结构形态,中间管理层将失去原有的价值,企业的管理组织将呈现扁平状态,弹性化。
(3)企业管理的重点已从内部控制性管理转向了外部适应性管理,要素效率不再成为企业追求的惟一目标。
世界经济一体化趋势的加强,一方面拓宽了企业竞争和合作的边界,另一方面则增大了企业的外部不确定性。
因此,如何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的先进手段来重新设计企业内部组织和企业之间的界面关系,充分关注企业的顾客资本以及客户关系管理,这些课题都对企业管理提出了新的挑战。
(4)无边界组织对管理的影响还要求处理好各国文化的差异。
各国的文化对雇员与工作相关的价值观和价值取向有着重大的影响。
因此,企业在进行跨国经营之前,必须对东道国的投资环境做出具体的分析与评估,从而做出理性的决策。
而在投资环境的因素中,文化是一个十分重要的因子,尤其是文化距离。
否则,这会给企业跨国经营带来一定的投资风险与经营阻碍。
罗宾斯《管理学》(第7版)课后习题与考研真题详解
罗宾斯《管理学》(第7版)课后习题与考研真题详解第1章管理与组织导论一、思考题1.你的课程的授课教师是管理者吗?请分别用管理职能、管理角色、技能观点以及系统观点和权变观点讨论这个问题。
答:授课教师是管理者。
管理者指通过协调其他人的活动达到与别人一起或者通过别人实现组织目标的人。
管理者的工作可能意味着协调一个部门的工作,也可能意味着监督几个单独的个人,还可能包含协调一个团队的活动。
授课教师就是协调一个团队(学习团队)达到教学目标的管理者。
具体说来,授课教师作为管理者的工作可以用不同的观点来描述:(1)职能观点。
管理的职能就是管理者为了有效的管理所必须具备的功能,一般认为管理具有以下几项基本职能: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如图1-1所示。
图1-1 管理职能对于授课教师的工作来说:①计划。
教师不仅对一个学期的授课任务有详细的计划,还对每堂课的授课内容,所要达到的目标都有一个具体的安排。
②组织。
教师要组织课堂教学,还要保证整个学期这门课程的顺利进行,包括安排学习委员、班长等协助其教学工作的展开。
③领导。
表现在教师指导和激励所有的学生用心学习,个别时候还会找个人谈话,对学校好的同学进行表彰。
④控制。
教师要对授课情况进行反馈,并且制定一系列的课堂纪律保证教学的顺利进行,以达到预期的授课目标。
(2)角色观点。
亨利·明茨伯格(Henry Mint berg)这位杰出的管理研究者认为,管理者的行为可以通过考察管理者在工作中所扮演的角色来恰当地描述。
明茨伯格的10种管理行为可以被进一步组合为三个主要的方面,即人际关系、信息传递和决策制定。
对于授课教师的工作来说:①人际角色。
作为课程的挂名首脑、领导者和联络者,授课教师要对学生的学习情况向学校总结、汇报,并为该门课程的展开争取一定的教学资源。
②信息传递。
作为监听者、传播者和发言人,授课教师全权负责这门课程的展开,学校对该门课程的指示或学生对该门课程有什么要求,都由授课教师代表全体学员向学校进行沟通和传达。
罗宾斯管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罗宾斯《管理学》(人大第7版)习题答案第一章1. 答:组织是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们的系统性安排。
管理者是指挥别人活动的人,对一个组织来说,管理者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他们处于操作者之上,分为基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高层管理者。
缺少任何一个层次的管理者,组织都不能有效的运作,也就不能成功。
2. 答:效果是指组织目标的达成度,效率则是指组织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有效率的组织一定会使组织成本最小化。
效率涉及活动的方式,效果涉及活动的结果,他们相互联系。
高效率与高效果相关联,低水平的管理通常是无效率和无效果或通过牺牲效率达到效果的。
一般来说,有效果的组织不一定是有效率的。
某些组织可以不顾效率而直接达到效果。
因此,管理不仅要注重效果,而且要尽可能的注重效率。
3. 答:(1)计划包括规定组织的目标,制定整体战略以实现这些目标。
以及将目标逐层展开以便协调和将各种活动一体化。
(2)组织包括决定组织要完成的任务是什么,谁去完成这些任务。
这些任务怎样分类,谁向谁报告,以及各种决策应在哪一级上制定(3)领导包括激励下层,指导他们的活动,选择最有效的沟通渠道,解决组织成员间的冲突等。
(4)控制包括监视组织的行动以确保按计划进行,纠正各种偏差使组织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4. 答:明茨伯格的10种角色实质上与四种管理职能是一致的,他提出的许多角色基本上可以归入一个或几个职能中,如资源分配角色是计划的一部分,企业家角色也是属于计划职能。
所有人际关系角色是属于领导职能。
监听者角色属于控制职能,传播者属于组织职能,发言人领导职能,混乱驾驭者属于控制职能,谈判者则属于领导职能。
5. 答:4种活动分别为:(1)传统管理:决策、计划和控制(2)沟通:交流例行信息和处理文书工作(3)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惩戒、调节冲突、人员配备和培训(4)网络联系:社交活动、政治活动和外界交往。
平均的管理者强调的是传统管理,成功的管理者强调的是网络联系而有效的管理者强调的是沟通。
罗宾斯《管理学》第十四章课后题答案
14.2 课后习题详解一、思考题1.对于组织中不同层级的管理人员来说,组织行为学领域的知识对他们的重要性是否不同?请具体说明。
答:对于组织中不同层级的管理人员来说,组织行为学领域的知识对他们的重要性是不同的。
具体说明如下:(1)管理人员的层级划分为三层:高层管理人员、中层管理人员、基层管理人员。
其具体的职责分别为:①高层管理人员是对整个组织的管理负有全面责任的人,他们的主要职责是:制定组织的总目标、总战略,掌握组织的大政方针并评价整个组织的绩效。
