农业微生物复习要点 (营养 生长 生态)

合集下载

农业微生物学复习资料

农业微生物学复习资料

名词解释菌毛:有些细菌表面在电镜下可见有较鞭毛短而细的丝状物,称为菌毛。

菌毛包括性菌毛和普通菌毛两种鞭毛:有些杆菌、弧菌及螺形菌的菌体上具附有细长、弯曲的丝状物,称为鞭毛。

它是细菌的运动器官。

荚膜:有些细菌在细胞壁外存在被外多糖,如果其结构较好,不易洗掉则称之为荚膜。

质粒:游离于染色体之外,分散在细胞质中的能够自我复制的小型闭合环状DNA分子。

芽孢:细菌在一定条件细胞质高度浓缩脱水所形成的一种抗逆性很强的球形或椭圆形的休眠体。

伴孢晶体:在形成芽孢的同时,会在芽孢旁形成一颗菱形或双锥形的的碱溶性蛋白晶体,称为伴孢晶体。

磷壁酸:磷壁酸是革兰氏阳性(G+)菌细胞壁特殊组份,由核糖醇(Ribitol)或甘油(Glyocerol)残基经由磷酸二键互相连接而成的多聚物。

LPS:脂多糖,为革兰氏阴性细菌外璧层中特有的一种化学成分,分子量大于10000,结构复杂,在不同类群、甚至菌株之间都有差异。

类囊体:类囊体在叶绿体基质中,是单层膜围成的扁平小囊,也称为囊状结构薄膜。

肽聚糖:肽聚糖存在于原核生物细胞壁的大分子聚合物,是由乙酰氨基葡萄糖、乙酰胞壁酸与四五个氨基酸短肽聚合而成得多层网状大分子结构。

假肽聚糖:存在于某些产甲烷细菌的细胞壁中肽聚糖类似物。

准性生殖:不经过减数分裂而导致基因重组的一种生殖方式,常见于霉菌中。

病毒:是由一个核酸分子(DNA或RNA)与蛋白质构成的非细胞形态的营寄生生活的生命体。

类病毒:类病毒是当今所知道的只含RNA一种核酸的最小的,专性细胞内寄生的分子生物。

病毒粒子:成熟的病毒感染单位,病毒复制的最后阶段,在宿主脂肪体细胞、血细胞和上皮细胞的核内复制,形成多边形和多角形的包含体,裸露或被囊膜包裹。

包涵体(内含体):包涵体即表达外源基因的宿主细胞。

朊病毒:一种有对人或动物有侵染性的蛋白质颗粒。

Phage(噬菌体):噬菌体是感染细菌、真菌、放线菌或螺旋体等微生物的细菌病毒的总称,作为病毒的一种。

生物3.10微生物的类群、营养、代谢和生长

生物3.10微生物的类群、营养、代谢和生长

微生物的能量代谢
化能自养生物
01
利用化学反应释放的能量来合成有机物质的微生物,如硝化细
菌。
化能异养生物
02
利用有机物质氧化过程中释放的能量来合成有机物质的微生物,
如大肠杆菌。
光能自养生物
03
利用光能来合成有机物质的微生物,如藻类。
微生物的代谢途径
糖酵解途径
葡萄糖在无氧条件下被分解成丙 酮酸,产生少量能量和还原力的 代谢途径,是厌氧微生物的主要 代谢途径。
三羧酸循环
在有氧条件下,线粒体中的乙酰 CoA完全氧化成二氧化碳和水, 并释放能量的代谢途径。
戊糖磷酸途径
葡萄糖经过一系列反应生成五碳 糖和六碳糖的代谢途径,是需氧 生物的主要糖代谢途径之一。
04 微生物的生长
微生物的生长曲线
延迟期
细胞适应生长环境,不进行分 裂,数量基本不变。
对数生长期
细胞快速分裂,数量呈指数增 长。
氧气
好氧微生物需要氧气进行呼吸,厌氧微生物 则在无氧环境下生长。
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方式
无性繁殖
通过二分裂、出芽等方式进行无性繁殖,繁殖速度快。
有性繁殖
通过配子结合形成合子,再发育成新个体,繁殖速度慢。
THANKS FOR WATCHING
感谢您的观看
03 微生物的代谢
分解代谢和合成代谢
分解代谢
微生物通过分解有机物质获取能量和营养物质的过程。这些有机物质可以是糖 类、蛋白质、脂肪等。分解代谢过程中,微生物产生能量并合成新的细胞成分。
合成代谢
微生物利用能量和营养物质合成细胞成分的过程。合成代谢过程中,微生物消 耗能量并产生新的细胞成分,如蛋白质、核酸等。
生物3.10微生物的类群、营养、 代谢和生长

