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关公办初中“分层走班教学制”的思考
分层走班的心得体会
分层走班的心得体会分层走班是一种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兴趣特长将学生分层的上课方式,它既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又能够提高课堂教学效果。
在我参与实施分层走班教学后,我有了一些心得体会。
首先,分层走班有利于充分发挥学生的学习潜能。
在传统班级中,由于学生的差异比较大,导致教师往往只能按照一个统一的进度和教学内容来授课,这样有些学生可能会感到吃力,有些学生则可能会感到无趣。
而在分层走班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课程,自己进入一个合适的学习层次。
这样不仅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够让学生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提高学习效果。
其次,分层走班有利于提高教学质量。
在传统的班级教学中,由于教师需要面对很多学生,无法对每个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指导,往往只能采取一刀切的方式来教学。
而在分层走班中,学生的水平相近,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进行教学,根据学生的不同需求来设计教学内容和方法。
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并提高教学效果。
再次,分层走班有利于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在分层走班的课程安排中,除了基础学科的课程外,还可以设置一些拓展课程,如艺术、体育、科技等课程。
这样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广泛的学习机会,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而在传统班级中,这些拓展课程常常被忽略或者时间较少。
通过分层走班,学生能够在学习基础课程的同时,充分发展其他方面的能力,提高个人素质。
最后,分层走班还能够促进学生之间的良好互动。
在传统班级中,学生往往是同一水平的学生,比较容易形成“学渣”和“学霸”的固定模式,学生之间的交流和互动很有限。
而在分层走班中,学生相互交流的机会更多,可以共同探讨学习问题,相互促进,提高学习效果。
同时,学生之间的竞争也能够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进一步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总之,分层走班教学是一种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需求、提高教学质量并培养学生综合素质的教学方式。
在实践中,我们教师要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科学合理地设置分层和安排课程,充分发挥分层走班教学的优势,努力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综合素质。
关于“分层走班”教学的思考
关于“分层走班”教学的思考随着教育教学理念的不断更新和教育模式的不断,分层走班教学模式逐渐受到人们的重视和青睐。
分层走班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兴趣爱好等因素,将学生分为不同的层次或群体,然后根据各自的特点和需求,安排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方式,让每个学生都得到更加个性化和精准的教育。
这种教学模式的好处是显而易见的,但同时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分层走班教学可以满足学生的不同需求。
每个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兴趣爱好都不同,采取一刀切的教学模式往往不能满足所有学生的需求。
而采用分层走班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将他们分为不同的层次,给予更加个性化的教学。
对于那些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可以开设更具挑战性和深度的课程,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潜力;而对于学习能力稍弱的学生,则可以提供更加细致和耐心的辅导,帮助他们理解知识,提高学习效果。
其次,分层走班教学可以提高教学效率。
在传统的统一教学模式下,老师往往要面对各个层次的学生,难以照顾到每个学生的个性化需求。
而采用分层走班教学,教师可以更有针对性地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教学,可以更好地解决学生的问题,提高教学效果。
同时,学生也可以更好地找到适合自己的学习节奏和方式,提高学习积极性和自主性。
然而,分层走班教学也存在一些挑战和问题。
首先是教师资源的分配问题。
采用分层走班教学需要更多的教师资源来满足不同层次的学生的需求,而在许多学校中,教师资源本来就比较紧缺,很难满足这种教学模式的要求。
其次是学生可能会被划分为“高层”和“低层”的问题。
在分层走班教学中,学生往往会被划分为不同的层次,这可能会导致学生之间的差异和不公平现象,给学生带来心理压力和自尊问题。
因此,针对分层走班教学这种教学模式,我们应该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完善,以保证教学效果和教育公平。
首先,学校应该加强对教师的专业培训,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和个性化教学能力,以适应分层走班教学的要求。
其次,学校应该在教学资源的分配上进行合理规划,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投入,确保学生能够得到更好的教育。
初中分层走班制教学管理分析
初中分层走班制教学管理分析随着教育的不断发展,学生的学习能力和素质也得到了提升。
为了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各地不断尝试各种教学模式。
分层走班制教学管理模式就是其中的一种,它是基于学生个体能力的不同,将学生分组,实行小班授课,容易针对个体化和多元化需求,受到了很多学校的关注。
那么,初中分层走班制教学管理的优缺点有哪些呢?本文将会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分析。
一、优点1.个性化教育实现范围大分层走班制教学管理模式的优点之一是个性化教育的实现范围更广。
老师可以通过了解每个学生的能力水平,进行分组,更有针对性地为学生量身定制教学任务。
2.提高了教育质量每个学生的能力不同,个性化教学能够让老师更好地满足学生的需求,针对学生的差异性进行教育,能够在相同时间内更加高效地达到教育目标,提高了教育质量。
