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解决问地的题目策略”课堂教学模式
浅谈“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
[ 摘 要]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是一种针对教学中不同情景提出的问题, 采用较为灵活的策略去解决问题的教学模式, 可以提高学生的创 造性思维和应用教学的意识, 促进学生能力的形成和发展。 [ 关键词] “问题解决”内涵 ; “问题解决”教学模式; 数学问题解决
118 2 0 0 8 年 1 0 月 ( 上 )
是一种再创造的过程。要把数学教学过程作为学生活动的教学形式, 鼓 励学生自己探索, 自己尝试解决问题的多种方法, 使学生获得不断创新 的能力和创造能力。常有 下列方法: 设疑— — —引 探法、猜想— — —验证 法、比较— ——归纳法。
( 四) 反思、评价 对问题解决过程、方法进行评价, 优胜劣汰, 获得新结论。或由学 生收集、整理有关假设的材料, 经分析、概括得出结论。数学问题的反 思和评价过程是师生间的双边活动, 是师生间思维的再度交汇和沟通, 是使学生的认识由低级向高级发展的又一途径。通过回味和引伸, 使学 生从不同角度运用不同的知识和方法处理问题, 把握数学问题的本质, 揭示解题规律, 优化学生的思维品质, 提高分析和解决问题能力。 ( 五) 应用新知识 产生迁移将新知识纳入认识结构中, 然后把它用于同类问题的新问 题中, 反馈矫正, 使教学重点突出。学生在获得新的概念和规律后, 教 师就及时地设计不同层次的练习, 指导学生运用新知识解题, 促进知识 迁移, 进一步加深对新知识的理解巩固。 四、 “问题解决”应用于教学的体会 数学问题解决不仅可以培养学生学习的主动性, 完善学生的各种学 习能力。而且还可进一步培养和发展学生的辨证思维能力和创造性思维 能力。在不断的数学问题解决过程中, 学生思维的深刻性、批判性、创 新、发展的科学精神得以培养和形成。主要体现在: ( 一) 教学设计重视数学实用性和规律性, 与生活实际紧密相关 用已有的知识加以改造、联想、分析、归纳, 从而产生新规律, 用 以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相关问题。尤其在数学的实用性方面体现: 特别强 调出一切数学问题都是条件问题, 使学生清楚认识到使用数学规律解决 数学问题的实际问题都要注意到数学条件的存在, 从而有意识的引导学 生关注知识的发生、发展的全过程。这一数学思想对学生的数学学习无 疑是很有价值的。 ( 二) 问题解决教学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的创 造思维能力 问题是进行创造活动的前提, 问题的存在能使学生产生释疑的愿望 和探究欲, 进而驱动创造力。充分体现了教师的“导”完全为学生 的 “学”服务这一现代教学思想。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学习的积极性也大大 提高, 学生始终都处于一种能动的积极状态中, 他们乐于思考, 勤于探 究, 学会了采用多种方法去探讨问题, 作出决策, 锻炼了思维, 提高了 创造力。学生提出问题、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大大提高。在问题解 决教学中, 问题的解决往往是上述多种思维形式交叉运用, 互相补充, 从不同角度, 沿不同方向对问题进行思考, 从而获得解决这一问题的多 个方案或结论。可见, 问 题解决的过程正是创造性思维得到培养的 过 程。问题本身具有非常规性、开放性和应用性, 这就决定了问题解决过 程必然具有探究性和创造性。 ( 三) 问题解决教学能有助于学生形成科学探究能力 在解决问题的过程中, 学生为了找到满意的答案, 会主动探究问题 的各种可能性, 做出各种猜测或假设, 并寻找证据或设计实验来验证假 设, 直到学生能合理地解释问题。探究问题的过程是学生亲身体验类似 和科学研究的过程。在这个过程中, 学生必须学会如何处理信息, 如何 与人合作, 如何应用已有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这些都有助于学生形成科 学的探究能力。
“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课堂教学实录
28小学教学•斫究“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損起)”课堂教学实录江苏省苏州大学实验学校徐斌【摘要】“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苏教版数学教材的特色内容,而“从条件想起”的策略是教材编排的第一种策略。
让学生在活动情境中了解已知条件,发现和提出数学问题,进而分析数量关系,解决相应问题,并进行回顾与反思,使学生感受到从条件想起的策略价值,培养学生逐步形成综合法的思路,发展学生的数学思维与素养。
【关键词】解决问题策略从条件想起教学内容:苏教版数学三年级上册第71~73页。
课堂实录:一、谈话引入,设疑导思(课前播放视频“一张纸最多能对折几次”,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师:同学们,这节数学课的课题叫作什么?生(齐):解决问题的策略。
师:这样的课题我们三年级同学以前学过吗?生(齐):没有。
师:不过,“策略”这个词你听说过吗?生:听说过。
师:你觉得什么叫策略?生1:办法。
生2:计划。
生3:我觉得应该是巧妙的办法。
师:说得太好了,策略可不是一般的方法,而是一种巧妙的办法。
爱看书或者爱看电影、电视的同学一定知道,古时候打仗的时候,有一些人特别擅长使用策略,你能举个例子吗?生:诸葛亮。
师:是呀!三国时候的诸葛亮就是一个策略高手,所以他打仗的时候经常能打胜仗。
那么,解决那些简单的问题需要策略吗?生:不需要。
师:也就是说,解决那些比较难的、复杂的问题,常常需要用到策略。
不过再复杂的问题,常常也是从简单问题变过来的。
比如:我们也折过纸对不对?像刚才大家看到那个视频里面,本来很简单的问题,一张纸对折再对折,越往后越复杂,它的厚度越来越高,刚才视频里说有人曾经用一张超大的纸做实验进行对折,最终折了多少次就折不下去了?生:13次。
师:视频里还提到,假如一张纸能折到32次,它的高度比什么还要高啊?生:珠穆朗玛峰。
师:比世界上最高的山峰还要高,你相信吗?(学生 半信半疑)像这样的问题,我们可以慢慢去研究,从简单的事物出发去发现本质。
二、例题学习,初建模型师:有时候我们也会遇到类似的看上去简单其实并不简单的问题。
课堂教学中存在的问题及解决策略
课堂教学中的问题及解决策略课堂教学是教育教学中普遍使用的一种手段,它是教师给学生传授知识和技能的全过程,它主要包括教师讲解,学生问答,教学活动以及教学过程中使用的所有教具,也称“班级上课制”。
与“个别教学”相对。
把年龄和知识程度相同或相近的学生,编成固定人数的班级集体;按各门学科课程标准规定的内容,组织教材和选择适当的教学方法;并根据固定的时间表,向全班学生进行授课的教学组织形式。
通过对于课堂教学的了解,我们从中可以提取出教师和学生是课堂教学的主体,教学活动是课堂教学的主要形式。
在课堂教学中,学生是在教师的指导下,通过一个个的教学活动,从而掌握知识、发展能力、培养品德的过程。