其在与外界的交往中,往往代表组织以“官方”的身份出现;②中层管理人员是处于高层管理人员和基层管理人员之间的一个或若干个中间层次的管理人员,他们的主要职责是:贯彻执行高层管理人员所制定的重大决策,监督和协调基层管理人员的工作,与高层管理人员相比,中层管理人员更注意日常的管理事务;③基层管理人员是组织中处于最低层次的管理者,他们所管辖的仅仅是作业人员而不涉及其他管理者。
其主要职责是:给下属作业人员分派具体工作任务,直接指挥和监督现场作业活动,保证各项任务的有效完成。
(2)组织行为学领域的知识主要包括个体、群体和组织。
其具体的内容如下:①个体是构成组织的最基本细胞,是组织行为学研究的基础和出发点。
在这个层面上,通常应用心理学的理论和方法研究个体特征对人们在组织中的工作行为和工作表现的影响,要考虑诸如价值观、知觉、归因、态度、个性、意志和情感等因素,并对他们在工作中的个体行为、作风与绩效的影响进行研究。
同时要研究个体行为以及他们对不同的组织政策、实践和过程的反应,有关人性、需要、动机和激励等方面的理论可以用来说明单个组织成员的行为和绩效;②群体的内容包括运用社会心理学的知识和理论分析工作群体的特征、结构、功能、发展过程和内聚力,就构成了组织行为学研究群体的重要部分;③组织作为一个整体的特征如组织结构、组织文化对个体和群体行为,从而对组织效率和气氛有重要的影响。
把整个组织作为一个层面来研究的宏观方法是建立在社会学的理论和概念之上的。
组织行为学-罗宾斯12版课后习题集答案解析
第一章什么是组织行为学一、简答题1. 从管理者的职能、角色和技能角度,如何理解组织行为学这一概念?答:管理者的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管理者的角色分为人际角色、信息传递者角色以及决策角色;管理者的技能有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其中对人的管理是管理者的职能、角色、技能中的一条共同的主线,不管它被称为管理者的“领导只能”、“人际交往的角色”,还是“人际技能”,显而易见,管理者要想在工作中有效,就必须开发自己的人际交往技能。
对于“人际技能”这一概念,普遍用的学科术语就是——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目的是应用这些知识改善组织绩效。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涉及到以下领域:①对领导行为的研究,即对领导人个性、行为方式及领导效能等方面的研究,从而形成了丰富的领导理论,有利于实现管理者的领导职能;②对个体行为的研究,包括对人性的认识、对个体心理因素的认识,对人的需要的认识及有关激励理论的研究;对群体行为的研究,主要对群体的功能、分类、压力、规范、冲突、竞争、交流等方面的研究。
这些都有利于实现管理者的人际交往角色和人际技能。
概言之,组织行为学就是把研究个体、群体和结构对行为的影响所获的知识加以运用,使管理者的职能、角色和技能更为有实践意义。
2.定义组织行为学,并与管理学进行比较。
答:(1)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目的是应用这些知识改善组织绩效。
其含义包含三层: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组织行为学研究的目的是在掌握一定组织中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的基础上,提高预测、引导、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达到组织既定的目标。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①观察法:运用感官器官对人的行为进行观察与分析。
②访谈调查法:运用口头的信息沟通方式(个别访谈,调查会),传递与交流,分析人的心理与行为。
罗宾斯《组织行为学》(第12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6~19章【圣才出品】
罗宾斯《组织行为学》(第12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6~19章【圣才出品】第Ⅳ篇组织系统第16章组织结构的基础16.1 中文答案详解一、复习题1.为什么工作专门化并非提高生产率的不竭之源?答:工作专门化是指在组织中工作任务被划分成若干步骤来完成的细化程度。
工作专门化的实质是,一个人无法完成整个工作,因而需要把工作分解成若干步,每一个个体完成其中一个步骤。
其核心就是,每个人专门从事工作活动的一部分,而不是全部活动。
工作专门化并非提高生产率的不竭之源,原因是:在某些工作领域,由于工作专门化而造成的“不经济”因素——表现为员工的厌烦情绪、疲劳感、压力感、低生产率、低质量、高缺勤率和高流动率等,这些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抵消了它带来的经济优势。
这种情况下,通过扩大而不是缩小工作活动的范围,才可以提高劳动生产率。
因此,通过让员工从事不同的工作,允许他们从事完整的工作,以及让他们加入到需要相互交换工作技能的团队中这些方式,会大大提高他们的产出和工作满意度,所以工作专门化并不是提高生产率的不竭之源。
2.管理层可以采取哪些方式进行部门化?答:部门化是指对工作单元进行合并的基础。
管理层可采取五种方式进行部门化,具体如下:(1)根据职能划分部门,其适用于所有类型的组织。
例如,一家制造业的管理者通过把工程、财会、生产、人事和采购方面的专业人员划分到不同部门中来组织工厂;一家医院拥有的职能部门可能包括研究部、护理部和财务部等。
(2)根据组织生产的产品类型进行工作任务的部门化。
例如,宝洁公司就是这样组织它的产品线的。
每一项主要的产品(例如,汰渍洗衣粉、帮宝适婴儿、纸尿裤和ChArmin 纸类卫生用品)都由一位高层经营者管辖,他对该产品的全球活动承担所有责任。