5.1微生物的类群、营养、代谢和生长

5.1微生物的类群、营养、代谢和生长
②肽聚糖的合成:肽聚糖是微生物结构大分子,绝大多数原核生物细胞壁所含有的独特成分,它在细菌的生命活动中有着重要的功能。
6.关于微生物的生长
微生物不论其在自然条件下还是在人工条件下发挥作用,都是“以数取胜”或是“以量取胜”的。生长、繁殖就是保证微生物获得巨大数目的必要前提。可以说,没有一定的数量就等于没有微生物的存在。
与真核细胞的细胞膜功能有差别,是进行氧化磷酸化或光合磷酸化的产能基地、鞭毛的着生点和提供其运动所需的能量、合成细胞壁各种组分和荚膜等大分子的场所等。
2.大肠杆菌的广泛应用
(1)大肠杆菌质粒可作为基因的运载体。因大肠杆菌的质粒具备基因运载体的条件:能够在宿主细胞中复制并稳定的保存;具有多个限制酶切点,以便与外源基因连接;具有标记基因,便于进行筛选。
【答案】 D
[例6]关于微生物酶的叙述中,正确的是
A.组成酶是胞内酶,诱导酶是胞外酶
B.大肠杆菌分解乳糖和葡萄糖的酶都是组成酶
C.酶合成的调节与酶活性的调节不能共存于同一种微生物体内
D.酶合成的调节增强了微生物的适应能力
【解析】 微生物的酶有组成酶和诱导酶的区别,还有胞内酶的胞外酶,它们之间的关系是:组成酶和诱导酶都是胞内酶。它们的区别是:组成酶是细胞内一直存在的酶,它们的合成只受遗传物质的控制;而诱导酶是在一定条件下才存在的酶,这个条件就是某物质的存在。这种物质的存在是诱导酶合成的条件,当然遗传物质也对诱导酶的合成进行控制,而且控制的情况更加复杂,大肠杆菌分解葡萄糖的酶是组成酶,分解乳糖的酶是诱导酶。酶合成的调节与酶活性的调节同时存在,密切配合,协调起作用。酶合成的调节,保证了代谢的需要,充分利用原料和能量,增强了适应环境的能力。
微生物要进行正常的合成代谢,必须从分解代谢途径中抽走大量的代谢产物以满足其合成细胞基本物质的需要。这样以来,势必造成分解代谢不能正常运转,并进而影响产能功能的严重后果。为解决上述矛盾,生物体在其长期进化过程中,发展了独特功能的代谢途径。

微生物生态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微生物生态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微生物生态学重点知识点归纳总结
本文档旨在对微生物生态学的重点知识点进行归纳总结。

以下是其中的一些重要内容:
1. 微生物生态学概述
- 微生物生态学的定义
- 微生物在环境中的分布和生态功能
- 微生物与其他生物之间的相互作用
2. 微生物群落结构与功能
- 微生物群落的组成和多样性
- 微生物对环境的影响和生态功能
- 微生物群落的稳定性和演替过程
3. 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 温度、湿度、光照等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 pH、氧气浓度等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群落的影响
- 其他环境因素对微生物生态的影响
4. 微生物在环境修复中的应用
- 微生物在土壤修复中的应用
- 微生物在水体净化中的应用
- 微生物技术在环境修复中的前景和挑战
5. 微生物与人类健康的关系
- 微生物与人体的共生关系
- 微生物与人类疾病的关联
- 微生物在医疗和健康保健中的应用
以上仅为微生物生态学的一部分重点知识点,希望对您有所帮助。

如需更详细的了解,请参考相关文献和学术资料。

农业微生物知识点记忆诀窍

农业微生物知识点记忆诀窍

农业微生物知识点记忆诀窍农业微生物是指在农业生产中起着重要作用的微生物种类,包括细菌、真菌和病毒等。

它们在土壤改良、有机肥料制备、农业废弃物处理以及农产品质量控制等方面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为了帮助大家更好地记忆农业微生物的相关知识点,下面给出一些记忆诀窍。

1.细菌的重要性细菌是农业微生物中最重要的一类。

它们能够分解土壤中的有机物质,将其转化为植物可吸收的养分。

此外,一些细菌还能够与植物根系共生,为植物固氮,提供植物所需的氮源。

因此,细菌在农业生产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

2.真菌的应用真菌在农业生产中也有着重要的应用。

例如,一些真菌能够分解农业废弃物,将其转化为有机肥料。

此外,真菌还可以用于生物防治,抑制农作物病原菌的生长,减少农药的使用量。

3.病毒的危害与防治病毒在农业生产中常常造成病害,给农作物的生长和产量带来严重威胁。

因此,了解各种农作物病毒的特点和传播途径,对于及时发现和采取相应的防治措施非常重要。

4.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土壤中存在着丰富多样的微生物群落,它们之间相互作用,形成复杂的微生物网络。

这些微生物能够参与土壤养分循环和有机物质降解等过程,对于土壤质量的改善和农作物的生长发育起着重要作用。

5.微生物肥料的优势与传统化学肥料相比,微生物肥料具有更好的环境友好性和生物安全性。

微生物肥料中的细菌和真菌能够与植物根系共生,提供钾、磷、氮等多种养分,促进植物的生长。

因此,在农业生产中推广微生物肥料,能够减少化学肥料的使用量,保护环境。

6.微生物的应用前景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人们对微生物在农业生产中的应用前景越来越乐观。

例如,利用基因工程技术,可以通过改造微生物的基因,使其具备更好的土壤改良和有机肥料制备能力。

此外,微生物在农产品质量控制、食品安全等领域也具有潜力。

总结起来,农业微生物知识点的记忆可以从细菌的重要性、真菌的应用、病毒的危害与防治、土壤中的微生物群落、微生物肥料的优势以及微生物的应用前景等方面展开。

农业微生物学

农业微生物学

农业微生物学Modified by JACK on the afternoon of December 26, 2020农业微生物学复习提纲名词解释微生物:微小生物的总称,涵括全部细菌和古菌,以及真核生物中的部分真菌(主要是霉菌和酵母菌)、单细胞藻类和原生动物,还包括非细胞生物(病毒)。