一、传统课堂教学中的问题课堂教学是素质教育的主阵地,但传统课堂教学有很多不足,例如忽视了学生的课堂主体地位;教学方法单一,枯燥,容易使学生失去学习兴趣;不利于学生对教学难点的掌握。
在调研与学习的基础上,我认为在传统课堂教学中主要存在以下不足:1、以教定学。
老师往往把教学过程看成是学生配合教师完成教案的过程,一定程度上忽视了学生作为学习主体的存在,由于教师课前忽视了对学生情况的分析,所设定的教学起点,与实际的教学起点有时不相吻合,等到上课时,好多东西都是学生早已知道的。
备课没备到点子上,没有根据学生已有的知识经验和需要去备课,这样会使教学效果大打折扣。
2、以本为本。
忠实地执行教材,教材上怎么写,教师就怎么讲,即使发现教材的内容有不合理的地方,也不敢随便处理。
好多教师甚至成了教材和教学参考资料的传声筒,他们视教材为金科玉律,不敢越雷池一步,把毫无遗漏、毫不越位地传授教材内容视为课堂教学目的,使教材成为禁锢学生自由创造、大胆创新的枷锁。
教学也就没有创意。
3、教路单一。
传统课堂教学教师的“教”,是照本宣科,教师只把学生当作接受知识的容器,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在课堂上最理想的进程是完成教案,而不是“节外生枝”。
教师总是希望学生能够按照自己课前设计好的教学方案去展开教学活动,每当学生的思路与教案不吻合时,教师往往会千方百计地把学生的思路“拽”回来。
课堂教学中提问与评价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
课堂教学中提问与评价存在的问题与解决策略课堂教学中提问和评价是课堂教学过程中一个重要部分,对课堂教学质量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然而,在许多教师的实践中,他们有时会出现提问和评价中存在的一些问题,影响着课堂教学效果。
本文将从四个方面讨论课堂教学中提问与评价存在的问题,以及相应的解决策略。
首先,提问缺乏多样性是一个常见问题,由于教师课堂提问的侧重点偏向一种方式,如“对错”,“是非”,“真假”等,使得学生只能在有限的层次上回答。
因此,在教师提问时应该充分考虑各种不同类型的题目,如讨论题,案例分析题,问答题,综合性题等,以充分考察学生的知识和综合素质。
第二,提问的过于笼统也是一个问题。
教师常常给出的问题闪电,或者过于宽泛的问题极易使学生痴迷,无法向前发展,从而影响教学过程的有效性。
因此,教师应当在提问时注意问题的具体性,学习细节和准确性,尽量避免出现过多的提问笼统性。
第三,提出恰当评价也是一个重要问题。
在课堂教学中,评价不仅仅是明确对比,对同学表现给予肯定或批评,而更多的是探究学生的学习过程,发掘他们的优点和不足。
在评价中,要正确处理教师与学生之间的关系,尊重学生的观点,切实营造鼓励性的评价氛围,使得学生可以得到有效的反馈,充分发挥它的主动性。
第四,问题着重点太过容易也是一个问题。
一些教师只在重要的知识点上提问,而忽略其他更抽象的、更有趣的问题。
这让学生的学习空间受到了限制,也不利于学生的全面发展。
因此,教师在提问时应考虑不仅要考察学生本身的知识结构,还应该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独立处理问题的能力。
对于上述问题,教师可通过以下策略来进行解决。
首先,要在教材中找出各种知识点,多提供多样的题型,重视同学的反馈,找出学生回答中的优点和不足;其次,要控制提问的具体程度,例如变化问题的程度,更有利学生的学习,更有利于教师评估学生的水平;再者,要注意对学生评价的方式,避免偏重某种方式,真正给学生营造良好的学习氛围;最后,要积极探索学生学习过程中出现的各种问题,激发学生的兴趣,充分挖掘学生的创新性与能力,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
问题解决课堂教学策略
问题解决课堂教学策略“问题解决”是一种重要的学习策略和方法,也是激发学生积极主动参与教学过程一条重要途径。
“问题解决”教学是让学生经历知识产生、获得和应用的全过程,通过学生亲自参与的实践活动;使学生在实践活动中解决问题,学得知识。
它具体体现在:老师精心设计问题情境,使学生置身于问题的矛盾冲突中,从而唤醒学生的问题意识;使他们在发现问题、提出问题、思考问题格解决问题的过程中始终处于一种积极主动的状态,使他们的学习变为自身的需要,培养探索精神和能力,为将来终身学习和创新发展打下坚实的基础。
一、创设情境,培养问题意识实施“问题自主解决”策略的教学,首先要针对新课内容设计出富有激发性的和引导性的问题,营造“敢问”、“好问”的学习氛围。
著名的教育家顾明远说:“不会提问题的学生不是学习好的学生。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努力激发学生动脑筋提问题的积极性,鼓励学生敢于质疑发问,对学生提出的问题,不管是简单的还是复杂的,甚至是教学目标之外的,教师都要鼓励和保护学生提问题的积极性,尤其是具有导向性、启发性、有较高价值的问题,要及时表扬,并组织学生讨论,以创造良好的质疑问难的学习氛围。
例如:教学平行四边形面积公式的推导时,教师创设情境(演示)将长方形的框架拉成平行四边形,演示后向学生提出问题,现在是什么图形?看到了这个图形你们想知道什么?这时学生情绪高昂,纷纷提出不同的问题:A、这个平行四边形面积与原来的长方形的面积相比谁大?B、平行四边形面积的计算与长方形有什么关系?C、平行四边形面积怎么算?D、长方形怎么会变成平行四边形呢?这时,教师让学生带着问题开始新课的探索、研究、寻找问题的方法途径,从而激发学生主动参与学习活动。
二、探索问题,培养主体意识布鲁纳说:“知识的获得是一个主动的过程,学习者不应是信息的被动接受者,而应是知识获取过程的主动参与者。
”教学过程中应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作用,让学生在教师指导下,以尽可能大的兴趣和热情自己支操作实践,自己去探索真理,自己去寻找解决问题的策略。
问题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问题教学法在初中数学课堂教学中的应用策略一、问题教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主线,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学生自主思考与解决问题来达到知识掌握的一种教学方法。
在数学教学中,问题教学法被广泛应用。
正是以问题为核心,使学生更加积极主动地参与到课堂教学中,不仅提高了学生的学习质量,而且促进了教师的教学效果。
本文主要从初中数学课堂的角度出发,探讨了问题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
二、什么是问题教学法问题教学法是一种以问题为主线,以学生为中心,通过学生自主思考与解决问题来达到知识掌握的一种教学方法。
问题教学法是一种能够促进学生思维发展、提高学生自主探究和解决问题能力的教学模式。
其核心在于引发学生的兴趣,让学生对问题进行积极的思考与探究。
三、问题教学法在初中数学教学中的应用策略1. 问题的设置初中数学教学中,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与能力,选择适宜的问题进行教学。
问题的设置应该体现“易中带难”的特点,即从简单到复杂,从技能到能力的层次递进。
问题的设计应该紧扣实际生活,符合学生的认知特点,让学生在解决问题中体验数学的美妙。
2. 问题的导入在课堂中,教师应该根据问题的设置,采用生动直观的导入方式,引起学生的兴趣。
