儿科学重点-安徽医科大学考试用
儿科学考试重点
[儿科]1.初乳:产后4-5d,脂肪少而蛋白质多,5-14d为过渡乳,脂肪高而蛋白质和矿物质减少; 14d-9个月为成熟乳,10个月以后为晚乳。
2.母乳中含丰富的SIgA和大量免疫活性细胞具有增强婴儿免疫力的作用。
3.喂奶后将婴儿抱直,头部靠在母亲肩上,轻拍背部排出空气,保持婴儿右侧卧位,以防呕吐。
4.一般生后4-5个月开始添加辅食,断奶在10-12个月为宜,最迟不超过18个月。
5.牛乳乳糖低于人乳,蛋白质以酪蛋白为主,牛乳不饱和脂肪低于人乳;与人乳最大的区别是缺乏各种免疫因子。
6.婴儿每日需要能量按460kJ/Kg (110kcal/kg) 每日水的需要量为150ml/kg, 100ml牛乳所含的能量约为290kJ/Kg (70kcal/kg) ,含糖8%的牛奶100ml可供给能量约418kJ (100kcal/kg)。
7.奶粉与水的比例按容量计算为1:4,按重量计算为1:8。
8.辅食添加方式: 循序渐进,从少到多, 从稀到稠,从细到粗,由一种到多种,逐步过渡到固体食物。
9.辅食添加顺序: 1-3个月水果汁、菜汤鱼肝油; 4-6个月,稀粥、蛋黄、鱼泥、豆腐; 10-12个月,稠粥、软饭、挂面。
10.小儿最易发生意外的年龄为幼儿期。
11.婴儿母体中获得IgG可以减少传染病的感染。
12.卡介苗生后24-48h1针; 乙肝疫苗生后24h、1个月、6个月各1针; 脊髓灰质炎减毒疫苗糖丸2、3、4月龄各1丸; 百白破疫苗3、4、5月龄各1针; 麻疹减毒活疫苗8月1针。
13.疫苗接种禁忌症: 患有结核病、急性传染病、肾炎、心脏病、湿疹及其他皮肤病者不应接种卡介苗。
14.接种疫苗发生过敏性休克时: 使患儿平卧,注意保暖,给氧,立即皮下或静脉注射1:1000肾上腺素0.5~1ml.15.患儿解热药物通常选用对乙酰氨基酚(扑热息痛),因阿司匹林不良反应较多。
16.婴幼儿镇静止惊药禁用吗啡,因其抑制呼吸。
17.氯霉素可引|起“灰婴综合征”。
儿科学考试重点
儿科学考试重点知识点:1.营养不良:是由于缺乏能量和蛋白质所致的一种营养缺乏症2惊厥:是由于脑功能暂时紊乱,导致神经元异常放电,引起全身或局部肌群突然发生的不随意收缩,常伴有意识障碍。
,是小儿时期常见的危急症状.3食物特殊动力作用:食物特殊动力作用指摄入和吸收利用食物, 可使机体的代谢增加超过基础代谢率,食物的这种作用称为食物特殊动力作用4新生儿:出生到生后28天内的婴儿5围生期:胎龄满28周(体重1000g)(1分)至生后7足天(1分),称为围生期或围产期6正常足月儿:指胎龄满37周-42周、畜生体重大于2500g、身长在47cm以上、无畸形或疾病的活产婴儿。
7早产儿:胎龄不足37周的活产婴儿8生理性体重下降:生后一周内如摄入不足,加之水分丢失,胎粪排出,可出现暂时性体重下降9生理性黄疸:正常新生儿生后第2~3天皮肤、球结膜、口腔粘膜发生黄染(1分),同时血清胆红素浓度超过34μmol/L(2~3mg/dL),为新生儿生理性黄疸10急性支气管炎:是支气管黏膜的急性炎症,大多发生于上呼吸道感染之后。
11哮喘性支气管肺炎:婴幼儿时期可发生一种特殊类型的支气管炎,也称喘息性气管炎12艾森曼格综合症:当右室收缩压超过左室收缩压时,左向右分离逆转为双向分流或右向左分流,出现紫绀13法洛四联症:右室流出道梗阻,主动脉骑跨,室间隔缺损,右心室肥厚14肺炎:是有不同病原体或其他因素所致的肺部炎症。
15先天性佝偻病:先天性佝偻病指母亲患严重软骨病,或孕妇食物中维生素D明显不足,导致母亲体内维生素D极度缺乏,于新生儿期即可见典型症状:前囟甚大,骨缝增宽与后囟相连,后囟未闭,常伴低钙惊厥,称先天性佝偻病。
16新生儿黄疸:新生儿血中胆红素超过5~7mg/dl(成人超过2mg/dl)可出现肉眼可见黄疸,部分尚未结合胆红素可引起胆红素脑病(核黄疸)17人工喂养:由于各种原因,母亲不能亲自哺喂小于6个月的婴儿时,可采用其他动物乳如牛乳、羊乳、马乳等或其他代乳品喂哺婴儿,称为人工喂养。
【精品】儿科护理学考试重点
【精品】儿科护理学考试重点儿科护理学考试重点本科教材 1、赫氏沟:膈肌附着部位的肋骨长期受膈肌牵拉而内陷,形成一条沿肋骨走向的横沟,称为赫氏沟手足镯:6 月以上小儿腕、踝部肥厚的骨骺形成钝圆形环状隆起,称佝偻病手镯或脚镯肋串珠:肋骨与肋软骨交界处骨骺端因骨样组织堆积而膨大呈钝圆形隆起,上下排列如串珠状,可触及或看到,称佝偻病串珠。
2、法洛四联症(TOF):是存活婴儿中最常见的青紫型先天性心脏病,其发病率占各类先天性心脏病的 10%~15%,男女发病比例接近。
差异性紫绀:分流量大者,长期大量血流向肺循环冲击造成肺动脉管壁增厚,肺动脉压力增高,可致右心室肥大或衰竭,当肺动脉压力超过主动脉时,即产生右向左分流,患儿呈现下半身青紫,左上肢轻度青紫,右上肢正常,称为~ 3、 21-三体综合症:又称先天愚型或 Down 综合症,是人类最早发现的常染色体畸变疾病,也是小儿染色体病中最常见的一种。
4、惊厥:是指全身或局部骨骼肌群突然发生不自主收缩,常伴意识障碍。
惊厥持续状态:1/ 22是指惊厥持续 30 分钟以上,或两次发作间歇期意识不能完全恢复者。
5、胎儿期:从卵子和精子结合、新生命开始到小儿出生统称为胎儿期,怀胎 8 周为胚胎期,是小儿生长发育十分重要的时期。
新生儿期:自出生后脐带结扎起至生后 28 天止称新生儿期,胎龄满 28 周(体重1000g)至出生后 7 足天,称围生期。
婴儿期:出生后到满一周岁之前为婴儿期,是小儿出生后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
幼儿期:1 周岁后-3 周岁前为幼儿期,智力发育较前突出。
学龄前期:3 周岁后到入小学前(6-7 岁)学龄期:从小学起(6-7 岁)到进入青春期(12-14 周岁)为止。
生殖系统发育接近成人。
智能发育较前更成熟。
青春期:从第 2 性征出现到生殖功能基本发育成熟,身高停止增长的时期生长:一般指小儿各器官系统的长大和形态变化;发育:指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改善和功能上的成熟。
儿科期末必考知识点总结
儿科期末必考知识点总结
