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前适应性试题(二) 语文 word版含解析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Ⅱ)试卷与答案
{正文}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Ⅱ)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1.(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各题所谓“被遗忘权”,即数据主体有权要求数据控制者永久删除有关数据主体的个人数据,有权被互联网遗忘,除非数据的保留有合法的理由。
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廉价的存储器、易于提取、全球性覆盖作为数字化记忆发展的四大驱动力,改变了记忆的经济学,使得海量的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更低。
记忆和遗忘的平衡反转,往事正像刺青一样刻在我们的数字肌肤上;遗忘变得困难,而记忆却成了常态。
“被遗忘权”的出现,意在改变数据主体难以“被遗忘”的格局,赋予数据主体对信息进行自决控制的权利,并且有着更深的调节、修复大数据时代数字化记忆伦理的意义。
首先,“被遗忘权”不是消极地防御自己的隐私不受侵犯,而是主体能动地控制个人信息,并界定个人隐私的边界,进一步说,是主体争取主动建构个人数字化记忆与遗忘的权利。
与纯粹的“隐私权”不同,“被遗忘权”更是一项主动性的权利,其权利主体可自主决定是否行使该项权利对网络上已经被公开的有关个人信息进行删除,是数据主体对自己的个人信息所享有的排除他人非法利用的权利。
其次,在数据快速流转且难以被遗忘的大数据时代,“被遗忘权”对调和人类记忆与遗忘的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在大数据时代不能“被遗忘”,那意味着人们容易被囚禁在数字化记忆的监狱之中。
不论是个人的遗忘还是社会的遗忘,在某种程度上都是一种个人及社会修复和更新的机制,让我们能够从过去经验中吸取教训,面对现实,想象未来,而不仅仅被过去的记忆所束缚。
最后,大数据技术加速了人的主体身份的“被数据化”,人成为数据的表征,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以数据的形式被记忆,大数据所建构的主体身份会导致一种危险,即“我是”与“我喜欢”变成了“你是”与“你将会喜欢”;大数据的力量可以利用信息去推动、劝服、影响甚至限制我们的认同。
2018年高考全国Ⅱ卷语文答案(纯word,精校,详细解析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全国卷Ⅱ)语文(详细答案)【答案】1. A 2. D 3. B【解析】这篇文章属于论述文,考点包括理解(B)和分析综合(C)两个层级,考查考生的理解词句、筛选整合、理解运用论证方法的能力。
要提高这类题目的正答率,不仅要读懂所给的材料,还到文中找到与选项有关联的文字,然后看一看文中的信息与选项是否一致,或者选项的内容与文章的信息是否一致,或者由文中的信息能否得出选项中的结论。
2. 此题考查分析论证过程的能力,重点考查论点是否正确。
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
D项混淆时态。
“可能”错误,文章分析的是已然发生的问题。
3. 此题侧重分析概括作者在文中的观点态度。
解答时首先要通读全文明确论述话题,然后概括每一段的观点,最后将选项信息归位,与原文比对理解,找出答案。
B项以偏概全。
原文说“不论是个人的遗忘还是社会的遗忘,在某种程度都是一种个人及社会修复和更新的机制”,选项去掉了“在某种程度上”的限制。
【答案】4. C5. ①对待新奇事物,还没亲见就先有说法,“不知为知之”,揭示出二姐等人傲慢无知的自大;②听说有声电影真有新奇之处,就想“开开眼”,是一种从众、趋新的心态;③到了电影院后也不真的看电影,不愿对新奇事物进一步了解探究,实质上是一种固步自封的心态;④对有声电影胡乱作出“共识”评价,隐含的是二姐等人面对新奇事物时无所适从的焦虑不安。
6. ①如“知之为知之,不知为知之”,或“一部伦理从何处说起”,借用并改换了经典语句,以造成幽默效果;②如出门时二姥姥找眼镜、三舅妈找钮子,四狗子洗脸,同一行为模式重复多次,产生喜剧效果;③如“既来之则安之,打了票”,或“忽前忽后,忽左忽右,离而复散,分而复合,主张不一,而又愿坐在一块儿”,将书面语与口语混搭,庄谐并出;④如“直落得二姐口干舌燥,二姥姥连喘带嗽,四狗子咆哮如雷,看座的满头是汗”,使用了排比手法描写人物窘态,带有打油诗的诙谐意味;⑤如二姐等人打架似的推让座位,“把前后左右的观众都感化得直喊叫老天爷”,把抱怨说成“感化”,反话正说,既讽刺又幽默;⑥如二姐喊叫卖糖的,声音之大令人“以为是卖糖的杀了人”,这种夸张令人忍俊不禁。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全国卷2,参考版解析)
绝密★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题(全国卷2)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I卷(阅读题)和第Ⅱ卷(表达题)两部分。