(3)根据地域进行划分。
例如,就营销工作来说,可以根据地域分为东、西、南、北四个分区,实行分片负责。
(4)根据过程进行部门化。
例如,假设你到一家州立机动车辆管理办公室去办理驾驶执照,在得到驾照之前,你可能要去好几个部门。
2023大学_管理学第七版(罗宾斯著)课后习题答案下载
2023管理学第七版(罗宾斯著)课后习题答案下载管理学第七版(罗宾斯著)内容提要
Ⅰ篇绪论
1章管理与组织导论
谁是管理者
什么是管理
管理者做什么
什么是组织
为什么要学习管理
__小结
思考题
2章管理的`昨天和今天
管理与其他研究领域的联系
管理的历史背景
科学管理
一般行为管理理论
管理的数量方法
理解组织的行为
当前的趋势和问题
__小结
思考题
Ⅱ篇定义管理者的领地
3章组织文化与环境:约束力量
管理者:万能的还是象征性的
组织文化
环境
__小结
思考题
... [显示全部]
管理学第七版(罗宾斯著)图书目录
在中国管理学界和企业界,罗宾斯博士的《管理学》(第4版)毫无疑问是最受欢迎和采用量最大的教材,且连续数年畅销不衰。
但管理是一个动态的学科,关于管理的教科书也必须不断适应环境的巨大变化。
本书第7版在成功地保持了管理学四个基本功能的思路、内容和特征的基础上,增加了与经济全球化和信息化有关的电子商务、工作场所的精神、利益相关者关系管理、虚拟团队、团队建设、高绩效组织、价值链管理、工作与生活的平衡等大量现实世界的新专题和新特征,以便更好地反映管理领域中实践和研究的新发展,体现21世纪激动人心的管理。
【学考集市】罗宾斯《管理学》(第13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工作场所的管理者
【学考集市】罗宾斯《管理学》(第13版)课后习题详解第1章工作场所的管理者第1章工作场所的管理者一、思考题1.管理者与非管理者有何不同?答∶管理者是协调和监管其他人的工作,以使组织目标能够实现的人。
管理者的职责在于帮助公司内的其他人完成工作。
而非管理者是直接生产产品或服务顾客的员工,他们只对自己的工作结果负责。
具体来说,管理者与非管理者的主要区别如下∶(1)管理者是监督者,在组织工作中负责协调、监管他人;非管理者是执行者,负责执行管理者下达的任务命令。
(2)管理者要负责一个团队或部门的运行协调,对所在部门或团队的整体绩效负最终责任,其成功与否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下属员工的工作绩效;非管理者从事专项事务,没有影响他人的权力,只对自己的工作结果负责。
(3)管理者既要管人又要管事,不仅要协调团队和部门或者监管某些员工,还可能承担与监管协调他人无关的事务性工作;非管理者只负责管事,主要从事岗位职责要求的事务性工作内容。
(4)管理者看重人际管理,需要良好的人际管理技能;非管理者看重作业状况,需要很强的操作技能。
2.你的课程老师是管理者吗?根据管理者的职能、角色和技能展开讨论。
答∶课程老师并不是管理者,但系主任及其同等和以上级别的人是管理者。
虽然课程老师也承担了部分的管理职能,但不能称其为管理者。
具体分析如下∶(1)从管理者的职能角度来理解,虽然课程老师既要对授课任务进行计划,对授课内容以及所要达到的目标进行确定和安排,又要与学生、教学管理部门及其他课程老师保持良好的沟通协调关系,同时还要检查学生的学习效果并提供指导,但学生与课程老师并不是上下级的关系,学生不是课程老师的员工,而是课程老师的服务对象。
因此,课程老师并不是管理者。
(2)从管理者的管理角色角度来理解,课程老师在某种程度上扮演着以下三种角色∶①人际角色。
作为课程的挂名首脑、领导者和联络者,课程老师要把学生的学习情况向学校总结、汇报,并为该门课程的展开争取一定的教学资源。
罗宾斯《管理学》习题答案
罗宾斯《管理学》习题答案第一章:管理和组织1. 什么是管理?管理是一种通过组织和协调组织内外资源,以实现组织目标的活动。
它涉及规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等方面,旨在提高组织的绩效和效率。
2. 管理者的角色有哪些?管理者的角色包括:决策者、沟通者、协调者、资源分配者、监督者和激励者等。
他们需要在组织内部和外部之间进行协调,以确保组织的顺利运作。
3. 组织的特点有哪些?组织的特点包括:目标导向、人员组合、协作和分工、形式和非形式结构等。
组织的特点决定了它的运作方式和效率。
4. 什么是组织文化?组织文化是指组织内部共享的价值观、信念和行为方式。
它是组织的独特文化特征,对组织内部成员的行为和决策产生影响。
5. 管理学的历史和发展管理学的历史可以追溯到古代,但现代管理学的发展主要起源于20世纪初。
管理学逐渐形成了管理理论、管理原则和管理实践等体系,为组织管理提供了理论指导。
第二章:管理环境1. 管理环境的组成部分有哪些?管理环境包括内外环境。
内部环境由组织的员工、文化和结构等因素组成,而外部环境则包括政治、经济、社会和技术因素等。
管理者需要了解和适应环境的变化,以确保组织的成功。
经济环境对管理的影响主要表现为市场竞争、供求关系、通货膨胀和经济周期等方面。
管理者需要根据经济环境的变化,制定相应的策略和决策。
3. 技术环境对管理的影响有哪些?技术环境对管理的影响包括信息技术的发展、生产工艺的改进和自动化等方面。
管理者需要不断学习和应用新的技术,以提高组织的效率和竞争力。
4. 政治环境对管理的影响有哪些?政治环境对管理的影响主要表现为政府政策、法律法规和政府政策等方面。
管理者需要遵守相关法律法规,并与政府保持良好的关系。
除了经济、技术和政治环境外,管理者还需要考虑社会、文化、人口和环境等因素对管理的影响。
这些因素可以影响组织的形象和公众形象。
第三章:管理理论1. 传统管理理论有哪些?传统管理理论包括科学管理学、行政管理学和人际关系学。
罗宾斯《组织行为学》(第14版) 课后习题详解 第三章 态度与工作满意度
第三章态度与工作满意度一、复习题1.态度包括哪些主要成分?这些成分之间有关联吗?答∶(1)态度主要由三部分组成∶认知、情感、行为。
①认知成分是对事物方式的一种描述或信念;②情感成分是态度中的情绪或感受部分;③行为成分是指个体以某种方式对某人或某事做出行动的意向。
(2)态度的这三个组成部分密切相关。