一、发育与生长
1. 新生儿期的特点及护理
2. 婴幼儿期的生长发育规律
3. 儿童期的生长发育特点
二、儿童传染病
1. 儿童常见传染病的病因、临床表现及治疗
2. 儿童传染病的预防措施
3. 儿童常见病毒性感染
三、婴幼儿膳食与营养
1. 妈妈为宝宝选择根据婴幼儿生长发育特点不同年龄阶段的膳食
2. 婴幼儿辅食的添加时机和方式
3. 婴幼儿营养不良的预防和调理
四、儿童常见疾病
1. 儿童常见的呼吸道疾病
2. 儿童常见的消化系统疾病
3. 儿童的皮肤病
4. 儿童的过敏性疾病
五、儿童的发育障碍及早期干预
1. 儿童自闭症及其早期干预
2. 儿童智力障碍及其早期干预
3. 儿童言语发育障碍及其早期干预
六、儿童的心理问题
1. 儿童焦虑、恐惧、烦躁及其干预
2. 儿童多动症及其干预
3. 儿童抑郁症及其干预
七、儿童常见意外伤害的预防措施
1. 儿童意外伤害的类型及预防措施
2. 儿童烫伤、烧伤的急救处理
3. 儿童溺水事故的预防与急救措施
八、儿童安全教育
1. 儿童交通安全教育
2. 儿童户外活动安全教育
3. 儿童网络安全教育
以上为儿科期末考试的知识点总结,包括了儿童的发育与生长、传染病、膳食与营养、常见疾病、发育障碍及早期干预、心理问题、意外伤害的预防措施以及安全教育等内容。
希望同学们能够认真复习,考试顺利!。
儿科中级考试知识点总结
儿科中级考试知识点总结一、儿科学基本知识1. 儿科学的发展历程2. 儿童发育与生长的特点3. 儿童生理与病理的特点4. 儿科疾病的分类与特点5. 儿科临床常用的诊断手段二、儿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1. 儿科感染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2. 儿科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3. 儿童心血管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4. 儿科肝胆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5. 儿科肾脏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6. 儿科内分泌及代谢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7. 儿科消化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8. 儿童神经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9. 儿科血液系统疾病的诊断与治疗10. 儿科皮肤疾病的诊断与治疗11. 儿科骨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12. 儿科外科疾病的诊断与治疗13. 儿童过敏性疾病的诊断与治疗14. 儿童营养不良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三、儿童保健相关知识1. 儿童生长发育评价及干预2. 婴幼儿早期教育知识3. 儿童心理健康及相关问题4. 儿童营养与饮食5. 儿童运动与体能发育6. 婴幼儿安全与保护知识7. 儿童卫生与预防接种8. 儿童常见健康问题的护理与调理四、儿科护理与体格检查知识1. 儿童常见护理问题及护理技能2. 新生儿护理与常见问题3. 婴幼儿喂养与保健4. 婴幼儿常见疾病的体格检查5. 儿童常见疾病的体格检查五、儿童药物知识1. 儿童用药的特点与原则2. 儿科常用药物的临床应用3. 儿科抗感染药物的应用4. 儿科抗病毒药物的应用5. 儿科抗真菌药物的应用6. 儿科抗寄生虫药物的应用7. 儿科止痛药物的应用8. 儿科抗过敏药物的应用9. 儿科抗炎药物的应用10. 儿科抗发热药物的应用六、儿科典型病历分析与处理1. 新生儿窒息的救治与护理2. 婴幼儿肺炎的诊治3. 儿童肾炎的临床处理4. 儿童急性泌尿系感染的处理5. 儿童肠套叠的处理6. 儿童周围血管损伤的处理7. 儿童外伤的护理与处理8. 婴幼儿拉肚子的处理与护理9. 儿童哮喘的治疗与护理10. 儿童骨折的处理与护理七、儿科神经系统疾病诊断与护理1. 儿童智力障碍的诊断与护理2. 儿童癫痫的诊断与护理3. 儿童脑部肿瘤的诊断与护理4. 儿童脑炎的诊断与护理5. 儿童脑瘫的诊断与护理6. 儿童小儿麻痹症的诊断与护理八、儿童心血管系统疾病诊断与护理1. 先心病的诊断与护理2. 风湿性心脏病的诊断与护理3. 心力衰竭的诊断与护理4. 心律失常的诊断与护理5. 高血压病的诊断与护理6. 心包炎的诊断与护理九、儿童消化系统疾病诊断与护理1. 婴幼儿胃肠炎的诊断与护理2. 儿童胃肠道异物的处理与护理3. 婴幼儿腹泻的诊断与护理4. 婴幼儿便秘的诊断与护理5. 儿童胆囊炎的诊断与护理以上所列的知识点是儿科中级考试涵盖的主要知识内容,希望对你有所帮助。
儿科学重点知识总结
儿科学重点知识总结儿科学是研究儿童生长发育、疾病预防和治疗的学科,其重点知识包括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常见儿童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儿童营养需求和儿童心理健康等方面。
1.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儿童生长发育遵循一定的规律,通常分为婴儿期、幼儿期和学龄期。
婴儿期是指0-1岁的婴儿,主要发育特点是体重和身长迅速增长,其中体重增长最快的时期是出生后的前6个月。
幼儿期是指1-6岁的孩子,主要特点是体重增长放缓而身高继续增长,孩子开始进行精细运动和语言发展。
学龄期是指6-12岁的孩子,主要特点是身高增长速度减缓,但体重仍在增长,孩子开始进一步的认知和社交发展。
2.常见儿童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儿科医生需要了解各种常见儿童疾病的预防和治疗方法。
