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4年经济学知识:仅有劳动要素解析
2014年经济学知识:下面有关效用表述 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1.下面有关效用表述正确的是(ACE )A.效用是消费者在消费某种商品或劳务中得到的满足程度2.在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产量上可以有()。
A、P大于LACB、P小于LAC3.在短期中,调节国民经济均衡的是()。
A 总需求B 总供给C 国民收入D 物价水平4. 政府对某类商品规定最高价格,如某些国家规定了房屋最高租金,其后果是( )a.过分旺盛的需求得到遏制b.供给不足的现象消失5.等产量曲线含义是( )a.不同的投入组合可以相互替代的,但不可完全替代b两种可变投入是完全替代的6.边际成本低于平均成本时( A )。
A.平均成本上升B.总成本下降7.在IS曲线不变的情况下,LM曲线的弹性大,则()。
A 财政政策的效果好B 货币政策的效果好8.风险最大的投资方式是()。
A.银行存款B.共同基金C.政府债券D.股票投资9.一个行业有很多厂商,每个厂商销售的产品与其他厂商的产品略有差别,这样的市场结构称为()。
A、垄断竞争10.政府支出中的转移支付的增加可以:( )A.增加投资B.减少投资C.增加消费D.减少消费11.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
A.派生的需求B.联合的需求C.最终产品的需求D.A、B两者12.基尼系数的增大表明(A )A.收入不平均程度的增加B.收入不平均程度的减少13.随着我国卫生医疗条件的发展,越来越多的青少年成长成为劳动力,这促进劳动的供给曲钱( B )A.向左移动B.向右移动C.不移动D.以上均不是14.总效用曲线达到顶点时(B )A、边际效用曲线达到最高点B、边际效用为零15.某人在年初花30万元购置住房一套,到年终时以35万元卖出;该年银行存款年利率为5%;则某人在房屋买卖中获得经济利润是( )。
A.5万元B.1.5万元C.3.5万元D.0万元16.仅有劳动要素(L)可变的短期生产中,当MPL=APL的时候,有( )。
A.APL最大B.APL处于上升阶段17. 单选题(每题2分,共20分)1、D 2、B 3、A 4、D 5、18.完全竞争的市场是指()A、增加边际收益19.人们在进行决策时,必须作出某种选择,这是因为()A、选择会导致短缺B、人们在进行决策时面临的资源是有限的20.序数效用论中,商品的效用()A、取决于价格B、取决使用价值21.下面哪些生产要素属于可变成本(BC )A.设备、厂房B.工人的工资C.原材料、燃料D.管理人员的工资22.经济学分析中重视边际量,如边际效用、边际成本、边际收益、边际产量等,这种分析方法是( )。
经济学中的劳动经济学
经济学中的劳动经济学劳动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它探讨和分析人力资源的利用、劳动力市场以及与劳动相关的决策和政策。
劳动经济学旨在研究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工资决定因素以及劳动力市场的运作。
一、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是劳动经济学的核心问题之一。
在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供给方是劳动者,而需求方则是企业和雇主。
供给方和需求方的关系直接影响着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和运作。
供给方可以通过提高技能和教育水平来增加自己的市场竞争力,而需求方则会根据企业的需求和生产力水平来确定对劳动力的需求。
二、工资决定因素工资是劳动力市场上的重要指标,决定了劳动者的收入水平和生活质量。
工资的决定因素包括劳动者的技能和能力、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关系、劳动者的个人特征以及法定工资标准等。
劳动者的技能和能力越高,通常会获得更高的工资待遇。
而劳动力市场的供需关系会直接影响到工资的水平和变动,当劳动力供给过剩时,工资往往会下降,反之亦然。
三、劳动力市场的运作劳动力市场的运作涉及到劳动者和雇主之间的交流和协商。
劳动市场主要通过以下几种方式进行运作:1. 招聘和求职:企业通过招聘渠道发布职位需求,并面试、选拔合适的劳动者填补职位空缺。
同时,劳动者通过求职渠道寻找合适的工作机会。
2. 谈判和签订劳动合同:劳动者和雇主之间进行谈判,商定工资待遇、工作条件以及其他福利待遇,并最终签订劳动合同。
劳动合同是双方权益的法律保障。
3. 劳动法律和政策:国家和地方政府颁布和实施与劳动力相关的法律和政策,包括最低工资标准、劳动保护法规等,以保护劳动者的权益。
总结劳动经济学是经济学中一个重要的分支学科,研究劳动力供给和需求、工资决定因素以及劳动力市场的运作。
劳动力的供给和需求关系着劳动市场的均衡和稳定,工资的决定因素多方面影响着劳动者的收入情况,劳动力市场的运作则需要通过招聘求职、谈判签订劳动合同和劳动法律政策等来实现。
只有在合理的供需关系、公正的工资决定和良好的劳动力市场运作下,劳动经济学才能为社会经济的发展做出贡献。
劳动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劳动经济学知识点整理劳动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研究劳动力市场和劳动力的供求关系,以及劳动力的价值和效率。
它关注劳动力的生产、分配和利用等方面的经济问题。
在本文中,我们将整理一些关键的劳动经济学知识点。
1. 劳动力供求关系:劳动力供求是指劳动力的求职与就业之间的关系。