3.增强了学生的竞争力分层走班制教学管理还能够增强学生的竞争力。
同组学生互相切磋,同侪激励,激发学生积极性,促进学生的成长和进步。
二、缺点1.实施难度大分层走班制教学管理模式的实施难度比较大。
根据学生的能力差异,进行合理的分组有很大难度。
此外,需要许多老师进行分层授课,涉及到学生与老师课程安排的问题,需要仔细规划,使每个班级的教学质量得到保障。
2.学生心理压力较大同组学生之间的竞争会导致一些积极性不高的学生产生心理压力。
还有一些学生会出现高压感,并觉得自己不能够适应分层走班制教学管理模式。
3.过分重视成绩有些学校可能会过分重视分数,整天忙于考试和测评。
这将导致学生对于考试和分数过于功利化,而忽视了真正的学习和成长。
三、对策针对分层走班制教学管理模式带来的缺点,我们可以考虑以下几个对策。
1.多元化评估教学评估应该变得多元化,不仅仅是考试成绩,也包括综合素质评估、实践评估等。
通过这些评估,学生的个性化需求可以更好地得到关注,同时减轻了学生被功利化的压力。
2.调整授课风格教师可以在教学时尽量引导学生,给予他们鼓励和支持,使他们体验到分层走班制教学管理模式带来的收益,缓解他们的心理压力。
分层走班的弊端和建议
分层走班的弊端和建议分层走班是一种教学模式,其基本思想是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兴趣爱好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在不同层次的学生中实行分班授课,以达到教学效果最大化的目的。
虽然分层走班模式有其优点,但也存在一定的弊端。
下面我将从以下几个方面来分析分层走班模式的弊端,并提出建议。
1. 教师的工作量增加分层走班模式要求教师根据学生的不同水平制定教学方案,并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不同的授课,这样会增加教师的教学工作量。
建议学校加强对教师的培训,提高其教学水平,减轻教师的工作压力。
2. 学生的学习压力增大分层走班模式要求学生在同学中保持不同的水平,这会给学生带来一定的学习压力。
建议学校加强对学生的心理健康教育,帮助学生减轻学习压力。
3. 学生的交流减少分层走班模式会使学生之间的交流减少,这会影响学生的社交能力和交际能力。
建议学校加强学生之间的交流,开展各种形式的社交活动,提高学生的交际能力。
4. 学生的自我发展受限分层走班模式会使学生在同一层次的学生中学习,这会限制学生的自我发展。
建议学校加强学生的综合素质教育,鼓励学生发展自己的特长,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
5. 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分层走班模式会使学生在同一层次的学生中学习,这会使学生的学习兴趣降低。
建议学校加强课堂教学,注重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
6. 学生的学习成绩不稳定分层走班模式会使学生在不同层次的学生中学习,这会使学生的学习成绩不稳定。
建议学校加强对学生的各方面评估,及时发现学生的问题并加以解决,提高学生的学习成绩。
7. 学生之间的竞争加剧分层走班模式会使学生之间的竞争加剧,这会使学生之间的关系变得紧张。
建议学校加强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建立和谐的班级氛围,促进学生之间的友好交往。
8. 学生的学习效果不明显分层走班模式要求学生在同一层次的学生中学习,这会使学生的学习效果不明显。
建议学校加强对学生的教学管理,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的成长。
初中分层走班制教学管理的问题和解决措施
初中分层走班制教学管理的问题和解决措施1. 前言分层走班制教学模式是近年来中小学教育改革中的一个热点,目前在我国很多初中校园中也已经得到了应用。
然而,分层走班制教学管理上也会遇到一些问题,本文将就此展开一些探讨。
2. 问题综述2.1 教学难度分层走班制教学模式下,生源分层严格,学生之间的差距较大,对于教师来说,教学压力也就越大。
很多学科老师的教学教材难度、教学要求和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较大,导致在实际教学中,很多老师感到力不从心,难以取得满意的教学效果。
2.2 教学统筹难在分层走班制模式下,每个学科都要走班,每个学科班级之间的课程进度差异较大。
在这种情况下,各学科教师需要进行课程协调、教学安排,以确保各个学科之间的教学进度统筹一致,否则会因进度落后而导致教学质量出现问题。
2.3 管理难度分层走班制教学管理工作量大,管理难度大。
季节性的教学进度评估,学生的出勤率、学习成绩都需要在短时间内统计整理,这些都需要严格的统计、分析和归档,才能够更好地保证教学质量。
3. 解决措施3.1 教学难度问题解决对于教学难度问题,教育部门可以通过提供更好的教育资源、加强教育培训、鼓励教师和学生之间的互动和合作等措施,来缓解教学难度,提升教学效果。
3.2 教学统筹难问题解决靠教育部门改进和完善课程安排,及时协调各学科的教学进度,推动教学质量的提高。
同时,各学科教师之间也需要进行协调,共同制定课程计划,统筹教学进度和教学效果。
学校和教师应该建立良好的沟通机制,以确保教学进度的一致性和教学效果的出色。
3.3 管理难度问题解决教育部门可以通过建立信息一体化的管理系统来维护教学管理。
这种系统可以根据学生管理、学生活动管理、教育资源管理等方面的需求进行定制,并在开发时使用先进的技术手段。
例如,借助智能化技术,可实现对学生出勤、教学进度、学习表现等信息的及时统计和分析,形成数据报表,在一定程度上减轻管理者的工作压力,更好地监控教学质量。
初中分层走班制教学管理分析
初中分层走班制教学管理分析初中分层走班制教学管理模式的优势。
分层走班制教学管理模式是基于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进行不同层次分组,通过走班制度使学生能够在不同的教室接受相应层次的课程,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
这种教学管理模式具有以下几个优势:1. 能够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需求。
由于学生的智力、学习能力、兴趣爱好等方面存在差异,传统的课堂教学往往难以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而分层走班制教学管理模式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分层分组,使每个学生能够在适合自己的教学环境中得到有效教育。
2. 促进教师专业发展。
分层走班制教学管理模式要求教师对学生的学习状况进行全面了解,因此教师需要不断学习新的教学方法和手段,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这有助于促进教师的专业发展,提升教师的教育教学水平。
3. 提高教学质量。
分层走班制教学管理模式可以更加有效地区分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合理安排教学资源,提高教学效率,从而提高教学质量。
初中分层走班制教学管理存在的问题。
分层走班制教学管理模式在应用过程中,也面临一些问题和挑战:1. 学校资源分配不均。