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I卷阅读题甲必考题―、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宇,完成1〜3題.人们常说‚小说是讲故事的艺术‛,但故事不等于小说,故事讲述人与小说家也不能混为一谈。
就传统而言,讲故事的讲述亲身经历或道题听途说的故事,口耳相传,吧它们转化为听众的经验;小说家则通常记录见闻传说,虚构故事,经过艺术处理,把它们变成小说交给读者。
除流传形式上的简单差异外,早起小说和故事的本质区别并不明显,经历和见闻是它们的共同要素,在传统较为落后的过去,作为远行者的商人和税收最适合充当故事讲述人的角色,故事的丰富程度与远行者的游历成比。
受此影响,国外古典小说也常以人物的经历为主线组织故事,《荷马史诗》《一千零一夜》都是描述某种特殊的经历和遭遇,《唐吉可德》中的故事是唐吉可德的行侠其余和所见所闻,17世纪欧洲的流浪汉小说也体现游历见闻的连缀。
在中国民间传说和历史故事为志怪录类的小说提供了用之不竭的素材,话本等古典小说形式也显示出小说和传统故事的亲密关系。
虚构的加强使小说和传统质检的区别清晰起来。
小说中的故事可以来自想象。
不一定是作者的亲历亲闻。
小说家常闭门构思,作品大多诞生于他们的离群索居的时候,小说家可以闲坐在布宜诺斯艾利斯的图书馆中,或者在巴黎一间终年不见阳光的阁楼里,杜撰他们想象中的历险故事,但是,一名水手也许礼金千辛万苦才能把在东印度群岛听到的故事带回伦敦;一个匠人瓢泼一生,积攒下无数的见闻、掌故或趣事,当他晚年作在火炉旁给孩子们讲述这一切的时候,他本人就是故事的一部分,传统故事是否值得转述,往往只取决于故事本事的趣味性和可流传性,与传统的故事方式不同,小说家一般并不单纯转述故事,他是在从事故事的制作和生产,有深思熟虑的讲述目的。
【最新整理】(精校版)2018年全国卷Ⅱ语文高考试题文档版(含答案)(1)
绝密★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10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所谓“被遗忘权”,即数据主体有权要求数据控制者永久删除有关数据主体的个人数据,有权被互联网遗忘,除非数据的保留有合法的理由,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廉价的存储器,易于提取、全球覆盖作为数字化记忆发展的四大驱动力,改变了记忆的经济学,使得海量的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更低,记忆和遗忘的平衡反转,往事正像刺青一样刻在我们的数字肌肤上;遗忘变得困难,而记忆却成了常态,“被遗忘权”的出现,意在改变数据主体难以“被遗忘”的格局,对于数据主体对信息进行自决控制的权利,并且有着更深的调节、修复大数据时代数字化记忆伦理的意义。
学·科网首先,“被遗忘权”不是消极地防御自己的隐私不受侵犯,而是主体能动地控制个人的信息,并界定个人隐私的边界,进一步说,是主体争取主动建构个人数字化记忆与遗忘的权利,与纯粹的“隐私权”不同,“被遗忘权”更是一项主动性的权利,其权利主体可自主决定是否行使该项权利对网络上已经被公开的有关个人信息进行删除,是数据主题对自己的个人信息所享有的排除他人非法使用的权利。
其次,在数据快速流转且难以被遗忘的大数据时代,“被遗忘权”对调和人类记忆与以往的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在大数据时代不能“被遗忘”,那意味着人们容易被囚禁在数字化记忆的监狱之中,不论是个人的遗忘还是社会的遗忘,在某种程度都是一种个人及社会修复和更新的机制,让我们能够从过去的经验中吸取教训,面对现实,想象未来,而不仅仅背过去的记忆所束缚。
2018届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三语文模拟(二)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试题语文(二)注意事项:1.答卷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作答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如今,一个尚未来得及收入《汉语大辞典》的新词儿——“自媒体”大热,由此产生一大批“自媒体人”。
在中国古代,尽管没有自媒体一说,但以类似手段谋生的人并不鲜见。
在汉代,宫廷文学侍从官得到重视,朝廷往往向民间征招“笔杆子”,优秀的还给官当。
贾谊、司马相如、杨雄、东方朔、枚皋、张衡、蔡邕这些汉代词赋名家,当初都是这样的“笔杆子”。
可是,古代既没有稿费制,更无广告分成一说,玩自媒体靠什么获取报酬?靠“打赏”。
成语“一字千金”便因打赏而来。
首开打赏先河的是汉代,如汉代四川才子王褒便屡被打赏。
据《汉书·王褒传》,王褒文章文采飞扬,汉宣帝刘询听说后,将他征召入京,常将他和张子侨俩人带在身边,“所幸宫馆,辄为歌颂”。
但文章并不是白写的,汉宣帝会根据文章的质量进行打赏,即所谓“第其高下,以差赐帛。
唐代时,现代很流行的稿费制已出现,在打赏外,自媒体人又多了一条创收的渠道。
稿费在古代通称“润笔”。
在唐朝,不少文人已能获得很高的润笔。
如当时文化名人韩愈、李邕等通过为人撰写碑文便可拿到巨额稿费。
尤其是韩愈,他最擅长写墓志、碑文,高的话一篇碑文就能拿到“(黄)金数斤”,时人曾讥之为“谀墓金”。
看来,为了拿到润笔,韩愈在志文中未少用阿谀奉承之词。