供求关系的平衡决定了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情况。
需求方通常是雇主或企业,而供给方则是劳动者。
劳动力市场的供大于求时,失业率较高,工资水平较低;相反,供给不足时,失业率较低,工资水平较高。
2. 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指个体通过学习、培训和工作经验等方式获取的知识和技能。
人力资本的增加可以提高个体的劳动生产力和就业机会,并且产生更高的收入水平。
投资于人力资本的教育和培训被视为一种重要的经济发展策略,可以提高整个国家或地区的劳动力素质。
3. 劳动报酬:劳动报酬是劳动者为他们所提供的劳动而获得的回报。
劳动报酬通常以货币形式支付,如工资、薪水或工资。
根据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劳动报酬在不同行业、职业和地区内会有所不同。
同时,劳动报酬也受到劳动者的人力资本和技能水平的影响。
4. 劳动力市场的不完全竞争:劳动力市场通常被认为是一个不完全竞争市场,与典型的完全竞争市场相比,劳动力市场存在许多市场摩擦和不对称信息的问题。
劳动力市场的不完全竞争导致了工资的刚性,即在经济波动期间,工资调整会滞后于变动的劳动力需求。
5. 劳动力流动性:劳动力流动性是指劳动者从一个行业或职业向另一个行业或职业的转移能力。
劳动力流动性的高低对经济的发展和劳动力市场的运行起着重要作用。
高度流动的劳动力市场可以促进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经济的灵活性。
6. 技术进步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技术进步对劳动力市场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一方面,技术进步可能会导致部分劳动力的失业,因为机器和自动化系统可以替代某些传统劳动力的工作。
另一方面,技术进步也会创造新的就业机会,需要更多具备高技能和高专业素质的劳动力。
2014年经济学知识:使用自有资金也应计算利息收入这种利息从成本角度看解析
1.使用自有资金也应计算利息收入,这种利息从成本角度看是()A、固定成本B、隐含成本2.均衡价格就是(BC )A、供给量等于需求时的价格3.在生产者均衡点上()。
A、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曲线相切B、MRTSLK=MPL/MPK4. 需求量和价格所以反方向变化,是因为()A.替代效应的作用B. 收入效应的作用5. 下列各项哪一项会导致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移动()A、失业B、有用性资源增加或技术进步6.仅有劳动要素(L)可变的短期生产中,当MPL=APL的时候,有( )。
A.APL最大B.APL处于上升阶段7.若无差异曲线上任一点的斜率为:-1/2,这意味着消费者有更多x的时,他更愿意放弃()单位x而获得一单位y。
A、1/2B、28.预算线的位置和斜率取决于()A、消费者的收入B、消费者的收入和商品的价格9.价格,收入水平,相关商品 2.公司制3.固定(不变)4。
平均产量。
5.自变量1-5:CDD10.在生产契约曲线上的点表示生产者( C )A、获得了最大利润B、支出了最小成本11.等产量线上某一点的切线斜率绝对值表示( )。
A.边际替代率B.边际技术替代率12.在社会生产能力过剩情况下,收入分配趋于平等则会提高(A)A.国民消费倾向B.国民储蓄倾向C.减少即期的消费D.对国民经济不利13.完全垄断厂商的平均收益曲线为直线时,边际收益曲线也是直线。
边际收益曲线斜率的绝对值为平均收益曲线斜率绝对值()A、2倍B、1/2倍C、1倍D、4倍14.总成本在短期内包括(CD )A、半年以内的成本B、一年以内的成本C、固定成本D、可变成本15. 垄断的可能来源包括()A、特许权16.当价格上升时,吉芬品的需求量是()。
A、减少B、上升C、不确定17. 一位消费者只消费两种商品,z和y。
z对y的边际替代率在任一点(z,y)是y/z。
假定收入为B=260元,Pz=2元,Py=3元,消费者消费40单位z商品和60单位y商品。
劳动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劳动经济学知识点整理
劳动经济学是研究劳动市场和劳动力供给与需求关系的一门经济学分支。
下面是一些劳动经济学的知识点:
1. 劳动供给与需求:劳动供给是指一定时间内,愿意为工资而提供劳动力的人数;劳动需求是指雇主愿意支付工资雇佣劳动力的数量。
劳动供给与需求的关系决定了劳动市场上的工资水平。
2. 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是劳动力供给和劳动需求相互作用的地方。
劳动力市场的特征包括劳动力的异质性、信息不对称、工资刚性等。
3. 工资决定理论:工资的确定有多种理论解释,包括边际生产力理论、劳动力市场博弈论、工资刚性理论等。
4. 人力资本:人力资本是指通过教育和培训等方式所获得的对劳动力的提升,从而提高劳动力的生产力和市场价值。
5. 技术进步与劳动力需求:技术进步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是复杂的,它可以提高某些领域的劳动力需求,但也可能降低其他领域的劳动力需求。
6. 劳动力市场不平等:劳动力市场存在性别、种族、地区等差异,这种不平等现象会影响就业机会、收入分配等方面。
7. 劳动移民与劳动力市场:劳动力移民对劳动力市场也会产生
影响,移民可以填补某些行业的劳动力缺口,但也可能导致本地劳动力的失业率上升。
8. 政府政策与劳动力市场:政府的劳动力市场政策可以包括最低工资法、劳动法规、培训补贴等,这些政策旨在改善劳动力市场的运行和保护劳动者权益。
劳动经济学是一个广泛且复杂的领域,以上只是其中的一些核心知识点。