硝化作用:在有氧的条件下,微生物将氨氮氧化成硝酸盐的过程根圈效应:植物根圈土壤的微生物在数量、种类和活性上都明显与非根圈土壤微生物不同,表现出一定的特异性性现象。

微环境:指紧密围绕微生物细胞的环境生物氧化:生物氧化是物质在生物体内经过一系列连续的氧化还原反应逐步分解并放出能量的过程。

生物固氮:指大气中的分子氮通过微生物固氮酶的催化而还原成氨的过程,生物界中只有原核生物才具有固氮能力。

一步生长曲线:定量描述毒性噬菌体生长规律的实验曲线毒性噬菌体:凡在短时间内能连续完成吸附、侵入、增殖、成熟、裂解这五个阶段而实现其繁殖的噬菌体。

温和噬菌体:侵入相应宿主细胞后,并不增殖,裂解,而与宿主DNA复制而复制溶源细菌:温和噬菌体的宿主称为溶源菌.原噬菌体:某些温和噬菌体侵染细菌后,其整合到宿主细菌染色体中。

处于这种整合状态的噬菌体称为原噬菌体卫星病毒:是一类基因组缺损,必须依赖辅助病毒基因才能复制与表达的亚病毒因子。

芽孢:某些细菌在其生长发育后期,在细胞内形成的一个圆形或椭圆形、厚壁、含水量极低、抗逆性(抗热、化学药物、辐射等)极强的休眠体朊病毒:又称“普利昂”或蛋白侵染子,是一类不含核酸的传染性蛋白质分子。

朊病毒是一类小型蛋白质颗粒。

噬菌斑:当一个噬菌体感染一个敏感细胞后,隔不久即释放出一群子代噬菌体,在固体培养基中,它们通过琼脂层的扩散又侵染周围的宿主细胞,并引起它们的裂解,如此经过多次重复,就出现了一个由无数噬菌体粒子构成的群体——噬菌斑,它是透亮不长菌的小圆斑,每一个噬菌斑是由一个噬菌体粒子形成的。

菌落:细菌在固体培养基上生长时,细胞分裂后不能分散开来,因此相对地固定在培养基表面生长,形成肉眼可见的群落,称为菌落。

农业生态学考试重点

农业生态学考试重点

农业生态学考试重点一、名词解释1、Ecosystem:生态系统:指由环境或由占据该环境并联系在一起的生命有机体所构成的动态整体,并不断相互作用,进行物质交换、能量转换和信息传递的有机整体2、Producer生产者:自养生物,主要是各种绿色植物,也包括蓝绿藻和一些能进行光合作用的细菌3、Consumer消费者:异养生物,主要指以其他生物为食的各种动物,包括植食动物(一级),肉食动物(二到四级),杂食动物和寄生动物等4、Decomposer分解者:异养生物,把复杂的有机物分解成简单无机物,包括细菌,真菌,放线菌和动物等5、Secondary production次级生产:初级生产以外的生态系统生产,即消费者利用初级生产的产品进行新陈代谢,经过同化作用形成异养生物自身的物质,又称为第二性生产6、Primary production初级生产:生态系统中绿色植物通过光合作用,吸收和固定太阳能,从无机物合成,转化为复杂的有机物,又称为第一性生产7、Biomass生物量:某一特定观察时刻,某一空间范围内,现有有机物的量,他可以用单位面积或体积的个体数量,重量(狭义的生物量)或含能量来表示,因此它是一种现存量8、production生产量:是在一定时间阶段中,某个种群或生物系统所新生产出的有机体的数量,重量或能量,它是时间上积累的概念,即含有速率的概念。

(生产量,生产力production rate,生产率productivity同义)9、Gross primary production,GP总初级生产力与net primary production,NP净初级生产力:植物在单位面积,单位时间内,通过光合作用固定太阳能的量称为总初级生产力,植物总初级生产力减去呼吸作用消耗掉的,余下的有机物即为净初级生产力10、Pg,gross production总初级生产量:照射到植物上的太阳辐射,仅有50%左右的可见光部分可被叶绿素吸收,其他部分不被利用,在吸收的光线中,大部分散射,转化为热能,最大值有5%(被吸收量的10%)用于有机物的合成,这部分被称为总初级生产量11、PN,net production净初级生产量:总初级生产量减去20%(总辐射量的1%)的吸收消耗,为净初级生产量12、Food chain食物链和trophic level营养级:食物链是指生态系统中不同生物之间在营养关系中形成的一环套一环似的链条式的关系,即物质和能量从植物开始,然后一级一级的转移到大型食肉动物。

农业生态学期末复习重点(资料)及试题(附答案)

农业生态学期末复习重点(资料)及试题(附答案)