其实,“谀墓受金”韩愈并非第一人,这一词最早使用在东汉末文人蔡邕的身上,由此可见,润笔早在汉代即已存在。
“写软文”被一些现代媒体人视为一种心照不宣的创收手段,殊不知古代文人早就开始玩这一套了,到明清时手法已颇老到。
所谓“软文”,就是根据对方需要而创作、发布的形象宣传、广告、美言性质的文章。
2018年高考全国卷2语文试题及答案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所谓“被遗忘权”,即数据主体有权要求数据控制者永久删除有关数据主体的个人数据,有权被互联网遗忘,除非数据的保留有合法的理由,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廉价的存储器,易于提取、全球覆盖作为数字化记忆发展的四大驱动力,改变了记忆的经济学,使得海量的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更低,记忆和遗忘的平衡反转,往事正像刺青一样刻在我们的数字肌肤上;遗忘变得困难,而记忆却成了常态,“被遗忘权”的出现,意在改变数据主体难以“被遗忘”的格局,对于数据主体对信息进行自决控制的权利,并且有着更深的调节、修复大数据时代数字化记忆伦理的意义。
首先,“被遗忘权”不是消极地防御自己的隐私不受侵犯,而是主体能动地控制个人的信息,并界定个人隐私的边界,进一步说,是主体争取主动建构个人数字化记忆与遗忘的权利,与纯粹的“隐私权”不同,“被遗忘权”更是一项主动性的权利,其权利主体可自主决定是否行使该项权利对网络上已经被公开的有关个人信息进行删除,是数据主题对自己的个人信息所享有的排除他人非法使用的权利。
其次,在数据快速流转且难以被遗忘的大数据时代,“被遗忘权”对调和人类记忆与以往的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在大数据时代不能“被遗忘”,那意味着人们容易被囚禁在数字化记忆的监狱之中,不论是个人的遗忘还是社会的遗忘,在某种程度都是一种个人及社会修复和更新的机制,让我们能够从过去的经验中吸取教训,面对现实,想象未来,而不仅仅背过去的记忆所束缚。
最后,大数据技术加速了人的主体身份的“被数据化”,人成为数据的表征,个人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在以数据的形式被记忆。
大数据所建构的主体身份会导致一种危险,即“我是”与“我喜欢”变成了“你是”与“你将会喜欢”;大数据的力量可以利用信息去推动、劝服、影响甚至限制我们的认同。
也就是说,不是主体想把自身塑造成什么样的人,而是客观的数据来显示主体是什么样的人,技术过程和结果反而成为支配人、压抑人的力量。
(精校版)2018年全国卷Ⅱ语文高考试题文档版(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10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所谓“被遗忘权”,即数据主体有权要求数据控制者永久删除有关数据主体的个人数据,有权被互联网遗忘,除非数据的保留有合法的理由,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廉价的存储器、易于提取、全球性覆盖作为数字化记忆发展的四大驱动力,改变了记忆的经济学,使得海量的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更低,记忆和遗忘的平衡反转,往事正像刺青一样刻在我们的数字肌肤上;遗忘变得困难,而记忆却成了常态。
“被遗忘权”的出现,意在改变数据主体难以“被遗忘”的格局,赋予数据主体对信息进行自决控制的权利,并且有着更深的调节、修复大数据时代数字化记忆伦理的意义。
首先,“被遗忘权”不是消极地防御自己的隐私不受侵犯,而是主体能动地控制个人的信息,并界定个人隐私的边界,进一步说,是主体争取主动建构个人数字化记忆与遗忘的权利。
与纯粹的“隐私权”不同,“被遗忘权”更是一项主动性的权利,其权利主体可自主决定是否行使该项权利对网络上已经被公开的有关个人信息进行删除,是数据主体对自己的个人信息所享有的排除他人非法使用的权利。
其次,在数据快速流转且难以被遗忘的大数据时代,“被遗忘权”对调和人类记忆与遗忘的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在大数据时代不能“被遗忘”,那意味着人们容易被囚禁在数字化记忆的监狱之中。
2018届普通高等学校高三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二)语文(word版有答案)
2018届普通高等学校高三招生全国统一考试模拟(二)语文(word版有答案)现在,“自媒体”这个新词儿非常流行,因此出现了一大批“自媒体人”。
然而,在中国古代,虽然没有“自媒体”这个概念,但是有很多人通过类似的方式来谋生。
在汉代,宫廷文学侍从官备受重视,朝廷常常从民间招募“笔杆子”,优秀者可以做官。
XXX、XXX、XXX、XXX、XXX、XXX、XXX等汉代词赋名家最初都是这样的“笔杆子”。
然而,古代没有稿费制度,更没有广告分成,那么自媒体人如何获取报酬呢?他们靠的是“打赏”。
成语“一字千金”就是因为打赏而来的。
汉代首开打赏先河,例如,汉代四川才子XXX就经常被打赏。
据《汉书·王褒传》记载,XXX的文章XXX,XXXXXX听说后征召他到京城,常常和XXX一起带在身边,“所幸宫馆,辄为歌颂”。
但文章并不是白写的,XXX会根据文章的质量进行打赏,即所谓的“第其高下,以差赐帛”。