例如,对于呼吸道感染,可以通过保持室内外通风、勤洗手、预防犬瘟热等方法预防。
对于儿童发热,可以用物理退热方法如物理降温和药物治疗等。
对于腹泻,可以通过口服补液盐、控制饮食和注意卫生等方式治疗。
3.儿童营养需求:儿童的营养需求与成人不同,儿童处于生长发育期,需要摄入足够的能量和营养素。
常见的儿童营养问题包括贫血、维生素缺乏和钙缺乏等。
为了保证儿童营养均衡,应鼓励多样化的食物摄入,包括蔬菜、水果、谷物、蛋白质和乳制品等。
4.儿童心理健康:儿童心理健康在儿科学中也是一个重要的方面,儿童心理问题如注意力不集中、学习困难、焦虑等常见。
为了维护儿童的心理健康,需要提供良好的家庭和社会环境、建立良好的家庭和学校亲子关系,并关注儿童的情感需求和行为变化。
5.预防接种:预防接种是儿科学的重要内容之一,通过接种疫苗可以有效预防多种传染病。
根据世界卫生组织的推荐,儿童应完成相应的预防接种程序,如百日咳、麻疹、风疹、脊髓灰质炎等。
6.儿童常见疾病:儿科医生还需要了解儿童常见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例如,上呼吸道感染、手足口病、流感、腹泻等。
了解这些疾病的症状、传播途径和治疗方法可以帮助医生正确诊断和治疗儿童。
总之,儿科学的重点知识涵盖儿童生长发育规律、常见儿童疾病的预防和治疗、儿童营养需求和儿童心理健康等方面。
儿科学重点知识归纳
儿科学重点知识归纳
儿科学是专门研究儿童健康和疾病的医学分支。
以下是儿科学的
一些重点知识归纳:
1. 婴儿生长发育:儿科医生需要关注并评估婴儿的生长发育情况,包括体重、身高、头围等方面的指标。
正常的生长发育是婴儿健
康发展的重要标志。
2. 婴幼儿营养:儿童在成长过程中需要各种营养物质的支持,
儿科医生会帮助家长制定合理的饮食计划,确保婴幼儿获得全面的营养,以支持他们的生长和发育。
3. 儿童免疫系统:儿童的免疫系统相对较弱,容易受到感染的
影响。
儿科医生会推荐和管理儿童的免疫接种计划,帮助他们建立免
疫保护,减少感染的风险。
4. 儿童常见疾病:儿科医生需要熟悉常见的儿童疾病,如呼吸
道感染、消化系统问题、皮肤病等,并根据病情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5. 儿童心理健康:儿科医生也需要关注儿童的心理健康问题,
如焦虑、抑郁、注意力不集中等。
他们会与其他专业人士合作,提供
儿童心理健康支持和治疗。
6. 儿童安全教育:儿科医生在儿童生长发育过程中也扮演着安
全教育者的角色。
他们会向家长传授如何预防事故和意外伤害,确保
儿童生活在安全的环境中。
以上是儿科学的一些重点知识归纳,儿科医生在日常工作中将这
些知识应用于儿童的健康管理和疾病治疗中。
儿科学考试重点归纳
第一章绪论儿童时期是机体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阶段,因此表现出的基本特点有:①个体差异、性别差异和年龄差异都非常大,不宜用单一标准衡量②对疾病造成损伤的恢复能力较强,常常在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对比较严重损伤的转归可以为自然改善或完全修复。
③自身防护能力较弱,易受各种不良因素影响导致疾病发生和性格行为的偏离,如不能及时干预和康复治疗,往往影响一生医学方面特点:1、解剖:身体各部位逐渐长大,头、躯干和四肢的比例发生改变,内脏的位置也随年龄增长而不同,如肝脏右下缘位置在3岁前可在右肋缘下2cm内,3岁后逐渐抬高,6~7岁后在正常情况下不应触及。
2.机能:各系统器官的机能也随年龄增长逐渐发育成熟,因此不同年龄儿童的生理、生化正常值各自不同。
此外,某年龄阶段的机能不成熟常是疾病发生的内在因素,如婴幼儿的代谢旺盛,营养的需求量相对较高,但是此时期胃肠的消化吸收功能尚不完善,易发生消化不良。
3.病理:对同一致病因素,儿童与成人的病理反应和疾病过程会有相当大的差异,即或是不同年龄的儿童之间也会出现这种差异,如由肺炎球菌所致的肺炎,婴儿常表现为支气管肺炎,而成人和年长儿则引起大叶性肺炎病变。
4.免疫:小年龄儿童的非特异性免疫、体液免疫和细胞免疫功能都不成熟,因此抗感染的能力比成人和年长儿低下,易发生呼吸道和消化道感染。
5.心理:儿童时期是心理、行为形成的基础阶段,可塑性非常强。
小儿年龄分期(一)胎儿期:从受精卵形成到胎儿出生为止,共40周。
胎儿的周龄即为胎龄。
(二)新生儿期: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28天的时期。
此期死亡率高,包含在婴儿期内。
(三)婴儿期:自出生到1周岁之前为婴儿期。
此期是生长发育极其迅速的阶段,但容易发生营养和消化紊乱。
同时,易发生各种感染和传染性疾病。
(四)幼儿期:自1岁至满3周岁之前为幼儿期。
体格生长发育速度较前稍减慢,智能发育迅速,意外伤害发生率非常高。
(五)学龄前期:自3周岁至6—7岁人小学前为学龄前期。
《儿科学》期末复习重点
《儿科学》复习重点1.围生期:胎龄满28周至生后7天。
2.小儿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有简单到复杂,由初级到高级。
3.小儿体重的计算公式:3--12个月:体重(kg)=[年龄(月)+9]/21--6岁:体重(kg)=年龄(岁)x2+87--12岁:体重(kg)=[年龄(岁)x7-5]/2或体重(kg)=年龄(岁)x3+24.小儿身高计算:2--6岁:身高=年龄x7+777--10岁:身高=年龄x6+805.颅骨的生长发育:1.5--2岁闭合。
最迟在生后2--3个月时闭合。
6.牙齿的生长发育:6--7岁乳牙开始脱落换恒牙。
7.计划免疫:婴儿在1岁内要完成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混合制剂、麻疹减毒疫苗、乙肝疫苗等5种疫苗的接种。
7.小儿每日需水量:<1岁,120--160ml。
8.脱水的分度:轻中重度。