农业生态学期末复习重点(资料)及试题(附答案)农业生态学复习重点(资料)及试题(附答案)《农业生态学》复习重点第1章绪论1 农业生态学、系统、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含义2 生态学的发展阶段3 生态系统的基本组分及特点4 农业生态系统的特点5 农业生态学的任务第2章农业生态系统的基本生物结构1 人工环境的类型2 最小因子定律、耐性定律、生活型、生态型、生境、生态位、种群、群落、内禀增长率、环境容纳量、化感作用、演替、群落稳定性、生物多样性等的概念3 种群间相互作用的类型及其典例4 r-对策生物与K-对策生物的比较5 种群的增长型、种群调节的类型6 农业活动对生物多样性的影响7 中国农业生物多样性的保护与开发措施第3章农业生态系统的综合结构1 营养结构、边缘效应、食物链、食物网的含义2 食物链的类型3 食物链加环的作用与加环类型4 食物链解列第4章农业生态系统的能流1 初级生产、次级生产、生态效率、生态金字塔、能值的概念2 地球初级生产力的级别类型3 改善初级生产的方向4 次级生产的作用5 改善次级生产的方向6 农业生态系统辅助能的种类及作用7 生态系统的能量生态学类型8 农业生态系统能流关系的调整方向第5章农业生态系统的物流1 物质循环的库与流2 物质循环的基本类型3 农业生态系统物质循特点4 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的特点5 农业生态系统养分循环调节的原则与途径6 生物放大作用第6章农业的资源与效益1 农业生态系统的社会效益、经济效益、生态效益及其相互间的关系第7章农业生态系统的调节与控制1 自然信息流与人工信息流的比较2 农业生态系统的资金流与能物流的关系3 成本外摊、收益外泄的含义4 解决经济外部性的途径5 农业生态系统调控的基本特点6 农业生态系统的调控层次第8章农业的可持续发展1 可持续发展的概念2 可持续农业第9章中国的生态农业1 生态农业、中国生态农业的含义2 中国生态农业的特征3 中国生态农业技体系的特点考试题型一、名词解释(本大题共10小题,每小题3分,共30分)二、简答题(本大题共5小题,每小题8分,共40分)三、分析题(本大题共2小题,每小题15分,共30分)农业生态学重点1866年德国生物学家赫克尔首先提出生态学英国植物生态学家坦斯列提出“生态系统”美国生态学家林德曼提出“食物链”“生态金字塔”美国生态学家奥德姆写成《生态学基础》生态系统:是指由环境和占据该环境并联系在一起的生命有机体所构成的动态整体。

农业微生物知识点记忆诀窍

农业微生物知识点记忆诀窍

农业微生物知识点记忆诀窍1. 根瘤菌(Rhizobium)根瘤菌是一类与豆科植物共生的土壤微生物,可以与植物根部形成共生固氮根瘤。

它能够将空气中的氮气转化为植物可以利用的氮化合物,为植物提供养分。

记忆诀窍:根瘤菌-共生固氮根瘤。

2.酸性土壤微生物酸性土壤微生物是指能够在酸性土壤中生存和活动的微生物。

它们可以分解有机物质、提高土壤通气性,促进植物根系吸收养分。

记忆诀窍:酸性土壤微生物-分解有机质、改善通气性。

3.草木灰草木灰是一种含有高浓度碱性物质的土壤改良剂。

它可以中和酸性土壤,提高土壤的pH值,改善植物生长环境。

记忆诀窍:草木灰-碱性、中和酸性土壤。

4.有效微生物有效微生物是指在农业生产中具有一定功能的微生物。

它们能够分解有机物质、抑制有害微生物的生长、改善土壤结构等。

记忆诀窍:有效微生物-分解、抑制、改善土壤。

5.菌肥菌肥是一种以微生物为基础,含有丰富营养物质的有机肥料。

它能够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改善土壤结构,增加土壤中有益微生物的数量,促进植物生长。