到了唐代,现代很流行的稿费制度已经出现,因此除了打赏之外,自媒体人又多了一种赚钱的途径。
在古代,稿费通常称为“润笔”。
在唐朝,许多文人已经能够获得很高的稿费。
例如,当时的文化名人XXX、XXX等人通过为人撰写碑文就可以拿到巨额稿费。
特别是XXX,他最擅长写XXX和碑文,一篇碑文就可以拿到很高的稿费,有时甚至能拿到“(黄)金数斤”,时人曾经讥笑他为“谀墓金”。
看来,为了拿到稿费,XXX在写作时不少地使用了阿谀奉承之词。
其实,“谀墓受金”的说法并不是由XXX创造的,这个词最早出现在东汉末年的文人XXX的身上。
由此可见,润笔这种形式在汉代就已经存在了。
一些现代媒体人认为,“写软文”是一种心照不宣的赚钱方式。
但是,他们不知道古代文人早就开始使用这种方式了,到了明清时期,这种方式已经相当老套了。
所谓“软文”,就是根据对方的需求创作、发布的形象宣传、广告、美言性质的文章。
古代最早最出名的一篇“软文”是汉代才子XXX所写的《长门赋》。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卷 语文(二)学生版 【附答案】
语文试卷第1页(共10页)语文试卷第2页(共10页)绝密★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仿真卷语文(二)本试卷共10页。
全卷满分150分。
考试用时150分钟。
★祝考试顺利★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用2B 铅笔将答题卡上试卷类型A 后的方框涂黑。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 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选考题的作答:先把所选题目的题号在答题卡上指定的位置用2B 铅笔涂黑。
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5.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一、(2018届广东省佛山市顺德区高三下学期学情调研考试)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化自信,当然不是文化的自我自信。
文化并非主体,主体是人。
在当代中国,文化自信的主体是中国共产党和中华民族。
要坚信文化自信,不能只看到物,看到文化的载体,而要理解中华文化的深层内涵。
无论是文物还是典籍,都只是文化的载体,而灵魂是载体中的内在精神。
文化自信不能离开国家。
正确的文化观不能离开正确的国家观。
国家对于共同文化的形成和认同至关重要。
要形成和维护一个统一的中华民族文化,必然要有一个统一的而非分裂的国家。
民族是文化的主体,而文化是民族的灵魂,中国各民族的生存和发展离不开统一而强大的国家保障。
当一个国家被消灭或处于分裂时,它的文化发展也会中断。
世界四大文明古国,只有中国文化没有中断,因为中国自古至今始终是中国。
中国人是龙的传人。
中国有过分裂,但统一是主导的。
即使当时存在不同的民族政权,它仍然处于中国这个大的疆域之内,因而极容易统一,中华民族的文化保存和继承相对完好。
2018年全国卷Ⅱ语文高考真题文档版(含答案)
绝密★启用前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本试卷共22题,共150分,共10页。
考试结束后,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码填写清楚,将条形码准确粘贴在条形码区域内。
2.答题时请按要求用笔。
3.请按照题号顺序在答题卡各题目的答题区域内作答,超出答题区域书写的答案无效;在草稿纸、试卷上答题无效。
4.作图可先使用铅笔画出,确定后必须用黑色字迹的签字笔描黑。
5.保持卡面清洁,不要折叠、不要弄破、弄皱,不准使用涂改液、修正带、刮纸刀。
一、现代文阅读(36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所谓“被遗忘权”,即数据主体有权要求数据控制者永久删除有关数据主体的个人数据,有权被互联网遗忘,除非数据的保留有合法的理由,在大数据时代,数字化、廉价的存储器、易于提取、全球性覆盖作为数字化记忆发展的四大驱动力,改变了记忆的经济学,使得海量的数字化记忆不仅唾手可得,甚至比选择性删除所耗费的成本更低,记忆和遗忘的平衡反转,往事正像刺青一样刻在我们的数字肌肤上;遗忘变得困难,而记忆却成了常态。
“被遗忘权”的出现,意在改变数据主体难以“被遗忘”的格局,赋予数据主体对信息进行自决控制的权利,并且有着更深的调节、修复大数据时代数字化记忆伦理的意义。
首先,“被遗忘权”不是消极地防御自己的隐私不受侵犯,而是主体能动地控制个人的信息,并界定个人隐私的边界,进一步说,是主体争取主动建构个人数字化记忆与遗忘的权利。
与纯粹的“隐私权”不同,“被遗忘权”更是一项主动性的权利,其权利主体可自主决定是否行使该项权利对网络上已经被公开的有关个人信息进行删除,是数据主体对自己的个人信息所享有的排除他人非法使用的权利。
其次,在数据快速流转且难以被遗忘的大数据时代,“被遗忘权”对调和人类记忆与遗忘的平衡具有重要的意义,如果在大数据时代不能“被遗忘”,那意味着人们容易被囚禁在数字化记忆的监狱之中。
2018届高考考前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含详细答案)