9.血钠浓度:(低渗性)<130mmol/L (等渗性)130--150mmol/L (高渗性)>15010.低钾血症(病因):钾摄入量不足,消化道失钾过度,肾排钾过多,钾分布异常。
11.酸碱平衡紊乱:临床表现:中度:呼吸深快,精神委糜,恶心呕吐。
重度:昏迷、昏睡,呼吸深快,节律不齐。
12.混合溶液:2:1等张液:2分生理盐水和1份1.4%碳酸氢钠溶液。
4:3:2液:4份生理盐水、3份5--10%葡萄糖溶液、2份1.4%碳酸氢钢溶液2:3 :1液:2份生理盐水、3份5--10%葡萄糖溶液、1份1.4%碳酸氢钠溶液13.维生素:分为脂溶性和水溶性。
前者可以储存于体内,不需要每日提供,过量可中毒。
后者不能储存于体内,需要每日供给,过量一般不发生中毒。
14.母乳的成分:主要为分泌型免疫球蛋白A(slgA)和乳铁蛋白,还有IgM,IgG,和补体成分C3,C4等。
15.母乳喂养的优点:钙磷比例适宜为2:1,含铁量高于牛乳。
母我还有巨噬细胞,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补体等。
儿科学考试重点
儿科学考试重点一、绪论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胎儿期从受精卵形成至胎儿娩出前,共40周,胎儿的周龄即胎龄。
临床上将胎儿期划分为3个阶段:①妊娠早期,此期各组织器官处于形成阶段,若受到感染、放射线、化学物质或遗传等不利因素的影响可引起先天畸形甚至胎儿夭折。
②妊娠中期,自13周至28周,此期胎儿体格生长,各器官迅速发育,功能日趋成熟。
至28周时,胎儿肺泡发育基本完善,已具有气体交换功能,在此胎龄以后出生者存活希望较大。
③妊娠后期,自29周至40周。
此期胎儿体重迅速增加,娩出后大多能够存活。
新生儿期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至生后28天,此期包含在婴儿期中。
新生儿期不仅发病率高,死亡率也高,约占婴儿死亡率的1/3~1/2,尤以新生儿早期为高。
围生期:国内定义为胎儿龄满28周至出生后7天。
此期包括了妊娠后期、分娩过程和新生儿早期3个阶段,是小儿经历巨大变化、生命受到威胁重要时期。
围生期死亡率是衡量一个国家和地区的卫生水平、产科和质量的重要指标,也是评价妇幼卫生工作的一项重要指标。
婴儿期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1周岁,其中包括新生儿期。
此期为小儿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每日需要的总热量和蛋白质相对较高,但其消化功能尚不完善,易发生消化和营养紊乱,发生佝偻病、贫血、营养不良、腹泻等疾病。
婴儿期体内来自母体的免疫抗体逐渐消失,而自身免疫系统尚未完全成熟,对疾病的抵抗力较低,易患传染病和感染性疾病。
“婴儿死亡率”是指每1000名活产婴儿中在1岁以内的死亡人数,国际上通常发其作为衡量一个国家的卫生水平的指标。
幼儿期自满1周岁至3周岁。
体格生长速度减慢,智能发育加速。
开始会走,活动范围增大,于缺乏对危险事物的识别能力和自身保护能力,要注意预防发生意外伤害和中毒,预防传染病,保证营养和辅食的添加,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和使用餐具的能力。
学龄前期自满3周岁至6~7岁。
此时期体格发育进一步减慢但智能发育增快、理解力逐渐加强,好奇、好模仿,可用语言表达自己的思维和感情。
《儿科学》常考考点汇总docx
《儿科学》常考考点汇总儿科学考试重点总结1.胎儿期:受精卵形成至出生共40周。
新生儿期:胎儿娩出至28天。
婴儿期:出生至1岁。
幼儿期:1岁至满3岁。
学龄前期:3岁至6~7岁。
学龄期:6~7岁至青春期。
青春期:10~20岁。
2.生长发育规律:连续有阶段性(两个高峰:婴儿期青春期),各系统器官不平衡(神经系统先快后慢,生殖系统先慢后快,体格发育快慢快,淋巴系统儿童期迅速青春期高峰以后降至成人水平),存在个体差异,一定规律(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3.出生时:3kg,50cm。
<6个月:体重=3 月龄×0.7,身高=50 月龄×2.5。
7~12个月:体重=6 月龄×0.25,身高=65 (月龄-6)×1.5。
1岁:10kg,75cm。
2~12岁:体重=年龄×2 8,身高=年龄×7 75。
4.头围:眉弓上方、枕后结节绕头一周,出生时34cm,前三个月、后九个月各增6cm,1岁46cm,2岁48cm,5岁50cm。
5.胸围:乳头下缘绕胸一周,出生时32cm,1岁时46cm,以后=头围年龄-1。
6.前囟1.5岁闭合(过早:头小畸形,过迟:佝偻病、甲减、脑积水),后囟6~8周闭合。
7.3个月抬头时颈椎前凸(第1个生理弯曲),6个月能坐时胸椎后凸(第2个生理弯曲),1岁站立行走时腰椎前凸(第3个生理弯曲)。
8.1~9岁腕部骨化中心数目=岁数1,10岁出全10个。
9.乳牙共20个,4~10个月开始萌出,12个月未萌出为延迟,2.5岁出齐,2岁内=月龄-(4~6)。
恒牙骨化从新生儿期开始。
10.粗细动作:二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
语言发育(发音、理解、表达):哭叫阶段:1~2个月;咿呀阶段:3~4个月;单音阶段:5~10个月;单词阶段:1~2岁;成语阶段:3岁以后。
11.五苗防七病:卡介苗、脊髓灰质炎疫苗、百白破疫苗、麻疹疫苗、乙肝疫苗。
儿科学考试重点
第二章生长发育1生长发育规律:1.生长发育是连续的、有阶段性的过程,体重和身长在生后第一年,尤其前三个月增加很快,第一年为生后的第一个生长高峰;第二年以后生长速度逐渐减慢,至青春期生长速度又加快,出现第二个生长高峰 2.各系统器官生长发育不平衡 3.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生长发育遵循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的规律。