比如,教师可以讲述一些有趣的数学故事,或通过实验或演示让学生产生共鸣,从而引导学生进入问题的解决过程。
3. 协作式学习在问题教学中,学生的积极参与是非常关键的。
教师可以采用协作式学习的方式,让学生分组合作,通过小组学习、交流和互动,更加深入地掌握知识,拓展思路,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
4. 定向提问问题教学中,教师的问题引导也非常重要。
定向提问是指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针对性地提出问题。
教师可以根据学生的能力水平,通过提出适当的问题,引导学生重新审视问题,调整思路,提高问题解决的效率。
5. 解答分析当学生在解决问题中遇到阻碍时,教师应该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分析问题,寻找解题的突破口和思路,激发学生的创新思维,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
巧用策略解决问题,善思原理提升能力
新教育 上旬刊51《义务教育数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指出,“问题解决”教学要关注对学生“信息阅读与理解、方法策略的选择与应用,过程结论的回顾与反思”等能力培养。
课程标准把传统的“应用题”更名为“解决问题”,这不是简单的名称变化,其背后反映的是教育价值的定位问题,涉及课程体系的编排及具体呈现形式的调整,是小学数学课程所追求的价值目标的更好表达。
“解决问题”原来的价值追求更偏向于思维的结果,尽快获得问题的结果。
而新课标对其的价值追求是思维过程与结果的并重。
两者相比,思维过程更为重要,因为问题的结果是唯一的,不能反映学生之间的思维差异,而思维的过程受知识储备、学习习惯等影响,是具有个性化特征的。
在班级授课制下,展现个性化思维的过程远比展现一致性的结果更重要,它更能促进学生思维的碰撞,继而在碰撞中进阶。
一、运用列表分析尝试调整 列表,就是将问题中的信息以表格的形式进行筛选、整理,在此基础上通过分析信息之间的关系尝试解决,在调整中获得解决问题的一般方法。
这种方法看似“原始”,但对于解决思维过程比较复杂的租车(船)、最佳购票方案、得分问题、鸡兔同笼等问题往往有着事半功倍的效果。
如“一次数学竞赛共有10道题,计分规则为答对1题得10分,答错1题扣5分。
小明在这次竞赛中的最终得分是70分,问他做对的和做错的分别是几题?”面对这样的题目,在没有任何提示的情况下,学生一定会用算术法解答。
殊不知,这类逆向思维的问题用算术法解决对高段的学生来说极具思维挑战性,怎样让中段的学生也能解答呢?笔者认为列表策略是最佳的选择,它能让学生在调整的过程中看到变化的方向与情况,具体如表1所示。
显而易见,做对的题数为8道,做错的题数为2道。
表1做对的题数得分做错的题数扣分最终得分1010000100990158588021070在运用列表法解决问题时,确定尝试分析的“切巧用策略解决问题,善思原理提升能力◎浙江省湖州市安吉县教育科学研究中心 厉金文【摘要】经过多年的教学实践,总结“在列表尝试中分析调整”“在画图比较中拓展化解”“在模拟演示中推导探究”“在分析转化中推理分解”等教学策略,可以让个性化的解题方式和策略得到充分展示,让学生在思维的激发与碰撞中学会解决问题。
以题目为中心的课堂讨论模式。
以题目为中心的课堂讨论模式。
标题:探究“以题目为中心的课堂讨论模式”导言在教育领域,课堂讨论一直被认为是一种高效的教学方法。
而“以题目为中心的课堂讨论模式”作为一种特殊形式的课堂讨论,近年来备受关注。
本文将对这种课堂模式进行全面评估,并探讨其在教学实践中的价值和意义。
一、什么是“以题目为中心的课堂讨论模式”?“以题目为中心的课堂讨论模式”是一种注重问题和思考的教学方式。
在这种模式下,教师不再是唯一的知识传授者,而是通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探索和讨论。
这种讨论模式强调学生的参与性和批判性思维,旨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思考能力。
二、“以题目为中心的课堂讨论模式”的特点和优势1. 强调学生参与。
这种讨论模式促使学生成为学习的主体,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 培养批判性思维。
通过对问题的讨论和解答,学生不仅能掌握知识,更重要的是培养了批判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 提升课堂效率。
学生在讨论中进行深入思考,可以更好地理解知识点,提高课堂效率。
4. 培养团队合作意识。
这种模式下,学生需要相互交流、合作解决问题,培养了团队合作的能力。
三、“以题目为中心的课堂讨论模式”在教学实践中的应用在实际教学中,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应用这种讨论模式:1. 确定讨论的主题和问题。
根据课程要求和学生水平,确定讨论的主题和问题,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2. 引导学生展开讨论。
教师可以通过提问、引导和激发,促使学生积极参与讨论,引导他们深入思考问题。
3. 总结和回顾。
讨论结束后,教师可以对讨论结果进行总结和回顾,强调核心知识点,加深学生的理解。
四、个人观点和理解在我看来,“以题目为中心的课堂讨论模式”是一种非常有价值的教学方式。
它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还能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合作意识。
作为学生,我在这种讨论模式下得到了更多的思考空间和交流机会,对知识点也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结语“以题目为中心的课堂讨论模式”是一种值得推广和应用的教学方式。
在过程中体验 在思考中升华——以《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教学为例
在过程中体验在思考中升华一以《解决问题的獭8》为例《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苏教版教材中的知识板块。
数学课程标准在解决问题的课程目标中,对《解决问题的策略》提出了明确的要求,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发展。
面对这一知识模块,一线教师应该对这类课题的教学采取一定的策略,围绕学生这一主体,全面调动学生的多种感官参与学习,从而提升教学效率,让学生在感受经历中顿悟,在参与探讨中升华,从而形成学科素养,为将来的学习和成长奠定坚实的基础。
一、苏教版《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教学内容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苏教版小学数学教材的特色内容。