一些学校由于条件限制,无法提供良好的教学设施和资源,导致分层走班制教学管理无法有效运行。
2. 学生分层标准不够科学。
一些学校在制定学生分层标准时,可能存在主观性和不科学性,造成分层不准确,进而影响到教学效果。
3. 学生心理承受能力不强。
由于分层走班制教学模式的设立,可能导致学生之间的差异更加明显,对于一些学生来说,可能会产生自卑、自负等心理问题,影响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积极性。
初中分层走班制教学管理的改进方向。
针对以上存在的问题,可以从以下方面进行改进:1. 加大教育资源投入。
学校和教育管理部门应该加大对教育资源的投入,提高学校的办学条件,为分层走班制教学提供更好的保障。
2. 完善学生分层标准。
学校应该建立科学、合理的学生分层标准,确保每个学生都能够在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得到有效教育。
3. 增强学生的心理辅导。
“分层走班”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分层走班”教学的思考与实践近年来,“分层走班”教学模式在教育领域中逐渐兴起并受到广泛关注。
这一教学模式要求学校按照学生不同的学习水平和需求将学生分组,然后安排各组学生在不同的班级、不同的教室进行学习,以更好地满足学生个性化学习的需求。
本文将探讨“分层走班”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首先,我们需要思考“分层走班”教学的优势和意义。
这种教学模式可以让学校更好地发挥教师专业素养,因为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不同学习水平和需求,有针对性地设计课程内容和教学方法,更好地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动力。
此外,“分层走班”教学还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个性化学习模式,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兴趣进行学习,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然而,要实现“分层走班”教学的有效实践并不容易。
首先,学校需要具备相应的师资力量和教学资源,以确保每个分层班级都有优质的教育资源和支持。
其次,学校需要建立科学合理的分层标准和评价体系,以确保学生被分到适合自己学习水平的班级,并且能够得到及时有效的评价和反馈。
最后,学校需要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指导,以确保教师能够熟练掌握“分层走班”教学模式的实施方法,提高教学效果。
在实践过程中,学校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促进“分层走班”教学的有效实施。
首先,学校可以开展学生的学习水平和需求的调查,以便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状况,为分层走班做好准备。
其次,学校可以建立起多元化的教学资源和支持体系,以提供更多选择和帮助给不同层次的学生。
最后,学校可以鼓励教师开展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和课程设计,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潜能。
综上所述,“分层走班”教学是一种有利于提高学生学习效果和个性化发展的教学模式,但其实施需要学校和教师共同努力和支持。
通过思考“分层走班”教学的意义和优势,加强对教师的培训和支持,以及采取一系列有效的实践措施,学校可以更好地实施“分层走班”教学,促进学生的全面发展。
“分层走班”教学的思考与实践
“分层走班”教学的思考与实践学校教学工作紧紧围绕“全面提高教学质量”为中心,始终坚持“在探索中创新,在创新中改革,在改革中前行”的理念,立足学校实际,分年级全方位多领域进行了一些新研究,采取了一些新举措,并取得了一些新成果。
其中,在毕业年级的数学、英语学科的教学中,我们坚定不移的推行了“分层走班”的课堂教学模式。
一、“分层走班”的核心思想和理论支撑。
核心思想:“以人为本”——以人为中心,关注人的全面、健康、可持续发展。
我们教师不只是在“教书”、更在“育人”;不仅仅是在管理,而更在引导、引领;“人”永远是教育的核心。
理论支撑。
孔子的“因材施教”教育思想:因人而异、量体裁衣、因地制宜、对症下药;霍华德-加德纳的多元智能理论:学生之间是有差异的,这种差异不仅在知识、技能、过程、方法上,还在情感、态度、价值观上;维果斯基的最近发展区理论:不同层次的学生有着不同的最近发展区,让每个层次的学生都在跳,都在动,都在尝试成功、体验成功。
创造适合学生的教育,而非选择适合教育的学生,一种方式、方法、手段不能适合所有教学,恰当的方式、方法、手段能提高教学效能。
合适的才是最好的。
二、“分层走班”的具体操作流程:(一)前期准备:1是高效开好三个会议;2是合理分好分层班级;3是科学分配任课教师;4是恰当安排相关课程。
(二)科学组织管理,高效组织教学。
其中组织管理是基础,组织教学是核心。
在组织管理方面,1、班级名称:数学、英语两科的A班是学困生、B班是中间生、C班是良好生、D班是优秀生;2、实行动态管理,坚持不同班级的学生能进能出:当然了,原则必须是相对稳定+优升劣降。
优升劣降的原则:成绩+态度(以学习态度为主);3、学习小组划分:要建立异质学习小组,6人一组(尽量坚持同班结组,便于管理与学习)4、班级机构建设:要设立班长、值日班长、课代表、学习组长等必要的学生管理岗位。
在组织教学方面,1、确立不同的学习目标:A班——瞄准目标60分;B班——瞄准目标70—80分;C班——瞄准目标80—90分;D班——瞄准目标100-120分。
走班式分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
走班式分层教学的探索与实践一、走班式分层教学的意义1.1 促进教育均衡走班式分层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兴趣,对学生进行个性化的教育,让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合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方式。
这种个性化的教学方式有助于促进教育的均衡发展,避免因为学生学习水平的差异导致教学质量的不均衡。
1.2 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走班式分层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兴趣和特长,为学生提供更加贴近他们兴趣的教学内容和方式,激发他们学习的兴趣和热情。
通过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可以促进学生的积极参与和主动学习,提高他们的学习能力和学习成绩。
1.3 丰富教学资源走班式分层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兴趣,为他们提供更加贴近他们实际需求的教学资源。
通过丰富的教学资源,可以为学生提供更加全面和深入的学习机会,帮助他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知识。