4.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儿童的生长发育水平有一定的正常范围,所谓的正常值不是绝对的,2体格生长新生儿出生体重与胎次、胎龄、性别以及宫内营养状况有关。
生后一周内如摄入不足,加之水分丢失、胎粪排出,可出现暂时性体重下降或称生理性体重下降,约在生后3~4日达最低点下降(3%~9%),以后逐渐回升,至出生后第7—10日应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
如果体重下降超过10%或至第10天还未恢复到出生时的体重,则为病理状态,应分析其原因。
3体重身高估计公式:体重(课件):新生儿约3kg;1-6月:出生体重+月龄*0.7;7-12月:6+月龄*0.25; 2-12岁:7.5+年龄*2;青春期:男生每年增加5kg,女生增加4kg。
身高:12月:75cm; 2-12岁:年龄岁*7+75。
体重(课本):12个月:10kg; 1-12岁:年龄*2+84头围的增长出生时头相对大,平均32~34cm,第一年前3个月头围的增长(6cm)约等于后9个月头围的增长值(6cm),即1岁时头围约为46cm;2岁时头围约48cm;2~15岁头围仅增加6~7cm。
头围的测量在2岁以内最有价值5胸围的增长1岁左右胸围约等于头围。
1岁至青春前期胸围应大于头围(约为头围十年龄—1cm)。
1岁左右头围与胸围的增长在生长曲线上形成头、胸围的交叉6上臂围的增长在无条件测体重和身高的地方,可用左上臂围测量筛查5岁以下儿童营养状况:>13.5cm为营养良好;12.5~13.5cm,营养中等;<12.5cm为营养不良。
医师考试儿科知识点总结
医师考试儿科知识点总结儿科是医学的一个重要分支,主要专注于儿童生长、发育、疾病的预防和治疗。
医师考试中的儿科知识点涉及到儿童生理、疾病的诊断与治疗、营养、生长发育等方面。
下面就儿科知识点做一个总结,供医师考试备考之用。
1. 儿童生长发育儿童生长发育是儿科重要的观察指标。
医师需要了解正常儿童生长曲线,熟悉儿童生长发育的特点,如自闭症儿童生长发育异常等。
医师还需要掌握如何进行生长发育评估,如何分析生长发育异常的原因,并制定相应的干预措施。
2. 儿童常见疾病儿科最常见的疾病包括呼吸道感染、腹泻、发热、皮肤病等。
医师需要对这些常见疾病的病因、病理生理、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有所了解。
例如,医师需要了解适时预防接种对呼吸道感染的控制作用,了解腹泻的分类及治疗方法,了解发热疾病的常见原因和体温调节机制。
3. 新生儿保健新生儿保健是儿科的重点内容之一。
医师需要了解新生儿生理黄疸、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新生儿感染等常见疾病的诊断和治疗方法。
同时还需要了解新生儿喂养、睡眠、母乳喂养等方面的知识,指导新生儿的家庭护理。
4. 儿童常见过敏性疾病过敏性疾病在儿科中占据重要地位。
包括变态反应性鼻炎、哮喘、食物过敏等。
医师需要对这些疾病的病因、临床表现、诊断和治疗方法有所了解,能够进行综合诊疗和妥善处理。
5. 儿童营养儿童营养对其生长发育至关重要,医师需要了解儿童各个年龄段的营养需求及补充方法,引导家长科学合理地进行儿童膳食安排,预防各种膳食过敏及缺乏症。
6. 儿科急救知识儿科急救知识是医师的基本功。
包括窒息、溺水、中毒、外伤等急重症处理。
医师需要了解婴幼儿窒息的处理方法及预防措施,了解儿童溺水的紧急救助措施,了解常见的儿童中毒原因及相应的处理方法。
7. 儿科心理学儿科心理学主要是关于儿童情绪、认知和行为发展的研究。
医师需要了解儿童的心理发展规律,了解儿童的主要心理问题及处理方法,能够进行相应的儿童心理危机干预。
以上就是儿科知识点的一个大致总结。
儿科学)考试复习重点知识总结
希望能够对同学们有所帮助!!第一单元绪论第一节小儿年龄分期及各期特点(一)胎儿期:受孕到分娩,约40周(280天)。
受孕最初8周称胚胎期,8周后到出生前为胎儿期。
(二)新生儿期:出生后脐带结扎开始到足28天。
围生期:胎龄满28周(体重≥1000g)至出生后7足天。
1.加强护理,注意保暖,细心喂养,预防各种感染。
2.发病率、死亡率高,尤其生后第一周。
3.围生期死亡率是衡量产科新生儿科质量的重要标准。
(三)婴儿期:出生后到满1周岁。
1.小儿生长发育最迅速的时期,身长50→75cm,体重3→9kg.2.易发生消化不良和营养缺乏。
易患各种感染性疾病,应按时预防接种。
(四)幼儿期:1周岁后到满3周岁。
1.中枢神经系统发育加快。
2.活动能力增强,注意防止意外。
3.喂养指导。
4.传染病预防。
(五)学龄前期:3周岁后到6~7周岁。
(六)学龄期:从入小学起(6~7岁)到青春期(13~14岁)开始之前。
(七)青春期:女孩11、12岁到17、18岁;男孩13、14岁到18~20岁。
第二单元生长发育第一节生长发育规律婴儿期是第一个生长高峰;青春期出现第二个生长高峰。
一般规律为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第二节体格生长(重点)(一)体格生长的指标1.体重:出生体重平均3kg,生后第1周内生理性体重下降(3~9%)。
1岁体重平均为9kg,2岁12kg,2岁到青春前期每年增长2kg。
体重计算公式:<6月龄婴儿体重(kg)=出生体重+ 月龄×0.7kg7~12个月龄婴儿体重(kg)=6 + 月龄×0.25kg2岁~青春前期体重(kg)=年龄×2 + 8(7)kg2.身高:新生儿50cm,前半年每月增长2.5cm,后半年每月增长1.5cm。
1岁75cm,2岁85cm,2岁以后每年长5~7cm。
2~12岁身长计算公式身长(cm)=年龄×7 + 703.头围新生儿头围34cm,3个月40cm,1岁46cm,2岁48cm,5岁50cm,15岁54~58cm,半岁42cm。
儿科学考试重点总结完整版
儿科学考试重点总结完整版儿科学是以儿童生长发育、儿童健康与疾病的预防与治疗为主要内容的学科。
下面将对儿科学考试的重点进行总结,以帮助考生复习备考。