特别是认知和情感在很多方面都是不可分离的。
2.态度始终决定行为吗?为什么?讨论哪些因素会影响态度与行为的关系。
答∶(1)态度不是始终决定行为。
原因分析如下∶有关态度的早期研究做出这样的假定∶态度作为原因影响到行为,人们所持有的态度决定了他们所做的事。
20世纪60年代末,利昂·费斯廷格提出行为决定态度,并阐明了认知失调的效用,即个体可以察觉到的两个或更多态度之间,或者行为和态度之间的任何不一致。
费斯廷格认为任何形式的不协调都会令人不安。
个体会因此试图减少这种不—致。
他们将会寻求—种能抑失调降到最低程度的稳定状态。
人们确实在他们的太度之间或态度与行为之间寻求一致性。
他们或者改变态度或行为,或者使自相矛盾更合理化。
(2)调节变量可以加强态度与行为之间的联系。
态度方面最有力的调节变量包括∶态度的重要性、态度的具体性、态度的可提取性、是否存在社会压力以及个体对于这种态度是否具有直接经验。
①重要的态度是基本价值观、自我利益的反映,或是反映了一个人对于自已看重的个体或群体的认同;②容易回忆起来的态度比那些不容易从记忆中提取出来的态度更可能预测行为;③当社会压力在某种程度上非常强大时,态度与行为之间更可能出现差异;④如果个体对于态度所针对的事件有着直接经验,则态度和行为之间的关系很可能更显著。
3.工作态度的主要类型是什么?在哪些方面这些态度是相似的?每个类型的独特性是什么?答∶(1)工作态度的主要类型包括三种态度,即工作满意度、工作参与和组织承诺。
每个类型的独特性表现在∶①工作满意度描述了人们对工作特点进行评估而产生的对工作的积极的态度。
罗宾斯《管理学》课后习题答案
罗宾斯《管理学》课后习题答案第Ⅰ篇绪论第一章管理与组织导论一、谁是管理者1.管理者在哪些方面不同于非管理人员?答:协调其他人的工作——区分了管理岗位与非管理岗位。
2.说明为什么并不总能很容易地确定谁是组织中的管理员。
答:组织以及工作正在变化的性质模糊了管理者与非管理雇员之间的界限,许多传统的职位现在都包括了管理性的活动,特别是在团队中(团队成员通常要制定计划、决策以及监督自己的绩效),非管理雇员也承担着过去是管理者的一部分职责。
补充:⑴管理者:管理者是这样的人,他通过协调其他人的活动达到与别人一起或者通过别人实现组织的目标。
3.对比三种不同的管理层次。
答:①基层管理者是最低层的管理人员,他们管理着非管理雇员所从事的工作,这些工作生产和提供组织的产品。
②中层管理者包括所有处于基层和高层之间的各个管理层次的管理者,这些管理者管理着基层管理者。
③高层管理者处于或接近组织顶层,他们承担着制定广泛的组织决策、为整个组织制定计划和目标的责任。
注:并不是所有的组织都具有金字塔形的组织结构,但都需要某个人来扮演管理者的角色,即需要有人来协调工作和活动,以便能够同别人一起或者通过别人来实现组织的目标。
二、什么是管理补充:⑴管理:定义为一个协调工作活动的过程,以便能够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实现组织的目标。
要点:①过程代表了一系列进行中的有管理者参与的职能或活动,这些职能一般划分为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
②协调其他人的工作——区分了管理岗位与非管理岗位。
③有效率和有效果地完成组织的工作活动。
4.如何理解管理是一个过程。
答:上面要点①。
5.定义效率和效果。
答:①效率是指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得尽可能多的产出。
通常指的是“正确地做事”,即不浪费资源。
②效果通常是指“做正确的事”,即所从事的工作和活动有助于组织达到其目标。
③可见,效率是关于做事的方式;效果是指实现组织目标的程度,涉及事情的结果。
6.解释效率和效果对管理的重要性。
管理学罗宾斯第九版课后答案
第一章1.是的。
他也要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他是一个领导者和监听者。
他拥有沟通技能和人际技能。
2.因为每一个组织都有自己的目标,目标的体现就表现在员工的绩效,所以说管理者的最基本的职责是关注员工的工作绩效。
还应注重效率。
3.职位候选人的技能分为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作为雇主他不可能同时所有能力,所以雇主需要聘请其他人来帮忙。
这给我的启示是要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4.没有的。
管理是一门艺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色,没有最佳的。
如果有最佳的,人们不就都往这方面发展了,那有什么意思。
5.新型组织的动态,灵活性,根据任务定义工作,团队导向等特征有兴趣。
因为这些特征可以促使企业更灵活,能够根据市场情况更快的作出反应。
有利于提高雇员的劳动积极性,促进雇员间的团队意识,合理高效地完成任务。
但我对雇员参与决策制定,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工作,工作日长没有限制等特征不感兴趣。
因为如果过多的给予员工太多的自由,不仅不会使他们的工作效率上升,反而还会让他们感到没有压力,进而变得懒散,工作效率反而会下降。
并且过于宽松的环境也不利于管理者的管理。
而雇员参与决策的制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团结员工,但却会带来很大的弊端,因为雇员的思考方向是有利于自己的,而不会考虑整个企业的发展,并且雇员无法了解企业的整体情况,不能作出最好的决策。
不过总体上来说,新型组织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6.在今天的环境中,单从效率和效果而言,效果对组织更重要。
因为效果通常是指“做正确的事”,即所从事的工作和活动有助于组织达到其目标。
而效率是指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尽可能多的产出。
在如今的社会中,具有高效率和高效果则企业将立于不败之地,正如UPS。