从三年级开始,每一册书中都安排了一种策略,并以单元的形式出现,其教学任务就是在实际的问题情境中培养学生解决一类问题的能力,提升学生发现问题、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1]从教材编排来看,三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的策略是从条件想起,三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的策略是从问题想起,四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的策略是从条件想起或问题想起的综合运用,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的策略是画图,五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的策略是列举,五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的策略是转化,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的策略是假设,六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的策略是综合使用不同的策略。
二、《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中引导学生体验和思考的教学策略与方法(一)创设情境:在呈现问题中揭示策略策略的形成基于问题的解决,而问题源自于学生熟悉的情境。
因此,在《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教学内容,为学生创设相关的教学情境,在呈现问题中为学生揭示策略、呈现策略,唤起学生的策略意识。
案例一:在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的策略》单元的教学中,教师可以结合“画图”这一策略,为学生创设游戏情境,利用游戏导入,为学生揭示课题。
游戏要求,男生和女生各选一人参加比赛,看哪个选手的反应最快?老师给出文字材料“语文书有15本,数学书比语文书多4本,英语书比数学书少2本,数学书比科学书多5本,哪种课本的数量最多?”两个学生根据老师的文字材料进行画图,谁画出的图像既标准又清晰明了,谁获胜。
《解决问题的策略》课堂实录
【教学内容】苏教版四年级上册第56、57页。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师:我们学过的知识是用来解决生活中的问题,(板书:解决问题)王老师这有个问题,请大家先来读一读。
实践园里栽了3行桃树、4行梨树和8行杏树。
桃树每行7棵,杏树每行6棵,梨树每行5棵。
桃树和梨树一共有多少棵?杏树比梨树多多少棵?师:同学们,读完这个问题你有什么想说的?生:信息多还乱。
师:看来我们需要对这些条件进行整理(板书:整理)。
整理题目中的条件,你有什么好方法?先不解答,用你喜欢的方式,把题目中的条件进行整理,开始!(学生先独立整理,然后小组交流)二、小组交流,全班汇报1.全班汇报。
汇报1:摘录法。
师:觉得他的方法怎么样?生:有点麻烦,又把题目抄了一遍。
师:再和原来的题目比较一下,难道就没有发现他的优点?生:他把有关系的信息放到了一起。
师:好一个“有关系”,数学上,我们称其为“有关联”。
(板书:有关联)汇报2:列表法。
第一位学生上台(介绍第一张表),竖着介绍的:先介绍“行”,再介绍“棵”。
师:(手指第一张表)刚才他是竖着介绍的,如果是你的话,你准备怎么介绍?生:我会横着介绍,这样的话,相关联的信息是在一起的,而且,我们脑袋里立马就可以算出桃树和梨树的总数。
(学生介绍第二张表格略)师:三人的方法有点不同。
现在,看看列表法,再看看原来的题目,比较一下,你有什么感觉?生:我觉得,通过列表整理,非常简洁,很容易找到相关信息。
师:列表,确实可以帮助我们把条件整理清晰,从而变得简洁(板书:简洁)。
看来,列表,是一种很重要的策略。
(板书:列表策略)汇报3:其他方法。
师:王老师看到我们班的同学还有一些其他方法,谁愿意来介绍?如果大家也认可这些作品的整理方式,直接掌声送给他。
(学生呈现以下作品)(前两张图,学生立刻鼓掌;第三张图,停留片刻后,也鼓掌了;后面两张图,学生也是立刻鼓掌了……)师:对于后三幅作品,大家能看懂吗?谁来具体说说?生:同一种树的信息,他用了同一种符号,我觉得也是对的。
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说课稿(详细)
解决问题的策略—列表说课稿(详细)本节课采用启发式教学法,通过情境引导、问题导入、示范演示、引导探究等方式,让学生在自主探究中体验“列表”策略的价值,培养学生的解决问题的能力。
②学法:本节课采用合作研究的方式,让学生在小组内相互交流,共同探究、解决问题,促进学生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研究效果。
三、设计教学流程,落实教学目标1、导入(5分钟)通过“___家果园”的情境引入本节课的主题,激发学生的研究兴趣,引导学生思考问题。
2、探究(20分钟)通过示范演示、问题导入等方式,引导学生探究“列表”策略的作用,让学生在小组内自主探究,体验“列表”策略的价值。
3、归纳总结(10分钟)引导学生通过小组交流、讨论,归纳总结“列表”策略的特点和应用方法。
4、拓展应用(15分钟)通过两个实例的练,让学生运用“列表”策略解决问题,巩固所学内容,并拓展应用。
5、课堂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回顾本节课的重点难点,梳理思路,为下一步的研究打下基础。
四、板书设计本节课的板书设计主要包括以下内容:1、课题:用“列表”的策略解决问题2、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过程和方法、情感与态度3、重点难点: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列表”策略的价值和运用方法4、板书内容:___家果园、列表策略、信息整理、数量关系、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本文介绍了作者在数学教学中采用的教学方式和研究方法,以及以学生为本的教学流程设计。
作者采用了情境教学法、引导发现法和多媒体辅助教学法,帮助学生兴趣和探究欲望,使学生乐学。
作者还注重学生学法的指导,组织学生进行探究式研究,充分发挥学生的主体地位。
在教学流程设计上,作者以“故事导入,感知策略——自主探究,形成策略——分层练,提升策略——总结反思,内化策略”的四步探索型的课堂教学模式为指导,让学生在实践中进行探索性研究。
在教学过程中,作者通过故事引入、问题交流等方式,让学生在具体的情境中初步感悟策略的意义,充分调动了学生的知识储备,激活了学生的经验,激发了学生的研究兴趣和探究的欲望,为下面寻求、理解、应用解决问题的策略打下了良好的知识基础和心理基础。
“问题解决”课堂教学模式的探索
( )获得 结果 ,用计算 器计算 2
广东教育 - 教研 20 0 8年第 1 期 0
课
2 ( 用 乘 法 ) 可 。
堂
聚
焦
生 对 问 题 有 独 特 的 见 解 。 学 生设 计
决 的前提 和关键 。问题是问题解决 的源 头。创设 问题情境是问题解决
教 学 法 的首 要 步 骤 ,是 把 学 生 引 进
一
稍 加讨 论交流后 ,派代 表说一说 。 最后请学生就此简单说说 为什 么要
学 习计算器的使 用方法 。
2 合 作 交 流 、探 讨 新 知 .