记忆诀窍:菌肥-有机肥料、提供营养、改善土壤、促进生长。

6.绿肥绿肥是指一些特定的植物在种植间隙期间种植,用于改善土壤质量和提供养分的作物。

它们可以提高土壤的有机质含量,增加土壤肥力,促进土壤保水能力。

记忆诀窍:绿肥-改善土壤质量、提供养分、保水能力。

7.根际微生物根际微生物是指存在于植物根部周围土壤中的微生物。

它们与植物根系发生共生关系,提供植物所需的养分,促进植物生长,抑制植物病原微生物的生长。

记忆诀窍:根际微生物-共生、提供养分、促进生长、抑制病原。

8.制药微生物制药微生物是指在药物合成或制备过程中起着关键作用的微生物。

它们可以产生抗生素、酶类和其他对人类有益的物质,用于医药行业。

记忆诀窍:制药微生物-抗生素、酶类、医药。

9.高温堆肥高温堆肥是指利用微生物分解有机废物并产生热量的过程。

在高温环境下,堆肥中的微生物能够更快速地分解有机物质,破坏植物病原微生物,生成有机肥料。

《微生物的营养》 知识清单

《微生物的营养》 知识清单

《微生物的营养》知识清单一、微生物需要的营养物质微生物和我们人类一样,要想生长、繁殖和完成各种生理活动,就需要从外界获取营养物质。

这些营养物质主要包括以下几大类:1、碳源碳源是微生物生长所需的一类重要营养物质,它为微生物提供构建细胞骨架和产生能量的基础。

简单来说,碳源就是微生物的“主食”。

像二氧化碳、糖类(如葡萄糖、蔗糖)、有机酸等都可以作为碳源。

不同的微生物对碳源的需求和利用能力有所不同。

2、氮源氮源对于微生物来说就像是建造身体的“建筑材料”。

它是合成蛋白质、核酸等重要生物大分子的必需元素。

微生物可以利用无机氮源,比如铵盐、硝酸盐,也能利用有机氮源,像氨基酸、蛋白质等。

3、能源能源是为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动力的物质。

有些微生物能利用光能,通过光合作用将光能转化为化学能;而更多的微生物则依靠化学物质来获取能量,比如葡萄糖在分解过程中释放的能量。

4、无机盐无机盐虽然需求量不大,但对微生物的正常生长和生理功能却至关重要。

它们参与细胞结构的组成、调节细胞内外的渗透压、维持酶的活性等。

常见的无机盐包括磷酸盐、硫酸盐、钾盐、钠盐等。

5、生长因子生长因子是一些微生物自身不能合成,但又是生长所必需的微量有机物质。

比如维生素、氨基酸、碱基等。

二、微生物摄取营养的方式微生物获取营养的方式多种多样,主要有以下几种:1、单纯扩散这是一种简单的物质运输方式,不需要能量,物质顺着浓度梯度从高浓度一侧向低浓度一侧扩散。

但这种方式只能运输一些小分子物质,比如氧气、二氧化碳等。

2、促进扩散和单纯扩散类似,也是顺着浓度梯度进行,但需要借助载体蛋白的帮助。

3、主动运输这是微生物摄取营养物质的一种重要方式,需要消耗能量,并通过载体蛋白逆着浓度梯度运输物质。

这种方式可以摄取微生物生长所需要的各种营养物质。

4、基团转位这是一种比较特殊的运输方式,不仅要消耗能量,而且物质在运输过程中还会发生化学变化。

三、不同微生物的营养特点1、细菌细菌的营养需求相对较为广泛。

微生物营养和培养基知识考点

微生物营养和培养基知识考点

微生物营养和培养基知识考点●微生物6大营养要素●碳源(碳源谱)●异养微生物(有机碳)●自养微生物(无机碳)●氮源(氮源谱)●氨基酸自养型●简单氮源(不需利用氨基酸)●氨基酸异养型●从外界吸收现成的氮源●大肠杆菌、酿酒酵母、多数放线菌和真菌●能源●光能营养型●化能营养型●有机物●化异(同碳源)●无机物●化自(还原态无机物质、都是原核生物)●生长因子●自养型●多数真菌、放线菌和细菌,以及大肠杆菌●异养型●乳酸菌维生素●瘤胃微生物 C4~C6分支或直链脂肪酸●支原体甾醇●微藻维生素B1●过量型●棉/阿舒假囊酵母 B2●产甲烷菌 B12●杜氏盐藻属胡萝卜素●无机盐●大量元素●微量元素●水●微生物4种类型●1●以能源分●以氢供体分●以碳源分●以合成氨基酸分●2●光能自养型●光能异养型●化能自养型●化能异养型●微生物进入细胞的方式4●单纯扩散●促进扩散●主动运送●基体移位●培养基●4原4方●原则:●目的明确、●营养协调(碳氮比-真高细低)、●理化适宜、●PH、● PH内源调节●1、使用磷酸缓冲剂:K2HPO4/KH2PO4●2、采用“备用碱”:CaCO3、CaHCO3●3、采用弱酸盐:柠檬盐、乳酸盐●4、采用液氨或盐酸●细菌6.5~7.5、放线菌7.5~8.5、酵母菌3.8~6.0●霉菌4.0~7.0、藻类6.0~7.0、原生动物6.0~8.0●渗透压、●水活度、●氧化还原电势、●好氧微生物Eh>+0.1V,一般+0.3~+0.4●厌氧微生物:+0.1V以下●兼性厌氧菌:+0.1V以上为好氧呼吸,以下为发酵产能●经济节约、●方:生态模拟、借鉴文献、精心设计、试验比较●分类3●按成分●天然培养基●组合培养基●半组合培养基●按物理状态分●固体培养基●固化培养基 1~2%琼脂、5~12%明胶●非可逆性固化培养基化能自养细菌●天然固态培养基天真(真菌)●滤膜含菌量较少的水样细菌计数●液体培养基●脱水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细菌动力观察、趋化性研究、厌氧菌培养、菌种保藏●按功能分●选择培养基●加富性选择培养基●抑制性选择培养基●常用的选择性培养基●酵母菌富集培养基分离酵母●Ashby无氮培养基自生固氮●Martin培养基真菌●含糖酵母膏培养基乳酸菌●鉴别培养基●营养琼脂(牛肉膏蛋白胨)●伊红美蓝(EMB)。

第六章 微生物的营养和生长

第六章 微生物的营养和生长
• 主要是糖和糖的衍生物被磷酸化。
小结
类型 单纯 扩散 促进 扩散 主动 运输 基团 转移
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
浓度 梯度 顺 顺 逆 逆 能量 需要 否 否 是 是 载体 渗透酶 无 有 有 有 平衡时 浓度 实例
水 内外相 等 气体分子 内外相 金属离子 等 氨基酸 大部分 内部高 物质 内部高 糖类
5. 无机盐
(1)种类