2018届高考考前适应性考试语文试卷(说明:本试卷考试时间为150分钟,满分为150分)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从诗书礼乐到钟鼎彝器,博大精深的古典文化,素来为国人所津津乐道。
然而一到谈及传统建筑,多数人不是一脸茫然,便是心怀遗憾。
保存下来的古建筑本就不多,往往还被岁月剥去了光彩,有几分“土里土气”,相形之下,欧洲古建筑遍地开花,如风光片里古堡的坚固伟岸、教堂的华丽炫酷,让人如何与之一较高下?此言差矣。
以中西古建筑最显著的对比,即材料上的土木和砖石为例。
乍看之下,木质建筑简朴,易朽,扁平,似乎很难与巍峨高耸的石头教堂一争高下。
有人把这归咎于古人的技术不行,或材料短缺。
但事实上,中华大地并不缺石材,古代冶金技术的世界领先,石料开采加工的器具也更先进。
同时,老祖宗们并非完全不用石料修筑,譬如陵墓,在他们看来,才是该用石头堆砌的。
而从秦汉陵墓的空间布局、工程结构之精妙来看,早在那个时代,我们的砖石建筑就已经达到了相当高的水准。
因此,对于砖石建筑,古人“非不能也,乃不为也”。
就像中国传统绘画对散点透视的情有独钟一个样,形式和质料上的偏好,其实是一种文化选择。
追根溯源,审美偏好的出发点,还取决于人与环境的相处方式。
欧洲建筑多以石砌,呈竖向耸立之势,以求“飞升天国”的不朽。
而中国建筑的外部形态,基本是横平舒展,寄寓着华夏先民对土地的依恋。
在中国古人心中,石头冰冷坚硬,缺乏生气,太过疏离自然,至于寻常起居,则一定要置身于“生生之气”的土木之中,以求“天人合一”的居住理想。
中西建筑在文化体系中的“地位”也不尽相同。
在西方,建筑是主要的文化载体,法国作家雨果就曾说过,“建筑是石头的史书”,一切艺术门类都须为建筑服务,绘画之,雕刻之,咏叹之,摹写之,以图将其打造为“高大上”的永恒纪念碑。
而古老的东方中国就不这么看了:文字才是千古之承载,不朽之盛事。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语文试卷及答案(word版)
对女护士韩勇义,赵一曼女士采取的则是“女人对女人”的攻心术。
半年多的相处,使韩勇义对赵一曼女士十分信赖。她讲述了自己幼年丧母、恋爱不幸、工作受欺负,等等。赵一曼女士向她讲述自己和其他女战士在抗日队伍中的生活,有趣的、欢乐的生活,语调是深情的、甜蜜的。
韩护士真诚地问:“如果中国实现了共产主义,我应当是什么样的地位呢?”
D.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11.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10.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
A.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B.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C.爽懦惑不能用/遂委身受戮/芝坐爽下狱/当死/而口不讼直/志不苟免/宣帝嘉之/赦而不诛/俄而起为并州刺史/
D.材料二和材料三中,国外媒体对我国量子通信技术研究的相关情况进行了报道,认为中国无论是投资力度还是研究水平都处于世界领先地位。
9.以上三则材料中,《人民日报》《自然》《读卖新闻》报道的侧重点有什么不同?为什么?请结合材料简要分析。(6分)
二、古代诗文阅读(34分)
(一)文言文阅读(本题共4小题,19分)
一九三六年八月二日
(有删改)
4.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
A.小说以“赵一曼女士”为题,不同于以往烈士、同志、英雄等惯常用法,称谓的陌生化既表达了对主人公的尊敬之意,又引起了读者的注意。
普通高等学校2018年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临考冲刺卷(二)语文(含解析)
普通高等学校2018年招生全国统一考试临考冲刺卷高三语文(二)注意事项:1.答题前,先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试题卷和答题卡上,并将准考证号条形码粘贴在答题卡上的指定位置。
2.选择题的作答:每小题选出答案后,用2B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3.非选择题的作答:用签字笔直接答在答题卡上对应的答题区域内。
写在试题卷、草稿纸和答题卡上的非答题区域均无效。
4.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流传千古的名言“宁为玉碎,不为瓦全”,把玉的完美与人格尊严联系在一起,相比之下的“瓦”就逊色得多。
先秦屈原《卜居》中说“蝉翼为重,千钧为轻;黄钟毁弃,瓦釜雷鸣”,“黄钟毁弃,瓦釜雷鸣”就是比喻有才德的人被弃置不用,而无才德的平庸之辈却居于高位。
在我们的传统认识中,瓦被赋予了很多消极的意义。
而实际上,作为我国古代常用的建筑材料,瓦的发明在我国古代建筑史上具有里程碑式的重要意义。
今天就来说说瓦。
人们俗称“秦砖汉瓦”,但这并不准确。
就像古诗中“秦时明月汉时关”一样,是一种修辞性说法。
其实瓦的出现,比汉代要早得多。
战国时著作《世本》记载:“桀作瓦屋。
”这可能是传说。
桀是夏代有名的暴君,子承父位,未经创业艰难,不可能像神农尝百草,后稷教人稼穑一样去“作瓦屋”。
但陶器的出现,到桀的时代已有三千余年历史。
夏桀为了自己的享乐,让匠人把茅屋改作瓦顶,倒也是合情合理的事情。