进一步学习这个领域可以深入研究这些知识点,并结合实证研究和政策分析来加深理解。
劳动经济学知识点
劳动经济学知识点劳动经济学是经济学的一个分支,研究人类劳动行为和劳动市场的规律及其对经济发展和社会福利的影响。
它主要关注人力资源的配置和劳动力的收入分配,并研究劳动力市场的运作机制以及劳动力市场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
下面是关于劳动经济学的一些知识点。
一、劳动供给和需求1.劳动力市场:包括劳动力供给和劳动力需求两个基本要素,劳动力供给来自于劳动者,劳动力需求来自于用人单位。
2.劳动力供给的决定因素:劳动人口规模、劳动者的年龄、性别、教育程度、技能水平、健康状况等。
3.劳动力需求的决定因素:经济增长速度、产业结构、技术变革、劳动生产性、资本密集度等。
4.劳动力市场的均衡:劳动市场达到供求均衡时,实现充分就业和有效劳动力配置。
二、劳动力市场的不对称信息问题1.失业:指劳动力市场上存在信息不对称,劳动者需要花费时间和精力寻找合适的工作。
2.隐藏性失业:指一些劳动者表面上没有失业,但实际上存在结构性失业或失业潜力。
3.劳动市场歧视:指在劳动力市场上,劳动者因种族、性别、年龄、身体健康等因素遭受不公平对待。
4.劳动力市场的契约问题:指雇佣双方在劳动合同中存在的信息不对称,从而导致合同约束的难以实施。
三、劳动力市场的弹性1.工资弹性:指劳动力市场上工资变动对劳动力供给和需求的弹性反应。
2.劳动力弹性:指劳动力市场上劳动力供给和需求对工资变动的弹性反应。
四、技能与教育1.人力资本理论:指个体的受教育程度、技能水平以及健康状况等因素对工资和就业的影响。
2.教育与收入分配:受教育程度较高的个体往往能够获得较高的工资收入,教育对于降低收入差距、改善收入分配具有重要作用。
五、劳动力市场的福利问题1.最低工资政策:国家通过立法规定最低工资标准,以保障劳动者基本生活水平和劳动权益。
2.社会保障制度:包括养老保险、失业保险、医疗保险、工伤保险、生育保险等,以减轻个体或家庭因意外和疾病等不可预测风险带来的经济压力。
3.劳动力市场的贫困问题:指一部分劳动者由于种种原因未能获得适当的就业机会,导致在经济上处于贫困状态。
劳动经济学的基本内容
劳动经济学的基本内容一、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是劳动经济学的基础概念之一。
劳动力的供给是指劳动者愿意参与劳动力市场的数量,而劳动力的需求则是指雇主需要雇佣的劳动者数量。
供求关系决定了工资的水平。
一般来说,劳动力市场的供给随着工资水平的升高而增加,因为在工资更高的情况下,更多的人愿意参与劳动力市场;而劳动力市场的需求则随着工资水平的升高而减少,因为雇主需要支付更高的成本来雇用更多的劳动者。
通过供求关系,劳动力市场形成了工资的均衡水平。
二、工资决定劳动力的供求关系决定了工资的均衡水平,但实际上工资的决定涉及到多种因素。
首先是劳动者的人力资本,即劳动者的技能、知识和经验。
人力资本的不同将决定了不同劳动者在市场上的竞争力和工资水平。
其次是劳动市场的竞争性。
在竞争性较弱的市场中,雇主将会有更大的议价权,导致工资水平较低;而在竞争性较强的市场中,劳动者将有更大的议价权,工资水平较高。
再者,受个人偏好和制度限制等因素影响。
三、影响劳动力市场运行的因素劳动力市场的运行不仅受到供求和工资决定的因素影响,还受到其他一系列因素的影响。
例如技术进步和全球化等因素对劳动力市场的影响。
技术进步将导致劳动力市场的结构性变化,部分传统行业的工资水平可能会下降,而新兴行业的工资水平可能会上升。
全球化将导致劳动力市场的国际竞争,一些发展中国家的劳动者可能会受到来自发达国家的劳动者的竞争,造成工资水平的波动。
另外,政府政策也对劳动力市场的运行产生影响。
例如最低工资制度、劳动法规等对工资水平的上涨和就业率的影响。
在这种情况下,劳动经济学家不仅需要关注供求关系和工资决定的因素,还要关注劳动力市场运行的整体情况及其变化。
只有综合考虑各种因素的影响,才能提出更加科学合理的政策建议。
综上所述,劳动经济学作为一门研究人类生产和劳动的学科领域,其研究内容涉及劳动力市场的供求关系、工资决定及影响劳动力市场运行的因素等。
通过对这些内容的研究,劳动经济学家能够更好地了解劳动力市场的运行机制,为政府制定更加科学合理的政策提出建议,为劳动者和雇主提供更多有益的指导。
劳动经济学第3章 劳动需求分析
分是必须支付给所有其他工人现在已经变得较高的工资。
MLC=[L·W(L)]'=W(L)+L·dW(L)/dL
• 买方垄断企业使用劳动要素的决定
1、等产量曲线与要素投入选择
• 等产量曲线:在技术水平不变的条件下,生产同一产量 的两种生产要素投入量的所有不同组合的轨迹。
• Q=f(L,K)=Q0 • 资本密集的技术与劳动密集的技术
等产量曲线的四个重要特征:
(1)等产量曲线具有负斜率。
(2)位置较高的等产量曲线具有 较高的产量,离原点远的等产量曲 线代表的产量高,离原点近的等产 量曲线代表的产量低。
• D=∑dm=n·dm
二、完全竞争下的长期劳动需求
• 企业对劳动价格上升不仅可以通过调整其使用的 劳动数量的方式,而且也可以通过调整其资本存 量的方式以作出反应。
• 长期劳动需求曲线与短期劳动需求曲线的区别: 短期劳动需求曲线相对更为陡峭,而长期劳动需 求曲线则较为平坦。原因在于工资率变动对劳动 需求的长期调整幅度要大于短期调整。
劳动的边际产品价值VMP曲线与劳动的边际成本MLC曲线 的交点确定了买方垄断企业的最优劳动使用数量即L0点。 W0为劳动的价格,由劳动供给曲线W(L)决定。
W,MLC
•
•
W1
•
W0
•
E
MLC
W(L)
L0
• 买方垄断企业的劳动供给与需求曲线 由于买方垄断企业是劳动市场上的唯一购买
者,因此它所面临的劳动供给曲线与市场的劳动 供给曲线是一致的,而且劳动的边际成本曲线位 于劳动的供给曲线之上。
2014年经济学知识:商品的边际效用随着商品消费量的增加而理论考试试题及答案
1.商品的边际效用随着商品消费量的增加而:( )A.递增B。