1.4 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走班式分层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兴趣,采用更加符合他们发展需要的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帮助学生更好地发展自己的专业技能和兴趣爱好,培养他们的综合素质和实践能力。
2.1 制定个性化教学计划走班式分层教学的实施首先要制定个性化的教学计划。
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兴趣,为每个学生制定符合其需求的个性化教学计划,确定教学目标和教学内容,明确教学策略和评价方式。
2.2 分组开展分层教学在制定了个性化的教学计划后,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兴趣,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层次,安排不同的教学内容和方式,然后安排不同的教师授课。
教师需要在不同的教室中进行教学,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适合他们的教学内容和方式。
2.3 灵活评价学生学习情况在实施走班式分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调整教学进度和教学方式,为学生提供更加贴近他们实际需求的教学内容和方式。
教师还需要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灵活调整评价方式和标准,保证每个学生都能够得到公平和合理的评价。
2.4 做好教学反思和改进工作在实施走班式分层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不断进行教学反思和改进工作,总结教学经验和教学成果,找出不足和问题,改进教学方式和评价方式,提高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初中数学分层走班教学初探
初中数学分层走班教学初探随着教育教学改革不断深入,教师们纷纷尝试不同的教学模式和教学方法,以期能够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学习特点,提高教学效果。
分层走班教学模式成为了教育界的新热点。
分层走班教学模式是指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将学生分成不同的学习小组,把学生分层,采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以期实现教育资源的优化配置和学生学习兴趣的最大化。
在初中数学教学领域,分层走班教学模式也开始逐渐得到一些学校的尝试和认可。
本文将就初中数学分层走班教学进行初探,希望能够对该教学模式的实施和效果进行一定的探索和总结。
1.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学习兴趣各不相同,采用传统的一刀切的教学方法,往往难以满足所有学生的学习需求。
分层走班教学模式可以将学生按照不同的能力和兴趣进行分组,从而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够在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得到更有效的学习。
2.提高教学效果采用分层走班教学,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特点,有针对性地采取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教学内容,以期更好地促进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从而提高教学效果。
3.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在分层走班教学模式中,教师可以更多地关注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因材施教,从而更好地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使得每个学生都有机会得到全面的发展。
二、初中数学分层走班教学的实施方式1.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分层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分层,将学生分为高、中、低三个层次的学习小组。
每个层次的学生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接受相应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法。
除了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进行分层外,还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兴趣进行分层。
可以根据学生对数学的兴趣程度,将学生分成对数学感兴趣的学生和对数学不感兴趣的学生进行分层。
3.灵活变化教学方式1.学习成绩的提高通过对分层走班教学的实施情况进行跟踪和评估发现,学生的学习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
特别是对于低层次学生而言,他们在得到了更有针对性的教学之后,学习成绩得到了显著的提高。
初中数学分层走班教学初探
初中数学分层走班教学初探一、分层走班教学的基本概念分层走班教学是一种将学生按照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进行分组教学的教学模式。
教师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能力,将学生划分为不同的层次,并在教学过程中针对不同层次的学生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
这样的教学模式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率和学习兴趣。
二、初中数学分层走班教学的实践意义1. 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2. 提高教学效率3. 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分层走班教学能够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使得每个学生都能在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获得满意的学习效果。
这样可以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促进学生的自主学习,提高学生的学习动力和学习主动性。
在我国,分层走班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得到了一定的尝试和推广。