P S Mg K Ca Fe Zn Mn
(2)无机盐的生理功能


构成细胞的组成成分
作为酶的活性基部分和酶的激活剂


调节细胞渗透压,酸碱度,氧化还原电位和能量 转移
对于个别微生物还可以提供能量
6. 生长因子
(1)概念
• 微生物生长所必需的(一般需要量很小),但自 身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的物质。 (2)种类 • 维生素 • 氨基酸 • 碱基及其衍生物
培养基配方举例
普通琼脂培养基配方: 牛肉膏 3g 蛋白胨 10g NaCl 5g 琼脂粉 20g 蒸馏水 1000ml 葡萄糖发酵培养基配方: 牛肉膏 3g 蛋白胨 10g NaCl 5g 葡萄糖 5g 溴甲酚紫溶液 0.1ml 蒸馏水 1000ml
3. 培养基的配制程序和注意事项
①称量 ②溶化 ③矫正pH值 ④过滤、澄清 ⑤分装 ⑥加棉塞、包扎 ⑦灭菌 ⑧检查鉴定
④ 衰亡期
• 特点:
ⅰ 细菌繁殖速度减慢或停止 ⅱ 形态发生显著改变,出现多形态,部分细菌自溶 ⅲ 新陈代谢停止 ⅳ 芽胞释放
2. 微生物的连续培养
• 分批培养和连续培养 分批培养指微生物在一定量的培养基中培养合适的时 间后,一次性收获的方法。 连续培养指向一定的培养环境中不断的补充新鲜培养 基,使微生物始终保持高速的生长繁殖状态,同时以同样 的速度收集微生物菌体和代谢产物。 • 连续培养过程中,微生物的生长繁殖速率、营养物质的消 耗速率、代谢产物的产生速率处于动态平衡的状态。 • 连续培养在工业发酵中又称连续发酵。

微生物营养和生长

微生物营养和生长
生长。可以用作洋葱假单胞菌唯一碳源的化合物有:
碳水化合物及其衍生物:19种 脂肪酸:11种 二羧酸:9种 其它有机酸:12种 伯醇:3种 氨基酸:12种 其它氮化合物:13种 无氮环状化合物:9种
(二)氮源(Nitrogen source ):
定义:凡用来构成菌体物质或代谢产物中氮素来源的 营养源。 种类:无机氮:铵盐/硝酸盐/亚硝酸盐/氨/N2等;
化能自养型微生物:硝酸细菌、
亚硝酸细菌、硫化细菌、氢细 菌、铁细菌等利用无有机机物物质:作化能异养微生物的能源
化学物为质能源
(同碳源)
无机物:化能自养微生物的能源
能源谱
(不同于碳源)
辐射能:光能自养和光能异养微生物的能源
(四)无机盐(inorganic salt)
定义:为微生物细胞生长必不可少的一类营养物质,它为机体 提供必须的金属元素。 大量元素:P、S、K、Mg、Ca、Na、Fe (微生物生长所需 浓度在10-3~10-4mol/L) 微量元素:Cu、Zn、Mn、Mo、Co (微生物生长所需浓度在 10-6~10-8mol/L)
微生物的碳源谱
类 元素水平X表示出CHN化O以合外物的任水何平

元素
培养基原料水平
C·H·O·N· 复杂蛋白质、核酸等 牛肉膏、蛋白胨、花生
有X
机 C·H·O·N 碳
饼粉等
对异养型微生物来说最适宜碳
多数氨基酸、简单蛋源为一C般~H氨~O基型 酸、明胶等 白质等
C·H·O
糖、有机酸、醇、脂 葡萄糖、蔗糖、各种淀
空气中分子态氮:固氮微生物以分子氮为唯一氮源 (固氮菌、根瘤菌)
无机态氮:硝酸盐、铵盐多数微生物能利用 ,这类 能把非氨基酸的简单氮源自行合成所需要的氨基酸, 可称氨基酸自养型微生物。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四章微生物的营养营养物质:指能满足机体生长、繁殖和完成各种生理活动所需要的物质。

营养:微生物获得与利用营养物质的过程。

第一节微生物的营养要素一、微生物的化学组成主要元素:碳、氢、氧、氮、磷、硫、钾、镁、钙等,约占细菌细胞干重的97%二、微生物的营养要素六要素:碳源、氮源、能源、生长因子、无机盐和水1.碳源:构成细胞物质或代谢产物中碳素来源的营养物质。

(1)、种类:糖类及其衍生物(多糖:如淀粉、纤维素、麸皮、米糠等;饴糖;单糖。

)脂类、烃、醇、有机酸、芳香族、无机碳(CO2及碳酸盐)等。

(2)、功能:①提供合成细胞物质的原料②提供能源2.氮源:凡是能被用来构成菌体物质中或代谢产物中氮素来源的营养物质称为氮源。

氮的功能:(1)合成细胞中含氮物,如蛋白质、核酸等;(2)少数可作为能源物质。

3.能源:能为微生物的生命活动提供最初能量来源的营养物或辐射能。

4.矿质元素:大量元素:Na、K、Mg、Ca、S、P等微量元素: 锌、锰、氯、钼、硒、钴、铜、钨、镍、硼等5.生长因子:微生物生长所必需、需要量很小、微生物自身不能合成或合成量不足以满足机体生长需要的有机化合物)。

功能:①构成某些酶的辅基②核酸的组成成分6.水:水的主要生理功能:微生物体内外物质运输的溶媒。

水是原生质胶体的结构组分,并参与细胞内许多生化反应。

水具传热快,比热高,热容量大等物理性质,有利于调节细胞温度和保持环境温度稳定。

第二节微生物的营养类型1.光能无机营养型(光能自养型)能以CO2为唯一碳源或主要碳源,进行光合作用获取生长所需要的能量;以无机物如H2、H2S、S等作为供氢体或电子供体,使CO2还原为细胞物质。