师可以通过精 心设计 的问题 ,引导
学生尽可能独立思考 、分析 、探索
问题 ,从中感 悟基 础知识 和基本方 法 的应用。教师再针对学生存在 的
我校也以此为切入点探讨数学素质教育理论和模式为此确立了以在数学课堂运用问题解决的教学模式作为研究课题力求在教学中创设一种让学生发现问题自己找出策略解决问题并应用拓展问题的教与学的方法
课
堂
聚
焦
“ 问题解 决"课 堂教 学模式 的探 索
文/ 东县巽寮 中心 学校 惠 付从军
年初 ,县教研室数学组提出了
( ) 解 决 问 题 :2 00 0÷ 3 × .8
10 = 4 5 6 ( )— — 比 珠 穆 朗 00 339 米
出的办法 、方案只要 不是原则性 的
错误 ,都应予以肯定 ,即使是 一些
看似错误的 回答也可能蕴含着创新
玛峰高得多 。
问题解决状态 的关键环节 。
纸厚度 的……每一组 同学都使用了 计算器 ,结果 8组 得出 8 答案 : 个
口 07 9、 0 74、 06 8 0.82、 0
地理教学问题和策略
地理教学问题和策略
地理教学是培养学生地理素养和地理思维的重要环节。
在地理
教学中,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和地理思维
能力。
为了有效地进行地理教学,教师可以采取以下一些策略和方法:
首先,多媒体教学是一种有效的地理教学策略。
通过图片、地图、视频等多媒体资料,可以生动形象地展示地理现象和地理信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学习效果。
其次,实地考察和实验是地理教学的重要手段。
通过组织学生
进行实地考察和实验,可以使学生亲身感受地理现象,增强他们的
地理实践能力和观察能力。
此外,启发式教学是培养学生地理思维能力的有效途径。
教师
可以通过提出问题、引导讨论、激发思考等方式,引导学生主动探
究地理问题,培养他们的地理思维能力。
另外,合作学习也是地理教学的重要策略。
通过小组讨论、合
作探究等形式,可以促进学生之间的交流和合作,培养他们的团队
合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最后,在地理教学中,教师还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地理道德观念,引导他们珍爱地球、保护环境,培养他们的环境意识和可持续发展意识。
总之,地理教学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地理知识、地理技能和地理思维能力,教师可以通过多媒体教学、实地考察、启发式教学、合作学习等策略和方法,来有效地进行地理教学,提高学生的地理素养和地理思维能力。
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评课
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评课尊敬的评委,专家们:我今天将要评课的题目是“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
在这个课程中,学生们学会了如何通过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和调整策略来解决问题。
下面我将从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参与度和课程效果四个方面对这门课程进行评价。
首先,从教学内容上看,这门课程涵盖了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和调整策略等多个方面的内容,内容丰富且结构清晰。
教师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际应用,让学生理解了这些策略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应用。
同时,教师还注重了知识的拓展,如介绍了一些科学研究中的典型例子,让学生了解到这些策略在学术研究中的应用。
其次,在教学方法上,教师采用了讲授、案例分析、小组讨论等多种教学方法,使得课堂气氛活跃,学生能够积极参与到学习中。
教师还注重了学生的动手实践,通过布置实践性作业,让学生在实际操作中巩固所学知识。
此外,教师还利用多媒体教学手段,通过图片、视频等方式,生动地展示了问题的解决过程,增强了学生的学习兴趣。
在学生参与度方面,教师通过提问、小组讨论等方式,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到课堂讨论中。
学生能够在课堂上积极地发表自己的观点,提出问题,体现了较高的学习热情。
此外,教师还关注到了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学生的不同特点给予了个性化的指导和建议,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最后,从课程效果来看,学生在课程的结束时已基本掌握了提出假设、验证假设和调整策略等解决问题的策略。
学生在课后作业中的表现也表明了他们将这些策略应用到了实际问题的解决中。
同时,学生在案例分析中展现出了较高的分析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总之,我认为这门课程在教学内容、教学方法、学生参与度和课程效果等方面都表现得相当出色。
教师通过生动的案例和实际应用,让学生理解了解决问题的策略假设的重要性。
同时,教师还注重了学生的动手实践和个性化指导,提高了学生的学习效果。
我相信这门课程对学生的未来发展将产生深远的影响。
谢谢大家!。
《解决问题的策略》说课稿
《解决问题的策略》的说课稿执教人:唐国英一、说教材今天教学《解决问题的策略》是苏教版四年级上册数学第五单元第一课时第56页——58页的内容。