递减C.先减后增D.先增后减2.仅有劳动要素(L)可变的短期生产中,当MPL=APL的时候,有( )。
A.APL最大B.APL处于上升阶段3.等产量曲线的特征包括(ABC )A.凸向原点B.等产量曲线不相交C.离原点越远,产量越大D.向右上方倾斜4.如果x与y商品是互补品,x价格下降,将使y()。
A、需求量增加5.边际成本是指()。
A、总成本除以产量B、平均成本除以产量6. V, {A、停止购买;B、增加Y,减少X ;C、同进增加购买X,Y;D、减少Y,增加X / |5 n* {0D6 x2 N' t7.如果竞争市场的价格超过( A ),追求利润最大化的厂商将进入。
A. 最小平均成本B. 边际收益C. 最小平均可变成本D. 平均收益8.货币贬值致使该国国际收支状况恶化,其条件是()。
A ∣ex+em∣>1B ∣ex+em∣=1C∣ex+em∣<1D ∣ex+em∣≤19.蛛网理论主要是针对()。
A 正常商品B 周期性商品C 任何商品D 吉芬商品10.水平直线B.自左向右上方倾斜C.垂直于横轴的直线D.自左向右下方倾斜A.垄断厂商面对一条向下倾斜的需求曲线B.如果他的产品增加一个单位,则全部产品的销售价格必须降低C.垄断厂商的边际收益曲线低于其需求曲线D.以上都对11.当成本相同时,垄断厂商和竞争性厂商一致的是( A )A.利润最大化目标B.产出水平C.长期中的经济利润D.生产的有效率A.该厂商的生产比竞争性市场的厂商更有效率B.其他厂商无法进入该行业与其竞争12.在生产者均衡点上()。
A、等产量曲线与等成本曲线相切B、MRTSLK=MPL/MPK13.消费者购买每单位物品所支付的价格一定等于()A、消费者从消费第一单位的这种物品中获取的边际效用14.下列各项中()会导致一国生产可能性曲线向外移动A、失业B、通货膨胀15.反映食物支出与收入关系的曲线是( )a. 价格消费曲线b.收入消费曲线c.恩格尔曲线d. 价格扩展线16.在得出某人的需求曲线时,下列因素除哪种外均保持常数?()A、个人收入17.在垄断厂商的长期均衡产量上可以有(A )A.P大于LAACB.P小于LAC18.市场失灵是指( C )A、市场在私人部门和公共部门之间配置资源的不均;19.厂商的要素需求曲线向右下方倾斜的原因在于( B )A.边际成本递减B.边际产量递减C.边际效用递减D.规模报酬递减20.建筑工人工资提高将使()。
解析劳动的要素和规定
解析劳动的要素和规定劳动是指人们为获取报酬而提供劳动力、付出努力和时间的过程。
在现代社会,劳动是经济的基础,无论是个体经济单位还是整个国家,都离不开劳动的参与和贡献。
在劳动过程中,有一些关键的要素和规定需要被深入了解和解析。
一、劳动的要素劳动的要素是组成劳动过程的基本元素,它们是劳动过程中不可或缺的部分。
主要有以下几个要素:1. 劳动者:劳动者是最重要的劳动要素,指的是提供劳动力、从事生产劳动的个人。
劳动者的素质和能力对劳动过程产生重大影响,包括技能水平、工作态度和工作效率等。
2. 劳动对象:劳动对象是指劳动者所从事的具体工作任务或生产对象,可以是实物、虚拟产品或服务。
不同的劳动对象要求不同的劳动技能和专业知识。
3. 劳动工具:劳动工具是劳动者在劳动过程中使用的工具和设备,包括生产机器、工具、器械等。
劳动工具的使用能够提高劳动效率和质量。
4. 劳动条件:劳动条件是指劳动者从事劳动活动所处的物质和环境条件,包括工作场所、温度、湿度、通风条件等。
良好的劳动条件可以提高工作效率和劳动者的工作质量。
二、劳动的规定为了保护劳动者的权益和维护劳动秩序,各国都制定了劳动法律法规,对劳动过程中的权益和规则进行了规定。
下面列举一些常见的劳动规定:1. 劳动合同:劳动合同是雇主与劳动者之间的法律文件,明确了双方的权利和义务。
劳动合同中通常包括劳动报酬、工作内容、工作时间、休假等方面的约定。
2. 劳动时间:劳动时间是指劳动者每天或每周从事劳动的时间,包括正常工作时间和加班时间。
劳动法规定了正常工作时间的上限和加班时间的安排。
3. 劳动报酬:劳动报酬是劳动者为提供劳动而获得的经济报酬,包括基本工资、津贴、奖金等。
劳动报酬应当按照劳动合同的约定进行支付,并且不能低于最低工资标准。
4. 劳动安全与职业健康:劳动安全与职业健康是指为保障劳动者在工作过程中的身体和心理健康而采取的措施。
雇主有责任提供安全的工作环境和必要的劳动保护设施,劳动者也要自觉遵守劳动安全规定。
经济学中的劳动经济学知识点
经济学中的劳动经济学知识点随着社会的发展,劳动经济学作为经济学的一个重要分支,研究着劳动力市场中的各种现象和问题。
本文将系统介绍一些经济学中的劳动经济学知识点,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劳动力市场。
一、劳动力供给与需求1. 劳动力供给劳动力供给是指个体或群体愿意参与劳动市场并提供劳动力的数量。
供给劳动力的决定因素包括个体的人口数量、教育水平、健康状况、工资水平等。
供给曲线的变动可以受到劳动力人口结构的变化、教育政策的改革等因素的影响。
2. 劳动力需求劳动力需求是指企业或组织需要雇佣的劳动力数量。
需求劳动力的决定因素主要包括产业结构、技术进步、工资支出等。
需求曲线的变动可以受到经济增长、技术创新等因素的影响。
二、劳动力市场与工资决定1. 劳动力市场劳动力市场是以劳动力供求关系为基础的市场。
在劳动力市场中,劳动者通过出售劳动力赚取报酬,雇主通过购买劳动力来获得生产力。
劳动力市场的主要特点包括竞争性、不完全信息、异质性等。
2. 工资决定工资是劳动者为出售劳动力而获得的报酬,工资的决定因素主要有劳动力供给与需求的关系、工会谈判、最低工资政策等。
在理论上,劳动力市场的供给与需求平衡时,工资将达到边际产出与边际成本之间的平衡点。
三、劳动力市场的不完全竞争与失业1. 不完全竞争劳动力市场的竞争程度通常表现为完全竞争和不完全竞争两种形式。
不完全竞争劳动力市场的特点包括存在壁垒、信息不对称、劳动力的异质性等。
在不完全竞争市场中,工资决定力量将由劳动力与雇主之间的博弈关系所决定。
2. 失业失业是指劳动力市场上有能力工作但暂时找不到工作的人数。
失业率是衡量失业现象的重要指标之一。