2.光能有机营养型(光能异养型)以有机物作为供氢体,利用光能将CO2还原为细胞物质;3.化能无机营养型(化能自养型)生长所需要的能量来自无机物氧化过程中放出的化学能;以CO2或碳酸盐作为唯一或主要碳源。

化能自养型可在完全无机及无光的环境中生长,只存在于微生物中。

4.化能有机营养型(化能异养型)生长所需要的碳源能量均来自有机物氧化过程中放出的化学能;生长所需要的主要是一些有机化合物,如淀粉、糖类、纤维素、有机酸等。

有机物通常既是碳源也是能源第三节营养物质进入细胞的方式1.自由扩散(单纯扩散)营养物质通过原生质膜上的小孔,由高浓度的胞外环境向低浓度的胞内进行扩散。

特点:①物质在扩散过程中没有发生任何反应;②不消耗能量;不能逆浓度运输;③运输速率与膜内外物质的浓度差成正比2.协助扩散特点:①不消耗能量②需要载体参与③参与运输的物质本身的分子结构不发生变化④不能逆浓度运输⑤运输速率与膜内外物质的浓度差成正比3.主动运输重要特点是物质运输过程中需要消耗能量和载体,且可以进行逆浓度运输。

4.基团移位(转位)基团移位是另一种类型的主动运输,它与主动运输方式的不同之处在于它有一个复杂的运输系统来完成物质的运输,而物质在运输过程中发生了化学变化。

基团转移主要存在于厌氧型和兼性厌氧型细胞中,主要用于糖的运输,脂肪酸、核苷、碱基等也可以通过这种方式运输。

第四节培养基培养基是人工配制的,适合微生物生长繁殖或产生代谢产物的营养基质。

培养基几乎是一切研究利用微生物工作的基础。

任何培养基都应该具备微生物生长所需要六大营养要素:碳源、氮源、无机盐、能源、生长因子、水;微生物的培养基一旦配成应立即进行灭菌处理。

一、选用和设计培养基的原则和方法1.目的明确2.营养协调培养基中各营养物质之间的浓度配比直接影响微生物的生长繁殖和代谢产物的形成和积累,其中碳氮比(C/N)的影响较大。

3.理化条件培养基的pH必须控制在一定的范围内,以满足不同类型微生物的生长繁殖或产生代谢产物。

通常培养条件:细菌与放线菌:pH7~7.5 酵母菌和霉菌:pH4.5~6范围内生长。

4. 经济节约二、培养基的类型按成分不同划分:天然培养基合成培养基根据物理状态划分:固体培养基半固体培养基液体培养基根据用途划分:基础培养基加富培养基选择培养基鉴别培养基三、微生物纯培养的获得微生物学中将在实验条件下,从一个细胞或同种细胞群繁殖得到的后代称为纯培养。

(一)平板划线分离法(二)稀释倒平板法(三)利用选择性培养基分离法第五章微生物的代谢与生长第一节微生物的能量代谢第二节微生物的生长一、微生物生长的测定(一)测定单细胞微生物的数量——计数法1、直接计数利用血球计数板,在显微镜下计算一定容积里样品中微生物的数量。

2、间接计数(二)丝状菌生长量的测定点种法重量法(三)测定细胞中蛋白质或DNA的含量(四)测定生理指标二、微生物的生长(一)细菌的群体生长规律1、细菌群体的指数生长细菌以裂殖方式进行繁殖,所以它们的生长是按指数率进行的,称为指数生长。

2、细菌纯培养生长曲线将少量细菌纯培养体接种到一定量的液体培养基中,放在适宜的条件下培养,定时取样测定细菌的数量,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以细菌数目的对数为纵坐标划出的曲线。

根据细菌的生长曲线细菌的群体生长划分为四个阶段(1)滞留适应期(缓慢期、延滞期)菌体初接入新鲜培养液内,菌数并不立即增长,甚至或稍有减少,因需要通过自身生理机能的调节以逐步适应新环境,这段时间称为滞留适应期。

(2)对数生长期对数期的细菌活跃,曲线上升,群体中细胞的形态和生理特征比较一致。

(3)最高生长量期(平衡期、稳定期)微生物经过对数期的旺盛生长,周围环境发生了一系列变化,细胞的生活力开始下降,某些营养物质开始缺乏,代谢产物的累积,温度升高,酸碱度的变化等限制菌体细胞继续高速度的生长和分裂。