但至少,今天所说的瓦的形态的出现,不会晚于春秋。
《左传·昭公二十六年》记载了一次战斗。
齐国的子渊捷追赶洩声子,“射之,中盾瓦”。
“盾瓦”,就是盾牌的瓦形凸面。
可见瓦已是当时人们熟知熟见的东西了。
可是,那时瓦还没有变成专称,其它陶制品,也可以称瓦。
比如“弄瓦之喜”的说法,出自《诗经·小雅·斯干》,“乃生女子……载弄之瓦”。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考前适应性试题(二)语文含解析-(高三)
考生姓名座位号(在此卷上答题无效)绝密★启用前2018届高考考前适应性试卷语文(二)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司法智慧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孕育的产物,对中国传统司法文明的演进起了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其人道性、正义性更是具有历久弥新的价值。
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儒家、法家是两个影响深远的学派,其司法智慧也对司法实践影响颇巨,而且在今日仍有重要借鉴价值,可为现代司法改革提供有价值的精神资源和制度资源。
“德主司法”是指以道德精神主导司法,它体现了儒家学派的司法智慧。
儒家道德有着丰富的内容,但大略言之,以“仁道”为核心和主流。
“仁道”,即仁爱之道,强调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特别是重视人的生命价值,这与现代的人道主义理念也有相通之处。
应该指出,儒家的仁道思想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积极影响,此种影响亦及于传统司法制度,如“录囚”“直诉”“赦宥”“存留养亲”“死刑覆奏”“死刑监候”等,无不体现了一定的仁道精神。
虽然封建司法制度在整体上仍然偏于严酷,但上述制度的创设却在一定程度上稀释了其严酷性,而显示了某种人道温情。
“德主司法”既然是让道德主宰司法,当然要求司法人员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或者说必须具备人道情怀,儒家经典提倡的“好生之德”就是例证,它要求司法人员必须尊重人的生命价值,绝对不可嗜血成性,无视人的生命尊严,靠“刑杀”树威。
在儒家看来,一切反仁道的司法活动都应受到道义的谴责。
另外,司法人员还应当具备“敬”“慎”之类的道德素质,严肃认真、小心谨慎地对待司法活动,让每一个案件都经得起法律和历史的检验。
2018年普通高等学校招生全国统一考试高考文综考前适应性试题二201805290134
2018届高考考前适应性试卷文科综合能力测试(二)注意事项:1、本试卷分第Ⅰ卷(选择题)和第Ⅱ卷(非选择题)两部分。
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考生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第Ⅰ卷时,选出每小题的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他答案标号。
写在试卷上无效。
3、回答第Ⅱ卷时,将答案填写在答题卡上,写在试卷上无效。
4、考试结束,将本试卷和答题卡一并交回。
第Ⅰ卷(选择题)本卷共35个小题,每小题4分,共140分。
在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为我国高铁不同乘车时间对应的车外时间(车外时间=前往高铁站的时间+等待时间+离开高铁站的时间)占总出行时间的比例示意图。
据此完成1~2题。
1.根据材料推断A.高铁出行乘车时间长B.高铁不适合短途出行C.高铁出行车外时间长D.高铁站布局不合理2.高铁站附近,最适合发展的商业是A.综合零售和文教类B.日用品和家电家具C.餐饮、箱包和地方特产D.医药卫生用品和娱乐产业【解析】第1题,表格显示,出行时间越长,车外时间占比就越小,因此高铁不适合短途出行,选B。
第2题,高铁站附近,一般是出远门的旅客,因此,最适合发展的商业是为远途旅客做好多类服务,如餐饮、箱包和地方特产售卖等,选C。
【答案】1.B 2.C间歇泉是一种热水泉,其泉水不是从泉眼里不停地喷涌出来,而是一停一溢,好像是憋足了一口气,才狠命地涌出一股子来。
喷发的时候,泉水可以喷射到很高的空中,形成几米、甚至几十米高的水柱,看起来十分壮观。
读图,完成3~5题。
3.间歇泉喷发的能量来源于A.太阳辐射能B.生物能C.地球内能D.潮汐能4.间歇泉A.每次喷发的时间长短一样B.喷发周期是不变的C.形成需要适宜的地质构造D.形成不需要充足的地下水5.间歇泉在我国分布最广的地区可能位于A.塔里木盆地B.珠江三角洲C.松嫩平原D.雅鲁藏布江谷地【解析】第3题,太阳辐射能、生物能、潮汐能都是来自地球外部的能量;由材料“间歇泉是一种热水泉”可知,导致间歇泉泉水喷发的能量来源于地球内部的岩浆活动,应为地球内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考生姓名座位号(在此卷上答题无效)绝密★启用前2018届高考考前适应性试卷语文(二)注意事项:1.答题前,考生务必将自己的姓名、准考证号填写在答题卡上。
2.回答选择题时,选出每小题答案后,用铅笔把答题卡上对应题目的答案标号涂黑。
如需改动,用橡皮擦干净后,再选涂其它答案标号。