许多学校在数学教学中开始尝试将学生进行分层,根据学生的学习情况和能力水平制定不同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
某中学在初中数学教学中尝试了分层走班教学模式。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将学生分为基础班、提高班和拔尖班三个层次,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相应的教学计划和教学方法。
基础班主要针对数学基础较差的学生,教师会更加注重基础知识的讲解和巩固,采用更加直观和简单的教学方法。
提高班主要针对数学基础较好的学生,教师会更加注重知识的延伸和拓展,采用更加灵活和多样的教学方法。
拔尖班主要针对数学能力较强的学生,教师会更加注重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的培养,采用更加深入和挑战性的教学方法。
这样的教学模式使得每个学生都可以在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得到更好的教学效果。
通过一段时间的实践,该中学对分层走班教学模式的效果进行了初步的总结。
调查结果显示,学生的数学成绩有了明显的提高,不同层次的学生在数学学习中都表现出更强的学习兴趣和学习动力。
教师也表示,在分层走班教学模式下,可以更好地挖掘每个学生的潜力,提高教学效果。
随着分层走班教学模式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逐渐推广,我们有理由相信这种教学模式将会对数学教学产生积极的影响。
初中分层走班制教学管理分析
初中分层走班制教学管理分析初中分层走班制教学管理是一种变革传统教学模式的方式,通过将学生按照学习能力和兴趣分层,实现个性化教学和教师专业发展的目标。
这种教学管理模式在初中阶段尤为重要,因为初中是学生个性发展和兴趣培养的关键时期。
本文将对初中分层走班制教学管理进行分析。
初中分层走班制教学管理的目的是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发展。
在这种模式下,学生根据不同科目的能力水平进行分层,各个层次之间有不同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方法。
这样一来,每个学生都能够在适合自己的学习环境中进行学习,充分发挥自己的潜力。
能够提高教师专业发展水平。
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教师需要面对不同水平的学生,难以做到针对性教学。
而在分层走班制教学管理中,教师可以针对特定层次的学生进行教学,不仅能够更好地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还能够与同行进行教学经验交流,提高教师整体水平。
能够提高学生学习的兴趣和自主性。
在分层走班制教学管理中,学生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程和学习方式,从而提高他们的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这样一来,学生不再是被动的学习者,而是能够主动参与学习过程,培养自己的学习兴趣和能力。
能够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评价体系的改革。
在分层走班制教学管理中,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学习能力和兴趣进行选择,这样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发展需求。
这也为学生个性化评价提供了基础,不再只是看重学生的成绩,而是更加注重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发展潜力。
初中分层走班制教学管理也存在一些问题和挑战。
资源分配可能不均衡。
由于分层走班需要对学校教育资源进行合理配置,这可能导致一些学校和班级资源不足。
教师对于分层走班制教学管理的教学方法和教育理念的理解和接受程度不同,这可能影响到教学效果和管理成果。
学生可能出现选择焦虑和压力增加的情况,对于学习能力较低的学生来说,可能会加大他们的学习压力。
初中分层走班制教学管理是一种有着很多优点和潜力的教学管理方式。
通过个性化教学和教师专业发展,能够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和兴趣发展,促进学生个性发展和评价体系的改革。
初中分层走班制实践探讨
初中分层走班制实践探讨概要:分层走班制作为传统行政班教学的补充,目前还有待完善。
存在很多需要进一步探讨解决的问题,如在层级班中,学生水平相近,无人带动,难以形成学习榜样,一定程度上阻碍小组合作的实施。
又如走班的课后辅导问题,学生发展性评价机制问题,教师的教学业绩评价问题等,都需要在今后的探索中努力解决。
不同于高中阶段选择不同学习科目的走班制,初中阶段的分层走班制,实质上是分层教学与走班制两个概念的融合。
对于部分学科,打破固定的按行政班级授课形式,按学生学习状况进行重新编班,学生根据自己的能力、已有的学习情况和学习习惯等因素选择不同的学习要求进行学习,走入不同的班级上课。
分层走班充分尊重学生的差异,以学定教的教学方式缓解了教与学的矛盾,一定程度上克服了班级授课制“齐步走”的弊端,实现面向全体和因材施教的有机统一,符合我国教育改革的方向与趋势。
一、初中分层走班制的实践探索基于“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求”理念,我校从2016年起开始分层走班制的实践探索。
选定了当时的初二级的1、2、3班作为实验班,并选取了数学科作为实验科目。
分层走班首先要实现分层。
分层的目的是让学习能力、学习习惯、学习方式、学习需求相近的同学分到同一层次的班级进行学习。
因此,分层方式决不能简单粗暴地按照学生数学成绩分班。
为此,我们参照日本教育研究所编制的《学习适应性测试》调查问卷,就学习意志、学习习惯、学习策略、学习态度、学习热情等5方面对1、2、3班全体学生进行测试。
通过数据统计,发现学生的学习需求大致可分成三类,第一类同学学习能力相对较弱,学习上成功体验甚少,他们最需要的是尊重、自信、兴趣和动机。
第二类同学有一定的学习能力,但往往自觉性和毅力差,需要老师更多的关注与互动。
第三类同学学习能力较佳,有较好的自学能力,他们最需要的是老师“画龙点睛”的点拨和更多的自由支配时间。
我们把测试结果、学生过往的学业成绩、数学老师的评价三方面的资料分发到每一位同学手上,召开学生和家长动员会,阐述分层走班的目的、意义、做法和愿景,争取学生和家长的理解和配合,数学任课老师细致地指导每一位同学选择适合自己层次的班级上课。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分层走班教学初探
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分层走班教学初探一、初中数学教学存在的问题与挑战在传统的初中数学教学模式下,存在着许多问题和挑战。
学生的学习兴趣不高,很多学生对数学学习缺乏兴趣,只是为了应付考试而学习。