经济学中的失业类型包括摩擦性失业、结构性失业和总需求不足性失业。
四、劳动力市场政策1. 最低工资政策最低工资政策旨在保障劳动者的基本收入,提高工人阶级的生活水平。
然而,最低工资政策也可能导致就业机会的减少和劳动力市场的扭曲。
2. 工会与劳资关系工会是劳动力市场中劳动者集体组织的一种形式,通过集体谈判维护劳动者的权益。
2014年经济学知识:下面有关效用的表述 解析
1.下面有关效用的表述正确的是(ACD )A.效用是从消费某种物品中所得到的满足程度B.效用就是使用价值2. 私人商品与公共产品的主要区别在于()A.前者是私人提供的,后者是政府提供的3.寡头垄断厂商的产品是()。
A.同质的B.有差异的4.假如一个完全竞争厂商接到的订单价格小于平均成本但大于平均可变成本,它应该是(C)) o& H; k" z3 G1 g0 ?0 dA、停止生产;B、生产且有利润;C、亏损但继续生产;D生产且利润为零5.如果商品A和商品B是替代的,则A的价格下降将造成( C )A.A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B.A的需求曲线向左移动。
6.某一经济活动存在外部经济效果是指该活动的( A )A.私人利益大于社会利益B.私人利益小于社会利益7.下列几组商品属于替代品的有( )A.面粉和肉B.汽油和汽车C.羊肉和牛内D.光录音机和磁带8.准租金与的总利润相比()。
A.相等B.前者大C.后者大D.均有可能9.边际成本低于平均成本时:(B)A.平均成本上升;10.经济学研究的基本问题包括(D )。
A、生产什么,生产多少B、怎样生产C、为谁生产D、以上问题均正确A、人们不会作出错误的判断B、人们总会从自己的角度作出最好的决策C、人们根据完全的信息而行事D、人们不会为自己所作出的任何决策而后悔11.随着每单位可变投入的增加,在(A )情况下,报酬递减规律发生作用A.总产出开始下降B.边际物质产品变为负数12.边际技术替代率等于(C )。
A.商品价格之比;B.投入要素价格之比C.边际产量之比D.边际成本之比13.当消费者的收入增加80%时,某商品的需求量增加40%。
则该商品极可能是()。
A 必需品B 奢侈品C 抵挡商品D 吉芬商品14.在农业中,当土地等生产要素是不变时,不断增加施肥量,增加的肥料带来的边际产量使总产量( )a.递减b.不变c.增加到最大值后下降d.增加15.某种商品的价格变动10%,需求量变动20%,则它的弹性系数是(D )A.10%B.20%C.1/2D.216. 下列几组商品的交叉价格弹性为止向(大干0)的有( )A.汽油和汽车B.大豆和大米c.苹果和自行车D.猪肉和牛肉17.在总产量、平均产量和边际产量的变化过程中,下列(A )首先发生A.边际产量下降B.平均产量下降C.总产量下降D.18.6,则这种商品是()。
2014年经济学知识:下面哪些生产要素可变成本解析
1.下面哪些生产要素属于可变成本(BC )A.设备、厂房B.工人的工资C.原材料、燃料D.管理人员的工资2.在一般情况下,厂商得到的价格若低于以下哪种成本就停止营业(B)A、平均成本B、平均可变成本3.消费者剩余是指(CD )A、需求曲线之上,均衡价格以下部分B、供给曲线之上,均衡价格以下部分4.在下列因素中,属于国民经济注入因素的是()。
A 储蓄B 税收C 进口D 投资5. 企业的所有者自己投入的资金的利息和为企业所提供的劳务应得到的薪金属于( )a.显成本b.机会成本c.会计成本d.隐成本6.某一时期科技进步很快,人们越来越倾向于资本密集生产方式,这将导致( D )A劳动的供给曲线向右移动B劳动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7.在完全竞争市场中,厂商短期均衡条件是(C)A、P=AR ;B、P=MR;C、P=MC;8.序数效用论不同意基数效用论的哪些观点(AC )A、效用可以用基数加以衡量B效用之间可以比较C、效用可以加总9.某一时期科技进步很快,人们越来越倾向于资本密集生产方式,这将导致( D )A劳动的供给曲线向右移动B劳动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10.若其他条件不变,某商品价格上升10%,能使买者总支出增加4%,则这种情况下商品的需求价格弹性:(B)A. 大于1;B. 等于0.4;11. 当只有商品价格变化时,连接消费者各均衡点的轨迹称作()A.价格—消费曲线B.需求曲线C.恩格尔曲线D.收入—消费曲线12.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成U形有关的原因是(C )A、规模报酬B、外部经济与不经济13.均衡价格随着( C )。
A 需求和供给的增加而上升;14. 保持所有其它因素不变,某种商品的价格下降将导致()A、失业B、有用性资源增加或技术进步15.等成本曲线平行向外移动表明( B )。
A.产量提高了 B.成本增加了 C.生产要素的价格按相同比例提高了 D.生产要素的价格按不同比例提高了A.增加变动生产要素的投入量B.减少变动生产要素的投入量C.停止增加变动生产要素D.同比例增加各种生产要素16.生产要素的需求是一种()。
劳动的要素和范本解析
劳动的要素和范本解析劳动是指人类为了满足各种生活需要和实现个人价值而进行的各种生产和服务活动。
劳动的要素是指构成劳动活动的各种不可或缺的要素,它们共同作用,才能使劳动活动得以顺利进行和取得预期的效果。
范本解析则是对于劳动的典型范例进行分析和解说,以便更好地理解劳动的要素和学习劳动的方法。
一、劳动的要素1. 劳动者劳动者是指进行劳动活动的人,包括从事各种生产和服务工作的人员。
劳动者具备一定的专业知识、技能和经验,能够应对各种劳动需求和工作挑战。
劳动者的素质和能力直接影响着劳动活动的效果和质量。
2. 劳动对象劳动对象是指进行劳动活动的物品、材料或者其他需要改造和加工的对象。
劳动对象分为原始劳动对象和中间劳动对象,原始劳动对象是指直接进行改造和加工的对象,如原材料、土地等;中间劳动对象是指经过一定加工和处理后再进行改造的对象,如机器设备、工具等。