这个时期,活菌数保持相对稳定,所以又称稳定期。

(4) 衰亡期继最高生长期后,环境变得不适于微生物生长,细胞的生活力继续衰退,细胞死亡率逐渐增高,活菌数迅速减少,曲线下降。

在衰亡期中菌体细胞形状和大小不一,呈多形态,有时产生畸形细胞,细胞质多液胞,有些革兰氏阳性细菌染色反应为阴性。

(二)霉菌的群体生长规律霉菌的生长是以菌丝生长的长度或菌丝增加的重量来衡量。

(1)滞留适应期孢子和菌丝在新的培养环境中需要一个适应过程,因而初接种表现出延滞期。

(2)迅速生长期菌丝干重迅速增加,菌丝伸长和分枝速率加快。

(3)衰退期生长迅速减慢,菌丝干重下降,菌丝细胞质中开始出现较大的空泡和储存物颗粒,老菌丝开始出现自溶。

(三)群体生长曲线在生产实践中的应用1、呈曲线生长的原因刚接种的菌体需要适应期,此期长短与菌种的质量、接种量、培养基等条件有关系。

经过对数期的旺盛生长,培养基中的营养大量消耗、代谢产物积累、培养基pH改变、产生生物热等,菌体生长繁殖减慢,死活细胞数平蘅,达最大值,之后活细胞数下降。

培养环境越来越不利于生长,从而引起细胞内分解代谢超过合成代谢,继而导致菌体死亡。

2、生长曲线的应用措施:选好菌种和培养基,适宜的接种量,及时补充营养,不断调节培养基环境,及时取出代谢产物等等。

如连续培养。

连续培养:培养到对数期后期时,以一定速度连续流进新鲜培养基,并搅拌,同时以同样速度流出培养物,使培养物达到动态平衡,可以使其内的微生物可长期保持对数期的平衡生长状态和稳定的生长速率。

第二节微生物的生活环境一、影响微生物的理化因素(一)温度:重要因素,甚至直接影响微生物的生存。

(二)水分和空气湿度水是生物有机体中的重要组成成分,是一种起着溶剂和运输介质作用的物质,参与机体内水解、缩合、氧化与还原等反应在内的整个化学反应,并在维持蛋白质等大分子物质的稳定的天然状态上起着重要作用。

没有水一切生命都不能存在。

(三)氢离子浓度(pH)pH主要影响细胞质膜电荷、养料吸收和酶的活性。

每种微生物都有最适pH和一定的pH 适应范围。

(四)、氧气根据氧与微生物生长的关系可将微生物分为好氧、兼性厌氧、专性厌氧和微好氧等几种类型。

(五)辐射辐射是以电磁波的方式通过空间传递的一种能量形式。

电磁波携带的能量和波长有关,波长愈短,能量愈高。

1、可见光是光能微生物的唯一或主要能源。

非光合性微生物有时也需要光,如有些蕈菌在子实体和色素形成时需要散射光。

2、紫外线(UV)紫外线有较强的杀菌和诱变作用。

二、有害微生物的控制控制有害微生物的方法有物理方法和化学方法。

按照控制微生物的程度,分为灭菌、消毒和抑菌。

灭菌:杀死物体表面和内部所有微生物,灭菌后的物体不再有可存活的微生物。

消毒:杀死致病菌营养体的方法。

一般不能杀死芽孢。

抑菌:用物理或化学方法抑制微生物的生长和繁殖,但微生物本身未被杀死,移去抑制因子后仍可以恢复生长的生物学现象。

(一)控制微生物的物理方法1、机械方法(1)机械清洗用肥皂、洗涤剂等清洗,去除微生物。

(2)过滤经过过滤的液体或气体中便不再含有微生物。

2、高温灭菌加热引起蛋白质变性,酶失活,从而杀死微生物。

高温灭菌分为湿热灭菌、干热灭菌。

(1)干热灭菌①直接燃烧②热空气灭菌(干热灭菌)在烘箱中进行,160 ℃,2h,温度不超180℃。

玻璃器皿、金属用具等耐热物品可用此法灭菌。

(2)湿热灭菌①煮沸短时间不易杀死细菌的芽孢。

②间歇灭菌可用于培养基和工业食品生产中的灭菌。

100℃处理30分,28—37℃培养24h,反复3d,可以使芽孢萌发,营养体对热敏感。

③加压蒸汽灭菌最有效、最常用,121.5 ℃。

3、干燥降低物质的含水量直至干燥,就可以抑制微生物生长,防止食品、衣物等物质的腐败与霉变。

4、高渗作用增加渗透压是一种通过限制微生物可利用水而控制其生长的方法。

高渗环境中,水从细胞中流出,使细胞脱水。

在食品保藏中常用。

5、辐射灭菌紫外线(UV) 灭菌原理:(1)直接作用核酸吸收,使DNA分子中相邻的嘧啶形成嘧啶二聚体,抑制DNA复制与转录等功能,杀死微生物。

(2)间接作用紫外线辐射可以引起环境发生变化,从而影响微生物生长,辐射空气可产生臭氧。

紫外线的穿透能力很弱,多用作空气、器皿表面灭菌及微生物育种的诱变剂。

无菌室杀菌开紫外灯30分钟。

(二)控制微生物的化学药剂1、抑菌剂,能抑制微生物生长,但不能杀死它们。

2、杀菌剂,能杀死细胞.但不能使细胞裂解,由于它们是紧紧地结合到细胞的作用靶上,即使在浓度降低时也不能游离出来,因此生长不能恢复。

3、溶菌剂,能通过诱导细胞裂解的方式杀死细胞,能抑制细胞壁合成或损伤细胞质膜的抗生素就属于溶菌剂。

常用的化学药剂:1、有机化学药剂(1)酚类:能损伤微生物的细胞质膜,钝化酶和使蛋白质变性。

(2)醇类:溶解膜中的类脂而破坏膜结构并使蛋白质变性,但对芽孢、病毒的效果较差。

(3)醛类:与蛋白质氨基酸中的多种基团共价结合而使其变性。

(4)酸类:有机酸能抑制微生物的酶和代谢活性。

如苯甲酸及其钠盐常用于食品和饮料中。

2、无机化学药剂(1)卤化物:以碘和氯最常用。

碘可能通过与细胞中酶和蛋白质中酪氨酸的结合而发挥作用。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