回答非选择题时,将答案写在答题卡上,写在本试卷上无效。
3.考试结束后,请将本试题卷和答题卡一并上交。
第Ⅰ卷阅读题一、现代文阅读(35分)(一)论述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9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中国传统司法智慧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孕育的产物,对中国传统司法文明的演进起了不可忽视的促进作用,其人道性、正义性更是具有历久弥新的价值。
在中国传统法律文化中,儒家、法家是两个影响深远的学派,其司法智慧也对司法实践影响颇巨,而且在今日仍有重要借鉴价值,可为现代司法改革提供有价值的精神资源和制度资源。
‚德主司法‛是指以道德精神主导司法,它体现了儒家学派的司法智慧。
儒家道德有着丰富的内容,但大略言之,以‚仁道‛为核心和主流。
‚仁道‛,即仁爱之道,强调尊重人、关心人、爱护人,特别是重视人的生命价值,这与现代的人道主义理念也有相通之处。
应该指出,儒家的仁道思想在中国历史上产生了积极影响,此种影响亦及于传统司法制度,如‚录囚‛‚直诉‛‚赦宥‛‚存留养亲‛‚死刑覆奏‛‚死刑监候‛等,无不体现了一定的仁道精神。
虽然封建司法制度在整体上仍然偏于严酷,但上述制度的创设却在一定程度上稀释了其严酷性,而显示了某种人道温情。
‚德主司法‛既然是让道德主宰司法,当然要求司法人员必须具备高尚的道德,或者说必须具备人道情怀,儒家经典提倡的‚好生之德‛就是例证,它要求司法人员必须尊重人的生命价值,绝对不可嗜血成性,无视人的生命尊严,靠‚刑杀‛树威。
在儒家看来,一切反仁道的司法活动都应受到道义的谴责。
另外,司法人员还应当具备‚敬‛‚慎‛之类的道德素质,严肃认真、小心谨慎地对待司法活动,让每一个案件都经得起法律和历史的检验。
‚责任司法‛意味着司法人员必须对自己的行为负责,出了错案必须承担责任。
在法家思想中,‚责任司法‛的理论源于责任行政的理论,因为当时的司法权与行政权不分家。
责任行政的理论要求行政执法主体必须为自己的行为承担责任,为此,秦朝制定了完善的监察制度,对行政执法进行严密的监察,对执法主体的违法行为进行追究。
根据当时的体制,司法权只是行政权的一部分,因此,对行政权的监察也包括了对司法权的监察,监察主体如果发现司法人员存在徇私枉法、司法不公问题,自然会对其加以惩戒。
可以说,监察制度是当时司法责任制得以确立的前提。
秦朝的司法责任制具有开创性,其法典《秦律》中规定的‚不直‛‚纵囚‛‚失刑‛等罪名就是例证。
‚责任司法‛也是一种‚治吏‛司法,法家提倡‚明主治吏不治民‛,要求将整治官员作风纳入法治化轨道。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吏‛是当时的底层官员,数量庞大,又与民众有着广泛的接触,其作风如何直接影响到官府在民众中的形象,也直接关系到民众的利益诉求与社会的和谐稳定。
因此,法家才将治国的重点和政治的起点放在‚治吏‛上。
(摘编自崔永东《传统法律文化孕育的司法智慧》)1. 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3分)()A. 中国传统司法智慧的人道性、正义性是中国传统法律文化孕育的产物,具有历久弥新的作用。
B. 儒家思想以“仁道”为核心,重视个体的生命价值,这与现代人道主义理念深相契合。
C.“录囚”“直诉”等法律制度的存在,说明我国封建司法制度是人性化的,充满温情的。
D. 法家倡导“治吏”的一个原因是官员们的行为作风直接关乎民众的利益和社会的和谐稳定。
【答案】A【解析】题干是“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理解和分析,正确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理解并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
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
B项,“这与现代人道主义理念深相契合”错误,原文为“这与现代的人道主义理念也有相通之处”。
C项,“说明我国封建司法制度是人性化的,充满温情的”错误,原文为“一定程度上稀释了其严酷性,而显示了某种人道温情”。
D项,“官员们”错误,应是“底层官员们”。
2. 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本文主要从儒家、法家入手,论述了它们所蕴含的司法智慧对后世司法实践产生的深远影响。
B. 二、三两段从儒家思想对传统司法制度的影响、司法人员的道德要求、执法态度三个层面展开论述。
C. 文章引用了儒、法两家的相关思想和许多古代司法制度中的罪名名词,使得论述有理有据。
D. 第四段以秦朝的监察制度为例,论证了法家的“责任司法”对中国传统司法文明的演进起到促进作用。
【答案】B【解析】题干是“下列对原文论证的相关分析,不正确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此题考核分析论点、论据和论证方法的能力。
答题时注意分析文章的思路,中心论点和分论点的关系,论点和论据之间的关系,论证方法的类型,重点考核为论点是否正确,论据证明的是什么观点和论证的方法。
B项,“三个层面”错误,“执法态度”也属“道德要求”层面。
3. 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如果不借鉴儒家和法家传统的司法智慧,中国的现代司法改革就可能走许多弯路。