一、幼儿生长发育幼儿生长发育是儿科学中的重点内容,它包含了儿童的体格发育、心理发育和社会发育三个方面。
首先是体格发育,主要包括身高、体重、头围等指标的测量与评估。
其次是心理发育,主要关注儿童认知、语言、智力等方面的发展情况。
最后是社会发育,强调儿童与家庭、学校和社会环境的互动关系。
二、儿童常见疾病在儿科学考试中,对儿童常见疾病的病因、症状、诊断和治疗等方面是重点内容。
常见疾病包括感冒、发热、腹泻、呼吸道感染等。
在掌握常见疾病的基础上,还需要了解相关疾病的预防和护理知识,以及常见疫苗接种的时间和方法。
三、儿童营养与喂养儿童的营养与喂养也是儿科学考试的重点之一。
主要内容包括母乳喂养、婴儿配方奶、固体食物的添加、儿童膳食均衡等方面。
考生需要熟悉不同年龄段儿童的营养需求,并了解各类营养物质的作用和补充方法。
四、儿童心理行为问题儿童的心理行为问题也是儿科学考试的考点之一。
考生需了解和掌握常见的儿童心理问题,如焦虑、抑郁、注意力不集中等,并了解相应的干预方法和治疗原则。
此外,还需要了解儿童发展中的典型行为和发展障碍,以及如何进行评估和干预。
五、儿童免疫与预防接种儿童免疫与预防接种是儿科学考试的重点内容之一。
考生需要了解不同疫苗的接种原则、接种时间和接种剂量等。
此外,还需要了解疫苗的功效和副作用,以及接种程序中的安全注意事项。
六、儿童常见急症处理在儿科学考试中,对儿童常见急症的处理方法也需要熟悉掌握。
常见急症包括窒息、溺水、失血性休克等。
考生需要了解急救的步骤和技巧,并了解在不同年龄段儿童急症处理的特点和注意事项。
七、儿科医学伦理和法律在儿童医疗过程中,儿科医学伦理和法律也是需要考生了解和掌握的内容。
考生需要了解医学伦理的基本原则和儿童医疗中的伦理道德问题。
此外,还要了解医疗法律规定中与儿童相关的内容,如未成年人的医疗权利等。
皖医大儿科学习题及答案01儿科基础
儿科学习题第一章儿科基础【A1型题】1、我国围产期通常是指:A.胎龄满28周到出生后足28天B.胎龄满28周(体重≥1kg)到出生后7足天C.胎龄满20周到出生后28足天D.胎龄满20周(体重≥1kg)到出生后7足天E.胎龄满28周(体重≥1kg)出生后脐带结扎2、6~12个月小儿体重计算公式为:A.出生体重(kg)+月龄×0.7(kg)B.出生体重(kg)+6×0.7(kg)+(月龄-6)×0.5(kg)C.出生体重(kg)+6×0.7(kg)+(月龄-6)×0.3(kg)D.月龄×2(kg)+8(kg)E.出生体重(kg)+6×0.6(kg)+(月龄-6)×0.5(kg)3、生理性体重下降常发生在:A.1周内B.2周内C.3天内D.5天内E.半月内4、小儿开始协调注视物体的时间为:A.第3个月B.第2个月C.第1个月D.第3~4周E.第4~5个月5、形成第一个条件反射的时间为:A.出生后2个月左右B.出生后3个月左右C.出生后1个月左右D.出生后2周左右E.出生后3~4周6、有腕部X线照片一张,示腕部骨化中心有钩骨、头状骨、三角骨,被摄片者最可能的年龄属:A.婴儿期B.幼儿期C.学龄前期D.学龄期E.青春期7、某患儿所在幼儿园老师反映其身高体重均远远低于其同龄儿,为了解其骨骼发育情况,应作下列哪项检查?A.血常规B.胸部X线摄片C.肝功能D.腰椎穿刺E.腕部X线照片8、男婴,营养状况良好,能坐,见陌生人即哭,头围41cm,前囟2×2cm,身长65cm,两个中切牙正在萌生,腕部X线照片可见2个骨化中心。
该男婴最可能的年龄是:A.4~5个月B.5~6个月C.7~8个月D.8~9个月E.10~12个月9、关于小儿骨骼发育,下列哪项是正确的?A.前囟最晚闭合的时间是10个月B.后囟最晚闭合的年龄在生后2周C.颅缝一般闭合的年龄为2个月D.腕骨骨化中心开始出现的年龄为1岁半E.上、下部量相等的年龄为12岁10、小儿出生后生长发育速度最快的时期是:A.新生儿期B.婴儿期C.幼儿期D.学龄前期E.学龄期【A2型题】11、关于小儿年龄分期及其特点,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胚胎期是指怀胎最初12周B.新生儿期是自出生后脐带结扎时起至生后足28天C.成胚期是指怀胎最初2个月D.婴儿期是指出生后到满1周岁之前E.幼儿期智能发育加快,体格发育减慢12、下列说法哪项是不妥当的?A.新生儿的生理调节和适应能力不够成熟,故新生儿期保健特别强调护理B.婴儿期抗病力弱,需有计划地接受预防接种C.女孩从12~13岁开始到18~20岁,男孩从11~13岁开始到17~19岁称青春期D.学龄期末的小儿,除生殖系统外,其他器官的发育已接近成人E.学龄前期小儿智能发育更趋完善,求知欲强,好奇好问,喜模仿13、关于小儿身长发育,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2~12岁身长计算公式为:年龄×6cm+77cm B.第1年头部生长最快,躯干次之C.12岁左右上下部量相等D.青春期身高增长主要是躯干的增长E.出生时上部量大于下部量,中点在脐上14、关于头围的增长规律,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出生时头围平均约34cm B.12个月时头围约46cm C.后半年头围约增加4~6cm D.5岁时头围50cm E.15岁头围接近成人,约54~58cm15、关于胸围的叙述,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胸围的大小与肺的发育、胸廓骨骼、肌肉和皮下脂肪的发育密切相关B.出生时胸围比头围小1~2cm,平均约32cm C.第1年末头围等于胸围D.1岁到青春期胸围与头围的差约等于小儿岁数E.肥胖小儿3~4个月时胸围可暂时超过头围16、关于小儿颅骨发育,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囟门早闭或过小,见于头小畸形B.前囟凹陷见于极度消瘦或脱水者C.有的小儿出生时后囟即很小或已闭合D.后囟最迟在3~4个月闭合E.前囟出生时大小约1.5~2cm17、关于骨化中心的发育,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腕部出生时无骨化中心B.