二、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学生在解决简单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体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相关信息的作用,学会用列表的方法整理实际问题所提供的信息,学会运用从已知条件想起或从所求问题想起的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寻找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探索、动手实践、合作交流等学习活动,学生经历提取信息,发现问题,列表整理条件,解决问题的知识获取过程,从而搜集信息,整理信息,发现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得以提高,并发展他们的推理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学生进一步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提高学好数学的信心。
三、说重难点教学重点是使学生经历列表整理、分析信息,解决问题这一系列过程,体会列表这一策略在解决实际问题中的价值,并能运用该策略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教学难点是正确整理、分析数学信息,学会通过所整理的信息确定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并内化成自己解决问题的策略。
四、说教法、学法在新课程改革理念指点下,我在课堂教学中引导,启发,对比,观察,适时讲解、总结,采用学生自主探究,小组合作、交流,提问、等学习方法。
五、说学情对本课所研究解决的数学问题,学生在以往的学习过程中,在生活的实践体悟中,有一定的整理信息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思想方法经验,但一般处于无序状态,通过今天的学习,将学生无序思维有序化、规范化。
六、说教学环节(一)复习引入。
1.复习学过的解决问题的策略。
同学们我们学过哪些解决问题的策略(从条件想起或从所求问题想起的策略)今天我们一起学习解决问题的策略。
(板书课题:解决问题的策略)(二)合作交流,探究策略1.理解题意。
出示例1。
学生自由读题,说说你了解了哪些信息再让学生自己提出问题。
2.整理条件和问题。
如何应对一年级地理疑难题
如何应对一年级地理疑难题地理是一门涉及我们所居住的地球的科学,它帮助我们了解地球的各个方面,包括自然环境、地形地貌和人文地理等等。
尽管对于一年级的学生来说,地理知识可能还相对较浅薄,但他们也会面临一些疑难问题。
作为一名资深教育家,我将在本文中探讨如何应对一年级地理疑难题的方法与策略。
首先,我们需要给学生提供一个积极主动的学习环境。
这包括鼓励学生提问,并且对他们的问题给予重视和耐心的回答。
当一年级学生对地理问题感到困惑时,教师应帮助他们理解问题的本质,并鼓励他们主动寻求答案。
在这个过程中,要给予学生足够的时间和机会来思考和探索,以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其次,我们可以采用启发式教学的方法。
这种教学方法注重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并通过提出问题引发思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对于一年级地理疑难题,教师可以提供一系列与学生生活相关的真实场景,帮助他们观察和思考。
通过观察、比较和总结,学生将能够探索和解决地理问题,从而提高自己的地理素养。
此外,我们还可以使用多媒体教学资源来辅助教学。
现代技术为地理学习提供了许多新的方式和可能性。
通过使用电子教材、互动模拟软件、地图应用等工具,学生可以在视听的刺激下更好地理解地理知识,加深对地理概念的理解。
同时,教师也可以通过展示地球图片、地质物体模型等等来帮助学生更具体、形象地认识地理概念。
另外,针对一年级地理疑难问题,我们也可以进行实地教学。
实地教学是一种将学生带到现实环境中学习的教学方式,它可以让学生亲身感受地理知识。
通过实地考察、野外观察和参观地理景点,学生将能够直接接触和体验到地理现象,从而更好地理解和记忆。
在实地教学中,教师可以组织学生进行小组活动,让他们合作解决问题,并为他们提供指导和反馈。
最后,我们应该鼓励学生参与地理相关的课外活动。
这些活动可以是地理竞赛、地理探索研究、地理讲座等等。
通过参与这些活动,学生将能够接触到更广阔的地理知识领域,增加他们对地理的兴趣和热情。
小学数学“解决问题”中的教学策略
数学教研M m小学数学“解决问题”中的教学策略黄方【播州区第一小学,贵州遵义563100】【摘要】所谓“解决问题”是指综合地、创造性地运用各种数学知识去解决各种问题。
《数学课程标准(实验稿)》对“解决问 题”教学提出了具体的目标要求,即“初步学会从数学的角度提出问题、理解问题,并能综合运用所学的知识和技能解决问 题,发展应用意识。
”实现这一教学目标,需要教师在实践中进行深入的探索。
【关键词】小学数学;解决问题;教学思考课改以来,对解决问题教学的研究有很多,探索 出一些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的基本规律,总结出一些 解决实际问题教学的好的经验。
现就如何更好地教 学“解决问题”谈一些教学思考。
一、 加工教材教材是学生学习的素材,是教师教学的参考。
在 教学中我们不能过分强调教材的精华性、权威性,而 应强调教材只是一种材料和资源,一种帮助学生学 习的工具。
在教学关系中,学生是中心,一切应该围 绕学生怎样学,怎样才能学好这个中心进行。
现行的 教材为教师提供了丰富的教学资源和更为广阔的发 挥空间,教师不能盲目地跟在这些资源后面,而应该 根据教材的实际,创造性地选择和应用这些教学材 料,更好地为学生的学习服务。
比如在信息的呈现 上,教材为我们提供了小朋友或小动物对话的情境,如果直接让学生解答,有的学生就不能正确地理解 题目的意思。
有经验的老师就会让两位同学用对话 的形式将题意表述一遍,让学生感觉到好像这件事 就发生在自己身边,理解题意就自然准确了。
情境图 的素材表现在教材上都是静态的,如果教学中仅仅 是简单地呈现主题图,就不能很好地调动学生的学 习积极性,激发学生去收集、整理这些相关信息的欲 望。
因而,面对静态的教材,我们一定要在呈现形式 上下功夫,变静态的信息为动态的演示。
二、 教学中让学生多探索、多交流、多总结建构主义理论的内容很丰富,但其核心只用一 句话就可以概括:以学生为中心,强调学生对知识的 主动探索、主动发现和对所学知识意义的主动建构。
“解决问题”教学中怎样处理好策略多样化与基本方法间的关系
“解决问题”教学中怎样处理好策略多样化与基本方法间的关系摘要: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也在不断进步,人们对教育也有了更高层次、更深要求,在这个过程中教学方法和手段越来越丰富。