但要在二者择其一时,效果显然更重要,如果所做的工作不能达到组织的目标,那么所做的事就等于白做,即使是再高的效率也没用。
就像以前中国的很多企业虽然资源利用率低,但只要能达到顾客的要求,它们仍然能够在市场上生存。
罗宾斯《管理学》课后案例分析答案
第Ⅰ篇导论第一章管理者与管理一、谁是管理者。
(1)管理者:组织中指挥他人活动的人,他们拥有各种头衔。
(2)操作者:非管理人员,他们直接从事某项工作或任务,不具有监督别人工作的责任。
(3)组织:指一种有人们组成的,具有明确的和系统性结构的实体。
(4)管理者分类:基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高层管理者。
二、什么是管理和管理者做什么1、管理的定义。
(1)管理: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使活动完成得更有效的过程。
这一过程体现在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职能成基本活动中。
(2)效率:只输入与输出关系,涉及使完成活动的职员最小化。
(方法)效果:与活动的完成,即与目标的实现相联系。
(结果)两者关系:管理不仅关系到使活动达到目标,而且要做得尽可能有效率。
低水平管理绝大多数是由于无效率和无效果,或者是通过牺牲效率来取得效果。
2、管理的职能。
(1)计划:确定目标,制定目标,制定战略,以及开发分计划以协调活动。
(2)组织:决定需要做什么,怎么做,由谁去做。
(3)领导:指导和激励所有参与者以及解决冲突。
(4)控制:对活动进行见空以确保其按计划完成。
3、管理者角色(亨利·朋茨伯格)(1)管理者角色:指特定的管理行为范畴。
①涉及人际关系: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
②涉及信息传递: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
③涉及决策制定:企业家、混沌驾御者、谈判者。
(2)理者角色与传统管理职能理论的关系:①职能方法仍然代表着将管理者的工作概念化的最有效方法。
②管理者角色实质上与四种职能是一致的。
4、有效的管理者与成功的管理者。
(弗雷德·卢森斯)①成功的管理者(提升最快的管理者)强调网络关系活动;而有效的管理者(绩效最佳的管理者)强调沟通。
②两者关系的意义:这个结果指出社交和改治技巧对于在组织中晋升是重要的[从传统管理、沟通、人力资源管理、网络联系活动者]随着层次的晋升,从事更多计划、组织、控制、而从事更少领导。
5、管理者工作的普遍性。
①管理具有某些一般的性质:@㈠无论在组织的哪一个层次上,所有管理者都履行着四种职能,区别仅在于对每种职能强调的程度随管理者在等级结构的位置而变化。
管理学罗宾斯第九版课后答案超强版
第一章1.是的。
他也要进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
他是一个领导者和监听者。
他拥有沟通技能和人际技能。
2.因为每一个组织都有自己的目标,目标的体现就表现在员工的绩效,所以说管理者的最基本的职责是关注员工的工作绩效。
还应注重效率。
3.职位候选人的技能分为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作为雇主他不可能同时所有能力,所以雇主需要聘请其他人来帮忙。
这给我的启示是要提升自己各方面的能力。
4.没有的。
管理是一门艺术,每个人都有自己的特色,没有最佳的。
如果有最佳的,人们不就都往这方面发展了,那有什么意思。
5.新型组织的动态,灵活性,根据任务定义工作,团队导向等特征有兴趣。
因为这些特征可以促使企业更灵活,能够根据市场情况更快的作出反应。
有利于提高雇员的劳动积极性,促进雇员间的团队意识,合理高效地完成任务。
但我对雇员参与决策制定,在任何地点、任何时间工作,工作日长没有限制等特征不感兴趣。
因为如果过多的给予员工太多的自由,不仅不会使他们的工作效率上升,反而还会让他们感到没有压力,进而变得懒散,工作效率反而会下降。
并且过于宽松的环境也不利于管理者的管理。
而雇员参与决策的制定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团结员工,但却会带来很大的弊端,因为雇员的思考方向是有利于自己的,而不会考虑整个企业的发展,并且雇员无法了解企业的整体情况,不能作出最好的决策。
不过总体上来说,新型组织在原有的基础上取得了很大的进步。
6.在今天的环境中,单从效率和效果而言,效果对组织更重要。
因为效果通常是指“做正确的事”,即所从事的工作和活动有助于组织达到其目标。
而效率是指以尽可能少的投入获尽可能多的产出。
在如今的社会中,具有高效率和高效果则企业将立于不败之地,正如UPS。
但要在二者择其一时,效果显然更重要,如果所做的工作不能达到组织的目标,那么所做的事就等于白做,即使是再高的效率也没用。
就像以前中国的很多企业虽然资源利用率低,但只要能达到顾客的要求,它们仍然能够在市场上生存。
罗宾斯(教资学习)
罗宾斯《管理学(第7版)课后习题答案.doc第一章1. 答:组织是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们的系统性安排。
管理者是指挥别人活动的人,对一个组织来说,管理者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他们处于操作者之上,分为基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高层管理者。
缺少任何一个层次的管理者,组织都不能有效的运作,也就不能成功。
2. 答:效果是指组织目标的达成度,效率则是指组织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有效率的组织一定会使组织成本最小化。
效率涉及活动的方式,效果涉及活动的结果,他们相互联系。
高效率与高效果相关联,低水平的管理通常是无效率和无效果或通过牺牲效率达到效果的。
一般来说,有效果的组织不一定是有效率的。