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基础存在较大的差距,一些学生基础薄弱,而另一些学生则学习速度较快,导致教师在教学中难以顾及到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教师的教学工作也面临着很大的压力,需要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教学,而传统的教学模式难以做到这一点。
二、分层走班教学模式的优势针对传统的数学教学模式存在的问题,分层走班教学模式具有一定的优势。
分层走班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进行分组教学,让学生在适合自己水平的教学环境中学习,可以更好地满足每个学生的学习需求。
分层走班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因为学生能够在适合自己水平的教学环境中学习,从而更容易对数学产生兴趣。
教师也能更好地发挥自己的作用,因为每个学生的学习情况都能够更加清晰地呈现在教师面前,教师可以有针对性地针对每个学生的学习进行指导和辅导。
在实施初中数学分层走班教学模式时,首先需要对学生进行分层,根据学生的学习能力和水平进行分组。
需要确定每个分层的教学内容和教学目标,确保每个分层的教学都能够符合学生的学习需求。
还需要配备相应的教学资源和教学设施,以保证每个分层都能够有一个良好的教学环境。
需要对教师进行相应的培训和指导,让教师能够更好地适应新的教学模式,并提高教师的教学水平。
在初中数学分层走班教学模式实施一段时间后,需要对其进行效果评估。
首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成绩进行统计和分析,看看是否有明显的改善。
需要对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态度进行问卷调查,看看学生对新的教学模式有何感受。
还需要对教师的教学效果进行评估,看看教师对新的教学模式有何感受。
根据评估结果,可以对初中数学分层走班教学模式进行相应的调整和完善。
在新课程标准下,初中数学分层走班教学模式将会逐渐成为主流。
这种教学模式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同时也能够更好地发挥教师的作用。
初中数学分层走班教学初探
初中数学分层走班教学初探初中数学分层走班教学是指根据学生的实际水平,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的小组,每个小组都有相应的学习内容和学习方式。
分层走班教学的目的是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分层走班教学中,学生根据自己的数学水平被分为基础、普通、拔尖三个层次。
每个层次的学生都有自己的学习任务和要求。
基础班主要针对基础薄弱的学生,通过强化基础知识的学习,帮助他们打牢基础;普通班则是对大多数学生的要求,按照教材的进度和难度进行教学;拔尖班主要是对学习能力较强的学生的要求,内容更加深入和拓展。
分层走班教学的优点在于可以更好地适应学生的差异化学习需求。
传统的整班教学模式下,教师只能按照同一个进度和难度来教学,对于学习速度不同的学生就会有较大的落后或者失去兴趣。
而采用分层走班教学后,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给予更加个性化的指导和辅导,帮助他们更好地学习。
分层走班教学也可以提高教师的教学质量和教学积极性。
因为教师可以更加专注地针对每个小组和学生进行教学设计和教学辅导,教学效果会更加明显,得到更多的学生认可和肯定。
也可以激发教师的创新和探究精神,推动教师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能力和水平。
分层走班教学也存在一些挑战和困难。
分层走班教学需要有充足的教学资源和师资力量。
不同层次的学生需要不同的教材和教学工具,而教师也需要有足够的时间和精力来准备和教授不同层次的内容。
分层走班教学还需要解决学生的学习动力问题。
学生和家长可能会有一些心理压力和抵触情绪,认为分层走班教学会带来竞争和排名,进而影响学生的学习和发展。
初中数学分层走班教学是一种适应学生差异化学习需求的教学模式。
通过将学生分成不同层次的小组,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兴趣。
分层走班教学也需要克服一些挑战和困难,才能真正发挥其教学优势。
在实施分层走班教学时,需要学校和教师进行充分的准备和探索,提高教育教学水平,为学生成长发展创造良好的学习环境和条件。
初中数学分层走班制的几点思考
初中数学分层走班制的几点思考新课程标准确立了让每一个学生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
2019年,浙江省教育厅下发了《关于深化义务教育课程改革的指导意见》,明确提出,要改革教学组织方式,在初中阶段组织探索由学生自主选择的分层走班教学。
为贯彻落实上述指导意见,把深化教学改革作为提升教学质量的契机,形成学校特色亮点,促进学校的可持续发展,2019年下半年期中开始,浙江省嵊州市蛟镇中学在数学学科进行了分层走班教学探索,科学学科与之配套。
一、原则与特点(一)原则1.以学生发展为本的原则。
这是最基本的原则。
学生在智力、能力和学习习惯等方面存在差异,分层教学就是为了让不同学生都有获得感,既吃得饱又要吃得好。
否则容易陷入应试教育的泥沼,走入分快慢班、歧视后进生这样的歧途,与教育公平背道而驰。
2.成绩与自愿结合的原则。
分层教学,顾名思义就是要把学生分为不同层次开展教学,为防止因为随意性而可能造成的混乱和不稳定,学校根据某一阶段成绩、学习能力、学习态度等对学生予以综合评价,在教师建议、学生自我申报和家长确认同意后进行分班。
3.循序渐进的原则。
学校认为,从分层教学本意看,九年级学生差异最明显,分层教学在九年级各个学科很合适。
但作为起步,最终只选择在七年级的数学学科,而且只是7个班中选择4个班。
层次也只分两层。
待成熟后逐步适当推广到其他年段和其他学科,以免难以掌控而得不偿失。
4.动态管理的原则。
分层不是一成不变的。
学校根据一个阶段后的成绩,结合班主任和任课教师意见及学生意愿,实行“微调”。
成绩进步的学生可以升层,反之则降层,按照班级人数5%比例进行升降;同时做好心理疏导工作。
当然,这里的动态管理指的是在分层教学中,其他学科、其他时间和事务都按照原来的行政班进行管理。
(二)特点与通常的行政班教学相比,蛟镇中学分层走班教学有下列特点。
1.只在相邻班级之间走班。
相邻的(1)(2)两个行政班学生重组为两个教学班,一个班上数学课时,另外一班上科学课;(4)(5)班亦然。
走班模式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设计的典型问题与对策思考
走班模式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设计的典型问题与对策思考近年来,走班制在我国中小学教育中逐渐得到了推广和应用。
在走班制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不同的课程,增加了学习的灵活性和选择的自由度。
但是在实际教学中,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设计也面临着一些问题,需要采取相应的对策来解决。
本文将从典型问题和解决对策两个方面来探讨走班模式下初中数学分层教学的相关问题。
一、典型问题1. 学法困难在走班制下,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兴趣和特长选择数学课程,因此会出现学生的学法不够严谨,对数学知识的掌握不够深入的情况,导致学习成绩不理想。