3. 劳动工具劳动工具是劳动者为了顺利进行劳动活动而使用的各种设备和工具。
劳动工具包括手工工具和机械设备,它们能够提高劳动效率和降低劳动强度。
使用合适的劳动工具能够提高劳动者的工作效率和生产质量。
4. 劳动资料劳动资料是劳动活动所需要的各种资料和信息,它们为劳动活动提供了必要的支持和依据。
劳动资料包括技术文档、工艺流程、市场信息等,它们能够指导劳动者进行正确的操作和决策,确保劳动活动的顺利进行。
二、范本解析1. 劳动范本一:设计师设计师是一种典型的劳动职业,其劳动活动涉及到创意、设计和创造。
设计师的劳动要素包括:劳动者(设计师本人)、劳动对象(需要设计的产品或项目)、劳动工具(设计软件、绘图工具等)和劳动资料(设计指导书、参考文献等)。
设计师通过创意和设计,将劳动对象转化为具有美感和实用性的产品,实现了对生产和服务的改造。
2. 劳动范本二:医生医生是一种典型的劳动职业,其劳动活动涉及到诊断、治疗和护理。
医生的劳动要素包括:劳动者(医生本人)、劳动对象(疾病或患者)、劳动工具(医疗设备、手术器械等)和劳动资料(疾病诊断手册、医学文献等)。
劳动的基本要素及其解读
劳动的基本要素及其解读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劳动,而劳动的基本要素是指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等组成部分。
这三个要素相互作用、相互制约,构成了劳动的基本支柱。
下面将对劳动的基本要素进行解读。
1. 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是指人类所具有的劳动能力和劳动技能。
人力资源是劳动的主要载体,是推动生产力发展和社会进步的重要因素。
人力资源需要不断开发、培育和提升,以适应社会经济的需求。
解读:人力资源的核心是劳动能力和劳动技能。
劳动能力是指一个人在一定时间内能够付出的劳动数量,劳动技能则是指一个人所具备的具体技术和知识。
人力资源的开发和培育需要通过教育、培训等手段,以提高劳动者的技能水平和综合素质。
2. 物力资源物力资源是指用于劳动过程的各种材料、设备、工具和土地等。
物力资源是劳动过程中必不可少的要素,它主要通过投入和使用来满足劳动生产的需要。
解读:物力资源是劳动过程中直接参与生产的材料、设备和工具等。
通过合理的物力资源配置和管理,可以提高劳动生产效率。
在生产过程中,物力资源的合理利用也是保障产品质量和环境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
3. 财力资源财力资源是指用于购买和支付劳动过程中所需的各种费用和成本的资金。
财力资源是劳动的经济支撑,为生产活动提供了必要的投入和运营资金。
解读:财力资源是劳动过程中用于购买劳动力和物力资源所需的资金。
劳动过程中的各项费用和成本,如工资、原材料采购、设备租赁等,都需要依靠财力资源的投入和支付。
财力资源的有效配置和管理是保障生产运作的基础。
综上所述,人力资源、物力资源和财力资源是构成劳动的基本要素。
这三者相互作用、相互依存,共同推动着生产力和社会进步的发展。
在实践中,要科学合理地配置和管理这些要素,以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和产品质量,进一步推动社会经济的发展。
劳动的基本要素及其解读,是我们理解劳动过程中的关键要素,对于提高劳动生产效率和推动社会经济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今后,我们应当加强对劳动要素的研究和管理,以适应不断变化的经济形势和社会需求,为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和社会福祉做出更大的贡献。
劳动中的基本要素解析
劳动中的基本要素解析劳动是人类社会的基本活动,是社会生产力发展的重要驱动力。
在劳动过程中,涉及到许多基本要素,这些要素相互作用着,共同构成了劳动的核心。
本文将从劳动力、劳动对象和劳动工具这三个方面来解析劳动中的基本要素。
一、劳动力劳动力是指人们在生产过程中付出的体力和智力。
不同的劳动力具备不同的技能和知识,他们通过劳动来生产商品和提供服务。
劳动力是任何一个社会经济活动的核心要素,其质量和数量直接关系到社会生产力水平的高低。
劳动力的质量主要取决于受教育程度、专业技能和工作经验等因素。
通过教育培训,人们可以提升自己的劳动技能,提高劳动力的质量水平。
而劳动力的数量则受到人口结构和劳动力参与程度的影响。
人口结构的变化将直接影响到劳动力市场供求关系的变化,从而影响到经济的发展。
二、劳动对象劳动对象是指在劳动过程中被加工、改造或利用的事物,它可以是自然资源、原材料、产品等。
劳动对象与劳动力相互作用,通过劳动力的努力和智慧将劳动对象转化为有经济价值的产品或服务。
自然资源是劳动对象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人类社会的发展离不开煤炭、石油、自然气等能源资源,也离不开水、土地、森林等自然资源。
劳动力通过科学技术的发展,可以更好地利用和保护这些自然资源,实现资源的可持续开发利用。
原材料是劳动对象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生产过程中,原材料经过加工被加入到生产流程中,不断变化和融合,最终转化为有用的产品。
劳动力通过运用各种技术和工艺,将原材料加工成成品,从而满足人们的需求。
三、劳动工具劳动工具是劳动力完成劳动过程中所使用的各种设备、工具和机器。
劳动工具的科学设计和运用,能够提高劳动力的效率和生产力。
劳动力与劳动工具相互配合,实现生产过程的自动化、智能化和高效化。
劳动工具的种类繁多,涵盖了各行各业。
例如,农业上的拖拉机、工业上的机械设备、服务业上的电脑等。
劳动工具的不断创新和发展,推动了生产力的提高,改变了人们的劳动方式和生活方式。
总结起来,劳动力、劳动对象和劳动工具是劳动中的基本要素,它们相互作用、相互依存,构成了劳动过程的基础。