多样化与基本思想是解决数学问题的重要途径之一。
而且,现在的素质教学中,对“问题”越来越重视。
因此,对“解决问题”教学中怎样处理好策略多样化与基本方法间的关系具有比较重大的意义。
关键词:解决问题;策略多样化;基本方法引言随着社会的发展,教育水平不断提高,在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越来越多的教学方式被引入到课堂上。
而数学基本方法是学生学习数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最重要和最具价值的方式之一。
在“解决问题”教学中处理好策略多样化与基本方法是教师需要面对的问题。
一、“解决问题”教学中处理好策略多样化与基本方法间的重要性在小学数学的教学过程中,学生往往会出现各种各样问题。
而解决问题是小学生学习数学以及其他学科时,最基础也是最有难度的一个部分。
因此,教师应该重视“培养全面发展”目标下,对学生进行综合能力训练,提高他们思维逻辑性与分析能力、抽象概括总结等方面的能力,并且进行教育课程的改革,让所有同学都能得到充分锻炼提升,只有这样才能达到“善解疑答疑惑”这一教学目的,从而使数学在生活中更加有用。
在《数学课程标准》中,明确提出“提倡让学生主动地运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
这说明了要培养小学生活学、好问思维能力。
而策略是解决问题教学活动开展过程中必不可少的。
所以,我们必须重视到教师对策略教学重要性认识与理解上,才能更好更有效地利用各种有利方法去解决所有学习内容和实际问题上来。
随着社会的发展,知识更新速度加快,学生学习能力不断提高。
“方法多样化”策略是指根据不同内容、不同学生身心特点而采取相应教学方式。
在小学数学中,应用到了很多种解决实际问题的基本思想和技能技巧。
通过分析比较各种解决问题时常用到或使用新概念,运用多种科学计算公式对数据进行运算处理等方面都可以使我们获得更多知识。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解决问题的策略”课堂教学模式“解决问题的策略”近年来越来越多受到小学教育届人士的关注,解决问题的策略是新课标下小学数学教材的产物,也是一个亮点,但是这样的课型在实际的教学中却并不好教学。
教材的编排意在突出解决问题方法的选择、设计及运用,通过方法的运用、反思和内化促进解决问题策略的形成。
解决问题策略的教学不能仅仅满足于让学生解决某一类问题,而应让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经历策略的形成过程,进而反思和提炼,最终把握解决问题的策略。
数学课程标准指出“形成解决问题的一些基本策略,体验解决问题策略的多样性,发展实践能力与创新精神”。
解决问题的策略学习,最终要指向问题的解决,仅仅有策略最终不能够解决问题不是教学的最终目标。
有意识地帮助学生提升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小学数学教学过去所未曾出现过的,也是小学生从未经历过的,教师的教更多地是促进学生策略的形成,组织好“解决问题的策略”的教学,如何最好最快地帮助学生形成一定的解决问题的策略仍需要我们在教学实践中进一步探索和思考。
《解决问题的策略》教学基本程序一共分为5个环节:“激活经验、初步感知——自主探究、提炼策略——尝试应用、理解策略——灵活运用、内化策略——评价小结、体验价值”下面我就举两个例子。
一个是四年级下册的解决问题策略教学;一个是六年级上册的解决问题策略教学。
四年级下册的解决问题策略(画图)教学分析:第89~90页教学用画图的方法表示图形面积增加或减少的情况,帮助理解题意,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1、让学生学会画图。
画图是解决问题时经常使用的方法,这些方法能直观地显示题意,有条理地表示数量,便于发现数量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解题的思路。
因此,人们在解决问题时喜欢使用这些方法。
怎样让学生学会画图?不是告诉他们怎样画,也不是把画成的图展现给他们看,而是让学生在画图的活动中体会方法、学会方法。
第89页例题中“白菜”卡通说的一句话“可以根据题目的条件和问题,画出示意图”告诉学生两层意思:一层是如果解决实际问题遇到困难,暂时想不到解法的时候,可以先画示意图帮助思考;另一层是要根据题目的条件和问题画图,这样的图能正确、清楚地表达题意,直观显示数量关系。
例题用三句话表达,可以把画图分成三步进行,每步画的图分别表达一句话的意思,画成的示意图就完整地表达了题意。
学生看图想到要先算原来花圃的宽,就达到了画图的目的。
为了帮助学生逐渐学会画示意图,运用画图的策略,“想想做做”的每一道题都要求学生先画图,再解答。
教材根据实际问题的前半段意思,画出了一部分图,引导学生接着往下画。
这样适当降低了画图的坡度与难度。
2、培养解决问题的策略。
本单元的教学目标是培养解决问题的策略,体会策略的多样性,要在学会方法的基础上初步具有应用方法的意识。
教学的关键是学生充分地体验画图对解决问题的作用,从而形成自觉地、灵活地、有效地选用这些方法的态度和能力。
(1)让学生体验方法。
第89页例题是计算原来花圃的面积,虽然题目的叙述很清楚,也很有条理,但毕竟是以前没有遇到过的问题,有些学生读题以后处于似懂非懂、无从下手的状态。
教材及时提示学生画出示意图,并在图中用不同的颜色表达了画图的步骤。
在这样的教学过程里,学生不仅解决了问题,应用了画图方法,而且对这种方法能产生新的体会——确实是解决问题的有效方法。
这种体会使画图从具体的行为上升成意识,策略在此形成。
教学的时候,要把握住两个时机:第一个时机是在学生理解题意有困难、想不到解题方法的时候,不要为学生解释题意和提示算法,而要引导他们通过画图整理信息、理解题意、形成思路、寻找解法。
第二个时机是学生解答问题后,要引导他们体会画图整理信息对解决问题起了什么作用,对这些整理方法产生好感,从而在以后的解题时自觉地使用。
(2)让学生学会画图整理的方法。
主动而有效地运用画图的方法,内化成解决问题的策略,必须有相应的画图技能。
如果学生不会画图,那么绝不可能在解决问题时自觉运用这一方法,也就不可能成为自己解决问题的策略。
因此,教材把初步学会画图落实到“想想做做”的练习里,提出先画图整理,再解答的要求。