欲了解婴儿早期骨发育情况可摄膝部或踝部片C.1~9岁腕部骨化中心数目为其岁数加1D.正常骨化中心出现的年龄差距较大,在三个标准差上下均为正常E.3岁时4个,10岁时出全共10个18、关于小儿牙齿的发育,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乳牙24颗,恒牙32颗B.2岁以内乳牙数为月龄减4~6C.4~10个月乳牙开始萌出,12个月尚未萌芽可视为异常D.6岁左右开始出第1颗恒牙即第1颗磨牙E.7~8岁开始乳牙按萌出先后逐个脱落,代之以恒牙19、6个月小儿,下列哪项神经反射属不正常?A.腹壁反射可引出B.提睾反射不易引出C.拥抱反射存在D.巴氏征阳性E.膝反射阳性20、正常10个月小儿,下列哪项属不正常?A.体重8kg B.身长74cm C.乳牙4颗D.头围48cm E.能推车走几步21、5岁小儿,下列哪项属不正常?A.体重18kg B.身长106cm C.乳牙20颗D.腕部骨化中心6个E.上部量等于下部量22、关于小儿各项系统的发育特点,下列哪项是错误的?A.腕骨骨化中心出齐为10个B.小儿生殖系统的发育是先慢后快C.淋巴系统的发育是先快而后回缩D.神经系统的发育是先慢后快E.皮下脂肪年幼发达,肌肉组织到学龄前才发育标准答案1、B2、C3、A4、B5、D6、B7、E8、B9、E 10、B 11、C 12、C 13、D 14、C 15、D 16、D 17、D 18、A 19、C 20、D 21、E 22、D。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儿科学绪论儿科学研究对象:胎儿(自精卵结合时起)至青春期儿童;儿科学的基本特点:①个体、性别及年龄差异都非常大;②对疾病损伤造成的恢复能力强;③自身防护能力弱。
最大不同点:处于不断地生长发育过程之中。
小儿年龄的分期及特点:⑴胎儿期:从受精卵形成到小儿出生为止,共40周;⑵※新生儿期:自胎儿娩出脐带结扎时开始至28天之前;特点:发病率高、死亡率高(3个2/3);保健重点:保暖,喂养,预防感染;⑶※婴儿期:自出生到1周岁之前;特点:生长发育极其旺盛的阶段;对营养的需求量相对较高;各系统器官不够成熟完善,尤其是消化系统常难以适应对大量食物的吸收,容易发生营养和消化紊乱;自母体的抗体逐渐减少,自身的免疫功能尚不成熟,抗感染能力较弱,易发生各种感染和传染病;保健重点:母乳辅食,预防接种,良好习惯;⑷幼儿期:自1岁至满3周岁之前;特点:生长发育速度减慢;智能发育迅速;饮食开始转换;接触面扩大,识别危险能力不足;保健重点:喂养,早教,传染病,意外;⑸学龄前期:自3周岁至6-7周岁入小学之前;特点:体格发育稳步增长;智能发育更加迅速;仍易发生传染病及意外;免疫功能增强,可患免疫性疾病;保健重点:喂养、培养良好习惯及智力开发、防治传染病及意外发生;⑹学龄期:自入小学始(6-7岁)至青春期前;特点:除生殖系统外,各系统器官外形均接近成人;智能发育更加成熟;保健重点:保证营养;加强教育,打好基础;⑺※青春期:一般从10-20岁;特点:女孩的青春期开始年龄和结束年龄都比男孩早2年左右;体格生长发育再次加速,出现第二次高峰;生殖系统的发育加速并渐趋成熟;保健重点:营养,劳逸结合;青春期保健;心理卫生,人生观;生长发育生长:指儿童身体各器官、系统的长大,可有相应的测量值来表示其量的变化。
发育:指细胞、组织、器官的分化与功能成熟。
生长发育规律:①生长发育是连续的、有阶段性的过程;②各系统、器官生长发育不平衡;人体各器官、系统的发育顺序遵循一定的规律;各系统发育速度的不同与其在不同年龄的生理功能有关;③生长发育的个体差异;④生长发育的一般规律:由上到下、由近到远、由粗到细、由低级到高级、由简单到复杂。
※体格生长常用指标:体重、身高(长)、坐高(顶臀长)、头围、胸围、上臂围、皮下脂肪。
⑴体重的增长:新生儿出生体重:男婴为3.3±0.4 kg、女婴为3.2±0.4 kg;生理性体重下降:生后一周内因奶量摄入不足,加之水分丢失、胎粪排出,可出现暂时性体重下降,生后第3-4日达最低点。
正常足月婴儿生后第1个月,体重增加1-1.7kg;生后3-4个月体重等于出生时体重的2倍(6kg);第1年内婴儿前3个月体重的增加值约等于后9个月内体重的增加值,即12月龄时婴儿体重约为出生时的3倍(10kg),是生后体重增长最快的时期,系第一个生长高峰;生后第2年体重增加2.5-3.5kg;2岁至青春前期体重增长减慢,年增长值约2kg。
⑵身高(长)的增长:出生时身长平均为50cm;1岁时身长约75cm;2岁时身长约87cm;※正常儿童体重、身高估计公式:⑶头围的增长:出生时头围平均33-34 cm;1岁时头围约为46 cm;2岁时头围约为48 cm;2-15岁时头围仅增加6-7 cm。
头围的测量在2岁以内最有价值。
※前囟:顶骨和额骨边缘形成的菱形间隙。
出生时约1-2cm,约1-1.5岁闭合;前囟大小以两个对边中点连线的长短表示;脑发育不良时头围小、前囟小或关闭早;甲状腺功能低下时前囟闭合延迟;颅内压增高时前囟饱满;脱水时前囟凹陷;※骨龄:用X线检查测定不同年龄儿童长骨干骺端骨化中心的出现的时间、数目、形态的变化,并将其标准化。
婴儿早期应摄膝部X线骨片,而年长儿摄腕部X线骨片;腕部10个骨化中心,10岁出全;腕部骨化中心数:出生无,1-9岁腕部骨化中心的数目大约为其岁数+1。
运动的发育:三抬四翻六会坐、七滚八爬周会走、四月认母会玩手、七妈一岁话出口。
婴儿必须在1岁内完成卡介苗、脊髓灰质炎三价混合疫苗、百日咳、白喉、破伤风类毒素混合制剂、麻疹减毒疫苗及乙型肝炎病毒疫苗接种的基础免疫。
营养与婴幼儿喂养营养:人体获得和利用食物维持生命活动的整个过程。
营养素:食物中经过消化、吸收和代谢能够维持生命活动的物质。
营养素分为:能量;宏量营养素(蛋白质、脂类、糖类);微量营养素(矿物质,包括常量元素和微量元素;维生素)、其他膳食成分(膳食纤维、水)。
※儿童能量代谢:⑴基础代谢率(BMR);⑵食物热力作用(TEF):以蛋白质最强,达30%,糖为6%,脂肪为4%;⑶活动消耗;⑷排泄消耗:约占10%;⑸生长所需:<1岁婴儿生长最快,约占25~30%。