某些组织可以不顾效率而直接达到效果。
因此,管理不仅要注重效果,而且要尽可能的注重效率。
3. 答:(1)计划包括规定组织的目标,制定整体战略以实现这些目标。
以及将目标逐层展开以便协调和将各种活动一体化。
(2)组织包括决定组织要完成的任务是什么,谁去完成这些任务。
这些任务怎样分类,谁向谁报告,以及各种决策应在哪一级上制定(3)领导包括激励下层,指导他们的活动,选择最有效的沟通渠道,解决组织成员间的冲突等。
(4)控制包括监视组织的行动以确保按计划进行,纠正各种偏差使组织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4. 答:明茨伯格的10种角色实质上与四种管理职能是一致的,他提出的许多角色基本上可以归入一个或几个职能中,如资源分配角色是计划的一部分,企业家角色也是属于计划职能。
所有人际关系角色是属于领导职能。
监听者角色属于控制职能,传播者属于组织职能,发言人领导职能,混乱驾驭者属于控制职能,谈判者则属于领导职能。
5. 答:4种活动分别为:(1)传统管理:决策、计划和控制(2)沟通:交流例行信息和处理文书工作(3)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惩戒、调节冲突、人员配备和培训(4)网络联系:社交活动、政治活动和外界交往。
平均的管理者强调的是传统管理,成功的管理者强调的是网络联系而有效的管理者强调的是沟通。
《组织行为学》罗宾斯版课后习题答案解析
第一章什么是组织行为学一、简答题1. 从管理者的职能、角色和技能角度,如何理解组织行为学这一概念答:管理者的职能包括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管理者的角色分为人际角色、信息传递者角色以及决策角色;管理者的技能有技术技能、人际技能和概念技能。
其中对人的管理是管理者的职能、角色、技能中的一条共同的主线,不管它被称为管理者的“领导只能”、“人际交往的角色”,还是“人际技能”,显而易见,管理者要想在工作中有效,就必须开发自己的人际交往技能。
对于“人际技能”这一概念,普遍用的学科术语就是——组织行为学。
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目的是应用这些知识改善组织绩效。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涉及到以下领域:①对领导行为的研究,即对领导人个性、行为方式及领导效能等方面的研究,从而形成了丰富的领导理论,有利于实现管理者的领导职能;②对个体行为的研究,包括对人性的认识、对个体心理因素的认识,对人的需要的认识及有关激励理论的研究;对群体行为的研究,主要对群体的功能、分类、压力、规范、冲突、竞争、交流等方面的研究。
这些都有利于实现管理者的人际交往角色和人际技能。
概言之,组织行为学就是把研究个体、群体和结构对行为的影响所获的知识加以运用,使管理者的职能、角色和技能更为有实践意义。
2.定义组织行为学,并与管理学进行比较。
答:(1)组织行为学是一个研究领域,它探讨个体、群体以及结构对组织内部行为的影响,目的是应用这些知识改善组织绩效。
其含义包含三层:组织行为学的研究对象是人的心理和行为的规律性;组织行为学的研究范围是一定组织中的人的心理与行为规律;组织行为学研究的目的是在掌握一定组织中的心理和行为规律性的基础上,提高预测、引导、控制人的行为的能力,以达到组织既定的目标。
组织行为学的研究方法:①观察法:运用感官器官对人的行为进行观察与分析。
②访谈调查法:运用口头的信息沟通方式(个别访谈,调查会),传递与交流,分析人的心理与行为。
罗宾斯管理学课后答案
第一章思考题1.你的课程的授课教师是管理者吗?请分别用管理职能、管理角色、技能观点以及系统观点和权变观点讨论这个问题。
2.有人说,管理者最基本的职责是关注员工的工作绩效。
以达到希望的产出。
你怎么解释这个观点?你是否同意这个观点?说明你的理由。
3.你认为为什么职位候选人的技能对雇主来说变得越来越重要?它对管理者和你个人意味着什么?4.是否存在一种最佳的管理“风格”?为什么?5.管理对于组织是否重要?为什么?说明你的理由。
第二章思者题1.亨利?法约尔创立的是什么类型的工作场所? 玛丽?福莱特创立的是什么类型的工作场所? 弗雷德里克?泰罗创立的又是什么类型的工作场所?2.数量方法是否能够帮助管理者解决人的问题,例如怎样激励员工以及如何合理地分配工作?请解释。
3.在一个电子企业环境中全球化会带来什么问题,请解释。
4.有人说创业精神只适用于小型的和新创立的企业,你同意这种观点吗?说明你的理由.5.哪一种组织使你感到更好服,是学习型组织还是传统的组织?说明你的理由.第三章思考题1.参看表3—1。
在这两种组织中,一线管理者的任务有什么不同?2.描述下列环境中的有效文化;(1)相对稳定的环境,(2)动态的环境.3.班级也有文化。
用组织文化的七个维度描述你所在班级的文化。
该文化是否约束你的导师? 怎么约束的?4.“企业的基础是关系”。
你认为这句话有什么含义?这对管理外部环境有什么启示?5.采用跨界管理、利益相关者管理和利益相关者伙伴关系等方式管理利益相关者关系各有什么弊端?第四章思考题1.无国界组织对管理造成的潜在影响是什么?2.本章所述的霍夫斯泰德结构框架,能用于指导泰国一家医院或委内瑞拉一个政府机构的管理者吗?试讨论之。
3.比较组织走向全球化的各种方式的优点和缺陷。
4.一位从墨西哥调往美国管理一家位于亚利桑那州土桑市的制造工厂的管理者可能遇到哪些挑战?对于一位从美国派往墨西哥皿达拉哈拉市的管理者来说,是否会遇到相同的挑战?试讨论之。
罗宾斯《管理学》课后案例分析答案
第一章管理者与管理一、谁是管理者。
(1)管理者:组织中指挥他人活动的人,他们拥有各种头衔。
(2)操作者:非管理人员,他们直接从事某项工作或任务,不具有监督别人工作的责任。
(3)组织:指一种有人们组成的,具有明确的和系统性结构的实体。
(4)管理者分类:基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高层管理者。
二、什么是管理和管理者做什么1、管理的定义。
(1)管理:同别人一起或通过别人使活动完成得更有效的过程。