2. 能力差异大在同一个年级的学生中,数学学习的能力差异非常大,有些学生可能对数学学习感兴趣,能够迅速掌握知识,而有些学生可能对数学学习不感兴趣,需要花费更多的时间和精力来掌握知识。
3. 教学资源不足由于学生选择不同的数学课程,导致教学资源的统一管理和分配存在困难,有时候会面临教学资源不足的情况。
二、对策思考1. 制定个性化学法针对学法困难的问题,老师可以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制定个性化的学法,例如可以针对性地选择一些针对学习困难的学生的辅助教材,帮助学生解决学法不足的问题。
2. 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面对学生能力差异大的问题,老师可以采用灵活的教学方式,例如可以针对不同能力的学生设计不同难度的作业或者课堂练习,增加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针对教学资源不足的问题,学校可以考虑合理分配教学资源,比如根据学生的课程选择,合理安排教学资源,避免因为教学资源不足导致教学质量下降的情况出现。
走班制度为初中数学分层教学设计提供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挑战,同时也引发了一些新的问题。
在应对这些问题的学校和教师需要根据实际情况制定出相应的解决对策,通过改进和完善教学设计,才能更好地适应走班制度,提高数学教学的质量和效果。
初中化学分层走班教学的探索与思考
初中化学分层走班教学的探索与思考随着教育教学改革的不断深入,教育教学模式也在不断更新和完善。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分层走班教学模式已经逐渐成为一种新的教学模式。
分层走班教学可以更好地满足学生的个性化需求,提高学习效果,激发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本文将探讨初中化学分层走班教学的意义、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并提出一些建议和思考。
一、分层走班教学的意义在传统的教学模式下,学生的学习水平、学习兴趣和学习能力存在较大差异,教师往往要在一个班级内面对不同水平的学生,这给教学带来了一定的困难。
而采用分层走班教学模式,可以根据学生的学习水平和学习能力对学生进行分层教学,使教学更加有针对性,更能满足学生的学习需求,也可以更好地发挥学生的主动性和创造性。
通过分层走班教学,学生可以根据自己的实际情况选择适合自己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方式,这有利于激发学生学习的兴趣和积极性,在提高学习效果的同时也能更好地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意识。
二、分层走班教学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分层走班教学在实施过程中也可能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教师需要对学生的学习水平进行准确的把握,这对教师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学校需要配备更多的教学资源和设施,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
而且,在教学组织和教学管理方面也需要做出相应的调整和改进。
为了更好地实施初中化学分层走班教学,我们需要做出以下方面的思考和建议:1. 教师素质提升:教师要不断提升自己的专业素养和教学能力,不仅要熟练掌握化学知识,还要能够灵活运用不同的教学方法和手段,针对学生的不同水平进行差异化教学。
2. 教学资源支持:学校需要提供更充足的教学资源和设施,以满足不同层次学生的学习需求,包括教学用具、实验设备等。
3. 教学管理调整:学校需要对教学管理进行一些调整和改进,包括制定详细的分层走班教学计划、教学进度控制等。
4. 家校合作加强:学校和家长要加强沟通与合作,共同关注学生学习情况,有效监督学生的学习,共同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有关公办初中“分层走班教学制”的思考作者:张建德来源:《文教资料》2018年第31期摘要:在教学过程中关注学生差异的教学理念已经成为共识。
青浦区崧淀中学实施分层走班教学制的教学管理模式包括学生、教学目标和作业三个方面的分层,同时实行双向对流,该教学模式使学生的成绩得到了大幅度有效提升。
关键词:分层教学教学管理个性发展青浦区崧淀中学作为一所公办初级中学,实施“分层走班教学制”教学管理模式已近两年,目前从社会、家长、学生等层面的反响来看,从当初社会各界一片哗然到现在成为学校品牌,这一教学创举激起的波澜已渐渐平息,“分层走班教学制”管理模式逐渐为师生所接受,且为学校带了一些可喜的成绩。
在这一年时间里,师生并未受到此次尝试的直接冲击,在潜移默化中平稳地完成了这一教学管理模式探索的过渡时期。
学校之所以能成功实现“分层走班教学制”教学管理模式探索期的平稳过渡,更多的是因为学校在整个探索和实践过程中把握了学校的区域学情,吸取了其他学校的经验教训,关注了改革过程中的各种变化,调整了实施的方式方法。
一、实施的背景和依据(一)背景学校于2015年9月份成立,是青浦新城一站大型居住社区的配套设施,因周围居民社区还未完全投入使用,建校之初,便面临着学生数量不足的情况。
2015学年开学之初仅招收80位学生,后汇编成四个行政班。
生源较差,超过70%的学生的学业水平、行为规范在原先小学都处于有待提高的状态。
由于学生基础知识状况、兴趣爱好、学习能力等存在明显差异,因此学校必须从实际出发,因材施教,使不同类别的学生都在原有程度上学有所得,逐步提升。
根据学生的实际情况,在仔细研究了每一位学生小学期间的各科成绩后,学校初步制定了语数外三门主课“分层走班制”的教学管理制度。
主课分层走班教学,指在现有班级授课制下,学校按照有关文件的规定和课程设置的要求,遵循教育教学规律和学生成长规律,在充分尊重学生意愿的前提下,根据不同学生学习基础水平和接受能力的差异,语数外三门学科分别开设若干个不同层次的教学班,进行个性化走班教学。
(二)依据早在2001年教育部《基础教育课程改革纲要》中就要求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尊重学生的人格,关注个体差异,满足不同学生的学习需要,创设能引导学生主动参与的教育环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培养学生掌握和运用知识的态度和能力,使每个学生都能得到充分的发展。
《新课程标准》提到学校课程要以充分的灵活性适应于地方社会发展的现实需要,以显著的特色性适应于学校的办学宗旨和方向,以选择性适应于学生的个性发展。
确立了为了每一个学生的发展,以学生发展为本的理念,体现出了教育的个性化。
教育的个性化以尊重学生的差异性为前提,要求根据学生的个人学习程度、方法和能力的不同,将学生分成不同类别和层次,实施分类、分层教学。
《国家中长期教育改革和发展规划纲要(2010—2020年)》明确指出:“以学生为主体,以教师为主导,充分发挥学生的主动性,把促进学生健康成长作为学校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