六年级上册的解决问题策略(替换)教学分析:解决问题的策略——替换的教学目标是让学生在经历解决实际问题的过程中,初步学会用替换策略分析数量关系,在对解决实际问题过程的不断反思中,感受替换策略的价值,进一步发展分析、综合和简单推理能力,积累解决问题的经验,增强解决问题的策略意识,获得解决问题的成功体验。
解决问题不仅是为了获得解决具体问题的方法和答案,更重要的是让学生形成解决问题的基本策略。
本课的教学重点是用等量替换的方法使原来复杂的问题转化成较为简单的问题。
在落实教学目标时,要注意把握以下几点。
1、发展学生的策略意识,让学生真切感受到运用策略的必要性。
如可先借助学生熟知的曹冲称象故事引入,唤醒学生潜在的与替换有关的经验,然后呈现”换杯”情境,引导学生感受新问题的复杂性,产生应用替换策略的意识,体验用替换策略解决问题的优越性。
2、引导学生经历策略形成的完整过程,让学生深刻领会策略内涵。
教师要准确定位策略教学的目标,不能满足于让学生掌握替换策略,而应让学生体验策略的形成过程,在经历策略形成过程中获得对策略内涵的认识与理解,让策略的学习过程成为发展策略意识的途径。
3、处理好认识策略和运用策略的关系。
解决问题,特别是解决新颖的问题须要运用策略,解决问题的策略是在解决问题的活动中形成和积累的。
尽管认识策略是为了更好地运用策略,运用策略解决问题体现了学习策略的价值,但是教学时没有必要将过多的时间用在引导小学生熟练运用策略解决相关的实际问题上,而应引导学生多元、深刻地认识和理解策略,感受策略给问题解决带来的便利,真正形成爱策略、用策略的意识。
下面我就结合这两个课例简单说说解决问题策略教学课堂模式在课堂上的落实。
(一)激活经验、初步感知解读:教学时,教师要联系生活实际,利用贴近学生生活、有利于激发学生兴趣、吸引学生思考与探索的素材,引导学生初步感知解决问题的原生态的方法与策略,激活学生脑中已积累的生活经验,为新课中进一步探究有关的策略作铺垫。
教学过程:1、四年级下册解决问题策略(画图)教学一、唤醒经验,孕伏策略1.回顾:长方形面积的计算方法及其运用。
学生在自己本子上试着画一个长方形,并写出名称及面积计算公式。
提问:知道长方形长和宽,怎样求面积?要求宽,需要知道什么?要求长呢?(板书:长×宽=长方形的面积面积÷长=宽面积÷宽=长)2.初探:决定长方形面积大小的因素。
提问:要使长方形的面积增加(或减少),可以有哪些办法?学生讨论交流,并在刚才画的示意图上表示出来。
(预设:长增加,宽不变;宽增加,长不变;长和宽同时增加;……)[说明:认知心理学研究表明;一切新的学习都是在原有学习的根基上产生的,新的知识总是通过与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相关知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后获得意义的。
因此,必要的准备和铺垫是获得新知的必由路径。
课始,回顾的目的是再现和激活,再现有关长方形的特征以及面积计算公式及其应用,激活学生原有认知结构中的相关旧知,为本课解决问题做好认知准备。
让学生初探决定长方形面积大小的因素,通过画图、讨论和交流,初步体验面积增加(或减少)的几种情形,为新知学习作好方法上的铺垫。
]2、六年级上册解决问题策略(替换)教学一、创设情境,初步感知替换策略。
1.讲《曹冲称象》的故事。
从曹冲是用“与大象同样重量的石头”换“大象”,引出“替换”的话题。
2.举出现实生活中替换的例子初步感知替换策略。
早晨喝牛奶时,我喝一大杯牛奶,儿子喝一小杯牛奶,大杯的容量是小杯的2倍,现在有一大杯和两小杯牛奶,如果给我喝几次喝完?给儿子喝几次呢?学生思考并回答:老师两次喝完;儿子四次喝完。
初步让学生亲历感知“替换”的思考过程,为后面的学习奠定基础。
[说明:曹冲称象的方法是替换策略的具体应用,将曹冲称象的故事引入课堂,既能为学生的探究指明方向,有助于学生提取替换策略,又能让学生初步感受用策略解决实际问题的好处,自觉地参与到学习中去。
在学生经历前面替换思维的“引力”之后,引导学生通过一个日常生活中的案例,了解“替换”策略不仅具有深远的历史价值,还能解决我们日常生活中的问题,迅速把注意力集中到课堂中来。
](二)自主探究、提炼策略解读:策略的形成,不是靠教师的讲解能完成的。
在这环节教学中,教师要组织学生自主探究,积极开展师生交流、生生交流等活动,经历策略的形成过程。
教师要引导学生回顾运用策略解题的过程,体会策略形成的来龙去脉,初步感知策略。
教学过程:1、四年级下册(画图)二、激发需要,感受策略1.出示例题。
实验小学基地有一块长方形花圃,长8米。
在修建校园时,花圃的长增加了3米,这样花圃的面积就增加了18平方米。
原来花圃的面积是多少平方米?2.画图分析。
讲述:这道题和我们过去学习的计算长方形面积的题目有所不同。
(长增加了,面积增加了)提问:这道题能直接求出答案吗?直接看文字叙述,你感觉怎么样?可用什么方法整理题中的条件和问题?指导学生画图,标出有关数据,分析数量关系。
展示交流学生画图思考的过程。
(突出:小长方形的长=原来长方形的宽)3.列式解题。
18÷3×8=48(平方米)提问:18÷3求的是什么?4.回顾反思。
提问:为什么需要画图?(帮助看清小长方形的长等于原来长方形的宽,从而找到解决问题的方法。
)变式:如果求“现在花圃的面积是多少”怎样列式?(预设两种方法:(8+3)×(18÷3)或者18÷3×8+18)[说明:例题所呈现的新知具有一定的挑战性,尤其当只有文字的叙述时,学生往往不能直接看出几个数量之间的关系,因此学生会产生画图的需要。
在学生初次画图时,老师适当指导和帮助;当学生画图之后,通过观察比较,将数与形的意义对应起来,结合已有旧知大多能解决所求问题。
其中,展示交流学生画图和思考的过程,能从学生学习体验的角度把探究新知的过程充分呈现出来,加深学生分析数量关系的认知;而列式之后让学生说出“18÷3求的是什么”,再次数形对照,理解列式原理;解决问题之后让学生回顾与反思,感受画图策略的价值所在。
]2、六年级上册(替换)二、合作交流,探索替换策略。
1、出示例题:小明把720毫升果汁倒入6个小杯和1个大杯,正好倒满。
大杯的容量是小杯的3倍。
小杯和大杯的容量各是多少毫升?2、读题获取信息:有哪些信息,求什么问题?你想怎样来解决这题?自主生成替换策略,孩子由于起始阶段喝牛奶的启发,应该不难理解大小杯的替换关系。
3、小组讨论。
把什么替换成什么?替换后的数量关系是什么?4、汇报总结演示课件:大杯换成小杯或小杯换成大杯的依据是什么?把大杯换成小杯:如果把720毫升果汁全部倒入小杯,一共需要几个小杯?也就是说9个小杯容量是720毫升,可以先求出每个小杯的容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