这一过程体现在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的职能成基本活动中。
(2)效率:只输入与输出关系,涉及使完成活动的职员最小化。
(方法)效果:与活动的完成,即与目标的实现相联系。
(结果)两者关系:管理不仅关系到使活动达到目标,而且要做得尽可能有效率。
低水平管理绝大多数是由于无效率和无效果,或者是通过牺牲效率来取得效果。
2、管理的职能。
(1)计划:确定目标,制定目标,制定战略,以及开发分计划以协调活动。
(2)组织:决定需要做什么,怎么做,由谁去做。
(3)领导:指导和激励所有参与者以及解决冲突。
(4)控制:对活动进行见空以确保其按计划完成。
3、管理者角色(亨利·朋茨伯格)(1)管理者角色:指特定的管理行为范畴。
①涉及人际关系:挂名首脑、领导者、联络者。
②涉及信息传递:监听者、传播者、发言人。
③涉及决策制定:企业家、混沌驾御者、谈判者。
(2)理者角色与传统管理职能理论的关系:①职能方法仍然代表着将管理者的工作概念化的最有效方法。
②管理者角色实质上与四种职能是一致的。
4、有效的管理者与成功的管理者。
(弗雷德·卢森斯)①成功的管理者(提升最快的管理者)强调网络关系活动;而有效的管理者(绩效最佳的管理者)强调沟通。
②两者关系的意义:这个结果指出社交和改治技巧对于在组织中晋升是重要的[从传统管理、沟通、人力资源管理、网络联系活动者]随着层次的晋升,从事更多计划、组织、控制、而从事更少领导。
5、管理者工作的普遍性。
①管理具有某些一般的性质:@㈠无论在组织的哪一个层次上,所有管理者都履行着四种职能,区别仅在于对每种职能强调的程度随管理者在等级结构的位置而变化。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一章管理与组织导论1.答:组织是对完成特定使命的人们的系统性安排。
管理者是指挥别人活动的人,对一个组织来说,管理者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他们处于操作者之上,分为基层管理者、中层管理者和高层管理者。
缺少任何一个层次的管理者,组织都不能有效的运作,也就不能成功。
2.答:效果是指组织目标的达成度,效率则是指组织投入与产出的关系,有效率的组织一定会使组织成本最小化。
效率涉及活动的方式,效果涉及活动的结果,他们相互联系。
高效率与高效果相关联,低水平的管理通常是无效率和无效果或通过牺牲效率达到效果的。
一般来说,有效果的组织不一定是有效率的。
某些组织可以不顾效率而直接达到效果。
因此,管理不仅要注重效果,而且要尽可能的注重效率。
3.答:(1)计划包括规定组织的目标,制定整体战略以实现这些目标。
以及将目标逐层展开以便协调和将各种活动一体化。
(2)组织包括决定组织要完成的任务是什么,谁去完成这些任务。
这些任务怎样分类,谁向谁报告,以及各种决策应在哪一级上制定(3)领导包括激励下层,指导他们的活动,选择最有效的沟通渠道,解决组织成员间的冲突等。
(4)控制包括监视组织的行动以确保按计划进行,纠正各种偏差使组织回到正确的轨道上来。
4.答:明茨伯格的10种角色实质上与四种管理职能是一致的,他提出的许多角色基本上可以归入一个或几个职能中,如资源分配角色是计划的一部分,企业家角色也是属于计划职能。
所有人际关系角色是属于领导职能。
监听者角色属于控制职能,传播者属于组织职能,发言人领导职能,混乱驾驭者属于控制职能,谈判者则属于领导职能。
5.答:4种活动分别为:(1)传统管理:决策、计划和控制(2)沟通:交流例行信息和处理文书工作(3)人力资源管理:激励、惩戒、调节冲突、人员配备和培训(4)网络联系:社交活动、政治活动和外界交往。
平均的管理者强调的是传统管理,成功的管理者强调的是网络联系而有效的管理者强调的是沟通。
6.答:随着管理者在组织中的晋升,他们从事管理职能的程度在不断改变,他们将从事更多的计划工作和更少的直接监督职能。
基层管理者从事管理活动的比例从大到小分别为领导、组织、计划和控制。
而中层管理者为领导、组织、计划和控制。
高层领导者则为组织、计划、领导和控制。
7.答:大城市市长和公司总裁的工作具有共同性,都要作决策、设立目标、建立有效的组织结构,雇佣和激励员工,从法律上保障组织的生存,以及获得内部的政治支持以实现计划。
他们都要履行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职能。
都要研究如何扮演决策制订者的角色。
当然也有区别,大城市市长衡量绩效的指标不是利润,它没有特别明确的指标,而公司总裁衡量绩效的指标是利润。
8.答:见2002年简答题4答案。
9.答:是根据高级经理所受的教育和经验,组织经营的业务类型,组织所在地区报酬的相对水平,以及作为一个管理者的有效程度。
第二章管理的昨天与今天1.答:(1)提高每个工人的劳动技巧和熟练程度。
(2)节约用于变换工作浪费的时间。
(3)有利于机器的发明和应用。
(4)最终有利于提高劳动生产率2.答:产业革命使机械力迅速取代人力,并且使在工厂中制造商品更加经济。
但在这种工厂中需要管理技能,管理者需要预测需求,指挥生产活动,协调各种活动,为产品寻找市场,于是计划、组织、领导、控制就成为必不可少的了,也就增加了对规范的管理理论的需求。
3.答:科学管理是指应用科学方法确定从事某项工作的最佳方法,而不是工人过去的经验,它所需要做的一切都是为了提高劳动生产率。
当今的管理实践中提高组织的劳动生产率是一种必不可少的使命,因此也可以说科学管理为当今的管理实践指明了方向。
4.答:泰勒关心的是车间层的管理,采用的是科学方法;而法约尔关注的所有管理者的活动,并且是把他的个人经验上升为理论。
泰勒是一个科学家,而法约尔是一个管理者,是一个实践者。
当然,法约尔与泰勒的管理原理也有相通之处,都强调工作分工,都强调个人利益服从整体利益、秩序、公平、首创精神和团结精神。
5.答:霍桑研究认为,行为与情绪是密切相关的;群体对个人行为有巨大影响;群体工作标准规定了单个工人的产量;在决定产量方面,金钱因素比群体标准、群体情绪和安全感的作用要小。
它对管理实践的贡献是导致在组织上如何发挥功能和获取目标方面对人的因素的重视,同时导致家长式管理的增多,改变了那种认为人与机器没有差别的观点。
6.答:过程方法包含和综合了当今的各种管理理论。