组氨酸是婴儿所需的必需氨基酸;优质蛋白质主要来源于动物和大豆蛋白质;铁、碘、锌缺乏症是全球最主要的微量营养素缺乏症;人乳的分类:①初乳:4-5天以内(蛋白质高);②过渡乳:5-14天(脂肪高);③成熟乳:14天-9个月(成分稳定);④晚乳:>10月(蛋白质、脂肪均少)。
※人乳的特点:⒈营养丰富:⑴蛋白质:β-酪蛋白、乳清蛋白、酪蛋白与乳清蛋白的比例为4:1,易被消化吸收;宏量营养素产能比例适宜;很少产生过敏;⑵糖类:乙型乳糖(β-双糖)含量丰富,利于脑发育;利于促进肠蠕动;利于双歧杆菌、乳酸杆菌生长,并产生B族维生素;⑶脂类:含不饱和脂肪酸较多(占51%),有利于婴儿脑发育;⑷矿物质:①电解质浓度低,减少婴儿的肾负荷;②钙磷比例适宜(2:1),钙吸收好;③铁吸收率达49%,远高于牛乳(4%);④含锌结合配体,锌吸收率高。
⑸维生素:①人乳中维生素D含量较低,母乳喂养的婴儿应补充维生素D,鼓励家长让婴儿生后尽早户外活动,促进维生素D皮肤的光照合成;②人乳中维生素K含量较低,除鼓励乳母合理膳食多吃蔬菜、水果外,乳母应适当补充维生素K,以提高乳汁中维生素K的含量。
⒉※生物作用:⑴缓冲力小:人乳PH为3.6,对酸碱的缓冲力小,不影响胃液酸度,利于酶发挥作用;⑵含不可替代的免疫成分(营养性被动免疫):①免疫球蛋白②大量免疫活性细胞;③乳铁蛋白,是人乳中重要的非特异性防御因子;④溶菌酶;⑤补体及双歧因子;⑥低聚糖:是人乳所特有的。
※人乳的优点:①是满足婴儿生理和心理发育的最理想的食物,能提供足月儿正常生长到6个月所需;②含有丰富的免疫活性物质,能增强婴儿抗感染能力;③经济,方便,省时省力,温度适宜;④可增进母婴感情;⑤促进产妇子宫复原,减少再受孕的发生。
※牛乳的特点:⑴乳糖(甲型)含量低;⑵宏量营养素比例不当:酪蛋白为主,易在胃内形成较大的凝块;氨基酸比例不当;脂肪颗粒大,缺乏脂肪酶,难消化;不饱和脂肪酸(亚麻酸)低于人乳;含磷高,易与酪蛋白结合,影响钙吸收。
⑶肾负荷重:矿物质含量高;⑷缺乏被动免疫。
牛乳的改造:稀释、煮沸、加糖。
※奶方配制:婴儿每日约需能量110kcal/kg;每日需水量150ml/kg;100ml含8%糖的牛乳供能量约100kcal。
例:3个月婴儿,体重5kg,则需能量:110×5=550kcal,含8%糖牛乳:550ml(糖5.5×8=44g),需水150×5=750ml额外补充750-550=200ml,故奶方:含糖8%的牛乳550ml(内含糖44g),每日分5-6次哺乳,奶间分次加饮水,共200ml。
※辅食添加:时间:4-6月;目的:补充母乳喂养营养素之不足;消化功能趋于完善,为断奶作准;咀嚼动作有助于语言发育;培养良好的饮食习惯;原则:由少到多、由稀到稠、由细到粗、由一种到多种、循序渐进,逐步添加。
断奶时间:8-12个月。
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维生素D缺乏性佝偻病:是由于儿童体内维生素D不足使钙、磷代谢紊乱,产生的一种以骨骼病变为特征的全身慢性营养缺乏性疾病。
典型的表现是生长着的长骨干骺端和骨组织矿化不全;维生素D不足使成熟骨矿化不全,则表现为骨质软化症。
皮肤的光照合成是人类维生素D的主要来源。
发病机制:长期严重VitD缺乏造成肠道吸收钙、磷减少和低血钙症,以致甲状旁腺功能代偿性亢进,PTH分泌增加以动员骨钙释出使血清钙浓度维持在正常或接近正常的水平。
PTH抑制肾小管重吸收磷,继发机体严重钙、磷代谢失调,特别是严重低磷血症的结果;细胞外液钙、磷浓度不足破坏,使骨矿化受阻,造成佝偻病。
病因:①日光照射不足:主要病因;紫外线透不过玻璃;②围生期维生素D不足;③生长速度快,需要增加:早产及双胎婴儿生后生长发育快;④食物中补充维生素D不足;⑤疾病影响:胃肠疾病及肝性疾病、肝肾严重损害、长期服用苯巴比妥、苯妥英钠。
※临床表现:多见于婴幼儿,特别是小婴儿;主要表现为生长最快部位的骨骼改变、肌肉松弛、神经兴奋性改变。
⑴初期:多见6个月以内,特别是3个月以内小婴儿;神经兴奋性增高的症状:易激惹、烦躁、睡眠不安、夜惊(夜间啼哭)、多汗刺激头皮而摇头(枕秃);常无骨骼病变,X-线可正常或钙化带稍模糊;25-(OH)D3下降,PTH升高,血钙下降,血磷降低,碱性磷酸酶正常或稍高;⑵活动期(激期):典型骨骼改变;①6月龄以内婴儿的佝偻病以颅骨改变为主,有压乒乓球样的感觉;②7-8个月时,方颅,头围增大、严重者呈鞍状或十字形颅;佝偻病串珠:肋骨和肋软骨交界处的圆形隆起,以7-10肋最明显;手、足镯:手腕、足踝部可形成钝圆形环状隆起;③1岁左右的小儿可见到胸骨和邻近的软骨向前突起,形成“鸡胸样”畸形;郝氏沟或肋膈沟:严重佝偻病小儿胸廓的下缘形成一水平凹陷;漏斗胸:胸骨剑突部下陷;膝内翻“O”形腿,膝外翻“X”形腿;脊柱畸形,扁平骨盆,肌肉松弛:严重低血磷使肌肉中糖代谢障碍,使全身肌肉松弛,肌张力降低和肌力减弱;坐、站、走晚;形成蛙腹;神经兴奋性改变:大脑皮层功能减低的表现:条件反射形成慢、表情淡漠、语言发育落后;X线:长骨钙化带消失,干骺端呈毛刷样、杯口状改变;骨骺软骨盘明显增宽(>2mm);骨质稀疏,骨皮质变薄;骨干可有弯曲畸形或青枝骨折,骨折可无临床症状;血清Ca稍低,血清P、Ca×P、碱性磷酸酶、25-(OH)D3、1,25(OH)2D3均明显下降;⑶恢复期:经日照或治疗后;①临床症状、体征逐渐减轻、消失;②血钙、血磷逐渐恢复正常,AKP约需1-2月降至正常;③治疗后2-3周后骨骼X线改变有所改善,出现不规则钙化线,钙带致密增厚,骨骺软骨盘<2mm,骨质密度逐渐恢复正常。
⑷后遗症期:多见于2岁以后的儿童;因婴幼儿期严重佝偻病,残留不同程度的骨骼畸形。
血生化与骨骼X线的检查为诊断的“金标准”。
治疗:以口服为主,维生素D:50-100 ug/d;1,25(OH)2D3(罗钙全):0.5-2.0ug/d。
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维生素D缺乏性手足搐搦症:由于维生素D缺乏,甲状旁腺功能低下,导致血清钙降低,引起神经肌肉兴奋性增高,表现为惊厥、手足搐搦及喉痉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