解读劳动法中的劳动要素
解读劳动法中的劳动要素劳动法作为一部重要的法律法规,规定了劳动关系的基本法律制度。
其中,劳动要素作为劳动关系的基本构成要素,具有重要的意义。
本文将以解读劳动法中的劳动要素为主题,对劳动要素的内涵、作用以及相关的法律规定进行详细讨论。
一、劳动要素的概念与内涵劳动要素是指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形成、维持和解除劳动关系的基本要素,是劳动关系的组成部分。
劳动要素包括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两个方面。
1. 劳动者劳动者是指具备工作能力并在经济组织中为谋取生活所必需而从事有偿劳动的人员。
劳动者作为劳动关系的一方,享有劳动权益,应当依法履行劳动义务。
劳动者有权获得工资报酬、劳动保护和福利待遇等,同时也应当遵守用人单位的管理规定和劳动纪律。
2. 用人单位用人单位是指依法成立的企业、事业单位、社会团体、个体工商户等经济组织,拥有雇佣劳动者从事生产经营活动的权利和义务。
用人单位是劳动者的劳动关系依附对象,负有提供工作机会、支付工资报酬、保护劳动者权益等责任和义务。
二、劳动要素的作用与意义劳动要素作为劳动关系的基本构成要素,具有以下作用和意义:1. 维护劳动者权益劳动要素的存在和平衡有利于确保劳动者的权益得到维护。
劳动法规定了劳动者的基本权益,包括工资报酬、劳动时间、休假休息、社会保险等方面的权益。
通过劳动要素的协调,劳动关系能够得到维护,避免劳动者权益受到侵犯。
2. 促进劳动关系稳定劳动要素的平衡协调有助于促进劳动关系的稳定。
当劳动者和用人单位之间的权益得到合理保障和满足时,双方的利益将得到平衡,劳动关系将更加稳定。
稳定的劳动关系有利于提高生产效率、促进企业发展,也有利于社会稳定和经济可持续发展。
3. 促进和谐劳动关系劳动要素的和谐协调有助于促进劳动关系的和谐。
当劳动者和用人单位能够相互尊重、平等交往,形成和谐的劳动关系,就会有效地改善劳动关系氛围,提高工作效率和工作质量。
三、相关法律规定为了保障劳动者权益,维护劳动关系的稳定和和谐,劳动法对劳动要素进行了详细的法律规定。
劳动的要素和范本解析
劳动的要素和范本解析劳动是指人们为生产、创造或服务而进行的各种经济活动。
在这个过程中,劳动的要素和范本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本文将就劳动的要素和范本进行解析。
一、劳动的要素劳动的要素主要包括人力资源、资金、技术和管理等方面。
1. 人力资源:人力资源是指参与劳动过程的各种人力资源要素。
在劳动过程中,人们的智力和体力发挥着重要作用。
人力资源的素质水平、数量和结构将直接影响到生产效率和质量。
2. 资金:资金是劳动过程中的重要要素,它包括投入到生产中的各种金融资源,如资金、设备和原材料等。
适当配置和利用资金能够提高生产效率和降低生产成本。
3. 技术:技术是劳动过程中的核心要素。
先进的技术可以提高生产效率,改善产品质量,降低生产成本。
技术的不断创新和应用可以推动生产力的发展。
4. 管理:管理是劳动过程中的重要要素。
良好的管理可以提高生产组织的效率,规范劳动行为,激发员工的积极性和创造力。
二、劳动的范本劳动的范本是指通过具体实例来体现劳动的过程和结果。
下面是几个劳动范本的解析。
1. 农业劳动范本:农业劳动范本包括农田开垦、播种、收割等农作物种植过程。
农业劳动范本是劳动的基础,是确保粮食和农产品供应的关键。
2. 工业劳动范本:工业劳动范本包括生产流水线上的装配、加工和包装等过程。
工业劳动范本是实现工业产品大规模生产的基础。
3. 服务业劳动范本:服务业劳动范本包括餐饮、旅游、医疗等服务过程。
服务业劳动范本是满足人民生活需求的重要环节。
4. 知识劳动范本:知识劳动范本包括教育、科研、设计等创造性劳动过程。
知识劳动范本是推动社会进步和科技创新的源泉。
通过以上劳动范本的解析,我们可以看到不同领域的劳动都具有相应的规范和要求。
合理运用劳动的要素,借鉴和发展劳动的范本,将有助于提高生产效率,促进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总结:劳动的要素和范本是劳动活动中不可或缺的重要组成部分。
人力资源、资金、技术和管理是劳动的要素,合理配置和利用这些要素是提高生产效率的关键。
了解劳动的要素和内容
了解劳动的要素和内容劳动是人类社会中最基本的活动之一,是人们为生存和发展而进行的一种活动。
了解劳动的要素和内容对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劳动的本质及其在社会中的重要性具有重要意义。
从要素的角度来看,劳动主要包括劳动者、劳动对象和劳动工具三个要素。
首先是劳动者,指的是进行劳动活动的人。
劳动者的素质、技能、态度等都会影响到劳动的质量和效率。
其次是劳动对象,即劳动者所要处理、改造或加工的对象,例如原材料、半成品、待加工产品等。
最后是劳动工具,指劳动者为了进行劳动活动而使用的各种工具和设备,如机器、器具、劳动保护用品等。
这三个要素共同作用,构成了劳动的基本要素。
除了要素外,劳动的内容也是十分丰富多样的。
劳动的内容可以分为体力劳动和脑力劳动两大类。
体力劳动主要指的是通过人体的劳动力对物体进行直接操作和处理的活动,如搬运、挖掘、装配等。
而脑力劳动则是通过思考、分析、创造等智力活动进行的劳动,如设计、研究、管理等。
在现代社会,脑力劳动的比重逐渐增大,创新和智力劳动成为推动社会进步和发展的重要动力。
此外,劳动的内容还包括了生产劳动和服务劳动两个方面。
生产劳动是指为了生产物品而进行的劳动活动,包括农业、工业、建筑等领域的劳动。
而服务劳动则是为了满足人们的各种需求而开展的劳动,如教育、医疗、金融、餐饮等行业。
生产劳动和服务劳动相互衔接、相互依存,共同构成了社会分工和经济发展的重要基础。
总的来说,了解劳动的要素和内容有助于我们更好地认识劳动在社会中的地位和作用,促进我们珍惜劳动、尊重劳动、发扬劳动精神,共同推动社会繁荣稳定和经济持续发展。