它是指管理履行计划组织领导控制职能的过程。
这些职能被看作是一个连续的循环过程。
因此过程方法更具综合性。
7.答:权变方法是指识别和响应情境变量变化的方法。
它认为组织的管理应根据其所处的内外部环境的变化而变化。
在实践中,管理者应用权变方法就可以根据内外部环境而从事计划、组织、领导和控制职能;使组织的管理能跟上变化了的环境,而不至于使管理落伍。
从权变方法中,管理者就能了解权变变量,根据这些变量决定各种管理决策从而获益。
8.答:戴明提出了全面质量管理,一种由顾客的需要与期望驱动的管理哲学。
它强烈关注顾客的需要坚持不断的改进,改进组织中各项工作的质量,追求精确的质量和强调员工授权。
9.答:对雇员授权是指将权威分派给其他人以执行特定的活动,他可以让员工来决定与工作有关的事情,使质量、生产率和雇员的责任感得到改进。
10.答:这使管理者考虑怎样激励拿低工资且几乎没有大幅度增加工资或晋升机会的工人:考虑有效的领导方式有用吗?考虑能重新设计这些低技能工作以鞭策他们吗?管理当局有这种道德责任增加这些人的工资吗?管理当局应取消这类工作岗位吗?第三章组织文化与环境:约束力量1.答:管理万能论认为管理者对组织的成功负有直接责任的观点。
它将最高管理者视为组织的中流砥柱,他们能够克服任何阻碍去实现组织目标。
当组织运行不良时,则由管理者承担责任。
运行良好时,管理者得到荣誉。
这种观点在现实中占据主导地位,因为一般人总是认为管理者既然在组织中占据主导地位,就有责任对组织的运行负责,就有能力运行好组织。
2.答:管理象征论认为管理者对管理成果的影响是十分有限的。
因为存在着大量管理者无法控制的因素,组织的成败在很大程度上归因于这些无法控制的因素,管理者真正能够影响的是象征性的成果。
3.答:强文化对管理者的影响最大。
强文化是指关键价值观被强烈坚持和广泛认同的组织,它会制约一个管理者的涉及所有管理职能的决策选择。
它决定了人们应当做什么,不应当作什么。
强文化的组织对此有十分明确的价值认同。
而弱文化的组织中,员工对价值认同程度低,因此对管理者的影响也相应降低。
4.答:公司创始人。
因为一个组织的文化常常反映组织创始人的远见、使命。
公司创始人通过描绘组织应当是什么样子的方式建立组织的早期文化。
他能够影响组织的早期成员,通过早期成员在实践中的摸索而进一步加深组织文化的内涵。
5.答:见P636.答:相对稳定的环境的有效文化是鼓励保持现状,注重过程:权利集中;部门划分严格。
动态环境的有效文化是那种鼓励承担风险和创新;更注重结果而不是方法;增加员工的决策权限;加强内部部门之间的合作;对变化着的环境作出更快和更顺利的反应。
7.答:管理者必须寻求以尽可能低的成本来保证所需投入的持续稳定供应。
因为这些投入物代表着不确定性。
而供应商就是决定所需投入能否持续稳定供应的关键。
8.答:联邦政府的法规制约着组织能作什么,不能做什么。
这些规定不仅影响着管理者时间和金钱的运用。
而且缩小了管理者可斟酌决定的范围,限制了可供经理选择的可行方案。
9.答:组织总是同环境发生相互作用,并受环境的影响。
这种环境力量总是动态的,并对管理者产生了相当大的不确定性。
这种不确定性是不可预料的,它们促使管理者以不愿意的方式作出反应。
一个组织面临的环境不确定性越大,环境对管理当局的选择和决定自身命运的自由的限制就越大。
10.答:一般环境包含那些对组织有潜在影响,但其相互联系尚不清晰的力量。
这些力量主要有:经济、政治、社会和技术因素。
这些因素可能会对管理者作出决策产生影响,也可能没有影响,关键在于管理者所处的环境及其这些环境的特征。
第四章全球环境中的管理1.答:随着全球经济的形成,国界正失去意义,组织增长和扩展的潜力变得几乎毫无限制。
它为管理者制造了前所未有的机会。
然而,新的竞争都可能在任一时刻,从任何地方突然出现,这就是威胁。
2.答:民族狭隘性是指一种自私的狭隘的世界观,不能认识到人们之间的差异。
美国人由于仅用一种语言,他们仅仅用自己的眼光和观点来看世界,认识不到人们有着不同的生活和工作方式,所以比欧洲人更狭隘。
8答:政治-法律环境是指一个国家的政治政策、法律规则及其与之相关的设施。
他决定着一个组织在该国经营的是否顺利。
政治-法律环境是全球环境的重要一环,管理者如果想了解他们经营中的约束不存在的机会,他们必须认识经营所在国的政治-法律环境。
9答:全球管理者必须关注经济因素,最明显的是货币汇率和多样化的税收政策。
一个跨国公司的利润受本国货币的地位及其经营所在国货币的影响而波动。
同样,管理者也必须了解经营所在国的税收政策,从而将公司的全部的税收业务降至最低。
第五章社会责任与管理道德1.答:因为整个社会期望已经发生变化,它对工商企业承担的社会责任的要求也越来越高。
40、50年代的社会责任也没有现今这么丰富,对管理者的要求也比现在低。
但是现今如果工商企业不承担社会责任,她就没法在社会中立足,所以它受到更高的关注。
2.答:主要缺陷在于古典观的时间框架,,社会经济观认为,管理者应该关心长期的资本收益最大化,为此他们必须承担社会义务以及由此产生的成本,而古典观则更关心企业的短期利益,没有看到长期利益。
3.答:社会责任更理论化,因为社会责任是一个企业超出法律与经济的要求,追求对社会有利的长期目标的义务,而社会响应则是一个企业适应社会条件的变化的能力,它是社会准则引导的社会准则的价值体系。
4.答:起因相关营销指实践直接由利润驱动的社会行为,在它背后的思想是发现与公司产品与服务相吻合的社会行为,然后以恒利的方式把它们联系起来,由于这一行为是由利润动机驱动的,和古典观的利益最大化目标一致。
5.答:道德的功利观最为流行,因为道德的功利观完全按照结果和成果来制定决策,它的目标是为绝大多数人提供最大的利益,这一观点与效率、生产力和高利润等目标是相一致的。
6.答:(1)这种道德行为的受害者受到多大程度的伤害。
(2)多少舆论认为这种行为是邪恶的。
(3)行为实际发生和将会引起的可预见的伤害的可能性有多大。
(4)在该行为和它所期望的结果之间持续的时间是多久。
(5)你觉的你与该行为的受害者直接接近了(6)道德行为对相关人员的直接作用有多大?7.答:危害组织的行为最可能被禁止。
员工个人的行为可能不被提及。
8.答:不是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