”工作方针中更是明确提出“育人为本、提高质量、改革创新”,这也是学校分层走班教学改革尝试的根本出发点。
二、实施的过程和方法(一)探索阶段(第一次分层)1.分层模式。
(1)学生分层依据预初年级(六年级)入校学业测试考试成绩及学生的自主选择,我们将预初年级(六年级)80名学生语数外三科各分为了A、B、C、D四个层次共12个分层班级。
A层:基础很差,学习不自觉,接受能力很低,学习积极性很低,成绩欠佳。
B层:基础较差,学习不够自觉,接受能力较低,成绩中等偏下。
C层:基础中等,接受能力一般,学习积极性一般,成绩一般。
D层:基础较好,学习比较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偏上和偏上。
(2)教学目标分层A层目标:重点抓基础,多次重复,几乎不拓展,侧重解决学习态度问题。
B层目标:注重基础,降低要求,偶有拓展。
多次反复,查漏补缺。
侧重解决学习态度和方法问题。
C层目标:注重基础,适当降低要求。
适当拓展深难度,查漏补缺,教方法,常反馈。
侧重解决学习方法和策略的问题。
D层目标:确保基础的前提下拓展深难度,主要教方法,多点变化、多点综合、多点自主。
(3)作业分层A层:基础题。
B层:基础题+补差题。
C层:基础题+巩固练习题。
D层:基础题+能力提高题。
2.教学模式。
“分层走班制”教学实行双向对流模式。
B、C、D三层排名末尾的学生进入前一层学习。
A、B、C层排名靠前的学生进入后一层学习。
这一模式可激发学生学习积极性和主动性。
3.教学管理。
(1)组织建设每个分层班均设1个课代表且分别来自不同的行政班,负责收发原行政班同一层面学生的作业;教学班级的任课教师参与到德育工作中,并有自己对口负责的学生,做好分层教学班级的管理工作;学生的技能课仍以行政班形式展开,日常组织管理工作仍然由原行政班班主任负责。
(2)班级安排分层班的学生要在指定班级的指定位置听课,由分层教学班的任课教师自行调整,全校所有学生的语数外分层走班课时间一致,班级不同,课表实现“私人定制”。
(3)学情反馈每个分层班内各行政班学生学习情况由任课教师负责,并及时向行政班班主任反馈,使行政班班主任及时了解学生情况,更有效地开展工作。
4.效果反馈。
走班后,学生成绩与入校时均存在明显差异,走班后成绩均明显优于走班前。
2015学年第一学期期中考试,80位学生中有74位总分比入校时有提高,语数外人均总分提高24分。
分层班里每个班均分都有显著提高,其中数学分层班里均分提高最多的班级为33.1分,英语分层班里均分提高最多的为14.7分,连不容易提高的语文学科,分层班里均分提高最多的竟然也提高了10.8分。
5.反思。
(1)第一学期期中考试预初年级(六年级)第一学期期中考试结束后,学校进行了及时总结,发现语文成绩除了极个别基础特差的学生,其余学生的差距不是很大。
再结合语文老师的意见和学生的平时学习表现,撤销了语文学科的走班,改为行政班形式开展。
(2)第一学期期末考试预初年级(六年级)第一学期后半学期实行数学和外语两科的分层走班教学,存在以下问题:第一,从学生的能力看,分层的层次不够明显,B班和C班差距逐渐缩小。
第二,从教师的发展看,同一时间段都是一样的主课,教师之间难以互相听课学习。
针对以上情况,学校又进行了调整。
(二)调整阶段(第二次分层)1.分层模式。
(1)学生分层依据预初年级(六年级)第一学期期末考试成绩及学生的自主选择,2015学年第二学期,我们将预初年级(六年级)82名学生(转入2名新生)数学和外语两科各分为了A、B (1班和2班)、C(1班和2班)三个层次共10个分层班级。
A层:基础很差,学习不自觉,接受能力很低,学习积极性很低,成绩欠佳。
B层:基础中等和中等偏下,接受能力一般,学习不够自觉,接受能力较低,成绩中等和中等偏下。
C层:基础较好,学习自觉,有一定的上进心,成绩中等偏上和偏上。
(2)教学目标分层A层目标:难度降低,速度放慢,少变化,多练习,多鼓励。
B层目标:难度根据情况降低,侧重解决学习方法和策略问题,慢变化、多练习,勤反馈。
C层教学方法:内容适度扩大,难度和密度适当加大,多变化,多综合,多自主,多交流。
(3)作业分层A层:基础题+补差题。
B层:基础题+综合题。
C层:基础题+能力提高题。
2.教学模式。
依旧实行双向对流模式,根据考试成绩和学生意愿作微调。
3.教学管理。
对学生实施“任课教师负责制”,任课教师要时刻关注学生的课程规划、学习动态、心理健康等问题,更多的教师承担起德育的功能。
同时,学校建立健全了各种家校合作机制。
4.效果反馈。
第一,学生的成绩呈上升趋势,几乎每次都在进步,优秀率、良好率和及格率对比进校水平均有大幅度提高。
第二,第二次分层效果优于第一次,优秀率有所上升。
第三,优秀生占比过少,原因可能是缺乏长效的榜样带头作用和持久的竞争机制,学生能力还有待提高。
三、实施的问题与对策(一)问题“分层走班教学制”教学管理模式让学生的学业成绩有了明显提高,但是也遇到了一些困难和问题,这是我们不应忽视的。
1.学情与教情的脱离。
分层走班教学后,任课教师了解来自不同行政班学生情况的难度加大,行政班班主任掌握本班所有学生的学习情况难度也加大,直接关系到教育教学的针对性和有效性。
2.行规与集体的忽视。
学生的集体观念、团结意识、纪律观念在分层班里概念不深,来自不同行政班的学生组合在一起难以形成合力。
在各自行政班里,某些程度上影响了行政班的班级凝聚力。
3.走班与留堂的无序。
学生的课间时间几乎都花在了学习资料的准备和不同教室的转移上,很多学生无法记住自己的教室或上课需要带的资料,不停地在各个教室穿梭和回行政班拿资料,造成走班秩序混乱。
如果碰到课间需要留下来问问题,势必会影响下一节课的正常上课。
4.竞争与合作的弱化。
同一个分层班,学生能力相当。
对基础最弱的班级学生来说,周围都是基础很弱的同学,很难进行学习上的交流,也没有竞争的概念,学生能力难以提升。
5.换课与代课的困难。
在分层走班教学中,由于同一层次的某些班级会同时上课,一旦涉及分层教学教师培训、开会、请假,牵连众多。
(二)对策1.扩大育人组织,实现实施主体“一”与“多”的内在统一。
现行学校管理体制下,部分非班主任通常游离于学校德育工作外。
通过在现行教学行政班级内让班主任的角色由“一”转化为“多”,教学班级的任课教师参与到德育工作中,并有自己对口负责的学生,以深入挖掘学生的成长兴趣和发展方向,唤醒学生的发展需要,实现“多主体”育人。
2.变革德育形态,推进班级形式“小”与“大”的和谐共生。
行政班运作指向整体,强调整体风貌,能够促成主题德育的实现。
而在分层走班制下,一个行政班的学生被分成若干“小班”,德育对象指向具体的个人,能够挖掘出更丰富的成长需要、更大的发展空间。
在此过程中,行政班的“大班”和分层的“小班”同时存在、共同发展。
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自我管理,树立时间和效率观念。
3.延伸教育空间,达成合作渠道“同”与“异”的优势互补。
分层走班制下的整个教育环节都体现了学生自我管理,学生参与学校课外活动、社团活动和社会实践,可以培养关注生命、关注生活和关注社会等品质。
学校、家庭、社区在学生德育工作中的侧重点不同,教育是一项多维和立体的整体工程,学校教育必须和家庭教育、社会教育相协调,增进沟通理解,形成和谐共振,从而在学生身上产生最优化的效应。
4.设置合理规划,促进课堂形式“练”与“炼”的积极尝试。
学校要设置合理的培训时间,科学选派培训人员,各部门积极协调,如难以协调,教师应对课堂内容做好整体规划。
在课堂形式的选择上,可以选择以练习为主的方式,学生利用课上时间进行练习。
也可以尝试让学生自主设计课堂,锻炼学生的能力。
在此过程中,可以促进学生交流与合作能力的提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