希望我们都能珍惜劳动,努力工作,为社会和谐与进步做出自己的贡献。
2014年中级经济师考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精讲:劳动力需求
2014年中级经济师考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精讲:劳动力需求2014年中级经济师考试人力资源管理专业的备考必看知识点,希望本文能够帮助您更好的全面备考2014年经济师考试,祝您学习愉快!第二节劳动力需求短期劳动力需求(一)边际收益递减规律与劳动力边际产出量根据经济学关于理性人行为的假设,劳动力需求者或厂商的目标也是效用最大化。
当然,他的效用唯有利润可以体现。
所以劳动力需求者的目标可以概括为利润最大化目标。
那么,以利润最大化为目标的企业如何确定它雇用多少工人?假设一个企业正在考虑是否在其劳动队伍中再增加一名工人,那么他们必须考虑两个方面的问题。
一方面,由于要向新增的工人支付工资,因而企业的成本肯定要上升。
另一方面,增加一个工人通常会增加企业能够生产和出售的产出品的数量,因而收益也将上升。
所以,对企业来说,增加一个工人是否有利可图,取决于增加的收益是否大于增加的成本。
从企业的立场来看,这种比较中的主要变量是增加一个工人所能增加的产出数量,因为在完全竞争的市场条件下,工资率和产品价格通常都不受企业自己控制,企业必须支付给同类工人相同的工资率,而且也只能按相同的价格出售每一单位的产品。
这样,唯一的问题就是新增的工人能否在工资率和产品价格一定的条件下,把产品产量增加到足以使企收有利可图的地步。
例如,如果市场工资率是每小时5元,产品市场价格是每单位O.5元,那么只要新增加一个工人能增加10个单位以上的产量,企业就愿意雇用这个人,反之,则不会增雇工人。
在经济学中,新增一个工人所增加的产出被称为劳动力的边际实物产出(MPL),简称为“劳动力的边际产出量”。
劳动力的边际产出量是理解短期劳动力需求曲线的核心概念,他同时也是最古老、最著名的经济思想——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主题。
边际收益递减规律的基本思想是,如果把一种生产要素逐渐越来越多地增加到数量固定的另外一种生产要素上去,那么,不断增加的这种生产要素所带来的边际产出量最终将会下降,甚至会变为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仅有劳动要素(L)可变的短期生产中,当MPL=APL的时候,有( )。
A.APL最大
B.APL处于上升阶段
2.一个企业在( A )情况下应该关门
A.AV
C的最低点大于价格时
B.A
C的最低点大于价格时
3. 假定一个厂商在完全竞争的市场中,当投入要素价格为5元,该投入的边际产量为1/2是获得了最大的利润,那么,商品的价格一定是()
A.2.5元
B.10元
C.1元
D.0.1元
4.国民经济应争取实现的是()。
A 低水平均衡
B 高水平均衡
C 超能力均衡
D 自然均衡
5.如果增加一单位产量所带来的边际成本大于产量增加前的平均可变成本,那末在产量增加后平均可变成本()。
A、减少
6.人们在资源有限而需求无限时必须( B )
A、使个人利益优于公共利益
B、做出选择
7.某一时期科技进步很快,人们越来越倾向于资本密集生产方式,这将导致( D )A劳动的供给曲线向右移动
B劳动的需求曲线向右移动
8.洛伦茨曲线代表(D )
A、税收体制的效率
B、税收体制的透明度
9.若企业生产处于规模经济的常数阶段,长期平均成本曲线切于短期平均成本曲线的()。
A 左端
B 右端
C 最低点
D 无法确定
10.如果企业的规模收益处于常数阶段,那么其长期平均成本曲线为()
A 向上倾斜的曲线
B 向下倾斜的曲线
C 水平线
D 垂直线
11.下面哪些生产要素属于可变成本(BC )
A.设备、厂房
B.工人的工资
C.原材料、燃料
D.管理人员的工资
12.蛛网理论主要是针对()。
A 正常商品
B 周期性商品
C 任何商品
D 吉芬商品
13.需求量的变动是指()
A.由于价格变动引起的需求的变动
B.非价格因素引起的需求量的变动
14.在IS曲线不变的情况下,LM曲线的弹性大,则()。
A 财政政策的效果好
B 货币政策的效果好
15.货币贬值致使该国国际收支状况恶化,其条件是()。
A ∣ex+em∣>1
B ∣ex+em∣=1
C∣ex+em∣<1
D ∣ex+em∣≤1
16.8Y,如果消费增加100亿元,则国民收入()。
A 增加100亿元
B 减少100亿元
C 增加500亿元
D 减少500亿元
17.农产品的蛛往形状是()。
A 收敛型
B 发散型
C 封闭型
D 圆圈型
18.已知商品X的价格为8元,Y的价格为3元,若某消费者买了5个单位X和3个单位Y,此时X、Y的边际效用分别为20、14,那么为获得效用最大化,该消费者应该()
A、停止购买两种商品
B、增加X的购买,减少Y的购买
19.如果x与y商品是替代品,x价格下降,将使y()。
A、需求量增加
20. 下列哪些属于委托代理关系( ):
a.股东与经理b.租用超市空间的空调厂家与超市c.银行与向银行贷款的企业d.政府部门与公务员e. 律师与原告或被告
21.使用自有资金也应计算利息收入,这种利息从成本角度看是()
A、固定成本
B、隐含成本
22.当网球拍的价格下降时,消费者对网球的需求量(A)
A.增加
B.减少
C.不变
D.变动情况不能确定
23.商品的价格不变而消费者的收入增加,消费可能线(B )
A.向左下方移动
B.向右上方移动
C.不变
D. 绕着一点移动
24.若无差异曲线上任一点的斜率为:-1/2,这意味着消费者有更多x的时,他更愿意放弃()单位x而获得一单位y。
A、1/2
B、2
25.当劳动(L)的总产量下降时,()。
A、APL是递减的
B、APL为零
26. 当商品的供给和需求同时增加后,该商品的均衡价格将( )
A. 上升
B. 下降
C. 不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