B. 司法人员只要具备“敬”“慎”的素质,就能使每个案件经得起法律和历史的检验。
C. 如果不是受到法家的责任行政理论的影响,那么秦朝就不会制定完善的监察制度。
D.“德主司法”与“责任司法”分属中国司法进程中的两个不同方面,无所谓优劣。
【答案】B【解析】题干是“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文中重要信息的能力。
答题时注意仔细阅读文章,找准有效答题区间,然后认真对读,寻找细微的差别。
B项,“只要……就……”错误。
(二)文学类文本阅读(本题共3小题,14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4-6题。
红皮鸡蛋蓝月桌子上,一篮子红皮土鸡蛋干净亮泽。
这是乡下的二娘送来的,她说土鸡蛋虽不是什么稀罕物,养人。
二娘其实是郑其的二婶。
在郑其5岁的时候,一个嗜血的黄昏,郑其的父母被一辆酒驾拖拉机当场撞死。
郑其的奶奶经不住打击,也随着去了。
尚不懂事的郑其就由二婶抚养,从此,郑其唤二婶二娘。
二娘有一子叫郑虎,小郑其一岁。
两孩子亲兄弟一样,只是郑虎调皮,不爱学习,上树掏鸟蛋,下河摸鱼,偷果子摘瓜,因这没少挨二娘的笤帚。
每当这时候,郑其就站出来为郑虎求情。
郑其不厌其烦地帮郑虎补课,终于两人一先一后都考上了高中。
但二娘却犯了难,郑其的二叔原本就患有类风湿关节炎,这期间突然加剧了,关节变形,根本不能下地劳作,一家子重担全压在二娘身上,如今两孩子的学费成了难中之难。
郑其说:‚二娘,让虎子上吧。
‛一向和蔼的二娘唬了脸,‚这事二娘心里有数,你只管好好读书。
‛郑其不敢吭声了。
结果郑虎辍学跟着村里的包工头出去打工。
郑其说:‚这怎么可以?‛二娘说:‚虎子不是读书的料。
你安心读书,咱们郑家出你这个状元,我也跟祖上有交代了。
‛说完从怀里掏出一包红皮鸡蛋,让他晚上读书饿了吃。
郑其含着泪花看瘦削的二娘匆匆离去,鸡蛋还是热的,二娘几乎是跑着来的啊!二娘的红皮鸡蛋一直陪着郑其政法大学毕业,走上工作岗位,当上法院院长。
郑虎也很争气,由于头脑灵活,自己拉起了施工队,当上了小包工头。
村人都劝二娘跟着儿子享福去。
二娘说:‚乡下挺好,城里不能养鸡,买来的鸡蛋都不好,听说有啥……啥安来着……‛‚二娘,叫三聚氰胺。
‛‚对,对对对。
‛二娘乐得脸满都是褶子。
每次二娘送来鸡蛋就匆匆走了,任凭郑其怎么挽留都不肯多留,说乡下一大堆事情呢。
今天,二娘破例坐了会儿,嘴巴动了动,结果什么也没说,颤巍巍站起了身,说:‚回了。
‛郑其蓦然间发现二娘老了,脸色枯槁,满头白发,背佝偻得厉害……‚二娘……‛郑其的一声呼唤,二娘颤了下身子,泪陡然滑落,说:‚其娃,虎子的事情,你该咋办就咋办吧。
‛目送二娘离去,郑其眼睛发涩。
心里暗骂,虎子啊虎子,你浑啊!虎子犯的事不轻。
那天,郑虎正因一笔工程款没有到账心烦,一个民工闯进来,说家里老母有病,急需用钱,要郑虎结清前面拖欠的工钱。
郑虎不耐烦地起身就走人,谁知道民工扯住他的衣服不放。
郑虎火往上涌,就把民工一顿拳脚。
不幸的是,那人本来就患了脑瘤,只是一直没被发现,拳脚之下,受伤诱发一命呜呼了。
民工的老母一纸状书把郑虎送进了监狱。
郑虎泪流满面,说:‚哥,你这回一定要帮我呀!千不看万不看,你看在咱娘份儿上,你总不能让咱娘没有儿子吧。
而且……就算我不打他,他也说不准哪天就死了……‛‚你给我住嘴!事到如今,你居然还一味为自己开脱!‛郑其气得脸都白了,心像撕裂一样疼。
要说郑虎的案子,要帮也不是没有可能,毕竟那位民工本身有病,但是……郑其的眼前不断交替出现着两张老妇人的脸,都是白发苍苍,都是皱纹纵横……一个是受害民工的老母亲,另一个是二娘。
郑其伸手拿起一个红皮鸡蛋,却似有千斤之重,手也不禁颤抖起来,啪地掉落在地,顿时四分五裂……郑其看着地上的狼藉,打了一个哆嗦,他一松手就可以把好好的鸡蛋打破,那么他再一松手呢……他连夜赶去了乡下,他要和二娘好好谈谈……二娘正在灶前忙碌,看到他来,说:‚你来得正好。
一会这些鸡蛋煮好了,你带给虎子,他好多年没吃我煮的鸡蛋了……你对他说,娘说的,人命不分贵贱,该还的必须还。
‛‚二娘……‛郑其眼里涌出了泪花。
(有删节)4. 下列对小说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 小说截取主人公生活中的一个短时片段,按时间顺序叙事,其中两次插叙,使现在和过去交织,延展了小说叙事时空,曲折生动。
B. 小说前半部分写二娘对郑其的养育、造就之恩,后半部分写二娘支持郑其秉公办案,主要目的是为了刻画二娘质朴、明理的形象。
C. “鸡蛋还是热的,二娘几乎是跑着来的啊!”时隔多年,郑其依然记得二娘给自己送鸡蛋的这个细节,说明他也是个顾念情义的人。
D. “今天,二娘破例坐了会儿”,她原是为郑虎说情来的,但“结果什么也没说”,反映出人物内心的复杂斗争,使人物显得立体、真实。
【答案】B【解析】题干是“下列对文本相关内容和艺术特色的分析鉴赏,不正确的一项是”。
本题考查欣赏作品的形象,赏析作品的内涵,领悟作品的艺术魅力。
B项,主要目的不是刻画二娘形象。
5. 小说中两处画横线部分写郑其呼唤“二娘……”分别表现了郑其怎样的心理?(5分)【参考答案】(1)第一处表现了郑其在情与法之间矛盾纠结的痛苦心理。
(2)第二处表现了郑其对通达事理的二娘的感激和敬意。
【解析】题干是“小说中两处画横线部分写郑其呼唤‘二娘……’分别表现了郑其怎样的心理?”本题考查理解和分析作品中人物形象的能力。
要想分析出人物的真实的心理,要结合情节,任务的言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